土壤动物的多样性及对生态环境系统的意义

合集下载

生态系统多样性指数评估及其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生态系统多样性指数评估及其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生态系统多样性指数评估及其对环境保护的意义在当今世界上,环境问题被认为是全球性的难题之一,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持久性和保护已成为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因素。

生态系统多样性指数评估是一种用于评估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工具。

它不仅能够提供对生态系统的全面了解,还能够帮助制定合理的环境保护政策和管理措施,以促进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一个生态系统内物种的种类多样性以及这些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分布和相互作用。

生态系统多样性不仅仅包括物种多样性,还包括遗传多样性和生境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多样性中最常用和最易于量化的指标之一。

评估物种多样性的指数通常包括物种丰富度、物种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等。

生态系统多样性指数评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生态系统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对不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指数进行评估,可以确定各个生态系统的优势和脆弱性,并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生态系统多样性指数评估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监测和评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还可以确定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并及时采取相应的保护和修复措施。

生态系统多样性指数评估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生态系统的价值和功能。

生态系统是地球生命的基础,提供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的各种生态服务,包括供给清洁的空气和水、提供有效的资源管理和环境调节、维持营养循环和能量流动等。

通过评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指数,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生态系统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重要性,从而加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其次,生态系统多样性指数评估可以帮助我们制定和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和管理措施。

在评估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明确生态系统保护的重点和目标,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例如,在保护世界自然遗产地时,我们可以利用生态系统多样性指数评估来评估其自然价值、生态脆弱性和生态系统功能,从而制定合理的保护政策和管理计划。

与此同时,生态系统多样性指数评估也可以帮助我们评估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和成效,提供科学依据来改进和调整环境保护的策略和措施。

生态系统多样性重要性及保护措施

生态系统多样性重要性及保护措施

生态系统多样性重要性及保护措施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物种的数量和多样性。

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应该拥有多样的生物种类,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生态系统多样性的重要性在于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物种互动,提供人类生活所需的生态服务,以及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

首先,生态系统多样性可以维持生态平衡。

不同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形成互相依赖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如果某个物种数量减少或消失,将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

例如,蜜蜂是重要的传粉者,它们的数量减少将影响到植物的繁殖,进而影响到其他生物的生存。

保持生态系统多样性可以确保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稳定,维持生态平衡。

其次,生态系统多样性促进物种互动。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意味着不同物种之间有更多的交互机会,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稳定性。

例如,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之间的捕食和逃逸关系既是竞争也是合作的结果。

这种物种互动有助于控制种群数量,减少过度捕食和过度繁殖,以维持生态平衡。

此外,生态系统多样性为人类提供重要的生态服务。

生态系统为我们提供各种资源和服务,包括土壤保持、水资源调节、气候调节等。

多样的生物种类有助于保持土壤的肥沃性、水源的质量和数量,以及稳定的气候条件。

例如,森林具有重要的水源保护功能,树木的根系有助于保持土壤水分和净化水源。

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可以确保人类能够获得持续的生态服务。

最后,生态系统多样性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至关重要。

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和环境污染的严重,生态系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保持生态系统多样性可以增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和弹性,提高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可以提供更多资源和机会,使生态系统能够快速调整和适应变化的环境条件。

为了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重要的措施。

首先,需要建立和强化保护区网络。

保护区是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可以为野生动植物提供安全的栖息地。

其次,需要加强法律和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通过法律和政策的支持,可以限制生境破坏和野生动物贸易,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放牧强度对内蒙古草原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影响

放牧强度对内蒙古草原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影响

放牧强度对内蒙古草原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影响目录一、内容综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4)二、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6)2.1 草原生态系统概述 (7)2.2 放牧强度概念界定 (8)2.3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理论基础 (9)2.4 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内涵 (10)2.5 研究假设提出 (11)三、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12)3.1 内蒙古草原地理环境特征 (13)3.2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14)3.3 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 (15)四、放牧强度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分析 (16)4.1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测定方法 (18)4.2 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规律 (19)4.3 影响因素分析 (21)4.4 研究假设验证 (22)五、放牧强度对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影响分析 (23)5.1 生态系统多功能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4)5.2 不同放牧强度下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变化规律 (25)5.3 影响因素分析 (26)5.4 研究假设验证 (28)六、结论与建议 (29)6.1 主要研究结论 (31)6.2 政策建议 (32)6.3 研究局限与展望 (33)一、内容综述本研究旨在探讨放牧强度对内蒙古草原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影响。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草原生态系统面临着严重的退化和破坏,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功能性作为衡量草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对于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表明,放牧强度对草原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具有显著影响。

适度的放牧有利于草原植物生长,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从而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和多样性。

过强的放牧会导致草原植被破坏,土壤有机质流失,进而降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功能性。

合理控制放牧强度对于保护草原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动物群落生态学与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关系

土壤动物群落生态学与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关系

生态环境 2007, 16(5): 1564-1569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E-mail: editor@基金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206148);陕西省教育厅省级重点实验室科研与建设项目(04JS02) 作者简介:刘长海(1966-),男,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森保及动物生态学研究。

E-mail: yadxlch@ 收稿日期:2007-06-20土壤动物群落生态学与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关系刘长海1,2,骆有庆1,陈宗礼2,廉振民21. 北京林业大学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2. 延安大学陕西省区域生物资源保育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 延安 716000摘要:主要综述了国内外蚯蚓种群、捕食性线虫、蚂蚁、跳虫、螨类等土壤动物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以及蚯蚓、白蚁、蜗牛、线虫等土壤动物与土壤酶活性的相关性研究;提出了该学科今后的研究趋势。

该学科未来要融合土壤动物和整个农林生态系统的研究为一体,把农林的土壤动物群落生态学及其与土壤微生态环境关系结合起来,耦合土壤动物与植物根系-根际微生态环境,链接农林土壤动物与土壤健康及其害虫生态调控,分析探究它们内在的联系和机制,加强立地调控措施,为森林健康和土壤健康提供科学基础资料。

关键词:土壤动物;群落生态学;微生态环境;森林健康;土壤健康中图分类号:S1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7)05-1564-06土壤动物是指一段时间定期在土壤中生活,而且对土壤有一定影响的动物。

涉及的类群甚为广泛,主要有原生动物、扁形动物、轮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缓步动物和节肢动物等几大类。

土壤动物在土壤有机质分解、养分循环、改善土壤结构、影响土壤质量和植物演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

土壤动物群落是农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土壤微生物等其它生物构成了地下生物群落,它的生存、活动对土壤有机质的形成、土壤结构与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有一定影响,与农林产业密切相关。

草业科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草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牧草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草业科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草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牧草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草业科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草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牧草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研究草地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是维持草地生态系统健康和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牧草生长和品质方面,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扮演着关键角色。

本文旨在研究草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牧草生长和品质的影响,并分析不同因素对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为草地生态系统的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一、引言草地是重要的畜牧业资源,具有保持水土资源、改善环境的重要作用。

牧草作为草地的重要成分,其生长和品质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土壤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作为土壤健康的指标,对牧草生长和品质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草业科学专业中研究草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牧草生长和品质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微生物多样性对牧草生长的影响1. 提供养分土壤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质,将有机养分转化为牧草可吸收的形式,为牧草提供养分。

微生物在土壤中进行养分循环和转化,促进了牧草的生长和营养吸收。

2. 促进土壤结构形成土壤微生物在土壤中形成土壤胶体和胶体组成,对土壤结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土壤结构有利于牧草根系的发育和水分的保持,从而促进牧草的生长。

3. 提高土壤肥力土壤微生物能够分解有机肥料和秸秆等有机物,促进氮、磷、钾等养分的释放,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牧草的生长和品质的提高。

三、微生物多样性对牧草品质的影响1. 影响饲料价值草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度和多样性能够影响牧草的饲料价值。

微生物对牧草的分解能力和营养转化能力直接影响牧草中蛋白质、纤维物质和糖类等的含量和比例,从而影响牧草的饲料价值。

2. 影响植物抗病能力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牧草的病害防治具有重要的影响。

种类丰富的土壤微生物有利于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提高牧草的抗病能力,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

3. 影响农药残留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能够与农药发生生物降解反应,通过分解、转化和吸附作用,降低农药的残留量,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污染,保证牧草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生态系统的作用与意义

生态系统的作用与意义

生态系统的作用与意义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组成的自然系统。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它们相互作用并在环境中生存。

与此同时,环境因素如土壤、水体、空气等也会影响着这些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生态系统的作用不仅仅是提供人类生活所需的资源,还对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生态系统的作用1. 保持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指生物与环境因素之间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依存,互相作用。

如果某一个部分发生了变化,就有可能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失衡,从而影响到整个地球生态平衡。

2. 净化环境生态系统内的生物可以通过吸收和转化有害物质来净化环境,如植物通过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来净化环境,水中的微生物和植物可以吸收水中的有害物质,减少水污染。

3. 保护水源和土壤生态系统中,植物的根系和土壤微生物可以保护土壤和水源,防止水和土壤的流失。

同时,植物和微生物的根、根瘤和生物膜可以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稳定,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

4. 保存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内有很多物种,它们在互相竞争、合作和适应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链。

这些物种之间相互作用,就形成了生物多样性。

每一个物种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都至关重要,生态系统的破坏会导致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

5. 提供资源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许多资源,如木材、食物、药品等。

这些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需品。

生态系统对于人类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生态系统的意义生态系统作为自然系统的组成部分,对于地球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的活动,如工业化、都市化、大规模开垦土地等,致使生态系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将会对地球环境造成深刻的影响。

因此,保护生态系统也是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任务。

结论生态系统在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稳定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为我们提供了生活所需的各种资源,同时也保护了地球上各种物种和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土壤有机质对生物多样性和养分循环的影响研究

土壤有机质对生物多样性和养分循环的影响研究

土壤有机质对生物多样性和养分循环的影响研究土壤是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载体。

土壤是通过长期的物理、化学、生物作用而形成的复杂的生物地球系统,其中有机质是土壤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有机质对土壤的养分循环和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土壤有机质与养分循环土壤有机质是由植物残体、微生物、动物死体等有机物质在土壤中分解形成的。

土壤有机质对养分循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保持水分能力强,能够保证植物在干旱环境中获取足够的水分,同时也能够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和矿物质元素。

土壤中的有机质可以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分解为可溶性有机质,这些有机质进一步被分解为养分元素,如氮、磷、钾等,进而被植物吸收。

同时,土壤中的有机质也可以释放出各种有益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可以为植物提供养分和生长激素,维护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

二、土壤有机质与生物多样性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扰动,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不断下降,这对土壤中的生物多样性有着严重的影响。

土壤中的微生物、真菌、蚯蚓、昆虫、鸟类等生物都与土壤的有机质密切相关,它们提供了同化、生物转化和分解有机质所需要的能量和物质基础。

其中,微生物是土壤中最为重要的生物,它们能够分解各种有机化合物,维持土壤中的养分循环,以及降解一些有害物质。

当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下降时,会导致微生物群体的减少,从而影响养分循环和植物的生命活动。

这不仅降低了土壤的肥力,也损害了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些研究表明,在农业生产中应用有机肥料,可以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质量,增强土壤的生物活性,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三、土壤有机质保护与重建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最基础的生态保障,土壤有机质下降对生态环境保护产生的直接影响十分显著。

因此,如何保护土壤有机质,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

土壤有机质的保护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要尽量减少土壤墒情失衡和过度耕作,减少土壤侵蚀,同时通过应用肥料、添加有机质等措施增加土壤有机质。

野生动物保护现状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野生动物保护现状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野生动物保护现状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野生动物保护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野生动物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对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生态完整性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野生动物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其保护现状愈发严峻。

本文将从野生动物保护现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野生动物保护现状1. 生存环境受到破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人类活动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破坏也日益加剧。

森林、湿地、草原等自然栖息地被不断开发,大片的林地被砍伐,湿地被填埋,草原被围垦,导致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受到严重威胁。

2. 盗猎和非法贸易野生动物的盗猎和非法贸易已成为全球性问题。

一些珍稀野生动物如老虎、大熊猫、犀牛等面临着灭绝的危险,主要是因为它们的珍贵皮毛、器官或药用价值被滥杀,成为盗猎者的目标。

一些非法的野生动物贸易将野生动物带入黑市,极大地破坏了生态平衡。

3. 污染和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也对野生动物的生存产生了严重的威胁。

大气污染、水质恶化、土壤荒漠化等都直接影响着野生动物的生存。

气候变化导致森林减少和荒漠化进程加快,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劣。

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 维护生态平衡野生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各种重要的角色,包括食物链的调节、植被散布、种群数量控制等。

一些掠食动物可以控制一些猎物种群数量,从而帮助植被的恢复;植食动物对于植被的散布有极大的帮助;其他一些动物则可以帮助传播种子。

通过保护野生动物,可以有效地维护生态平衡,促进自然界的繁荣和稳定。

2. 保护生物多样性野生动物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保护野生动物,可以维护自然界的多样性,避免生物种群的数量过度的减少,保护珍稀濒危物种,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3. 促进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野生动物的存在对于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河南科技2011.02下
土壤动物的多样性及对生态环境系统的意义
沈阳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韩 冬
是由生态系统和环境系统中的各个“元素”共同组成。

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在含义上十分相近,有时人们将其混用,但严格说来,生态环境并不等同于自然环境。

表 1 我国典型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群落的数量特征
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性指数
均匀度
优势度个体密度 (个/m 2)温带针阔混交林 2.2205 0.5867 0.1830
3093.6(HT )温带典型草原
1.5049 0.5312
-153.3(H )6980.9(T )329121(B )
温带落叶阔叶林0.7215 0.3009 -119185(HTB )亚热带绿阔叶林0.9850 0.4930 0.3060 114980(HTB )热带山地雨林
1.4600 0.4700
0.3700
8100(HT )
注:表中数据采用秋季的研究结果。

其中“H”为手捡分离的大型土壤动物;“T”为采用Tullgren法分离的中小型土壤动物;“B”为采用“Baemann”法分离的土壤动物;“-”为相应统计数据缺失
自然环境的外延比较广,各种天然因素的总体都可以说是自然环境,但只有具有一定生态关系构成的系统整体才能称为生态环境。

仅有非生物因素组成的整体,虽然可以称为自然环境,但并不能叫做生态环境。

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

在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的同时,必须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彻底扭转一些地区边建设边破坏的被动局面。

土壤动物群落的多样性与土壤环境特征密切相关。

不同的土壤类型中土壤动物的组成不同。

土壤水文环境不同,土壤动物群落和分布也发生变化,极端的水文条件如洪水或干旱会导致土壤动物消失。

一般来说,土壤动物和土壤有机质呈正相关,与pH呈负相关。

地表植被覆盖较好的土壤中土壤动物数量较多,草地土壤动物多样性随退化程度加重而降低 。

紫茎泽兰入侵后,土壤动物类群数量及部分类群个体数量减少,针叶林和草地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均匀度有所降低。

强度干扰如火烧、放牧、耕作、施肥等会造成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降低,尤其是敏感类群(稀有类群)数量减少乃至消失,而对优势种数量影响不大。

蚯蚓等大型土壤动物受重金属污染的影响,产生毒理响应,并且对重金属元素具有富集作用,可以作为重金属的有效指示生物 ,其对重金属毒性的响应能力为土壤污染提供早期警示信号。

土壤的重金属污染还可以导致土壤动物群落数量急剧减少,敏感类群消失,造成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简单和不稳定。

土壤动物类群和群落能够对环境变化做出敏感响应,因此应用土壤动物群落和敏感物种进行环境监测已引起人们的重视。

特别是土壤线虫已被看作是生态系统变化和干扰的敏感性指示生物。

近年来随着地下生态学的崛起,土壤动物的相关研究引起更大的关注。

目前,土壤动物生态学的研究不论从学科的发展、资料的积累、过程研究和实际应用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展。

主要涉及土壤动物区系组成、多样性和生态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土壤动物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及土壤动物与微生物、植物及草食动物的关系等。

一、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和生态地理分布
土壤动物群落分布是土壤动物生态学研究的基础,经过近30年的努力,我国土壤动物区系调查和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很多学者对不同地区的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到目前为止,我国从热带、亚热带到温带,从森林、草地、沙漠到湿地、农田乃至城市等诸多生态系统都开展了土壤动物生态分布和时空动态方面的研究。

大量研究表明,不同气候带的土壤动物群落其类群数、种类组成及个体数量存在明显差异。

土壤动物是土壤中和落叶下生存着的各种动物的总称。

土壤动物作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重要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积极同化各种有用物质以建造自身,另一方面又将其排泄产物归还到环境中不断改造环境。

常见的有土壤动物有蚯蚓、蚂蚁、鼹鼠、变形虫、轮虫、线虫、壁虱、蜘蛛、潮虫、千足虫等。

有些土壤动物与处在分解者地位的土壤微生物一起,对堆积在地表的枯枝落叶、倒地的树木、动物尸体及粪便等进行分解。

细菌的繁殖能使枯枝落叶软化,从而增加适口性;枯枝落叶经土壤动物吞食变成粪便排出后,又便于微生物的分解。

一部分土壤动物是自然界“垃圾”的处理者;另一部分土壤动物是以其他动物为食物的捕食者,构成土壤中食物链和食物网。

蚯蚓能大量吐食土壤,分解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动物对环境变化反应敏感,物种组成和生存密度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藉此可以利用土壤动物物种组成和生存密度的变化作为环境监测的手段,如蚯蚓便是放射性污的指示生物。

从我国典型生态系统中土壤动物群落的数量特征(表1)来看,土壤动物群落的个体数量从高纬度向低纬度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但群落指数随纬度变化所代表的热量、土壤、植被等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不明显,而主要与局地环境条件具有相关性 。

同纬度地带不同水分条件的森林与草地生态系统比较,草地生态系统中小型土壤动物数量较多,个体数和群落指数受水分条件的限制并不明显。

在充分发育和未扰动的土壤中,土壤动物的组成和数量具有明显的分层性,一般随着土层的加深而呈现出递减的趋势 ,并且类群数和个体数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二、土壤动物对生态环境系统的指示意义
生态是指生物(原核生物、原生生物、动物、真菌、植物五大类)之间和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当代环境概念泛指地理环境,是围绕人类的自然现象总体,可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当代环境科学是研究环境及其与人类的相互关系的综合性科学。

生态与环境虽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但两者又紧密联系、“水乳交融”、相互交织,因而出现了“生态环境”这个新概念。

它是指生物及其生存繁衍的各种自然因素、条件的总和,是一个大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