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能力对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计算能力对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计算能力对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计算能力对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山西闻喜县东镇中心校雷瑞霞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而迅速地进行数的计算,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换句话讲,数学计算对于小学生脑力开发、事物认知、习惯常识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是紧密相连的。教师对于学生的计算能力绝对不能忽视,我们不仅要重视教学质量,更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小学生普通计算能力的培养。多年来,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笔者有几点粗浅见解。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但是学习兴趣并不是好培养的,要结合学生的肢体语言加强运算,很简单的一加一,如果让学生死记硬背一加一等于二,可能学生今天记,明天就忘。教师可以用孩子的手指加以分析,一个手指是一,一个手指加另一个手指就是生活中学生玩的石头、剪刀、布中的剪刀,那么剪刀就是二,这样的计算很容易理解,而且能使孩子学习数学计算的兴趣倍增。

二、教给分析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性

在教学“比多少”应用题时,为了帮助学生正确解答此类题,教师教给学生“比多少分大小”的方法。就是条件中有“比”字,就抓住这一关键词,分出谁是大数,谁是小数,再看问题中求的是哪个数,利用现实生活中鸡鸭狗等动物的

四肢数量比较等,最后判断用加法还是减法。

三、重视基本功训练,提高计算速度

教师要求学生每天练习10分钟的听算或视算、课前5分钟的小竞赛等,最起码数学的加减乘除口诀得记住,这是基础。结合家庭复习,要求学生在做完口算后再读一至两次,坚持天天练习。根据有的小学生好奇心强,但注意力不持久、好玩等年龄特点,变换练习形式,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乘法口诀,例如,四个人吃饭,每人两只筷子,就引导孩子二乘四等于八的数学公式。这是家长培养的要点,尽量做到听算和视算结合,各种练习形式有机穿插,循序渐进。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只要把握住习惯和重点,其实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一方面教师要用对方法,千万不能强制死记硬背;另一方面要激发学生计算兴趣,起码不能让学生见数学计算头疼,引导学生喜欢数学、喜欢数学老师;最后就是变换方法,让数学计算跟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达到理解性学习,轻松地上课。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比例的意义》优质教案【新版】

比例的意义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比例的意义(教材第4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会根据比例的意义组成比例。 2.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经历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发现过程和运用过程,体验从实践中学习的方法,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的兴趣,体会事物间的相对联系,培养探究精神。 【重点难点】 1.认识比例,理解比例的意义。 2.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实例引出新的知识。 【教学准备】 情境图、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 1.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举例说明什么叫做比的前项、后项、比值。 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各部分的名称。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学生独立求出各比的比值。 (1)教师:在求比值的时候你们发现了什么吗? 学生:有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教师:哪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把这两个比画上横线。 师:是啊,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像这样的比值相等的例子,这种现象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人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接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4.5∶2.7=10∶6。课件显示:“10∶6”和“4.5∶2.7”同时闪烁,接着两个比下面的比值隐去,再用等号连接起来。 (2)前面的两个比能用等号连接起来吗?为什么? 教师将课件后面的两个比隐去。 学生:不能,比值不相等。 教师小结: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一些式子就叫做比例。 教师板书:比例。 【新课讲授】 1.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比例,你想研究哪些内容呢? 生:比的意义,学比例有什么用?比例有什么特点? 师:那好,我们就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吧,到底什么是比例呢?根据下面的问题自学例1。 ①找出每面红旗长与宽的比。

幼儿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幼儿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幼儿数学学习的重要性》的内容,具体内容:数学能力要从小培养,因为这关系到了孩子逻辑思维等方面的能力,幼儿期4~5岁是认知能力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孩子逐渐形成了数的概念,诱发了孩子很大的学习兴趣,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数学能力要从小培养,因为这关系到了孩子逻辑思维等方面的能力,幼儿期4~5岁是认知能力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孩子逐渐形成了数的概念,诱发了孩子很大的学习兴趣,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做为家长,一定要懂得把握这一关键时期。 幼儿数学学习的创造性与积极性就是在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 高的。所以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数学教育:重逻辑思维能力、重计算,轻创造、轻应用的培养人的观念和倾向。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树立既不失去创造性,也不削弱基础知识的学习;幼儿不仅要理解基础知识,也要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观念,重视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创造性培养,幼儿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才会得到有效的培养,教学质量才能不断提高,为我国培养更多的数学创新人才,而不是数学工匠而做出努力。 幼儿数学学习能力表现在数学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数学活动的创造性、数学思维能力等方面,其中的核心是数学活动的创造性。也许有人会说数学需要什么创造吗?5加2等于7,还能创造出别的吗?不错,这个结果是等于7,然而5加2等于7的问题情景为幼儿创造性活动提供了条件。

面临不同的问题情景,幼儿不仅要回忆、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还要对当前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判断、比较,灵活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操作方法。 幼儿的数学活动实际是一种准备性的学习,是幼儿初步建立数概念、形成逻辑思维循序渐进的过程。幼儿期特别是4.5"6岁阶段是幼儿认知发展的一个关键期,幼儿就是在这个时期建立和形成数概念,萌发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积极性的,此时孩子的数学思维异常活跃。我们应该正确地把握这个关键期,提供适合其学习特点的数学教育。 在幼儿数学教学中我还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在我国传统的幼儿数学教育模式中,教师习惯于直观形象的演示与讲解,幼儿习惯于被动的观摩与接受,这样做虽然重视幼儿思维形象性,但却忽视了幼儿在获得数学概念时思维的动作性的独特作用,忽视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因而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幼儿的学习,但并不能使幼儿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增进智慧。 要提高幼儿数学学习的质量,操作学习是一个重要的途径。操作学习的基本方式之一就是动手操作。操作学习符合幼儿学习特别是数学学习的特点,帮助幼儿获得数学的感性经验,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在实施数学教学活动时总会利用或多或少的操作材料,教师要将材料的作用彻底发挥,即能使孩子在材料的辅助下掌握教学活动。如图形分类: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孩子提供认识范围内的所有图形,引导孩子主动发现各图形间的差异,注重倾听孩子的分类方法,注意孩子在分类过程中的引发的其他想法。如此甚至可提升分类活动外的、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因而教师在材料操作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认识数学是从认数和计算开始的,它是学习数学的最基本能力,《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计算能力,应该要求学生算得正确、迅速,同时还应注意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活及参与社会所必需的基本素质之一。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发现,学生在计算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我们重视了学生的动手实践、相互合作,关注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以及实际计算能力的提高,或者说在计算教学这一块花的力气小了,导致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 小学阶段是学生计算能力的最佳培养期,是培养学生认真、细致、耐心、不畏艰难的优秀品质,踏实、求真的科学态度的关键时期。为此,我们确立了《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实验课题,探索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根据我国《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其中,培养

学生的运算能力是异常重要的,在新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的过程中,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越来越感觉到学生的计算能力有所下降,许多学校就这方面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如:提高学生兴趣的情境教学法;呵护学生的心理分层次作业布置;让学生充满自信的竞赛激励法等等。 纵观世界各国,在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上,大都有较高要求,如英国虽然不赞成烦琐笔算,但十分重视心算和估算能力的培养;日本在新修订的课程大纲中明确提出了增加数学教学时间进行“计算的反复训练”。 本课题将充分利用国内外已有的计算教学的经验与理论,在国内外已有的调查,研究,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当前我校学生计算能力的实际,进一步开展讨论,力求构建符合我校教育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数与计算教学的意义和重要性

小学数学数与计算教学的意义和重要性 走马驿镇中心小学薛燕 数与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因此它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和计算器的逐步普及,数与计算中的哪些知识是大多数人最常用的和最基础的知识也在发生着变化。了解和研究这种变化,重新审视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是小学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研究的任务之一。本文将结合数与计算教学的意义、变革以及所取得的成绩,谈一谈对数与计算教学改革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数与计算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 现实世界从数学的角度来看,主要是数、量、形三个方面,而计量又离不开数与计算,形体大小要量化也离不开数与计算。因此数与计算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最基本的工具,是每个公民应当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数与计算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 (1)掌握数与计算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过程。 数与计算的每一个概念、性质、法则、公式都是从实际中抽象出来的。这些概念、性质、法则和公式的教学一般都是通过具体的实例进行的,因此学生学习、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都必须经过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而把这些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应用到实际中去又必须经过从抽象到具体,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这样学

生在学习掌握数与计算知识的过程中也发展了抽象概括能力。 (2)数与计算的教学有利于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数概念是随着人类生活和实践的需要逐渐形成和不断发展的。在小学数学中数概念的认识,从自然数、零到分数、小数基本上体现了数的发展过程,学生在建立这些数概念的过程中受到了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熏陶。而数与计算中又有很多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如整数与分数、约数与倍数,加与减、乘与除、通分与约分等等。教学中阐明这些相互依存的概念与概念、计算方法与计算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就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三.掌握一定的数与计算的知识将使人终身受益。 人的一生一般要经过幼儿时期、学生时期和成人时期,数与计算在其中每一个时期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幼儿时期,从呀呀学语开始,就接触到数,家长扳着指头教孩子数家里有几口人,桌子上有几个苹果等等,上幼儿园以后,又学习一些简单的数与计算知识。幼儿如果没有一点数的知识,就会连自己有几只手,有几件玩具、家里有几口人,这些简单的问题也弄不清楚。因此只有使幼儿掌握一些粗浅的数与计算的知识,才能使他们比较正确地认识周围的客观事物,才能比较清楚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学生时期,数与计算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科学知识的基础。成人时期,计算能力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所必须的一项基本能力,也是衡量一个人素质的一个基本标准。82年英国出版了国家学校数学教育研究委员会著名的《cockcroft报告》,该报告认为:“读数和计数、知道时间、购物付款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虞城县贾寨镇初中海伟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计算能力方面达到“熟练”、“比较熟练”、“会”三个层次,在计算的围上做了“四个为主”和“三个不超过”的明确规定。那么,如何加强计算教学,提高计算能力呢? 一、严格教学要前提 教学大纲在计算教学上要求达到三个层次,具体地说,就是根据每一部分所占的地位、作用区别对待,对一位数的加减法、表乘除法等最重要的口算要求达到熟练;对于除此以外的基本口算,万以的加减法和用一两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要求达到比较熟练;对于三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只要求会算。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中低年级,是计算教学的重要阶段,必须过好计算关。 要过好计算关,首要的是保证计算的正确,这是核心。如果计算错了,其它就没有意义了。但如果只讲正确,不要求合理、灵活,同样影响到计算能力的提高。如:20以的加减法,有的学生用凑十法和用看加算减计算,有的则靠摆学具或掰手指、脚趾、逐一数数做加减法,计算结果都正确,但后者显然达不到要求。又如: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中,有各种计算方法,可以从低位算起,也可以从高位算

起,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具体分析,灵活运用。在三四个数的连加中,关键是会凑整,如果不会凑整,也影响到计算的正确度,要做到比较熟练也是困难的。学了运算定律和速算方法后,如果不会运用,即使计算正确,也达不到教学要求。因此,严格按照教学要求进行教学,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 二、讲清算理是关键 大纲强调,“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既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懂为什么要这样算。如教学《用两位数乘》要使学生理解两点:①24×13通过直观图使学生看到,就是求13个24连加的和是多少,可以先求出3盒的支数是多少即3个24是多少,再求10盒的支数是多少即10个24是多少,然后把两个积加起来,从而让学生知道,计算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要分两步乘,第三步是相加,这样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通过例题教学,使计算的每一步都成为有意义的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②计算过程中还要强调数的位置原则,“用乘数个位上的数去算”就是求3个24得72,所以又要和乘数3对齐写在个位上。“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就是求10个24个得240,(也可看成24个10)所以4要写在十位上”,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数位对齐的道理。这样,通过反复训练,

小学运算的重要性及巧算课件

运算 运算的重要性 数与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因此它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 一.计算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现实世界从数学的角度来看,主要是数、量、形三个方面,而计量又离不开计算,形体大小要量化也离不开计算。因此计算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最基本的工具,是每个公民应当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计算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 1、掌握计算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过程。计算的每一个概念、性质、法则、公式都是从实际中抽象出来的。这些概念、性质、法则和公式的教学一般都是通过具体的实例进行的,因此学生学习、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都必须经过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而把这些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应用到实际中去又必须经过从抽象到具体,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这样学生在学习掌握数与计算知识的过程中也发展了抽象概括能力。 2、计算的教学有利于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计算中又有很多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如整数与分数、约数与倍数,加与减、乘与除、通分与约分等等。教学中阐明这些相互依

存的概念与概念、计算方法与计算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就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掌握一定的计算的知识将使人终身受益。 人的一生一般要经过幼儿时期、学生时期和成人时期,计算在其中每一个时期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幼儿时期,从呀呀学语开始,就接触到数,家长扳着指头教孩子数家里有几口人,桌子上有几个苹果等等,上幼儿园以后,又学习一些简单的数与计算知识。幼儿如果没有一点数的知识,就会连自己有几只手,有几件玩具、家里有几口人,这些简单的问题也弄不清楚。因此只有使幼儿掌握一些粗浅的计算的知识,才能使他们比较正确地认识周围的客观事物,才能比较清楚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学生时期,计算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科学知识的基础。成人时期,计算能力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所必须的一项基本能力,也是衡量一个人素质的一个基本标准。82年英国出版了国家学校数学教育研究委员会著名的《cockcroft报告》,该报告认为:“读数和计数、知道时间、购物付款和找零、计重和测量、看懂浅易的时间表及简单的图表及图示,以及完成与此有关的必要计算”以及“估算和近似计算的能力”是成年人生活、工作以及进一步学习对数学的需要。 由此可见,计算将伴随人的一生。一个人在成人以后所需的数学知识,基本上在小学阶段就学全了。因此,在小学阶段学好计算的基础知识,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是终身受益的。 4、计算是科学技术的基础

培养幼儿教学中数学语言的重要性

培养幼儿教学中数学语言的重要性 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和数学交流的工具,它具有通用性、准确性和规范性的特点,是一种表达科学思想和数学思维的载体。“数”的教学不仅要让幼儿了解“数”的意义,更要让幼儿会用“数”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要让幼儿在学习中锻炼逻辑思维,因而在教学中,从幼儿入学起就应该重视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本文从幼儿逻辑思维发展的特点入手,提出数学语言在幼儿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培养幼儿数学语言的方法。 一、幼儿逻辑思维发展的特点 1.从具体到抽象 例如:问一个两、三岁的儿童。“你家里一共有几个人?”他能列举出“家里有爸爸、妈妈,还有我”。却回答不出“一共有3个人”。这说明这时的幼儿还不能从事物的具体特征中摆脱出来,从面抽象出数量特征。 2.从个别到一般 例如:大班幼儿在学习数的分合时。对于分合式意义的理解是从个别到一般,逐渐达到概括程度的。教师首先让幼儿分各种不同的东西:2只苹果、2个玩具……并用分合式记录下来。这时幼儿对分合式意义的理解还停留于它所代表的那一件事。当老师问这些式子一样不一样时,大多数幼儿都回答不一样。 3.从不自觉到自觉 例如:小班儿童在将具有相同特征的物体归类时,往往会出现做的和说的不一致的情况。不少幼儿能根据感官判断其共同特征并进行归类,但在语言表达上却不一致。显然,幼儿这时的语言表达往往是不随意的,仅作为动作的伴随物,而不是思维过程的外化。 4.从自我中心到社会化 我们曾观察到一位小班幼儿给图片归类,他自己是按照形状特征分的。当他看到有的幼儿在按照颜色特征分类时,就说别人“是乱七八糟分的”。这时对方也发现两个人分得不同,对他说:“你是乱七八槽分的。”然后,当我们问幼儿“你是按照什么分的?”时,他们都不能回答。由此可见,幼儿意识不到自己归类的根据,更无法从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 二、正确培养幼儿数学语言的方法 1.营造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幼儿敢说

计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2)

计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薛湖镇徐营小学李美华 计算教学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谓是十分重要的,计算教学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着各种数学能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发展。 一、计算教学的意义 我国小学教学中,历来都非常重视计算教学,早在1963年的《全日制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中就明确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学应“以四则运算能力为中心”。1978年,将“算术”课本更名为“数学”时,《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仍然把“培养四则运算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目的之一,这就是计算数学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处于一个更加恰当的位置上。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中,仍然要求重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但是要求掌握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方法,同时还要在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上多下功夫。 (一)计算教学的意义 计算教学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着学生观察、记忆、注意、思维等能力的发展,关系着学生学习习惯、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每一个公民必须具备而基本素养之一。 第一,计算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在小学阶段使学生具有非有理数(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也是他们继续学习数学和其他科学知识必不可少的基础。 第二,计算在日常生活与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计算能力是人们学习、生活、工作所必须具有的一项基本能力,也是对劳动者素质的一项基本要求。 第三,计算教学不仅要学生能够正确的进行四则运算,还要能够根据数据特点,恰当的应用运算定律与运算性质,使计算过程更合理、灵活。计算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与记忆力,也发展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分析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分析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19-03-18T14:17:16.12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19年5期作者:邓秀梅 [导读] 在教学当中开展的所有的活动其最终的目标都是能够实现最大限度的有效性。 邓秀梅(重庆市南川区隆化第七小学校重庆 408400) 摘要:在教学当中开展的所有的活动其最终的目标都是能够实现最大限度的有效性。教学活动本身就是需要进行提前规划和设计的课堂实践活动,想要更好的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应该做好相应的计划和实际安排,这样的设计对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基于此,本文针对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方法与策略展开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为实现高效的教学设计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促进学生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设计;有效性;方法与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8.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91(2019)05-0164-01 前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促使教学设计本身的概念也获得了非常大的转变,教师在对教案进行设计和实际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发展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有效的教学设计是能够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好开展的重要保障,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组织者,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和学生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是课堂教学的开展的重要目的就是促进学生获得健康的、长远的发展。由此能够看出,加强对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方法与策略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 一、教学目标明确化 教学目标能够决定教学方案的制定、教学方式的设计、教学手段的选择以及教学内容的取舍等方面。只有在课堂教学当中明确并且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并且将其渗透于课堂教学当中的重要环节,才能够开展有效的教学,这样不仅能够充分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够帮助教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价。 例如:在教学“路程、时间、速度”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教学的目标设定为“正确引导学生在实际的解决问题过程当中深刻理解和掌握速度的真正含义,明确路程、时间、速度之间存在的关系,感知其变化的规律。”通过教学目标的确定,为有效课堂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习方式多元化 有效的教学设计转变了传功的学习方式,并且提倡学生在课堂中主体性的体现,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在学习当中真正的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成三个学习小组,分别对锐角、直角、钝角三种三角形的内角和进行探究,最后达成共识,总结出三角形内角和就是180°。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亲身体验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这些对于数学知识概念的认识和掌握以及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等方面都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综合化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识特点等方面对教学方法进行灵活的选择,积极努力的构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当中更好的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得情感、能力和知识等方面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讲完长方体特征之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长方体,要求学生要独立的完成,如果实在是有什么困难可以跟其他同学一起合作完成,时间为10分钟,之后再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说一说自己对长方体制作的过程。通过这样的交流和互动,能够促使学生将长方体的特征更加深刻的记载学生的脑海中。 四、知识呈现情境化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当中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也是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一种较为常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有助于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形象的知识,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有效的教学设计应该紧密联系学生实际的生活,为学生创设有趣、生动的学习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好数学知识的愿望。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教材中的“数学广角”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选择舞蹈队员”的课堂情境,在这过程中促使学生深刻感受教师所提出的标准,不能够使用“中位数”、“平均数”进行解决,只有寻找新的方法才能够解决,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情境中更加深刻理解“众数”的内涵。 结语 综上所述,没有教学就没有课堂,所以说教学就是课堂的具体内涵。课堂教学的构成实际上就是课程实施的整个过程,新课程改革的良好实施、素质教育的深入贯彻,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是必然趋势,这样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重视在教学方式、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重视课堂效果、课堂效率、课堂效益的有效提升。充分利用当前背景下的优势,运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设计出符合自己、符合学生特点的个性化课堂教学,形成一种独特的教学风格,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堂当中学到无限的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谭宇凡.如何为学生带来更为优秀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面的探究[J].数学教学通讯,2018(25):47-48. [2]曹美兰,于文,韩翠萍.面向教学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翻转课堂建构与实施[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16):78-80. [3]林雪雪.基于高效课堂的构建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设计[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1):73.

关于幼儿园大班数学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总目标: 新《纲要》明确阐述了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具体表现为: 1.在生活和游戏的真实情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幼儿的数学感和数学意识;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2.在不断遇到各种新挑战和不断成功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心,感受到和体验到其中的乐趣。 1. 数学教育的内容和要求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二、阶段目标: 三月份: 1.学习10以内序数,学着顺着数和倒着数,学习单、双数、相邻数等知识。 2. 学习10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体验总数与部分数之间包含关系,部分数与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和互换关系。 3.感知时间的先后顺序,建立过去、现在、将来的时间概念; 4.初步认识日历,了解1年有12个月,知道不同月份有不同的天数;了解1个星期7天的名称,能够对应日期在日历上找出星期几。 第一周:学习10以内序数,学着顺着数和倒着数,学习单、双数、相邻数等知识。 第二周:学习10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体验总数与部分数之间包含关系,部分数与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和互换关系。 第三周:感知时间的先后顺序,建立过去、现在、将来的时间概念; 第四周:初步认识日历,了解1年有12个月,知道不同月份有不同的天数;了解1个星期7天的名称,能够对应日期在日历上找出星期几。 四月份: 1.认识整点、半点,初步了解时针、分针的运转关系,能把时间与生活经验结合起来。 1. 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归纳、概括有关的数学经验,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观察与思考问题,能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 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体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引导幼儿进行二等分、四等分,感知二等分、四等分的含义。 3. 认读100以内的数,正确排列连续数1——100,了解数字的组成关系。 第一周:认识整点、半点,初步了解时针、分针的运转关系,能把时间与生活经验结合起来。第二周: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归纳、概括有关的数学经验,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观察与思考问题,能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第三周: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体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引导幼儿进行二等分、四等分,感知二等分、四等分的含义。 第四周:认读100以内的数,正确排列连续数1——100,了解数字的组成关系。 五月份: 1. 学习20以内数的加减,认识加号、减号,帮助幼儿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初步掌握20以内数加减运算的计算技能,体验加减互逆关系。 2. 通过操作“加、减法板”,感知100以内的整10加,整10减。 3. 学习按物体两个以上的特征或特性进行分类;学习按两个以上特征在表格中图形;学习在表格中勾画图的特征及按画好的特征寻找图形,学习交集分类;学习有条理地摆放和整理活动材料。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性讲解学习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重 要性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性 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一个人计算能力的高低是其思维敏捷度和思维灵活性在计算方面的体现,它反映了这个人数学基本素质的高低。计算能力的高低,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直接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也会有直接影响。在小学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能力,并要达到正确、迅速,同时要求方法合理、灵活。怎样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使之达到上述要求呢? 一、要充分认识培养计算能力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教师必须有足够的认识。有些教师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重视不够,没有让学生去发现计算的规律和情趣。这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一大障碍,必须除之。计算能力,是学生必备的能力。 二、讲清算理,提高计算教学质量。 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讲清算理,揭示计算的规律,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1、教具演示,讲清算理。算理的抽象是小学教学中的难点,教学中尽可能通过直观演示等手段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明确算理。 2、学具操作,探索感悟。心理学家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促进思维发展,这就需要在形象思维和数学抽象之间架一座桥梁,充分发挥学具操作的作用。例如学生对20以内加法中“凑十法”的理解有困难,我们就请出小棒来帮忙,让学生通过对小棒的摆弄学会“凑十法”的计算方法。

3、联系实际,加深理解。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新知识是构建教学知识结构的主要方式,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旧知识,通过类比同化新知,实现知识的正迁移,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对新的认识结构的认同。例如在教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时,可以借助学生熟悉的人民币单位的进率关系,讲清小数点必须对齐的算理。 4、重视感知,加强刺激。对于学生易忽略的部分,要注意加强其刺激强度(比如强调进、退位,强调小数点的处理等),吸引学生注意,留给学生一个鲜明、正确的印象,避免和减少以后计算中的错误。 5、加强辨析,比较强化。根据学生容易产生错觉和思维定势的特点,有意识地把相似的概念、法则、算式进行辨析比较,促使新旧知识的精确分化。 6、及时练习,巩固提高。开展针对性练习,强化计算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力争当堂巩固。 7、注意反馈,及时纠正。及时反馈,找出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及时改正错误。 三、处理好笔算和口算的关系。 口算是不借助任何工具,只凭思维和语言进行计算并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法,它具有快速、灵活的特点。 口算是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口算是笔算、估算的基础,笔算和估算能力都是在准确、熟练的口算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一定的口算基础,笔算、估算能力的培养就成了无源之水。另外,口算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极其广泛的应用。所以,在教学中坚持让学生进行口算、听算的训练,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浅谈编制数学教学设计应遵循的理念

浅谈编制数学教学设计应遵循的理念 浅谈编制数学教学设计应遵循的理念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设计要根据学生特点定位教学目标,始终体现每一个教学的子目标;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恰如其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巧妙搭建高效的学生质疑的平台,挖掘教材内容中质疑契机,鼓励学生创新思维;注重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方法,从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新的思维方法;挖掘教材,超越自我使教学效果实现高效。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教学;教学设计;巧妙处理 我们知道,每节课教学设计的编制是否合理,关系到这节数学课的成功与否。不同的教学设计,会带来不同的学习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说,优秀的数学教学设计对每一节课就相当于一场战争的作战地图,决定着每一节课的成败。因此,编制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都要根据学生特点,结合教学实际;要吃透教材,既要尊重教材的思路与意图,又要挖掘和超越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合理制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与难点,并合理巧妙地处理。《普通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告诉我们: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即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应当关注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以学科内容与教学方法的课程设计。这是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理念转变。要及时地做好这一转变,笔者认

为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要根据学生特点定位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计决定着每一节课的教学方向和教学的目的性,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一教学观念。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要始终体现每一个教学的子目标,每一节课的教学评价及教学效果的评估都要以教学目标为基准,所以,教学目标的确定直接关系到每一节课的课堂教学效果,也就关系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往往过分强调知识性掌握这种目标的实现,对学生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很少顾及,结果导致数学课堂教学走进了迷茫的怪圈,严重影响学生的发展,使数学教学没有了生命,学生的学习也就失去了意义,表现为高分低能,更谈不上人才的培养。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根据学生特点,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恰如其分 教学情境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培养能力、培养学生心理品质的环境建设。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来创设恰如其分的教学情境。要从数学教学的需要出发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的“切入点”,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要注重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生体验到运用数学知识

小学计算能力的重要性

小学计算能力的重要性 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因为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教学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因为,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一、影响学生计算准确率及速度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算法和算理不明 经调查,有10%左右的同学在计算时的错误是由于对算法和算理不明确而造成的。 2.轻视口算和估算。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虽然许多教师知道口算、估算的重要性,但部分教师被动地进行口算训练,认为估算的作用不大,当教材涉及到就练,教材没有涉及到就不练或偶尔进行训练。 3.感知不准确。 小学生感知事物的特点是笼统、粗糙的,他们往往只能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不能看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因此,他们对事物的感知缺乏整体性,在看题、读题、审题、以及抄写的时候,有时观察不仔

细,因而获得的表象就是模糊的,这时感知的错误就使信息失真,致使学生把题目中的数字、符号抄错。 4.注意力不集中。 小学生在注意的广度、稳定性、转移、分配上发展都很不完善。 5.思维定势的干扰。 计算中,学生往往用习惯的方法去解答性质完全不同的问题,从而出错。比如,经常在练习小数乘法竖式计算时,就会用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了。练了简便计算,有的学生不该用简便方法也用简便方法,导致计算过程复杂,计算结果错误。 6.被假象迷惑。 有些运算顺序以及简便运算方法的错误,也是由于感知上的笼统、粗糙,尤其在特殊数据的刺激下,被假象的“好算”或“简算”迷惑。如将14×2÷14×2误算成14×2÷14×2=28÷28=1。 7.学习习惯不好。 部分学生由于对计算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加上平时的训练度不够,方法欠妥,因而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计算习惯。 二、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 1.加强学生对算法和算理的掌握。 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课标》明确指出:“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因此,教学时,教师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理清并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浅谈在幼儿阶段学习数学的重要性-精品文档

浅谈在幼儿阶段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幼儿数学学习的创造性与积极性就是在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的。所以我们要掌握孩子的心理特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树立既不失去创造性,也不削弱基础知识的学习;幼儿不仅要理解基础知识,也要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观念,重视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创造性培养,幼儿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才会得到有效的培养,教学质量才能不断提高,幼儿学数学从年龄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时中班和大班,第二阶段是学前班。 下面我从中、大班的孩子在数学学习方面谈一谈: 一、传统的幼儿数学教育模式 在我国传统的幼儿数学教育模式中,教师习惯于直观形象的演示与讲解,幼儿习惯于被动的观摩与接受,这样做虽然重视幼儿思维形象性,但却忽视了幼儿在获得数学概念时思维的动作性的独特作用,忽视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因而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幼儿的学习,但并不能使幼儿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增进智慧。 要提高幼儿数学学习的质量,操作学习是一个重要的途径。操作学习的基本方式之一就是动手操作。教师在材料操作时不能将操作定死,要为孩子的理解服务;操作活动是为实现教育目标而采用的一种教育手段,它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它渗透到幼儿园一日生活之中。

二、数学教学中孩子的联系方法 每一次数学活动都必须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这说明幼儿的数学学习不是通过一两次活动就能完成的,而且必须经过长期训练才能达到目标。在数学教学中,让孩子进行有层次的练习、也可以让幼儿按不同要求练习。如:在熟悉1~10的排序,能力强的幼儿可以提供6种以上的图片进行排序,能力差的幼儿可提供3个明显大小的实物供其摆弄。实践证实,只有承认幼儿的差异,让幼儿在进行有层次的操纵练习,才能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才能支持他们对数学活动的爱好。 三、学前班是幼儿从具体的学习数学过渡到抽象的学习数学的关键期 下面谈谈怎样做好学前班的数学教育工作: 1.要认真做好教研备课工作,教师要有能力掌控整个数学教育过程 要熟悉学前班的数学教学和教材要求,教师要在平时多积累幼儿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便教师在易出现问题的环节中,更好的引导孩子。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学习数学,使孩子少走弯路。 2.打好幼儿数学基础教育工作,为顺利入学做准备 (1)直观的看图和实物运算向抽象的数学运算过渡,掌握分类方法,初步渗透连续再分的思想、逻辑排除的思想,有意思的培养幼儿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逐步做到实物分类操

浅谈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重要意义

浅谈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重要意义 内容摘要:数的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计算能力是当今社会每个人适应社会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小学阶段是数的计算的基础阶段,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计算错误。由此,在教学工作中和日常生活中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显得特别重要,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值得我们教师去探索、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意义 一、小学生计算错误主要原因 根据我这几年在坪桥镇中心小学数学教学经验来看不难发现,学生出现计算错误的原因很多,不尽相同。从表面上看都是“马虎大意”导致的,但透过现象看本质你会发现导致错误的原因很多,总体看来有以下四个方面: 1.感觉超越思维。部分学生做题靠感觉,粗心大意,计算有些题目没有通过大脑仔细思考直接就给出答案,主要原因是小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形成的直觉错误,对有些题目似懂非懂,有时间靠直觉,对待此类错误只有通过科学的引导、训练,才能加以避免。例如:做填空题:5+56()5+65,有些学生就会填写等号,原因是对后面这两个数没有认真看,看着大致数字都一样。例如:10+5-3=5,有些同学连题都没有完全看清楚直接给出答案18,主要是加减没有看清楚。 2.基础知识不扎实。主要是学生知识面狭窄、对知识点

的记忆不清、概念不清、基本口算不熟、计算规则不熟练。如果数学中应记忆的内容在头脑中记忆不清晰,就会使得计算速度慢、正确率低,甚至无从下手。概念没有弄清楚就会无从下手或算错,计算规则不掌握得出的答案就会与正确答案相去甚远。例如:小明家的客厅是20平方分米,这道判断题有些同学打对勾,就是因为有些同学对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没有搞清楚。例如:12+9÷3=15,有些同学对加减乘除优先顺序基础差没有掌握清楚,直接先算加法后算除法,给出答案是7。例如:412÷4=13这是因为对计算法则中“哪一位不够除就商0补足数位”没有记准。 3.习惯养成差。主要是不端正的态度、习惯引发的差错。有的学生书写不规范,时常把数字"6"写成"0",把"7"写成"1",直接改变了算式的原样,从而导致错误的出现。有的学生在做计算题时急于求成,出现莫名其妙的错误,常常有题目未看清就匆匆动笔和做完不检查等坏习惯。例如:在计算"16-7"时,我们班级有些小学生把"16"抄成了"10",下面计算时就按照10-7=3计算,这主要就是做题书写不规范导致的错误。例如:35×48+65×48=4800,有些学生看到这种计算相对复杂的题目直接放弃不做或胡乱写一个答案,当你仔细审题发现这道题有简算方法,这主要就是部分小学生不仔细审题导致。 4.心里还不够成熟。好多小学生还停留在贪玩上,学习提不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导致注意力不集中,你让他们学会一个小游戏可能不用教都能很快学会,你让他认真的做一道

人教版新课标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赤水二小——胡小平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2、33页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构成比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动脑、观察、计算、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全面参与教学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存在,并在实际生活中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难点: 自主探究比和比例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课前自学 1、1、什么叫做比? 2、说出下面比的各部分名称。 3 : 4 3、什么叫做比值? 4、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16 2.7∶4.5 6 ∶10 二、课中议学 1、感知相等的比 师: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根据这些比的比值,能不能将这4个比分分类?(感知比值相等) 师:你真会比较,谁的分法和他一样的吗?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两个比相等的知识。 2、结合国旗情境概括比例的意义 (1)出示情境图 师:老师收集了几张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 1 2 3 4 234535 ∶

师:同桌交流一下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点?(交流,指名回答) 师:你们知道它们的大小吗?[课件出示数据] 师:你们见过这样的国旗吗?(课件出示不规则国旗)引导学生发现国旗长和宽有规律。引导学生试算操场和教室两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值有什么关系? (2)概括比例的意义,板书课题。 ①引导学生写出比例:2.4︰1.6=60︰40 ②概括比的意义。 ③师板书课题及比例的意义,学生齐读。.[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3)引导学生明白怎样判断两个比成不成比例。 师:谁来说说看组成比例必须要符合哪些条件? 3、深化理解比例的意义 引导学生自己通过计算,判断另外几面国旗的长和宽成不成比例。 4、比较比和比例的区别 同学们,以前学了比,现在又学比例,那你觉得比和比例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小组讨论)(学生汇报,课件展示) 师小结:今天,我们同学学习得特别认真,看看你们掌握得如何? 三、巩固提升 3、填空。 (1)如果两个比的比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比就()比例. (2)一个比例,等号左边的比和等号右边的比比值一定是()的. 四、课堂反思,总结延伸 1、师:今天我们同学可厉害了,解决了这么多的难题,这都该归功于谁? 2、什么叫做比例呢? 五、板书设计 比例的意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4︰1.6=60︰40 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