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四章简介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四章简介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四章简介

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简介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4章是《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本章主要包括整式的乘法、乘法公式以及因式分解等知识。整式的乘法运算和因式分解是基本而重要的代数初步知识,这些知识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分式和根式运算、函数等知识的基础,在后续的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些知识也是学习物理、化学等学科及其他科学技术不可缺少的数学基础知识.

本章共安排了3个小节,教学时间约需19课时(供参考):

14.1 整式的乘法9课时

14.2 乘法公式4课时

14.3 因式分解4课时

数学活动

小结2课时

一、教科书内容和本章学习目标

1.本章知识结构

本章知识结构如下图所示:

2.教科书内容

本章共包括3节

14.1 整式的乘法

整式的乘法是整式四则运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分为四个小节,主要内容是整式的乘法,这些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有理数运算、整式加减运算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其中,幂的运算性质,即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是整式乘法的基础,教科书把它们依次安排在前三个小节中,教学中应适当复习幂、指数、底数等概念,特别要弄清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

在学生掌握了幂的运算性质后,作为它们的一个直接应用,教科书在第四小节安排一般整式乘法的教学内容。首先是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由于进行单项式与多项式、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前提是熟练地进行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因此,对于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教学应该予以充分重视。在学生掌握了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基础上,教科书利用分配律等进一步引入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这样使整式乘法运算的教学从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

整式的除法也是整式四则运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今后学习(因式分解、整数指数幂、分式运算)必须的内容。考虑到课标没有单列条目,因此不单独成节。在讲完整式乘法后,从逆运算角度介绍同底数幂的除法、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等必须内容。对于同底数幂除法,这里只先讨论所得商仍是整式的情形,对于所得商是分式的情形将在后续内容引入负整数指数幂的概念以后再讨论。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是进行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等一般的整式除法的前提,教科书根据乘、除互为逆运算的关系,并以分配律、同底数幂的除法为依据,由计算具体的实例得到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除法法则。同样地,对于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除法,讨论的问题也都在被除式中字母的指数大于或等于除式中字母的指数

的限制条件范围内。对于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教科书是从计算来导出运算法则的,根据是乘除法互为逆运算以及分配律。可以看出,法则的基本点是把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转化为单项式的除法,而单项式除法是已经学习并掌握了的。在本章中,不讨论多项式除以多项式等一般性的问题。

14.2 乘法公式

本节分为两个小节,分别介绍平方差公式与完全平方公式。乘法公式是整式乘法的特殊情形,是在学习了一般的整式乘法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运用乘法公式能简化一些特定类型的整式相乘的运算问题,教科书在本节开始首先指出了这

一点。接着,在第一小节安排了平方差公式的教学,教科书首先安排了下一个“探究”栏目,安排了3个题目,让学生通过计算,总结三个题目结果的共同点,发现其中的规律。接着,教科书推证了平方差公式,并进一步借助于几何图形对公式作了直观解释,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此公式。最后,举例说明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第二小节教科书设计了与第一小节类似的教学过程,引进了乘法的完全平方公式。

为了满足整式运算的需要,在本小节引进了添括号法则,这也是很重要的整式运算知识

14.3 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是解析式的一种恒等变形,因式分解不但在解方程等问题中极其重要,在数学科学其他问题和一般科学研究中也具有广泛应用,是重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因式分解的方法一般包括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待定系数法等。本教科书安排了多项式因式分解比较基本的知识和方法,它包括因式分解的有关概念,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的区别与联系,因式分解的两种基本方法,即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两种方法分别安排在第1和第2小节。

(三)课程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教学要求达到以下的学习目标:

1. 掌握正整数幂的乘、除运算性质,能用代数式和文字语言正确地表述这些性质,并能运用它们熟练地进行运算。掌握单项式乘(或除以)单项式、多项式乘(或除以)单项式以及多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并运用它们进行运算。

2.会推导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了解公式的几何意义,能利用公式进行乘法运算。

3.掌握整式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较简单的混合运算,并能灵活地运用运算律与乘法公式简化运算。

4.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并感受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是相反方向的运算,掌握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直接运用公式不超过两次)这两种分解因式的基本方法,了解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能够熟练地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多项式的因式分解。

二、本章编写特点

(一)强调重要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由于整式中的字母表示数,因此数的运算律和运算性质在整式的运算中任然成立。教材通过类比的思想方法,由数的运算引出式的运算规律,体现了数学知识间具体与抽象的内在联系和数学的内在统一性。

对于整式乘法法则的教学,教科书注意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例如,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第一步是转化为多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第二步则是转化为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而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则转化为有理数的乘法与同底数幂的乘法。

在整式除法的教学中教科书也注意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多项式与单项式相除第一步是转化为单项式与单项式相除,第二步是转化为有理数的除法与同底数幂的除法。

由上可知,整式的乘、除法教学要循序渐进,打好各项知识的基础,并运用好转化的思想方法,就能够很好地完成后面的教学内容,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本章教材注意了代数与几何之间的联系,体现了数形结合的重要数学思想和方法,如在整式乘法和乘法公式部分,借助于几何图形对运算法则及公式作了直观解释,体现了代数与几何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统一,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关知识。

(二)充分体现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认知过程

从具体的实际问题出发,归纳出相关的数学概念,或抽象出隐含在具体问题中的数学思想和规律,这是本章的一个突出特点。密切联系实际,体现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这是本章编写中很重视的一个问题。

以第14.1节为例,无论同底数幂相乘、幂的乘方还是积的乘方,都是从具体、简单题目的运算出发,最后归纳出运算性质,然后再用归纳得出的结果进一步指导比较复杂的实际问题。而整式的乘法也是从具体的问题出发,归纳出运算法则,再进一步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这种从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编排方式,可以循序渐进地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符合现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

(三)根据数学知识的逻辑关系循序渐进安排教学内容

本章所涉及的数学教学内容之间不仅具有密切的联系,且具有很强的逻辑关系。在整式的乘法中,多项式的乘法要利用分配律转化为单项式的乘法,而单项式的乘法要利用交换律和结合律转化为幂的运算。整式的除法则与乘法互为逆运算,乘法公式是具有特殊形式的整式乘法问题,因式分解是与整式的乘法方向相反的恒等变形。在涉及的这些内容中,幂的运算是基础,单项式的乘法是关键,学好一般整式乘法的知识是进一步学习本章其他知识的前提。本章根据知识之间的这种逻辑关系,把教学重点放在整式乘法的教学上,符合逻辑、循序渐进地安排了幂的运算性质、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多项式与单项式相乘、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乘法公式的教学内容。

再如,根据数与式之间的联系,教科书通过类比的思想方法,由数的运算引出式的运算规律;引入乘法公式时,指出研究的是某些特殊形式的多项式相乘问题;根据整式乘法与整式除法的关系导出整式除法法则。在本章的教学中也应该注意本章知识之间的这种逻辑关系,使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本章知识。

三、对本章教学的几个建议

1.重视运算性质和公式的发生和归纳过程的教学

本章整式乘法运算性质、除法运算性质、乘法公式的得出过程,教科书是从某些具体的数与式计算,归纳得到一般的式的运算法则,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过程。在性质和公式的教学中,要重视上述归纳过程的教学,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性质和公式,并能用代数式和文字语言正确地表述这些性质,运用它们熟练地进行运算。应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在运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加以巩固,并加深理解。

例如,对于“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的教学过程,首先要体现一般到特殊的思想(某些特殊形式的多项式相乘,可以写成公式的形式,当遇到相同形式的多项式相乘时,就可以直接运用公式写出结果,以简化运算)。另外,要呈现公式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概念教学类似,经历引入、本质特征概括、给出公式、辨析公式、应用公式等过程。从“举三反一”到“举一反三”)。

2.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充分信任学生,努力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习。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是学好数学的先决条件。

在本章中,教材安排了大量的“探究”和“思考”栏目。通过“探究”栏目让学生体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得出一般结论的过程,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使其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本章共安排了6个“探究”栏目,许多重要结论或概念都是通过这个栏目归纳和总结出来的。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探究”栏目的作用。通过这个栏目,学生一方面可以体验获得结论的过程,另一方面可以获得成功的喜悦。

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是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强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学意识,而“思考”栏目的安排也是为实现上述的目标所做的设计之一。例如,在14.2.1节,通过对面积的讨论,可以发现平方差公式与面积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感受到几何与代数内在的统一性。又如,在14.1.4节,通过“思考”栏目,让学生在思考具体问题的基础上自己归纳出单项式相乘的法则。总之,通过“思考”栏目,学生们可以开动脑筋,加强发现探索,培养探究精神。

在本章的教学中,还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寻找“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材料,适当地进行数学活动和交流,在探究、讨论、思考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在本章的“数学活动”和“拓广探索”栏目中都设计了一些探究性的问题,老师们应该适当地安排这些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努力探索,提高数学思维水平。

3.注意把握教学要求

根据课程标准,本章要求学生会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其中的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之间以及一次式与二次式相乘)运算,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并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能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会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指数是正整数)。

应该看到,本章的内容都是重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应用极其广泛,对于后续学习影响很大。所以,一方面,要重视本章知识的教学,把教学要求落到实处。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本章的教学内容与传统的教学比较,在教学要求上有了一些降低,如对于整式乘除运算的教学要求,乘法公式的教学要求,对于因式分解的介绍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教学中,老师们可能会受到教学传统习惯和思想的影响,不自觉地拓宽教学内容范围、提高教学要求。老师们要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的思想,贯彻教科书的编写意图,在教学中按照教科书的要求组织教学,努力克服教学传统观念的影响。例如,对于因式分解,教科书只要求学生会灵活地运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两种分解方法,对分组分解法和十字相乘法则不做要求。对于其他因式分解

方法,教科书只在选学栏目中给出了一种,即型式子的因式分解(十字相乘法),供学有余力的同学参考。教学中就应该把握好这样的教学要求。

4.抓住教学重点和关键,突破教学难点

本章的教学重点之一是整式的乘法,包括乘法公式。从整式乘法的地位和作用可知,如果不掌握好这部分内容,会给以后的学习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要有针对性地加强练习,务必使学生对整式的乘除运算,包括其中运用乘法公式进行计算达到熟练的程度。

在整式的乘除中,单项式的乘除是关键。这是因为其他乘除都要转化为单项式的乘除。实际上,单项式的乘除进行的是幂的运算与有理数的运算,因此幂的运算是学好整式乘除的基石。

乘法公式的结构特征以及公式中字母的广泛含义学生不易掌握,运用时容易混淆,因此乘法公式的灵活运用是本部分的难点。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分析公式的结构特征,并在练习中与所运用公式的结构特征联系起来,对所发生的错误多做具体分析,以加深学生对公式结构特征的理解。

添括号时,括号内符号的确定是本部分的另一个难点。掌握添括号法则的关键是要把添上括号后括号内的多项式与括号前面的符号看成统一体,对于这一点学生不易理解,要结合例题进行分析。学生在学习添括号时,感觉添括号比去括号要难,括号前是“—”号比括号前是“+”号要难。遇到括号前是“—”号时,学生容易漏掉括号内一部分项的变号,在讲解例题时要强调法则中“各项”的含义。

因式分解一直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原因在于分解因式的方法很多,变化技巧较高,且没有一种一般有效的方法。教学中要注意把握教学要求,防止随意拓宽内容和加深题目的难度。教科书对于因式分解这部分内容要求仅限于因式分解的两种基本方法,即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教学中则应让学生牢固地掌握。

5.注意安排学生对选学内容的学习

教学中除了要关注学生在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方面的提高外,还要考虑在传承数学史知识及数学文化修养方面做出努力,以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人文精神也得到陶冶。

本章安排了两个“阅读与思考”的选学栏目,这些选学内容是本章有关内容的拓展与延伸。不失时机地安排学生阅读这些材料,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阅读与思考”中的“杨辉三角”,不但可以使学生了解一些二项展开式中各项系数的知识从而增强他们的数学修养,还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爱国

情怀。“阅读与思考”中的“型式子的因式分解”,让学生初步感受分解因式的另一种方法——十字相乘方法,这有利于学生理解必修内容。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4章测试卷含答案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单元测试题 班级 姓名 平台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633x 2x x =+ B 、248x x x ?= C 、m n m n x x x +?= D 、2045x )x (-=- 2、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 、222b a )b a (-=- B 、22b a )b a )(b a (-=-+ C 、222b a )b a (+=+ D 、222b ab 2a )b a (+-=+ 3、若5)a)(x (x --展开式中不含有x 的一次项,则a 的值为 ( ) A 、0 B 、5 C 、-5 D 、5或-5 4、下列因式分解错误的是 ( ) A 、)6a 4a (a 2a 12a 8a 2223+-=+- B 、)3x )(2x (6x 5x 2--=+- C 、)c b a )(c b a (c )b a (22--+-=-- D 、22)1a (22a 4a 2+=-+- 5、为了应用平方差公式计算)1y 2x )(1y 2x (+--+,下列变形正确的是( ) A 、2)]1y 2(x [+- B 、2)]1y 2(x [++ C 、)]1y 2(x [--)]1y 2(x [-+ D 、]1)y 2x ][(1)y 2x [(--+- 6、 化简代数式(3)(4)(1)(3)x x x x -----结果是( ) A 、39x -+ B 、39x -- C 、1115x -+ D 、1115x -- 7、下列多项式:①22y xy 2x -+ ②xy 2y x 22+-- ③22y xy x ++ ④2x 41 x 1++,其中能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有 (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8、下列各式中,代数式( )是3223xy 4y x 4y x ++的一个因式 A 、22y x B 、y x + C 、y 2x + D 、y x -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期末数学试题及答案

A B C 第5题图 八年级(上)数学期末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为了了解某地区12000名初中毕业生参加中考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了5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个体是指每个考生 (B )12000名考生是个体 (C )500名考生的成绩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D )样本是指500名考生 2、若a 、b 为有理数,a>0,b<0,且b a <,那么a 、b 、-a 、-b 的大小关系是( ) A.b<-a<-b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4章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4章 §14.1 变量与函数 课题§14.1.1 变量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1.认识变量、常量. 2.学会用含一个变量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变量.(二)能力训练要求1.经历观察、分析、思考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观点. 2.逐步感知变量间的关系.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2.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1.认识变量、常量.2.用式子表示变量间关系. 教学难点用含有一个变量的式子表示另一个变量. 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情景问题:一辆汽车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里程为s千米.?行驶时间为t小时. __________.3.试用含t的式子表示s.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Ⅱ.导入新课 我们首先来思考上面的几个问题,可以互相讨论一下,然后回答. 这种问题反映了匀速行驶的汽车所行驶的里程随行驶时间的变化过程.其实现实生活中有好多类似的问题,都是反映不同事物的变化过程,其中有些量的值是按照某种规律变化,其中有些量的是按照某种规律变化的,如上例中的时间t、?里程s,有些量的数值是始终不变的,如上例中的速度60千米/小时. [活动一] 活动内容设计: 1.每张电影票售价为10元,如果早场售出票150张,日场售出205张,晚场售出310张.三场电影的票房收入各多少元.设一场电影售票x张,票房收入y元.?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y? 2.在一根弹簧的下端悬挂重物,改变并记录重物的质量,观察并记录弹簧长度的变化,探索它们的变化规律.如果弹簧原长10cm?,?每1kg?重物使弹簧伸长0.5cm,怎样用含有重物质量m的式子表示受力后的弹簧长度? 设计意图: 让学生熟练从不同事物的变化过程中寻找出变化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并逐步学会用含有一个变化量的式子表示另一个变化的量. 教师活动: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一次函数》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次函数知识点归纳总结 基本概念 1、 变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常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只能取同一数值的量。 例题:在匀速运动公式vt s =中,v 表示速度,t 表示时间,s 表示在时间t 内所走的路程,则变量是________,常量是_______。在圆的周长公式C=2πr 中,变量是________,常量是_________. 2、函数: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 和y ,并且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把x 称为自变量,把y 称为因变量,y 是x 的函数。 *判断Y 是否为X 的函数,只要看X 取值确定的时候,Y 是否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 例题:下列函数(1)y=πx (2)y=2x-1 (3)y=1x (4)y=2-1-3x (5)y=x 2-1中,是一次函数的有(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3、定义域:一般的,一个函数的自变量允许取值的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4、确定函数定义域的方法: (1)关系式为整式时,函数定义域为全体实数;(2)关系式含有分式时,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3)关系式含有二次根式时,被开放方数大于等于零;(4)关系式中含有指数为零的式子时,底数不等于零; (5)实际问题中,函数定义域还要和实际情况相符合,使之有意义。 例题: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x ≥2的是( ) A .. . D . 函数y = 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已知函数22 1+-=x y ,当11≤<-x 时,y 的取值范围是 ( ) A.2325≤<-y B.2523<

最新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1.1 同位角 内错角 同旁内角 〖教学目标〗 ◆1、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意义。 ◆2、会在简单的图形中辨认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3、会在给定某个条件下进行有关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判定和计算。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各对关系角的辨认,复杂图形的辨认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 引入:中国最早的风筝据说是由古代哲学家墨翟制作的,风筝的骨架构成了多种关系的 角。 a1 a2 a387 6 5 4 32 1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讨论的问题:两条直线和第三条直线相交的关系。 二.让我们接受新的挑战: ------讨论:两条直线和第三条直线相交的关系 如图:两条直线a1 , a2和第三条直线a3相交。 (或者说:直线a1 , a2 被直线a3 所截。)) a1 a2 a387 6 54 32 1 其中直线a1 与直线a3 相交构成四个角,直线a2 与直线a3 相交构成四个角。所以这个问题我们经常就叫它“三线八角”问题。 三.让我们来了解 “三线八角”: 如图:直线a1 , a2 被直线a3 所截,构成了八个角。 a1 a2 a3 8 76 54 321 a1a2 87 6 5 4 321

1. 观察∠ 1与∠5的位置:它们都在第三条直线a3 的同旁,并且分别位于直线a1 , a2 的相同一侧,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类似位置关系的角在图中还有吗?如果有,请找出来? 答: 有。 ∠2与∠6;∠4与∠8;∠3与∠7 2. 观察∠ 3与∠5的位置:它们都在第三条直线a3 的异侧,并且都位于两条直线a1 , a2 之间,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类似位置关系的角在图中还有吗?如果有,请找出来? 答: 有。 ∠2与∠8 3. 观察∠ 2与∠5的位置:它们都在第三条直线a3 的同旁,并且都位于两条直线a1 , a2 之间,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 答: 有。 ∠3与∠8 四. 知识整理(反思): 问题1. 确定前提(三线)(八角)2:在下面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中任选一对,请你看看这对角的四条边与“前提”中的“三线”有什么关系? 结论:两个角的在同一直线上的边所在直线就是前提中的第三线。 五.试试你的身手: 例1:如图:请指出图中的同旁内角。(提示:请仔细读题、认真看图。) 答: ∠1与∠5; ∠4与∠6;∠1与∠A ;∠5与∠A 合作学习:请找出以上各对关系角成立时的其余各对关系角。 1. 其中:∠1与∠5 ;∠4与∠6是直线和直线被直线所截得到的同旁内角。此时三线构成了个角。此时,同位角有:,内错角有:。 2.其中:∠1与∠A 是直线和直线被直线所截得到的同旁内角。此时三线构成了个角。此时,同位角有:,内错角有:。 3.其中:∠5与∠A 是直线和直线被直线所截得到的同旁内角。此时三线构成了个角。此时,同位角有:,内错角有:。 六.让我们自己来试一试:(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四章测试卷2套含答案

第十四章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计算2x 3·x 2的结果是( ) A .-2x 5 B .2x 5 C .-2x 6 D .2x 6 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3a 2-2a 2=1 B .a 2·a 3=a 6 C .(ab )2÷a =b 2 D .(-ab )3=-a 3b 3 3.下列多项式中,不能进行因式分解的是( ) A .-a 2+b 2 B .-a 2-b 2 C .a 3-3a 2+2a D .a 2-2ab +b 2-1 4.多项式a (x 2-2x +1)与多项式x 2-1的公因式是( ) A .x -1 B .x +1 C .x 2+1 D .x 2 5.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 A .? ????-14x +4x 2÷12x =-12+8x B .3a 2·4a 3=12a 5 C .(a +3b )(3a +b )=3a 2+3b 2+10ab D .(x +y )2-xy =x 2+y 2 6.计算? ?? ? ? 57 2 019 ×? ?? ??75 2 020 ×(-1)2 021的结果是( ) A .57 B .75 C .-57 D .-7 5 7.若3x =4,9y =7,则3x -2y 的值为( ) A .47 B .74 C .-3 D .27 8.如图,从边长为(a +4)cm 的正方形纸片中剪去一个边长为(a +1)cm 的正方形 (a >0),剩余部分沿虚线又剪拼成一个长方形(不重叠,无缝隙),则长方形的面积为( ) A .(2a 2+5a )cm 2 B .(3a +15)cm 2 C .(6a +9)cm 2 D .(6a +15)cm 2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知识点总结(1-4章)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知识点总结(1-4章) 第一部分 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勾股定理 【知识点归纳】: 1、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 等于斜边c 的 ,即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关系222c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3、勾股数:满足2 22c b a =+的三个 ,称为勾股数. 注意:1.勾股定理仅适用于直角三角形; 2.常见的勾股数:3,4,5;6,8,10;5,12,13;7,24,25;8,15,17. 3.若a ,b ,c 为勾股数,则ka ,kb ,kc (k 为正整数)也是勾股数. 第二章 实数 【知识点归纳】: 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1、实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 有理数 零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实数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无理数 小数 负无理数 2、无理数: 叫做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32,7等; (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3π +8等;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4)某些三角函数值,如sin60o 等(稍拓展一下) 二、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 1、相反数 只有 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如果a 与b 互为相反数,则有a+b=0,a=—b ,反之亦成立. 2、绝对值 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 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a|≥0).零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 ,则a ≥0;若|a|=-a ,则a ≤0. 3、倒数 如果a 与b 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 .零没有倒数. 4、数轴 规定了 、 和 的直线叫做数轴.解题时要真正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实数与数轴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并能灵活运用. 5、估算 三、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 1、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x 2=a ,那么这个正数x 就叫做 a 的算术平方根.特别地,0的算术平方根是0.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上册) 1.三角形的初步知识 1.1.认识三角形 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 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连结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该顶点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 1.2.定义与命题 定义:能清楚地规定某一名称或术语的意义的句子叫做该名称或术语的定义。 命题:判断某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命题。 在数学上,命题一般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条件是已知事项,结论由已知事项得到的事项。 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以“如果”开始的部分是条件,“那么”后面的部分是结论。 正确的命题成为真命题,不正确的命题称为假命题。 用推理的方法判断为正确的命题叫做定理,定理也可以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 1.3.证明 要判断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往往需要从命题的条件出发,根据已知的定义、基本事实、定理(包括推论),一步步推得结论成立。这样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 三角形一边的延长线和另一条相邻的边组成的角,叫做该三角形的外角。 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1.4.全等三角形 能够重合的两个图形称为全等图形。 能够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两个全等三角形重合时,能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1.5.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当三角形的三条边长确定时,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完全确定,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这是三角形特有的性质。 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简称中垂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 两个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两角及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4章《整式的乘法》计算专题

14.1—14.2整式乘法运算题 一、直接写出答案。 (1)x2·x3 =(2)a·a6= ?(3)-x5·x3·x10= ? (4)mx-2·m2-x=(5)10x×1000= (6)(-2)×(-2)5×(-2)5= (7)(103)6= (8)(a4)2 =(9)(a m)10= (10)-(x4)5= (11)(a2)3·a5 = (12)-(-x2)2= (13)(2a)2= (14)(-5b)3=(15)(x2y)3= (16)(-3m2)3=(17)(2ab2)3 = (18)-(x2y3z5)2= (19)-8m2n3·3m4n5= (20)3x2·(-6xy2)= (21)(-5a2b)(-4a)= (22)3x2·6x2= (23)4y·(-2xy2)= (24)(-3x)2·5x3=(25)x8 ÷x3= (26)(ab)5÷(ab)2=(27)(-a)12÷(-a)5= (28)m8÷m2=(29)(xy)6÷(xy)3= (30)n7÷(-n5)= (31)-8a2b3÷ 6ab2= (32)(6×109)÷(2×105)= (33)(4×103)×(5×105)= (34)(_____-4b)(_____+4b)=9a2-16b2 (35)(_____-2x)(_____-2x)=4x2-25y2 二、计算(请写出过程) 1.a2·(-a)5·(-3a)3 2.[(a m)n]p 3.(-mn)2(-m2n)3

4.(-3ab)·(-a 2c)·6ab 2 5.(-a b)3·(-a 2 b)·(-a 2b 4c)2 6. (-4a)·(2a 2+3a-1) 7. (-2a b2)3·(3a 2b-2ab-4b 2) 8.(3m-n)(m -2n). 9.(x+2y)(5a+3b). 10.5x (x 2+2x+1)-(2x+3)(x-5) 11.-ab 2(3a 2b –abc -1) 12.)2()1015(23xy xy y x -÷- 13.(12x2-10xy 2)÷4xy 14 . 7m (4m 2p) 2 ÷7m 2 15.)2 1()6 12 375.0(234232y x y x y x y x -÷--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 实数

第四章 《实数》复习课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学号 一、知识要点 1、如果x 2=a (x ≥0),那么x 叫做 的平方根。 2、一个正数有 个平方根,它们互为 ;0的平方根是 ;负数 平 方根。 3、正数a 的 的平方根叫做算术平方根,0的算术平方根是 。 4、如果x 3=a ,那么x 叫做 的立方根。 5、正数的立方根是 ;负数的立方根是 ;0的立方根是 。 6、数轴上的点与 一一对应。 7、实数的分类: 。 二、基础练习 1、比较大小: 5.2. 2、计算:(﹣)2= ; = ; = ; 的倒数是 ;()3的相反数是 ;的平方根为 。 3、若3+x 是4的平方根,则=x ___,若-8的立方根为1-y ,则y=________. 4、计算:2)4(3-+-ππ的结果是______。 5、0.02634(精确到0.01)是 。 6、5.089×106精确到 位。 7、在实数70107.08 1 221.03、、、、- 。。π中,其中无理数的个数为( ) A.1 B.2 C.3 D.4 8、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是( ) A.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 B.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C.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 D.不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 9、若a 为实数,则下列式子中一定是负数的是( ) A.2a - B.2 )1(+-a C.2a - D.)1(+--a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a 为实数,则0≥a B.若a 为实数,则a 的倒数为a 1 2)9(-

64 )24(3-=-x 0144252=-x 333)5(027.025 425---++-C.若y x 、为实数,且y x =,则y x = D.若a 为实数,则02≥a 11、若10<

浙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易错题较难题精华题整理

八年级上册数学易错题较难题整理 一、不等式和不等式组 1、下列各式中,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是( ) A.5+4>8 B.2x -1 C.2x ≤5 D.1x -3x ≥0 2、若m >5,试用m 表示出不等式(5-m )x >1-m 的解集______. 3、不等式组?? ?+>+<+1,159m x x x 的解集是x >2,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m ≤2 (B)m ≥2 (C)m ≤1 (D)m ≥1 4、已知关于x ,y 的方程组? ??-=++=+134,123p y x p y x 的解满足x >y ,求p 的取值范围. 5、已知方程组???-=++=+②①m y x m y x 12,312的解满足x +y <0,求m 的取值范围. 6、适当选择a 的取值范围,使1.7<x <a 的整数解: (1) x 只有一个整数解; (2)x 一个整数解也没有. 7、当310)3(2k k -< -时,求关于x 的不等式k x x k ->-4)5(的解集. 8、 已知A =2x 2+3x +2,B =2x 2-4x -5,试比较A 与B 的大小. 9、 已知a 是自然数,关于x 的不等式组???>-≥-02,43x a x 的解集是x >2,求a 的值. 10、关于x 的不等式组???->-≥-1 23,0x a x 的整数解共有5个,求a 的取值范围. 11、若不等式组 有解,则a 的取值范围是 12、若不等式组无解,则a 的取值范围是 13、如果关于x 的不等式组无解,那么不等式组的解集是 14、不等式组的解集是3<x <a+2,则a 的取值范围是 15、关于x 的不等式组的解集是x >﹣1,则m=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四章检测题

学习很辛苦,但并不痛苦;学习没有什么捷径,苦学才是根本;在你没有找到“不用重复就可以学习好”的方法之前,请不放弃“重复”这种最简单、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第十四章检测题 (时间:100分钟 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2015·徐州)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C ) A .3a 2-2a 2=1 B .(a 2)3=a 5 C .a 2·a 4=a 6 D .(3a)2=6a 2 2.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C ) A .(5-2)0=1 B .28x 4y 2÷7x 3=4xy 2 C .(4xy 2-6x 2y +2xy)÷2xy =2y -3x D .(a -5)(a +3)=a 2-2a -15 3.(2015·毕节)下列因式分解正确的是( B ) A .a 4b -6a 3b +9a 2b =a 2b(a 2-6a +9) B .x 2-x +14=(x -12 )2 C .x 2-2x +4=(x -2)2 D .4x 2-y 2=(4x +y)(4x -y) 4.将(2x)n -81分解因式后得(4x 2+9)(2x +3)(2x -3),则n 等于( B ) A .2 B .4 C .6 D .8 5.若m =2100,n =375,则m ,n 的大小关系是( B ) A .m>n B .mb)(如图甲),把余下的部分拼成一个长方形(如图乙),根据两个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可以验证( C ) A .(a +b)2=a 2+2ab +b 2 B .(a -b)2=a 2-2ab +b 2 C .a 2-b 2=(a +b)(a -b) D .(a +2b)(a -b)=a 2+ab -2b 2 9.若x 2+mx -15=(x -3)(x +n),则m ,n 的值分别是( D ) A .4,3 B .3,4 C .5,2 D .2,5 10.(2015·日照)观察下列各式及其展开式: (a +b)2=a 2+2ab +b 2 (a +b)3=a 3+3a 2b +3ab 2+b 3 (a +b)4=a 4+4a 3b +6a 2b 2+4ab 3+b 4 (a +b)5=a 5+5a 4b +10a 3b 2+10a 2b 3+5ab 4+b 5 … 请你猜想(a +b)10的展开式第三项的系数是( B ) A .36 B .45 C .55 D .66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计算:(x -y)(x 2+xy +y 2)=__x 3-y 3__. 12.(2015·孝感)分解因式:(a -b)2-4b 2=__(a +b )(a -3b )__.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上册) 1. 三角形的初步知识 1.1. 认识三角形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度。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连结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该顶点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 1.2. 定义与命题定义:能清楚地规定某一名称或术语的意义的句子叫做该名称或术语的定义。命题:判断 某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命题。 在数学上,命题一般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条件是已知事项,结论由已知事项得到的事项。可以写成“如果............... 那么.. ”的形式,其中以“如果”开始的部分是条件,“那么”后面的部分是结 论。 正确的命题成为真命题,不正确的命题称为假命题。用推理的方法判断为正确的命题叫做定理,定理也可以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 1.3. 证明 要判断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往往需要从命题的条件出发,根据已知的定义、基本事实、定理(包括推 论),一步步推得结论成立。这样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 三角形一边的延长线和另一条相邻的边组成的角,叫做该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1.4. 全等三角形能够重合的两个图形称为全等图形。能够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两个全等三角形重合时,能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1.5.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当三角形的三条边长确定时,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完全确定,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这是三角形特有的性质。 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简称中垂线。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 两个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两角及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1.6. 尺规作图 把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简称尺规作图 2. 特殊三角形 2.1. 图形的轴对称 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侧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初二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

初二数学八年级上册 第十四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课题: 14.2.1平方差公式(学习案) 一、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能总结出平方差公式及语言叙述 2.会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理解平方差公式,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平方差公式的推倒。 问题情境 王剑同学去商店买了单价是9.8元/千克的糖块10.2千克,售货员刚拿起计算器,王剑就说出应付99.6元,结果与售货员计算出的结果相吻合。你知道王剑同学怎么算出来的吗 问题一:(算一算)计算下列多项式的积 (1)(1)(1)x x +-= (2)(2)(2)m m +-= (3)(21)(21)x x +-= (4)(5)(5)x y x y +-= 问题二:(猜一猜)不计算,你来猜一下下面的式子的结果。 (6)(6)x x +-= (2)(2)a a +-= ()()x y x y +-= 问题三:(说一说)从上面的运算中你发现什么规律? ()()=-+b a b a 你能用文字语言表达这一规律吗? (乘法的)平方差公式:

(乘法的)平方差公式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你对公式中的a 、b 是怎么理解是的 ?平方差公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有何关系? 解决问题情境 例题: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 (a+3b)(a -3b) (2) (3+2a)(-3+2a) (3)22()()()a b a b a b -++ 4、计算: (1) (y+3)(y -3)-(y -2)(y+5) (2)198×202 练习 1、辨别下列两个多项式相乘,那些可以使用平方差公式? (1)(-b-2a)(2a-b) (2)(23)(32)m n n m -- (3) (41)(41)a a --- (4)(32)(32)p q p q -+ (5) (-x-2y)(-2y+x) (6)(a+b )(-b-a) 2、先化简,再求值: (x+1)(x -1)+x 2(x -1),其中x=-2.

XX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知识点整理

XX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知识点整理 一、平行四边形 (一)定义和性质: 、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性质:平行四边形两对边平行 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第 四 章 四 边 形 性 质 探

索 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相互平分 (二)判定:两组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二、菱形 (一)定义和性质: 、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两条对角线相互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二)判定: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三、矩形: (一)定义和性质: 、定义: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性质:矩形的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二)判定: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四、正方形: (一)定义和性质: 、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 2、性质: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一切性质 边:四条边都相等且对边平行 角:四个角都是直角 对角线:对角线互相平分且垂直、相等 (二)判定: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有一个角是90度的菱形是正方形 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五、梯形和等腰梯形

(一)定义和性质: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两条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对角线相等。 (二)判定: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卷-

2016年09月06日好学习的初中数学组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2015秋?武平县校级月考)如图,△ABC≌△ADE,∠DAC=60°,∠BAE=100°,BC、DE相交于点F,则∠DFB的度数是() A.15° B.20° C.25° D.30° 2.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B.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C.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下列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中,正确的是() A.一条边对应相等B.两条边对应相等 C.三个角对应相等D.三条边对应相等 4.长为3cm,4cm,6cm,8cm的木条各两根,小明与小刚分别取了3cm和4cm的两根,要使两人所拿的三根木条组成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则他俩取的第三根木条应为() A.一个人取6cm的木条,一个人取8cm的木条 、

B.两人都取6cm的木条 C.两人都取8cm的木条 D.C两种取法都可以 5.如图,把图形沿BC对折,点A和点D重合,那么图中共有全等三角形() A.1对B.2对C.3对D.4对 6.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的点是三角形的() A.三条边上的高的交点B.三个内角平分线的交点 : C.三边上的中线的交点D.以上结论都不正确 7.如图,△ABC中BC边上的高为h1,△DEF中DE边上的高为h2,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h1>h2B.h1<h2C.h1=h2 D.无法确定 8.(2016春?永登县期末)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己知角的作图痕迹如图所示,则作图的依据是()

A.SSS B.SAS C.ASA D.AAS 9.(2015秋?苍溪县期末)工人师傅常用角尺平分一个任意角,做法是:如图在∠AOB的边OA、OB 上分别取OM=ON,移动角尺,使角尺的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M、N重合,得到∠AOB的平分线OP,做法中用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 . A.SSS B.SAS C.ASA D.HL 10.(2016春?普陀区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周长相等的锐角三角形都全等 B.周长相等的直角三角形都全等 C.周长相等的钝角三角形都全等 D.周长相等的等边三角形都全等 11.(2016春?保定期中)已知AB=AC,AD为∠BAC的角平分线,D、E、F…为∠BAC的角平分线上的若干点.如图1,连接BD、CD,图中有1对全等三角形;如图2,连接BD、CD、BE、CE,图中有3对全等三角形;如图3,连接BD、CD、CE、BF、CF,图中有6对全等三角形;依此规律,第8个图形中有全等三角形() # A.24对B.28对C.36对D.72对

(word完整版)新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编,推荐文档

八年级第一学期数学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 一、三角形的基本概念 三角形: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相接所组成的图形。 二、三角形的分类: 1.按角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定义,区别)。 2.按边分: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三、三角形的基本性质 1.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三角形的任何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得到)。 三角形的任何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三角形的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大于两边之差。 应用:知两条确定第三条范围;知三条判断能否组成三角形;知四条及以上 3.三角形的外角:由三角形一条边的延长线和另一条相邻的边组成的角。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他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教材P7做一做)。 四、几条重要的线 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对边中点;三条角平分线都在三角形内且相交于一点;等量关系式∠1=∠2=二分之一∠α ; 2.三角形的中线: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三条中线都在三角形内且相交于一点;等量关系式AP=BP=二分之一AB 。等积三角形;周长差三角形 3.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段。 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在三角形的内部相交于一点。 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上的高分别与另一条直角边重合,三条高在三角形的直角顶点处相交于一点。 钝角三角形中,夹钝角两边上的高都在三角形的外部,三条高在三角形的外部相交于一点。 会带来面积问题、直角、直角三角形 4.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中垂线):垂直并平分一条线段的直线。 中垂线性质:线段的中垂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逆定理: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5.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逆定理: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五、全等三角形 1.全等图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图形; 2.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 3. 对应顶点:能够相互重合的顶点; 对应边:相互重合的边;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 对应角:相互重合的角。有公共角的,角一定是对应角;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 性质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注意“对应”二字。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四章测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四章测试题(一) 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 1.下列多项式中,可以提取公因式的是( ) A. 22y x - B. x x +2 C. y x -2 D. 222y xy x ++ 2.化简33)(x x -?的结果是( ) A. 6x - B. 6x C. 5x D. 5x - 3.下列两个多项式相乘,不能用平方差公式的是( ) A. )32)(32(b a b a ++- B. )32)(32(b a b a --+- C. )32)(32(b a b a --+ D. )32)(32(b a b a --- 4.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a b a b a 2)(222++=+ B. 222)(b a b a -=- C. 6)2)(3(2+=++x x x D. 22))((n m n m n m +-=+-+ 5.若22y mxy x ++是完全平方式,则m =( ) A. 2 B. 1 C. ±2 D. ±1 6.下列四个多项式是完全平方式的是( ) A. 22y xy x ++ B. 222y xy x -- C. 22424n mn m ++ D. 2241b ab a ++ 7.已知a 、b 是ABC ?的两边,且222a b ab +=,则ABC ?的形状是( ) A. 等腰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锐角三角形 D. 不确定 8.()()1333--?+-m m 的值是( ) A. 1 B. -1 C. 0 D. () 13+-m 二、填空题.(每个题3分,共24分) 9. 计算:2552()()a a -+-= ;236()y y -+= . 10. 分解因式: 222x xy y -+= ,22x y -= . 11. 计算:-22×(-2)2= ;22005-22004= . 12. 若23x-1=1,则3x-1= ,x= . 13. 若2m a =,3n a =则m n a += ;若9x =3x+3,则x = . 14. 24x x -+ =(x - )2 15. 已知(x+y )2=9,(x-y)2=5则xy 的值为 .

八年级数学上册_第四章知识点整理_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八上数学第四章知识点整理 一、平行四边形 (一)定义和性质: 1、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性质:平行四边形两对边平行 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相互平分 (二)判定:两组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二、菱形 (一)定义和性质: 1、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两条对角线相互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 分一组对角,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二)判定: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三、矩形: (一)定义和性质: 1、定义: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性质:矩形的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二)判定: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四、正方形: (一)定义和性质: 1、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 2、性质: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一切性质 边:四条边都相等且对边平行 角:四个角都是直角 对角线:对角线互相平分且垂直、相等 (二)判定: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有一个角是90度的菱形是正方形 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五、梯形和等腰梯形 (一)定义和性质: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两条腰 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对 第 四 章 四 边 形 性 质 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