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凸透镜成像练习题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凸透镜成像练习题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凸透镜成像练习题

2017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

1、2014年最为特别的天象之一——“超级月亮”出现于8月11日凌晨,它比正常时的月亮要大百分之二十。亮度也有所增加,某天文爱好者为了研究这一现象,于是架设一台天文望远镜做进一步观察,关于该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的物镜和显微镜的物镜作用相同。

B、它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用来把像放大。

C、它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虚像。

D、它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为目镜,靠近被观测物

2、如图所示,凸透镜焦距为f,烛焰在图示位置时恰能在

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现将蜡烛沿主光轴向左移动2f的距离,

移动蜡烛的同时移动光屏,使烛焰始终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

像,则光屏上的像()

A.一直变小B.一直变大C.先变大后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实验桌上有光具座、蜡烛、光屏、焦距分别为15cm 和20cm的凸透镜L1和L2等器材,小明先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正确安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凸透镜是L1,小明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B.若凸透镜是L1,小明将光屏向右移动适当的距离,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C.若凸透镜是L2,小明将光屏移到60 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D.若凸透镜是L2,小明将光屏移到70 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4、某同学为了探究“视力矫正”原理,利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做了以下实验。如图所示,光屏上得到的是模糊的倒立实像,他将一个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清晰了,他移走眼镜片,稍微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片是()

A. 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 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C. 近视眼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D. 近视眼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5、在模拟近视眼的实验中,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较远的位置,如图5所示,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该将光屏()

A.远离透镜 B.靠近透镜

C.靠近透镜和远离透镜都可以 D.保持在原来的位置

6、荣成烟墩角鹅湖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上万只天鹅每年冬季成群结队悄然降临,栖息越冬,这期间有大批的摄影爱好者云集于此,如图是一名摄影爱好者所拍的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天鹅在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

B.天鹅在水中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C.当发现天鹅没有全部进入照相机取景框内时,摄影者应远离天鹅并将镜头后缩

D.当发现天鹅没有全部进入照相机取景框内时,摄影者应靠近天鹅并将镜头前伸

7、有一物体,放在离凸透镜20cm的地方,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呈现了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现将物体移到离透镜10cm的地方,移动另一侧光屏,在光屏上能呈现()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等大的实像 D.不成像

8、小李用照相机拍摄石拱桥照片,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

B.桥的倒影看起来比桥暗,是由于一部分光折射到了水中

C .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D .若相机镜头焦距为厂,拍摄时镜头到桥的距离要大于2f

9、图2是德国设计师设计的一个球形透镜太阳能系统,通过透镜聚光之后再发电。此透镜是一个( )

A .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B .凸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C .凹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D .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10.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 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 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二、填空题 11、如果艺术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 (填“前”或“后”),这成像离就是近视眼。矫正的方法是戴一副由 (填“凸”或“凹”)透 镜片做的眼镜。矫正前成像离视网膜越远,所配眼镜的“度数”越 。

12、一个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当把物体放在凸透镜前28cm 的位置时,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出现一个倒立、________的实像。小明站在平面镜前2m ,他在平面镜中成的像距平面镜

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cm 的位置。当他将手臂伸直,用这个放大镜看窗外远处的物体时,他所看到的

是倒立的、_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15、利用激光的平行度好,将激光束射入光盘,激光经过 (填

“反射”或“折射”)后被光学装置接收,处理后就可以还原

成声音和图象.激光还有一个特点是亮度高,如果激光照射到人眼,由于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 (填“凸透镜”或“凹透

镜”),激光经过眼球 (填“会聚”或“发散”)在视网膜上,会严重灼伤视网膜,造成永久性伤害.

16、某些手表上有一个圆滑的透明凸起,通过它看日期会觉得很清楚,这是因为这个圆滑的

凸起相当于一个 ,我们看到的实际上是一个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

17、近期流行的“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11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 物距,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 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均选填“增大”或“减小”)

三、实验探究题

1、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小丽用焦距为5cm 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当她把蜡烛放在位置A 时,光屏应向M 点的 测移动(选填“左”或“右”),才能接收到一个清晰的像.调好后,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像是倒立、 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此成像特点常应用在 上(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投影仪”).

2、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利用焦距为10 厘米的凸透镜、高为3 厘米的发光体,光屏和光具座进行实验,将测得的物距u 、像距v 以及所成像的高L 像分别 记录在下表中。在验证得到凸透镜成像的初步规律后,为了进一步研究,他们进行适量的运 算,将结果分别记录在下表的后两列中。

A .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 . 当u=12cm 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 . 当u=20cm 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 .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 处移动到24cm 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第15题图

①根据实验需要1-6的数据,分析比较像距v 随物距u 的变化情况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像时,

②根据实验序号1-6 的数据,分析比较像高L像与v/u 的变化情况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像时,

③该小组同学继续利用表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a)根据实验序号 1-3 的数据,分析比较物距变化量u与相距变化量v的大小关系及成像

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b)根据实验序号1-6 的数据,分析比较物距u 变化时,L像、u + v 的变化情况,可得出得初步结论是:

3、物理兴趣小组想知道某只透镜的焦距f为多少,做实验甲,镜面垂直于阳光,在透镜下面放上白纸(纸、镜平行),测出透镜与白纸间距S/cm与对应的白纸被烤焦的时间t/min,绘出图纸乙,则可判断该透镜的焦距f为;将透镜及蜡烛、光屏置于光具座上,(如图丙)做成像实验,记录每次成实像的物距u,像距v.物像间距L(u+v),绘出图线丁(以f为长度单位),由图可知,要想成实像,蜡烛与光屏的间距应满足L≥(用f 表示).经“百度”发现,物理学中,有一个凸透镜成像的“新概念”:放大率n==,结合丙、丁两图,可知当物距u=1.5f时,n=

17、(6分)(2015?赤峰)小强同学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分组实验时,若凸透镜的焦距是4、在探究“近视眼的矫正”课外实验中:

(1)调整烛焰(模拟远处所视物)、水凸透镜(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其凸起程度可通过注射器注入或吸收水量来调节)、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________的像。(2)向水凸透镜内(填“注入”或“吸取”)适量的水来模拟近视眼,发现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①若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再次得到清晰的像。说明近视眼将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填“前”或“后”)。②若光屏不移动,在烛焰和水凸透镜间加一个焦距合适的凹透镜,光屏上也能得到清晰的像。说明近视眼镜是透镜。

5、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来研究凸透镜成像

(1)实验的,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2)如图1所示,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A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成的是(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焰的像将位于光屏中心的方:

筇24题图I 第24题图2

(3)在保持(2)中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向右移到B处(图中未标出).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成的是(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

(4)在上述探究括动中,若已知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L0,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置A间的距离为/L,如图2所示.则该透镜焦距f L(选填“>”、“<”或“=”).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A、B之间的距离s= (用/L0、L表示)。

6、2014年7月,常州学生李潇在水塘中看到形状特殊的“虾”.

(1)如图甲所示,他看到的“虾”是因为光的________而形成的______像,真正的虾在水中______ (C/D/E/F)处.他用激光笔从A点向_______(B/C/D/E/F)处射出光束,即可把虾照亮.

(2)拍照得到虾的胶片后,他用如图乙所示的幻灯机展示给同学们看.

①胶片上虾的头部朝_______(上/下).

②测得胶片到凸透镜的距离为8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_________)

A.2cm B.7cm C.9cm D.10crn

③要使像变得更大,应将幕布向_______(左/右)移,并将凸透镜向________(左/右)移.

7、小雷对凸透镜焦距与制成凸透镜的材料种类、凸透镜凸起程度的关系进行了探究实验:(1)他第一次测量焦距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则测得的焦距为 cm.

(2)由1、2次的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3)小雷回想起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如图乙),受此启发,于是他分别用红光和蓝光来进行图甲的实验,结论是:对同一凸透镜,光入射时焦距小些.

(4)探究完成后,小雷和其他同学用焦距为8.0cm的凸透镜和蜡烛进行成像实验.从各组汇报数据中发现,当物距均为16.0cm时,有两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19.0cm、13.0cm,与理论像距16.0cm相比偏差较大.若不是因为长度测量方法错误和测量误差导致的,请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次数123

材料玻璃玻璃水晶

凸起程度较小较大较大

焦距/cm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凸透镜成像练习题

2017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 1、2014年最为特别的天象之一——“超级月亮”出现于8月11日凌晨, 它比正常时的月亮要大百分之二十。亮度也有所增加,某天文爱好者为 了研究这一现象,于是架设一台天文望远镜做进一步观察,关于该望远 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的物镜和显微镜的物镜作用相同。 B 、它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用来把像放大。 C 、它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虚像。 D 、它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为目镜,靠近被观测物 体的为物镜。 2、如图所示,凸透镜焦距为f ,烛焰在图示位置时恰能在光 屏上成清晰的像。现将蜡烛沿主光轴向左移动2f 的距离, 移动蜡烛的同时移动光屏,使烛焰始终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光屏上的像( ) A .一直变小 B .一直变大 C .先变大后变小 D .先变小后变大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实验桌上有光具座、 蜡烛、光屏、焦距分别为15cm 和20cm 的凸透镜L 1和L 2 等器材,小明先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正确安放在光具座上,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凸透镜是L 1,小明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B .若凸透镜是L 1,小明将光屏向右移动适当的距离, 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C .若凸透镜是L 2,小明将光屏移到60 cm 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D .若凸透镜是L 2,小明将光屏移到70 cm 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4、 某同学为了探究“视力矫正”原理,利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做了以下实验。如图所示,光屏上得到的是模糊的倒立实像,他将一个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清晰了,他移走眼镜片,稍微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屏上再次得 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片是( ) A. 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 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C. 近视眼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D. 近视眼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5、在模拟近视眼的实验中,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较远的位置,如图5所示,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该将光屏( ) A .远离透镜 B .靠近透镜 C .靠近透镜和远离透镜都可以 D .保持在原来的位置 6、荣成烟墩角鹅湖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上万只天鹅每年冬季成群结队悄然降临,栖息越冬,这期间有大批的摄影爱好者云集于此,如图是一名摄影爱好者所拍的 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天鹅在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 B . 天鹅在水中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C . 当发现天鹅没有全部进入照相机取景框内时,摄影者应远离天鹅并将镜头后缩 D . 当发现天鹅没有全部进入照相机取景框内时,摄影者应靠近天鹅并将镜头前伸 7、有一物体,放在离凸透镜20cm 的地方,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呈现了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现将物体移到离透镜10cm 的地方,移动另一侧光屏,在光屏上能呈现( ) A .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倒立、缩小的实像 C .倒立、等大的实像 D .不成像

(完整版)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专题.doc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专题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 1)在光具座上从左至右依次放置蜡烛、和光屏,点燃蜡烛,调整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 心在同一高度上,这样做的目的是. ( 2)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点,则可得到凸透镜的 焦距.器材处于图乙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与(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相同. ( 3)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请将所缺的实验数据和像的性质补充完整. 实验序号物距 u/cm 像距 v/cm 像的性质 1 30 15 ① 2 20 ②倒立、等大的实像 3 15 ③倒立、放大的实像 4 6 无正立、放大的虚像 请根据实验序号 4 的成像规律,写出在生活中的一个应用④. ( 4)在图乙中如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后,要想在光屏上再次 得到清晰的像,可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一个焦距合适的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2.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 ( 1)如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 ( 2)如图乙所示,想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需将蜡烛向(填“左”或“右”)移动,此时光 屏上能得到一个倒立(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就是根据此原理工作的. ( 3)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后,该同学把他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 糊了,在不改变凸透镜和光屏位置的情况下,若想在光屏上再一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他应该将蜡烛向(填“左”或“右”)移动. ( 4)当蜡烛距离透镜很近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像了,小明撤去光屏,从(选填“光屏一侧”或“蜡烛一侧”)向透镜方向看去,可以观察到蜡烛的像. 3.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在光屏上一点,如图所示.

凸透镜成像规律练习题全

“靠近”,则对光线起会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折射后过透镜焦点。

像清晰 五. 凸透镜成像规律:说明几点: ① 焦点是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时不成像,成实像,成虚像。 f u =f u >f u <② 二倍焦距处是像大小的分界点,时,成等大实像,时,成缩小的实像, f u 2=f u 2>时,成放大实像或放大虚像。 ③ 成实像特点:成实像时,物、像在镜的两侧 f u 2<且倒立,同时,,像变小,,像变大,物像移动方向一致。 ④ 成虚 ↑u ↓v ↑↓v u 像的特点:成虚像时,物、像在镜同侧,且正立、放大,同时,,像变大, ↑↑v u 像变小,像物移动方向也一致。 ↓↓v u ⑤ 成实像时,物、像距离最小值为4倍焦距(即)。 f 4口诀:一焦分虚实,分正倒;二焦分大小;物近(与焦点的距离)像远大,物远(与焦点 的距离)像近小;实像异侧倒,虚像同侧正;像距大(于物距)像放大,像距小(于物距) 像缩小。 例7: 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一个凸透镜前30cm 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等 大的像。若把蜡烛从原来的位置向此透镜方向移动20cm ,则此时蜡烛经该透镜所成的像是 ( ) A .放大的虚像 B .等大的虚像 C .缩小 的实像 D .缩小的虚像 例8、关于实像和虚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也能用光屏承接 B 、实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是光线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 D 、实像是实 际存在的像,虚像是实际不存在的像,是人的幻觉形成的 六、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科学探究题 例9: 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 处,屏上呈现出最 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__________cm ; (2)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如图7所示,若要使烛焰成像在 光屏中心,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填“上”、“下”)调节; (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15cm 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倒立、_______清晰 的实像,_______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填“照相机”、 “幻灯机”或“放大镜”)。 巩固练习: 1.如图8所示,一玻璃砖内有一凸形气泡,一束平行光垂直射 向玻璃砖的侧面,通过玻璃砖后,光线将会( ) A.仍然平行 B.会聚 C.发散 D.无法确定 2.一束光在空气中经凸透镜折射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定是平行光束 B.一定是会聚光束 C.折射光束比原来的光束会聚一些 D.一定是发散光束

凸透镜成像专题

光学专题复习 一、例题分析 【例1】关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物体由3倍焦距处移至1.5倍焦距处的过程中,物体的像逐渐变小 B.凸透镜可以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C.凸透镜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置于焦距以内的物体不能成像 【解答】C 【说明】只要物体不放在焦点上,凸透镜就能使物体成像。判断凸透镜成像情况时,要抓住一倍焦距、二倍焦距这两个分界点;抓住由这两个分界点分开的三个区域成像特点。 【例2】在使用照相机时,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拍摄远景时,应当将镜头向前伸 B.拍摄近景时,应当将镜头向前伸 C.阴天拍摄景物时,应当开大光圈 D.阴天拍摄景物时,应当缩小光圈 【解答】B、C 【说明】使用照相机时,需要景像清晰、曝光适度,采用调节光圈、距离、时间的方法满足要求。一般情况下,物体固定不动(或拍摄在某处的物体),物距确定,根据具体情况改变像距使物体成清晰的像在胶片上。 【例3】欲使屏幕上的景像大一些,应当采取的做法是[ ] A.将幻灯机向后移动B.将幻灯机向前移动 C.将幻灯片移近镜头D.将幻灯片远离镜头 【解答】A、C 【说明】使用幻灯机时,应当在屏上出现放大、倒立的实像,需要将幻灯片倒置,还需要调节屏幕的位置、镜头的位置,使屏上的像清晰。 【例4】将物体从物距为1.5f处移向3f处,在移动时物体的像[ ] A.先是放大像后是缩小像 B.先是缩小像后是放大像 C.逐渐变大 D.逐渐缩小 【解答】A、D 【说明】“放大”、“缩小”指像与物相比较的结果。像比物大称为放大的像,像比物小则为缩小的像。“变大”、“变小”则指像本身的变化情况,如果后一次的像比前一次的像大,称为变大,后一次像比前一次像小则称为变小。 【例5】放映幻灯时,在屏幕上得到的是幻灯片上景物的[ ]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 结论是选项D正确。 【解答】D 【说明】实像由实际光线的交点组成,能够用屏幕显示。虚像处没有实际光线通过,它由出射光线的反方向延长线交点组成,无法在屏幕上显示,只能用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本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题(含答案) 1.(12济宁)将一物体分别放在甲、乙两凸透镜前等距离处,通过甲透镜成缩小的像,通过乙透镜成放大的像,由此可推断:甲透镜的焦距____乙透镜的焦距(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2.(12江西)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小明将烛焰、凸透镜放在如图甲所示位置,在光屏上正好出现倒立等大的像。然后,小明将烛焰、凸透镜放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此时能观察到__(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__像(选填“实”或“虚”)。 3.(12浙江宁波)将蜡烛、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使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移动蜡烛使烛焰距凸透镜25cm,在凸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的实像.根据这一成像规律,请举一个生活中的应用实例:_______。 4.(12河南)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呈现了烛焰倒立清晰的像。如果去掉光屏,眼睛在A 处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这个像,原因是__________。 5.(12海南)小青将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如图所示的a、b、c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蜡烛在____点时,凸透镜右侧光屏上成的像最大,像是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6.(12苏州)如图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合作探究“凸透镜 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足够长).实验时应先调节烛 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大 致在____上;当烛焰离凸透镜20cm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烛焰的像,随着蜡烛的燃烧,可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向____(上/下)移动;移动蜡烛,使烛焰离凸透镜10cm,再移动光屏,___(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 7.(12扬州)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实验中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形,要使像成 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_____(上/ 下)调整。

凸透镜成像专题

小专题(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实验 01专题概述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学生实验中的一个重点实验.考查的内容往往是实验器材的调整、像的特点的归纳、成像规律的应用等.这一实验可延伸拓宽为探究凸透镜焦距与材料、凸凹程度的关系、近视眼或远视眼形成原因的探究. 1.探究凸透镜焦距与材料、凸凹程度的关系时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02专题训练 类型1凸透镜焦距大小的实验探究 1.某同学选了如图所示的三个凸透镜来做实验,它们由同种材料组成.提出问题:这三个凸透镜有什么不同? 猜想与假设:三者焦距________. 设计并进行实验:这位同学让一束平行光分别经过凸透镜甲、乙、丙,描绘三束光的光

路,得到如图所示的三组光路图,根据这个实验记录,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估与交流:当凸透镜直径相同时,透镜越________,对光线的折射能力越________,焦距越________. 2.凸透镜的焦距可以在阳光下用刻度尺来测量,小明同学为了探索凸透镜的焦距跟什么因素有关,他做了实验,根据表格中记录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 cm 0.5 cm 0.5 cm 0.5 cm (2)比较实验____与____,得出同材料、同直径,凸透镜厚度越厚,凸透镜焦距越小. (3)比较实验____与____,得出同材料、同厚度,凸透镜直径越大,凸透镜焦距越大. (4)比较实验2与4,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3.(常德中考)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 (1)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2)正确安装调节好实验装置后,小明同学进一步实验,当把烛焰放在凸透镜25 cm处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清晰的实像. (3)应用(2)中描述的凸透镜成像原理,可以制成________(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 (4)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小明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下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________(填“完整”或“不完整”). 4.(连云港中考)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如表是小华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

凸透镜成像实验探究题word版本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凸透镜成像实验探究题 1.如图所示,小王做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他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cm。 (2)他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置在米尺旁。点燃蜡烛后,他还应调整火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___________。 (3)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4)实验中,当小王用白纸遮掉凸透镜的上半部分时,光屏上成像的情况是() A.只出现烛焰的上半部分的像B.只出现烛焰的下半部分的像 C.仍然是完整的像,只是变暗些D.成像情况像不受任何影响 (5)随着蜡烛燃烧而变短,光屏上成的像将向___ ___(上/下)移动。由于影响到了实验的进行,这时最合理的调整是() A.只需将凸透镜向下移动些 B.只需将光屏向上移动些 C.将凸透镜和光屏向下移一些D.以上均可 答案:(1)10 (2)同一高度(3)放大投影仪(4)C (5) 上 C 2.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甲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 (3)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3.(6分)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中,进行了以下实验步骤:(1)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接收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以测出凸透镜的.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上. (3)当烛焰、凸透镜位于图甲中刻度对应的位置时,调节光屏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4)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向 移动. (5)把图甲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给“眼睛”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___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4、王强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又想采用实验中的装置来比较甲、乙、丙、丁四个透镜焦距的大小,在实验中还测出了其中一个透镜的焦距.实验时凸透镜和烛焰的距离保持16 cm不变,烛焰通过四个凸透镜的成像情况如下表所示,由此可推断 ( ) 凸透镜像的性质 甲倒立放大实像 乙倒立等大实像 丙倒立缩小实像 丁正立放大虚像 A.甲透镜的焦距最小,乙透镜的焦距是8 cm B.乙透镜的焦距最小,丁透镜的焦距是16 cm C.丙透镜的焦距最小,乙透镜的焦距是8 cm D.丁透镜的焦距最小,甲透镜的焦距是16 cm 5、.老师上课时经常用到投影仪,如图所示,关于投影仪的使用以下做法中合理的是( ) A.投放到屏幕上的画面太靠上时,应增大平面镜与凸透镜的夹角使画面向下移动 B.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靠近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 C.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上移动 D.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

2019年中考物理真题汇编(二)专题十五凸透镜成像规律试题

2019年中考物理真题集锦——专题十五:凸透镜成像规律 1.(2019福建,2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需要将凸透镜、蜡烛和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置于中间位置的应是o (2)调节好装置,将蜡烛放在2倍焦距之外时,光屏上能成(选填“放大”或“缩小”)、倒立的像(选填“实”或“虚”)。生活中常用的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制作的。 (3)将蜡烛移至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某处,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若烛焰中心下降lcm,光屏上的像会移动(选填“向上”或“向下“),移动的距离1cm(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2019北京,31)某同学在做光学实验时,他先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A两侧,蜡烛放置在20cm刻度线处,如图所示。左右移动光屏,直至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1)上述光屏上所成的像是(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2)将透镜B放在凸透镜A与光屏之间某处(图中未画出),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A的方向移动,光屏上又呈现烛焰清晰的像,这说明透镜B对光线有(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透镜B能用来矫正(选填“近视眼”成“远视眼”)。 3.(2019宁夏,19)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蜡烛在2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烛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________的(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倒立的像,生活中________(填光学仪器)利用此成像特点制成;(2)在上一步找到清晰的像后,保持蜡烛和透镜位置不变,将透镜换为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光屏应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________(与

完整版凸透镜成像实验题

实用文档 凸透镜成像 1.(6分)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要求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上。调节蜡烛 中心、中心、中心的高度使它们大致在。这样做的目 的是:。如果像成在光屏的下沿,保持烛焰 的光屏不动,则凸透镜这应向调。 abc、分)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下图中的、2.(4de各点上,并相应调整光屏的位置,蜡烛放在点时,光屏上出现缩小、倒立、倒立的、 像;蜡烛放在点时,光屏上出现放大、倒立的像,蜡烛放在点时,光屏上出现等大、倒立的像;蜡烛放在点时,在凸透镜左侧出现一个放大、正立的像。 DBCA、.(16分)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把蜡烛分别放在各、、3点,并调整光屏的位置,那么: (1)把蜡烛放在点,光屏上出现 最小的像,像的性质是立 的像,利用它的性质制成。 (2)把蜡烛放在点,光屏上出现 最大的像,像的性质是立的像,利用它的性质制成。 (3)把蜡烛放在点,当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光屏距凸透镜最远。

(4)把蜡烛放在点,当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光屏距凸透镜最近。 (5)把蜡烛放在点,光屏上不能成像,透过凸透镜可以看到一个立的像。 4.(6分)如右图是研究凸透镜成像的示意图。 A点,)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射向凸透镜,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1则此凸透镜的焦距为cm。 (2)把烛焰放在距透镜9cm处,则经透镜折的像。 (3)把烛焰放在距透镜12cm处,则经透镜折射后成的像。 (4)把烛焰放在距透镜18cm处,则经透镜折射后成的像。 (5)烛焰放在距透镜7cm时所成的像的大小烛焰放在距透镜9cm时所成的像的大小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6)烛焰放在距透镜30cm时所成的像的大小烛焰放在距透镜18cm时所成的像的 大小(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5.如右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凸透镜、蜡烛、 ABC三点,要使在光屏上成一个放大的像,、光屏放在、 ACAC两点上的器材对调,则光屏上成像的、点放置,点放置;如果则 特点是。 6.试设计三种粗略测出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方法一: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 方法一: ;

2019年中考物理试题专题训练——凸透镜成像专题(word版包含答案)

2019年中考物理试题专题训练——凸透镜成像专题 1.(2019山西,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1)小明将LED灯、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通过调节使三者中心在。接着,小明调节LED灯、凸透镜至如图所示的位置,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倒立、(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2)把焦距10cm的凸透镜换成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不改变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要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你采取的具体办法是。(3)小明选择LED灯替代平时常用的蜡烛做实验,优点是(写出一条即可)。 2.(2019鸡西,31)某小组用一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①如图所示,将光具座上点燃蜡烛的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节到同一高度的目的是。 ②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移动到A处,移动光屏可得到倒立、(填“放大”或“缩小”)的像,根据此原理制成了。此时小明将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到B处,为了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填“左”或“右”)移动。 3.(2019广东,27)小明在用蜡烛作为光源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后,发现蜡烛火焰飘忽不定,像与物对比难判定等问题,小明和老师、同学一起对实验装置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创新点如图所示:光具座上凸透镜所在位置为零刻度,数值向左、向右依次增大;在标有均匀格子的面板上制作字母“A”状LED灯替代蜡烛;光屏上标有同样的均匀格子。

(1)请分析创新后实验装置的优点: ①可以直接读出物距以及: ②光屏上成像更清晰、; ③从光屏上可以准确得出像与物的关系。 (2)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后,还可以更换(或增加)实验器材进行拓展探究。请仿照示例写出两种不同方案。 4.(2019北京,31)某同学在做光学实验时,他先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A两侧,蜡烛放置在20cm刻度线处,如图所示。左右移动光屏,直至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1)上述光屏上所成的像是(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2)将透镜B放在凸透镜A与光屏之间某处(图中未画出),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A的方向移动,光屏上又呈现烛焰清晰的像,这说明透镜B对光线有(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透镜B能用来矫正(选填“近视眼”成“远视眼”)。 5.(2019福建,2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需要将凸透镜、蜡烛和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置于中间位置的应是o

凸透镜成像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

凸透镜成像 一、选择题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3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可以制成( ) A.潜望镜B.照相机C.幻灯机D.放大镜 2、关于照相机和幻灯机所成像的性质,下列哪种说确: A.照相机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幻灯机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B.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幻灯机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C.照相机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幻灯机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D.照相机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幻灯机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3、幻灯机是利用凸透镜哪种成像规律制成的: A.u>2f,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 B.u<f,凸透镜成放大的虚像; C.2f>u>f,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 4、小军的爷爷两眼昏花,但酷爱学习,尊敬长辈的小军用节省下来的零花钱给爷爷买了一个放大镜.当小军的爷爷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他看到的文字是: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 D.倒立放大的实像. 5、用照相机照相时,物体在胶卷上形成: A.缩小的倒立实像; B.放大的正立实像; C.缩小的正立实像; D.缩小的倒立虚像. 6、如图所示,一玻璃砖有一凸形空气泡,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向玻璃砖的侧面,通过玻璃砖后光线会() A.仍然平行B.会聚

C.发散D.无法判断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凡是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物、像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 B.凡是凸透镜所成的虚像都是物、像都在凸透镜的同侧 C.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 D.凸透镜所成的虚像可能是放大的、也可能是是缩小的 8、用普通照相机拍照时,要按被照物体距相机镜头的远近进行“调焦”,使用起来不太便捷。有一种“傻瓜”相机,只要把想拍摄的景物全部纳入取景器,不论远处还是近处的物体,在照片上都比较清晰,从而使拍照的过程变得十分快捷。这种“傻瓜”相机不用“调焦”的奥秘是()06年全国竞赛 A.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 B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 C.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 D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

凸透镜成像专题复习

二、记忆方法: 1、u>2f,倒立缩小的实像 fu>f 倒立放大的实像 v>2f 放映机,幻灯机,投影机 简记为:中外倒大实(或物近像远像变大) 4.u=f 不成像 平行光源:探照灯 简记为:点上不成像 5.u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专题[含答案解析]

实验专题(二)------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 一、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像的大小、正倒、虚实跟物距有什么关系? 二、实验器材:带刻度的光具座、蜡烛、光屏、透镜(焦距在10~20 cm之间)、刻度尺. 三、实验步骤: 1、先测出透镜的焦距:让凸透镜在下来回移动,找着最小、最亮的点,用刻度尺量出亮点与凸透镜的距离,这就是这个凸透镜的焦距. 2、实验探讨像的大小、正倒、虚实跟物距的关系: [方案] ①把透镜放在光具座标尺中央,从透镜的位置开始在左右两边的标尺上用粉笔标出等于焦距和2倍焦距的位置. ②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③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尽量远的位置上,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测出蜡烛与凸透镜、凸透镜与光屏间的距离.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④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观察像的变化是放大还是缩小,是正立还是倒立,蜡烛与凸透镜、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测出,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⑤当蜡烛到一定位置上时,光屏没有像,用眼睛直接对着凸透镜观察蜡烛的像,把蜡烛与凸透镜、像与凸透镜的距离,像是放大还是缩小的,像的正倒,填入表格中. Word文档

1.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实验中: (1)如图1所示,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 为______cm; (2)如图2所示,应将光屏向______(选 填“上”或“下”)调整,使烛焰、凸透 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______; (3)当烛焰距离凸透镜25cm时,移动光屏使光屏上成倒立、______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4)接下来将蜡烛向凸透镜方向移动,若在光屏上还能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______凸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 2.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烛焰、透镜 和光中心大致在,当凸透镜的焦距f=10cm、物距 u=15cm、像距v=30cm时,光屏上得到______、______的实像; 若撤去光屏,简要说明观察该像的方法. 3.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 (1)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2)正确安装调节好实验装置后,小明同学进一步实验,当把烛 焰放在凸透镜25cm处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 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清晰的实 像. (3)应用(2)中描述的凸透镜成像原理,可以制成_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 (4)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小明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下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______(选填“完整”或“不完整”). 4.某同学用一个未知焦距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探究过程中将观察到的现象和测量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请解答下列问题: (1)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 实验序号物距/cm 像距/cm 像的性质 1 20 6.7 倒立缩小的实像 2 15 7.5 2

凸透镜成像练习题经典

凸透镜成像练习题经典 1、将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主轴上,分别离透镜20厘米、14厘米和6厘米时,各能得到缩小的实像、放大的实像和放大的虚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 应:( ) A 、10cm >f >6cm ; B 、10cm >f >7cm; C 、14cm >f >10cm; D 、20cm >f >14cm 。 2、一物体通过凸透镜成一倒立且与物体等大的实像,此时物体和透镜相距24cm ,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 ) A .小于12cm B .等于12cm C .大于12cm D .无法判断 3、当物体距凸透镜8cm 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若只将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则在光屏上又成一个清晰的像,那么该透镜的焦距为( ) A .2cm

凸透镜成像实验专题35个考点整理韩继滨

凸透镜成像实验考点 1、实验前,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沿_________放在桌 面上,点燃蜡烛,调节的高度,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_______ 以内;②烛焰在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④光具座长度。 3、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五种情况四项内容) 4、在光屏上已经出现清晰的像时,若将凸透镜部分遮挡,成像情况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下图所示,让一束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得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 cm. 6、如右上图所示,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将______、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到___________,当蜡烛距凸透镜的距离为35cm时,移动光屏至图示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___________的实像;若对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光屏上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据此原理,人们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______。 7、上问中,把凸透镜换成焦距为40cm的,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在光屏上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凸透镜成像过程中将测得的物距和像距的变化关系画出图象如图所示, 由图像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 9、在下图中,保持凸透镜不动,把蜡烛向右移动5cm,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 到清晰的像,应该把光屏向______(选填“左”、“右”)移动一段距离,像 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0、如右上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__________的成像特点(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若将远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应使蜡烛______(选填“靠 近”、“远离”)凸透镜,则又能在光屏上 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11、某小组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其中

“凸透镜成像实验”教案

20XX年周棚中心校暑期备课教案 学科物理年级八年级学校周棚中学备课者刘顶宝 课题生活中的透镜 教材简析 《生活中的透镜》这一节内容是第三节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准备和铺垫,本节内容学生可以获得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感性认识,对下一节的学生学习和本章内容的掌握都有很好的帮助,因此,这节内容的教学很关键也是很重要。 学情简析 生活中的透镜是凸透镜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触过,学生对本节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学生并不陌生,照相机、放大镜这些工具学生都接触过,因此,这节内容的教学学生掌握起来并不太困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原理。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喜悦。 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特征 教学难点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特征 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法、观察法、演示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光屏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照相机、放大镜,让学生分别观察它们的镜头,然后问,它们的镜头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用它们成像时有什么样的区别?(学生讨论、交流)板书课题:生活中的透镜 二、教授新课 1、照相机 请一位会操作照相机的同学用相机给窗外的景物照相,并提问该同学,你从取景框里看到的像有什么特点?(学生操作并回答。) 老师接着提问:生活中的相机我们不便打开,但是我们可以借助课桌上的放大镜做一个照相机的模型,请同学们按课本上的想想做做做一个模型照相机,并试着用它照窗外的景物。(学生用大约7分钟时间做),观察时请注意,半透明纸上的像是不是头朝下的倒像?像与景物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练习题(含答案)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题(含答案) 1. ( 12济宁)将一物体分别放在甲、乙两凸透镜前等距离处,通过甲透镜成缩小的像,通 过乙透镜成放大的像,由此可推断:甲透镜的焦距______ 乙透镜的焦距(选填“小于” “等于”或“大于”)。 2. ( 12江西)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小明将烛焰、凸透镜放在如图甲所示位置,在 光屏上正好出现倒立等大的像。然后,小明将烛焰、凸透镜放在如图乙所示位置, 此时能观察到(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像(选填实”或虚”)。 ....... 八甲 ...... * ......... 乙d 3. (12浙江宁波)将蜡烛、焦距为 10cm的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使 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移动蜡烛使烛焰距凸透镜25cm,在凸透镜另 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______________ 的实像. 根据这一成像规律, 请举一个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____________ 。 4. ( 12河南)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呈现了烛焰倒立清晰的 像。如果去掉光屏,眼睛在 A处________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这个像, 原因是___________ 。 5. (12海南)小青将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如图所示的a、b、c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蜡 烛在_______ 点时,凸透镜右侧光屏上成的像最大,像是________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6. (12苏州)如图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合作探究凸透镜 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足够长)?实验时应先调节烛 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大致在________ 上;当烛焰离凸透镜20cm 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烛焰的像,随着蜡烛的燃烧,可观察到光 屏上的像向_________ (上 /下)移动;移动蜡烛,使烛焰离凸透镜10cm,再移动光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