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数字推理技巧大全

行测数字推理技巧大全
行测数字推理技巧大全

第一部分:数字推理题的解题技巧

一、解题前的准备

1.熟记各种数字的运算关系。

如各种数字的平方、立方以及它们的邻居,做到看到某个数字就有感觉。这是迅速准确解好数字推理题材的前提。常见的需记住的数字关系如下:

(1)平方关系:2-4,3-9,4-16,5-25,6-36,7-49,8-64,9-81,10-100,11-121,12-144 13-169,14-196,15-225,16-256,17-289,18-324,19-361,20-400

(2)立方关系:2-8,3-27,4-64,5-125,6-216,7-343,8-512,9-729,10-1000

(3)质数关系:2,3,5,7,11,13,17,19,23,29......

(4)开方关系:4-2,9-3,16-4......

以上四种,特别是前两种关系,每次考试必有。所以,对这些平方立方后的数字,及这些数字的邻居(如,64,63,65等)要有足够的敏感。当看到这些数字时,立刻就能想到平方立方的可能性。熟悉这些数字,对解题有很大的帮助,有时候,一个数字就能提供你一个正确的解题思路。如216 ,125,64()如果上述关系烂熟于胸,一眼就可看出答案但一般考试题不会如此弱智,实际可能会这样215,124,63,()或是217,124,65,()即是以它们的邻居(加减1),这也不难,一般这种题5秒内搞定。

2.熟练掌握各种简单运算,一般加减乘除大家都会,值得注意的是带根号的运算。根号运算掌握简单规律则可,也不难。

3.对中等难度以下的题,建议大家练习使用心算,可以节省不少时间,在考试时有很大效果。

二、解题方法

按数字之间的关系,可将数字推理题分为以下十种类型:

1.和差关系。又分为等差、移动求和或差两种。

(1)等差关系。这种题属于比较简单的,不经练习也能在短时间内做出。建议解这种题时,用口算。

12,20,30,42,()

127,112,97,82,()

3,4,7,12,(),28

(2)移动求和或差。从第三项起,每一项都是前两项之和或差,这种题初次做稍有难度,做多

了也就简单了。

1,2,3,5,(),13

A 9

B 11

C 8D7

选C。1+2=3,2+3=5,3+5=8,5+8=13

2,5,7,(),19,31,50

A 12

B 13

C 10D11

选A

0,1,1,2,4,7,13,()

A 22

B 23

C 24

D 25

选C。注意此题为前三项之和等于下一项。一般考试中不会变态到要你求前四项之和,所以个人感觉这属于移动求和或差中最难的。

5,3,2,1,1,()

A-3B-2 C 0D2

选C。

2.乘除关系。又分为等比、移动求积或商两种

(1)等比。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等于一个常数或一个等差数列。

8,12,18,27,(40.5)后项与前项之比为1.5。

6,6,9,18,45,(135)后项与前项之比为等差数列,分别为1,1.5,2,2.5,3

(2)移动求积或商关系。从第三项起,每一项都是前两项之积或商。

2,5,10,50,(500)

100,50,2,25,(2/25)

3,4,6,12,36,(216)此题稍有难度,从第三项起,第项为前两项之积除以2

1,7,8,57,(457)后项为前两项之积+1

3.平方关系

1,4,9,16,25,(36),49

66,83,102,123,(146)8,9,10,11,12的平方后+2

4.立方关系

1,8,27,(81),125

3,10,29,(83),127立方后+2

0,1,2,9,(730)有难度,后项为前项的立方+1

5.分数数列。一般这种数列出难题较少,关键是把分子和分母看作两个不同的数列,有的还需进

行简单的通分,则可得出答案

1/24/39/416/525/6(36/7)分子为等比,分母为等差

2/31/22/51/3(1/4)将1/2化为2/4,1/3化为2/6,可知

下一个为2/8

6.带根号的数列。这种题难度一般也不大,掌握根号的简单运算则可。限于计算机水平比较烂,

打不出根号,无法列题。

7.质数数列

2,3,5,(7),11

4,6,10,14,22,(26)质数数列除以2

20,22,25,30,37,(48)后项与前项相减得质数数列。

8.双重数列。又分为三种:

(1)每两项为一组,如

1,3,3,9,5,15,7,(21)第一与第二,第三与第四等每两项后项与前项之比为3

2,5,7,10,9,12,10,(13)每两项之差为3

1/7,14,1/21,42,1/36,72,1/52,()两项为一组,每组的后项等于前项倒数*2 (2)两个数列相隔,其中一个数列可能无任何规律,但只要把握有规律变化的数列就可得出结果。

22,39,25,38,31,37,40,36,(52)由两个数列,22,25,31,40,()和39,38,37,36组成,相互隔开,均为等差。

34,36,35,35,(36),34,37,(33)由两个数列相隔而成,一个递增,一个递减(3)数列中的数字带小数,其中整数部分为一个数列,小数部分为另一个数列。

2.01, 4.03,8.04,16.07,(32.11)整数部分为等比,小数部分为移动求和数列。双重数列难题也较少。能看出是双重数列,题目一般已经解出。特别是前两种,当数字的个数超过7个时,为双重数列的可能性相当大。

9.组合数列。

此种数列最难。前面8种数列,单独出题几乎没有难题,也出不了难题,但8种数列关系两两组合,变态的甚至三种关系组合,就形成了比较难解的题目了。最常见的是和差关系与乘除关系组合、和差关系与平方立方关系组合。只有在熟悉前面所述8种关系的基础上,才能较好较快地解决这类题。

1,1,3,7,17,41()

A 89

B 99

C 109

D 119

选B。此为移动求和与乘除关系组合。第三项为第二项*2+第一项

65,35,17,3,()

A 1

B 2C0D 4

选A。平方关系与和差关系组合,分别为8的平方+1,6的平方-1,4的平方+1,2的平方-1,下一个应为0的平方+1=1

4,6,10,18,34,()

A 50

B 64

C 66

D 68

选C。各差关系与等比关系组合。依次相减,得2,4,8,16(),可推知下一个为32,32+34=66 6,15,35,77,()

A 106B117 C 136 D 163

选D。等差与等比组合。前项*2+3,5,7依次得后项,得出下一个应为77*2+9=163 2,8,24,64,()

A 160B512 C 124 D 164

选A。此题较复杂,幂数列与等差数列组合。2=1*2的1次方,8=2*2的平方,24=3*2的3次方,64=4*2的4次方,下一个则为5*2的5次方=160

0,6,24,60,120,()

A 186

B 210

C 220

D 226

选B。和差与立方关系组合。0=1的3次方-1,6=2的3次方-2,24=3的3次方-3,60=4的3次方-4,120=5的3次方-5。

1,4,8,14,24,42,()

A 76

B 66

C 64D68

选A。两个等差与一个等比数列组合

依次相减,得3,4,6,10,18,()

再相减,得1,2,4,8,(),此为等比数列,下一个为16,倒推可知选A。

10.其他数列。

2,6,12,20,()

A 40

B 32C30 D 28

选C。2=1*2,6=2*3,12=3*4,20=4*5,下一个为5*6=30

1,1,2,6,24,()

A48B96 C 120 D 144

选C。后项=前项*递增数列。1=1*1,2=1*2,6=2*3,24=6*4,下一个为120=24*5 1,4,8,13,16,20,()

A20 B 25 C 27D28

选B。每三项为一重复,依次相减得3,4,5。下个重复也为3,4,5,推知得25。

27,16,5,(),1/7

A16 B 1 C 0 D 2

选B。依次为3的3次方,4的2次方,5的1次方,6的0次方,7的-1次方。

这些数列部分也属于组合数列,但由于与前面所讲的和差,乘除,平方等关系不同,故在此列为其他数列。这种数列一般难题也较多。

第二部分:数学运算题型及讲解

一、对分问题

例题:

一根绳子长40米,将它对折剪断;再对剪断;第三次对折剪断,此时每根绳子长

多少米?

A、5

B、10

C、15

D、20

解答:

答案为A。对分一次为2等份,二次为2×2等份,三次为2×2×2等份,答案可

知。无论对折多少次,都以此类推。

二、“栽树问题”

例题:

(1)如果一米远栽一棵树,则285米远可栽多少棵树?

A、285

B、286

C、287

D、284

(2)有一块正方形操场,边长为50米,沿场边每隔一米栽一棵树,问栽满四周

可栽多少棵树?

A、200

B、201

C、202

D、199

解答:

(1)答案为B。1米远时可栽2棵树,2米时可栽3棵树,依此类推,285米可栽286棵树。

(2)答案为A。根据上题,边长共为200米,就可栽201棵树。但起点和终点重

合,因此只能栽200棵。以后遇到类似题目,可直接以边长乘以4即可行也答案。

考生应掌握好本题型。

三、跳井问题

例题:

青蛙在井底向上爬,井深10米,青蛙每次跳上5米,又滑下来4米,象这样青蛙

需跳几次方可出井?

A、6次

B、5次

C、9次

D、10次

解答:答案为A。考生不要被题中的枝节所蒙蔽,每次上5米下4米实际上就是每

次跳1米,因此10米花10次就可全部跳出。这样想就错了。因为跳到一定时候,

就出了井口,不再下滑。

四、会议问题

例题:某单位召开一次会议。会前制定了费用预算。后来由于会期缩短了3天,

因此节省了一些费用,仅伙食费一项就节约了5000元,这笔钱占预算伙食费的1/3。伙食费预算占会议总预算的3/5,问会议的总预算是多少元?

A、20000

B、25000

C、30000

D、35000

解答:答案为B。预算伙食费用为:5000÷1/3=15000元。15000元占总额预算的

3/5,则总预算为:15000÷3/5=25000元。本题系1997年中央国家机关及北京市公务员考试中的原题(或者数字有改动)。

五、日历问题

例题:

某一天小张发现办公桌上的台历已经有7天没有翻了,就一次翻了7张,这7天

的日期加起来,得数恰好是77。问这一天是几号?

A、13

B、14

C、15

D、17

解答:答案为C。7天加起来数字之和为77,则平均数11这天正好位于中间,答案

由此可推出。

六、其他问题

例题:

(1)在一本300页的书中,数字“1”在书中出现了多少次?

A、140

B、160

C、180

D、120

(2)一个体积为1立方米的正方体,如果将它分为体积各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

并沿一条直线将它们一个一个连起来,问可连多长(米)?

A、100

B、10

C、1000

D、10000

(3)有一段布料,正好做16套儿童服装或12套成人服装,已知做3套成人服装比

做2套儿童服装多用布6米。问这段布有多少米?

A、24

B、36

C、48

D、18

(4)某次考试有30道判断题,每做对一道题得4分,不做或做错一道题倒扣2分,小周共得96分,问他做对了多少道题?

A、24

B、26

C、28

D、25

(5)树上有8只小鸟,一个猎人举枪打死了2只,问树上还有几只鸟?

A、6

B、4

C、2

D、0

解答:

(1)答案为B。解题时不妨从个位、十位、百位分别来看,个位出现“1”的次数为

30,十位也为30,百位为100。

(2)答案为A。大正方体可分为1000个小正方体,显然就可以排1000分米长,1000

分米就是100米。考生不要忽略了题中的单位是米。

(3)答案为C。设布有X米,列出一元一次方程:X/6×3-X/2×2=6,解得X=48

米。

(4)答案为B。设做对了X道题,列出一元一次方程:4×X-(30-X)×2=96,解

得X=26。

(5)答案为D。枪响之后,鸟或死或飞,树上是不会有鸟了。

第三部分: 数字推理题的各种规律

一.题型:

□等差数列及其变式

【例题1】2,5,8,()

A 10

B 11

C 12

D 13

【解答】从上题的前3个数字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等于一个常数。题中第二个数字为5,第一个数字为2,两者的差为3,由观察得知第三个、第二个数字也满足此规律,那么在此基础上对未知的一项进行推理,即8+3=11,第四项应该是11,即答案为B。

【例题2】3,4,6,9,(),18

A 11

B 12

C 13

D 14

【解答】答案为C。这道题表面看起来没有什么规律,但稍加改变处理,就成为一道非常容易的题目。顺次将数列的后项与前项相减,得到的差构成等差数列1,2,3,4,5,……。显然,括号内的数字应填13。在这种题中,虽然相邻两项之差不是一个常数,但这些数字之间有着很明显的规律性,可以把它们称为等差数列的变式。

□等比数列及其变式

【例题3】3,9,27,81()

A 243

B 342

C 433

D 135

【解答】答案为A。这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排列方式,等比数列。其特点为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商是一个常数。该题中后项与前项相除得数均为3,故括号内的数字应填243。

【例题4】8,8,12,24,60,()

A 90

B 120

C 180

D 240

【解答】答案为C。该题难度较大,可以视为等比数列的一个变形。题目中相邻两个数字之间后一项除以前一项得到的商并不是一个常数,但它们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1,1.5,2,2.5,3,因此括号内的数字应为60×3=180。这种规律对于没有类似实践经验的应试者往往很难想到。我们在这里作为例题专门加以强调。该题是1997年中央国家机关录用大学毕业生考试的原题。

【例题5】8,14,26,50,()

A 76

B 98

C 100

D 104

【解答】答案为B。这也是一道等比数列的变式,前后两项不是直接的比例关系,而是中间绕了一个弯,前一项的2倍减2之后得到后一项。故括号内的数字应为50×2-2=98。

□等差与等比混合式

【例题6】5,4,10,8,15,16,(),()

A 20,18

B 18,32

C 20,32

D 18,32

【解答】此题是一道典型的等差、等比数列的混合题。其中奇数项是以5为首项、等差为5的等差数列,偶数项是以4为首项、等比为2的等比数列。这样一来答案就可以容易得知是C。这种题型的灵活度高,可以随意地拆加或重新组合,可以说是在等比和等差数列当中的最有难度的一种题型。

□求和相加式与求差相减式

【例题7】34,35,69,104,()

A 138

B 139

C 173

D 179

【解答】答案为C。观察数字的前三项,发现有这样一个规律,第一项与第二项相加等于第三项,

34+35=69,这种假想的规律迅速在下一个数字中进行检验,35+69=104,得到了验证,说明假设的规律正确,以此规律得到该题的正确答案为173。在数字推理测验中,前两项或几项的和等于后一项是数字排列的又一重要规律。

【例题8】5,3,2,1,1,()

A -3

B -2

C 0

D 2

【解答】这题与上题同属一个类型,有点不同的是上题是相加形式的,而这题属于相减形式,即第一项5与第二项3的差等于第三项2,第四项又是第二项和第三项之差……所以,第四项和第五项之差就是未知项,即1-1=0,故答案为C。

□求积相乘式与求商相除式

【例题9】2,5,10,50,()

A 100

B 200

C 250

D 500

【解答】这是一道相乘形式的题,由观察可知这个数列中的第三项10等于第一、第二项之积,第四项则是第二、第三两项之积,可知未知项应该是第三、第四项之积,故答案应为D。

【例题10】100,50,2,25,()

A 1

B 3

C 2/25

D 2/5

【解答】这个数列则是相除形式的数列,即后一项是前两项之比,所以未知项应该是2/25,即选C。

□求平方数及其变式

【例题11】1,4,9,(),25,36

A 10

B 14

C 20

D 16

【解答】答案为D。这是一道比较简单的试题,直觉力强的考生马上就可以作出这样的反应,第一个数字是1的平方,第二个数字是2的平方,第三个数字是3的平方,第五和第六个数字分别是5、6的平方,所以第四个数字必定是4的平方。对于这类问题,要想迅速作出反应,熟练掌握一些数字的平方得数是很有必要的。

【例题12】66,83,102,123,()

A 144

B 145

C 146

D 147

【解答】答案为C。这是一道平方型数列的变式,其规律是8,9,10,11,的平方后再加2,故括号内的数字应为12的平方再加2,得146。这种在平方数列基础上加减乘除一个常数或有规律的数列,初看起来显得理不出头绪,不知从哪里下手,但只要把握住平方规律,问题就可以划繁为简了。

□求立方数及其变式

【例题13】1,8,27,()

A 36

B 64

C 72 D81

【解答】答案为B。各项分别是1,2,3,4的立方,故括号内应填的数字是64。

【例题14】0,6,24,60,120,()

A 186

B 210

C 220

D 226

【解答】答案为B。这也是一道比较有难度的题目,但如果你能想到它是立方型的变式,问题也就解决了一半,至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这道题的规律是:第一个数是1的立方减1,第二个数是2的立方减2,第三个数是3的立方减3,第四个数是4的立方减4,依此类推,空格处应为6的立方减6,即210。

□双重数列

【例题15】257,178,259,173,261,168,263,()

A 275

B 279

C 164

D 163

【解答】答案为D。通过考察数字排列的特征,我们会发现,第一个数较大,第二个数较小,第三个数较大,第四个数较小,……。也就是说,奇数项的都是大数,而偶数项的都是小数。可以判断,这是两项数列交替排列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排列方式。在这类题目中,规律不能在邻项之间寻找,而必须在隔项中寻找。我们可以看到,奇数项是257,259,261,263,是一种等差数列的排列方式。而偶数项是178,173,168,(),也是一个等差数列,所以括号中的数应为168-5=163。顺便说一下,该题中的两个数列都是以等差数列的规律排列,但也有一些题目中两个数列是按不同规律排列的,不过题目的实质没有变化。

两个数列交替排列在一列数字中,也是数字推理测验中一种较常见的形式。只有当你把这一列数字判断为多组数列交替排列在一起时,才算找到了正确解答这道题的方向,你的成功就已经80%了。

□简单有理化式

二、解题技巧

数字推理题的解题方法

数字推理题难度较大,但并非无规律可循,了解和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对解答数字推理问题大有帮助。

1快速扫描已给出的几个数字,仔细观察和分析各数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前三个数之间的关系,大胆提出假设,并迅速将这种假设延伸到下面的数,如果能得到验证,即说明找出规律,问题即迎刃而解;如果假设被否定,立即改变思考角度,提出另外一种假设,直到找出规律为止。

2推导规律时,往往需要简单计算,为节省时间,要尽量多用心算,少用笔算或不用笔算。

3空缺项在最后的,从前往后推导规律;空缺项在最前面的,则从后往前寻找规律;空缺项在中间的可以两边同时推导。

4若自己一时难以找出规律,可用常见的规律来“对号入座”,加以验证。常见的排列规律有:

(1)奇偶数规律:各个数都是奇数(单数)或偶数(双数);

(2)等差:相邻数之间的差值相等,整个数字序列依次递增或递减。

(3)等比:相邻数之间的比值相等,整个数字序列依次递增或递减;

如:2 4 8 16 32 64()

这是一个“公比”为2(即相邻数之间的比值为2)的等比数列,空缺项应为128。

(4)二级等差:相邻数之间的差或比构成了一个等差数列;

如:4 2 2 3 6 15

相邻数之间的比是一个等差数列,依次为:0.5、1、1.5、2、2.5。

(5)二级等比数列:相邻数之间的差或比构成一个等比数理;

如:0 1 3 7 15 31()

相邻数之间的差是一个等比数列,依次为1、2、4、8、16,空缺项应为63。

(6)加法规律:前两个数之和等于第三个数,如例题23;

(7)减法规律:前两个数之差等于第三个数;

如:5 3 2 1 1 0 1()

相邻数之差等于第三个数,空缺项应为-1。

(8)乘法(除法)规律:前两个数之乘积(或相除)等于第三个数;

(9)完全平方数:数列中蕴含着一个完全平方数序列,或明显、或隐含;

如:2 3 10 15 26 35()

1*1+1=2, 2*2-1=3,3*3+1=10,4*4-1=15......空缺项应为50。

(10)混合型规律:由以上基本规律组合而成,可以是二级、三级的基本规律,也可能是两个规律的数列交叉组合成一个数列。

如:1 2 6 15 31()

相邻数之间的差是完全平方序列,依次为1、4、9、16,空缺项应为31+25=56。

4道最BT公务员考试数字推理题汇总

1、15,18,54,(),210

A 106

B 107

C 123

D 112

2、1988的1989次方+1989的1988的次方……个位数是多少呢?

3、1/2,1/3,2/3,6/3,( ),54/36

A 9/12,

B 18/3 ,

C 18/6 ,

D 18/36

4、4,3,2,0,1,-3,( )

A -6 ,

B -2 ,

C 1/2 ,

D 0

5、16,718,9110,()

A 10110,

B 11112,

C 11102,

D 10111

6、3/2,9/4,25/8,( )

A 65/16,

B 41/8,

C 49/16,

D 57/8

7、5,( ),39,60,105.

A.10

B.14

C.25

D.30

8、8754896×48933=()

A.428303315966

B.428403225876

C.428430329557

D.428403325968

9、今天是星期二,55×50天之后()。

A.星期一

B.星期二

C.星期三

D.星期四

10、一段布料,正好做12套儿童服装或9套成人服装,已知做3套成人服装比做2套儿童服装多用布6米,这段布有多长?

A 24

B 36 C54 D 48

11、有一桶水第一次倒出其中的6分之一,第二次倒出3分之一,最后倒出4分之一,此时连水带桶有20千克,桶重为5千克,,问桶中最初有多少千克水?

A 50

B 80

C 100

D 36

12、甲数比乙数大25%,则乙数比甲数小()

A 20%

B 30%

C 25%

D 33%

13、一条街上,一个骑车人和一个步行人相向而行,骑车人的速度是步行人的3倍,每个隔10分钟有一辆公交车超过一个行人。每个隔20分钟有一辆公交车超过一个骑车人,如果公交车从始发站每隔相同的时间发一辆车,那么间隔几分钟发一辆公交车?

A 10

B 8

C 6 D4

14、某校转来6名新生,校长要把他们安排在三个班,每班两人,有多少中安排方法?

A 18

B 24

C 36

D 46

15、某人把60000元投资于股票和债券,其中股票的年回报率为6%,债券的年回报率为10%。如果这个人一年的总投资收益为4200元,那么他用了多少钱买债券?

A. 45000

B. 15000

C. 6000

D. 4800

16、一粮站原有粮食272吨,上午存粮增加25%,下午存粮减少20%,则此时的存

粮为( )吨。

A. 340

B. 292

C. 272

D. 268

17、3 2 5\3 3\2 ( )

A.7/5 B.5/6 C.3/5 D.3/4

18、1\7 1\26 1\63 1\124 ( )

19、-2 ,-1,1,5 ()29(2000年题)

A.17

B.15

C.13

D.11

20、5 9 15 17 ( )

A 21

B 24

C 32

D 34

21、81301512(){江苏的真题}

A10B8C13D14

22、3,2,53,32,( )

A 75

B 5 6

C 35

D 34

23、2,3,28,65,( )

A 214

B 83

C 414

D 314

24、0 ,1,3 ,8 ,21,( ) ,144

25、2,15,7,40,77,( )

A96 ,B126,C138,,D156

26、4,4,6,12,(),90

27、56,79,129,202 ()

A、331

B、269

C、304

D、333

28、2,3,6,9,17,()

A 19

B 27

C 33

D 45

29、5,6,6,9,(),90

A 12,

B 15,

C 18,

D 21

30、16171820()

A21B22C23D24

31、9、12、21、48、()

32、172、84、40、18、()

33、4、16、37、58、89、145、42、(?)、4、16、.....

答案

1、答案是A 能被3整除嘛

2、答:应该也是找规律的吧,1988的4次个位就是6,六的任何次数都是六,所以,1988的1999次数个位和1988的一次相等,也就是8

后面那个相同的方法个位是1

忘说一句了,6乘8个位也是8

3、C (1/3)/(1/2)=2/3 以此类推

4、c两个数列4,2,1-〉1/2(依次除以2);3,0,-3

5、答案是11112

分成三部分:

从左往右数第一位数分别是:5、7、9、11

从左往右数第二位数都是:1

从左往右数第三位数分别是:6、8、10、12

6、思路:原数列可化为1又1/2, 2又1/4, 3又1/8。故答案为4又1/16 = 65/16

7、答案B。5=2^2+1,14=4^2-2,39=6^2+3,60=8^2-4,105=10^2+5

8、答直接末尾相乘,几得8,选D。

9 、解题思路:从55是7的倍数减1,50是7的倍数加1,快速推出少1天。如果用55×50÷7=396余6,也可推出答案,但较费时

10、思路:设儿童为x,成人为y,则列出等式12X=9Y 2X=3Y-6

得出,x=3,则布为3*12=36,选B

11、答5/6*2/3*3/4X=15 得出,x=36 答案为D

12、已X,甲1.25X ,结果就是0.25/1.25=20% 答案为A

13、B

14、无答案公布sorry 大家来给些答案吧

15、0.06x+0.1y=4200 , x+y=60000, 即可解出。

答案为B

16、272*1.25*0.8=272 答案为C

17、分数变形:A 数列可化为:3/1 4/2 5/3 6/4 7/5

18、依次为2^3-1,3^3-1,……,得出6^3-1

19、依次为2^3-1,3^3-1,……,得出6^3-1

20、思路:5和15差10,9和17差8,那15和( ?)差6

5+10=15 9+8=17 15+6=21

21、81/3+3=30,30/3+5=15,15/3+7=12,12/3+9=13 答案为1322

22、思路:小公的讲解

2,3,5,7,11,13,17.....

变成2,3,53,32,75,53,32,117,75,53,32......

3,2,(这是一段,由2和3组成的),53,32(这是第二段,由2、3、5组成的)75,53,32(这是第三段,由2、3、5、7组成的),117,75,53,32()这是由2、3、5、7、11组成的)

不是,首先看题目,有2,3,5,然后看选项,最适合的是75(出现了7,有了7就有了质数列的基础),然后就找数字组成的规律,就是复合型数字,而A符合这两个规律,所以才选A

2,3,5,后面接什么?按题干的规律,只有接7才是成为一个常见的数列:质数列,如果看BCD接4和6的话,组成的分别是2,3,5,6(规律不简单)和2,3,5,4(4怎么会在5的后面?也不对)

质数列就是由质数组成的从2开始递增的数列

23、无思路!暂定思路为:2*65+3*28=214,

24、0+3=1*3,1+8=3*3,3+21=8*3,21+144=?*3。得出?=55。

25、这题有点变态,不讲了,看了没有好处

26、答案30。4/4=1,6/12=1/2,?/90=1/3

27、不知道思路,经过讨论:

79-56=23 129-79=50 202-129=73

因为23+50=73,所以下一项和差必定为50+73=123

?-202=123,得出?=325,无此选项!

28、三个相加成数列,3个相加为11,18,32,7的级差

则此处级差应该是21,则相加为53,则53-17-9=27

答案,分别是27。

29、答案为C

思路:5×6/5=6,6*6/4=9,6*9/3=18

(5-3)*(6-3)=6

(6-3)*(6-3)=9

(6-3)*(9-3)=18

30、思路:22、23结果未定,等待大家答复!

31、答案为129

9+3=12 ,12+3平方=21 ,21+3立方=48

32、答案为7

172/2-2=84 84/2-2=40 40/2-2=18 18/2-2=7

第四部分:数字推理题典!4,18,56,130,( )

A.26

B.24

C.32

D.16

答案是B,各项除3的余数分别是1.0.2.1 0.

对于1、0、2、1、0,每三项相加=>3、3、3 等差

1,3,4,8,16,()

A.26

B.24

C.32

D.16

我选B

3-1=2

8-4=4

24-16=8

可以看出2,4,8为等比数列

1,1,3,7,17,41,( )

A.89 B.99 C.109 D.119

我选B

1*2+1=3

2*3+1=7

2*7+3=17…

2*41+17=99

1,3,4,8,16,()

A.26

B.24

C.32

D.16

我选C

1+3=4

1+3+4=8…

1+3+4+8=32

1,5,19,49,109,( ) 。

A.170

B.180 C 190 D.200

1*1+4=5

5*3+4=19

9*5+4=49

13*7+4=95

17*9+4=157

4,18,56,130,( )

A216 B217 C218 D219

我搜了一下,以前有人问过,说答案是A

如果选A的话,我又一个解释

每项都除以4=>取余数0、2、0、2、0

仅供参考~:)

1. 256 ,269 ,286 ,302 ,()

A.254

B.307

C.294

D.316

解析: 2+5+6=13 256+13=269

2+6+9=17 269+17=286

2+8+6=16 286+16=302

?=302+3+2=307

2. 72 , 36 , 24 , 18 , ( )

A.12

B.16

C.14.4

D.16.4

解析:

(方法一)

相邻两项相除,

72 36 24 18

\ / \ / \ /

2/1 3/2 4/3(分子与分母相差1且前一项的分子是后一项的分母)

接下来貌似该轮到5/4,而18/14.4=5/4. 选C

(方法二)

6×12=72, 6×6=36, 6×4=24, 6×3 =18, 6×X 现在转化为求X

12,6,4,3,X

12/6 ,6/4 , 4/3 ,3/X化简得2/1,3/2,4/3,3/X,注意前三项有规律,即分子比分母大一,则3/X=5/4

可解得:X=12/5

再用6×12/5=14.4

3. 8 , 10 , 14 , 18 ,()

A. 24

B. 32

C. 26

D. 20

分析:8,10,14,18分别相差2,4,4,?可考虑满足2/4=4/?则?=8

所以,此题选18+8=26

4. 3 , 11 , 13 , 29 , 31 ,()

A.52

B.53

C.54

D.55

分析:奇偶项分别相差11-3=8,29-13=16=8×2,?-31=24=8×3则可得?=55,故此题选D

5. -2/5,1/5,-8/750,()。

A 11/375

B 9/375

C 7/375

D 8/375

解析: -2/5,1/5,-8/750,11/375=>

4/(-10),1/5,8/(-750),11/375=>

分子 4、1、8、11=>头尾相减=>7、7

分母 -10、5、-750、375=>分2组(-10,5)、(-750,375)=>每组第二项除以第一项=>-1/2,-1/2

所以答案为A

6. 16 , 8 , 8 , 12 , 24 , 60 , ( )

A.90

B.120

C.180

D.240

分析:相邻两项的商为0.5,1,1.5,2,2.5,3,

所以选180

10. 2 ,3 ,6 ,9 ,17 ,()

A.18

B.23

C.36

D.45

分析:6+9=15=3×5

3+17=20=4×5 那么2+?=5×5=25 所以?=23

11. 3 ,2 ,5/3 ,3/2 ,()

A.7/5

B.5/6

C.3/5

D.3/4

分析:通分3/1 4/2 5/3 6/4 ----7/5

13. 20 ,22 ,25 ,30 ,37 ,()

A.39

B.45

C.48

D.51

分析:它们相差的值分别为2,3,5,7。都为质数,则下一个质数为11

则37+11=48

16. 3 ,10 ,11 ,( ) ,127

A.44

B.52

C.66

D.78

解析:3=1^3+2

10=2^3+2

11=3^2+2

66=4^3+2

127=5^3+2

其中

指数成3、3、2、3、3规律

25. 1 ,2/3 , 5/9 ,( 1/2 ) , 7/15 ,4/9 ,4/9

A.1/2

B.3/4

C.2/13

D.3/7

解析:1/1 、2/3 、 5/9、1/2 、7/15、4/9、4/9=>规律以1/2为对称=>在1/2左侧,分子的2倍-1=分母;在1/2时,分子的2倍=分母;在1/2右侧,分子的2倍+1=分母

31. 5 ,5 ,14 ,38 ,87 ,()

A.167

B.168

C.169

D.170

解析:前三项相加再加一个常数×变量

(即:N1是常数;N2是变量,a+b+c+N1×N2)

5+5+14+14×1=38

38+87+14+14×2=167

32.(), 36 ,19 ,10 ,5 ,2

A.77

B.69

C.54

D.48

解析:5-2=3 10-5=5 19-10=9 36-19=17

5-3=2 9-5=4 17-9=8

所以X-17应该=16

16+17=33 为最后的数跟36的差 36+33=69

所以答案是 69

33. 1 ,2 ,5 ,29 ,()

A.34

B.846

C.866

D.37

解析:5=2^2+1^2

29=5^2+2^2

( )=29^2+5^2

所以( )=866,选c

34. -2/5 ,1/5 ,-8/750 ,()

A.11/375

B.9/375

C.7/375

D.8/375

解析:把1/5化成5/25

先把1/5化为5/25,之后不论正负号,从分子看分别是:2,5,8

即:5-2=3,8-5=3,那么?-8=3

?=11

所以答案是11/375

36. 1/3 ,1/6 ,1/2 ,2/3 ,()

解析:1/3+1/6=1/2

1/6+1/2=2/3

1/2+2/3=7/6

41. 3 , 8 , 11 , 9 , 10 , ()

A.10

B.18

C.16

D.14

解析:答案是A 3, 8, 11, 9, 10, 10=>

3(第一项)×1+5=8(第二项)

3×1+8=11

3×1+6=9

3×1+7=10

3×1+10=10

其中

5、8、

6、

7、7=>

5+8=6+7

8+6=7+7

42. 4 ,3 ,1 ,12 ,9 ,3 ,17 ,5 ,( )

A.12

B.13

C.14

D.15

解析:本题初看较难,亦乱,但仔细分析,便不难发现,这是一道三个数字为一组的题,在每组数字中,第一个数字是后两个数字之和,即4=3+1,12=9+3,那么依此规律,( )内的数字就是17-5=12。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44. 19,4,18,3,16,1,17,( )

A.5

B.4

C.3

D.2

解析:本题初看较难,亦乱,但仔细分析便可发现,这是一道两个数字为一组的减法规律的题,19-4=15,18-3=15,16-1=15,那么,依此规律,( )内的数为17-2=15。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45. 1 ,2 ,2 ,4 ,8 ,( )

A.280

B.320

C.340

D.360

解析:本题初看较难,但仔细分析后便发现,这是一道四个数字为一组的乘法数列题,在每组数字中,前三个数相乘等于第四个数,即2×5×2=20,3×4×3=36,5×6×5=150,依此规律,( )内之数则为8×5×8=320。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46. 6 ,14 ,30 ,62 ,( )

A.85

B.92

C.126

D.250

解析:本题仔细分析后可知,后一个数是前一个数的2倍加2,14=6×2+2,30=14×2+2,62=30×2+2,依此规律,( )内之数为62×2+2=126。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48. 12,2,2,3,14,2,7,1,18,3,2,3,40,10,( ),4

A.4

B.3

C.2

D.1

解析:本题初看很乱,数字也多,但仔细分析后便可看出,这道题每组有四个数字,且第一个数字被第二、三个数字连除之后得第四个数字,即12÷2÷2=3,14÷2÷7=1,18÷3÷2=3,依此规律,( )内的数字应是40÷10÷4=1。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49. 2 ,3 ,10 ,15 ,26 ,35 ,( )

A.40

B.45

C.50

D.55

解析:本题是道初看不易找到规律的题,可试着用平方与加减法规律去解答,即2=12+1,3=22-1,10=32+1,15=42-1,26=52+1,35=62-1,依此规律,( )内之数应为72+1=50。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50. 7 ,9 , -1 , 5 ,(-3)

A.3

B.-3

C.2

D.-1

解析:7,9,-1,5,(-3)=>从第一项起,(第一项减第二项) ×(1/2)=第三项

51. 3 ,7 ,47 ,2207 ,( )

A.4414 B 6621 C.8828 D.4870847

解析:本题可用前一个数的平方减2得出后一个数,这就是本题的规律。即7=32-2,47=72-2,22072-2=4870847,本题可直接选D,因为A、B、C只是四位数,可排除。而四位数的平方是7位数。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52. 4 ,11 ,30 ,67 ,( )

A.126

B.127

C.128

D.129

解析:这道题有点难,初看不知是何种规律,但仔细观之,可分析出来,4=1^3+3,11=2^3+3,30=3^3+3,67=4^3+3,这是一个自然数列的立方分别加3而得。依此规律,( )内之数应为5^3+3=128。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53. 5 , 6 , 6/5 , 1/5 , ()

A.6

B.1/6

C.1/30

D.6/25

解析:(方法一)头尾相乘=>6/5、6/5、6/5=>选D

(方法二)后项除以前项:6/5=6/5

1/5=(6/5)/6 ;( )=(1/5)/(6/5) ;所以( )=1/6,选b

54. 22 ,24 ,27 ,32 ,39 ,( )

A.40

B.42

C.50

D.52

解析:本题初看不知是何规律,可试用减法,后一个数减去前一个数后得出:24-22=2,27-24=3,32-27=5,39-32=7,它们的差就成了一个质数数列,依此规律,( )内之数应为11+39=50。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55. 2/51 ,5/51 ,10/51 ,17/51 ,( )

A.15/51

B.16/51

C.26/51

D.37/51

解析:本题中分母相同,可只从分子中找规律,即2、5、10、17,这是由自然数列1、2、3、4的平方分别加1而得,( )内的分子为52+1=26。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56. 20/9 ,4/3 ,7/9 ,4/9 ,1/4,( )

A.5/36

B.1/6

C.1/9

D.1/144

解析:这是一道分数难题,分母与分子均不同。可将分母先通分,最小的分母是36,通分后分子分别是20×4=80,4×12=48,7×4=28,4×4=16,1×9=9,然后再从分子80、48、28、16、9中找规律。80=(48-28)×4,48=(28-16)×4,28=(16-9)×4,可见这个规律是第一个分子等于第二个分子与第三个分子之差的4倍,依此规律,( )内分数应是16=(9-?)×4,即(36-16)÷4=5。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57. 23 ,46 ,48 ,96 ,54 ,108 ,99 ,( )

A.200

B.199

C.198

D.197

解析:本题的每个双数项都是本组单数项的2倍,依此规律,( )内的数应为99×2=198。本题不用考虑第2与第3,第4与第5,第6与第7个数之间的关系。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58. 1.1 ,2.2 ,4.3 ,7.4 ,11.5 ,( )

A.155

B.156

C.158

D.166

解析:此题初看较乱,又是整数又是小数。遇到此类题时,可将小数与整数分开来看,先看小数部分,依次为0.1,0.2,0.3,0.4,0.5,那么,( )内的小数应为0.6,这是个自然数列。再看整数部分,即后一个整数是前一个数的小数与整数之和,2=1+1,4=2+2,7=4+3,11=7+4,那么,( )内的整数应为11+5=16。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59. 0.75 ,0.65 ,0.45 ,( )

A.0.78

B.0.88

C.0.55

D.0.96

解析:在这个小数数列中,前三个数皆能被0.05除尽,依此规律,在四个选项中,只有C能被0.05除尽。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60. 1.16 ,8.25 ,27.36 ,64.49 ,( )

A.65.25

B.125.64

C.125.81

D.125.01

解析:此题先看小数部分,16、25、36、49分别是4、5、6、7自然数列的平方,所以( )内的小数应为8.2=64,再看整数部分,1=13,8=23,27=33,64=43,依此规律,( )内的整数就是5.3=125。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61. 2 ,3 ,2 ,( ) ,6

A.4

B.5

C.7

D.8

解析:由于第2个2的平方=4,所以,这个数列就成了自然数列2、3、4、( )、6了,内的数应当就是5了。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B。

62. 25 ,16 ,( ) ,4

A.2

B.3

C.3

D.6

解析:根据的原理,25=5,16=4,4=2,5、4、( )、2是个自然数列,所以( )内之数为3。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63. 1/2 ,2/5 ,3/10 ,4/17 ,( )

A.4/24

B.4/25

C.5/26

D.7/26

解析:该题中,分子是1、2、3、4的自然数列,( )内分数的分子应为5。分母2、5、10、17一下子找不出规律,用后一个数减去前一个数后得5-2=3,10-5=5,17-10=7,这样就成了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了,下一个数则为9,( )内的分数的分母应为17+9=26。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65.-2 ,6 ,-18 ,54 ,( )

A.-162

B.-172

C.152

D.164

解析:在此题中,相邻两个数相比6÷(-2)=-3,(-18)÷6=-3,54÷(-18)=-3,可见,其公比为-3。据此规律,( )内之数应为54×(-3)=-162。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66. 7 , 9 , -1 , 5 , (-3)

A.3

B.-3

C.2

D.-1

解析:7,9,-1,5,(-3)=>从第一项起,(第一项减第二项) ×(1/2)=第三项

67. 5 , 6 , 6/5 , 1/5 , ( )

A.6

B.1/6

C.1/30

D.6/25

解析:头尾相乘=>6/5、6/5、6/5,选D

68. 2 ,12 ,36 ,80 ,150 ,( )

A.250

B.252

C.253

D.254

解析:这是一道难题,也可用幂来解答之

2=2×1的2次方,12=3×2的2次方,36=4×3的2次方,80=5×4的2次方,150=6×5的2次方,依此规律,( )内之数应为7×6的2次方=252。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69. 0 ,6 ,78 ,(),15620

A.240

B.252

C.1020

D.7771

解析:0=1×1-1

6=2×2×2-2

78=3×3×3×3-3

?=4×4×4×4×4-4

15620=5×5×5×5×5×5-5

答案是1020 选C

74. 5 , 10 , 26 , 65 , 145 , ()

A.197

B.226

C.257

D.290

分析:2^2+1=5

3^2+1=10

行测判断推理解题技巧:信息最大化法

根据近年来的国考及省考题中涉及的分析推理型题目可看出,这类题目的难度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提高解题速度成为获得笔试高分的关键因素。因此,为了更好的提高做题效率,华图教育专家在这里推荐给考生一种新的解题方法——信息最大化法。所谓信息最大化法就是,当题干给出的若干条件或各选项中,如果有一个对象被提及多次,那么就可以把这些关于这个对象的条件综合起来考虑,看能推出什么的结论。用这种方法能够更快的找到做题的突破口,大大地简化解题步骤,从而节约时间。当然,这类题目通常情况下,也可以用假设法或者代入法来解题,只是费时较多,不推荐在时间紧迫的考场上使用这些方法。下面将在一些具体的题目中讲述这种方法的使用。 【例一】 乐队演练厅有四个乐手在排练。他们分别是意大利人、法国人、奥地利人、俄罗斯人。四人能熟练演奏的乐器分别是小号、小提琴、单簧管。其中: 1. 俄罗斯人单独拉小提琴。 2. 法国人不和意大利人演奏同一种乐器。 3. 意大利人和另外某人演奏同一种乐器。 4. 奥地利人不吹小号。 5. 每人只演奏一种乐器。 从以上条件可以断定意大利人演奏的乐器是: A 小号 B 小提琴 C 单簧管 D 和奥地利人不演奏同一种乐器

【解析】 在上面这道题目中,题目中提到了四个乐手、三种乐器,就是要求考生在乐手和乐器之间进行匹配,进而推出结论。观察题目给出的五个条件就能发现,第2、3个条件都是关于意大利人的,也就是说题目中的信息关于意大利人这个对象的条件最多,那考生就可以把这两个条件综合起来考虑,看能推出什么样的结论。不难发现,根据这两个条件我们能推出:意大利人和奥地利人演奏同一种乐器。再用顺藤摸瓜原则往下推就很人员得出正确答案C。 这种用法在分析推理中应用很广泛。再如下面这道题: 【例二】 甲、乙和丙,一位是山东人,一位是河南人,一位是湖北人。现在只知道:丙比湖北人年龄大,甲和河南人不同岁,河南人比乙年龄小。由此可以推知:( ) A.甲不是湖北人 B.河南人比甲年龄小 C.湖北人年龄最小 D.河南人比山东人年龄大 【解析】

行测:数字推理练习725道详解.

数字推理题725道详解 【1】7,9,-1,5,( ) A、4; B、2; C、-1; D、-3 分析:选D,7+9=16;9+(-1)=8;(-1)+5=4;5+(-3)=2 , 16,8,4,2等比 【2】3,2,5/3,3/2,( ) A、1/4; B、7/5; C、3/4; D、2/5 分析:选B,可化为3/1,4/2,5/3,6/4,7/5,分子3,4,5,6,7,分母1,2,3,4,5 【3】1,2,5,29,() A、34; B、841; C、866; D、37 分析:选C,5=12+22;29=52+22;( )=292+52=866 【4】2,12,30,() A、50; B、65; C、75; D、56; 分析:选D,1×2=2;3×4=12;5×6=30;7×8=()=56 【5】2,1,2/3,1/2,() A、3/4; B、1/4; C、2/5; D、5/6; 分析:选C,数列可化为4/2,4/4,4/6,4/8,分母都是4,分子2,4,6,8等差,所以后项为4/10=2/5, 【6】4,2,2,3,6,() A、6; B、8; C、10; D、15; 分析:选D,2/4=0.5;2/2=1;3/2=1.5;6/3=2;0.5,1,1.5, 2等比,所以后项为2.5×6=15 【7】1,7,8,57,() A、123; B、122; C、121; D、120; 分析:选C,12+7=8;72+8=57;82+57=121; 【8】4,12,8,10,() A、6; B、8; C、9; D、24; 分析:选C,(4+12)/2=8;(12+8)/2=10;(8+10)/2=9 【9】1/2,1,1,(),9/11,11/13 A、2; B、3; C、1; D、7/9; 分析:选C,化成1/2,3/3,5/5 ( ),9/11,11/13这下就看出来了只能是(7/7)注意分母是质数列,分子是奇数列。 【10】95,88,71,61,50,() A、40; B、39; C、38; D、37; 思路一:它们的十位是一个递减数字9、8、7、6、5 只是少开始的4 所以选择A。思路二:95 - 9 - 5 = 81;88 - 8 - 8 = 72;71 - 7 - 1 = 63;61 - 6 - 1 = 54;50 - 5 - 0 = 45; 40 - 4 - 0 = 36 ,构成等差数列。 【11】2,6,13,39,15,45,23,( ) A. 46; B. 66; C. 68; D. 69; 分析:选D,数字2个一组,后一个数是前一个数的3倍

行测——数字推理秒杀技巧

[数字推理]秒杀技巧 一、实在没招,才用此招 数字推理的秒杀技巧具有不确定性,因此使用数字推理秒杀技巧的时候,一定要在没有思路,没有时间的情况下才能使用。 二、数字推理秒杀技巧 1.奇偶性 数字推理的奇偶性秒杀技巧是根据数列当中奇数和偶数的排序来猜测答案的一种方法,主要有三种形式:(1)全奇型;(2)全偶型;(3)奇偶交错型。 (1)全奇型 经典例题:7,13,25,49,( ) A.80 B.90 C.92 D.97 【答案】D 【秒杀】数列中各项均是奇数,因此D项正确的可能性最高。 【标准】原数列:2×7-1=13,2×13-1=25,2×25-1=49,2×49-1=97。 (2)全偶型 经典例题:(2003?山东)2,10,30,68,130,() A.169 B.222 C.181 D.231 【答案】B 【秒杀】数列中各项均是偶数,因此B项正确的可能性最高。 【标准】原数列:2=1^3+1,10=2^3+2,30=3^3+3,68=4^3+4,130=5^3+5,(222)=6^3+6。 (3)奇偶交错型 经典例题:(2009?山东)3,10,29,66,127,() A.218 B.227 C.189 D.321 【答案】A 【秒杀】数列中各项奇数、偶数交替出现,因此A项正确的可能性最高。

【标准】原数列:3=1^3+2,10=2^3+2,29=3^3+2,66=4^3+2,127=5^3+2,(218)=6^3+2。 (4)局部奇偶型 除以上三种形式外,还有两种情况值得我们注意。即除第一项以外其他各项符合奇偶性。 经典例题:(2009?江西)0,3,9,21,(),93 A.40 B.45 C.36 D.38 【答案】B 【秒杀】数列除第一项外,其他各项都是奇数,因此猜B的可能性最高。 【标准】原数列:2×0+3=3,2×3+3=9,2×9+3=21,2×21+3=45,2×45+3=93。 以上奇偶性的秒杀技巧,选项都是一奇三偶、一偶三奇,其实在目前的考试中很少遇到,但是经常会遇到选项是两奇两偶的情况,这时根据奇偶性,就能很轻松的排除掉两个,这样也能帮助我们提高猜题的准确率! 2.单调性 单调性是指根据数列中各项的幅度变化来猜测答案的一种方法,通常有两种方式:(1)差幅判别法;(2)倍幅判别法。 (1)差幅判别法 所谓差幅判别法是指根据数列前后项之间的差值猜测答案的一种方法,通常如果一个数列前后两项的差值组成一个递增(或递减)的数列,那么正确选项也会符合这个规律。 经典例题:(2007?福建)3,7,15,31,() A.23 B.62 C.63 D.64 【答案】C 【秒杀】数列各项均为奇数,排除B、D;又根据差幅判别法排除A。因此猜C。【标准】原数列:2×3+1=7;2×7+1=15,2×15+1=31,2×31+1=63。

最新行测判断推理技巧:搭桥法

那前提型的题目一般长什么样呢?比如说,由小明是美女得到小明是吃货,一般来说这种推理是毫无根据的,但是在考试当中它却让咱们把这样看似两个没啥关系的事情补上一个前提使得这个推理成立。很简单,这个推理如果要补上一个前提的话,那就是所有的吃货都是美女。其实这个就是“搭桥法”。 一、“搭桥法”怎么搭 “搭桥法”就是寻找论据和结论之间的跳跃概念建立联系。比如说前面说到的由论据小明是吃货推理得到结论小明是美女,这个论证过程中论据和结论的跳跃概念就是吃货和美女,直接建立起他俩之间的联系——吃货都是美女,前提就出来了。接下来大家来看一道具体的考题。 二、考题示例 例题:针对地球冰川的研究发现,当冰川之下的火山开始喷发后,会快速产生蒸汽流,爆炸式穿透冰层,释放灰烬进入高空,并且产生出沸石、硫化物和黏土等物质。日前人们发现,在火星表面的一些圆形平顶山丘也探测到了这些矿物质,并且广泛而大量地存在。因此,人们推测火星早期是覆盖着冰原的,那里曾有过较多的火山活动。 要得到上述结论,需要补充的前提是: A. 近日火星侦察影像频谱仪发现,火星南极存在火山 B. 火星地质活动不活跃,地表地貌大部分形成于远古较活跃的时期 C. 沸石、硫化物和黏土这三类物质是仅在冰川下的火山活动后才会产生的独特物质 D. 在火星平顶山丘的岩石中发现了某种远古细菌,说明这里很可能曾经有水源 【解析】 1、思路点拨: 首先做削弱加强型题目找论证主线:在火星表面探测到废石、硫化物等矿物质得出火星早期是覆盖冰原的,并且有较多的火山活动。要找前提的话首先来考虑“搭桥法”,看论据和结论之间是否存在跳跃,如果存在,那能够在两者之间建立联系的选项就是所要寻找的前提。不难发现,论据中的矿物质和结论中的冰原火山活动两个概念之间存在跳跃,直接建立二者联系即为前提。 2、选项解析:

行测判断推理技巧:加强型常见的解题方法技巧.doc

行测判断推理技巧:加强型常见的解题方法技巧公务员行测考试主要是考量大家的数学推理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判断推理技巧:加强型常见的解题方法技巧”,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行测判断推理技巧:加强型常见的解题方法技巧 行测可能性推理中的削弱加强一直是占据很大的比重,并且又因为对选项的理解容易加入自己的主观判断,所以变得特别难。其实呢,对于削弱加强类的题目,确实容易产生疑问,但是最重要的还是知道怎么找论证主线,理解到选项的侧重,了解到这些解题技巧之后,才能知道命题人想考察的要点是什么。那今天先带大家来看看加强类题目。 加强类题目的问法通常是“如果以下哪项为真,最支持上述结论?”,除此之外还要注意的是,还有一种问法是“如果以下哪项为真,最不能支持上述结论?”这里需要注意,最不能支持上述结论的这种问法,需要我们从选项中找到三个加强选项,然后进行排除,而不是直接找削弱。因此如果跟题干论证无关的话,也是不能支持上述结论的,所以这里需要注意。 【例】:某科研机构提出潮湿的沙子是古埃及人在沙漠中搬运巨大石块和雕像的关键。研究人员指出,古埃及人将沉重的石块放上滑橇后,先在滑橇前铺设一层潮湿的沙子,再牵引它们,这种搬运方式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实验中,研究人员使用流变仪测试沙子的硬度,以证实需要多少牵引力才能使一定数量的沙子变形,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牵引模型,从中发现将潮湿的沙子铺在滑橇前能更容易移动重物,而且沙子所含水分决定了沙子的硬度和牵引力。 如果以下哪项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 A.在一幅古埃及墓室壁画中,一名男子站在滑橇前方,似乎正在浇水 B.滑橇牵引力与沙子硬度成反比,潮湿沙子的硬度是干燥沙子的两倍 C.实验证明,铺设在滑橇前的潮湿沙子容易堆积,形成较大滑动阻力

数字推理八大解题方法

数字推理八大解题方法

【真题精析】 例1.2,5,8,11,14,( ) A.15 B.16 C.17 D.18 [答案]C [解析]数列特征明显单调且倍数关系不明显,优先采用逐差法。 差值数列是常数列。如图所示,因此,选C。 【真题精析】 例1、(2006·国考A类)102,96,108,84,132,( ) A.36 B.64 C.70 D.72 [答案]A [解析]数列特征明显不单调,但相邻两项差值的绝对值呈递增趋势,尝试采用逐差法。 差值数列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如图所示,因此,选A。

【真题精析】 例1.(2009·江西)160,80,40,20,( ) A.B.1 C.10 D.5 [答案]C [解析]数列特征明显单调且倍数关系明显,优先采用逐商法。 商值数列是常数列。如图所示,因此,选C 【真题精析】 例1、2,5,13,35,97,( ) A.214 B.275 C.312 D.336

[答案]B [解析]数列特征明显单调且倍数关系明显,优先采用逐商法。 商值数列是数值为2的常数列,余数数列是J2-I:h为3的等比数列。如图所示,因此,选B。 【真题精析】 例1、(2009·福建)7,21,14,21,63,( ),63 A.35 B.42 C.40 D.56 [答案]B [解析]数列特征明显单调且倍数关系明显,优先采用逐商法。 商值数列是以为周期的周期数列。如图所示,因此,选B。 【真题精析】 例1.8,8,12,24,60,( ) A.90 B.120 C.180 D.240

[答案]C [解析]逐商法,做商后商值数列是公差为0.5的等差数列。 【真题精析】 例1. -3,3,0,3,3,( ) A.6 B.7 C.8 D.9 [答案]A [解析]数列特征:(1)单调关系不明显;(2)倍数关系不明显;(3)数字差别幅度不大。优先采用加和法。

公务员行测数列数字推理练习题

1,6,20,56,144,( ) A.256 B.312 C.352 D.384 3, 2, 11, 14, ( ) 34 A.18 B.21 C.24 D.27 1,2,6,15,40,104,( ) A.329 B.273 C.225 D.185 2,3,7,16,65,321,( ) A.4546 B.4548 C.4542 D.4544 1 1/ 2 6/11 17/29 23/38 ( ) A. 117/191 B. 122/199 C. 28/45 D. 31/47 答案 1.C 6=1x2+4 20=6x2+8 56=20x2+16 144=56x2+32 144x2+64=288+64=352 2.D 分奇偶项来看:奇数项平方+2 ;偶数项平方-2 3 = 1^2 +2 2 = 2^2 -2 11= 3^2 +2 14= 4^2 -2 (27)=5^2 +2 34= 6^2 -2 3.B 273 几个数之间的差为: 1 4 9 25 64 为别为: 1的平方2的平方3的平方5的平方8的平方 1+2=3 2+3=5 3+5=8 5+8=13 即后面一个为13的平方(169) 题目中最后一个数为:104+169=273 3.A 4546 设它的通项公式为a(n) 规律为a(n+1)-a(n)=a(n-1)^2 4.D 原式变为:1/1、2/4、6/11、17/29、46/76,可以看到,第二项的分子为前一项分式的分子+分母,分母为前一项的分母+自身的分子+1;答案为:122/1 99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数字推理的思维解析 近两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数字推理题目趋向于多题型出题,并不是将扩展题目类型作为出题的方向。因此,在题目类型上基本上不会超出常规,因此专家老师建议考生在备考时要充分做好基础工作,即五大基本题型足够熟练,计算速度与精度要不断加强。 首先,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近两年来数字推理题目出题惯性并不是以新、奇、变为主,完全是以基本题型的演化为主。特别指出的一点是,多重数列由于特征明显,解题思维简单,基本上可以说是不会单独出题,但是通过近两年的各省联考的出题来看,简单多重数列有作为基础数列加入其它类型数列的趋势,如2010年9.18中有这样一道题: 【例1】10,24,52,78,( ) .,164 A. 106 B. 109 C. 124 D. 126 【答案】D。其解题思路为幂次修正数列,分别为 故答案选D。 基本幂次修正数列,但是修正项变为简单多重数列,国考当中这一点应该引起重视,在国考思维中应该有这样一个意识,幂次的修正并不仅仅为单纯的基础数列,应该多考虑一下以前不被重视的多重数列,并着重看一下简单多重数列,并作为基础数列来用。 下面说一下国考中的整体思维,多级数列,幂次数列与递推数列,三者在形式上极其不好区分,幂次数列要求考生对于单数字发散的敏感度要够,同时要联系到多数字的共性联系上,借助于几个题目的感觉对于理解和区别幂次数列是极为重要的。 对于多级数列与递推数列,其区分度是极小的,几乎看不出特别明显的区别,考生在国考当中遇到这类题目首先应该想到的就是做差,通过做差来看数列的整体趋势,如果做差二次,依然不成规律,就直接进行递推,同时要看以看做一次差得到的数列是否能用到递推中。 【例2】(国考2010-41)1,6,20,56,144,( ) A. 384 B. 352 C. 312 D. 256 【答案】B。在这个题目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递推规律,即(6-1)×4=20,(20-6)×4=56,(56-20)×4=144,因此(144-56)×4=352。这个规律实际上就是两项做一次差之后4倍的递推关系,也就是充分利用了做差来进行递推。 A. 125 B. 250 C. 275 D. 350

行测数量关系技巧:数字推理之选择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技巧:数字推理之选择技巧公务员、事业单位、各类银行考试中,数字推理都是考察中的一部分,在此就数学推理中涉及的常考的考点、考题类型等进行一一梳理和攻克。 一、考察类型 差数列,和数列,乘积数列,分式数列,倍数数列,多次方数列,分组组合数列等。 二、解题思路 外形分析: 1. 长数列:间隔、分段 2. 分式:分子分母分开看、结合看;看做一般数列 3. 小数:整数、小数分开看;看作一般数列 4. 多位数:数字拆开若开部分;各数位整体求和、求余 例题1:1、2、7、13、49、24、343、( ) A.35 B.69 C.114 D.238 答案:A选项。【解析】观其外形,数列项数较长,优先考虑间隔数列,奇数列:1、7、49、343-----后一项是前一项的7倍关系;偶数项:2、13、24、( )-----后一项与前一项差值为11,所以选择A选项。 例题2:5、3、7/3、2、9/5、5/3、( )

A.13/8 B.11/7 C.7/5 D.1 答案:B选项。【解析】考察分式数列,将整数进行简单变化,则分子为5、6、7、8、9、10、( 11 );分母:为1、2、3、4、5、6、( 7 )所以选择B选项。 例题3:( )、4.2、7.3、10.5、13.8 A.0.8 B.1.0 C.1.1 D.2.1 答案:C选项。【解析】考察小数数列,分别考虑整数、小数两部分规律。整数部分:( 1 )、4、7、10、13-----后一项与前一项相差3;小数部分:( 1 )、3、5、8-----后一项与前一项相差1、2、3,所以选择C选项。 例题4:1.03、2.05、2.07、4.09、( )、8.13 A.8.17 B.8.15 C.4.13 D.4.11 答案:D选项。【解析】整数部分:1、2、2、4、( 4 )、8呈现2倍、1倍、2倍、1倍关系;小数部分:03、05、07、09、( 11 )、13奇数列,所以选择D选项。 例题5:20 002、40 304、60 708、( )、10 023 032、12 041 064 A.8 013 012 B.8 013 016 C.8 08 015 D.8 011 016 答案:B选项。【解析】去掉每个数字中间的两个数字0,则有2、4、6、( 8 )、10、12;0、3、7、(13)、23、41,后一项与前一项差值为

2018行测图形推理技巧(最全38技巧)

图形推理解题技巧 一、关于封闭性 有些图形无法从常规来想,比如我们面对阴阳八卦这样的图形时,我们就 要尽可能的从封闭性上来考虑了。 二、关于曲直性 对于曲直性的考察,想法就更加的特殊,没有经过训练的话,很难会往那个方向去想。 做题目的时候,曲直性有这样的一个约定:有曲即为曲,全直才为直 三、关于“有几个组成部分”的题目 有些题目,咋看起来非常的怪异,在辅导的过程中,我经常跟我的学生说, 有汉字出现的时候,要么数笔画,要么找相同的部分,但这仅仅适用于全部图片都是 汉字的情形。而在汉字与图形混杂的题目中,我们就要考虑有几个组成部分这样的话题了 这是一个隐藏了九宫格的平移图形推理题 图形推理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中一种非常重要的题型,几乎所有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及各省市公务员考试都要涉及到对图形推理的考查。由于图形推理不依赖于具体的事物,是一种文化公平的考试,更多体现的是考查考生的观察、抽象、推理能力 综合分析最近几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及各省市公务员考试真题,可以发现,图形推理虽然有很大变化,但本质仍然是对图形的数量、位置以及样式的考查。下文公务员考试辅导专家通过历年公务员考试真题为考生梳理图形推理的解题技巧以及备考策略。 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判断推理题中图形推理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数量类 若一组图形中每幅图的组成较为凌乱,但局部显示有一定的数量变化。对于有这样特点的图形,通常从数量的角度来进行解题。对这几年公务员考试命题趋势的分析发现,数量类图形推理考查的角度虽然很多,但重点仍然集中在点、线、角、面、素。

(二)位置类 对于位置类图形推理题,一般来说,一组图形中元素个数完全相同,不同的是局部元素位置有变化,这时从位置的角度出发来解题。位置变化的类型分为平移、旋转、翻转。 (三)样式类 样式类图形的特点:图形组成的元素部分相似。在解决样式类图形推理题时,一定要注意解题顺序——先进行样式遍历,再进行加减同异。 样式遍历是指在每一组图形都包含相同的元素,只是每组图形进行了不同的排列组合。如:例5。 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判断推理——图形推理练习 1.[2008年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44题] 【答案】A。 【解析】该组图形整体比较凌乱,但图形中面的个数(封闭空间)的个数依次是0、2、4、6、8、?由此可知,面的个数呈现为公差是2的等差数列,按照这个趋势,那么所求图形包含的面的数量应该为10。所选择的四个备选项中封闭空间的面分别是:10、6、3、7。故正确答案是A。 2.[2008年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47题] 【答案】B。 【解析】根据九宫格的横行推理路线可知,第一行的封闭面的个数依次是2、3、0,这三个数字满足2+3+0=5,第二行的封闭面的个数依次是1、2、2,仍然满足1+2+2=5。即每一行封闭面的个数相加都是5。那么第三行封闭面的个数仍然是1+2

数字推理八大解题方法

数字推理八大解题方法 【真题精析】 例,5,8,11,14,( ) A.15 B.16 C.17 D.18 [答案]C [解析]数列特征明显单调且倍数关系不明显,优先采用逐差法。 差值数列是常数列。如图所示,因此,选C。 【真题精析】 例1、(2006·国考A类)102,96,108,84,132,( ) A.36 B.64 C.70 D.72 [答案]A [解析]数列特征明显不单调,但相邻两项差值的绝对值呈递增趋势,尝试采用逐差法。 差值数列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如图所示,因此,选A。 【真题精析】 例1.(2009·江西)160,80,40,20,( ) A. B.1 C.10 D.5 [答案]C

[解析]数列特征明显单调且倍数关系明显,优先采用逐商法。 商值数列是常数列。如图所示,因此,选C 【真题精析】 例1、2,5,13,35,97,( ) A.214 B.275 C.312 D.336 [答案]B [解析]数列特征明显单调且倍数关系明显,优先采用逐商法。 商值数列是数值为2的常数列,余数数列是J2-I:h为3的等比数列。如图所示,因此,选B。 【真题精析】 例1、(2009·福建)7,21,14,21,63,( ),63 A.35 B.42 C.40 D.56 [答案]B [解析]数列特征明显单调且倍数关系明显,优先采用逐商法。 商值数列是以为周期的周期数列。如图所示,因此,选B。 【真题精析】 例1. 8,8,12,24,60,( ) A.90 B.120 C.180 D.240 [答案]C [解析]逐商法,做商后商值数列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

公务员行测数字推理题目大汇总情况

公务员行测数字推理题目大汇总 1, 6, 20, 56, 144, ( ) A.256 B.312 C.352 D.384 3, 2, 11, 14, ( ) 34 A.18 B.21 C.24 D.27 1, 2, 6, 15,40, 104, ( ) A.329 B.273 C.225 D.185 2,3,7,16,65,321,( ) A.4546 B.4548 C.4542 D.4544 1 1/ 2 6/11 17/29 23/38 ( ) A. 117/191 B. 122/199 C. 28/45 D. 31/47 答案 1.C 6=1x2+4 20=6x2+8 56=20x2+16 144=56x2+32 144x2+64=288+64=352 2.D 分奇偶项来看:奇数项平方+2 ;偶数项平方-2 3 = 1^2 +2 2 = 2^2 -2 11= 3^2 +2 14= 4^2 -2 (27)=5^2 +2 34= 6^2 -2 3.B 273 几个数之间的差为: 1 4 9 25 64 为别为: 1的平方 2的平方 3的平方 5的平方 8的平方 1+2=3 2+3=5 3+5=8 5+8=13

即后面一个为13的平方(169) 题目中最后一个数为:104+169=273 3.A 4546 设它的通项公式为a(n) 规律为a(n+1)-a(n)=a(n-1)^2 4.D 原式变为:1/1、2/4、6/11、17/29、46/76,可以看到,第二项的分子为前一项分式的分子+分母,分母为前一项的分母+自身的分子+1;答案为:122/1 99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数字推理的思维解析 近两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数字推理题目趋向于多题型出题,并不是将扩展题目类型作为出题的方向。因此,在题目类型上基本上不会超出常规,因此专家老师建议考生在备考时要充分做好基础工作,即五大基本题型足够熟练,计算速度与精度要不断加强。 首先,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近两年来数字推理题目出题惯性并不是以新、奇、变为主,完全是以基本题型的演化为主。特别指出的一点是,多重数列由于特征明显,解题思维简单,基本上可以说是不会单独出题,但是通过近两年的各省联考的出题来看,简单多重数列有作为基础数列加入其它类型数列的趋势,如2010年9.18中有这样一道题: 【例1】10,24,52,78,( ) .,164 A. 106 B. 109 C. 124 D. 126 【答案】D。其解题思路为幂次修正数列,分别为 基本幂次修正数列,但是修正项变为简单多重数列,国考当中这一点应该引起重视,在国考思维中应该有这样一个意识,幂次的修正并不仅仅为单纯的基础数列,应该多考虑一下以前不被重视的多重数列,并着重看一下简单多重数列,并作为基础数列来用。

公务员考试考行测数字推理通用技巧盘点

公务员考试考行测数字推理通用技巧盘点 专家在近几年浙江公务员行测考试中发现,与国家公务员考试和其他多省联考相比,浙江省公务员考试在题目设置方面具有其独特之处。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对数字推理的考查,不仅有经典的数列形式数字推理,还有在其他省市中极少出现的图形形式数字推理。 由于数字推理的考查核心包括数字敏感度与对数字运算关系的把握能力,属于最基础的分析能力,因此该部分试题的题量一直保持在10道左右,在浙江公务员考试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考生需要予以适当的关注。针对数字推理入手难,推理规律繁杂的特点,中公教育专家特地在考前整理出一套具有普适性的通用技巧,帮助考生轻松应对数字推理。 一、数列形式数字推理 数列的变化趋势主要有三类,一是持续递增或递减,二是先增后减或先减后增,三是增减交替(注:增减交替特指数列后项减前项形成的差数列是一个正负数交替排列的数列)。变化趋势往往预示了规律特征,例如:增幅很大的数列是多次方数列或递推数列的可能性较大,因为等差数列是一个线性递增的过程,不会有很夸张的增幅。 1.整体单调增减或增减交替的数列,都可能是等差数列变式,不要放弃作差尝试。 2.先增后减(先减后增)或增减无序的不是等差数列,因为作差后的数列先正后负不具有规律。 【例题1】32, 48, 40, 44, 42,() A.43 B.45 C.47 D.49 3.递增(减)趋势明显,或出现先增后减的数列,可考虑等比数列。 【例题2】1, 2, 4, 4, 1,()

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C。数列先增后减,说明该数列不是作差得到规律。先增后减说明有一个因子在减少数列数值,可以考虑作商寻求这个比例因子,发现是一个三级等比数列。 4.和数列或其变式往往在数列整体趋势上并非单调递增或递减,会出现增减很杂乱的情况。 【例题3】82, 98, 102, 118, 62, 138,() A.68 B.76 C.78 D.82 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D。题干数字较大,且62与整体递增趋势不符,故可排除等差数列变式或等比数列变式的可能。题干数字的个位数字2、8交替出现,二者之和为10,这提示考虑数列相邻两项之和。 5.两项积数列通常表现为1,A,A……,数列递增(减)趋势明显。 【例题4】2, 2, 3, 4, 9, 32,() A.129 B.215 C.257 D.283

行测判断推理直言命题答题技巧:巧用反对关系.doc

行测判断推理直言命题答题技巧:巧用反对关系我为大家提供行测判断推理直言命题答题技巧:巧用反对关系,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大家多多学习答题技巧,巧妙地快速答题! 行测判断推理直言命题答题技巧:巧用反对关系 行测直言命题中我们运用的对当关系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最常见的可能事大家熟知的矛盾,解决真假话问题可以达到快准狠的效果,但是有一类对当关系却容易被我们忽略,那就是反对关系。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怎么样可以用好题干中的反对关系。 1、反对关系分类 反对关系分为两类,即上反对和下反对。(1)上反对就是两个命题中必定有一个为假,可以同时为假。直言命题上反对的关系有三组:“所有是”和“所有非”,“所有是”和“某个非”,“所有非”和“某个是”。比如说:“所有人都喜欢吃水果”和“所有人都不喜欢吃水果”这中就两个命题就属于上反对关系,他们之中就必定有一句话是假话,当然也可能同时为假话。(2)下反对就是两个命题中必定有一个为真,可以同时为真。直言命题中下反对关系也有三组:“有些是”和“有些非”,“有些是”和“某个非”,“有些非”和“某个是”。例如,“有些人完成了作业”和“有些人没有完成作业”两个命题即为下反对关系,他们两者必定有一句是真话,当然也可能都属于真话。 2、反对关系的应用 反对关系的主要应用是在于真假话问题,往往题干中给出几个命题,其中有真话有假话,如果两个命题存在反对关系,那么这类型问题解决起来就很简单了。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具体的题目呈现: 例1.某单位一共有43个人,单位员工在讨论关于员工的来自的省份,得到了如下几个结论: (1)单位上有些员工来自湖南省;

(2)单位上有些员工不是来自湖南省; (3)人事部的老张来自湖南省; 经过具体了解发现,上述结论中只有一个是真的,那么以下哪项结论必定为真: A,人事部老张是来自湖南省 B,该单位43个员工全部来自湖南省 C,该单位43个员工全部都不是来自湖南省 D,该单位一半以上的员工来自湖南省 【解析】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题干中的前两个断定的逻辑结构属于“有些是”和“有些非”的结构,属于我们在上文中所提到的下反对关系,则两个结论中必定有一个为真,由于题干中为真的结论只有一个,所以第三个结论“人事部的老张来自湖南省”这一结论一定错误,所以老张一定不是来自湖南省,进而可以得到反对关系中的“有些非”必定为真,则“有些是”必定为假,则可以得到该单位所有的员工都不是来自湖南省,答案C为正确答案。 总的来说,反对关系在考试中较为常见,如果涉及到真假题中出现有这一关系,我们就可以利用反对关系的特性快速解题,快速选出答案。 行测可能性推理复习资料:力度比较 一直以来,可能性推理都是行测逻辑判断部分的重点必考题目,很多同学在学可能性推理的时候有这样一种感觉,理论学起来简单易懂,但是一旦做题,总是一错一大片。究其原因,主要是在众多削弱、加强的选项中总是成功避开了那个最能削弱、或最能加强的正确选项。下面,我就来谈一谈可能性推理的“选项力度比较”。 角度一:必然性>或然性 主要从语言的表述上进行区分。“必然性”即表述比较绝对的选项,例如含有“一定、肯定、必须”这样表述绝对化字眼的选项,这样的选项

行测判断推理技巧:定义判断找关键.doc

行测判断推理技巧:定义判断找关键 在考场上人与人拉开差距的除了平常的知识点的积累,还有面对考试题型能够有一个更好的解答思路,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判断推理技巧:定义判断找关键”,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行测判断推理技巧:定义判断找关键 今天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行测中定义判断题型的一些经验,对于定义,我们只需要在具体的定义中找到相对应的关键信息是什么即可。 下面我通过一道题目让大家具体体会一下。 【例题】众筹,即大众筹资或群众筹资,是指用“团购+预购”的形式,向网友募集项目资金的模式,由发起人、跟投人、平台构成,利用互联网传播的特性,让小企业、艺术家或个人对公众展示他们的创意,争取大家的关注和支持,进而获得所需要的资金援助,具有低门槛、多样性、依靠大众力量、注重创意的特征。 根据以上定义,以下行为属于众筹的是( ) A.某地区盛产西瓜,小赵在网上发布消息组织预购,很多网友参与“团购”,瓜农根据预订信息种植,每年都能很快将西瓜销售一空 B.小李希望为小区老人建设一个日常活动的活动区,他在小区的网站上发起集资活动,很快获得小区居民的响应,筹集到所需的经费 C.小辛设计了一个宠物喂食器,网友看到他“晒”的照片,纷纷要求购买,小辛集中接受了一批网友预订,用预订的费用进行了批量生产 D.小唐设计了一个养鸡场自动捡蛋机,为了批量生产,他在网上介绍自己的项目,一家投资公司看到之后,为小唐提供了生产所需的全部费用【解析】C。题干定义重点:就是利用大众筹得资金,具体关键词第一:团购+预购方式;第二:展示创意;第三:争取大家的资金帮助。

A 项,小赵根据订单量进行生产,避免滞销,并没有体现出“创意”,并不是用“创意”争取大众关注和支持以获取大众资金,不符合题干定义的要件,排除。 B 项,小李的做法其实是为小区公益事业募款,与 A 项相同,也是没有体现出“创意”,排除。 C 项,一批网先预订后,利用网友预定的资金生产,体现了团购和预购的关键点而且是向大众募集的资金,同时自己设计宠物喂食器,体现了创意,当选。 D 项,小唐的资金来源仅有一家投资公司,并不是依靠大众力量,向大众募集资金,排除。

国考行测数字推理练习题及答案

国考行测数字推理练习题及答案 为了帮助参加国考的考生备考行测数字推理题,接下来,本人为你分享国考行测数字推理练习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国考行测数字推理练习题(一) 1.2 , 3 , 10 , 15 , 26 ,( ) A.29 B.32 C.35 D.37 2. 2, 3, 13, 175, ( ) A.30625 B.30651 C.30759 D.30952 3.153,179,227,321,533,( ) A.789 B.919 C.1229 D.1079 4.56, 114, 230, 462, ( ) A.916 B.918 C.924 D.926 5.[(9,6) 42 (7,7)] [(7,3) 40 (6,4)] [(8,2) ( ) (3,2)] A.30 B.32 C.34 D.36 国考行测数字推理练习题答案 1.C【解析】奇数项依次等于 12+1 , 32+1 , 52+1 ;偶数项依次等于 22-1 , 42-1 , 62-1 。 2.B【解析】13=2×2+32,175=3×2+132, 所以选项为13×2+1752=30651。 4.D【解析】考查递推数列。前项×2+2=后项。 56×2+2=114,114×2+2=230,230×2+2=462, ()=462×2+2=926。所以选择D选项。 5.A【解析】本题实际上是圆圈数阵推理题的变形。 三组数被括号分隔开来,一定是在组内寻找规律。每组中前两项的差×后两项的和=中间项。因此()=(8-2)×(3+2)=30,所

以选择A选项。 国考行测数字推理练习题(二) 1.1 , 4 , 16 , 49 , 121 ,( ) A.256 B.225 C.196 D.169 5.1,9,35,91,189,( ) A.361 B.341 C.321 D.301 国考行测数字推理练习题答案 1.A【解析】各数的正平方根依次为 1 , 2 , 4 , 7 , 11 , 16 ;此数列的相邻两数之差是等差数列。 2.D【解析】前一项的分母加分子等于后一项的分子;前一项的分母的2倍加分子等于后一项的分母。 3.C【解析】将原数列通分后得: 分子用后一项减去前一项得到1、2、3、4的等差数列,所以后一项为15;分母用后一项减去前一项得到1、2、4、8的等比数列,所以后一项为36。 4.D【解析】考查分数数列。数列“1,(),17, 113,121”可写为“11,(),17,113,121”,则知每个分数的分子都为1,设()=1x,则分母可构成数列“1,x,7,13,21”,该数列为二级等差数列,即:1,1+2,3+4,7+6,13+8,故x为3,()=13,选D。

数字推理题的解题技巧大全

数字推理题的解题技巧大全 篇一:2019数字推理题的解题技巧大全剖析(5) 2019数字推理题的解题技巧大全剖析(5) 1、102,96,108,84,132,( ) A.36 B.64 C.70 D.72 2、1,32,81,64,25,(),1 A.5 B.6 C.10 D.12 3、-2,-8,0,64,( ) A.-64 B.128 C.156 D.250 4、2,3,13,175,( ) A.30625 B.30651 C.30759 D.30952 5、3,7,16,107,( ) A.1707 B.1704 C.1086 D.1072 1.A【解析】拿到题一看,数列5项呈现一大一小的波浪型,可知运用交替规律,进一步思考就可得出结果是A. 2.B【解析】数字由小到大再到小,立即考虑使用乘方规律。本题就是乘方规律的变化运用,底数分别是1,2,3,4,5,6,对应的指数分别是6,5,4,3,2,1. 3.D【解析】可以看出给出的数字稍加变化都是一些数的乘方,分析一下可知是自然数1,2,3,4立方的各项,对应乘以另一个数列-2,-1,0,1所得,下一个应该是5的立方乘以2,得出答案是D.

4.B【解析】这道题更加明显,四个选项的数字很大,必用乘方规律。可以看出175的平方是30625,但不适用前面项,又知30651比175的平方大26,恰好是前一项13的2倍。推算可知,前项的2倍加上后项的平方等于第三项,因此,答案就是B. 5.A【解析】同样,这道题的四个选项也比较大,但可以看出这些数和一些数的乘方离得较远。再看能不能用乘法呢?从前两项直接是看不出的,但是我们发现16与107的积和1707相近,相差5,往前推发现,前两项的积减去5就等于后一项,因此答案是A. 篇二:考前必看数字推理题的解题技巧大全技巧归纳 写在前面的话 数字推理是行测中很多人眼里的“难题”,面对题目时有人因为惧怕而格外重视,也有人因为不会做而彻底放弃。我自己同样很怕做数字推理题。想过放弃,也想过题海战术,不过最后发现这两种方法都有不切实际的地方。放弃,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不可能保证其他部分都做对,来补回放弃的这些分数。题海,也不科学。行测、申论,再加上法律加试,这么多类型中,数字推理只是一小部分了。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小部分题目上,只能是弊大于利了。所以我最终选择的是:掌握最基本的,保证基础题目不丢分。放弃有难度的,保证学习和做题有效率。当然,这种方法只适合我这样对数字没什么感觉的人了,如果你学有余力,完全可以精益求精。 常见且易被忽视的数列: 1、质数列:(质数—只有1和其本身两个约数)2,3,5,7,

公务员行测之逻辑判断推理技巧

一、【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推可能,肯后推可能】 1.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即逻辑词前推后) (1)如果……那么…… 例:如果我考上了公务员,那么我肯定通过了笔试。 (考上了公务员→通过了笔试) (2)只要(倘若)……就(则)…… 例:只要(倘若)你考上了公务员,我就嫁给你。 (考上公务员→嫁给你) (3)凡是……都……/所有的……都…… 例:凡是我不认识的字都不是字。 (我不认识的字→不是字) 【这里要注意一点,做这种题不要考虑题本身是否正确,就像上面这个例子,本身是错的,但这里只要根据逻辑词去推断结果就好。】(4)为了(想要)……一定要(必须)…… 例:为了老婆以后能穿迪奥,女儿能吃奥利奥,自己能开奥迪,我现在一定要努力。 (老婆穿奥迪,女儿吃……→努力)

(5)……离不开…… 例:鱼离不开水。 (鱼→水) 2.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即逻辑词后推前) (1)只有……才…… 例:只有老婆不生气,才有幸福小生活。 (幸福生活→老婆不生气) (2)不……不…… 例: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 (知道柴米油盐贵→在当家) (3)除非……否则不……(注:题干中如果没有“不”,在转换答题时需自己把“不”添加上) 例:除非今天发工资,否则不能买海鲜。 (买海鲜→今天发工资/不买海鲜→没法工资)(4)……是……必不可少的 例:奶粉是提高婴儿营养必不可少的。

(婴儿有营养→有奶粉) (5)……是……的基础 例:乐观的心态是生活幸福的基础。 (生活幸福→乐观的心态) (6)……是……的前提/关键 例:类似于上面一个 (7)没有……没有…… 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新中国→共产党) 二、递推公式 【A→B,B→C,即A→C】 例:如果给老婆买包,老婆就不生气了,老婆不生气,我就不用跪搓衣板。 (买包→不生气,不生气→不跪,即:买包→不跪) 三、联言命题(推理题) 1.“且”关系:表并列 A且B,A、B需同时满足或存在;

行测:数字推理题100道(详解)

数字推理题500道详解 【1】7,9,-1,5,( ) A、4; B、2; C、-1; D、-3 分析:选D,7+9=16;9+(-1)=8;(-1)+5=4;5+(-3)=2 , 16,8,4,2等比 【2】3,2,5/3,3/2,( ) A、1/4; B、7/5; C、3/4; D、2/5 分析:选B,可化为3/1,4/2,5/3,6/4,7/5,分子3,4,5,6,7,分母1,2,3,4,5 【3】1,2,5,29,() A、34; B、841; C、866; D、37 分析:选C,5=12+22;29=52+22;( )=292+52=866 【4】2,12,30,() A、50; B、65; C、75; D、56; 分析:选D,1×2=2;3×4=12;5×6=30;7×8=()=56 【5】2,1,2/3,1/2,() A、3/4; B、1/4; C、2/5; D、5/6; 分析:选C,数列可化为4/2,4/4,4/6,4/8,分母都是4,分子2,4,6,8等差,所以后项为4/10=2/5, 【6】4,2,2,3,6,() A、6; B、8; C、10; D、15; 分析:选D,2/4=0.5;2/2=1;3/2=1.5;6/3=2;0.5,1,1.5, 2等比,所以后项为2.5×6=15 【7】1,7,8,57,() A、123; B、122; C、121; D、120; 分析:选C,12+7=8;72+8=57;82+57=121; 【8】4,12,8,10,() A、6; B、8; C、9; D、24; 分析:选C,(4+12)/2=8;(12+8)/2=10;(8+10)/2=9 【9】1/2,1,1,(),9/11,11/13 A、2; B、3; C、1; D、7/9; 分析:选C,化成1/2,3/3,5/5 ( ),9/11,11/13这下就看出来了只能是(7/7)注意分母是质数列,分子是奇数列。 【10】95,88,71,61,50,() A、40; B、39; C、38; D、37; 分析:选A, 思路一:它们的十位是一个递减数字9、8、7、6、5 只是少开始的4 所以选择A。 思路二:95 - 9 - 5 = 81;88 - 8 - 8 = 72;71 - 7 - 1 = 63;61 - 6 - 1 = 54;50 - 5 - 0 = 45;40 - 4 - 0 = 36 ,构成等差数列。 【11】2,6,13,39,15,45,23,( ) A. 46; B. 66; C. 68; D. 69; 分析:选D,数字2个一组,后一个数是前一个数的3倍 【12】1,3,3,5,7,9,13,15(),() A:19,21;B:19,23;C:21,23;D:27,30; 分析:选C,1,3,3,5,7,9,13,15(21),(30 )=>奇偶项分两组1、3、7、13、21和3、5、9、15、23其中奇数项1、3、7、13、21=>作差2、4、6、8等差数列,偶数项3、5、9、15、23=>作差2、4、6、8等差数列 【13】1,2,8,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