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并列式结构方法指导与训练研学案

《议论文的模式化结构之一——并列式结构方法指导与训练》研学案

课前案

课标要求

学习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提高理性思维水平。

学习目标

1.了解议论文的常识。

2.感受议论文并列式结构的特点。

3.概括议论文并列式结构的优点。

预习任务

1.认真阅读并勾画议论文的常识性知识,了解议论文。

2.认真阅读时文,勾画圈点。

3.用波浪线画出每一篇文章的分论点。

4.谈谈议论文并列式结构的优点。

知识题纲

一、这些常识你得了解

1.什么是议论文

议论文亦称说理文、论说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表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就是讲道理、论是非,通过事实材料和逻辑推理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表明赞成什么或反对什么。

2.议论文三要素

鲜明的论点

确凿的论据

严密的论证

3.关于论点

论点的特点:①正确②鲜明

论点的位置:①标题②文章开头③结尾④中间

归纳论点的方法:

①通过归纳总结论据的共同点来推断出论点;

②总结性的词体现中心论点的句子(例如:由此可见;我认为;总之……)

③先找出文章的论题,然后依据论题在文中找出反复出现的类似的论断性的话,合并同类项,最后归纳。

注意:归纳论点的句子必须是完整而鲜明的肯定性的论断的句子。

4.关于论据

事实论据:(如现实事件、历史事实、统计材料、具体数字等)

理论论据:(包括人们公认的原理、公式、定义、法则、规律、名言警句等。)

归纳论据的要点:××人+怎么做(与论点密切相关的方面)+结果

注意:在引用中可能有些不是名言,而是具体的事实,那是事实论据。

5.论证方法及作用

举例论证(事例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①举例论证(摆事实):具体典型而且充分地证明了某一论点。

②引用论证(讲道理):引用了什么论证了某一论点,使论证具有说服力。

③比喻论证(讲道理):形象生动地阐述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通俗易懂。

④对比论证(讲道理):通过对比,突出强调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鲜明。

6.议论文的语言

严密、准确

7.论证方式

立论和驳论

8.论证结构:

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二、这些文章请你用心读

梦想如光给人力量

2020年10月13日人民网-人民日报

有梦想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最近,陕西神木一位80后农民工朗诵的视频刷了屏。从小喜欢文字的他,虽早早告别校园,却依然保持着对写作和朗诵的热爱。工余,他坚持在工地上朗诵经典作品;为练就一口播音腔调,日复一日地自学练习,又为了能把诗词全部背诵下来而狠下了一番功夫……对于这一切,他说自己从未感觉累,并且会一直坚持下去,因为这是自己的爱好。

农民工和诗歌、工地和朗诵,这两对看似不搭的词语,其实背后的连接词是“梦想”。这位农民工,因为没有忘记自己的爱好和梦想,而被人称赞。

梦想犹如阳光,给生命以能量。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倘若一个人没有梦想,就像花朵没有阳光的照耀,会失去往日的光彩和活力。没有目标,所有的风都是逆风;没有目标,时间将会在浑浑噩噩中虚度。而有了梦想,有了为之奋斗的目标,人生就有了动力,生命就会被点亮,也就被赋予了意义。

梦想犹如小苗,带来新的希望。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现在没有,不等于明天没有,朝着梦想而奋斗,梦想就会慢慢成为现实。航空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凝结了多少航天人的梦想;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源于无数医务工作者的心之所向……如果连梦都没有,也不去想,就不可能达到,有梦想才有了可能、有了希望。

梦想犹如灯塔,让人感到心安。在实现梦想的路上前行,有迷茫,有失望,甚至会有掉头返航的念头。其实,有梦想,就像在茫茫海洋中看到了灯塔,有了它,心中就会安定。朝着目标走,哪怕一时绕几步路,又怕什么呢!

每个人的梦想不同,没有高低之分,但实现梦想的路径都离不开奋斗。我们有了梦想后,不妨把它分解为一个个便于着手的分阶段目标,一步一个脚印,拾级而上实现它。除了个人之梦,还有群体之梦、家国之梦、民族之梦。大家凝神聚力,共同追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社会要为追梦圆梦创造条件,提供支撑。

请插上梦想的翅膀,向着远方,坚定翱翔。

新时代青年当用“不负”实现人生抱负

青年强,国家强。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担当,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奋斗。青年当是担当的勇者,青年当是奋斗的先锋。今天的中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正是青年大展宏图,追梦筑梦的伟大时代。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新时代青年当用“不负”实现人生抱负。

不负青春,奋斗贵耕耘。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新时代青年当用奋斗为人生耕耘,为人民耕耘,为祖国耕耘。莘莘学子,当用学习奋斗耕耘,长本事,增本领;走向社会,当用奋斗工作耕耘,让青春在各条战线上熠熠生辉。特岗教师、支边青年,扶贫干部,无数青年在青春的舞台上奋斗耕耘,青春绽放,精彩纷呈。尤其是在这次抗疫斗争,参加抗疫的医务人员中有近一半是“90后”、“00后”,青年一代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希望!青年一代的突出表现令人欣慰、令人感动。不负青春,这就是中国青年的青春模样。

不负韶华,拼搏好年华。春光稍纵即逝,年华转瞬即逝。“莫道韶华镇长在,发白面皱专相待。”珍惜好年华,让青春年华闪烁最出彩的价值。当是青年的追求。如果你是一个学生,那么,就应该用学习勾勒自己的青春韶华,用茁壮成长,优秀成绩,展现人生价值;如果你参加了工作,那么,就应该把工作干成事业,让青春年华光芒四射。时代楷模黄文秀,抗疫英雄汪勇,都是不负韶华的好榜样,他们把韶华当做资源,奉献给社会;当做力量,支撑起温暖一片天。人生不负韶华,才能谱写华美篇章。

不负时代,赋能新时代。今天的中国,线上、线下,无限空间;今天的时代,为青年一展宏图,打造了最辽阔的海洋,最广阔的天空。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历史赋予青年伟大的使命,时代赋予青年丰富的机遇。作为新时代青年,应该不负时代厚望,人民期盼,永远担当,敢于冲锋,谱写出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壮美画卷。“长江后浪推前浪”,后浪壮美,发展阳光。青年是国家的名片,后浪是中华民族最好看的风景。不负时代,用青春赋能,让新时代因为青年而生机勃勃,豪情万丈。

心里有火,释放出强大的青春力量;眼睛有光,闪烁出磅礴的青春光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时代青年,昂首阔博,拼搏奋斗,当用“不负”实现人生抱负,奏响最伟大的乐章。

阅读,让中国更有力量

朱永新

在《阅读力》一书中,聂震宁先生基于多年的思考与实践,提出了“阅读力”这一概念。

在我看来,阅读力是一个充满张力的概念。在国际上,包括中小学生的PISA测验等指标性评价中,阅读能力一直是最为重要的项目之一。可以说,阅读力与“智商”“情商”“财商”等概念一样,也是现代人特别需要提升的能力。从更大层次上看,阅读力不仅是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也是社会整体的阅读水平,因而关系到国家民族的竞争力。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阅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加强读书学习,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要大力推动全民阅读,这已是“全民阅读”连续第四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而《全民阅读促进条例》,也有望年内正式颁布。提升全民的阅读力,之所以能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正是因为阅读力是一种根本的素养、基础性能力。

阅读力就是精神力。一个人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就很难从精神上得到更多智慧的滋养。可以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阅读是一种精神生活,可以提高人的精神力,这影响到对生活意义的理解、人生价值的实现。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阅读都是精神发育和文化传承的基本途径。

阅读力就是凝聚力。共读共写,一起交流,才能拥有共同的语言和思想,拥有共同的愿景和价值,这样的文化共同体,让一片土地上的人们不会成为生活在同一个屋顶下的陌生人。所以,阅读力也是一个国家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一个阅读率低下、阅读力不足的民族,难以在当下世界立足,也难以引领人类的明天。

阅读力就是竞争力。我很喜欢《朗读手册》一书里的一句话:“阅读是消灭无知、贫穷与绝望的终极武器,我们要在它们消灭我们之前歼灭它们。”对于个体来说,阅读是学习的工具,而学习是成功的途径。对于国家民族来说,在知识快速累积、科技突飞猛进的当下,阅读力意味着对人类智慧经验的搜集、整合和应用,意味着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发现,国家越重视阅读教育,国民的阅读力就越好,整体素质就越高,国家的竞争力也就越强。

阅读力就是幸福力。真正的幸福是心灵的宁静与充实。阅读需要专注,在知识的积累之外,也是一种精神的修行。通过阅读感受书香,能满足人类的内在需求,使人获得精神上的陶冶与升华,拥有更充实、更丰盈的生活,从而增加幸福感。书香的涵养,也能形成一个社会的氛围、一个时代的气质,让喧嚣的沉静下来,让浮躁的厚重起来。

阅读最大的意义和价值就是“改变”。我坚定地相信:阅读,让中国更有力量!

《人民日报》(2017年05月26日05版)

课中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作文对结构的要求。

2.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模式。

3.学习构思议论文并列式结构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一篇文章,结构是它的骨骼,语言、材料是它的血肉,没有骨骼,何谈血肉?所以,虽然文章无定法,但作文有常规。掌握几种基本的结构模式,能使我们在考场上快速构思,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搭起文章的骨架。

二、了解高考作文对结构的要求

一要“结构完整”,所谓“结构完整”是与“残缺破碎”相对而言的;二要“层次分明”,从文章的章法上说,好的文章结构要思路清晰,条理清楚,段落的划分和安排恰当,各个部分的布局合理,不能颠三倒四。

三、了解结构和结构分类

1、何为“结构”

所谓的结构是指通过某种合理的论证方式把论点、论据有机地组合起来。

2、分类

考场作文通常可分为三个部分,即开头,结尾和主体。主体部分最常见的结构有三种: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

四、学习分论点并列式的写法

(一)图解

引论(提出中心论点)

分论点1 +论据+分析论证

本论分论点2 +论据+分析论证

分论点3 +论据+分析论证

结论(照应全文)

(二)方法与例析

把论题分解为分论点,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样”

例1:

如话题“自嘲”可有如下分解:

①自嘲,是面对讥讽的机敏退让。

②自嘲,是面对缺点的坚定勇敢。

③自嘲,是面对挫折的生存智慧。(这是从“是什么”的角度展开的)

例2:

如以《贫困也是一笔财富》为题可有如下分解:

①贫困可以激发人的斗志。

②贫困可以培养人的毅力。

③贫困可以催生人的潜力。(这是从“为什么”的角度展开的)

例3:

如话题“人生的加减法”可有如下分解:

①面对人生的加减,要携一颗淡然之心。

②面对人生的加减,要加一点清逸之气。

③面对人生的加减,要具一种坚守之志。(这是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的)

(三)再读课前案的文章,理清文章思路,体会分论点并列式的特点。

注意:

(1)选择的分论点从数量上说,至少是三个方面或更多的方面。且分类标准要清晰一致,要么都从“是什么”的角度展开,要么都从“为什么”的角度展开,要么都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切忌角度不一。(2)分论点1+分论点2+分论点3+……=中心论点。各分论点之间处于同等地位,但不能重复,不能相互包括,也不能相互交叉。

(3)分论点句式要一致,能够构成排比句或准排比句;语言要精练,最好控制在十五个字左右。(4)分论点的表达要紧扣话题的关键字眼,即关键词一定要出现在分论点上,以保证不跑调,避免给人有泛泛而谈的感觉。

五、学以致用:按照要求习作。

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坐标上谋划人生、创造历史。十九大闭幕不久,《人民日报》发表了八封写给青年人的主题信。八封信,八个角度:梦想,奋斗,健康,榜样,择业,爱国,背景,未来……文采斐然,金句频出,情真意切,燃爆灵魂。请同学们从这八个主题词中任选一个或几个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

1.从这八个主题词中任选一个或几个为话题,完成作文。

2.文体:议论文。

3.结构模式:并列式。

4.不少于800字。

课后案

一、完成作文写作,小组内同学互评。

二、以“拒绝浮躁”为观点,运用所学方法分别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角度写出分论点。

三、赏读学生优秀习作

谈意气

意气,是李白“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高歌;意气,是杜甫“致君尧舜上,当使民风淳”的肺腑之言;意气,是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壮怀……

人要有意气,要有自己的意志和气概,要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人有了意气,就像芳香四溢的鲜花有了肥沃的土壤,就像傲视苍穹的红杉有了坚固的根基,就像搏击长空的雄鹰有了强劲的翅膀。

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子有意气,虽遭官场与文场一齐泼来的污水,但他仍意气风发,侣鱼虾而友麋鹿,心胸豁达可见一斑。“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遭人诽谤的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但他仍意气风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入愁肠,三分酿成月光,七分啸为剑气,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若无意气,他怎会有如此豁达的胸襟?

人有意气,才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才能百世流芳、千古留名。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涤荡了风波亭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几百年的猎猎西风,早已拂走了牧羊的老者;几百年的漫漫黄沙,早已淹没了西域路上的声声驼铃……然而,岳武穆的满腔热血,文天祥的一颗丹心,苏武的一根竹杖,张骞的十几年牢狱之苦,早已印入史册,成为民族的精神瑰宝。若无意气,他们怎会有如此壮行?

人有意气,才能摧不垮,压不倒,追求不泯,意志不衰。还记得舞台上那尊慈祥博爱的千手观音吗?邰丽华,虽是聋哑人,但她有意气,手臂练得青肿了,脚底磨出血泡了,她始终坚持练习。

最终,她用手指勾勒了人性的美好,用舞姿诠释内心的感觉,感动中国,感动你我。若无意气,她怎会从不幸的底谷达到艺术的巅峰?

意气,是成就人生所必需的条件。然而,现实生活中缺乏意气之人委实不少,他们在温柔富贵乡中疲软筋骨麻木神经,在歌舞升平中平息了壮志,在灯红酒绿中丧失人性……凡此种种,我们要坚决反对、打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扫清道路。

人,要有意气,要意气风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