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图形教案

认识图形教案
认识图形教案

认识图形(二)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在一年级上册中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这部分教材以此为起点,首先安排学生认一认这些积木,然后通过描一描、印一印、摁一摁等多种方法引出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从物体上“分离”出面以后,为了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面的形状,感受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特点,形成有关图形的正确表象,教材在“想想做做”中安排了丰富的学习活动,如画一画、找一找、围一围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手脑并用,不仅在知识层面上得到巩固和深化,而且在活动中进一步体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了数学思考,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愿望。这部分教学内容还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平面图形重要基础。

在生活中,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平面图形,并具有一定的认知经验,这些经验重要包括两个方面:意识在上学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时,所形成的一些对常见几何形体表面的感性认识;二是学生在日常生活(特别是平时做的手工和游戏)中所积累的对一些物体表面形状的感性认识。尽管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学生对于这些图形是模糊的,而且是“体”“面”部分的。

基于以上认识,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更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图形知识的探索过程。教师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活动,发现并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让他们经历一次知识的“再创造”过程。使其成为真正的学习者。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46-~48页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棱柱和圆柱的底面,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初步感受几何形体的面的特征,体会“形”与“体”的联系。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准备:圆钟、笔筒、课件、积木(长方体、正方体、棱柱、圆柱)、水彩笔、方格纸、印泥、白纸(长方形、正方形、圆)、皮筋(3根)、水彩笔(红、绿、蓝)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来的面,再从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这也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三分钟)

师:同学们喜欢玩积木吗?

生:喜欢。

师:老师给你们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套积木,请你拿一个你认识的最喜欢的积木向大家介绍介绍名称。

生:我拿的是……

(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师:今天蒋老师请来了一些图形客人,这些图形你认识吗?

(黑板上贴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生:认识。

师:那你们知道的名字吗?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师评价:真厉害,看来大家在幼儿园的时候对这些图形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了。)

师:今天这节课啊,蒋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说说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样子,让他们来课堂做客等教学活动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学生学得有趣、活跃、自然,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

二、操作感悟,探索新知。(22分钟)

(一)找一找、摸一摸,体悟图形特征。(10分钟)

师:小朋友们,这些图形客人啊,就藏在你们手中的积木上呢,不信,你仔细地看一看,摸一摸,看谁先找到他们!

(组织交流时,引导学生说清楚是在哪块积木上的哪个面上找到的,边说边指)

交流长方形:(4分钟)

生1:我找到了,我在长方体的这个面上找到了长方形!

教师:你们找到了吗?一起来摸一摸你找到的长方形的面,感觉(平平的。)再摸一摸长方形的边线,你有什么感觉?(感觉边线直直的。)

长方体除了上面是长方形的,还有哪些面也是长方形的?(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

再任意找一个面,摸一摸边线,感觉一下,是不是直直的。(是的)

教师:我们在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长方形的面是平平的,边上的线是直直的。(指着长方形说。)

交流正方形:(3分钟)

师:谁找到了正方形?

生2:我在正方体的这个面上找到了正方形!

师:请小朋友们自己摸一摸,正方形的面和边上的线,摸的时候想一想,摸正方形的时候,感觉跟长方形一样吗?(面平平的、边线直直的、长方形的边线有长有短,正方形的边上一样长)

师:看来小朋友们的感觉真厉害,摸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不同的感觉。

正方体的这个面是正方形,那其他的面呢?(都是正方形。)

师:哦,小朋友们真会观察,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交流三角形:(2分钟)

教师:谁找到了三角形?

生3:我在这个物体上找到了三角形。

师:三角形摸上去什么感觉?(面是平平的,边是直直的。)

三角形和和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四条边线,三角形只有三条。

教师评价:小朋友们越来越厉害了,感觉越来越好了。

教师:这个积木,除了这个面是三角形,还有哪个面是三角形。

你在这个积木上,还能找到什么图形?

交流圆:(2分钟)

最后一个图形朋友谁找到了?

生4:我在圆柱的上面找到圆形。

摸起来什么感觉?

师:圆摸的感觉和前面的三种图形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圆的边线不是直直的了,到处都是弯弯曲曲的。

(二)画一画。(10分钟)

师:刚才啊,小朋友们在积木上找到了这些图形小客人,那你能不能想一个好办法让他们从积木上走到白纸跟大家见见面呀?

谁有好办法?

教师:同桌合作,一个人负责按紧积木,一个人负责画,把四个图形朋友都请到白纸上。比一比哪人合作的最棒,画的又好又快。

教师边巡视,边收集学生的作品,把学生的作品贴到黑板上,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汇报。

交流长方形:

出示三种不同的画法:

上面或下面前面或者后面左面或者右面

师:同样的长方体,怎么出来了不同的长方形呢?

生:因为用的不同的面出来的。

师:这个长方形是用哪个面画出来的?(上面或者下面?

那这个长方形呢?(前面或者后面)

那这个长方形呢?(左面或者右)

教师:用一个长方形,最多可以画出几种长方形呢?(三种,不要追问为什么?)

教师:我们用长方体的上面和下面可以画出一样的长方形;前面和后面也能画出一样的长方形;左面和右面也能画出一样的长方形。

交流正方形:

教师:你的正方形是用哪个面画出来的?(他是用正方体的上面画的,有跟他不一样的吗?(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

教师:用这个正方体,画出来的正方形一样吗?(一样)

有办法了比划比划吗?学生拿着正方体,任意选一个面比划一下。

交流三角形:

教师:谁来介绍一下,三角形是怎么画出来的?

教师追问:用这个积木的上面和下面,画出来的三角形一样吗?自己用比划一下。

交流圆:

教师:圆,谁来介绍一下。

追问:他用圆柱的上面画出了圆,谁要补充?

圆柱的上面和下面都可以画圆,画出的圆是一样的。

(三)师生共同小结:(2分钟)

师:刚才小朋友们通过合作,把积木上的图形朋友都请了下来,同时还发现了每一种积木中的秘密。

我们把长方体积木的一个面画下来,画出的图形是长方形(板书:长方形)

把正方体的一个面画下来,画出的图形是正方形。(板书:正方形)

把这种积木的上面或者下面画下来,画出的图形是三角形。(板书:三角形)

把圆柱的上面或者下面画下来,画出的图形是圆。(板书:圆)

[设计意图:尽管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学生对于这些图形是模糊的,“找一找、摸一摸”的活动将学生的注意力由“体”转移到“面”;“描一描”的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将“面”

从体上剥离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的共同特征——都是物体某个面的形状,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提高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巩固练习。

(一)找一找。(想想做做第1题)5分钟。

处理方式:请学生到讲台上点鼠标,一种图形请一个人,并用完整的说一说。

教师:其实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些图形在生活中到处都可以见到。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些。找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如红领巾的形状是三角形、信封的形状是长方形等等。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上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学生举例说。

(二)围一围。想想做做第2。(5分钟)

师:刚才我们初步认识了这些图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动手来创造这些图形好吗?让我们在钉子板上来“围一围”

(1)出示钉子板,介绍边演示,这是一块钉子板,上面整齐地排列着很多钉子,想这样用橡皮筋在钉子板上能未出不同的图形。你想在钉子板上围一围吗?

(2)提出要求:请你在钉子板上分别围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有困难的可以互相帮助。学生动手围一围,

(3)启发:你能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圆吗?为什么围不出来?

指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边都是直的,在钉子板上可以围出来,圆的边到处都是歪曲的,所以钉子板上围不出来。

(三)玩一玩。(弹性练习:三分钟。)

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我们就一起来和这些图形朋友朋友来“玩一玩”好吗?(好)

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里分别涂不同的颜色。

讨论:怎样涂色?(同一种图形,用一种颜色,涂的时候要注意,不能涂到图形的外面。)请你先涂一涂,然后把下面空格里填一填。

四、全课总结

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你们学得开心吗?

通过今天的学习,对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你哪些新的认识?

五、动手做。

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这些图形,你能用我们学到的这些图形拼成美丽的图案吗?(播放音乐)

《吨的认识》优质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认识质量单位吨,感知1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知道质量单位间的关系,1吨=1000千克,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观察、猜想、推理、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吨的质量观念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目标分析 吨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千克、克,而且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计算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素材,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体会1吨的含义。吨是个比较抽象的质量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不多,往往不能直接感受,因此,教学中组织多样的活动帮助学生体验和感受1吨。多提供生活素材,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推理方法去感知1吨有多重,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识。教学质量单位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位的换算,让学生根据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关系进行推理,展示学生思维过程,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建立吨的质量观念,能熟练运用1吨=1000千克,正确进行吨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 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四、教学准备 课件,10千克1袋的大米,学生自己准备的1桶水、1捆书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小朋友们喜欢去动物园玩吗?你们都喜欢什么动物,来看看大家了解这些动物们有多重吗?(课件出示以下动物图片) 一只鹦鹉大约重35()。 一只小兔大约重3()。 一只东北虎约重350()。

一头大象约重5()。 鹦鹉、小兔、东北虎的体重为什么选用克或千克作单位?说说你的想法。 这里大象的体重选用“克”或“千克”作单位还合适吗? 大象的质量要用“吨”来作单位。你们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用吨作单位呢?举例说明。(课件出示相应图片)。 (课件出示课本例7)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用符号“t”来表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吨(板书:吨的认识)。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喜爱的熟悉的动物们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接下来在用千克表示比较重的物体质量是否合适时,引起学生已有认知的冲突,产生用新的质量单位来表示的需要,引出质量单位“吨”。 (二)活动体验、建构新知 1.初步认识1吨有多重 (1)思考:1吨有多重?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 (2)(出示课本图片)引导学生观察10袋大米,每袋重100千克,2袋重200千克…… 10袋是1000千克,就是1吨。1吨=1000千克。 (3)(出示图片)一只北极熊约重500千克,两只北极熊约有()千克,也就是()吨。 【设计意图】利用直观形象的生活素材,帮助学生体会1吨的含义,使学生认识吨确实是一个比千克大得多的质量单位。 3.活动体验1吨有多重 (1)共同体验1吨的重量。 每小组准备10千克一袋的大米,每人抱一抱,感受10千克的重量,再合作感受20千克、30千克的重量,引导学生推算多少袋有1吨。(课件演示100袋是1吨)(2)分组活动,感受1吨的重量。 ①每小组可以准备一桶水、一捆书、一位同学体重等不同的物品。 ②每位同学亲自抱一抱、抬一抬、背一背。 ③通过算一算、估一估得出多少同样的物品质量是1吨。 ④分组汇报结果。 (3)课本第32页做一做第2题。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教案

《认识立体图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及初步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若干袋各种形状的物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同学们,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小朋友,想知道他是谁吗?请听他说了些什么?你们能帮上贝贝这个忙吗?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爱结交好友为开头引入本课,唤起学生的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了一个良好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操作感知: 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设计意图】学生对各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使学生经历认识各类物品特点的过程。)(3)出示课件,揭示概念。课件出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图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4)齐读图形名称。 (5)板题:认识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从实物到图形名称到立体图形的认知,是本节课的重点,利用多媒体形象化教学的功能,展示出抽象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生成,解决本课重点。)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分别出示实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让学生辩认。 2、学生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3、亲身体验,感知特点。 (1)学生选一个喜欢的物体做好朋友,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二)教案43086

一、认识图形(二) 单元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辩论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要能拔高教学要求,上学期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有拼摆,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搭一引起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而本单元“图形的拼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方体的形状,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单元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单元难点: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图形(1)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1)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教学方法:观察法、操作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长方形,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再出示正方形,也请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二、新课。 1、拿出每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纸,师生共同操作。 (1)引导学生先看正方形,先上下对折,边要对齐,看上下两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上下两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左右对折,方法同上。然后把正方形纸的两个斜对着的角对齐,折后观察折痕两旁的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继续对折一次,观察折出的几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四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结论) (2)用长方形纸折一折,看一看长方形的边长怎么样。 要求学生先思考:怎样折长方形的纸,就能使分成的两部分完全合在一起?然后,自己动手折一折,以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再翻开课本进行核对。 (3)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的一边与正方形边长相等)先将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让学生观察:两个图形的边有什么关系?如图: 2、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大家有什么收获? 3、学做风车。 (1)先出示一个风车,将风车展开,让学生观察风车是由什么图形剪拼成的。 (2)拿出准备的长方形纸,同桌互相商量,想一想要折一个风车该怎么做。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公开课

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其特点,正确辨认这几种图形。 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认识的立体图形有哪些吗?它们分别有几个平平的面?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自主探究) (一)认一认——引入新知 师:大家还认识他们吗? (师依次展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三棱柱) 师:谁来介绍一下它们。 生介绍这些立体图形。学生如果不认识三棱柱,教师直接介绍。 师:对于上学期学过的这些立体图形,大家认的很准。 师:请大家来摸一摸,看看其他的物体有“平平”的地方吗?拿出你们袋子里的实物,找一找,用手摸一摸它们“平平”的地方,感觉一下。 (学生动手,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实物上的平面,感知面在体上)(平平的,滑滑的) 师:大家摸到的平平的地方就是立体图形的面,圆柱上容易滚动的那个面是平平的面吗? 生:不是,是弯曲的,圆柱体的平面在两头,圆圆的。 师:是的,圆柱体上容易滚动的摸起来弯曲的面叫曲面,还有球的表面也是曲面,对于曲面,以后我们再研究,今天我们只研究平面,今

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立体图形上的这些平平的面,这是一种新的图形——平面图形(板书:认识图形) (二)玩一玩——把面“请”下来 1、说一说 师:你能想办法把立体图形上的这些平平的面移下来吗?你准备用什么办法得到它们? 生1:把长方体的盒子放在纸上,用笔描出它的边线。 生2:剪一剪,从纸上剪下来一个面。 生3:用印泥把面印到纸上。 2、搬一搬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张纸,请你用你喜欢的方法把手中物体其中的一个面搬到纸上,生动手操作。(师巡视,巡视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作品。) 全班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从什么体上取下了一个面?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把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贴到黑板上。

《认识图形》优秀教案#(精选.)

《认识图形》优秀教案 1.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能辨认和区别出这两种图形. 2.使学生初步建立起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渗透分类统计思想.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和名称,并能区别这两种图形.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大家鼓掌欢迎! 1、初步认识长方形. 师:这是图图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图形国是什么形状的?”谁来回答? 教师出示国旗图,问:国旗的面是什么形状的?举起数学课本、练习本问:数学课本、练习本的面是什么形状的?再拿出一张长方形彩纸,先横着放,问:这张彩纸是什么形状的,竖着放、斜着放呢? 学生举例. 小结:以上这些物品的面,不管大,还是小,它们的形状都可以用这样一个图形表示,问:这是什么图形? 数一数长方形有几条边,再数一数桌上的长方形纸有几

条边,用彩笔逐一勾出四条边. 师用一定长来量长方形的四条边,学生认真观察后,问:长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吗?哪两条边一样长?哪两条边不一样长? 小结:长方形四条边不一样长,对着的两条边一样长.学生折纸,看看是不是对着的两条边一样长. 反馈练习:请说出几号图形是长方形. 2、初步认识正方形. 这是图图提出的第二个问题,谁来回答? 教师拿出一块手绢,问:这块手绢是什么形状的?再举起地板砖、正方形电光纸,问这些东西的面是什么形状的?斜着放呢? 学生举例. 小结:以上这些物品的面不论大或是小,它们的形状都可以画成这样一个图形“□”,这是什么形? 数一数正方形有几条边,四条边一样长吗?先量一量,再折折桌上的正方形纸比一比. 长方形和正方形比较:①长方形有几条边?正方形有几条边?②长方形四条边怎么样?正方形四条边怎么样?③长方形与正方形相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地方是什么? 教师归纳:长方形有四边条,正方形也有四条边,这是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是长方形对着的两条边相等,正方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认识图形二》教案

认识图形(二) 第一课时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面,再从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用具: 积木(长方体、正方体、平行四边形、圆柱)、水彩笔、方格纸、白纸、各种彩色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 教学过程: 一、游戏中梳理回顾 (1)小朋友,你们喜欢搭积木吗?今天我们就来搭积木。先请每组的小朋友商量一下,你们准备搭什么。 学生小组内商量后,教师提出要求:请小朋友边搭边注意观察这

些积木的形状,有哪些是自己认识的? (2)在学生活动后,指定几名学生拿出已经认识的积木,并介绍它们的形状,相机也让其他学生找一找相同形状的积木。 二、探索中合作感知 (1)引导认识长方形。 ①看一看、摸一摸。 讲述介绍:(教师依次指长方体的几个面)这是长方体的一个面,这是长方体的另一个面,这也是长方体的一个面,长方体有6个面。 布置操作:请你任意选择一个面,正对着自己,仔细看一看它的形状,再用手摸一摸。 ②画一画。动一动脑筋,把自己选择的面的形状在纸上画下来。想一想,该怎么画呢?让我们来动手试一试吧。 ③比一比。请小朋友把自己画下来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互相看一看得到了什么样的图形。 教师借助实物投影仪进一步展示学生画出的各种各样的长方形。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大家画的长方体的一个面,有的是这样的,有的是这样的……, ④揭示名称。想象:让我们闭上眼睛把刚才看见的图形再想一想。 指出:像这样的图形虽然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横着,有的竖着,但我们都把它们叫作长方形。 ⑤找一找。你们手中的长方体还有哪些面的形状也是长方形的?找到后看一看、摸一摸。

(完整版)吨的认识教案

吨的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上第一单元:吨的认识。教学目标:1、学生在生活经验的提炼和重组中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2、学生在认识吨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质量单位这一系统。学会区分质量单位,灵活运用质量单位,会进行单位换算。3、学生在体验感受和学习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加强数感训练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上第一单元:吨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学生在生活经验的提炼和重组中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学生在认识吨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质量单位这一系统。学会区分质量单位,灵活运用质量单位,会进行单位换算。 3、学生在体验感受和学习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加强数感训练,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1、学生在体验感受活动中建立“1吨”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学生能独立地进行质量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学生在体验感受活动中建立“1吨”的观念。 课前准备:课件、课前调查实践卡、一袋25千克的大米、一桶矿泉水 一、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共同认识质量单位“吨” 1、开门见山,直接揭题: 师:小朋友,我们已经学习了克和千克,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朋友——吨!(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2、师:上课之前你们收集了许多与吨有关的信息,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交流。(3—4个) 谁还想说? 听到这里,你觉得什么时候用吨作单位比较合适? 师:对呀!很重很重的物品用吨做单位比较合适,小朋友再迅速地看一下收集的信息,是不是都这样,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如果学生介绍中有介绍,)则顺势介绍大宗物体:(课件)在生活中,还有一些象一堆煤、一堆钢材、一堆大米等很多物体聚在一起叫大宗物体,它们有很多也很重,通常也用吨做单位。 出示:计量较重或大宗物体的质量时,通常用吨做单位。二、创设情境,充分感知“吨” 师:看来小朋友都对吨有了初步的认识了,现在我们就进一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在愉快的教学气氛中通过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中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形体的名称并能识别。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想象和表达的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探讨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物体,培养学生观察、探索的能力是。 教学难点: 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方法: 实物演示法。 课前准备: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激情导入,初步掌握认识物体的方法。 (一)谈话引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小朋友,一只小猫和一只小狗,你们欢迎他们吗?1.出示图片:小猫和小狗 2.小狗说:“谢谢大家.”小猫说:“在学习前我想提一个问题,你们能记住我们吗? 请快想想,怎样才能记住我们.” (二)学生讨论 1.如何记住一只小猫?又如何记住一只小狗? 2.学生反馈:小猫矮矮的、胖胖的、黄色的猫。 小狗高高的、瘦瘦的.3.小结:要记住它们的特点. 二、活动二:练习分类 小狗说: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物体想请你们帮个忙,给它们分类. (一)出示图片:物体分类 (二)分组讨论 1.四人分小组讨论,边发表意见边演示课桌上的物品. 2.学生演示自己不同的分类方法. 出示图片:分类方法一、分类方法二 三、活动三: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小狗说: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物品好吗? 教师板书:认识物体 (一)认识长方体 1.出示图片:长方体 2.小狗问:它是什么样子? 3.每一名同学从自己口袋里拿出一件一样的物体,看一看,数一数有几个面,摸一摸每个面一样大吗?每一个面是什么形的?起个什么名字? 4.学生反馈长方体的形状特点(1)有六个面;(2)有的六个面都是长方形;有的四个面是长方形,还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四个面是一样大的,还有两个面一样大.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1

认识图形 教学目的: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解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1. 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教具、学具: 课件、小圆印章、三棱柱、圆柱、正方体、长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践、复习引入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谁能在我们教室里找出什么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2.从桌面上拿出自己喜欢的物体,并说说它们的的形状。 3.摸一摸手中的物体,有什么感受?与同学交流想法。 4.引导学生说出有些物体的一面或几面是平平的,揭示课题。 二、动手操作,认识图形 1.认识长方形 (1)让学生动手找出长方形的面(生可以用摸、描、印),认识长方形并出示图形。(电脑出示:从长方体中取下长方形。) (2)其余生也找找手中物体中的长方形的面,看一看,摸一摸。 2.能不能从其他物体上找到其他的图形呢?(学生独立找、小组内找、与教师一起找)。 3.汇报交流,认识正方形、三角形、圆。(电脑演示) 4.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和过去认识的物体有什么不同? 5.用自己的办法把图形从物体中“印”下。 三、联系实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出示教材中的交通标志图让学生辨认,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2.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呢?请同组的同学相互说说。 四、探索与实践 1.淘气和同学们一样也认识了这些图形,这是淘气利用今天认识的图形拼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电脑演示)你们能从这幅美丽的图画中找出今天学的这些图形吗? 2.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互相合作,利用老师给你们的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漂亮的图画,要尽量和淘气的不一样。 五、课内小结与课后延伸 1.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想今天认识的图形。 2.在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这些图形,同学们回到家后仔细观察家里的物体,看看能在哪些物体上找到这些图形,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好吗?

一年级数学下册1认识图形二第2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教案新人教版2021012029

第2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 【教学内容】 教材第3页例2及“做一做”,教材第4页例3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关系。 2.能用语言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 体会图形的特征,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关系。 【情景导入】 1.出示汽车图。 师:这是什么?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生1:是汽车。 生2:它是由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组成的。 师:你们想玩拼图吗? 生:想。 师:好!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图形的拼组吧。(出示课题:拼一拼) 【新课讲授】 1.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拼图。 (1)出示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师:用两个同样的长方形拼一拼,你能拼出什么图形?请先试一试,拼一拼,再在小组交流。 (2)学生动手操作、交流。

(3)汇报展示。 师:谁先说说你用两个同样的长方形拼出了什么图形? 生1:我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了一个大的长方形。 生2:我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也拼出了一个大的长方形。 板书: 生3:我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了一个“T”形。 生4:我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了一个“L”形。 生5:我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了一个正方形。 师:两个长方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吗? 提供同样的两个长方形,学生实践得出:只有特殊的两个长方形才可以拼成正方形。 2.用三角形拼图。 (1)用两个同样的三角形拼图。 出示两个同样的三角形。 师:用两个同样的三角形拼一拼,你能拼出什么图形呢?先在小组内试一试。学生分组操作、交流。展示、汇报。 生1:用两个相同的三角形能拼一个平行四边形。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2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11、12吨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道1吨=1000千克,能进行吨和千克间的简单换算。 2.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像和推理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推理能力和估计重量的能力。 3.学生能在数学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地与同学合作交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并通过学习渗透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会对吨和千克进行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若干只装有10千克水的塑料桶。可容纳50千克左右水的大塑料桶1只。 课前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体重,并组织每个学生提一提装有10千克水的塑料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创设情境:出示4个动物过桥图: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是好朋友,一天,他们来到一条小河边,发现小桥边有一个标志,是什么呀?(限重1吨) 师:“限重1吨”表示什么意思? 师:你对“吨”有什么了解? 2.同学们说得对不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吨的认识”(出示课题,板书) (二)新授: 1.直观感受一吨水的重量 (1)估计:刚才每个同学都提了这样的一桶水,你估计这桶水有多重?为什么?(10千克) (2)经历:现在我把这样的4桶水倒入这只桶内,这只桶中的水大约有多少千克?谁认为自己能提起这40千克的水? (3)学生排队尝试 (4)这样的一桶水是10千克,4桶这样的水是40千克,100桶这样的水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 (5)谁听清楚了1吨就是()千克?(板书1吨=1000千克) (6)想象一下,如果装了1吨的一桶水让你提,你能提得起来吗? 2.直观感受学生体重,加深对1吨的印象。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教案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4-87页信息窗1和85、86、87页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观察、动手操作、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中概括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 2.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会在点子图或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 3.在具体情境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图形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描述出来。 教学难点: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表述自己的发现。掌握探索的方法。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每小组探究题卡两张、长方形正方形若干、三角板、直尺等。 学生课前学习活动设计 一.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 (2)培养学生学会在点子图或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能力。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84页“红点”和85页内容,利用手中的学具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来验证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把85页上面的小方框补充完整。 问题生成单 1、请回忆一下以前我们学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是怎样的? 2、请剪一张长方形、正方形卡纸,要注意什么? 3、预习课本第85页,想一想怎样在点子图中画出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课堂上通过老师地提问比一比谁学习最认真,谁自学效果最好!

教师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5分钟) 谈话:同学们,春天,万物复苏,小草和树木都吐出新芽,百花盛开绿意盎然、空气清新怡人。这么美,人们都喜欢外出踏青,却有人攀折踩踏花草树木,我们做几块警示牌来提醒人们保护环境好吗?你看,从图中,你能看出他们都制作了什么形状的警示牌吗?我们来看这两个牌子,他们是什么形状?哦,长方形和正方形,那这两个牌子是怎样制作的呢?长方形和正方形又有什么样的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认识图形”【板书】 生1:我发现有长方形、正方形。 生2:我发现有五边形。 生3: 我发现有六边形。 师:很好!再仔细观察,你们觉得要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样的特征,我们应该研究谁? 生:通过观察我发现应该研究边和角。 师:谁还有别的想法吗?(大多数同学赞同相等) 师:观察和猜测对解决问题很重要,但是我们的猜测到底对不对呢?还需要我们来验证一下。 学生思考验证方法,相互交流启发。 二、自主探究,尝试体验(20分钟) 1.观察比较,感知规律。 (一、)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1.)师:首先我们来研究长方形的特征。请同学们拿出你准备好的1号长方形 卡纸,先观察一下,用折一折、量一量的方法,研究长方形边和角。你会有什么发现呢?把你的发现写在任务一卡纸上。小组探索交流。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参与讨论,了 解学生的合作情况,并特别关注学困生。(2.)师:拿出长方形纸,跟我一起这样对折一下,我们会发现相对的这两条边互 相重合,用直尺量一下长度,发现这两条边的长度相等。换个方向对折,这一组相对的两条边也相等。长方形相对的两条边叫对边,我们可以说长方形对边相等。在长方 形中,我们把较长的边叫做长,较短的边叫做宽。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七巧板》教案

七巧板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七巧板的构成及拼摆七巧板,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通过拼七巧板使学生巩固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通过摆给出的图案和自由摆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体会图形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的知识。教学难点: 拼指定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同生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播放动画片《打乒乓球》) (2)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①从动画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②想知道这段动画片是怎样制作的吗? (课件出示用七巧板拼成的“打乒乓球”的图形)

(3)引导观察,导入新课。 图中共有几种物体?仔细观察每种物体,它们有什么特点? (都由七块拼成,用一套七巧板拼成) (板书:七巧板) 二、认识七巧板 七巧板制作过程: 谈话:想知道七巧板是如何制作的吗? (演示七巧板制作过程) 引导观察,发现图形间的关系。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有何不同?(颜色、大小、形状均有不同)见附页1 (1)从大小上比较。 ①哪些图形最大? ②两块最大的有何特点?如何验证? (请学生展示验证过程) ③哪些图形最小?有何特点,如何验证? (请学生同位交流验证过程) (2)从形状上比较。 谈话:除颜色和大小外还有何不同?(形状) 哪种图形最多?有几个?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5 这儿有个图形很有意思,它被三角形团团包围着,(指出)它叫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目标: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行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 复习立体图形。 2. 启发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摞出“体”。 二、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 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观察书上第三、四幅例图,并仿照图用正方体、三棱柱体学具在纸上描出正方形、三角形。 问:(1)你刚才从书上第三、四幅图中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 (2)摸一摸描在纸上的正方形、三角形,感觉怎样? 小组讨论:体与面的区别。 2.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新朋友?(根据学生回答,在图形下板书名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板书课题),这四个图形都是平面图形。 三、多层练习、巩固提高 1. 想象印证 电脑演示:由体引出四个图形,让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 2. 说一说生活中在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这几种图形?请你们去找一找,摸一摸。(让学生分小组离开位置进行活动,再选代表汇报) 3. 小组学习、引导探索 四人小组共同合作、讨论,用小棒摆出几个图形。讲一讲自己的发现、疑惑,再进行全班交流。 4. 分类:新老朋友欢聚一堂,你们能根据它们的特点,为它们分一分小组吗?(小组交流讨论,找出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 指明回答分类方法及理由。 5. 发明设计 (1)请小小设计师们利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组合,设计出一幅美丽的作

认识图形优秀教案课程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和要求是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与球。所谓直观认识,是指学生通过观察 和简单操作,初步了解这些几何形体的形状,并把它们的整体形状保留在大脑的记忆里,作为以 后识别和辨认的参照;知道这些几何形体的名称,了解生活中有许多这些形状的物体,并能把看 到的实物与相应的几何形体联系起来,用几何形体的名称描述实物的形状。 设计理念: 《认识图形》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教学,让学生感知两者之间的关系,进一 步了解立体图形各个表面的特征;再从众多不同的平面图形中分类,概括、抽象出不同的平面图 形的一般特征,并能辨认、拼组。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让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 习中进行互补、互学。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观察、滚、推、搭、转、摸等过程,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并能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含义。 2、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操作实践能力、合作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通过学习,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学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学生经历观察、滚、推、搭、转、摸等过程,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并能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含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小朋友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你们喜欢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师出示多媒体,屏 幕上有粉笔盒、牙膏盒、皮鞋盒、足球、易拉罐、茶叶筒、积木块、乒乓球、魔方、接力棒、排球、皮球、三棱镜等实物)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吗?(学生自由说)它们的形状一样吗?(学生 抢着说) 【过程说明】学习素材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学生感到亲切,符合小学生爱玩玩具 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探索新知。 (一)、初步感知物体的形状。 1、分一分师:请小朋友们把桌子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块儿。(师不停地转着,指导小 组合作。) 【过程说明】渗透分类思想,初步感知物体的形状不同。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教案.docx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 二) 》教案 单元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 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辩论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 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 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要能拔高教学要求,上学期在 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有拼摆,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搭一引起 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 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而本单元“图形的拼组”目的 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 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方体的形状,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单元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单元难点: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单元课时安排:约 3 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图形 (1)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 (1)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 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教学方法:观察法、操作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长方形,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 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 再出示正方形,也请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 四条边 长度都相等 ) 二、新课。 1、拿出每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纸,师生共同操作。 (1)引导学生先看正方形,先上下对折,边要对齐,看上下两部 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上下两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 再左右对折,方法同上。然后把正方形纸的两个斜对着的角对齐,折后观察 折痕两旁的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 ; 再继续对折一次,观察折出的几 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四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 ( 学生自己动 手操作,得出结论 ) (2)用长方形纸折一折,看一看长方形的边长怎么样。 要求学生先思考:怎样折长方形的纸,就能使分成的两部分完全 合在一起?然后,自己动手折一折,以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再翻 开课本进行核对。 (3)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完整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和学习兴趣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认识四种图形的过程中,能用自己的话初步概括各种图形的本质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能用自己的话初步概括各图形的本质特点; 2、能利用所学知识拼摆图案。 学具准备: 1、积木各小组一套; 2、供折叠用的正方形、长方形纸片每人一张; 3、供学生拼图用的色卡纸及各种图形每小组一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猜谜语(课前):让小朋友把自己带来的谜语给大家猜一猜,然后教师提出“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猜:小家伙,木脑袋,要说他的本领可不小,造房、造桥样样行,小朋友们喜欢他。”(积木)

2、导入:你们喜欢玩积木吗?喜欢的小朋友请举手?但是今天这节课我们不是来玩积木,而是看积木;现在请每个小朋友挑选你最喜欢的一块积木。挑好的请举手? (设计意图:从学生比较喜欢的积木引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孩子们能较快的进入学习状态。) 二、实践活动,激发兴趣 1、初步感知(摸一摸、描一描) (1)活动:请你把手中积木的面摸一摸,你能把你摸的面用水彩笔描在这张白纸上吗?我们要听音乐来比一比,看哪个小朋友描得又快又好! (2)展示:你能把你描的图形给大家看一看吗?抽学生的作品帖在黑板上,然后问:“有没有和这些图形不一样的?”帖出不同形状的: (3)认识揭题:请看这些图形都是我们小朋友们描下来的,你们看的清楚吗?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老师把他们放大到了屏幕上。你认识吗?一边认识,一边出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认识这些图形。出示课题:认识图形 (4)联系实际: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形状的?学生自由说。 2、认识特点 (1)观察交流:刚才小朋友们举了许多生活中的例子,

认识图形公开课教案

认识图形 一、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初步认识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其特点,正确辨别这几种图形。 难点: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体会“面由体来”。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柱、正方体、长方体、三棱柱等立体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白纸、彩笔、小棒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这里有大家熟悉的老朋友吗?(多生答。)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出示三棱柱),知道他是什么形状的吗?(它叫三棱柱)。 (二)学习新课: 师:你可以帮我分一分类吗?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新朋友吧!介绍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 1、拼一拼 要求: (1)、用小棒拼一个你最喜欢的图形。 (2)、小组长确定顺序,在小组内轮流说一说:“我用几根小棒拼成了哪个图形” 2、师生共同小结图形的特点: 长方形:上下两条边相等,左右两条边相等,长长方方的。 正方形:四条边相等,正正方方的。 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 圆:圆圆的,没有角。 3、找一找,摸一摸。 (1)、请从立体图形中找到这些新朋友,并用手摸一摸,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2)、小组长确定顺序,在小组内轮流说一说: “我在……找到了……,摸起来………………” 4、快速抢答:课件出示图案,学生判断是什么图形。 5、小结: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平面图形。 6、小组合作:把新朋友从立体图形请下来,描一描。(把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从立体图形描下来。) (1)、四人小组,由小组长分配任务,每人描一个图形,四个人的图形要不同哦!(2)、小组长确定顺序轮流说一说:“我从什么物品描出了一个什么平面图形” 7、你能从我们的身边找到这些图形吗?用“我发现……是什么图形”来说一说。(三)、巩固应用: 1、生活中的应用:这些交通标志的表面是什么形状的?(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9、智力大冲关: 第一关:(1)连一连。学生独立完成,并反馈,教师引导并总结。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各地优质课获奖-认识图形(二)教学设计 (2)

共1学时 1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七巧板,巩固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2、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空间观 念。3、在拼图的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往以及创新、审美意识。 2学情分析 教学内容:“七巧板”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这个单元的内容。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教学本课,教材这种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利用七巧板让学生在拼图活动中,进一步熟悉基本平面图形,并初步、直观认识梯形、多边形。本课旨在增强对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联系与区别。利用七巧板拼图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数学游戏,本课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感悟平面图形的特点,培养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学生情况: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包括: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学生头脑中有这些图形的表象,能正确区分、辨认这些图形。 3重点难点 重点:感悟平面图形的特点;体会图形的变化。难点:在了解平面图形的基础上,用七巧板创造性的拼图。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新设计 一、激情导入,引出七巧板。 1. 师:同学们喜欢玩拼图游戏吗?都拼过什么图形或图案呢?老师也喜欢玩拼图游戏。 请同学们认一认它们像什么?(课件播放由七巧板拼成图片。) 2. 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它们是用什么拼的?(七 巧板)同学们,你们都玩过七巧板吗?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导入这个环节,首先让学生欣赏用七巧板拼 成图片,从而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学习需求,积极投入到认识七巧板的活动中,也使学生初步感知了七巧板的神 奇、有趣。】二、认识七巧板,激发民族自豪感。 1. 认识七巧板。师:老师也为你们每人准备了一副七巧板,把七 巧板倒出来。仔细观察七巧板,看你又有什么新发现? (①七巧板中有三种图形,分别是三角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 形;②七巧板中三角形最多,有五块,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各有一块;③两块大三角形形状、大小一模一样,两块小三角 形形状、大小一模一样,还有一块不大不小的“中三角形”……) 2. 介绍七巧板。师:小小七巧板,可是不简单,我们来 听听关于七巧板的小知识。(课件播放: 七巧板是中国人发明的一种图形玩具,距今已有1000年的历史,用七巧板 可以拼出成千上万种不同的图案,外国朋友对我们的七巧板也很感兴趣,给它取了个神奇的名字叫“东方魔板”。)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首先,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结合自己的理解来了解七巧板的组成。进一步熟悉学 过的平面图形,不仅使旧知识得到复习,还使学生意识到知识是互相联系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其次,是用 “知识窗”形式,向学生介绍七巧板,丰富学生认识,了解祖国灿烂文化历史,激发民族自豪感。】三、动手拼摆,体验 探索。师:你们想不想也变个魔术呀? 1. 用两块形状、大小一样的三角形拼我们所学过的图形。(1)全体同学动手 体验。(2)指名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3)小结:用这两块形状、大小一样的三角形,通过不同的摆放,拼成了我们认识 的正方形,三角形,平形四边形这三种不同的形状。2、分组用三块板拼,形状还是我们学过的图形。(1)分组动手 体验:男同学用两块小三角形和一个中三角形拼一拼,看可以拼成什么形状的小桌面。女同学用两块小三角形和一 块正方形拼,看看可以拼出什么图形。(2)分别指名在投影仪上汇报。(3)小结:用三块板,我们拼出了三角形、正方 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还有梯形,真是太了不起了! 3、用4至7块板拼。师:如果用4块、5块或者6块、7块 板来拼,你还能拼出我们学过的图形吗? (1)学生用4至7块板拼图形。(2)汇报。【设计意图:首先引导学生用两 块形状、大小一样的三角形来拼;接着,又加上一块板,用三块板进行拼摆;然后再用4至7块板进行拼摆,要求都是拼 摆学过的图形。教学层层递进,难度逐渐加大。学生在面临一次次的问题挑战,在动手拼摆挑战问题的同时,促进学 生思维的发展。将学生的各种拼法展示出来,有利于学生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4、师:用七巧板不 仅可以拼出我们学过的图形,还能拼出更神奇的呢!小故事《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小狐狸》(课件边演示教师边叙 述故事情节:秋天到了,葡萄架上的葡萄熟了。一只小狐狸看到了馋得直流口水,它使劲的跳呀跳呀,想摘架上的葡 萄。但是,它努力地跳了半天,一个葡萄也没摘到。于是,小狐狸生气的想:哼!这葡萄一定是酸的!) (2)这只小狐狸就 是用七巧板拼成的。其实,用七巧板不仅可以拼出我们学过的一些图形,还可以拼出人物、动物、建筑、工具等等 图案。(课件逐一出示示范图案) 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体会? ①学会了用七巧板拼图;②七巧 板能拼出那么多图案,太神奇了!(教师补充课题:神奇的七巧板)③七巧板是中国人发明的,中国人很了不起!…… 【设 计意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反馈学生对本节课的收获,进一步体会到七巧板的神奇。】创意拼图 1. 师:想不想用手中的七巧板也创作一幅七巧板画?要求:七块板要全用上,不能丢、不能分、不能重叠。 2.展示、评 价学生作品。【设计意图:这一部分的时间完全属于学生,给他们一个自由想象、自由学习的“自由世界”,使不同能 力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让学生在操作、展示、交流中直接发展审美想象力、审美情感活动能力和审美评价能 力,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4.1.2教学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