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果敢的历史与现状

缅甸果敢的历史与现状
缅甸果敢的历史与现状

2001年6月

第10卷 第2期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hina’s Borderland History and G eography Studies

J un.2001

Vol.10No.2缅甸果敢的历史与现状

梁晋云

本文对与我国云南省相邻的缅甸果敢地区的历史进行了简要概述,同时论及了在该地有较大

影响的罗氏家族、杨氏家族、彭家声及果敢同盟军等地方势力的兴衰过程,认为历经磨难的果敢已经

走上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正常轨道。

关键词 缅甸 果敢 历史 现状

作者梁晋云,1958年生,云南省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禁毒研究所副所长。地址:昆明市教场中路11号,邮编650523。

缅甸果敢县地处缅北萨尔温江东岸,面积约为5200平方公里。与我国云南省临沧地区的镇康县、沧源县、耿马县以及保山地区的龙陵县接壤,国境线达250公里。缅甸果敢地区数百年来,特别是近百年来的历史,可以说是以经营毒品而获取利益为目的的武装割据势力的历史,也是缅北数支地方武装势力形成、发展史的缩影。果敢地区与云南边疆地区有着极为深远的历史关系,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西南边疆史地的学术研究,而且对我们认识云南境外毒品问题的历史与现状,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与发展,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果敢历史回顾

如果追溯果敢历史的源头,它与中国古代的一个皇帝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即使在今天,许多果敢人依然以皇裔后代而自称。明代中期,国势强盛,周边各少数民族部落纷纷称臣纳贡,接受明王朝的统治。在当时云南与现在缅甸北部克钦邦、掸邦接壤的地方,明朝采取“以夷治夷”的方式对边境“蛮夷”进行统治。明王朝在此设立了6个宣抚司、宣慰司,其中2个是在目前缅甸版图上的孟养和木邦。当时,明朝的统治范围很广,萨尔温江的上游是中国的内河,伊洛瓦底江上游的一部分也在明王朝的统治范围。在伊洛瓦底江边的八莫,明朝设立“威远营”,并在此筑坛誓众,其誓词曰:六慰拓开三宣恢复诸夷格心求远贡献,洗甲金沙藏刀思窟不纵不擒南人自服。

1593年,云南巡抚陈用宾受命用武力收复了蛮莫(八莫),为了加强边防,陈用宾在腾越州边界筑起了八关,即神护关(今云南腾冲县西北孟卡山)、万仞关(今云南盈江县西北孟弄山)、巨石关(今云南盈江县西北息马山)、铜壁关(今云南盈江县西北布哈山)、铁壁关(今云南陇川

7

8

县西北)和虎距关、汉龙关、天马关(清末中英勘界时,三关划归缅甸)。这八关的关址距当时中缅边界数十里至数百里不等。

1602年—1606年间,缅人举兵向北进攻,先后攻占八莫、孟养等地。1658年3月,南明“小朝庭”桂王永历帝朱由榔,为“大西军”拥戴而举旗反清。同年10月进入云南,终因不敌清兵而放弃昆明,经保山、腾冲退入缅甸。虽然战事落败,但在此期间却出现一个骁勇善战的罗姓将领,这就是后来在“金三角”威震一方的果敢人罗星汉的先祖。

1662年,吴三桂率清兵10万之众抵达缅甸阿瓦城郊,缅王莽白即将永历帝及其母子妻妾送交清军。永历帝于同年6月被绞死于云南昆明。在此之后,朱由榔的数千随从,有的降清,有的逃往内地,但绝大部分官兵百姓留在了缅甸北部地区。果敢地区的汉人便是这些明末官兵的后裔,果敢土司和莱莫土司也均延承了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官僚体系。

这一时期的果敢地区还有一部分汉人,这就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商贾马帮。他们因留恋缅北而长久留了下来,其中以云南、贵州、四川人居多。此外,“二战”中被打散的国民党远征军的老兵们,因衣食无着,被迫流落缅北,辗转来到果敢。

因此,在缅北果敢一带,人们的籍贯不仅有云贵高原,还有湖南、湖北、浙江、江苏、江西等地。罗星汉家的祖籍,就是中国南京人,传至罗星汉正好是第10代。

永历帝事件不久,在今腊戍附近的登尼,清政府设立“木邦宣慰司”一职,命其世守其地。但清政府毕竟鞭长莫及,多时是统而不治,实际上成为“化外之邦”。1897年,英人与清王朝谈判定界,果敢正式划入英属缅甸。

整个果敢辖区呈条状,多为山区、丘陵,主要是由三个大“坝子”组成,其中最著名的是“麻粟坝”。平均海拔1216米,年平均气温16.8度,年平均降雨量1674毫米。

果敢南部是闻名于世的莱莫山,它虽然在地理上属于当阳,但与麻栗坝却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历史上,莱莫土司、果敢(滚弄)土司均承袭了明清的祖制,所不同的是,莱莫山由于是缅甸掸人的聚居区,汉掸文化交融在了一起,而果敢至今仍是较完整的华人传统。无论从文化底蕴,还是对于族系的认同上,这些地区的大多数百姓,几乎都以自己是华人而自豪。在生活方式和习惯上,也与中国别无二致。对于任何外部势力,这里有一种天然的抵制与排斥。这也是作为缅甸少数民族的果敢汉人始终与缅人不能融合的原因所在。

英人统治缅甸时期,果敢、莱莫等地因是掸族聚居地而享受到了较大的民族自治权利,传统的社会形态得以较为完整地保留下来。二战时期,这里山高皇帝远,同时日本人对掸邦网开一面,同英国人一样,采取了宽松的统治方式,使区内民众得以休养生息。值得一提的是,在反法西斯斗争中,掸族、旅缅华人以及许多土司武装,奋起抗战,为民族独立做出了贡献。

在果敢地区活跃着数支地方势力,最具影响力的是罗氏家族、杨氏家族、彭家声及果敢同盟军等。这几支地方集团的发展史,与果敢历史演进的关系是如此密切,以致于我们在研究果敢的历史与现状时均无法予以回避。这些地方势力的形成与发展,则构成了果敢历史的主干。

二、罗氏家族的发达

作为南明永历帝副将的罗氏后代,因永历帝的落败也随之沉落,到了罗家第四代即立下祖训,隐瞒其祖上曾是永历帝宠爱副将的历史。所以,虽有家谱照世,但由于家人严格守训,致使其家世愈加鲜为人知。

88—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01年第2期

到20世纪初叶,罗家已传至第8代,1916年冬,罗家第4个儿子降生,这就是后来在缅北地区赫赫有名的“罗四老板”———罗朝兴。1934年,年满18岁的罗朝兴娶妻段氏,共生有4男1女,长子即1935年出生的罗星汉(缅名畏蒙),次子星堂,三子星明,四子星杰,长女星蕊。

近代缅北由于交通条件的严重制约,大量的商品交换几乎完全靠马帮运输。这与当时中国西南的情况是一致的。至20世纪40年代,果敢与莱莫山一带大多以马帮大小来衡量家族财富的多少。马匹愈多,说明越是富有,马群成为地位与权力的象征。在以鸦片贸易为主的马帮运输中,罗朝兴很快改变了其世代务农的传统,做起了走马运货的生意,并迅速脱颖而出,成为这一商潮中的佼佼者。

二战期间是缅甸掸邦最为自由的时期。当地华人与少数民族按照各自的方式生活着。种植鸦片已经是一种产业,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逐步形成了当地少数民族以种植为主,旅缅汉人以收购、贸易为主的格局。自然,汉人所赚得的钱远远超过了当地的土著民族。果敢土司杨家与罗家、苏家因此而暴富起来。罗朝兴在婚后将家产的大部分投入到马帮的运输业之中,他先后添加了200多匹骡马,成立了一支20余人的武装,干起了从腊戍、当阳、东枝等地向泰国清莱、米赛、米梭罗运送鸦片的买卖,有时也帮人运输一些土杂干货之类。

1945年,日本宣告投降,罗朝兴已是腰缠万贯、富甲一方的“罗四老板”。罗四原配夫人段氏,因心脏病卒于1949年,罗又续弦陈氏,生儿女多人。1976年年仅60岁的罗朝兴殁于缅北重镇东枝的宅中。

取缅名“畏蒙”的罗星汉,出生在果敢的大竹菁。由于是长子,其父对他宠爱有加,罗朝兴专门请了一个云南的私塾先生为罗星汉的教师。在罗星汉10岁时,罗家迁移到了一个叫干猛的寨子,它是果敢三个坝子中最富庶的一个。

二战中,多国部队决战缅甸战场,中国远征军遣散的国民党老兵中,有文化的流落在缅北各地,依靠华人的力量,办起了各种华文学校和训练班。

日本战败后,英人重返缅甸。为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缅甸国内展开了风起云涌的独立斗争。以民族英雄昂山将军为首的“自由同盟”,推动了人民的反英浪潮。掸族、克伦等少数民族,是英国统治的获益者。在缅人奋起反英之时,整个掸族居住的掸邦,也由于自身的利益而进行了积极的活动。

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情况,果敢土司杨振材等人招兵买马,扩充武装,以防不测。果敢华人纷纷响应,捐款捐物,拥戴杨振材和“果敢地区自卫队”,许多青壮劳力也加入其行列之中。在罗星汉就读的官立小学内,成立了一个专门进行军事培训的小组。罗星汉时年13岁,彭家声也未满15岁,但也加入其中,教官是国民党黄埔军校早年毕业的老兵。在这个训练班快结束时,罗、彭等人已经练就了一身非凡的本领,走马使枪,游击作战,几乎无所不精。军事培训班结业后,所有22名学员均被授予“少尉”军衔,罗星汉是最小的一个,当年只有14岁多一点。他和彭家声均被分到果敢自卫队中任分队长、小队长,开始了在“金三角”地区的滚打。而彭家声更是由此开始了在果敢起伏47年的历程,最终赢得“果敢王”的称誉,成为近代历史上控制果敢时间最长的人物。

98—缅甸果敢的历史与现状

三、杨氏家族的发展

其实早在罗星汉之前,就有著名的杨振材7兄弟,即源(夭折)、材、声、祥、徽、勋、烈。明清时期,在宣抚司下面,根据不同的情况,又有一些部落式群体的土司。其中木邦宣慰司下辖33个土司,果敢土司是其中之一。100多年前,果敢一杨姓大户,每年替代当时叫“大伙头”的陈姓土司前去木邦述职,捐交一年的“门赋”、“烟课”。后来木邦宣慰使将这一杨姓青年任命为果敢土司,陈氏被闲赋一旁。大约至晚清光绪初年,麻粟坝有了被正式任命的土司一职,首任姓杨名国正,他就是果敢最后一任土司杨振材的先祖。

杨国正主政的年代,正值“麻粟坝烟”声誉雀起之时,当时因出产鸦片,商业兴盛,社会繁荣,人口日增。麻粟坝“烟名”远播,并与英国殖民统治者建立了较好的关系。也就在这一时期,果敢地区传统的“烟会”应运而生,成为当地一年一度最为热闹的盛事。

1942年以前,果敢土司署未设自卫队,管辖本地区治安与司法的是由二三十人组成的“红包头”。这是一支服装怪异的“警察”队伍,头上的红布,据说是从英人雇用印度巡抚的头饰而来,身上皂白相间的服装与腰中的弯刀,是清代衙役的装束。这支队伍,由果敢地区的“门赋”与“烟课”等税捐供养。日本人侵占缅甸后,果敢的红包头被改名为“自卫队”。1942年3月,杨振材之父杨文炳宣布抗日,并入境至重庆被蒋介石召见,后被授以“果敢地区抗日自卫队”少将司令一职。远征军入果敢后,又编为“二十集团军果敢自卫队”,配发了枪支弹药,自卫队曾发展至1千余人,并与日军作战上百次,牺牲150余人。因此,自卫队留下了较好的口碑。

由于抗日有功,1947年英国王向杨文炳颁发了OB E 勋章。之后,仅留下百号人的队伍,以备守土安民之用。自卫队的称谓,也就延续下来。随着形势的发展,自卫队的功能也逐渐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或为果敢领导层内斗的工具,或为缅甸政府所利用,甚至演变为护卫鸦片运输的一支武装。

至杨振材一代,由于家族显赫,又拥有土司武装,杨振材出任过掸邦财政厅长,而果敢县长则由杨家兄弟轮流坐换。

四、罗星汉、彭家声的崛起

20世纪初期,每年至鸦片交易的时节,由中国四川、云南来的马帮,印度、泰国来的商贾,云集果敢老街镇,开始了大烟土的交易活动,同时还伴随着一系列的商品交易和传统民间文化活动,因而被称之为“烟会”,时间为十天半月不等。

从中国来的老板和马帮,一般是将生产工具、丝制品和器皿等运来贸易,换成烟土运回云南。从泰国、印度来的商人以贩卖日用百货为主。英国人则以兜售“洋货”为主。“烟会”越办越红火,成为果敢仅次于传统节日的一大盛事。

“烟会”中最为抢手的商品,自然是大烟土。20世纪40年代以前,“烟会”上最为活跃的主角,当属手持文明棍的英国人。英国人雇用的马帮,被称为“赶洋脚”,这在当时是一件非常有利可图的事情,马帮获利比平时高出2至3倍。

土司杨家更加热衷于“烟会”。这是因为,每年此时他的马帮不仅可以大赚一笔,更重要的是进一步密切了与英国人的关系。作为土司署,每年的“烟会”是署内可观的一笔“烟课”,是其—

09—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01年第2期

重要的“财政来源”。当地的“烟课”,几乎是果敢上交掸邦土司税赋的唯一来源。

作为果敢政治经济中心地带的老街,尽管是一条小街,却因“烟会”而赢得多年的辉煌。百年来,整个果敢出产的鸦片几乎全是以老街为聚散地。由缅甸经滚弄运往中国的货物,也是以老街为中转站。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整条街商号林立,其中包括云南最大的永昌祥、复协和、茂恒等大公司设的分号,每天进出骡马数以千计。

1941年,杨文炳被英国人接往印度加尔各答“度假”半年。后与他一同回到果敢的英国文官宣布,由于杨文炳长子夭折,次子杨振材为“印袭官”,由此确立了杨家最后一代土司的地位。由于二战中,缅人企图利用日本摆脱英国统治,掸邦掸族土司及果敢杨家念及英人恩典,集合反日。战后,他们不仅更加得到英人的回报,而且“果敢族”也被缅甸所认可。

1947年的“班弄”会议,土司杨文炳以果敢族代表参加,并在著名的“班弄协议”上签字。1948年,缅甸宪法正式有了“果敢族”的书写体。

在杨氏家族中,不能不提到被称为“杨二小姐”的杨振材之妹——杨金秀。这不仅因为杨二小姐有传奇式的经历,而且罗星汉等人的崛起与她有着密切关系。杨二小姐生就一副倔犟性格,自幼习文练武,成人后走马贩运烟土。她拥有约200人的武装马帮,而这支武装的队长,就是罗四老板的大公子罗星汉。罗星汉比杨二小姐年少10余岁,但得助于土司杨二小姐的名声和自身的才干,成为杨二小姐的得力助手。

罗星汉等人凭着年青气盛,以及“自卫队”武装的权势,拥兵自重,自立门户。于是,果敢形成三大势力主导天下的局面。一是杨振声的反缅武装,其中一部分在泰国由杨振业领导;二是罗星汉受政府扶持的“自卫队”武装;三是彭家声领导的由年青人组成的反缅武装。随着民族矛盾的日益激化,缅甸政府加紧了对果敢地区的控制。1958年,政府军一个连进驻果敢大水塘。1963年8月17日,缅甸军事侦探部及东北军区同时行动,对果敢地区头面人物进行了逮捕,杨文灿在仰光、杨振材在腊戍、杨二小姐金秀在仰光、罗星汉在勐东几乎同时被抓。缅军77师大规模集结完毕,开始向果敢地区快速挺进。

1965年6月,赋闲在家的彭家声秘密成立了“果敢人民革命军”,他们在果敢百姓中赢得了支持,并公开与政府军对抗。彭家声与其弟彭家富统领大约150人的武装,于1968年元月1日,打着缅甸共产党人民革命军的旗号,重返果敢。从此,果敢开始了缅共20余年的统治。

1968年缅共首先攻占果敢地区,至1972年果敢已经完全成为“解放区”根据地。果敢县的建制成为了20世纪70年代缅共统治区的一个缩影。

五、内讧迭起的“果敢同盟军”

1989年3月11日果敢同盟军宣布脱离缅共后,先后发生了一系列权力与利益的纷争,其中以1992年的杨茂良和1995年的李林明等人发起的内讧最为典型。

杨氏兄弟4人20世纪60年代末出走缅甸,其中杨茂良、杨茂安加入了缅甸共产党,二人均在东北军区。杨茂良官至果敢县副县长,杨茂安则是东北军区内务处的处长。另外两人杨茂修、杨茂贤一直从商。其中,杨茂贤多次进行毒品走私活动,于1994年被中国地方法院判处死刑。

杨茂良、杨茂安在彭家声1989年3月11日兵变勐固之后,分别升任副总参谋长和政治部主任两个要职。彭家声的“果敢同盟军”,实际上就是由果敢人组成的华人地方武装,重要的领导岗位几乎是清一色的果敢族,具有极强的地域色彩。当时除彭家声任总司令外,参谋长、副

19—缅甸果敢的历史与现状

参谋长李忠祥(原缅共东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彭家富、杨忠卫(原东北军区旅长)、杨茂良,政治部副主任胡家友,财政部长刘国玺(原东北军区财政部副部长),后勤部长杨忠锡,财贸部长张德文(原东北军区营长),副部长彭大顺(彭家声长子)等人,全是果敢地区的头面人物。彭家声的“果敢同盟军”相比于佤联军来说,又是一种不同的模式。当时其属下仅编制一个师———893师,李尼门、魏超仁先后任师长一职。它较为松散的结构,为日后内部的不断纷争留下了隐患。

1992年11月,“果敢同盟军”出现了第一次内讧。发难的是当时担任“副总参谋长”的杨茂良及其兄弟,直接的原因是“权力之争”。

彭、杨之争开始后,师长魏超仁等加入了杨部。双方兵戎相见,发生大小战斗十几次。久拖不决的内讧,形成对杨部十分不利的局面。于是,杨氏兄弟亲赴佤邦游说,以求助于佤联军。

佤邦当时正在泰缅边境与坤沙部作战,而彭家声与坤沙的关系较为密切,佤邦于是决定“助杨倒彭”,派出1500人左右的佤联军从清水河一带进入果敢,支援杨氏兄弟。1993年5月,彭家声面对敌对势力的强大力量,退出了果敢地区。继而,杨茂良成为果敢同盟军的司令,杨茂安为副司令。

杨茂良主政期间,果敢地区的毒品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其中最为重要的出口与通道,就是走中国境内。果敢的毒品走私,一度给中国云南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1995年秋,果敢同盟军爆发了最为严重的“内讧”,并最终导致杨家在果敢统治的结束。这一年8月1日,驻扎在我云南潞西县茫海境外———勐固的“果敢同盟军”128师举兵反杨,同时发布了《告战士同胞书》、《和平宣言———施政纲领》、《公告》三个文件。

经过2个多月规模不大的十几次战争,起兵反杨的原893师(后128师)师长李林明(佤族)、原勐固县县长孟沙拉(中国云南陇川户撒乡人,阿昌族)、“果敢同盟军”副司令李德华(佤族)领导的佤族部队在占有优势的情形下失去主动,放弃了原控制区,投到佤邦麾下。杨部失而复得重镇勐固,但损失惨重,杨茂安四子、128师师长杨克勋阵亡。

(一)事件的背景与原因

这次内讧的缘由是,杨茂安1993年6月将小儿子杨克勋由营长直接安排接替李德华128师师长的职位,李自恃功高反被削除了兵权,心中大为不满而预谋起事。直接导火线则是,杨茂良为进一步控制兵权将128师与124师调防。于是,早有准备的李林明与李德华、孟沙拉合谋率以佤族士兵为主的128师易帜独立。这次兵变背后的首要原因是,李林明等人得到了佤邦以鲍有祥为首的佤族势力的暗中支持。率部反杨的李林明等人都是杨部中的有功之臣,在杨部军中有一定威望。先来看李德华,他是佤邦军司令鲍友祥的远房亲戚,曾任佤联军的连长。1993年2月,杨与彭家声第一次内斗相持不下时,杨向鲍友祥、李自如求援,鲍、李援杨倒彭。李德华受命率3个连秘密支持杨部并在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最终使彭家声败北。由于佤邦借钱给杨部及武力支持,杨在短期内无力偿还债务的情形下受制于佤邦,战后杨部在佤邦压力下重新整编部队,李德华被破格提拔,接替李林明师长一职,成为新组建的128师师长。再来看李林明,他与鲍有着更加非同一般的关系。早在20世纪60年代,李就在鲍任大队长的“佤族独立大队”中任副队长,1968年与鲍一同加入缅共部队。李林明先后在缅共893师任二旅一营营长、副旅长、旅长、副师长、师长,在893师有较好的基础,同时李林明与彭家声关系密切。1993年杨部清洗时,李林明与原缅共贵慨县长、当时勐固县长孟沙拉一同被免职。后因所谓“给出路”政策,李被派到腊戍办事处任主任,孟被派到密支那办事处任主任,两人多时闲赋在家。杨—

29—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01年第2期

家对佤邦控制的不满、对鲍有祥的微言,都是李德华和李林明通风报信的。

其次是佤邦领导层认为杨部军纪松弛,任人唯亲,内部矛盾加深,大多数领导为谋私利而不务正业,杨氏兄弟缺乏组织领导才能,其武装已形同散沙。尽管1994年“5?8”一案,在佤邦的压力下杨氏兄弟未敢轻举妄动,但其贩毒势头未减。毒品问题给佤邦造成很大压力,并影响“大佤邦”战略的实施。这次“内讧”,实际上是佤邦解决杨部问题的一次试探、一种方式。

最后是缅甸军政府对各支武装的火并历来持“坐山观虎斗”的态度,“防其坐大,分而治之”是缅政府对付各种割据势力的基本策略。形式上不表态、不介入,暗中注视事态的发展。此次事件中,缅政府仍是如此,但对东北部边境地区割据势力的力量形势进行了判断,尽管缅甸政府对外来的移民华人存有戒心,但更不愿看到佤邦成为缅中边境的“独立王国”,于是,意欲维护杨部形式上的存在,最后选择了暗中支持杨部。因此,缅政府默许杨部兵力与重武器的调动均经过缅军领地;同时与佤邦打招呼,认为这是一次杨部的内部矛盾,其它方面不要插手。

(二)事件的发展与现状

1995年7月26日,杨茂安在勐固主持召开“禁毒工作与部队调防会议”,会上杨与副司令李德华就中国指责其为毒品集团等问题发生争执。会后,李德华等三人决定利用调防之机动手。8月1日,“老师长”李林明率三个亲信营的兵力将在勐固主持调防的“总参谋长”魏超仁、128师师长杨克勋、副师长魏三、勐固县长李朝华等人拘留,同时,师部警卫营被全部缴械。孟沙拉率二个营调防途中在刺竹林一带将杨克勋的亲信第三营缴械。在未放一枪的情形下,前后仅用了4小时就兵变成功。李部同时打出了“勐固民族保安军军政委员会”的牌子。8月3日,李释放了扣押的魏、杨等人及300名士兵,这批人回到果敢后成为进攻李部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杨茂安进行了武装进攻的准备。8月5日,成立了以副司令兼124师师长王国贞和杨克勋为首的指挥部,动员了2千余人的兵力进攻勐固地区。杨茂良亲自到仰光与政府领导商谈,谋求支持。另外还向鲍友祥、克钦独立军、坤沙二旅吞腊等部积极做工作。由于杨部承认佤邦的领导并在部分问题上执行佤邦的旨意,佤邦看到李林明部优势渐失,同时需要继续对杨进行控制,因此最终放弃李林明,转而支持杨部。

李林明等人虽兵变成功,但由于缺乏驾驭全局的领导才能及对整个形势的判断错误,认为杨部会就此罢休并没有能力攻打勐固,加上没有得到佤邦的武力支持,逐步丧失了主动的局面,不得不从勐固撤出,李率大多数人马投靠佤邦。

此次事件的佤邦背景,给鲍、杨关系造成进一步不睦,“8?1”事件尚未完结,1995年11月,果敢出现了又一次“内讧”。这次“内讧”的结果是,彭家声得以重返果敢昔俄寨。

1995年11月12日,曾在1993年初被杨氏兄弟推翻的“果敢同盟军”领导人彭家声与女婿“果敢东部同盟军”司令林明贤,率林部及佤邦两个营的兵力进驻杨部辖区。

此时,杨茂良正率部准备进攻“8?1”事件中的“叛军”领导人之一孟沙拉在我畹町境外澡塘河的辖区。而其部下一个营突发哗变投缅之事件,促使杨在走投无路的情形下,与缅甸腊戍军区负责人在贵慨谈判,并提出三个解决方案:一是要求与缅军合作共同对彭,将来共管杨部区域;二是由缅军收复后,杨部编入缅甸警察系列,归政府领导;三是要求政府在内地给一块地盘“养老”,辖区由政府接管。缅军方迅速选择了第三方案。23日,缅东北军区7个快速营开进杨部辖区,26日占领勐固。由林明贤与彭家富在前台指挥的彭部,23日占领另一要地清水河,并对果敢地区实施了包围。

“11?12”事件实际上是“8?1”事件的延伸和继续。表面上是因权利之斗引起的内讧,实际上

39—缅甸果敢的历史与现状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01年第2期

有着深刻的现实原因与鲜为人知的背景。不仅反映了原缅共分裂组织间的争权夺利,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缅政府的意图,同时,也是萨尔温江东岸地区新形势下力量均势格局的必然结果。

杨茂良兄弟在佤邦的暗中支持下,用武力将彭逐出果敢后,佤邦领导层很快发觉,表面服从的杨氏兄弟并未对“大佤邦”目标的实施带来积极因素,反之,由于杨氏的私欲太重,无法有效控制毒品流向而惹恼中国。这样,果敢杨部很快失宠于佤邦。佤邦领导层最终形成了一致的判断:“选错了人。”

因杨氏四兄弟是“文革”中出走的,在果敢地区根基较浅,“民心”一向不稳。这些因素导致了杨部的最终垮台。

1995年10月底,彭家声企图借佤邦之力,伺机夺回果敢。同年11月中旬,杨茂良率部进攻澡塘河(云南畹町境外)一带的孟沙拉部,老街、清水河一带兵力空虚,彭认为是下手的好时机。11月17日,林明贤部进驻果敢,22日,彭家声到达清水河。

杨茂良与缅腊戍军区谈妥进攻孟沙拉的条件,在返回木姐的途中接到信报后,于11月20日调头重返腊戍军区。随后,杨向缅政府提出上交军备仓库、要求缅军维持果敢地区安全、重新划地保证其安全等要求,缅政府马上应允。11月22日,缅东北军区第一战指6个快速营、1个炮营出动。2个营占领勐固地区,其余跨越萨尔温江在老街、清水河等地制高点驻守。

1995年12月20日,由缅政府、彭家声、果敢三方代表组成的“果敢临时政府”成立。缅军称,一旦局势稳定,就撤出军队。但笔者在1996年2月初的考察中看到,老街至清水河42公里的地段上,几乎所有的制高点均由缅军控制,似乎没有“撤出”之意。

经过数次“内讧”变乱之后,目前的果敢局势大致趋于平稳,经济发展也已经起步。

彭家声实际控制的缅甸“掸邦第一特区”(即果敢地区)政府设1县、1市、1特区、20个乡、263个村。果敢现有区内公路117公里,其中柏油路52公里,沙石路62公里。通讯方面,其区内多使用中国的“全球通”移动通讯系统。在极少数的毒商手中,还有卫星电话。据不完全统计,果敢拥有各类电话600多部。果敢现有学校7所,其中中学3所,完全小学4所。有教职员工300余人,在校生1万余人。90%的教师从中国聘请,年收入6000元人民币。果敢有各种报刊6种,政府办的有《果敢特区报》。

由于果敢地区的自然资源十分有限,加之水资源缺乏,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目前,第一特区政府年财政收入在1000万元人民币左右。其中果敢4区上交200万元,同盟军财政部上交800万元。这些收入主要依靠三大税收来源,一是鸦片,二是茶叶,三是粮食,此外还有一些第三产业的收入。

在鸦片替代经济方面,由于中国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果敢已经种植甘庶31,000亩,同时计划种植橡胶等经济作物。

在我南伞口岸3平方公里的经济开发区对面,彭部果敢市的3平方公里的经济开发区与之对接,目前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由于果敢在投资政策及投资范围上极为宽松,目前中国20多个省区的有关人士到果敢投资,投资额在几十万元至上千万元人民币不等。

饱经沧桑的果敢,在历经磨难后,终于走上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正常轨道。虽然我们无法预测果敢社会政治的动荡是否就此终结,也无法预测毒品生产、加工、贩卖是否在果敢成为历史,但我们对和我们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境外这块“弹丸”之地充满了关注。

〔本文责任编辑 李国强〕

belong to China ,then further points out that the disjointed boundary lines concerning the South China Sea are important basis and criterion justifying China ’s sovereignty over the Nansha Is 2lands.

 K eyw ords maps China ’s Nansha Islands Sovereignty

A textual study of the geographic scope of the Liampo -Shangyu Port that had been occupied by

Portuguese privately and is located at the coastal area in the eastern part of Zhejiang province Shi Cunlong (79)…………………………………………………………………… Abstract This is a new textual study of Liampo that had been occupied by Portuguese pri 2vately since the 16th century and the Shuangyu Port that was called as ”privates ’nest ”in Chinese documents.The article reviews the achievements gained by Chinese and foreign scholars since the 19th century ,points out the left questions and corrects some misunderstandings in current re 2searches on this subject.The author holds that the Shuangyu Port should be at the zhangqi Habour of the Liuheng Island.

 K eyw ords Portuguese Macao the Shuangyu Port the Ming Dynasty

R esearches on Areas Adjacent to China

History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Burma ’s G uogan County

Liang Jinyun (87)

…………… Abstract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brief account of the history of Burma ’s Guogan area neighbor 2ing to China ’s Yunnan province and discusses the rise and decline of the main local forces which have exerted greater influence upon the area ,such as the Luo clan ,the Yan clan ,Peng Jiasheng and the Guogan Allied Army.The author holds that having experienced so many tribulations the Guogan County has finally got onto the right track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economy. K eyw ords Burma the Guogan County history the present situation

R ecent Developments in R esearches

A summarized account of 1989-1998researches on several questions in Xinjiang ’s history Alatan 2Ochir (95)…

………………………………………………………………………………Bichurin ’s researches on China ’s Borderland History and G eography Yan G uodong (103)

…Book R evie w

A history of the Northeastern Asia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w ritten by a Chinese scholar ———A

review of History of Northeastern Asian International R elations w ritten by H uang Dgtian

Yang Yulin (107)…………………………………………………………………………A new attempt in looking for the joints bet w een history and the f uture ———Commenting on E 2

chos of the Western R egions ’Cultures W ang R ong (109)

………………………………Discovery in depth of China ’s w estern areas ———A review of Yang Lian ’s Discovery of China ’s

West Bian Ding (111)…………………………………………………………………………A rem arkable w ork in researches on China ’s South China Sea coastal areas and territorial

seas ———Commenting on R esearches on China ’s South China Sea Coastal Areas and T erri 2torial Seas Mu Shui (113)…………………………………………………………………

缅甸经济分析

缅甸经济分析 缅甸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但多年来工农业发展缓慢。1987年12月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1989年3月31日,政府颁布《国营企业法》,宣布实行市场经济,并逐步对外开放,允许外商投资,农民可自由经营农产品,私人可经营进出口贸易。目前私营经济占主导地位,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5%。1992-95年缅甸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年均增长率达7.5 %。1995年缅政府制订了1996/1997年度至2000/2001年度五年经济发展计划,力图通过优先发展农业,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 五年发展计划期间,缅甸年均经济增长率达8.4%。2001年度,政府制订了2001/2002-2004/2005四年经济发展计划,并制定经济年均增长10%的目标。同时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降低通货膨胀,使经济走上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由于美等西方国家的制裁,及本身经济结构的封闭和脆弱性,缅甸经济仍然未走出困境。 国民生产总值(2000/2001年度):149亿美元。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000/2001年度):267亿美元。 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2000/2001年度):13.6%亿美元。 官方汇率(2001年度):1美元=6.22缅元。 市场汇率(2001年12月):1美元=710缅元。 通货膨胀率:30%。 【工业】工业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6%,在1996/1997至2000/2001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产值年均增长10.6%。全国53338个企业中,私人企业有51101个,全国共建有24个工业区,全国工业从业人数约174万。工业主要有小型机械制造、纺织、印染、碾米、木材加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制糖、造纸、化肥和制药等。1999/2000年度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原油348万桶,天然气578亿立方英尺,水泥35万吨,化肥13.8 万吨,食糖29560吨,纸张15760吨。 【农林牧渔业】农业为国民经济基础。农业劳动力为1796万,约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63%。耕种面积为2300万英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花生、芝麻、棉花、豆类、甘蔗、烟草和黄麻等。1999/2000年度主要农作物产量为:稻谷1979万吨,小麦946万吨,玉米31.66万吨,棉花17.4万吨。 畜牧渔业以私人经营为主。缅政府允许外国公司在划定的海域内捕鱼,向外国渔船征收费用。1990年开始同一些外国公司合资开办鱼虾生产和出口加工企业,2001年虾产量13000吨,全部出口。1999/2000年度,肉类产量为3.758亿公斤。 主要林产品有花梨、丁纹、鸡翅木、黑檀、铁木等各类硬杂木和藤条、竹子等,1999/2000年度柚木产量23万立方米,其它硬杂木产量143.9万立方米。林业产值约5亿缅币。 【旅游业】风景优美,名胜古迹多。主要景点有世界闻名的仰光大金塔、文化古都曼德勒、万塔之城蒲甘以及山都威的额不里海滩等。从1993年起,政府大力发展旅游业,积极吸引外资,建设旅游设施。1998/1999年度来缅旅游人数为35万人次,1999/2000年度为30.95万人次2000/2001年度为27.29万人次,目前有大小酒店469家,拥有客房9420间。较著名的饭店有:仰光的悉都那酒店、茵雅湖酒店、商人酒店、海滨酒店、花园酒店、曼德勒的悉都那饭店、蒲甘的蒂丽毕瑟亚饭店等。

让我们在网上了解一下果敢

让我们在网上了解一下果敢 让我们在网上了解一下果敢当地时间2015年2月18日,缅甸腊戍,缅甸掸邦北部果敢自治区武装冲突导致的流离失所的民众逃至当地避难。缅甸总统吴登盛17日签署总统令,从即日起在果敢自治区实施为期90天的紧急状态,并军事接管当地一切权力. 近日,紧邻云南的缅北大地枪炮声不绝。在这场重新燃起的战火中,5年前被缅甸政府军击溃逃散的“果敢民族民主同盟军”奇迹般地东山再起,多次与政府军交火。 《环球时报》29日报道,从国际视野消失5年的缅北传奇人物、有“果敢王”之称的彭家声表示,“经过5年的卧薪尝胆,我们的果敢民族民主同盟军现在又有了上千人马,可以跟缅甸政府军对阵,直到收复果敢为止。”彭家声何许人也?为何被称为“果敢王”? 【果敢】 要了解彭家声,得先了解果敢。果敢原本属于中国,1987年被划归英属缅甸。果敢毗邻中国云南省。现在的果敢与中国内地没什么两样:使用人民币,学校教的是云南汉话,手机是中国移动号码,座机也是云南区号。当地“果敢族”亦是缅甸的汉族。 1969

骁勇善战当上果敢县长 彭家声祖籍中国四川,清末落籍果敢。1931年出生于果敢。1949年,在当时的果敢土司杨振材开办的进修班里恶补了不到一年的军事知识后,年仅18岁的彭家声开始在土司公署自卫队担任分队长,数年后升为副大队长,直至1965 年缅甸政府军进驻果敢、土司政权结束才解甲回家。 果敢在缅甸政府军进驻后陷入混乱。1965年6月底,34岁的彭家声带着几十名青年成立了“果敢人民革命军”,与政府军打起了游击。 与政府军作战的那几年,彭家声和其兄弟以骁勇善战之名驰誉缅甸。1967年,缅甸gcd邀请彭家声加入。次年1月,彭家声的部队以“缅甸人民解放军”的名义进入果敢。 1969年4月,果敢立县,彭家声任县长。占领果敢初期,他实施休养生息的政策,减少税收,对部下和平民百姓都比较爱护。所以这段时间果敢社会较为安宁。 后来由于种种原因,缅甸gcd内部分化严重,彭家声也随之沉浮,从1977年开始,一直隐居贺岛。直到后来旧部逐渐控制了果敢的局势,他才复出主持局面。 1989 带领果敢成为国中之国 1989年,彭家声成立民族民主同盟军,与缅政府达成停战协定,成立了高度自治的缅甸掸邦第一特区。特区有自己

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现状及分析

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现状及分析 【原文出处】中国高教研究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号】200401 【原刊页号】13~15 【分类号】G4 【分类名】高等教育 【复印期号】200403 【标题】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现状及分析 【作者】徐辉/季诚钧 【作者简介】徐辉浙江师范大学校长; 季诚钧浙江师范大学发展与改革研究室主任,浙江金华321 004 【内容提要】对现行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作了分类与概念界定,从“定性与思辨”和“定量与实证”两个维度对高等教育研究方法使用情况作了统计,指出了高等教育研究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定性与定量、思辨与实证在高等教育研究中的价值作了讨论。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分析了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特性。 【摘要题】理论经纬 【关键词】高等教育/研究方法/思辨定性/实证定量 【正文】 一、高等教育研究方法分类与概念界定

高等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多层结构的开放系统,因此,作为对高等教育现象、问题及规律进行研究的研究方法也呈现出多种形态。比如,哲学思辨的方法、逻辑分析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定性的方法、定量的方法、系统方法、数学方法等等。但对高等教育方法进行仔细辨析,我们发现,有关方法的分类尚没有一个比较清楚、统一的标准,许多方法分类也不符合“排他率”或“平行率”等逻辑关系。 当前,一些关于方法的新名词、新概念层出不穷,但其含义却不确定、指向不清晰。如“质的方法”、“行动研究”、“人种学方法”等等,新旧概念之间容易产生混淆,引起方法分类上的混乱。如有的学者把“质的方法”作为定性方法,而有的学者则认为定性方法与“质的方法”大异其曲。另外,每一种方法的背后又蕴藏着不同的认识论、方法论,如实证主义、解释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等。方法与方法论之间容易引起歧义,比如,有的人把实证的方法等同于实证主义,有的则主张实证与实证主义不尽相同。所以,要对目前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现状进行分析,首先必须进行方法的分类及概念厘清。 按照科学研究方法的最基本的分类,高等教育研究方法可以从定性、定量、定性定量结合的维度加以划分。由于研究方法的不断发展与创新,目前学术界对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并没有公认的定义,一些学者也反对这一区分。目前理论界对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定义更多的是从哲学层面上进行的区分与界定,而在研究实践中,方法的运用要复杂得多,也具体得多。另一种对方法常见的区分是思辨方法与实证方法,这也是科学研究中两种基本的研究范式。 本研究从研究者的研究方式与思维方式这一角度把高等教育研

缅甸自治特区佤邦的历史及禁毒情况

缅甸自治特区佤邦的历史及禁毒情况 《世界民族)2006年第4 缅甸自治特区佤邦的历史及禁毒情况 赵富荣普忠良 一 ,缅甸佤邦 缅甸联邦有众多民族,其中佤族是个跨境而居的民族,是缅甸古老的民族之一.缅甸佤族 约有70万人,有近60万的佤族人集聚在缅甸第二特区——佤邦. 跨过中,缅界河南卡江,就是佤邦的地盘.佤邦所在的地区1989年4月前属缅甸共产党 领导.1989年4月17日,佤邦脱离了缅共领导,组建了佤邦联合党,佤邦联合军,并谋求独立 建国.1993年,缅政府允许佤邦在交出武装的情况下成立一个特别自治区,佤邦没有同意,而 仍自称佤邦.佤邦位于世人所称的"金三角"地区,①是缅甸联邦毗邻中国,泰国和老挝的自 治特区之一.它由南,北两个地区组成.佤邦北部地区位于缅甸东北部,约在北纬22._23., 东经98.一1o0.间.其东北面与中国云南省的耿马县,沧源县,澜沧县,西盟县,孟连县,勐海县 接壤,这段边界线长近500公里.佤邦北部地区与缅甸联邦第一特区(果敢)相连,东面与缅 甸第四特区(掸邦)相邻,西部至缅甸第二条大江萨尔温江与滚弄,当阳等城镇隔江相望.在 佤邦区域内有佤,拉祜,掸,克钦,汉,爱尼(即哈尼),缅,志棉,回,恩,傈僳等15个民族居住,

其中佤族人占80%.佤邦南部地区位于缅甸的东南部,与泰国,老挝接壤. 缅甸佤邦属高寒山区,峦高箐深,山多水乏,土地贫瘠.一年分旱,雨两个季节,旱季难得 下一滴雨水,雨季则大雨倾盆.长期生活在这里的缅甸佤族人的生活十分艰苦.特别是在19 世纪,英国人不仅将战火撒在这片土地上,同时撒下的还有罂粟.由于这里的土质,气候都很 适合种植罂粟,80%的耕地便开出了艳丽诱人之花,罂粟的毒液渗入到缅甸各族人民特别是缅 甸佤族人民居住的地区.善良的缅甸佤族人由于贫困生活所迫,年年"种"下罪恶与血腥.于 是,人们的精神萎靡了,进取图强的意识越来越淡薄;体质减弱,发病率,死亡率高了,出生率, 存活率低了;农作物生产的空间越来越狭小,生产力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1950年初,被中 国人民解放军击溃的中国国民党第6军,第26军的残部从中国云南逃往缅甸北部地区,并勾 结当地头人残害百姓,征购鸦片,护烟走私,给佤邦的罂粟种植和毒品加工注入了一支"强心 剂",也对佤邦的罂粟种植起了推动作用.罂粟的毒害加上国民党残军的蹂躏,使佤邦人民苦 不堪言.正如佤邦政府主席鲍有祥所说的:"在以往漫长的岁月里,我们佤邦有的只是'灾难, 贫穷,饥饿,落后'的历史."② 罂粟的种植,加工和销售不仅严重地毒害着各国人民,也毒害着缅甸佤邦人民,受其毒害 本文是作者2003年2月中旬利用回云南探亲的机会,在思茅地区孟连县外事部门负责人的陪同下,前往缅甸自治特区佤 邦进行为期半个月的调研后,再参考有关资料完成的.文中部分数据为笔者调研时

缅甸投资环境分析

缅甸投资环境分析 摘要: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大湄公河次区域建设的深化,中国和缅甸的经贸合作也不断地取得新的进展。其丰富的农业、矿业资源,逐渐稳定的政治环境和日益完善的经济政策,不断改善的基础设施,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放到了缅甸。身为东盟成员国,投资东盟其他成员国的关税优势,在一定程度降低了企业的成本。 关键词:缅甸投资环境政策优惠关税 近年来,缅甸政府一直积极吸引外资和鼓励外商开发其丰富的农业和矿业资源,以实现其经济发展。中国与缅甸资源结构、产业结构、市场结构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投资缅甸的潜力巨大。 一、缅甸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就地理位置而言缅甸是中国的近邻,两国有着长达2100多公里的陆地边界。从地缘战略的角度讲,缅甸是我国西南门户的天然屏障,且地处南亚和东南亚两大战略板块的接连点,是我在新世纪为确保国内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而构筑周边安全战略依托的一个重要环节。缅还是我通往印度洋出海口的最便捷的一条通道,确保这条通道的顺畅,对21世纪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海外战略资源的稳定供应,都具有重要意义。从地缘经济、区域合作和我国经济自身发展的需要的角度讲,缅是连接我与东南亚和南亚两大市场的重要通道之一,是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开展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中我的主要伙伴之一。 缅甸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锡、钨、锌、铝、锑、锰、金、银等,

宝石和玉石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石油和天然气在内陆河沿海均有较大储藏量。全国耕地总面积1215万公顷。缅甸政府一直积极吸引外商开发其丰富的农业和矿业资源,以实现其发展。 二、缅甸逐渐改善的投资环境 (一)缅甸劳动力廉价且素质较高 缅甸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8.25%,80%的缅甸人受过中等以上教育,每年有3万大学生和8000多中专生毕业,他们一般都懂英语。并且缅甸工人的工资低廉,在我国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昂的实际情况下,投投资缅甸,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厂商的成本。 (二)逐渐改善的运输条件 缅甸的交通运输主要以水路为主,近年来,政府大力修筑公路和铁路,陆运运输有了较大的发展。由中国中铁承建的中缅铁路运输系统项目的建设将对东盟国家特别是缅甸加强与中国西部地区的经贸合作与友好往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中缅铁路一旦贯通将成为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地区的国际大通道。 (三)政治环境的逐渐稳定 1988年9月缅甸军队接管政权后,重点致力于安邦和兴国。一是与17股少数民族武装达成和解,结束了持续半个世纪的内战。二是努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三是积极开展对外交往,改善外部环境。 2011年1月31日联邦议会举行第一次会议,联邦议会时隔22年后首次开会,意味着新宪法正式生效,缅甸进入新时期。根据新宪法,缅甸国名定为缅甸联邦共和国,首都内比都;政治实行多党制,

老挝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及其与中国的关系(整理版)

老挝历史悠久,公元14世纪建立的澜沧王国曾是东南亚最繁荣的国家之一。1707—1713年逐步形成了琅勃拉邦王朝、万象王朝和占巴塞王朝。1779年至19世纪中叶逐步为暹罗征服。1893年沦为法国保护国。1940年被日本占领。1945年8月老挝人民举行武装起义,成立了伊沙拉阵线,同年10月12日老挝宣布独立,成立了伊沙拉政府。1946年法国卷土重来,伊沙拉政府解体。1950年爱国力量重建伊沙拉阵线,成立了以苏发努冯亲王为总理的寮国抗战政府。1954年7月法国被迫签署日内瓦协议,从老挝撤军。此后美国入侵,1962年美国又被迫签订关于老挝问题的日内瓦协议。老挝成立以富马亲王为首相、苏发努冯亲王为副首相的联合政府。1964年美国支持亲美势力破坏联合政府,进攻解放区。老挝军民在爱国阵线领导下进行了英勇的抗美救国战争。1973年2月老挝各方签署了关于在老挝恢复和平和实现民族和睦的协定。1974年4月成立了以富马为首相的联合政府和以苏发努冯为主席的政治联合委员会。1975年12月首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万象召开,宣布废除君主制,成立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老挝人民革命党执政。1991年8月,老挝最高人民议会通过《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宪法》,根据宪法,将老挝部长会议改名为政府,部长会议主席改名为总理,最高人民议会改名为国会,老挝国徽上原有的红星、斧头和镰刀将被著名古建筑物塔銮图案所取代。 【外交】老挝奉行和平、独立和与各国友好的外交政策。1997年7月,老挝正式加入东盟。 与中国关系:中老两国山水相连,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两国自1961年4月25日正式建交以来,双边关系稳步发展,政治互信不断增强。2000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对老挝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访问老挝。访问期间,两国签署了关于双边合作的《联合声明》,确定发展两国长期稳定、睦邻友好、彼此信赖的全面合作关系。2004年11月,温家宝总理对老挝进行正式访问。2006年6月,朱马利主席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发表联合新闻公报。2006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对老挝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发表《中老联合声明》。2007年8月,波松总理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2008年3月,温家宝总理对老挝进行工作访问。2009年9月,朱马利主席对中国进行工作访问,双方决定把中老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在经贸合作方面,两国经贸关系不断深入,合作领域不断拓宽。2003年,中老双边贸易额首次突破1亿美元。2007年,中老双边贸易额达2.49亿美元。

缅甸简况

缅甸简况 2006-08-18 18:21 文章来源:驻缅甸使馆经商参处 文章类型:原创内容分类:调研 国名:缅甸联邦(The Union of Myanmar) 面积:676581平方公里 人口:5540万(2006年)。华人、华侨约250万。 语言:官方语言为缅甸语和英语 首都:仰光(Yangon),为全国经济中心,人口约530万。位于缅甸南部,东经96°13′线和北纬16°45′线交叉点。东经97°30′线被规定为缅甸标准时间线,缅甸标准时间比格林威治时间早6小时30分。仰光为缅甸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缅甸政府和军队的中央机构及几大政党的总部均设于此地。市区人口约500万,其中华侨、华人约20万余人。 内比都(Nay Byi Taw),为全国行政中心。 最高权力机构: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State Peace and Development Council) 国家元首: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主席丹瑞大将(Senior Gen. Than Shwe)行政区划:全国划分为7个省和7个邦。省是缅族聚居的地方,邦是少数民族聚居地。 民族:共有135个民族,缅族约占全国人口的65%,其它主要有克伦族、掸族、克钦族、克耶族、钦族、孟族和若开族。 宗教:89%以上人口信奉佛教 重要节日:独立节:1月4日,建军节:3月27日,泼水节:(缅历新年):4月13日 与中国建交日:1950年6月8日 地理位置:位于中南半岛西部,地势北高南低,伊洛瓦底江和萨尔温江纵贯全境。北部和东北部与中国毗邻,西部和西北部与孟加拉、印度相连,东部和东南部与老挝、泰国交界,西南濒临孟加拉湾和安达曼海。海岸线长3200公里。 气候:属热带季风气候,国土的大部分在北回归线之南,为热带,小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北,处于亚热带。一年分三季:热季(3月至5月)、雨季(6月至10月)、凉季(11月至次年2月)。全年平均气温摄氏27度左右。 资源:盛产柚木和硬木,主要矿藏有石油、天然气、锡、锌、宝石等,所产翡翠闻名于世。水产资源丰富。 货币:缅币(Kyat) 官方汇率(2006年7月):1美元=5.75缅元 市场汇率:2006年7月):1美元=1325缅元 历史沿革:公元1044年形成统一国家。1885年沦为英国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被日本侵占。1948年1月4日宣告独立。1962年3月奈温发动政变,推翻吴努政府,成立革命委员会。1974年1月颁布新宪法,成立人民议会,将国名改为“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88年9月军队接管政权,成立“国家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简称“恢委会”,下同),改国名为“缅甸联邦”。1997年11月,宣布取消“恢委会”,成立“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

(完整word版)国内外教学策略研究现状

第一章国内外教学策略研究现状、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方法 关于教学策略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策略”一词原是军事用语,是指大规模军事行动的计划和指挥。比较早地将“策略”一词引入教学领域,并进行研究的又美国的史密斯、邓金和比德尔等。 “策略”一词引入教学领域后,引进了人们对教学活动的重新认识,人们更自觉地把教学理解为有明确目标的、有各种最优化的手段与方法以保证目标实现的系统。所以,教学策略的研究,促进了教学理论的完整性与科学化。 一、国外教学策略研究现状 .20世纪70年代,一些研究人员在研究教学策略时,把重点放在了教学行为上。这方面的一些研究被说成是把教学行为与学习成绩联系起来的研究。1976年,美国教育家史密斯提出了以经验为基础的两种教学策略,即内容限制性策略和非内容限制性策略。70年代初期以来,许多关于“过程——成果”的研究报告表明,教学行为与学生成绩有密切关系。从这些报告的结论引申出许多具体的教学策略。如,盖奇(Gage,1978)总结出七种教学策略,又称“教师七要”。“教师七要”涉及了教师在课堂的组织与管理、学生的学习指导等方面的一系列具体问题,对教师的课堂行为提出了规范性的要求。盖奇指出,这七条可以概括为充分提高8岁学生阅读和算术成绩的方法,旨在最大限度地扩大学生的认识成果。约翰逊于1981年提出了“成人(教师)与孩子(学生)、同伴与同伴的合作策略”。采用这种策略是为了顺利地达到教学目的。他的研究结论是,同学之间的关系会影响学习成绩、教育理想、价值观、态度以及其它社会行为和心理行为。他指出,学生之间的合作对学习成绩、学习动机、学生的专心致志、同伴间的共处和互助以及发散思维都是有利的。他在研究中还发现,教学活动中以合作方式组织不同意见之间的辩论,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增强好奇心,选择准确的认识角度、增强解决问题的决策能力以及发挥更大的创造力。继史密斯等人对教学策略进行了开创性研究之后,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加涅也对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加涅在1985年出版的《学校学习的认知心理学》中,深入研究了教学与学习的有效策略。加涅认为,7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质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教不得法而学生学不得法,因此提出:“我们第一要指出教师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第二要指出学生如何改进自己的学习。”(注:[美]加涅著、博林译:《教学与学习的有效策略》,《外国教育资料》1992年第5期。)加涅认为,许多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取得成效上的差别反映着他们管理和指导策略上的差别,“管理策略”用来使学生接触教材,并使这种接触保持相当长的时间,而“指导策略”可用来易化教材的学习(注:[美]加涅著、博林译:《教学与学习的有效策略》,《外国教育资料》1992年第5期。)。加涅认为,有效的教学管理策略包括:教学活动井井有条,坚持教学常规等。教

中国对果敢问题真的无计可施了吗

中国对果敢问题真的无计可施了吗? 2015-02-25 邱林 一般来说,没有那个民族会因为牺牲自我而获得世界尊重,没有那个国家会因为不去担当而获得国际认同,更没有那个大国会因为敢于舍弃而谋得安全和战略的利益。就现在而言,一件涉及中国与缅甸边境地区的果敢之变正扯动着人们的眼球。 不过,比起乌克兰的克里米亚问题之于俄罗斯,缅甸的果敢问题之于中国,有着更深的渊源,更紧密的历史联系。 正当中国人欢度春节时,华人聚集的果敢却在进行着激烈战斗。根据缅甸军方公布的数据,在迄今为止的战斗中,政府军方面有54人死亡、105人受伤,果敢武装有72人死亡。3万多果敢人涌向中国境内。缅甸总统吴登盛日前签署总统令,在果敢地区实施为期90天的紧急状态,并军事接管当地一切权力。 实际上,缅甸军方公布的数据中,并没有包括果敢平民的死亡人数,他们的死亡显然比冲突双方的战斗人员还要多,但双方均避而不谈。毫无疑问,果敢当前之局势,对中缅边境稳定构成了严峻挑战,也给中国外交带来了重大考验。 从果敢之变折射出中缅关系,或将发生重要的变化。虽然中国官方多次表明中立,但是缅甸方面将此宣传为对华斗争,例如缅方宣称,“中国雇佣军”参加了果敢战斗,折射了中缅关系可能已经出现到达了一个新的临界点。 当然,果敢之变也让我们产生很多联想,特别是很容易想到俄罗斯“收编”乌克兰的克里米亚。无论是从报端,还是从网络上,无论

是从克里米亚,还是从顿涅茨克,我们会发现一个基本事实,同这些地区的俄裔人并肩战斗是俄罗斯人,支援他们战斗的是他们的母国——俄罗斯,无论何时国界或利益都不会被情感所隔断。 关键是,俄罗斯“收编”克里米亚后,总统普京及其政府主要官员为该国的行动所作的一系列辩护,包括“克里米亚地区半数以上的居民是说俄语的俄裔人”,“俄罗斯政府不能看着俄裔人的财产和生命受到威胁而无动于衷”,“克里米亚历史上是属于俄罗斯的领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划给乌克兰的”。 2014年3月以来,尽管国内舆论场同西方媒体一样,几乎一边倒地批评俄罗斯“收编”克里米亚是侵略行为,但俄罗斯保护俄裔人的做法无可厚非。从俄罗斯不怕得罪国际社会,极力“收编”克里米亚,让我们得出一个结论,捍卫国家利益是可以不惜一切代价的。 事实上,如果我们环顾中国的周边,至少有三个地区能够发现类似克里米亚现象——除了缅甸北部的果敢与中国云南接壤,还有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北部与中国东北接壤的地区。 在这些地区里,有大量说中文或中国境内少数民族语言的华裔人;这些华裔人口中的相当一部分,也像乌克兰的克里米亚的俄裔人一样,更加忠于故土祖邦,因为这些地方过去原本就属于中国的领土。现在缅甸的果敢地区不幸发生针对华裔人的严重行为(其实果敢2009年曾发生类似事件),人们十分关注中国下一步会采取什么行动。 令人费解的是,国内一些主流媒体“反对中国介入果敢问题”的观点基本一致:中国不是俄罗斯,缅甸不是乌克兰,果敢也不是克里米亚——面积、人口、战略重要性,都无法相提并论。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七)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研 究(七)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得到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分析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有助于为日后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文章通过分析斯洛伐克高等教育的发展概况,结合中国与斯洛伐克的合作经验,为今后中国和斯洛伐克的高等教育合作提供政策建议。文章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成果之一,此为第七部分。 关键词:“一带一路”;高等教育;现状;发展趋势;斯洛伐克 一、斯洛伐克的高等教育发展概况 (一)高等教育机构类型及高校教师入职标准 斯洛伐克的高等教育学习项目可分为三个级别,第一级为学士学位学习项目;第二级包括硕士学位学习项目、工程硕士学位学习项目、博士学位学习项目(the doctor’s degree study program);第三?指哲学博士学位学习项目(the PhD-degree study program)。 [1] 斯洛伐克高等教育机构分为公立、州立、私立三

类。公立高等教育机构依据斯洛伐克《高等教育法》建立,学术自治主体是学术参议院、校长、科学委员会、纪律委员会,上述主体决定了机构内部的组织架构、活动管理;州立高等教育机构由斯洛伐克共和国政府部门设立;私立高等教育机构由经过国家批准并在斯洛伐克注册的法人实体设立。[2] 高等院校员工包括学术教师、研究人员、艺术工作者及其他人员。其中,学术教师分为教授、客座教授、副教授、讲师、助理讲师、外教等。在斯洛伐克,所有高校教师须至少拥有硕士学位,且需通过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提升自身专业水平。 (二)高等教育规模 高校数量及在校学生人数是衡量高等教育规模的重要指标。截至2016年,斯洛伐克共有各类高等教育机构35所,其中公立高等教育机构20所,私立高等教育机构12所,州立高等教育机构3所[3]。根据斯洛伐克统计局公布的数据[4],2008-2009年,斯洛伐克高等教育机构总人数有小幅度上升;2009-2016年,总人数处于持续下降状态。在校国际学生人数保持逐年上升,从2008年的2915人增至2016年的6404人,年增长率高达15%(见图1)。 (三)高等教育学科领域分类

一个中国雇佣兵在缅甸的真实经历

一个中国雇佣兵在缅甸的真实经历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 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height="398"> 尽管当时我顺利入伍,但这并不等于真的入伙时间已过去了一年,一切看来还没能回到正轨。我(本文口述者曾在缅北当雇佣兵)有时会恍惚,对现代社会有些陌生,就像一滴油,再不能融入过往的生活的水中。但每当到夜深人静,我常常会梦回缅北老林,想起五年的雇佣兵经历,想起那里发生的一切。 缅北人称中国人为“达号”,达是尊称,号指汉人。在缅北,达号非常多,但大部分属引浆卖车者流,不直接跟军队,毒品接触。像我们这样的,真不多见。 2009年12月29日,我几经周折,抵达位于缅甸某帮首府的某帮连合军总部所在地,成了某帮联合军4某某旅的一名普通战士。在缅北诸多地方武装中,某帮军的实力算是不错的,北部有4个旅,中央炮团以及总部的各个直属单位,南部有5个旅。

尽管当时我顺利入伍,但这并不等于真的入伙,某联合军给我发了两套军装,安排完吃饭和睡觉的地方后就不理睬了。我后来才明白,这是某帮军考察雇佣兵的惯例,某帮军一般对外来新兵有所防备,所以先对他们“放羊”一段时间,只要不外出,没人管你。据我观察,以往大多懵懂无知的外来青年来到缅北,部分是冲着当雇佣兵的神秘色彩而来,以为这里可以恣意享乐,顺便发财,但来了之后,90%的人呆不了一个月就跑了。 缅北武装的基层和防守阵地没有土木建筑的固定营房,房子是用竹子和茅草盖的,几个人或十几个人住在一块,除了能遮点雨,其他条件谈不上,电视也没有,只能偶尔听听收音机,夜里除了头顶上的月亮和星斗,手电筒成了唯一的光源。我刚入伍时(2010年),某帮军一律每月发40斤大米和50元人民币,扣除菜钱20元,实发30元,到了第二年,每月涨到150元,扣除菜钱50元,实发100元。 这与网上流传的“缅北雇佣兵每天500元”的说法大相径庭。实际上,缅北雇佣兵的待遇远不如当地赌场的保安,在某邦首府,一般工资水平是每月500-700元人民币,劳动强度大的工作,如在建筑工地,月薪1000元左右,而在赌场里做保镖,月薪可达2000元。

生活在缅甸的汉族人——果敢族与果敢地区

生活在缅甸的汉族人——果敢族与果敢地区 生活在缅甸的汉族人——果敢族与果敢地区 英文名称 果敢:kokango ;果敢人:kokango chinese 果敢(Kokang),全名缅甸掸邦第一特区,位于缅甸东北部比邻中国云南省,以果敢族为主体的自治区。首府老街市,拥有高度的自治权,面积约2700平方公里,通行果敢语(汉语西南官话),同时流通缅元以及人民币。 果敢曾为中国西南边境少数民族的地域,明朝末年大量汉族涌入云南省。18世纪,一支汉人移民后裔成为科干山的地方势力,后受封为世袭果敢土司县,向中国效忠。19世纪末,果敢并入英属印度,成为缅甸境内以华人为主体的土司县。1959年缅甸废除土司制度之后,果敢陷入了长期的动乱,直到1989年停战才趋于稳定,成为今日的掸邦第一特区。 果敢既可以指传统意义上的果敢,即包括杨氏土司所控制的区域,也特指今日的掸邦第一特区。 果敢族简介 在缅甸掸邦北部的尽头,在中国云南西南的底端,在一个远离中原的地区,有一支汉民族已经在此生存繁衍了300

多年。这支汉族就是生活在缅甸掸邦果敢及周边的汉族,在缅甸被称为果敢族。现在的果敢位于缅甸掸邦东北部,面积约1万多平方公里,人口约15 万。 300多年前明朝灭亡之际,明朝的一些官员和百姓追随永历皇帝朱由榔(桂王)从广西贵州和云南一路逃亡最后流落缅甸。公元1661年十二月,吴三桂带领十万清兵开进缅甸,逼迫缅甸交出永历帝朱由榔并押解回昆明,一年后永历帝被吴三桂缢死在昆明的逼死坡。但仍有不少随朱由榔逃入缅境的文武官员、各类随从和大批百姓仍死不降清,流落在现今缅甸北部和中国云南西南的荒山野僻之地顽强生栖繁衍,其中包括张献忠手下的名将李定国,他沿路护卫朱由榔进入缅甸,此后又长期在边境地区与清军周旋,朱由榔在昆明被杀后不久他即病故在现中老边境勐腊县;通过300 多年艰苦而漫长的日子,这些流落他乡的人员最终发展成了今天缅甸的果敢族和这一区域其他称谓的汉民族。 长期以来,果敢人民在同英国殖民者和日本侵略军的斗争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争取民族利益的斗争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缅甸耐温排华的年代,缅甸国内一律取消汉语和汉字,更不允许教授汉文,为了保存自己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果敢人民被迫接受“果敢族”的称谓,并将他们操地方言的汉语称为果敢语,使用的汉字称为果敢文,最终保证中华文化得以传延。

浅谈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现状

浅谈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发展现状 论文摘要高等教育的发展,促进了乌兹别克斯坦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发展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高素质人才,促进了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高等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政治世俗化和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从而有利于乌兹别克斯坦政治现代化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发展促进了乌兹别克斯坦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逐步向现代化发展;高等教育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谐发展并促进社会文明。 关键词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发展 1 乌兹别克斯坦教育的现状 乌兹别克斯坦的教育体制分学前教育,初、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国民识字率达97%,高等教育需25年以上,中等教育需10年。 1.1教育结构类型 沿袭前苏联实行十年制教育制度,包括学前教育,普通初、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学前教育形式有幼儿园、幼托所和托儿所。初、中等教育包括中小学、职业技术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中小学分小学、八年制学校和十年制学校。职业技术学校分三种:(1) 普通职业技术学校,招收八年制学校毕业生,培养普通熟练工人,学制1~3年;(2)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收八年制学校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和普通中等教育,学制3~4年;(3) 技术学校,招收十年制学校毕业生,学习职业技能。学制1~2年。中等专业学校分全日制、夜校制与函授制3类,学制为5~6年,有脱产与不脱产两种学习形式。夜校制与函授制:学制比全日制多一年,它们的招生对象是八年制和十年制学校的毕业生,其中八年制学校学生在中等专业学校的毕业期限为3~5年,十年制学校学生在中专学校的学习期限为2~3年。 乌兹别克斯坦是最早引入两级教育体制的前苏联国家之一。所一谓的两级高等教育即学士教育和硕士教育。本科教育是最基本的高等教育,为学生提供不少于四年的专业基础教育。在完成学业后,毕业生获得学士学位证书。硕士教育建立在本科教育完成的基础上,该阶段的学习时间不少于两年。合格毕业生最终获得硕士学位证书。该学位意味着硕士毕业生可以在相关领域工作。不过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对硕士的专业选择有限制,只有该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才能获得该专业的硕士教育资格。

缅甸局势及其发展趋势

缅甸局势及其发展趋势 马燕冰 【英文标题】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Burma and Its Development 【作者简介】马燕冰,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 【内容提要】当缅甸政府正为2010年大选做准备之时,一系列突发事件使其国内局势骤然紧张,也使缅政府受到来自西方国家的巨大压力。从现在到2010年大选之前,缅局势可能处于整体稳定、局部动荡之中。然而,其政府仍有较强的国内控制能力,少数民族地方武装与政府军势力悬殊,不太可能爆发全面内战。西方国家对缅制裁难以奏效。中缅友好关系大局也不会改变。 【关键词】缅甸局势/少数民族武装/中缅关系 近年来,缅甸政府为加快民主化进程,采取了制定新宪法、确定选举日期等多项举措,并进行了诸多准备工作,以确保预定于2010年举行的大选能够顺利进行。但2009年5月,发生了昂山素季被审判事件,引起缅国内反对派的强烈抗议和西方国家的谴责。8月,缅政府军与缅东北部少数民族地方武装“果敢同盟军”对峙交火,造成该地区局势动荡,大批难民涌入中国境内,波及两国边贸和中国境内的安全稳定。中国与缅甸接壤,经贸关系密切,连接两国的重要油气管道即将动工。上述事件既为缅的大选陡增变数,也关系到我边贸发展、边境及与缅能源合作项目的安全。 一、目前缅内外局势正朝有利缓和的方向转变 1.缅政府控制能力增强,但改编少数民族地方武装任务艰巨。近年来,缅政府正稳步推行“七步民主路线图”,先后恢复国民制宪大会,主持制定新宪法并获得全民公投通过,定于2010年举行全国大选,将把国家权力移交给民选政府。

根据新宪法,缅实行总统制,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三军总司令为各种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军队将继续在国家政治方面发挥作用;缅还将实行多党制和市场经济,奉行自主、积极、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不允许外国在缅驻军。缅政府十分重视此次大选,将其视为迈向民主政治的重要一步,正全力实施各项准备工作。它专门成立了由最高领导人——“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主席丹瑞领导的“过渡时期政策委员会”等机构,加紧审定《选举法》、《政党组织法》,并扶持民间组织“联邦巩固和发展协会”组织政党参加选举。 缅最大反对派、昂山素季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民盟)等在野政党一直指责新宪法和预期举行的大选缺乏公正性和广泛性,认为军方仍将在选举中占主导地位。但由于民盟遭受政府打压,组织涣散,其领导人除昂山素季外均年事已高,难对政府构成实质威胁。目前,在缅甸的5700多万人口中,追随民盟的仅有10万人左右。 缅政府在促进与少数民族和解、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方面不断取得进展。缅有135个民族,独立以来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一直处于内战状态。1988年底,现政府改变对少数民族政策,开始走和解与政治解决少数民族地方武装问题的现实路线。1989-2005年,已有17支较大的少数民族地方武装与政府达成停火协议,很多小的武装组织已经放下武器。尽管活动在缅泰边境地区的最大一股反政府少数民族武装——克伦民族解放军还没有与缅政府和解,但总的来说缅政府的民族和解政策是成功的。根据缅政府与多股大的少数民族武装组织达成的停火协议,停火期间少数民族组织实行有条件自治,在辖区内保留武装,自主管理地区事务。 为增加2010年大选的参选人数和扩大选区范围,使选举更具合法性和公正性,稳定边境形势,优化投资环境,缅政府拟对少数民族地方武装进行改编,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制。新宪法规定,政府军是为国家提供防御和安全的惟一武装力量,各少数民族地方武装必须解散,划归国防军管辖,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自治州。缅政府为接受改编的武装分子提供两条出路,一是进入国家警察部门,隶

缅甸克钦邦战事原因及历史背景20131226

缅甸克钦邦战事原因及历史背景_克钦邦地图 克钦邦,是缅甸联邦东北部的克钦族自治邦。首府在密支那。东部与中国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接壤,北部与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相邻。克钦族主要信仰基督教。中国少数民族景颇族和傈僳族也是克钦族的分派。克钦邦自古就是西南丝绸之路的通道,20世纪40年代修筑的中印公路进一步沟通了中、缅、印三国,克钦邦故有“缅甸的北大门”之称。 信仰:基督教、佛教、回教、印度教 克钦邦历史背景 克钦邦被人们称为“缅甸的北大门”,1948年缅甸独立后,根据1947年的“彬龙会议”决议,缅甸政府正式将密支那和八莫两个县划出,建立了克钦邦,邦首府在密支那。每年1月10日为邦庆日。

1947年缅甸各邦向英国争取独立,同年翁山将军依据彬龙协议同意将克钦邦、掸邦等地,划为自治区。克钦邦北部18世纪起曾为中国领土,包含江心坡地区、坎底地区、胡康地区,但在196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放弃该地区主权,故划为克钦邦领土。1962年出现克钦独立军和克钦独立组织,除了主要城镇和铁路沿线外,克钦独立军可说实际控制了克钦邦,对外贸易主要是走私玉和毒品到中国大陆。1994年与缅甸政府签订和平协定,允许克钦独立组织可以控制克钦邦,但仍有少数克钦邦独立军和克钦独立组织的成员仍不满意,因此目前克钦邦的政局仍不稳定。 克钦邦资料: 克钦邦主要族群有克钦族、缅族、怒族、傈僳族,也有汉人在此居住。克钦族主要信仰是佛教和基督教。中国少数民族景颇族和克钦族是同一民族。男人喜穿黑色对襟上衣,下穿围布或短裤并配刀于身上。妇女一般穿黑色短衫和花围裙。 中文名称:克钦邦 外文名称:Kachin State 行政区类别:邦 所属地区:缅甸联邦东北部 下辖地区:葡萄县,莫因县,密支那县 政府驻地:密支那 面积:89,041平方公里 人口:1,200,000人(2000年) 著名景点:英多机湖 机场:密支那机场 缅甸克钦独立军简介资料: 克钦独立军(Kachin Independent Army 或 Kachin Independence Army,缩写 KIA)成立于1961年2月5日,是缅甸克钦族分裂运动克钦独立组织(KIO)的武装力量。为缅甸最大的地方民族武装之一,也是缅北势力最大的反政府武装,缅北山高林密的有利地势和漫长且复杂的缅中印边境线为其提供了生存的土壤,为了建立独立的“克钦政府”,数十年来与缅

缅甸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的调查探析

缅甸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的调查探析 摘要:本文以昆明主要高校缅甸留学生为对象,就其汉语学习动机开展调查,分析后发现:第一,其汉语学习受家庭成员的影响较大;第二,其学习汉语的内部动机胜过外在动机。影响缅甸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内部动机主要有:在中国高校深造攻读学位;工作的需要;华裔的民族认同;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及风土人情等。 关键词:缅甸留学生内部动机外部动机汉语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云南省东南亚留学生教育和管理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1Y229)阶段性成果;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科学基金项目“桥头堡建设中扩大云南省缅甸留学生规模的策略研究”(项目编号ZJQ1203)阶段性成果 云南在地域上与缅甸山水相连,文化宗教传承上与缅甸同文同种,便利的交通和人文环境,使云南长期以来都是缅甸学生留学的首选地。和其他省区相比,云南对缅甸的汉语国际推广有着无可比拟的地缘优势和亲缘优势。 2012年来云南学习的万余名学生中,60%来自东南亚国家,其中很大一部分学生来自缅甸。以云南民族大学为例,缅甸籍学生约占全校留学生总人数的30%,仅次于泰国学生和老挝学生。对缅甸留学生的汉语习得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总结其汉语学习规律,制订编写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和教材是目前对缅甸留学生汉语教学与推广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昆明主要高校的缅甸留学生为样本,就其汉语学习动机开展调查分析,分析其汉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对缅甸未来的汉语教学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1 对缅甸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的调查分析 1.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调查以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财经大学、昆明华文学校等学校的缅甸留学生为对象。调查方式以问卷调查为主,面谈为辅。调查持续1个月,发出调查表100份,收回有效问卷85份。受访对象中,男性30人,女性55人。 1.2 问卷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共涉及学习汉语的原因、课堂表现、学校课内外活动、兴趣爱好等四个方面。 1.2.1 学习汉语的动机 从调查结果可以发现,促使缅甸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首要因素是接受更高的教育、获得更高的层次。85名学生中有80名想在中国高校继续攻读学位深造,占受访人数的94.12%,在这样明确的学习动机下,中国高校的招生宣传显得尤为重要,绝大部分学生都是在看到大学的招生广告之后选择到中国学习的;现实的生活需要是促使缅甸留学生学习

对我国高等教育现状的思考

对我国高等教育现状的思考 “中国的大学 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 这是科学泰斗钱学森先 生生前多次 提出的一个刻 骨铭心的疑问。钱老的疑问,也是所 有教育工 作者的疑问,是社会各界 对中国教育的 疑问,是一个伟大民族必须直面 的疑问。 著名学者薛涌 在他的著作《谁的大学》中这样说到: “ 中国的高等教育,在‘建设 世界一流大学’的口号下,走的其实就是中国职业足球过去 10 年所走过的路:地方政府和 企业向足球大输血,以为钱可以换来水平。结果把队员养得肥肥的,其收入动辄上百万。” 并且预言:“不仅‘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运动 20

年后会成为笑柄,而且那时的中国高等教育将面临更为严重的危机。在最坏的情况下,中国大学的经营可能如同近 10 年来已经声 名狼藉的中国职业足球,只追求投入,不注重产出,教育成本飞涨而教育水平下降。” 虽然说薛涌的 言辞可能过于激烈,但不可 否认的是,当前我国的高等 教育弊端渐 现 。年轻人才缺乏、经费不足、人文教育 匮乏、开放性不够 、评审制度不健全 、行政 管理官本位等 各种弊病长期腐蚀着我国的高等 教育体系。 具体的制度 问题可概括为以 下三个方面: (一)管学教一体化制度 教学者、研究者和管理者三位一体制度,即在学校里,管理位置上的当权者既是教师,

同时又是研究者。 于是, 学校和研究机构就形成了 “当官?当教育权威?当学术权威” 的利 益追逐链。 这样一来, 学校和研究机就成了行政管理者尤其是当权者的天下,他们慢慢地将 一切教育权力、 和学术权力尽归于自己门下, 并将一切教育资源和学术资源变为自己、 家人 和朋友可资享受的源泉。 而那些真正老老实实从事教育和学术研究的底层教师和研究人员却无法得到 应得到的教育资源和学术资源, 他们只能拿着国家规定的微薄工资去支撑他们的教 学和艰辛的研究。 (二)职称评审制度 目前, 中国的职称评审制度已经越来越成为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结合的一种工具,这一 制度的人情性、 随意性和官僚性已经日益增强了它对学术研究和教学的破坏性。具体表现在: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