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缅甸的汉族人——果敢族与果敢地区

合集下载

果敢人到底是李定国明军后裔,还是国民党残军后代,还是汉化的土司呢?

果敢人到底是李定国明军后裔,还是国民党残军后代,还是汉化的土司呢?

果敢人到底是李定国明军后裔,还是国民党残军后代,还是汉化的土司呢?在缅甸北部和中国云南接壤处,有一片神秘的地方~果敢,这里就是我们熟知的金三角地区。

它的面积大约2000余平方公里,人口14万,主要以汉族为主体。

徜徉在果敢街头,到处充斥着汉族气息。

果敢通用汉语,使用简体汉字,网络是中国移动和联通,固定电话是中国云南的临沧地区号码,中国南方电网供电。

果敢人处处保留着汉族的生活习惯。

2014年,果敢通过公投,宣布脱离缅甸独立,成立果敢人民共和国。

只是未得到世界各国的承认,目前处于尴尬地位。

揭开果敢的神秘面纱,也许人们会有疑问,这里为什么多是汉人?这些汉人是李定国明军后裔,还是国民党残军后代,还是汉化的土司呢?有书君认为,果敢自东汉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只是到了清朝末期,才被割让给英属缅甸。

果敢现在的汉人,应该三种情况已经混杂了,三者兼而有之。

有书君就来聊聊果敢人的历史吧。

一,李定国的明军后裔。

提起李定国,他在云南人心目中宛如神一般的存在,就连蔡锷将军都以他为楷模。

李定国幼时就参加了张献忠的起义军,跟随张献忠南征北战,后被其收为义子。

李定国熟读兵书,运筹帷幄,堪称军事奇才。

随着明朝的灭亡,满清铁骑踏入中原。

李定国转而归依南明政权,举起了反清复明的大旗。

他和郑成功,一个在云南,一个在东南沿海,犹如南明的两个擎天柱,苦苦支撑南明二十多年。

他被南明封为晋王。

后因南明内部的分裂,纵使李定国是孔明再世,他亦无力回天。

康熙元年,南明永历帝被吴三桂用弓弦勒死。

李定国闻听消息,不久亦激愤成疾而死,他临死前遗言“宁死荒野,无降也”。

他的儿子和大部分部下,因无法忍受恶劣环境,违背李定国遗言降清。

仍有数千士兵宁死不降,聚于阿瓦河东百里,自称“桂家”。

在果敢曾发现一段碑文,“晋王既薨,公乃携妻子石友迁至此地。

次年,军中人等络绎来投。

”文中的晋王应该是李定国,墓碑应该是其部下死后留下的。

有书君认为,这是果敢汉人来历的直接证据,李定国明军后裔就是果敢汉人最早的祖先之一,当然当地早有土著居民居住。

果敢:曾属于我国云南,后划入缅甸,当地人至今还说中文用人民币

果敢:曾属于我国云南,后划入缅甸,当地人至今还说中文用人民币

果敢:曾属于我国云南,后划入缅甸,当地人至今还说中文用人民币三连一下,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在中国数千年的发展史中,国土面积曾经经历过多次变动,现在中国周边有不少国家、地区都曾是中国的领土。

比较为大家所知的就是蒙古国了,在1945年以前外蒙古都是中国的一个地区,后来因为俄国的干涉成为独立国家。

而下面要给大家介绍的这个地区曾经也是中国的一部分,很多人可能都没听说过,它就是缅甸掸邦果敢自治区。

缅甸果敢位于缅甸东北部,与我国云南省相邻,在1897年以前,果敢其实都是中国云南的一部分。

清朝末年,清政府面对列强入侵消极妥协,并被迫签下过许多不平等条约,而于1897年签订的《中英续议缅甸条约》就是其中一个,此条约将当时的果敢划分给了英属缅甸。

不过在签订条约之后,由于果敢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的原因,缅甸并不能真正掌控果敢的管辖权。

到了二战前后,果敢和缅甸政府矛盾进一步升级,此后果敢一度保持高度自治状态。

其实我国当时想过要收回果敢,但是果敢的掌权者为了自身利益拒绝回归中国,而那时候的中国百废待兴,难以腾出精力来处理果敢归属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英国殖民者曾经为了从殖民地谋取暴利,也在缅甸地区种植罂粟,果敢人亦是深受其害。

而在后来的抗日战争时期,果敢人民也和中国同胞一起为抗击日本侵略者做出过巨大贡献。

直至1960年,中国和缅甸签署了边界条约,此后中国正式放弃收复果敢的权利,而果敢正式归给缅甸管辖。

不过虽说如此,果敢在缅甸还是非常特殊的一个存在,果敢土地面积两千七百公里,人口二十多万,其中大部分都是果敢族人,也就是汉族人(在掸族语中是九户人家的意思,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缅甸爆发排华运动,果敢的汉民族为了免遭迫害就自称果敢族,所以今天生活在果敢的许多汉族人都自称果敢族)。

另外,在2015年以前,果敢族人都说汉语而非缅甸语,而且通用货币为人民币,使用的网络还是中国移动,电话号码用的是云南区号,甚至连学生课本都带有很强的中国特色。

可以说,除了地区的实际归属权以外,果敢族人的生活几乎与中国人无异。

缅甸三大华人聚居区

缅甸三大华人聚居区

缅甸三大华人聚居区缅甸位于东南亚地区的中南半岛,分别和我国、泰国、印度等国接壤,总面积约67.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500万。

缅甸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全国共有135个民族,主体民族为缅族,约占总人口的65%,其次为掸族,约占8.5%,克伦族,约占6.2%,若开族,约占5%,等等。

缅甸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但大部分少数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主要使用缅文,基本只有缅甸的前几大民族拥有自己的文字。

缅甸全国分为7个省,7个邦,两个直辖市。

缅甸的七个省,包括曼德勒、勃固、实皆等等,主要是缅族聚居区,缅甸的邦,包括掸邦、克钦邦、克耶邦、若开邦等等,主要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两大直辖市为仰光和内比都。

缅甸的华人聚居区分布在北部的掸邦,那么缅甸三个主要的华人聚居区是哪些呢?第一,果敢。

果敢位于缅甸北部的掸邦高原,和我国的云南省相邻,总面积约2700平方公里,人口约25万,首府为老街市。

果敢90%的人口为果敢族,果敢族是缅甸135个少数民族之一,泛指生活在缅甸北部果敢地区的居民。

果敢族虽然是缅甸人口比例较低的少数民族,但和前几大民族一样,拥有文字。

果敢族广泛使用汉语西南方言,使用汉字。

关于果敢族,最普遍的说法是,明末清初,追随明朝永历帝,留在果敢地区的明朝遗民。

其实果敢地区历史上是中国领土,隶属于云南省。

到了清朝末年,国力衰微,大片国土被列强侵占。

英国控制缅甸后,不断向北蚕食清朝领土,1897年,英国迫使清朝签订不平等条约,将果敢地区划入了英属缅甸。

1948年,缅甸独立后,果敢成为缅甸一部分,不过果敢地区长期保持着自治状态,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直到2011年,缅甸正式控制果敢地区,果敢更名为缅甸掸邦北部果敢自治区。

第二,佤邦。

佤邦位于缅甸东北部,总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60万。

佤邦分为北佤和南佤两部分,北佤地区和我国云南省相邻,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南佤地区和泰国相邻,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

佤邦原本的土地只有北佤地区,而南佤地区原本是坤沙蒙泰军的地盘。

缅甸果敢战事升级的来龙去脉

缅甸果敢战事升级的来龙去脉

缅甸果敢战事升级的来龙去脉作者:严金平来源:《海外星云》2015年第06期生活在缅北的“果敢民族”其实就是中国的汉族,他们学汉语用汉语,写的是方块字,传承的是儒家文化,使用的仍是人民币,甚至包括中国的通讯网络。

在历经各种现实阵痛之后,果敢当地人一度以“缅甸少数民族”的身份逐步融入以往陌生的缅甸主流社会,但是各种各样的纷争并未停息。

2月9日春节前夕,流亡在外五年多的果敢特区前主席彭家声,指挥所属的“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俗称果敢同盟军)突然偷袭果敢老街,与驻守的政府军激烈交火,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大批难民流离中缅两地。

2月17日,多次重申推行民族和解路线的缅甸总统吴登盛签署总统令,决定从当日起结束果敢的民族自治,暂定实施为期90天的紧急状态,由军方接管当地一切权力。

最新的果敢战事所引发的国际舆论越来越激烈,彭家声本人于2月11日发布了《告世界华人同胞书》;果敢同盟军又于2月16日发布了《致缅甸总统的公开信》,对被迫以战争方式返回家乡,争取民族权利进行了解释与呼吁。

“果敢特区”的特殊历史果敢地区于1897年中英签订《续议缅甸条约》才被划归英属印度;1947年2月果敢(汉族)土司杨振材在彬龙协议上签字同意加入缅甸联邦,使果敢人成为联邦法定土著民族;1960年10月1日,中缅两国政府正式签订了《中缅边界条约》,果敢被正式承认为缅甸国土。

1968年后,果敢曾为缅甸共产党所控制。

1968年3月11日缅共人民军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彭家声发动兵变,成立了“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并出任总司令,随即与缅甸军政府进行和谈。

军政府迅速批准果敢为政体上归属中央政府的“缅甸掸邦第一特区”,又称“果敢特区”,正式承认其为缅甸特殊的“地方政府”。

但果敢仍被缅甸中央政府歧视,居民所获发的身份证仅限于特区使用,并不能到缅甸其他地方。

由于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和政治气氛等特殊原因,果敢一度是一部分中国人的好去处。

在果敢,所有的电话、手机都是中国的号码,统一区号是云南省临沧地区的“0883”,四处张贴的移动通讯广告都是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

“果敢”现状,带你看看真实的果敢

“果敢”现状,带你看看真实的果敢

“果敢”现状,带你看看真实的果敢我国云南的南面和西面有一块地方,生活着一群和我们一样拥有黄皮肤、黑头发和黑眼睛的人,但他们并不是中国人,而是缅甸人,确切的说是缅甸果干族人。

果敢族是缅甸135个民族中的一员,其实说白了他们就是汉族,或者可以说他们就是华人,据史料记载,当地最早居民是“明末遗民”,随明朝永历帝朱由榔进入缅甸,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以前属于“皇亲国戚”。

那为啥明明是汉族,却非要叫果敢族呢?这主要是和缅甸的政策有关,一是为了和我国的汉族区分,二是减少当地华人的数量和影响力,故而人为的给起名叫果敢族,其实这和新加坡类似,新加坡最多的民族是华人,但主要语言却是英语,也是为了减少汉语的影响力,南边的越南也是一样。

缅甸果敢地区与中国云南省临沧市的镇康和耿马两县交界。

在离它不远处,还有个地方叫佤邦,它俩以前属于难兄难弟,都是缅甸高度自治的地区,可如今情况大不相同,佤邦还是以前的佤邦,而果敢已经不再是以前的果敢了。

为啥这样说呢?果敢虽然现在还是自治区,但已经不是高度自治,以前当地的教学、司法、经济等方面,全是自己说了算,可如今的话语权主要在缅甸政府。

几年前,走在果敢的大街上,到处都是写着汉字的广告牌,在学校里,全是用的汉字教学,学生也背三字经和唐诗宋词文言文,可现在再去看看,几乎全部改成了缅甸语教学。

果敢的面积2700平方公里,面积不仅狭小,而且还多山,山地占总面积的98%,众所周知,山多对于交通是个巨大的难题,当地仅有两条柏油路,其他多数为山路,别说汽车,就连自行车在崎岖的山路上也是寸步难行,当地出行方式基本是马拉肩扛。

有句话说的好,要想富先修路,没有好的路,对于经济发展有着巨大影响,果敢基本没工业,目前主要以种植甘蔗和水稻为主,工业发展缓慢。

说起果敢的老街,很多人并不陌生,曾是金三角上赫赫有名的毒品产地,随着多方面对毒品的打击,这里已经改头换面,近些年在旅游业发展迅速,当地的车牌,以前是汉字果开头的,如今是缅甸kk开头。

几乎全是华人的果敢,现在是啥样子?如今几乎已经不存在汉字了

几乎全是华人的果敢,现在是啥样子?如今几乎已经不存在汉字了

几乎全是华人的果敢,现在是啥样子?如今几乎已经不存在汉
字了
说起果敢,想必大家也不会陌生,据称这个地方的民众大多都是南明时的明军遗民。

当时南明的永历皇帝逃难至缅甸,后来被缅甸出卖让吴三桂抓回去处死了,而这些明军则誓死抗争,最终在果敢落户,所以这片地区的人民都是用着汉字说着汉语的。

但在最近几年,这个几乎是华人的果敢,似乎不再像以前一样了,他们现在是何样子呢?
果敢在以前之所以能够一直坚持说汉语写汉字,那是因为果敢有着一种高度的自治权及防卫力量,且在之前就是中国的领地,所以他们才能一直坚持下去。

但在2015年的时候,缅甸方面宣布已经控制了果敢全境,从这一年开始,他们也开始强行在果敢地区推行融入缅甸的政策,大力的推广缅语的教学等。

所以现今这个地方,若是再去游玩观看,会发现少了一些亲切感,因为这些曾经和我们说着一样的话,满大街都是我们汉字的一个地方,在现如今已经开始说起了另一种语言,而且满大街的汉字元素也大部分被转变成了缅甸文字,看上去多了一些陌生的感觉。

现今的果敢,也不再是大家所熟悉的一个地方了。

不过想来这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虽说在曾经缅甸也是我们国家的附属国,但他们现今也是拥有着自己的独立权,他们想在自己的国土内推行什么政策也都是自己的自由。

所以对于现今的果敢,大家觉得再不久的将来
还能保有多少的汉家文化呢?。

缅甸果敢

缅甸果敢
缅甸和果敢的关系,只是缅甸的内政,和中缅关系问题联系不大,站在缅甸的角度来想,一个国家是不可能允许令一个有独立武装,不受法律约束的地区存在的。。纠察毒品不过是想派部队进驻的借口,即使没有查到毒品,也会如此,所以果敢政府会如此强烈反抗。。。。。果敢人逃难到云南,中国警方肯定也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果敢其实就是汉人,在缅甸有很多由汉人建立的自治政府(很小,村级别的,但有自己的部队),其中还有一些是国民党旧部,在东南亚都是以种植毒品来维持生计,基本上是完全脱离政府的所谓自治政府,果敢其实就在臭名昭著的“金三角”区域内....不过很多部族(其实是汉族),已经不再种植毒品,为了遏止毒品,中国还曾经派专家教他们种植橡胶技术,但由于毒品的暴利,会不会完全放弃可想而知,世界的很大一部分毒品都出自于此,中国为了防止毒品入境,也花费拉大量的警力,无数英灵长眠于边境线上。。。

缅甸果敢地区人民真实生活状况

缅甸果敢地区人民真实生活状况

缅甸果敢地区人民真实生活状况
果敢的一个小男孩,中国俩个字俩个字格外显目,也许他还不知道意味着什么,但是果敢一些人民一直有着一颗热爱中国的心。

果敢,位于缅甸与中国之间的掸邦高原,紧邻中国云南省,在籍人口约25万,其中90%人口为华人,所以缅甸人称之为果敢人。

果敢人精通汉语,缅甸称之为果敢语,学校都是用简体中文授课。

流通人民币。

通讯采用中国移动号码。

果敢街道,门面全是汉语,果敢的居民以汉族居多。

果敢女兵服装,也很相似。

这里很久以前是大毒窝,以种植罂粟闻名世界,后来在世界禁毒的压力下,他们被迫放弃罂粟种植,但他们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日本民间组织一直在援助果敢地区,培育新的农业发展模式,但想让他们完全转型还非常难。

很多中国人其实对果敢一点都不陌生,经常也会有人去那里做生意。

很多名字类型和我们相似。

果敢士兵放哨。

曾经缅甸多次派政府军围剿,但都无果而终。

经历了太多苦难、刚刚从炮火硝烟中、罂粟的魔障里走出来的果敢民族,开始踌躇满志追求新的生活篇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在缅甸的汉族人——果敢族与果敢地区
生活在缅甸的汉族人——果敢族与果敢地区
英文名称
果敢:kokango ;果敢人:kokango chinese
果敢(Kokang),全名缅甸掸邦第一特区,位于缅甸东北部比邻中国云南省,以果敢族为主体的自治区。

首府老街市,拥有高度的自治权,面积约2700平方公里,通行果敢语(汉语西南官话),同时流通缅元以及人民币。

果敢曾为中国西南边境少数民族的地域,明朝末年大量汉族涌入云南省。

18世纪,一支汉人移民后裔成为科干山的地方势力,后受封为世袭果敢土司县,向中国效忠。

19世纪末,果敢并入英属印度,成为缅甸境内以华人为主体的土司县。

1959年缅甸废除土司制度之后,果敢陷入了长期的动乱,直到1989年停战才趋于稳定,成为今日的掸邦第一特区。

果敢既可以指传统意义上的果敢,即包括杨氏土司所控制的区域,也特指今日的掸邦第一特区。

果敢族简介
在缅甸掸邦北部的尽头,在中国云南西南的底端,在一个远离中原的地区,有一支汉民族已经在此生存繁衍了300
多年。

这支汉族就是生活在缅甸掸邦果敢及周边的汉族,在缅甸被称为果敢族。

现在的果敢位于缅甸掸邦东北部,面积约1万多平方公里,人口约15 万。

300多年前明朝灭亡之际,明朝的一些官员和百姓追随永历皇帝朱由榔(桂王)从广西贵州和云南一路逃亡最后流落缅甸。

公元1661年十二月,吴三桂带领十万清兵开进缅甸,逼迫缅甸交出永历帝朱由榔并押解回昆明,一年后永历帝被吴三桂缢死在昆明的逼死坡。

但仍有不少随朱由榔逃入缅境的文武官员、各类随从和大批百姓仍死不降清,流落在现今缅甸北部和中国云南西南的荒山野僻之地顽强生栖繁衍,其中包括张献忠手下的名将李定国,他沿路护卫朱由榔进入缅甸,此后又长期在边境地区与清军周旋,朱由榔在昆明被杀后不久他即病故在现中老边境勐腊县;通过300 多年艰苦而漫长的日子,这些流落他乡的人员最终发展成了今天缅甸的果敢族和这一区域其他称谓的汉民族。

长期以来,果敢人民在同英国殖民者和日本侵略军的斗争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争取民族利益的斗争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在缅甸耐温排华的年代,缅甸国内一律取消汉语和汉字,更不允许教授汉文,为了保存自己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果敢人民被迫接受“果敢族”的称谓,并将他们操地方言的汉语称为果敢语,使用的汉字称为果敢文,最终保证中华文化得以传延。

1968年后缅甸人民军进驻果敢,1989 年果敢成立
“缅甸掸邦民族民主同盟军”,同年获缅政府承认成立“掸邦第一特区”。

该辖区于2002 年实现了基本禁绝罂粟种植,在当地的民族历史和禁毒的历史上迈出了一大步。

果敢地区简介
果敢是一块狭长的土地,位于掸邦东北部的顶端。

地理座标为:北纬23°24′54〃—
24°09′24〃;东经98°24′14〃—98°53′42〃。

它的东边有中国的镇康、耿马及孟定,北边有中国的龙陵(注:缺潞西),南边有佤邦。

除勐汞和长箐山外,西边以怒江为界,但是,自从1989年,果敢的领土已经向西扩张(注:1995年之后,不再领有西岸勐古地区)。

果敢很大一部份,被西藏高原所包围。

它的北部多为崇山峻岭,平均海拔1200米,约4000英尺,最高是2400多米,(注:应为2552米)即8000英尺
特别注意的是,中国用户手机漫游至果敢地区时,是没有国际漫游费的。

千万不要申请国际漫游功能。

(仅限移动用户)
[编辑本段]果敢的历史
明代以前
果敢地区在历史上多属于地方土司管理的地区,未成为中央集权国家所能有效控制的边境地区,崎岖复杂的地形决定了其多样化的民族组成。

在杨氏土司之前,果敢地区未有明确的历史记载。

该地曾为哀牢百濮的地域,后哀牢内附东汉,该地属于东汉永昌郡西南边陲。

三国时代蜀汉诸葛亮在平南时在诸葛炮楼山留下了遗迹。

在白族大理国时期,属永昌府孟缠甸范围。

元代,其地分属云南省镇康路、孟定路孟缠甸的一部份。

在明代,该地邻近镇康州以及孟定府。

杨氏土司时期
17世纪中叶中国明朝末年,南明政权明昭宗向西南方败退,许多汉人随着明军移入云南和今日的上缅甸区域而没有回到家乡。

从清朝初期开始,果敢地区汉族增多,其中有一户杨姓人家迁入了科干山,成为地方势力,并效仿附近土司的作法,统治当地的少数民族。

1840年,杨国华因为捍卫中国边防有功,受封为世袭果敢县令,成为中国认可的汉人土司政权,保持世袭领导权近250年。

很长一段时期,果敢的杨氏土司同时向中国以及木邦进贡。

1886年,大英帝国并缅甸贡榜王朝,同时将缅甸北方臣服于缅甸的土司也纳入英属印度。

英国与中国清朝签订条约,界定了中缅两国边境传统上没有稳定归属的土司,一些被分为中国所有,一些则属于英属缅甸。

经过多年谈判,1897
年《中英续议缅甸条约》果敢被划入英属印度的范围。

果敢最后一任土司于1959年被缅甸所废除
战乱时期
缅甸政府取消了世袭的土司权力,数年后将原土司杨振材逮捕。

土司家族成员杨振声起兵反抗,缅族政府军施行
“以果制果”的政策,策动罗星汉击溃果敢的反缅甸部队,土司家族的军队败逃。

杨振声部队退入泰国,彭家声则退入中国。

政府军进占果敢,指派亲缅族的罗星汉管理果敢,经营毒品生意。

果敢始被异族统治,华校被收归国有,果敢华人被迫更名为果敢族,华文改称果敢文。

1960年代缅甸共产党失去位于缅甸中部的根据地之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支持下在缅甸东北部重新建立。

彭家声率领缅共军队重新占领果敢,败退的罗星汉采行坚壁清野策略,将市街烧毁,居民迁出,果敢人民四处流亡。

1980年代国际情势改变,缅甸共产党内部严重分歧,包含果敢的少数民族的当地武装势力遂脱离缅共,将缅共的领导人遣送中国,与缅甸政府军停战展开和平谈判。

掸邦第一特区
1989年,彭家声与政府军达成协议,果敢成为自治的特区。

果敢可保有自己的军力,中央政府派驻少量的公共服务人员至果敢,包含医务人员,小学教师,学校以果敢语教学。

1992年内战再起,果敢军官杨茂良联合南方的佤邦驱逐特区
主席彭家声,1995年彭家声与佤邦合作,重回果敢掌政局。

在国际反毒的压力下以及多次禁毒挫败之后,2003年终于全面推行停止种植罂粟的政策,引入农业生产技术并发展博弈业。

产业转型对果敢带来相当大的冲击,替代种植在果敢高冷干的环境推行困难重重,农民陷入贫困。

由于缺乏粮食等原因而在山村地区爆发大规模的疟疾,死亡279人。

国际展开人道救援,中国派遣巡回医疗团,并提供药物,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提供救济粮。

日本2005年5月开始总合性的山地农民的生活重建项目。

[编辑本段]果敢的地理与人口
果敢位于缅甸东北端的掸邦高原,地势海拔在450至2400米之间,山与山之间的坝子海拔约1100米,是果敢的精华地带。

西临萨尔温江与木邦相峙,东与中国云南省镇康县、沧源佤族自治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接壤,北面是龙陵县、潞西市,南以南定河与佤邦相对。

老街和镇康新县城南伞镇仅相距7公里。

2003年果敢人口约14万人,缅甸籍约10万,其中缅籍华人约占百分之九十,其余则有掸族、崩龙族、苗族、佤族、傈僳族、白族等。

缅甸籍以外的人口多为华侨。

而缅族人多为缅甸中央政府派遣的军人和家属以及行
政官、小学教师、技术人员、医务等公共服务人员。

果敢地区架有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网络。

[编辑本段]果敢的文化及教育
果敢的主要人口为中国移民后裔、华侨,数百年来传承著中华文化以及当地的少数民族相互融合,今日的果敢文化与临近的云南省镇康县相似。

主要人口信仰道教和佛教,接受传统的儒家思想,此外还有少数民族特有的风俗,主要的信仰中心为老街的果敢大庙。

[编辑本段]果敢地区的军事
第一特区军事力量由果敢民族民主同盟军以及缅甸中央政府派驻于滚弄的军队所构成。

果敢同盟军由第一特区政府主席彭家声所控制,负责特区的治安以及面对中国边境的国防,而中央政府的军队则驻守在果敢南部重要的据点滚弄,负责特区对掸邦其他方面的军事控制,不负责特区内部事务。

特区政府的掌握的边防警力规模由缅甸中央政府规定,但武装配备由特区政府负责,特区政府拥有很高的自主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