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方案 (2)

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方案摘要水稻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水稻病虫害给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水稻产业,提高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制定一套有效的病虫害统防统治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水稻病虫害的常见种类和主要危害,然后提出一套综合的统防统治方案,包括预防措施、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等。
1. 水稻病虫害的常见种类和主要危害水稻病虫害种类繁多,其中常见的主要有: - 水稻纹枯病:导致水稻叶片出现黄斑和条纹,严重时会导致叶片枯死,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和产量。
- 水稻稻瘟病:引起水稻叶片和穗部出现白色霉斑,严重时会导致穗部腐烂,减产甚至完全凋落。
- 水稻褐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导致叶片出现黄化、萎蔫、凋落,严重时会造成水稻失绿、减产。
- 水稻稻飞虱:叶片被飞虱吸取汁液后出现白斑,严重时可造成叶片萎缩、凋落,严重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2. 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方案为了有效控制水稻病虫害,以下是一套综合的统防统治方案。
2.1 预防措施预防胜于治疗,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合理轮作:合理调整水稻的种植区域和种植时间,避免病虫害发生和传播。
•清理田间杂草:定期清理田间的杂草,减少病虫害的滋生和传播。
•健康种子选择: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种子进行播种,减少病虫害入侵的可能性。
•施肥合理:适量施肥,保证水稻的养分供应,增强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
•种植耐病虫害品种:选择抗病虫害品种进行种植,提高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
2.2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可持续的防治方法,可以利用一些天敌和有益微生物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引入天敌:如寄生蜂、捕食性昆虫等,引入田间增加天敌的数量,控制害虫的发生。
•制剂利用:利用一些对病虫害有特殊作用的微生物制剂,如拮抗细菌、真菌等来控制病虫害。
2.3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一种常用的病虫害控制方法,可以通过喷洒杀虫剂、杀菌剂等化学药剂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规律与绿色防控技术

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规律与绿色防控技术稻纵卷叶螟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其主要以稻叶为食,造成叶片卷曲、黄化,严重影响稻穗的光合作用和营养生长,导致产量减少。
为了有效控制稻纵卷叶螟的发生,需要深入了解其发生规律,并采用绿色防控技术进行防治。
一、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规律1. 孳生环境:稻纵卷叶螟主要孳生在稻田中,特别是在温暖潮湿、阳光充足、气候条件适宜的生长季节,其孳生环境对它的发生有重要影响。
2. 生命周期:稻纵卷叶螟的生命周期一般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它们在幼虫期主要以稻叶和嫩茎为食,对稻株造成危害。
3. 发生规律:稻纵卷叶螟幼虫主要发生在稻田中,其由卵孵化为幼虫,经过数天至数周的生长发育,然后结蛹羽化成成虫,成虫主要以田间小昆虫、植物汁液等为食。
在发生规律上,稻纵卷叶螟一般在稻田中夏季发生较多,秋季和春季发生较少。
二、绿色防控技术针对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规律,可以采用以下绿色防控技术进行防治:1.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或捕食性昆虫进行生物防治,例如可以引入蚜茧蜂、蚜虫天敌等昆虫,利用它们的捕食和寄生作用控制稻纵卷叶螟的数量。
2. 植物防治:种植一些对稻纵卷叶螟有较强拒绝性或排斥性的植物,如大蒜、草木樨等,来减少该害虫的发生。
3. 生物农药:利用一些对人畜无害的生物农药,如芹菜碱、珊瑚此碱等,进行喷洒防治。
4. 化学防治:采用对环境友好、对非目标生物无害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如苏力微、氟氯氰菊酯等。
5. 生态防治:通过调整农田生态环境,增加有益微生物、控制害虫天敌、减少农药使用等手段进行综合防治。
通过上述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控制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减少农药残留,减轻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和农民身体健康。
三、加强科学管理除了采用绿色防控技术进行防治外,还需要加强稻田的科学管理,以减少稻纵卷叶螟的发生。
具体措施包括:1. 灌溉管理:合理安排稻田的灌溉,保证稻田中的水分充足,避免积水滞留,减少稻纵卷叶螟的孳生。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1. 引言1.1 绿色防控技术的定义绿色防控技术是指通过利用天然的、对环境友好的方式,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技术方法。
与传统的化学农药防控相比,绿色防控技术具有生态友好、安全无毒、可持续发展等特点。
其主要包括生物防治、植物保护、生态调理、综合防治等方法。
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寄生虫、病毒等天然生物制剂来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减少环境污染。
植物保护是通过培育耐病强健的品种、采用间作、轮作等方法,提高植物的自身抗病性,从而降低病害的发生。
生态调理是通过调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高农田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抗逆性,减轻病虫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综合防治是将多种绿色防控技术有机结合,做到精准防控,提高防治效果,减少防治成本。
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绿色防控技术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应用。
1.2 水稻病虫害对生产的影响水稻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受到病虫害的侵害会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也会影响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水稻病虫害主要包括水稻条锈病、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稻螟等。
这些病虫害会导致水稻叶片出现病斑和枯黄、植株生长受阻、产量降低等现象,严重时可能导致田间结实率显著下降。
水稻病虫害对生产的影响可以从多个方面来看。
病害会使水稻叶片养分吸收减少,导致植株生长缓慢,严重影响了水稻的光合作用和养分利用效率,从而影响了产量。
虫害会直接损害水稻的光合体系,造成短期内的营养紊乱,长期则可能导致植株生长迟缓。
病虫害还可能导致水稻的质量下降,降低粮食的加工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水稻病虫害对于农民的产量和经济收入具有直接的影响,也对粮食的供给和安全构成威胁。
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绿色防控技术来减少病虫害对水稻生产的危害,实现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一、前言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但由于其生长过程易感染病虫害,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
灌溉管理、土壤处理、气候条件和病虫害防治等水稻种植方面的技术都非常重要,尤其是关于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方面的研究,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水稻产量,增强农民的经济收益,保障人民的口粮需求。
二、病虫害种类及危害1.水稻病害生产中常见的水稻病害主要有白叶枯病、锈病、纹枯病、扁平糯米糠病、稻瘟病、水稻猝倒病、叶枯病、灰霉病等。
水稻病害的危害,主要是通过病原菌或病毒的侵染和感染,使水稻生长发育异常,减少光合作用和生长素的合成,降低产量和品质,威胁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经济收益。
水稻虫害主要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草象、水稻灰飞虱、水稻螟虎等。
水稻虫害的危害主要是通过虫口的刺吸、蛀食等对水稻叶片、根系、花穗等部位造成危害,降低水稻产量和品质,严重时会造成滞育死亡和逐年减产。
三、病虫害防治的方法1.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因素控制病原菌、病毒、昆虫等有害生物的方法,具有环保、维持生态平衡的优点。
水稻病虫害防治的生物防治主要包括利用一些天敌如锡纸娃娃、细腰蜂等,寄生虫如拟花天牛等,以及微生物制剂(如枯草芽孢杆菌、放线菌等)等进行防治。
2.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化学药剂对病虫害进行控制,具有效果快、持续时间长的优点,但同时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较大影响。
水稻病虫害防治的化学防治主要是利用一些农药如敌草快、硫酸亚铁、三唑酮等,对水稻病虫害进行控制。
但在使用化学药剂时应该注意安全,合理使用,不要超量使用,避免对人体和环境产生危害。
物理防治是指利用物理手段控制病虫害的方法,比较环保,不会对农田生态环境造成太大影响,但是往往需要对土壤、气温等因素进行精细管理。
水稻病虫害防治的物理防治主要包括支撑剪枝、灭虫灯、肥料病虫防治等。
4.农艺防治农艺防治是通过加强农业管理、科学施肥、基本农田管理、合理灌溉等方法,通过加强田间管理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减轻病虫害造成的危害。
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与推广实施方案

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与推广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与推广一、背景农作物病虫害对农业生产和农民收益造成了严重影响,传统的化学农药防控方法不仅危害环境,还存在农残问题。
为了提高农作物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水平,保障农民的利益和环境的健康,我县制定并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与推广实施方案。
二、目标1. 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2. 提高农民病虫害防控意识,增强他们的病虫害防控知识和技能;3. 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4. 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收益。
三、具体措施1. 提供技术支持:成立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团队,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和示范,向农民普及病虫害防控的知识和技术,以解决农民遇到的实际问题。
2. 建立病虫害监测系统:通过建立病虫害监测点和定期巡查,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情况,提供科学的防控方案和决策支持。
3. 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指导农民使用绿色防控技术,如生物防治、有机肥料、合理排水、轮作等,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鼓励采用生物农药、微生物制剂等绿色的农药防控手段。
4.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农村广播、悬挂横幅、发放宣传册等形式,向农民宣传绿色防控的重要性和好处,引导他们转变传统的农药防控观念。
5. 建立奖惩机制:针对积极参与绿色防控的农民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违反相关规定和使用不合格农药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并公布处理结果,形成警示效果。
6. 加强监管力度:配备专门的病虫害防控监管人员,加大监管力度,严格查处违规行为,确保绿色防控措施的有效实施。
四、评估与调整制定实施方案后,将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通过农民使用的农药数量、环境监测等指标来评估绿色防控工作的效果。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方案,进一步完善绿色防控的策略和措施。
通过以上的措施,我县将积极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与推广工作,提高农民的防控意识和能力,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环境,提升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益,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水稻的农业绿色技术的操作流程

水稻的农业绿色技术的操作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水稻的农业绿色技术的操作流程一、准备工作阶段在开展水稻的农业绿色技术应用之前,有诸多准备工作需要完成。
植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教学课件(含英文):稻飞虱绿色防控(双语)

二 稻飞虱绿色防控 II.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Rice Planthopper
➢ 稻飞虱还能传播水稻或其它作物的病毒病,例如褐飞虱能传播水稻草丛矮缩病和齿叶矮缩病。灰飞虱能 传播水稻黑条矮缩病、条纹叶枯病,小麦丛矮病,玉米矮缩病等。灰飞虱由其传播病毒所引起的经济损失
常大于直接为害。
➢Rice planthoppers can also spread viral diseases of rice or other crops, for example, the brown planthopper can spread rice grassy stunt virus and rice ragged stunt. The small brown planthopper can spread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disease, rice stripe virus, wheat rosette stunt, and corn stunt. The economic losses caused by the spreading of viruses by small brown planthoppers are often greater than those caused by direct damage.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Rice Diseases and Pests
二 稻飞虱绿色防控 II.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Rice Planthopper
水稻种植田间管理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

水稻种植田间管理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田间管理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对于保障农民收益和市场供应稳定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将从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两个方面来介绍一些技术措施。
一、田间管理技术1. 施肥:种植水稻之前,要先对土壤进行调查,并根据不同的土地类型制定不同的施肥方法。
在水稻生长期间,要适时施肥,控制施肥量,按照一定的比例施用氮、磷、钾等营养元素。
同时,要注意避免肥料积累和土壤酸化等问题。
2. 土壤耕作:在收割水稻之后,清理过去一季度的残留物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滋生。
适当的松土和耕作可以增加土壤透气性和水分渗透性,有利于水稻生长。
3. 水分管理:水分是水稻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需要根据当地气候特点进行灌溉。
特别是在干旱的季节,要增加水分的供应,保持土壤湿润,并避免水分暴涨、蒸发和淤积等问题。
4. 防止秧苗倒伏:在水稻返青期和拔节期间,要注意聚散实力,及时剪去杂草和病麻籽,避免秧苗倒伏。
同时,要注意合理密度,掌握水肥管理法,保持优良生态系统。
5. 安全收割技术:对于成熟的水稻进行收割时,需要注意确保割棍的锋利度和收割机的正常运行。
保证角度的正确和精确,避免割损和芽的磨损。
二、病虫害防治措施1. 水稻稻飞虱:稻飞虱是水稻生长期间最为严重的病虫害之一。
针对此类病虫害,可以适当的采用生化方法,例如农药光谱的筛选,筛选适合的百虫清,药剂的控制,以及增强稻飞虱天敌的数量等措施。
2. 二化螟:二化螟是水稻返青期间减产的致命因素之一。
针对此类病虫害,我们可以采用限制头条适合的田间技术措施,例如农药层次和农药防治的选择。
口腔亲和性制剂的硫代硫酸盐等在灰化螟的有效防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 稻瘟病:稻瘟病在水稻中也是非常常见的病害之一,会对水稻的生长和收成造成极高的危害。
想要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稻瘟病的滋生,我们需要采用综合措施,例如种子浸种、农田修剪、农田消毒、磷酸盐施加、钙素等药剂的合理应用等,以及及早发现和及早处理感染病毒的农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6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一、目标 示范区总体防控效果达80%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二、防控策略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以稻田生态系统为中心,将防控关口迁移,空出预防性。优先采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等非化学防治技术措施,养活病虫害发生基数,突出种子处理、带药移栽、破口抽穗期保护等预防性措施,协调应用高效、环保药剂防治技术。保障水稻产量、质量和稻田生态安全。
三、主要技术措施 (一)防控重点 重点预防稻瘟病、稻曲病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控稻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和纹枯病,注意防治粘虫。
(二)非药剂预防技术 1、农艺措施。(1)选用抗(耐)病虫的水稻品种,避免种植高(易)感品种。(2)健身栽培。加强水肥管理,适时晒田,避免重施、偏施、迟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水稻抗逆性。(3)清洁田园。在秧田期以前彻底处理田间及周边的病稻草,不能用病稻草做盖种、催芽、保温的覆盖物,养活病原菌。
2、生态调控。采用生态调控和农艺措施提高稻田的生物多样性,发挥自然控制作用。(1)示范区田边和田埂不使用除草剂,也不进行人工除草,保留禾本科杂草和显花植物,为天敌提供过渡寄主和栖息地,可以显著提高寄生蜂等天敌的控害能力。(2)示范区田埂种植万寿菊、凤仙花、芝麻、大豆等显花植物,保护和提高蜘蛛、寄生蜂、黑肩绿盲蝽等天敌的控害能力。(3)示范区田边种植诱集植物香根草,间隔3-4米种植1丛,诱集二化螟和大螟产卵,在香 2 / 6
根草上的卵可以孵化,但不能完成幼虫历期,这样可逐步减少螟虫的种群基数。
3、生物防治。因地制宜。选择稻蛙共生、稻鸭共育、稻鱼共生、人工释放天敌等生物防治技术。
(1)稻蛙共生。建立稻蛙共生生态系统,稻田为蛙提供生存场所,蛙通过捕食水稻害虫减少虫口基数,通过活动实现抑草控草,改善稻田小气候,促进水稻健康生长,形成食物链的良性循环。①蛙苗投放时间及数量:选择在插秧结束秧苗返青成活后进行。放养密度10000只/亩左右;②蛙池建设:蛙池根据稻田的形状来建设,宽80-100厘米,深20-50厘米,安好围网、天网、进出水管,注意防范蛇、鼠、鸟的攻击,勤换水,保持蛙池水清洁;③食堂建设:食台要高于稻田10-20厘米,食盘上有变质的饲料要及时处理,围网和天网有破损的立即修复,食盘要定位,不能随意变动,冬季要注意防冻,加盖稻草;④定时投料:定时早晚投料。
(2)稻鸭共育。水稻分蘖初期,将15-20天的雏鸭放入稻田,每亩放鸭10-30只,水稻齐穗时收鸭。通过鸭子的取食活动,减轻纹枯病、稻飞虱、福寿螺和杂草等病虫草的发生为害。
(3)稻鱼共生。按照当地习惯进行,养鱼稻田早放水、早整地、旱插秧、早放苗种,在插秧后3-5天,即水稻插秧苗开始返青时放鱼即可。
4、理化诱控。(1)性信息素诱杀。从稻纵卷叶螟迁入代蛾始见期开始,示范区集中连片使用性诱剂,通过群集诱杀或干扰交配来控制害虫基数。选用干式飞蛾诱捕器和持效期2个月以上稻纵卷叶螟性诱剂诱芯,平均每亩放置1个,放置高度以水稻分蘖期距地面50cm、穗期高于植株顶端10cm为宜。(2)害虫诱捕器、杀虫灯诱控鳞翅目害虫。
(三)药剂防治技术 首先必须明确,化学防治是基于上述非化学技术仍难以控制病虫发生为害时采取的最终措施,而不应在病虫发生的初期就喷药。药剂防治遵循四个原则:一是普及种子处理技术。二是优先使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生态友好型药剂,提倡不同作用机理药剂合理轮用与混配,避免长期、单一使用同一药 3 / 6
剂。三是注重施药技术,提倡不同作用机理药剂合理轮用与混配,避免长期、单一使用同一药剂。三是注重施药技术,提高防治效果。
四是严格按照农药使用操作规程,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稻鱼、稻蛙、稻鸭等农业生态种养区域必须慎重选用药剂,水稻扬花期慎用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等),减少对授粉昆虫的影响,禁止使用含拟除虫菊酯类成分的农药,慎重使用有机磷类农药。
重点推行“一浸二喷、叶枕平定时”施药防控水稻主要病虫害的技术。一浸:种子药剂浸种(或包衣)处理;二喷:在水稻生育后期打两次药,即田间——的植株到达“叶枕平”时打第一次药,破口期(5%始穗,或第一次打药后7——14天)打第二次药;“叶枕平”:剑叶叶枕与倒数第二叶叶枕持平。
1、种子处理技术。重点针对稻瘟病(黄、叶瘟)、恶苗病、稻飞虱、稻水象甲等。
(1)针对稻瘟病(苗、叶瘟)、恶苗病的处理技术。 ①处理药剂:280克/升异噻菌胺·肟菌脂悬浮种衣剂(毒性为低毒)+0.136%赤·吲乙·芸苔可湿性粉剂(碧护)。对稻瘟病的持效期约70天。②药剂剂量:按每公斤干种子拌280克/升异噻菌胺·肟菌脂悬浮种衣剂(入田)4毫升+0.136%赤·吲乙·芸苔可湿性粉剂(碧护)1克。
③拌种液配制:按每公斤干种子计算,拌种药剂兑水40毫升混合均匀,配成拌种液。
④干种子拌种,在水稻浸种前2天进行,将配制好的拌种液与种子充分搅拌混合,使药液均匀分布在种子上,彻底阴干后,再按常规方法进行浸种催芽。
(2)针对稻飞虱(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稻水象甲等的种子处理技术。 ①处理药剂:600克/升吡虫啉悬浮种衣剂(高巧)+0.136%赤·吲乙·芸苔可湿性粉剂(碧护),对稻飞虱、稻水象甲持效期较长。 4 / 6
②药剂剂量:按每公斤干种子拌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高巧)+0.136%赤·吲乙·芸苔可湿性粉剂(碧护)1克。
③包衣液配制:按每公斤干种子计算,拌种药剂兑水5毫升混合均匀,配成包衣液。
④拌种方法:将催芽后的种子摊在塑料薄膜上(或放在塑料盆中),将配好的包衣液倒在种子上,搅拌均匀,放在通风处摊开阴干(放置8小时左右)后播种。或按常规方法进行浸种催芽,在催芽露白时用配制好的搅种液与种子充分搅拌混合,使药液均匀分布在种子上,彻底阴干后播种。
2、本田期药剂防治技术 (1)提高稻株抗逆性,增强水稻功能叶的光合作用,减轻病虫害发生。水稻移栽后5-7天叶面喷雾;①采用“菌盾”每亩250毫升300-500倍液;②或用30%甲霜·噁霉灵水剂(瑞苗清)1875倍液+0.136%赤·吲乙·芸苔可湿性粉剂(碧护)7500倍液;③或5%氨基寡糖素水剂(海岛素)1000倍液。
破口期叶面喷雾:①亩用“苗盾”250毫升+“水稻宝”250毫升,稀释300-500倍;②0.136%赤·吲乙·芸苔可湿性粉剂(碧护)7500倍液+210克/升单硅酸水溶液(融地美)1000倍液+安融乐助剂5000倍液;③或5%氨基寡糖素水剂(海岛素)1000倍液。
(2)预防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根据田间调查监测结果进行。 ①突出稻瘟病,兼治稻曲病和纹枯病。水稻分蘖期田间发现叶瘟急性病斑时挑治叶瘟,叶面喷施可选用1000亿孢子/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0%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5%氨基寡糖素水剂(海岛素)等生物农药控制病害扩展;水稻后期采用“二喷”技术、叶面喷施可选择10%丙硫唑悬浮剂(温纳洛)、40%稻瘟灵乳油(富士一号)、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拿敌稳)等药剂。
②突出稻曲病,兼治稻瘟病和纹枯病。水稻后期采用“二喷”技术,叶面喷施可选择10%丙硫唑悬剂(温纳洛)、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拿敌稳)、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爱苗)、43%戊唑醇悬浮剂(好力克)、 5 / 6
12.5%氟环唑悬浮剂(欧博)等药剂。 (3)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水稻主要害虫等,根据田间调查结果进行。
①稻飞虱:重点防治褐飞虱和白背飞虱。药剂防治重点在水稻生长中后期,孕穗抽穗期百丛虫量1000头、穗期百丛虫量1500头时对准稻丛基部喷雾,喷雾选用醚菊酯、烯啶虫胺、吡蚜酮、呋虫胺、70%烯啶、噻嗪酮水分散粒剂等药剂。
②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均可通过非化学措施进行防治,尽量不喷施化学农药。水稻分蘖期植株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为害具有一定的补偿功能,当卷叶率50%以下时,可以弃治,利用自然天敌控害和植株补偿作用,只有当稻纵卷叶螟大量集中迁入,水稻处于拔节孕穗末期时,需要采取药剂防治保护功能叶片。防治药剂选用甘蓝夜蛾NPV、金龟子绿僵菌、Bt、短稳杆菌等微生物农药,避免喷施化学药剂。(4)施药器械:采用高工效、低容量静电喷雾器,实施精准施药,提高农药利用率。
五、防控效果调查 (一)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调查 1、调查区域。有代表性示范区、完全不防治区和农民自防区。 2、调查时间。分别于水稻分蘖末期、乳熟期调查2次。 3、调查方法:5点取样,每点查5丛稻,共查25丛稻。 (1)稻瘟病:调查叶瘟的病叶数、发病级数、计算叶瘟的病叶率和病情指数;调查穗瘟的病穗数、发病级数,计算穗瘟的病穗率和病情指数。结果计入表1.(2)稻曲病:调查病穗数、发病级数,计算病穗率和病情指数。结果计入表2.
(3)纹枯病:调查病株数、发病级数,计算病株率和病情指数。结果计入表3. 6 / 6
(4)稻飞虱:采用盆拍法调查白背飞虱、褐飞虱成虫和若虫的百丛虫口数量。结果计入表4.
(5)稻纵卷叶螟:调查百丛成虫量和卷叶率。结果计入表5. (6)二化螟:调查枯鞘率和枯心率。结果计入表6.(二)测产验收 在水稻成熟收获期,对示范区和农民自防区按照水稻测产验收办法进行理论测产和田间实割实测,结果填入表7和表8.
(三)稻米农药残留检测 水稻收获后,将绿色防控区域的稻米抽检送相关检测机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