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 前言

1.1 勘察目的及任务

受山东中捷置业有限公司委托,我院对其拟建紫悦华庭B地块项目进行了详细勘察工作。其目的是为建筑设计提供详细的工程地质资料和岩土技术参数,对建筑地基做出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为基础设计、地基处理做出论证和建议。

主要任务是:

1.查明场地不良地质的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

建议;

2.查明建筑及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岩土层结构及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分析和评价地

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及承载力;

3.查明地下水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变化规律,并评价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4.判定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提供抗震设计有关参数;

5.对可供采用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分析,提出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建议,并提

供相应的设计计算参数;

6.提供基坑开挖支护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论证其对周围已有建筑物和设施的影

响;

7.在季节性冻土地区,提供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

1.2 拟建工程概况

拟建场地位于济南市历城区,工业南路西侧,飞跃大道北侧,包括高层建筑物、物业及地下车库等,拟建建筑物详细概况见下表:

编号建筑物或构筑

物名称

结构类

基础型式

层数及

高度

室内地坪

标高(m)

地下

层数

基础砌

置深度

(m)

基础荷重

(基底压力)

1 1#楼剪力墙桩基础18/53.10 45.800

2 7.0 360 kN/m2

2 2#楼剪力墙桩基础18/53.10 44.500 2 7.0 360 kN/m2

3 3#楼剪力墙桩基础18/52.95 43.500 2 7.0 360 kN/m2

4 5#楼剪力墙桩基础18/54.00 42.950 2 7.0 360 kN/m2

5 6#楼剪力墙桩基础17/50.2 45.000 2 7.0 340 kN/m2

6 7#楼剪力墙桩基础11/32.80 44.400 2 7.0 240 kN/m2

7 8#楼剪力墙桩基础18/53.10 45.800 2 7.0 360 kN/m2

8 9#楼剪力墙桩基础18/53.10 44.500 2 7.0 360 kN/m2

9 10#楼剪力墙桩基础18(11)/53.10 43.750 2 7.0 360 kN/m2

10 11#楼剪力墙桩基础18/54.00 42.950 2 7.0 360 kN/m2

11 地下车库

框架结

独立基础

37.1~

40.500

1 2.0 70 kN/m

2 1.

3 勘察工作依据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0021-2001(2009年版)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1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11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 GB 50218-94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 50223-2008

《岩土工程勘察安全规范》 GB 50585-2010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123-1999

《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 GB/T 50279-98

《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范》 GB/T 20269-97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 JGJ 72-2004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 79-201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 94-2008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 120-2012

《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 JGJ/T 87-2012

《山东省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标准》 DBK 14-S3-2002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

岩土工程勘察委托任务书

1.4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勘察手段及勘察工作布置

根据拟建建筑物特点及场区的岩土工程条件,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及《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有关规定,拟建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建筑物场地复杂程度为二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综合判定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勘察中采用钻探、井探、取土、标贯(动探)、波速测试并结合室内土工试验等多种勘察手段进行。

本次勘察主要按建筑物周边线(或角点)及范围布设,钻孔深度、间距符合规范要求,共布

设勘探点114个,探井6个。

1.5勘察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外业钻探投入XY-1型钻机10台,采用岩芯管钻液压回转钻进;钻孔取土试样采用薄壁取土器(采用重锤少击法);标准贯入试验采用机械提升自动落锤标贯设备;波速测试使用仪器为长沙产CE-9201岩土工程质量检测仪和中国地震局哈尔滨工程力学研究所生产的JB型井中三分量检波器,采用单孔法进行测试。探井内人工采取土试样。土样质量等级为Ⅰ级。

外业工作于2015年11月26日至12月4日进行,共完成探井6个;钻孔114个;其中钻孔取土孔49个,标贯孔27个,取土、标贯孔3个,取土、动探孔4个,标贯、动探孔14个,动探孔17个,动探孔1个,鉴别孔14。室内土工试验于2015年11月28日至12月6日完成。完成工作量详见下表:

完成工作量统计表

项目单位数量项目单位数量

钻孔/进尺个/m 114/3304.6 土常规试验件298

探井/进尺个/m 6/26.6 直剪试验组58

取原状土件298 湿陷系数件24

取岩样件16 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件16

标贯试验次286 土壤易溶盐件 4

动探试验m 10.1 水简分析件 2

1.6勘探点的放设

场地高程基准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坐标系统采用济南93独立坐标系。控制点位于场区内及东侧工业南路上,现场采用红漆铁钉标记,使用全站仪放设勘探点并测量孔口高程。控制点详细信息如下表所示:

点号X坐标Y坐标高程

KZ1 54510.475 63202.686 41.912

KZ2 54671.258 62776.273

KZ3 54495.287 62792.752

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1 气象概况

济南市地处中纬度地带,属北温带湿润大区鲁潍区。为温暖半湿润季风性气候,春季干燥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据济南气象台提供的1951年以来的资料,按气温、降水量、蒸发量、风向风速、湿度和气压等气象要素和冻土情况简述如下:

2.1.1 气温

济南市气温七月最高,一月最低,年平均气温为14.3℃,累年极高气温为42.5℃(发生在1955年7月24日),极低气温为-19.7℃(发生在1953年1月17日),历年最冷月平均气温-1.4℃,历年最热月平均气温27.5℃,从每年气温统计值来看,其气温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2.1.2 降水量

济南市年平均降水量为669.30mm,年最小降水量为320.70mm,年最大降水量为1283.40mm(1973年),累年月最大降水量为504.50mm(发生在1962年7月),一日最大降水量为298.40mm(发生在1962年7月13日);一日最大降雪量为190mm(1971年3月2日);一年之中降水主要集中在六、七、八月份,多以暴雨形式降落,三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5%。

2.1.3 蒸发量

据统计资料,月平均蒸发量一月份最小为61.10mm,六月份最大为340.30mm,年蒸发量2263.00mm。

2.1.4 湿度与气压

绝对湿度,月平均为8.54毫巴,各月的大小不均,七月份平均为18.93毫巴,冬季最小为3毫巴以下,相对湿度月平均为57.33%。

气压平均为1010.5毫巴,一月份最高为1021.2毫巴,七月份最低为 996.5毫巴。

2.1.5 风速与风向

济南地区主要以SSW风向为主,累年极大风速为33.3m/s(发生在1951年7月21日),风向W,最大月平均风速为16.3m/s,最小月平均风速为1.0m/s。

2.1.6 冻土

据济南气象台1954~1970年资料,年间最早冻结日期为十二月中旬,最晚为第二年的二月中旬,一般在一月上旬开始冻结;最早解冻日期为一月上旬,最晚为三月上旬,平均为二月上旬。最长连续冻结日数为81天(1966年 12月8日~1967年3月6日),最短冻结日数为13天(1964年1月12日~24日),平均连续冻结日数在30天左右。最大冻土深度0.44m。

2.2 区域地质概况

济南市地势南高北低,南倚低山丘陵,北傍黄河冲积平原,大地构造单元属山东台地,泰山隆起之北侧,北邻济阳凹陷,南部多为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灰岩地层,燕山运动时期,本区多次遭受岩浆侵入,构造活动相对较为强烈,但近期活动相对较弱,岩浆岩主要是沿灰岩层面、断裂破碎带及岩溶通道侵入,侵入的中、基性辉长岩及闪长岩成盘状沿NE向横贯本区北部边缘。济南地区岩浆岩侵入体以辉长岩为主,向边缘则相变为闪长岩。一般在接触带上,岩石蚀变严重,风化强烈。该拟建场地即位于侵入岩和奥陶系灰岩的接触带上,致使地层结构较为复杂。

拟建场区位于鲁西断隆(Ⅱ)泰山—鲁山断凸的北部边缘地区,断裂构造较为发育。其中东坞断裂距离场区约1km,走向北西,倾向南西,倾角70~80°,是距离场区最近的一条断裂;文

化桥断裂及港沟断裂距离场区约9km,这三条断裂带均为非全新活动断裂。

这些断裂规模较小,序次较低,年代较久,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为第四季晚期不活动或弱活动断裂,因此,本场地为稳定场地,适宜进行工程建设。

2.3 地形地貌

场地地貌单元属于山前冲洪积平原。场地为拆迁场地,地形开阔平坦。勘察期间测得钻孔处的自然地面高程为39.28~41.29m,最大高差2.02米。

2.4 地下水埋藏条件及水土腐蚀性评价

2.4.1地下水埋藏条件

场地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排泄途径主要为为大气蒸发及人工抽取地下水。

勘察期间测得场地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为11.85~13.98m,平均埋深为12.98m;相应标高为26.12~27.98m。地下水位的变化幅度一般在1~2m左右,丰水期最高水位可按30.00m考虑。2.4.1水土腐蚀性评价

根据场地19#钻孔级73#钻孔水样分析试验结果,主要腐蚀介质含量表如下:

孔号PH值

主要离子含量(mg/L)HCO3-总矿化度

化学类型SO42-CL-Mg2+mmol/L g/L

19#7.3 269.98 116.78 31.71 6.57 1.09 Ca—HCO3—SO4

73#7.3 305.19 125.43 23.06 6.71 1.17 Ca—HCO3—SO4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根据水样分析结果,干湿交替时,水质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弱腐蚀性;长期浸水时,水质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根据场地11#、30#、50#及72#钻孔土样易溶盐含量分析结果,腐蚀性介质主要离子含量如下:

土样编号

取样深

度(m)

易溶盐含量

(g/kg)

PH

Cl-

(mg/kg)

SO42-

(mg/kg)

Mg2+

(mg/kg)

11-3 6.8 1.26 7.1 36.77 476.86 11.53

30-1 5.0 0.98 7.0 28.11 396.16 9.37

50-1 1.5 1.40 7.1 21.63 528.22 7.93

72-1 3.0 1.12 7.1 32.44 447.52 10.81 拟建场地环境为Ⅱ类,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2.4 场地地层结构及其物理力学性质

在钻探揭露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层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和晚更新统冲洪积成因(Q

4~3

al+pl)的黏性土、卵石土及碎石土构成,上覆人工填土层,下伏白垩系侵入岩和奥陶系灰岩的接触带。按照其成因和岩性自上而下描述如下:

①杂填土(Q ml)

杂色,成分以黏性土及建筑垃圾(以砖块,碎石及灰渣为主)为主,可见少量的植物根系及生活垃圾。本层部分为褐黄色素填土,成分以黏性土为主,含少量砖块,碎石及灰渣。

场区普遍分布,本层厚度为0.30~3.10m,层底标高为37.53~40.77m,层底埋深为0.30~3.10m。于层中做动探试验1.5m。其测试指标如下:

项目X min X maxμn σδ

N63.5 2.0 6.0 3.5 15 1.5 0.41

N63.5ˊ 1.9 5.9 3.5 15 1.4 0.41 该层结构松散,不做处理,不宜做地基持力层。

②黄土状粉质黏土(Q

4

al+pl)

黄褐色,可塑,局部硬塑,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中等,具大孔结构,含钙质条纹。本层含卵石土亚层(即②-1亚层)。

场区普遍分布,本层厚度为0.60~4.70m,层底标高为34.79~38.71m,层底埋深为1.50~5.70m。于层中取原状土试样67件(包括探井样24件),做标准贯入试验38次,做动探试验1.8m (即②-1层)。其土试及测试指标如下:

钻孔

项目X min X maxμn σδ

w 20.4 25.9 22.6 43 1.4 0.06

γ18.2 19.8 19.2 43 0.5 0.02

e00.622 0.798 0.701 43 0.043 0.06

w L27.6 29.8 28.9 43 0.6 0.02

w P17.2 18.5 17.8 43 0.4 0.02

I p10.2 12.1 11.1 43 0.5 0.05

I L0.25 0.66 0.43 43 0.12 0.29

c 28 48 39 12 6 0.16

φ18.6 29.2 24.7 12 3.2 0.13

a1-20.17 0.37 0.25 43 0.06 0.24

Es 4.7 9.6 7.1 43 1.63 0.23

N 4.0 6.0 4.8 38 0.7 0.14

N′ 3.8 5.9 4.7 38 0.6 0.14 探井

项目X min X maxμn σδ

w 17.9 25.3 20.9 24 1.9 0.09

γ17.1 19.7 18.1 24 0.8 0.04

e00.599 0.878 0.773 24 0.074 0.10

w L27.2 29.9 28.2 24 0.7 0.03

w P16.7 18.5 17.5 24 0.6 0.03

I p10.2 11.5 10.6 23 0.3 0.03

I L0.11 0.65 0.32 24 0.14 0.43

c 26 45 34 24 5 0.14

φ21.3 32.1 26.9 24 2.6 0.10

a1-20.12 0.45 0.23 24 0.09 0.40

Es 4.1 15.1 8.8 24 3.29 0.37

δs0.001 0.025 0.009 24 0.007 0.80 P sh(kPa) 111 189 141 5 31 0.22

②-1卵石

灰色,松散~中密,母岩成分为石灰岩,多呈亚圆形,一般粒径2~4cm,最大5cm,含量50~60%,余为黏性土及砂充填。本层局部为碎石土。其测试指标统计如下:

项目X min X maxμn σδ

N63.5 4.0 11 7.3 18 1.9 0.27

N63.5ˊ 3.9 9.8 6.8 18 1.6 0.24 本层黄土状粉质粘土属中压缩性土,卵石层具低压缩性。

③粉质黏土(Q

4

al+pl)

黄褐~褐黄色,可塑,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中等,含少量氧化铁及少量小姜石。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为0.50~5.00m,层底标高为31.89~36.26m,层底埋深为4.20~8.60m。于层中取土样39件,做标贯试验33次。其土试与测试指标统计如下:

项目X min X maxμn σδ

w 20.3 26.4 22.9 39 1.4 0.06

γ18.5 20.0 19.3 39 0.3 0.02

e00.624 0.769 0.693 38 0.035 0.05

w L28.4 31.1 29.8 39 0.9 0.03

w P16.8 19.6 18.2 39 0.8 0.04

I p10.1 13.8 11.6 39 1.1 0.09

I L0.26 0.65 0.41 39 0.12 0.30

c 35 55 43 11 6 0.14

φ14.4 27.0 19.7 11 3.8 0.20

a1-20.18 0.35 0.27 39 0.05 0.21

Es 4.9 9.2 6.6 39 1.37 0.21

N 5.0 7.0 5.9 33 0.7 0.12

N′ 4.6 6.6 5.4 33 0.7 0.12 本层属中压缩性土。

④卵石(Q

4

al+pl)

灰色~灰白色,稍密~中密。母岩为石灰岩,多呈亚圆形,直径2~8cm,最大直径10cm,含量50~70%,可塑状黏性土及少量砂充填;局部胶结呈柱状,可取处柱状(节长10-25cm)岩芯。本层部分为碎石。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为0.40~7.30m,层底标高为27.68~34.11m,层底埋深为6.00~12.60m。于层中做动探试验6.8m。其测试指标统计如下:

项目X min X maxμn σδ

N63.57.0 17.0 11.3 68 2.5 0.22

N63.5ˊ 6.2 14.6 9.6 68 2.0 0.21 本层具低压缩性。

⑤粉质黏土(Q

3

al+pl)

褐黄色~棕黄色,可塑,局部硬塑,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中等,含氧化铁,含少量小姜石。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为1.50~9.30m,层底标高为15.11~27.49m,层底埋深为13.50~14.70m。于层中取土样87件,做标贯试验83次。其土试与测试指标统计如下:

项目X min X maxμn σδ

w 21.3 29.3 25.6 87 1.6 0.06

γ17.7 20.2 18.9 87 0.7 0.04

e00.625 0.946 0.773 87 0.071 0.09

w L29.1 36.1 32.6 87 1.5 0.05

w P17.5 21.6 19.3 87 1.0 0.05

I p10.3 16.9 13.3 87 1.5 0.11

I L0.22 0.67 0.48 87 0.11 0.24

c 29 50 41 11 7 0.16

φ13.2 20.8 16.2 11 2.1 0.13

a1-20.17 0.40 0.29 87 0.06 0.21

Es 4.4 9.6 6.3 87 1.36 0.22

N 7.0 12.0 9.8 83 1.2 0.12

N′ 5.7 9.7 7.9 83 0.8 0.11 本层属中压缩性土。

⑥粉质黏土 (Q

3

al+pl)

浅棕红~棕红色,可塑~硬塑,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中等,含铁锰氧化物及少量铁锰结核,含少量姜石,一般粒径<2.0cm,局部含量较高。局部混少量砾石。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为2.80~8.20m,层底标高为17.81~27.49m,层底埋深为13.50~14.70m。于层中取土样65件,做标贯试验68次。其土试测试指标统计如下:

项目X min X maxμn σδ

w 23.1 30.5 26.0 65 1.6 0.06

γ17.5 20.4 19.2 65 0.7 0.04

e00.618 0.913 0.748 65 0.070 0.09

w L31.6 38.5 34.4 65 1.5 0.04

w P17.1 25.1 20.7 65 1.6 0.08

I p10.7 16.5 13.7 65 1.4 0.10

I L0.14 0.61 0.39 65 0.12 0.30

a1-20.16 0.36 0.25 65 0.06 0.23

Es 4.8 10.4 7.2 65 1.71 0.24

N 11.0 18.0 14.8 68 1.5 0.10

N′8.1 12.8 10.7 68 1.0 0.09 本层属中压缩性土。

⑦粉质黏土 (Q

3

al+pl)

浅灰色~灰黄色,可塑~硬塑,摇震反应,稍有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中等,含铁锰氧化物及少量铁锰结核,含少量姜石,一般粒径<3.0cm,局部含量较高。本层局部混少量砾石。本层含少量闪长岩风化碎屑,局部含量较高。本层含碎石亚层(即⑦-1亚层,本次勘察仅34#钻孔揭露)。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为1.20~10.00m,层底标高为9.13~18.93m,层底埋深为21.80~31.00m。于层中取土样28件,做标贯试验34次。其土试测试指标统计如下:

项目X min X maxμn σδ

w 35.8 43.2 38.6 28 1.9 0.05

γ16.6 18.7 17.8 28 0.6 0.03

e00.954 1.293 1.084 28 0.089 0.08

w L42.8 49.6 46.6 28 1.8 0.04

w P30.2 38.5 33.1 28 2.1 0.06

I p10.8 16.8 13.5 28 1.7 0.12

I L0.14 0.63 0.41 28 0.10 0.25

a1-20.21 0.41 0.31 28 0.04 0.14

Es 5.6 8.2 6.8 28 0.73 0.11

N 17.0 29.0 21.1 34 2.9 0.14

N′11.1 19.1 14.1 34 1.9 0.13

⑦-1碎石

灰色,中密,母岩成分为石灰岩,多呈次棱角状,一般粒径2~5cm,含量60%左右,可塑状黏性土及砂充填。

本层粉质粘土属中压缩性土,碎石亚层具低压缩性土。

⑧残积土(Q el)

灰绿色,可塑~硬塑,无摇振反应,无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低,母岩为闪长岩,矿物均已蚀变,呈土状,少量砂状,为砂质黏性土,可见母岩风化残核。

场区局部分布,厚度为2.00~5.10m,层底标高为8.68~16.45m,层底埋深为23.80~30.90m。于层中取土样8件,做标贯试验8次。本层土试与测试指标统计如下:

项目X min X maxμn σδ

w 32.9 41.9 38.6 8 2.7 0.07

γ16.5 18.3 17.4 8 0.6 0.03

e00.933 1.234 1.132 8 0.100 0.09

w L44.6 50.3 47.1 8 1.7 0.04

w P32.5 36.5 34.8 8 1.5 0.04

I p10.1 14.0 12.2 8 1.3 0.11

I L0.12 0.53 0.35 8 0.15 0.42

a1-20.24 0.41 0.32 8 0.06 0.19

Es 5.3 8.2 6.9 8 1.11 0.16

N 22.0 29.0 25.6 8 2.3 0.09

N′13.9 18.3 16.2 8 1.4 0.09 本层属中压缩性土。

⑨闪长岩(K)

按其风化程度分为⑨-1亚层全风化闪长岩、⑨-2亚层强风化闪长岩及⑨-3亚层中风化闪长岩。

⑨-1全风化闪长岩(K)

黄绿色~灰绿色,密实,原岩剧烈风化,岩芯呈土状~砂状,极破碎,可见少量母岩硬块。

场区局部分布,厚度为2.30~12.60m,层底标高为2.69~14.15m,层底埋深为26.10~37.80m。于层中做标贯试验12次。其测试指标统计如下:

项目X min X maxμn σδ

N 30.0 46.0 37.5 12 5.7 0.15

Nˊ18.9 28.1 22.6 12 3.1 0.14 本层属低压缩性土。

⑨-2强风化闪长岩(K)

灰绿色~黄绿色,密实,原岩强烈风化,岩芯呈片状或块状,局部呈砂砾状。该层不均匀分布有风化程度较低的球状风化体。岩芯采取率60~70%左右,RQD=0,为软岩,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场区局部分布,厚度为1.50~4.70m,层底标高为-0.24~14.81m,层底埋深为25.30~39.80m 。于层中做标贯试验8次。其测试指标统计如下:

项目X min X maxμn σδ

N 49 85.0 61.5 8 11.9 0.19

Nˊ28.4 47.6 35.2 8 6.4 0.18 本层属低压缩性土。

⑨-3中风化闪长岩(K)

灰绿色,岩石风化中等,粒状结构,块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岩芯呈短柱状或柱状,节长一般8~25cm,最长40cm,岩芯采取率80%左右,RQD=60~80。为软岩~较软岩,较破碎~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

该层未穿透,最大揭露深度45.0m,相应标高为-5.43m。

于层中取岩石试样6件,其单轴抗压强度统计如下:

项目X min X maxμn σδ

f r 6.9 19.8 11.7 6 4.79 0.41

注:以上数据代表柱状岩芯强度,强度评价时应综合考虑岩体的整体完整性。

本层可视为不可压缩层。

⑩石灰岩(O)

按其风化程度分为⑩-1亚层强风化石灰岩及⑩-2亚层中风化石灰岩。

⑩-1强风化石灰岩(O)

青灰色,隐晶质结构,层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方解石结晶条纹充填,岩溶裂隙和溶孔发育,部分可塑状黏性土充填。岩芯呈块状及短柱状,一般节长3~12cm,采取率65%左右,RQD=0~15。岩石属软岩,破碎,岩石基本质量等级Ⅴ级。

⑩-2中风化石灰岩(O)

青灰色,隐晶质结构,层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方解石结晶条纹充填,局部岩溶裂隙和溶孔发育,可塑状黏性土充填。岩芯呈短柱状及柱状,一般节长7~20cm,最大节长约35cm,采取率80~90%,RQD=40~60。岩石属较硬岩~坚硬岩,较完整,岩石基本质量等级Ⅱ~Ⅲ级。

该层未穿透,最大揭露深度45.0m,相应标高为-4.71m。

于本层中取岩石样11件,其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指标统计如下:

项目X min X maxμn σδ

f r51.4 114.2 81.5 11 20.3 0.25

本层可视为不可压缩层。

勘察时,发现9#和57#钻孔处分布溶洞,直径或高度0.3~0.8m。分布无规律。其中部分充填物可塑性黏土。钻进时,部分掉钻,漏水严重。

3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3.1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该场地开阔,地层分布较稳定,无活动断裂构造、无泥石流、滑坡、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作用,为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适宜该工程建设。

3.2地层承载力分析评价

根据土工试验、标贯测试等统计结果,建议各层土承载力特征值f

ak

(kPa)、压缩模量E

s1-2

(变

形模量E

)(MPa)及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f

rk

如下:

土层名称根据土试、测试指标确定承载力特征值f

ak

(kPa) Es/E

(MPa)2

黄土状

粉质黏土

e

=0.727, I

L

=0.39,ψ

f

=0.96 254

130 8.8/

N

k

=4.5 135

2-1 卵石土

/ /

250 /20

N

63.5k

=6.5 260

3 粉质黏土

e

=0.693,I

L

=0.41,ψ

f

=0.96 269

150 6.6/

N

k

=5.3 150

4 卵石土

/ /

300 /25

N

63.5k

=8.9 357

5 粉质黏土e

=0.773,I

L

=0.48,ψ

f

=0.96 225 190 6.3/

N

k

=7.7 206

6 粉质黏土e

=0.748,I

L

=0.39,ψ

f

=0.96 244

240 7.2/ N

k

=10.5 269

7 粉质黏土e

=1.084,I

L

=0.33,ψ

f

=0.94 139

200 6.8/ N

k

=13.6 337

8 残积土

/ /

220 /15 N

k

=15.0 250

9-1 全风化闪长

/ / 300 /25

9-2 强风化闪长

/ / 400 /35

9-3 中风化闪长

f

rk

=5.0MPa

10-1 强风化石灰

/ / 1000 /

9-3 中风化石灰

f

rk

=30.0MPa

3.3 建筑场地类别划分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有关规定,本次拟建场地做波速测试12个孔(详见《紫悦华庭B地块项目拟建场地波速测试报告》),根据测试结果场地20米内土层等效剪切波速为214.5~252.6m/s,场地覆盖层厚度3~50米,因此判定建筑场地类别属Ⅱ类。

3.4场地内岩溶发育情况及评价

经勘察,本场地内存在岩溶,但仅9#和57#钻孔揭露溶洞,直径或高度0.3~0.8m。分布无规律。其中部分充填物可塑性黏土及砂。钻进时,部分掉钻,漏水严重。

由于岩溶发育分布无规律,当拟建建筑物采用桩基础,且以第⑩-2层中风化石灰岩为桩端持力层时,建议进行桩基础专项施工勘察。

3.5 黄土地基湿陷性评价

根据人工探井取土进行湿陷性试验分析,土样的湿陷性系数δs为0.001~0.025,其中19件土试样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其余土试样的湿陷性系数δs为0.016~0.025,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中4.4.1及4.4.2条,该层黄土状粉质黏土具湿陷性,湿陷性为轻微。

由于拟建地下车库采用天然地基,基地标高35.1~38.4m,部分基础位于该层黄土状粉质黏土中,当基底下黄土状粉质粘土的厚度大于1.0m的区域,可设1.0m厚灰土垫层即可;当基底下黄土状粉质粘土的厚度小于1.0m的区域,建议将该层土全部挖除,后用灰土换至设计标高;可不考虑其对地基的影响。

其他拟建建筑物拟采用桩基础,可不考虑该层黄土状粉质黏土对其影响。3.5 地基及基础方案

3.5.1天然地基基础方案评价

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详勘要求,对各拟建建(构)筑物地基持力层及天然地基分析如下:

建筑物

名称

设计室内

地坪标高

(m)

基础

埋深

(m)

基底标

高(m)

地基均匀性

评价

基础底地层及天然地基分析

1#楼45.80 7.0 38.80 不均匀地基位于第②层及②-1层中,天然地基不能满足其设计要求。2#楼44.50 7.0 37.50 不均匀地基位于第②层及②-1层中,天然地基不能满足其设计要求。3#楼43.50 7.0 36.50 不均匀地基位于第②-1层及③层中,天然地基不能满足其设计要求。5#楼42.95 7.0 35.95 不均匀地基位于第③层中,天然地基不能满足其设计要求。

6#楼45.00 7.0 38.00 不均匀地基

位于第②层、②-1层及③层中,天然地基不能满足其设计

要求。

7#楼44.40 7.0 37.40 不均匀地基位于第②层中,天然地基不能满足其设计要求。

8#楼45.80 7.0 38.80 不均匀地基位于第②层中,天然地基不能满足其设计要求。

9#楼44.50 7.0 37.50 不均匀地基位于第②层中,天然地基不能满足其设计要求。

10#楼43.75 7.0 36.75 不均匀地基位于第②层及③层中,天然地基不能满足其设计要求。11#楼42.95 7.0 35.95 不均匀地基位于第②层及③层中,天然地基不能满足其设计要求。

地下车

37.1~

40.50

2.0

35.10-

38.50

不均匀地基

位于第②层、③层及④层中,当基底下黄土状粉质粘土的

厚度大于1.0m的区域,可设1.0m厚灰土垫层即可;当基

底下黄土状粉质粘土的厚度小于1.0m的区域,建议将该

层土全部挖除,后用灰土换至设计标高,以第③层及④层

为持力层采用天然地基。

拟建高层住宅楼荷载较大,天然地基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建议采用桩基础。其中7#楼地上11层,荷载较小,第④层卵石层顶距基地标高1.37~2.65m,且该层厚度较大,强度较高,也可将第②层、③层全部挖除,采用砂石垫层换填至设计标高或加大基础埋深直接以第④层卵石层为天然地基持力层,建议采用换填或加大基础埋深后采用筏板基础,同时应对地基变形进行验算。第④层卵石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以载荷试验结果为准。

当以第③层粉质粘土及第④层卵石为天然地基持力层时,其承载力修正系数如下:

第③层粉质黏土η

b

=0.3,η

d

=1.6

第④层卵石η

b

=3.0,η

d

=4.4

3.5.2桩基础分析评价

拟建高层住宅楼荷载较大,建议采用桩基础,桩端持力层宜进入第⑨-1层全风化闪长岩、⑩

-1层强风化石灰岩层或以下岩层。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议各土层的钻孔灌注桩侧极桩限阻力标准值

q sik (kPa)、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

pk

(kPa)取值如下:

层序土层名称

钻孔灌注桩

q sik(kPa) q pk(kPa) f rk(MPa)

2 黄土状粉质黏土50

2-1 卵石100

3 粉质黏土60

4 卵石130

5 粉质黏土70

6 粉质黏土80

7 粉质黏土80

8 残积土70 900

9-1 闪长岩(全风化)120 1200

9-2 闪长岩(强风化)160 2000

9-3 闪长岩(中风化) 5.0

10-1 石灰岩(强风化)180 2300

10-2 石灰岩(中风化)30.0

3.5.2.1单桩竖向承载力的估算

当采用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时,建议桩端进入第⑨-1层全风化闪长岩、⑩-1层强风化石灰岩层或以下岩层。当中风化岩埋深较浅时,建议采用嵌岩桩,桩端进入中风化岩不下于1.0m。

根据各建筑物基础下地质情况,估算各建筑物桩位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如下:

拟建建筑

物物

钻孔桩径(mm)桩长(m)桩端持力层Q uk(KN)桩类型

1# 6 600 30.0 第⑨-1层全风化闪长岩5191 摩擦桩

7 600 40.0 第⑨-3层中风化闪长岩8799 嵌岩桩11 600 39.5 第⑨-3层中风化闪长岩7983 嵌岩桩

2# 28 600 29.7 第⑩-2层中风化石灰岩13589 嵌岩桩34 600 34.4 第⑩-2层中风化石灰岩14155 嵌岩桩36 600 30.0 第⑨-1层全风化闪长岩5043 摩擦桩

3# 56 600 28.1 第⑩-2层中风化石灰岩12897 嵌岩桩61 600 25.6 第⑩-2层中风化石灰岩11333 嵌岩桩

5# 72 600 28.5 第⑨-3层中风化闪长岩6157 嵌岩桩

拟建建筑

物物

钻孔桩径(mm)桩长(m)桩端持力层Q uk(KN)桩类型

81 600 24.0 第⑩-2层中风化石灰岩10944 嵌岩桩

6#

21 600 32.5 第⑨-3层中风化闪长岩7070 嵌岩桩

14 600 36.8 第⑨-3层中风化闪长岩7613 嵌岩桩

7#

39 600 31.7 第⑨-3层中风化闪长岩7444 嵌岩桩

44 600 23.0 第⑩-2层中风化石灰岩11595 嵌岩桩

8#

1 600 24.6 第⑩-2层中风化石灰岩10953 嵌岩桩

3 600 28.

4 第⑩-2层中风化石灰岩11708 嵌岩桩

9#

24 600 23.0 第⑩-2层中风化石灰岩11526 嵌岩桩

26 600 31.8 第⑨-3层中风化闪长岩6692 嵌岩桩

10#

52 600 17.5 第⑩-2层中风化石灰岩10233 嵌岩桩

54 600 26.7 第⑨-3层中风化闪长岩6691 嵌岩桩

11#

68 600 20.1 第⑩-2层中风化石灰岩11530 嵌岩桩

70 600 20.0 第⑩-1层强风化石灰岩4661 摩擦桩

77 600 14.8 第⑩-2层中风化石灰岩9653 嵌岩桩

以上值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供桩基初步设计时参考,施工图设计时,单桩竖向承载

力特征值应以静载试验结果为准,试桩组数应符合有关规范规定,并应通过动力测桩法检验桩身质量。

3.5.2.2成桩可能性及桩基施工对环境影响

(1)钻孔揭露范围内第②-1层、④层及⑦-1层卵石层普遍分布,厚薄不均,稍密~中密状态,局部胶结,建议采用泥浆护壁钻孔桩,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有一定难度,且可能出现漏浆或塌孔现象,成桩时应注意其影响,以便采取适当处理措施。

(2)钻孔灌注桩所产生的泥浆会对周边环境产生污染,应及时做好泥浆的排放及外运,以免对周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钻孔灌注桩施工时会产生噪音,应避免在深夜施工。由于钻孔灌注桩基础的承载力与施工质量关系密切,因此应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3.5.2.3后注浆灌注桩

当采用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时,并且以强风化岩为桩端持力层时,建议结合后注浆施工工艺,

根据《建筑桩基设计规范》(JGJ94-2008)有关规定,建议后注浆增强段各层侧阻力增强系数β

si

端阻力增强系数β

p

如下:

层序土层名称

后注浆增强系数

βsiβp

2 黄土状粉质黏土 1.4

2-1 卵石 2.4

3 粉质黏土 1.4

4 卵石 2.4

5 粉质黏土 1.4

6 粉质黏土 1.4

7 粉质黏土 1.4

8 残积土 1.4 2.2

9-1 闪长岩(全风化) 1.4 2.0

9-2 闪长岩(强风化) 1.4 2.0

9-3 闪长岩(中风化)

10-1 石灰岩(强风化) 1.4 2.0

10-2 石灰岩(中风化)

3.5.2.4建议

由于拟建场区,位于闪长岩侵入岩与石灰岩接触带,两种岩石分布无规律,并且岩溶发育,建议进行桩基础专项施工勘察,来确定桩端持力层。

3.6 基坑支护与降水评价

基坑开挖深度约为3.0~5.0米左右,地下水位埋置较深,可不考虑地下水对基坑的影响。场地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没有需保护的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等,基坑安全等级可按三级考虑。可优先考虑采用自然放坡,按1:0.8放坡,也可采取支护措施以增加坡度。

基坑开挖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监测,实施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建议建设单位委托相关单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专项支护设计。在开挖影响范围内的土层,支护设计参数建议如下:

层序土名γc

qk φ

qk

①杂填土17.5 5.0 10.0

②黄土状粉质黏土18.1 34.0 23.1

③-1卵石22.0 0 33

③粉质黏土19.3 39.5 17.5

④卵石24.0 0 35

4 结论与建议

4.1该场地开阔,地层基本稳定,无活动断裂构造、无泥石流、滑坡、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作用,为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适宜该工程的建设。

4.2地层承载力可参照本报告“3.2地层承载力分析评价”。

4.3地基基础方案可参见本报告“3.5地基基础方案”4.3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场地设计特征周期为0.45s。

4.4场地地下水属第四系孔隙潜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排泄途径为大气蒸发及人工抽取地下水。勘察期间测得场地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为11.85~13.98m,相应标高为26.12~27.98m。地下水位的变化幅度一般在1~2m左右,丰水期最高水位可按30.00m考虑。

根据水样分析结果,干湿交替时,水质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弱腐蚀性;长期浸水时,水质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根据土样易溶盐含量分析结果,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4.5在施工和使用时应按有关规范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

4.6基坑开挖时,可考虑采用自然放坡,自然放坡率可按1:0.8考虑,也可采取支护措施以增加坡度,设计参数见本报告3.6。

4.7基坑开挖后,应及时做好验槽工作。

4.8标准冻结深度可按0.50米考虑。

(完整版)2019年岩土工程勘察.doc

岩土工程勘察 课程设计指导书 简文彬编 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资源与城乡建设系 2004.5.

目录 一、目的与意义 (1) 二、课程设计时间 (1) 三、主要内容 (1) 四、课程设计要求 (2) 五、提交的课程设计成果要求 (5) 六、主要参考规范及文献 (7) 附录1:勘察纲要示例 (10) 附录2: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提纲 (17)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指导书 (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适用) 一、目的与意义 《岩土工程勘察》是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岩土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主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相当强的课程。在《岩土工程勘察》课程中安排课程设计教学环节,将使学生所学到的岩土工程勘察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更加系统、巩固、延伸和拓展,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课程设计实践中提高自身独立思考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经过课程设计的教学环节后,可系统掌握工程建筑中岩土工程地质条件的分析评价、工程地质问题的处理方法,进行场地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掌握工程勘察的基本理论与各种实用方法。在毕业设计或论文中,能充分应用本课程知识完成实际的工程地质勘察项目,毕业后从事实际工程项目时,能很快熟悉工作方法,完成相应的工程地质工作,提出合格的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二、课程设计时间 本课程设计安排在学生学完《岩土工程勘察》课程之后进行,学生在掌握各类工程建筑岩土工程勘察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才能总体把握课程设计的内容。一般定在教学日历的最后一周半进行课程设计的教学工作。 三、主要内容 侧重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实践,使学生掌握该类型岩土工程勘察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范文

目录 1 勘察工作概述 (2) 1.1工程概况 (2) 1.2岩土工程勘察阶段及等级 (2) 1.3勘察目的、任务及要求 (2) 1.4勘察执行的规范、标准 (2) 1.5勘察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4) 1.5.1勘探点布置原则 (3) 1.5.2勘探点的数量与深度 (3) 1.5.3完成工作量 (3) 2 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5) 2.1地形、地貌及周围环境 (5) 2.2地层分布及岩土性质 (4) 3 地震效应 (11) 3.1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类别 (11) 3.2建筑场地类别 (11) 3.3地震液化判别 (11) 3.4场地、地基与基础应采取的抗震措施 (12) 4 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15) 4.1场地稳定性评价 (15) 4.2土层工程性质评价 (12) 4.3水文地质条件评价 (13) 4.3.1场地环境类型 (13) 4.3.2场地冰冻区和冰冻段分类 (13) 4.3.3地下水的腐蚀性 (13) 4.4各土层的承载力特征值、基础设计计算参数 (13) 4.5持力层与地基强度验算 (14) 4.6地基下卧层强度验算 (14) 4.7 复合地基 (19) 4.8基坑开挖与降水 (17) 5 结论 (21)

1 勘察工作概述 1.1 工程概况 我公司承担并完成了某大队篮球馆工程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该工程位于某市某路以南,交通便利。拟建工程为1栋1层的篮球馆,荷载按每层15kPa计,基础埋深约1.5m。 1.2 岩土工程勘察阶段及等级 本工程勘察阶段为详细勘察阶段。 本工程具有以下特征: 1)根据由岩土工程问题造成工程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后果,该工程为一般工程,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工程; 2)该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等级为二级场地(中等复杂场地); 3)根据附近地质资料:场地岩土种类较多,不均匀,性质变化较大;地基等级为二级地基(中等复杂地基)。 根据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之规定,该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1.3 勘察目的、任务及要求 本次勘察的主要目的是为设计、施工提供详细可靠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及有关参数。依据委托书,结合现行规范有关规定,确定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任务及要求如下: 1)查明场地范围内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及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2)提供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提供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 3)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及危害程度,并提出整治方案建议。 4)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变化幅度,判定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5)进行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 6)根据岩土工程条件,结合拟建建筑物特点,对地基基础方案做出评价。 为完成上述勘察任务及要求,主要提供以下指标: 地基土的比重、含水量、重度、孔隙比、饱和度、液限、塑限、塑性指数、液性指数、压缩系数、压缩模量、粘聚力、内摩擦角、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及静力触探试验指标、承载力特征值、桩极限侧阻力和端阻力标准值等。 1.4 勘察执行的规范、标准 本次勘察根据《岩土工程勘察委托书》之要求,主要执行下列规范和标准: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及局部修订条文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高层波速)

Xxxxxxxx工程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勘察阶段:详细勘察 工程编号:20120001 勘察证书编号:27xxxx-xx xxxx勘察基础工程总公司第x工程处 二O一O年十一月一日

xxxxxxx工程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详勘) 勘察单位:xxx勘察基础工程总公司第x工程处 项目负责: 报告编写: 总工程师: 审核: 经理: 提交日期:20120226

目录 1.前言 (1) 1.1工程勘察概况 (1) 1.2勘察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 (1)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 2.1地形地貌 (2) 2.2气象 (2) 2.3地层 (3) 2.4地下水 (3) 3.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3) 3.1原位测试成果 (3) 3.1.1重型Ⅱ动力触探试验结果 (3) 3.1.2波速测试 (4) 3.2土工试验成果 (5) 3.3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综合评价 (5) 4.场地地震效应 (5) 4.1抗震设防烈度 (5) 4.2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 (6) 4.3地基土动力学参数 (6) 4.4地震砂土液化 (6) 4.5建筑场地对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隶属的划分 (6) 5.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6) 5.1场地的稳定性 (7) 5.2地基土均匀性评价 (7) 5.3地基土腐蚀性评价 (7) 6.地基方案 (7) 7.结论与工程措施建议 (8)

附件: 1.勘探点技术资料一览表 2.原位测试成果表 3.土工试验成果表 4.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 5.工程土样分析报告 6.波速测试报告 7.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8.工程地质剖面图 9. 钻孔柱状图

Xxxxxxxxx勘察设计院 1.前言 1.1工程勘察概况 受xxx的委托,xxx地质勘察基础工程总公司第xxx工程处对其拟建的xxxx 地基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野外施工于2009年xx月xx日开始,并于xx月xx 日结束。 勘察场地位于xxx。拟建xxx包括三幢东西长xxx米,南北宽xxx米,设计高度均为xxx层的xxx房(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基础结构、形式及埋深不详。 本次勘察主要依据的标准及规范: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勘察和地基基础部分)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04\J366-2004) 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中有关规定确定,拟建建筑物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三级,综合确定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本次勘察的任务及要求: (1)查明建筑物勘探深度范围内各层土的类别、结构、厚度、工程特性,计算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2)查明有无不良物理地质作用及其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并提出相应的整治方案。 (3)评价场地地震效应,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 (4)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论证场地地下水对工程产生的影响。 (5)提供场地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 1.2勘察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 ⑴勘察方法 本次勘察采用钻探揭露地层,现场测试、取样及室内土工试验相结合的勘察 第 1 页共 9 页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模板

目录 1.概况 2.勘察工作 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4.岩土工程评价 5.结论与建议 附件: 1、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共1页 2、工程地质剖面图共14页 3、钻孔柱状图共58页 4、原位测试成果表共2页 5、岩样试压报告共2页 6、土工试验成果表共2页 7、岩土物理力学指标数理统计成果表共2页

鼎诚·和丰佳园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勘察阶段:详细勘察 江西华昌地质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证书等级:乙级 证书编号:142067-KY 二0一四年四月

委托单位:吉安市鼎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工程名称:鼎诚·和丰佳园 项目负责: 报告编写: 审核: 技术负责: 院长: 提交单位:江西华昌地质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时间:

1.概况 1.1工程概况 受吉安市鼎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委托,江西华昌地质工程勘察有限公司对其拟建的鼎诚·和丰佳园场地进行了岩土工程勘察工作,野外施工日期为2014年4月01日至4月16日,随即转入室内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工作。 拟建工程场地位于吉安市城北,井冈山大道北面。建筑室内标高为63.00-64.30米,地下室底板标高为57.40米。共有建筑物6栋。 拟建建筑物的主要数据和特点表1 建筑物名称建筑 安全 等级 对差异 沉降敏 感程度 层数 深度 建筑 面积 (m2) 结构 类型 基础类型 上部活 荷载 (KN/m2) 6# 二较敏感11 5950 框架桩基础 3.0 1#2#3#5#7# 三一般 6 14500 框架 天然地基 桩基础 3.0 1.2勘察目的与任务 本次勘察的目的和任务: 一、查明有无影响建筑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及其危害程度; 二、判定场地土类型、场地类别; 三、查明地基土中有无液化土层,判定液化等级; 四、提供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地基土强度及变形参数,提出天然地基适宜的持力层,地基土承载力; 五、对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评价; 六、对可供采用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分析,提出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建议,提出与设计要求相对应的地基承载力及变形计算参数,并对设计与施工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 七、查明场地地下水类型、埋藏情况、水位变化情况及对建筑材料的侵蚀性; 八、提出对不良地质作用的治理意见。

岩土工程勘察基本知识

第二篇岩土工程勘察 第7章岩土工程勘察基本知识 7.1 岩土工程勘察的基本任务 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中涉及岩石、土的利用、处理或改良的科学技术。它是以土力学、岩体力学、工程地质学、基础工程学、弹塑性力学和结构力学等为基础理论,并将其直接应用于解决和处理各项土木工程中土或岩石的调查研究、利用、整治或改造的一门技术科学,是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 根据我国近二十年来推行岩土工程体制的实践总结,岩土工程包括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设计、岩土工程治理、岩土工程检验和监测、岩土工程监理等,涉及工程建设的全过程。 岩土工程勘察是指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查明、分析、评价建设场地的地质、环境特征和岩土工程条件,编制勘察文件的活动。

7.2 岩土工程勘察的基本程序 岩土工程勘察的基本程序(即主要工作环节)可分为 ①编制勘察纲要、 ②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 ③勘探和取样、 ④岩土测试、 ⑤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和成果报告的编制等。

7.3 岩土工程勘察的分级 一个岩土工程勘察项目可根据其工程的重要性、场地的复杂程度和地基的复杂程度等三方面因素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等级的划分。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反映该勘察项目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因而是勘察工程管理、确定勘察工作量和技术要求的重要依据。 根据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等级的划分步骤是先将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等级和地基等级各分为三级,然后根据三者的不同组合确定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分为三级,具体分级方法和步骤如下。 1)工程重要性等级划分 根据工程的规模和特征以及由于岩土工程问题造成工程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后果,可分为三个工程重要性等级: ①一级工程:重要工程,后果很严重; ②二级工程:一般工程,后果严重; ③三级工程:次要工程,后果不严重。 对于工程重要性,由于涉及各个行业,涉及房屋建筑、地下洞室、线路、电厂及其他工业建筑、废弃物处理工程等,很难做出具体划分标准,上述划分标准仅是比较原则的规定。以住宅和一般公用建筑为例,30层以上的可定为一级,7~30层的可定为二级,6层及6层以下的可定为三级。应注意这一工程重要性划分标准与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地基基础设计等级的划分略有差别。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鹏利国际()置业 致民路50号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详细勘察) 工程编号:A2005-187 院长:翔 总工程师:康景文 审定:世清 经理:王强 审核:黄练红 编写:王君红 鹏利国际()置业

致民路50号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详细勘察) 工程编号:A2005-187 审定: 审核: 编写: 致民路50号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概述

1.1工程概况 致民路50号项目位于市武侯区致民路50号,总建筑面积51042.4m2,由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设计,建筑物工程概况见表1.1。 表1.1 建筑物工程概况 对拟建场地进行岩土工程详细阶段的勘察工作。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GB50021-2001)第3.3.1条、第3.3.2条及第3.3.3条拟建建筑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的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地基的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GB50021-2001)第3.1.4条,该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1.2勘察技术要求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规、规程,结合拟建物的性质,此次勘察的技术要求如下:1.2.1 判明建筑场地及其附近有无影响拟建场地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对场地的稳定性作出评价。 1.2.2 查明建筑场地的地层结构、均匀性,尤其应查明基础下软弱地层和坚硬地层分布,以及各层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1.2.3 查明有无可液化地层,并对液化可能性作出评价,判别场地土的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提供抗震设计有关参数。 1.2.4 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情况,渗透性,腐蚀性以及地下水位的季节变化幅度,提供抗浮设计水位。 1.2.5 评价基坑开挖、降低地下水的可能性和对已有相建筑的影响,提供基坑支护

岩土勘察报告

珠江·云锦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 一、概述 1.1任务来源 受衡阳创展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委托,湖南核工业建设有限公司于2014年01月07日~2014年04月05日对其拟建的珠江·云锦工程场地进行了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 1.2工程概况 珠江·云锦工程场地位于湖南省衡阳市雁峰区黄白路北侧(原云锦纺织厂内)。本项目由共计11栋高层建筑组成,建筑结构及设计标高情况见下表1:“拟建建筑物特征一览表”。建筑具体位置详见“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布置图”或建设方提供的“钻探孔布置总平面图”。 拟建建筑物特征一览表表1

1.3勘察目的与技术要求 本次勘察为详细勘察,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09年版)规定,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建筑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场地),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地基),综合确定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详勘的主要目的是为施工图设计提供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结合本工程特点,详勘主要进行以下工作: 1)查明拟建场地范围内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 2)查明拟建场地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3)查明地下水类型及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4)提供拟建场地所处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若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度,则应对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做出评价; 5)对本场地适合的基础形式提出建议,若需采用桩基础,则应建议适合的桩基类型,所适用的规范和相应的设计估算参数,并按规范要求查明桩持力层的基岩岩性、构造、岩面变化及风化程度等; 6)结合当地经验,对合适基础类型提出建议。 1.4要求提交勘察资料内容 1)场地勘察点平面布置图和纵、横方向的工程地质剖面图及综合柱状图。 2)对场地地形、地貌、地层、地质构造、岩土性质、地下水和不良地质作用进行描述与评价。 3)所布置的钻孔位置应能较充分地反应出建筑物范围合适的基础持力层岩土层面的变化,为基础选型提供依据。 4)提供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对结构有无腐蚀性。 5)提出地基施工时对周围建筑物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以及防护措施。 1.5勘察执行依据 本工程《勘察合同》及《勘察任务书》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模板

**文化中心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一、工程概况 受*****的委托,我公司承担了***文化中心拟建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场地位于***,占地面积约为196×103平方米。拟建文化中心占地面积约130×80平方米,包括图书馆、会议室、活动中心等,具体使用功能未定,2~5层,框架结构,拟采用钻(冲)孔灌注桩基础。大部分区域设有一层地下室(围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底板设计标高暂时未定,设计单位为***。 工程重要性等级属三级,场地复杂程度及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属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二、勘察目的和要求、依据、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一)勘察目的和要求 勘察阶段属详细勘察,要求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查明场地各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场地建设的适宜性和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查明地下水赋存状况及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对地基类型、基础型式、基坑开挖及支护、地基处理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并结合本地区经验提供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满足基础施工图设计要求。 按详勘要求,布设勘探孔38个,勘察技术要求按满足桩基础设计要求及基坑开挖支护设计要求编制。 (二)勘察依据 1、《岩土工程勘察合同书》及委托方提供的“总平面图”。 2、执行的标准及规 《岩土工程勘察规》(GB50021-2001)(2009年版)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GB50007-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DBJ15-31-2003) 《建筑桩基技术规》(JGJ94-2008) 《建筑抗震设计规》(GB50011-2010) (三)勘察方法及完成工程量 外业工作于***年***月***日至***月***日进行,采用全取芯钻进、现场鉴别,结合标准贯入测试及取试样作室试验的勘察方法,完成勘探孔38个(其中取样测试孔13个),总进尺1221.04米,标贯测试205次,取土试样73个、岩石试样9个、水试样2组,试样的试验工作由我公司试验室完成。 勘探孔主要数据见下表:

岩土勘察编录土描述

H.1 一般规定 H.1.1 岩石的描述应包括地质年代、地质名称、风化程度、颜色、主要矿物、结构、构造和岩石质量指标RQD。对沉积岩应着重描述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形状、胶结物成分和胶结程度;对岩浆岩和变质岩应着重描述矿物结晶大小和结晶程度。 根据岩石质量指标RQD,可分为好的(RQD>90)、较好的(RQD=75-90)、较差的(RQD=50-75)、差的(RQD=25-50)和极差的(RQD<25)。 H.1.2 岩体的描述应包括结构面、结构体、岩层厚度和结构类型,并宜符合下列规定: 1 结构面的描述包括类型、性质、产状、组合形式、发育程度、延展情况、闭合程度、粗糙程度、充填情况和充填物性质以及充水性质等。 2 结构体的描述包括类型、形状、大小和结构体在围岩中的受力情况等; 3 岩层厚度分类应按表H.1.2执行。 岩石厚度分类表表H.1.2 层厚分类单层厚度h(m) 层厚分类单层厚度h(m) 巨厚层厚层h> 1.01.0≥h>0.5 中厚层薄层0. 5≥h>0.1h≤0.1 H.1.3 除按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定名外,土的综合定名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特殊成因和年代的土类应结合其成因和年代特征定名; 2 对特殊性土,应结合颗粒级配、塑性指数定名; 3 对混合土,应冠以主要含有的土类定名; 4 对同一土层中相间呈韵律沉积,当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大于1/3时,宜定为“夹层”;厚度比小于1/10的土层,且多次出现时,宜定为“夹薄层”; 5 当土层厚度大于0.5m时,宜单独分层。 H.1.4 土的鉴定应在现场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室内试验的开土记录和试验结果综合确定.土的描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碎石土应描述颗粒级配、颗粒形状、颗粒排列、母岩成分、风化程度、充填物的性质和充填程度、密实度等; 2 砂土应描述颜色、矿物组成、颗粒级配、颗粒形状、粘粒含量、湿度、密实度等; 3 粉土应描述颜色、包含物、湿度、密实度、摇震反应、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等; 4 粘性土应描述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震反应、干强度、韧性、土层结构等; 5 特殊性土除应描述上述相应土类规定的内容外,尚应描述其特殊成分和特殊性质;如对淤泥尚需描述嗅味,对填土尚需描述物质成分、堆积年代、密实度和厚度的均匀程度等; 6 对具有互层、夹层、夹薄层特征的土,尚应描述各层的厚度和层理特征。 H.2 野外描述 H.2.1 岩、土野外描述的目的是:确定岩、土名称和划分层次、厚度,鉴别成分、状态、湿度、成因类型、地质时代及工程地质特征,为地基的建筑性能和土、石材以及围岩的评价取得基本的第一手资料。 H.2.2 野外编录描述应对地基土进行综合定名。综合定名,除按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定名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特殊成因和年代的土类应结合其成因和年代特征定名,如新近堆积砂质粉土、残坡积碎石土等; 2 对特殊性土,应结合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综合定名,如淤泥质粘土、碎石素填土等; 3 对同一土层中相间成韵律沉积、薄层厚度大于20厘米的地基土层,当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为1/10—1/3时,宜定名为“夹层”,厚的土层写在前面,如粘土夹粉砂层;当厚度比大于1/3时,宜定名为“互层”,如粘土—粉砂互层:厚度比小于1/10的土层且有规律地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示例

勘察报告示例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我公司受**有限公司的委托,对其筹建的“**中国研发中心”工程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 一、前言 (一)工程概况 拟建“**中国研发中心”工程位于上海市闵行区开发区内东川路****号,文井路以西地块。 此次拟建项目为单幢2层实验室,拟采用桩基础。建筑面积8400.00m2。拟建建筑物均无地下室,基础埋深均按1.50m考虑。 本工程由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承担设计。 勘察项目等级为乙级。 (二)勘察目的 本次勘察的目的及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如下: (1)查明拟建场地地面以下50.0m深度范围内地基土的分布规律及工程地质特征,提供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对地基 土工程地质条件作出分析与评价。 (2)查明本场区浅层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渗透性及判定其对混凝土有无腐蚀性。 (3)判定浅层地基土的场地地震效应及判别本场地类别和场地土类型,提供抗震设计有关参数。查明暗浜、暗塘和地下障碍

物(如人防)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埋深、走向、范围等), 并评价其对天然地基的影响,对注意事项提出建议。 (4)为拟建2层实验室建议合理经济的桩基类型、选择适宜的桩基持力层;提供不同桩型的设计参数,并估算桩基的单桩竖 向承载力设计值。 (5)提供桩基础沉降计算参数,并估算沉降量。 (三)执行的规范、规程 (1)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2)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GJ08-9-2003)(3)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37-2002)(4)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GJ08-40-94)(5)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外业操作规程》(DG/TJ08-1001-2004) (6)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DGJ08-72-98)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方法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方法 摘要:优化岩土工程勘察方法能够有效提升高层建筑的建造水平。文中分析了目前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方法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关键词: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方法 0引言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的主要勘察目的,是为了查明其地基所存在的地质情况,内容为探寻地下不良工程所造成的地质问题。当岩土的性质不一样时,所选用的勘察方法也是不同的,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勘察需求,将勘察重点与勘察需求相结合进行实际勘察任务,对勘察任务的主要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和优化,以提升勘察数据的精确性。 1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的重点 高层建筑岩土勘察过程中涉及到的内容较多。因此在勘察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明确岩土勘察的重点。 1.1边坡与基坑 高层建筑岩土勘察在边坡与基坑方面需要注意以下4点:(1)边坡岩土体地质是否良好,边坡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崩塌、溜滑现象;(2)场地地基土的土质是否良好、厚度是否符合要求;(3)场地是否受到了地下水及地表水的影响,建设工程的土层结构是否较为松散、易塌陷;(4)地基处是否存在地下洞室,是否有不稳定或地面塌陷现象。 1.2试样采集与比重实验

试样采集与比重实验是岩土勘察过程中的另一侧重点,要求必须按照所需数据进行样品采集,但经常由于样品数量不足而对勘察工作造成影响。据调查,很多地区的勘察单位在比重实验方面投入不足,勘察工作往往通过经验估计来完成,很少去实际实验。比重实验在操作过程中的要求非常严格,其实验结果会对整个建造工程的质量产生影响,虽然在岩土勘察过程中出现数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在进行实际工程时,较大的误差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勘察人员在实验过程中需要高度注意,利用新技术和新设备来确保实验数据的精准性。 1.3地震 在岩土勘察中还需要考虑地震效应,所引发的砂土液化问题。目前有一些勘察单位在进行岩土勘察时,常常依据以往的勘察经验来对勘察现场的岩土覆盖厚度进行判断,这是错误的做法,会给后续工程的抗震设计方面带来不利影响,应采取专业的技术方法对岩层进行判断,以合理的进行后续的抗震设计。 2高层建筑岩土工程的主要勘察方法及问题分析 2.1地质测绘法 岩土工程地质测绘是实现勘察任务的基础,主要作用在岩土勘察的初期工作中,岩土工程地质测绘法一方面能够科学判断出建筑工程有关地质方面的全部空间分布信息;另一方面,可以针对特有的地质现象进行科学观测,获得大量数据以推导出地质规律,为后续的勘察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地质测绘方面出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2点:(1)测绘前期的调查及收集资料阶段准备工作不够全面和细致,造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高层学生宿舍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高层学生宿舍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陕西工程勘察研究院 二○一六年三月二十日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高层学生宿舍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详勘) 工程负责:王百宁 报告编写:王百宁 审核:薛武海 审定:周晓燕 副总工程师:周晓燕 院长:刘咸斌 提交报告单位:陕西工程勘察研究院 提交报告日期:二○一六年三月二十日

目录 1.前言 (1) 1.2勘察目的、任务及技术依据 (2) 1.3勘察工作布置及方法 (4) 2.场地地质条件 (6) 2.1地形地貌 (6) 2.2地层结构 (6) 2.3地下水 (7) 2.4地质构造 (7) 2.5地裂缝及其它不良地质作用 (8) 3.地基土的工程性能分析 (9) 3.1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9) 3.2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及不同压力段压缩模量 (11) 3.3场地土湿陷性 (11) 3.4场地水、土的腐蚀性 (11) 4.场地地震效应 (12) 4.1场地抗震地段划分 (12) 4.2抗震设防烈度和场地类别 (12) 4.3地基土液化、震陷可能性 (13) 5.地基基础方案 (13)

5.1地基土主要工程性质评价 (13) 5.2地基均匀性评价 (14) 5.3地基基础方案 (14) 6.基础施工及有关问题 (20) 6.1基坑开挖 (20) 6.2基坑降水 (21) 6.3施工注意事项 (21) 7.结论与建议 (22)

附录 1.岩土工程勘察任务委托书…………………………………………1张 2.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1张 3.勘探点平面位置图…………………………………………………1张 4.工程地质剖面图……………………………………………………6张 5.土工试验成果表……………………………………………………2张 6.地基土一般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1张 7.剪切波速测试成果报告……………………………………………4张 8.水质检验报告………………………………………………………2张 9.土样易溶盐检验报告………………………………………………1张 10.灌注桩单桩承载力计算过程 (6)

岩土工程勘察土层岩层描述

1、填土(Q4del):黄褐色,松散,山体表层残坡积物,主要由碎石和粉土组成,碎石含量不均,一般40%左右,棱角状,石英质,粒径一般2-8cm,混有植被根系 2、含碎石粉质粘土(Q3al+pl):红褐色,可塑,韧性干强度中等,其中混有石英岩碎石,含量20%~30%,粒径20~140mm,呈次棱角状,局部含量较高 2、粉砂(Q4al):黄褐色,主要成分为长石和石英,粒度均等,粘粒含量较高,饱和,松散,局部夹有粉土透镜体。 3、淤泥(Q4m):灰黑色,流塑状,局部软塑,干强度低,摇震反应迅速,微有腥臭味,砂含量较高,混有少量贝壳碎屑,钻进时有掉钻现象。 4、碎石(Q4al+pl):灰黑色,饱和,稍密,碎石含量50%左右,次棱角状,主要成份为石英质,粒径一般2~10cm,空隙由中粗砂及砾石充填 5、粉质粘土(Q3al+pl):褐红色,可塑,局部硬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局部混有20%左右的圆砾,亚圆状,主要成分为石英质,粒径一般2-10mm。 6、淤泥质粉质粘土(Q4al+m):灰黑色~黄褐色,软塑~可塑,稍具腥臭味,湿~饱和,砂砾含量30%左右,亚圆状为主,粒径0.5~2mm,个别达到碎石级别,母岩成份主要为强风化石英岩,混有贝壳碎片,局部可见黄褐色砂砾透镜体。 7、强风化石英岩夹板岩(Q nq):灰白-黄褐色,变晶结构,层状构造,

结构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显著变化,节理裂隙发育强烈,结构面普遍染红,板岩夹层厚度0.5-2cm,岩芯呈碎块状,锤击声哑,无回弹,较易击碎,为软岩,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8、中风化石英岩夹板岩(Q nq):灰白色,变晶结构,层状构造,结构部分破坏,板岩夹层厚度0.5-2cm,岩芯呈短柱状,锤击较清脆,不易击碎,属于较硬岩,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 9、强风化板岩夹石英岩(Q bq):黄褐色、灰褐色,岩体呈散体~碎裂状结构,节理裂隙发育,岩芯呈碎片状,给水钻进较快,为软岩,岩体破碎,岩石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10、中风化石英岩夹板岩(Q bq):石英岩,灰白色,灰褐色,变晶结构,块状构造;板岩,灰褐色,灰黄色,变余结构,板理状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节理面光滑平直,呈锈黄色,裂隙多为闭合,裂隙无充填,岩石为较软岩,岩体较破碎,岩石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给水钻进困难。 11、全风化辉绿岩:黄褐色,稍湿,结构构造不清晰,岩芯呈砂土状,干钻可以钻进。 12、强风化辉绿岩(β):黄褐色,辉绿结构,块状构造,结构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显著变化,岩芯呈碎块状,锤击声哑,有凹痕,无回弹,易击碎,为软岩,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13、中风化辉绿岩:暗绿色,辉绿结构,块状构造,岩芯呈柱状,柱长一般5~15cm,属较软岩,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全风化板岩(Q nq):黄褐色,原岩结构基本破坏,岩芯呈土柱状,稍具可塑性,

XXX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报告目录(文字)1 前言 拟建工程概况 勘察目的 勘察任务要求 勘察工作方案及完成工作量 勘察内业工作 2 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地下水 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 地下水 3 场地地层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质 4 场地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 各岩土层分析及岩土参数、承载力 5基坑岩土工程 周边环境 基坑开挖与降水 6地基及基础 天然地基 复合地基 桩基础 7结论与建议

1前言 拟建工程概况 勘察目的 本次勘察目的是为建筑设计提供详细的工程地质资料和岩土技术参数,对建筑地基作出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为基础设计、地基处理作出论证和建议。 勘察任务要求 1.3.1查明场地有无不良地质作用,分析评价场地的稳定性及适宜性。 1.3.2查明场地的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及各层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分析评价地基土的工程特性,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 1.3.3分析评价地基土的均匀性,提供地基土的变形参数,预测地基的变形特征。 1.3.4分析评价地基基础方案,推荐最优方案。 1.3.5实测场地的等效剪切波速值,判明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评价场地的地震效应。 1.3.6查明场地的水文地质概况,评价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判定地下水及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1.3.7提供基坑稳定性验算及支护设计所需的岩土工程设计参数,对基坑工程的支护和地下水的控制提出方案措施建议。 勘察工作方案及完成工作量 1.4.1勘察工作遵循的规范、规程、标准及依据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0021—2001(09版)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02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 JGJ 72—200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10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 94—2008 《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 JGJ 87—92 《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 JGJ 89—92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

目录 1 综述 (1) 1.1 工程概况 (1) 1.2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1) 1.3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主要目的 (2) 1.4 岩土工程工作的技术依据 (2) 1.5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内容 (2) 1.5.1地表地质调查 (2) 1.5.2钻孔及布孔 (2) 1.5.3岩土样室内试验 (3) 1.5.4水位观测 (3) 2 拟建厂区的地质环境及气候条件 (3) 2.1地质背景 (3) 2.2气候条件 (4) 3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4) 3.1地形地物概述 (4) 3.2场地地层性质 (4) 3.2.1第一层:粘质粉土 (4) 3.2.2第二层:粉质粘土 (4) 3.2.3第三层:粉砂 (4) 3.2.4第四层:细砂 (5) 4 拟建场区的水文地质条件 (5) 5 地震地质与场地稳定性评价 (6) 5.1区域稳定性 (6) 5.2地震动参数区划 (6) 5.3建筑场地地震效应评价 (6) 5.4地基土层的地震液化判别 (7) 6 岩土工程分析及建议方案 (7) 6.1场地的稳定性 (7) 6.2场地的均匀性评价 (7) 6.3土层物理力学指标 (7)

6.4地基承载力分析 (9) 6.5地基基础方案选择 (9) 6.5.1地基持力层选择 (9) 6.5.2基础形式建议 (9) 6.6基坑工程评价 (9) 7 结论与建议 (10) 附图 附图一勘探孔平面布置图 附图二工程地质剖面图1—1 附图二工程地质剖面图2—2 附图三工程地质剖面图3—3 附图四工程地质剖面图4—4 附表 附表一物理力学统计表

1 综述 1.1 工程概况 建筑名称:北京维益埃电器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办公楼和厂房项目 拟建建筑场地位于北京市顺义区李桥镇南半壁店村东富路60米。 拟建建筑物平面分布及尺寸详见“勘察点与建筑物平面位置图”,其相应的高度、结构类型及地下室情况详见下表: 1.2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岩土项目工程勘察报告

实验学校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报告编号:2017-10) 山东泰山地质勘查公司 二O一七年一月

实验学校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勘察阶段:详细勘察 工程编号:2017-10 建设单位: 项目负责人: 报告编制: 校对: 审核: 勘察单位:山东泰山地质勘察公司勘察日期:2017年1月

第一部分文字报告 1、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 1 1.1 拟建工程概况 1 1.2 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 1 1.3 勘察工作方法及勘察工作完成情况 2 2、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 3 2.1 地形地貌、气象 3 2.2 邻近建(构)筑物、管线情况与施工临时荷载 3 2.3 区域地质概况 3 2.4 岩土的构成与特性 4 2.5 不良地质作用 5 2.6 不良地质条件与特殊性岩土 5 2.7 水文地质条件 5 3、拟建场地工程地质、岩土工程评价 5 3.1 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5 3.2 环境介质腐蚀性评价 6 3.3 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分析评价与岩土设计参数 6 3.4 地基基础工程分析与评价9 3.5 基坑工程分析与评价10 4.结论与建议10 5.说明11 第二部分图表 1. 图例1页 2. 地基土物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表1页 3.(综合)固结试验成果图1页 4. 建筑物总平面布置图、勘探点平面布置图1页 5. 工程地质剖面图3页

6. 钻孔柱状图8页 7. (分层)土工试验成果总表2页

1、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 1.1 工程概况 委托单位:中兴建安公司 勘察单位:山东泰山地质勘查公司 地理位置:拟建场地位于枣庄市峄城区,交通便利。 拟建工程特性:拟建工程为办公楼1栋,宿舍1栋,餐厅1栋,总建筑面积***m2,建筑物主要特征见下表1.1。 具体建筑物的尺寸、层数及平面布置详见《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勘察等级: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属二级场地,二级地基,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1.2 勘察的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 1.2.1 勘察的目的、任务要求 本次勘察为详细勘察,勘察的目的是提出岩土工程地质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建筑地基做出工程地质、岩土工程评价,并对岩土利用、整治和改造的方案提出建议。主要任务有: ⑴查明建筑范围内各岩土层的年代、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提供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参数。 ⑵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 ⑶查明不良地质的特征和分布。 ⑷查明特殊性岩土的分布范围和危害程度。 ⑸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查明各含水层的水力联系、补给、径流条件及土层的渗透系数。调查场地周边地表水汇集、排泄及地下管网渗漏情况。 ⑹调查施工临时荷载(材料、设备等)的要求,调查邻近建(构)筑物、

地勘报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 概述 我院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委托,对其拟建的**项目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该项目位于**经济技术开发区**路与宏兴路交汇处东北角,由上海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设计。 1.1 工程概况 本工程由8幢33层高层公寓(编号16~23#)、15幢6+1层多层洋房(编号1~15#)、5幢2~3层商业(编号S-2~S-6)、1幢2层公建配套(编号S-1)及2处无上部结构地下室(1处位于高层公寓之间(S-4~S-6商业位于其上)、1处位于多层洋房之间)组成。详见建筑物概况一览表1.1。 建筑物概况一览表表1.1 该工程重要性等级一~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除高层公寓为甲级外,其余单体均为丙级;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6度,建筑物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丙类)建筑;地下室基坑支护结构安全等级为三级。 1.2 勘察目的和任务 本次岩土工程勘察阶段为详细勘察阶段。在通过与业主、设计院沟通的前提下,根据本工程的特点,为确定建筑物和深基坑基础类型、基础形式和施工方法提供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具体勘察的主要内容如下: 1、查明建筑范围内的地层结构、各岩土层的类型、性质、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和变化规律、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查明不良地质作用,可液化土层和特殊性岩土的分布及其对桩基的危害程度,并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 2、查明地层结构和岩土埋藏条件、物理力学性质,持力层及下卧软弱层的埋藏深度、厚度、性状及其变化,对岩土的均匀性、强度和变形性状做出的评价,提供地基变形的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 3、划分场地类别及抗震地段; 4、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变化幅度和规律,评价其对地基基础、地下室和施工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5、判定环境土和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判定地基土及地下水在建筑物施工和使用期间可能产生的变化及其对工程的影响,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议,提供基础开挖稳定计算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论证和评价基坑开挖、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6、提出经济合理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建议,提供天然地基承载力;采用桩基础,对桩基类型、适宜性、持力层选择提出建议;提供桩端土承载力、桩周土摩擦力和变形计算的有关参数;评价沉桩可能性,论证桩的施工条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对桩基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意见。 1.3 执行的规范和标准 本次勘察和报告编写执行的主要规范和标准: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范文

目录 1 勘察工作概述 (3) 1.1工程概况 (3) 1.2岩土工程勘察阶段及等级 (3) 1.3勘察目的、任务及要求 (3) 1.4勘察执行的规范、标准 (4) 1.5勘察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4) 1.5.1勘探点布置原则 (5) 1.5.2勘探点的数量与深度 (5) 1.5.3完成工作量 (5) 2 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5) 2.1地形、地貌及周围环境 (5) 2.2地层分布及岩土性质 (6) 3 地震效应 (11) 3.1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类别 (11) 3.2建筑场地类别 (11) 3.3地震液化判别 (11) 3.4场地、地基与基础应采取的抗震措施 (15) 4 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15) 4.1场地稳定性评价 (15) 4.2土层工程性质评价 (15) 4.3水文地质条件评价 (15) 4.3.1场地环境类型 (15) 4.3.2场地冰冻区和冰冻段分类 (16) 4.3.3地下水的腐蚀性 (16) 4.4各土层的承载力特征值、基础设计计算参数 (16) 4.5持力层与地基强度验算 (17) 4.6地基下卧层强度验算 (18) 4.7 复合地基 (19) 4.8基坑开挖与降水 (21) 5 结论 (21)

1 勘察工作概述 1.1 工程概况 我公司承担并完成了某大队篮球馆工程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该工程位于某市某路以南,交通便利。拟建工程为1栋1层的篮球馆,荷载按每层15kPa计,基础埋深约1.5m。 1.2 岩土工程勘察阶段及等级 本工程勘察阶段为详细勘察阶段。 本工程具有以下特征: 1)根据由岩土工程问题造成工程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后果,该工程为一般工程,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工程; 2)该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等级为二级场地(中等复杂场地); 3)根据附近地质资料:场地岩土种类较多,不均匀,性质变化较大;地基等级为二级地基(中等复杂地基)。 根据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之规定,该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1.3 勘察目的、任务及要求 本次勘察的主要目的是为设计、施工提供详细可靠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及有关参数。依据委托书,结合现行规范有关规定,确定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任务及要求如下: 1)查明场地范围内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及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2)提供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提供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 3)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及危害程度,并提出整治方案建议。 4)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变化幅度,判定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5)进行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 6)根据岩土工程条件,结合拟建建筑物特点,对地基基础方案做出评价。 为完成上述勘察任务及要求,主要提供以下指标: 地基土的比重、含水量、重度、孔隙比、饱和度、液限、塑限、塑性指数、液性指数、压缩系数、压缩模量、粘聚力、内摩擦角、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及静力触探试验指标、承载力特征值、桩极限侧阻力和端阻力标准值等。 1.4 勘察执行的规范、标准 本次勘察根据《岩土工程勘察委托书》之要求,主要执行下列规范和标准: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及局部修订条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