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鼻窦淋巴瘤共27页

合集下载

鼻腔NKT细胞淋巴瘤

鼻腔NKT细胞淋巴瘤

原发于鼻腔的T/NK细胞淋巴瘤称为鼻腔T/NK 细胞淋巴瘤,原发于鼻腔以外结外器官的T/NK细胞淋巴瘤称为鼻型T/NK 细胞淋巴瘤;原发于鼻腔的NHL在中国常见, 占全部NHL的6-10%, 大部分为T/NK细胞来源, 占90%以上;病理特点为:血管中心性病变, 肿瘤细胞围绕或在血管壁内集中, 侵润, 并破坏血管壁, 导致炎症和坏死;瘤细胞形态为:多形性, 大小不等, 细胞核复杂或多态, 少见大细胞、免疫母细胞或大细胞间变形态;肿瘤细胞少, 背景表现为较多的反应性的急慢性炎症细胞;其免疫特征是: CD16, CD56, CD57NK细胞抗原阳性;表面CD3阴性, 胞浆CD3阳性;无TCR 基因重组; 鼻腔NK/T细胞淋巴瘤 EBV阳性率为80-100%;临床以男性多见, 男:女=2-4:1;中位发病年龄44岁;鼻腔肿物, 易侵及同侧上颌窦、筛窦和鼻咽;IE期占67-84%, II-IVE 期少见;鼻腔T/NK细胞淋巴瘤对放疗敏感, CR率达78-100%;鼻腔T/NK细胞淋巴瘤对化疗抗拒, CR 率仅为0-59%,对化疗抗拒的原因和p53、MDR表达有关;放疗是I期鼻腔NHL的主要治疗手段,大部分研究认为化疗未改善早期鼻腔T/NK细胞淋巴瘤的生存率;“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最初诊断为坏死性肉芽肿,病理表现为血管中心型病变;男女发病比例2-4:1,免疫学表型为胞浆CD3+,CD56+可确诊;若CD56-,则需要TIA,GramB,穿孔素及EBV+.若上述指标-,只能诊断为外周T未分型;早期病例,放疗后CR率80-90%,5年生存率达到40-92%;化疗CR率0-59%;李氏治疗原则:IE期不伴高危因素:放疗IE期伴高危因素,II期,放疗后化疗III-IV期 :临床研究,化疗后放疗”2006年中科院肿瘤医院的李晔雄主任在JCO发表论着,讨论了早期,即1,2期的鼻咽NK/T 淋巴瘤的治疗,即对放疗敏感,对化疗不敏感,加与不加化疗对生存无益,晚期的以全身化疗为主,但目前没有明确的一线方案;NK : natural killer,自然杀伤细胞,一般认为直接来源于骨髓NK细胞的杀伤活性无MHC细胞表面携带的组织相容性抗原限制,不依赖抗体,因此称为自然杀伤活性;非特异性免疫;T细胞:来源于骨髓,在胸腺中成熟,细胞免疫中重要细胞,特异识别靶细胞并发挥免疫活性;放疗在NK/T淋巴瘤得治疗中占重要地位,特别是1、2期的患者,首选放疗,或是放化结合;2006年中科院肿瘤医院的李晔雄主任在JCO发表论着,讨论了早期,即1,2期的鼻咽NK/T淋巴瘤的治疗,尽对放疗敏感,对化疗不敏感,加与不加化疗对生存无益,晚期的以全身化疗为主,但目前没有明确的一线方案; 国外文献报道不多,其中CHOP-Ble较为可信;另外,L-ASP可作为二线方案;对于早期病例,首选放疗,可以使大部分患者获得比较好的疗效;对于晚期患者,基本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以CHOP为基础的各种方案仍然可以一试;如果无效,可以考虑国内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朱军教授他们报道的以门冬酰胺酶为主的方案,效果不错;最近本人还用了一个,患者来得时候一般情况很差,放化疗后,病情进展,经过治疗后,现在已经达到部分缓解;而且这个方案比较平稳;左旋门东酰胺酶L-ASP 10000U D1-7VCR 2MG D1DXM 10MG D1-7 在L-ASP前静点;目前主流认识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生物学特点主要以局部为主,治疗倾向于放疗,特别是早期患者,局部疗效比较理想;化疗以CHOP方案为主,L-ASP国外特别是日本有些报道,国内有不少单位也有应用,但是很容易出现过敏;L-ASP前需要常规进行皮试,主要副作用是:肝功能损伤、胰腺炎、凝血功能紊乱等,需要酌情进行监测;鼻腔T/NK细胞淋巴瘤的病理与临床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放疗科李晔雄原发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亚洲、拉丁美洲和南美洲较常见的恶性淋巴瘤1~8;在中国,除韦氏环NHL外9,鼻腔NHL是常见的结外NHL之一,占全部恶性淋巴瘤的2%~10%1,3~5, 10,11;欧美鼻腔NHL极少见,文献中常将鼻腔和副鼻窦NHL合并报道13~15;鼻腔NHL可来源于NK/T淋巴细胞或B淋巴细胞,中国的鼻腔NHL以NK/T细胞淋巴瘤为主,B 细胞淋巴瘤少见1,4,5,相反,欧美的鼻腔NHL以B细胞来源多见13,14;在REAL淋巴瘤分类中,来源于NK/T细胞的原发鼻腔NHL是一种独立的病理亚型,并被命名为血管中心性淋巴瘤16;WHO分类中更名为鼻腔、鼻腔型NK/T细胞淋巴瘤17;鼻腔和鼻腔型NK/T细胞淋巴瘤具有相同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前者原发于鼻腔,后者发生于鼻腔外部位如皮肤、胃肠道、睾丸、肾和上呼吸道,以皮肤来源最常见,眼和眼眶罕见;鼻腔NK/T细胞淋巴瘤大部分来源于NK细胞特别在亚洲和南美,部分病例来源于NK样T细胞;鼻腔NK/T细胞淋巴瘤以血管中心性病变为主要病理特征,和EB病毒感染有关,临床表现为鼻腔肿瘤坏死性改变、中年男性多见、病程进展较快、对化疗不敏感、晚期预后差等特点1~8, 10,11, 18~20;本文主要介绍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3.1 病理由于在病理上对鼻腔NK/T细胞淋巴瘤认识的缺乏和诊断困难实际上这是一种临床诊断,而非病理诊断;现有的研究证明,鼻腔坏死性肉芽肿即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按照工作分类,鼻腔NK/T细胞淋巴瘤多为弥漫性大细胞型、弥漫性混合细胞型或弥漫性小无裂细胞型;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约80%来源于真正的NK细胞,10%~30%来源于γδ>αβ型T淋巴细胞;病理形态上表现为非均质性,细胞大小不等,形态为小、中或大细胞混合,细胞核复杂或多态性,极少见大细胞、免疫母细胞或间变的大细胞形态;混合性炎性细胞多,区域坏死常见;特征性表现为血管中心性病变,表现为肿瘤细胞侵犯小血管壁或血管周围组织,导致组织缺血和广泛坏死;血管坏死性病变占60%,但并非见于所有病例;肿瘤坏死导致炎性反应,镜下可见较多的急性或慢性反应性炎症细胞,而肿瘤细胞较少;众多反应性细胞的背景容易模糊肿瘤细胞浸润;活检样本小、肿瘤细胞少、常伴坏死等,使鼻腔NK/T 细胞淋巴瘤的病理诊断很困难,需多次活检以获得病理确诊;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与EB病毒感染有关,约80%~100%的鼻腔NK/T细胞淋巴瘤EB 病毒阳性,免疫组织化学和EB病毒检查可帮助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病理诊断;相反,仅有15%~40%的鼻腔型鼻腔外结外部位NK/T细胞淋巴瘤EB病毒阳性;3.2 免疫表型和基因异常鼻腔NK/T细胞淋巴瘤表达T细胞或NK细胞抗原,共同的细胞表面标记为CD2+、CD45RO+/UCHL1、CD43+、CD5+、胞浆CD3CD3 epsilon chain, CD3ε阳性,表现为阴性的标记为表面CD3、CD7、CD34、TdT、CD1a、CD20;NK细胞淋巴瘤表现为表面CD3、CD4、CD5、CD7的缺失,最重要的是NK细胞表现特有的CD56+、CD16+和CD57+;因此,NK 细胞表面CD3阴性、胞浆CD3ε阳性和CD56阳性,而外周T细胞表达CD3+,是两者基因表型的重要区别;此外,T细胞表现为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组,β和γTCR的重排,缺乏σ基因,而NK细胞无TCR基因重组;尽管NK/T细胞表面抗原有所不同,但二者起源于相同的细胞毒细胞,有相同的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因此归为同一临床病理疾病;CD56是一种神经细胞粘附因子N-CAM,可促使肿瘤细胞更牢固地粘附在血管壁上,侵蚀破坏血管,表现为CD56+的NK细胞淋巴瘤比T细胞淋巴瘤侵袭性更强,预后可能更差Chim CS, 2004,Li CC 2004; EBV与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关系密切,90%的病例EBV抗原呈阳性表现2,16,24;鼻腔NK/T 细胞淋巴瘤在流行病学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地域性,多发于亚洲及拉丁美洲,可能与这些地区EBV感染率高有关20;EBV可刺激T淋巴细胞释放某些细胞因子,从而导致免疫功能紊乱12, 17;有作者认为NK/T细胞淋巴瘤的多药耐药性及噬血细胞综合征可能与EBV感染有关Cheng 1993;但EBV病毒在该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仍不清楚,EBV抗原阳性有助于NK/T细胞淋巴瘤的诊断Chim CS, 2004;鼻腔NK/T细胞淋巴瘤可表现为P53功能缺失,P53功能缺失和肿瘤对化疗抗拒有关20-21;3.3 临床表现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男性多见,男女比约为2~4:1;发病年龄低于其他NHL,中位年龄约44岁;最常见的症状为鼻塞,局部病变广泛受侵时,出现眼球突出、面部肿胀、硬腭穿孔、颅神经麻痹、恶臭和发热等症状和体征;肿瘤常局限于鼻腔及其邻近结构,邻近器官或结构受侵以同侧上颌窦最常见,其他依次为同侧筛窦、鼻咽、局部皮肤、硬腭、软腭、眼球和口咽1,3,4;42%的患者多部位侵犯5;在亚洲,67%~84%的患者为临床IE或IIE期,肿瘤常局限于鼻腔或直接侵犯邻近结构或组织,而较少有区域淋巴结或远处转移Chim 2004, Li CC 2004, Li 1998;相反,韦氏环NHL多存在区域淋巴结转移,仅有15%局限于韦氏环,85%有区域淋巴结或远处转移9;欧美文献报道,鼻腔NHL在诊断时多伴有远处转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李晔雄等1在1998年报道了175例鼻腔NHL,IE期占76%,IIE期16%,III/IV期仅占8%,颈部淋巴结受侵和远处结外器官转移少见;诊断时,颈淋巴结受侵以颌下淋巴结最常见,其次为中上颈淋巴结,这和鼻腔淋巴引流途径相符合;远处转移以皮肤最常见,和T淋巴细胞归巢现象有关22;III-IV期病程进展快,对化疗抗拒,预后极差;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可由输出淋巴管进入胸导管,经上腔静脉进入血循环,在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处穿越高内皮小静脉high endothelial venule, HEV,并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这种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和组织间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称之为淋巴细胞再循环或淋巴细胞归巢;3.4 分期临床分期检查应常规做头部CT,判断原发肿瘤的侵犯范围;影像学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鼻道及上颌窦消失,伴有骨侵蚀的局部破坏,约50%的病变侵及邻近器官如上颌窦、筛窦、硬腭、眼眶、鼻咽;78%的T/NK细胞淋巴瘤有骨质破坏,常见部位为上颌窦内壁、鼻中隔和纸样板;CT表现无特异性,局部受累范围能为临床分期及治疗提供依据18,19;已有多项研究证明,鼻腔NHL的肿瘤局部侵犯范围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1,3,10,11;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将Ann Arbor IE期鼻腔NHL划分为局限IE期和超腔IE期:局限IE 期指肿瘤局限于鼻腔,未侵及周围邻近器官;超腔IE期指肿瘤超出鼻腔直接侵犯周围器官,但均未合并淋巴结或远处转移,两组预后有显着差别1,3;此后,上海复旦大学肿瘤医院和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的资料同样证明了鼻腔病变的广泛程度对预后的不良影响10,11;但在另外一些研究中,并未得出一致结果4,6;由于Ann Arbor分期不能正确地反映结外NHL原发肿瘤的侵犯程度,1997年北欧淋巴瘤组提出原发结外淋巴瘤新的临床分期标准23;这一分期原则根据原发病变是否侵犯邻近器官或结构,并结合有无区域淋巴结受侵;Pe I期指肿瘤原发于结外器官或组织,但未侵及邻近器官或组织;Pe IE期指结外原发淋巴瘤超出原发部位,直接侵及邻近器官或组织;在II期中,除考虑直接侵及邻近器官或组织的因素外,还考虑了横膈一侧淋巴结受侵的范围和部位,划分成区域淋巴结和横膈同侧区域外淋巴结受侵,分别以下标1和2表示表15;I期区分为局限I期和广泛I期的临床意义在鼻腔、韦氏环NHL中得到了证实1,3,9~11,但II期划分为Pe II1、Pe II1E、Pe II2和Pe II2E较复杂,其价值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表15 1997年北欧淋巴瘤组原发结外淋巴瘤的分期原则分期定义I期原发肿瘤直接侵犯或不侵犯邻近组织或器官,无淋巴结转移;Pe I 原发结外器官或组织, 肿瘤局限于原发部位, 未直接侵犯邻近器官或组织;Pe IE 原发结外器官或组织,并直接侵犯邻近器官或组织;II期原发肿瘤直接侵犯或不侵犯邻近组织或器官,合并横膈同侧淋巴结受侵;Pe II1 原发结外器官,未直接侵犯邻近器官或组织,有区域淋巴结转移;Pe II1E 原发结外器官,直接侵及邻近器官或组织,有区域淋巴结转移;Pe II2 原发结外器官,未直接侵犯邻近器官或组织,有横膈同侧区域外淋巴结转移;Pe II2E 原发结外器官,直接侵犯邻近器官或组织,有横膈同侧区域外淋巴结转移;3.5 治疗与预后放射治疗仍然是早期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主要治疗手段;放疗作为IE 期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主要治疗手段能取得较好的疗效;鼻腔NHL对放疗敏感,但对化疗抗拒,后者完全缓解率较低;大部分研究表明,化疗加入放疗并未显着改善早期鼻腔NHL包括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生存率1~6,24,25,28 Chim 2004, Li CC 2004,综合治疗或单纯放疗的疗效优于单纯化疗Chim 2004, Li CC 2004;由于肿瘤对化疗抗拒,化疗疗效差,晚期鼻腔NK/T细胞淋巴瘤预后极差,极少有III-IV期患者生存5年以上1,4,5;3.5.1 治疗结果早期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治疗结果存在很大的差别,I期的5年总生存率从42%~91%见表16;大部分研究报道,I期鼻腔NK/T细胞淋巴瘤以放射治疗为主,能取得较好的生存率1,3,5,6, 11, 24,26,仅少部分报道预后差2,4,后者多以化疗为主要治疗手段;考虑到鼻腔NK/T细胞淋巴瘤对化疗抗拒,首程治疗选用化疗和预后差有一定相关性;此外,局限I期预后明显优于超腔I期1,3,10,11;文献中如果将I-II期合并分析时生存率低,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超腔I期和II期患者的预后较差;少部分研究包括了III-IV期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晚期鼻腔NK/T细胞淋巴瘤化疗疗效极差,极少有患者能存活5年以上1,3;表16 鼻腔NHL和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治疗结果细胞来源例数临床分期例数作者文献例数 NK/T B I II III+IV 治疗原则 5年总生存率%Li等 1 175 46 1 133 28 14 I+II期: 放疗±化疗全组65%,I期75%,III+IV期: 化疗为主局限I期90%,超腔I期57%, II期35%Liang等 5 100 35 8 52 15 33 I+II期: 放疗或 I期66%,II期33% 化疗后放疗Shikama等24 25 25 放疗±化疗全组91%,5年DFS 83%Hu等 10 71 未分 71 放疗±化疗全组56%,局限I期70%,超腔I期41%张小建等 11 90 51 18 74 16 放疗+化疗: 72例全组46%放疗或化疗: 18例Yu等 25 21 8 2 17 4 放疗或化疗±放疗全组24%,I期47% Shikama等 26 42 9 3 42 I+II 放射治疗±化疗全组57%Aviles等 6 108 108A 108 I+II 放疗后化疗全组86%8年Kim等 2 17 17 13 4 CHOP+放射治疗全组59%3年Cheung等 4 79 79 63 16 化疗±放疗61例全组37.9%, I期42%, 放射治疗18例 II期19%Chim等 2004 67 67 B 51 5 11 放疗7例全组42.5%10年化疗后放疗59例Li CC等 2004 77 77 56 I+II 21 化疗28例, 放疗21例全组36%, I/II期42%,综合治疗37例 III/IV期25%ANK细胞淋巴瘤59例,T细胞淋巴瘤49例;B全部为NK细胞淋巴瘤;3.5.2 放射治疗和化疗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3,8,IE期鼻腔NHL以放射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合并或不合并化疗,取得了好的疗效;1983年~1995年共治疗175例鼻腔NHL患者,有免疫组化证实的48例患者中,46例为NK/T细胞来源;133例Ann Arbor IE期患者中,58例接受单纯放疗,73例接受放疗后化疗,仅2例超腔IE期接受单纯化疗,5例IIE期接受单纯放疗,22例为放疗+化疗的综合治疗,单纯化疗1例,III-IV期以化疗为主;全组5年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为65%和57%,IE期、IIE期和III/IV期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5%、35%和31%;和单纯放疗比较,放疗结合化疗未改善早期鼻腔NHL的生存率,局限IE期鼻腔NHL综合治疗和单纯放疗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2%和89%P>0.05,超腔IE期分别为58%和54%P>0.05;墨西哥Aviles等6应用放疗后化疗治疗108例I-II期鼻腔NK/T细胞淋巴瘤,全部患者先扩大野照射,然后6周期CHOP+bleo化疗,99例92%达到完全缓解,8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达86%;以放疗为首程治疗或短程化疗1~2周期后放疗的近期疗效CR率达到78%~100%,显着高于以化疗为主要治疗手段的疗效见表17;鼻腔NK/T细胞淋巴瘤对化疗抗拒,单纯化疗或首程化疗近期疗效较差;表17总结了最近几年首程化疗或放疗治疗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近期疗效,全部病例经免疫组化证实;虽然鼻腔NK/T细胞淋巴瘤主要为临床I/II期,当以化疗为首程治疗时,化疗完全缓解率仅为0-59%2,4,27~29;相反,早期弥漫性大细胞淋巴瘤化疗的完全缓解率可达85%~94%NEJM 1993;化疗未能显着改善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生存率,对常规化疗药物的抗拒可能与鼻腔淋巴瘤p53基因突变和多药耐药基因表达有关20,30;Li等20报道中国和日本的42例鼻腔NK/T细胞淋巴瘤,47.6%有p53基因突变;化疗方案可选择CHOP,更强化疗方案如ProMACE-CytaBOM等并未改善生存率;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为远处结外器官受侵;表17 鼻腔NK/T细胞淋巴瘤首程化疗或首程放疗近期疗效分析临床例数首程化疗或首程放疗近期疗效作者分期 NK/T 治疗 CR例数% PR例数%1. Kim, 20012 I-II 17 4 CHOP→放疗: 15例 6 40 3 20 化疗后1-2 CHOP→放疗: 2例 2 100A2. Takenaka, 200127 I-II: 6 7 化疗: 6例 0 0III: 1 放疗: 1例 1 1003. 勇威本, 200128 I-IV 37 CHOP→放疗 10 27 PD+S: 27 734. Ribrag, 200129 I-II 20 化疗±放疗: 12例 3 25 5 42单纯放疗: 6例 6 100化放疗交替: 2例 2 100A5. Cheung, 20024 I-II 97 化疗±放疗: 61例 30 CR+PR, 49% 放疗±化疗: 18例 14 786. Aviles, 20006 I-II 108 放疗→6 CHOP-bleo 99 927. Chim, 2004Blood I-IV 67B 放疗: 7例B 7 100化疗→放疗: 59例 35 59.38. Li CC, 2004 I-II 56 单纯放疗: 11 6 55Cancer 单纯化疗: 18 9 50放疗+化疗: 27 20 74A表示为化放疗后的近期疗效,其他均为首程化疗或首程放疗后不论是否应用综合治疗的近期疗效观察;B全部为NK细胞淋巴瘤;C 一例患者为单纯手术治疗;香港Cheung等4治疗79例I-II期鼻腔NK/T细胞淋巴瘤,51例化疗后放疗,10例单纯化疗,16例单纯放疗,2例放疗后化疗;61例首程化疗的患者中,31例51%在化疗中病变进展,其中17例为局部区域进展,该17例患者经放疗挽救治疗,9例达到完全缓解;18例首程治疗为放疗的患者中,14例78%完全缓解,4例病变进展,进展的患者中无1例行化疗挽救治疗;全组5年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分别为37.9%和35.5%;综合治疗和单纯放疗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0.3%和29.8%P=0.693,5年无病生存率为35.8%和30.5%P=0.795,差别无显着意义;分层分析表明,I期综合治疗和单纯放疗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36.7%和46%P=0.892;全组仅有68.4%获得完全缓解,疗效差可能和肿瘤对化疗抗拒、且大部分患者首选化疗有关; 香港大学Queen Mary医院Chim等报道67例鼻腔NK细胞淋巴瘤Chim CS, 2004,鼻腔NK 细胞淋巴瘤定义为CD3ε+CD56+和EBV+;I期51例76%、II期5例7.5%、III/IV期11例;7例接受单纯放疗,47例阿霉素方案CHOP、m-BACOD、ProMACE-CytaBOM化疗后行巩固性放疗,12例患者接受非阿霉素方案COPP、IMVP16、DHAP化疗后放疗;全组CR率为64.2%,10年总生存率和CR 患者的10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42.5%和52%;作者比较了放疗和化疗作为首程治疗的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和IPI方面均具有可比性;7例放疗患者全部达到缓解,CR率为100%,而59例先化疗的患者中仅35例达CR,CR率为59.3%P=0.04,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3.3%和32%,放疗组明显优于先化疗组P=0.03;24例化疗后放疗未达到CR,其中22例局部病变进展或持续残存,2例进展为全身转移,所有患者均接受挽救性化疗,但只有1例达到CR;台湾Li等Li CC 2004报道77例鼻腔NK/T细胞淋巴瘤中,在56例I-II期患者中,接受综合治疗和单纯放疗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化疗,5年生存率分别为59%、50%和15%P=0.01;NK/T细胞淋巴瘤对放疗敏感但对化疗抗拒在头颈部淋巴瘤的治疗中得到进一步证实;南朝鲜Kim等31报道143例I-II期原发头颈部血管中心性淋巴瘤,104例接受单纯放疗,中位剂量50Gy,39例接受CHOP化疗,然后受累野照射;单纯放疗组69%72例达CR,15%达PR;而首程化疗组仅有3例8%达CR,18例46%达PR;单纯放疗的5年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仅为38%和32%,综合治疗组分别为35%和27%P=0.93,化疗加入放疗未改善生存率;Yu等25于1997报道21例I-II期鼻腔NHL,其中T细胞淋巴瘤8例,B细胞淋巴瘤2例,化疗后局部放疗,首程化疗16例患者中仅有5例31%达完全缓解;Kim等报道59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其中51例为鼻腔NK/T细胞淋巴瘤以化疗为首程治疗的CR率为35.6%,2年总生存率为44%Kim BS, 2003;极少的研究认为放疗加化疗能改善鼻腔NHL的生存率;Shikama等26回顾性分析42例I-II 期鼻腔NHL,12例做免疫组化检查,NK/T细胞淋巴瘤9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3例;放疗加化疗综合治疗30例,单纯放疗12例,两组的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4%和46%P=0.021,差别有显着意义;综上所述,局限期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放疗可取得非常高的缓解率和较好的长期生存率,而化疗缓解率低,疗效差;因此,I-II期鼻腔NK/T细胞淋巴瘤应首选放射治疗,然后考虑巩固性化疗;3.6 照射方法3.6.1 照射技术肿瘤局限于一侧鼻腔,未侵犯邻近器官或组织结构局限IE期,射野靶区应包括双侧鼻腔、双侧前组筛窦和同侧上颌窦;肿瘤超出鼻腔时广泛IE期,靶区应扩大至受累的邻近器官或结构,如果前组筛窦受侵,应包括同侧后组筛窦;如果肿瘤邻近后鼻孔或侵犯鼻咽,照射野应包括鼻咽;IIE期在原发病灶和受侵器官/结构照射时,需同时做双颈照射;III-IV期化疗后放疗,照射野包括原发灶和区域淋巴引流区;肿瘤照射剂量DT 50 Gy,预防照射剂量40Gy~45 Gy;3.6.2 颈预防照射鼻腔NHL的主要治疗失败原因为远处结外器官转移,颈部淋巴结复发极少见李晔雄,1994,Li YX, 1998;因此,局限于鼻腔和邻近器官的IE期鼻腔NK/T细胞淋巴瘤不考虑做颈淋巴结预防照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治疗133例IE期鼻腔NHL,106例未做颈与预防照射,仅2例出现颈淋巴结复发1.9%;27例做颈预防照射,未见颈部复发;3.7 治疗建议局限IE期鼻腔NK/T细胞淋巴瘤建议单纯放疗,超腔IE期和IIE期建议放疗后巩固性化疗,III/IV期应以化疗以主,辅以原发部位的放疗;由于IIE期III/IVE期化疗疗效差,肿瘤对化疗抗拒,需要考虑更强或新的有效化疗方案;鼻腔NK/T细胞淋巴瘤在西方国家少见,美国国家癌症研究综合网National Cancer Comprehensive Network, NCCN未提出治疗指南,其治疗有待更多的临床观察和研究;。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精品课件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精品课件
鼻窦多于鼻腔,以上颌窦多见(60%~ 80%)。
最新 PPT
以鳞癌多见,约占70%~80%,好发于上颌 窦。腺癌次之,多见于筛窦。
肉瘤占10%~20%,好发于鼻腔及上颌窦, 以恶性淋巴瘤为最多。
最新 PPT
流行病学
癌与肉瘤发病率之比 8.5:1。 男女比例:1.5~3.0:1。 癌多发生于50~70之间,肉瘤多见于青年人。
最新 PPT
诊断
症状出现较晚,且易误诊,早期确诊较难。 40岁以上患者,症状为一侧性,进行性者更
应仔细检查。 鼻腔及鼻内镜检查 活检及细胞涂片,必要时多次活检。
最新 PPT
CT,MRI对诊断及治疗价值大。 手术探查,术中冰冻 颈淋巴结活检:穿刺
最新 PPT
被忽视的体格检查
①面部的对称性,任何部位的局部肿块或 肿胀;
最新 PPT
分类
真性肿瘤 血管瘤(最为常见) 腺瘤 淋巴管瘤 骨瘤
最新 PPT
神经源瘤 纤维瘤 脂肪瘤 黏液瘤 牙源瘤
最新 PPT
假性肿瘤
囊肿 息肉 脑膜脑膨出
最新 PPT
特殊肿瘤
内翻性乳头状瘤 (易复发) 成釉细胞瘤 髓外浆细胞瘤(低度恶性)
最新 PPT
概述
国外 我院
35%~48% 33%
43%
13%~68%
43% (R+S) 21% (S+R)
最新 PPT
上颌窦癌总5年生存率31~46%
国内 国外 我院
R 16%~24% 21%~34%
S 12 % 50%
综合治疗 31%~52% 33%~ 66% 64% 29%
最新 PPT
根据临床分期5年生存率
最新 PPT

鼻腔鼻窦淋巴瘤29页PPT

鼻腔鼻窦淋巴瘤29页PPT
鼻腔鼻窦淋巴瘤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鼻腔淋巴瘤晚期治疗方案

鼻腔淋巴瘤晚期治疗方案

摘要:鼻腔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晚期鼻腔淋巴瘤的治疗方案相对复杂,需要综合多种治疗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晚期鼻腔淋巴瘤的治疗策略,包括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中医治疗以及支持治疗等,以期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治疗指导。

一、概述鼻腔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鼻腔黏膜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较低,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0.1%。

晚期鼻腔淋巴瘤指的是肿瘤已侵犯周围组织或远处转移,预后较差。

治疗晚期鼻腔淋巴瘤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全身状况、肿瘤分期、病理类型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二、治疗方案1. 放疗放疗是治疗晚期鼻腔淋巴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可减轻肿瘤负荷,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放疗分为外照射放疗和近距离放疗两种。

(1)外照射放疗:通常采用直线加速器进行照射,照射野包括肿瘤及其周围受累组织。

放疗剂量根据肿瘤大小、部位、分期等因素进行调整,一般分为两个阶段:诱导放疗和巩固放疗。

(2)近距离放疗:适用于肿瘤侵犯鼻腔、鼻窦、眼眶等部位的患者。

通过植入放射性粒子或球囊等方式,对肿瘤进行精确照射。

2. 化疗化疗是治疗晚期鼻腔淋巴瘤的另一种重要手段,可杀灭肿瘤细胞,降低肿瘤负荷。

化疗方案通常包括以下几种:(1)联合化疗:采用多种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如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等。

(2)靶向化疗:针对肿瘤细胞特异性受体或信号通路,如B细胞淋巴瘤抗原(BCR-ABL)激酶抑制剂、CD20单抗等。

3.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治疗手段,通过针对肿瘤细胞特异性分子靶点,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

晚期鼻腔淋巴瘤的靶向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B细胞淋巴瘤抗原(BCR-ABL)激酶抑制剂:针对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患者,如伊马替尼、尼洛替尼等。

(2)CD20单抗:针对CD20阳性的B细胞淋巴瘤患者,如利妥昔单抗、奥法木单抗等。

4.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通过激活或增强机体免疫系统,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的治疗方法。

鼻部肿瘤 ppt课件

鼻部肿瘤  ppt课件

目录
鼻-鼻窦良性肿瘤
鼻-鼻窦恶性肿瘤
鼻部淋巴瘤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一、鼻-鼻窦良性肿瘤
鼻腔及鼻窦良性肿瘤常见的主要有血管瘤、乳头状瘤和骨
瘤。部分肿瘤虽为良性,但生长过程对周围器官破坏力强,手 术切除不易彻底,易复发,甚至可能恶变。
(一)血管瘤 鼻腔血管瘤是是发生于脉管组织的良性肿瘤,鼻腔良性肿 瘤中最多见。依据病理分类可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 两种。前者多见,并多发生于鼻中隔。后者多发生于下鼻甲及 上颌窦内,少数发生于鼻骨。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
余翠萍,等. 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鼻腔血管瘤.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45(3),197-199
(二)乳头状瘤 【概述】
乳头状瘤是较多见的鼻腔和鼻窦良性肿瘤,多发生
于中年,男性较多。以鼻前庭、鼻不明,近年研究发现与人乳
侧切肿物切除术,术顺,术后随访18个月未见肿物复发。
冯会洁,等.不同时发生的双侧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病例报道. 中外医疗,2010,26,50-51
【治疗】
因内翻性乳头状瘤具有多发性生长、易复发和恶
鼻-鼻窦肿瘤
概述
鼻部肿瘤可发生于外鼻、鼻腔及鼻窦,根据病变性质可分为良 性与恶性肿瘤,鼻部良性肿瘤好发于鼻腔,恶性肿瘤多来自于 鼻窦。
各类良性肿瘤均有一定好发部位,且通常生长缓慢,由于鼻部
与鼻咽、眼眶、泪器及腭部等紧邻,各处病变常相互侵入,临 床症状均以侵犯部位的功能障碍或结构改变和畸形为主。 鼻窦恶性肿瘤多原发于上颌窦,其次是筛窦。共同点是多为原 发,转移癌少见,早期症状不典型,常伴慢性炎症。
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有密切关系。该病具有局部侵
蚀破坏力,切除后容易复发,且有恶变可能等,有人认 为其属上皮组织边缘性肿瘤。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PPT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PPT

感染
肿瘤阻塞鼻腔,导致引流 不畅,易引发鼻窦炎等感 染。
视力障碍
肿瘤侵犯眼眶或视神经可 引起视力障碍,如视力下 降、视野缺损等。
张口困难
肿瘤侵犯翼腭窝或颞下窝 可引起张口困难。
诊断方法和标准
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症状 出现时间、进展情况、伴随症
状等。
体格检查
全面检查患者头面部,观察有无 面部畸形、眼球突出等表现,触 诊检查有无肿块、压痛等。
02
分析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流行病 学特征、临床表现和预后,为临 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概述
01
02
03
定义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是指发 生在鼻腔、鼻窦等部位的 恶性肿瘤,包括鳞状细胞 癌、腺癌、未分化癌等。
发病率和死亡率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发病 率相对较低,但死亡率较 高,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 成严重威胁。
三级预防措施
综合治疗
对于确诊的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 应根据病情采取手术、放疗、化疗等 综合治疗措施,提高治愈率。
心理支持
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患 者积极面对疾病和治疗过程,提高生 活质量。
康复治疗和随访管理
康复治疗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 复治疗方案,包括营养支持、运动锻 炼、呼吸功能训练等,促进患者身体 功能的恢复。
随访管理
建立完善的随访制度,对患者进行定 期随访和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复发 和转移等问题,确保患者的长期生存 和生活质量。
07
总结与展望
研究成果总结
诊断和治疗方法的改进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得到了显著的改进,包括更 精确的影像学诊断、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先进的手术技术等。

鼻腔淋巴瘤中药治疗方案

鼻腔淋巴瘤中药治疗方案

摘要:鼻腔淋巴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恶性肿瘤,中医学将其归类为“瘰疬”、“鼻渊”等范畴。

中医药在治疗鼻腔淋巴瘤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通过调节人体整体功能,提高免疫力,抑制肿瘤生长,缓解症状。

本文将介绍鼻腔淋巴瘤的中药治疗方案,包括辨证论治、方剂选用、中药煎服方法等。

一、概述鼻腔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鼻腔或鼻窦黏膜下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

中医学认为,该病的发生与人体正气不足、邪气侵袭有关,属于“瘰疬”、“鼻渊”等范畴。

中医药治疗鼻腔淋巴瘤注重辨证论治,强调整体观念,通过调整人体阴阳平衡,增强机体抵抗力,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缓解症状的目的。

二、辨证论治1. 肺肾阴虚型症状:鼻塞,涕黄黏稠,嗅觉减退,干咳少痰,腰膝酸软,五心烦热,颧红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润肺止咳。

方剂:百合固金汤加减。

2. 脾虚湿阻型症状:鼻塞涕浊,鼻涕黏稠,嗅觉减退,头重如裹,脘腹胀满,食欲不振,肢体沉重,舌淡苔腻,脉濡缓。

治法:健脾利湿,化浊通窍。

方剂:参苓白术散加减。

3. 气滞血瘀型症状:鼻塞不通,涕血,头痛,胸闷,胸胁胀满,面色晦暗,舌质紫暗,脉涩。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方剂:逍遥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4. 热毒壅盛型症状:鼻塞,涕黄黏稠,嗅觉减退,头痛,发热,口渴,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通窍。

方剂:五味消毒饮合犀角地黄汤加减。

三、方剂选用1. 百合固金汤加减组成:百合、生地黄、麦冬、玄参、贝母、当归、白芍、桔梗、甘草。

功效:滋阴降火,润肺止咳。

2. 参苓白术散加减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山药、扁豆、莲子、薏苡仁、砂仁、桔梗。

功效:健脾利湿,化浊通窍。

3. 逍遥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组成:柴胡、白芍、当归、白术、茯苓、甘草、川芎、桃仁、红花、牛膝。

功效: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4. 五味消毒饮合犀角地黄汤加减组成: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犀角、生地黄、赤芍、牡丹皮、黄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