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鼻腔和鼻窦的肿瘤
(新)鼻腔及副鼻窦恶性肿瘤概述及偏方汇总

鼻腔及副鼻窦恶性肿瘤概述及偏方(一)概述鼻腔恶性肿瘤好发于鼻腔上部,以鳞状细胞癌多见,尚可见腺癌,恶性黑色素瘤等;其临床表现以鼻阻塞最常见,疼痛可出现于较早期,表现为鼻内痛、上牙痛、头痛、眼及面颌部痛等;其他可见脓性或血性渗出液,流泪等。
副鼻窦恶性肿瘤多发于上颌窦、筛窦,额窦癌及蝶窦癌甚少见。
上颌窦恶性肿瘤初期因肿瘤再窦内,外观无明显表现;待症状明显时,癌瘤多已破坏骨壁而侵出窦外。
最多见的症状为见异常渗出液,鼻阻塞,面部肿胀及牙痛等。
筛窦恶性肿瘤以内眦部肿块最多见,依次为鼻阻塞,头痛,突眼及流泪,鼻血性渗出液,面部皮肤麻木,嗅觉减退,患侧视力减退或失明及眼胀感等。
额窦癌常见的症状为患侧持续性额窦区疼痛,患侧上眼睑肿胀,下垂及眼球向下移位,鼻阻塞,复视及基底部变宽等。
蝶窦癌主要症状为患侧头痛,鼻阻塞及复视等。
本病发生原因,尚未阐明。
详询病史,结合临床表现、X 线检查及病理活检,诊断多无困难。
现代医学对本病治疗,主要采用手术、放疗及综合疗法。
中医学所记载的“颧疔”、“颧疽”、“鼻渊”等难治之病与本病有相似之处。
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阳明毒热,侵袭上焦,或气虚血瘀、毒邪郁滞所致。
(二)鼻腔恶性肿瘤方1、主治:鼻侧未分化癌方药:(1)、玄参15克,生地12克,丹皮12克,赤芍9克,金银花9克,败酱草12克,凤尾草12克,蒲公英18克,贯众炭12克,藕节炭9克,消瘤丸9克(吞)茅根30克。
(2)、柴胡4.5克,龙胆草6克、炙鳖甲24克,地骨皮18克,地龙6克,土贝母12克,海藻12克,昆布12克,凤尾草12克,败酱草12克,消瘤丸(全蝎、蜂房、龙衣各等份)9克(吞)用法:水煎服,日1剂。
来源:《上海老中医经验选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0:180。
2、主治:鼻腔未分化癌方药:鲜野荞麦30克,鲜汉防己30克,鲜土牛膝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另用灯芯草捣碎,口含;垂盆草捣烂,外敷。
病例:女,16岁。
鼻腔或鼻窦肿瘤-优秀PPT文档

八 大、肝葱阴虚白证 、生姜用量,再加冰片,以芳香开窍通鼻等。
4.牙龈症状 以牙痛,牙松动,牙龈麻痒等为主要表现。
【药物功效】 方中川芎活血行气,上行于头,祛瘀止痛。 中医对鼻腔或鼻窦肿瘤虽然没有特效方药治疗,但根据病人病证表现而合理地选用辨治方药还是完全可以控制症状表现与减轻病人痛
㈡痰热郁窍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 鼻塞,或鼻衄,或鼻痛。 2.辨证要点 鼻涕黄浊,口渴,舌质红,苔黄腻或厚,脉 滑或数。 3.可能伴随的症状 咳嗽,或鼻衄,或咯痰,或口苦,或 咽干,或头痛,或耳鸣,或大便干结。 【治则与选方】 清热化痰,宣肺通窍;可选用麻杏石甘 汤与小陷胸汤合方。 【处方用药】 麻黄12g 杏仁8g 甘草6g 石膏24g 黄 连3g 半夏12g 全瓜蒌30g
【病证表现】
1.鼻部症状 以鼻塞,鼻衄,流脓涕或臭涕等为主 要表现。 【配伍技巧】 若鼻肿者,加鹿角、白芥子、鳖甲,以消肿通络软坚;
若气虚者,加人参、白术,以健脾益气等。
2.眼部症状 以突眼,复视,眼痛,视力减退,流 炙甘草既能益正气,又能防止辛散药伤气。
半夏宣降气机,燥湿化痰。
泪等为主要表现。 中医对鼻腔或鼻窦肿瘤虽然没有特效方药治疗,但根据病人病证表现而合理地选用辨治方药还是完全可以控制症状表现与减轻病人痛
【服用方法】 先以水浸泡方药约30分钟,然后用大火煎 药至沸腾,再以小火煎煮30分钟。温服,每日分3服。 【配伍技巧】 若湿热甚者,加苍术、黄柏,以清热燥湿;
若黄涕多者,加贝母、瓜蒌,以清热化痰;若鼻痛者,加 细辛、川芎、冰片,以辛散通达止痛;若鼻衄者,加白茅 根、小蓟、茜草,以凉血止血等。 【药物功效】 方中麻黄宣肺通窍。石膏清泻郁热,兼制
鼻腔鼻窦内的恶性肿瘤

常见的病因包括长期慢性炎症、放射 线暴露、化学物质接触、遗传因素等 。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发病率
鼻腔鼻窦内恶性肿瘤在头 颈部肿瘤中较为常见,发 病率较高。
年龄与性别
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 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地域差异
不同地区和种族的发病率 存在差异,可能与环境因 素和生活习惯有关。
PART 02
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化学治疗
化疗原理
化学治疗使用药物杀死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对于某些类型的鼻 腔鼻窦内恶性肿瘤,化疗可以作为手术或放疗的辅助治疗。
化疗药物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铂类、紫杉醇类、氟尿嘧啶类等。具体药物选 择需根据肿瘤类型和病情制定。
化疗副作用
化疗可能导致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副作用,需在专业医生指导 下进行治疗。
内窥镜检查
生化指标检测
通过鼻腔内窥镜检查,观察鼻腔及鼻窦内 的肿瘤形态、颜色、质地等特征,并可取 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部分鼻腔鼻窦内恶性肿瘤可引起血清肿瘤 标志物水平升高,通过检测这些标志物有 助于辅助诊断。
鉴别诊断
良性肿瘤
鼻腔鼻窦内良性肿瘤如血管瘤、乳头 状瘤等,生长缓慢,症状较轻,与恶 性肿瘤在影像学和内窥镜下有明显区 别。
康复护理
术后护理
01
鼻腔鼻窦内恶性肿瘤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定期的复查和换药
,以确保手术效果和预防感染。
心理支持
02
恶性肿瘤对患者心理影响较大,家属和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足
够的心理支持和关爱,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康复训练
03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如呼吸训练、语
言训练等,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鼻腔鼻窦肿瘤概述

建立完善的随访和监测制度,及时发 现并处理复发或转移病灶,确保患者 得到持续、有效的治疗。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诊断依据
鼻腔鼻窦肿瘤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 学检查。其中,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可明确肿瘤的部位 和范围;病理学检查通过取活检组织进行显微镜下观察,可 确定肿瘤的类型和恶性程度。
02 鼻腔鼻窦良性肿瘤
乳头状瘤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鼻腔鼻窦乳头状瘤通常由人乳头瘤病毒感 染引起,这种病毒会导致上皮细胞异常增 生,形成乳头状结构。
骨瘤发病机制
骨瘤是骨骼系统发生的良性肿瘤, 在鼻腔鼻窦中较为罕见,可能由骨
发育异常或慢性炎症刺激引起。
治疗手段
除了骨瘤外,鼻腔鼻窦还可能发生 其他类型的良性肿瘤,如纤维瘤、 脂肪瘤等,这些肿瘤通常生长缓慢
,较少恶变。
其他良性肿瘤
通过影像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可以明确诊断,其中CT和MRI对于 了解肿瘤的范围和性质有重要价值 。
VS
随访制度建立
建立规范的随访制度,定期对患者进行复 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复发和转移等 异常情况。同时,加强患者教育和健康指 导,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 力。
07 总结与展望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
早期诊断困难
鼻腔鼻窦肿瘤早期症状不典型, 易被误诊或漏诊,导致病情延误。
治疗方法有限
目前针对鼻腔鼻窦肿瘤的治疗方法 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但仍 有部分患者对治疗不敏感或出现复 发。
手术治疗策略及适应证
手术治疗策略
01
鼻腔鼻窦肿瘤手术主要包括鼻内镜下切除术、上颌骨切除术等,
根据肿瘤性质、大小和位置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5鼻腔鼻窦恶性肿瘤

概况
1、原发多见,远处转移而来者少。 2、癌(>80%)多于肉瘤(<20%) 3、位置隐蔽,早期症状少,不易确诊。 4、与眼眶颅脑毗邻,晚期难以判断原发部位。 5、症状随肿瘤原发部位和累及范围而异。
概况
6、发病年龄 癌 :40-60岁 肉瘤:较年轻
7、发病部位 鼻腔:外侧壁>鼻中隔 鼻窦:上颌窦 > 筛窦 > 额窦 > 蝶窦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
Malignant tumors of nose and sinuses
鼻腔及鼻窦恶性肿瘤概述 (流行病学)
鼻-鼻窦恶性肿瘤占耳鼻咽喉科恶性 肿瘤的21.74%~49.22%。癌多数发生于 40~60岁之间。原发于鼻窦的恶性肿瘤较 原发于鼻腔者为多见,上颌窦恶性肿瘤 发病率最高,达80%。在我国,北方仅 次于喉癌,南方则仅次于鼻咽癌。
2、口腔颌面 ⑴上唇上列牙麻木: 眶下神经受累 ⑵牙痛 : 上齿槽神经或牙槽 ⑶张口困难 侵犯翼腭窝、颞下窝、颞窝—翼内外 肌、咬肌、颞肌—下颌关节运动受限 ⑷面颊膨隆、腭部肿块
3、眼: ⑴流泪—鼻泪管阻塞 ⑵复视、突眼—眼球受压、眼肌瘫痪 ⑶视力下降—眶尖受侵犯
4、神经、颅脑:头痛 5、耳:耳鸣、耳聋 6、颈部、全身症状:颈淋巴结肿大、
恶病质
诊断
1、病史的综合分析:重视、警惕 >40岁 单侧进行性鼻塞、血涕
2、前、后鼻镜检查 3、鼻腔、鼻窦内窥镜检查 4、病理活检、细胞涂片:确诊依据 5、影像学:X线片、 CT、MRI 6、手术探查:术中冰冻切片
治疗 综合疗法
放射治疗 手术治疗 化学治疗
预后
差,上颌窦癌5年生存率仅30%~40% 关键:早期发现、诊断
乳头状瘤恶变向 颅内和眶内侵犯
鼻腔鼻窦肿瘤概述

鼻腔鼻窦肿瘤可发生在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中,但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02
鼻腔鼻窦肿瘤的症状与诊断
常见症状
鼻塞
由于肿瘤阻塞鼻腔,导致 鼻腔通气受阻,出现鼻塞 症状。
流涕
肿瘤刺激鼻腔黏膜,导致 分泌物增多,出现流涕症 状。
嗅觉减退或丧失
肿瘤压迫或侵犯嗅觉神经, 导致嗅觉功能受损。
利用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提高 机体的抗肿瘤能力。如使用PD-1抑制 剂等免疫疗法。
靶向治疗
针对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或抗原, 使用相应的药物进行精准治疗。如针 对EGFR突变的靶向药物吉非替尼等。
放射治疗
放疗原理
通过放射线杀灭肿瘤细胞,以达到治疗目的。根据肿瘤的性质和位 置,可以选择不同的放疗方式,如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等。
观察症状变化
如出现鼻塞、流涕、头痛 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 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 鼻腔鼻窦肿瘤。
遵循医生建议
在治疗过程中,应遵循医 生的建议,按时服药、定 期复查,以促进康复。
康复与预后
心理康复
鼻腔鼻窦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 理问题,需要进行心理康复,如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
基因疗法
将具有抑制肿瘤作用的基因导入到肿瘤细胞中, 通过表达这些基因来抑制肿瘤生长或诱导细胞凋 亡。
基因检测与预测
通过对鼻腔鼻窦肿瘤细胞的基因组进行检测和分 析,预测肿瘤的发展趋势和个体化治疗方案。
个体化治疗研究
组织工程
01
利用生物材料和细胞构建鼻腔鼻窦组织结构,用于修复和替换
受损组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化对正常细胞的损伤。
免疫治疗药物
利用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通 过调节免疫反应或增强免疫细胞的 活性来达到治疗目的。
鼻部肿瘤 ppt课件

目录
鼻-鼻窦良性肿瘤
鼻-鼻窦恶性肿瘤
鼻部淋巴瘤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一、鼻-鼻窦良性肿瘤
鼻腔及鼻窦良性肿瘤常见的主要有血管瘤、乳头状瘤和骨
瘤。部分肿瘤虽为良性,但生长过程对周围器官破坏力强,手 术切除不易彻底,易复发,甚至可能恶变。
(一)血管瘤 鼻腔血管瘤是是发生于脉管组织的良性肿瘤,鼻腔良性肿 瘤中最多见。依据病理分类可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 两种。前者多见,并多发生于鼻中隔。后者多发生于下鼻甲及 上颌窦内,少数发生于鼻骨。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
余翠萍,等. 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鼻腔血管瘤.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45(3),197-199
(二)乳头状瘤 【概述】
乳头状瘤是较多见的鼻腔和鼻窦良性肿瘤,多发生
于中年,男性较多。以鼻前庭、鼻不明,近年研究发现与人乳
侧切肿物切除术,术顺,术后随访18个月未见肿物复发。
冯会洁,等.不同时发生的双侧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病例报道. 中外医疗,2010,26,50-51
【治疗】
因内翻性乳头状瘤具有多发性生长、易复发和恶
鼻-鼻窦肿瘤
概述
鼻部肿瘤可发生于外鼻、鼻腔及鼻窦,根据病变性质可分为良 性与恶性肿瘤,鼻部良性肿瘤好发于鼻腔,恶性肿瘤多来自于 鼻窦。
各类良性肿瘤均有一定好发部位,且通常生长缓慢,由于鼻部
与鼻咽、眼眶、泪器及腭部等紧邻,各处病变常相互侵入,临 床症状均以侵犯部位的功能障碍或结构改变和畸形为主。 鼻窦恶性肿瘤多原发于上颌窦,其次是筛窦。共同点是多为原 发,转移癌少见,早期症状不典型,常伴慢性炎症。
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有密切关系。该病具有局部侵
蚀破坏力,切除后容易复发,且有恶变可能等,有人认 为其属上皮组织边缘性肿瘤。
鼻腔及鼻窦恶性肿瘤

• 上颌窦恶性肿瘤的原发部位对其临
床表现、疗效及预后有很大影响。
öhngren氏自内眦和下颌角之间作一想象斜面,
再于瞳孔处作一想象的垂直平面,从而将上颌 窦分为四个象限。前下内象限生长的肿瘤早期 即出现牙的症状,易于早期诊断和完整切除, 预后较好; 后上外象限生长的肿瘤易破坏后外 侧壁进入翼腭窝,进而向上扩展,累及颞下窝 或颅中窝,预后较差;后上内象限生长的肿瘤, 症状出现较晚,易于侵入筛窦扩展至眼眶、颅 腔,难以完整摘除,预后最差。
N分级
• N0:无颈淋巴结转移 • N1:同侧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直径不超过3厘米 • N2: • N2a同侧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直径3-6厘米 • N2b同侧多个淋巴结转移,最大直径不超过6厘米 • N2c双侧或对侧多个淋巴结转移,最大直径不超过
6厘米
• N3:淋巴结转移,最大直径大于6厘米
M分级
•鼻腔及鼻窦恶性肿瘤的原发部位
鼻窦多于鼻腔 上颌窦最多,占60-80%,然后依次为筛 窦、额窦、蝶窦。
病理类型
• 鳞状细胞癌最多见,约占70%,好
发于上颌窦,腺癌次之,多见于筛 窦。此外还有淋巴上皮癌、移行细 胞癌、基底细胞癌、肉瘤、未分化 癌等。
良性新生物可转为恶性的 包括鼻息肉恶变、乳突状瘤 癌变、纤维瘤恶变。
• பைடு நூலகம் 分级
上颌窦 T1:肿瘤局限于粘膜,无骨质破坏 T2:肿瘤侵蚀或破坏下部结构,包括硬腭和/或中 鼻道 T3:肿瘤侵犯下列任一部位:面颊皮肤,上颌窦 后壁,眶底或前组筛窦 T4:肿瘤侵犯眶内容物和/或以下任一结构:筛板, 颅底,鼻咽,蝶窦,额窦
筛窦 T1:肿瘤局限于筛窦,伴或不伴有侵蚀 T2:肿瘤侵犯鼻腔 T3:肿瘤侵犯眶前部和/或侵犯上颌窦 T4:肿瘤侵犯颅内,侵犯眼眶外包括眶尖, 侵犯蝶窦和/或额窦,和/或鼻皮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缘密度呈骨质密度,而中心呈囊变低密度 ? MRI:病变在T1WI和T2WI均呈低信号,增强后,其
内部纤维成分可能有不同程度强化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病历1
女,42岁,右眼 球突出,视力下 降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病历 1
? 图1-2,CT横断面骨窗及软组织窗显示右侧眶外 侧壁、蝶窦侧壁及蝶骨大翼骨质肥厚,略成磨玻 璃样改变,密度较为均匀,右侧眶腔受压变窄, 眼球前突,视神经管受压变窄。
多中心生长, ? 彻底切除!随访! 放疗无效!
内翻乳头状瘤影像学诊断要点
? 多发生于的鼻腔外侧壁,中鼻道 ? CT:分叶状软组织肿块影,较大时,邻近
骨质受压、变形、吸收 ? MR:呈等-略长T1,不均匀的长T2信号,
可至上颌窦腔内,多表现为脑回状或分层 曲线状结构,呈脑回状强化 ? 伴发阻塞性鼻窦炎,息肉 ? 少数病变内部有高密度钙化影
内翻乳头状瘤-病历2
骨瘤
? 骨瘤是人群中较为常见的病变(发病率为 3%), 青年多见,生长较为缓慢
? 大体病理:突入窦腔内的岩石样坚硬的肿块, ? 镜下特点分为 3型,分别为 密质型(成熟骨构成)
额窦;、松质(海绵状)型: 边缘为紧密骨质, 中心含放射状骨髓腔,骨化的纤维组织形成; 混 合型:外硬内松 ? 临床:基本无症状,偶尔有阻塞性鼻窦炎的症状, ? 预后较好,如果没有引起继发的鼻窦阻塞性病变, 通常无需治疗
? 临床表现:早期无症状-病变进展,面部 畸形、视力障碍及颅神经受压的症状
? 手术以缓解症状为主,很难全面切除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影像学诊断要点
? 多骨性病变 ,>50%,可累及全身任何骨质 ? CT:特征性表现: 骨质呈磨玻璃样改变,边缘骨皮
质较为完整,与正常骨质分解欠清 ? 硬化型表现为病变骨质接近皮质骨,囊变型表现为
内翻乳头状瘤-病历1
男 性 , 5 6 岁 , 双 侧 鼻 堵 3 年 , 加 重 2 月
内翻病历-1
? 图1,右侧中鼻道可见软组织影,向后部分延伸至 后鼻孔,向内侧延伸阻塞上颌窦口,上颌窦腔内 可见软组织影充填。
? 图3,横断面T1WI显示中鼻道及上颌窦口病变呈 等-长T1信号影(短箭头),窦腔内为等 T1信号 影充填。图 4,横断面T2WI 显示病变呈混杂等 -长 T2 信号,与中鼻甲后部相邻。图 5-6,横轴位及 冠状位增强后 T1WI显示病变明显不均匀强化,部 分病变延伸至上颌窦腔内, 呈卷曲的“脑回状” 强化(箭头),上颌窦腔内长 T1长T2信号影未强 化。
骨化性纤维瘤-病历2
骨化性纤维瘤-鉴别诊断
?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特征: 病变呈副鼻窦边界不清的膨胀性骨性病变; 病变形态多种多样,以磨玻璃样改变较为多 见; 多为多骨性的病变(50%以上)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 发展缓慢,自限性,骨的纤维变性,<30y
? 大体病理上:患骨膨大,无明显界限。呈 灰红色-灰白色,由纤维组织和骨组织的 比例不同而决定,因此质地也由软橡胶状 变化至硬沙砾状
骨化纤维瘤病历-1
男性,28岁, 左侧眼球突出, 鼻阻
骨化性纤维瘤病历-1
? 手术病理证实为骨化纤维瘤。 ? 图1,CT横断面骨窗显示左侧筛窦区可见形态欠规则的混杂高密度影
(长-黑箭头),病变内部可见小斑片状软组织密度影(短-黑箭 头),骨性高密度影呈磨玻璃样改变,病变边缘可见不完整的骨性包 壳,病变呈膨胀性生长,压迫左侧蝶窦及上颌窦变形移位,蝶窦腔可 见略低密度影(A)充填。图2-3,CT横断面及冠状位软组织窗显示 病变密度欠均匀,周边骨性部分(长-黑箭头)密度较高,中心可见 条状软组织密度影(短-黑箭头),左侧鼻腔受阻,眶腔受压明显变 形,眶壁骨质尚连续。图4,MR横断面T1WI显示病变呈等T1信号 (长-白箭头),中心可见略长T1信号影(短-白箭头),蝶窦腔内 病变呈等T1信号(A)。图5,MR横断面T2WI显示病变呈短T2信号 (白箭头),内部可见小斑片状长T2信号(黑箭头),蝶窦腔内由长 T2信号影(A)充填。图6,MR增强后T1WI显示病变(白箭头)中等 不均匀性强化,蝶窦病变(A)未强化。
鼻腔和鼻窦的肿瘤
鼻和鼻腔良性肿瘤
并不多见 ? 血管瘤 ? 乳头状瘤 ? 骨瘤 ?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 骨化性纤维瘤
鼻和鼻腔恶性肿瘤
? 国内统计:占全身2-3.6% ? 鼻窦来源多于鼻腔: 上颌窦>筛窦>额窦 ? 癌:鳞癌多见 ? 肉瘤:恶性淋巴瘤 多见 ? 软组织:纤维肉瘤多见
内翻乳头状瘤
? 50-60y患者鼻腔的良性肿瘤,男/女:4/1 HPV ? 临床:流涕、鼻出血、鼻塞 ? 大体病理:红色-灰色的不透明息肉状肿块 ? 显微镜下:肿瘤上皮向基质内呈内翻生长 ? 常与炎症、息肉伴发 ? 病变复发率较高,多次手术易恶变,5~15%,
骨瘤影像学诊断要点
? 副鼻窦腔内的局灶性骨性高密度影, 额窦>筛窦 额筛交界处
? CT平扫上表现为密度均匀、边界清晰的骨性结构, 无蒂
? 无明显强化,纤维成分可能轻微强化, MRI低信 号,部分病变内部含有黄色骨髓和纤维,呈点状、 片状短-等 T1略长-等T2信号。
? 较大的骨瘤容易导致窦口阻塞,引起鼻窦炎、粘 液囊肿
? 临床上:由肿瘤压迫,突眼,失明 ? 可完全切除,若切除不全,则复发
骨化纤维瘤影像学诊断要点
? 单骨性病变 ? 下颌骨多见(约占 75%)?其次是筛窦、蝶窦和
上颌窦 ? CT表现:骨性厚壁包绕着低密度的纤维组织中心。
部分病变表现为高密度病变内部可见散在小点状 软组织影,可能伴有蛋壳状骨性边缘 ? MRI:长T1信号,混杂略长、短 T2信号 ? 增强后病变强化不均匀性,骨性包壳可以强化, 软组织病变可能轻微强化 ? 病变可能阻塞窦口
? 可累及颅内硬脑膜,引起颅内积气甚至脑脓肿 硬膜下积脓, MRI增强扫描有帮助。
骨瘤
骨化纤维瘤
? 病变好发于20~40岁的年轻患者,进展缓慢, 局部具有破坏性。男/女: 5/1
? 肉眼病变形态呈沙砾状,灰-白色,质地 较为坚韧,
? 显微镜:肿瘤呈胶囊状,边缘为成熟的层 状骨构成,基质为层状骨针和纤维组织构 成的混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