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理论在互联网时代失效了吗

定位理论在互联网时代失效了吗
定位理论在互联网时代失效了吗

定位理论在互联网时代失效了?

一个老广告人的猛文:定位理论在互联网时代失效了!

金错刀:我认为,定位理论肯定不是忽悠,它所强调的进入心智、品类策略仍很关键。但是,在互联网时代,工业时代最强悍的品牌营销武器定位理论,的确在失效。

1、这是最大的失效:定位的核心还是一切以营销为中心,这是工业时代的玩法。在互联网时代,品牌营销的核心是一切以用户为中心,要产品第一,要口碑第一,要微创新。

2、在广告上强调第一的做法失效。定位的一个核心就是强化第一,特别是通过

广告去强化,比如,我看到我们很多学员的公司口号上有一个领导者”的称号, 比如美颜行业领导者、厨电行业领导者,我就问你们是否做了定位的咨询,他们一般都说是。但是通过广告强化的第一,很难真正进入用户内心。

3、品牌正在失效,现在要靠用户体验。这是对中国企业最大的借鉴,也是海尔张瑞敏的反思。定位产生的年代,是要解决一个问题:产品过剩时代,如何办就是通过独特定位来打品牌。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不仅是产品过剩,还是品牌过剩,用户在搜索引擎上面对的是上百个都很强悍的品牌,如何选择?

手机行业的血战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那些互联网手机品牌,几乎都没有打广告,没有强势的营销,都是靠粉丝、用户体验、参与感等新打法,让传统手机难以招架。

是该反思下我们身边的常规武器了

傅骏:定位理论在互联网时代失效了!

我是一个受传统广告思维训练的人。当年,4A广告公司到中国时,我是第一代员

工,1994年,我28岁,已经是一家4A公司的副总裁。1996年,我离开4A,引进香港著名导演DavidTusi,成立了一家电视广告制作公司。这个公司一直到现在,拍了很多很好但也很贵的广吿片,其中最著名的是桂纶镁和彭于晏的益达”系列。之后,我还创办了自己的产品公司和一个营销内容解决方案的众包平台。这样的职业经历,让我对传统

的市场营销学理论有广泛的实践和深刻的认识;同时站在新时代,我知道自己正在经历一场伟大变革的洗礼。

2012年10月,我曾在中欧创业营的课堂解析过一次定位理论,当时已经察觉到了这套理论不适应时代变化了。从此之后,我一直在观察定位理论,试图解答它在哪里出问题了。

传统的定位理论,是这样的 ....

经典市场营销学的起点是消费者洞察。背后的逻辑就是,产品越来越多且绝大部分同质,只有让消费者感觉到差异,才有可能赢得竞争。定位理论的特点是不需要改变产品,而是通过对消费者认知的管理,让他以为这件产品,已经不是原来产品,而是更好、更适合我的产品。”

定位理论发现,人类的头脑有五大缺陷:1.脑容量有限、2.厌恶混乱,3.缺乏安全感、4.已经装到大脑里的事情不会轻易改变、5.经常会丧失焦点。所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占据消费者头脑中第一的位置,如果不是第一,最好也能成为两强之一;更升级的办法,就是开创一个品类,这样不但是第一,而且还可能成为唯一。

本质上,定位理论认为,消费者是孤立的傻子,可以运用心理战术和大规模媒体投放,去影响他的认知,实现最有利于竞争的市场地位。其实,这就是一个大忽悠,譬如:王老吉、羊羊羊、脑白金、椰岛鹿龟酒……

定位的套路,玩不转了 ....

今天,移动互联网来了,市场营销有三大基石:媒体、渠道、用户,全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相应的,企业和品牌也会发生根本性改变。工业时代的那一套,将被彻底埋葬。

过去的媒体是单向、垄断、高单价、必须大量投放的;今天的媒体是互动、开放、低成本、免费的、精准的。过去的渠道是实体的、单向的、多层级的、铺货量决定销量;今天的渠道是虚拟的、互动的、单层的,甚至可以预售而不需要备库存。过去的用户是孤立的、弱势的、基本没有影响力的;今天的用户是社群的、强势的,彼此相互影响的。

营销者掌握话语主导权的地位也在变化。过去营销者用大量广告去影响消费者,但现在人们不看电视、报纸、杂志广告,只看手机、上社交网络。人们在社交媒体上,更愿意相信一个大V或者是自己的朋友,传统品牌的影响力在被迅速的弱化。你可以回想自己

最近一次的网购体验:也许是因为自己信赖的人说好,你就在手机上直接下单购买产品,整个过程甚至连品牌的名字都不知道,我称之为猛戳经济”。

品牌的经营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过去的品牌是标志性的、高高在上的、具有欺骗性的;今天的品牌是亲和的、有趣的、内在含义非常丰富的。过去经营品牌,是企业内部少数几个人的是事,而且是把大量的费用给了媒体和广告公司;今天的品牌是由用户和企业共同创造的,企业自己有很强的团队,自己产生内容,自己通过粉丝传播。

过去的企业组织是垂直的、垄断的。组织的基本职能,是在猜用户喜欢什么,然后根据这个猜测,去制定一整套战略,花大价钱去推进。营销计划一旦执行起来,就没有回头路,因为做好的印刷品不能改,拍好的广告片不能改,预定的媒体时间和版面,更不能改。所以,我们把它叫做工业年代的火箭发射模式:基于一个猜测,把一切准备好,一个按钮按下去,好了上西天,坏了下地域。

今天的企业组织是扁平的、开放的。新型的创新企业,不断做出最小化样本,去测试用户反映,一旦摸到门道就迅速放大,一旦有问题就马上放弃,所谓早死早托生”。小米宣称已经没有传统企业的KPI考核,唯一的指标就是用户满意。小米公司甚至有一个庞大忠粉群丝,直接参与产品研发,单从这一点上看,传统企业就根本不是小米的对手。我赌小米一定会赢过格力。

更进一步的是:今天的竞争对手也变了。工业年代的竞争对手是明确的、稳定的、组织化的,因此营销方法是同质的;今天的竞争对手是不明确的,是颠覆式的、跨界的,你可能完全不知道对手在哪里,所以营销方法也是高度差异化的。

今天,最最根本的变化,其实是消费者行为的变化。以前卖产品走的是经典马克型路径(图1),而今天最大的变化出现在反复购买的忠诚用户上。

图1传统的消费者行为路线忠诚用户可以通过自媒体在社交网络上说你好或说你坏。千千万万说你好的用户,加起来就是CCTV,所以,不再需要4A公司,也不需要传统媒体,就可以把产品转到飞起来。(图2)0

图2品牌在社交媒体中的传播方式

传统的品牌管理路径,是先做消费者研究,之后找到目标用户,然后生成策略(定位是

一个非常主要的工具),再用创意去表达,找制作公司拍广告,然后买大量媒体投放。

今天的用户却是通过自媒体,在社交网络上帮企业产生内容、免费传播,效果可能更好也可能更坏。今天,你只要把策略制定好,抛出一些有趣好玩的内容,用户就会帮你传播。当然,有时候在企业完全不知道的情况下,用户自己也会把你推起来。譬如万达的王公子,因为一个200元电脑桌没有及时送到,在微博上吐槽京东,全体网民觉得此事很欢乐,转发评论几十万次,大家几乎没有说京东不好的,京东躺在地上赚了一大票。

传统定位理论所发现的消费者认知规律是对的,但对消费者认知进行管理的方法,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变化了。因为,消费者的行为模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今天的消费者可以影响别人,也可以相互影响,简单粗暴地植入定位的老套路, 玩不转了。

让消费者爱你

传统定位理论有三个明显问题:1.要花很多钱,现在可能花钱也没用了;2. 普遍缺乏诚意,有很大的欺骗性3.也许很有名,但用户对你并没有太多感情。移动互联网到来,人与人之间连接的成本,大幅度降低到几乎为零。所以,你只要有好的内容或者说是大家感兴趣的内容,一夜之间就有可能跑遍全世界,而且可能一分钱也不用花。罗振宇说,过去品牌是男性的,现在品牌是女性的。男性的品牌,是在一个主动的位置上,动各式各样脑筋,通过各式各样渠道去追求所谓的目标用户”需要付出很高代价,而且效率极低。女性的品牌,只要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就会有人把你的美图传播出去,自然会有喜欢你的人找上门来。特斯拉在中国几乎没有花过什么广告费,却几乎家喻户晓,甚至达到了定位理论的最完美境界,成为一个品类的代表:特斯拉=电动汽车!今天的品牌应该是真诚的、有温度的,可以提供给消费者全方位的体验,而不是简单粗暴的洗脑。可口可乐全球漂流瓶案例,其逻辑是今天的年轻用户更细分、更小众了,用瓶子上的不同标签、不同口号跟不同的人沟通,让不同的消费者来爱它。最近网上热传,日本宜家公司搞了一个地铁活动,他们把整列火车都用宜家产品布置出来,注册会员通过抽奖,就可以乘坐这节车厢,终点站的楼上就是宜家店。网友都觉得,这事太好玩,太有爱了。

消费者爱你的外表,更爱你的内心。今天真正成功的品牌,都在提倡一个正确的价值主张”社群之所以能够聚集起来,是因为共同的理念。这与原来的定位理论有相通之处,但现在不是抢占第一第二”也不是创建品类”而给用户的大脑重新安装操作系

统:特斯拉要开放所有专利,发誓向垄断的汽车工业挑战;罗永浩说不为输赢,就是认真;小米追求技术的极致完美;阿里巴巴说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如果我告诉你,加菲猫在美国杀人了,你的第一反应肯定不相信。我如果说纽约警察局已经正式发通告,各项证据确凿,加菲猫确实杀人了。你肯定还会说,一定是有什么事把他逼急了。为什么你一直不相信加菲猫是一个坏人,一直要替他说话?因为你爱他!所以说:今天做品牌的最高境界是让消费者爱你。

不明觉厉,提升逼格,喜大普奔

互联网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85年以后出生的年轻人,从小在互联网上长大,他们的思维逻辑和行为方式,与老一代完全不同,他们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就是未来。

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如果有悟性,学习成功,就可以移民互联网,获得新生要移民,我们只有学会他们的语言,才能懂得他们的所思所想,才能做出一个

他们喜欢的品牌,让新一代的消费者爱你。

不明觉厉:我不明白为什么,但是觉得你很厉害

新一代生活,全部被网络碎片化,没有时间做深入的阅读和研究,他们不会去搞明白之所以然”而是直奔主题,觉得你很厉害就所以然”地喜欢你了。

黄太吉的创始人赫畅,可以办一个几千人的活动,用1000多张精美的PPT, 讲8小时的外星人。小朋友们觉得赫畅太厉害了,顺搭便也就喜欢上了他家的煎饼。雕爷卖一碗牛肉面,前面却给你上4道茶,而且男女还是不一样的。最近上市的小米4,是这样描述自己手机的金属边框:采用奥氏体304不锈钢,

40道制程193道工序,经过锻压成型的工艺、8次CNC数控机床加工打磨而成”不明觉厉吧!

提升逼格:装逼”是基本需求,逼格”就是装逼的档次

今天,大家都挂在各式各样的社交媒体上,在认识和不认识的人面前展现自己,所以,装逼”是网络生存的本能需求。今年母亲节的时候,大家都在尽情表达对妈妈的爱,我朋友沈宏非就问:你们这样爱妈妈,你自己的妈妈知道吗?”

装逼”确实有点虚伪,但绝非坏事。所有人都在一起装逼”就汇聚成正能量,就能推

动社会进步。90后的马佳佳说:一切没法帮助用户装逼的产品都是烂产品,所有的文字和内容如果没有写成装逼指南体,例如XXX教你XXX,XX

天让你速成XXX,都没有办法得到广泛的传播,装逼是一个顶级痛点。”

当然,提升逼格的最简便途径,就是购买或使用一项不明觉厉”的产品或服务。

喜大普奔:喜出望外、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

如果你购买或使用一项不明觉厉”的产品或服务,觉得提升了自己的逼格,一定会去微博微信上去奔走相告”移动互联网上的品牌传播闭环就此形成。

不明觉厉、提升逼格、喜大普奔”正是今天的最基本消费者洞察和品牌建设路径。它再不需要使用传统广告的手段,把一个品牌定位的概念灌输到消费者的脑子了,砸大钱去建立一个品牌。今天的创业创新企业,机会就在眼前。

把粉丝变成员工2013年,移动互联网的元年,传统营销影响消费者的媒体渠道被彻底切断了。新一代的消费者基本不看报纸、杂志、电视,甚至各大门户网站也很少光顾。大家都在手机上,看自己信任的大号在说什么、做什么,看自己亲朋好友在说什么、做什么。

此时此刻,品牌最好的传播渠道就是你自己忠诚的用户,他们说你一句好,胜过千千万万的广告。小米起家,就是靠米粉;特斯拉的粉丝宗毅甚至自己掏钱搞活动,打通南北充电之路;罗辑思维上线不到一年,粉丝200多万,只用一

个半小时就卖空8000套书,收入400多万。

最好的粉丝就是忠粉,非但买你的东西,还不拿你一分钱工资,到处为你做推广。他们是不是比你的员工还好,是你最值得珍惜的资产?如果你明白了这个道理,你还会用传统广告那一套去骗他、去忽悠他吗?今天,我们又回到了当初,让真正爱你的用户,亲身体验,口口相传。只是, 这一切都转到移动互联网上,变得更快、更远、更有效。

关于傅骏《定位理论在互联网时代失效了!》一文,天图资本冯卫东表达了不同的观点。

前两天一篇很火的文章转到我面前,是金错刀先生加按转发的傅骏先生大作

《看一个老广告人的反思:定位理论是大忽悠?》(原文刊载于《中欧商业评论》9月

新刊)。金错刀先生的按语虽然认为定位理论肯定不是忽悠”,却也认为工业时代最强悍的品牌营销武器定位理论,的确在失效”,并进而认为品牌正在失效,现在要靠用户体验”。

我在天图品牌训练营和深圳定位读书会的微信群中对该文(为行文方便,以下简称傅文”)观点作了一个简单评论,群友们纷纷要求我写成文章。众意难拂,只得勉力而为,装一下逼,至于逼格如何,且留待列位看官评说。

【在定位理论指导下反对定位】

对于一篇破绽过多的文章,批驳起来反而更费思量,因为一一驳斥既不必要,也不符合定位理论。因为定位理论指出心智容量有限,因而厌恶混乱,所以必须高度简化要传播的信息,才可能在心智之战中有效生存。但只驳其一点,却又容易被看官认为吹毛求疵,或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不厚道。煞费思量之下,我决定采取声东击西,声南击北,迂回包抄的打法。

按照高度简化信息的要求,我总结出本文的一句话卖点是:傅文获得广泛传播,正因其实践了定位理论。

对于世间的理论,清华大学赵南元教授提出过一个有趣的二分法:自用型理论与宣传型理论。个人的实际决策和行动是由自用型理论指导的;而宣传型理论则是在自用型理论指导下专门用来对别人宣讲以达成自用型理论所确立的目的,正所谓在野谈民主,在朝讲集中。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如何把定位理论作为自用型理论,而把反对定位作为宣传型理论,从而自成一家之言并获得广泛传播的。

首先,作者采用了定位的三种基本方法中的对立定位”(重新定位竞争对手)。定位理论近年在中国传播很快,声望很高,是众多品牌营销理论中的领导品牌

(至少也是热销品牌)。作者要是跟风讲定位,以其在定位理论阵营中的地位,估计不会有多大影响力,所以必须反其道而行之,站在领导者的对立面,才有望在读者心智中取得一席之地。作者确实这么做了,向定位理论发起了攻击

(虽然傅文标题中带了个问号,但其正文中却是肯定地回答说定位理论是忽悠)

接下来,作者开始为自己的反对定位”定位寻找信任状。作者开篇就介绍自己当年,4A 广告公司到中国时,我是第一代员工,1994年,我28岁,已经是

一家4A公司的副总裁……”,在定位理论中,这叫做带着信任状出场”。对于闻定位之名而不知其实的小白读者和仰视国际4A广告公司的许多中国企业,这个信任状还是颇为有效的。

除了信任状,同样甚至更为重要的是运营配称。定位理论认为,对于一个新品牌来说,选择高势能的源点顾客、源点渠道是很重要的配称。傅文选择《中欧商业评论》作为首发的源点渠道,是不错的源点渠道选择,因为中欧国际商学院在国内是数一数二的商学院。面对北大汇丰商学院风头甚劲的战略定位培训课程,中欧商学院也有发出不同声音的需要,亦乐意成为傅文的源点渠道。另一个关键点是金错刀先生的加按转发。显然,首发于《中欧商业评论》应该有助于获得金先生的关注。作为营销大V、小米研究第一人的金错刀先生,当然会优先关注高势能媒体,否则金先生不眠不休又能阅读多少文章呢?金先生的按转效果是高势能源点顾客价值的最佳展示,也使傅文信任状的进一步提升

(作者的4A广告公司从业经历只是初级信任状)。我估摸如果不是金错刀先生的按转,我现在应当还没有看到傅文,也许永远看不到,因为互联网话题转移太快。

【定位理论是这样的吗?】

为了让对立定位生效,间接的信任状还不够,还必须攻击领导者强势中的固有弱点,对领导者实施重新定位。作者单列章节传统的定位理论,是这样的……”,对定位理论进行了一系列曲解(重新定位竞争对手)。或者由于作者对定位理论理解不够,或者出于宣传型理论的内在需要,傅文指出的定位理论的弱点,基本上都是一知半解或者定位理论初学者所犯的错误。

且不急于批驳,而是先玩味一下作者的措词。为什么要在定位理论”前面加上

定语传统的”呢?这是为自己准备好的退路,一旦被人指出其曲解定位,作者就可以说你这是定位理论的最新发展,我批驳的是传统的定位理论”,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尽管作者已立于不败之地,笔者还是愿意帮看官归纳一下作者指出的传统的”

定位理论痛脚是什么。其一是定位理论只管理认知,不改变产品”;其二是定位理论发现,人类的头脑有五大缺陷”;其三是定位理论认为,消费者是孤立的傻子,可以被心理战术和大规模广告所操纵”。

如果把定位理论开创者阿尔.里斯和杰克?特劳特本人的著作看作传统的”定位理论,那么,传统的定位理论并不是像作者所理解的那样。特劳特在《与众不同》中指出,新一代是个差异化概念”新一代应当不一样”。里斯在《品牌的起源》中也指出了品牌和品类的进化,通过开创新品类打造新品牌实现了营销和创新的统一。《定位》第14章有一

段原话:公司应该第一个去做某件事情,以此来成为领导企业,而不是自称如何领先于人”。里斯更是明确了《公关第一广告第二》,决不主张用广告简单粗暴地植入定位”,而是公关打造品牌,广告维护品牌”。

作者的逻辑修养也不够,人类心智规律”与人类头脑缺陷”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如果心智厌恶混乱是缺陷,那么喜欢混乱倒是优点了么?作者也不知道心智规律的来龙去脉:五大心智规律并不是定位理论发现的,而是从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发现的众多心智规律中按需择取的,而特劳特和里斯两个支派择取的也不完全一致。从理论的源流来看,行为经济学是营销理论的九阳神功,定位理论是应用内力的乾坤大挪移心法。没有乾坤大挪移心法,空有一身九阳神功,也推不动光明顶秘道石门。当然,有了九阳神功,运使太极拳剑也能圆转如意,但这无损于乾坤大挪移心法的威名。

至于顺从心智规律和利用心智规律,是人类对待客观规律的应有方式。提示该等规律的理论只是一种理性工具,可以为善,亦可为恶。行为经济学通俗读物

《助推》一书就大量讲述如何利用心智规律善意地操纵(而非强制)人们的行为,帮助人们做出有利于他们长期利益的选择;而在不助推的情况下,人们的本能选择常常是不利于他们的长期利益的,因为在进化历史上人类平均寿命很短,进化而来的本能理性”已经不太适应如今的长寿世界,成为傅文所说的人类头脑缺陷”定位理论既可用于将顾客当傻子操纵一时,也可用于打造优势品牌,帮助顾客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交易价值。理性工具本中性,善恶只在一念间。

作者读书不仔细及逻辑混乱还体现在:黄太吉是一个以互联网思维”和难吃”而著称的餐饮品牌,作者把其获得广泛传播当作成功,忘记了自己所反对的只管理认知,不改变产品”马佳佳的泡否已成泡浮(其在中欧演讲的PPT也攻击了定位理论。又见中欧,纯属巧合);小米的不锈钢”故事恰恰是《与众不同》所指出的制造方法可成为差异化概念”而特斯拉正是通过开创多项第一而获得公关传播,成为电动汽车品类代表。

至于目前不少企业初学定位,一知半解,使得领导者”开创者”专家”广告语满天飞,这可不是定位理论的问题,而是应用者的问题。这些企业大多跌入了自称如何领先于人”的陷阱,没有搞明白定位”与定位传播”是两码子事。定位”是对内的,用于指导战略配称,不苛求表述,说清楚就好;定位传播”是对外的,苛求表述并且苛求创意,对此,笔者有一个二语三性法则”的归纳(销售用语、顾客用语,可信性、竞争性、戏剧性)。限于篇幅,只能另文阐述,剧透一下,以资逼格。

至于喜用大词、热词、不明觉厉的词,并且不是作为佐料而是作为主料,更是宣传型理论的共同特征。因为宣传型理论的策略就是要不明觉厉,其不可以被实证、不希望被实证,最好是能各取所需地意会,这与自用型理论完全相反。傅文中的什么男性的、女性

的”品牌、有温度的'营销、给用户的大脑重新安装操作系统”正能量”闭环”,不外如是。

【互联网时代品牌失效了吗?】迂回包抄了这么远,仍然需要致命一击才能真正结束战斗。致命一击的最有效策略恰恰是通过聚焦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我选择的这个攻击点正是对手最强的一点,也是金错刀先生按语所支持的一点:互联网时代,品牌正在失效。

金错刀的这个论点呼应着傅文中讲述的一个神奇故事:你可以回想自己最近一

次的网购体验:也许是因为自己信赖的人说好,你就在手机上直接下单购买产品,整个过程甚至连品牌的名字都不知道,我称之为猛戳经济’。”

能让作者郑重其事地提出猛戳经济”新概念,可见这个故事很重要,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此其隐含的荒诞性绝不会是一时失察,故打破这个神话故事差不多就算结束战斗了吧。

回归常识。如果连品牌的品字都不知道,你在手机上直接下单能买回来什么东西呢?自己信赖的人说好”难道说的是包子好,你去买包子”?你去手机上购买时就没有迟疑一下买哪个牌子的包子”去'哪个网店买”?

买什么?”去'哪买?”是任何购买决策都涉及的两个基本问题,前者对应产品品类和产品品牌,后者对应渠道品类和渠道品牌。前者关乎价值创造,首重逼格;后者关乎交易成本,首重价格(东哥曰:马氏佳佳者,中传丽人,天资聪颖。惜其未解产品与渠道之分野,故事倍而功半。若得定位之助,以其甚高逼格,打造马氏成人芭比,而非泡否成人渠道,当事半而功倍矣)。如果不需要知道品牌名就可以准确完成购买,只能说明品类中只有众所周知的唯一品牌,这与品牌过剩”的基本现实完全不符。引喻失义,竟至于斯。

让我们再看看金错刀先生的观点。互联网到底改变了什么,以至于让品牌正在

失效”?至于金错刀先生将品牌与顾客体验进行人为对立,不值一驳。因为定位理论中,顾客体验(产品力)是最直接的信任状,对初创品牌来说还可能是唯一信任状。

互联网提供了新的沟通工具,于是品牌失效了?报纸、电话、电台、电视的出现,哪一次让品牌失效了?互联网提供了新的销售渠道,于是品牌失效或减效了?连锁超市、目录邮购、电视购物的出现,又哪一次让品牌失效或减效了?资本市场泡沫中的口头禅这次真的不同了”,看来也发生在互联网时代的品牌营销争论中。

拨开技术的光环,商业竞争的本质一点也没有变:技术进步、信息爆炸只是让顾客面临

更多的选择,心智容量显得更加有限,品牌间的竞争更加直面(地理上的错位竞争在网购时代常常不再成立),而品牌帮助顾客简化选择过程、降低交易费用、提升顾客价值的功能更加突出。因此,历史上报纸、电话、电台、电视、连锁超市、目录邮购、电视购物、跨境购物……的出现,都是让市场扩大、选择更多、竞争更激烈,也让品牌更重要,获得认知优势的品牌其商业成就更耀眼,躺在货架上的平庸品牌日子更艰难,价格战更激烈,适用定位理论的情境更典型。

别以为互联网让信息充分且免费,就实现了完全的信息对称。虽然百度一下,

你就知道”,但由于心智运转需要成本,甚至是极高的成本,所以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情形下仍然依赖从众、从V、从亲、从印象的方式简化选择以节省决策成本,这些方式都是定位所要利用的心智规律。定位的书籍可以低成本获得甚至免费获取电子版,但是不会有太多人花大力气去学习,花大力气学了的也不一定能真正掌握。从信息到知识,有千山万水需要跨越。百度一下,能让你成为知道分子,却不能就此成为知识分子。

更重要的是,即使百度了,你也不知道”。因为竞争,除了显而易见的对与显而易见的错,中间地带的大多数观点在网路上都会变成一地鸡毛。正如生物界的竞争,毒虫的警戒色如果有效,迟早必有拟态的无毒虫出现。一个没有噪声的传播通路,会让率先利用它进行传播者获得巨大的红利(所谓流量红利”是也),但这个红利会吸引跟进者,竞争会迅速让传播通路变得嘈杂不堪,比生物界的演化速度快上千万倍。最早的央视标王们、最先登陆微信的大V们,对

此应当深有感触。免费的微薄营销、微信营销对绝大多数企业来说,也只是神话。因为经济学告诉我们:竞争之下,不存在超额回报。数脚丫子也能算出,一个消费者就算能关注几十个公众号,若数百万的企业都用微信公众号,平均能拥有多少眼球?

不得不提的是,看起来个别品牌通过创意获得了大量免费传播,似乎违反了竞争之下,不存在超额回报”的经济定律,但那只不过是没有充分计算成本而已。

首先,创意是一种稀缺资源。当你需要从外部购买创意或聘用创意人才(甚至不惜给予大量股权)时,你才会意识到不算钱的创意是忽略了成本,与夫妻店常常忘记了自有物业的租金和自我雇佣的工资,以为自己的生意很赚钱一样。

其次,是创意的风险成本。成功创意的成本,不能仅算成功的那一次的成本,而应当包含许多失败尝试的成本;不仅包括后来成功者的失败成本,也包括了从未成功者的失败成本。一个网络白金作家,背后或许有一千个扑街写手;一个奥运冠军,背后或许有一千个搓澡工。一将功成万骨枯,此之谓也。一个圈内人士告诉我,一次引发了病毒式传播的成功创意,常常是上百次尝试的结果。而每次尝试可不是免费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尤其是大V们都有了经纪人的时代。

自媒体和社交网络的发达,只不过让公关(并不免费)变得更重要(里斯先生在其系列著作中多有论述),让创意的市场价值大幅提升,但这丝毫不违反

《商战》的兵力原则:要么自己就拥有创意,要么花钱买来创意或创意人才。至于互联网让双向沟通变得更容易,也不过是一种新工具,比如用于改善顾客反馈以改进产品和服务。新工具只有你会用时当然会有工具优势,但随着新工具的普及,人人都会用时,竞争的终极战场还是回到了潜在顾客的心智。

【定位理论忽悠了谁?】

又违反网文三千字定律了,赶紧收官。但为了不做标题党,结尾点题一下:定位理论究竟忽悠了谁?答案就是:定位理论忽悠了那些以为定位理论可以一劳永逸包治营销百病、而且一学就会不需要艰苦思考和实战演练的人。

在此,感谢傅骏先生用反对定位的方式,给出了定位理论有效性的一个实践验证;也感谢金错刀先生以个人品牌为傅文背书,让傅文能够从互联网信息洪流中浮出水面,提供了互联网时代品牌有效性的一个实际验证。

当然,作为揭示商业竞争规律的理论,相信定位理论的人越少,对于相信它的人来说就越有利。一个有趣的例子是,一家应用定位理论获得很大成功的企业董事长私下交流时说:我们对同行不讲我们用的是定位理论,我们对外宣传我们在实践德鲁克管理学理论。

我是不是也应该加入仅把定位理论作为自用型理论的队伍中去呢?互联网时代,定位理论是否依然有效?你支持哪一方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