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上海交通大学大学文化建设规划提纲精编

【交通运输】上海交通大学大学文化建设规划提纲精编
【交通运输】上海交通大学大学文化建设规划提纲精编

(交通运输)上海交通大学大学文化建设规划提纲

(交通运输)上海交通大学大学文化建设规划提纲

上海交通大学大学文化建设规划提纲

(讨论稿)

(提示:和规划相配套,学校仍将制定“大学文化建设行动方案”,尤其是近期建设方案,边规划边建设,请在讨论中将远期目标和近期工作相互兼顾,提出宝贵意见)

大学文化建设是创建世界壹流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站在新的历史阶段的上海交通大学,在学术结构、学科发展、创新水平、研究设施、体制机制等方面取得了快速发展。在向新的目标攀登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建设以创新文化为主导的交大文化,弘扬科学、民主、创新的大学精神,凸显交大的文化品格,充分发挥交大文化的凝聚、规范、导向作用,激发全体师生的精神动力,引领社会发展。

壹、历史和现状

文化是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脉,是大学存在价值和个性特征的体现。112年的风雨历程,交大的文化始终是追求真理的文化,是追求理想和抱负的文化,是崇尚道德的文化,是创造和传播美的文化,是大度包容的文化,是具有强烈进取精神的文化。

1、交大文化溯源

(关键要把交大的根基和血脉梳理清楚,包括老交大、医学院、农学院)

交大文化根基

交大文化的薪火相传

2、交大文化的特质

(关键要把交大的特点反映出来)

胸怀天下的社会责任;

追求卓越的办学目标;

矢志不渝的报国之情;

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兼收且蓄的开放心态

2、交大文化面临的挑战

(关键要把握时代对交大文化建设的要求,及存在的不足)文化传统的凝练;

精神文化的弘扬;

文化载体的凸显;

环境文化的培育;

学术文化的发展;

制度文化的规范

二、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

1、指导思想

交大文化建设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向);

体现“学术为本、学生为本、教师为本”,以诚信为基,创新为魂的大学价值追求(价值);

体现交大的使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创建世界壹流大学的奋

斗目标(目标);

弘扬交大百十余年的优秀精神文化传统(传统);

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体现海纳百川,兼收且蓄的胸怀(借鉴);

体现超越自我、追求卓越、引领社会的进取精神,铸就交大特色,彰显交大人个性(创新)。

2、建设目标

通过使命导向、愿景共享、战略驱动,政策保障,进壹步强化办学理念,凝练交大精神,弘扬交大品格。通过建设“科学交大、人文交大、艺术交大、绿色交大”,充分体现科学精神、人文关怀和艺术熏陶的文化品位,师生生活愉悦,具有高度认同感和自豪感的精神家园,成为引领大学文化发展的重要代表。

(关键仍要和行动方案配套的具体建设目标)

三、主要建设内容

1、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体现大学价值和规范体系的独特气质。

交大精神。可把“思源致远”明确为交大精神,“思源”体现的是责任和奉献,“致远”体现的是境界和追求。

交大的使命。交大“十壹五”战略规划和交大章程明确,在于宣传和强化

交大的品格。(求真务实、努力拼搏,敢为人先、和日俱进)交大办学传统。(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求创新)交大文化性格。(交大的文化性格具有创业研究型大学的文

化特征:责任、敏锐、高效、大气、卓越、谦和)

交大的校训。(饮水思源、爱国荣校)

交大的校风。(目前尚不明确,清华:行胜于言。)

2、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大学文化价值的具体化和重要保证。

制度规范。

激励创新。

评价体系。

师生参和。

3、学生文化

体现“以人为本,学生为本”的理念,培养壹流人才。

文化认同。选择了交大就是选择了责任,将交大精神融入学生血液。在国内大学率先开设校史课程。

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敬畏、热爱之情。通过科学大师系列传记、科学讲坛等让科学精神成为大学文化的主导力量。

人文素养。丰富学生的大学人文之旅。面向学生推出百篇名著引导书目。改革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增加课程的种类,提高课程的质量。

艺术熏陶。架设科学、人文和艺术的桥梁,能够考虑在人文学院的基础上建立人文艺术学院。丰富高雅艺术和原创艺术。

学生社团。鼓励更多的兴趣社团建立,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为学生搭建起更宽广的舞台;重点扶持壹部分以文学、史学、哲学、心理、法学等为代表的学术型社团。

媒体宣传。建立在闵行校区建设校园广播,成立校园广播站。

就业文化。就业价值、职业生涯规划。

创业文化。创业大讲坛、创业基金、创业基地等。

4、教师文化

教师文化就是大学文化,大学文化引领是教师的文化引领。

文化认同。教师对学科的忠诚是天然的职业使然,对学校的忠诚来源于文化认同。加强新聘教师校情、校史、文化的认同。

科学精神。追求真理、相互尊重、团队合作

人文关怀。职业生涯规划、文化艺术体育生活,住房、子女入学、就医等。

职业道德。学术诚信、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等,把“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校长奖等做出品牌。

品牌教授。让科学大师、人文名家以及青年学者在校内外有追随者。

5、学院文化

良好的大学文化生态,应当是多样性的。

学院使命。学院的文化、价值观加以提炼、总结、传播。

学院识别系统。如院训、院旗、院徽等。

学院的传统。通过院史、学科发展史的挖掘和宣传工作。如,建立院史馆,或者将知名校友专题展馆布置在各个学院等。

学院的环境。注重学院楼宇、办公环境的布置。

6、文化符号

.大学校园文化符号是大学校园的壹种基本形态。

交大校旗。

交大校歌。

交大校徽。

交大校色。

交大吉祥物。

交大文化用品。

7、文化载体

文化载体是壹流的大学文化熏染的最鲜活、最生动的教材。

交大博物馆。在闵行校区建交大博物馆,下设著名校友专题馆,从长远可着手考虑筹建杰出校友的纪念馆。

学术讲座。形成交大著名教授讲座品牌。

体育运动。

庆典和仪式。规范校庆、新生入校、毕业典礼、体育节、运动会以及其他庆典和仪式,挖掘其文化内涵。

出版物和宣传册。形成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的出版品牌品牌、学术期刊品牌等。

8、网络文化

网络文化是大学文化的崭新形式。

学校主页。学校中文主页经过几次改版,文化品位不断提升。重点应该加强英文主页的建设。

BBS建设。加强机关服务板面,加强BBS管理引导。

专题网站。

思政博客。

9、环境文化

文化长廊。建设若干文化艺术长廊,提升新校区的文化艺术品味,体现新校区的灵性和活力。

水系文化。对闵行校区的水系进行规划,加强亲水性。对桥梁进行统壹命名,形成闵行校区特有的水文化景观。

校园雕塑。建设著名领导人、著名校友、著名教师等有故事主题的雕塑群。

校园植物。规划好校园的植物,建成中国最有特色的大学植物园。

主题广场。明确电信楼群前绿地、机械楼群前绿地的文化内涵,形成和思源广场相对应的三大主题广场。

楼宇文化。让墙壁会说话。大学的楼宇应该具有浓郁的文化氛围和较高的文化品味、学术格调。

10、文化引领

国际化。中国文化的世界传播,办好孔子学院等。

中国文化。文化创新和创承,建立和高端媒体的战略联盟。

城市文化。引领城市文化,通过重要活动,如世博会等,发挥交大文化的辐射作用。

社区文化。推动文化“三区联动”。

四、文化建设支撑体系

文化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成立大学文化建设委员会,推动大学文化建设规划及其行动计划。

政策和制度体系。制订大学文化建设的相关文件。同时,学院、部处根据学校文化建设规划制订相应的文化建设规划。

经费保障体系。通过学校、学院支持,社会捐赠等多种方式,

建立大学文化建设基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