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

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
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

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国家部对大学四、六级的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大学英语的课程教学要求。如何转变观念,实现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是大学英语教师面临的新课题。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情景式、交互式、反馈式教学方法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教学方法;情景式;交互式;反馈式

一、引言

2005年6月,国家教育部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进行了彻底改革,从改革后的题型来看也更加注重考察学生对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这次改革也带动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指出:把纯粹依靠课本、粉笔、黑板,老师来讲、学生来听的模式改变为以机为载体,借助课堂教学、软件自学的三位一体的个性化、主动式的学习方式。《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也指出“新的教学模式应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特别是技术,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因此,如何利用优质的大学英语教学资源,创新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手段,借助现代高新技术,提升大学

英语教学水平,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尤其是增强学生的听说能力,这是摆在大学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根据自身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了三种全新的教学方法,以下分别作一介绍。

二、情景式教学(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英语教学中的情景教学指的是教师用语言、教具及各种教辅设备,为学生营造一个融视、听、说于一体的语言环境,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有利于调动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加深对学习对象、课文内容的理解,完成对知识的掌握。

1、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学生学习英语感到最缺乏的就是语言环境,加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落后,许多学生感到英语学习枯燥无味,从而失去兴趣,产生畏难情绪,导致整体英语水平不高。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能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英语,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语感,有利于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的提高。

2、有利于学生获得感性材料,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

美国应用语言学家克拉申(S·Krashen,1981;1982;1985)在他的第二语言学习习得理论中提出了“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论。克拉申认为,“习得是在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的基础上形成的;输入之所以能够被理解,是因为有语境(Context)的帮助”。从语言和认知的发展关系来看,人的语言器官和大脑的发达程度给人类学习语言提供了生理基础,而丰富的文化社会环境则给后天的语言学习者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体现在为这两者之间架设一条行之有效的桥梁,而这个行之有效的桥梁就是语言环境。塑造良好语言环境的手段,无疑是情景教学法。

3、有利于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学到的知识易巩固

非智力因素是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补充。在许多中外结合的家庭中,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会讲两种语言的事例有很多,这证明了诸如兴趣、环境、亲情等非智力因素对学习语言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潜在的非智力因素。情景教学正是运用了将视、听、说融为一体的这一手段,充分利用学生在学习中的这些非智力因素,把学生注意力、兴趣引导到学习对象上,进而使学生对学习对象获得深刻、完整的理解,并易于巩固。

4、情景教学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

这种新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个方面:认真钻研教材中的情景因素;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语音室及网络设备;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忽略教师的引导和总结作用。

三、交互式教学 (interaction)

交互式教学最早由Palincsar(1982)提出,之后又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Plincsar & Brown, 1984; Palincsar, 1986; Brown & Palincsar, 1989)。它最初是一种以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思想为基础来训练学生的阅读策略的教学模式,今天我们也把它运用到大学英语的教学实践中。

1、交互式教学的特点

交互式教学重视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的相互支持和促进,在英语教学环节中主要体现为pair work, group discussion, debate等形式。在交互式教学的开始,教师是教学的主导,他要更多地、更具体地示范各种理解策略的使用,而随着教学的进行,教师便逐渐更多地引导学生来使用这些策略,随着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教师逐渐提高要求,直到他们能独立地运用这些策略,这体现了教学控制由教师向学生的动态转变,对于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语言的主观能动性至关重要。

2、交互式教学的成功案例

全新版《大学英语》第四册第四单元的话题是“The Multicultural Society”,主课文是“America as a Collage”。这是一片相对理性的文章,需要大量的背景知识做铺垫,而这些知识相对枯燥、难理解。笔者在仔细分析了文章内容和语言点之后决定采用交互式教学方法,具体操作如下:

Step 1: Teacher’s assignment:教师提供思考题目:Please find a specific thing to symbolize America(请找出一个具体的事物来象征美国)。

Step 2: Pair work:将全班划分为若干组,学生分组讨论以上题目(3分钟)。

Step 3: Work performance:每组派代表列举组员找出的象征物。

每组列举出了包括Statue of Liberty, Uncle Sam, Hollywood,9.11 Attack, Racial Discrimination 等在内的30多个象征物,课堂气氛活跃。

Step 4: Teacher’s comments: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做总结发言,并引申提出新的问题:Is America a multicultural society?Why? (美国是多元文化的社会么?理由是什么?)这一问题留给学生作为课后任务,下节课作小组发言。

Step 5:Group work: 学生课后搜集整理材料,准备课堂发言。

Step 6:Group presentation:全班6个小组分别演示了准备成果,形式多样,内容翔实丰富,例如:

Group 1 利用计算机制作了课件,配有、图片、文字,还由学生自己加入了解说,效果生动;

Group 2 采用了传统的Role Play(角色扮演)的形式,5位组员分别扮演在美国居住的缅甸人、朝鲜人、墨西哥人、非洲移民和中国人,从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切入,惟妙惟肖;

Group 4 和 Group 5利用自己的计算机专业知识,自拍自演了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的境遇,并利用计算机制成了影音课件,并配以相关资料、数字介绍,很有特色,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在相互协作中体会了学习的乐趣。

Step 7: Teacher’s Comments: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梳理总结每组演示的重点和精华部分,将每组的资源作为全班的共享资源,并按照每组的具体表现计入平时评估。

3、体会和感受

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在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交互式教学方法正是通过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兴趣、态度、动机和学习策略的调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增强学习效率。一篇看似枯燥、难懂的文章在交互式教学方法的介入后,既全方位地调动了学生的自学和参与热情,又在分组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更重要的是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使学生逐渐掌握了语言和语言文化的学习方法。

四、反馈式教学方法

反馈式教学方法是指在展开单元教学前以问卷的形式获知学生对教学的期待,以此为基础设计教学目标和策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根据实时问卷及时作出教学设计的调整和改进,使教学设计尽可能地贴近学生

的接受能力,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充分贯彻了“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服务于学生”的理念。

1、反馈式教学方法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

(1)教学期待分析阶段

这是该教学方法实施的关键阶段,教师根据单元内容、语言点、文章结构、背景知识以及希望以何种教学活动开展教学等项目详细设计问卷,发给学生,作为学生自学预习阶段的任务单,每个学生需要认真完成并在该单元学习前反馈给教师。

(2)教学目标与策略设计阶段

反馈的问卷作为教师准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与策略的重要。在备课阶段,教师通过筛选、分析、学生的问卷,精心设计本单元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和相应的教学策略。

(3)教学过程补充阶段

教师根据学生问卷设计的教案开展单元教学,这是问卷式教学方法的实施阶段。这一阶段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可能会根据经验对设计好的策略进行微调,那么在调整之后需要进一步对学生进行调查,也就是对教学效果的评判和反馈。

2、反馈式教学方法可借助开展

笔者在运用反馈式教学方法的实践过程中,感受最深的是师生之间的实时反馈效果,它最大限度地体现了有的放矢的教学策略。当然,这种实时沟通和反馈如果能借助网络开展,将更好地体现其时效性。教师

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为其设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也便于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动态。

3、反馈式教学方法有助于互动协商机制的建立

实践证明,这种针对学生问卷设计教学目标,并不断调整教学策略的教学方法为我们后来的教学活动和设计提供了很多有参考价值的信息,使师生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和协商机制,避免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厢情愿”的局面。

五、结束语

基于机、多媒体和网络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构建为大学英语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支持平台,教师和学生参与教学环节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被史无前例地调动起来。了解语言点、课文内容和知识结构不再是教师备课阶段的主要的、唯一的目的,如何有效地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平台,结合单元主题,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校果,成为新模式下教师面临的新课题。希望笔者在教改方面的尝试和创新能为业界同行提供有益的帮助。

参考:

[1]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外语出版社,2004.

[2]张铁牛.试论教学方法改革的方向及着力点[J].课程.教材.教法,1996.

层次教学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

对课堂教学中层次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分组分层教学法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行的教学方式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很大的差异性,到底按照优等生的认知水平上课,还是中等生、学困生?又如果按着中等的学生上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优等生没有动力,冒不了尖,而差生最基本的知识也掌握不了,给以后的学习和相关科目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而在现实中这种现象处处可见,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打算在班级教学中实施分组分层教学,研究分组分层教学法,通过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组合,实施不同的授课、备课、评价等措施,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达到全部学生共同提高,共同进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另外,对于农村初中,以升学高低衡量办学优劣的观念至今未打破,而现在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全体小学生就近入学,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多数教师往往只顾及一小部分“尖子生””使大多数“陪读生”“劳而无功”,严重影响了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在不改变原有班级体系的情况下,打算摸索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课题的涵义及研究目标 自古以来,就提倡“因材施教”,美国教育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的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能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的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分层就是要最大限度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全新的学习机会。”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只要能把成绩和个性指标相近的学生分在一个层内,把教学目标分层化解于教学内容的安排,作业练习的布置,思想感情的教育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之中。学生们将在原有的程度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原有分班体系不打乱的前提下如何分层备课,分层上课,分层作业和分层辅导,实施分层后的教学班级与不实施分层班的教学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比较。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按照原有班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所有的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分层、备课分层、分层施教、分层测试、分层评估等内容,争取使教学质量最优化,最具效率化,全面提高教学成绩! 五、课题研究实施方法 本校共有18个教学班,每级选择(1)(3)(5)做为实验班,其他班级作为对比班。并把实验班里的学生分为A、B、C三组,学习成绩好、学习兴趣浓、学习主动、接受快的学生属于A层;学习成绩中等、学习情绪不够稳定或能力一般、学习勤奋的学生属于B层;学习成绩差、学习困难大、消极厌学或顽皮不学的学生属于C层 实施分组分层递进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分层施教、分层测试、分层评估

《差异教学策略》读书心得

《叶的事业花的果实》 —《差异教学策略》读书心得 宝得小学 陈宝文

叶的事业花的果实 ——《差异教学策略》读书心得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很高兴能有这样一个机会交流我对《差异教学策略》的读书心得。交流前我想先表三个意:首先向与会的领导表示诚挚的谢意,谢谢为我们创造了一次探讨、交流机会。其次表达一个份歉意,因为对于差异教学本人理解能力有限,所感之处如有异议之处希望和大家进一步做交流。最后送上自己的一份诚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我们这次的差异交流会我们能有思维的碰撞,都能有所收获。 作为一名一线班主任,我们一直都在差异的实践中摸索怎样搞好我们的差异教学,在上学期《差异教学论》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在理论的层面上认识到了学生们存在着多方面的差异。但在且走且看的实践路上面对来自不同家庭、不同习惯、不同喜好、不同智力水平的小宝贝们,我常常会陷入困顿、迷茫。为什么付出了同样的努力有些潜能生学居然是颗粒不收,让你不忍直视;为什么做出了无数的尝试可依然是收效甚微;为什么总让我游离在潜能生的心境之外……面对这些差异我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束手无策。让我一下子就想起了那句话: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带着这份困惑与期盼我拜读了华国栋教授的《差异教学策略》一书,书中华教授用中肯的语言把我脑中一个又一个问号击碎,为我指点了迷经。谈到读这本书的感受,我觉得华国栋教授在《差异教学策略》中前言的这句话准确概括了我的感受:我们从书中能感受到差异教学不仅体现了一种较高的教学境界和追求,而且它在实践中也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为什么说它是可行和有效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书。

这本书共分为十六章,第一章是差异教学概述,深入的为我们剖析了差异教学的本质、内涵,主要观点以及它与个别化教学与分层教学的区别。第二章至第十六章,为我们介绍了十五个策略。每一章都详尽的介绍了该策略的本质和操作要领。这十五项策略分别从不同角度落实差异教学理念,自成体系。最值得称道的是华老将近年数百所学校在差异教学研究与实践中积累的案例加以梳理、挑选,并相应的安排在各章节策略的后面,以供我们借鉴参考。书中所选的案例和策略联系紧密,特别具有代表性,更完整的诠释了策略的实践性。 这本书如沐春风,让我在知识的领域中找到了一个又一个春天,在尽情的踏行间一次又一次的收获着。 收获一:模糊的概念清晰化。 华教授从国内外有效教学的理论高度和二十年来对“差异教学”的研究深度,对“探究”、“合作”、“互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返朴归真的阐述。本书的这些策略是介于理论与实践的中介,它不像理论那样深奥难懂,又给教师留有在时间中创造的空间。这些策略从不同的角度落实了差异教学的理念。通过读书,让我解开了平时教学中混沌的概念。对于类似“分层教学”和“个别化教学”、“差异教学”的关系中,更加清晰的把握了他们的共性与区别,在知识体系中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收获二:支离的策略系统化。 书中介绍的很多策略实际上在自己的实践中都多次的尝试过,像全面、动态测查学生差异的策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多次对学生的理想信念、学习能力、知识结构、意志品质等个体间差异进行测查,对于个别学生我们还会根据孩子的发展不均衡性对他的个体内差异进行测查以做到扬长避短促进这个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像面上兼顾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策略,平时我们在教学中也

中国教学方法分类模式

教学方法 中国的中小学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分为五类。 一是“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 二是“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等 三是“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语文课的分散识字法、外语课的听说法;美术课的写生法;音乐课的视唱法;劳动技术课的工序法等。 四是“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例如陶冶法等。 五是“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如发现法;探究法等。 在小学科学、初中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中,课堂教学方法主要是直观演示法或引导探究法或实验法,但它们不是孤立进行的,同时要配合讲授法或谈话法或讨论法。 直观教学法主要有直观演示法与学生实验法。直观演示法主要是教师在操作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用于一般的课堂教学。运用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是:一要目的明确,二要现象明显且容易观察,三是尽量排除次要因素或减小次要因素的影响。学生实验法主要同于实验课,是以实际训练学生技能为主的,学生必须独立操作实验。 直观教学法可以使学科情景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进行积极地思考,促使知识由具体感知向抽象思维转换。 直观手段有各类实物标本、各种实验、自然界、人为环境(如工厂、植物园、博物馆等)、模型、影片、黑板画、幻灯片、各类图片(挂图、照片、教材插图等)。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中常见的探究活动形式包括实验探究与调查、讨论两大类型。 探究法是一种高水平的启发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为中心,并辅以阅读教材和参看其他直观手段的集体活动。它把传授知识、训练基本技能与培养学生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统一起来了。通过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发展学生智力来提高学习质量。完成探究的最佳途径是小组合作。 引导探究法教学的基本过程是 1、教师精心设计,呈现问题情境。 2、提出问题。可以是教师提出,但最好诱导学生提出 3、作出假设。学生给出假设,教师修正 4、设计探究实验或收集证据。以学生为主,教师指导纠错。 5、实验探究或分析讨论。可以用演示实验的方法。 6、获得结论与验证。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并知道要验证(如数学里的验算、化学里对制取的气体的检验等)。

差异教学策略

差异教学策略 《差异教学策略》教案 时间: 主持:张锦春 内容:1、大面积及时反馈与调节教学的策略2、创设民主和谐学习环境的策略内容摘要: 第十一章:大面积及时反馈与调节教学的策略第一节:大面积及时反馈与调节的意义 教学的反馈调节在教学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他也是教师监控教学的重要手段。 一:教学时师生互动,不断生成的过程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时师生互动的过程,有许多变化因素,设计再好的教学也不可能在课堂上一成不变,优秀教师总要不断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并对教学做相应的评价调整。可以说,没有反馈评价过程的教学,不是一个完整的教学。二:及时反馈才能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同需要 要了解教学的反馈信息,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学习信息后,及时评价学习效果,对学生的学习做必要的补救和指导矫正。学生从教师同学那里获得反馈评价信息,可以增进学习信心和改进自己的学习。 三:根据反馈信息对教学进行调节 通过教学反馈评价,可以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控。减少无的放矢的低效率的教学。附:案例描述(书本190页) 第二节:教学反馈的要求和机制

为了发挥教学反馈的作用需要满足反馈的基本要求和促进机制的形成。一、教学反馈的基本要求 1、及时性 只要及时了解教学反馈的信息,并据此对教学做相应的调节,教学才能最大限度地与学生学习的匹配,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反馈应该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体现及时性的要求。 2、大面性 差异教学追求的是教学与每个学生的最大限度的匹配,当然教学的反馈也应有大面积的,要反馈评价每个学生。 3、真实性 反馈的信息只要是真实的,它才能成为评价学生和调节教学的依据。二、教学的机制 1、多向反馈的机制 反馈是双向的和多向的,教师要了解学生学的信息,学生要了解教师指导的信息,以及对他的评价。 2、不断深入的反馈机制 教学反馈不只是反应表面信息,如齐声回答“是”和“不是”等。而应了解一下本质的东西,不断追问时怎么想的,不只是反馈学校的结果,更应了解学生学习的过程,尤其是学生思维的过程。 三:案例描述(书本第195页) 第三节:教学效果的评价与调节改进 在教学反馈的基础上,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并对教学作必要的调节改进。一、客观评价,不断激励

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的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f4454137.html, 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的研究 作者:王新灵 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第01期 摘要: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学习要在一定的文化语境中进行,语言学习也是一种 跨文化学习。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入手,针对我国目前大学英语的教学现状,强调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外语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文化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反过来,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语言和文化互为依存,不可分割。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能在社会实践中成功地交际。因此,在进行外语教学的同时,必须研究这种语言的文化,使学生能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掌握其文化,培养学生有意识地注意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避免在交际中出现误区。 1 跨文化交际及其主要因素 跨文化交际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流的过程。它的两个主要因素就是文化和交际。在这里分别谈一下语言与文化、文化与交际的关系。 1.1 语言与文化: 文化就是居住在特定的地理位置的人们所共有的信仰、习惯、生活方式和行为的总和。大多数学者认为文化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大写字母“C”文化,它包括文学、艺术、哲学、历史、地理、教育、建筑和科学技术等;一类是小写字母“c”文化,即人们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社团组织等。对语言学习产生直接影响的是小写字母“c”文化。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而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不可能脱离文化而存在。而在第二语言习得时,学习者由于受自身文化的干扰,会不自觉地把母语的文化模式强加到目的语的文化上,产生对输入的语言信息在理解上出现偏差或错误,导致交际失败。 1.2 文化与交际:

(完整版)教学模式的种类

教学模式的种类 由于教学实践依据的教学思想或理论不同,教学实践的形式就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教学模式。 关于教学模式的种类,国内外不同研究者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分类。 一、从理论根源区分 乔以斯和韦尔依据教学模式的理论根源,归纳出4种教学模式: 第一种是社会互动教学模式。 这种类型的模式的依据是社会互动理论,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相互影响和社会联系。属于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有; 杜威和塞林的小组探索模式, 奥利弗和夏沃尔的法理学教学模式, 马歇尔和考科斯的相互探索模式等。 第二种是信息加工教学模式。 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的依据是信息加工理论,把教学看做是一种创造性的信息加工过程,依据计算机、工人智能的运行规程确定教学的程序。 属于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有: 施沃德的科学探索教学模式, 布鲁纳的概念获得教学模式, 皮亚杰和西格尔的认知发展教学模式, 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等。 第三种是个人教学模式。 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的依据是个别化教学的理论与人本主义的教学思想,强调个人有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坚持个别化教学。 属于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有: 罗杰斯的无指导者教学模式, 格拉斯尔的教室集会教学模式等。 第四种是行为修正教学模式。 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的依据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它把教学看做是一种行为不断修正的过程。 属于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主要 有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教学模式。 按照乔以斯和韦尔的分法, 在我国近年出现的一些依据不同思想或理论而建 立的教学模式有:依据结构主义心理学理论而建立的“结构一定向”教学模式,依据“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而建立的“学导式”教学模式、“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 依据课程论和教学过程理论而建立的“六课型单元”教学模式, 依据认知心理学而建立的“四阶段式”课堂教学模式等等。

教学策略分类

教学策略就是指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 教学策略不是具体的方法规定,而是在一定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根据一定的情境,合理和优化地处理教学各因素关系而采取的工作方式。包括如何选择和组织各种教学材料和教学方法,如何运用各种教学设备和手段,如何确定师生的行为程序等。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教学策略有以下几种分类(当代教育学笔记- 袁振国:根据教学策略的构成因素,顾泠沅分出:内容型、形式型、方法型、综合型) 1.内容型策略 这种教学策略是以教学内容为中心的策略。以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提供学习内容为核心,强调知识结构和追求知识发生过程两个类别,即结构化策略和问题化策略。 2.形式型策略 这种策略是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集体教学形式、个别学习形式和小组教学形式三种教学形式中,集体教学仍为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改进集体教学的研究与实验很多,如实施小班制、按程度分班、班内分组、单元教学、设计教学、掌握学习教学等。 3.方法型策略 这种策略是以教学方法和技术为中心的策略,这是一个包含着各种各样方法、技术、程序和模式的领域。强调要注重科学的分类法,确定教学方法的分类体系。 4.综合型策略这种教学策略是从教学的目标、任务出发,综合地展开的教学策略。是内容、形式、方法三种类型的综合,更多地以教学经验为基础。 5.先行组织者策略 这种策略是建立在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策略。其教学程序是: 1)准备预备性材料; 2)设想学习进程; 3)显现预备性材料和新材料; 4)从预备性材料中抽象出新信息; 5)运用活动强化

其特点是教学时并不立即原封不动地呈示教材,而是呈示具有“组织”作用的相关材料,也就是说,它指向的并非是教材的“实体”,而是一种“关系”。这一概念是奥苏贝尔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三种“组织者”:陈述性、比较性、具体模型组织者。 6.概念形成策略这种策略是建立在布鲁纳等人的理论研究基础上的策略。包括选择性策略和接受性策略两种。教学程序是:1 )呈现实例;2 )确认概念;3 )强化练习;4 )发展思维技巧。 7.认知发展策略 这是建立在皮亚杰的理论基础上的策略。这种策略运用的基本原则是: 1)儿童从实践中获得知识; 2)教学活动以儿童为中心; 3)实施个别化教学; 4)社会交往起重要作用。教师以开发者、诊断者、认知冲突的创设者和促进者、社会交往的推动者等身份参与教学活动。 8.自我管理策略 这种策略教给学生改变行为方式的方法。教学程序为: 1)教给学生行为的原则和技巧; 2)教给学生自我估计的步骤; 3)制订自我管理、自我决断、自我指导的计划; 4)避免不良的随机行为。方法包括示范、督促、强化和指导。 9.行为练习策略 这种策略又称为“直接教学”。主要特征是建立一系列模式化的教师行为。教学程序是:1 )

“小学生个体差异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要的教学策略研究》 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学大纲被课程标准所取代。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也随之而改变。目前,课堂教学因效率低下而受到了批评和指责。差异教学体现了当前教育的追求和人文精神,符合素质教育的方向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在班集体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共性而且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且在教学中将共性和个性辩证地统一起来,在当今倡导教育和谐发展的背景下,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尤显必要。当前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也就立足于新世纪对人的全面发展要求,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级各类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具体范围 (一)概念界定 同一班级的学生,无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存在着差异,就像就一棵树上长不出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如何使教育适应人的个别差异,这是古今中外教育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先师孔子早说过,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道理;当代的教育家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动机等多方面就会变得十分相似”。差异教学的实质,即在班级

教学中,有效利用和照顾学生差异,在教学指导思想、目标、内容、方法策略、过程、评价等全方位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这样,本课题可以界定为:小学生个体差异教学的策略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假说 (1)实施差异教学,使教学与每一个学生学习需要最大限度匹配,能够促进每一个学生更好发展。 (2)在小学语文、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差异教学,将个性与共性辨证地统一起来,能够大面积的提高教学质量。 (3)理清小学生不同学习需要的类别,形成和完善有针对性的差异教学的策略体系,并总结出适合小学阶段具体可操作的差异教学的方法。 (4)以树立全面正确的差异观和差异教学观为先导,立足于学生现实存在的差异性,着眼于学生发展的差异性,通过对学生差异的适应、培植和利用,探索适合学生差异特点和发展需求的教学策略。 (5)将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思想观念真正体现在我们的“差异教学”实践中,孕育出更多更好的教育教学模式,催生出更多更好的教育教学案例,真正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6)努力适应课标的精神和内容要求,使不同学习需要的学生有不同层次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跨文化教学策略研究

跨文化教学策略研究 林娟娟 (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福建厦门 361005) 摘 要:世界多元文化共存和互动的形势对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培养学习者自觉的跨文化意识以及对不同文化的敏感性和洞察力,使学习者成为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新世纪跨文化教学的主要目标。为此,我们应在跨文化教学过程中加大力度研究目的文化,研究跨文化教学策略。 关键词:文化教学;跨文化意识;目的文化;教学策略 Abstract :The coexistence and interaction of the world ’s various cultures have posed new challenges to and set higher demands on the teaching of culture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tercultural awareness and sensitivity and improve their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have become the urgent tasks to be fulfilled by teachers of intercultural learning.It is proposed that more research focus should be laid on the target culture and intercultural teaching strategy. K ey Words :teaching of culture ;intercultural awareness ;target culture ;teaching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38(2006)04-0031-03 1.引论 在跨文化教学中把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外语教师的共识。但是,如何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和有效率地实施文化教学,实现融语言与文化为一体的教学机制,亦成为外语界共同关注的热门课题。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师对此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经常思考,不断探索,跨文化教学的新观念、新策略和新建议层出不穷,众说纷纭。 本文在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重新审视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密不可分的关系,强调了跨文化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指出跨文化教学策略研究与实施的必要因素。2.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和文化敏感性2.1跨文化教学中的文化定义 首先,我们应当明确跨文化教学中的“文化”指什么。从外语教学的角度上看,学习者是通过习得语言来习得文化的,这要求我们对文化的解释不仅需要考虑它的完整性,还必须顾及其可行性和可实施性。迄今为止,有关文化的定义就有200之多,这是由于不同的学 科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重点去解释和研究文化。通过综合分析各家观点,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文化:一是正式文化,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大写字母“C ”文化,即一个国家的地理、历史、自然、政治、哲学、文学、经济、教育、科技等。二是小写字母“c ”文化,即某一特定人群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风俗习惯、文明、传统和人文精神等,对其理解可以着眼于精神方面,即隐藏其中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 一个国家的正式文化作为既成的知识文化,人们可以直接学习而获得,但最具有影响力的则是小写字母“c ”文化,因为它是隐性的, 潜意识的,人们很难从外部观察而认知。随着交通与通讯手段的迅 速发展,“地球村”越来越小,人类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的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拓展。人们生活在多元文化社会里,由于语言文化问题而引发的国内和国际纷争层出不穷,这迫使国际社会不得不去解决伴随着不同语言和文化的交流与接触而产生的一系列新问题,“语言与文化”问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人们深刻地认识到,单纯依靠迄今为止局限在传统的语言学或文学研究框架内的研究,不能解决当前国际社会所面临的具有相当广度和深度的语言与文化诸问题,必须重新审视旧的传统研究框架,从整体上把握对人类及其社会具有本源意义的语言,并把它与使用这一语言群体的文化进行交叉研究,从而构筑起跨越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等领域的跨学科研究体制。“跨文化交际学”和“语言国情学”等学科的诞生,使世界范围内的外语教学实现了由传统的教学法向科学的教学法的历史性转变,把语言与文化、社会语言学、语用学的研究成果直接引入外语教学,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定义从大写字母“C ”文化扩展到小写字母“c ”文化,把小写“c ”文化作为外语教学中的主要内容。这一界定,明确了如何在外语教学中进行文化研究,以及把语言与文化结合起来研究的范畴。(参阅王福祥吴汉樱,1994;戴昭铭,1996)2.2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由于语言是人类在长期的劳动生活文化创造活动中产生的,语言既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又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其产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它自然而然会受到本民族文化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任何语言都带有所属文化系统的特征,包含着深刻的人文属性,充满了民族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心理,体现着民族的世界观。因此,在跨文化教学中不论及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就无法解释语言。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往往以本国文化为背景,不知不觉地用在本民族文化熏陶下形成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语言习惯去 作者简介:林娟娟,副教授,研究方向:语言与文化,外语教学收稿日期:2005-10-10   2006年第4期总第205期外语与外语教学 F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eaching 2006,№4 Serial №205

《差异教学策略》读后感

《差异教学策略》读后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富于启发而又历久弥新,意境深远,以源头活水比喻为读书学习,告诫我们:要不断吸取新知识,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为更好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提高自身素质,我拜读了王金霞博士的《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这本书打造了有效课堂的新视角,以精辟的见解,生动鲜活的例子,带着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体验了“有效”的含义。顿觉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本书中,我最感兴趣的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多维度备课的环节,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过去自己写教案,一般就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准备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去撰写,备课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对新课程理念认识还不够深刻,面对新教材、新课堂、新学生感到彷徨;教学信息资源有限,备课视野狭窄;课时多,备课时间有限,备课不够深入。而细读了《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后,结合《隆化县中小学教学常规》却发现这样的备课,这样的设计只是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中的多维度备课的一个方面。多维度备课包括备学生、备课程、备情景、备自己、备设计。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没有学不会的孩子,只有教不好的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让学生学有所获,在学习中享受到乐趣,这就要我们在备课中下功夫,尽心备好每一节课。 首先是备学生,了解学生的内在特点、年龄特点、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充分备学生实际需要,尊重差异,了解学生的外在因素,包括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环境并充分估计。从备课理念上要打破传统教学的“一刀切”教学观的束缚,为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施教”、“个性化教学”做好准备。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学习动力,把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

(以激发兴趣为目标的小学数学文化渗透策略实践研究)

(以激发兴趣为目标的小学数学文化渗透策略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一〕课题研究核心概念 数学文化:狭义的数学文化指的是: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以及它们的形成和进展。广义的数学文化除上述内涵以外,还包含数学家、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教育。数学进展中的人文成分、数学与社会的联系、数学与各 种文化的关系等。 国内学者要紧从一般文化视角来看待数学文化,重视的是数学团体、个人在从事教学或者研究活动中呈现出来的特征、适应、约定和准那么。诚然,不同学 者关于数学文化这一概念的界定基本上不同的,数学研究中的探究精神的存在、 关于人类智慧文明的无限追求,以及数学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思想、精神、思维方式、方法和语言都能够算作数学文化的一部分。 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同时其内部也包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数学中的计算方式、逻辑思考方式,均呈现出独特的数学之美,这是数学文化中引人入胜的重要一方面。而关于学习者来说,这方面或难以为其所理解和同意,因而,数学文 化关于他们来说,应当是另外一种呈现模式。 渗透策略: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达到课程目标而采取的一套特定的 方式或方法。教学策略要依照教学情境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随时发生变化。 渗透策略是教学策略中的一种,指的是在潜移默化之中将文化理念植入到数 学教学活动里面,用柔性教育的方式传达数学本身之美。将数学文化的思想和内涵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了更高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近年来,将数学文化与教学活动结合在一起,也是研究的一个重点。学者研究认为,目前小学数学教师本身数学文化的底蕴并不是很深厚,将数学文化和小学数学教学结合在一起的难度依旧比较大的。 〔二〕研究目的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如下: 通过本课题以小学数学教学为研究对象进行的实践研究,提升课堂活动的趣味性,增强学生关于小学数学的接纳程度,使得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到轻松的 氛围,学习得更轻松、有效。用柔性教育的方式传达数学本身之美。将数学文化 的思想和内涵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了更高层次的理解和认识,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 本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 本课题能够解决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兴趣不足、动力不够的问 题,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课题组所在的学校正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 教学改革实验,之因此还要开展“以激发兴趣为目标的数学文化渗透”教学实验,是因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们发明,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活动当中,学生的学习缺乏动力,容易被畏难情绪所打倒。因而,教师要在教学活动当中不断的去挖掘小 学数学教学内容和形式中的文化特色,提升课堂活动的趣味性,增强学生关于小学数学的接纳程度,才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到轻松的氛围,学习得更轻松、有效。而同时,从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来说,了解同时掌握一定的数学文化 也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从研究价值的角度上来看,在相关研究中,形而上的理论研究数量较多,实

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 一、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基本目的有三个。第一,培养人们对不同的文化持积极理解的态度。文化是有差异的,通过发现对方的不同点,反过来加深对我们自身文化的理解,从而做到客观地把握各自的文化特性。在发现差异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不可忽视大量的共同之处。第二,培养跨文化接触时的适应能力。初次与不同的文化接触时,往往会受到文化冲击(Cultule shock),从而产生某种不适应。要使交际得以继续下去,必须设法减缓冲击、提高适应能力。第三,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技能。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走出国门或留在国内参与跨文化交际的人越来越多,他们都需要学习、掌握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时的实际技能。在美国,除了在大学里设有这方面的课程之外,社会上,如商业界也有许多机构专门负责跨文化交际技能的培养,以适应国际化社会的需要。可以说,正是基于这一点,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实践意义要大于理论意义。 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研究内容有三项。第一,有关世界观、价值观方面的研究;第二,言语行为的文化特性方面的研究;第三,非语言交际方面的研究。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对于隐藏在文化深层里的价值观是回避不了的,人们恰恰是通过了解价值观的不同,来加深

对跨文化交际的理解。这是因为,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往往是不同的价值观念发生对立的时候。 关于言语行为的文化特性,这是跨文化交际中的又一重要课题。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不同的文化之间自然会产生差异,文化差异反映到语言上,就成为语言上的差异。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语言的使用一定得遵循文化的规则。换言之,文化决定思维、决定语言的表达方式。我们设想一下外国人学习汉语的情况吧。外国人要学会正确使用“我说一点肤浅的意见,不对的地方请批评指正”这样的句子,除了需要语言本身的知识以外,还必须习得中国社会和文化方面的知识。不需要社会、文化背景知识而能造出的句子,几乎都是有关事实或状态方面的描写。例如:“我姐姐是一名大学生”、“天安门广场很大”等等,这些句子原样译成任何语言都说得过去。然而,有许多句子直译过去要么不通,要么不符合对方的社会、文化规则而不被理解。 最后一项是非语言交际方面的研究。非语言行为与语言行为一样,因文化的不同往往赋予不同的意义。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由于不同的文化对非语言行为的不同解释,往往会产生误解。非语言交际以往多被看作是体态语的代名词,其实它的范围远远超过了单纯的体态语。从人的身体特征到身上穿戴的服饰品,从搽的香水的味道到身体内散发出的体气,从声音的高低到房间的摆设、光线、色彩,从时间观

教学模式有哪些类别-课程模式有哪些

教学模式有哪些类别 教学模式从不同的基点出发有不同的分类。例如,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把众多教学模 式归纳为四种基本类型: 第一类是信息加工教学模式。 这类教学模式依据信息加工理论,把教学看作是一种创造性的信息加工过程。它着眼于知识的获得和智力的发展。主要有以信息处理能力的发展研究为基础的模式(皮亚杰);以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模式(加涅);概念获得模式(布鲁纳)。 第二类是个性教学模式。 这类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是个别化教学理论与人本主义的教学思想。其核心是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着眼于个人潜力和人格的发展。如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杜威的活动教学模式”。 第三类是合作教学模式。 这类教学模式依据的是社会互动理论,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相互影响和人 际交往,着眼于人的社会性品格的培养,如前苏联戈盖巴维利等一批学者创立的合作教育学。 第四类是行为控制教学模式。 这类教学模式依据的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它把教育看作一种行为不断修正的过程。 它通过操作方法的自我控制并驾驭自己的环境,来提高目标行为质量和减少不适应的行为。 如程序教学模式(斯金纳),以智力行为多阶段形成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加里培林)

在国内,教学模式的分类也有多种。有人按师生活动的不同强度把教学模式依次分为注 入式、启发式、问题式、范例式和放羊式等五类。第一类教师活动强度最大,学生最小,依 次递减(递增)至第五类则表现为教师活动强度最小,学生最大。 有人从教学意义的生成方式把教学模式分为三类,第一类是 通过 教师呈现教材来掌握现成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第二类是 略倾向于建构 主义学习的理论观点, 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 师对教学意义的生成起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第三类是 指导性教学模式”,它是 折衷于前 两者之间的产物”,它在前两者之间取得平衡, 扬长避短,使前两者的优点相得益彰。 再如, 有人从教学活动特征可将模式分成以下五类: 指导一 受”模式;自学一甫导”模式;探 索一 现”模式;情趣一 冶”模式;示范一 仿”模式; 用分类的方法来考察教学模式,实际上有割裂各种相关理论和模式并勉强予以界定等缺 陷,但它毕竟有助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不同模式的特点, 有利于更好地认识和掌握现有的教 学模式。对每一个具体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从纵向去追寻它的来龙去脉, 从横向去进行相 互间的比较分析和取长补短,从而有利于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水平的提高。 (邱才训) 替代性教学模式”,即学生 生成性教学模式”,其教学策 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

差异教学策略

《差异教学策略》学习要点 本书介绍了与教师教学紧密联系的15个教学策略。通过学习,提高教师践行教学策略的能力。 第一章差异教学的概述 1、差异教学的含义:是指在班级体教学中,立足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发展的教学。也就是说在关注学生共性的同时也要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教学中将共性与个性辨证地统一起来,使教学与每个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最大限度的匹配。差异教学在当前提倡教育公平,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中更显重要。差异教学也是实现优质教学的重要途径。P1-2 2差异教学的主要观点p3-4 3、差异教学与分层教学的区别:p4 4、差异教学与个别化教学的区别:(个别化教学要强调为每个学生制订个别 化教学方案)p4-5 5、全纳教育是以教育公平和平等作为伦理哲学的基础。它的价值取向从社会侧面来说,是推进教育的民主化,强调人人享有均等的教育机会,不被排斥。P6 6、差异教学的意义和价值追求(差异教学促进教育公平的机制体现)p6-7 7、差异教学策略实施要领p10 第二章全面、动态测查学生差异的策略 1、对教育工作者来说,对学生的差异的测查主要是心理和教育两方面的测查。P27 2、测查的目的p28 3、差异教学测查一般原则:1)客观性原则;2)综合性原则;3)动态性原则p29 4、差异测查的方法:可以分阶段测查,如入学测查、年度测查、学期测查、单元测查、课前测查、课中测查等,既系统连贯又各有侧重p30 5、测查的内容:1)个体间差异的测查;2)个体内差异的测查;3)测查学生的优势潜能;4)测查不同的学习类型p30-34 6、差异测查的途径:几种常用的心理、教育测查方法与收集信息的途径:1)、观察与记录;2)测验;3)调查;4)测查结果分析p39-46 第三章选择性课程与灵活安置的策略 1、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总和。P52 2、怎样做到课程的灵活多样:1)必修课与选修课程结合;2)活动课与学科课程结合;3)根据需要开设模块课程;4)提供课程资源中心;5)课程结果整体优化;6)编写不同难度水平的教科书。P52-55

盘点的种类和方法教学设计

《盘点的种类和方法》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基本理念为依托,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进行了本课的教学设计。在盘点的种类和方法的研究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与对比,使学生亲身经历“发现的过程”。这样学生通过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培养了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形成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另外,通过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的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以多种方式、多种途径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 本课内容节选于《仓储基础知识与技能》(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第五章物资在库管理第二节物资的盘点,《仓储基础知识与技能》是研究现代仓库作业及管理的综合性学科,是现代物流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现代仓储管理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术,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现代仓储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而盘点作业属于物资在库作业内容,是保证在库储存物品数量相符的重要作业,掌握盘点作业,有助于学生系统掌握仓储作业内容,了解保证仓库物资数量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作业习惯。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资的出入库作业和管理,以及盘点作业的基本概念和要求,对盘点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本节课的主要任务在于理解盘点的类别,掌握盘点的方法。(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盘点的类别,理解不同盘点方法的适用情况,掌握盘点机的使用,能进行盘点作业。 2、过程与方法:提高分析及评价能力,促进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一般能力的发展。 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认真负责的良好作业习惯,创新解决问题的意识,以及协作探究、合作交流的团队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区分不同的盘点方法及其应用范围、掌握盘点机盘点的操作。 教学难点:掌握新式盘点方式盘点机盘点的操作,分析对比盘点机盘点与人工盘点的优缺点。 突破重难点:通过学生分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让学生自己发现并体会知识。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学习了盘点作业的概念、要求等相关内容,对盘点作业的实质及其重要性有较好的认识。 2、对新知识、新技术好奇,个性活泼、思维活跃,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积极性高。 3、学生基础参差不齐,个体差异比较明显,在教学中要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数学文化视野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数学文化视野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18-10-12T10:42:39.11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34期作者:周忠平[导读] 学生通过文化的角度来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参与到数学的学习活动中,才能体会到数学的真正魅力,才能真正融入数学的海洋。 重庆市潼南实验中学校402660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文化是贯穿整个高中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并要求将其渗透在每个模块或专题中。”这就向我们提出了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加强数学文化教育这一新课题。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文化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不单纯是数学科学的教学,更应该是数学文化的教学。只有从数学文化的角度来审视数学教学活动,我们才能对数学教学的本质有一个完整而深刻地理解,才能实现数学教学的价值根本。学生通过文化的角度来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参与到数学的学习活动中,才能体会到数学的真正魅力,才能真正融入数学的海洋。 一、定准教学内容,让数学文化教育有例可援 “数学文化”的价值并未直接显现在教材中,有其“含蓄性”,它蕴含于数学知识中,通过数学教师的教学才能有所体现。数学课程中概念化了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是数学的显性知识,数学内在的情感、态度等观念性的因素和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与创造思维素养的培养是数学的隐性知识。教师如果将“准历史现象”的方法辅助组织数学教学,必将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大潮中的一种有益尝试。这种方法就是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数学文化为视角,通过对教材的改编、加工和再设计,将相关的数学史料串联到教学内容中,适时介绍一些数学历史上的人物、事件和思想,让学生跨越数学文化时空,感知数学文化的渊源和数学家的创新理念。 二、数学解题教学也是一个体验和感悟数学文化的过程 诚然解题作为高中阶段最基本的数学活动形式是无可非议的,但如果仅仅把它作为数学知识、技巧运用的手段,那将失去数学教学的很大一部分价值。解题同样也承载着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学习的任务。从数学文化的角度审视数学解题教学过程,它是策略创造、逻辑材料、技巧和程式化的融会贯通,是一个有序结构的统一体。高中数学整个解题的探索过程中同样隐含着数学家的探索足迹和思维方式,从而使解题超越了数学思维活动本身的范围,进一步延伸到文化的范畴。这就是解题的数学文化的特征,可是它常被最简洁的数学结论覆盖着,这就要求教师做些必要的提示和示范,让学生模拟数学家的探索过程从中体验和感悟数学文化。有许多定理,学生记住了,也会运用它来解题,用传统的尺度来衡量,教学目的算是达到了。但是这样的教学不免留下遗憾,学生无法从定理的形成过程中得到启示,也无法从文化的高度去理解数学。在学习空间距离、角度等概念时可以让学生自制实物模型,或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模型。这样做,学生在学习空间距离和角时感受就会不一样。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对数学解题教学做出更多思考,让解题上升为一种文化。 三、在课外研究中,渗透数学文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丰富的课外书籍、刊物以及丰富的学习方式层出不穷。学生可以通过租借大量的书籍来扩展自己的数学知识面,同时还可以利用网络来查询一些在书本上很难获得的数学文化资料。最好给自己设计出一套课外学习计划,以此来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利用选修课的形式,来向学生传播数学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同时,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有关数学文化方面的书籍,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以此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这样的学习形式,则不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同时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四、完善教学评价,让数学文化教育有所广益 营造良好的数学文化氛围,有助于数学课堂的调控和师生的共同成长,而此时的教学评价环节就显得至关重要。如果能正确地发挥教学评价的甄别、导向、反馈、调节、激励、发展等功能,数学课堂就会朝着多元化评价目标建立的方向迈进。为此,建立评价目标时,在重视“人的发展”的观点前提下,应注意“四统一”原则,也就是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的统一、数量达成与质量达成的统一、显性因素与隐性因素的统一、数学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统一。“四统一”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数学教学以“人的发展”观点为主轴,以“四统一”为内径,并实施教学评价,就要秉持科学的态度坚守数学阵地,注意观察学生是否感悟到数学的思维模式、是否欣赏到数学的魅力、是否领会到数学文化的内涵、是否感受到数学家孜孜不倦地创新意识以及不畏艰难地顽强意志、理性思维和应用意识等方面的情况。建立了评价的目标,学生为自身的发展就找到方向和依据,就能落实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就能及时反思教与学的效果,才能完美发挥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最终,让使低分学生失去勇气的考试和分数的评价方式出局和使高分学生不是出于兴趣而是出于分数的数学学习弊端一去不返。在此层面上,教学评价就等于学生数学学习的激趣工具,教学评价目标的建立就成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指路明灯。 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文化。一定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进数学文化,让两者融为一体,这样才能够培养出合格的数学人才。为此,相关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努力、大胆创新,制定出一套合理的高中数学文化的渗透对策,从而让我国的高中数学教学水平迈向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毛晓燕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方法浅析[J].新课程导学,2014,(11)。 [2]刘春耀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教育的认识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4)。 [3]史玉华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意义及其途径[J].考试周刊,2013,(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