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工程造价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合集下载

中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中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中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摘要:文章分析了造价行业发展趋势,明确中职工程造价教育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中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以期为中职教育的发展与进步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教育;造价专业;人才培养前言伴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整体进步,我国建筑工程行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相较于学历而言,企业往往更加注重员工的实际应用能力,这种综合能力较强,对工程建设现场较为熟悉的人才的就业机会也会更大,在人才市场中具有较大的竞争力。

由此可见,依靠理论教学和少量实践培训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适应目前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趋势,因而需要做好产教融合工作,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充分结合,疏通学生、学校、企业三方渠道,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进而达到知行合一的教学效果。

1、目前中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1.1教师专业能力较强但实践能力不足目前各大院校在招收教师的过程中往往会从教师的学历入手,追求高学历的教师团队建设。

不乏有一些师资力量较为雄厚的学校专注于文化课建设,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然而教师大多虽然毕业于名校,专业能力较强,但由于在毕业后未能实际接触相关领域,导致这些教师的实践经验缺失。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能够给予学生实践层面的建议和参考就相对较少,由于缺乏实践工作经历,再加上专业实践技能的缺失,导致由普通高校走出的教师与中职院校的教学实际存在较大的偏差,难以满足学生实践学习需要。

1.2 学生实践机会较少且实践经验缺失实践应用类师资力量的缺失只是导致学生专业能力缺失的一个方面,由于场地、设备等硬件层面的限制,同样导致了许多中职院校的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缺失。

由于缺少实践机会,缺乏实践经验,最终导致了学生空有理论知识储备,而实践经验缺失问题的产生。

对于建筑工程造价专业而言,有许多细节方面的知识是难以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完全掌握的,因而就需要在实践中进行学习,做到知行合一;而由于实践机会较少,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较为片面,最终导致了“高分低效”现象的发生。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

235【创新与发展】住宅与房地产2019年2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陈莉粉,王铁钢(陕西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38)摘 要:近年来,西北地区建筑行业日趋向上,工程建设项目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建筑企业对于工程造价专业的从业人员要求也逐渐提高。

目前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的毕业生在校期间虽掌握了基本技能,但是达不到企业的要求,这就迫切需要对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

本文从工程造价专业传统课程体系的现状出发,在现代学徒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下,来重构工程造价专业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中图分类号:TU-4;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6012(2019)02-0235-01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西北地区建筑行业的发展也进入了新时期。

但是就现阶段而言,工程造价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就业不容乐观,企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理论知识,还要有工程实践经验、职业素养等方面的综合技能。

在如此严重的就业形势下,职业院校要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旨在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本文就以工程造价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重点来探索课程体系的设置。

1 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历程我国的学徒制渊源已久,在原始社会就已经萌芽,在封建社会得到了发展。

到了新中国,传统学徒制的模式就出现了。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才需求也在提高,需要一批能够适应国际现代化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的接班人来建设新中国。

传统学徒制就演变为现代学徒制,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旨在通过改革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学校和企业合作育人的机制,培养出具有创新技术的技能型人才。

2 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课程设置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是至关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成才的重要载体,对育人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工程造价专业的课程体系一般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析——基于现代学徒制下校企融合建设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析——基于现代学徒制下校企融合建设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析———基于现代学徒制下校企融合建设杨辉军(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摇安徽合肥摇231131)

摘摇要:现代学徒制是后工业时代职业教育为满足产业调整升级、培育工匠精神、实现制造强国的制度建设,它和以往传统学徒制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是主动、有效率且有规范的新型学徒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亟需构建市场导向、高技能应用人才的培养体系模式,然而目标不论是从企业的认知层面、学校的实践层面,还是行业的规范等方面出发,现代学徒制建设所培育出的人才与市场实际需要的高端技能人才还有很大缺口,需要市场(即雇主)、培训机构(学校等)、师徒等各方利益价值的相互确认,由此才能在不断成熟的市场机制下,培育出具有终身教育性的大国工匠和历久弥新的工匠精神。关键词:现代学徒;摇校企合作;摇实践空间;摇命运共同体中图分类号:G717摇摇摇文献标识码:A摇摇摇文章编号:2096-7632(2021)05-0114-05

摇摇在全球产业结构升级和新工业革命背景下,国际社会存在巨大的高技能人才缺口,预测2025年在十大重点领域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电力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产业将分别会有950万、909万、450万不等的人才缺口,同时也在呼唤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高职院校作为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人才的基本单位,需要在现代化系统教育中对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实施和培养评价做出革命性和全局性的变革。现代学徒制就是一种被实践证明了的成功的培养模式,借鉴现代市场企业的管理经验,高校院校协同企业、学徒、政府、企业师傅、行业协会等多方构建参与主体,以课程改革为基点,顶层设计优化系统和激发企业参与积极性,逐步实现企业法人的“职教集团冶,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与技术技能,形成与产业经济的良好互动。一、现代学徒制特征传统学徒制以作坊的形式口耳相传,尤其是农业经济和资本主义初期阶段,以零散的个人传授为主,而随着工业社会的机器化大生产,尤其是到了智能制造时代,生产的数量以及人才培养质量各个方面都不能满足后工业时代对高技能劳动人才的要求。在这个背景下,现代学徒制应运而生,它的显著特征是“双元育人冶机制,强调企业行业参与到育人模式中来,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徒培养为核心,以课程为纽带,以政府、企业、学校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指导为支撑的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冶[1]。这种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如果获得长久的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调研分析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调研分析

f o r H i g h e r V o c a t i o n a l P r o j e c t C o s t Ma j o r
■ 孙俊玲 林 澜 ■ S u n j u n l i n g L i n L a n
2 . 主 要 调研 内容 组 织 和协 调 能力 。 3 . 工 程 造 价 专 业 的 学 生 应 具 备 的 职 业 基 本 能 力 方 面 从 企 业 所 选 择 的 工 程 造 价 专 业 的 学 生 应 具 备 的 职业基本能力情况来看 ,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应具 备的职业基本能力选择 比例 由高到低 的顺序为 :具 有 识 读 建 筑 工 程 、 安 装 工 程 、 装 饰 工 程 专 业 施 工 图 的基本能力一具有较好的计算机运用能力一具有识 别 建 筑 材 料 、 安 装 材 料 、 装 饰 材 料 品 种 、规 格 、性
高职 工程造价 专业 “ 2 + 1 工学结合 ’ ’ 人才培养模 式调研分析
Th e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a n d An a l y s i s o f P e r s o n n e l Tr a i n i n g Mo d e o f ‘ ‘ 2 +1 En g i n e e r i n g I n t e gr a t i o n ’ ’
类型。
能及价格的能力一具有较好的相关法律法规运用 能
力一具有识别各种机械型号、 台班市场价 的能方 一
具有 较好 的应用 文写 作能力 一数 据统计 及分 析 能
力。
( 6 )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人才培 养 方 面 应 加 强 的 方 面 企 业 常 用 的工 程 造 价 相 关 软 件 情况等相关问题 。

高职土建类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职土建类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职土建类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王伟明,曾跃飞(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440)摘要:针对目前土建类专业学徒制存在的校企课程体系结构不完善、“双主体”育人模式尚不完善、学徒“双身份”难以保证、导师队伍选拔机制不明确、考评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结合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办学举措提出相关解决对策,同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土建类专业;现代学徒制;校企课程体系;“双主体”育人模式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普遍存在企业参与度不高,工学难以深入结合,人才培养不能完全适应或滞后于岗位技能要求,不能很好地为供给侧改革后的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人才支撑,为解决上述问题,教育部提出了“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

迄今已有几百所高职院校成为试点单位,涵盖土建类、交通运输类、电子信息类、汽车类等。

试点院校大都采用与企业采取直接合作,实行校企双元招生、教学、评价,初步实现“招生即招工,入学即就业,上课上岗相结合”的模式,经过几年的实践,在取得不少成绩的同时也发现了不少问题,主要是校企课程体系结构不完善、“双主体”育人模式尚不完善、学徒“双身份”难以保证、导师队伍选拔机制不明确、考评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本校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国家教育部第二批学徒制试点专业,以该专业为例介绍解决上述问题的相关经验和做法,为土建类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川培养缺参考。

一、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一)校企课程体系结构不完善我国目前还未组织行业、企业制定统一的学徒制教学标准,也未有对学徒培养后达到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做统一规定,岗位培养的具体内容及要求也未能明确。

现代学徒制开展依然是以学校为主导,企业处于被动状态,或者说企业积极性不高,各校在开展学徒制培养时常常自主制定相关教学标准并以此建立课程体系,导致学徒制的课程及其内容往往不够贴合工作岗位实际,无法体现职业能力要求。

工程造价专业“多方联动、学训交替”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全文)

工程造价专业“多方联动、学训交替”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全文)

工程造价专业“多方联动、学训交替”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地进展,经济建设水平逐步提高,GJ的工程投入越来越大,工程建设事业告诉进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在此同时,为满足社会对工程造价人才的需求,必须在各大高校开设工程造价专业,并且要顺应素养教育改革的要求,以突破传统的工程造价教学模式。

实施“多方联动、学训交替”工学结合,以为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效果提供重要的保障作用。

一.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新时期下,为满足我国工程造价进展的要求,必须创新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工程造价学生的进展需求。

为此,在工程造价教学过程中可采纳全新的“多方联动、学训交替”工学结合模式,以保障工程造价专业教学的质量。

这种工学结合模式是我国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改革的必定产物,具有先进性,有利于实现我国素养教育改革的目标。

所谓的新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在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采纳的是三段式教学方法,而在第三学年则只分为两个时段的学习。

而且在每个学年的最后一个学段都要让学生进行校外实训,以培养学生的岗位职能,并且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积存一定的工程造价经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这种教学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与相关企业协作配合,实现有效的企校合作,从多方位、多角度来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训练学生的实践技术。

总而言之,“多方联动、学训交替”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工程造价专业中的应用,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工程造价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现阶段,在工程造价专业教学中依旧存在着不足之处,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和解决。

在工程造价专业教学中主要有这些问题:第一,工程造价专业因地制宜,具有较高的地域性,在教材的选择上具有局限性。

工程造价专业主要是针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或是一些建筑工程预算编制单位,工程造价专业所培养出的专业人才主要服务于以上工程项目建设企业。

而在工程造价的课程教育中,不管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未能充分发挥工程造价专业教育的有效性。

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构成要素

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构成要素

第14期2023年5月江苏科技信息JiangsuScienceandTechnologyInformationNo 14Mayꎬ2023基金项目: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项目ꎻ项目编号:XLYC2005018ꎮ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资助项目课题ꎻ项目名称:政府引导下的产学研合作制度创新研究ꎻ项目编号:2017B36ꎮ作者简介:程泽瀛(1997 )ꎬ女ꎬ山东济南人ꎬ硕士研究生ꎻ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基本理论ꎮ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构成要素程泽瀛1ꎬ2ꎬ韩㊀玉1ꎬ2(1.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ꎬ辽宁沈阳110034ꎻ2.辽宁省职业教育研究院ꎬ辽宁沈阳110034)摘要: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是一种面向本科及以上层次职业教育ꎬ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ꎮ文章阐述了随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推进和中国特色学徒制制度的建设ꎬ需要进一步探索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构成要素ꎮ从内涵上说ꎬ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立足于 中国特色 ꎬ定位于 高层次 ꎬ归属于 师带徒 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传授方式ꎮ从构成要素上ꎬ将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归纳为培养目标㊁课程内容㊁教师资源㊁教育管理㊁培养评价 五要素 ꎮ关键词: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ꎻ人才培养模式ꎻ人才培养模式要素中图分类号:G710㊀㊀文献标志码:A0㊀引言㊀㊀2020年ꎬ中共中央㊁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ꎬ提出深化职普融通ꎬ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层次学徒制[1]ꎮ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是面向本科层次及以上层次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ꎬ高层次学徒制区别于现代学徒制ꎬ却又在现代学徒制的基础上发展至今ꎮ我国正在逐步加强中国特色学徒制体系建设ꎬ迫切需要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探索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ꎮ1㊀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㊀㊀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是基于我国现代学徒制实践发展的产物ꎬ是面向本科及以上层次的职业教育ꎬ以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ꎬ助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ꎮ1 1㊀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应立足于 中国特色 ㊀㊀ 中国特色 的本质是追求符合我国实践需要的高质量职业教育[2]ꎬ由于职业教育具有跨界性ꎬ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ꎬ突出以培养高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的高层次学徒制的 中国特色 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ꎮ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 中国特色 应渗透在培养目标㊁校企合作㊁课程教学㊁培养评价㊁治理体系等各个方面ꎬ贯穿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始终ꎮ立足于中国特色 ꎬ一方面培养符合我国实际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ꎬ突出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ꎻ另一方面推动形成我国特有的职业教育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ꎬ构建可推广㊁可应用的典型模式ꎬ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ꎮ1 2㊀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应定位于 高层次㊀㊀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应定位于本科层次及以上层次的教育ꎬ高层次的 高 体现在生源质量高㊁学历层次高㊁培养目标高㊁培养要求高㊁就业质量高等方面ꎮ现代学徒制试点逐渐从中职㊁高职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延伸ꎬ不同层次职业教育和学徒制培养模式的培养定位不同ꎬ高层次学徒制致力于培养知识复合性及创新能力高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ꎬ相应的学徒准入㊁素养㊁评价㊁回报等方面要突出 高层次 ꎮ1 3㊀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应归属于 师带徒 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传授方式㊀㊀无论是传统学徒制㊁现代学徒制ꎬ还是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ꎬ核心特征都是基于稳固师徒关系ꎬ师傅向徒弟传授技术技能ꎮ稳固的师徒关系是师徒技术技能传递的基础ꎬ另外ꎬ由于技术技能传承的特殊性和复杂性ꎬ教学过程中经验㊁技巧㊁诀窍等不易转移的隐性知识丰富ꎬ在产教融合㊁校企合作支持下ꎬ师徒模式是促进师徒间技术技能传递最有效的方式之一ꎮ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服务于高技术工作岗位ꎬ有利于促进高层次技术技能的社会化ꎬ从而有效推动我国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ꎮ2 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㊀㊀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的核心ꎬ是 按照某种样子 实现人才培养目标ꎬ对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的设计与建构[3]ꎬ主要聚焦 培养什么人 和 如何培养人 两大问题ꎮ学界关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要素的探索众多ꎬ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奠定基础ꎬ基于此ꎬ将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归纳为培养目标㊁课程内容㊁教师资源㊁教育管理㊁培养评价5个要素ꎮ2 1㊀培养目标㊀㊀ 培养什么样的人 是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ꎬ也是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逻辑起点[4]ꎮ2 1 1㊀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优先满足社会需求㊀㊀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现代职业教育典型的人才培养模式ꎬ职业教育的跨界性决定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优先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ꎮ根据舒尔兹(TheodoreW.Schultz)人力资本理论ꎬ教育投资与经济发展呈正相关ꎬ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输送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ꎮ在技能型社会构建下ꎬ职业教育越注重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ꎬ越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和创新ꎮ2 1 2㊀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知识㊁能力㊁素养的规格要求㊀㊀随着经济社会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ꎬ对技术技能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ꎮ一是技术性知识储备丰富ꎬ具备胜任某一职业或职业群的技术知识体系和操作性知识等ꎬ为应对高技术工作提供扎实的知识基础ꎮ二是要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ꎬ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是以培养创新型和复合型的高技术技能人才ꎬ胜任高技术岗位为目标ꎬ能力的养成推动了人才的可持续发展ꎬ有利于激发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未来潜力ꎬ专业技术技能㊁绿色技能㊁通用性职业能力㊁职业管理能力和适应能力等能力推动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可持续发展ꎮ三是要具备多元化职业素养ꎬ包括思想道德素养㊁职业素养㊁数字素养㊁终身学习素养等ꎮ高层次和高要求的知识㊁技能㊁素养相互作用ꎬ共同作用于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养成ꎬ有利于发挥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ꎬ促进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ꎮ2 1 3㊀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 知识含量大 的高技术技能人才㊀㊀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领域典型的人才培养模式ꎬ随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发展ꎬ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日趋完善ꎬ中国特色学徒制体系逐步构建ꎮ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的人才定位不同ꎬ中高职院校采用的现代学徒制往往以技能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ꎬ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及以上层次的教育突出培养技术型人才ꎮ事实上ꎬ技能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ꎬ技能型人才强调经验技能和动作技能的培养ꎬ强调工作过程的 动作难度高 ꎬ而技术型人才更强调理论技术和智力技能的培养ꎬ具有工作过程 知识含量大 的特征ꎮ技术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相比有更多理论知识ꎬ更强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㊁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ꎬ还有更广的知识面㊁组织协调和技术管理能力ꎮ今后技能型人才需要掌握的理论技术和智力技能占比必然增加ꎬ技术型人才对理论技术和智力技能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和提高[5]ꎬ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目标侧重培养 知识含量大 的高技术技能人才ꎬ既突出理论技术和智力技能的培育ꎬ又不能忽略各项实际操作技能的习得ꎮ2 2㊀课程内容2 2 1㊀设置完整的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㊀㊀课程是教学的依托ꎬ课程内容的全面化㊁系统化和课程之间的有效衔接促进了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ꎮ课程设置包括公共基础课㊁专业基础课㊁专业核心课㊁专业拓展课㊁综合实践课ꎮ公共基础课是树立学生价值观㊁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课程ꎬ公共基础课注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㊁通用语言以及职业通用能力课程ꎬ通用能力课程如管理课程㊁绿色课程等ꎮ专业基础课是专业领域内的基础课程ꎬ是专业大类的基础课程ꎬ为学生搭建专业内的知识框架ꎬ是深入学习的基础ꎮ专业核心课学习某专业的理论知识㊁操作技术和前沿技术ꎬ是学生搭建知识体系的重要基石ꎬ突出了课程的专业性和时代性ꎮ专业拓展课注重提升学生能力ꎬ比如创新力㊁管理力㊁道德力等ꎬ是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必备的能力ꎬ为学生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ꎮ综合实践课是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最关键的课程之一ꎬ要明确综合实践课程在总课程中的占比ꎬ包括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两个部分ꎬ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ꎬ真正与职业岗位连接ꎬ杜绝纸上谈兵和理实脱离ꎮ2 2 2㊀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的课程内容与岗㊁赛㊁证相融通教学内容要注重与企业岗位㊁技能竞赛㊁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的内容相互衔接ꎬ提升高层次学徒学习的针对性和稳定性ꎮ2021年ꎬ职业教育大会中提出 岗课赛证 ꎬ作为职业教育一种新型的育人模式ꎬ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课程内容应体现 岗课赛证 综合育人ꎬ企业岗位㊁技能竞赛㊁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所需的专业内容必须融入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的课程内容ꎮ 岗 课 赛 证 四者内部保持统一ꎬ学生在工作岗位㊁课堂教学㊁活动竞赛㊁证书考试中的内容保持一致ꎬ保证学习的一致性和连贯性ꎮ 岗课赛证 四者融通ꎬ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软实力ꎬ还通过硬性标准增强了学生的社会竞争力ꎬ学生在校期间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者ꎬ而是发挥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ꎬ成为技术技能的主动学习者ꎮ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与活动㊁竞赛与考试获得多元训练ꎬ以高水平㊁高能力㊁高素养进入日后工作岗位ꎮ2 3㊀教师资源2 3 1㊀设置高层次的 双导师 教师团队㊀㊀职业教育具有跨界性ꎬ体现了 产教融合㊁校企合作㊁工学结合㊁做学合一 ꎬ高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组成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的 双导师 团队ꎬ设置高层次的 双导师 教师团队为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奠定基础ꎮ一是要聘请充足的专任教师ꎬ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完成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师资条件ꎬ提出 全校师生比不低于1ʒ18ꎻ所依托专业专任教师与该专业全日制在校生人数之比不低于1ʒ20ꎬ高级职称专任教师比例不低于30%ꎬ具有硕士研究生学位的专任教师比例不低于50%ꎬ具有博士研究生学位的专任教师比例不低于15% [6]ꎮ二是要遴选企业内优秀师傅加入 双导师 教师队伍中ꎬ共同形成双元教师团队ꎮ2 3 2㊀开展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双师型 教师认定㊀㊀健全教师标准体系ꎬ推进 双师型 队伍高质量建设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ꎬ是构建中国特色学徒制体系的必然要求ꎮ保证 双师型 教师在总教师中的比例ꎬ依据 双师型 教师认定标准和考核办法开展 双师型 教师认定工作ꎬ按照评定标准逐年进行动态调整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职业学校的 双师型 教师总数要超过专业课教师的一半ꎬ教师实行五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ꎬ要求教师一年内有不少于一个月的实训经历[7]ꎮ2022年ꎬ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职业教育 双师型 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提出开展现代职业教育 双师型 教师认定工作[8]ꎬ依据职业教育 双师型 教师标准ꎬ将教师是否通过高级 双师型 教师认定作为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师资筛选的主要依据ꎮ2 4㊀教育管理2 4 1㊀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多元的管理主体㊀㊀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突出 政府统筹㊁行业指导㊁校企合作 的多元治理体系ꎬ充分发挥政府㊁行业㊁企业㊁职业院校等多元主体作用ꎮ一是ꎬ发挥政府对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统筹作用ꎬ从中央教育行政部门到地方教育行政部门ꎬ相互贯通衔接ꎮ专业目录㊁教学标准㊁培养方案等决定人才培养的方向ꎬ对人才培养起宏观指导作用ꎬ从顶层设计到实施落实ꎬ为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战略支撑ꎮ二是ꎬ校企 双主体 是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征ꎮ企业在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不再是参与助力关系ꎬ而是育人主体ꎬ校企 双主体 育人和反馈有利于加强企业与职业院校的双向沟通ꎬ及时掌握学徒的技术技能学习情况ꎬ交流教学计划ꎬ此外ꎬ企业及时向学校提供行业㊁企业内的前沿信息ꎬ以便学徒及时掌握前沿技术和就业导向等ꎮ2 4 2㊀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具备多样的过程性管理㊀㊀职业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实施的过程管理规范ꎬ提出并落实实施方案ꎬ将过程性管理规范贯穿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始终ꎮ一是监控生源质量ꎬ根据生源质量开展后续培养工作ꎮ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面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及以上层次的教育ꎬ必须择优录取ꎬ把控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生源质量ꎮ二是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ꎬ校企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ꎬ根据学校优势和当地产业特点引导人才培养方向ꎮ三是进行学生评价管理等ꎬ对学习成绩㊁技能证书㊁道德素质进行综合测评ꎬ考试与考核相结合ꎬ根据学生的整体发展情况调整目前职业教育的弊端和存在的问题ꎬ促进职业教育良性发展ꎮ2 5㊀培养评价2 5 1㊀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倡导 以学徒为中心ꎬ促进学徒发展 的评价理念㊀㊀在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培养模式评价中:一是注重能力导向的教学评价ꎬ在高层次学徒制实施中ꎬ除了落实学徒标准ꎬ更要突出以能力为导向的学徒培养评价ꎬ把能力细化到各项任务中ꎬ通过任务完成度和掌握情况反馈到教学过程中ꎬ促进学徒能力的养成ꎮ二是注重学徒的学习成果评价ꎬ尽管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主要在企业的高技术工作岗位中实施ꎬ在教学中突出职业性㊁产业性ꎬ但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归根到底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ꎬ服务对象是 人 ꎬ要发挥其教育功能ꎬ做到 以人为本 ꎬ尊重个体自身的成长ꎬ注重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社会评价ꎬ突出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学徒未来能够实现高水平㊁高质量就业ꎮ2 5 2㊀明确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培养标准及学徒制标准体系㊀㊀明确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标准ꎬ落实职业院校学徒制标准体系建设ꎬ有利于破解不同层次职业教育学徒培养混淆的谜团ꎮ一是ꎬ依托经济发展和产业需求落实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ꎬ使学徒培养标准与国家行业标准㊁国家职业技能标准㊁国家资历框架㊁岗位规范相对接ꎬ合理有效评估人才培养质量ꎮ二是ꎬ设置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实施的企业标准㊁课程标准㊁实训条件建设标准㊁专业教学标准㊁质量评价标准㊁学徒出师标准ꎬ形成高层次学徒制标准体系ꎮ三是ꎬ突出中等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㊁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与职业本科教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三者之间学徒标准的区别ꎬ增强学徒培养的针对性和异质性ꎬ从而提高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吸引力ꎮ参考文献[1]中共中央ꎬ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EB/OL].(2020-10-13)[2023-01-12].http://www.gov.cn/zhengce/2020-10/13/content_5551032.htm. [2]关晶.迈向高质量:中国特色学徒制的发展愿景与推进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ꎬ2022(Z1):23-30. [3]董泽芳.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界定与要素解析[J].大学教育科学ꎬ2012(3):30-36.[4]社会科学报.厘清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的根本问题[EB/OL].(2021-04-14)[2023-01-12].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625824409321746#_loginLayer_1679551142548.[5]欧阳河.职业教育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ꎬ2006.[6]教育部办公厅.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EB/OL].(2021-01-29)[2023-01-12].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zcs_zhgg/202101/t20210129_511682.html.[7]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EB/OL]. (2019-02-13)[2023-01-12].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8]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职业教育 双师型 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EB/OL].(2022-10-28)[2023-01-12].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2210/t20221027_672715.html.(编辑㊀何琳)Connotationandconstituentelementsofhigh-levelapprenticeshiptrainingmode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ChengZeying1 2HanYu1 21.SchoolofEducationalScience ShenyangNormalUniversity Shenyang110034 China2.LiaoningVocationalEducationResearchInstitute Shenyang110034 ChinaAbstract TheChinesecharacteristichigh-levelapprenticeshipsystemisatalentcultivationmodelaimedatundergraduateand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 cultivatinghigh-leveltechnicalandskilledtalents.ThearticleexplainsthatwiththepromotionofundergraduatevocationaleducationandtheconstructionoftheChinesecharacteristicapprenticeshipsystem itisnecessarytofurtherexploretheconnotationandconstituentelementsoftheChinesecharacteristichigh-levelapprenticeshiptalenttrainingmodel.Intermsofconnotation thehigh-levelapprenticeshiptalentcultivationmodel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isbasedon Chinesecharacteristics positionedat high-level andbelongstothehigh-leveltechnicalskillteachingmethodof teacherledapprenticeship .Fromtheperspectiveofconstituentelements thehigh-levelapprenticeshiptalentcultivationmodel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canbesummarizedintofiveelements trainingobjectives curriculumcontent teacherresources educationalmanagement andtrainingevaluation.Keywords high-levelapprenticeship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 personneltrainingmode elementoftalenttrainingmod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工程造价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
4号)》指出,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
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
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与发达国家相比,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
系、建设教育强国的要求相比,我国职业教育还存在着体系建设不够
完善、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有待加强、制度标准不够健全、企业参
与办学的动力不足、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配套政策尚待完善、
办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到了必须下大力气抓好的
时候。
1我国的发展变革
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以高职院校为主体的职业教育一直在
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经历
了顶岗实习、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多种形式,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技
能型实用人才,为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近几年又探
索出了“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工程造价专业,其专业实
践性特别强,要求专业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具备一定的技能,开展学
徒制模式就是一个通道;在国发〔2019〕4号文的要求下,专业学生
所具备的技能的高低通过具体的证书来体现,为专业人才的培养打开
了新的局面。
2人才培养模式
笔者认为,针对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开展学徒制教学
模式是非常有效的形式,再结合国家正在推行的专业认证的背景,对
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应采取以下方式:1)配备“双师型”教
师队伍。对教师的选拔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
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
格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制定相应教育教学管理制度鼓励在编
教师提升专业技能,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实
行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
2)实行“以证代考”的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考核、成绩的评定,
不能再停留在一张试卷上。根据工程造价专业的特点,在校期间可以
根据行业人事考试的要求,在校期间即可完成各类基础证书的考取。
不同证书对应不同课程,并适时修改人才培养计划,顺应考证的需要
[1]。3)寻求“政、校、企”合作契机,实现工程造价专业认证试点。
广泛借鉴国外、国内对于专业认证实践的经验,结合行业协会对工程
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标准,联合企业共同搭建工程造价专业认证制
度,配备“校、企”师资,有效实现专业课程体系与能力标准体系的统
一。按照制度标准,在本校及相关院校开展试点,在实施过程中,不
断探索并持续改进人才能力培养的方法。试点项目应在两个至三个高
校间开展,形成对比分析,并有利于互助、互补,最终总结出一套切
实可行且有保障的专业认证制度[2-3]。4)培养“温床”——学徒制班
的提前介入。在学生正式进入企业前一年,就让其参与企业的实践工
作,从简单的绘图、建模,到后期的计量与计价,慢慢将企业的实践
工作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中来;为解决实际问题,还能有效建立起
学生与企业师傅之间的联系,提前实现师傅带徒弟的学习模式。让学
徒制班提前介入,为后期企业对人才的持续培养树立了信心,也为学
生参与企业实践突破了心理防线。5)构建双主体人才培养方案。因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具有两个教育主体、两个教学主体、两个教学场
所、两个教学监控主体,人才培养方案需要分为学校实施部分和企业
实施部分;为了保证两部分方案的协调,还需要制订一份综合的人才
培养方案。对于企业,应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重点,要让学
生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各项工作,指定专门的师傅传、帮、带,充分调
动起企业的各项资源,在企业内部形成切实可行的保障制度、奖励制
度,推动学徒制班的稳步前行。对于学校,也应有针对学生和带班教
师的有效的激励制度,应有人才培养模式的体系、步骤及方法。6)
加强校企合作,优化培养机制。依托职教集团,搭建“政、校、企、
行”协作的现代学徒制实施平台,充分发挥职教集团优势,选择部分
知名企业或者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与企业
的合作应落实人才培养机制,在深化合作的过程中,不断摸索与创新
对人才培养的模式[4]。
3结束语
在高校广泛开展专业认证任重而道远,还有许多不可估计的困难
和问题,但对于人才的有效培养,这是一条必须要走的路。工程造价
专业的学生通过学徒制的模式,在学校就能学到工作后才能学到的知
识,增长了技能和见识,还能在学校学习过程中考取相应的行业证书,
不仅见证了学校学习阶段的学习效果,还能以证书作为敲门砖展现自
己的能力,对于人才的选拔和塑造都是高效的。不管采取什么方法进
行人才的培养,都应以学生为中心,综合考量学生自身的因素。对于
以上提到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