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停跳冠脉搭桥术介绍

合集下载

冠脉搭桥术PPT教案

冠脉搭桥术PPT教案
第56页/共42页
冠心病有哪些临床表
现?
1 、稳定型心绞痛 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心绞痛阈值保持相
对固定。冠脉粥样斑块相对稳定,斑块无 撕裂溃疡,出血或血栓、动脉管腔狭窄比 较固定。当心脏工作负荷一时加重时,发 生暂时心肌缺血,负荷解除后则胸痛消失, 冠状动脉血流障碍程度轻。
诱因: ( 1 )劳累; ( 2 )情绪激动; ( 3 )饱餐; ( 4 )寒冷; ( 5 )疼痛刺激。 典型表现:发作性胸骨后上段或中段, 心前区压迫性或闷痛、胸闷不适,可向左 肩及左上臂内侧放散,达无名指或小指, 持续 3-5 分钟,一般不超过 15 分钟,可 伴心率快、血压增高、出汗、恐惧等交感 神经兴奋表现,第消67除页/共诱42因页 ,休息或含服硝
然完全阻塞,被这支冠状动脉供 血的心肌因丧失供血而逐渐坏死 并丧失功能, 90%AMI 在冠脉病 变处存在血栓。表现:心前区或 胸骨后有剧烈难忍的胸痛,呈压 榨性,有濒死感,疼痛时间> 30 分钟或更长,伴有大汗、面 色苍白、恐惧,休息或服用硝酸 甘油后症状不缓解。常有心衰、 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
⑥肩手综合征:肩臂强直、活动受限并有疼 痛,主要是由于心肌梗塞后肩臂不活动所致, 现已少见。
⑦心室间隔穿孔:多发生于心梗一周内,表 现为原有症状加重,出现心衰、休克,听诊 可发现新出现的胸骨左缘收缩期杂音。
第第190页页/共/共4422页页
辅助 检查
心电图:心电图是冠心病诊断中最早、最
常用和最基本的诊断方法。与其它诊断方法 相比,心电图使用方便,易于普及,当患者 病情变化时便可及时捕捉其变化情况,并能 连续动态观察和进行各种负荷试验,以提高 其诊断敏感性。无论是心绞痛或心肌梗塞, 都有其典型的心电图变化,特别是对心律失 常的诊断更有其临床价值,当然也存在着一 定的局限性。

心脏不停跳搭桥手术围术期护理

心脏不停跳搭桥手术围术期护理
术前准备 : 活 动限制 : 定型 心绞 ① 稳 痛 患 者术 前活 动 不 受 限 , 稳 定 型 心 绞 痛 严重左主干病变 , 肌梗 死急性 期患 者 , 心
保持血压稳定 、 续有创 压监测 , 持 每 3 0分钟监 测记 录 1次, 后血压 过 高使 术
心肌耗氧量增加 , 血压过低会使心肌供血 不足 。术后早期 充分镇静 及合理 应用 血 管扩 张 剂 以控 制 血 压 , 术 前 高 血 压 病 人 对 术后 血压控制在不低 于术 前血压 的 2 O~
参考 文献
1 姜菊 , 李光明, 刘端 华 , 脑卒 中患者院前 等. 急救 的护理体会[ ] 齐鲁 医学杂 志,0 1 J. 20 ,
1 ( ) 5 3— 3 . 6 3 :2 5 3
本 组 18例 全 部 给 予 电 话 指 导 , 4 吸 氧, 建立 静脉通路 , 应用 口咽通气道 3 0例 经 院前 急 救 病 情 稳 定 或 好 转 9 8例 , 中 途
用 药 指 导 : 者 术 后 用 药 定 时 、 量 患 定 服 用 , 注 意 观 察 用 药 后 反 应 , 服 用 阿 并 如 司匹林 , 有无皮下 出血或 胃肠不适等。
家属的信任 , 可让 治愈 出院患者现身说 还 教以解除病人 的思想顾虑 , 树立进行手术 治疗 的信 心 , 积极配合治疗 。
参 考 文 献
1 胡 盛 寿 , 方炯 , 编 . 心 病 外 科 治 疗 学 . 黄 冠 北 京 : 学 出版 社 ,0 3 24 科 20 :5 . 2 颐恺 时, 主编. 顾恺 时胸心外 科手术 学. 上
海 : : 科 学技 术 出版 社 ,0 33 2 』海 20 :4 .
肾功能的维护 : 定时监测血气及 电解 质变化 , 维持水 电解质及 酸碱平衡 , 观察 尿量 、 尿颜色 、 蛋 白、 比重 、 尿 尿 血清钾 判 断 肾功 能 , 记 录 2 时 显 示 出 入液 量 。 并 4小 合并糖尿病护理 : ①冠脉搭桥术后病 人 , 血糖或尿糖 , /_ 查 3次 r。② 根 据 血 糖 j 结果 , 静脉输入胰 岛素 , 即使病人 血糖 高 也 要 注 意 补 充 病 人 的基 本 糖 需 要 , 防止 酮 症酸 中毒 。③ 病人术后第 1 天开始进食 , 给予糖尿病饮食 , 严格按术前的主食 控制 饮食 , 并尽 可能使用术前 口服的降糖 药及

关于心脏搭桥手术你了解的有多少?

关于心脏搭桥手术你了解的有多少?

关于心脏搭桥手术你了解的有多少?心脏体外循环机的发明迎来了现代心脏外科手术的新纪元。

现如今心脏搭桥术即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已经成为心脏外科最常见的手术。

20世纪90年代,微创外科的新起和发展令心脏外科领域第一次出现了机器人手术的概念。

伴随着中国国势的崛起,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重视疾病的预防,关注日常的保健,珍视自己的身体。

近年来,更有不少的中国患者持观光签证千里迢迢前往欧美国家接受机器人微创心脏手术。

如今,不仅美国有能够进行机器人微创心脏手术的医院,中国的近邻——日本也有了这样医院。

本文我们就将带大家系统地了解一下心脏搭桥手术,以及目前已存在的各种先进手术疗法。

什么是心脏搭桥手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即冠状动脉搭桥术,简称冠脉搭桥术,CoronaryArteryBypass Grafting(CABG),是国际上公认的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

冠状动脉搭桥术始于1964年,是一项用于替换梗阻的冠状动脉以改善心肌血供,缓解心绞痛,提高生活质量和减少冠心病死亡风险的手术。

简单地说,就是从患者身上取下一根血管(动脉或者静脉),从受堵冠状动脉的两端进行连接,以绕开受堵冠状动脉处,从而恢复对心脏的良好供血,以达到治疗冠心病的目的。

由于是用一根新的血管,替代受堵的血管,尤如在两点之前架设一座桥梁,不过所用的材料不是钢筋水泥,而是自身的大隐静脉、乳内动脉、胃网膜右动脉、桡动脉、腹壁下动脉等。

心脏搭桥术的适应症具有以下几种病变特征的冠心病患者应该选择搭桥:1.左主干病变:按照国内外的指南,外科手术是左主干病变的首选。

因为左主干一旦发生堵塞或再狭窄,可能会致命。

为了缩小风险,最好选择搭桥。

2.三支病变:病变血管较多,如果选择介入治疗,要放很多支架,这会使再狭窄、发生血栓的几率大大增高。

而且,患者的经济负担也较重。

3.介入治疗失败或搭桥术后发生再狭窄的患者;4.心肌梗塞后心肌破裂、心包填塞、室间隔穿孔、乳头肌断裂引起二尖瓣严重关闭不全的患者,应急诊手术或在全身情况稳定后再手术;5.室壁瘤形成可行切除或同时行搭桥术。

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中紧急改体外循环下不停跳搭桥临床观察

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中紧急改体外循环下不停跳搭桥临床观察
表3 2组 治 疗 效 果 比 较 n= 6 0
离子可直接作用 于子宫肌细胞 , 与钙离子在 细胞 膜上竞争结合 位点 , 降低 了钙离子 的浓度 , 抑制 子宫收缩 。硫 酸镁在 临床上
治 疗 先 兆早 产 的 最 大 局 限 是 易 引 起 中 毒 , 造 成 严 重 的 不 良 反
量一般不受限制( 不高于每 日总剂量 2 5 0 0 m l 即可 ) , 而硫酸镁
治疗先兆早产的有效浓度 与 中毒 剂量 比较 接近 , 易 引起 中毒 。 因此 , 本文认为 : 盐酸 利托君 用于 先兆早产 保胎治疗 的疗效 确 切, 对减少产后 出血和保 护胎儿 均有一 定的优势 , 同时未发 现
c o r o n a r y a  ̄ e y r b y p a s s g r a f t i n g O P C A B G) 和体外循 环下冠脉搭 桥
( c o n v e n t i o n a l c o r o n a r y a r t e r y b y p a s s g r a f t i n g , C A B G) 。O P C A B G
钙离子浓度 , 抑 制 宫 缩 。
本研究 采用盐酸利托君和硫酸镁治疗先兆早产后 发现 , 盐 酸利托君在延迟 妊娠 时 间、 保胎 成功率 、 产后 出血发 生率及新 生儿结局方 面的疗效均优于硫酸镁 , 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 ( P<
0 . 5) 0 。两 种 药 物 均 可 发 生 不 良 反 应 , 而 盐 酸 托 利 君 的 治 疗 剂 2 . 4 不 良反应 盐 酸利 托君 组 的 不 良反 应 以 心 率 加 快 、 心悸 、
硫酸镁是治疗先兆早产的传统药物 。药理学 研究发现 , 镁

冠状动脉搭桥术

冠状动脉搭桥术

冠状动脉搭桥术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每3个死亡者中就有一人是死于心血管疾病。

在我国患有冠心病的病人大约200万人,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冠心病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

冠状动脉搭桥术是当今国际上公认的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近年来国内医院广泛开展了冠脉搭桥手术,已经成为一种常规手术。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都曾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除去麻醉、体外循环等术前准备时间,医生搭一个“桥”只需要6~7分钟时间。

许多患者在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几天便能上下楼梯。

若恢复良好,一周后便能逛街。

60%~70%的患者术后能保持10年的血管畅通。

当然,他们同时更要注意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

历史:冠脉搭桥,从最初16年总手术量不到300例,到技术与世界同步开展,水平世界一流,走过了34年历程。

冠状动脉搭桥术简称冠脉搭桥术,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金标准。

1974年11月8日,中国医科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郭加强教授为一位50多岁的冠心病患者成功施行了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开创了我国冠脉搭桥术的先河。

冠心病分型1、隐匿型:亦称无症状冠心病:病人无症状,但静息或心脏负荷试验后心电图有ST段压低,T波减低、变平或倒置等心肌缺血的改变。

2、心绞痛型:有发作性胸骨后疼痛,为一时性心肌缺血所致。

3、心肌梗塞型:症状严重,由于冠状动脉闭塞引起心肌缺血坏死所致。

4、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表现为心脏增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为长期慢性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纤维化心脏扩大所致。

5、猝死型:由原发性心脏骤停而猝然死亡,多为缺血心肌局部发生电生理紊乱引起严重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等)所致。

轻度的冠心病,可以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控制症状。

对于比较严重的单支血管病变,病变范围比较局限,适宜采用血管内支架的方法治疗。

而对于多支血管病变、左主干病变、合并瓣膜关闭不全、心室室壁瘤、心室间隔穿孔等严重病变者,只能采用冠状动脉搭桥的方法治疗。

冠状动脉搭桥术

冠状动脉搭桥术

冠状动脉搭桥术一概述冠状动脉搭桥术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手术的方法是通过使用患者自身其他部位的动脉或静脉血管,给狭窄的冠状动脉血管的远端供血。

手术从患者身上取下一段正常血管,一端与升主动脉相连,另一端与冠状动脉狭窄部位的远侧相连。

因为这种手术方法如同架桥,所以形象地将之称为冠状动脉搭桥术。

二目的通过手术让心脏搏出的血从主动脉经过所架的血管桥,跨过狭窄或梗阻的冠状动脉到达缺血心肌,从而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

三常选用的血管常用的动脉血管是乳内动脉、桡动脉、胃网膜右动脉,常用的静脉血管是小腿内侧皮下的大隐静脉。

四适应证对于心功能良好而病变不甚广泛者;左主干病变、三支病变或累及左室前降支近段的双支病变属于高危病变;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

五效果自1962年人们就开始了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临床实践,20世纪70、80年代,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

即使在今天,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仍然是治疗冠心病确切、有效的方法。

通过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所获得的长期效果至今仍优于任何其他方法。

六手术方法通过使用患者自身其他部位的动脉或静脉血管,给狭窄的冠状动脉血管的远端供血。

手术从患者身上取下一段正常血管,一端与升主动脉相连,另一端与冠状动脉狭窄部位的远侧相连。

七术后注重1.饮食在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的恢复期,通常需要增加蛋白质及维生素的摄进,以促进手术后的尽快康复。

但冠心病患者的膳食治疗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包括控制血脂,假如您还有糖尿病,那您还必须更严格地控制饮食以保证血糖稳定。

因为手术只能治疗已经发生了的冠状动脉堵塞,而不能预防未来动脉硬化的进展。

针对冠心病病因的治疗,需要患者持之以恒地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减少食盐的摄进能防止或减轻高血压的发生。

因此,在饮食方面,注重饮食清淡,少吃高脂肪高热量的食品。

2.锻炼运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增加肌肉和骨骼的力量。

冠脉搭桥术护理查房

冠脉搭桥术护理查房
渐增加至每次30-60分钟。
呼吸功能锻炼方法教授
深呼吸练习
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练习,以增加肺活量和改善呼吸功能。可采用腹式呼吸或 胸式呼吸,每日进行2-3次,每次10-15分钟。
咳嗽和排痰训练
教授患者正确的咳嗽和排痰方法,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可指导患者采用深吸气 后用力咳嗽的方式,同时配合拍背等辅助措施。
多学科协作
加强与其他医疗团队的沟通和 协作,共同为患者提供全面的 医疗服务。
患者参与和自我管理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护理过程, 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康复

提高冠脉搭桥术护理质量建议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确保 护理质量。
强化患者安全教育
加强对患者的安全教育和宣传,提高患者对 医疗安全的认知和自我保护能力。
术前评估及准备,包括患者心理、生理状态及手术风险 等方面
患者教育与家属指导,强调术后生活方式调整和定期随 访的重要性
冠脉搭桥术护理发展趋势探讨
个性化护理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 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提高
护理效果。
智能化技术应用
借助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 如远程监测、大数据分析等, 实现精准护理。
心理护理与康复指导
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关心和支 持,减轻焦虑和恐惧情绪。
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如逐渐增加 活动量、改善饮食等,以促进身体康 复。
向患者和家属解释手术过程和术后注 意事项,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度。
鼓励患者参加社交活动,保持乐观心 态,积极面对生活。
04
营养支持与饮食调整
营养需求评估
术中出血风险。
继续服用必要药物
如降压药、降糖药等,需根据医嘱 继续服用,以保持病情稳定。

冠脉搭桥手术概述

冠脉搭桥手术概述
冠脉搭桥手术
冠状动脉分为:左冠状动脉(即左主干)和右冠状 动脉,左冠状动脉即左主干又分出两支粗大分支,分别 为前降支和回旋支。临床上将左前降支,回旋支和右冠 状动脉当作供应心脏血供的“三支血管”,通常说冠心 病几支病变,是指前降支、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这三支 血管而言。
前降支,行走在室间沟,在大多数人身上,是最重 要的一根动脉。其供应左心室前壁,前室间隔,心尖和 部分右心室前壁。前降支有数个对角支和间隔支,其中 对角支也是常用于搭桥的冠状动脉。
2005年ACC(美国心脏病学院)/AHA(美国心脏病协会)指南中说明了冠脉搭桥在以下情况中 作为首选治疗: 左主干冠状动脉病变;所有三支冠状动脉病变(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和左回旋 支);不适合通过介入治疗的弥漫性疾病。
2 0 11 年 A C C F ( 美 国 心 脏 病 学 院 基 金 会 ) / A H A ( 美 国 心 脏 病 协 会 ) C A B G 指 南 进 一 步 指 出 : 在 合并其他高风险疾病比如严重心功能不全(如低射血分数)或糖尿病的患者中,冠脉搭桥是首选 治疗 。
手术适应症
1、稳定性心绞痛:心绞痛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经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冠状动 脉主干或前降支/回旋之近端明显狭窄〉70%,冠状动脉三支病变者,尤其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低 者。
2、不稳定性心绞痛:典型心绞痛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经冠状动脉造影发现 冠状动脉主干或前降支/回旋之近端明显狭窄〉70%。 3、心肌梗塞后:内科介入治疗失败者,患者症状持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以及合并室壁瘤、二 尖瓣关闭不全和室间隔缺损。
4、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冠状动脉三个主要分支(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有重度狭窄者 (狭窄程度超过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如由左主干或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所致。 6、内科介入治疗失败病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停跳冠脉搭桥术介绍 一、历史回顾 心脏外科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开展主要得益于体外循环技术在临床的应用。在20世纪50年代末, 体外循环技术尚未广泛应用,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 简称“冠脉旁路移植术”) 和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都是在跳动心脏上完成 ,Sabiston 于 1962 年完成首例大隐静脉与右冠状动脉的旁路移植, Garrett、Dennis、DeBakey 1964 年完成左冠状动脉与静脉的旁路移植都是在非体外循环条件下进行的。1968 年以后, 随着体外循环技术和心脏停搏液的广泛应用, 因其可提供安全、舒适的手术环境――静止、无血的手术野和吻合部位容易暴露――并且有相对低的并发症而被广泛使用,心肺旁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成为冠状动脉旁路术的金标准,1970年在伦敦召开了第六届世界心脏病大会,Favaloro与另一位使用IMA搭桥的先驱者苏联 Kolesov都参加了此次大会。Favaloro报道了当时世界上最多的CABG例数(570例),Kolesov介绍了用IMA移植治疗冠心病的经验。可以说那届大会给全世界的医生展示了CABG,推开了它在世界范围内应用的大门。冠脉旁路移植手术无论从数量上和技术上都得到飞速发展。体外循环心脏冷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过去的 30 多年成为一种安全易行的常规手术, 并取得了良好的短期和长期的疗效。上海仁济医院心胸外科薛松

但在巴西、阿根廷等国的一些外科医师可能因为经济等原因一直坚持了非体外心脏不停跳旁路移植手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OPCAB),Benetti和Buffolo分别于1991年和1996年报道了2000例和1200例,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手术后的血管造影结果显示, 非体外循环组和体外循环组的病人移植血管的通畅率无明显差异, 但是避免了体外循环对机体的损伤。

虽然在20 世纪 80 年代心肌保护有了较大的发展, 冷血和温血停跳对心肌有更佳的保护作用,但主动脉阻断仍然对缺血的心肌有缺血损伤, 体外循环能激活补体系统引起全身炎症反应, 造成重要器官损伤。凝血因子的消耗可引起出血并发症, 对粥样硬化的主动脉插管、钳夹和微栓可引起脑卒中。Calariore等一项研究中表明CPB是CABG手术后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和早期并发症发生率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另外, 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麻醉和手术过程复杂, 一次性耗材多。

1977年Gruentzing实行了首例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 PTCA)获得成功。1987年Sigwart首先将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应用于临床。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结束了只有心外科医生才能进行血运重建的历史,对CABG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面对这种挑战,20 世纪 90 年代早期 , 二项技术发展促进了冠脉旁路移植术式的改进。一是胸腔镜技术在胸部手术的应用; 二是胸骨牵开器、固定器及相关的特殊器械、设备成功应用于临床,先后有 Benetti 应用 CTS、 Jasen 应用 Octopus、 Cohn 应用Genzyme等各种不同类型冠状动脉固定系统进行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90年代初微创冠脉搭桥(minimally invasive CABG, MICABG)应运而生。它的核心思想便是尽可能地减少手术创伤、减少医疗费用,如通过缩短切口如借助特殊体外循环器械的洞穴(port-access)手术。另一方面即使在体外循环盛行的80年代,南美的部分医生仍坚持非体外循环下搭桥,由于避免了由体外循环可能带来的并发症,到90年代中后期OPCABG也为更多的医生所接受,它也属于MICABG的范畴。最近还有机器人辅助的胸腔镜下CABG、局麻清醒下CABG等。虽然目前对MICABG还存在争议,但它无疑是冠脉外科在90年代最重要的一项突破。1995 年,Benetti 在胸腔镜辅助下取下左乳内动脉 (IMA), 通过左胸小切口, 进行微创直接冠脉旁路移植手术。Benetti 进行术中的左室心肌活检证明, 非体外循环的病例可获得更佳的线粒体保护。Pfister 报告了 220 例非体外旁路移植病人和常规手术病人的配对研究结果, 对于选择的LAD 和右冠状动脉病变的病人进行非体外手术是安全的, 并证明比心脏停搏有更好的左室功能保护作用。。 二、我国冠心病外科的发展 我国的冠心病外科治疗起步并不晚,1970年北京阜外医院报告了首次室壁瘤切除手术获得成功,1974年10月郭加强教授使用静脉作旁路成功地完成了我国第一例CABG,之后在广州、上海等地亦有同类手术成功的报告。到1984年为止全国共完成60例,但到1992年全国总的手术例数还不到500例。据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会1998年的调查,我国目前有29个省市的50余家医院已经开展过CABG手术(包括请国内外专家帮助开展者),年手术量逐年有所增加。其中一半以上是在少数几个医院完成的,年手术量大于50例者只有5家。近五年随着国际交流增多,一批在国外受训的年轻医生返回国内工作,大大促进了CABG的国内的普及。

1996年阜外医院率先开展了非体外循环下搭桥及胸骨旁切口和左胸前外侧切口行冠脉旁路移植术,此后不少单位相继开展了此项技术。尽管我国CABG尚有待于普及,但在微创CABG技术创新方面与国际保持了同步发展。以结合PTCA搭桥的技术(Hybrid技术)为例,1996年Angelini率先报道用此技术成功治疗6例多支冠脉病变的患者,阜外医院胡盛寿1999年在原手术的基础上使用电视胸腔镜做IMA的游离与吻合,使手术的创伤更小,这种以电视胸腔镜辅助下CABG与PTCA结合应用治疗多支冠脉病变的Hybrid技术国外文献未见报道。万峰在 2002 年8月昆明会议上报道了 1198 例 OPCAB 手术的早期临床结果和经验体会,占同期冠心病手术的 79.5%,OPCAB 实施率 (即OPCAB 占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百分比) 为 85.2%。结论OPCAB 手术是安全可行, 早期效果满意, 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三、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手术的麻醉的注意事项

非体外循环跳动心脏上冠脉旁路移植手术中, 麻醉师需要更加精心的麻醉管理和与外科医师的良好交流, 并结合适时适量的药物支持。

1、温度控制 非CPB下CABG手术中,由于室温低,心脏直接暴露于空气中,体温很快降低,一般可达34-32℃。在此温度下,凝血酶活性受抑制,术后渗血增加,从而引起失血和输血带来的并发症。对于需早拔管病人,一方面,体温低,麻醉药物代谢慢,会延迟拔管。另一方面,苏醒期体温低,病人易寒颤,增加心肌耗氧量,导致室性心率失常的发生。故术中需要用变温毯保温,取静脉后的下肢要用无菌敷布包好保温。手术室温度一般在23℃以上保温效果较好。

最新研究发现,Arctic Sun温度管理系统能够显著减少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手术(OPCAB)术中低温的发生。更重要的是,在不应用其它保温措施的情况下同样可以达到这个效果。

研究人员将接受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手术的病人随机分成使用Arctic Sun系统组(AS组)或传统方法组(对照组;提高室温,静脉液体加温,空气加温对流系统)防止体温降低(体温<36℃)。AS组测量鼻咽温度,伺服调节的目标温度为36.8℃。整个术中的温度都被记录下来,两组体温<36℃的曲线下(AUC)时间和面积都进行比较。总共有29名病人(AS组=14,对照组=15)参与了该研究。

研究结果发现,AS组的体温降低显著少于对照组,无论低于36℃的持续时间(AS组2.5[0-22],中线[四分位间范围],对照组118[49-192]min,P=0.0008)还是AUC<36℃(AS组0.3[0-2.2] ℃ x min,对照组17.1[3.6-173.4] ℃ x min,P=0.002)。 结论认为,Arctic Sun温度管理系统能够显著减少OPCAB术中低温的发生。更重要的是,在不应用其它保温措施的情况下同样可以打到这个效果,包括应用较多的静脉加温输液和提高手术室温度等措施。

2、循环血压的维持 (1)心脏功能的维护,首先根据病人心功能情况,选用心肌抑制较轻的麻醉药物。硝酸甘油可小剂量术中持续泵入,选择性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氧供,改善心功能。使用利多卡因维护稳定的心律。在搬动或安放心肌固定装置后, 若心脏反复出现室性心率失常,可静脉推注或持续泵入。

(2)药物使用 在手术操作短期内血压影响明显,一般收缩压低于70mmHg时,可小量多次给予苯肾上腺素。静脉推注苯肾上腺素25-50μg,术中可反复小量应用。一般用量在1mg以内,对其它脏器功能无影响。术中观察收缩压维持在70mmHg以上,血气可维持在正常范围。术中静脉推注苯肾上腺素25-50μg,肺动脉压和肺动脉楔压均无明显改变。对于心脏,苯肾上腺素可以提高冠脉灌注压,同时又有心肌预调节的作用。另外苯肾上腺素也可以反射性减慢心率。

硝酸甘油的使用,硝酸甘油选择性扩张冠状动脉,可以预防和治疗心肌缺血,但是用量过大,造成血压过低则是有害的,反而降低心肌血供。有报道研究证明,当用剂量过大,引起血压降低,而同时用正性肌力药物维护正常循环,通过酶学检查发现,和对照组比较,正性肌力药物的使用造成心肌缺血损伤。

调整适宜的体位和液体治疗 Trendeleburg 体位在右心室前负荷增加、增加右心室前负荷和增快心率的前提下可重建循环稳定状态和冠状血流。为了改善手术操作暴露心脏侧面和后面,Trendelenburg 位基础上手术台向右倾斜。但不能仅是头低位,并要防止过长Trendelenburg 位对机体的不利影响,尤其是脑静脉回流问题,颈静脉压增加即使动脉压正常也可致亚临床脑缺血而损害脑功能。术中为了维持适宜的心室前负荷需要有一定的液体输入,自体血液回收技术的应用可避免输血,但应避免血红蛋白过低造成的不利,在搭桥完毕可使用小剂量利尿药以纠正液体超负荷对术后肺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体外循环的应急准备 尽管脱泵CABG是技术进步的标志,但也存在一定风险,必需有灌注医师和CPB的保驾扩航。 灌注医师一方面负责血液回收机的管理,一方面又要作好CPB机和器材的全部准备,一旦病人突然发生心律失常、严重低血压或灾难性循环衰竭,外科医师一边进行心脏挤压,一边要 在8~10min内完成插管迅速建立CPB。CPB机的“战备”有床旁待命(stand by)干备(装机不预充)和湿备(装机并加入预充液)三种,其准备等级要视病人情况和外科医师要求而定,但不可不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