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血流动力学监测及麻醉管理
冠脉搭桥病人的术后监护体会

Co o r t r p s te tPo t p r tv r pe inc r na y Are y by a sPa i n so e a i e Ca eEx re e T eFr f l t si l fMe i l nvri n u . fi 3 0 2 A h i h i t i i e Hopt sA a d ao dc iesyo h i e 0 2 . n u aU t fA He 2
2 . 麻 醉未 醒 者 常规 行 机械 通 气 , .1 2 注意启 动 呼 吸 机 雾 化 功能 ,保证 吸 人气 体适 宜 的温度 和湿度 ; 吸 痰 前 后行 肺 部 对 照听诊 呼 吸 音有 无 改变 , 了解 患 者 基 础 疾 病 ( 吸烟 史 、 阻 肺 病 史 ) 呼 吸机 参 数 , 如 慢 及 根 据 病 情 调 整 呼 吸 机 的模 式 , 做 好 记 录 ; 持 患 并 保 者 绝 对 安 静 , 脉 应 用 镇静 药 物 ; 使 用 人 工 呼 吸 静 在 器辅助呼吸过程 中应限制肺过度通气 , 提倡使用低 潮 气量 。病 情允许 应 尽早拔 除气 管插 管 。 222 患者 神 志清 醒 , . . 自主 呼 吸平 稳 , 环平 稳 , 循 引
1 毕娜, 芳, 姚梅 黄津芳, 瓣膜置换术后疼痛及不 等.
舒 适 原 因分析 与护 理对 策 【. J 中华护 理 杂 志, 0 ,5 】 2 03 0
( ) 19 3 :3 .
2 邱 瑞 娟, 小丽, 林 张广 清 . 搭 桥 术后 康 复 期 辨 冠脉 证 施 护 的效 果评 价[] A. 第三届 世界 中西 医结合 大会
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堂握 Q 生 鲞箜
・
FloTrac监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血流动力学变化.

FloTrac 监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血流动力学 变化[ 关键词 ] 经动脉压力波形分析 (FloTrac);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 ; 血流动 力学 冠心病是一个全球性健康问题 ,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以及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 冠心病已经成为致死的首要原因。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脉搭桥术 (off-pump coronary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 是治疗冠心病的手段之一 , 维持血 液动力学平稳是OPCAB 成功的关键。
FloTrac 是新近发展的血流动力学监测系 统, 具有微创、简便、准确的特点。
本研究应用经动脉压力波形分析 (FloTrac) 监测OPCAB 手术血流动力学变化。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7月〜2009年9月ASAI 或m 级冠心病患者20例,男17例,女3例, 年龄47〜78趴体重55〜83 kg,ASA n 〜m 级,左室射血分数为35%〜62% 术前 均口服倍他乐克。
术前有心肌梗死患者 8 例, 合并高血压病患者 12例,糖尿病患 者 5 例, 肾功能不全患者 2 例。
均为冠状动脉 3 支病变,6 例患者有左主干病 变。
1.2 麻醉方法术前30 min 肌注吗啡10 mg 。
入手术室后患者平卧在有变温毯的手术床上 ,面 罩吸氧, 连接心电图和经皮脉搏氧饱和度。
局麻下完成左桡动脉穿刺置管 ,抽取 动脉血做血气分析 , 连接 FloTrac 传感器和 Vigileo 监测仪 , 输入患者性别、年 龄、体重、身高后 , 自动生成体表面积 , 归零后 , 连续监测外周动脉心排血量 (APCO)数据。
局麻下,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三腔深静脉导管,测中心静脉压。
麻醉诱导应用咪达唑仑 0.02 mg/kg 、舒芬太尼 0.80 mg/kg 、利多卡因 1.00 mg/kg 、罗库溴铵0.80 mg/kg 、依托咪酯0.20 mg/kg,3 min 后气管插管,纯氧 气机械通气,潮气量8〜10 ml/kg 、频率10〜12/min 。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麻醉体会

停 。 由于 丘脑 下部 受 累及 意识 障碍 , 易 出现 中枢 性 高热 、 激性 溃 疡 、 固性 应 顽 呃逆及肺 内感 染 , 积极 防治 并发 症 有利 于提 高疗 效 。本 组 资 料显 示 死 亡 率 达
水肿程度 以及数 目。本组 3处 以上病 灶 者 占6 . % , 1 1 以中脑 、 丘脑伴 其他部位 梗 死最常见 , 大脑后动脉是基底动脉终末 分 支, 供应中脑 、 丘脑的深 穿支较其 皮层 支
摘
要 目的 : 5 对 8例 非 体 外 循 环 下 冠
糖 尿 病 l 例 (5 9 ) 左 室 射 血 分 数 5 2.% ,
( F 04 0 7 。 E ) .0— .2
状 动 脉搭 桥 手 术 的麻 醉 管 理 进 行 回 顾 性
血 流供应 0 。因此 , 中维持 心肌 的氧 术 供需平衡 , 主要是通过降低心肌氧耗来 实
时间 25 ±I2 小 时。 术 中 输 血 3 例 . . 0
动力学干扰 小的麻 醉药。③ 当术 者搬 动 心脏时 , 由于心脏结构改变及重力等原 因 常出现低血压 , 因容量不 足 , 取头低 如 可
芬太尼 4~ k 。声 门喷 2 6 g %利多卡因 2~ m , 4 !3分钟 后行 气管插 管。潮气 量 6
7 00 50 4宁 夏 医 科 大 学 附属 医 院 ( 银川 )
Ⅲ级 2 例 , 7 Ⅳ级 9例 ; 术前有不稳 定性心 绞痛 3 0例( 17 ) 稳定性心绞痛 l 5.% , 9例
(27 ) 心 肌 梗 死 病 史 患 者 2 3 .% , 3例 ( 96 ) 合 并 高血 压 3 3 .% ; 9例 (7 2 ) 6.% ,
2 Mih a M , h ia tv Dh rA , ta . pr- s r S rv s a a S, a e 1 A o s e t e e au to f h mo y a c i sa ii p ci v l a in o e d n mi n tb lt v y d rn f —p mp c r n r re y b p s i" u i g of— u o o ay a t r y a s Sl一 l
冠心病及大血管手术的麻醉

术前估计主要在两个方面 • 心肌的氧供与氧耗的平 衡情况 • 心脏的泵血功能
3
心脏功能
• 参见前述。如病人睡眠需高枕,肢体有水肿等示心功能已
2
受损 • 注意病人有无一过性左心衰竭和心肌梗死病史
• 三月内有心肌梗死者麻醉和手术风险显著升高
心电图
• 注意休息时有无异常心电图出现,是否需药物治疗 • 24h动态心电图可提高术前心肌缺血检出率 • 急性心肌缺血需加强监测治疗或急诊手术;急性心梗除能争取在
➢ 腹主动脉瘤手术中,可能因显露主动脉而引起肠系膜牵拉综合征,表现为 面部潮红、心动过速和血压下降,对症处理:补液,适量用血管收缩药物
➢ 不需CPB支持的降主动脉手术,术中抗凝治疗很重要。通常保持不全肝素化, ACT维持在180~250s,术毕可不需鱼精蛋白拮抗
体外循环
一、外循环的基本装置
体外循环基本装置包括:体外循环机、氧合器、微栓过滤器、体外 循环管道、插管、变温水箱以及体外循环监测装置等
先行矫治
二、术前药物治疗
1 增加冠状动脉血流 2 减少心肌氧需
• 冠心病者增加冠脉血流量已受限,应以减 少心肌耗氧量为主
• 硝酸甘油类药物:目前仍是心绞痛对症治 疗的基础
• 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药可降低心率、心 肌收缩强度和收缩压减少心肌氧需,还可 使P50右移,提高向组织供氧的能力
• 钙通道阻滞药可降低心肌氧需和扩张冠脉 而增加供氧
6h内进行估计
4
术前估计主要在两个方面 • 心肌的氧供与氧耗的平 衡情况 • 心脏的泵血功能
6
左室功能
• 心肌梗死但无心衰-EF常在0.4~0.55 • EF 0.25~0.40-心功能Ⅲ级 • EF<0.25-心功能为Ⅳ级 • LVEDP>18mmHg-左室功能很差
舒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的血流动力学比较

维普资讯
l0 5
C i C Vo. . O 7 hnJEC 15 No 32 o
・
论 著 ・
舒 芬 太 尼 和芬 太 尼 用 于非 体外 循 环 冠 脉搭 桥 手 术 的血 流 动 力 学 比较
王 刚, 周 琪 , 陈婷 婷 , 高长 青 , 李佳春
2 2 1 /g 持续 静脉泵入异丙酚 2~ g ( g・ ) .5 gk , x 3m / k h 。监测混 合静脉 血氧饱和度 ( v 2 、 率( R) 平 均动脉 压 SO ) 心 H 、
( P 、 MA ) 平均肺 动脉压( A ) 心指数 ( I 、 MP P 、 C ) 外周 血管阻力指数 ( V I 、 S R ) 肺血 管阻力指 数 ( V I 和 中心静脉 压 PR) (V ) C P 。记 录心电图 s 变化及血管活性药 和镇静药 使用 情况 。结果 T段 两组 的 H R和 M P在切 皮 、 A 开胸 、 心脏 移 位等强刺激时间点均有增加 (P < .5 , 0 0 ) 两组 间比较 , 以芬太 尼组显 著 ( < .5 ; 着 MA 尤 P 0 0 )随 P和 MP P的 A
t ns u d r on f u o o a y at r y a s M ETHODS Sx y—sx p t ns we e r n o z d d v d d i t wo i t n e g ig o p mp c r n r rey b p s . e it i ai t r a d mie ii e no t e
麻醉经典病例

麻醉经典病例麻醉是医学中一个重要的领域,它关乎手术的成功进行以及患者的安全。
在临床实践中,有许多经典的麻醉病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本文将介绍三个麻醉经典病例,包括每个病例的相关背景、手术过程中的麻醉管理以及对病例的分析和总结。
经典病例一:心脏手术中的麻醉管理背景:患者是一名60岁的男性,患有严重的冠心病,需要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麻醉管理:在手术开始前,麻醉师充分评估了患者的心脏功能和全身状况,并与心脏外科医生进行了密切的沟通。
麻醉师选择了全麻联合椎管内麻醉的方法,以确保手术期间患者的全身麻醉深度和镇痛效果。
手术过程中,麻醉师通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电图、动脉氧分压等指标,及时调整麻醉药物的剂量和速度,以维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和麻醉深度的合理范围。
麻醉师还密切观察了患者的尿量和体温,及时纠正出现的异常情况。
分析与总结:这个经典病例展示了在心脏手术过程中麻醉管理的重要性。
通过综合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以及密切监测指标的变化,麻醉师能够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并最大程度地减少手术风险。
经典病例二:紧急剖宫产中的麻醉应对背景:一名35岁的孕妇由于胎儿窘迫情况需要进行紧急剖宫产。
麻醉管理:在手术开始前,麻醉师与产科医生紧密协作,获取了准确的临床信息。
麻醉师采用了硬膜外麻醉的方法,通过局部麻醉药物的注射,迅速和有效地产生了病人的麻醉效果。
在手术过程中,麻醉师与产科医生紧密配合,确保手术持续顺利进行。
麻醉师及时调整麻醉深度,根据产科医生的需要来提供合适的肌松药物,以便患者的腹壁松弛,产科医生能够顺利完成剖宫产手术。
分析与总结:这个经典病例突出了在紧急剖宫产中麻醉应对的重要性。
通过与产科医生的紧密协作和对麻醉深度的掌握,麻醉师能够快速、有效地提供麻醉效果,为紧急剖宫产手术创造有利条件。
经典病例三:脑外伤手术中的麻醉管理背景:一名47岁男性患者因交通事故导致严重头部外伤,需要进行紧急的颅内血肿清除手术。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管理

【 关键 词】麻 醉 管理 ;非体 外 循环 冠状 动脉搭 桥 术 ;临床 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 . 5 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 14(00 0 02 - 3 61 8 9 2 1)2 - 07 0
TheA na she i a ge e fO f-pum p r na y Ar e y Bypa s sG r fi ur r e t sa M na m nto Co o r t r se a tng S ge y
a d n c say fre e to n e e sr o f c fOPCABG,S ,frrd cn c ie t n m p o n ieq ai fp t nt,i mu tsrn te e a a s ei n a e nti O o e u ig a cd nsa d i rvig l u ly o ai s t s te gh n t n et sama g me n f t e h h pe o eaiepe o i r p rt r d. v i
H 、MA 、MP P V 、C R P A 、C P O、S O 等 。观 察时间包括 心脏操作前 v2 ( 础值 ) 、右 冠状动 脉 ( C 基 R A)、吻合 前降 支 (A L D)、回旋支
(X)、对 角支 ( IG)、近 端 (R X MA )和 全部 吻合结束后 C DA POI L (N E D)等。 2结 果
形成期前收缩。 由于快速性 心率失常病情 进展快 ,可导致严 重不 良后果 ,因此有 必 要给 予及 时准确 的治疗 。普 罗 帕酮 为一类 广谱 膜抑 制性抗 心律 失
非体外 循环冠状动脉 搭桥 术的麻醉管理
张建 军 罗 沙
冠心病患者手术如何实施麻醉与管理

冠心病患者手术如何实施麻醉与管理【术语与解答】①冠状动脉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指因冠状动脉内膜病变,致使冠状动脉血管内壁粥样硬化且斑块形成,从而引起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甚至完全堵塞)且血流通过受阻,进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改变;②冠心病轻者临床可无任何症状,中度者通常可产生心绞痛,严重者则可促发心肌梗死,甚至心搏骤停。
此外,临床上也将冠心病称为缺血性心脏病。
1. 病因冠心病真正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但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遗传、年龄增大、饮食习惯、活动减少以及动脉血管退变等因素有关。
2. 分类①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型:是指存在心肌缺血的客观依据(如心电活动、左室功能、心肌血流灌注及心肌代谢等异常),但缺乏胸痛或与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观症状;②心绞痛型:是指由冠状动脉突发痉挛而供血明显不足,致使心肌急剧、暂时或一过性缺血、缺氧而引起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③心肌梗塞(死)型: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在此基础上血栓形成,从而导致冠状动脉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最终造成缺血心肌坏死(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④猝死型: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如患者出现急性冠状动脉痉挛或栓塞,则可引发心肌急性缺血,直接造成心肌电生理紊乱,可突发严重心律失常而心搏骤停。
3. 主要病理生理①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且斑块形成,从而导致冠状动脉管腔内径缩小,并呈不规则狭窄(甚至完全堵塞),因此造成冠状动脉血流不同程度的减少或受阻,继之引起心脏一系列病理性改变,其结果心肌长期供血不足、氧供需失衡,最终导致心肌功能运动障碍和(或)器质性病变;②由于长时期心肌能量储备不足,一旦心脏负荷加重或整个冠状动脉痉挛,以及血流中断,其心肌做功增加而耗氧量则超过狭窄病变端的冠状动脉血流供给能力,必然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氧供需失衡的心肌则失去正常的舒缩功能,患者就会产生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或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