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章 透镜及其应用专题训练课(繁华中学 杨桂刚)

专题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

繁华中学杨桂刚

课前预习学案

一、复习目标:

1、识记并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2、能灵活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构建知识网络,总结研究方法:

(学习要求:请自主完成,并提出你的疑问,请把这些内容记录在下面的空白处,准备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内交流。)

三、自我检测:

一、填空

1、凸透镜的镜片中央比边缘________,对光线有_________作用;凹透镜的镜片中央比边缘_________,对光线有_________作用。

2、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烛焰距凸透镜6厘米时,可以在光屏上成一个放大的像,移动蜡烛使它距透镜12厘米时,调整光屏,________(填“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若能得到像,那么成的是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像。

4、将点燃的蜡烛沿凸透镜的主轴,从大于二倍焦距处逐渐向透镜移动时,在光屏上可先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当蜡烛移到距凸透镜二倍焦距时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接着移动蜡烛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最后在光屏上观察不到像了,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的虚像。

5、凸透镜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是____ ___;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是____ ____。

二、选择题

1、关于透镜对光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束有会聚作用

B、凸透镜对发散光束有会聚作用

C、凹透镜对发散光束有会聚作用

D、凹透镜对会聚光束没有发散作用

2、下列关于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光路图中不正确的是()

3、有一物体在凸透镜5倍焦距以外的地方,沿着主光轴逐渐移到1.5倍焦距处,

像的变化是:

()

A、从小变大;

B、从大变小;

C、不变;

D、从小变大,又从大变小;

4、凸透镜前20厘米处的物体沿主光轴远离透镜时,所成的倒立、缩小的像将()

A.由实变虚 B.由虚变实 C.由小变大 D.由大变小

5、在凸透镜的成像现象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凡是实像必是倒立的; B,凡是虚像必是正立的;

C,凡是放大的像必是虚像; D,凡是缩小的像必是实像。

三、实验题

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

某同学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接着他移动凸透镜位置,使蜡烛到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凸透镜的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然后点燃蜡烛移动光屏,可他无论怎样移动,也无法在光屏上观察到像可能的原因是:

②。

四、预习反思:

请将你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写在下面,看谁找出的问题最多。

课内探究学案

一、预习总结,展示问题,形成新的复习目标:

二、小组合作探究、突破重点、难点:

(学习要求:先独立自主学习,之后小组内交流讨论,进行小展示)

三、展示质疑,精讲点拨:

(学习要求:小组间交流展示,教师对疑难问题进行精讲点拨。)

四、有效训练,再合作展示:

(学习要求:先独立完成下面的习题,再小组内交流,小组间展示,教师对疑难问题进行精讲点拨。)

一、选择题

1、一个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另一侧光屏上成像,若将透镜下半部分用纸遮住,物体的像将()

A、在屏上只被接到物体上半部分的像;B、能得到物体不清晰的完整的像;C、能得到物体完整的像,但亮度却减弱了;D、能得到物体大部分的实像。

2、某凸透镜焦距在10厘米与15厘米之间,当物体距凸透镜的距离为25厘米时,所成的像一定是()A.放大的 B.缩小的 C.正立的 D.倒立的

3、某凸透镜的焦距可能在10厘米与15厘米之间,当物体距透镜12厘米时,所成的像一是()A.放大的 B.缩小的 C.正立的 D.倒立的

4、烛焰通过凸透镜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如果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相互交换,那么:()A、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 B、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C、光屏上不一定能得到像

D、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像,但是像的性质不能确定。

5、房间内的人通过防盗门上的猫眼可以看到外面的人,而外面的人却不能看到房间里面的人,猫眼外侧和内侧分别相当()A、凸透镜凹透镜 B、凹透镜凸透镜

C、凹透镜凹透镜

D、凸透镜凸透镜

6、有一物体离凸透镜16cm,在凸透镜的另外一侧得到一个放大的像,那将凸透镜向物体靠近6 cm时,光屏上不可能:()

A、倒立放大的像

B、倒立缩小的像

C、倒立等大的像

D、不成像

7、在凸透镜前有一物体,当它沿主光轴向凸透镜方向移动20厘米,则它所对应的像却远离凸透镜移动30厘米,那么物体移动的范围可能是:()

A、在凸透镜一倍焦距内移动

B、在凸透镜两倍焦距外移动

C、在凸透镜一倍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移动

D、在凸透镜两倍焦距外向一倍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移动

二、作图

1、作出折射光线。

2、A是物体,B是A的像,PF为主光轴,试确定凸透镜的位置,并画出凸透镜。

3、根据成像规律,定性作出折射光线。(P是2倍焦距位置)

4、画出AB 的像,要定性反映像的大小和位置。(P是2倍焦距位置)

五、达标检测,反馈提升

(学习要求:先独立完成,再小组内相互批阅,最后提出疑问)

1.蜡烛处在凸透镜前2倍焦距以外,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的像。若将蜡烛向透镜移近一些(距离仍大于2倍焦距),要想再次观察到清晰的像,下列所述做法和观察到的像的情况正确的是()

A.将光屏稍远离透镜一些,观察到的像比原来的像稍大些

B.将光屏稍远离透镜一些,观察到的像比原来的像稍小些

C.将光屏稍移近透镜一些,观察到的像比原来的像稍大些

D.将光屏稍移近透镜一些,观察到的像比原来的像稍小些

2. 如图2所示,S′是物体S经过

凸透镜所成的象,那么这个图是表

示什么的成像示意图 ( )

A.照相机B.放大镜

C.幻灯机D.投影仪

3.投影仪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来自物体的光经过投影仪镜头后会形成一个__ ___ 、、像。

4、在下图方框中填入适当的透镜,并完成光路

5、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16甲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距为 cm;当把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12cm处时,如图16乙所示,则从该凸透镜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放大的虚像(填:“正立”或“倒立”)。

课后练习学案

课后练习:

1.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a、

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如图2所示,探究后他总结出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照像机是利用蜡烛放在a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放大镜是利用蜡烛放在b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幻灯机是利用蜡烛放在d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D.蜡烛放在b点成的像比它放在c点成的像大

2.如图12所示,周倩和几位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倒立的清晰实像。这时,周倩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镜片放在了蜡烛与凸透镜(靠近透镜)之间,结果原来在光屏上的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1)为了使光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蜡烛和透镜位置的前提下,应该如何移动光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3所示的四幅小图中正确表示周倩同学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A、②①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一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50cm处移到15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A.像变大,像距变小 B.像变大,像距变大

C.像变小,像距变小 D.像变小,像距变大

4.下列光学仪器中,不属于凸透镜应用的是()

A.放大镜B.近视眼镜C.照相机D.显微

5. 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B.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放大镜到地图的距离应大于焦距

D.人眼相当于一架照相机,物体能在视网膜上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7. 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