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内生菌的分离及抗菌活性的初步研究_杜慧娟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次生代谢产物抗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研究

物次生代谢产物进行转化, � 还能独立产生丰富的次生 基上, 每个平板放置 4 块, 然后置 2 8 培养箱中倒置 , , 3 7d � 代谢产物 是天然产物的重要来源 是具有高度开发价 培养 取切口处新长出的菌丝 , 及时转接至新 值的新型生物资源� 近十年来植物内生菌及其活性代 谢产物已成为微生物学研究的一大热点[6 - 8]�为了得 到具有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 , 本文 b ia pu l c her r im a ) � 对 4 种 植 物 一 品 红 ( Eu phor 半夏 ( Pinel l ia t er nat e) � 细辛 ( M anc hu r ian W il dging er )� 狼毒 鲜的 PDA 培养基上培养, 待菌落出现后, 根据菌落形 态� 颜色的差异以及长出时间的不同, 分别挑取各菌落 边缘菌丝转接于分离培养基平板上进行再培养� 培养 数日后 , 观察记录菌落的形态� 对获得的菌株进行纯 化培养, 经菌株 编号后, 转至 PDA 斜面 培养基上, 于
收稿日期 : 2 0 1 1- 0 4 - 0 8 0 4) 年教师培养计划 ( 编号 : Q20 0 9 9 76 - ) , 作者简介 : 杨中铎 ( 1 男, 博士 , 副教授 , 硕士研究生导师 , 主 要研 究方向为 天 然 药 物研 究 与 开 发 � E - m ail : ang hongdu o @ 1 2 6 .c om
� 6 9�
������������������������������பைடு நூலகம்������������������
[ 7] 刘超祥, 高雪芹, 蒋继宏, 等 . 杉木根皮的 化学成分 研究[ J ] .林 产 化学与工业, 20 0 9 , 29 ( 1) : 1 00 -1 02. [ 8] 李林玺 .白沙蒿化学成分研究[ D] .开封 : 河南大学, 2 0 0 7. [ 9 ] 安琪 , [J ] .天然 产 杨春娟 , 宋洋 , 等 .无梗 五加果化学 成分的研 究 2 0 0 8, 2 0 ( 5 ) : 76 5 - 76 9. 物研究与开发 , [ 1 0] J acqu es R .I sot opic m u l t ipl et s in t he c ar b on - 1 3 NM R spect r a ofani � l ine der i vat ives and nec l eosides w i t h par t ial deu t er at ed am ino Am . Chem .Soc., 1 9 87 , 1 09 (2 ): 3 1 6 - 3 2 1.
9种药用植物内生或附生真菌的分离及其杀虫、抑菌活性

抑制 真菌活性 测定 : 株发酵液 1 与9 融化 的 将菌 mL mL P A培养 基混 匀 , 入无 菌 的培养 皿 中制成带 药培 养基 平 D 倒 板 。待培 养 基凝 同后 , 每个 培 养基 平 面上 放 1 在 个供 试 菌
基平 板上 , 4 2 2 ~ 6℃ 下避 光培 养”。 ’ 表 1 内生 、 附生 真 菌 的分 离 结 果
植物样品
坐
内 菌 菌株 生真 /
株 编 号
1 . 菌株的纯化 _2 2
尖 端 蔺 丝 挑 取 法 对 所 分 离 的 内生 、 生 真 菌 进 附 行 纯 化 。 定 期 观 察 其 生 长情 况 . 新 长 的菌 丝 挑 取 将
本研究选用9种药用植物采用5种植物病原真菌5种病原细菌1种蚊幼虫进行系统的生物测定以期评价这些植物内生附生真菌的生物活性为筛选结构新颖的农药活性化合物和综合开发利用植物资源提供依据
第 4 卷第 4 8 期
农 药
AGR0CHE^ 缸CAL S
V . 8 NO 4 b1 4 . .
至
Ap . 09 1 20
挑取 少量 蔺落接种 于培养 瓶 巾 , 在转 速为 1 0 2 0r i 的 ~ 0 / n 8 a r
摇床 上于 2~ 8G培养 7 1 : 6 2 ( : ~ 2d 1 . 发 酵产 物 处理 _4 2 发酵终止后 , 滤 纸过滤发 酵产物 , 液备用 。 用 滤
125 生 物 活 性 测 定 _.
均 可 分 离 到 较 多 的 附生 真菌 或 内生 真 菌 , 比例依 次为 其
附生 真菌 的分 离培养 : 采 集 的新鲜 植物各 部分 组织 2 .4 3 .8 、 26 % 、95 %( 将 37 %、 40 % 2 .3 1 .5 见表 1 。 ) 用 来 水 冲洗 , 去表 面 附着 的泥 沙 , 内晾 干后 直接 在 除 室 超 净 T作 台上 j无 菌 刀片切 成小块 样品 , = } _ J 紧贴于 分离 培养
一株具抗菌活性的恒山黄芪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Ab ta t sr c :Fou t — i t a n fe o ytc f ng r s l t d f om he r ot t m nd la r y n ne s r i s o nd ph i u iwe e io a e r t o ,s e a e f ofAsr tagal e r ac us,a ng t m h t a n AR08 h d s r ng ra i c o i la tv usm mb an e mo he t e s r i a t o e ntmir b a c i —
物 具有 长期 的互 惠共存 共生 关系 , 以这些 真菌代 所 谢 产 物类 型多样 , 目前 内生 真菌 被认为 是筛选 新 型
抗生 素 的重 要 资源 ] .
中 国 药 典 规 定 药 用 黄 芪 ( ta a u m— Asrg l sme
* 收稿 日期 : 0 20 — 1 2 1 -4 2
a p r il s u i a u . I a to g rssa c o G b ce i ,G— b ce i a d p a t sAs e g lu m t s th d s r n e itn e t a tra f g a t . a h e i u i
内生真 菌 (n o h t u g) 指 某 些特 殊 的 e d p y i f n i泛 c 真菌 , 它生 活史 的一定 阶段 或全部 阶段 寄生 于健康 植物 的组织 和器 官 内部 , 被感染 的宿 主植 物不表 而
现 出外 在病 症口 , ] 可通 过组织 学方法 从经 过严格 表
菌均具有很 强 的抗性. 关 键 词 : 芪 ;内 生 真 菌 ;生 物 活 性 ;分 类 鉴 定 黄 中 图 法 分 类 号 : 8 . R2 2 5 文献标识 码 : A
苍耳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抗菌活性研究

苍耳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抗菌活性研究
谢仰熹;刘先意;郭子强;孙卫明;许丽航;于平儒
【期刊名称】《现代食品科技》
【年(卷),期】2012(028)009
【摘要】从植物苍耳中分离内生真菌,选出8株进行抑菌活性测定,有6株对番茄早疫病菌抑制率大于50%.菌株SC008对5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率均大于50%.对内生真菌SC008进行形态学观察及ITS序列鉴定,初步判定菌株SC008归属于黑孢霉属(Nigrospora Zim.).碳氮源实验表明,SC008在以乳糖和蔗糖为碳源及以酵母提取物和牛肉膏为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总页数】4页(P1142-1145)
【作者】谢仰熹;刘先意;郭子强;孙卫明;许丽航;于平儒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006;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006;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006;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006;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006;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苍耳提取液与植物内生真菌抗菌活性研究 [J], 祁力言;刘丽丽;于平儒;陈凤美
2.苍耳提取液与植物内生真菌抗菌活性研究 [J], 祁力言;刘丽丽;于平儒;陈凤美
3.白花夹竹桃内生真菌NR3次生代谢产物\r的分离鉴定及抗菌活性研究 [J], 孔阳;
马养民;关磊;周行;杜树荣
4.刺五加内生真菌分离鉴定及抗菌活性研究 [J], 刘悦;张爽;李佳宾;沈宏伟;崔红花;王振月
5.胡蔓藤内生真菌分离鉴定及抗菌活性研究 [J], 王嫒;吴智楠;周天赐;李佩琪;刘春梅;周迪;林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铁皮石斛内生细菌的分离和初步鉴定

第8期收稿日期:2012-06-1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1001381)作者简介:章华伟(1978-),男,安徽绩溪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生物制药教学与科研工作,(电话)0571-********(电子信箱)hwzhang@。
第52卷第8期2013年4月湖北农业科学Hu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Vol.52No.8Apr.,2013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为兰科石斛属药用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浙江、广西、贵州等地区。
铁皮石斛具有抗肿瘤、抗辐射、抗血小板凝集、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效,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草药[1]。
随着需求量的日益增加,野生铁皮石斛被无序采集,自然资源日趋减少,部分种类已濒临灭绝。
植物内生菌作为一种重要的微生物资源,是植物微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型天然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之一[2]。
然而,在我国药用植物开发和利用中,对内生菌的研究相对较少,目前已研究涉及的药用植物内生菌只有300余种,这相对于我国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11146种)还相差很远。
因此,开展我国药用植物内生菌研究,特别是其生物多样性和化学多样性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关于铁皮石斛内生菌多样性的研究已有报道[3-6],但仅限于其内生真菌的研究。
研究采用形态学鉴定方法,系统分离铁皮石斛内生细菌,为丰富我国细菌资源和促进铁皮石斛保护性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植物来源新鲜健康野生铁皮石斛于2011年10月采自浙江天台山,保持整棵植株的完整性带回实验室,4℃保存,24h 内处理。
1.1.2培养基NA 培养基:牛肉膏3g,蛋白胨5g,葡萄糖2.5g,氯化钠5g,琼脂16g,去离子水1000mL;分离培养基:每毫升NA 培养基中加入100IU 两性霉素B,用于内生细菌分离纯化。
NB 培养基:牛肉膏3g,蛋白胨5g,葡萄糖2.5g,氯化钠铁皮石斛内生细菌的分离和初步鉴定章华伟,钟超群(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杭州310014)摘要:以野生药用植物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 )为研究对象,采用无菌操作技术分离到内生细菌23株,其中来源于根、茎、叶的分别为7株、8株、8株。
滇龙胆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第!6卷第6期曲靖师范学院学报V%!6 (%6 2017 年 11 月JOURNAL OF QUJI^^G NORMAL UNIVERSITY Nov. 2017滇龙胆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抑菌活性研究宋艳秋1,刘卫红2(1.大理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大理大学图书馆,云南大理671000)摘要:为了解云南道地药材滇龙胆内生真菌的菌落结构及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采用组织块法分离健康滇龙胆植株根、茎、叶中的内生真菌,并根据菌落和镜下特征对其进行初步形态学鉴定.并通过滤纸片法对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进行抑菌活性筛选.从滇龙胆根、茎、叶中共分离到49株内生真菌,分 别属于15个属,其中有11属,23株对至少1种指示菌有抗菌活性,占总分离菌株的46.9%.本试验研究了滇龙胆内生真菌的种群分布,获得了一些具有抑菌活性的内生真菌,为寻找新的抗菌药物奠定基础.关键词:滇龙胆"内生真菌;抑菌活性中图分类号:S567.23 + 9;Q9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8879(2017)06 - 0033 - 04内生菌是一类生活在健康植物组织内或细 胞间隙,在它生活史的一定或全部阶段不引起宿 主明显病害的微生物[1].内生菌长期生存于植物 中,与宿主植物间不断进行着物质、能量及基因 交流,长时期协同进化,形成了互利共生,和谐对 抗的稳定的微生态[2].有研究认为,植物内生菌 的代谢产物具有抑菌、杀虫、促生长、抗肿瘤等多 种活性[!,4].因此,从植物内生真菌中寻找有用的 活性代谢产物已成为内生真菌研究的主流.滇龙胆是龙胆科龙胆属一种多年生草本植 物,集中分布于云南,是云南道地药材,在云药产 业开发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味苦,性寒,具有保 肝、健胃、抗炎、抗菌等作用[5],野生滇龙胆资源 因过度挖掘开发,种群濒临消失.本实验对滇龙 胆内生真菌的菌落结构、分布规律以及抑菌活性 进行了研究,为获得具有较好抗菌活性的菌株,为滇龙胆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植物样品滇龙胆Franch)健康植株采自云南省临沧市云县茶房乡响水村,海拔1685米,由大理大学图书馆刘卫红博士鉴定认.1.1.2培养基利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含150#g/m L青霉素钾和120#g/m L硫酸链霉素)进行内生真菌分离;利用P D A培养基和促孢培养基进行菌种鉴定;利用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PDB)进行发酵;指示菌中细菌类采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真菌类采用P D A培养基培养.11.3指亦困(1) 革兰氏阳性细菌:1〇1(注:1〇1为菌株编 号)金黄色葡萄球菌(5=,J ococcl imreL),107结核分枝杆菌(9yco#ac=r0* =6ercwio7),124枯草芽抱杆菌(Eac0L 7#00);(2) 革兰氏阴性细菌:102大肠杆菌(>1a richia coK),115铜绿色假单胞菌(:aer^icH a),126 宋内氏志贺氏菌(5h0A a 7$- $A);(3)真菌:205白色念珠菌(Ca$80a aKi-ca$7,214 黑曲霉(?,.0〇7 $0a),238 皮炎单收稿日期:2017-10-2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生菌对滇龙胆道地性的影响及其机制初步研究”(81102806);云南省基础应用基金“内生菌对滇龙胆品质的影响及其机制初步研究”(2011FZ166).作者简介:宋艳秋,大理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微生物学研究.第6期曲靖师范学院学报第36卷抱枝霉(Dormo8en8ram8erma=00)•上述供试指 示菌均由大理大学基础医学院提供.1.2方法1-2. 1内生真菌的分离和纯化用自来水将健康滇龙胆的根、茎、叶冲洗干 净后晾干,按照以下方式对植物进行表面消毒处 理:75%酒精浸泡2min(次氯酸钠溶液漂洗30 ~6〇s(无菌水冲洗数次[6].上述植物样品处理完后剪成0.2cm x 0.2cm长段(片)在无菌条件下置于分离用培养 基内,于28°C ±1°C条件下静置培养.培养5 ~ 10d后,挑取植物组织切口周围的菌丝转接入P D A斜面中进行纯化.1.2.2内生真菌的鉴定将分离到的内生真菌接入P D A培养基进行 插片培养,观察其菌落特征和镜下特征,参照文 献[7_8]将其鉴定到属.X#不产孢子的菌株转接入促孢培养基诱导 其产孢,仍然不产孢的菌株再通过水琼脂培养基 28 ± 1C培养1 ~5周.如还不能产孢,再利用黑 白光照交替的条件下28 ± 1C培养或不透光条 件下室温培养1 ~5周诱使其产孢[9].1.2.3内生真菌发酵样品的制备将内生真菌接种于10mL P D B培养液中,28C摇床(120 ~150r/mi n) 7天振荡培养,后加入等体积95%乙醇浸提48h后过滤,滤液用旋转蒸发仪浓缩近干,用无菌水定容至2m L制成发酵液样品.1.2.4抑菌试验(1) 取上述指示菌的新鲜斜面培养物分别 接入5m L无菌水制成菌悬液;(2) 采用滤纸片法(直径8mm).分别取9种 指示菌菌液各0.2mL,涂布于培养基表面,待凝固后放入浸有滇龙胆内生真菌发酵液的无菌滤纸片,细菌于(37 ±1)C,真菌于(28 ±1)C培养,48h后,测量抑菌圈直径.2 结果与分析2.1滇龙胆植物内生真菌的种群组成健康滇龙 株的 、、中化得到49株内生真菌,经鉴定,分别属于4目、5科、15属(见表1),由此可见,滇龙胆内生真菌在种群组成上具有多样性特征.其中,毛壳菌属 CCaAo*0m最多,为10株,占总分离菌株的20. 4N,其次是头抱霉属Cephalosporium(14. 3N)和交链抱霉属?=raa.a(10. 2%).表1滇龙胆内生真菌的种群组成巨科属丛梗孢目丛梗孢曲霉属青霉属头孢霉属葡萄孢霉属雜帚霉属卵形孢霉属梗孢孢霉霉小单头孢霉属孢孢霉球壳孢目孢茎点霉属鹿角菌目菌菌无孢目组丝核菌属菌菌数量/分离部位根茎叶200 112 430 100 110 310 311 210 020 001 120 631 210 001 100由表1可知,滇龙胆不同部位的内生真菌在 离到的27株内生真菌,隶属于12属,无论在数数量、种群组成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从根部分 量还是种类上均是最多的,占滇龙胆内生真菌总宋艳秋,刘卫红:滇龙胆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抑菌活性研究数的55. 1%,从莲中分离到的16株内生真菌,隶 属于10属,占32.7%,从叶中分离得到的6株 内生真菌,隶属于5属,占12.2% .有些种群还 存在器官专一性,如曲霉属、葡萄孢霉属、组丝核 菌属、束丝菌属只从根中分离得到.2.2内生真菌的抑菌活性及活性菌株的分布采用滤纸片法检测49株内生真菌的代谢产 物对9种病原指示菌的抑菌活性,发现其中分属 于11个属的23株内生真菌对1种或多种指示 菌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抗性作用,活性菌株数占滇 龙胆内生真菌总数的46. 9%(见表2).其中14株来自根,7株来自茎,2株来自叶.从表2可以看出,抑菌效果最为明显的是编 号为Ld23、Ld9和Ld10三株内生真菌,均来自滇 龙胆根部.其中Ld23菌株的抑菌谱较广,对9种 指示菌中的7种都具有抑制作用,抑菌圈直径在 10 ~ 16 m m范围内,且多次重复拮抗作用均较为 稳定.菌株Ld9和L d10均对6种指示菌有抑制 作用,其中Ld9代谢产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 强的抑制活性(V= 19);Ld10代谢产物对宋内氏 志贺氏菌抑制作用较强(V= 20mm).表2滇龙胆内生真菌的抑菌活性指示菌/抑菌圈直径(mm)困怀挪可101124107102115126205214238曲霉属Ld231013一1410121516一青霉属Ld5一18一一一1514一一Ld17一11一12一161311一头孢霉属Ld21一12一一13一一一一Ld29一一一111213一一一Ld40一一一13一11一12一卵形孢霉属Ld2一一13一一一一一一Ld37一9一1513一1218一孢霉Ld14一16一16一一一一一Ld1914一一一一一一13一Ld3512一一12一一一一一Ld919一15一10一111314小单头孢霉属Ld26一11一一一一一15一孢霉Ld42一11一1112913一一茎点霉属Ld10一一131315201413一Ld3412菌Ld1一一一一一15一一13 Ld33一一一13一12一一一Ld3915一11一一一一13一Ld48一一一10一一1113一组丝核菌属Ld6一一一一15一一一10 Ld111712一一一一1413一菌Ld47一一一15一一10一一注):“一”:代表“无抑菌圈3讨论本实验从云南道地药材滇龙胆的根、茎、叶 中共分离纯化到49株内生真菌,分别属于4目、5科、15属,在数量和种类上,根、茎部明显多于 叶部组织.研究表明,内生菌可通过影响药用植物生长、特殊次生代谢产生和积累、抗逆性、内环 境等来影响药材的品质和道地性[10>12].滇龙胆 的主要有效成分是龙胆苦苷,云南不同产地滇龙 胆龙胆苦苷含量平均值为4.77%[13],而地上部 分龙胆苦苷的平均含量则为1.95%[14].内生菌 种群在滇龙胆植株不同部位分布的差异,是否直 接影响了不同部位的龙胆苦苷含量,有待进一步第"期曲靖师范学院学报第卷研究.通过抑菌活性实验,获得了 23株具有抑菌 活性的内生真菌,分属于11属.为今后深入研究 其抑菌活性物质以及滇龙胆的进一步开发利用 奠定了基础.参考文献:[1 ] Stone J K, Bacon C W, White J. An overview of endophytic microbes &endophytism defined [ J ]. Microbial endophytes, 2000,3:29 -33.[2]陈美兰,黄璐琦,欧阳少华,等.植物内生菌对道地药材形成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13(9) :40-42.[3] Gimenez C, Cabrera R, Reina M, et al. Fungal endophytes and their role in plant protection [ J ]. Current Organic Chemistry, 2007, 11 ( 8) :707 -720. [4] Kharwar R N, Mishra A, Gond S K, et al. Anticancercompounds derived from fungal endophytes :their importance and future challenges [ J ]. Natural Product Reports, 2011, 28(7) :1208 -1228.[5]张勇.龙胆苦甙药理研究进展[J].云南医药,1991,12(5) :304 -305.[6]苗翠苹,余莹,陈有为,等.滇牡丹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抑菌活性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11,46(10) :738 -741.[7]魏景超.真菌鉴定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 :405 -650.[8] H.L巴尼特,B. B亨特.半知菌属图解[M].沈崇尧,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77:41 -197.[9]邵士成,吴少华,陈有为,等.云南元江印楝植物内生真菌的种类组成[J].生物多样性,2008, 16(1) :63 -67.[10]贾敏,游飞,秦路平.内生菌药用新资源与道地药材的关系探讨[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9,9(5):321 -324.[11] Schulz B ,Boyle C. The endophytic continuum [ J ].Mycological Research, 2005,109(6) :661 -686. [12] Gao W W, Guo S X. Effects of Endophytic FungalHyphaeandTheirM etabolitesontheGrowthofDen-drobium candidum and Anoectochilus roxburghii [ J ].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Sinicae, 2001,23 (6):556 -559.[13]李智敏,赵磊,白艳婷,等.不同产地滇龙胆中龙胆苦苷的含量测定[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 31(6) :10-11.[14]赵磊,李智敏,杨俊,等.不同产地滇龙胆地上部分龙胆苦苷的含量测定[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 31(5) :23 -25.Isolation and Antimicrobial Acti^^it^ ofEndophytic Fungi from YunnanGentianaSong Yanqiu1!Liu Weihong2(1. College of Public Healtli,Dali University;2.Library,Dali University,Dali Yunnan, 671000, China)Abstract)I 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olony structure a n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endop Gentiana in Yunnan,the endophytic fungi in root,stem and leaf of healt!iy Gentiana were isolated by tissueblock met!iod,their morjDhological identification was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colony and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and the antifungal activity of tiie isolated endophytic fungi was screened by filter paper metiiod. 49endophytic fungi were isolated f rom the roots,stems and leaves of Gentiana,belonging to 15 genera,ofwhich 11 genera and23 strains ha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to at least 1indicative 46. 9%of the total Yunnan Gentiana.I n this study,the population distrilDution of end nan Gentiana was studied,a nd some endophytic fungi witii antimicrobial activity were obtained,which laid afoundation for the search for newantibacterial agents.Key words:Yunnan Gentiana;endophytic fungi;antimicrobial activity[责任编辑:崔萍]。
具有ACC脱氨酶活性的绞股蓝内生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抑菌促生作用

4 1 6 0 0 0 ; 2 伊犁师范学院 化学 与生物科学学 院, 新疆 伊 宁 8 3 5 0 0 0 )
( 1 . 吉首大学 生物资源 与环境科学学院 , 湖南 吉首
摘
要
采用富集 筛选 法从绞 股蓝根 中筛选得 到 6株 具有 A C C脱氨 活性 的 细菌 , 其 中茵株 J D G - 6 、 J D G - 7 、
G y n o s t e mma p e n t a p h y l l u m a d o p t e d w i t h e n i r c h me n t me t h o d,a mo n g t h e m s t r a i n s J D G- 6,J DG- 7,J DG一 1 4,J DG・ 1 6 a n d J DG一 2 3 h a d t h e a b i l i t y t o e x c r e t e s i d e r o p h o r e s ,b u t s t r a i n J DG一 3 2 h a d n o t .T h e r e s u l t s o f mi c r o b e i n h i b i t i o n a s s a y
t e s t e d o r g a n i s m ,a mo n g t h e m s t r a i n J DG一 1 4 s i g n i i f c a n t l y i n h i b i t e d t h e g r o wt h o f E.c o l i ,S a r c i n a l u t e s ,a u n d Ca n d i d a a l b i c a s.T u h e ro g w t h e x p e i r me n t s u g g e s t e d t h a t a l l s t r a i n s J D G- 6,J DG- 7,a n d J D G一 1 4 c o u l d p r o mo t e t h e r o o t e x t e n — s i o n o f r i c e s e e d l i n g s ,e s p e c i ll a y s t r a i n J DG- 1 4 t h e g r o th w p r o mo t i o n wa s a mo n g t h e mo s t ,w i t h t h e r o o t l e n g t h i n —
仙鹤草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与抗菌活性

I o a i n a d ntfc to f e o hy i u if o s l to nd i e ii a i n o nd p tc f ng r m A g i ni l s de nd pio t d fis a i a t r a c i iy r mo a pi o a Le b a l ts u y o t ntb c e i la tv t
行 表面 消毒 处 理 : 菌 水 冲洗 2遍 , 用 体 积 分 数 无 先
的某一 阶段表 面生 的腐 生 菌 , 宿 主暂 时 没 有伤 害 对 的潜伏 病 原 菌和 菌根 菌 l . 于 内生 真 菌 的研究 已 _ 关 1 ]
经 有 1 0多 年 的 历 史 , 是 药 用 植 物 内 生 真 菌 的 研 0 但 究 至到最 近这 2 O年 才 正 式 开 展 起 来 . 年 来 , 医 近 在 学 、 业 和 生 物 学 中 对 内 生 菌 的 研 究 和 应 用 逐 渐 成 农 为 新 的 热 点 , 取 得 了许 多 进 展 . 此 药 用 植 物 内 生 并 因
属 . 后 续 的 活 性 物 质 分 离 奠 定 了基 础 . 为
关 键 词 : 鹤 草 ; 生 菌 ; 离 ; 定 ; 菌 活 性 仙 内 分 鉴 抗 中 图 分 类 号 : 3 Q9 9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64 0 ( 0 1 0 -0 90 1 0 —3 3 2 l ) 10 3 -5
e op t c f gi s r i f om A gr m o a pi o a Le b w e e Pe i i l u , A c e o i m , nd hy i un t a ns r i ni l s de r n c li m rm 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