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个中国文化常识

70个中国文化常识
70个中国文化常识

1、五行

金木水火土

2、八卦

乾震坎艮坤巽离兑

3、五音

宫商角徵羽

4、九宫

乾宫坎宫艮宫震宫中宫巽宫坤宫离宫兑宫

5、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6、六义

风雅颂赋比兴

7、五彩

青黄赤白黑

8、十恶

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孝

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9、十二生肖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

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10、古代主要节日

元日人日上元社日寒食清明端午七夕中元中秋重阳冬至腊日除夕11、三教

儒教佛教道教

12、九流

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13、三姑

尼姑道姑卦姑

14、六婆

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

15、九属

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16、八仙

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

17、四书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18、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19、汉字六书

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20、汉书六书

落笔转笔藏锋藏头护尾疾势掠笔

涩势横麟竖勒

21、配药七方

大方小方缓方急方奇方偶方复方22、四大民间传说

牛郎织女孟家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23、四大名著

曹雪芹《红楼梦》罗贯中《三国演义》

施耐庵《水浒传》吴承恩《西游记》

24、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25、四大文化遗产

《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

26、四大明绣

苏绣、湘绣、粤绣、蜀绣

27、四大名花

牡丹、菊花、山茶、水仙

28、四大名扇

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

29、十大名茶

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信阳毛尖、君山银针、六安瓜片、黄山毛峰、祁门红茶、都匀毛尖、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

30、四大发明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31、竹林七贤

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32、扬州八怪

较为公认的:金农、郑燮、黄慎、李鳝、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

33、唐宋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34、饮中八仙

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35、四大名旦

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36、三山

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

37、五岳

河南嵩山(中岳)、山东泰山(东岳)、陕西华山(西岳)、湖南衡山(南岳)、山西恒山(北岳)

38、五湖

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39、四海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40、五岭

大庚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41、六畜

牛、羊、猪、马、鸡、狗

42、四大明桥

广济桥、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

43、四大石窟

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冈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

44、四大碑林

西安碑林(陕西西安)、孔庙碑林(山东曲阜)、南门碑林(台湾高雄)、地震碑林(四川西昌)

45、四大明塔

嵩岳寺塔(河南登封嵩岳寺)、飞虹塔(山西洪洞广胜寺)千寻塔(云南大理崇圣寺)释迦塔(山西应县佛宫寺)

46、四大道教名山

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

47、四大名园

颐和园(北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拙政园(江苏苏州)、留园(江苏苏州)48、四大名亭

湖心亭(浙江杭州)、醉翁亭(安徽滁州)、陶然亭(北京)、爱晚亭(湖南长沙)、49、四大名刹

栖霞寺(江苏南京)、国清寺(浙江天台)、灵岩寺(山东济南)、玉泉寺(湖北当阳50、五大名窑

钧窑、汝窑、官窑、定窑、哥窑

51、五代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52、十国

吴、南唐、吴越、楚、前蜀、后蜀、南汉、荆南(南平)、闽、北汉

53、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54、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55、四大古都

西安、洛阳、南京、北京

56、清代七大藏书阁

文渊阁、文渊阁、文津阁、文溯阁、文宗阁、文汇阁、文澜阁

57、四大神兽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58、国画四君子

梅、兰、竹、菊

59、中国古代四大名剧

《西厢记》、《桃花扇》、《牡丹亭》、《长生殿》60、五谷

通常指稻、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

61、三皇

伏羲、燧人、神农

62、五帝

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63、三藏

经、律、论

64、三宝

佛教:佛、法、僧

道教:道、经、师

65、六根

眼、耳、鼻、舌、身、意

66、六腑

胃、胆、三焦、膀胱、大肠、肠

67、八股

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68、四库全书

经、史、子、集

69、四大佛教名山

普陀山、峨眉山、五台山、九华山

70、汉字书法四体

楷、草、隶、篆

最美家乡——沧州市东光县 农学院11级兽医3班尚晓敏东光县隶属河北省沧州市,位于华北平原河北省东南部黑龙港流域下游。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东光县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地处“大北京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距北京市250公里,距天津市160公里,距济南160公里,与黄骅港、沧州海关相距90公里,为两省三市六县交界地。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是冀东南重要的商贸、交通要地。京沪铁路、104国道、京沪高速公路纵贯全境,省级千武路横穿而过。刚建设完的京沪高速铁路,还有即将开工的邯黄铁路, 东光县工业基础雄厚,已经形成化工、包装机械、塑料、棉花加工四大特色产业,被誉为化工之乡,“中国纸箱包装机械之乡”、“江北塑料第一乡”、“河北棉花之乡”。 东光县历史悠久,于公元前202年置县。历史上名人辈出,是元曲大家马致远的故里,马致远墓已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京剧表演艺术家荀慧生、清末武术家霍元甲都是东光人。普照公园内的铁菩萨为全国最大的座式铁佛,与沧州铁狮子、景州塔齐名。 东光县旅游资源有: 1、铁佛寺大雄宝殿铁佛寺位于旅游区正中央,占地面积7334平方米,包括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东西配殿,为一组古朴典雅雄伟壮观的仿宋古建筑群。山门正中门楣上"铁佛寺"三个刚劲有力的大字是由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亲笔书写。天王殿和大雄宝殿的鎏金匾额,则出自中国末代皇帝的胞弟,爱新觉罗.溥杰之手。铁佛寺内共有佛像33尊,其中大雄宝殿内释迦牟尼佛高8.24米,重48吨,是我国最大的座式铸铁佛像。 2、马致远纪念馆马致远纪念馆位于河北省东光县县城铁佛寺旅游区内。总占地面积3320平方米,仿古建筑面积604平方米,总投资近100万元。2002年9月9日奠基,9月18日破土动工,坚持建筑景观小巧、精致的要求,追求平和、宁静的氛围,营造起浓厚的文化氛围。马致远纪念馆整体建筑古朴典雅、小巧玲珑,以马致远生活经历为主线,以元代木结构建筑为主体,包括正门、正厅、东西亭、游廊等建筑,力求创造出元代散曲、戏剧浓厚的元代历史文化品位,体现元曲大家马致远的文化风采。 3、荀慧生纪念馆荀慧生纪念馆工程于2006年11月27日奠基,2007年7月31日动工建设,投资140万元,于2010年6月1日建成开馆。纪念馆位于河北省东光县铁佛寺景区内马致远纪念馆北侧,占地面积2335平方米,仿古建筑面积1079平方米。为砖木结构仿清古建筑群,其采用北方四合院布局,与南方园林风格相结合的造园手法,主要包括南北中轴对称式二进院落,进人大院,对面墙上是“苟慧生”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珍藏版) 一、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二、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干货,建议收藏) 2017-09-10 00:01 常见借代词语 1、桃李:学生 2、社稷、轩辕:国家 3、南冠:囚犯 4、同窗:同学 5、烽烟:战争 6、巾帼:妇女 7、丝竹:音乐 8、伉俪:夫妻 9、白丁、布衣:百姓 10、伛偻,黄发:老人 名家与作品 1、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 2、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3、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4、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中国文学之最 1、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2、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3、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4、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5、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6、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7、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8、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大全 何谓“十才子书”? 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六、《西厢记》;七、《琵琶记》;八、《花笺记》;九、《斩鬼记》;十、《三合剑》。它们中有小说、传奇和戏曲。有第一流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优秀的戏曲《西厢记》、《琵琶记》;但也有滥竽充数的,如《三合剑》。即使名列第二的《好逑传》、名称第三的《玉娇梨》和名列第八的《花笺记》,也由于格调不高,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在中国文坛的影响也极微。因此,所谓“十才子书”的选择和排列,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有人说此出自金圣叹,恐怕不确。 古籍名称的由来 初涉古籍的人,往往为古籍的名称所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其实,古人著作集名的由来,也是有规律可寻的。 以作者本名作集名,如唐代诗人杜审言的诗集称《杜审言集》。 以作者的字或别号作集名,如曹植字子建,集名即为《曹子建集》。 以作者的籍贯作集名,如唐代张九龄为曲江(今属广东)人,集名《曲江集》。 以作者曾经居住过的地名作集名,如杜牧有别墅在樊川,集名即为《樊川文集》。 以作者的官衔作集名,有的是用作者曾任官职中最高的官衔作集名,有的则以作者诗文创作较多或成名时的官衔作集名,也有一些是以作者做官时所在的地名作集名的。如杜甫一生最高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集名《杜工部诗集》。 以作者的封、谥作集名,如南北朝时谢灵运袭封康乐公,集名即为《谢康乐集》;北宋司马光封温国公,谥文正,集名《温国文正司马公集》。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一、科举教育 1、科举制度概说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300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从官制史角度看,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巨大进步。它所坚持的是“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政治的垄断,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改革。它给中小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科举考试的内容到明代以八股文为主,即“八股取士”。它逐步成为一种僵化的模式,特别是到晚清时已成为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暴露出种种弊端。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也就是历史的大势所趋。从此,1300年的科举制度终于宣告结束。但客观而论,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中,科举制的进步作用也是不容否定的。 2、科举前选拔官员 【荐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荐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察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 【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3.科举制名称 【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一干三百多年。《诗话二则?;推敲》“岛(指贾岛)初赴举京师”,意思是说贾岛当初前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童试】也叫“童生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左忠毅公逸事》“及试,吏呼名至史公”,这里就是指童生试,在这次考试中左光斗录取史可法为生员(秀才),当时史可法二十岁。《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操童子业”是说正在准备参加童生试。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ě)元。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课本中的古代文化常识训练题(答案详解) 1.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的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B.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晋侯、秦伯围郑”中的“侯”“伯”均是爵位。 C.“是寡人之过也”中的“寡人”即“寡德之人”,是君主的谦称;“敢以烦执事”中的“执事”是指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中的“舍人”是指宦官。 D.“乃请荆卿曰”中的“卿”是古代对人的敬称,而“我自不驱卿”中的“卿”是妻子对丈夫的爱称。 2.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其中变徵之声声调悲凉,羽声声调激愤。 B.在我国古代,“关中”多指函谷关以西,“山东”多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而“河北、河南”多指黄河以北、黄河以南,“江表”是指长江以北地区,“江左”是指江东,“淮左”是指宋时的淮南东路。 C.“尊”“卮”均是酒器,“斗卮”是大酒杯,“觚”也是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爵”是古代饮酒器的总称,“觥筹交错”的“觥”则是一种盛酒、饮酒兼用的器具,而“不胜杯杓”的“杓”则是一种饮水的器具。 D.“玦”是环形、有缺口的佩玉;“鼎”“镬”均是古代的刑具;“甑”是蒸饭的用具,“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中的“俎”是砧板;“槌床便大怒”中的“床”是古代的坐具。 3.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汉代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其中“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是宗庙祭祀乐歌,“颂”是宫廷乐歌。 B.“总角之宴”中的“总角”是指少年时代,“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垂髫”是指老人和儿童,“纵豆蔻词工”中“豆蔻”亦指“豆蔻年华”,是指女孩子十三四岁;“等终军之弱冠”中的“弱冠”表示男子20岁成年;“及笄”是指女孩子15岁成年;“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中的“束发”是指男孩子15岁左右。 C.《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西汉刘向辑。这些作品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离骚》是《楚辞》的体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 D.“朕”本是第一人称代词,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先大母婢也”中的“先”是对死去的人的尊称;“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的“从弟”是指一直跟随他的弟弟;“籍独不愧于心乎”中的“籍”是项羽自称;“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中的“令”是对人的美称,如“令尊”“令堂”等;“尽西风,季鹰归未”中的“季鹰”是晋人张瀚的字,古人称字是尊称。 4.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中的“结发”是指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黄泉”是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迷信中指阴间,“上穷碧落下黄泉”中的“碧落”是指道家所说的天界。 B.“伏惟”是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中的“趋庭”是指快步走过庭院,表示对长辈的恭敬。 C.“初七及下九”中的“初七”是指农历七月七日,即七夕,也称乞巧节,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

高中课本古代文化常识最全汇总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6、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荆轲刺秦王》 1、《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 2、卿:古代对人的敬称。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3、竖子:对人的蔑称。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 4、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5、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6、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7、郎中:宫廷的侍卫。民间又称医生。 8、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鸿门宴》 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3、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4、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5、河:特指黄河。江,特指长江。 6、亚父:对对方的敬称,意为仅次于父亲。 7、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8、窃:私下,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9、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与《荆轲刺秦王》的?竖子?结合起来理解)。 《优美的汉字》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化常识 北川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 第一册: 1.选自《左传·僖公十年》。《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以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十五年间的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烛之武,郑国大夫。 《左传》:《左传》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取材于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对后世史学、代学都有重要影响。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代地理、历法时令、古代代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晋范宁评"春秋三传"的特色说:“《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指多叙鬼神之事)。《左传》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代献,它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它补充并丰富了《春秋》的内容,大大提高了《左传》的史料价值。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男爵等还真不是西方独有的,我们周朝就开始了。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就是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总体就是分封的土地多,人口多,相应名号也就高了。 3.子:古代对男子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国君、诸侯别称:比如春秋后期燕国通过兼并,土地也多了,但是一般称呼还是燕侯。但是春秋后期周天子没什么地位,后期礼器乐崩,就是各诸侯礼仪、用的器物、奏的音乐都比较混乱,好多都用天子的,所以称呼也就混乱了。到春秋后期,称呼大国国主公也行,也可以按照最初周天子分封的爵位称呼。还有比如吴王夫差、楚庄王等,就是因为这些当时认为是蛮夷部落,周天子没有分封,自称为王的。战国后期,大部分诸侯都自立为王,这个王不同于春秋时期的王。有些时候称侯的,就是说他是诸侯的意思。比如晋国是公,称侯的就是说他是诸侯。楚国没被封,叫王也不合适,经常就其他国家拜访就称呼楚侯。 5.执事:办事的官员,文中可用作对对方的敬称。 6.《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是第一部),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纵横家的实战演习手册。这部书有文辞之胜,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本书亦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奠定了人的一切文化与思想行为。接受古老的人类文化的教育熏陶,就深知道德底线存在,能够辨别基本善恶。理解传统人的理念和道德文明就容易处理好人际关系,明确人生价值观念,提升人伦道德。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她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提升社会道德完善审美观的作用,表现出来的是民族内涵和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古代时候“华”这个字和“花”的意思一样,引申为美丽而有光彩,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认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齐而华丽的文明地区,所以自称为华。作为华复民族,我们的历史文化就象花一样鲜艳美丽。民族风俗凝聚着人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中国历史的画卷把我们民族的生活装点得多姿多彩: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如诗如画的山水园林,叹为观止的民间艺术,让人折服的诗词曲赋,可歌可泣的历史典故,书法国画,大着名书,民间传说等等。 中华传统文化在影视界、商界、艺术界、饮食业、旅游业、建筑业等行业里都常常用得上,对增加创作灵感,丰富作品素材,合理布置家居,活跃思维,婚嫁做寿以及社会交际等都起很好的作用。当你还是用筷子吃饭,过传统节日过得有滋有味时,身为中国人的你就更

应该了解多些中华传统文化。 何谓“十才子书”? 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六、《西厢记》;七、《琵琶记》;八、《花笺记》;九、《斩鬼记》;十、《三合剑》。它们中有小说、传奇和戏曲。有第一流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优秀的戏曲《西厢记》、《琵琶记》;但也有滥竽充数的,如《三合剑》。即使名列第二的《好逑传》、名称第三的《玉娇梨》和名列第八的《花笺记》,也由于格调不高,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在中国文坛的影响也极微。因此,所谓“十才子书”的选择和排列,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有人说此出自金圣叹,恐怕不确。 古籍名称的由来 初涉古籍的人,往往为古籍的名称所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其实,古人着作集名的由来,也是有规律可寻的。 以作者本名作集名,如唐代诗人杜审言的诗集称《杜审言集》。 以作者的字或别号作集名,如曹植字子建,集名即为《曹子建集》。 以作者的籍贯作集名,如唐代张九龄为曲江(今属广东)人,集名《曲江集》。

选修《中国民俗文化》 第一单元 《北京得春节》(老舍) 1、春节,这一中华民族最重要得传统节日,历来被列为我国三大传统节日之首,古时也称“元旦”。关于“元旦”,我国古代早就有了“四始”之说了:“正月旦,岁之始,时之始,月之始,日之始。”就就是说正月里得第一天就是一年得开始,因而人们将这一天作为节日来庆贺,人们在充满欢乐得气氛中,迎接新一年得到来,留下自己得希望与祝愿。 2、春节风俗 (1)家家户户都要为新年得来到而做各色各样得准备,备齐各色吃穿用得“年货”,大人小孩都要准备好新年穿得新衣服,所谓“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同时,腊月里为了迎接新年得到来,各家各户还要进行扫尘、贴春联、挂年画、祭灶等。如宋人吴自牧《攀粱录》中已经有这样得记载了:“十二月尽……不论大小户,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目得就是“以祈新岁之安”,这种扫尘风俗一直保存到今天,也反映了我国人民讲卫生得好传统。语文月刊 (2)春节前家家都贴春联、挂年画,这些最初都与传说中得怪物“年”有关,人们贴于门上得对联,就是为了镇住“年”,将它吓跑。久而久之,春节贴春联、挂年画,变成了一种喜庆得象征。 (3)腊月十十三,民间有许多地方都有祭灶得习俗。因为相传腊月二十四,灶神将要回天界向玉皇大帝复命去,百姓为了让灶神“上天言好事”,都要举行祭灶仪式。这时人们就要在灶神像前放上年糕、糖、瓜果等供品,意谓使灶神吃了以后不再讲人间坏话。有得地方在祭毕后还要将灶神像烧掉,意谓升天。而有得地方则让小孩拣细秫秸,扎成马与狗得形状,意谓让灶王乘坐上天。 (4)迎新年之俗,当以除夕为最重。除夕,就是指夏历十二月得最后一日,意谓旧得一年至此夕而除。人们为了表达对新年得美好祝愿,就格外瞧重这一天。此日一入夜,家家户户便围坐在摆满丰盛菜肴得桌前,举杯互祝,共吃团圆饭(年夜饭)。 (5)除夕之夜守岁、辞岁,当就是全国各地都有得风俗。辞岁,意谓辞别旧岁。除夕之夜,全国各地还有一些比较普遍得风俗,如给压岁钱,迎新灶,烧秦桧等。 (6)压岁线,亦称“压祟钱”。除夕年夜饭后,由尊长向晚辈分赠钱币,并以戏线穿成串,挂于小孩胸前,谓能压邪驱鬼,此俗从汉代开始就有了。语文月刊 (7)迎新灶之俗,都于除夕夜举行,相传灶神腊月二十四上天复命,除夕之一天返回,故民间都于此日在厨房内贴上新得灶神像,像前摆上供品,并焚香燃烛。 (8)春节放鞭炮已有几千年历史,这一传统更多得就是为了表达人们喜悦得心情,以及对新一年得祝福,在图吉利得同时,更增加了节日得喜庆气氛。 (9)新春佳节,特别就是正月初一一早,人们一见面,都要作揖道喜,互相祝福,这就就是“拜年”。拜年就是主要得春节风俗之一,人们互道平安,互道吉祥,共享节日得喜悦。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4课本文化常识考点总结 1.读尽缥缃万卷书:缥,青白色的丝织品。缃,淡黄色 的丝织品。古人习惯用这两种丝织品包书或做书袋,后来用 作书籍的代称。 2.宫调:我国古代音乐以宫、商、角、变徵、徵、羽、 变宫为七声,以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凡 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调”,合称“宫调”。 3.《本草》指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药书。 4.戏曲中的行当:京剧行当又称角色,主要可分为生、 旦、净、末、丑,共五大行当。 末行:在京剧形成之初,舞台上确实有末这一行,而 且由专攻末行的演员来出演,不能由生行演员兼演。京昆十 三绝中的张胜奎就是末行的杰出代表,他在那张画像中扮演 的《一捧雪》的莫成,就是末行。因为末与衰派老生非常相 近,而且后来一些擅于演老生的演员兼演末戏,一些演末的 演员兼演生行戏,二者的界限被打破,末就并入了生行。 末行与生行表现手法不同,化妆方式也不同,直观上来 看,最大的区别是髯口上,生行是戴“三”,其余的都算末行。现在舞台上还有末的痕迹可见,比如《四进士》的宋世杰, 戴白满,这就是原来末行的戏。马派《龙凤呈祥》的鲁肃,

戴二涛,也是末行的遗风。但是现在已经不单把末再拿出来 了。 丑行:简称“丑”。剧中丑行勾脸,而勾画“三花脸”,面谱与花脸有很大区别。 丑行又分文丑、武丑。文丑中又分为方巾丑(文人,儒生);武丑,专演跌、打、翻、扑等武技角色。根据动物属相,丑 属牛,牛性笨,丑为笨的代名词。但舞台上的武丑亦叫开口 跳,而能说能跳,表演出活泼伶俐,善演武功武技的角色, 此与牛的丑笨性又截然不同. 生行:简称“生”。生行分为须生(老生、胡子生)、红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为京剧中的重要行当之一。 须生(老生、胡子生):即中年以上的剧中人,口戴髯口(胡子),因性格与身份的不同,可分为安工老生或称唱工老生(如扮演帝王、官僚、文人等),靠把老生(如扮演武将),衰派老生(如扮演穷困潦倒之人等)。 红生:为勾红脸的须生,如扮演关羽、赵匡胤等。 小生:指演剧中的翎子生(带雉翎的大将,王侯等),纱帽生(官生)、扇子生(书生)、穷生(穷酸文人)等。 武生:为戏中的武打角色,穿厚底靴的叫长靠(墩子)武生,穿薄底靴的称短打(撇子)武生。 旦行:简称“旦”。分青衣、花旦、武旦、老旦、贴旦、闺 旦等角色。旦角全为女性。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 阅读精选(1):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礼貌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四个特征 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一样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一样。 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文化纵览 简介 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琴棋书画、三百六十行、四大发明、民间禁忌、精忠报国、自然养生、竹、民谣、黄土、长江、黄河、红、月亮。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

鸡、狗、猪。农家、农民起义;皇宫官府、宫庭文化、帝王学。 诸子百家 中国传统文化 1.道家(老子、庄子、列子;思想:道德,无为、逍遥;《南华经》《道德经》《管子》 2.儒家(孔子、《论语》、孟子、《孟子》、荀子;思想:仁、义、礼、智、信;四书:《中庸》《大学》《孟子》《论语》) 3.法家(李悝,韩非、李斯、《韩非子》思想:君主集权,以法治国) 4.墨家(墨子、《墨子》、思想:兼爱、非攻、举贤、节俭) 5.名家(邓析、惠施、公孙龙、桓团《公孙龙子》) 6.阴阳家(邹衍、五行、金木水火土) 7.纵横家(鬼谷子、苏秦、张仪、《战国策》) 8.杂家(吕不韦《吕氏春秋》) 9.小说家(虞初《虞初周说》) 10.兵家(孙膑《孙膑兵法》孙武《孙子兵法》、吴起、尉缭、魏无忌、白起思想:【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就出自此书。) 11.医家(扁鹊、淳于意、张仲景、华佗、孙思邈、王冰、张从正、朱震亨、李时珍、张景岳)

高中语文选修教材文化常识(《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先秦诸子选读》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长恨歌》 1.列土:封爵赐邑。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社坛上的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征土地和权力,称为“列土分茅”。 2.梨园:中国唐代训练乐工的机构。我国人民在习惯上称戏班、剧团为“梨园”,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把几代人从事戏曲艺术的家庭称为“梨园世家”,戏剧界称为“梨园界”等等。 3.龙驭:指天子车驾。除此之外,该词还有“皇帝”“君临天下”及委婉称呼“帝王去世”。 《行路难》 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古乐府道路六曲之一,亦有变行路难,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后鲍照拟作为多。 《阿房宫赋》 1.妃嫔媵嫱:“妃”,皇帝的妾,或太子、王侯的妻;“嫔(pín)”“嫱(qiáng)”:都是古代宫廷中一种女官,实即皇帝的妾,地位比“妃”要低;“媵(yìng)”,古代统治阶级嫁女时随嫁的人(陪嫁的侍女),也可能成为嫔、嫱。 2.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 《六国论》 1.先: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 2.故事:先例。除此之外,在古文中一般也有“旧日的制度,例行的事”以及“掌故,典故”等意思。 《伶官传序》 1.从事:官名,源于汉武帝时期,有刺史属吏之称,分为别驾从事史、治中从事史等,主要职责是主管文书、察举非法,到宋代时被废除。

2.太牢:即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ǐ,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牺牲(古代祭典用的猪、牛、羊等),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牢”本为养牲畜的圈,在这里指祭祀用的牲畜;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古人又把牛叫“太牢”,羊叫“少牢”。 3.告庙:天子或诸侯出巡、遇兵戎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 4.忽微:微小的事。忽,一寸的十万分之一;微,一寸的百万分十一。 5.俳优:以乐舞谐戏为业的人即古代演滑稽戏杂耍的艺人。 6.杂戏:古代娱乐形式之一,包括百戏、杂乐、歌舞戏、傀儡戏等。 祭十二郎文 1.十二郎:唐代习惯以行第、郡望、官职称呼别人,这里以行第称呼韩老成。“郎”,唐代口语,对年轻男子的称呼,又称郎子。 2.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 古代常用伯(孟)、仲、叔、季来表示长幼之序,如伯夷、叔齐,再如孔子字仲尼,是因他排行第二,故字中有“仲”。孟者,《说文》:“孟,长也。”即孟在排行中指最年长的。仲,《说文》:“仲,中也。”仲,在排行中指居中的。”季,《说文》:“季者,少称也。”如季叔,后引申为最后、末尾,如季军。 3.孤: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无依无靠的人。鳏: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寡: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孤:年幼丧父的孩子。独:年老无子女的人。 4.所怙:指所依靠的父亲(其实也包括母亲)。语出《诗经》:“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失怙,指死了父亲;失恃,指失去母亲。 5.省:探望。古代一般是看望父母、尊亲的意思。 6.薨:古代称侯王死叫薨,唐代及以后二品以上官员去世都称薨。古代对人死的称呼反映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严格的等级制度,《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死

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化常识含解析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古人的名与字往往有意义上的联系,如韩愈,字退之;别号往往是自取的,表明个人的情趣,如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 B. 《小石潭记》、《醉翁亭记》、《记承天寺夜游》、《登飞来峰》这几篇作品的作者都被列入了“唐宋八大家”之中。 C. 清代是我国小说发展的鼎盛时期,如有以三国纷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三国演义》,有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有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红楼梦》。 D. 菲利普夫妇和胡屠户分别是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和《范进中举》中的人物,他们虽然国别和时代不同,但都和契诃夫笔下的奥楚蔑洛夫一样具有“变”的特点。 【答案】 C 【解析】【分析】《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不是白话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C项关于《三国演义》的表述有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考生要在平时加强积累,对每一则文学文化常识都要熟记,在判断选项时要仔细认真,不可马虎。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酒杯,在古代有很多称谓。如“觥筹交错”中的“觥”,“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中的“白”,“金樽清酒斗十千”中的“樽”都是“酒杯”的意思。 B. 明清时期,我国古代白话小说发展到了顶峰,产生了众多不朽的名著。如《西游记》《镜花缘》《水浒传》等。 C. 古代的很多诗文都是作者遭贬谪时所作,如《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唐代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后给侄儿孙湘以示勉励之意的一首诗;《岳阳楼记》是北宋范仲淹被贬谪巴陵郡时写给朋友藤子京的一篇文章。虽是被贬,他们却是共同表达出一种对理想、志节的执着和持守。 D. 句子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这是并列复句。 【答案】 C 【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C.《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抒发了作者内心郁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伤情绪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传统文化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成语“波澜不惊”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气象万千、心旷神怡、水落石出”也出自这篇文章。

菩萨蛮(其二)(韦庄) 1.韦庄:字端己,汉族,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诗人、 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唐玄宗朝宰相韦见素之后、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 与温庭筠齐称“温韦”,是花间词派代表词人。因有著名叙事长诗《秦妇吟》而被称为“秦妇吟秀才”。 2.菩萨蛮:本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也用作曲牌。亦作《菩萨鬘》,又名《子 夜歌》、《重叠金》等。唐宣宗大中年间,女蛮国派遣使者进贡,她们身上披挂着珠宝,头上戴着金冠,梳着高高的发髻,让人感觉宛如菩萨,当时教坊就因此制成《菩萨蛮曲》,于是后来《菩萨蛮》成了词牌名。 3.《忆江南》,本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又名《望江南》、《梦江南》、《江 南好》、《望江梅》、《春去也》、《梦游仙》、《安阳好》、《步虚声》、《壶山好》、《望蓬莱》、《江南柳》等。 4.当垆卖酒: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与(卓文君)倶之临邛, 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垆。相如身自著犊鼻,与保佣杂作,涤器于市中。”指临街卖酒。 新城道中(苏轼) 1.铜钲:古代一种铜质乐器,又名丁宁,形状像钟,打击发声。 扬州慢(姜夔) 1.扬州慢:词牌名,是宋代词人、音乐家姜夔的自度曲。 2.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南宋 文学家、音乐家。 3.维扬:扬州的别称。《尚书禹贡》有“淮海维扬州”,后来借维扬指扬州。 4.《蜀黎》之悲:国家沦亡的悲痛。《蜀黎》是诗经中的篇名,是周人缅怀故都 之作,后借指故国之思。 5.竹西:扬州外五里的亭子,在禅智寺左侧。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谁知竹西 路,歌吹是扬州。” 6.豆蔻:出自杜牧《赠别》中“豆蔻梢头二月初”,现在常用“豆蔻年华”表示 十二三岁的少女。 7.二十四桥:唐代扬州的二十四座桥,泛指扬州的名桥。 长相思(纳兰性德) 1.纳兰性德:叶赫那拉氏,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 改名为性德,一年后太子更名胤礽,于是纳兰又恢复本名纳兰成德。号楞伽山人。清朝著名词人。父亲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学士、一代权臣纳兰明珠。是康熙身边侍卫,常跟随康熙出访关外。出身贵族,文才出众,但淡泊名利,多交江南布衣文人。著有《通志堂集》、《饮水词》、《渌水亭杂识》等。 2.榆关: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 将进酒(李白) 1.将进酒:汉乐府旧题,将,请。 2.烹羊宰牛:指丰盛的酒宴。语见曹植《箜篌引》“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 3.钟鼓馔玉: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钟鼓指鸣钟击鼓作乐;馔玉指美好的饮食。 4.陈王:指曹植,因封于陈(今洛阳一带)而名,死后谥“思”因此也称陈思 王。 阁夜(杜甫) 1.夷歌:指少数民族的歌谣。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课本全部文学常识总结 一、人物 1、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 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 产阶级现代文化的奠基人。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 表《狂人日记》,著名短篇小说《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记《而已集》、《二心集》、《三闲集》等。 《朝花夕拾》是鲁讯写于1926年2月间的散文集,共10篇。《故乡》选自小说集《呐喊》;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 书屋》就选自《朝花夕拾》;课文《雪》选自《野草》(《鲁讯全集》第2卷);《阿Q正传》是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 2、胡适(1891-1962) 原名胡洪骍,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作家、学者、教育家。是中国现代文化的奠基人之 一。著有《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胡适文集》、《胡适作品集》等。 3、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沫若为笔名。 四川乐山人。现代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 文学家、社会活动家。主要文学作品有“诗集《女神》、《星空》、《蔡文姬》等。《天上的街市》《净夜》选自《郭沫若全集》。 4、巴金:1904年生,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男,四川成

都人。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灭亡》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还有短、中、长篇小说。《短文两篇》选自《龙.虎.狗》。 5、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 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柳宗元一生留下 600多篇诗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诗。其《登柳州城楼寄漳 汀封连四州》为唐代七律名篇,绝句《江雪》在唐人绝句中 也是不可多得之作。《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 6、苏轼是中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 居士。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父苏洵、弟苏辙都 。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 等,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7、史成汉,1923年出生于山西定襄县,蒙古族,七月 派诗人,1941年发表诗作,出版了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在祖国面前》、《爱与歌》等。 8、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理著名作家、评论家,作品擅长刻画以及对奇特命运下个人的遭遇和心灵的 热情描摹。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 中短篇小家之一。代表作有《成功的迷诀》、《一个女人一生 中的二十四小时》、《三作家》等。《列夫.托尔斯泰》选自《三

一、名词解释 新儒家: 新儒家是指民国新文化运动以来全盘西化的思潮在中国的影响力扩大,一批学者坚信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仍有价值,认为中国本土固有的儒家文化和人文思想存在永恒的价值,谋求中国文化和社会现代化的一个学术思想流派。特征是与西方近代民主,科学思想交流融合。鹅湖之会: 比喻具有开创性的辩论会。出处: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市铅山县鹅湖镇)鹅湖寺举行的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由吕祖谦邀集,意图调和朱熹和陆九渊两派争执。实质上是朱的客观唯心主义和陆的主观唯心主义的一场争论。它是中国哲学史上一次堪称典范的学术讨论会,首开书院会讲之先河。 大乘佛教: 大乘佛教指能将无量众生度到彼岸,佛教中用马车来比喻度众生的工具。大乘,是大的车乘之意。在佛教声闻,缘觉,菩萨的三乘教法中,菩萨乘(或佛乘)为大乘教法。 慎独: “慎”就是小心谨慎、随时戒备;“独”就是独处,独自行事。意思是说,严格控制自己的欲望,不靠别人监督,自觉控制自己的欲望。 内圣外王 内圣外王,指内具有圣人的才德,对外施行王道。 四谛: 又作四圣谛。谛,意为真理或实在。四谛即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 四谛即:(1)苦谛:指三界六道生死轮回,充满了痛苦烦恼。(2)集谛:集是集合、积聚、感招之意。集谛,指众生痛苦的根源。谓一切众生,由于贪、瞋、痴等造成种种业因,从而感招未来的生死烦恼之苦果。从根本上来说,众生痛苦的根源在于无明,即对于佛法真理、宇宙人生真相的无知;正因为无明,众生才处于贪、瞋、痴、慢、疑、恶见等等烦恼之中,由此造下种种恶业;正因为造下种种恶业,又使得众生未来要遭受种种业报。这样反复自作自受,轮回不休。(3)灭谛:指痛苦的寂灭。灭尽三界烦恼业因以及生死轮回果报,到达涅盘寂灭的境界,称为灭。(4)道谛:指通向寂灭的道路,主要指八正道。佛教认为,依照佛法去修行,就能脱离生死轮回的苦海,到达涅盘寂灭的境界。 涅磐: 涅槃为佛教教义,指佛教修习中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和最高理想境界,一般指破除烦恼后所证得的不死不灭,超越生死,永恒安乐的境界,是一种超越生死轮回之迷界而获得觉悟,

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学常识练习 班级座号姓名成绩 .李白,字,号,唐代伟大的诗人,有“”之称。其诗想象丰富,感情奔放,形象雄奇,语言瑰丽活泼,音律和谐多变。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代表作有等诗篇。 仅存其诗两首。一首《代答闺梦还》,水平一般。一首则是,是历代传诵的名篇。

11.孟浩然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他的诗多写和,语言清淡,意境清远。与王维并称“”。 12.韦庄,字端已,今陕西西安人,韦应物之四世孙。其词尤具特色,注入作者平生漂泊乱离、思乡怀旧之感,风格清新明朗,与并称“温韦”,也是“”中的代表之一。 13.王维,字摩洁,官至尚书右丞,故称___________。与孟浩然同为盛唐_____________诗派代表,其作品被_______ _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虽为朝廷命官,却常隐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以禅悟诗,故有“”之称。代表作有、等。 14.苏轼,字,号,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北宋文坛领袖,诗、词、散文有着极高的成就。开创了词派。 15.姜夔字尧章,号,江西鄱阳人,布衣终生。擅长写词,尤精通音律,其词作多咏物纪游,但也暗寓国家分裂、江河变异之慨。 16.纳兰性德,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号楞伽山人。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大词人,与、并称清词三大家。 17.李贺,唐代诗人,字,卒时仅27岁。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李凭箜篌引》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韩愈的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18.李煜,南唐中主第六子,世称。由于身份地位的变化,使他前后期的词呈现出不同的风貌来。代表作有、等。 19.周邦彦,字美成,号,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其作品善铺叙而含蓄,富丽精细,格律精严。漂泊的孤独和憔悴失意,是周邦彦词的情感基调。他的词自成一家,有“”“”之称。 20.高适,字达夫,一字仲武,世称高常侍,与并称,盛唐边塞诗代表作家。其边塞诗感情激昂,意境雄浑,气势奔放;长于七古。 21.柳宗元,字子厚,是唐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世称。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他提出的“”的文学主张,对当时的 “”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22.温庭筠,本名岐,字飞卿,今山西祁县人。是的开山鼻祖,奠定了文人词“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其诗与齐名,并称“温李”。 23.杜牧,晚唐杰出的诗人、文学家,为别于杜甫,后人称他为“小杜”,又将他与并列,称为“小李杜”,杜牧著有。长于七绝,他的是当之无愧的“诗人之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