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标准 (1)

数学课程标准 (1)
数学课程标准 (1)

中数学新课程的六条具体目标可以分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层次。

2.第2题

在培养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还要求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表达和交流能力.

第3题

数学课程的内容不仅要包括数学的一些现成结果,还要包括这些结果的_形成过程__.

果,

4.第4题

7.布鲁纳的人类认知的方式包括动作表征、映像表征和 .

答案:

符号表证

5.第5题

.高中数学新课程一共有10 个模块的内容。

6.第6题

.信息技术对数学教育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信息收集和资源获取,计算工具,视觉显示,改善等方面。

答案:

学习手段

7.第7题

5.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六条具体目标可以分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这三个层次。

答案: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9.常量数学是以静态的、不变的、有限的观点去研究问题。微积分以动态的、变化的、无

限的观点来研究问题。

9.第9题

.空间想象能力是指,正确运用空间图形或图象反映和掌握客体的空间特性和关系的能力.

10.第19题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是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的四个学习领域.”

标准答案:

实践与综合应用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中的“五行”指的是恭、宽、、敏、惠。

答案:

12.第21题

0.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是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这些内容不单独设置,而是渗

透在每个模块或专题中。

答案: 数学文化

13.第22题

8.数学新课程中的评价应有助于学生、建立自信、改进教学

答案: 认识自我

14.第23题

.知识技能目标可以分成了解、理解、掌握和

答案:

综合运用

15.第24题

16.第25题

8.数学新课程中的评价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评价。既可以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也可以让家长

和有关人员参与评价过程.

答案: 社区

17.第26题

于天下为仁矣”中的“五行”指的是恭、、信、敏、惠.

答案: 宽

18.第31题

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必修课程有___模块,选修课程有___模块和___专题。

答案:

5,5,16

19.第10题

15.修订后的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

答案:

案:在理解的基础上,能直接把知识运用于新的情境。

20.第11题

14.化归

答案:

案:是指将要解决的问题转化归结为已经解决或容易解决的问题的过程(或思维方法).

21.第12题

11.空间观念.

答案:空间观念是对空间物体的一种感知。

22.第27题

12.应用意识.

答案:

答案:应用意识是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观念.

23.第28题

15.修订后的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

答案:

答案:在理解的基础上,能直接把知识运用于新的情境.

24.第29题

14.抽象概括能力

答案:

案:从具体事物中区分、抽取、归纳、综合出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的能力.

25.第30题

12.合情推理能力.

答案:

答案:合情推理能力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条件科学地提出数学猜想的能力.

26.第13题

《标准》中的数感的内容有哪些?

答案:

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27.第14题

17.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第一,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

第二,增强数学的可视化,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第三,运用信息技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28.第15题

19.高中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什么?

答案: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

29.第16题

16.如何理解高中数学新课程的选择性?

答案:

案:1.学会选择,是未来公民必须具备的素养;学会选择,将有利于个性发展.

2.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基础.

3.高中数学课程的多种选择是国际数学课程发展的普遍趋势.

30.第17题

18.空间与图形加强的内容有哪些?

答案:

案:(1)强调内容的现实背景,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

)增加了图形变换、位置的确定、视图与投影等内容;

)加强了几何建模以及探究过程,强调几何直觉,培养空间观念;

)突出“空间与图形”的文化价值;

)重视量与测量,并将其融合在有关内容中,加强测量的实践性;

)加强合情推理,调整“证明”的要求,强化理性精神.

案:(1)强调内容的现实背景,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

)增加了图形变换、位置的确定、视图与投影等内容;

)加强了几何建模以及探究过程,强调几何直觉,培养空间观念;

)突出“空间与图形”的文化价值;

)重视量与测量,并将其融合在有关内容中,加强测量的实践性;

)加强合情推理,调整“证明”的要求,强化理性精神.

31.第18题

19.《标准》对推理论证能力的要求有什么变化?

答案:

答案:既包括了原来的演绎推理(或逻辑推理),而且还包括了数学发现、创造过程中的合情推理,这是一个大的进步。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等都是十分重要的。

标准答案:

答案:既包括了原来的演绎推理(或逻辑推理),而且还包括了数学发现、创造过程中的合情推理,这是一个大的进步。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等都是十分重要的。

32.第32题

16.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3.第33题

16.如何理解高中数学课程的基础性?

答案:

案:第一,在义务教育阶段之后,为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数学基础,使他们获得更高的数学素养;

第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对基础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技能上,还应包括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它们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34.第34题

19.“数与代数”削弱的内容有哪些?

答案:

案:(1)降低运算的复杂性、技巧性和熟练程度的要求;

(2)减少了公式,降低对记忆的要求;

(3)降低了对一些概念过度“形式化”的要求。

35.第35题

17.数学评价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答案:

案: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数学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

36.第36题

18.简述《标准》对应用意识的要求.

答案:

答案: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面对新的数学知识,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1.第2题

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c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2.第3题

设计统计与概率的实践活动时应该考虑学生的(c ),注意活动的组织形式。

A.品质

B.意志

C.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

D.上进心

3.第4题

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 C )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

发展与进步的历程。

A.自我评价

B.相互评价

C.多样评价

4.第6题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

容中,不再单独出现( C )的教学。

A.应用题

B.计算

C.概念

5.第7题

“用数学”的含义是(B )

A.用数学学习

B.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C.了解生活数学 D、掌握生

活数学

A.用数学学习

B.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C.了解生活数学

D.掌握生活数学

6.第8题

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一种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主要通过为学生创设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B )来实现。

A.多做题目

B.经历探索过程

C.科学研究

D.勤于训练

7.第9题

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C)的过程。

A.交往互动

B.共同发展

C.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8.第10题

《新课程标准》对“基本理念”进行了很大的修改,过去的基本理念说:“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现在的《新课标》改为: (D )

A.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B.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获得有价值的教育

C.人人都获得教育,人人获得良好的教育

D.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9.第11题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B )

A.联系生活学数学

B.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C.培养学习数学的爱好

D.进行双基教学

10.第14题

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C )。

A.教教材

B.教课本

C.用教材教

D.教课标

11.第15题

《新课标》强调“从双基到四基”的转变,四基是指:(B )

A.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

B.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C.基础知识、基本经验、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

D.基础知识、基本经验、基本思想和基本过程

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C )的过程。

A.交往互动

B.共同发展

C.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13.第17题

“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B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数学思考

B、过程与方法

C、解决问题

A.数学思考

B.过程与方法

C.解决问题

14.第18题

“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A)次。

A.一

B.二

C.三

D.四

15.第19题

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C)

A.成绩

B.目的

C.过程

16.第20题

推理一般包括(C)。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

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

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17.第21题

在“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实践活动时应该考虑学生的(A)和年龄特征,注意活动的组织形式,使活动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实践活动的作用。

A.已有认知水平

B.兴趣

C.干劲

D.热情

18.第22题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 A )的教学。

A.概念

B.应用题

C.定义

D.计算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AB)

A.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B.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C.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20.第13题

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ABCD)。

A.建立数感

B.符号意识

C.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D.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21.第5题

教学过程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而不应当对课程做出任何变革。

您的答案:错误

22.第12题

素质教育就是把灌输式与启发式的教学策略相辅相成.

您的答案:错误

23.第23题

课程改革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

您的答案:正确

24.第24题

新课程评价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您的答案:正确

25.第25题

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二者间的关系

您的答案:正确

新课标全国卷1文科数学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数学 本试卷共5页,满分150分。 考生注意: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A ={}|2x x <,B ={}|320x x ->,则 A.A B =3|2x x ? ?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整理(完整版) 一、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C=(a+b)×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的底=面积×2÷高a=2S÷h 三角形的高=面积×2÷底h=2S÷a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平行四边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h=S÷a 平行四边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高a=S÷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梯形的上底=面积×2÷高-下底 梯形的下底=面积×2÷高-上底

梯形的高=面积×2÷(上底+下底)a=2S÷(a+b) 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

【小学数学】一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加法 加数+加数=和 和=加数+加数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另一个加数=和-加数 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减法 被减数-减数=差 差=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差+减数=被减数 被减数=减数+差 数位 1、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表示几个一) 第二位是十位.(表示几个十) 第三位是百位.(表示几个百) 2、20里面有2个十;也可以说20里面有20个一。 3、10里面有1个十;也可以说10里面有10个一。 4、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读作是写语文字,写作是写数学字

5、个的前面写数学字;个的后面写语文字。 列式计算 在“︸”下面就是求总数;用加法计算。(+) 在“︸”上面就是求部分;用减法计算。(-) 比大小多少 求大数比小数多多少;用减法计算。(-) 求小数比大数少多少;用减法计算。(-) 也就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多几少几的问题 认时间 1、时针短;分针长。1时=60分 60分=1时 1刻=15分

2、分针指着12是整时;时针指着数字几就是几时; 3、分针指着6是半时;时针过数字几就是几时半。 4、钟面数字有十二个。两数之间有五小格;一周共有六十小格。 5、时针转一个数字是一时,分针转一个小格是一分, 6、时针刚过数字几;就是表示几时多。 要问多了多少分;请你仔细看分针。 凑十歌 凑十歌:小朋友拍拍手;大家来唱凑十歌;九凑一;八凑二,七凑三来六凑四,两五相凑就满十。 凑十法:拆小数;凑大数。拆大数;凑小数。 认识人民币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认识位置 头在上;脚在下;胸在前;背在后;左手按;右手写;上下楼梯靠右走;位置认清不能错! 加减列竖式 数位对齐;先个(位)后十(位)。写上加减;再算数值。 其他 1、最小的一位数是1;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一位数是9。 2、尺子上的起点用0来表示。 3、找相邻数的方法:用这个数加1;再用这个数减1;得到的结果就是它的相邻数。-

三年级数学下册课标对本学段的要求培训课件

课标对本学段的要求 三年级是第一学段的最后一个学年,又是中年段的起始学期,因此,三年级教材承前起后,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增长、心理和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更要考虑为学生的继续学习、以后的长远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课标分别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知识与技能方面 主要让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的过程,认识简单的小数和常见的量,初步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巧。能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通过有层次、多样化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另外,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使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得以准确地表达。 数学思考方面 要求学生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探索简单的位置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能有条理的思考问题。可以通过平常教学中加强操作练习,让学生养成先动脑筋再动手的习惯,边做边说过程,在操作中体验思考的魅力,通过加强画图练习,增强空间观念。 解决问题方面要求学生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具体可以通过每日一题本与纠错本来强化练习,学生数学表达能力可以通过每日五分钟趣味数学谈、我说我的数学故事等:让学生尝试表达自己的想法,用数学日记来记录所思所想。 情感与态度方面 要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通过合作能主动克服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发现错误并能及时纠正,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在日常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情景或游戏,或者通过手抄报的形式展现,激发学生参与欲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学习,接受知识。

201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1理科数学分类汇编——9.解析几何

9.解析几何(含解析) 一、选择题 【2019,10】已知椭圆C 的焦点为121,01,0F F -(),(),过F 2的直线与C 交于A ,B 两点.若22||2||AF F B =, 1||||AB BF =,则C 的方程为 A .2 212x y += B .22132x y += C .22143x y += D .22154 x y += 【2018.8】抛物线C :y 2=4x 焦点为F ,过点(–2,0)且斜率为 23直线与C 交于M ,N 两点,则FM FN ?u u u u r u u u r = A .5 B .6 C .7 D .8 【2018.11】已知双曲线C :2 213 x y -=,O 为坐标原点,F 为C 的右焦点,过F 的直线与C 的两条渐近线的交点分别为M 、N .若OMN △为直角三角形,则|MN |= A . 32 B .3 C . D .4 【2017,10】已知F 为抛物线C :y 2=4x 的焦点,过F 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l 1,l 2,直线l 1与C 交于A 、B 两点,直线l 2与C 交于D 、E 两点,则|AB |+|DE |的最小值为( ) A .16 B .14 C .12 D .10 【2016,10】以抛物线C 的顶点为圆心的圆交C 于B A ,两点,交C 的准线于E D ,两点,已知24=AB ,52=DE ,则C 的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 ) A .2 B .4 C .6 D .8 【2016,5】已知方程1322 22=--+n m y n m x 表示双曲线,且该双曲线两焦点间的距离为4,则n 的 取值范围是( ) A .)3,1(- B .)3,1(- C .)3,0( D .)3,0( 【2015,5】已知00(,)M x y 是双曲线C :2 212 x y -=上的一点,12,F F 是C 的两个焦点,若120MF MF ?的一个焦点,则点F 到C 的一条渐近线的距离为 A B .3 C D .3m

小学1~6年级数学公式大全(最新版)

最全小学数学公式大全 一、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11、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 a×h÷2 1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a 1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 1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 15、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 16、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17、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18、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19、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 20、圆的周长=直径×π公式:L=πd=2πr 21、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公式:S=πr2 22、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23、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 24、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25、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26、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二、单位换算 (1)1公里=1千米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3)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4)1吨=1000千克1千克= 1000克= 1公斤= 2市斤 (5)1公顷=10000平方米1亩=666.666平方米

小学生公式大全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小学一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一、加法 加数+加数=和 和=加数+加数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另一个加数=和-加数 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二、减法 被减数-减数=差 差=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差+减数=被减数 被减数=减数+差 三、数位

1、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表示几个一) 第二位是十位.(表示几个十) 第三位是百位.(表示几个百) 2、20里面有2个十,也可以说20里面有20个一。 3、10里面有1个十,也可以说10里面有10个一。 4、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读作是写语文字,写作是写数学字 5、个的前面写数学字,个的后面写语文字。 四、列式计算 在“︸”下面就是求总数,用加法计算。(+) 在“︸”上面就是求部分,用减法计算。(-) 五、比大小多少 求大数比小数多多少,用减法计算。(-) 求小数比大数少多少,用减法计算。(-) 也就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多几少几的问题 六、认时间

1、时针短,分针长。1时=60分60分=1时1刻=15分 2、分针指着12是整时,时针指着数字几就是几时, 3、分针指着6是半时,时针过数字几就是几时半。 4、钟面数字有十二个。两数之间有五小格,一周共有六十小格。 5、时针转一个数字是一时,分针转一个小格是一分, 6、时针刚过数字几,就是表示几时多。 要问多了多少分,请你仔细看分针。 七、凑十歌 凑十歌:小朋友拍拍手,大家来唱凑十歌,九凑一,八凑二,七凑三来六凑四,两五相凑就满十。 凑十法:拆小数,凑大数。拆大数,凑小数。 八、= 等于号,< 小于号,>大于号 大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大口朝左大于号,大口朝右小于号. 两边相等用等号。

1—6年级小学数学公式大全

小学数学公式 一、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1.正方形(C周长、S面积、边长) 周长=边长×4 C=4 面积=边长×边长S= a×a= 2.正方体(V体积、S面积、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 3.长方形(C周长、S面积、边长) 周长=(长+宽)×2 C=(+b)×2 面积=长×宽S= ×b 4.长方体(V体积、S面积、长、b宽、h高) 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表=2(+h+bh) 体积=长×宽×高V=bh 5.三角形(S面积、底、h高) 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面积=底×高÷2 S=×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h =×2÷ 三角形底=面积×2÷高=×2÷h 6.平行四边形(S面积、底、h高) 面积=底×高 S= ×h 7.梯形(S面积、上底、b下底、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b)h÷2 8.圆形(S面积、C周长、圆周率、d直径、r半径) 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周长=×直径=×半径×2 c=πd =2πr 面积=×半径×半径 S环=(-) 9.圆柱体(V体积、S底面积、r底面半径、d底面直径、C底面周长、h高) 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ch=dh=2rh 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S表=ch+2s=ch+2 体积=底面积×高 V=Sh 10.圆锥体(V体积、S底面积、r底面半径、h高) 体积=底面×积高÷3 V =Sh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 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13.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小学数学公式一年级到六年级知识大全

小学一年级九九乘法口诀表。学会基础加减乘。 小学二年级完善乘法口诀表,学会除混合运算,基础几何图形。 小学三年级学会乘法交换律,几何面积周长等,时间量及单位。路程计算,分配律,分数小数。小学四年级线角自然数整数,素因数梯形对称,分数小数计算。 小学五年级分数小数乘除法,代数方程及平均,比较大小变换,图形面积体积。 小学六年级比例百分比概率,圆扇圆柱及圆锥。 必背定义、定理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读懂理解会应用以下定义定理性质公式

2016全国新课标卷数学答案

2016全国新课标卷数学答案 【篇一:2016年全国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全国卷 1】 >试题类型:a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数学 注意事项: 页.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 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2a{x|x4x30},b{x|2x30},则ab (1)设集合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3至5 3333(3,)(3,)(1,)(,3)2(b)2(c)2(d)2(a) (2)设(1i)x1yi,其中x,y是实数,则xyi= (a)1 (b (c (d)2

(3)已知等差数列{an}前9项的和为27,a10=8,则a100= (a)100(b)99(c)98(d)97 (4)某公司的班车在7:00,8:00,8:30发车,小明在7:50至 8:30之间到达发车站乘坐班车,且到达发车站的时刻是随机的,则他等车时间不超过10分钟的概率是 (a)1123(b)(c)(d) 3234 x2y2 1表示双曲线,且该双曲线两焦点间的距离为4,则(5)已知方程22mn3mn n的取值范围是 (a)(–1,3)(b)(–1,3) (c)(0,3) (d)(0,3) (6)如图,某几何体的三视图是三个半径相等的圆及每个圆中两条相互垂直的半径.若该几何体的体积是28,则它的表面积是 3 (7)函数y=2x2–e|x|在[–2,2]的图像大致为 (a)(b) (c) (d) ,0c1,则(8)若ab1 cccc(a)ab (b)abba (c)alogbcblogac (d)logaclogbc (9)执行右面的程序图,如果输入的x0,y1,n1,则输出x,y 的值满足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整理(完整版) 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X2 C=(a+b)X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X 4 C=4a 长方形的面积=长乂宽S=ab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X边长S=a.a= a 三角形的面积=底乂高* 2 S=ah^2 二角形的底=面积X 2—咼a=2S*h 三角形的高二面积X 2一底h=2S一a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乂高S=ah 平行四边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底h=S 一a 平行四边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高a=S 一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X咼* 2 S= (a+ b)h*2 梯形的上底=面积X 2一高-下底 梯形的下底=面积X 2一高-上底

梯形的咼=面积x 2*(上底+下底) a=2S *( a + b ) d *2 圆的周长=圆周率X 直径=圆周率X 半径X 2 c= n d =2 n r 圆的面积=圆周率X 半径X 半径 三角形的面积=底乂高* 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X 边长 长方形的面积=长乂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乂高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 长方体 的体积=长乂宽X 高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 底面积X 高 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X 棱长X 棱长 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X n 公式:L =n d = 2 n r 圆的面积=半径X 半径X n 公式:S = n 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 公式:S=ch=n dh = 2 n 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 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 n 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 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X 积高。公式:V=1/3Sh 直径二半径x 2 d=2r 半径二直径*2 r= 公式 S= a X h *2 公式S= a Xa 公式S= a Xb 公式S= a Xh X 咼* 2 公式 S=(a+b)h *2 180 度。 公式:V=abh

一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一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一、加法 加数+加数=和 和=加数+加数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另一个加数=和-加数 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二、减法 被减数-减数=差 差=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差+减数=被减数 被减数=减数+差 三、数位

1、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表示几个一) ,第二位是十位.(表示几个十) ,第三位是百位.(表示几个百)。 2、20里面有2个十,也可以说20里面有20个一。 3、10里面有1个十,也可以说10里面有10个一。 4、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读作是写语文字,写作是写数学字 5、个的前面写数学字,个的后面写语文字。 四、列式计算 ?在“︸”下面就是求总数,用加法计算。(+) ?在“︸”上面就是求部分,用减法计算。(-) 五、比大小多少 求大数比小数多多少,用减法计算。(-) 求小数比大数少多少,用减法计算。(-) 也就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多几少几的问题 六、认识时间 1、时针短,分针长。1时=60分60分=1时1刻=15分 2、分针指着12是整时,时针指着数字几就是几时,

3、分针指着6是半时,时针过数字几就是几时半。 4、钟面数字有十二个。两数之间有五小格,一周共有六十小格。 5、时针转一个数字是一时,分针转一个小格是一分, 6、时针刚过数字几,就是表示几时多。 要问多了多少分,请你仔细看分针。 七、凑十歌 凑十歌:小朋友拍拍手,大家来唱凑十歌,九凑一,八凑二,七凑三来六凑四,两五相凑就满十。凑十法:拆小数,凑大数。拆大数,凑小数。 八、 = 等于号< 小于号>大于号 大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大口朝左大于号,大口朝右小于号. 两边相等用等号. 九、图文应用题 先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再确定用加法或减法计算。最后要记得写答. 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求还有、还剩、剩下是多少,用减法计算。(-)

数学课程标准考试题答案

数学课程规范考试试卷与答案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数学教案是数学活动的教案,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过程。 ①交往互动②共同发展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案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 ①教教材②用教材教 3、算法多样化属于学生群体,()每名学生把各种算法都学会。 ①要求②不要求 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①联系生活学数学②培养学习数学的爱好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5、根据《数学课程规范》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案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的教案。 ①概念②计算③应用题 6、“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数学思考②过程与方法③解决问题 7、《数学课程规范》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的动词。 ①过程性目标②知识技能目标 8、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 ①自我评价②相互评价③多样评价 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的过程。 ①单一②富有个性③被动 10、“用数学”的含义是() ①用数学学习②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③了解生活数学 11、下列现象中,()是确定的。

A、后天下雪 B、明天有人走路 C、天天都有人出生 D、地球天天都在转动 12、《规范》安排了()个学习领域。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不确定 13、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案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案论文 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阅和分析教案理论与教案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14、新课程规范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分为()个阶段。 A)两个B)三个C)四个D)五个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规范》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 B)《规范》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C)《规范》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制订了中小学各学科的“教案大纲”,以逐步取代原来的“课程标 (二)多项选择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A、基础性 B、科学性C普及性D、发展性 2、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A、动手实践 B、自主探索 C、合作交流 D、适度练习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A、组织者 B、引导者 C、合作者 D、评价者 4、符号感主要表现在()。

2019年新课标全国1卷理科数学

关注“小马高中数学”轻松学好高中数学 2019年新课标全国I 卷 理科数学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已知集合}06{},24{2 <--=<<-=x x x N x x M ,则M N =( ) A .}{43x x -<< B .}42{x x -<<- C .}{22x x -<< D .}{23x x << 2.设复数z 满足 1=-i z ,z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为),(y x ,则( ) A .22 +11()x y += B . 221(1)x y +=- C .2 2(1)1y x +-= D . 22(+1)1y x += 3.已知0.20.3 2 log 0.220.2a b c ===,,,则( ) A .a b c << B .a c b << C .c a b << D .b c a <<

关注“小马高中数学”轻松学好高中数学 4 .古希腊时期,人们认为最美人体的头顶至肚脐的长度与肚脐至足底的长度之比是 12- (12 -≈0.618,称为黄金分割比例) ,著名的“断臂维纳斯”便是如此.此外,最美人体的头顶至咽喉的长度与咽喉至肚脐的长度之比也是 1 2 -.若某人满足上述两个黄金分割比例,且腿长cm 105,头顶至脖子下端的长度为cm 26,则其身高可能是( ) A .165 cm B .175 cm C .185 cm D .190 cm 5. 函数 在[,]-ππ的图像大致为( ) A . B . C . D . 2 cos sin )(x x x x x f ++=

关注“小马高中数学”轻松学好高中数学 6.我国古代典籍《周易》用“卦”描述万物的变化.每一“重卦”由从下到上排列的6个爻组成,爻分为阳爻“——”和阴爻“— —”,如图就是一重卦.在所有重卦中随机取一重卦,则该重卦恰有3个阳爻的概率是( ) A .516 B .1132 C .2132 D .1116 7.已知非零向量a ,b 满足b a 2=,且()b a -⊥b ,则a 与b 的夹角为( ) A .π6 B .π3 C . 2π3 D . 5π6 8.如图是求1 12122 + +的程序框图,图中空白框中应填入( ) A .A =12A + B .A =1 2A + C .A =112A + D .A =112A +

(完整版)小学数学1-6年级公式大全

一、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a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二、单位换算

(完整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1 正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正方体 V:体积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 长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s:面积a:长b: 宽h:高(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 三角形底=面积×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 圆形 S面积C周长∏d=直径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 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三年级数学兴趣小组课程规划方案

小学三年级趣味数学课程规划 课题背景: “新课标”的出台,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我校数学校本课程改革的力度和进度。同时为了深化素质教育,更好落实学生素质拓展要求,营造特色校园文化,为学生的多方位发展提供空间。 研究对象: 1、适用年级:栖凤小学3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2、设计教师:栖凤小学的低中段数学教师。 目标构思:本研究以数学“校本”研究实践为中心,以师生“合作、探究”的教学活动为主轴,以“四本”——以“课本”为本、以“课堂”为本、以“校本”为本、以“人本”为本的具体内容为载体,以具体的数学教学案例为突破口,从情感、资源、体系、发展等四个方面加以研究实践。期间师生间的教学情感得以融合、宣泄;教学资源得以有效挖掘、利用;重组的教学内容、结构达到了最优化;师生的数学内涵、个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活动目标 使全校学生对数学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感受到数学之精确、数学之周密、数学之趣味、数学之美感,同时激发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开创教育教学

改革的新局面。根据上级相关文件精神,从本学期起以每周3—4个学时的课外活动时间。开设以“体验新课标、新课程”为重点的,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具有知识性、趣味性、新颖性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为了激发学生参加活动的愿望和要求,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他们具有自觉接受教育和锻炼的最佳心理状态,使学生每次参加活动都能既满足各自需要,乐意参加,又确实增长见识,有所得益。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本期的课外活动开展情况如下: 开发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多给 学生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自选组别,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时代性原则:教学内容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相结合,把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4、特色性原则:教学内容要适应有特色的学校文化发展的需要。 5、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差异性。 活动课程设置: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本着“活动应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互相配合,互相促进;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因地、因校制宜”的五大原则。切实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全校师生人人参与,在活动中学

2018全国卷_新课标1数学_理科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数学 一. 选择题(每小题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2018·新课标1·文/理)设z= i i i 211++-, 则|z|=( ) A. 0 B. 2 1 C. 1 D. 2 2. (2018·新课标1·理)已知集合A={x |x 2-x -2>0}, 则?U A=( ) A. {x |-12} D. {x |x ≤-1}?{x |x≥2} 3. (2018·新课标1·文/理)某地区经过一年的新农村建设 农村的经济收入增加了一倍, 实现翻番, 为更好地了解该地区农村的经济收入变化情况, 统计了该地区新农村建设前后农村的经济收入构成比例, 得到如下饼图: 则下面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新农村建设后, 种植收入减少 B. 新农村建设后,其他收入增加了一倍以上 C. 新农村建设后,养殖收入增加了一倍 D. 新农村建设后,养殖收放与第三产业收入的总和超过了经济收入的一半. 4. (2018·新课标1·理)记Sn 为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 若3S 3=S 2+S 4, a 1=2, 则a 5=( ) A. -12 B. -10 C. 10 D. 12 5. (2018·新课标1·理) 设函数f (x )=x 3+(a -1)x 2+ax , 若f (x )为奇函数, 则曲线y = f (x )在点(0,0)处的切线方程为( ) A. y =-2x B. y =-x C. y =2x D. y =x 6. (2018·新课标1·文/理)在△ABC 中, AD 为BC 边上的中线, E 为AD 的中点, 则→ EB =( ) A. →→-AC AB 4143 B. →→-AC AB 4341 C. →→+AC AB 4143 D. → →+AC AB 4 341 7. (2018·新课标1·文/理)某圆柱的高为2, 底面周长为16, 其三视图 如右图. 圆柱表面上的点M 在正视图上的对应点为A , 圆柱表面上 的点N 在左视图上的对应点为B, 则在此圆枉侧面上, 从M 到N 的 路径中, 最短路径的长度为( ) A. 172 B. 52 C. 3 D. 2 8. (2018·新课标1·理)设抛物线C: y 2=4x 的焦点为F, 过点(-2, 0)且斜为 3 2的直线与C 交于M, N 两点, →→建设前经济收入构成比例 其他收入 其他收入 建设后经济收入构成比例 B

小学一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小学一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一年级是上学打基础的时期,孩子需要学会适应学习生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公式,为大家提供参考! 最新小学生一年级数学公式 1、加数+加数= 和 2、被减数减数= 差 和= 加数+加数差= 被减数减数 和加数= 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差= 减数 另一个加数= 和加数减数= 被减数差 差+ 减数= 被减数 被减数= 差+ 减数 3、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表示几个一) 第二位是十位.(表示几个十)第三位是百位.(表示几个百) 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读作是写语文字,写作是写数学字个的前面写数学字,个的后面写语文字。 4、?在︸下面就是求总数,用加法计算。(+) 上面就是求部分,用减法计算。(-) 5、求大数比小数多多少,用减法计算。(-) 求小数比大数少多少,用减法计算。(-) 大数=小数+多出来的数小数=大数多出来的数多出来的

页 1 第 数=大数小数 6、时针短,分针长。1时=60分60分=1时1刻=15分分针指着12是整时,时针指着数字几就是几时, 分针指着6是半时,时针过数字几就是几时半。 7、凑十歌:小朋友拍拍手,大家来唱凑十歌,九凑一,八凑二,七凑三来六凑四,两五相凑就满十。 凑十法:拆小数,凑大数。拆大数,凑小数。 8、图文应用题:先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再确定用加法或减法计算。最后要记得写答. 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求还有、还剩、剩下是多少,用减法计算。(-) 9、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10、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学习技巧:加减法简单规律 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用加法。加数+加数=和 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被减数-减数=差 一、加法 (1)两个数相加,保持得数不变:如果相加的这两个数有一个增大了,则另一个数就要减小,且一个数增大了多少,另一个数就要减少多少。

经济学课程标准

《经济学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情况 注:课程类别: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技能专业拓展素质养成 二、课程定位 《经济学基础》课程是我院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会计电算化、商务英语五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也其它相关专业的选修课,对培养学生素质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大量实例来讲授经济学基本原理,使学生牢固树立市场经济的意识、了解市场经济的思维方式及市场运行中的经济规律(尤其是微观经济)的基本原理,指导学生懂得所学知识何时用、如何用。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经济现象本质、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能力,为专业课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使学生初步具备经济领域从业的基本职业意识和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四、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以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经济头脑为主线,阐述经济学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时,只涉及初等数学知识;用语通俗,深入浅出,简洁明快,知识性、趣味性并重。 (二)职业技能目标 本书各章后专门设立了结合各章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设计的能力训练模块,通过具体实践,强化对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以及方法分析具体经济现象、经济问题,形成符合逻辑的解释,并提出解决对策的能力的培养。 (三)职业素质养成目标(或态度目标) 理论必须为实践服务才能体现理论的价值。本书的理论阐述多结合鲜活的现实案例展开,不论是导入案例还是相关阅读资料,均来自于现实生活和当前实际,与社会发展保持零距离,体现了经济学的应用性特点,反映了现实发展。全书在体系和内容的安排上,既考虑了使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需要,还考虑了为其进一步发展和深造奠定基础的要求。 五、教学的组织(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经济学课程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既要培养学生的理论思考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根据生产一线对经济学专业应用型高技能岗位人才的基本技能和知识能力的要求,结合职业岗位群的特征,将传统的以知识为主线构建的学科型课程模式,转变为以能力为主线、以任务引领知识、以生产过程组织教学的职业课程模式。按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将工作任务设计成“学习项目”,采用项目化教学,按项目的不同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

四年级趣味数学考察方案

四年级趣味数学考查方案 一、考查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学目标,重视学习情感和数学能力方面的评价。把单一的笔试改为笔试、口试和实践相结合的考试;把单一的数学考试改为情感、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全面评价。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依据新课标的评价理念,在评价过程中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1.人文性原则:要把学生看作能进行自我教育的主体,给学生以自我发展的空间,挖掘学生自我发展的潜力,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2.导向性原则:在学生的评价出现问题和偏差时教师要给予及时地指导。 3.主体性原则:在评价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要形成教师、学生互动、共评的运行机制。 4.全面性原则: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5.长期性原则:对学生的评价需要有长远的发展眼光。应给予学生多次机会,使对学生的肯定性评价得到进一步的强化。6.适时性原则:应重视对学生的及时评价,激发学生的热情和主动性。要将过程性评价、阶段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评价组织与管理: 结合本校具体情况和学生年龄特征特制定了一年级第二学期数学考试与评价改革实施方案。主要对学生进行口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二、评价原则: 小学数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

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针对以上评价要求本次考核的评价力求做到:考核评价应注重学习、重知识技能应用、重亲身参与探索、重全员参与;考核评价要与指导相结合,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考核评价要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