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教学改革探究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足
中 职学 生 普 遍 对 学 习 既无 兴 趣 , 也无 信 心 , 对 接 受 新 的知识 有 一 种抵 触 情 绪 。在 授 课 时 , 教 师要
注意从学 生能够理 解 的简单 的浅显 的知识开 始 ,
慢 慢 引入 新 课 内容 。这 个 引入 的过 程 要 设 计 得 自
要。
到机体 免 疫 系统及 免 疫疾 病发 生后 的诊 疗 和 预 防。面对繁多的教学内容 , 教师如何准确把握学生 的心 理 进 行 教 学 。 调 动 学 生 的学 习 积 极 性 . 显 得 尤 为重要 。 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 , 才能加 快学生理解 , 从而尽快地进行学 习。
而且 限制 了学生的积极性 。病 原生物 与免 疫 学基础 这 门课程 属 于医学基 础科 目, 课程 内容 中有许 多有 关医学的
专业术语 。 术语 晦涩难懂 , 学生在 心理上难 以接受 , 理解 、 领会 能力上 可能达不到要 求 , 容 易产 生反 面情绪 。 这会
导致教 师的授课 质量不 高。这时 , 教师要积 极进行教 学改革 , 尝试把 一些新 颖的方法 融入 课堂 。 [ 关键词 ] 教 学改革 探 析
2 细心制订授课计划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2 . 1 让 学 生 养成 预 习的 习惯
然流畅 ,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师如果一上来就
抛 出一 堆 复 杂 的公 式 和抽 象 的概 念 ,学 生很 容 易
教师有 了明确 的授课计划 ,就能把课 堂上应 该讲解的内容做 到条理清晰、 重点突出。这样既有
一
有理解 了所学内容 的要 旨,才能更好地驾驭本学
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初步探讨

( 北华大学医学检验学 院
吉林 吉林
1 3 2 0 0 0 )
【 摘要]为提 高免疫 学检 验 实验课 的教 学效果 ,使 学生 更好地 掌握 免疫 学知 识和适应 临床工作 的实 际需要 ,作者 结合 本单位 的实际情 况 ,分析在 免疫 学检 验 的实验教 学过 程 中存在 的 问题 ,并对 免疫 实 验教 学进行 了一 些探 索和 改 良,以期 达到提 高免疫 学检验教 学质量 的 目的。 [ 关键词 】免疫 学检 验 教 学 改革 实验 教 学
[ 中图分 类号】P 0 -5 3 [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9 -5 5 ; 4 9( 2 0 1 ) 1 0 -0 2 0 5 -0 2
对 免疫 学 检 验 实 践 教 学 的 改 良势 在 必 行 , 本 文 就 免 疫 学 检 验实验课面临 的问题和应对措施谈一些 自己的看法 。
( 三 )实验课缺 乏独 立的考核体 系
免疫学 检验的实验课考 核缺乏独立和科 学的体系 ,仅仅 把 实验报告作 为最终成绩 的辅 助,无法充分调 动学生 的积极 性 ,甚至有些 学生根本不到课 堂,只是在抄袭他 人的实验报 告,或 者在 最后的实验考核时敷衍 了事 。
二、免疫检验实验教学 改革的初 步探索
责任 编辑 :武聪
过添加 、加热、冷却等操 作完成实验 ,使实验 过程 缺失 了趣 味性和 科学性 ,把实验变成 了 “ 生产流水线 ”。同时,实验 过程 中的等待时 间又让学 生觉 得无事可做 ,并不利 于提高学 生 的学 习兴趣、独立思考和解 决 问题的能力 。为克服上述弊 端 ,实验 教师 按照 实验 内容 只提 供给 学生 充足 的材 料和 试 剂 ,指 导学 生 自己完成配制和标本 采集等实验准备 活动 。在 实验准备 中,提 醒每组 同学合 理分工 ,相互协作 ,这样 既节 省 了时 间 ,又 增 强 了学 生 之 间 的沟 通 和 团队 合 作 能 力 。 3 . 让 学 生 自 己动 手 设 计 实 验 解 决 问题 ,实 验 课 敢 于 放 手 让 学 生 自己做 , 让 学 生 明 白 自己是 整个 实 验 的 操 作 者 , 发挥 他们的主观 能动 性和创新能力 。每 次实验课的实验 内容和 方 法并不写在 黑板 上,而是在上实验课之 前先告诉学生实验 的 题 目,学生 自己分组查阅资料 ,设计 实验方法 。在第二天上 课 时,让学生将 自己的实验设计方案 写在黑板上 ,并按照 自 己 的 设 计 实 际操 作 。 当遇 到 问题 时 ,鼓 励 学 生 自 己解 决 ,如 课 堂上没有完全解 决问题 ,则可让学生利用 课余时间继续查 阅文献和资料 ,在下 一次实验课上讲 出 自己的解 决方案 ,由 教师进 行评定 。教师在整 个实验过程 中的主 要工作是指导和 修 正,让学生 明白 自己才 是实验的主体 ,鼓励 学生进行小组 内讨论 ,并做 出决定和处 理。讨论 的时候教师应 发挥主导作 用 ,多问学生为什么 ,让 学生 自己思考 ,启发 学生联系所学 的知识解 决实际 问题 ,而 不是直接将结果告诉他 们。实验结 束 时,教师 应帮助学生总 结整 个实验过程 中所 出现 的问题和 不足之 处,让他们 明白严谨 的实验 设计 、良好 的操 作习惯、 实验 仪器 的合理利 用都 有会 对 结果产 生 巨大 的影 响 。从 正 反两个方面 总结 ,使学生对整个 实验有 了更深层 的理解 和记
临床免疫学与检验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Re o m nd Pr c ie i pe i e a h ng o i i a m m u l g b r t r f r a a tc n Ex rm ntTe c i fCln c lI no o y La o a o y
me s dassm n ss m, hc a ru bu as c r ahn f c . n a s a es et yt w i h b  ̄t o t t f tyt cige et n e h s o a s ia o e s
Ke o d : l ia mmu oo a o a oy x e me tta hn ;t a h n eo y W r s ci c i n l n lg lb r tr ;e p r n e c i g e c ig r fr y i m
tahn fciia mmu ooylb rtr r asn eq ai fta hn dpo u iglb rtr dcn e o n l t oi ec igo l c i n l n lg a oao aer igt u t o c igs l y i h ly e n a y s i w d
p oe so a n wld e t n o rh n ie cii a a a i t s a d c n ce t u t t d . B s d o u e r ’e p oa o d rf sin k o e g ,s o g c mp e e sv l c c p b l i n o s in i sat u e l r n l ie o i a e n o ry as x lr t n a i n p a t e e rf r d t ee e me ta h n l ia mmu oo y i e a d t d oo d c t n,e p r n o tn ,ta h n rc c ,w eome  ̄ f m e c i g o ci c i i h i f n l n lg r g r i e l g e u ai n o y o x e me tc n e t e c i g i
浅谈免疫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是远远 不够 的,课后 的作 业可 以布置 一些有 关免疫 学最新
热点 的小论 文。让 学生在 课后去 了解相 关 的知识 ,不仅是 对 所 学 知 识 的加 深 , 更 让 学 生 开 阔 了专 业 视 野 , 并 把 小 论
术 。另一方 面教师 要及 时关注 时代发 展的新 动 向,吸取新
鲜 的素 材及 时整 理 融合 到 自己的 教学 中,对 知 识 进 行重 组 ,所 以 教 材 并 非 是 教 学 的 全 部 。 我 们 的 实 验 课 堂 只 有 在
中国西 部科技 2 1  ̄o 月 ( 0 g 2 l 中旬 )第1 卷 第O 期总第2 8 0 5 3 期
谢 鸿观
曾 英
雷泞菲
彭书明
李 凛
( 成都理 工 大学材料 - 学化 工学院 ,四川 成都 6 0 9 b化 1 5) 0
摘
要 :免疫 学是 生物 学和 医学等 学科 交叉渗透 的前沿学科 ,具有 发展迅速 、知 识 量大 、内容抽 象和理论 性 强等特 点 ,
能 力 ,也 激 发 了学 生 的 学 习 热 情 。
教 学质 量 提 供 参 考 方 法 和 意 见 。
参考 文献: [ ]曹雪涛. 疫学研究 的发展趋势 及我 国免疫 学研究 的现状 与展 1 免
望 [] 中 国免 疫 学 杂 志 , 0 9 2 () J. 2 0 , 5 1. [ ] 陈 爽 , 晓 红 , 2 鞠 方 芳 . 基 础 免 疫 学 理 论 的 几 种 教 学 方 法 谈
进 行 了 改 革 尝 试 , 并 取 得 了一 定 的 效 果 , 为 提 高 免 疫 学 的
以外 ,实验课 的教学模式也要 改革 。传统 的 “ 课前预 习一 课
高职高专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 辽宁 中医药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宁 沈阳 100 ) 辽 1 11
此外 , 在综 合性实验 过程 中, 学生对试 剂的使用易造成 浪 费 , 易损坏仪器设备 。为确保实验合理 、 也 有效进行 , 必须有 相
应的管理措施 。
参考文献:
【赵伟 明 , 1 】 刘贺荣 , 国莉 , 开放性 实验在 营养 与食品卫生学 教学 李 等.
中的尝试f . J 卫生职业教育 ,07 2 ( )4 3 】 2 0 , 1 :2 . 5
Vo.8 01 No5 1 2 0 2 .
高职高专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病原生物与 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陈丽霞
( 泉州 医学高等专科 学校 , 福建 泉州 321) 601 摘 要 : 据高职 高专 院校培养技能型临床 医学专业人 才的要求 , 根 针对 目 前病 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教 学存在的问题 , 实验 从 教学 内容、 实验项 目开设顺序、 实验教 学手段 、 实验室开放 、 实验准备、 实验教 学评价 等方面进行改革 , 以提 高实验教 学质量。
1 优化实验 内容 , 应专业培养 目标 适
传 统的实验 内容按 章节编排 , 且实验项 目相对独立 、 内容 缺乏系统性与连贯性 , 学生对这样的实验不感兴趣 。为此 , 我们 打破 章节顺序 , 1 个实验项 目进行优化 , 对 8 整合成为细菌 的分 离培养与形态观察 、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 免疫学检验 、 寄生
虫学 检验 四大部分 , 并对实验内容的顺 序重 新编排 。如将细菌
的分离培养与形态观察 的实验按 “ 培养 基的制备与灭菌一细菌 的接 种技术一 细菌 的分离划线一染色技术一显微镜技术 ” 顺序 编排 , 整个 过程环环相扣 , 且均 以上次实 验结果作为下次实验 的基 本材料 , 每个实验相对 独立但又存 在 内在联系 , 无论哪一 个实验环节 出现 问题 , 都会影 响整个实验结果 。同时在时间上 也具有连续性 。 3 改革 实验教学手段 。 提高实验教 学效果 不断更新 实验教学方法及手段 ,才能 培养 高素质人才 , 适 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我校不断改革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 验方法与手段 , 取得了较好成效 。 一是示教 与实验有机结合。 对 于一些 经典的 、必不 可少 的验证性 实验 由教师演示或学生 操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J u n o e g u M e ia l g o r a fCh n d dc Col e l 2 l O OJ
… 5( ) a “ n, 1
・
医学 教育 ・
病 原 生 物 学 与 免 疫 学 课 程 教 学 改 革 探 索
游 牧, 赵伍 西 , 胡命 宝
淮 南 2 20 ) 30 1 ( 淮南 联 合 大 学 医学 系 , 安徽
【 摘要】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是一 门医学基础课程 , 是医学专 业学生学好专业课程 的前提 。本研究对课前准 备以及理论课教学中的教学 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改革探索 , 为教学改革 提供一些经验 。
1 课 前 充分 准 备 , 仅 要 “ 教 材 ” 要 “ 不 备 还 备 学生 "
备课是教 学工作 全 过程 中的一 个 重要 环 节 , 备
好课是 上好课 的前 提 。若此 环 节存 在 问题 , 影 响 将 整个教学过 程 。在 备课过程 中要 注意 以下 两点 :
1 1 备教材 .
情 况下 , 何把教 材 内容 系统地传 授给学 生 , 如 并使其 牢 固地掌握 , 这就 需要 教 师在 备 课过 程 中深 人研 究
教学 大纲 , 透教材 , 吃 反复思考 , 整体理 解 , 对每个 篇
卫生部 教 材办公 室 于 2 0 0 2年 2月在 大 连 召开
章 的内容 , 要烂 熟于心 , 并根据 教学需 要对教材做 出 取舍 、 简化 、 补充 , 根 据教 材 的深 度 和广 度进 行周 再 密的分析 、 编排 。另外 , 教学时还 要注意把 书本 内容
( e at n dcn , an nU i d U ies y。 an n h i22 0 , hn ) Dpr metfMe iie Hu ia nt nv ri Hu ia u 3 0 1C ia o e t An
免疫学检验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用 。因 此 临 床 对 高 层 次 、 素质 检 验 人 才 的需 求 正 逐 渐 增 大 。 高
这 就 要 求 检 验 专 业 人 才 必 须 具 有 扎 实 的专 业 知 识 与 技 能 , 才 能 够 融 会 贯 通 并 有 所 发 现 、 所 创 造 。 而 实 验 课 教 学 是 学 生 有
维普资讯
・
医学教胄 ・
J eRsu 0,o3N. d eJy0 V17 o M ,l28 . 7
免疫 学检 验 传 统 实验 教 学模 式 改 革 初探
罗晓 庆 李 兆岩 王 慧
随着 I 检 验 专 业 的 飞速 发 展 , 验 学 科 已 经 从 医 学 检 晦床 检 验 向检 验 医学 方 向 发 展 , 为 一 门 独 立 的 学 科 , 疾 病 的 诊 成 对 断、 治疗 、 防 及 发 病 机 制 的 探 讨 等 诸 方 面 发 挥 了很 大 的 作 预
下 , 论 永 远 是 已 知 的 , 很 大 程 度 上 束 缚 了学 生 智 能 的 开 发 结 在
和 创新 能 力 的培 养 。 因 此 我 们 尝 试 改 变 原 有 模 式 , 进 行 实 先 验 然后 将 实 验 结 果 引 入 课 堂 理 论 教 学 。 如 凝 集 反 应 , 学 生 让
一
在 教 师 指 导 下 先 进 行 玻 片 凝 集 试 验 、 管 凝 集 试 验 的操 作 , 试 引 导 学 生 观 察 自 己实 验 操 作 的结 果 , 中发 现 问 题 , 带 着 问 题 从 并 课 后 翻 阅 书 本 , 阅 资料 , 析 结 果 出 现 的 原 因 , 理 论 课 时 查 分 在
让 学 生 各 述 己见 , 争 论 中 引 出 凝 集 反 应 的 原 理 、 型 、 果 在 类 结
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

养 学 生 的动 手 能 力 、 学 素 质 与 创 新 能 力十 分 重 要 的 环 节 。针 对传 统 教 学模 式存 在 的弊 端 , 者 创 办 了免 疫 兴趣 小 科 作
组 , 过 兴 趣 小 组 的 同学 以点 带 面 , 学 于教 , 在 免 疫 学检 验 实 验 教 学 中 开 设 了综 合 性 、 计 性 实验 , 大程 度 上 通 喻 并 设 很
提 高 了学 生 高 免 疫 学教 学质 量 奠 定 了良 好 的基 础 。
教 学 模式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限 制 了学 生 主观 能 动 性 的 发 挥 , 限 制 也 了 学 生 个 性 的 发 展 , 生 只能 按 照 教 师 事 先 规 划 好 的 步骤 进 行 学 操 作 . 不 思 考 为 什 么 要 这 样 做 , 否还 有 其他 方 法 等 , 视 从 是 忽 对学 生探 索 和 获取 知识 能力 的 培 养 , 利 丁 其 创 新 精 神 和创 新 不
并 加 以 实 施 。 本 学 期 免 疫 学 兴 趣 小 组 的 同 学 为 了 配 合 课 程 改 革 , 教 师 的协 助 下 完 成 了 免 疫 血 清 的 制 备 , 原 的 包 被 、 在 抗 封 闭 、 测 和 分 析 的 酶 联 免 疫 吸 附 试 验 ( U s 综 合 性 实 验 的 预 检 E A) 实验 。兴 趣 小 组 的 同学 对 抗 原 、 体 的 制 备 , L S 工 作 浓 度 抗 E IA
1 3 免 疫 学 兴趣 小 组 的 价 值 自愿 参加 免疫 兴趣 小组 的 同 学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学教学改革探究 [摘要] 免疫学是一门生物学、医学、临床医学各学科交叉与渗透的前沿学科,发展迅速,日新月异,理论性强,内涵丰富,内容繁杂抽象。对学生而言,难学、难懂、难记。在尊重免疫学学科这些特点与规律、抓住学科精髓与实质的前提下,利用课堂语言艺术、启发式教学艺术,结合多媒体演示技术等手段,通过紧密结合生活与临床事例、跟踪免疫学新技术和新成就,激发和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与感情,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创新性思维意识,提高免疫学理论课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免疫学 教学改革 以人为本 学科交叉 合作性学习 在生命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作为生命科学三大前沿学科的免疫学,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的不断进步,大大推动了免疫学的发展。目前,免疫学研究已经深人到了分子生物学水平,使过去许多悬而未决的临床疾病的发病机制问题得以阐明,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但是免疫学作为一门前沿学科,发展迅速,日新月异,理论抽象,对学生而言,难学、难懂、难记。此外,其各章节的内容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学生学起来更是枯燥乏味、困难重重。为此,如何使其内容由难变易、由抽象变具体、由深奥变浅显,是免疫学教师在教学上进行不断探求,不断改革的宗旨。如何适应当代免疫学发展的要求,针对免疫学知识体系的特点,有效地提高免疫学教学质量,成为教学的关键。笔者将免疫学教学改革设想大致分为三个方面,即备课、 授课及实践。 一、备课方式改革——集体备课,合理制定授课计划 集体备课,能够使教师集思广益,通过研讨促教学,最终形成资源共享。集体备课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中久已通行,对全国中小学教师而言已经是教学活动的常规。而大学中集体备课活动经验较少。免疫学是一门与其他生物学科,临床医学学科广泛交叉的前沿学科。学科知识覆盖面广,内容更新快,深奥抽象,通过免疫学教学实践“教”与“学”皆不易便是教师和学生最深的体会。由于教学课时少,如何取舍教学内容,采取何种教学方法都给教师的个人备课和教学带来不小的困扰。通过集体备课,正确分析教材,针对各部分特点制定授课计划,便于集思广益解决教师个人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的问题,使教师向备课的“互补创新型”转换,形成“资源共享”。集体备课能形成良好的教研风气,让每一个参与者收获更多的思想和方法,这正是集体备课的价值所在。 二、授课方式改革 现代教育理念是把发掘人的潜力,开发人的聪明才智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那就必须积极探索,实施一系列教育改革的措施。 1.“温故知新”,注重引导学生 针对免疫学理论抽象性强的特点,还要在每次讲新内容之前.采用回顾式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温习上次授课内容,俗话说“温故知新”。在温故的同时,将当天要学习的内容串联起来,甚至是串联多个内容。如学习抗体时,要与抗原联系在一起;学习免疫分子时可以 与免疫器官、免疫细胞联系起来。抓住重点内容,重点阐述,甚至是多次重复、重现所学的知识点,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巩固、掌握所学的知识。 2.以人为本,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使教学方法多样化 免疫学是一门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研究正常与疾病状态下免疫现象与机制的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仅用传统的语言教学难以完全表达清楚。以影音、图片、动画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多媒体技术为新的教学模式的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多媒体教学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可通过声、光、电技术将医学免疫学中的大量的信息具体化,使原本枯燥、抽象、平铺直叙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如: ⑴图解法。通过一个图解启示学生具有强烈的感性认识,使其更加容易掌握。例如,我们在讲解内源性抗原和外源性抗原的概念以及区别时,如果只是讲解内源性抗原由自身细胞合成,而外源性抗原则是外界物质入侵,就会显得有些抽象。这时我们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上的图1来讲解,这样就比较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⑵箭头示意法。很多免疫学术语对我们初学者来说比较陌生,抽象深奥,同学们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为了将难于讲解和理解的内容转化成易于讲解和理解的内容,我们采用了箭头示意法来对其进行讲解。如,我们举例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我们就采用了如图2的箭头示意法。 在讲课导入新课的过程中,多次介绍本系统的框架,从整体去阐 述部分,再从各部分又回归到整体。这样,每一次上课的内容都不是孤立的、单一的,可以帮助学生整理思维过程,使学生的思路沿着教师的引导逐步深入;同学反映容易理解、易于接受。 ⑶临床思维法。免疫学理论知识繁多,如果不能与临床相联系,就会导致教师教之枯燥,学之乏味。为消除这种弊端,我们在进行免疫学教学时,应尽可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基础免疫联系临床免疫,密切结合临床讲解免疫学知识,这样就会更加凝聚学生的好奇感。例如,讲到淋巴细胞中的恶性淋巴瘤,恶性淋巴瘤(m alignantlymphomas)原发于淋巴结和其他器官中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由淋巴细胞、组织细胞的恶性肿瘤性增生引起。根据病理学特点的不同,分为何杰金氏病(hd)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两大类。hd又分为淋巴细胞为主型、结节硬化型、混合细胞型和淋巴细胞耗竭型(此型预后最差)等4种类型。而nhl尚无统一的分型,多按形态学、免疫学标志和恶性程度相结合分为低、中、高恶性3组,每组又分若干型。临床根据病变的范围分为4期,一般说ⅰ~ⅱ期低度恶性者疗效和预后较好。本病在中国并不少见,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的第11位,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以青少年多见,以nhl居多,hd发生率明显低于欧美国家,与日本相似。发热、盗汗、消瘦和全身淋巴结及肝脾肿大为本病主要表现,确诊要靠淋巴结病理检查,胸片、b超和ct等检查可判明深部淋巴结肿大,有助于临床分期,诊断时有全身症状者为b,否则为a。一般治疗原则是:hd的ⅰ、ⅱ期和部分ⅲ期a及nhl的ⅰ、ⅱ期病人以放射治疗为主,适当加联合化 疗;hd的ⅲ期b和ⅳ期及nhl的ⅲ、ⅳ期病人应以联合化疗为主,辅以局部放疗。有条件者可做自体骨髓移植加强烈化疗,可望治愈。 总之,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不应拘泥于某种教学方法,而应有针对性地根据不同授课内容对象,选择一种或多种教学方法。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理解消化课堂上的内容,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 3.学科交叉,注重培养学生联系的思维方法,帮助学生消化免疫学理论 生物学各个学科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形成了一个立体网络。如果将任何一门学科孤立看待,学生在理解上就会存在一定困难,而且很难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免疫学课同样如此,它的许多理论需要其他课程的知识才能充分理解,同样其他学科肯定也要用到免疫学知识。比如,在讲解mhc分子这一章时,学生普遍反映很难理解。我们分析了症结所在,就是这一章的学习需要学生对生物学及遗传学的知识有很好的掌握,但学生大约是在一年前学的这两门课,对知识的记忆已比较模糊,上课时对一些概念反应不过来,影响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课前要求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复习,在讲解这一与基因密切相关的难点课程时,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这一章与临床医学有密切的关系,而临床知识往往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器官移植是现实生活中常常遇到的医学话题,而mhc与器官移植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重点讲解mhc与器官移植的关系,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难点的理解。 4.与时俱进,加强理论与实际相互结合,不断更新丰富教学内容 免疫学教学内容有很强的逻辑性和综合性,在教学中各章节内容相互交叉和渗透较多,学生学习起来难度较大。前半部分主要是免疫学基础理论,它是后面临床免疫的根基。我们在教学中了解到学生爱好听临床方面的实例,在教学中讲述相对抽象的基础理论时可以举相关病。利用生活素材,掌握知识本质,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在后面把学生已感知到的临床现象与基础理论结合起来,从现象到本质,将学生的感性认识认识转变为理性认识。 5.科研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根据高等院校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不仅仅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积极发现问题,在分析问题时还要尝试着提出一些新的见解或方法来解决问题。传统的教育模式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宰地位,教师的任务是给学生灌输知识,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从属地位,这样的教学形式死板,学生思考空间狭窄,结合各章节内容,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如现今流行的探究式教学法是以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为主要形式,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自主摸索合作互动中通过质疑、实验、讨论、想象,产生顿悟,进而有所发现。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对新知识进行探素,主要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自己得到 未知的结果,从而达到对新知识的掌握。 6.对应素质教学目标,丰富考核及评价标准 考核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师进行有序教学的有力“杠杆”。针对素质教育的要求改革考核方式积极利用考试以外的其他方式进行考核,进而弥补单一考试评价的缺陷。我们免疫学考核方案为:平时成绩(20%),期未成绩(70%),实验成绩(10%)。这样的比例在过去看来足比较合理的,但是现在看来存在局限性.随着实验课程的增多,相应的考核分数比例应提高至少占到50%。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学习态度等比例至少为20%,期未成绩为30%。通过这样一些措施,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手动性,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起到积极作用。 在学校转型的关键时期,为适应高校素质教育和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在免疫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加强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并取得一定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断探索,深人研究,争取总结出更多、更好的经验。 三、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使免疫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同时可开拓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此,我们增加了实用性强的实验,并注重实验内容的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