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疾病诊疗指南

甲状腺疾病诊疗指南
甲状腺疾病诊疗指南

甲状腺疾病诊疗指南

甲状舌骨囊肿

【病史采集】

1.甲状舌骨囊肿为先天发育异常所致,多出现于5岁以前。

2.囊肿易并发感染,感染破潰或手术切开后形成瘘。

3.未发生感染时,一般无自觉症状,并发感染时,出现红肿热痛,破潰或切开引流后,形成

甲状舌管瘘,可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体格检查】

1.囊肿多位于颈部正中舌骨下甲状软骨部位,呈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楚。

2.囊肿不能上下移动或左右移动,但可随吞咽或伸舌运动而上下移动,有时可触及一条索带

自囊肿连向舌骨。

3.形成瘘管后,在瘘口深部可扪及向上潜行的索状组织通向舌骨。

【辅助检查】

1.行术前常规检查:血、尿、粪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胸部X线透视或拍片、心电

图。

2.形成瘘管者,可行瘘管造影,以明确瘘管的方向与深度。

3.必要时可行B超、甲状腺扫描等检查,以同甲状腺疾病鉴别。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诊断多无困难。需与锥体叶甲状腺瘤、腮裂囊肿、颈淋巴结结核鉴别。

【治疗原则】

1.确诊后宜早期手术。手术应切除全部囊肿与瘘管,并应切除囊肿附着处部分舌骨,以免术

后复发。

2.对并发急性感染者,应先切开引流和抗感染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切除。

【疗效标准】

1.治愈:囊肿及瘘管全部切除,症状消失、无并发症或并发症已愈。

2.好转:囊肿未切除但症状改善,或囊肿切除后留有并发症。

3.未愈:囊肿未切除、症状无改善。

【出院标准】

治愈或好转、或感染已控制,可在门诊继续治疗者。

结节性甲状腺肿

【病史采集】

1.甲状腺肿大出现的时间、生长速度、有无短期内结节突然增大表现。

2.有无食管、气管、颈静脉与上腔静脉,以及神经受压的表现。

3.是否伴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症状。

【体格检查】

1.甲状腺的大小、形态、边缘、两侧是否对称,甲状腺结节的大小、数目、质地、活动程度,

注意甲状腺下缘与锁骨及胸骨的关系,颈部淋巴结有无肿大,气管是否移位。

2.有无颈静脉、上腔静脉受压引起的头面部及上肢瘀血浮肿及颈交感神经受压引起的霍纳(Horner)综合征。

【辅助检查】

1.血清TT3、TT4、FT4、TSH测定,以明确是否伴甲亢。

2.B超或ECT检查,以进一步了解甲状腺结节的大小、数目、形态、位置、功能等。

【诊断】

1.甲状腺肿大为双侧性,多不对称,可扪及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结节质地不均、表面光滑、

无触痛。

2.一般无明显症状,巨大的结节性甲状腺肿,可压迫邻近器官而出现相应症状。

3.基础代谢率及甲状腺功能检查多属正常。

4.甲状腺B超可显示甲状腺增大并有多个大小不一的结节,结节可为囊性、实质性或混合性。

ECT可为凉结节、冷结节、温结节、热结节或混合性。

【鉴别诊断】

结节性甲状腺肿应与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慢性甲状腺炎等疾病鉴别,尚应注意与颈部脂

肪过多、粘腋性水肿、颈部淋巴结肿大等鉴别。

【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

对结节性甲状腺肿体积小、无症状、不影响外观和生活,患者无强烈手术要求者,或青少年

结节性甲状腺肿,可先行观察,给予甲状腺片制剂。

2.手术疗法:

(1)手术适应证:

1)对邻近器官有压迫症状者;

2)胸骨后甲状腺肿;

3)巨大甲状腺肿影响工作和生活者;

4)并发甲状腺机能亢进者;

5)疑有恶变者。

(2)术式选择:

一般行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亦可根据甲状腺大小、结节的数目、位置不同,决定双侧叶切

除范围,所有结节均应切除,正常腺体尽量保留,不必过分追求规范术式,对疑有恶变的结节,

应行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病检。

【疗效标准】

1.治愈:甲状腺大部切除(包括所有结节)临床症状消失,无并发症或并发症已愈。

2.好转:腺体切除,症状部分改善或留有并发症。

3.未愈:症状未改善。

【出院标准】

治愈或好转,或并发症已初步纠正,可在门诊继续治疗者。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病史采集】

甲状腺的健康宣教

1 术前指导 (1)练习体位:术前,练习颈过伸位(如下页图示),方法是半卧位,肩下垫枕头,头向后仰。其中,甲状腺瘤病人练习1.5~2小时/日,结节性甲状腺肿病人2~2.5小时/日,甲亢病人2.5~3.5小时/日,循序渐进; (2)应保排镇静,勿紧张,若失眠可遵照医嘱口服安定; (3)如果您有突眼症状,可采取半卧位,半卧位有助于减轻眼部充血,可戴黑眼镜保护,睡眠时应用眼膏保护; (4)您术前应食用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如鱼、肉、水果等;因为疾病让您代谢旺盛,消耗较大; (5)您常规须做的检查:险了血尿便常规,生化电解液等检查外,还需做(以下这些检查都由我们陪护中心的工作人员带您去): ①颈部摄片:了解食管有无受压和结节性质有无钙化; ②心电图检查:了解心脏功能; ③喉颈检查:了解声带功能; (6)您术前用药: ①他巴唑等药物可以控制甲亢的症状,但可使甲状腺肿大,充血,不利于手术进行; ②口服碘剂:是为了使甲状腺减轻充血,缩小变硬,有利于手术进行;服法:每日三次,由每日每次5滴起,逐日每次赠加1滴至15滴,然后维持至手术时;例如,第一天早中晚各5滴;第二天早中晚各6滴;第三天早中晚各7滴,依次类推至15滴,方法用1mL空针吸取碘液,按规定滴数加于馒头、蛋糕等食物上食用,以上药的服用需遵医嘱。 2 术后指导 (1)您从手术室回来后应采取半卧位,这样有利于呼吸及伤口渗出物的引流; (2)您感觉咽部有分泌物时咳嗽,只需常规咳嗽,剧烈咳嗽会刺激手术部位,引起结扎线脱落出血; (3)术后您请减少说话,以使声带和喉部处于休息状态; (4)您在术后1—2天可进流食,以减轻吞咽困难和咽部不爽,如有神经受损,发生仓咳,可进半固体食物,如蛋糕,面片等; (5)请您采取下列措施减轻疼痛; ①避免颈部过度伸展,过度弯曲可压迫气管,过伸可引起牵拉痛; ②活动时头部应缓慢;不应快速头部运动;

甲状腺炎诊疗指南

甲状腺炎诊疗指南 甲状腺组织因变性、渗出、坏死、增生等炎症改变而致一系列临床病症称甲状腺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甲状腺炎有亚急性甲状腺炎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第一节亚急性甲状腺炎 亚急性甲状腺炎确切病因不明,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 【诊断】 一、临床表现多见于20-40岁的女性,男女之比约为1:4。 (一)症状: 1.起病急,常有畏寒、发热、乏力和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2.特征性表现为甲状腺部位疼痛和压痛,可放射至下颌、耳部或枕部,少数可以无痛。 3.可出现一过性心悸、神经过敏等甲状腺毒症症状,一般不超过2周。 .本病大多仅持续数周,可自行缓解,但可复发。大4 多数能完全恢复,部分患者可出现一过性甲低。 5.个别患者反复发作后可发生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二)体征: 甲状腺轻度肿大,常出现结节,质地中等,有明显压痛,

可位于一侧,经过一定时间可消失,以后又可在另一侧出现。 二、辅助检查 131I吸收率:可出现一过性甲亢,一)甲状腺功能及(一131IT升高,此时查血2月,T、般不超过2周,也可持续到43吸收率明显减低,此两者呈分离现象。 (二)血沉快,可达100mm/h。 (三)病理:早期甲状腺滤泡被破坏,胶质减少、消失,多核巨细胞出现,肉芽组织形成,出现纤维化。晚期滤泡细胞再生,恢复正常甲状腺结构。 (四)本病为自限性疾病,病程一般2—3个月,少数长达1—2年。大多数患者甲状腺功能完全恢复正常。遗留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低不超过10%。自然病程可分为4期。 三、诊断要点 本病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 1.初步拟诊:甲状腺肿大、结节、疼痛及压痛,伴全身症状。 131I率明显降低,血沉明显增快,甲状腺摄2.辅助检查:血清T、T增高,TSH降低。433.甲状腺穿刺活检:不典型病例可行甲状腺穿刺活检确诊。 【鉴别诊断】 1.上呼吸道感染或咽炎:无甲状腺局部症状,甲状腺功能检查正常。

完整版甲状腺疾病术前术后健康教育

甲状腺疾病术前术后健康教育 患者及家属您好: 明天就要手术了,在此,请您和您的家人不要紧张,我们今天向您介绍有关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希望您顺利、安全的渡过手术期。 术前准备的主要内容: 1.手术前医生、麻醉医生会找您谈话并且签字。 2.护士为病人做准备。 (1)术前一天我们会为您备皮,也就是术区皮肤的清洁准备。 (2)我们会根据您的手术需要备血、皮试。 (3)术前晚及术晨测量体温血压等。 3.病人的自我准备。 (1)术前一般禁食8个小时,禁饮4小时(一般在晚上10点以 后禁食水) 保持皮肤清洁,术前晚可沐浴,但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不饮浓茶、咖啡等,保证良好的睡眠。 训练床上大小便及深呼吸。 手术晨日: 1.如您有月经来潮、体温高于37.5度,请告知医生护士,我们会为您择期手术。 2.如有义齿请取出,并将您随身的贵重物品,眼镜、手表等取出,交与家人保管。 3.检查配给您的腕带,确认腕带上您的个人信息是否准确。

4要排空大小便进入手术室,贴身穿手术衣或清洁棉质衣物,等 待手术室的人员接您。 5.同时患有高血压的病人,术晨请根据医嘱口服降压药。 手术台次安排: 1 .手术台次是由手术室统一安排。 2.第一台手术08:30左右接送。 3.接台具体时间不定,请耐心等待。 手术进行中: 1 .请家属在二楼手术等待区等待。 2.在手术过程中若有需要,医生会在那边找您的家属签字谈话。 3.手术后,有手术室的人员陪同您返回病房。 术后护理 体位:全麻病人术后去枕平卧4-6小时即可,6小时后可改 为低半卧位。可减轻伤口出血。 (1)及时告诉护士自己的疼痛感觉。 (2) 术后不必忍痛,以免影响休息及康复。 (3) 利用转移方法来减轻疼痛。 1. 护士会在第一时间关注您,并为您测量生命体征。 2. 检查病人身上的伤口或者各种管道。 3. 并同手术室护士交班,了解病人的情况。 4. 按医嘱给病人进行护理和治疗。 5. 并为你准备吸氧及应用心电监护。 6. 7. 伤口疼痛:

2.甲状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甲状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一、概述 甲状腺癌(Thyroid Cancer)是一种起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或滤泡旁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也是头颈部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长迅速,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地区女性甲状腺癌发病率位居女性所有恶性肿瘤的第4位。我国甲状腺癌将以每年20%的速度持续增长。 根据肿瘤起源及分化差异,甲状腺癌又分为: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甲状腺滤泡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FTC)、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以及甲状腺未分化癌(anaplastic thyroid cancer,ATC),其中PTC最为常见,约占全部甲状腺癌的85%~90%,而PTC和FTC合称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不同病理类型的甲状腺癌,在其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均有明显不同。DTC生物行为温和,预后较好。ATC的恶性程度极高,中位生存时间仅7~10个月。MTC的预后居于两者之间。 二、诊疗技术和应用 (一)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 有如下病史时需要高度警惕甲状腺癌,尽早进行筛查:①童年期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史或放射性尘埃接触史;②全身放射治疗史;

③DTC、MTC或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MEN2型)、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病、某些甲状腺癌综合征[如多发性错构瘤综合征(multiple hamartoma syndrome)、Carney综合征、沃纳综合征(Werner syndrome)和加德纳综合征(Gardner syndrome)]等的既往史或家族史。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大多数甲状腺结节患者没有临床症状。通常在体检时通过甲状腺触诊和颈部超声检查而发现甲状腺小肿块。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时可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状腺功能减退。晚期局部肿块疼痛,可出现压迫症状,常可压迫气管、食管,使气管、食管移位。肿瘤局部侵犯重时可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或交感神经受压引起霍纳综合征(Horner syndrome),侵犯颈丛可出现耳、枕、肩等处疼痛等症状。颈淋巴结转移引起的颈部肿块在未分化癌发生较早。髓样癌由于肿瘤本身可产生降钙素和5-羟色胺,可引起腹泻、心悸、面色潮红等症状。 2.体征 甲状腺癌体征主要为甲状腺肿大或结节,结节形状不规则、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并逐渐增大,质地硬,边界不清,初起可随吞咽运动上下移动,后期多不能移动。若伴颈部淋巴结转移,可触诊颈部淋巴结肿大。

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路径

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亚急性甲状腺炎(ICD-10:E06.1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2008年) 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颈前疼痛、发热、有甲状腺毒症等症状。 2.体征:单侧或双侧甲状腺肿大、质韧硬、触痛等。 3.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沉降率(ESR)显著增快,血清甲状腺激素(FT4 /TT4和FT3/TT3)水平增加摄131I率降低的双向分离现象。 4.甲状腺静态扫描摄取能力下降,甲状腺超声提示片状低回声或虫蚀样改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

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2008年) 1.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 2.甲状腺毒症明显者,可使用β受体阻滞剂。 3.甲减期可应用左甲状腺素(L-T4)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E06.100 亚急性甲状腺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红细胞沉降率和CRP; (3)血清TT4、TT3、FT4 、FT3、sTSH、TgAb、TPOAb、Tg和TRAb; (4)131I摄取率;甲状腺静态扫描 (5)甲状腺超声、胸片、心电图。

中国甲状腺病诊疗指南-甲状腺炎

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 ——甲状腺炎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编写组甲状腺炎是一类累及甲状腺的异质性疾病。由自身免疫、病毒感染、细菌或真菌感染、慢性硬化、放射损伤、肉芽肿、药物、创伤等多种原因所致甲状腺滤泡结构破坏,其病因不同,组织学特征各异,临床表现及预后差异较大。病人可以表现甲状腺功能正常、一过性甲状腺毒症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有时在病程中3种功能异常均可发生,部分病人最终发展为永久性甲减。 甲状腺炎可按不同方法分类:按发病缓急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甲状腺炎;按组织病理学可分为化脓性、肉芽肿性、淋巴细胞性、纤维性甲状腺炎;按病因可分为感染性、自身免疫性、放射性甲状腺炎等。 亚急性甲状腺炎 一、概述 亚急性甲状腺炎(subacute thyrolditiB),又有亚急性肉芽肿性甲状腺炎、(假)巨细胞甲状腺炎、非感染性甲状腺炎、移行性甲状腺炎、De Quervain 甲状腺炎等多种称谓。本病呈自限性,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疼痛疾病。多由甲状腺的病毒感染引起,以短暂疼痛的破坏性甲状腺组织损伤伴全身炎症反应为特征,持续甲减发生率一般报道小于10%,明尼苏达州一项160例28年随访研究达到15%。国外文献报道本病约占甲状腺疾患的0.5%一6.2%,发生率为每10万人年发生4.9,男女发病比例为l :4.3,30一50岁女性为发病高峰。多种病毒如柯萨奇病毒、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感染与本病有关,也可发生于

非病毒感染(如Q热或疟疾等)之后。遗传因素可能参与发病,有与HLA-B35相关的报道。各种抗甲状腺自身抗体在疾病活动期可以出现,可能继发于甲状腺滤泡破坏后的抗原释放。 二、临床表现 常在病毒感染后1—3周发病,有研究发现该病有季节发病趋势(夏秋季节。与肠道病毒发病高峰一致),不同地理区域有发病聚集倾向。起病形式及病情程度不一。1.上呼吸道感染前驱症状:肌肉疼痛、疲劳、倦怠、咽痛等,体温不同程度升高,起病3-4 d 达高峰。可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 2.甲状腺区特征性疼痛:逐渐或突然发生,程度不等。转颈、吞咽动作可加重,常放射至同侧耳、咽喉、下颌角、颏、枕、胸背部等处。少数患者声音嘶哑、吞咽困难。 3.甲状腺肿大:弥漫或不对称轻、中度增大,多数伴结节,质地较硬,触痛明显,无震颤及杂音。甲状腺肿痛常先累及一叶后扩展到另一叶。4.与甲状腺功能变化相关的临床表现:(1)甲状腺毒症阶段:发病初期约50%一75%的患者体重减轻、怕热、心动过速等,历时约3—8周;(2) 甲减阶段:约25%的患者在甲状腺激素合成功能尚未恢复之前进入功能减退阶段,出现水肿、怕冷、便秘等症状;(3) 甲状腺功能恢复阶段:多数病人短时间(数周至数月)恢复正常功能,仅少数成为永久性甲减。整个病程约6—12个月。有些病例反复加重,持续数月至2年不等。约2%-4 %复发,极少数反复发作。 三、实验室检查

中国甲状腺病诊疗指南-甲状腺炎Word版

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 ——甲状腺炎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编写组甲状腺炎是一类累及甲状腺的异质性疾病。由自身免 疫、病毒感染、细菌或真菌感染、慢性硬化、放射损伤、肉芽肿、药物、创伤等多种原因所致甲状腺滤泡结构破坏,其病因不同,组织学特征各异,临床表现及预后差异较大。病人可 以表现甲状腺功能正常、一过性甲状腺毒症或甲状腺功能减 退症(甲减),有时在病程中3种功能异常均可发生,部分病 人最终发展为永久性甲减。 甲状腺炎可按不同方法分类:按发病缓急可分为急性、 亚急性及慢性甲状腺炎;按组织病理学可分为化脓性、肉芽 肿性、淋巴细胞性、纤维性甲状腺炎;按病因可分为感染性、自身免疫性、放射性甲状腺炎等。 亚急性甲状腺炎 一、概述 亚急性甲状腺炎(subacute thyrolditiB),又有亚急性肉芽 肿性甲状腺炎、(假)巨细胞甲状腺炎、非感染性甲状腺炎、 移行性甲状腺炎、De Quervain甲状腺炎等多种称谓。本病 呈自限性,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疼痛疾病。多由甲状腺的病毒 感染引起,以短暂疼痛的破坏性甲状腺组织损伤伴全身炎症 反应为特征,持续甲减发生率一般报道小于10%,明尼苏达 州一项160例28年随访研究达到15%。国外文献报道本病 约占甲状腺疾患的0.5%一6.2%,发生率为每10万人年发 生4.9,男女发病比例为l:4.3,30一50岁女性为发病高峰。多种病毒如柯萨奇病毒、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感染与本病有关,也可发生于非病毒感染(如Q热或疟疾等)之 后。遗传因素可能参与发病,有与HLA-B35相关的报道。 各种抗甲状腺自身抗体在疾病活动期可以出现,可能继发于 甲状腺滤泡破坏后的抗原释放。 二、临床表现 常在病毒感染后1—3周发病,有研究发现该病有季节 发病趋势(夏秋季节。与肠道病毒发病高峰一致),不同地理 区域有发病聚集倾向。起病形式及病情程度不一。 1.上呼吸道感染前驱症状:肌肉疼痛、疲劳、倦怠、咽痛 等,体温不同程度升高,起病3-4 d达高峰。可伴有颈部淋 巴结肿大。 2.甲状腺区特征性疼痛:逐渐或突然发生,程度不等。 转颈、吞咽动作可加重,常放射至同侧耳、咽喉、下颌角、颏、枕、胸背部等处。少数患者声音嘶哑、吞咽困难。 3.甲状腺肿大:弥漫或不对称轻、中度增大,多数伴结 节,质地较硬,触痛明显,无震颤及杂音。甲状腺肿痛常先 累及一叶后扩展到另一叶。

外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外科疾病诊疗规范

第一节甲状腺疾病 甲状舌骨囊肿 【病史采集】 1?甲状舌骨囊肿为先天发育异常所致,多出现于5 岁以前。 2?囊肿易并发感染,感染破潰或手术切开后形成瘘。 3?未发生感染时,一般无自觉症状,并发感染时,出现红肿热痛,破潰或切开引流后,形成 甲状舌管瘘,可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体格检查】 1?囊肿多位于颈部正中舌骨下甲状软骨部位,呈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楚。 2?囊肿不能上下移动或左右移动,但可随吞咽或伸舌运动而上下移动,有时可触及一条索带 自囊肿连向舌骨。 3?形成痿管后,在痿口深部可扪及向上潜行的索状组织通向舌骨。 【辅助检查】 1?行术前常规检查:血、尿、粪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胸部X线透视或拍片、心电 图。 2?形成痿管者,可行痿管造影,以明确痿管的方向与深度。 3.必要时可行E超、甲状腺扫描等检查, 以同甲状腺疾病鉴别。 【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诊断多无困难。需与锥体叶甲状腺瘤、腮裂囊肿、颈淋巴结结核鉴别。 【治疗原则】 1?确诊后宜早期手术。手术应切除全部囊肿与痿管,并应切除囊肿附着处部分舌骨,以免术 后复发。 2 ?对并发急性感染者,应先切开引流和抗感染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切除。 【疗效标准】 1?治愈:囊肿及痿管全部切除,症状消失、无并发症或并发症已愈。 2?好转:囊肿未切除但症状改善,或囊肿切除后留有并发症。 3?未愈:囊肿未切除、症状无改善。 【出院标准】 治愈或好转、或感染已控制,可在门诊继续治疗者。结节性甲状腺肿 【病史采集】 1?甲状腺肿大出现的时间、生长速度、有无短期内结节突然增大表现。 2.有无食管、气管、颈静脉与上腔静脉, 以及神经受压的表现。 3?是否伴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症状。 【体格检查】 1 ?甲状腺的大小、形态、边缘、两侧是否对称,甲状腺结节的大小、数目、质地、活动程度,注意甲状腺下缘与锁骨及胸骨的关系,颈部淋巴结有无肿大,气管是否移位。 2 ?有无颈静脉、上腔静脉受压引起的头 面部及上肢瘀血浮肿及颈交感神经受压引起的霍纳(H orner )综合征。 【辅助检查】 1.血清TT3、TT4、FT4、TSH测定,以明确是否伴甲亢。 2.E超或ECT检查,以进一步了解甲状腺结节的大小、数目、形态、位置、功能等。 【诊断】 1 ?甲状腺肿大为双侧性,多不对称,可扪及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结节质地不均、表面光滑、 无触痛。 2 ?一般无明显症状,巨大的结节性甲状腺肿,可压迫邻近器官而出现相应症状。 3 ?基础代谢率及甲状腺功能检查多属正常。 4 .甲状腺B超可显示甲状腺增大并有多个大小不一的结节,结节可为囊性、实质性或混合性。 ECT可为凉结节、冷结节、温结节、热结节或混合性。【鉴别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应与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慢性甲状腺炎等疾病鉴别,尚应注意与颈部脂肪过多、粘腋性水肿、颈部淋巴结肿大等鉴别。 【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对结节性甲状腺肿体积小、无症状、不影响外观和生活,患者无强烈手术要求者,或青少年结节性甲状腺肿,可先行观察,给予甲状腺片制剂。2.手术疗法: (1)手术适应证: 1) 对邻近器官有压迫症状者; 2) 胸骨后甲状腺肿; 3) 巨大甲状腺肿影响工作和生活者; 4) 并发甲状腺机能亢进者;

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

《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甲状腺激素(TT4、TT3、FT4和FT3)测定 TSH测定 甲状腺自身抗体(TPOAb、TgAb和TRAb)测定 甲状腺球蛋白(Tg)测定 降钙素测定 尿碘测定 血清甲状腺激素测定 TT4、TT3、FT4和FT3 甲状腺素(T4)全部由甲状腺分泌 三碘甲腺原氨酸(T3)20%直接来自甲状腺,80%在外周组织中由T4经脱碘代谢转化而来T3是甲状腺激素在组织中的生物活性形式 循环T4约99.98%与特异的血浆蛋白相结合 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TBG)60~75% 甲状腺素结合前白蛋白(TBPA) 15~30% 白蛋白(ALB) 10% 游离T4(FT4)仅约0.02% 循环中T3约99.7%特异性与TBG结合 游离T3(FT3)约0.3% 结合型甲状腺激素是激素的贮存和运输形式 游离型甲状腺激素是甲状腺激素的活性部分 ●直接反映甲状腺功能状态 ●不受血清TBG浓度变化影响 总T4(TT4)、总T3(TT3)为结合型与游离型之和。 正常成人血清 TT4水平为64~154 nmol/L(5~12 μg/dl) TT3为1.2~2.9 nmol/L(80~190 ng/dL) 不同实验室及试剂盒略有差异 多采用竞争免疫测定法 趋势 非核素标记(标记物为酶、荧光或化学发光物质) 替代核素标记 正常成人血清 FT4为9~25 pmol/L(0.7~1.9 ng/dL) FT3为2.1~5.4 pmol/L(0.14~0.35ng/dL)

不同方法及实验室差异较大 将游离型激素与结合型激素进行物理分离后 高敏免疫测定被认为是本测定的金标准, 仅少数实验室能完成,一般仅用作制定参考值 目前尚无可行的测定FT4的标准参照方法 目前大多数临床实验室测定FT4和FT3所采用方法(免疫测定或指数法)并非直接测定游离激素,测定结果仍受甲状腺激素结合蛋白浓度的影响 称为―游离激素估计值‖更为合适 即FT4E和FT3E 蛋白质浓度高时FT4E过高估计FT4 蛋白质浓度低时FT4E过低估计FT4 *强调各实验室应有自己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并列于化验单上 应参加全国或相应各省市的中心质控 TT4、TT3反映甲状腺功能状态最佳指标 甲亢时增高,甲减时降低,一般平行变化 甲亢 TT3增高常较TT4增高出现更早 TT3对轻型甲亢、早期甲亢及甲亢治疗后复发诊断更敏感 T3型甲亢诊断主要依赖于TT3,TT4可不增高 T4型甲亢诊断主要依赖于TT4,TT3可不增高 甲减 TT4降低更明显,早期TT3可正常 许多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可有TT3降低 TT4在甲减诊断中起关键作用 凡是能引起血清TBG水平变化的因素均可影响TT4、TT3 测定结果,对TT4的影响较大 使TBG增高而导致TT4和TT3测定结果假性增高的因素: 妊娠、病毒性肝炎、遗传性TBG增多症 某些药物(雌激素、口服避孕药、吩噻嗪、三苯氧胺等) 使TBG降低而导致TT4和TT3测定结果假性降低的因素: 低蛋白血症、遗传性TBG缺乏症 多种药物(雄激素、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利福平等) 有上述情况时应测定游离甲状腺激素 血清FT4和FT3测定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好,稳定性较差

健康体检中超声诊断甲状腺疾病的临床意义

健康体检中超声诊断甲状腺疾病的临床意 义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中超声诊断甲状腺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4年1月-2016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566名体检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使用超声检查对甲状腺疾病诊断的结果,评价超声诊断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意义。结果:男性体检者的各类甲状腺疾病的总发生率为24.45%,女性体检者的发生率为23.9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9~35岁体检者的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甲状腺弥漫性病变、甲状腺功能亢进和甲状腺瘤的发生率均低于36~70岁体检者,19~35岁体检者的甲状腺异常总发生率为17.33%,36~70岁体检者的总发生率为3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e occurrence of thyroid nodules,thyroid cancer,thyroid diffuse lesions,hyperthyroidism and thyroid tumors in 19 to 35 years old examinees were lower than the 36 to 70 years old examinees,the incidence of 19 to 35 years old subjects was 17.33%,which of the 36 to 70 years examinees was 31.41%,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见表1。 2.2 不同年龄段甲状腺疾病的发生比较

甲状腺健康宣教

入院宣教: 1.入院后由责任护士为您介绍病区环境及消防设施,请您尽快熟悉。 2、请您携带脸盘、毛巾、碗筷等生活用品,贵重物品妥善保管,住院期间最好不带。 3.入院后请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离开医院需向医生请假后方能离开。 4.入院后请妥善安排好工作及家庭事宜,安心的接受各项治疗护理。 5.请您记住自己的床位医生,责任护士及病区护士长,方便沟通与交流。 6.工作日早晨8点-10点为医生查房及治疗时间,家属及探视者请到大厅等候。 7.请您保持良好的心情,住院期间不得吸烟、喝酒。 8.住院期间有任何不适,请您及时向医生护士反应,以免耽误治疗。 疾病及术前宣教: 我们每个人都有甲状腺,它是全身最大的内分泌器官,分泌产生的激素控制机体新陈代谢的速度。甲状腺位于颈部前方,分左右两叶,中间由一狭长的峡部连接,落在我们平常所说的“喉结”下方约2~3厘米处,吞咽东西时可随其上下移动。正常情况下,甲状腺很小很薄,在颈部既看不到,也摸不着。甲状腺激素产生过多就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激素产生不足就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甲状腺结节分多发性和单发性,一般来说多发性甲状腺结节多数是良性,单发的甲状腺结节恶变的可能相对来说会大些。发病于青年男性的单个结节,也应警惕恶性的可能,如果新生结节或原有的结节在短期内迅速增大,应怀疑恶性病变。高速怀疑恶性疾病者宜尽早治疗。 1. 练习体位:术前练习颈过伸位(平卧位,肩下垫枕头,头向后仰) 2. 应保排镇静,勿紧张,若失眠可遵照医嘱口服安定; 3. 您术前应食用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如鱼、肉、水果等。 4. 您常规须做的检查:险了血尿便常规,生化电解液等检查外,还需做颈 部彩超、喉镜等检查。 术后及出院宣教: 1. 您从手术室回来后应采取半卧位,这样有利于呼吸及伤口渗出物的引流。 2. 您感觉咽部有分泌物,只需常规咳嗽,剧烈咳嗽会刺激手术部位,引起 结扎线脱落出血。 3. 您在术后6小时后可进温凉半流质。 4. 请您采取下列措施减轻疼痛;①避免颈部过度伸展,过度弯曲可压迫 气管,过伸可引起牵拉痛;②活动时头部应缓慢;不应快速头部运动; ③起立时,请用手支持头部,以防缝线牵拉引起疼痛;

亚急性甲状腺炎用药指南

亚急性甲状腺炎用药指南 【概述】 亚急性甲状腺炎又称巨细胞性甲状腺炎,肉芽肿性甲状腺炎,De-Quervain甲状腺炎等,病因未明,一般认为发病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如腮腺炎病毒、柯萨奇病毒、腺病毒、麻疹病毒、流感病毒等感染后均可引起本病。本病临床不少见,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女性多于男性,男女之比1:3,可自发缓解,但容易复发。 【临床表现】 1.发病前1-3周可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起病严重程度不一,一般起病较急。 2.甲状腺局部疼痛为本病的特征,可先累及一叶后扩大或转移到另一叶,常放射至耳后,咽部、下颌、喉、枕后等部位,疼痛可以剧烈或轻微,少数为隐痛或仅有压痛。 3.甲状腺轻至中度肿大,病变范围不一,可呈弥漫性或不对称性、或伴有结节、中度硬度,有不同程度的触痛。 4.常有发热、周身不适,肌肉酸痛,乏力等症状。 5.部分患者有一过性轻度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候群,如精神紧张、怕热、多汗、心动过速、震颤等,后期有些患者可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状,如怕冷、便秘等。 【诊断要点】

1.近期病毒感染后出现甲状腺疼痛、肿大、可伴有甲亢或上感症状。 2.甲状腺弥漫或不对称性轻至中度肿大、触痛。 3实验室检查 (1)早期血清TT3、TT4、FT3、FT4均可升高,TSH可降低,TG-Ab、TPO-Ab部分患者可呈阳性。后期少数患者因甲状腺组织破坏,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可降低,TSH升高。 (2)甲状腺摄131I率明显降低,与早期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增高呈现“背离”现象。 (3)血沉明显增快,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或轻中度增高。 【治疗方案及原则】 1.休息、低碘饮食 2.止痛轻症患者单用水杨酸盐等非甾体类抗炎药即可缓解症状,如阿司匹林片0,5-2.0g或吲哚美辛片25mg,3-4次/日,疗程约2-4周。 3.糖皮质激素治疗本病有特效,可缓解高热及疼痛症状,疗效明显。开始为强的松20-40mg/d,分3次口服,症状缓解后逐步减量,一般用药1-2个月左右。复发时可再用。要注意病人有无应用糖皮质激素的禁忌症。 4.早期有甲状腺功能亢进表现者,可用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心得安)10mg,分3次/日,或美托洛尔(贝他

普通外科疾病诊疗规范

普通外科疾病诊疗规 第十三章普通外科疾病 第一节甲状腺疾病 甲状舌骨囊肿 【病史采集】 1.甲状舌骨囊肿为先天发育异常所致,多出现于5岁以前。 2.囊肿易并发感染,感染破潰或手术切开后形成瘘。 3.未发生感染时,一般无自觉症状,并发感染时,出现红肿热痛,破潰或切开引流后,形成甲状舌管瘘,可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体格检查】 1.囊肿多位于颈部正中舌骨下甲状软骨部位,呈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楚。 2.囊肿不能上下移动或左右移动,但可随吞咽或伸舌运动而上下移动,有时可触及一条索带自囊肿连向舌骨。 3.形成瘘管后,在瘘口深部可扪及向上潜行的索状组织通向舌骨。 【辅助检查】 1.行术前常规检查:血、尿、粪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胸部X线透视或拍片、心电图。 2.形成瘘管者,可行瘘管造影,以明确瘘管的方向与深度。 3.必要时可行B超、甲状腺扫描等检查,以同甲状腺疾病鉴别。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诊断多无困难。需与锥体叶甲状腺瘤、腮裂囊肿、颈淋巴结结核鉴别。 【治疗原则】 1.确诊后宜早期手术。手术应切除全部囊肿与瘘管,并应切除囊肿附着处部分舌骨,以免术后复发。 2.对并发急性感染者,应先切开引流和抗感染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切除。

【疗效标准】 1.治愈:囊肿及瘘管全部切除,症状消失、无并发症或并发症已愈。 2.好转:囊肿未切除但症状改善,或囊肿切除后留有并发症。 3.未愈:囊肿未切除、症状无改善。 【出院标准】 治愈或好转、或感染已控制,可在门诊继续治疗者。 结节性甲状腺肿 【病史采集】 1.甲状腺肿大出现的时间、生长速度、有无短期结节突然增大表现。 2.有无食管、气管、颈静脉与上腔静脉,以及神经受压的表现。 3.是否伴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症状。 【体格检查】 1.甲状腺的大小、形态、边缘、两侧是否对称,甲状腺结节的大小、数目、质地、活动程度,注意甲状腺下缘与锁骨及胸骨的关系,颈部淋巴结有无肿大,气管是否移位。 2.有无颈静脉、上腔静脉受压引起的头面部及上肢瘀血浮肿及颈交感神经受压引起的霍纳(Horner)综合征。 【辅助检查】 1.血清TT3、TT4、FT4、TSH测定,以明确是否伴甲亢。 2.B超或ECT检查,以进一步了解甲状腺结节的大小、数目、形态、位置、功能等。 【诊断】 1.甲状腺肿大为双侧性,多不对称,可扪及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结节质地不均、表面光滑、无触痛。 2.一般无明显症状,巨大的结节性甲状腺肿,可压迫邻近器官而出现相应症状。 3.基础代率及甲状腺功能检查多属正常。

中国甲状腺诊治指南-中华医学会

中国甲状腺诊治指南-中华医学会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一、概念 甲状腺毒症(thyrotoxicosis)是指血循环中甲状腺激素过多,引起以神经、循环、消化等系统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中由于甲状腺腺体本身功能亢进,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加所导致的甲状腺毒症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hyperthyroidism,简称甲亢);由于甲状腺滤泡被炎症(例如亚急性甲状腺炎、安静型甲状腺炎、产后甲状腺炎等)破坏,滤泡内储存的甲状腺激素过量进入循环引起的甲状腺毒症称为破坏性甲状腺毒症(destructive thyrotoxicosis)。该症的甲状腺的功能并不亢进。 二、病因 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病因包括: Graves病、多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亢(毒性多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自主性高功能腺瘤、碘甲亢、垂体性甲亢、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相关性甲亢。其中以Graves病最为常见,占所有甲亢的85%左右。 三、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主要由循环中甲状腺激素过多引起,其症状和体征的严重程度与病史长短、激素升高的程度和病人年龄等因素相关。症状主要有:易激动、烦躁失眠、心悸、乏力、怕热、多汗、消瘦、食欲亢进、大便次数增多或腹泻、女性月经稀少。可伴发周期性麻痹(亚洲、青壮年男性多见)和近端肌肉进行性无力、萎缩,后者称为甲亢性肌病,以肩胛带和骨盆带肌群受累为主。Graves病有1%伴发重症肌无力。少数老年患者高代谢的症状不典型,相反表现为乏力、心悸、厌食、抑郁、嗜睡、体重明显减少,称之“淡漠型甲亢”(apathetic hyperthyroidism)。

体征:Graves病大多数患者有程度不等的甲状腺肿大。甲状腺肿为弥漫性,质地中等(病史较久或食用含碘食物较多者可坚韧),无压痛。甲状腺上下极可以触及震颤,闻及血管杂音。也有少数的病例甲状腺不肿大;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亢可触及结节性肿大的甲状腺;甲状腺自主性高功能腺瘤可扪及孤立结节。心血管系统表现有心率增快、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心房纤颤、脉压增大等。少数病例下肢胫骨前皮肤可见粘液性水肿。 甲亢的眼部表现分为两类:一类为单纯性突眼,病因与甲状腺毒症所致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有关;另一类为浸润性突眼,也称为Graves眼病(Graves ophthalmopathy,GO)。近年来称为Graves眶病(Graves orbitopathy,GO)。病因与眶周组织的自身免疫炎症反应有关。单纯性突眼包括下述表现:?轻度突眼:突眼度不超过18mm;?Stellwag征:瞬目减少,炯炯发亮;?上睑挛缩,睑裂增宽;?von Graefe征:双眼向下看时,由于上眼睑不能随眼球下落,出现白色巩膜;?Joffroy征:眼球向上看时,前额皮肤不能皱起;?Mobius征:双眼看近物时,眼球辐辏不良。这些体征甲状腺毒症导致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有关。浸润性突眼见后文专论。 四、实验室检查 1、血清TSH和甲状腺激素 血清TSH测定技术经过改进已经进入第四代。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第二代方法(以免疫放射法IRMA为代表,灵敏度达0.1~0.2 mIU/L)和第三代方法(以免疫化学发光法ICMA为代表,灵敏度为0.01~0.02 mIU/L)称为敏感TSH (sensitive TSH, sTSH)。sTSH是国际上公认的诊断甲亢的首选指标,可作为单一指标进行甲亢筛查。一般甲亢患者TSH,0.1 mIU/L。但垂体性甲亢TSH不降低或升高。 血清游离T4 (FT4)和游离T3( FT3)水平不受甲状腺激素结合蛋白的影响,较总T4(TT4)、总T3(T T3) 测定能更准确地反映甲状腺的功能状态。但是在不存在

放射性甲状腺疾病诊断标准

放射性甲状腺疾病诊断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急性放射性甲状腺炎、慢性放射性甲状腺炎、放射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和放射性甲状腺良性结节的诊断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性受到电离辐射照射的工作人员,非职业性受照人员也可参照本标准进行诊断和治疗。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97放射性肿瘤诊断标准 3急性放射性甲状腺炎acuteradiationthyroiditis 急性放射性甲状腺炎是指甲状腺短期内受到大剂量急性照射后所致的甲状腺局部损伤及其引起的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3.1诊断标准 3.1.1有射线接触史,甲状腺剂量为200Gy以上。 3.1.2一般照后两周内发病。

3.1.3有甲状腺局部压痛、肿胀。 3.1.4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状与体征,重症可出现甲状腺危象。 3.1.5三碘甲腺原氨酸(T3)、血清甲状腺素(T4)及甲状腺球蛋白(Tg)升高。 3.1.6参考指标 3.1.6.1白细胞数减少。 3.1.6.2红细胞沉降率加快。 3.1.6.3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及微核率升高。 3.2处理原则 3.2.1避免继续接触放射线或摄入放射性核素,促进体内131I排出。 3.2.2对症治疗。 3.2.3转变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者,按第5章诊断和处理。 4慢性放射性甲状腺炎chronicradiationthyroiditis 慢性放射性甲状腺炎是指甲状腺一次或短时间(数周)内多次或长期受射线照射后,导致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损伤。 4.1诊断标准 4.1.1有射线接触史,甲状腺吸收剂量为0.3Gy以上。 4.1.2潜伏期一年以上。 4.1.3甲状腺肿大,多数无压痛。 4.1.4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和/或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阳性,促甲状腺激素(TSH)增高。 4.1.5可伴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4.2鉴别诊断

甲状腺癌诊疗规范(完整版)

甲状腺癌诊疗规范(完整版) 一、概述 甲状腺癌(Thyroid Cancer)是一种起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或滤泡旁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也是头颈部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长迅速,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地区女性甲状腺癌发病率位居女性所有恶性肿瘤的第4位。我国甲状腺癌将以每年20%的速度持续增长。 根据肿瘤起源及分化差异,甲状腺癌又分为: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甲状腺滤泡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FTC)、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以及甲状腺未分化癌(anaplastic thyroid cancer,ATC),其中PTC最为常见,约占全部甲状腺癌的85%~90%,而PTC和FTC合称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不同病理类型的甲状腺癌,在其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均有明显不同。DTC生物行为温和,预后较好。ATC的恶性程度极高,中位生存时间仅7~10个月。MTC的预后居于两者之间。 二、诊疗技术和应用 (一)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 有如下病史时需要高度警惕甲状腺癌,尽早进行筛查:①童年期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史或放射性尘埃接触史;②全身放射治疗史;③DTC、MTC 或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MEN2型)、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病、某些甲

状腺癌综合征[如多发性错构瘤综合征(multiple hamartoma syndrome)、Carney综合征、沃纳综合征(Werner syndrome)和加德纳综合征(Gardner syndrome)]等的既往史或家族史。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大多数甲状腺结节患者没有临床症状。通常在体检时通过甲状腺触诊和颈部超声检查而发现甲状腺小肿块。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时可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状腺功能减退。晚期局部肿块疼痛,可出现压迫症状,常可压迫气管、食管,使气管、食管移位。肿瘤局部侵犯重时可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或交感神经受压引起霍纳综合征(Horner syndrome),侵犯颈丛可出现耳、枕、肩等处疼痛等症状。颈淋巴结转移引起的颈部肿块在未分化癌发生较早。髓样癌由于肿瘤本身可产生降钙素和5-羟色胺,可引起腹泻、心悸、面色潮红等症状。 2.体征 甲状腺癌体征主要为甲状腺肿大或结节,结节形状不规则、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并逐渐增大,质地硬,边界不清,初起可随吞咽运动上下移动,后期多不能移动。若伴颈部淋巴结转移,可触诊颈部淋巴结肿大。 3.侵犯和转移 (1)局部侵犯:甲状腺癌局部可侵犯喉返神经、气管、食管、环状软骨及喉,甚至可向椎前组织侵犯,向外侧可侵犯至颈鞘内的颈内静脉、迷走神经或颈总动脉。 (2)区域淋巴结转移:PTC易早期发生区域淋巴转移,大部分PTC

甲状腺疾病诊疗指南

甲状腺疾病诊疗指南 甲状舌骨囊肿 【病史采集】 1.甲状舌骨囊肿为先天发育异常所致,多出现于5岁以前。 2.囊肿易并发感染,感染破潰或手术切开后形成瘘。 3.未发生感染时,一般无自觉症状,并发感染时,出现红肿热痛,破潰或切开引流后,形成 甲状舌管瘘,可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体格检查】 1.囊肿多位于颈部正中舌骨下甲状软骨部位,呈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楚。 2.囊肿不能上下移动或左右移动,但可随吞咽或伸舌运动而上下移动,有时可触及一条索带 自囊肿连向舌骨。 3.形成瘘管后,在瘘口深部可扪及向上潜行的索状组织通向舌骨。 【辅助检查】

1.行术前常规检查:血、尿、粪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胸部X线透视或拍片、心电 图。 2.形成瘘管者,可行瘘管造影,以明确瘘管的方向与深度。 3.必要时可行B超、甲状腺扫描等检查,以同甲状腺疾病鉴别。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诊断多无困难。需与锥体叶甲状腺瘤、腮裂囊肿、颈淋巴结结核鉴别。 【治疗原则】 1.确诊后宜早期手术。手术应切除全部囊肿与瘘管,并应切除囊肿附着处部分舌骨,以免术 后复发。 2.对并发急性感染者,应先切开引流和抗感染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切除。 【疗效标准】

1.治愈:囊肿及瘘管全部切除,症状消失、无并发症或并发症已愈。 2.好转:囊肿未切除但症状改善,或囊肿切除后留有并发症。 3.未愈:囊肿未切除、症状无改善。 【出院标准】 治愈或好转、或感染已控制,可在门诊继续治疗者。 结节性甲状腺肿 【病史采集】 1.甲状腺肿大出现的时间、生长速度、有无短期内结节突然增大表现。 2.有无食管、气管、颈静脉与上腔静脉,以及神经受压的表现。 3.是否伴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症状。 【体格检查】 1.甲状腺的大小、形态、边缘、两侧是否对称,甲状腺结节的大小、数目、质地、活动程度,

甲状腺手术病人健康教育教学提纲

甲状腺手术病人健康 教育

甲状腺手术病人健康教育 一、疾病知识 甲状腺疾病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良性常见的有单纯性甲状腺肿、甲亢、甲状腺炎和甲状腺腺瘤;恶性为甲状腺癌。手术治疗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常用手段。手术的并发症有术后呼吸困难和窒息、喉返神经损伤、喉上神经损伤、手足抽搐和甲状腺危象。 甲亢病人除表现有甲状腺肿大,还有突眼、烦躁易怒、失眠、多汗、两手颤动、食欲亢进及消瘦、脉快等。 二、术前指导 1、饮食:宜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营养丰富饮食,增加手术的耐受力。甲亢病人代谢旺盛,热量消耗大,易饥饿,更要注意能量的供给,饮食易多样化。 2、活动、休息 (1)精神过度紧张或失眠者,可遵医嘱服镇静剂或安眠药并避免各种不良刺激,如人多嘈杂、情绪刺激等。 (2)术前1日戒烟,预防受凉感冒,以减少呼吸道分泌物,防止术后拼饭咳嗽诱发伤口出血。 (3)练习术中颈过伸体位,即仰卧,颈后垫以卷枕抬高10—20度,尽量暴露颈部,持续30分钟左右,并逐渐延长时间至1—2小时,以耐受手术时的体位。 3、除做好全面体格检查和和化验外,应进行: (1)颈部透视及拍片,以了解气管有无受压或移位。

(2)喉镜检查,确定声带的功能。 (3)测定基础代谢率,了解甲状腺功能状态,选择手术时机。其方法是:测定前1日病人晚餐应较平时进食少,夜间充分睡眠并不服安眠药,测定日晨病人应静卧,不多说话,等待护士前来测定。 (4)用药指导:说明术前服碘的目的是抑制蛋白水解酶,减少甲状腺蛋白的分解,抑制甲状腺素的释放,使腺体血流量减少和缩小变硬,有利于手术切除。口服碘剂一般无任何不适,个别病例服碘后可出现药疹,表现为皮肤轻微痛痒,可继续服碘。对服碘心率较快不能手术者,为缩短术前准备时间,在腹碘的同时需加服心得安。 (5)手术配合知识指导:说明术前要预防感冒,吸烟病人戒烟两周,以减少呼吸道分泌物,,防止术后咳嗽,诱发伤口出血。指导练习术中头颈过伸体位,即嘱病人仰卧颈后垫卷枕抬高10°-20°,尽量暴露颈部,持续30分钟左右,并逐渐延长时间至1—2小时,是病人能耐受手术中体位。告知病人术后避免说话太多而影响伤口愈合,告诉可用写字或手势来表达自己的需求。 三、术后指导 1、体位:全麻清醒后,告知病人采取半卧位,利于呼吸及手术切口的引流。(2)饮食:告知术后6h如喉痛不敢吞咽时,可进冷开水或糖水,以利于颈部血管收缩,减少出血机会。如果有饮水呛咳,提示有喉上神经损伤,不宜进流质饮食,改为软食或半流饮食。若有甲状旁腺损伤时,应适当限制肉类和蛋类饮食。 (3)病情观察:告知术后注意观察有无并发症早期征象,如颈部紧缩、呼吸费力、烦躁不安、伤口敷料渗湿,提示有切口出血压迫倾向;如说话声音嘶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