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牛带绦虫蚴病(脑多头蚴)

合集下载

多头蚴病的诊断和治疗_

多头蚴病的诊断和治疗_

羊的多头蚴病又叫脑包虫病,俗称“转窝风”,我国牧区广泛存在。

近些年来,由于犬养殖数量的增加,特别是在农村,犬大部分都是散养,而人们对犬的驱虫意识又不强,致使犬的绦虫感染率很高,同时也造成羊多头蚴的感染率大大升高,对农村的养羊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本人在多年的临床治疗中,诊治了数百例羊脑包虫病,现把自己的体会总结出来,供临床参考。

1病原与发育史病原的成虫寄生在犬、狼、狐的小肠内,叫多头带绦虫,其幼虫主要寄生羊、牛的脑腔内,其传播方式主要是寄生于犬等终末宿主小肠内的多头绦虫的孕卵节片脱落后,随粪便排出体外,从孕节中释放出大量虫卵,羊牛等中间宿主吃了被虫卵污染的饲草和水源,经胃消化后,虫卵孵出六钩蚴,经门静脉循环进入血液,最后随血流进入脑脊髓中,经2~3个月发育成多头蚴。

多头蚴呈白色囊泡状,囊体可由豌豆大至鸡蛋大,充满透明的液体,囊壁薄,壁上附有约100~250个原头蚴,呈白色颗粒状。

犬等吃下含多头蚴的羊脑后,多头蚴内的原头蚴附着在犬小肠内,经1~2个月发育为成熟的多头带绦虫,形成连锁循环感染。

本病羊最容易发生,牛不多见。

2症状本病主要感染2岁内的幼龄羊,成年羊少发。

病初,由于六钩蚴多沿脑膜移行,刺激和损伤脑部,患畜表现精神异常,对光、声特别敏感,易惊恐,出现磨牙、回旋运动、抽搐等,放牧或运动时常发生离群发呆症状。

这些症状以羔羊最为明显,部分病羊5~7天死亡,耐过的转为间歇期。

间歇期可达2个月,不表现任何症状,2个月后,随着虫体的发育,囊泡逐渐增大,便出现慢性症状,羊在放牧或运动时常发生离群发呆,但仍不显著,约再经1~2个月后,逐渐出现本病的典型症状。

随着多头蚴虫体的不断增大,对脑脊髓的压迫作用依寄生部位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症状:(1)当多头蚴寄生于大脑半球一侧时,患畜向同侧转圈,寄生的囊体越大,转圈的直径越小,同时表现对侧的视力障碍或失明。

(2)当寄生于大脑顶叶时,患畜转圈不明显,离群呆立,病程时间长的,头盖骨可出现软化。

牛的常见九种寄生虫病防治

牛的常见九种寄生虫病防治

牛的常见寄生虫病防治技术一、毛滴虫病毛滴虫病是由寄生在公牛和母牛生殖器官内的牛胎毛滴虫引起的生殖道疾病,通过配种而传染,可导致母牛早期流产和不孕,给生产带来一定危害。

牛胎毛滴虫主要寄生在母牛的阴道和子宫内,公牛的包皮、阴茎黏膜及输精管内。

母牛怀孕后,在胎儿体内、胎盘和胎液中都有大量的虫体。

人工授精器械消毒不严也是传播途径之一。

【症状】公牛常为带虫者,一般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严重时公牛包皮有肿胀,流出脓性分泌物,阴茎黏膜上出现虫性结节,不愿交配。

母牛阴道红肿,黏膜上有红色结节,发生子宫内膜炎时,屡配不孕,从阴道流出脓性分泌物。

怀孕母牛可发生早期流产或死胎,泌乳量下降。

【治疗】(1)0.2 %~ 0.3 %碘溶液( 碘2 ~ 3 克、碘化钾 4 ~ 6克、蒸馏水 1 000 毫升 ) ,冲洗子宫或公牛包皮腔,也可用 0 .1%利凡诺或0 . 1 %黄色素冲洗。

隔日 1 次。

(2) 灭滴灵每千克体重 60毫克,每日 1 次口服,连服 3 次。

或按每千克体重 10 毫克配成 5 %的溶液静脉注射,每日 1 次,连用 3 次。

【预防】①对引进牛要进行毛滴虫病检查。

②采用人工授精技术是有效的防制措施,但要严格消毒授精器械。

③定期进行毛滴虫检查。

【检查方法】(1) 用生理盐水冲洗牛阴道或包皮囊内,收集冲洗液,离心沉淀,沉淀物用显微镜检查。

(2) 将阴道或包皮内分泌物、流产胎儿液或胎液滴于载玻片上,用盖玻片覆盖,在低倍显微镜下可见到活动的虫体。

(3)毛滴虫体为梨形、圆形或纺锤形等多种形状,有 4 根鞭毛,其中 3 根在虫体前部,另1 根与体侧波动膜相连,叫后鞭毛,身体中央有一纵轴,纵轴末端伸出体外二、新陈代谢疾病幼畜白肌病新陈代谢是动物生命活动的主要机能。

机体的新陈代谢是在神经系统,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下,和在内分泌腺的调节下进行的。

各种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的代谢都存在相互制约的转换过程。

1例犊牦牛脑多头蚴病的手术治疗

1例犊牦牛脑多头蚴病的手术治疗

1例犊牦牛脑多头蚴病的手术治疗乃德合青海省黄南州泽库县泽曲镇兽医站,青海泽库811400脑多头蚴病是由寄生于狗㊁狼等肉食动物小肠内的多头绦虫的幼虫(脑多头蚴)寄生于牛㊁羊的脑部所引起的一种绦虫蚴病,俗称 脑包虫病 ㊂2012年10月中旬,一头留作种用的犊牦牛出现精神沉郁㊁体温升高至41ħ㊁脉搏和呼吸加快等症状,并出现流涎㊁磨牙㊁斜视㊁头颈弯向一侧等神经症状,综合诊断为脑多头蚴病,对其进行了手术治疗,7d后患犊康复㊂1发病情况2012年10月中旬,泽库县泽区镇一养殖户饲养的一头从青海大通种牛场引进的6月龄犊牦牛,出现了精神沉郁㊁食欲减退㊁体温升高至41ħ㊁脉搏和呼吸加快等症状,有时出现流涎㊁磨牙㊁斜视㊁头颈弯向一侧等神经症状;随着病情的加重,患犊出现沿顺时针方向做旋转运动(直径约为1m)的症状,且食欲废绝㊁暴躁不安㊁肌肉痉挛㊁头骨左部局部隆起;患犊常远离牛群㊂2临床诊断用手在患犊眼前晃动,可发现其视力明显减弱;患犊出现旋转运动;患犊头骨有隆起,用手指触压隆起部位时不但可感觉到骨质明显变软,患犊也有比较明显的疼痛反应㊂根据以上特殊症状,可诊断为犊牦牛脑多头蚴病㊂3治疗方法由于患犊头骨已经变薄㊁变软且隆起部位明显,所以采取了手术疗法,具体操作简述如下㊂3.1术前准备1)保定㊂对患犊进行侧卧保定,手术场地应选择宽敞㊁安静且光线较好的平坦地㊂2)术部剃毛㊂在患犊头部隆起㊁松软处,用手术刀剃净直径6.2c m范围内的毛(由于犊牦牛被毛较长,首先要用剪刀剪去上述部位的长毛,再用手术刀刮净)㊂3)严格消毒㊂首先用温水彻底清洗手术部位,再用95%的酒精棉球擦洗剃毛部位;将手术所用器械进行煮沸消毒后,浸泡在1%的新洁尔灭中;术者和助手要用0.1%的新洁尔灭对手及手臂进行彻底消毒㊂3.2手术操作1)助手将患犊身体固定,用消毒纱布包扎病牛头部,在应剃毛的部分用剪刀剪开一个圆形的洞㊂2)在手术部位注射0.25%的普鲁卡因,进行局部麻醉,5m i n后施行手术㊂3)用手术刀切开剃毛部位的皮肤,切口为 ɣ 形;慢慢将皮肤剥离,一边剥离皮肤,一边用棉球和止血钳止血;用连柄手术刀将松软的头骨按 ᶱ 型切开,并用止血钳取出骨片㊂4)颅骨打开后,发现圆形㊁乳白色㊁半透明的囊泡(直径约为6.5c m),由于囊泡外露于脑表层,用注射器将囊体中的液体抽出,使其上浮,然后用止血钳把囊体慢慢拉出㊂实施该步骤时,把牛头反过来,使切口内的液体向外流,以防囊体破裂而导致手术失败㊂取出囊泡后,整复硬膜㊁盖骨膜,对手术部位进行严格彻底地消毒,皮肤切口采用结节缝合,然后包扎患犊手术部位㊂3.3术后护理为保护和增强患犊机体的抵抗力㊁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患犊进行了严格地术后护理㊂㊃23㊃疫病防控养殖与饲料2013年第2期收稿日期:2012-12-24乃德合,男,1971年生,大专,中级兽医师㊂1)一般护理㊂首先为防止其它牛只对其伤口进行碰撞㊁舔舐㊁摩擦等,将患犊隔离饲养于环境较清洁卫生㊁保温效果较好的圈舍;在手术后24h 内观察患犊体温㊁呼吸和脉搏的变化情况;加强饲养管理,给予营养丰富的饲草料㊂2)预防和控制术后感染㊂手术后,注射青霉素1.5万I U ,2次/d ,连用3d ,1周后患犊康复;用丙硫咪唑对养殖户家中的犬进行驱虫,驱虫后将粪便集中进行焚烧㊁深埋等无害化处理㊂4 小 结1)因多头蚴在脑内寄生引起脑内组织受压而导致不同的神经功能障碍,患犊常表现出特殊的神经症状㊂2)目前,在草原牧场常用手术法治疗牛多头蚴病,若手术操作准确细致㊁护理精心,其治愈率可达75%以上㊂该病例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手术操作准确细致㊁手术期间进行了严格消毒㊁术后进行了精心护理㊂3)由于牧区饲养犬只较多,而且本病的中间宿主为犬㊁狼㊁狐狸等肉食动物,所以散养犬及牧羊犬要定期进行驱虫;对犬进行拴养,以免其粪便污染饲料和饮水;对于疫区内饲养的犬只的粪便,要进行焚烧㊁深埋等无害化处理㊂4)预防此病关键在于加强牦牛群的饲养管理,保持圈舍的清洁卫生,保证饲草料及饮水清洁;给予营养丰富的饲料,以增强牦牛体质㊁提高其抗病力;每年的12月份至次年的1月份进行预防性驱虫,待1周左右重复驱虫1次,效果更佳㊂(责任编辑:郭会田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家畜冻伤的治疗方法冬季天气寒冷,农户饲养家畜如果保温不善,使家畜长期在寒冷㊁潮湿的环境中生长,其尾巴㊁四肢㊁耳朵㊁乳房㊁阴囊㊁包皮等末梢部位很容易被冻伤,甚至引起死亡,尤其是体弱家畜更易发生㊂若冻伤后感染,还会出现干性坏死,波及关节㊁骨骼等部位,表现为运动功能受阻㊂现将家畜冻伤的治疗方法简要介绍如下㊂1)表皮冻伤㊂方法一,患部可用60ʎ白酒或浓度为10%~20%的樟脑酒精外擦或用温水温敷㊂温敷水温从20ħ开始,并逐渐加温至38~42ħ㊂当患部组织温度恢复正常后,立即擦干,裹以棉絮保温㊂方法二,也可用花椒壳250g ,掺上食盐100g ,炒热后敷伤部,同时内服温生姜汤㊂方法三,还可擦樟脑乳香膏,其配方为:樟脑㊁肉桂㊁冰片各10g ,乳香㊁没药各50g ㊂分别将以上药物研碎㊁拌匀,再调入适量凡士林膏即成㊂选用淡盐水清洗患部,再涂药膏,每日涂1次,一般3~5d 可愈㊂2)表层冻伤㊂如患部仅为小水泡,可按表皮冻伤治疗;如患部为大水泡或破损溃疡,则需将大水泡挑破,用淡盐水清洗后,再用红花生姜冻伤液搽洗㊂其药液配方为:红花㊁红辣椒各200g ,当归㊁生姜各250g ,樟脑30g ,60%乙醇6000m L ㊂配制时将红花㊁生姜㊁当归㊁辣椒研成细末,混匀放入容器内,加入60%乙醇5000m L ,浸泡7d 以上,去渣过滤备用;另取樟脑30g 溶于60%乙醇1000m L 中,再与上述浸泡液混合,搅拌均匀过滤即成,每日涂患部2~3次㊂3)深层冻伤㊂及时切除患部坏死组织,创面可用烧酒或10%~20%樟脑酒精外搽按摩或涂当归紫草冻伤膏㊂为防止感染,可在外涂的药膏中加入抗菌类软膏(如红霉素软膏);如并发全身感染,可对患部组织按创伤感染治疗㊂同时,肌肉注射抗菌类药物,静脉注射葡萄糖和钙剂,并给患畜饲喂含有丰富维生素㊁矿物质和蛋白质的饲料,同时做好畜舍的保温工作,控制全身感染㊂4)土方治疗冻伤验方㊂方法一,胡萝卜烧软,取皮外贴患部,或用胡萝卜煎汤趁热洗患部;方法二,辣椒秆㊁麦苗煎水洗冻伤部位;方法三,辣椒秆㊁茄子秆各250g ,混合煎水,取药液放在容器内,早晚加热搽洗冻伤部位;方法四,甘油和酒精等量混合,涂搽患处;方法五,樟脑㊁酒精和0.25%碘酒等量混合,涂搽患处;方法六,凡士林200g ㊁香油10g ㊁鱼石脂20g ㊁樟脑2g ,混合调成膏,取适量涂搽在冻伤部位直至痊愈㊂来源:农民日报㊃33㊃养殖与饲料2013年第2期疫病防控。

牛带绦虫病和牛囊尾蚴病的防治

牛带绦虫病和牛囊尾蚴病的防治

2018年第8期牛带绦虫病为寄生在人体小肠当中的人畜共患绦虫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其中在东非、中东以及近东等国家、拉美等国家比较流行。

在我国的广西、云南和贵州等地比较流行。

其中绦期的幼虫-牛囊尾蚴能够在牛的肌肉中寄生,如果人吃了生的或半生不熟的感染牛肉,便会被感染。

1牛带绦虫病的防治牛带绦虫病为由牛带绦虫成虫寄生人体小肠引起的一种肠绦虫病,又称牛肉绦虫病、肥胖带绦虫病。

该病的感染不分年龄是,最小的感染者为10个月,最大的感染者为86岁,一般以青壮年居多,并且男性感染者高于女性。

在感染牛带绦虫病之后,最常出现的症状是腹痛,在上腹部、脐周或无固定位置;可为钝痛、隐痛、刺痛、咬痛或烧灼痛感,还有些患者会出现肠绞痛。

该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在喜欢吃牛肉的地区比较流行,特别是喜欢吃生牛肉的地区。

我国有20多个省出现了牛带绦虫病患者,但在新疆、内蒙古、西藏、云南等地区较为严重,感染率比较高。

牛带绦虫病的病原体是牛囊尾蚴,牛感染囊尾蚴后即成为传染源。

传播途径与人们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有关。

在流行区由于农牧民在牧场或野外排便,粪便会对牧场造成污染,牛带绦虫的虫卵在外界的存活时间为8周或更多。

放牧时牛吃到虫卵引发牛带绦虫病。

此外,喜欢吃生牛肉的人群为高发人群。

此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潜伏期3个月。

轻症在粪便中出现白色节片。

妊娠节片多于大便时,会与粪便一起排出,常自动地单个或两三个节片相连地从肛门爬出,在肛门周围作短时间蠕动,并滑落到会阴或大腿部,99%以上的患者都有肛门瘙痒的症状。

重症患者会出现腹部疼痛、恶心、呕吐、腹泻、身体乏力体重减轻、夜间磨牙、贫血、营养不良的情况,少数患者还伴有头昏、神经过敏、失眠、癫痫的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因并发症而死亡。

当前治疗该病的药物非常多,治疗的效果非常明显,如吡喹酮、阿苯达唑、甲苯达唑、氯硝柳胺、甲苯咪唑。

其中,吡喹酮对牛带绦虫与猪带绦虫均有良好的杀虫作用,为当前治疗该病的首选药物。

牦牛多头蚴病的防治及手术治疗初探

牦牛多头蚴病的防治及手术治疗初探

用药指南2019年10月下牦牛多头蚴病的防治及手术治疗初探才仁它次(青海省玉树市畜牧兽医工作站,青海玉树 815099)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居民生活水平获得显著提升,市场对牦牛产品的需求量快速增加,带动了牦牛养殖行业的发展,但是在牦牛养殖中,多头蚴病是危害牦牛健康和养殖效益的关键疾病,需要引起养殖户重视。

本文主要针对牦牛多头蚴病的防治及手术治疗进行分析和探究,希望给予我国相关行业以些许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牦牛;多头蚴病;防治措施;手术治疗多头蚴病同时也称为转脑风或者脑包虫病,其主要是由于带科多头蚴而引发的寄生虫病,发病畜多为1到3岁的牛犊,发病没有明显规律,春季属于该病高发季节,发病特征为长期躺卧、精神沉郁、后退或者前冲运动、转圈、兴奋、脉搏加快以及体温升高,如果不进行及时治疗,会导致牦牛死亡。

该病死亡率较高,如果爆发会对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需要引起养殖户的高度重视,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进而实现养殖效益最大化。

1 多头蚴病的临床症状在牦牛患病后,其脉搏和呼吸加快,体温出现明显的升高,并未伴随后退、前冲、转圈以及兴奋等情况。

同时,患病牦牛还容易出现脱离畜群、长期躺卧以及精神沉郁等情况。

随着囊泡的持续增大,病牛脑组织承受的压力不断增加,容易产生意识紊乱、精神压迫等情况,病牛行走笨拙、离群独居,多数病牛会朝一侧转圈,发病后期还会出现痉挛、失明以及视神经萎缩等症状,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病牛会快速死亡,为养殖户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2 牦牛多头蚴病的主要防治措施2.1 提升防治意识在防治多头蚴病过程中,养殖户需要提升自身的防治意识,当地相关部门也要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

首先,秉承预防为主、综合治疗的原则,与附近的养殖户和畜牧业单位加强联系和沟通,实现区域整体联防,有效避免该病的大范围爆发;其次,相关部门要通过电视、广播、宣传手册以及新媒体等途径加大疾病宣传,提升牦牛养殖户的防病意识;最后,定期组织当地的牦牛养殖户开展多头蚴病的防治教育工作,以座谈会的形式丰富养殖户的防治知识。

牛带绦虫医学知识课件

牛带绦虫医学知识课件
中间宿主 (牛)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生活史要点
成虫寄生部位:小肠 感染期:囊尾蚴 致病期:成虫 (牛带绦虫病) 终末宿主:人
中间宿主:牛、羊、长颈鹿、羚羊、野猪等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头节
幼节
颈部
成节 链体
孕节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头节
近似方形,其直 径1.5-2.0mm,有4 个吸盘,无顶突与 小钩。
牛带绦虫
猪带绦虫
成节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子宫 睾丸 生殖孔 卵巢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THANK YOU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3.幼虫(囊尾蚴)
白色囊状物 内含透明囊液 两层囊壁 内层增厚为头节 不能在人体寄生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二、生活史
成虫
(小肠)
终末宿主 (人)
人食
虫卵 孕节
囊尾蚴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又称牛带绦虫、牛肉绦虫,或无钩 绦虫,在我国古籍中也被称作白虫或寸 白虫。它与猪带绦虫同属于带科、带属。 两者形态和发育过程相似。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录目Βιβλιοθήκη 1 形态孕节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牦牛脑包虫病的治疗与预防

牦牛脑包虫病的治疗与预防

2020.4作者简介:孙秀红(1989.9-),女,青海省化隆县人,大学本科,助理畜牧师,研究方向:畜牧兽医。

牦牛脑包虫病的治疗与预防孙秀红(青海省兴海县子科滩镇兽医站813399)摘要:畜牧养殖业的高效发展离不开对疫病的防治,在牦牛养殖中牦牛脑包虫病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

本文分析牦牛脑包虫病的主要发病特点与病原体及临床症状,针对牦牛脑包虫病制定治疗与防控方案。

关键词:牦牛脑包虫病;治疗与预防牦牛脑包虫病,即牦牛脑多头蚴病。

之所以出现牦牛脑多头蚴病,主要原因是由于牛的脑部与精髓部位等寄生了一种名为多头蚴虫卵,这种呈囊泡状的成虫通常会寄宿在犬科类的动物小肠之中,如狐狸、狼以及犬等。

由于多头蚴在牛脑部寄生的包囊大小与位置不同,对牛脑部神经压迫程度不同,所呈现出的症状千差万别,加大了手术定位的难度[1]。

1病原体及发病特点脑包虫又可以叫作是脑多头蚴,呈现出囊泡状态,囊内有大量的透明液体,小的囊泡大约如豌豆大小,大的囊泡大致有鸡蛋般大小,每个囊泡内膜上大量的原头蚴,数量多达至100~250。

其中,成虫属于一种多头绦虫,体长可达到50~10cm,全身由多个节片组成,数量大约为200~500个,成熟节片为长方形状,其中脑包虫通常会寄宿在犬类动物之中。

发育成熟后的脑包虫的节片会自由脱落,并由宿主以粪便形式排出体外,由此虫卵形成。

牦牛脑包虫病多出现在1~3岁左右的幼年牦牛身上。

2临床症状表现一旦牦牛感染了牦牛脑包虫病会出现全身发热、食欲下降以及精神状态不佳等症状,患病牦牛在放牧中还会出现各类神经类症状,如转圈、摇头以及冲撞等。

此外,牦牛脑包虫病急性发作时会表现的格外异常,出现原地转圈与亢奋的行为,数日后会快速转化为脑炎,紧接着牦牛便会死亡。

有的牦牛本身的抗病能力强,牦牛脑包虫病会转为慢性病程,由于脑包虫囊泡寄宿在牦牛脑部,未造成对脑部周边神经的压迫,这些牦牛也就并未出现明显症状,而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囊泡数量日益增加,对牦牛脊神经与脑神经的压迫不断地增强,随之便会出现各类神经性症状[2]。

牛带绦虫教学课件

牛带绦虫教学课件

02 牛带绦虫的危害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消化道症状
牛带绦虫感染者通常会出现消 化道症状,如腹痛、恶心、呕
吐、腹泻等。
营养不良
牛带绦虫寄生在肠道,吸收人体 营养,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和身体 发育障碍。
并发症
严重感染者可能出现肠梗阻、肠道 出血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对畜牧业的影响
牛只生长受阻
牛带绦虫感染的牛只生长速度减缓,饲料转化率降低,影响畜牧业经济效益。
牛带绦虫教学课件
2023-11-01
目录
• 牛带绦虫概述 • 牛带绦虫的危害 • 牛带绦虫的诊断与防治 • 牛带绦虫的流行趋势与控制策略 • 牛带绦虫的教学建议
01 牛带绦虫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牛带绦虫是一种大型肠道寄生虫,属于扁形动物门、绦虫纲、带形目、带科 。
分类
牛带绦虫属于无脊椎动物,是一种多细胞寄生虫。
教学评估与反馈
评估方式
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报告 和实地考察表现等多方面进行评估。
反馈机制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 学内容和方法,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提高 教学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皮内试验
注射牛带绦虫抗原,观察皮肤反应,判断 是否感染。
粪便检查
采集牛的粪便样本,通过显微镜观察是否 存在牛带绦虫的虫卵、孕节等。
免疫学检测
采用抗体检测、免疫印迹等方法,检测牛 血清中的牛带绦虫抗体。
预防措施
定期检疫
对牛群进行定期检疫,发现感染者 及时治疗。
饲养管理
保持牛舍清洁卫生,定期消毒,避 免交叉感染。
牛带绦虫的成虫体长可达10米,呈乳白色带状,有多个节片。头节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