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支气管哮喘发作的常见过敏原

合集下载

支气管哮喘的常见病因

支气管哮喘的常见病因

支气管哮喘的常见病因130021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在易感者中此种炎症可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或凌晨发生;此类症状常伴有广泛而多变的呼气流速受限,但可部分地自然缓解或经治疗缓解;此种症状还伴有气道对多种刺激因子反应性增高。

近年来,由于现代化工业急剧发展,大气环境恶化,加之吸烟等不良的生活方式,以及社会、心理等因素的参与,使哮喘的发病率不断上升。

该病病因复杂,致病因素是支气管哮喘发生的基本因素,是疾病发生的基础,大多数主张是一种基因遗传病,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双重影响,所以近年来对哮喘的遗传因素研究的较多。

哮喘的诱发因素也较多且复杂,多与变应原、感染因素、环境因素、饮食因素、职业因素、药物因素、运动因素、精神心理因素、内分泌因素等有关。

但哮喘的本质是气道的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

家族遗传因素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

哮喘特应性基因及其染色体定位是目前国内外哮喘分子遗传学研究重点。

许多调查资料表明,哮喘患者亲属患病率高于个体患病率,并且亲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

哮喘患者的特应性素质、气道高反应性和血清总IgE水平均与遗传因素有关。

随着免疫遗传学的发展,哮喘与遗传的关系以及遗传规律的研究日益深入。

目前认为哮喘是一种有明显家族聚集倾向的多基因遗传疾病。

近年来,对哮喘机理研究的一个重大的发现是哮喘基因的发现,即位于人类的第5号和11号染色体上存在着决定哮喘遗传方式和涉及哮喘病免疫遗传学的调节应答基因,以及免疫应答调节基因,5号染色体上存在着许多细胞因子基因对哮喘的发生起重要作用。

而11号染色体可能存在与气道高反应性有关的IgE高亲和性受体基因。

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多种基因参与哮喘的发病机制,不同基因在不同种族中表达不同,对于哮喘基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四大领域:抗原特应性IgE抗体、气道高反应性的表达、炎症介质和Thl/Th2细胞免疫反应。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

模块四任务7 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护理【案例】胡先生,28岁,2小时前游花卉园时突然张口喘息、大汗淋漓,入院后查:T 36.5℃,P 130次/分,R 32次/分,Bp 110/70mmHg,神志清醒,端坐位,口唇发绀,双肺叩诊过清音,呼气明显延长,双肺野闻及广泛哮鸣音,有奇脉。

病人自幼常于春季发生阵发性呼吸困难,其母患有支气管哮喘。

初步诊断:支气管哮喘。

思考:1. 该患者突发支气管哮喘的主要诱因是什么?2. 支气管哮喘患者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1.专业职业能力:具备对痰液粘稠患者进行雾化吸入操作的能力、对咳痰无效患者使用负压吸痰器的能力、对低氧血症患者进行氧疗操作的能力。

2.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支气管哮喘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原则、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健康指导。

3.职业核心能力:具备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情评估的能力,尤其是对窒息先兆的判断及抢救配合能力、能够指导患者正确运用MDI;在护理过程中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具备为哮喘患者制定健康指导方案的能力。

【新课讲解】一、定义(图片)是一种有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 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其特征是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

二、病因1. 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变应原:花粉、虫螨、真菌、动物毛屑、工业粉尘、刺激性气体等。

2. 感染史:细菌、病毒、原虫、寄生虫等。

3. 食物:鱼、虾、蟹、蛋类、牛奶等。

4. 药物:普萘洛尔、阿司匹林等。

5. 其他因素:气候变化、受凉、剧烈运动、妊娠、激动、烦躁不安、焦虑,遗传等。

三、临床表现(视频、小组讨论)1. 症状:先兆:鼻及眼睑发痒、干咳、打喷嚏、流泪。

症状: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或发作性胸闷和咳嗽。

端坐呼吸,咳大量白色泡沫样痰,发绀。

2. 体征:双肺广泛哮鸣音。

3. 支气管哮喘分期:急性发作期,以呼气流量降低为特征,多有诱发因素;慢性持续期,无急性发作但有哮喘症状;缓解期,未经治疗症状消失持续4周以上。

2020支气管哮喘指南中文版

2020支气管哮喘指南中文版

2020支气管哮喘指南中文版引言1.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影响着全球数百万人的健康。

本指南的目的是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最新的治疗建议,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支气管哮喘,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病因与发病机制2.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复杂,与遗传、环境、免疫系统等多种因素有关。

哮喘的特点是支气管通畅度下降,痉挛增强,黏液分泌增加,导致气道狭窄和呼吸困难。

哮喘的发作通常与过敏原、感染、气候变化等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3. 哮喘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咳嗽、气促、胸闷、喘息等症状。

在发作期,患者可能感到气短和呼吸困难。

严重的哮喘发作甚至会危及生命,因此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至关重要。

诊断4. 诊断哮喘需综合患者临床症状、家族史、过敏史、体格检查、肺功能测试及变应原检测等信息。

对于哮喘的诊断需要排除其他呼吸道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

治疗5. 哮喘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控制性治疗和急性发作治疗,主要药物包括吸入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抗白细胞介素等。

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避免过敏原、生活方式调节、运动训练等。

预后6. 通过规范的治疗和管理,大部分哮喘患者可以良好控制病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但仍有一部分患者病情反复发作,甚至发展为难治性哮喘。

结语7.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和治疗的慢性疾病,患者和医生需要共同努力,合理规划治疗方案,同时加强患者教育,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本指南将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最新、权威的治疗建议,有助于改善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参考文献:1.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2020[G].2. 支气管哮喘诊疗指南(2019版).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中华中西医杂志,2019,42(8):548-597.注意事项:1. 本指南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病情综合判断。

支气管哮喘的健康教育

支气管哮喘的健康教育

支气管哮喘的健康教育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特征是气道的过敏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

它会导致气道收缩,引起呼吸困难、咳嗽和喘息等症状。

为了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和控制支气管哮喘,以下是一些健康教育的内容:1. 了解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免疫系统、气道炎症和气道平滑肌的收缩。

了解病因和发病机制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疾病,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2. 掌握支气管哮喘的常见症状:支气管哮喘的常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咳嗽、喘息和胸闷等。

患者需要学会辨别这些症状,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避免病情加重。

3. 学习正确使用雾化器和吸入器:雾化器和吸入器是常见的支气管哮喘治疗工具,患者需要学会正确使用这些设备。

正确的使用方法可以提高药物的吸收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4. 避免诱发因素:支气管哮喘的发作往往与诱发因素密切相关。

常见的诱发因素包括过敏原、气候变化、感染和运动等。

患者需要尽量避免接触这些诱发因素,以减少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5. 定期复诊和监测: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需要定期复诊和监测病情。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并进行必要的检查和评估。

6. 建立个人的哮喘管理计划:每个患者的病情都有所不同,因此建立个人的哮喘管理计划非常重要。

该计划应包括日常的用药、避免诱发因素、紧急情况下的处理方法等内容。

7. 锻炼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度的锻炼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控制支气管哮喘非常重要。

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如散步、游泳等。

此外,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规律的作息时间也有助于改善病情。

8. 心理支持和教育: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疾病,对患者的心理和生活质量都有一定的影响。

提供心理支持和教育可以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带来的压力和困扰,提高生活质量。

总结起来,支气管哮喘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了解病因和发病机制、掌握常见症状、正确使用治疗设备、避免诱发因素、定期复诊和监测、建立个人的哮喘管理计划、锻炼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提供心理支持和教育。

支气管哮喘的诊疗PPT课件

支气管哮喘的诊疗PPT课件

气道高反应性
气道对各种刺激因素过度 反应,导致气道痉挛和气 道阻力增加。
气道重塑
长期反复发作的哮喘可引 起气道结构改变,如气道 平滑肌增生、腺体分泌增 多等。
02 支气管哮喘的症状与诊断
支气管哮喘的症状
喘息
胸闷
咳嗽
反复发作的喘息,多在 夜间和清晨加重,持续
时间可长可短。
感到胸部发紧,呼吸不 畅,严重时可有窒息感。
生活方式调整
包括饮食调整、规律运动、心理 治疗等,这些方法在非药物治疗
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支气管哮喘的基因研究与治疗展望
基因研究
随着基因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基因被发现与支气管哮喘发病 有关,这为未来的精准治疗提供了可能。
个体化治疗
基于基因检测的结果,未来可能实现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 的基因特点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制。
记录哮喘日记
记录哮喘症状、用药情况等,以便 及时发现并控制病情变化。
定期复查
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评估哮喘控 制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健康生活方式建议
均衡饮食
保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 和抗氧化物质的食物。
控制情绪
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和压力过大。
适量运动
根据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 游泳等,增强体质。
01
02
03
04
避免诱发因素
了解并避免接触哮喘诱发因素 ,如烟雾、花粉、宠物毛发等

哮喘教育与管理
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哮喘的认识 ,掌握正确的吸入技术,定期
监测肺功能。
免疫治疗
针对过敏原进行特异性免疫治 疗,降低过敏反应,减少哮喘
发作。

支气管哮喘的病因有哪些

支气管哮喘的病因有哪些

支气管哮喘的病因有哪些?吸烟、呼吸道感染、气候改变、过敏原等都是引发支气管哮喘的主要因素,其症状表现为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危害。

我们在治疗支气管哮喘以前一定要先了解他的病因,才能对症下药,确保疗效。

那么支气管哮喘的病因有哪些呢?下面专家为大家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支气管哮喘病因:1、吸入物:吸入物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种。

前者如花粉、动物毛屑、真菌、尘螨等;非特异性吸入物如氯氨、二氧化硫、硫酸、等。

职业性哮喘的特异性吸入物如蛋白酶、乙二胺、青霉素、动物皮屑、甲苯二异氰酸酯、淀粉酶、邻苯二甲酸酐、蚕丝或排泄物等,此外,非特异性的尚有甲酸、甲醛等。

2、感染:哮喘的形成和发作与反复呼吸道感染有关。

在哮喘患者中,可存在有病毒、支原体、细菌等的特异性IgE,如果吸入相应的抗原则可激发哮喘。

在病毒感染后,可直接损害呼吸道上皮,致使呼吸道反应性增高。

在乳儿期,呼吸道病毒(尤其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后,表现哮喘症状者也甚多。

由于寄生虫如蛔虫、钩虫引起的哮喘,在农村仍可见到。

3、食物:由于饮食关系而引起哮喘发作的现象在哮喘病人中常可见到,尤其是婴幼儿容易对食物过敏,但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

引起过敏最常见的食物是牛奶、蛋类、虾蟹、鱼类等。

4、气候改变:当气温、温度、气压和空气中离子等改变时可诱发哮喘,故在秋冬气候或寒冷季节转变时较多发病。

5、精神因素:病人怨怒、紧张不安、情绪激动等,都会促使哮喘发作,一般认为它是通过大脑皮层和迷走神经反射或过度换气所致。

6、运动:约有70%~80%的哮喘患者在剧烈运动后诱发哮喘,称为运动诱发性哮喘,或称运动性哮喘。

典型的病例是在运动6~10分钟,停止运动后1~10分钟内支气管痉挛最明显,许多患者在30~60分钟内自行恢复。

运动后约有1小时的不应期,在此期间40%~50%的患者再进行运动则不发生支气管痉挛。

临床表现有咳嗽、胸闷、气急、喘鸣,听诊可闻及哮鸣音。

支气管哮喘的健康教育

支气管哮喘的健康教育

支气管哮喘的健康教育引言概述: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有3亿人患有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因此,开展支气管哮喘的健康教育对于患者的康复和疾病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支气管哮喘的健康教育。

正文内容:1. 支气管哮喘的认知教育1.1 了解支气管哮喘的基本知识:包括疾病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等。

1.2 学习识别哮喘的触发因素:了解常见的哮喘触发因素,如过敏原、气候变化、感染等,并学会避免或减少接触这些因素。

1.3 学习正确使用哮喘药物:了解哮喘药物的种类、用法和剂量,并学会正确使用哮喘吸入器等设备。

2. 支气管哮喘的生活方式教育2.1 调整饮食结构:避免食用过多的刺激性食物和过敏原,如辛辣食物、海鲜、花生等。

2.2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提高免疫力。

2.3 增强体育锻炼:适度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呼吸系统的适应能力。

3. 支气管哮喘的环境教育3.1 室内环境改善: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清洁和消毒,减少室内污染物。

3.2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避免接触烟雾、粉尘、化学物质等有害物质,如尽量不在室内吸烟。

3.3 注意气象条件:关注天气预报,避免在大风、高温、雾霾等恶劣气象条件下外出。

4. 支气管哮喘的应急教育4.1 学习应对急性发作的方法:掌握使用急救药物的技巧,如急性发作时使用哮喘吸入器等。

4.2 制定个人应急预案:根据个人情况制定应急预案,包括急救联系人、就医途径等,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处理。

4.3 学习自我监测:掌握自我监测的方法,如使用峰流速计等设备监测呼吸功能,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相应措施。

5. 支气管哮喘的心理教育5.1 建立积极的心态:培养乐观、积极的心态,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

5.2 寻求社会支持:与家人、朋友、医生等保持良好的沟通,寻求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及其防治措施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及其防治措施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及其防治措 施
目录
• 支气管哮喘概述 • 发病机制探讨 • 药物治疗策略 • 非药物治疗手段 • 患者教育与心理干预 • 预防策略与措施
01
支气管哮喘概述
Chapter
定义与流行病学
定义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是一种慢性气 道炎症性疾病,以可逆性气流受限和气道高反应性 为特征。
THANKS
感谢观看
首选吸入给药
吸入给药可直接作用于气道,具有起效快、用量少、副作用小等优 点,是支气管哮喘控制性药物的首选给药方式。
定期评估调整
医生需要定期评估患者的病情,根据病情调整药物剂量或种类,以 确保治疗效果。
缓解性药物选择及应用技巧
快速缓解症状
01
缓解性药物主要用于急性发作时,快速缓解支气管痉挛、减轻
喘息症状。
环境因素及触发因子
环境因素
空气污染、气候变化、职业暴露等环境因素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相关。
触发因子
呼吸道病毒感染、过敏原(如尘螨、花粉等)、运动、冷空气等均可诱发支气管哮喘发作。
03
药物治疗策略
Chapter
控制性药物使用原则及方法
长期规律使用
控制性药物需要长期规律使用,以维持病情稳定,减少急性发作 的风险。
心理评估及辅导方法
心理评估
通过专业心理评估工具,了解患 者的心理状态、情绪变化及应对 方式,为后续心理辅导提供依据 。
认知行为疗法
帮助患者调整对疾病的认知,改 变不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放松训练
教授患者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 弛等放松技巧,以缓解紧张情绪 和减轻症状。
家属参与和支持体系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致支气管哮喘发作的常见过敏原
目前认为哮喘是一种变态反应性慢性气道炎症,它的发生与发作除了某些遗传体质外,环境因素是诱发哮喘的重要病因之一,尤其是过敏原的接触最为常见。

小儿过敏性咳嗽血常规化验白细胞正常而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血清免疫五项查测免疫球蛋白E高出正常值,小儿过敏性咳嗽的治疗中降低IGE的重要性,副干酪乳杆菌MP-137合成台敏乐益生菌降低血清IGE调整过敏体质预防过敏。

与哮喘发作有关的过敏原大致分为三类:
(1)、吸入性过敏原:通常自呼吸道吸入,根据近十几年儿童哮喘过敏原调查,引起哮喘患儿哮喘发作的吸入性过敏原排在前六位的是:螨、室内尘土、棉絮、真菌、烟和花粉。

特别是螨作为吸入性变应原,在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儿童期对螨的过敏比成人为多,春夏秋季是螨生存最适宜的季节,因此在此期频发的哮喘应考虑与螨有关;室内尘土为对多种过敏原的混合物,屋尘螨是最主要的过敏原它孳生于人类居住的环境中,常易引发诱导哮喘发作;真菌、孢子及各种产物易于飘散,极易吸入支气管内引起致敏和哮喘。

(2)、食入性过敏原:引发支气管哮喘常见的食物过敏原包括鱼、虾、蟹、蛤类、贝等海产品以及牛奶、鸡蛋、面粉、芒果、肉制品、豆制品等。

食物过敏以婴儿期为常见,以牛奶、鸡蛋、鱼类、花生、豆类、坚果类、肉类和小麦等,这些食物的变应原已通过特异性皮试、特异性IgE检测和食物激发试验等所证实。

(3)、接触性过敏原:包括冷空气以及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

冷空气吸入使气道黏膜下血管收缩,黏膜(炎性)细胞功能变化,释放炎性介质或细胞因子增加诱发哮喘;小儿哮喘发作常和呼吸道感染密切相关,婴幼儿哮喘中95%以上是由于呼吸道感染所致,主要病原体是呼吸道病毒。

如合胞病毒(RSV)、腺病毒、流感、副流感病毒等。

现已证明合胞病毒感染可因发生特异性IgE介导Ⅰ型病态反应而发生喘息。

儿童哮喘的抗过敏治疗:
抗过敏益生菌可降低血清中免疫致敏因子IgE,并有效阻断过敏原与免疫致敏因子IgE 抗体的结合,直接从免疫根源阻断过敏生物链,超越了一直以来针对过敏根治停留在拮抗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的对症治疗环节;其二,益生菌可有效促进脾脏细胞分泌IFN-γ干扰素,直击免疫T细胞,加强免疫T细胞的调控能力,以确保人体免疫功能中最基本的免疫识别功能(T细胞的平衡与IFN-γ量的比例,是IgE合成的重要决定因素。

)。

益生菌过与肠道中一类特殊的细胞接触,定殖后进入血液通过激活细胞的一系列反应,产生一个串联的免疫T 细胞生理反应,最终能实现人体血液中抗体——免疫球蛋白IgE降低。

彻底解决“IgE介导的过敏”发炎反应引起红肿、痒、疼痛,甚至是支气管的收缩,哮喘,鼻炎,结膜炎,皮肤病等各种过敏症状。

研究证实,副干酪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嗜酸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长双岐乳杆菌都具有显著的抗过敏功能,采用了具有增强抗过敏能力的、生理上可接受的益生菌组合物,通过促进白介素质12(IL-12)和干扰素γ的分泌增加,可有效改善过敏症状,调控Th1型免疫反应而抑制免疫球蛋白IgE,改善Th2型免疫反应过度的过敏现象的方法。

抗过敏益生菌菌株和肠道壁上的树突装细胞上的受体结合,活化细胞内的转译蛋白移至核内而释放大量细胞激素,属于先天免疫的一个环节,因此,借由其细胞壁多糖尿病类物质如肽聚糖、脂多糖、多糖等,经先天免疫系统,确实能活化T细胞的发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