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非急性发作期的综合治疗和管理
2020支气管哮喘基层合理用药指南(完整版)

2020支气管哮喘基层合理用药指南(完整版)一、概述(一)定义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了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和发展。
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同时伴有可变的气流受限。
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哮喘的诊断应根据临床表现及提示可变气流受限的一些辅助检查等,综合分析确定。
根据以下一些临床特征,并排除其他疾病时可诊断为哮喘。
1.临床表现:(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夜间及晨间多发,常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或化学性刺激以及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2.辅助检查:(1)支气管舒张试验: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增加>12%,且其绝对值增加>200 ml。
(2)呼气流量峰值(PEF)及其变异率测定:连续2周或以上监测PEF,平均每日昼夜PEF变异率>10%。
(3)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
3.鉴别诊断:哮喘应与左心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上气道阻塞性病变、支气管扩张、嗜酸细胞肉芽肿性血管炎、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等疾病相鉴别。
(三)疾病严重程度分层哮喘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
急性发作期根据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危重度4级;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属于非急性发作期,其严重度评估采用哮喘控制水平分级,分为良好控制、部分控制和未控制3个等级。
非急性发作期的长期规范管理是哮喘治疗的重点。
二、药物治疗原则不同的分期、分级,哮喘的治疗不同,最终目标是既要达到当前控制,又要降低未来风险。
急性发作期和慢性持续期的治疗目标不同:急性发作期治疗目标主要为尽快缓解症状、解除气流受限和改善低氧血症。
慢性持续期治疗目标在于达到哮喘症状的良好控制,维持正常活动水平,尽可能减少急性发作、肺功能不可逆损害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风险。
哮喘非急性发作期的长期治疗

哮喘非急性发作期的长期治疗【摘要】哮喘的治疗是一个过程,根据哮喘发作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治疗方法,这样才会得到有效的治疗。
治疗哮喘也可采用中医疗法和民间疗法,由于个体情况不同,或许会有不错的效果。
【关键词】哮喘;长期;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病因,主要见于外源性过敏如吸入类的粉尘、油烟、皮毛、职业接触等,摄入类的如海鲜、鸡蛋、白酒等;其次是诱发因素如运动、光敏;另外31%的患者有家族史,其中包括三代内都有发病。
在各种发病原因中,以过敏性鼻炎最为多见。
由于气道发生变态反应性炎症,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气道高反应性的哮喘反应。
因此,治疗时除强调解痉外,还要兼顾针对非特异性变态反应性炎症的处理。
1 哮喘非急性发作期病情严重度的评价和长期的治疗方案间歇:间歇出现症状,少于每周1次短期发作(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夜间哮喘症状少于等于每月2次,发作间期无症状,肺功能正常,PEF或FEV1≥80%预计值,PEF变异率60%,30%。
每日应用长期预防药物:如吸入糖皮质激素,每日吸入短效β2激动剂和(或)长效支气管扩张剂(尤其用于控制夜间症状)。
每天定量吸入糖皮质激素(200~600μg/天)。
按需吸入β2激动剂。
效果不佳时可加口服小剂量控释茶碱或(和)口服β2激动剂的控释片。
夜间哮喘可吸入长效β2激动剂或加用抗胆碱药物。
严重:症状频繁发作,夜间哮喘频繁发作,严重影响睡眠,体力活动受限,PEF,FEV130%。
每日用多种长期预防药物,大剂量吸入皮质激素,长效支气管扩张药和(或)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吸入大剂量糖皮质激素(>600μg/天)。
规律吸入β2激动剂,可加口服β2激动剂的控释片和缓释茶碱,必要时持续雾化吸入β2激动剂,联用抗胆碱药物;部分患者需口服糖皮质激素。
可试用一些新的药物或疗法,如联合应用白三烯调节剂等。
2 治疗哮喘非急性发作期可从以下几方面注意2.1 消除病因,可以预防哮喘哮喘多是环境或食物中过敏原引起的,如接触尘螨、花粉或霉菌引起的,油漆、装修气味、敌敌畏和烟雾也可以引起,进食鱼、虾、蟹、水果或坚果、孩子进食牛奶、鸡蛋或药物也可引起的。
哮喘非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和管理ppt课件

2021/3/27
1
支气管哮喘作为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目前 尚无特效根治方法。临床上强调分期和分级治疗,治 疗目标是达到并维持哮喘的临床控制。临床控制标准:
2021/3/27
达到并维持哮喘症状的控制 保持正常的活动,包括运动 保持肺功能尽可能接近正常水平 预防哮喘急性发作 避免药物不良反应 预防哮喘的死亡
4
非急性发作期
慢性持续期:是指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每周 均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 (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
临床缓解期: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体 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 维持3个月以上。
2021/3/支27气管哮喘防治指南,Chin J Tuberc Respir Dis, March52008,Vol.31,No.3
对以往未经规范治疗的初诊哮喘患者可选择第2级 治疗方案,哮喘患者症状明显,应直接选择第3级 治疗方案。
从第2级到第 5 级的治疗方案中都有不同的哮喘控 制药物可供选择。而在每一级中都应按需使用缓解 药物,以迅速缓解哮喘症状。
如使用含有福莫特罗和布地奈德单一吸入装置进行 联合治疗时,可作为控制和缓解药物应用。
74%
2021/3/27
13
Lai et al.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03; 111(2) 263-268
北京近期的研究报告
在一年中,因 哮喘而需要接受
急诊治疗 的患者
12.2%
因哮喘而 误工的患者
29%
因哮喘而误学 的患者
29.6%
2021/3/27 林江涛、苏南等 中华医学杂志 2009,89(8)1:4529-532
哮喘患者应急处理方案及步骤

哮喘患者应急处理方案及步骤一、前言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主要特点是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及可逆性气道阻塞。
哮喘发作时,患者会出现喘息、气促、胸闷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呼吸衰竭。
为了提高哮喘患者在发作时的自救能力,降低病死率,制定本应急处理方案。
二、应急处理原则1. 保持冷静:哮喘发作时,患者及家属应保持冷静,避免紧张和恐慌,有利于病情的控制。
2. 迅速使用缓解药物:根据患者的哮喘治疗方案,立即使用吸入性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每20-30分钟一次,直至症状缓解。
3. 寻求医疗援助:在使用缓解药物的同时,尽快联系医疗机构或拨打120急救电话,告知医生患者的病情和位置。
4. 保持舒适的体位:患者取坐位,双腿自然下垂,头部略向前倾,有助于呼吸道的畅通。
5. 吸氧:如有条件,给予患者吸氧,提高血氧饱和度。
6. 注意保暖:保持患者周围环境的温暖,避免着凉加重病情。
三、应急处理步骤1. 识别哮喘发作迹象:关注患者呼吸频率、节律及喘息声,如发现呼吸困难、喘息加剧等症状,立即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2. 迅速使用缓解药物:根据患者的哮喘治疗方案,给予吸入性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每20-30分钟一次,直至症状缓解。
3. 保持舒适的体位:协助患者取坐位,双腿自然下垂,头部略向前倾,有助于呼吸道的畅通。
4. 给予吸氧:如有条件,给予患者吸氧,提高血氧饱和度。
5. 通知医疗机构:在使用缓解药物的同时,尽快联系医疗机构或拨打120急救电话,告知医生患者的病情和位置。
6. 保暖:保持患者周围环境的温暖,避免着凉加重病情。
7. 心理安慰:安抚患者及家属情绪,避免紧张和恐慌,有利于病情的控制。
8. 记录病情:详细记录患者发作时的症状、使用药物及时间,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四、注意事项1. 患者应随身携带缓解药物,并熟悉使用方法。
2.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吸烟、饮酒、熬夜等刺激性因素。
3. 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定期进行哮喘防治知识的培训。
哮喘治疗方案

哮喘治疗方案第1篇哮喘治疗方案一、背景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流受限。
本方案旨在为哮喘患者提供一套全面、科学、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减轻症状、控制发作、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二、治疗目标1. 缓解哮喘症状,降低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
2. 预防和减少哮喘发作,降低发作严重程度。
3. 降低哮喘相关并发症的风险,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4.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
三、治疗方案1. 药物治疗(1)长期控制药物:以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为主,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调整药物剂量。
(2)缓解药物: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如沙丁胺醇吸入剂,用于急性发作时缓解症状。
(3)其他药物:根据患者病情,可选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茶碱类药物、抗IgE单克隆抗体等。
2. 非药物治疗(1)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传授哮喘防治知识,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2)环境控制: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烟草烟雾等刺激性气体。
(3)呼吸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锻炼,提高呼吸效率。
(4)心理干预:针对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给予心理支持,提高患者治疗信心。
3. 病情监测(1)症状监测:记录每日症状,评估哮喘控制水平。
(2)肺功能监测: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评估气道阻塞程度。
(3)过敏原检测:明确过敏原,制定针对性的避免措施。
四、治疗方案的实施与调整1. 初诊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制定初始治疗方案。
治疗1-3个月后,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2. 慢性哮喘患者: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定期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3. 急性发作患者:立即给予缓解药物,必要时就诊于医院,给予静脉药物治疗。
五、患者教育与管理1. 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传授哮喘防治知识,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2. 定期随访:建立患者档案,定期电话或门诊随访,了解患者病情变化。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措施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措施尽管哮喘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均未完全阐明,但目前的治疗方法,只要能够规范地长期治疗,绝大多数患者能够使哮喘症状能得到理想的控制,减少复发乃至不发作,与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和学习。
为使哮喘诊断治疗工作规范化,1994年在美国国立卫生院心肺血液研究所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共同努力下,共有17个国家的301多位专家组成小组,制定了关于哮喘管理和预防的全球策略(GINA)。
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也于1993年和1997年议定和修订了中国的哮喘防治指南,促进了防治水平的提高。
一、成功的哮喘治疗的目标:1、尽可能控制症状,包括夜间症状。
2、改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3、使肺功能接近最佳状态。
4、预防发作及加剧。
5、提高自我认识和处理急性加重的能力,减少急诊或住院。
6、避免影响其它医疗问题。
7、避免了药物的副作用。
8、预防哮喘引起死亡。
上述治疗的目标的意义在于强调:①应该积极地治疗,争取完全控制症状。
②保护和维持尽可能正常的肺功能。
③避免或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关键是有合理的治疗方案和坚持长期治疗。
吸入疗法是达到较好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的重要措施。
二、药物治疗:治疗哮喘药物因其均具有平喘作用,常称为平喘药,临床上根据他们作用的主要方面又将其分为:(一)支气管舒张药:此类药除主要作用为舒张支气管,控制哮喘的急性症状。
2次/周),应该配合长期规律应用吸入激素。
此类药物有数十个品种,可分成三代。
①第一代:非选择性的β2激动剂,如肾上腺素、麻黄素和异丙肾上腺素等,因其心血管副作用多而已被高选择性的β2激动剂所代替。
②第二代:选择性短效的β2激动剂,如沙丁胺醇(salbutamol)、特布他林(terbutaline)和酚丙喘宁(fenoterol)等,作用时间4~6小时,对心血管系统的副作用明显减少。
③第三代:新一代长效的选择性β2激动剂,如(salmeterol)、福米特罗(Formoterol)和丙卡特罗(procaterol)等。
哮喘持续状态紧急预案

一、目的为有效应对哮喘持续状态,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提高救治成功率,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及社区医疗机构,对哮喘持续状态患者的紧急救治。
三、组织机构与职责1. 紧急预案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哮喘持续状态紧急救治工作。
2. 医疗救治小组负责哮喘持续状态患者的紧急救治,包括评估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实施救治措施等。
3. 护理小组负责患者的护理工作,包括生命体征监测、给药、吸氧、吸痰、静脉输液等。
4. 药物供应小组负责哮喘持续状态救治所需的药品、器械、设备等供应。
5. 信息联络小组负责与患者家属、上级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等沟通协调。
四、救治流程1. 评估病情(1)观察患者意识、面色、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
(2)询问病史,了解患者既往哮喘发作情况、过敏史、用药史等。
(3)检查肺部听诊,了解哮鸣音、呼吸音等。
2. 采取紧急措施(1)立即给予高流量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2)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布地奈德吸入剂等。
(3)给予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吸入剂。
(4)根据病情,给予静脉注射氨茶碱、多索茶碱等。
3. 药物治疗(1)静脉点滴糖皮质激素,如甲基强的松龙、地塞米松等。
(2)纠正脱水,给予静脉输液。
(3)纠正酸碱平衡紊乱,给予碱性药物。
(4)控制感染,给予抗生素。
4. 其他措施(1)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
(2)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吸痰、气管插管等。
(3)给予心理支持,缓解患者焦虑、恐惧情绪。
(4)配合上级医疗机构,做好转诊工作。
五、注意事项1. 严格执行急救操作规程,确保患者安全。
2. 加强与患者家属沟通,取得家属配合。
3. 加强对医疗、护理、药品供应等人员的培训,提高救治能力。
4. 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对哮喘持续状态的能力。
5. 做好医疗物资储备,确保救治工作顺利进行。
六、预案修订本预案由紧急预案领导小组负责修订,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哮喘的应急预案及流程

哮喘的应急预案及流程1. 简介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会导致气道收缩和呼吸困难。
当哮喘发作时,需要及时采取紧急措施来缓解症状,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本文档将介绍哮喘的应急预案及相应的流程。
2. 哮喘应急预案在遇到哮喘发作时,下面的步骤可以帮助缓解症状和处理紧急情况:步骤一:保持冷静哮喘发作时,患者往往感到惊恐和焦虑。
作为照顾者,保持冷静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帮助患者保持镇定,同时组织下一步的救治措施。
步骤二:使用紧急药物哮喘患者通常会随身携带救急药物,如雾化器或气雾剂。
在哮喘发作时,根据医生的建议,及时使用这些药物来舒缓气道收缩和呼吸困难。
步骤三:寻求医疗帮助如果患者的症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或者病情进一步加重,建议立即寻求医疗帮助。
呼叫急救电话或前往医疗机构,以便专业医务人员进行进一步的诊治和护理。
3. 哮喘应急流程为了保证对哮喘患者的及时救治和有效管理,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应急流程:1. 紧急情况发生时,保持冷静并立即评估患者的症状和病情。
2. 寻找患者携带的紧急药物,如雾化器或气雾剂。
3. 根据医生的建议,帮助患者正确使用药物,并观察症状的变化。
4. 如果症状没有得到缓解或者病情进一步加重,立即寻求医疗帮助。
5. 在等待医疗救助的过程中,保持患者的舒适,避免激发哮喘发作的可能因素,如冷空气、烟雾和过敏原。
6. 一旦医疗救助到达,准备好向医务人员提供患者的医疗历史和任何重要信息,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状况和需求。
4. 总结哮喘的应急预案和流程对于患者的急救和管理至关重要。
及时采取正确的步骤可以帮助缓解症状和防止病情的恶化。
同时,建议哮喘患者和他们的照顾者密切关注患者的症状,并与医生保持定期沟通,以确保最佳的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IRIAP:症状未得到控制的轻度 持续以上哮喘患者仍有约50%
轻度持续以上哮喘患者占49.3%
12.50%
重度持续 性哮喘
16.80% 中度持续
性哮喘
轻度间歇性 哮喘
51%
轻度持续以上哮喘患者占55.7%
17.10%
重度持续 性哮喘
14.60%
中度持续 性哮喘
轻度间歇性 44%
哮喘非急性发作期的综合治疗和管理
慢性持续期:是指在相当长的时间内,
每周均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
出现症状(喘息、气急、胸闷、咳嗽
非 急
等)。
性
临床缓解期: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
发 作
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 期
作前水平,并维持3个月以上。
Hale Waihona Puke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Chin J Tuberc Respir Dis, March 2008,Vol.31,No.3
哮喘非急性发作期的 治疗和管理
哮喘非急性发作期的综合治疗和管理
支气管哮喘作为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 目前尚无特效根治方法。临床上强调分期和分 级治疗,治疗目标是达到并维持哮喘的临床控 制。临床控制标准:
达到并维持哮喘症状的控制 保持正常的活动,包括运动 保持肺功能尽可能接近正常水平 预防哮喘急性发作 避免药物不良反应 预防哮喘的死亡
的患者
74%
哮喘非La急i e性t a发l.作J期Al的ler综gy合C治li疗n I和m管m理unol 2003; 111(2) 263-268
北京近期的研究报告
在一年中,因 哮喘而需要接受
急诊治疗 的患者
12.2%
因哮喘而 误工的患者
响亮、弥漫
响亮、弥漫
减弱、乃至无
脉率(次/min)
<100
100~120
>120
脉率变慢或不规则
奇脉
无,<10 mmHg
可有,10~25 mmHg
常有,>25 mmHg 无,提示呼吸肌疲劳
使用β2激动剂后PEF预 计值或个人最佳值%
>80%
60%~80%
<60%或<100 L/min 或作用时间<2 h
哮喘非急性发作期的综合治疗和管理
哮喘的分期
急性发作期(acute exacerbation) 慢性持续期(chronic persistent) 临床缓解期(clinical remission)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Chin J Tuberc Respir Dis, March 2008,Vol.31,No.3
每年≥1次
任何1周有1次**
哮喘非急性发作期的综合治疗和管理
GINA2006
急性发作期的治疗目的尽快缓解气道阻塞, 纠正低氧血症,恢复肺功能,预防进一步恶 化或再次发作,防止并发症,应根据病情严 重程度分级综合治疗。在该期,医生和病人 均高度重视,容易实施。然而,非急性发作 期的治疗和管理问题依然严重‥‥‥‥
哮喘
轻度持续 性哮喘
轻度持续 性哮喘
20% 24%
亚太地区
中国
哮喘非急性发作期的综合治疗和管理
Zainudin BMZ,et al.Respirology 2005;10:579-586.
我国儿童哮喘患者用药情况
——我国哮喘患儿不规范治疗仍普遍存在 97.29%的哮喘患儿在喘息发作时使用抗生素治疗
哮喘非急性发作期的综合治疗和管理
哮喘的分级
• 急性发作时病情严重程度的分级 • 非急性发作期病情严重程度的分级 • 控制水平的分级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Chin J Tuberc Respir Dis, March 2008,Vol.31,No.3
哮喘非急性发作期的综合治疗和管理
哮喘急性发作时病情严重程度的分级
哮喘非急性发作期的综合治疗和管理
哮喘急性发作期:是指喘息、气促、咳嗽、 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急剧加 重,常有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 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刺激物或呼吸道 感染诱发。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Chin J Tuberc Respir Dis, March 2008,Vol.31,No.3
重度持续 (第4级)
症状<每周1次 短暂出现 夜间哮喘症状≤每月2次 FEV1≥80%预计值或PEF≥80%个人最佳值,PEF或FEV1变异率<20%
症状≥每周1次,但<每日1次 可能影响活动和睡眠 夜间哮喘症状>每月2次,但<每周1次 FEV1≥80%预计值或PEF≥80%个人最佳值,PEF或FEV1变异率20%~30%
临床特点
轻度
中度
重度
危重
气短
步行、上楼时
稍事活动
休息时
体位
可平卧
喜坐位
端坐呼吸
讲话方式
连续成句
单词
单字
不能讲话
精神状态
可有焦虑,尚安静 时有焦虑或烦燥
常有焦虑、烦躁 嗜睡或意识模糊
出汗
无
有
大汗淋漓
呼吸频率
轻度增加
增加
常>30次/min
辅助呼吸肌活动及 三凹征
常无
可有
常有
胸腹矛盾运动
哮鸣音
散在,呼气相末期
哮喘控制水平分级
临床特征
控制
部分控制
未控制
(任何1周出现以下 任何一项表现)
白天症状
无(≤2次/周) 每周>2次
活动受限
无
任何1次
夜间症状/憋醒 无
任何1次
需要缓解药物治 疗
无(
≤2次/周)
每周>
2次
任何1周出现 ≥3次部分控制 表现
肺功能(PEF或 FEV1) ***
急性加重*
正常 无
<80%预计值或个人 最佳值(若已知)
每日有症状 影响活动和睡眠 夜间哮喘症状≥每周1次 FEV160%~79%预计值或PEF60%~79%个人最佳值,PEF或FEV1变异率>30%
每日有症状 频繁出现 经常出现夜间哮喘症状 体力活动受限 FEV1< 60%预计值或PEF<60%个人最佳值,PEF或FEV1变异率>30%
哮喘非急性发作期的综合治疗和管理
PaO2(吸空 气,mmHg)
正常
≥60
<60
<60
PaCO2(mmHg) SaO2(吸空气,%) pH
<45 >95
≤45 91~95
哮喘非急性发作期的综合治疗和管理
>45 ≤90
>45 ≤90 降低
非急性发作期病情严重程度的分级
分级
临床特点
间歇状态 (第1级)
轻度持续 (第2级)
中度持续 (第3级)
哮喘非急性发作期的综合治中疗华和儿管理科杂志2003;41:123-127.
在中国,哮喘制约了患者的正常生活
在一年中,因 哮喘而需要接受
急诊治疗 的患者
33%
因哮喘而 误工的患者
58%
因哮喘而误学 的患者
49%
因哮喘而改变自己 原来生活方式 的患者
63%
因哮喘而有睡 眠障碍的患者
68%
因哮喘而无法进行 正常的体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