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可用带宽测量方法综述

网络可用带宽测量方法综述
网络可用带宽测量方法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117663010.html,

网络可用带宽测量方法综述

作者:尹红波

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年第06期

摘要:该文对网络可用带宽测量体系的发展和现状进行了简要描述,较详细的分析了基于PGM和PRM模型的网络主动可用带宽测量方法的原理及其优劣性,并尝试分析IPV6网络对可用带宽测量方法的影响。

关键词:网络;可用带宽;测量方法

Discussion of Measurement Method for Network Available Bandwidth

YIN Hong-bo

(Guangzhou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 Guangzhou 510030, China)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the development and current status of the measurement system for network available bandwidth are briefly described. The principle and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of network active available bandwidth measurement method, which is based on PGM and PRM model, are also discussed. The influence of IPV6 network on available bandwidth measurement method is tentatively analyzed as well.

Key words: network; available bandwidth; measurement method

随着Internet的快速发展,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网络应用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网络的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网络规模巨大,拓扑结构复杂,使得研究者难以对网络分析建立起精确的数学模型,因此网络测量成为网络行为学研究的主要途径。

1 网络带宽测量概述

带宽是网络路径的重要参数之一,带宽测量的发展有助于网络应用程序改善和提高服务质量,其在容量分配、服务质量管理、服务器路由选择等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

目前,网络带宽测量研究得到了较快发展,在国际和国内有许多科研机构和大学都在对其进行研究并取得较多成果,在本文中对这些技术进行简单介绍和比较分析。

1.1 相关概念

带宽需求如何估算 带宽需求需要根据业务需求、应用场景、组网模式用流量工程进行测算,需要对大量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笔者不具备这些条件,只能根据一些简单假设来推算: 为了更准确地反映网络流量,了解各种业务所需带宽,需要对各种业务作出流量模型。各种业务的流量(L)属性可以有以下变量: T-平均业务时长(视音频业务,主要是视频业务) C-总用户数(覆盖用户数) c-订户(渗透用户)数量,c=C×N,N-订户比率(渗透率)。渗透率与竞争优势、业务适应性、业务定价以及用户经济能力、受教育程度、年龄、性别、职业、行为习惯等因素相关。 M-激活(在线)订户数量,M=c×m,m-峰值激活(在线)用户比率。主要和订户数量以及时间相关。订户数量越大,峰值在线率越低;时间主要指时间段,比如特定节假日、特定事件、特殊内容发生时段等,还有工作时间、休息时间。 n-忙时使用率,主要和平均业务时长、内容更新速度相关。 l-单位业务流量,实际发生的单个业务流量。主要和业务性质、编码方式相关,一旦选定就是固定的。 则某项业务流量L=L(l,T,C,c,M,n)=L(l,T,C,N,m,n) 其中忙时使用率和在线率是最难掌握的两个变量,不同的业务有不同的模型,而且是随业务发展和时间变化的,需要不断统计分析。 通常的业务模型有以下几种: 1、用户管理 2、网络管理 3、网页浏览 4、文件和视音频下载(上载) 5、视频通信(IP语音、视频)

6、网络游戏 7、IPTV(含VOD、时移电视) 用户管理、网络管理是运营商自己内部的两项业务,占用的流量是基本固定的。语音通信的忙时使用率和激活订户数量主要取决于用户本身需求,已经有足够多的传统话务理论研究和实际统计数据。其他业务则与网络内容的提供、资费策略和用户需求之间的平衡相关,是经常变化的,是个交互的过程,需要经常统计分析、归纳调整。 流量模型应该分级——骨干层、汇聚层、接入层,因为流量是逐级汇聚、逐级收敛的,每层都要有合适的流量。比如接入层收敛比是3/5,汇聚层收敛比是1/2,总收敛比就是3/10。下面首先对接入层流量模型进行分析。接入按50户一个节点考虑。 各种业务流量模型: 1、互联网(宽带接入、浏览网页): 渗透率:N=10% 订户数:c=C×N=5户。 峰值在线率:m=80%,忙时点击率n=30% l=0.5Mbps ,每个网页浏览的平均数据速率[按每个网页0.1MkByte(文字、图片)=0.8Mbit,封装以后1Mbit,点击后显示时间不超过2s计算(2s下载),每次点击需要的速率大约0.5Mbps] 则L1=l×c×m×n=0.5×5×80%×30%×3=1.8Mbps 2、下载 渗透率:N=8% ,是上网用户的一部分,按4/5计算。 订户数:c=C×N=4户 在线率:n=80% 忙时并发率:m=80% l=5Mbps (3小时下载1部5.4GByte的高清电影) L2=5×4×80%×80%×3=38.4Mbps 3、上载

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e117663010.html,/network_security_zone/2008/0709/972743.shtml 1 引言 作为网络测试内容的一部分,精确的测量网络的带宽是非常有意义的。它不但可以帮助网络管理人员了解整个网络的状态,及时发现网络的瓶颈所在,更重要的是可以给网络设计人员,特别是网络协议的开发人员提供指导,采用新的算法来控制路由的选择,避免拥塞的发生,实现更好的拥塞控制策略。近年来国内外对于网络带宽的测试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得出了很多网络带宽测试的算法。这些算法中就测试的对象来讲,有的是测试网络的总容量(Capacity);有的是测试网络的可用带宽(Avaible Bandwidth);就测试的范围来讲有的 是测试每一条链路(Hop by Hop);有的是测试端到端(End to End)[3][4][5]。总的来讲,这些技术可以归为两类:单数据包(Single packet)技术和数据包对(Packet Pairs)技术。名字来源于在一次探测中所使用到的数据包的数量。随着网络速度的不断提高,目前这些测试算法都面临很多新的问题,特别是系统的软硬件资源对于测试所带来的影响。 2 基本算法 2.1 单数据包技术 单数据包技术通常也称为可变大小数据包技术(Variable Packet Size),因为它向网络发送大小变化的探测数据包并统计达到目的端的时延来测试网络的带宽。网络的时延由传播时延、发送时延、排队

时延三部分组成。这类算法典型的有pathchar、pchar、clink[3][5]等。其基本原理是基于低速的链路传输一个数据包所用的时间比高速的链路长。单数据包技术测试到的是网络的容量。如果一个大小已知的数据包经过一条链路的时间已知,则该链路的带宽就可以计算出来。计算必须考虑链路的传播时延,对于一定的传输媒介,传播时延是固定的。在不考虑网络的排队时延的情况下,传输时间(t)由数据包的大小(p),链路的带宽(b)还有一个固定的传播时延(l) 决定。 测试时,发送多个不同大小的数据包,当这些数据包在该链路的传输时间被测到后,通过公式(1)我们可以得出链路的带宽b,当然这些值都存在干扰,采用滤波的方法可以过滤出最接近于实际带宽值的数据。 2.2 数据包对技术 数据包对技术(Packet Pairs)利用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所形成的时间间隔(Dispersion Time)来测试带宽[1]。数据包对技术衍生 出了很多的算法和工具,如bprobe、PBM算法、nettimer、pathload[2][4]等。数据包对技术所测试的是链路的瓶颈带宽或是可用带宽,而不是单个数据包技术所测得的链路的容量。数据包对技术基本方法可以用图一来说明。

数据中心网络带宽性能测试方法介绍 数据中心的好与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网络带宽的性能。网络作为数据中心的输入、输出部分,最为关键,绝不能在出入口设卡。随着数据中心业务不断增长,内部不断进行升级和扩容,出入口的带宽也要随之提升,否则就会出现拥塞。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对于数据中心来讲,建设好网络这条高速公路非常重要。不过这条高速公路不是简单地增加路面宽度,多建几条并行的道路就可以的,要考虑成本的因素,周围的设施。本来行驶的车辆就不多,还要建四五条道路,就显得非常浪费,没有必要。那么如何才能建设最适合自己的数据中心网络道路呢?我们有一些测试数据中心网络带宽性能的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就能够知道目前的网络带宽性能如何,是否有必要再进行优化,在进行数据中心网络建设时,通过性能测试才能检验网络建设的效果。这些测试结果可以帮助网络管理人员了解整个数据中心网络的状态,及时发现数据中心的瓶颈所在,更重要的是可以给数据中心网络设计人员,特别是网络协议的开发人员提供指导,采用新的算法来控制路由的选择,避免拥塞的发生,实现更好的拥塞控制策略。下面就来详细说说测试网络带宽性能的常见方法。 一、PING测试 在数据中心内外部分别选择一些测试点,然后用PING命令进行测试,选择关键的数据中心节点测试,能够查看丢包率、延迟大小、是否可达等数据分析机房的网络品质。一般要求去往数据中心的任意节点都不应该出现丢包,PING 的延迟和抖动也是重要的参考数据。延迟不宜过大,出现上百毫秒的波动也证明网络性能不佳。有一点要注意的事:数据中心交换机是一种靠专用芯片硬件处理网络流量的设备,所以这些设备的CPU往往性能都比较弱,仅处理少量的网络协议报文。当对这些设备进行PING时,会发现有可能出现抖动甚至丢包的现象,遇到这样的现象不要着急,因为很多这样的设备都将PING报文的优先级设置很低,如果网络中协议报文比较多,或者设备CPU比较忙,就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虽然并不能通过这个数据真实反映网络性能,但是还是建议排查一下,也许这种波动对网络性能没有任何影响,但至少说明这个设备的运行是不够稳定的。通过PING测试得出的丢包率、延迟大小这些数据基本可以得出当前数据中心网络运行的基本状态。 二、路由测试 路由测试主要测试数据中心内外部业务互访时,要经过的网络节点数量。一般在全世界范围内,路由的条数都不会超过7条。也就是无论你目前处于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只要最多经过7个路由器就可以访问到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一台主机。路由测试最常用的就是Tracert命令,在数据中心中找出一些互访的地址,然后在测试机上进行Tracert这些地址,看经过的条数,检查路由节点是否属于优化路由。这里要注意两点:一是数据中心中很多设备是禁回应Tracert报文的,这样通过Tracert测试,就会有部分路由节点不会给回报文,这时不要认为是网络有问题了,而是看下一跳是否可以回应,如果回了,说明只是这个节点设备有特殊处理,不做回应。如果连续多个节点,以及最终的节点都不回,这时就要重点排查了,看网络是否有问题;二是路由不仅要测试可达性,还要测试路由的容量。可以用发包工具向数据中心网络中灌入一定数量的路由,看这些路由的学习是否对网络造成了冲击,如果有隐患及时消除。 三、压力测试 压力测试对数据中心网络的考验最大,通过向网络中注入多种数据流量,将网络带宽占满,以便得到数据中心网络的最大带宽数值。很多数据中心可能都是40G甚至100G互联,但是压力测试的情况下,甚至达不到20G,造成这样的原因就是部分中间网络节点存在流量瓶颈,要么是设备不能线速地处理带宽流量,要么是部分应用比较耗缓存。有时数据中心并没有专业的测试流量的仪器,通常用FTP/TFTP等下载的方式去下载大型文件,观察下载的速度,速率是否稳定,速率是否满足业务应用的需求等。压力测试是一种最接近实际业务流量的一

网络带宽和下载速度的换算方法为什么换算要除以8 1.计算光纤传输的真实速度 使用光纤连接网络具有传输速度快。衰减少等特点。因此很多公司的网络出口都使用光纤。一般网络服务商声称光纤的速度为“5M”,那么他的下载真实速度是多少那?我们来计算一下,一般的情况下,“5M”实际上就是5000Kbit/s(按千进位计算)这就存在一个换算的问题。Byte和bit是不同的。1Byte=8bit.而我们常说的下载速度都指的是Byte/s 因此电信所说的“5M”经过还换算后就成为了(5000/8)KByte/s=625KByte/s这样我们平时下载速度最高就是625KByte/s常常表示625KB/S在实际的情况中。理论值最高为625KB/S。那么还要排除网络损耗以及线路衰减等原因因此真正的下载速度可能还不到600KB/S 不过只要是550KB/S以上都算正常 2.计算ADSL的真实速度 ADSL是大家经常使用的上网方式。那么电信和网通声称的“512K”ADSL下载速度是多少呢? 换算方法为512Kbit/s=(512/8)KByte/s=64KByte/s,考虑线路等损耗实际的下载速度在50KB/S以上就算正常了那么“1MB”那?大家算算吧答案是125KByte/s 3.计算内网的传输速度 经常有人抱怨内网的传输的数度慢那么真实情况下的10/100MBPS网卡的速度应该有多块呢? 网卡的100Mbps同样是以bit/s来定义的所以100Mb/S=100000KByte/s=(100000/8)KByte/s=12500KByte/s 在理论上1秒钟可以传输12.5MB的速据考虑到干扰的因素每秒传输只要超过10MB就是正常了现在出现了1000Mbps的网卡那么速度就是100MB/S 特别提示: (1)关于bit(比特)/second(秒)与Byte(字节)/s(秒)的换算说明:线路单位是bps,表示bit(比特)/second(秒),注意是小写字母b;用户在网上下载时显示的速率单位往往是Byte(字节)/s(秒),注意是大写字母B。字节和比特之间的关系为1Byte=8Bits;再加上IP包头、HTTP 包头等因网络传输协议增加的传输量,显示1KByte/s下载速率时,线路实际传输速率约10kbps。例如:下载显示是50KByte/s时,实际已经达到了500Kbps的速度。切记注意单位!!! (2)用户申请的宽带业务速率指技术上所能达到的最大理论速率值,用户上网时还受到用户电脑软硬件的配置、所浏览网站的位置、对端网站带宽等情况的影响,故用户上网时的速率通常低于理论速率值。 (3)理论上:2M(即2Mb/s)宽带理论速率是:256KB/s(即2048Kb/s),实际速率大约为103--200kB/s;(其原因是受用户计算机性能、网络设备质量、资源使用情况、网络高峰期、网站服务能力、线路衰耗,信号衰减等多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4M(即4Mb/s)的宽带理论速率是:512KB/s,实际速率大约为200---440kB/s。 宽带网速计算方法 基础知识:

网络带宽需求的计算方法 1、电信带宽是按Bit计算的,电脑文件是按Byte计算的,1Byte=8Bit,接入光纤的带宽/8=实际使用带宽。 2、浏览网页一次2K,网络游戏、视频是交互式的一般80K就搞定了,QQ或MSN等即时工具也是占10K左右。 3、以20台电脑为例: 浏览网页: 20台电脑*2K=40K 网络游戏+视频:20台电脑*80K*2=3200K MSN、QQ : 20台电脑*10K=200K 40+3200+200=3440K Byte 3440*8=2M光纤 4、ADSL带宽是非对称的的,电话线路中0~4Khz用来传输电话音频,用26Khz~1.1Mhz频段传数据,并把它以4Khz的宽度划分为25个上行子通道和249个下行子通道,输入的数据经过TCM编码及QAM调制后,送往子信道,所以理论上上行速率可达1.5Mbps, 下行速率可达14.9Mbps,考虑到干扰等情况,实际上传输速率一般为上行640Kbps,下行8Mbps 。我们常用的2M ADSL实际速率下载约250Kbyte,上传约64Kbyte 光纤带宽是对称的,上传和下载均等

网络带宽计算方法 这里指的是带宽网速的单位计算方式方法及关系。 在计算机网络、IDC机房中,其宽带速率的单位用bps(或b/s)表示; 换算关系为:1Byte=8bit 1B=8b ---------- 1B/s=8b/s(或1Bps=8bps) 1KB=1024B ---------- 1KB/s=1024B/s 1MB=1024KB ---------- 1MB/s=1024KB/s 在实际上网应用中,下载软件时常常看到诸如下载速度显示为128KB(KB/s),103KB/s等等宽带速率大小字样,因为ISP提供的线路带宽使用的单位是比特,而一般下载软件显示的是字节(1字节=8比特),所以要通过换算,才能得实际值。然而我们可以按照换算公式换算一下: 128KB/s=128×8(Kb/s)=1024Kb/s=1Mb/s即:128KB/s=1Mb/s 理论上:2M(即2Mb/s)宽带理论速率是:256KB/s(即2048Kb/s),实际速率大约为80--200kB/s;(其原因是受用户计算机性能、网络设备质量、资源使用情况、网络高峰期、网站服务能力、线路衰耗,信号衰减等多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4M(即4Mb/s)的宽带理论速率是: 512KB/s,实际速率大约为200---440kB/s。 网络带宽计算方法 bps:位/每秒,通常对于串行总线设备使用bps为单位,如串口,USB口,以太网总线等。Bps:字节/每秒,通常对于并行总线设备使用Bps为单位,如并口,IDE硬盘等。 网络技术中的 10M 带宽指的是以位计算, 就是 10M bit /秒 ,而下载时的速度看到的是以 字节(Byte)计算的,所以 10M 带宽换算成字节理论上最快下载速度为: 1.25 M Byte/秒! 在计算机/通讯行业中,计算数据传送速度也使用十进制来衡量。 在数据存储容量计算中,一般采用二进制来衡量。1MB=1024K=1024*1024B。 根据进制规定,传送速度可以有两种表示方法 bps 和 Bps,但是他们是有严格区别。Bps中的B使用的是二进制系统中的Byte字节 ,bps中的b是十进制系统中的位元。在我们常说的56K 拨 号,100M局域网都是bps计量,当用于软件下在时,下载工具一般又以Bps计算,所以它们之间有8bit=1Byte的换算关系。那么56Kbps拨号极限下载速度是56Kbps/8=7KBps,即每秒下载7K字节。

目前,80%以上的网民使用ADSL接入方式上网,仅有很少一部分用户使用光纤接入或者小区宽带。无论哪种接入方式,用户的带宽都非常有限,主流带宽在 2Mbps,罕有用户享有10Mbps或10Mbps以上的带宽。视频聊天这个互联网应用就需要占用200Kbps的上行带宽,很多ADSL宽带的上行带宽仅512Kbps,在互联网应用日益丰富的今天,你的宽带可以做些什么呢? 1、512kbps的宽带可以做什么:在北京、天津一些大城市里,512Kbps的ADSL 是主流的网络接入模式,如此小的带宽,可以做什么呢?从上文的叙述可以看出,512Kbps的ADSL 宽带,可以流畅的浏览网页、视频聊天和看在线电影,无法运行IPTV业务。如此小的带宽,无法同时使用视频聊天和在线电影等互联网应用。如果用户使用 P2P下载软件,浏览网页也会变得非常不流畅,显然,512Kbps 的ADSL宽带业务,已经无法满足网民的需求了。 2、 1Mbps的宽带可以做什么:从理论上来讲,1Mbps的ADSL宽带可以提供 1024Kbps的下行速率,512Kbps的上行速率,这意味着 1Mbps的宽带与512Kbps 的宽带没有太大的差异,只是下行速率变大了。1Mbps的宽带,网民可以同时视频聊天和在线电影,这是一大进步,但仍不足以运营IPTV业务,也无法使用 P2P下载软件。在实际应用中,1Mbps宽带仍然有缺陷。 3、2Mbps的宽带可以做什么:对于第一代ADSL接入技术来说,2Mbps的宽带仍然只有512Kbps的上行带宽。在2Mbps带宽的应用环境下,可以运行多种互联网应用,IPTV业务也可以运行,但无法保证流畅程度。不过,2Mbps带宽已经可以完全运行各种主流的互联网应用了。 4、 8Mbps的宽带可以做什么:不久前,中国网通宣传启动宽带提升计划,未来将推出8Mbps的ADSL宽带。8Mbps的宽带,可以流畅运行各项互联网应用,包括P2P下载及IPTV业务。不过,上行仅仅有512Kbps的上行带宽,让8Mbps的ADSL宽带失色不少。 目前,一部分宽带用户的的带宽已经有了2Mbps,更多的人还在使用512Kbps 的宽带,在互联网应用非常丰富的今天,如此小的带宽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在互联网渗透人们工作和生活的这个时代,用户需要更大的带宽。宽带提速已经正式踏上日程,光纤接入可以提供足够的带宽,ADSL2+也能提供大带宽,互联网应用还在增长,网民到底需要多大的带宽? 网民需要多大的带宽? 互联网应用决定了网民需要的带宽大小,尽管我们的宽带网络一直在升级,可目前的网络带宽仅仅能够满足网民的需求,无法满足未来的应用。未来的互联网应用中,多少带宽才是网民需要的呢? 就目前的主流互联网应用而言,视频聊天、在线电影、在线音乐及IPTV业务等互联网应用,至少需要10Mbps的下行带宽。从表面来看,网页浏览和在线音乐不需要上行带宽,在实际应用中,所有的互联网应用都需要上行带宽,因为每一项互联网应用都需要向服务器发出请求。

目前国内IDC市场发展迅速,各类虚拟IDC运营商也象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不管大的小的IDC都吹嘘自己的带宽怎么怎么好,速度如何如何的快,其实其中有很多的误区。 我们先来看看如何正确的测试一个机房的速度。 第一个办法也是最好的办法,PING值:(自己写的脚本/smokeping+pingplus) 目标IP,或者域名都可以,举例https://www.360docs.net/doc/e117663010.html, 218.30.23.200 开始菜单-> 运行-> 输入CMD -> 在DOS界面输入“ping 218.30.23.200 -t”或者“ping https://www.360docs.net/doc/e117663010.html,–t” 注意如果没有-t 那么ping值只有4个不具备代表性,-t参数就是让ping 一直接续下去,直到你手工 ctrl C 停止。 西安电信ADSL ping的结果: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ping https://www.360docs.net/doc/e117663010.html, -t【输入的命令】 Pinging https://www.360docs.net/doc/e117663010.html, [218.30.23.200] with 32 bytes of data: Reply from 218.30.23.200: bytes=32 time=9ms TTL=57 【一条ping记录主要看TIME的值】 Reply from 218.30.23.200: bytes=32 time=9ms TTL=57 Reply from 218.30.23.200: bytes=32 time=8ms TTL=57 Reply from 218.30.23.200: bytes=32 time=9ms TTL=57 Reply from 218.30.23.200: bytes=32 time=9ms TTL=57

Design and Analysis of Computer Networks COMP5/6320 Project#1 UDP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Report Liang Tang Chih-Jye Wang(Jeff)

1.Background for UDP The 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is one of the core members of the Internet Protocol Suite,the set of network protocols used for the Internet. UDP uses a simple transmission model without implicit handshaking dialogues for providing reliability,ordering,or data integrity.Thus,UDP provides an unreliable service and datagrams may arrive out of order, appear duplicated,or go missing without notice.Thus,UDP offers only a minimal transport service--non-guaranteed datagram delivery--and gives applications direct access to the datagram service of the IP layer. UDP is used by applications that do not require high reliability and keeping connection which are available in TCP.UDP is almost a null protocol;the only services it provides over IP are checksumming of data and multiplexing by port number.Therefore,an application program running over UDP must deal directly with end-to-end communication problems that a connection-oriented protocol would have handled,when these are required.UDP's stateless nature is also useful for servers answering small queries from huge numbers of clients.Unlike TCP,UDP supports packet broadcast(sending to all on local network)and multicasting(send to all subscribers). 2.Program Description We implement a UDP program,but it could supply a reliable data transimission service between a UDP client and a UDP server.The UDP server starts,"./udpserv ".Then UDP client stars"./udpclient serverIP128".the client sends a data request containing IP address of server and data size in terms of MB,There are two types of packets:data_packet contains32KB of effective data and sequence number, control_packet which is ACK,NACK or data_request.The programs use sliding window,ACK,NACK and retransmission to insure reliable transmission.The default window size is50.As loss of packets is not usual,simulation of packet loss is enabled.The transmission IO throughput is calculated by packet_number/MAXDATA/time,with unit of https://www.360docs.net/doc/e117663010.html,e make to install and gcc all C files.

新建文本文档.txt 1.功能划分 1.总体带宽命令 nload bmon slrm bwm-ng cbm speedometer netload 2.总体带宽使用(批量输出) vnstat ifstat dstat collectl 3.套接字带宽使用 iftop iptraf tcptrack pktstat netwatch trafshow 4.进程带宽使用 nethogs 2.常用 nload:图形输出总体带宽 iftop:套接字流量输出 iptraf:交互式、色彩鲜艳ip局域网监控 nethogs:显示进程使用带宽,自动排序,可快速查找消耗带宽最多的进程 bwm-ng:简单的实时网络负载监控工具,可以报告摘要信息 3.其他 bmon:类似nload,显示系统上所有网络接口的流量负载 slurm:显示设备统计信息,支持3种图形,使用c键、s键、l键激活每种图形 tcptrack:类似iftop,使用pcap库捕获数据包 vnstat:服务进程,可在后台记录网络使用信息 cbm:简单的带宽监控工具,按网络接口显示 speedometer:小巧简单的工具,仅绘制外观漂亮的图形 pktstat:实时显示所有活动连接 netwatch:netdiag工具库的一部分,可显示本地主机与远程主机之间的连接 trafshow:类似pkstat netload:netdiag工具库一部分,简单显示 ifstat:能以批处理模式显示网络带宽,可用于工具或程序记录日志 dstat:用途广泛地工具(使用python语言编写),可监控系统不同的统计信息 collectl:类似dstat报告统计信息 第 1 页

一、测试总体原则:以不影响业务运行为前提,选取部分网点实 现带宽精准测定。 二、测试时间:因本次带宽测试涉及到网点交换机,考虑到网点 的营业时间,建议测试时间选定在网点下班之后的18点-17点。 三、测试范围:本次测试采取抽样法进行测试,只对辖内的2个 左右的网点进行测试,最好是选取下班之后ATM业务量不大的网点进行,为了控制测试的影响范围,因此需选定具有双线路、点对点的网点(注:“双线路”即为同一网点租用两家不同运行商的链路,“点对点”为下联华为S9306交换机的一个电口只对应一个网点),当其中一条链路中断时,另外一条仍能正常保证业务的正常通讯。因省分行营业部比较特殊,网点皆为点对多点类型链路,故应选取汇聚到S9306交换机不同端口的两个网点。 四、风险及防范:为了在测试期间保持业务运行的稳定及持续, 请各行在进行测试前先要测试选择的网点的两条通讯链路的状态是否正常,只有在保证两条链路均正常通讯的情况下方可进行带宽测试,避免因带宽测试导致影响业务运行的事件发生。 五、测试人员:因本次带宽测试的结果将作为我行跟运行商进行 协商沟通的主要依据,故请各行在测试之前要求各家运行商派专人来参与见证测试的过程,并签字确定测试结果。六、建议以下两种测试方式: 1、端到端直连测试:为了排除测试过程中各路由器及交换机等设备对测试数据的影响,保证测试结果的精准度,可采用通讯链路端到端的直连测试。具体方法如下:二级分行及网点两端的运营商传输设备端口利用网线直连笔记本,通过传输大文件来测试传输的速率。建议除省分行营业部以外的其他二级分行使用此测试方法。 2、FTP传输测试:在二级分行端建立FTP服务器,由网点端PC机来进行文件下载和上传进行测试。省分行营业部宜采用此方法。七、测试准备: 1、准备好具有能够看到数据传输流量功能的电脑,windows 7操作系统的电脑本身带有传输流量查看功能,其他操作系统类型电脑需下载可以查看传输流量的软件工具。 2、采用直连测试方法的需要在两台电脑上建立一个1G左右的大文件,分别命名为test01,test02,并设置为共享;采用FTP传输测试的需在FTP服务器上、测试PC机上放置一个1G左右的文件以供传输使用。 八、测试注意点: 1、在测试时应关闭测试电脑上其他无关进程,如迅雷下载

Computer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电脑知识与技术网络通讯及安全本栏目责任编辑:冯蕾第6卷第6期(2010年2月)网络可用带宽测量方法综述 尹红波 (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广东广州510030) 摘要:该文对网络可用带宽测量体系的发展和现状进行了简要描述,较详细的分析了基于PGM 和PRM 模型的网络主动可用带宽测量方法的原理及其优劣性,并尝试分析IPV6网络对可用带宽测量方法的影响。 关键词:网络;可用带宽;测量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0)06-1329-03 Discussion of Measurement Method for Network Available Bandwidth YIN Hong-bo (Guangzhou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Guangzhou 510030,China) Abstract:In this article,the development and current status of the measurement system for network available bandwidth are briefly de -scribed.The principle and advantages/disadvantages of network active available bandwidth measurement method,which is based on PGM and PRM model,are also discussed.The influence of IPV6network on available bandwidth measurement method is tentatively analyzed as well. Key words:network;available bandwidth;measurement method 随着Internet 的快速发展,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网络应用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网络的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网络规模巨大,拓扑结构复杂,使得研究者难以对网络分析建立起精确的数学模型,因此网络测量成为网络行为学研究的主要途径。 1网络带宽测量概述 带宽是网络路径的重要参数之一,带宽测量的发展有助于网络应用程序改善和提高服务质量,其在容量分配、服务质量管理、服务器路由选择等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 目前,网络带宽测量研究得到了较快发展,在国际和国内有许多科研机构和大学都在对其进行研究并取得较多成果,在本文中对这些技术进行简单介绍和比较分析。 1.1相关概念 链路带宽:即链路容量,指的是链路在物理设计上能够达到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IP 层),一般是一个固定值。 瓶颈带宽:两个节点之间路径上的最小的链路带宽,它表示一条路径的最大传输速率。对于大多数网络来说,两个主机之间的瓶颈带宽不会改变,也不受网络流量的影响。如果用(C 0,C 1,C 2,…,C H )表示一条从源端到目的端的路径,H 表示路径的跳数,C i 表示链路i 的链路带宽,那么瓶颈带宽可用公式(1)表示: C=min(C i )(i=0…H) (1) 链路的可利用带宽:链路上未被背景流占用的剩余带宽。路径的可利用带宽:一条路径中最小的链路可利用带宽(下述以可用带宽代替)。按公式(1)的定义如果u i (0≤u i ≤1)表示链路的利用率,那么路径的可利用带宽A 可用公式(2)表示: A=min[C i (1-u i )](i=0…H) (2) 窄链路:瓶颈带宽所在的链路。 紧链路:路径的可利用带宽所在的链路。1.2网络带宽测量分类分析 网络带宽测量可依据不同标准划分为不同类别。在本文中,我们主要关注根据测量指标的分类,即将带宽测量分为端到端带宽测量和链路带宽测量;端到端测量技术主要测量路径的容量和可用带宽;链路带宽测量主要测量路径中的各链路的容量和利用率。 可用带宽的测量有实时性要求,而链路带宽和瓶颈带宽的测量一般没有实时性要求。通过测量瓶颈带宽可以为可用带宽测量提供基础,而已知端到端链路径带宽和各链路带宽,则可以知道瓶颈带宽。在本文中,我们主要对端到端的可用带宽测量进行深入介绍和分析。 依据测量方式不同,可用带宽测量又可分为主动测量和被动测量。主动测量[1-2]通过向网络发送探测数据包,并根据它们所携带的信息来推测带宽的情况,主动测量将增加网络的负载,对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也有影响;被动测量[3]不向网络发送数据包,而是监听网络中的流量来测量网络的带宽,被动测量不会增加网络的负载,但它部署起来却相对困难,一般需要配有专用设备或拥有特殊权收稿日期:2009-12-28 ISSN 1009-3044Computer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电脑知识与技术Vol.6,No.6,February 2010,pp.1329-1331E-mail:info@https://www.360docs.net/doc/e117663010.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e117663010.html, Tel:+86-551-569096356909641329

Iperf 是一个网络性能测试工具。Iperf可以测试TCP和UDP带宽质量。Iperf可以测量最大TCP带宽,具有多种参数和UDP特性。Iperf可以报告带宽,延迟抖动和数据包丢失。 功能介绍 TCP 测量网络带宽 报告MSS/MTU值的大小和观测值 支持TCP窗口值通过套接字缓冲 当P线程或Win32线程可用时,支持多线程。客户端与服务端支持同时多重连接 UDP 客户端可以创建指定带宽的UDP流 测量丢包 测量延迟 支持多播 当P线程可用时,支持多线程。客户端与服务端支持同时多重连接(不支持Windows) 在适当的地方,选项中可以使用K(kilo-)和M(mega-)。例如131072字节可以用128K 代替。 可以指定运行的总时间,甚至可以设置传输的数据总量。 在报告中,为数据选用最合适的单位。 服务器支持多重连接,而不是等待一个单线程测试。 在指定时间间隔重复显示网络带宽,波动和丢包情况。 服务器端可作为后台程序运行。 服务器端可作为Windows 服务运行。 使用典型数据流来测试链接层压缩对于可用带宽的影响。 参数与说明 命令行选项 环境变量选项 描述 客户端与服务器端选项 -f, --format [bkmaBKMA] $IPERF_FORMAT 格式化带宽数输出。支持的格式有: 'b' = bits/sec 'B' = Bytes/sec 'k' = Kbits/sec 'K' = KBytes/sec 'm' = Mbits/sec 'M' = MBytes/sec 'g' = Gbits/sec 'G' = GBytes/sec 'a' = adaptive bits/sec 'A' = adaptive Bytes/sec 自适应格式是kilo-和mega-二者之一。除了带宽之外的字段都输出为字节,除非指定输出的格式,默认的参数是a。 注意:在计算字节byte时,Kilo = 1024,Mega = 1024^2,Giga = 1024^3。通常,在网络中,Kilo = 1000,Mega = 1000^2,and Giga = 1000^3,所以,Iperf也按此来计算比特(位)。如果这些困扰了你,那么请使用-f b参数,然后亲自计算一下。 -i, --interval # $IPERF_INTERVAL 设置每次报告之间的时间间隔,单位为秒。如果设置为非零值,就会按照此时间间隔输出测

公司网络增加带宽申请报告 一、目前公司使用的是电信2MB网速,458元/月。 图为电信网站测速结果,您本次测试的接入带宽达标。 您的申请带宽为2 Mbps(2048 Kbps),目前接入带宽(最高可达速率)为2 Mbps (2048 Kbps)。理想信息下载速度应该在200KBps左右。 随着企业的发展,目前全公司已分配IP电脑数达到63台,同时在线连外网的电脑也增加了,对带宽的要求也增加了。理想信息下载速度为200KBps左右,当使用者同时对外网需求增加时,各电脑分配的KBps数也就相应的减少,直接表现的结果是打开网页慢,收发邮件慢;当使用者同时对外网需求减少时,各电脑分配的KBps数也就相应的增加,直接表现的结果是打开网页稍快,收发邮件快些。 目前公司所处的区域还未铺设光缆,还未达到普通线路升级网速的阶段(已向电信方面咨询),预计要在今后一年后才能实现。 二、飞鱼星路由器的加入,已经屏蔽了不良网页、网络游戏和优化了流量优先级别(首先保障邮件的收发,再是腾讯QQ和网页应用,最后是P2P应用),保障了网速的合理分配。

但企业在发展,电脑数也不断在增加,同时使用带宽的使用者也会增多,平均下来每台使用者的带宽也会相应减少,直接表现的结果是打开网页慢,收发邮件慢。若保持2MB网速,可以通过限制部分电脑不连外网来进一步减少对外网需求的电脑数。如:仓库只设一台连外网,质检只设一台连外网,变频研发设一台,系统研发设一台,工程设两台……来达到减少对外网需求数的减少。 如果限制部分电脑连外网,就会产生以下影响:一,同事们原来可以连外网现在突然断掉他们肯定有些不高兴;二,有些同事爱好学习,需经常上网查资料学习(到部门可以上网的电脑上学习没以前方便)等。 三、方案一、增加带宽可以选3MB,1088元/月,10880/年;4MB,1688元/月,16880/年; 方案二、另增加一条2MB的线路,688元/月(以前458元/月套餐没有了,现在只有688元/月套餐) 建议选方案二,另增加一条2MB的线路(飞鱼星路由器支持2条ADSL拔号上网)。 说明:一般5类双绞线,理论上是超过100m没有信号,一般需在80米左右加装交换机将网络信号放大。 宿舍有两条电信线路拔号上网,如借用宿舍的电话线转至机房拔号上网,则另需拉网线从机房至宿舍,可网线距离超出100米有多,一般需在80米左右加装交换机将网络信号放大,可目前机房至宿舍之间是道路和草坪,无法在之间加装交换机和电源(交换机需电源),故利用宿舍电信线路转至机房拔号上网方案无法实现。

网络质量指标测试方法 目录 网络质量指标测试方法 (1) 1、前言 (2) 2、测试指标 (2) 3、测试方法 (3) 3.1 带宽 (3) 3.1.1 测试工具 (3) 3.1.2 组网图 (3) 3.1.3 测试步骤 (3) 3.2 延时 (4) 3.2.1 测试工具 (4) 3.2.2 组网图 (4) 3.2.3 测试步骤 (4) 3.3 丢包率 (4) 3.3.1 测试工具 (5) 3.3.2 组网图 (5) 3.3.3 测试步骤 (5) 3.4 抖动 (5) 3.4.1测试工具 (5) 3.4.2组网图 (6) 3.4.3测试步骤 (6) 4、测试实例 (6) 5、总结 (9)

1、前言 在当代网络时代中,网络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时刻影响我们的是生活。网络时代中,网络质量非常重要,网络数据传输中,重要有四个指标影响网络的质量:带宽、延时、丢包和抖动。带宽的大小影响网络速度,延时长短让消耗时间,丢包率增加会让传输数据的准确性降低,抖动会让声音和图像产生抖动,这些都是评价一个网络质量的重要指标。目前工程师们,都在努力改善网络质量,需要从这四个指标中抓起。 2、测试指标 带宽(throughput),网络的吞吐率,端到端之间可以传输的最大速率。 延时(latency),数据包从本地传输到对端之间需要的时间,一般是来回的时间。如果延时过大,就会觉得网络慢,特别是一些交互性强的应用。比如延时超过300ms,通过ssh就会明显感到服务器响应比较慢,跟不上键盘输入的速度。延时一方面和两地之间的传输距离有关,网络带宽的占用率,如果占用率高,则延时也高以及cpu处理跟不上等。延时要小于1ms,这样感知才不会太大。 丢包(loss),由于线路带宽占用过高,数据包从一端到另外一端传输的途中,会产生丢失。丢包率是网络的一个重要指标,一旦产生丢包,说明网络带宽不足,系统会自动重传,导致继续劣化,所以丢包率超过10%以后,网络质量会迅速劣化。对于局域网内服务器之间丢包率要小于0.1%。 抖动(jitter),如果延时不稳定,忽快忽慢,网络就存在抖动。抖动这个指标,在VOIP,视频会议等场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如果产生抖动,往往声音和图像也会抖动,无法听清楚或者看清楚。 背靠背,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和网络设备的增加,大量的路由更新消息、频繁的文件传送和数据备份等操作都会导致数据在一段时间内急剧增加,甚至达到该物理介质的理论速率。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117663010.html, 网络可用带宽测量方法综述 作者:尹红波 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年第06期 摘要:该文对网络可用带宽测量体系的发展和现状进行了简要描述,较详细的分析了基于PGM和PRM模型的网络主动可用带宽测量方法的原理及其优劣性,并尝试分析IPV6网络对可用带宽测量方法的影响。 关键词:网络;可用带宽;测量方法 Discussion of Measurement Method for Network Available Bandwidth YIN Hong-bo (Guangzhou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 Guangzhou 510030, China)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the development and current status of the measurement system for network available bandwidth are briefly described. The principle and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of network active available bandwidth measurement method, which is based on PGM and PRM model, are also discussed. The influence of IPV6 network on available bandwidth measurement method is tentatively analyzed as well. Key words: network; available bandwidth; measurement method 随着Internet的快速发展,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网络应用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网络的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网络规模巨大,拓扑结构复杂,使得研究者难以对网络分析建立起精确的数学模型,因此网络测量成为网络行为学研究的主要途径。 1 网络带宽测量概述 带宽是网络路径的重要参数之一,带宽测量的发展有助于网络应用程序改善和提高服务质量,其在容量分配、服务质量管理、服务器路由选择等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 目前,网络带宽测量研究得到了较快发展,在国际和国内有许多科研机构和大学都在对其进行研究并取得较多成果,在本文中对这些技术进行简单介绍和比较分析。 1.1 相关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