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分析

合集下载

单孔腹腔镜疝修补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疝气r的临床效果对比

单孔腹腔镜疝修补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疝气r的临床效果对比

单孔腹腔镜疝修补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疝气r的临床效果对比郭健飞【摘要】目的:比较单孔腹腔镜疝修补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确诊为腹股沟疝的患儿10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行单孔腹腔镜疝修补术)和对照组(行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各50例.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不同时间疼痛感、并发症及术后2年的疝复发率.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不同时间疼痛感和并发症(阴囊肿胀、腹胀、继发鞘膜积液)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2年疝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孔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小儿疝气的效果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不同时间疼痛感和并发症等方面均优于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效果.【期刊名称】《中国民康医学》【年(卷),期】2018(030)002【总页数】2页(P50-51)【关键词】单孔腹腔镜;疝修补术;传统手术;小儿【作者】郭健飞【作者单位】兴城市妇女儿童医院,辽宁兴城 125100【正文语种】中文2015年全国小儿腹股沟疝的发病率达到216万[1]。

腹股沟疝的发病主要与腹股沟鞘状突先天性未闭合有关。

传统的手术方式如Bissini、Halsted、McVay主要是通过将不同组织联合肌腱与腹股沟韧带做强行拉拢,但是该手术方法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术后易复发[2]。

单孔腹腔镜用于治疗小儿疝气疾病,具有手术创伤小、美容效果明显的优势[3]。

本文比较传统手术与单孔腹腔镜疝修补术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4月兴城市妇女儿童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腹股沟疝患儿,患儿均无基础疾病,身体健康,共100例。

所有患儿通过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确诊腹股沟疝。

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行单孔腹腔镜疝修补术)和对照组(行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各50例。

两组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腹腔镜治疗小儿疝气优点分析

腹腔镜治疗小儿疝气优点分析

腹腔镜治疗小儿疝气优点分析目的探讨腹腔镜在治疗小儿疝气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应用微型腹腔镜及体外带线缝针穿针进入腹腔对内环口进行高位缝扎25例,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本组复发1例,治愈率96%,复发率4%。

结论腹腔镜下治疗小儿疝气,创伤小、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瘢痕细微,是安全有效的方法,比传统的高位结扎优越。

标签:腹腔镜小儿疝气目前国内外小儿外科手术中,腹腔镜下治疗小儿疝气是一种最常见的手术,因其简单,快捷,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充分肯定,并得到了医生和患者家属的一致好评。

我院于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用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疝气25例,疗效显著。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5例斜疝患儿中,男20例,女5例,男女之比为4∶1。

其中年龄最小的为1个月,最大的为12岁,平均年龄为28个月。

其中临床体检发现25例30侧,术中发现隐形疝3侧。

1.2主要器械腹腔镜仪器设备:5mm微型腹腔镜1个、5mm持针1把、1/2弧角针1枚、4号细线1条、Veress针1枚、5mm Trocar 2把、消毒棉签1把以及75%乙醇1瓶。

2手术方法因使用微型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疝气多选择脐孔为手术入口,虽然手术切口小,但还是应常规清洁皮肤,特别是脐孔处。

一般腹腔镜手术都是采用松节油来清洁脐孔,但是这样可能会导致皮肤红肿,刺痛以及皮肤溃烂等现象。

由于儿童皮肤娇嫩,用松节油来清洁脐孔对皮肤刺激非常大,增加手术后切口红肿、渗血的发生率。

因此,在术前1d我们要用消毒棉签蘸75%乙醇对脐孔进行清洁,清洁时动作要轻巧,防止过度摩擦。

术前4h禁饮食,补液,术前30min肌注东莨菪碱,术前排空膀胱。

以便术时膀胱处于空虚状态,减少膀胱损伤几率,扩大术野。

进行手术时,让患者取仰卧位,头低脚高15°,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

在患者脐窝处,用Veress 针穿刺入腹腔,以建立CO2气腹,将压力设定为8~10mmHg。

传统手术与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疗效比较

传统手术与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疗效比较

小儿疝气是临床中常见的小儿外科疾病,又称为小儿腹股沟疝气,会对患儿生殖系统的发育造成不利的影响,严重阻碍患儿的生长生活。相关研究表明,小儿疝气男性患儿的发病率较高,大约是女性患儿发病率的十倍[1]。本文对我院收治的小儿疝气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分别实施传统手术和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探讨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具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20例小儿疝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患者中,男44例,女16例,年龄在5个月~7岁之间,均值为(3.3±1.2)岁;观察组60例患者中,男48例,女12例,年龄在6个月~8岁之间,均值为(3.5±1.0)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的对比,差异较小(P>0.05)。1.2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手术方法治疗,内容为:对患儿实施全麻处理后,指导患儿保持仰卧姿势,对铺巾进行消毒处理,在皮横纹下进行切口,然后以组织剥离,进行纵向切疝囊,将疝囊剥离后实施高位结扎,通过电凝止血,最后缝合切口[2]。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微创手术方法治疗,具体操作为:对患儿实施麻醉后,让患者保持平卧姿势,将患儿外环口体表的投影处进行切口,在不伤害皮下组织的基础上,避免患儿出血情况。腹外斜肌腱膜显现后,将睾丸肌与精索外进行钝性剪开或者钝性分开,将疝囊进行分剥并在颈部结扎,经过电凝止血处理后,将无菌贴覆盖在切口皮肤,完成手术。1.3统计学处理研究数据录入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年龄等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所有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P<0.05时,表明2组小儿疝气患者的相关研究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较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一。2.2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患者中,有1切口感染、1例阴囊水肿、1例疝气复发、1

腹腔镜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疾病的效果比较

腹腔镜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疾病的效果比较

922017.11临床经验腹腔镜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疾病的效果比较阎 爽锦州医科大学医疗学院 辽宁省锦州市 121000【摘 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腹腔镜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疾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研究选择2014年8月-2017年8月间在我院治疗的11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当做研究对象,遵循患儿的入院顺序分甲组、乙组,每组55例。

乙组患儿通过传统手术进行治疗,而甲组患儿通过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评价甲乙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自主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以及复发情况。

结果:甲组患儿的手术时间(12.33±2.35)min、术中出血量(1.43±0.18)ml、切口大小(5.83±2.11)mm、自主活动时间(13.05±1.68)min、术后住院时间(3.03±1.01)d 均优于乙组患儿[(22.05±3.47)min、(5.33±0.47)ml、(10.21±5.31)mm、(22.44±2.63)min、(7.04±1.35)d],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t=17.201、55.468、5.685、22.314、17.639,P=0.000)。

乙组患儿并发症的总发生率(18.18%)大于甲组患儿(5.45%),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X 2=4.274,P=0.039)。

乙组患儿腹股沟斜疝的复发率(12.73%)大于甲组患儿(1.82%),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X 2=4.853,P=0.028)。

结论: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的治疗中,腹腔镜手术的手术情况优于传统手术,并且腹腔镜手术的并发症、复发等概率也要低于传统手术。

【关键词】小儿腹股沟斜疝;传统手术;腹腔镜;临床疗效在临床上,小儿腹股沟疝是常见并且多发的一种疾病,由于腹膜鞘状突没有闭合而导致,患儿自愈的概率很小,只能通过手术进行治疗[1]。

腹腔镜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对比研究

腹腔镜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对比研究

腹腔镜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对比研究目的探讨腹腔镜术与传统手术在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方面的疗效及优缺点。

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6月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治疗的腹股沟斜疝的患儿200例,按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腹腔镜组和传统手术组,每组各100例。

分别采用腹腔镜和传统手术方式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比较两组各项手术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①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2.9±6.8)mL]少于传统手术组[(37.2±2.0)mL],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27.3±9.4)min、(4.5 ±1.1)d、(1.3±0.2)cm]短于传统手术组[(45.2±17.6)min、(7.6±1.5)d、(2.5±0.4)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经过患儿家属知情同意。

见表1。

1.2 方法1.2.1 麻醉方法在实施手术前,准备好气管插管和麻醉机,术中使用监护仪进行监护血氧饱和度和心电等情况。

麻醉方式硬膜外麻醉以及氯胺酮复合麻醉[5]。

1.2.2 手术方法患儿术前禁饮食6~8 h,术前应用开塞露灌肠刺激排便,并排空膀胱,不需上胃管及尿管。

1.2.2.1 传统手术常规体位进行麻醉,患儿单侧疝,切口于对应侧下腹部皮肤横纹处,长度在2.5~3.0 cm,双侧正中切口长4~5 cm,谨慎逐层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露出精索,于皮下环开口处打开并横断疝囊,向上剥离至内环处,找到疝囊或未闭的鞘状突,于内环处行4号丝线贯穿缝扎,精索止血,将睾丸牵至阴囊底部,皮下用1-0丝线缝合1针或不缝,医用胶粘合切口。

1.2.2.2 腹腔镜组患儿取平卧位,臀部垫高约30°,切口于脐下缘大约0.5 cm 位置,并建立人工气腹于切口处,形成8~10 mm Hg(1 mm Hg=0.133 kPa)压力气腹,插入0.5 cm腹腔鏡。

微型腹腔镜治疗方式与传统手术方式在小儿疝气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微型腹腔镜治疗方式与传统手术方式在小儿疝气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组,腹泻停止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表明应用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联合锌硒宝片治疗迁延性腹泻患儿可提 升疗效,促进患儿康复。分析其原因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锌 硒宝片治疗迁延性腹泻具体机制不同,结合使用可发挥各自 优 势 ,起 到 增 强 免 疫 力 、调 节 肠 道 功 能 、抗 病 毒 等 多 重 功 效 , 最终提升治疗效果。
作者简介:高志兴,男,本科,主治医师。 245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15 年 9 月—2018 年 7 月 我院收治的 78 疝气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 其 分为 2 组,各 39 例。观察组男 31 例,女 8 例;年龄 1 岁~ 12 岁,平均年龄(7.49±1.68)岁;发病部位:单侧 33 例,双侧 6例。 对照组男 32 例,女 7 例;年龄 1 岁 ~13 岁,平均年龄(7.52± 1.63)岁;发病部位:单侧 34 例,双侧 5 例。2 组患儿一般资料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均经 X 线、B 超等检查确诊;②无精 索鞘膜积液、睾丸等合并症;③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 1.2.2 排除标准 ①既往有腹部手术史患儿;②体态过 小,无法接受气腹与麻醉患儿;③伴有凝血功能障碍者;④存在 肠穿孔及绞榨性疝患儿。 1.3 方法 观察组行微型腹腔镜手术治疗,麻醉选用气管 插管复合型麻醉方式,术中协助患儿取平卧位;麻醉成功后,经 肚脐窝向腹腔穿刺(Veress 气腹针),同时建立 CO2 气腹,将气腹 压维持在 8~10 mmHg 范围内;拔出气腹针后选择 5 mm Trocar, 同时于患儿气腹中置入腹腔镜,找出内环口所处位置,而后在脐 孔上方,即距脐孔 5 cm,做一 5 mm 切口,并将缝针置入其中,使 用丝线高位结扎疝囊,撤出气腹,缝合皮下组织、皮肤。对照组采 用传统手术治疗,经腹部皮横纹做一宽度约 2.5 cm 的横向切口, 到达疝囊部位后将其钝性分离,同时使用可溶性丝线做高位结

腹腔镜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效果比较

腹腔镜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效果比较

腹腔镜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效果比较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与传统手术在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并对腹腔镜和传统手术在治疗上的优缺点展开分析。

方法:选取2017年9-12月到我院普外科就诊的11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进行疝囊高位结扎、研究组采用腹腔镜进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并比较腹腔镜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疾病的效果。

结果:研究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要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

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小儿腹股沟斜疝治疗,作为疾患治疗的微创术式,具有操作简单、机体创伤小、治疗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对精索损伤轻等优势,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腹腔镜;腹股沟斜疝;手术【中图分类号】R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1-0020-02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effect of laparoscopy and traditional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oblique inguinal herniaWu Liran,Huang Ximing,Fan Kun,Jing Guomin.Chongqing Qijiang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Chongqing 40142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of laparoscopy and traditional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oblique inguinal hernia in children.Methods 110 children with oblique inguinal hernia admitted to the general surgery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to December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To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laparoscopy and traditional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oblique inguinal hernia.Result The amount of bleeding in laparoscopic high ligation of hernia sac was less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Children treated with laparoscopic surgery had shorter operative time,incision length and hospital stay than those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surgery;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as lower in the laparoscopic study group than in the conventional surgery group. Conclusion Laparoscopic surgery for children with oblique inguinal hernia treatment,it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operation,small trauma,short treatment time and rapid postoperative recovery,it has high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Key words】Laparoscope;Indirect inguinal hernia;Operation作为一种先天性的疾病,小儿腹股沟斜疝在新生儿期即可发病,其中男性患者多见,常由胎儿期腹膜鞘状突未闭塞所诱发。

腹腔镜疝补术和传统疝补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效果比较

腹腔镜疝补术和传统疝补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效果比较

腹腔镜疝补术和传统疝补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效果比较发表时间:2013-06-07T11:52:30.43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1期供稿作者:秦再福[导读] 此种手术在腹腔镜引导下进行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避免了腹股沟管的正常解剖结构的破坏。

秦再福(贵阳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普外科贵州都匀 55800)【摘要】目的:通过与传统疝补术的比较,探讨腹腔镜疝补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0例腹股沟疝患儿,将其分为腹腔镜组和传统组,各35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复发率和并发症等方面均优于传统组(P<0.05)。

结论:腹腔镜疝补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美容效果好、复发率低等优点,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较为理想的选择。

【关键词】小儿腹股沟疝腹腔镜疝补术传统疝补术【中图分类号】R6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1-0176-02 小儿腹股沟疝,俗称“脱肠”,是小儿普通外科手术中最常见的疾病,主要症状是当哭闹或屏气用力时,腹股沟内侧出现肿物突起,安静是消失。

本病主要是由于先天性腹膜鞘状突闭合不良,遗留了通向腹腔的囊袋所致,它首先影响患者的消化系统,从而出现下腹部坠胀、腹胀、腹痛、便秘、吸收功能差、易疲劳和体质下降等症状。

又由于腹股沟部与泌尿生殖系统相邻,可因疝气的挤压而影响生殖系统的正常发育[1]。

因此,必须尽早进行治疗。

对于小儿腹股沟疝气的手术治疗方法比较多,我院采用腹腔镜疝补术治疗,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临床资料本组70例患儿为2011年1月—2012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小儿腹股沟疝气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8岁,平均4岁;右侧疝40例,左侧疝25例,双侧疝5例。

将其分为腹腔镜组和传统组,各35例,两组患儿年龄、疝位置、病情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腔镜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
2019-04-08T10:32:29.047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2期 作者: 于明玺
[导读] 本次临床试验的结果表明,通过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患者的术中出血量,
使患者可以在术后尽快恢复行动,让患者更快恢复健康,从而能够更早出院,还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大范围
推广应用。
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
外二科 415001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小儿疝气采用腹腔镜手术和传统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68
例小儿疝气患者作为本次的临床试验研究对象,通过随机盲选的方式,将全部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都是
34例。给予观察组
患者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进行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
后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5.2±3.1)分钟,术中出血量为(2.1±1.5)毫升,术后活动时间为(10.5±2.6)
小时,住院时间为(
5.2±2.2)天;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5.1±4.4)分钟,术中出血量为(5.4±2.4)毫升,术后活动时间为

19.8±4.1)小时,住院时间为(7.9±2.4)天。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术后
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讨论 本次临床试验的结果表明,通过腹腔镜手术治疗
小儿疝气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使患者可以在术后尽快恢复行动,让患者更快恢复健
康,从而能够更早出院,还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大范围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传统手术;小儿疝气;临床治疗效果

选取我院在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68例小儿疝气患者,作为本次临床试验的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分析对小儿疝气采用腹腔
镜手术和传统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68例小儿疝气患者作为本次的临床试验研究对象,通过随机盲选的方式,将全部患者分
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都是
34例。观察组中的男性患者为28人,女性患者为6人,年龄区间为2到11岁,平均年龄为(4.9±1.8)岁;
对照组中的男性患者为
29人,女性患者为5人,年龄区间为1到10岁,平均年龄为(4.5±2.2)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
明显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通过传统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通过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进行治疗:术前让患者禁食禁水并排空膀胱,通过静脉
补液的方式为患者补水,并为患者调整到适合手术的卧位
[1]。同时,对患者进行麻醉(静脉复合麻醉),然后对患者手术部位通过碘伏消
毒,特别是对患者的肚脐部位重点消毒,同时建立二氧化碳气腹,压力要控制在
7 mmHg左右,流量则要控制在每分钟2.3升左右。通过规

5毫米的Trocar 穿刺入患者腹腔,搜索患者患部的喇叭状内环口,对患者的隐性鞘状突口的闭合进行仔细的观察,通过植入5毫米的Trocar
穿刺,到达患者的腹腔后在其中置入持针器,通过双
7 号丝线大圆针刺入到患者的腹腔,然后再依靠腹腔镜将通过疝修补针拉入患者的腹
腔,环绕患者的腹膜内环口一圈,通过三次完成,再将双线引出,然后使用疝修补针处理患者伤口,完成后解除患者的气腹,手术完成
[2]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分钟)、术中出血量(毫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活动时间(小时)以及住院时间(天)。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临床试验所产生的各种数据资料通过SPSS2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
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的各项指标数据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5.2±3.1)分钟,术中出血量为(2.1±1.5)毫升,术后活动时间为(10.5±2.6)小时,住院时间为

5.2±2.2)天;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5.1±4.4)分钟,术中出血量为(5.4±2.4)毫升,术后活动时间为(19.8±4.1)小时,住院时间
为(
7.9±2.4)天。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差异显著(P<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1。
3
讨论

临床上小儿疝气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小儿外科疾病,这种疾病通常都是男性发病,女性的发病率约为男性的十分之一,这种疾病的发病
率约为
3.8%左右[3].造成这种疾病发病的原因是小儿出生后,其腹膜鞘状突没有彻底关闭,这就造成小儿腹腔内的网膜、输卵管以及小肠等
进入到鞘状突,致使小儿发病
[4]。会对小儿的生殖系统造成极大的影响[5]。通常对这种疾病都是手术治疗,而传统手术会对患者造成较大
的创伤、破坏小儿的机体、还会出现各种的并发症等诸多缺点,而通过腹腔镜手术治疗,则能够有效弥补这些缺点,提升对小儿的治疗效

[6]。

本次临床试验的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5.2±3.1)分钟,术中出血量为(2.1±1.5)毫升,术后活动时间为(10.5±2.6)
小时,住院时间为(
5.2±2.2)天;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5.1±4.4)分钟,术中出血量为(5.4±2.4)毫升,术后活动时间为

19.8±4.1)小时,住院时间为(7.9±2.4)天。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
高于观察组,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显著(
P<0.05)。

综上所述,通过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使患者可以在术后
尽快恢复行动,让患者更快恢复健康,从而能够更早出院,还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大范围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冯齐强. 传统手术与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比较[J]. 基层医学论坛, 2017, 21(14):1765-1766.
[2]
李清忠. 用传统开腹手术和腹腔镜下小儿疝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疝气的疗效对比[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 3(43):8547-8547.
[3]
姜景凯, 朱安之, 奚玉廷. 用传统开腹手术和腹腔镜下小儿疝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疝气的疗效对比[J]. 大家健康旬刊, 2017, 11(7).:175-176.
[4]
程改超, 沈雄山. 腹腔镜治疗小儿疝气的手术效果与预后情况分析[J].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 19(2):111-112.
[5]
谢兵, 麦冉穆尼沙&#;吐尔逊. 小儿疝气采用传统手术治疗与微型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17):3203-3204.
[6]
张春扬. 腹腔镜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比较[J]. 中国处方药, 2017, 15(10):129-1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