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作业——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教育研究方法基础--第三章

教育研究方法基础--第三章

2、收集教育文献的方法和途径
查阅文献
• 名词术语的查询(《中国大百科全书》,《辞海》, 《教育大辞典》,《心理学大辞典》) • 查询历史事件(《中国现代教育大事记》,《中华人民 共和国教育大事记》,《中国教育大事典》,《世界各 国教育概况》,《国外教育科学发展概论》) • 查询论著(《全国期刊索引》,《中文期刊教育论文索 引》,《期刊资料索引· 文化教育》,《中国心理学文献 索引》,《国外社会科学论文索引》 • 网络查询(电子期刊、专业网站、大型数据库)
3、教育档案类
档案资料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直接形成 的,并且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文献材料。主 要包括教育年鉴、教育法令集、教育统计资 料、教育调查报告、学术会议文件、资料汇 编等。
4、专家询问
是通过个人交往接触的非正式渠道搜集资 料,研究者与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研究人员、 学者进行交谈、交流、讨论学术问题。专家 访谈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和针对性,从专家询 问获得的情报具有极大的价值,从观点和方 法上的启迪将有助于课题研究的深入。
第四节: 一、计算机文献检索的主要方式 1、联机检索 2、光盘检索 3、网络检索
– 在网上查阅资料: – 1.中国教育科研网
• • 2.中国期刊网上搜索 • • 3.中国名师教育网 • / 4 2、中国基础教育网
2、文献综述的基本结构与写法
1)标题:标题应是综述内容的高度浓缩与概 括,能鲜明的表明综述的主要内容,一目了然 2)提要:简明扼要的阐明综述的主题内容, 包括目的、意义、背静、现状、解决的主要问 题、发展趋势,以及本资料收集的综述的范围 和来源 3)正文:是综述的主要部分,系统地对所收 集到的文献资料的观点、做法进行叙述。内容 包括某个学科、某个专业、某个课题或某项研 究的历史、目前状况、主要观点、措施和方法, 突出成果、发展趋势。可以介绍各种不同的观 点,还有那些尚未解决的问题等,让读者更深 入、全面的了解。

电大小学教育专科《教育研究方法》作业及答案

电大小学教育专科《教育研究方法》作业及答案

电大小学教育专科《教育研究方法》网上作业及答案
第一次作业
1、研究计划应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2、教育研究一般都要遵循这样的程序:
(一)的提出和的确立;
(二)选定;
(三);
(四)的分析与综合。

参考答案:
1、研究目标和理论框架以往研究的考察研究的设计与方法
2、研究问题假设研究对象研究的控制研究结果
3、被试方面主试方面研究设计方面研究实施方面
4、内在信度外在信度
5、等距随机
6、检索工具查找方式
参考文献查找方式
7、研究设计搜集文献整理文献文献综述
8、来源取样日期取样分析单位取样
9、分类指标顺序指标等距指标等比指标
10、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
11、自变量被试变量反应变量
12、自变量因变量干涉变量控制变量(无关变量)中介变量
13、报刊目录索引专题目录索引
14、简单随机取样法等距随机取样法
分层随机取样法整群随机取样法多段随机取样法
15、目录卡内容提要卡文摘卡
16、搜集文献整理文献文献综述
17、阅读记录鉴别分类处理
制定文献综述
18、浏览粗读精读
19、课题表述课题意义定义限制和界定
文献查阅假设方法时间表
20、浏览粗读精读
1。

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题型:1.判断对错(1*35)2.简答题(3*5)3.论述题(1*10)4.材料分析(1*15)5.设计题(1*25)第一章:研究主题选择与文献综述(*)一、选题1、标准:重要性、创造性、可行性、合适性二、文献综述1、文献类型:(1)依文献的公开性来划分正式文献和非正式文献;(2)依据文献的加工程度分一级文献、二级文献、三级文献3、文献综述的意义或作用(1)帮助研究者熟悉和了解本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

(2)为研究者提供可供参考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3)为解释研究结果提供背景资料。

第二章:课题论证(**)第一节变量与假设1、变量界定(1)概念性定义:指根据概念外延或假设特征来赋予研究变量新的内涵。

例:从社会现象的角度,有学者认为教育也是生产力,这是用【生产力】这一概念来界定【教育】的概念;教育培养人才从而发展生产力,这是教育的本质特征。

(不适合量化研究)(2)操作性定义:根据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的特征来界定变量含义的方法。

即从具体的行为、特征、指标上对变量的操作进行描述,将抽象的概念转换成可观测、可检验的项目。

例:将【智力】界定为【韦氏量表所测得的分数】;【青少年】界定为【7岁以上18岁以下的人】。

(可进行量化研究)2、概念性定义和操作性定义的关系概念性定义与操作性定义各有利弊,可以互补。

概念性定义属理论层面的定义,是抽象的、逻辑化的;操作性定义属操作层面的定义,是具体的、行动的,实践的。

运用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分析法等质性研究方法时,研究者要对重要的研究变量或研究者本人提出的新名词进行概念性定义。

运用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等侧重于实证研究和量化分析的方法时,需定义调查变量和实验变量。

二、变量的类型(一)自变量与因变量1、自变量:自变量是指实验者操纵的假定的原因变量,也称刺激量或“输入变量”。

是引起因变量发生变化的因素或条件,因此自变量也被看作是因变量的原因。

2、因变量:因变量是指一种假定的结果变量,也称反应变量或“输出变量”,它是自变量作用于实验对象之后所出现的效果变量。

教育研究方法平时作业

教育研究方法平时作业

教育研究方法平时作业作业形式书面(不收打印稿)各教学中心学员(上海总部学员除外):交给当地教学中心。

提交时间以当地教学中心规定的提交期限为准。

提交地点及上海总部学员:面授课程的作业,学员上最后一次面授课时,把提交时间书面作业当堂交于任课教师。

但若面授教师对提交地点、提交时间或提交方式等有特别要求,请以面授教师的要求为准。

网上直播课程的作业,请按课表上规定的最后期限交给班主任。

占分比例总成绩的20%1、请给提交的作业加一个封面,上面注明“所属站点、年级专业、备注学号、姓名、课程名称”2、作业过期不交或相互复印、雷同,则作业成绩以“0分”计。

《教育研究方法》课程作业本学期《教育研究方法》课程作业可任选下列一题。

在期末考试之前必须将打印稿交辅导老师批阅,作业成绩占总成绩的20%。

作业必须符合要求。

不交作业者以不及格论处。

1、根据自己所在学校进行的教育科研实际,完成一个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写作格式要求按以下几项内容写(可参考教材264页—266页的内容):题目署名一、研究问题二、研究方法三、研究结果四、讨论与分析五、结论参考文献附录(必要时)2、根据自己所在学校或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独立提出研究课题并设计一个课题计划。

研究计划写作可参考教材86—91页,研究计划要求有以下要素:课题名称署名一、问题的提出1、问题的背景与动机(研究的缘起)2、研究目的与意义3、名词解释及概念界定4、研究范围二、文献综述三、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及抽样2、研究主要方法与设计3、研究工具与材料4、实施程序5、资料处理与统计方法四、研究步骤与时间分配1、研究进度2、人员分工3、预期结果4、研究经费预算参考书目五、附录(必要时)关于在校学生垃圾污染校园的调查计划一、问题的提出:有目共睹,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面临的环境问题日益恶化,特别是在我们农村,生活垃圾问题更是严重。

一方面,堆满垃圾的地方气味难闻,蚊蝇滋生,污染环境;另一方面,传播疾病,危害人类的健康……因此,如何解决生活垃圾污染问题,还人们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已成为现在人们共同关注的焦点。

小学教育研究方法的案例(3篇)

小学教育研究方法的案例(3篇)

第1篇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小学阶段的教育质量越来越受到关注。

阅读理解能力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知识获取、思维发展、情感态度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如何有效提升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成为当前小学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探索和验证一套科学、有效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策略,为小学教师提供可操作的教学方法,以期为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结合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具体如下:1. 文献综述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阅读理解能力提升的研究现状、理论基础和有效策略。

2. 行动研究法:在小学课堂中实施阅读理解能力提升策略,观察、记录和反思教学过程,收集相关数据。

3. 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前测和后测,以量化研究效果。

4. 访谈法:对教师、学生和家长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在阅读理解能力提升过程中的需求和困惑。

四、研究过程1. 文献综述:通过查阅《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研究》等文献,了解阅读理解能力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

2. 设计教学策略:根据文献综述和教学实践,设计以下阅读理解能力提升策略:(1)激发阅读兴趣:通过多媒体、故事导入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培养阅读习惯:制定阅读计划,鼓励学生坚持每天阅读,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提升阅读技巧:教授学生阅读技巧,如预测、提问、概括、推理等。

(4)开展阅读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写作等活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实施行动研究:将实验班和对照班分为A组和B组,A组实施上述阅读理解能力提升策略,B组保持原有教学方法。

4. 数据收集: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家长的满意度等数据。

5. 数据分析:运用SPSS等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比较实验班和对照班在阅读理解能力方面的差异。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是指对中小学教育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
1. 文献综述:对已有的相关文献进行搜集、归纳、分析和评价,总结和归纳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理论观点。

2. 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观察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分析数据,了解中小学教育问题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 实验研究:通过控制变量,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某些教育因素进行干预和观察,以验证假设和推测。

4. 个案研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中小学教育案例,对其进行详细的观察和分析,深入了解其中的问题和原因。

5. 归纳和演绎:根据教育实践中的具体事实,通过归纳总结和演绎推理,构建教育理论。

6. 实证研究:通过收集、分析和解释实际数据,检验和验证教育理论和假设。

7. 教育政策研究:探讨中小学教育政策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持续性,为政策
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以上仅是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的一部分,不同的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或结合多种方法进行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参考答案

教育研究方法参考答案

教育研究⽅法参考答案《教育研究⽅法》简答题1.简述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答:科学与技术的区别⽉联系,科学与技术既有区别⼜有联系.科学与技术不同.技术是"为了同⼀母的⽽共同协作所形成的各种⼯具和规则的体系".技术的根本职能在于对客观世界的控制和作⽤,即在于设计和制定⽤于⽣产通讯.科研及⽣活等⽅⾯的⼯具和⼿段,它着重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实际任务,⽽科学是系统知识理论,是发现,⽬前早已有存在的事物或现象的规律,科学提供它⽤理论⽽即使则是创造发明世界上从来没有过的东西之⼿段或规则,是将理论变成现实.2.简述科学的特点.答: ①客观性②实践性③理论性④逻辑系统性⑤真理性⑥发展能够性3.简述科学研究的特点.答①具有⾼度的⾃觉性和组织性.②具有⾃觉性的继承性与创造性③具有极强的探索性.4.简述科学研究的类型.答:科学研究的类型: ①探究性研究②叙述性研究③因果性研究5.简述科学研究的⼀般程序.答:科学研究的⼀般程序: ①准备阶段②研究设计的发展阶段③搜集资料阶段④整理分析阶段6.简述科学⽅法的分类.答:①按它⽤⽅法划分:教育科学研究⽅法可分为⼀般⽅法和特殊⽅法.②按科学研究阶段划分:教育科学研究⽅法可划分选择和确定课题的⽅法.③按研究⽅法的性质划分:教育科学研究⽅法分为定性研究法与定量研究法.7、简单叙述科研問题提出的⼀般途径.答:①⼀般只有通过对⼈类教育⾏为仔细,认真的观察才能提出研究的問题,确定科学研究的起点②寻求何种教育现象之间的关系.各种⾏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③探究经验事实与已有理论之间的⽭盾④揭⽰已有理论的逻辑⽭盾⑤受⽂献资料的启发,⼴泛地查阅⽂献,发现研究問题⑥与各⾏各界学者的交流⑦社会实际問题的探讨⑧交叉学科所产⽣的空⽩区.8、简述叙述科研問题的⼀般分类.1、科学問题与⾮科学問题2、有意义問题与⽆意义問题3、常规問题与突破常规問题4、具体問题与抽象問题9、简单叙述确定研究問题时的原则.1、价值性原则,即問题是否在理论与使⽤上有价值2、科学性原则,即問题是否有⼀定的科学理论为依据3、可⾏性原则,即是否具备客观条件,主观条件,⼈⼒,物⼒,理论准备等10、说出多元智慧的⼋种智能.答:①语⽂智能②逻辑⼀数学智能③空间智能④肢体⼀动觉智能⑤⾳乐智能⑥⼈际智能⑦内省智能⑧⾃然观察智能11、研究时机的⼯作内容答:①取样时机②⼯具设计③分析设计④策略设计12 、列出4种随机取样⽅法1、简单随机取样法2、分层随机取样法3、等距随机取样法4、整群随机取样法13、简述建党随机取样法.答:简单随机取样法就是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N个单位中抽取出若⼲个单位作为样本.它保证总体中的每⼀个对象有同等的被抽噎到的可能性.并要求个体⼀件都相互独⽴.14.简述分层随机取样法.答:分层随机取样法是先将总体按⼀定标准分成若⼲类型(统计上称为层).再根据类型的数量在总体数量中所占的⽐例(或⽐率)确定从各类型中抽取样本的数量,然后按随机原则和所确定的各层抽取样本的数量,从和类型中抽取样本. 15.确定研究变量的主要⼯作内容.答:①⾃变量②因变量③⼲涉变量④控制变量⑤中介变量16.简述取样的原则.答:取样的基本原则是随机性原则,所谓随机性原则,是指在进⾏抽样时,总体中每⼀个体被抽选的概率完⽣均等.由于随机抽样使每个个体都有同等机会被抽取,因⽽有相当⼤的可能使样本保持和总体有相同的结构,或者說,具有最⼤的可能使总体的某些特征在样本中得以表现,从⽽保证由样本推论总体的可靠性.17.简述取样的⼀般过程.答:1、规定总体,2、选定抽样⽅法,3、确定样本容量并选取样本.18.简述操作定义的原则答:①⼀致性原则,指操作定义必须与其抽象定义的内涵相⼀致,防⽌范围过宽,或者说明为题不完整.②独特原则,操作定义必须具有区别于其他⾷物,现象的特征.19.简述操作定义时机的基本⽅法.①⽅法与程序描述法:通过描述特定的⽅法或操作程序来定义变量的⽅法.②动态特征描述法:通过描述客体或事物所具有的动态特征,给变量下操作定义的⽅法.③静态特征描述法:通过描述客体或事物所具有的静态特征,给”变量”下操作定义的⽅法.20.控制⽆关变量的主要⽅法①消除法②恒定法③平衡法21.简述⽂献的种类。

教育研究方法形考作业形考网考形成性考核册-国家开放大学电大

教育研究方法形考作业形考网考形成性考核册-国家开放大学电大
表9.2三个样本的能力测验计算表
样本(K=3)
n
X
σ
1
44
109
12
2
46
108
13
3
50
103
15
4、有10名被试学生的反应时间如表9.3所示,求其标准差。
表9。3 10名被试的反应时间计算表
序号
反应时间
离差
离差平方
1
186.1
35.50
1260.25
2
174.3
23.70
561.69
3
118.4
3.两个平均数差异性的检验比一个平均显著性检验增加了哪些前提条件?
4.叙述计算资料统计分析方法的功能。
5.简单叙述非参数检验方法与参数检验方法相比的特点。
6.简单叙述T检验的条件。
7.单测检验与双测检验的区别在哪里?
8.简述方差及方差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的区别。
9.简述相关系数的显著性及差异显著性检验的方法。
9.简述评判记录。
10.简述文献法的概念和特点。
11.比较内容分析法与文献法的异同点。
12.简述内容分析法的一般过程。
教育研究方法作业2
第五章
简答题
1.无结构式问卷与结构式问卷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2.简述个别访问谈和集体访谈各自适用的情况。
3.简述访问发的一般步骤。
4.简述结构访问法。
5.简述非结构访问法。
85
85
87
89
60
64
65
66
68
69
70
71
72
73
74
76
77
78
79
8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东师范大学 教 育 研 究 方 法 题目: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社会支持 情况研究综述

姓名:石红姣 学号:51140903025 年级:2014级硕士研究生 专业:特殊教育 学院: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社会支持情况研究综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特殊儿童 美国著名的特殊教育学者柯克(Kirk,1983)对特殊儿童的定义是:在心智特质、感觉能力、神经动作或生理特质、社会行为和沟通能力方面,偏离一般或常态儿童,或具有多重障碍的儿童。这样偏离的情形,须达到儿童得靠学校教育设施的调整,或特殊教育服务的提供,才可发展其最大程度的潜能。台湾心理学家郭为藩为特殊儿童作如下定义:特殊儿童系指由于某些生理的、心理的或社会的障碍,使其无法从一般的教育环境获得良好的适应与学习效果,而需借助教育上的特殊扶助来充分发展其潜能的儿童。特殊儿童一般包括脑瘫儿童、自闭症儿童、唐氏儿童、听觉障碍儿童、视觉障碍儿童、言语障碍儿童、多重障碍儿童等。

“民间特殊儿童”指的是政府福利机构以外的特殊儿童,他们常常生活在原生家庭内,由家人照顾和教育。由于政府福利机构的有限性,只能接收社会上无监护人或者监护人无力抚养的特殊儿童,所以社会上大多数特殊儿童是生活在原生家庭内的。本文将主要介绍生活在原生家庭内的特殊儿童。

(二)、特殊儿童家庭 本文涉及的特殊儿童家庭是指拥有一个及以上数量特殊儿童的家庭。主要是指由父母和未婚子女组成的两代人的家庭,也有极少数的单亲家庭和隔代家庭。 (三)、社会支持 结合Thoits PA,Kessler RC以及肖水源等人的对社会支持性质的划分,将社会支持分为三类,一类为客观的、可见的或实际的支持,另一类是主观的、体验到的情感上的支持,指的是个体在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与个体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还有一类是个体对支持的利用情况。也可分为对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物质、情感、专业、服务等方面的支持。

二、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西方特殊教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与其相对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有关。社会支持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和专业上的概念,自上世纪70年代提出以来,在社会学、精神病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中迅速发展;研究对象也从成人逐渐扩大到老人、儿童及各种社会弱势群体。近二十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特殊儿童家庭社会支持予以关注。伊利诺斯州大学的Laurie Kramer和Doris Houston通过对特殊儿童领养家庭的研究,提出基于社区模式的服务传输系统;“Liora S Findler研究了祖父母在特殊儿童母亲支持系统中的作用。此外,还有一些研究则探讨了各类特殊儿童家庭社会支持的模式和内容。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发现,近几年国内对特殊儿童家庭的研究有了较大发展,研究对象不断扩大,关注问题也不断深入。

蔡卓倪,杨斐然在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社会支持情况研究—以成都市为例中把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社会支持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来论述。首先,微观层面对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支持情况。家庭内部成员对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支持度比较高并给予特殊儿童家庭教育大量的技术辅助和经济支持,但家庭内部成员在这方面的支持存在随意性。其次,中观层面对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支持情况。作为中观层面,亲戚、朋友、同事以及志愿者都是特殊儿童的父母平日里比较容易接触,他们对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支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对特殊儿童及其家庭和家庭教育的态度。但是他们并没有给予特殊儿童的家庭及其家庭教育多少帮助和支持。同类患儿的家长作为中观支持层面中比较独特的一个群体,在特殊儿童家庭教育方面给予的支持也比较有独特性。在客观支持方面,同类患儿的家长能够给予特殊儿童家长一定的技术支持。同类患儿家长在特殊儿童父母身边扮演着特别的支持角色,这种支持更多的是情感和技术方面的,可能他们彼此更能够理解彼此的心境和处境,因此比较容易沟通。特殊教育机构中的老师对特殊儿童的支持应该是最全面的。这既能体现在平日孩子的康复、训练以及教育中,也能充分的体现在特殊儿童家庭教育中。最后,宏观层面主要是涉及到特殊儿童家庭所在社区、街道办以及地方媒体等机构对其家庭教育的支持情况。特殊儿童家庭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出现困惑的时候,他们也几乎不寻求以上三个主体的帮助。

该文章最后得出结论,微观层面的支持须更全面深刻,中观层面应加大支持度并关注支持的效果,宏观层面的支持系统应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只有国家和社会广泛地重视和关心特殊儿童以及他们的家庭,人们才会正视、关心、支持和帮助这个群体,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开展需要各个层面的支持,希望社会和他们周围的每一个人都留心看到他们的需要,给予他们有力的支持。

陶叡,陶学荣在家庭照顾者的政策支持分析——以广州市脑瘫儿童家庭照顾者为例中将特殊儿童家庭照顾者的社会支持网络划分为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和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包括家庭和亲人,邻居,朋友,民间社团组织。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包括医疗机构,公立康复机构和特殊学校,社区居委会,政府部门。

黄晶晶,刘艳红在特殊儿童家庭社会支持情况调查报告中将特殊儿童家庭的社会支持分为经济物质支持、医疗康复支持、信息咨询支持、情感人际支持、参与归属支持等几个方面。该研究也指出家庭内部的支持具有很大的随意性,社区支持体系不够完善,特殊学校的支持内容不太丰富,政府及部门的支持渠道还不畅通,社会环境有待改善,特殊儿童家庭迫切需要社会支持。

此外,蔡卓倪,杨斐然在提高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的对策研究—以成都市为例中也指出改变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的现状,加强对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社会支持非常必要,综观国内外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等各种政策,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社会支持方式也可以从中借鉴有益的经验。首先,微观层面的支持要全面深刻。其次,中观层面应加大支持度、关注支持的效果。然后,宏观层面的支持系统应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总之,国家和社会从来都引导人们关注的方向,只有国家和社会广泛地重视和关心特殊儿童以及他们的家庭,人们才会正视、关心、支持和帮助这个群体。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开展需要各个层面的支持,希望社会和他们周围的每一个人都留心看到他们的需要,给予他们有力的支持

刘莎在其硕士毕业论文:辽宁省孤独症儿童家庭养育困难与需求的调查研究中指出,对在情感、物质、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支持的需求,是孤独症儿童家庭需求问卷中得分相对较低的领域。这与我国目前对孤独症及其家庭的支持缺乏有关,使家长不得不自己面对和解决这些困难。另外,这与我国传统的教养方式和观念也有关系,我们的家长一般认为照顾自己的孩子是家庭内部的事与外界无关,或者在家丑不可外扬的传统观念下,很少向别人倾诉自己的苦恼,很少向他人或组织等外界寻求精神安慰和帮助。所以,只能说是家长无奈且自觉地承担了这些问题,而并非他们不需要支持和帮助,因此,迫切需要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出台相关的社会救助办法,以此帮助家长分担忧愁。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帮助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顺利开展:建立完善的家庭支持体系,包括开展家长培训、建立专业服务机制、举行家长交流会建立家长联谊会等。也可以通过社区管理人员、邻居、相关专业人员、义工等建立完善的社区支持体系。

此外,近两年来政府对特殊儿童及其家庭的关注越来越多,一些地方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保障特殊儿童康复的权利。如2009年上海启动了“阳关宝宝”行动,北京自2009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北京市残疾儿童少年康复补助暂行办法及实施细则》,在第十九个“全国助残日”前夕,大连市民政局、卫生局、教育局、财政局、残联联合印发了《大连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暂行办法》等。

但是,整体上,江小英、黄英在我国大陆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研究综述中总结出我国大陆的家庭教育的社会支持少。而放眼看世界,在英美立法中,家长参与子女特殊教育的权利受到法律保障,从儿童的转介、评估、安置到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订、实施等这一系列过程,都有家长参与程序和操作性权利的具体规定。尽管国情、文化传统对家庭教育的影响很大,我们认为也应借鉴国外研究的先进经验,在我国也采取措施促进立法工作的开展,并且调动家庭、学校、社会一切资源。 参考文献: [1] 杨婧.关于特殊儿童音乐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师,2010(15) [2] 江秀娜.特殊儿童融合教育工作的介入[J].社会工作(实务版),2011(12)

[3] 朴永馨.特殊教育辞典.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 [4] Laurie Kramer, Doris Houston.Hope for the children:a community-based approach to supporting families who adopt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ChildWelfare,1999,9/10:611—635

[5] Liora S Findler.The role of grandparents in the social Support system of mothers of children with a physical disability.Families in Society,2000,7,8:370—381

[6] Amy R.Lederberg,Traci G01bach.Parenting stress and social support in hearing mothers of deaf and hearing children:a longitudinal study.Journal of Deaf studies and Deaf Education,2002,10:330一345

[7] Lyke Thompson,Christian L0bb,Richard Elling, Sandra Herman.Path ways to family empowerment:effects 0f family-centered delivery of early interven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