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实验

电路实验
电路实验

电路实验报告

学号:201308030323 姓名:曾宁

班级:通信1303

实验九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特点,基本组态,性能参数。

2.集成运算放大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基本应用电路。

3.掌握集成运放组成比例、加法、减法和积分电路等电路的特点;

4.集成运放设计波形发生器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

Multisim11.0,硬件基础试验箱;

双踪示波器,数字万用表,函数信号发生器

三、实验分析

1.理想运放开环电压增益为无穷大;

2.输入阻抗为无穷大;

3.输出阻抗为0;带宽为无穷大;

4.失调与漂移均为零。

四、实验内容

(一)同相比例放大电路

1.同相比例放大器:满足Vo=(1+R3/R1)V1

2.电压跟随器:Vo=V2

3.交流法测量测量同相比例放大器的电压传输特性

(二)反相比例放大电路:Vo=- V2.R6/R4

(三)加法放大电路

1.反相输入的加法放大电路:Vo=-R6/R5(V2+V3)

(2).双端输入的加法放大电路:Vo=-R6/R4(V3-V2)

(四)积分电路

1、V2=-1V,断开开关,电容充电如下波形图

2、输入200hz的正弦波,输出同样是正弦波,即正弦波的积分仍为正弦波,存在相位差。

3、电路连接如上图,输入200hz的方波,输出为三角波,即方波的积分为三角波。

(五) 微分电路

1、输入200hz的正弦交流信号,输出同样是正弦波,正弦波的微分正弦波。

2、增大频率500hz,输出电压幅值(2通道)增大。

3、减小输出电压频率至100hz,输出电压幅值(2通道)减小。

(六)方波发生电路:

五、实验体会

利用交流法测量电压输出特性常用于交流电路,可以看到电压随频率时间的变化过程,可以看出其峰值、有效值、波形,更有助于对电路原理的理解。直流法测量适用于直流电路,测量简单快捷。

本次实验集中使用了不同种类的集成运算放大器,体现了运放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利用其输出输入端不同的反馈网络,实现不同的电路功能,如放大、振荡、调制、解调,模拟信号的相乘除、相加减、相比较;另外进一步强化了动手实验仿真的能力,更加熟悉了软件平台操作。

实验十直流稳压电源

201308030309 孔淼2014年12月30日

一、实验目的

1.单相桥式整流,电容滤波和集成稳压器组成的直流稳压电流;

2.直流稳压电源技术指标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仪器

硬件基础电路试验箱,双踪示波器,数字万用表,直流电压表,交流毫伏表;整流二极管,电阻器,电容器若干,三端稳压器7805,开关稳压集成电路LM2575-5.0;

三、实验原理

1.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直流电源是将电网的交流电压经过整流、滤波、稳压后获得的。如图所示为把电网交流电源变成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框图。

2.变压器的作用是把电网的交流电压变换成符合电路需要的交流电压。

3.整流电路的作用是利用二极管的单相导电性将交流电压变为单向的脉动的

直流电压;半波整流电路输出电压平均值V3=0.45V2,桥式整流电路输出电压平均值V3=0.9V2。

4.滤波电路的作用是利用电容能够存储和释放能量的特性将脉动的直流电压

变为平滑的直流电。

5.稳压电路的作用是使输出直流电压基本不受电网电压波动和负载电阻变化

的影响,使输出电压稳定,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稳压二极管的稳压特性来达到稳定输出电压的目的。集成稳压器采用集成工艺将稳压电路和保护电路集成在一块芯片上,使用简单可靠。稳压器按工作方式可分为并联型、串联型和开关型;按输出电压可分为固定式和可调式两种。

6.直流稳压电源的主要性能指标

直流稳压电源的技术指标主要有:输入电压、输出电压、输出电流等指标,稳压系数、输出电阻、纹波电压等质量指标。

输出电压V0:稳压电压能够正常工作的输出电压。可调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在一定范围内可改变设定。

输出电流:稳压电压能够正常工作的最大输出电流,要求工作电流小于输出电流。

稳压系数Sv:负载电流和环境温度不变时,输入电压的相对变化与由他所引起的输出电压相对变化的比值。

输出电阻:输入电压和环境温度不变时,负载电流所引起的输出电压的比值。

纹波电压:稳压电源输出电压V0上所叠加的交流分量,常测其峰峰值。

四、实验内容及分析

1.电路图及各级电压如图所示:

2.整流电路波形:

3.滤波电路波形:

4.RL两端电压波形:可以看出经过整流滤波将交流电源变为了直流稳压电源。

五、实验思考及体会

1.电容滤波电路中,V4=1.23V2,符合接负载时的要求。

2.增大滤波电路的电容,负载直流电压变小;反之,变大。

3.本次实验,使交流电压源经过桥式整流滤波电路转换为直流稳压电源,明白

了可以通过改变滤波电路的电容改变直流稳压源输出大小了解了直流稳压源的输出电压、输出电阻、稳压系数、纹波电压等主要性能指标。同时也了解到一种新的器件--三端集成稳压器。

实验八三相交流电路电压、电流的测量

201308030309 孔淼2014年12月30日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三相负载作星形联接、三角形联接的方法,验证这两种接法下线电压、相电压及线电流、相电流之间的关系;

2. 充分理解三相四线供电系统中中线的作用。

二、实验仪器

仿真软件平台;交流电流表,交流电压表,万用表,三相自耦调压器,三相灯组负载。

三、实验内容

1.三相负载星形联接(三相四线制供电)

联接实验线路电路,即三相灯组负载经三相自耦调压器接通三相对称电源。将三相调压器的旋柄置于输出为0V 的位置(即逆时针旋到底)。经检查合格后,开启实验台电源,然后调节调压器的输出,使输出的三相电压为220V ,并按下述内容完成各项实验,分别测量三相负载的线电压、相电压、线电流、相电流、中线电流、电源与负载中点间的电压。记录测得的数据,并观察各相灯组亮暗的变化程度,特别要注意观察中线的作用。

2.负载三角形联接(三相三线供电)

改接线路,检查合格后接通三相电源,并调节调压器,使其输出线电压为220V 四.实验数据

实验电路1

三相负载星形联接(三相四线制供电)

实验数据

实验电路2

负载三角形联接(三相三线供电)

改接线路,检查合格后接通三相电源,并调节调压器,使其输出线电压为220V

实验数据

五.实验结论

1

实验的数据很好的验证了三相对称负载作 Y 形联接时,线电压 U l 是相电

压 Up 的

倍。线电流 I l 等于相电流 I p ,也就是说

在这

种情况下,流过中线的电流 I 0 =0 。

2

当对称三相负载 △ 形联接时,有线电流是相电流的倍

3三相四线制中线在星型联接连对称负载的时候,中线上并没有电流流过,这个时候中线就可以忽略。但是当联接不对称三相负载时,必须采用三相四线制接法,即Y 0 接法。而且中线必须牢固联接,以保证三相不对称负载的每相电压维持对称不变。倘若中线断开,会导致三相负载电压的不对称,致使负载轻的那一相的相电压过高,使负载遭受损坏;负载重的一相相电压又过低,使负载不能正常工作。

4当不对称负载作△接时,,只要电源的线电压U l 对称,加在三相负载上的电压仍是对称的,对各相负载工作没有影响。

六.实验心得

通过这次试验我对三相电路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期间,我掌握了三相对称负载Y 形联接和对称三相负载△形联接时的电路,并且了解了中线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也明白了当这两种电路分别接对称负载和不对称负载时候的线电流与相电流,线电压与相电压之间的关系。

基本运算电路实验报告

实报告 课程名称: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指导老师:成绩: 实验名称:基本运算电路设计实验类型:同组学生姓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实验目的: 1、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比例、加法和积分等基本运算电路的设计。 2、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在实际应用中应考虑的一些问题。 实验要求: 1、实现两个信号的反向加法运算 2、用减法器实现两信号的减法运算 3、用积分电路将方波转化为三角波 4、实现同相比例运算(选做) 5、实现积分运算(选做) 二、实验设备: 双运算放大器LM358 三、实验须知: 1.在理想条件下,集成运放参数有哪些特征? 答:开环电压增益很高,开环电压很高,共模抑制比很高,输入电阻很大,输入电流接近于零,输出电阻接近于零。2.通用型集成运放的输入级电路,为啥均以差分放大电路为基础? 答:(1)能对差模输入信号放大 (2)对共模输入信号抑制 (3)在电路对称的条件下,差分放大具有很强的抑制零点漂移及抑制噪声与干扰的能力。 3.何谓集成运放的电压传输特性线?根据电压传输特性曲线,可以得到哪些信 息? 答:运算放大器的电压传输特性是指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之比。4.何谓集成运放的输出失调电压?怎么解决输出失调? 答:失调电压是直流(缓变)电压,会叠 加到交流电压上,使得交流电的零线偏移 (正负电压不对称),但是由于交流电可 以通过“隔直流”电容(又叫耦合电容) 输出,因此任何漂移的直流缓变分量都不 能通过,所以可以使输出的交流信号不受 失调电压的任何影响。 专业: 姓名: 日期: 地点:紫金港东

5.在本实验中,根据输入电路的不同,主要有哪三种输入方式?在实际运用中这三种输入方式都接成何种反馈形式,以实现各种模拟运算? 答:反相加法运算电路,反相减法运算电路,积分运算电路。都为负反馈形式。 四、实验步骤: 1.实现两个信号的反相加法运算 实验电路: R′= Rl//R2//RF 电阻R'的作用:作为平衡电阻,以消除平均偏置电流及其漂移造成的运算误差 输入信号v s1v s1输出电压v o ,1kHz 0 2.减法器(差分放大电路) 实验电路: R1=R2、R F=R3 输入信号v s1v s1输出电压v o ,1kHz 0 共模抑制比850 3.用积分电路转换方波为三角波 实验电路: 电路中电阻R2的接入是为了抑制由I IO、V IO所造成的积分漂移,从而稳定运放的输出零点。 在t<<τ2(τ2=R2C)的条件下,若v S为常数,则v O与t 将近似成线性关系。 因此,当v S为方波信号并满足T p<<τ2时(T p为方波半个周期时间),则v O将转变

实验一、电路模拟基础

实验一、电路模拟基础 概要 该实验包括用户基础界面,ADS文件的创建过程包括建立原理图、仿真控件、仿真、和数据显示等部分的内容。该实验还包括调谐与谐波平衡法仿真的一个简单例子。 目标 ●建立一个新的项目和原理图设计 ●设置并执行S参数模拟 ●显示模拟数据和储存 ●在模拟过程中调整电路参数 ●使用例子文件和节点名称 ●执行一个谐波平衡模拟 ●在数据显示区写一个等式 目录 1.运行ADS (2) 2.建立新项目 (3) 3.检查你的新项目内的文件 (5) 4.建立一个低通滤波器设计 (5) 5.设置S参数模拟 (6) 6.开始模拟并显示数据 (7) 7.储存数据窗口 (9) 8.调整滤波器电路 (10) 9.模拟一个RFIC的谐波平衡 (12) 10.增加一个线标签(节点名称),模拟,显示数据 (16)

步骤 1.运行ADS 在开始菜单中选择“Advanced Design System2005A → Advanced Design System”(见图一)。 图一、开始菜单中ADS 2005A的选项 用鼠标点击后出现初始化界面。 图二、ADS 2005初始化界面 随后,很快出现ADS主菜单。 图三、ADS主菜单

如果,你是第一次打开ADS,在打开主菜单之前还会出现下面的对话框。询问使用者希望做什么。 图四、询问询问使用者希望做什么的对话框 其中有创建新项目(Create a new project);打开一个已经存在的项目(Open a existing project);打开最近创建的项目(Open a recently used project)和打开例子项目(Open an example project)四个选项。你可以根据需要打开始当的选项。同样,在主菜单中也有相同功能的选项。如果,你在下次打开主菜单之前不出现该对话框,你可以在“Don’t display this dialog box again”选项前面的方框内打勾。 2.建立新项目 a.在主窗口,通过点击下拉菜单“File→New Project…”创建新项目。 图五、创建新项目对话框 其中,项目的名称的安装目录为ADS项目缺省目录对应的文件夹。(一般安装时缺省目录是C:\user\default,你可以修改,但是注意不能用中文名称或放到中文名称的目录中,因为那样在模拟时会引起错误)。在项目名称栏输入项目名称“lab1”。 对话框下面的项目技术文件主要用于设定单位。在微带线布局时有用,我们选择mil。

电路基础实验报告

北京交通大学电路基础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学习MultiSim2001建立电路、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 (2)掌握伏安特性的测量。 (3)通过实验,加深对叠加定理和戴维南定理的理解。 实验内容: 1)测量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1)建立如右图所示的仿真Array电路。 (2)启动Simulate菜单中的 Analyses下的DC Sweep 设置相应的参数后,单击Simulate按钮,得到二极管的伏 安特性曲线。 2)验证叠加定理Array(1)建立如右图 所示的仿真电路。 (2)启动仿真开 关后,用电压表分 别测出V1、V2单 独作用和共同作 用时个支路的电压值,验证叠加定理。 3)验证戴维南定理 (1)建立如下图所示的仿真电路。(其中a对应2的位置,

b 对应0的位置) (2)用电压表测量R3断开时a 、b 端口的开路电压。 (3)将电阻R3短路,用电流表测量a 、b 端口短路电压。 (4)计算出等效电阻。重新建立一仿真电路,调出一个直流电压源,设置其电压为测量出的开路电压值,调一个电阻值为计算出的等效电阻,与R3电阻串联成一个等效电路。再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R3两端的电压和流过电流,验证戴维南定理。 实验过程: 1) 测量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如右图,建立仿真电路图后,启动Simulate 菜单中的Analyses 下的DC Sweep 命令,设置相应的参数后,单击Simulate 按钮,得到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下:

2)验证叠加定理。 V1单独作用: 令V2=0.启动仿真开关如下图: U11=8.727V U21=3.273V U31=3.273V V2单独作用: 令V1=0,启动仿真开关如下图:

实验电路结构图及芯片引脚对应表

实验电路结构图及芯片引脚对应表 NO.0 实验电路结构图 HEX PIO2PIO3PIO4PIO5PIO7PIO6D1 D2 D3 D4 D5 D6 D7 D8 D16 D15 D14 D13 D12 D11 数码1 数码2 数码3 数码4 数码5 数码6 数码7 数码8 S P E A K E R 扬声器 译码器译码器译码器译码器译码器译码器译码器译码器 FPGA/CPLD PIO15-PIO12 PIO11-PIO8PIO7--PIO2HEX 键1 键2 键3键4键5键6键7键8PIO47-PIO44 PIO43-PIO40PIO39-PIO36PIO35-PIO32PIO31-PIO28PIO27-PIO24PIO23-PIO20PIO19-PIO16目标芯片 附图2-2 实验电路结构图NO.0

附图2-3 实验电路结构图NO.1 附图2-4 实验电路结构图NO.2

êμ?éμ??·?á11í? NO.3 ò????÷ ò????÷ò????÷ò????÷ò????÷ò????÷ò????÷ò????÷D9 D16D15D14D13D12D11D10 D8D7D6D5D4D3D2D1PIO8 PIO9 PIO10 PIO11 PIO12 PIO13 PIO14 PIO15 S P E A K E R ??éù?÷ 1 2 3 4 5 6 7 8 ??±êD???FPGA/CPLD PIO0 PIO1PIO2PIO3PIO4PIO5PIO6PIO7?ü1 ?ü2?ü3?ü4?ü5?ü6?ü7?ü8PIO15-PIO8PIO47-PIO44 PIO43-PIO40PIO39-PIO36PIO35-PIO32PIO31-PIO28PIO27-PIO24PIO23-PIO20PIO19-PIO16 附图2-5 实验电路结构图NO.3 附图2-6 实验电路结构图NO.4

电路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万用表原理及应用 实验二电路中电位的研究 实验三戴维南定理 实验四典型信号的观察与测量 实验五变压器的原副边识别与同名端测试

实验一万用表原理及使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万用表的面板结构以及各旋钮各档位的作用。 2、掌握万用表测电阻、电压、电流等电路常用量大小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万用表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万用表分为指针式万用表、数字式万用表。从外观上万用表由万用表表笔及表体组成。从结构上是由转换开关、测量电路、模/数转换电路、显示部分组成。指针万用表外观图见后附。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一只灵敏的磁电式直流电流表做表头,当微小电流通过表头,就会有电流指示。但表头不能通过大电流,因此通过在表头上并联串联一些电阻进行分流或降压,从而测出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等。万用表是比较精密的仪器,如若使用不当,不仅会造成测量不准确且极易损坏。 1)直流电流表:并联一个小电阻 2)直流电压表:串联一个大电阻 3)交流电压表:在直流电压表基础上加入二极管 4)欧姆表

2、万用表的使用 (1)熟悉表盘上的各个符号的意义及各个旋钮和选择开关的主要作用。 (2)使用万用表之前,应先进行“机械调零”,即在没有被测电量时,使万用表指针指在零电压或零电流的位置上。 (3)选择表笔插孔的位置。 (4)根据被测量的种类和大小,选择转换开关的档位和量程,找出对应的刻度线。 (5)测量直流电压 a.测量电压时要选择好量程,量程的选择应尽量使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2/3左右。如果事先不清楚被测电压的大小时,应先选择最高量程。然后逐步减小到合适的量程。 b.将转换开关调至直流电压档合适的量程档位,万用表的两表笔和被测电路与负载并联即可。 c.读数:实际值=指示值*(量程/满偏)。 (6)测直流电流 a.将万用表转换开关置于直流电流档合适的量程档位,量程的选择方法与电压测量一样。 b.测量时先要断开电路,然后按照电流从“+”到“-”的方向,将万用表串联到被测电路中,即电流从红表笔流入,从黑表笔流出。如果将万用表与负载并联,则因表头的内阻很小,会造成短路烧坏仪表。 c.读数:实际值=指示值*(量程/满偏)。 (7)测电阻 a.选择合适的倍率档。万用表欧姆档的刻度线是不均匀的,所以倍率挡的选择应使指针停留在刻度较稀的部分为宜,且指针接近刻度尺的中间,读数越准确。一般情况下,应使指针指在刻度尺的1/3~2/3之间。

电路基础实验报告 日光灯功率因素改善实验

实验题目: 日光灯电路改善功率因数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日光灯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2、通过测量日光灯电路所消耗的功率,学会电工电子电力拖动实验装置; 3、学会日光灯的接线方法。 二、实验原理 用P 、S 、I 、V 分别表示电路的有功功率、视在功率、总电流和电源电压。按定义电路的功率因数IU P S P = = ?cos 。由此可见,在电源电压且电路的有功功率一定时,电路的功率因数越高,它占用电源(或供电设备)的容量S 就越少。 日光灯电路中,镇流器是一个感性元件(相当于电感与电阻的串联),因此它是一个感性电路,且功率因数很低,约0.5—0.6。 提高日光灯电路(其它感性电路也是一样)功率因数的方法是在电路的输入端并联一定容量的电容器。如图7-1所示: 图7-1 图7-2 图7-1 并联电容提高功率因数电路 图7-2 并联电容后的相量图 图7-1中L 为镇流器的电感,R 为日光灯和镇流器的等效电阻,C 为并联的电容器, 设并联电容后电路总电流I ,电容支路电流C I ,灯管支路电流RL I (等于未并电容前电路中的总电流),则三者关系可用相量图如图7-2所示。由图7-2知,并联电容C 前总电流 为RL I ,RL I 与总电压U 的相位差为L ?,功率因数为L ?cos ;并联电容C 后的总电流为I ,I 与总电压U 的相位差为?,功率因数为?cos ;显然?cos >L ?cos ,功率被提高了。并联电容C 前后的有功功率??cos cos IU U I P L RL ==,即有功功率不变。并联电容C 后的 总电流I 减小,视在功率IU S =则减小了,从而减轻了电源的负担,提高了电源的利用率。 三、实验设备 电工电子电力拖动实验装置一台,型号:TH-DT 、导线若干 四、实验内容 1、功率因数测试 按照图7-3的电路 实验电路如图7-3所示,将三表测得的数据记录于表7-1中。 图7-3 日光灯实验电路 W 为功率表,C 用可调电容箱。 五、实验数据与分析 表7-1 感性电路并联电容后的原始数据 C (μF ) P(瓦) V (伏) I (安) Cos ф 0 44.7 220 0.410 0.42

电路基础实验报告

基尔霍夫定律和叠加定理的验证 组长:曹波组员:袁怡潘依林王群梁泽宇郑勋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验证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加深对“节点电流代数和”及“回路电压代数和”的概念的理解;通过实验验证叠加定理,加深对线性电路中可加性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 ①基尔霍夫节点电流定律[KCL]:在集总电路中,任何时刻,对任一结点,所有流出结点的支路电流的代数和恒等于0。 ②基尔霍夫回路电压定律[KVL]:在集总电路中,任何时刻,沿任一回路,所有支路电压的代数和恒等于0。 ③叠加定理:在线性电阻电路中,某处电压或电流都是电路中各个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处分别产生的电压或电流的叠加。 三、实验准备 ①仪器准备 1.0~30V可调直流稳压电源 2.±15V直流稳压电源 3.200mA可调恒流源 4.电阻 5.交直流电压电流表 6.实验电路板 7.导线

②实验电路图设计简图 四、实验步骤及内容 1、启动仪器总电源,连通整个电路,分别用导线给电路中加上直流电压U1=15v,U2=10v。 2、先大致计算好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同时调好各电表量程。 3、依次用直流电压表测出电阻电压U AB、U BE、U ED,并记录好电压表读数。 4、再换用电流表分别测出支路电流I1、I2、I3,并记录好电流读数。 5、然后断开电压U2,用直流电压表测出电阻电压U、BE,用电流表分别测出支路电流I、1并记录好电压表读数。 6、然后断开电压U1,接通电压U2,用直流电压表测出电阻电压U、、BE,用电流表分别测出支路电流I、、1并记录好电压表读数。 7、实验完毕,将各器材整理并收拾好,放回原处。 实验过程辑录 图1 测出U AB= 图2 测出电压U BE=

高中物理电路图及实物连线

电路图及实物连线 1、电流表内外接法 内接法(条件:)外接法(条件:) 电 路 2、滑动变阻器分压式和限流式接法 电 路 训练:分压式和外接法分压式和内接法 电 路

3. 在“测定金属导体的电阻率”的实验中,待测金属导线的电阻R x 约为5.实验室备有下列实验器材A.电压表V1(量程3V,内阻约为15K) B.电压表V2 (量程15V,内阻约为75K) C.电流表A1(量程3A,内阻约为0.2) D.电流表A2(量程600mA.,内阻约为1) E.变阻器R1 (0~100,0.3A) F.变阻器R2 (0~2000,0.1 A) G.电池E(电动势为3V,内阻约为0.3) H.开关S,导线若干 (1)为提高实验精确度,减小实验误差,应选用的实验器材有。 (2)为减小实验误差,应选用下图中(填“a”或“b”)为该实验的电原理图,并按所洗择的电原理图把实物图用导线连接起 来. (3)若用刻度尺测得金属 丝长度为60.00cm,用螺 旋测微器测得导线的直径 为,两电表的 示数分别如下图所示,则 电阻值为,电阻率 为___________。 4. 有一根细长而均匀的金属管线样品,横截面如图甲所示。此金属管线长约30㎝, 电阻约10。已知这种金属的电阻率为,因管内中空部分截面积形状不规则, 无法直接测量,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测量中空部分的截面积。现已提供有如 下器材:毫米刻度尺、螺旋测微器、电压表V(3V,6K)、蓄电池E(6V,0.05)、 开关一个,带夹子的导线若干: (1)上列器材中,还缺少电流表和滑动变阻器,现提供以下一些器材供选择,请选出合适的器材,电流表应为,滑动变阻器应选用(填仪器代号字母)。 A.电流表A1(600mA, 1.0)B.电流表A2(3A,0.1) C.滑动变阻器R1(2K,0.5A)D.滑动变阻器R2(10,2A) (2)在下面方框中画出你所设计的电路图,要求尽可能测出多组有关数值,并把图乙的实物连成实际测量电路。 (3)实验中要测量的物理量有:,计算金属管线内部空间截面积的 表达式为:。

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报告

实验一 1. 实验目的 学习使用workbench软件,学习组建简单直流电路并使用仿真测量仪表测量电压、电流。 2.解决方案 1)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理的验证。 解决方案:自己设计一个电路,要求至少包括两个回路和两个节点,测量节点的电流代数和与回路电压代数和,验证基尔霍夫电流和电压定理并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较。 2)电阻串并联分压和分流关系验证。 解决方案:自己设计一个电路,要求包括三个以上的电阻,有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测量电阻上的电压和电流,验证电阻串并联分压和分流关系,并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较。 3.实验电路及测试数据 4.理论计算 根据KVL和KCL及电阻VCR列方程如下: Is=I1+I2, U1+U2=U3, U1=I1*R1,

U2=I1*R2, U3=I2*R3 解得,U1=10V,U2=20V,U3=30V,I1=5A,I2=5A 5. 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比较 由上可以看出,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没有偏差,基尔霍夫定理正确; R1与R2串联,两者电流相同,电压和为两者的总电压,即分压不分流; R1R2与R3并联,电压相同,电流符合分流规律。 6. 实验心得 第一次用软件,好多东西都找不着,再看了指导书和同学们的讨论后,终于完成了本次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操作上的一些小问题都给予解决了。 实验二 1.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加深对叠加定理的理解;学习使用受控源;进一步学习使用仿真测量仪表测量电压、电流等变量。 2.解决方案 自己设计一个电路,要求包括至少两个以上的独立源(一个电压源和一个电流源)和一个受控源,分别测量每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的响应,并测量所有独立源一起作用时的响应,验证叠加定理。并与理论计算值比较。 3. 实验电路及测试数据 电压源单独作用:

实验一 原理图输入方式设计数字逻辑电路

实验一原理图输入方式设计数字逻辑电路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基本组合逻辑电路的原理及利用Quartus II 软件进行设计的一般方法。 2、熟悉Quartus II 原理图输入法的设计流程,掌握编辑、编译和仿真的方法。 3、掌握原理图的层次化设计方法。 4、了解Quartus II 软件的编程下载及引脚锁定的方法。 5、了解Quartus II宏功能模块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的硬件要求: 1、EDA/SOPC实验箱。 2、计算机。 三、实验原理 见附件《Quartus设计的一般步骤》、《元件例化和调用的操作步骤》、《QuartusII基于宏功能模块的设计》 四、实验内容: 1、用原理图方式设计1位二进制半加器半加器。 新建一个工程“HalfAdder”,选择芯片“Cyclone III EP3C16Q240C8”,建立原理图如图1-1,保存为“HalfAdder.BDF”。 图1-1 半加器电路图 编译工程。 建立波形文件,对半加器电路分别进行时序仿真和功能仿真,其波形如下: 图1-2半加器时序仿真波形,注意观察输出延时,以及毛刺的产生原因 图1-3半加器功能仿真波形 2、原理图层次化设计。 新建一工程,取名“FullAdder”;将上面设计的半加器“HalfAdder.BDF”复制到当前工程目录,并生成“符号元件”HalfAdder.BSF。 建立一个原理图文件,取名“FullAdder.BDF”,利用“符号元件”HalfAdder.BSF及其它元件设计全加器电路如下图:

用功能仿真测试全加器的逻辑功能。 图1-5 全加器功能仿真波形 图1-6是输入输出信号与FPGA连接示意图,图中用到了“拨档开关”作为输入,“LED 显示模块”显示输出值。表1-1是本实验连接的FPGA管脚编号。

《电路基础》实验

实验一 基尔霍夫定律 一、实验目的 1.用实验数据验证基尔霍夫定律的正确性; 2.加深对基尔霍夫定律的理解; 3.熟练掌握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基尔霍夫定律是电路的基本定律之一,它规定了电路中各支路电流之间和各支路电压之间必须服从的约束关系,即应能分别满足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在集总参数电路中,任何时刻,对任一节点,所有各支路电流的代数和恒等于零。即 ∑I=0 通常约定:流出节点的支路电流取正号,流入节点的支路电流取负号。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在集中参数电路中,任何时刻,沿任一回路内所有支路或元件电压的代数和恒等于零。即 ∑U=0 通常约定:凡支路电压或元件电压的参考方向与回路绕行方向一致者取正号,反之取负号。 三、实验内容 实验线路如图1.1所示。 1. 实验前先任意设定三条支路的电 流参考方向,如图中的I 1、I 2、I 3所示。 2. 分别将两路直流稳压电源接入电 路,令u 1=6V ,u 2 =12V ,实验中调好后保 持不变。 3.用数字万用表测量R 1 ~R 5 电阻元 图 1.1基尔霍夫定律线路图注意图中E 和F 互换一下 件的参数取50~300Ω之间。 4.将直流毫安表分别串入三条支路中,记录电流值填入表中,注意方向。 5.用直流电压表分别测量两路电源及电阻元件上的电压值,记录电压值填入表中。 四、实验注意事项 1.防止在实验过程中,电源两端碰线造成短路。 2.用指针式电流表进行测量时,要识别电流插头所接电流表的“+、-”极性。倘若不换接极性,则电表指针可能反偏(电流为负值时),此时必须调换电流表极性,重新测量, R 4 R 5 u 1 u 2

电路基础实验考试题

题号1 验证KCL 1、按照下图搭接电路(50分) 2测量各支路的电流I1、I2和I3,注意电流的参考方向的选取和电流记录时的实际方向的关系,电流数据(代数值,有符号数)记入表1-1中。(30分) 3、回答问题(20分) (1) 已知某支路的电流约为3mA左右,现有量程分别为5mA和10mA的两只电流表,你将使用哪一只电流表进行测量?为什么? (2) 电压降和电位的区别何在? (3) 在验证叠加定理时,如果电源内阻不能忽略,实验该如何进行? (4)叠加定理的使用条件是什么?

题号2 验证KVL 1、按照下图搭接电路(50分) 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的验证(30分) 实验线路和图1-2相同,操作步骤同前。用电压表依次读取回路abefa的支路电压U ab、U be和U ef以及回路bcdeb的支路电压U cb、U be和U ed,将测量结果记入表1-2中。 3、回答问题(20分) (1) 已知某支路的电流约为3mA左右,现有量程分别为5mA和10mA的两只电流表,你将使用哪一只电流表进行测量?为什么? (2) 电压降和电位的区别何在? (3) 在验证叠加定理时,如果电源内阻不能忽略,实验该如何进行? (5)叠加定理的使用条件是什么?

题号3 验证叠加原理 1、按照下图搭接电路(50分) 2.叠加定理的验证(30分) 在直流电路实验板(一)上按图1-3接好线路。U1、U2由晶体管稳压电源供给,其中U1 = 8V,U2 = 4V,U1和U2两电源是否作用于电路,分别由换路开关K1和K2来控制。当开关投向短路一侧时,说明该电源不作用于电路。 实验前,将换路开关K1、K2投向短路一侧,调节稳压电源U1和U2分别为8V和4V。 表1-3 3、回答问题(20分) (1) 已知某支路的电流约为3mA左右,现有量程分别为5mA和10mA的两只电流表,你将使用哪一只电流表进行测量?为什么? (2) 电压降和电位的区别何在? (3) 在验证叠加定理时,如果电源内阻不能忽略,实验该如何进行? (6)叠加定理的使用条件是什么?

综合实验详细电路图

实验一温度测量及报警电路 一、任务 设计并制作一个温度监测及三级报警的电路,改变环境温度并观察输出或显示状态。报警分三级,如:a)温度〉20O C,一个灯亮;b)温度〉40O C,二个灯亮;c)温度〉60O C,三个灯亮 (1)温度检测电路可采用热敏电阻RT(如MF52)作为测温元件,将温度转换为电压值; (2)采用LM324作比较电路,并用发光二极管实现报警。 二、要求 (1)查资料,设计电路原理图,确定器件及其参数。 (2)用multisim画原理图并仿真,记录仿真结果。 (3)制作实物,记录输出结果。 三、评分标准 四、实验报告要求 1、实验任务及其目的; 2、实现方案,各主要器件选型、各模块的原理、参数的确定:

(a) 热敏电阻的工作原理及技术指标; (b) 温度转换为电压值的计算方法; (c) 比较电路中各电阻值的确定,给出计算方法。 3、仿真电路及其仿真结果; 4、实际电路(可给出照片)及测量结果; 5、分析与结论 五、实验分析 图4 温度测量及报警电路 原理图分析: 1) 1w R 、T R 组成分压电路,形成+V ;4321,,,R R R R 组成分压电路,形成---C B A V V V 1,1,1; 2)当-+>C V V 1,U1C 输出高电平,LEDx4亮; 3)当-+>B V V 1,U1B 、U1C 输出高电平,LED x3、x4亮; 4)当-+>A V V 1, U1A 、U1B 、U1C 输出高电平,LED x2、x3、x4亮;

其中计算分配好4321,,,R R R R 形成不同区段电压比较范围,可以实现对LED x2、x3、x4的控制作用;1w R 起调节+V 的作用; 参数计算: (预设Ω=Ω=Ω=+++=k R R k R R R R R w 5.37624114321;;总) C o 20时,Ω=k R T 506.3; Ω=?+≤k V V R R CC W W CC 2R R 506.3R 4114 总 C o 40时,Ω=k R T 643.1; Ω=?+≤+722R R 643.1R 31 1 43CC W W CC V V R R R 总 C o 60时,Ω=823T R ; Ω=?+≤++516R R 823.0R 21 1 432CC W W CC V V R R R R 总 三种状态: CC W T W V R V 1 1 R R += + U1A ;CC A V R R R R V 4 3214 1R +++=- U1B ;CC B V R R R R R V 4 3214 31R ++++=- U1C ;CC C V R R R R R R V 4 3214 321R +++++=-

数字逻辑实验安排

实验一(4学时) 实验器材:实验箱,7400×2,7404×2,7486×2 认知实验(介绍熟悉实验箱和软件平台、芯片使用规则、门电路逻辑功能测试) 1、熟悉数字逻辑实验箱的结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2、掌握常用非门、与非门逻辑功能及其测试方法。 3、用7400和7404用最少的芯片数搭建一个异或门 实验二(4学时) 实验器材:实验箱,7400×2,7404×2,7486×2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一)(简单组合逻辑电路实验) 1、为某水坝设计一个水位报警控制器,水位高度用四位二进制数提供。当水位上升到8米时,白指示灯开始亮;当水位上升到10米时,黄指示灯开始亮:当水位上升到12米时,红指示灯开始亮。水位不可能上升到14米,且同时刻只有一个指示灯亮。设计此报警器的控制电路,并实现。 2、设计实现一个加/减法器,该电路在M控制下进行加、减运算。当M=0时,实现全加器功能;当M=1时,实现全加器功能。 3、设计实现一个两位二进制的全加器。 实验三(4学时) 实验器材:软件平台 中规模组合逻辑电路设计(一)(74LS283加法器应用) 1、用两个4位并行加法器和适当的逻辑门电路实现(X+Y)×Z,其中,X=x2x1x0、Y=y2y1y0、Z=z1z0均为二进制。 2、仅使用2片283实现2位十进制数8421码到二进制码的转换。 实验四(4学时) 实验器材:软件平台 中规模组合逻辑电路设计(二)(74LS138译码器应用) 1、用两个3-8线译码器74138和适当的逻辑门实现2421码到8421码的转换。 2、用3-8线译码器和适当的门电路设计一个全加器。 实验五(4学时) 实验器材:实验箱,7400×2,7404×2,7474×2或者7473×2 触发器验证与应用 1、构建基本的触发器(RS触发器、JK触发器、D触发器、T触发器任选两种) 2、构建同步触发器中的一种 3、利用D触发器实现适当的设计功能 4、利用D触发器设计四人抢答电路。四人参加比赛,每人一个按钮,其中最先按下按钮者,相应的指示灯亮;其他人再按按钮不起作用。 实验六(4学时) 实验器材:软件平台 时序逻辑电路设计(同步加法器) 1、设计一个按自然态序变化的7进制同步加法计数器(有自启动功能) 2、设计一个模4可逆计数器。 实验7(4学时) 实验器材:软件平台 时序逻辑电路设计(序列检测器) 1、设计一个“111…”序列检测器。 2、任意进制同步加法器设计

电路实验总结

电路实验总结 总结的对象是什么?总结的对象是过去做过的工作或完成的某项任务,进行总结时,要通过调查研究,努力掌握全面情况和了解整个工作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进行全面总结,避免以偏概全。 电路实验总结一:一个长学期的电路原理,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从最开始的什么都不懂,到现在的略懂一二。 在学习知识上面,开始的时候完全是老师讲什么就做什么,感觉速度还是比较快的,跟理论也没什么差距。但是后来就觉得越来越麻烦了。从最开始的误差分析,实验报告写了很多,但是真正掌握的确不多,到最后的回转器,负阻,感觉都是理论没有很好的跟上实践,很多情况下是在实验出现象以后在去想理论。在实验这门课中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定要先弄清楚原理,在做实验,这样又快又好。 在养成习惯方面,最开始的时候我做实验都是没有什么条理,想到哪里就做到哪里。比如说测量三相电,有很多种情况,有中线,无中线,三角形接线法还是Y形接线法,在这个实验中,如果选择恰当的顺序就可以减少很多接线,做实验应该要有良好的习惯,应该在做实验之前想好这个实验要求什么,有几个步骤,应该怎么安排才最合理,其实这也映射到做事情,不管做什么事情,应该都要想想目的和过程,

这样才能高效的完成。电原实验开始的几周上课时间不是很固定,实验报告也累计了很多,第一次感觉有那么多实验报告要写,在交实验报告的前一天很多同学都通宵了的,这说明我们都没有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我应该从这件事情中吸取教训,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完成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这学期做的一些实验都需要严谨的态度。在负阻的实验中,我和同组的同学连了两三次才把负阻链接好,又浪费时间,又没有效果,在这个实验中,有很多线,很容易插错,所以要特别仔细。 在最后的综合实验中,我更是受益匪浅。完整的做出了一个红外测量角度的仪器,虽然不是特别准确。我和我组员分工合作,各自完成自己的模块。我负责的是单片机,和数码显示电路。这两块都是比较简单的,但是数码显示特别需要细致,由于我自己是一个粗心的人,所以数码管我检查了很多遍,做了很多无用功。 总结:电路原理实验最后给我留下的是:严谨的学习态度。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争取一次性做好,人生没有太多时间去浪费。 电路实验总结二:电路实验,作为一门实实在在的实验学科,是电路知识的基础和依据。它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巩固电路学的知识,激发我们对电路的学习兴趣。在

电路实验指导

1.1电路实验基础知识 1.1.1学生实验守则 电路实验是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的一项实验环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和实验的基本技能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中应注意安全,爱护国家财产。为此,实验人员应遵守下述守则: 1.实验前应充分预习,写出预习报告,无预习报告者不能做实验。 2.准时到达实验室,在指定地点进行实验。严禁大声喧哗,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保持室内清洁。 3.合电源前必须请老师检查电路。 4.在实验过程中,严禁带电接线、拆线、改线。改动接线,必须经老师同意。要爱护实验设备,非本次实验用仪器、设备未经允许不得动用。 5.实验中发现异常现象或故障,应立即断电,保持原状,向老师报告。 6.实验结束后,断开电源,请老师检查数据,并填写《实验记录》。经老师签字后方可拆线,并将实验仪器设备放回原处,摆放整齐。 7.凡属违章操作损坏仪器者,要写事故检查报告,并酌情进行赔偿,情节严重者停止实验。 8.实验报告的要求 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包括三部分内容:预习报告、总结报告、原始数据记录。 1)预习报告 实验前必须复习有关教材内容,预习实验指导书,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原理和内容,熟悉实验所需仪器的使用,掌握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写出实验预习报告,其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线路、列出选用的设备名称、拟定出实验步骤、原始数据记录表格、必要的计算、注意事项。 2)总结报告 做完实验,接着预习报告做总结报告,要求如下:整理实验数据和必要的计算、用坐标纸画出实验曲线、对总结报告中提出的问题作出回答。 3)原始数据记录:在实验过程中记录的实验设备及实验数据,实验结束老师需在其上签字装订时附在总结报告后。 1.1.2设备、仪表基础知识 1.功率表 功率表是电动系仪表,用于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中测量电功率,其测量结构主要由固定的电流线圈和可动的电压线圈组成,电流线圈与负载串联,反映负载的电流;电压线圈与负载并联,反映负载的电压。 以D26—W型功率表为例,对功率表的使用方法进行介绍,其它型号功率表的使用方法与其基本类似。 1)量程选择 功率表的电压量程和电流量程根据被测负载的电压和电流来确定,要大于被测电路的电压、电流值。只有保证电压线圈和电流线圈都不过载,测量的功率值才准确,功率表也不会被烧坏。

电路原理图设计及Hspice实验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 (微电子技术系) 实验报告书 课程名称:电路原理图设计及Hspice 学号: 姓名: 教师: 年06月15日 实验一基本电路图的Hspice仿真 实验时间:同组人员: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用Cadence软件画电路图。 2.用Cadence软件导出所需的电路仿真网表。 3.对反相器电路进行仿真,研究该反相器电路的特点。 二、实验仪器设备 Hspice软件、Cadence软件、服务器、电脑 三、实验原理和内容 激励源:直流源、交流小信号源。 瞬态源:正弦、脉冲、指数、分线段性和单频调频源等几种形式。 分析类型:分析类型语句由定义电路分析类型的描述语句和一些控制语句组成,如直流分析(.OP)、交流小信号分析(.AC)、瞬态分析(.TRAN)等分析语句,以及初始状态设置(.IC)、选择项设置(.OPTIONS)等控制语句。这类语句以一个“.”开头,故也称为点语句。其位置可以在标题语句之间的任何地方,习惯上写在电路描述语句之后。 基本原理:(1)当UI=UIL=0V时,UGS1=0,因此V1管截止,而此时|UGS2|> |UTP|,所以V2导通,且导通内阻很低,所以UO=UOH≈UDD,即输出电平. (2)当UI=UIH=UDD时,UGS1=UDD>UTN,V1导通,而UGS2=0<|UTP|,因此V2截止。此时UO=UOL≈0,即输出为低电平。可见,CMOS反相器实现了逻辑非的功能. 四、实验步骤

1.打开Cadence软件,画出CMOS反相器电路图,导出反相器的HSPICE网表文件。 2.修改网表,仿真出图。 3.修改网表,做电路的瞬态仿真,观察输出变化,观察波形,并做说明。 4.对5个首尾连接的反相器组成的振荡器进行波形仿真。 5.分析仿真结果,得出结论。 五、实验数据 输入输出仿真: 网表: * lab2c - simple inverter .options list node post .model pch pmos .model nch nmos *.tran 200p 20n .dc vin 0 5 1m sweep data=w .print v(1) v(2) .param wp=10u wn=10u .data w wp wn 10u 10u 20u 10u 40u 10u 40u 5u .enddata vcc vcc 0 5 vin in 0 2.5 *pulse .2 4.8 2n 1n 1n 5n 20n cload out 0 .75p m1 vcc in out vcc pch l=1u w=wp m2 out in 0 0 nch l=1u w=wn .alter vcc vcc 0 3 .end 图像: 瞬态仿真: 网表: * lab2c - simple inverter .options list node post .model pch pmos .model nch nmos .tran 200p 20n .print tran v(1) v(2) vcc vcc 0 5 vin in 0 2.5 pulse .2 4.8 2n 1n 1n 5n 20n cload out 0 .75p m1 vcc in out vcc pch l=1u w=20u

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报告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实验报告

院系专业:信系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年级班级:20111105) 姓名:涂明哲 学号:20112601524 本课程实验全部采用workbench 作为试验仿真工具。 实验一基尔霍夫定理与电阻串并联 实验目的:学习使用workbench软件,学习组建简单直流电路并使用仿真测量仪表测量电压、电流。 1、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理的验证。 解决方案:自己设计一个电路,要求至少包括两个回路和两个节

点,测量节点的电流代数和与回路电压代数和,验证基尔霍夫电流和电压定理并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较。 实验原理图: 与理论计算数据比较分析: i3 = i1 + i2; u1 + u2 + u7 + u6 = 0; u4 + u3 +u7 + u5 = 0; u1 + u2 + u3 + u4 + u5 + u6 = 0; 2、电阻串并联分压和分流关系验证。 解决方案:自己设计一个电路,要求包括三个以上的电阻,有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测量电阻上的电压和电流,验证电阻串并联分压和分流关系,并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较。 实验原理图:

与理论计算数据比较分析: 200Ω + 100 Ω=300Ω; (100Ω+200Ω)//600Ω = 200Ω; i1 = 15/(200+200+100) = 30mA i2 = i1*(600/900) = 10mA i3 = i1*(300/900) = 20mA u1 = u3*(200/300) = 4v u2 = u3*(100/300) = 2v 实验心得: 1.使用大电阻可以减小误差 2.工具不能熟练的使用而且有乱码。。。 实验二叠加定理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加深对叠加定理的理解;学习使用受控源,进一步学习使用仿真测量仪表测量电压、电流等变量。

电路实验报告

目录实验一电位、电压的测定及电路电位图的绘制实验二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 实验三线性电路叠加性和齐次性的研究 实验四受控源研究 实验六交流串联电路的研究 实验八三相电路电压、电流的测量 实验九三相电路功率的测量

330口 R B 1— 1 2. 电路中相邻两点之间的电压值 在图1 — 1中,测量电压U AB :将电压表的红笔端插入 A 点,黑笔端插入B 点,读电压表读数,记入表 1 — 1中。按同样方法测量 U BC 、U CD 、U DE 、U EF 、及U FA ,测量数据记入表1 — 1中。 实验一 电位、电压的测定及电路电位图的绘制 1.学会测量电路中各点电位和电压方法。理解电位的相对性和电压的绝对性; 2?学会电路电位图的测量、绘制方法; 3.掌握使用直流稳压电源、直流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原理说明 在一个确定的闭合电路中, 各点电位的大小视所选的电位参考点的不同而异, 但任意两点之间的电 压(即两点之间的电位差)则是不变的,这一性质称为电位的相对性和电压的绝对性。据此性质,我们 可用一只电压表来测量出电路中各点的电位及任意两点间的电压。 若以电路中的电位值作纵坐标, 电路中各点位置(电阻或电源)作横坐标, 将测量到的各点电位在 该平面中标出,并把标出点按顺序用直线条相连接, 就可得到电路的电位图, 每一段直线段即表示该两 点电位的变化情况。而且,任意两点的电位变化,即为该两点之间的电压。 在电路中,电位参考点可任意选定, 对于不同的参考点, 所绘出的电位图形是不同,但其各点电位 变化的规律却是一样的。 三.实验设备 1.直流数字电压表、直流数字毫安表 2 .恒压源(EEL — I 、II 、III 、IV 均含在主控制屏上,可能有两种配置( 1) +6V ( +5V ) , +12 V , 0? 30V 可调或(2)双路0?30V 可调。) 四.实验内容 实验电路如图1 — 1所示,图中的电源U S 1用恒压源中的+6V (+5V )输出端, 输出端,并将输出电压调到 +12V 。 U S2用0?+30V 可调电源 1.测量电路中各点电位 以图1 — 1中的A 点作为电位参考点,分别测量 B 、C 、 用电压表的黑笔端插入 A 点,红笔端分别插入 B 、C 、 以D 点作为电位参考点,重复上述步骤,测得数据记入表 D 、E 、F 各点的电位。 D 、 E 、 F 各点进行测量,数据记入表 1 — 1 中。 1 — 1 中。 5100 S3 VCU 5100 5ion R4

电路实验基础

实验: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 1.在测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采用电流表内接法 B.实验中应调节滑动变阻器,取得多组U和I的值,然后求出平均电阻R C.应选用毫米刻度尺测整根金属丝的长度三次,然后求出平均长度l D.实验中可以长时间通电 2.在“测定金属丝电阻率”的实验中,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影响最大的是() A.导线直径d的测量B.电压U的测量 C.电流I的测量D.导线长度的测量 3.在“测定金属丝电阻率”的实验中需要测出其长度L、直径d和电阻R.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金属丝直径时读数如图3-5-6甲,则金属丝的直径为________mm. 甲乙 图3-5-6 (2)若用图乙测金属丝的电阻,则测量结果将比真实值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4.图中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分别是________A,________V。

5.一个未知电阻,无法估计其电阻值,某同学用伏安法测量此电阻,用图3-5-8甲、乙两种电路各测一次,用甲图测得的数据是3.0 V,3.0 mA,用乙图测得的数据是2.9 V,4.0 mA,由此可知,用________图测得的R x的误差较小,测量值R x=________. 甲乙 6.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待测电阻R x约为200 Ω,电压表○V的内阻约为2 kΩ,电流表?的内阻约为10 Ω,测量电路中电流表的连接方式如图3-6(a) 或图(b)所示,结果由公式R x=U I计算得出,式中U与I分别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 示数.若将图(a)和图(b)中电路测得的电阻值分别记为Rx1和Rx2,则________(填“Rx1”或“Rx2”)更接近待测电阻的真实值,且测量值Rx1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真实值,测量值Rx2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真实值. (a)(b) 7.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某一导线的直径如图所示,读得直径d=________ 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