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音乐复习要点

中国民族音乐复习要点
中国民族音乐复习要点

第一部分听辨题请听熟背唱曲目(总分50分)

第二部分文字题(总分50分)

名词解释(20分)

⒈花音、苦音⒉走西口⒊二人转⒋京韵大鼓⒌湖南花鼓戏

1.花音、苦音:在秦陇地区,凡奏情绪欢快的乐曲,使用的是五正声音阶,并强调5、3、6三音,称为“欢音音阶”(或花音音阶,甜音音阶);凡奏悲苦情绪的乐曲,则在6-1和3-5之间插入一个具有游移性的↓7和↑4,这两个音称为“三度间音”,并强调5,↑4,↓7三音,称为“苦音音阶”(或哭音音阶,伤音音阶)。

2.走西口:过去西北人民生活贫苦,男人迫于生计去外乡谋生,成年累月回不了家。此称为“走西口”。年复一年妻离子散的无奈中口内口外传唱着咏叹亲人思念和离苦的“走西口”系列民歌。著名的有山西、陕西等地的《走西口》。

3.二人转:流行于东北各地的一种走唱类曲艺艺术形式,是以民歌、大秧歌为基础,吸收莲花落、什不闲、河北梆子等演变而成,至今有300年历史。演唱形式有两人对口的“二人转”,一人演唱的“单出头”,扮演固定人物的“拉场戏”。二人转音乐丰富,有曲牌三百多支,常用的有四五十种,主要伴奏乐器有唢呐、板胡等。分东西南北四个流派,有“南靠浪,北靠唱,西江板头,东耍棒”的俗谚。表演有“说、唱、表、舞、绝”五功。在当地有“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民谚,可见民间对二人转的喜爱。

4.湖南花鼓戏:湖南花鼓戏是湖南全省各地花鼓戏如长沙花鼓戏、常德花鼓戏、岳阳花鼓戏、衡阳花鼓戏邵阳花鼓戏等的总称。由于长沙花鼓戏影响最大,所以习惯上称长沙花鼓戏为湖南花鼓戏。代表作有《刘海砍樵》等。

5.花儿:花儿是人们对流行于甘肃、青海、宁夏以及新疆部分地区的一种区域性山歌的统称。一般分为“河州型花儿”和“洮岷型花儿”两种流派。过去河州型花儿称为“少年”,后来统一为“花儿”称谓。

6.西安鼓乐:流行于陕西西安一带以打击乐和吹奏乐混合演奏的大型民间传统吹打乐种。音乐学者研究认为其与唐大曲关系密切。演奏形式分坐乐、行乐两种。

7.开花调:山西左权一带的民歌,常以“开花”为常用比兴手法,歌词构思别致新颖,夹用方言“啊个呀呀呆”、“亲圪蛋”等为衬词衬句,曲调为呼应性的两句体。

8.二人台:山西河曲二人台,是民间歌舞戏曲一体的艺术形式,传统表演形式为一丑一旦,因此得名“二人台”。

9.单弦牌子曲:也称“单弦”“八角鼓”,是流行于京津和河北、东北一带的曲种。是由明清流行的时调小曲与清代岔曲合流后逐渐形成的。音乐结构是将岔曲分为曲头、曲尾两部分,中间插以各种牌子。常用曲牌有[数唱][云苏调]等数十种。演唱形式为一人演唱并手持八角鼓司节奏,另由伴奏者弹三弦。

10.豫剧:原名河南梆子,又名“高调”、“河南讴”、“靠山吼”。主要流行于河南省。唱腔分为四种地域性流派:以开封为中心的祥符调,以商丘为中心的豫东调,以周口、漯河一带为中心的沙河调以及以洛阳为中心的豫西调(西府调)。前三种统称为“豫东调”,其共性为演唱以假嗓为主,音列为561235,下句多落5。豫西调则多以本嗓演唱,音列为123561,下句多落1。上世纪三十年代后两种流派开始交流融合,形成了豫剧大剧种。

11.河南大调曲子:简称河南曲子,原名“河南鼓子曲”,是流行于中州各地的一种民间曲艺音乐。演唱河南曲子前往往会奏几支器乐小曲,称“板头曲”。后成为独立的器乐演奏形式。

12.慢赶牛:安徽大别山地区的一种山歌曲目,流行于安徽安庆、金寨、淮南一带,歌词为七言五句体,音乐随流传地区不同而各异。

13.凤阳花鼓:流行于安徽凤阳县一带的花鼓类民间歌舞艺术。凤阳地处淮河流域,常因洪水泛滥而使百姓出外逃荒,凤阳花鼓由此而生。常采用一男一女双人对舞的表演形式,男持小铴锣,女挎小花鼓,边唱边击,相对而舞。另有一种“坐唱”形式,唱有完整情节的故事。14.黄梅戏:原名黄梅调。发源于湖北黄梅县,成长于安徽安庆地区。初期为“三打七唱”,三人打击乐,七人演唱。戏曲内容多为农村劳动者的生活片断,表演时载歌载舞。近代以来,逐渐职业化,走向了城市舞台,成为全国重要的地方剧种。

15.吟诵音乐:吟诵音乐,指的是吟古诗词古文的音调。属声乐中无伴奏“独唱”形式。是一种口传文化,向来无谱可循,源于家学或师授,以当地方言代代相传。吟诵音乐的音调、节奏常专人专腔,一派有一派的调,一家有一家的调,一人有一人的调。但是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这就是按照汉字的“平仄”规律行腔,即“平长仄短,平高仄低(有些地方平低仄高)”和“平直仄曲”,尤以“平长仄短”为最突出。有人曾将吟诵音乐的规律概括为“定腔不定词与谱”。

16.苏州弹词:苏州弹词,是吴越地区的一种主要说唱形式,流行于江苏南部、上海、浙江等地区。苏州弹词由于和苏州评话同属说书行业,曾拥有共同的行会组织,民间一般习惯性地将二者合称为“苏州评弹”。以说表为主,说中夹唱,唱时多用三弦或琵琶伴奏,说时有时也用醒木击节,注重语音语调的变化,演唱一般分单档、双档、三档等多种形式。早起有三大流派:陈调、俞调、马调,之后很多流派多从这三类唱腔衍化而来。

17.昆剧:中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源于明代四大声腔之一的“昆山腔”,又称“昆曲”“昆腔”。明代中叶魏良辅等人对昆山腔进行了改革,使昆曲成为细腻委婉的新腔“水磨腔”,此后出现了诸如《牡丹亭》等众多剧目,使昆曲迅速传遍全国。在全国形成了不同的支系。清乾嘉后逐渐衰落。昆剧音乐属曲牌体,有一千多支曲牌。唱腔富于变化,表演体系完善,伴奏以丝竹、锣鼓为主。有“万戏之祖”的雅称。

18.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县的地方剧种。唱腔源自于地方说唱和民歌小曲,曾有过“的笃戏(小歌班)”、“绍兴文戏”等称谓,因绍兴为古越国所在地,故定名为“越剧”。唱腔主要有四工调腔(63定弦),尺调腔(52定弦)弦下调腔(15定弦),有慢板、中板、快板等多种板式。著名剧目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等。

19.江南丝竹:十九世纪后期流行于浙西、苏南以及上海一带的传统音乐演奏形式,辛亥革命后在上海及周边地区形成许多演奏团体。使用乐器以丝竹为主,伴以鼓板、木鱼等打击乐器。乐队编制灵活,可从一丝一竹到数十人。常在婚丧喜庆场合演奏。演奏手法常用加花变奏,曲调委婉流畅,风格清新淡雅、细致含蓄。演奏形式分“坐奏”与“立奏”。代表作有江南丝竹八大曲。

20.十番锣鼓:民间吹打乐种,创于京师,明代以来在江浙一带得以盛行。原是军中之乐,使用锣、钹、钲、鼓、板、笛等乐器,历史上曾有过“十不闲”、“十样景”、“鼓吹”等名称。十番锣鼓现在流行于江苏无锡、苏州、常熟、宜兴等地,所使用的乐器在原来的“金、革、木”类乐器基础上增加了丝竹类乐器,演奏的曲目也吸收了不少昆曲的牌子,俗称“锣鼓”、“十番”。十番锣鼓的演奏形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只用打击乐器演奏的“清锣鼓”,俗称“素锣鼓”,根据使用乐器的不同,还可分为“粗锣鼓”和“细锣鼓”;另一类是打击乐器和管弦乐器兼用的“丝竹锣鼓”,俗称“荤锣鼓”,根据乐队组合和主奏乐器的不同,还可分为“笙吹锣鼓”、“笛吹锣鼓”、“粗细丝竹锣鼓”等。

21.楚徵体系:楚徵体系是以徵音为中心,由商re——徵sol——宫do三个音按连续四度进行排列而成的音调结构。它还常常以商re——徵sol——宫do为基础形态,衍生出变形来,如:以徵音为第一个音,排列为徵sol——宫do——商re和以宫音为第一个音,排列为宫do——商re——徵sol。在楚徵体系中,特性旋律音程为大二度、小七度和纯四度,连续四度的旋律进行是其旋法特征。

中国传统音乐概述

第一章中国传统音乐概述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1 、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悠久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对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 2 、了解民歌与民间音乐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重点 1 、传统音乐的历史概况 2 、民歌的特征 三、教学时间:四学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单元 (2 学时) (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悠久历史 1 、原始社会时期 A )河南舞阳县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墓葬中出土的20 余支骨笛,能准确奏出七声音阶,距今约7000 ——8000 年。(1986 ——1987 年发掘) B )浙江杭州湾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160 余支大小与形制不同的骨笛,已有开管乐器、闭管乐器、拉管乐器三类不同的管乐器的雏形。 2 、先秦时期 A )殷商甲骨文中的“乐”字、“鼓”字、“艺”字等。 B )春秋时期孔子编辑的《诗经》是我国最早的歌曲总集。 C )周代的“八音” D )钟属乐器(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编钟,十二律俱全,可在三个八度内构成完整的半音音阶) 3 、汉、魏晋时期: ?相和大曲: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套曲。 ?鼓吹乐的发展。 4 )隋唐时期: ?西域音乐盛行。主要有:天竺乐、龟兹乐、西凉乐、高昌乐、康国乐、安国乐、疏勒乐。?法曲、鼓吹、古琴音乐等。 ?说唱音乐形成(寺院的变文讲唱为标志) 5 、宋代:词乐、古琴音乐的高度发展 6 、金元时期:戏曲音乐与说唱音乐 7 )明清时期:戏曲音乐、说唱音乐、民间音乐均得以发展。(从明代的四大声腔到清代的京剧的产生) 第二单元 (2 学时) (二)、民间歌曲的界定 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传统民歌是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受着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和提炼。因此,流传至今的民歌集结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身份、不同经历的人民群众集体的智慧和情感体验。 民歌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早形成的音乐形式,并由此孕育出其他民间音乐体裁以及专业音乐形式。可以说,民歌是一切音乐艺术的基础。

智慧树中国民族音乐作品鉴赏章末测试答案

1 【多选题】(2分) 传统音乐包括以下哪几个类型? A. 民间音乐 B. 音乐 C. 宫廷音乐 D. 文人音乐 答案: 全选 2 【多选题】(2分) 文人音乐主要是指哪一类音乐? A. 古琴音乐 B. 宴乐 C. 文人自度曲 D. 答案: 朝会乐文人自度曲古琴音乐 3 【单选题】(2分) 春秋战国时期,墨家主的音乐观念是? A. 道法自然 B.

C. 非乐 D. 礼乐 答案: 非乐 4 【多选题】(2分) 宫廷音乐是指下面哪一种音乐形态? A. 朝会乐 B. 祭祀乐 C. 国风 D. 宴乐 答案:朝会乐祭祀乐宴乐 5 【多选题】(2分) 下面哪个观点属于孔子的音乐思想? A. 声无哀乐 B.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C. 大音希声 D. 礼乐

答案:大音希声礼乐 第二章 1 【单选题】(2分)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民间音乐? A. 民间歌舞 B. 民间歌曲 C. 说唱音乐 D. 宫廷音乐 答案: 宫廷音乐 2 【多选题】(2分) 民间歌曲包括以下哪三项? A. 山歌 B. 号子 C. 弹词 D. 小调 答案: 号子山歌小调 3 【单选题】(2分) 一般用“节奏的律动性”来形容哪一类民间歌曲? A.

劳动号子 B. 小调 C. 山歌 D. 京剧 答案:劳动号子 4 【单选题】(2分) “孟女调”属于下列哪一种小调类别? A. 时调 B. 吟唱调 C. 谣曲 D. 插秧山歌 答案:时调 5 【单选题】(2分)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小调的是? A. 对花调 B. 茉莉花调 C. 摇篮曲 D.

花儿 答案:花儿 第三章 1 【单选题】(2分) 省市主要是哪个民族的聚居地? A. 白族 B. 普米族 C. 纳西族 D. 傈僳族 答案:纳西族 2 【多选题】(2分) 蒙古族中最具有特色的有以下哪些音乐? A. 十二木卡姆 B. 呼麦 C. 冬不拉弹唱 D. 长调 答案:长调呼麦 3 【单选题】(2分)

01中国传统音乐研究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946 ) 学院名称(盖章):音乐学院 学院负责人(签字): 编制时间: 2014年 07 月 10 日

《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946 ) 一、考核要求 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理论,如中国传统音乐的基础理论、中国传统音乐的体系与支脉、中国传统音乐类型、中国传统音乐基本形态分析等问题的理解与认识的能力,检查学生在具有一定的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判断与感悟能力。考核的目的是,引领学生实事求是地、按照音乐的基本规律和自身特征,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增强学生学习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考核评价目标 考核评价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了解、基本掌握、重点掌握。一般了解,主要指对教材中介绍的一般性知识、方法等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知道有一个说法就可以。基本掌握是指对所要求的内容要能够做到运用较为灵活,对涉及到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能够既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重点掌握是指对所要求的内容在基本掌握的基础上做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方法的把握上能够熟练运用,谙熟于胸,并具备一般的作品分析、演唱、演奏和鉴别能力。 三、考核内容 第一章:中国传统音乐概述 第一节:什么是中国传统音乐 第二节: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属性 第三节:中国传统音乐学的相关学科 第三节:中国传统音乐的源流 第四节:中国传统音乐发展的历史时期 第五节: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构成 第六节: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艺术特色 第七节: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特征 第八节:中国传统音乐的音乐形态特征 第二章:中国传统音乐的体系与支脉 第一节:中国传统音乐的音乐体系和支脉 第二节:中国传统音乐的三大音乐体系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中国音乐体系各支脉概况、代表性乐种、音调结构及音乐特点 第四节:欧洲音乐体系各支脉的基本概况、代表性乐种和音调特征 第五节: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各支脉的基本概况、代表性乐种和音调特点 第三章:民间音乐 第一节:中国民间音乐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中国民间音乐的一般类型 第四章:文人音乐 第一节:中国古代文人音乐的特征和类型 第五章:宫廷音乐 第一节:中国古代宫廷音乐概况 第二节:中国古代宫廷音乐的特征和类型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鉴赏课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鉴赏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感受体验音乐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习俗的关系”,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在《音乐鉴赏》模块中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本课是湘版《音乐鉴赏》模块中的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的第一节内容。这节内容以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歌为切入点,在音乐鉴赏和探究活动中,不但让高中学生进一步体验我国不同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和韵味,而且能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初步的研究,树立平等、多元的文化价值观。 本课介绍的六首音乐作品分别为蒙古族、藏族、朝鲜族、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常用的歌曲或乐曲,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因作品较多,可选择《辽阔的草原》、《酒歌》、《牡丹汗》、《歌唱美丽的家乡》作为重点鉴赏的曲目,《纺织谣》、《一杯酒》作浏览性欣赏。 由于学生平时较少接触少数民族的音乐,对少数民族的音乐兴趣不大,所以,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除了选教材规定鉴赏的曲目外,还应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具有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的流行曲或舞蹈给学生欣赏。因此,可选择了腾格尔演唱的歌曲《蒙古人》、解晓东用通俗唱法演绎的《掀起你的盖头来》、藏族舞蹈《金色的太阳》等作为补充的教学内容。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音乐基础薄弱,喜欢音乐但是根本不了解音乐,对于音乐鉴赏的内容多数不感兴趣,偏向于东西方的流行音乐与歌唱,导课的内容与方式多需要图音或歌舞的影像资料,以及流行唱法演绎的音乐作品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进入内涵较高的鉴赏课需要音乐知识的补充学习。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认真听赏本课的音乐作品,辨别本课不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讨部分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并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归纳。 (2)能独立搜集我国少数民族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在班上交流介绍或演唱、演奏,加深对音乐与人民社会生活、劳动习俗等关系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拓宽音乐视野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 四、教学重点: 1、聆听体验《辽阔的草原》、《酒歌》、《牡丹汗》、《歌唱美丽的家乡》。 2、理解音乐作品的节奏特点。 五、教学难点: 理解我国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特点。 六、教学方法: 聆听体验法、对比听辩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等。 七、教具准备:电教化多媒体设备 八、课时数:一课时 九、教学过程:

学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的心得体会

学习《xx民族民间音乐赏析》的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选修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一课,在黄老师的教导下,我对中国各民族的传统音乐有了初步的了解,艺术素养与艺术鉴赏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通过这次选修课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我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其实在我选择选修课的时候只是为了修够我所需的学分,并不太在意学的是什么。 我本人是所谓的没有音乐细胞的人,对于音乐的了解仅仅局限在对音乐的兴趣上,认为好听就听,而不能对其有深刻的认识,如音乐中所包含的感情,展现了什么样的意境,富含什么样的寓意等,那是我们无法体会出来的。 之所以会选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也算是一种巧合吧。谁知,竟由一开始的硬着头皮来上课,到盼着每周三的晚上来上课,最后,课程将结束时,竟飘飘然,感觉自己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似乎也可以尝试着去理解音乐,触摸音乐。 大千世界最不能缺少的是声音,而声音中最美妙的是音乐。音乐是世界上所有声音的诠释,是社会生活的调味剂。没有音乐世界将枯燥乏味,生活也将死气沉沉,没有活力。因此音乐丰富我们的生活,陶冶了我们的情操。经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使我对音乐的观点有了新的改变。通过对音乐鉴赏课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音乐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而且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在选中国民族音乐鉴赏课之前,我认为音乐只是用来听的。其实不然,音乐的功能不只是这些,所谓的音乐,广义上来说就是任何一种艺术的、令人愉快的、神圣的或其他什么方式排列起来的声音就是音乐。 它是一种符号,声音符号,表达人的所思所想,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它能用有组织的旋律和节奏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和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因为是鉴赏课,所以我除了老师上课放的乐曲以外,我自己还特地在网上下载了一些比较传统的民族音乐来欣赏。例如《高山流水》、《百鸟朝凤》、《春江花月夜》等等。

民族音乐概论

民族民间音乐 戏曲音乐 戏曲: 是在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以文学剧本为主体,是集音乐、舞蹈、表 演、舞台美术等多种艺术手段于一身的综合性舞台艺术,戏曲音乐是戏曲艺术中表 现人物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烘托舞台气氛的重要艺术手段之一,也是区别不 同剧种的标志。 戏曲发展概况: 一) 宋以前——戏曲艺术的孕育期 二) 宋元年间——戏曲艺术的形成期(戏曲艺术的第一个繁盛期) 三) 明清时期——戏曲艺术的繁荣期(戏曲艺术的第二个繁盛期) 唱:是戏曲演出中剧中人物进行内心情感抒发或叙事的主要方式 念:是 对戏曲演出中对人物间的对白和独白的总称 做:是对戏曲演员的身段,表情,气派,风度等表演的总称 打:指戏曲中对点头场面的表演手段,也叫‘开打' 舞台布置的写意:一桌二椅 人物化妆的写意:戏曲脸谱 人物服饰的写意:长袖善舞 舞台行动的写意: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一切自然状 态的喜剧材料,按照美的原则予以提炼,概括,夸张,变 趟马 走边 自报家门 跑龙套 档 一、 昆腔: 又名昆曲、昆山腔,为百戏之祖。 元末明初产生于江苏省昆山一 带,是南曲与当 地民间音乐结合衍变而成。明嘉靖年间经魏良辅、梁辰鱼等艺 术家改革昆山腔,创立以笛、鼓 板为主,辅以笙、箫、三弦、琵琶、月琴等的 伴奏乐队,曲调柔婉优美、圆润舒缓、表情细 腻,人称‘水磨腔'。两人合作 的《浣纱记》誉为昆腔传奇,代表着昆腔的改良。 昆腔的套曲结构: 引子+正曲 +尾声。 节拍形式: 一板三眼、一板一眼、散板和加赠板的四八拍 代表作—— 明代汤显祖的 《牡丹亭》选段 游园惊梦 传统剧目—— 《十五贯》、《钟馗嫁妹》、《雷峰塔》 一、 高腔: 即明代的弋阳腔,产生在江西省弋阳一代。弋阳腔以不用丝竹 乐,仅用锣鼓铙 钹等打击乐伴奏和运用人声帮腔而区别于其他声腔。行腔灵活 自由、通俗、纯朴等特点。属 戏曲声腔的剧种 根据各地方言,音乐曲调的异同、流行地区的不同而形成的各种 中国 戏曲的艺术总称。 戏曲的特点: 1 综合性: 2 写意性: 3 程式性: 形,使之成为节奏鲜明,格律规整的戏 剧(起霸 子 对子 刷下场 抬轿 跑圆场)。 4 虚拟性: 对时间的虚拟 对空间的虚拟 戏曲中的 主要声腔和代表剧种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鉴赏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鉴赏 摘要:我国音乐文化多元一体,规模庞大,而民族音乐是我国音乐文化的根本所在,其来源丰富多样,特点显著,风格各异,曲调绚丽,是我国古老音乐文化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民族民间音乐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来源于生产劳动和生活,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民族灵魂的载体,它具有丰富多样的品种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以及风格,它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更是值得人们去欣赏和研究。站在世界多元文化发展的今天,以怎样的眼光和态度来面对民族民间音乐? 一、认识民族民间音乐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族人民通过生活实践创造了极其丰富的,具有我国特色的民族音乐,它体现了中华的民族气质和民族精神,是我国古老文化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也是世界音乐宝库中的一枝奇葩。我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精华,根植于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土壤之中,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造就了独特的民族音乐。 所谓民族民间音乐,是指一个民族在自身历史进程中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来表达情感、生活的音乐。它是有根音乐,既然是有根,就意味有着生命力,所以被长期广泛流传,它的形成和发展与人们的劳动生活息息相关,体现一个民族在某个生活阶段的心理和情感,(1)如中国的民歌,最初在远古时代,人们在集体劳动为了拼命而发出的呐喊声以及表达心情愉快时发出的欢呼声,这都是最初形成的民歌。虽然当时没有一些文字将其准确记载,但是通过人们在劳动反复吟唱、口传心授,已形成一个“歌谣”。(2)又如情歌的形成专家认为是一个民族的青年男女在劳动之余表情达意时哼的歌,青年男女通过这些简单,朗朗上口的“歌”来表白自己的心声,倾听对方的心灵反映。(3)如后来的说唱音乐、戏曲、歌舞这都是在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后来由于有了文字的记载,于是民间艺人又将文学、音乐、表演结合在一起,有些在用地方方言演唱……这些说明民族民间音乐源于生活,所以具有最真实朴质的情感,具有庞大的群众基础,从而支撑它发展到今天,随着历史长河不断向前,不断创造出亮光。 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有着非常鲜明的特点:1.乡土性。所谓乡土性,也叫地方性或地域性。

广东2020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音乐术科考试大纲

广东2020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音乐术科考 试大纲 广东2017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音乐术科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和目的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音乐术科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音乐术科统考)是面向报考普通高等学校音乐类专业的考生进行的专业基础技能测试,是我省普通高考的组成部分。音乐术科统考主要考核或检测考生对 音乐理论基础的掌握程度,音乐听觉能力、识谱能力、演唱或演奏 能力及表现能力,嗓音条件或器乐演奏的生理条件。通过考试选拔 出具有音乐专业学习潜能、毕业后能从事音乐工作的普通高校音乐 类专业合格新生。 二、考试科目 乐理、视唱练耳、声乐、器乐。 器乐考生的应试乐器限定为:钢琴、小提琴、大提琴、长笛、单簧管、小号、萨克斯管、古典吉他、手风琴、双排键电子琴、二胡、高胡、古筝、琵琶、阮、竹笛、扬琴、打击乐等18种乐器。 三、考试成绩计算办法 各科目均按照满分100分进行评分。 考生音乐术科考试的总成绩=(乐理得分×10%+视唱练耳得分 ×20%+声乐得分×35%+器乐得分×35%)×3,四舍五入取整数计分。 音乐术科统考总分满分为300分。 四、考试须知 (一)笔试

1.考生应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不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2.考生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签字笔、2B铅笔答题,不得使 用其他颜色字迹的笔;字迹要工整、清楚;填涂要规范;不得使用涂改 液(带)。 (二)面试 1.考生必须在限定乐器范围内选择一种乐器参加考试。 选择限定乐器以外的考生,不能报考“只认可广东省术科统考成绩的招生院校”,可报考“在广东省统考合格基础上校考的院校”。 报考“在广东省统考合格基础上校考的院校”的限定乐器之外的考生必须参加音乐术科统考的其他科目(乐理、视唱练耳和声乐)的 考试。考试成绩的计算方法同上,总分满分为195分,本科资格线 另行划定。 2.所有考生均应在考试大纲规定的曲目范围内选取考试曲目,按现场电脑抽中的曲目演唱(奏),在器乐考试时还须按现场电脑抽中 的指定演奏选段演奏,否则均视为放弃考试。 乐理和视唱练耳的题型示例、声乐和器乐的考试规定曲目(含指 定演奏片段及速度要求)和打击乐加试内容,可在广东省教育考试院 网站( 为方便考生备考,广东省教育考试院、星海音乐学院将声乐的考试规定曲目汇编成《广东省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音乐术科考试规 定曲目丛书》(声乐卷),该书已由花城出版社2015年8月出版发行,考生可自行选购。 3.考试前考生须按照要求在星海音乐学院招生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17453249.html,)如实填写考试抽签曲目的代码,曲目不得 重复。具体填报时间和要求另行通知。 4.考试时考生须向考场提供声乐抽签曲目的钢琴伴奏五线谱和器乐抽签曲目(包括练习曲、乐曲或奏鸣曲)的曲谱。

中国民族音乐概论读书笔记

《中国民族音乐概论》读后笔记 赵昭 狄德罗说过——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思想停止了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学生来到学校为的是学习知识,而知识是学无止境的,随着时间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要学的知识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繁琐。现在的小学生看到的见到的事物也是越来越多,想要从老师这里获取的知识也不在局限在课本上了,学生要学习,老师更要进步。 读一本好书,什么样的书才所是好书呢?对学生有用的书就是好书。现在的学生对于课本上的歌曲都显得没有兴趣,而对于听不清楚歌词,节奏悠长的流行歌曲却听几遍就会。中国的民族音乐是怎样发展的,古代人们耳中听到的音乐是什么样的呢?带着这个好奇我找到了一本好书——《中国民族音乐概论》 这本书共有两册,一册为《中国民族音乐概论——文字部分》和《中国民族音乐概论——谱例部分》,基本内容是围绕中国民族音乐的五大类别即:民间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等而展开,详细介绍了其历史发展脉络,体裁分类形式,音乐风格特征,以及代表人物,代表作品,风格流派等方面的内容和知识。 同时,这本书兼顾汉族与少数世族的歌种、舞种、曲种、剧种、乐种的音乐形态做了细致分析,并附以完整的谱例对其代表性的优秀曲目进行介绍;对宗教音乐中的佛教音乐、道教音乐也做了一般性叙述。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对这本书的阅读,对于我国音乐史的发展也有了肤浅的理解。中华古乐,源远流长。史实为证中华文明是古乐的发源地之一,不仅承载了五千年的文化精髓,也埋藏整个人类文明的巨大宝藏,无论是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皆蔚为大观。历史蹉跎,许多曾经广为流传的乐章已成残曲败谱,甚至于成了千古绝唱,更有那些曾经盛极一时的古代乐器到如今却已埋骨黄沙,永久的失传了。诸多怀古之辈,一直不停的追寻着民族古乐的芳踪,却也只能触其冰山一角。古中国的文化历史有固有局限,音乐的传承方法单一,音乐的载体转瞬即逝,乐谱符号也与现今的通用七音不同。 西周至春秋战国这段时期,民间攻于笙竽、鼓瑟、击筑、弹琴等器乐演奏,那时涌现了师涓、师旷这类古琴大家和家喻户晓数千年的《高山》和《流水》。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齐出,百家争鸣,音乐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也发展得相当繁荣,儒家、墨家、道家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思想,更有人将那时的宫廷贵族乐和民间乐喻为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 唐朝是整个华夏文明的杰出代表,在这盛世天朝下自是一幅歌舞升平的繁荣景象,而此时外来文化的传入也囊括了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欣赏

中国民族音乐欣赏 宋家初中卜隆坤 教学目标 1、介绍民族乐器,使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中国民间乐器。 2、通过欣赏《抬驴》《赛马》《十里埋伏》《奇迹》《民乐合奏》来了解中国民间器乐曲的演奏形式、风格特征,感受中国民乐的特点与风格。 教学重点 通过讲故事、欣赏、表演等教学活动让学生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民间音乐的有关材料,一及音乐相关文化的有机关联。 教学难点 教师如何把握不同栏目的教学意图,以及如何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灵活取舍教学材料。通过欣赏,不断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欣赏法、分析法 教学设计 一、感受民族音乐 导入:大家喜欢看动画片吗?(生:喜欢) 播放动画片《抬驴》片段.请同学们在欣赏的同时思考:它的背景音乐运用的是民族音乐还是西洋音乐? 二、认识民族音乐 1、了解民族乐器及其音色 (1)我国是一个拥有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民族乐器的发展历史也是非常悠久的。大家都知道哪些民族乐器? (2)看来同学们对民族乐器的了解还真不少。你能说出图片中这些乐器的名称吗?(展示、生抢答) 2 、欣赏乐曲 (1)乐曲1:播放《赛马》主题旋律,请学生欣赏并仔细思考它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来自哪首器乐作品?(二胡、《赛马》) (2)赛马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比赛活动?(蒙古族) 请大家在欣赏的同时思考:第二部分音乐中出现了几次主题旋律?每段主旋节奏有何变化?(欣赏《赛马》片段,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结合大家的分析,让我们完整欣赏《赛马》这首曲子。(播放《赛马》) 乐曲2:欣赏著名大型琵琶曲《十面埋伏》 介绍琵琶曲《十面埋伏》的创作背景 播放琵琶曲《十面埋伏》,请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思考:

小学音乐考试大纲

考试范围与内容 考试范围 第一部分: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基本乐理、基础和声、艺术概论、儿童歌曲 创作、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欣赏与音乐史。 第二部分:小学音乐课程与教学论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音乐基础理论知识 (一)基本乐理 1.熟练掌握五线谱和简谱的记谱法。 2.掌握节拍、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基本要素及音乐常用记号。 3.掌握音程、和弦的概念、构成和识别原位和弦与转位和弦。 4.懂得大、小调式和中国民族五声调式。 5.懂得转调、移调。 (二)基础和声 1.掌握Ⅰ、Ⅳ、Ⅴ级三和弦及其转位和弦的连接。 2.掌握属七和弦及其转位和弦的应用。 3.懂得终止的类别和应用。 4.能运用适当的和弦为小学音乐教材的歌曲编配伴奏。 (三)艺术概论 1.了解艺术的本质、特征。 2.懂得艺术的社会功能。 3.掌握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和审美心理。 4.了解艺术家的生活经历与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 (四)儿童歌曲创作 1.了解儿童歌曲的基本特点和常见的体裁。 2.了解歌曲的旋律与歌词关系;掌握歌曲的旋律进行特点、节奏表现特点和基 本调式规律。 3.掌握儿童歌曲主题写作、发展手法以及基本创作规律。 (五)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1.掌握民间音乐的概念、特征及分类。 2.懂得汉族民歌的体裁类型、特点;了解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民歌与歌舞音 乐的特点。 3.懂得说唱音乐的种类及唱腔的主要特征;了解南、北方主要曲种的概况。 4.了解戏曲音乐的种类;熟悉京剧的主要声腔及代表性剧目。 5.掌握四大类民族乐器的主要乐器及其代表曲目。 (六)音乐欣赏与音乐史 1.音乐欣赏基本知识 (1)掌握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 (2)掌握中西乐器的分类及主要乐器;熟悉常见乐队的类型。 (3)了解常见声乐作品及器乐作品的体裁。 (4)了解一段曲式、二段曲式、变奏曲式、回旋曲式、奏鸣曲式的曲式结2.中国音乐简史与作品欣赏 (1)了解远古、夏商时期的主要乐器。 (2)了解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和音乐教育。 (3)懂得汉乐府及代表人物;了解汉代鼓吹乐、相和歌。 (4)了解隋唐时期的音乐特点;懂得隋唐时期的主要音乐家及其音乐成就。 (5)了解宋元时期的音乐特点及主要音乐形式;了解元杂剧的代表剧作家及其 代表作品。 (6)了解明清时期的音乐特点;掌握四大声腔;了解昆曲的形成及发展。 (7)了解民国时期学堂乐歌的产生与发展、主要音乐家及其代表作品;了解民 国时期的主要作曲家及其代表作品。 (8)了解中国歌剧的产生、发展及其代表作品。 3.外国音乐简史与作品欣赏 (1)懂得古希腊的代表性乐器。 (2)懂得中世纪音乐风格;格利高利圣咏及其形式。 (3)了解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特征;了解德国宗教音乐改革。 (4)了解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风格;了解歌剧的产生背景;掌握该时期的主要作 曲家及其代表作品。

中国经典民族音乐鉴赏

《中国经典民族音乐鉴赏》赏析心得在这学期我选修了《中国经典民族音乐鉴赏》这个课程。之所以选它是因为,音乐欣赏是培养和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发展我们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在这几讲中,我随着老师见识到了各种的民族乐器,欣赏到了各种古典的民族音乐。比如琵琶曲《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古筝演奏的《高山流水》、《渔舟唱晚》;扬琴独奏《彝族舞曲》;唢呐吹奏的《百鸟朝凤》;竹笛演奏的《苏州行》;扬琴弹奏的《步步高》等等。当然在这些乐曲中有我很喜爱的几首民乐。 唢呐独奏曲之一就是《百鸟朝凤》这首曲子。原是流行于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的民间乐曲。它以热情欢快的旋律与百鸟和鸣之声,表现了生气勃勃的大自然景象。1953年春,由山东省菏泽专区代表队作为唢呐独奏参加全国会演,受到热烈欢迎。 自《百鸟朝凤》搬上舞台以来,经过了多次加工改编。原在民间流传的《百鸟朝凤》,乐曲结构松散,没有高潮,即兴发挥时,公鸡啼晓、母鸡生蛋,甚至连小孩的哭叫声等都随意加入。当《百鸟朝凤》被选为参加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演出节目时,经民间乐手任同祥在专业音乐工作者协助下进行加工,针对原曲缺陷,压缩鸟叫声,删去鸡叫声,并设计了一个运用特殊循环换气法长音技巧的华彩乐句,扩充了快板尾段,使全曲在热烈欢腾的气氛中结束。后在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荣获民间音乐比赛银质奖。七十年代,在任同祥演奏的基础上,又设计了一个呈现百鸟齐鸣

意境的引子,以加强音乐性,还扩充了华彩乐句,使用快速双吐演奏技巧,使乐曲更为完整。 神话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凤凰只是一只很不起眼的小鸟,羽毛也很平常,丝毫不象传说中的那般光彩夺目。但它有一个优点:它很勤劳,不像别的鸟那样吃饱了就知道玩,而是从早到晚忙个不停,将别的鸟扔掉的果实都一颗一颗捡起来,收藏在洞里。 有些鸟说:“这有什么意思呀?这不是财迷精,大傻瓜吗?”可别小看了这种贮藏食物的行为,到了一定的时候,他可发挥大用处了! 果然,有一年,森林大旱。鸟儿们觅不到食物,都饿得头昏眼花,快支撑不下去了。这时,凤凰急忙打开山洞,把自己多年积存下来的干果和草籽拿出来分给大家,和大家共渡难关。 旱灾过后,为了感谢凤凰的救命之恩,鸟儿们都从自己身上选了一根最漂亮的羽毛拔下来,制成了一件光彩耀眼的百鸟衣献给凤凰,并一致推举它为鸟王。 以后,每逢凤凰生日之时,四面八方的鸟儿都会飞来向凤凰表示祝贺,这就是百鸟朝凤。 民乐步步高 《步步高》是广东音乐名家吕文成的代表作,旋律轻快激昂,层层递增,富有动力,给人以奋发上进的积极意义。 步步高:吕文成的代表作,是一首颇有特色的广东名乐。乐谱出自1938年沈允升著的《琴弦乐谱》,在当时已很流行。

智慧树中国民族音乐作品鉴赏章末测试答案

第一章 1 【多选题】(2分) 传统音乐包括以下哪几个类型? A. 民间音乐 B. 宗教音乐 C. 宫廷音乐 D. 文人音乐 答案: 全选 2 【多选题】(2分) 文人音乐主要是指哪一类音乐? A. 古琴音乐 B. 宴乐 C. 文人自度曲 D. 答案: 朝会乐文人自度曲古琴音乐 3 【单选题】(2分) 春秋战国时期,墨家主张的音乐观念是? A. 道法自然 B.

天籁之音 C. 非乐 D. 礼乐 答案: 非乐 4 【多选题】(2分) 宫廷音乐是指下面哪一种音乐形态? A. 朝会乐 B. 祭祀乐 C. 国风 D. 宴乐 答案:朝会乐祭祀乐宴乐 5 【多选题】(2分) 下面哪个观点属于孔子的音乐思想? A. 声无哀乐 B.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C. 大音希声 D. 礼乐

答案:大音希声礼乐 第二章 1 【单选题】(2分)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民间音乐? A. 民间歌舞 B. 民间歌曲 C. 说唱音乐 D. 宫廷音乐 答案: 宫廷音乐 2 【多选题】(2分) 民间歌曲包括以下哪三项? A. 山歌 B. 号子 C. 苏州弹词 D. 小调 答案: 号子山歌小调 3 【单选题】(2分) 一般用“节奏的律动性”来形容哪一类民间歌曲? A.

劳动号子 B. 小调 C. 山歌 D. 京剧 答案:劳动号子 4 【单选题】(2分) “孟姜女调”属于下列哪一种小调类别? A. 时调 B. 吟唱调 C. 谣曲 D. 插秧山歌 答案:时调 5 【单选题】(2分)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小调的是? A. 对花调 B. 茉莉花调 C. 摇篮曲 D.

花儿 答案:花儿 第三章 1 【单选题】(2分) 云南省丽江市主要是哪个民族的聚居地? A. 白族 B. 普米族 C. 纳西族 D. 傈僳族 答案:纳西族 2 【多选题】(2分) 蒙古族中最具有特色的有以下哪些音乐? A. 十二木卡姆 B. 呼麦 C. 冬不拉弹唱 D. 长调 答案:长调呼麦 3 【单选题】(2分)

中央民族大学音乐考试内容

中央民族大学音乐考试内容 2017年中央民族大学音乐考试内容 一试 音乐表演(管乐演奏) 1.演奏音阶一组(包括大小调、连音、吐音、琶音)。 2.练习曲一首。 3.大中型协奏曲中一个乐章或奏鸣曲两个乐章(巴洛克时期、古典、浪漫及现代乐曲中选择);或技巧性乐曲一首。 音乐表演(弦乐演奏) 1.小提琴:j音阶一组包括单、双音(三个八度单音及琶音,三、 六、八度);k练习曲或随想曲一首,克莱采尔以上;l巴赫无伴奏一 个乐章(慢板)。 2.中提琴:j音阶一组包括单、双音、琶音(三、六、八双音);k 练习曲一首;l巴赫无伴奏组曲其中一首。 3.大提琴:j音阶一组;k练习曲一首(170首第三册以上水平);l 巴赫无伴奏组曲其中一首。 4.低音提琴:j音阶一组包括单、琶音;k练习曲一首。 音乐表演(打击乐演奏) 1.西洋打击乐:j马林巴:音阶一组包括琶音;练习曲一首;k小 军鼓:练习曲一首。 2.民族打击乐:j小军鼓练习曲一首;k中国大鼓乐曲一首。 音乐表演(钢琴演奏)

1.演奏技术性肖邦练习曲一首。 2.巴赫十二平均律一首。 音乐表演(中国乐器演奏-拉弦、吹奏) 1.二胡、笛子、笙、唢呐等:演奏大型、中型乐曲各一首。 (注:可带伴奏,不超过两人。) 2.大提琴:j音阶一组;k练习曲一首(170首第三册以上水平);l 巴赫无伴奏组曲其中一首。 3.低音提琴:j音阶一组;k练习曲一首。 音乐表演(中国乐器演奏-弹拨) 古筝、琵琶、扬琴、中阮、柳琴等:演奏大型、中型乐曲各一首。 (注:可带伴奏,不超过两人。) 音乐表演(中国乐器演奏-少数民族乐器) 演奏练习曲一首,中小型乐曲一首。(注:可带伴奏,不超过两人。) 音乐表演(声乐) 演唱歌曲一首(本民族歌曲、创作歌曲或中外艺术歌曲均可,不 含通俗歌曲)。 音乐学方向 音乐技能考察,演奏两首乐曲,具体要求如下: 1.钢琴:一首练习曲(车尔尼740以上,含740);一首大型乐曲 2.其他乐器:一首练习曲;一首大型乐曲。 音乐教育方向 1.声乐:演唱歌曲一首(本民族歌曲、创作歌曲或中外艺术歌曲 均可,不含通俗歌曲)。

民族音乐概论

民族民间音乐 戏曲音乐 戏曲:是在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以文学剧本为主体,是集音乐、舞蹈、表演、舞台美术等多种艺术手 段于一身的综合性舞台艺术,戏曲音乐是戏曲艺术中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烘托舞台气氛的 重要艺术手段之一,也是区别不同剧种的标志。 戏曲发展概况: (一)宋以前——戏曲艺术的孕育期 (二)宋元年间——戏曲艺术的形成期(戏曲艺术的第一个繁盛期) (三)明清时期——戏曲艺术的繁荣期(戏曲艺术的第二个繁盛期) 戏曲声腔的剧种根据各地方言,音乐曲调的异同、流行地区的不同而形成的各种中国戏曲的艺术总称。 戏曲的特点: 1综合性:唱:是戏曲演出中剧中人物进行内心情感抒发或叙事的主要方式 念:是对戏曲演出中对人物间的对白和独白的总称 做:是对戏曲演员的身段,表情,气派,风度等表演的总称 打:指戏曲中对点头场面的表演手段,也叫‘开打’ 2写意性:舞台布臵的写意:一桌二椅 人物化妆的写意:戏曲脸谱 人物服饰的写意:长袖善舞 舞台行动的写意: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3程式性:一切自然状态的喜剧材料,按照美的原则予以提炼,概括,夸张,变形,使之成为节奏鲜明, 格律规整的戏剧(起霸趟马走边自报家门跑龙套档子对子刷下场抬轿跑圆场)。 4虚拟性:对时间的虚拟对空间的虚拟 戏曲中的主要声腔和代表剧种 一、昆腔:又名昆曲、昆山腔,为百戏之祖。元末明初产生于江苏省昆山一带,是南曲与当地民间音乐 结合衍变而成。明嘉靖年间经魏良辅、梁辰鱼等艺术家改革昆山腔,创立以笛、鼓板为主,辅以笙、 箫、三弦、琵琶、月琴等的伴奏乐队,曲调柔婉优美、圆润舒缓、表情细腻,人称‘水磨腔’。两人 合作的《浣纱记》誉为昆腔传奇,代表着昆腔的改良。 昆腔的套曲结构:引子+正曲+尾声。 节拍形式:一板三眼、一板一眼、散板和加赠板的四八拍 代表作——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选段游园惊梦 传统剧目——《十五贯》、《钟馗嫁妹》、《雷峰塔》 一、高腔:即明代的弋阳腔,产生在江西省弋阳一代。弋阳腔以不用丝竹乐,仅用锣鼓铙钹等打击乐伴 奏和运用人声帮腔而区别于其他声腔。行腔灵活自由、通俗、纯朴等特点。属高腔的剧种有川剧、 湘剧、赣剧、滇剧、辰河戏、腔调等。 高腔的特点:1滚唱——即在唱词之前加叙,或唱词之后加以补明,使唱词通俗易懂。2帮腔——帮腔源于民间秧歌中的‘一领众和’形式。3仅用打击乐伴奏。4高腔的唱腔结构属曲牌体。 川剧高腔的特点在于帮腔、锣鼓、唱腔三者的高度结合,俗称帮、打、唱。唱腔高亢激越,表演诙谐幽默,富于生活气息。代表作有《玉簪记》、《柳荫记》、《活捉王魁》等,《喷火》《变脸》。 二、梆子腔:清代产生于陕西民间音乐基础上的一种戏曲声腔,初见于同州(今陕西大荔县),故名同州梆子, 又名秦腔或陕西梆子。是中国戏曲中最早采用板腔体结构的戏曲腔体。结构严谨,较规整。唱词属诗赞体系的整齐句式,以对偶性的七字句,十字句为主。 音乐分为‘欢音’(花音、硬音)和‘苦音’(哭音、软音)二者属不同的音阶组织。 主要伴奏乐器有板胡、枣木梆 剧种:河北梆子、河南梆子(豫剧)、山西梆子(晋剧)、山东梆子等。

2020小学音乐教师招聘试题大纲

2020教师招聘小学音乐考试大纲 考试范围与内容 考试范围 第一部分: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基本乐理、基础和声、艺术概论、儿童歌曲创作、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欣赏与音乐史。 第二部分:小学音乐课程与教学论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音乐基础理论知识 (一)基本乐理 1.熟练掌握五线谱和简谱的记谱法。 2.掌握节拍、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基本要素及音乐常用记号。 3.掌握音程、和弦的概念、构成和识别原位和弦与转位和弦。 4.懂得大、小调式和中国民族五声调式。

5.懂得转调、移调。 (二)基础和声 1.掌握Ⅰ、Ⅳ、Ⅴ级三和弦及其转位和弦的连接。 2.掌握属七和弦及其转位和弦的应用。 3.懂得终止的类别和应用。 4.能运用适当的和弦为小学音乐教材的歌曲编配伴奏。 (三)艺术概论 1.了解艺术的本质、特征。 2.懂得艺术的社会功能。 3.掌握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和审美心理。 4.了解艺术家的生活经历与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 (四)儿童歌曲创作 1.了解儿童歌曲的基本特点和常见的体裁。 2.了解歌曲的旋律与歌词关系;掌握歌曲的旋律进行特点、节奏表现特点和基本调式规律。

3.掌握儿童歌曲主题写作、发展手法以及基本创作规律。 (五)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1.掌握民间音乐的概念、特征及分类。 2.懂得汉族民歌的体裁类型、特点;了解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民歌与歌舞音乐的特点。 3.懂得说唱音乐的种类及唱腔的主要特征;了解南、北方主要曲种的概况。 4.了解戏曲音乐的种类;熟悉京剧的主要声腔及代表性剧目。 5.掌握四大类民族乐器的主要乐器及其代表曲目。 (六)音乐欣赏与音乐史 1.音乐欣赏基本知识 (1)掌握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 (2)掌握中西乐器的分类及主要乐器;熟悉常见乐队的类型。 (3)了解常见声乐作品及器乐作品的体裁。 (4)了解一段曲式、二段曲式、变奏曲式、回旋曲式、奏鸣曲式的曲式结构。

最新中国传统音乐概论期末复习要点

第一部分 1、民间歌曲(名词解释) 2、劳动号子的双重作用(名词解释) 3、劳动号子一领众和的歌唱方式 4、田秧山歌:又叫“田秧歌”“田歌”“秧歌”“薅草歌”,以山歌体裁为主,又常使用号子和 小调的体裁因素。 5、小调:汉族民歌体裁分类的一种,又称小曲、俗曲,是民歌中更为“艺术化”的形式,另 一方面,由于小调传唱方面的复杂性,也使小调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复杂性。 6、无锡景调:汉族民歌时调的一种,兼有抒情(南方)和叙事(北方)的性能。 7、民间舞蹈音乐:综合民歌、器乐、说唱、和戏曲等民间音乐因素,与诗歌、舞蹈紧密结合 的传统音乐体裁形式。 8、百戏:汉魏之际,流传于民间、官方筵席、仪典的各类民间舞蹈、音乐、杂技、幻术、武 术、滑稽表演等 9、花鼓舞:狭义:安徽凤阳花鼓,广义:南方的安徽花鼓灯,湖南地花鼓,江西夹湖花鼓。 10、秧歌:汉族歌舞主要形式一种,音乐可分为器乐和声乐两类,器乐主要用于大肠舞蹈, 声乐主要用于小场民歌与小戏演出。 11、木卡姆歌舞:其一是像麦西热普那样,作为大型声乐器乐套曲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二 是像多朗木卡姆那样,自身便是一个风格较为单纯的民间歌舞组曲。 12、成相篇:战国时期,荀子,注意名称 13、变文:是说唱音乐正式形成的标志。 14、P226-P227 15、P230-P231 16、乐种(名词解释) 17、八音:根据乐器制作材料,称为“八音”,其八类金、石、土、木、革、丝、匏、竹代表性乐器:“金”如编钟。“石如磬。“土”如“埙”“革”如鼓。“丝”如琴、瑟等。 “竹”如笛子“匏”指用葫芦制成的乐器,如笙、竽。“木”指木制的乐器,如(木兄)音zhu四声、(吾攵)音yu二声。 18、曾侯乙编钟:64件(钮钟19件,甬钟45件),楚王送腹钟1件P232 第二部分 1、花儿会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的众多民族 2、劳动号子典型的歌唱方式是一领众和 3、汉族山歌分为:一般山歌、田秧山歌、放牧山歌 4、在小调类民歌中,时调艺术形式发展的最为规范和成熟 5、花鼓调《凤阳花鼓》又称为:《凤阳歌》 6、玩调是云南省沧源县佤族民间的风习性多声部舞歌 7、十二木卡姆是由琼拉克曼、达斯坦、麦西热普三部分组成的大型歌舞套曲 8、京剧老生三杰是程长庚、张二奎、余三胜

中国民间音乐概述

中国民间音乐概述 绪言 民歌是民族音乐的基础: 1.在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上,传统音乐的五大类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丰富的。 2.其中民歌是最早形成,在其他传统音乐体裁的形成和发展上,起着积极作用,许多歌舞、曲艺、戏曲音乐和民族器乐的品种是直接在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 一、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 民族音乐: 从广义来讲,一个民族在自身历史进程中创造的全部音乐就是该民族的民族音乐。在中国应包含自古至今的民间音乐、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等传统音乐;以及“西乐东渐”以后发展起来的近现代专业音乐音乐家创作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新音乐和20世纪七、八十年代后盛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通俗音乐。 从狭义来讲,民族音乐则专指传统音乐。 民间音乐: 是当今世界各国、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中存见的一部分既古老又现代的音乐文化类型,是创造于人民大众又供人民大众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口传心承方式来共同操纵、共同享用、共同演绎和共同传承的一种非专业的社会音乐文化产品。

三、民间音乐的文化特征 (一)、口头性、集体性和变异性 1.口头性是指人民在劳动、生活中情之所至即兴讴歌,见啥想啥就唱啥奏啥;唱词是口头文学,音乐是口头,都不是用笔头书写成的。简言之,是口头创作。 2.集体性是指集体创作,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一人口头创作出“原型”后,在传播过程中(共时或历时)经他人改造(即再创造)逐步定型,成为集体创作的成果。一种是在原创时不有二人以上参与,一人一句凑合而成,在集体劳动、集体生活中,二人对唱或集体歌唱的民歌,数人接唱的山歌中,这种情况较为普遍。 3.变异性是民间音乐在传播过程中(被再创作时)原型发生了变异,有时是局部变异,有时因变异较大,而由母体(原型)产生了子体。 因此在民间音乐中,同一首民歌或乐曲在不同演唱(奏)者的唱、奏中都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形成一曲多变,或许多曲调大同小异、小同大异的状况,这是民间音乐创作中变异性的体现。 (二)传承性和演变性 传承性是传统与继承的特征,民间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现象,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具有一定特色的音乐观念、音乐形成、表现手法等,通过口传心授在世代相传中作历时性传递。 这些相对稳定、具有一定特色的因素就是传统。后代继承前代的传统,据此继续向前发展,就是继承性。

民族音乐鉴赏

学习民族音乐鉴赏的心得这学期我学习了《民族音乐鉴赏》这门课程,感觉收获颇丰。 首先,我是一个不敢再人多的地方唱歌的人,即使平时也会在宿舍、家里偶尔吼上两嗓子,一方面觉得自己唱的不怎么好,二是自己没有那个勇气和胆量,也就是所谓的自信心不足。 可是通过音乐鉴赏课,我不仅仅获得了基本的乐理知识,更加收获了一份自信和勇气。 音乐鉴赏课,刚开始还以为只是让我们对一些歌曲做一些评价,其他的应该没有什么要求吧,但是当真的开始上课时,我才发觉我想错了,音乐鉴赏课不仅仅是要求我们学会鉴赏,也要求我们能够知道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比如音、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音的强弱、音色等等,还有自己能够独立的完成一些简谱试唱练习。 我才知道音乐鉴赏课的真正内容,不仅仅是鉴赏,自己也应该具备基本的音乐知识。 经过上民族音乐鉴赏选修课,我了解到了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过去的我不要说去认识那一系列千奇百怪的音乐符号,就连最基本的七个音符我也不能说周全,但经过一学期的民族音乐鉴赏学习与视唱,我已经会唱一些简单的曲谱了。 面对一首陌生的歌曲,唱几遍曲谱,我亦能简单的哼唱出这首歌了。 另外,我也会说一点专业术语了,不会再把最基本的“四二拍子”或“二四拍子”说成“四分之二拍子”了。 民族音乐鉴赏课亦让我领略了民族音乐的美妙。 民歌蕴含着朴实美与简洁美,如蒙古族的《牧歌》与四川的《康定情歌》在音乐语言,音乐风格上单纯朴实,清新自然,无华而充满生机,让人易于接受,同时产生极大感染力。

民族乐器具有和谐美和创造美,如琵琶曲《春江花月夜》,二胡曲《二泉映月》,用民族乐器演奏出情思深切、意味隽永、动人心魄的韵味,深受人们的喜爱。 民族音乐鉴赏课更让我对一些耳熟能详的民族音乐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欣赏陈钢、何占豪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深刻感受到梁祝二人真挚的情感,音乐主要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化蝶”为情节展开,大提琴与小提琴交相呼应的音乐形式让人印象深刻,欣赏者可以从中清楚地体味主人公的情感。 而《黄河大合唱》更是由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唱、黄河冤、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八部分组成,过去虽听过这首合唱曲,但从没有听过完整的曲子,而只有完整的听过这首合唱才能更加深刻的理解我们民族伟大的精神,不可战胜的黄河魂,也只有完整的听过这首曲子才能了解我们伟大的民族曾经遭受的苦难与屈辱,总之民族音乐鉴赏课让我对民族音乐有了全新的认识。 此外,民族音乐也能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观。 当在安静的环境中欣赏民族音乐时,让人身心放松,神游物外,听《牧歌》仿佛置身于内蒙古大草原上,而《小河淌水》又能把人带到云南的碧水青山中。 在繁忙的学习之余听一两首民族音乐,有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音乐作用于人的情感,他对人的教育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不知不觉的影响着人的情感、趣味、气质、情操、胸襟。 音乐本身就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 总之,我觉得,无论是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那些具有很高的音乐素养的音乐家来说,感情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欣赏时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