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害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工作-扬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有害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工作-扬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有害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工作-扬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第九章劳动卫生

综述

1991年以来,扬州市劳动卫生监督工作进一步规范化。1996年,江苏省卫生厅、扬州市卫生局将劳动卫生监督工作列入年度工作任务中。1999年《江苏省职业病防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2002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正式实施,劳动卫生监督工作进入法制化管理轨道。扬州市53名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人员,首批受聘为职业卫生监督员。

20世纪90年代初,扬州市工业发展较快。1991年扬州市有大、中、小型工厂企业5330家,职工746238人,其中县属以上企业922家,职工396322人,县属以下乡(镇)企业4408家,职工349916人。接触职业危害因素140264人。劳动卫生工作随着工业发展逐步推开,有毒有害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年监测覆盖率26.61%;接触有毒有害作业工人健康监护,平均年监护率为22.50%。对新、改、扩建项目,开展预防性卫生审查。

1997年,扬州市有毒有害作业企业948家,职工人数284026人,接触有毒有害作业工人40684人,监测单位数246家,监测覆盖率为25.95%,健康监护人数为12192人,平均年监护率为29.97%。平均职业病检出率为1.61‰。

第一节劳动卫生监督与管理

一、预防性劳动卫生监督

1989年江苏省卫生厅苏卫防(89)第87号文件,对工业企业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实行劳动卫生“三同时”(注)监测和卫生学评价,提出要求。1991年,国家卫

注:“三同时”为卫生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生部颁发卫监发(91)第1号文件和《工业企业建设项目卫生预评价规范》。根据上述文件精神,扬州市各地先后开展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不同程度参加了对企业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三同时”设计审查和卫生学评价。

1991年,扬州市卫生防疫站会同扬州市劳动局、总工会对扬州曙光仪器厂、扬州市塑料六厂、扬州石油化工厂改、扩建项目进行初步设计卫生审查,提出设计中的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对扬州弹簧厂“七五”技改项目,进行竣工验收审查。泰州市、广陵区、仪征市、兴化市卫生防疫站先后参加14个单位新建项目、技改项目的初步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并参加12个单位10个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工作。

1995年,扬州市卫生防疫站对扬州亚星客车厂密闭吸风式喷漆流水线、扬州柴油机厂自动化喷漆流水线、扬州电讯仪器厂静电喷涂设备等新建项目进行竣工验收,以及扬州江阳船厂舱内喷漆时使用的送风式防毒面具鉴定,有效预防了苯中毒的发生。1998年亚星集团座椅厂电焊车间安装的整套机械抽风除烟装置,2001年扬州通华半挂车有限公司安装的涡轮式换气扇等,效果较好,降低了车间内电焊烟尘的浓度。

1991~2001年,扬州市卫生防疫站对扬州农药厂拟除虫菊酯农药生产基地等12个单位10个项目先后进行了可行性认证。

1996~2002年,扬州市卫生防疫站参与了扬州第二发电厂、仪征化纤公司涤纶分厂、仪征化纤工程塑料厂、扬州亚星奔驰集团、扬州柴油机厂、扬州有机化工厂、扬州广利化纤有限公司等23家单位“三同时”技改项目的竣工验收。江都市卫生防疫站先后对江都船舶集团舾装车间等15个项目进行卫生审查。宝应县卫生防疫站先后参加25个新、改、扩建工业工程项目“三同时”审查验收。

据1997~2002年资料统计,扬州市预防性卫生监督厂(矿)44家,竣工验收项目35项,合格项目达29项。

二、经常性卫生监督工作

邗江县卫生防疫站劳动卫生监督执法工作起步较早,1999年7月28日对邗江县琼花彩印厂逾期未组织职业性健康检查违反《条例》的行为及时采取措施:1、给予警告处理;2、罚款5000元。在经常性卫生监督检查中作监督笔录38户次,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14份。2000年宝应县卫生防疫站发出“劳动卫生监督意见书”90份,

对存在的问题依法要求限期整改。

扬州市劳动卫生经常性监督主要情况是:1991年监督439家,厂(矿)监督合格率48.97%。2001年监督244家厂(矿),监督合格率为80.33%。2002年应监督厂(矿)数635家,实际监督厂(矿)数297家,其中合格厂(矿)188家,监督合格率为63.30%。1991~2002年处罚厂(矿)29家(表9-1、9-2)。

表9-1 1991、1996、2000、2001、2002年

扬州市有害作业厂矿劳动卫生监督情况(注)

年份

经常性卫生监督预防性卫生监督事故性卫生监督

应监

督厂

矿数

实监

督厂

矿数

监督

(%)

合格

厂矿

合格

(%)

总处

罚厂

矿数

处罚

(%)

应监

督厂

矿数

实监

督厂

矿数

监督

(%)

竣工

验收

项目数

验收

(%)

合格

项目

合格

(%)

应调

查取

证数

实调

查取

证数

取证

(%)

1991 742 439 59.16 215 48.98 0 0 22 22 100.00 15 68.18 15 100.00 0 0 0

1996 608 253 41.61 177 69.96 0 0 7 7 100.00 7 100.00 7 100.00 0 0 0 2000 494 188 38.06 140 74.47 0 0 6 6 100.00 6 100.00 6 100.00 0 0 0 2001 444 244 54.95 196 80.33 1 0.41 6 6 100.00 2 33.33 2 100.00 1 1 100.00

2002 635 297 46.77 188 63.30 28 9.43 25 14 56.00 12 85.71 7 58.33 0 0 0 注:事故性卫生监督中紧急报告起数和终结报告起数均为零。

表9-2 1997~2002年扬州市有害作业厂矿劳动卫生监督情况统计表

年份性质

经常性卫生监督预防性卫生监督

应监督

厂矿数

实监督

厂矿数

合格厂

矿数

应监督

厂矿数

实监督

厂矿数

竣工验收

项目数

合格项

目数

1997 县以上企业

乡镇企业

三资企业203

485

10

170

68

8

103

42

2

8

5

7

1

7

1

7

1998 县以上企业

乡镇企业

三资企业101

89

25

97

80

23

61

43

17

4

2

1

4

2

1

4

4

1999 县以上企业

乡镇企业

三资企业101

123

12

79

90

11

49

48

7

3

3

3

3

2000 县以上企业

乡镇企业

三资企业144

339

11

81

96

11

62

69

9

4

2

4

2

4

2

4

2

2001 县以上企业

乡镇企业

三资企业152

271

21

95

137

12

85

103

10

4

2

4

2

1

1

1

1

2002 县以上企业

乡镇企业

三资企业162

442

31

112

170

15

66

116

6

10

15

10

4

8

4

3

4

三、劳动卫生管理工作

1992年,扬州市卫生防疫站通过计量认证,劳动卫生监督工作加强了质量控制;定期培训,不断提高卫生专业人员素质;添置仪器设备,增强监测、监护手段;检测报告、评价报告均达到规范化要求。

1992年,扬州市卫生防疫站对扬州水泥厂生产车间进行粉尘危害程度分级调查。对粉尘浓度、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以及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进行测定。生产车间26个粉尘作业点,浓度范围为0.35~51.40毫克/立方米。其中6个作业点粉尘浓度超过卫生标准,包装工段超标严重。接尘时间肺通气总量,以水泥包装工为最高。调查结果确定,生产性粉尘作业水泥喂料口、水泥包装操作口危害程度为Ⅱ级;成球和选粉的粉尘危害程度为Ⅰ级,其余为0级。就此发出卫生学评价及改进意见,促进扬州水泥厂加强劳动卫生自身管理。

1998年,扬州市卫生防疫站对市区外资、中外合资、独资(以下简称“三资”)企业职业危害因素进行现状调查,查明市区12家“三资”企业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为电焊尘、苯及噪声,主要行业分布为集装箱制造、汽车制造、塑料加工、电子电器、制鞋业等。接触生产性有害因素的职工1744名,占职工总数的34.70%。工种以电焊工、喷漆工居多。而相关的防尘防毒设施参差不齐。针对调查结果,扬州市卫生防疫站对“三资”企业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加强生产车间尘毒等危害因素的监测和工人的职业健康监护;要求企业完善防尘防毒设施,改变多种职业危害因素混于同一车间的状况;并进行效果评价。建议政府引进项目时,审查立项,减少新的职业危害。

四、建立劳动卫生档案

1994年4月,扬州市卫生防疫站举办各县(市、区)卫生防疫站劳动卫生档案培训班,学习劳动卫生档案建档、换档的标准和方法,开展扬州市劳动卫生建档复档工作。

1996和2000年,扬州市卫生防疫站先后两次修订《扬州市工业企业劳动卫生档案建档复档调查记录要求》,下发建档资料,指导基层劳卫职防工作人员和企业劳动卫生工作人员,做好建档工作。2002年底,扬州各县(市、区)劳动卫生建档厂(矿)数622家,建档率89.92%。接触粉尘企业267家,接触毒物企业161家,接触物理

因素企业143家。接触粉尘工人数为7417人,接触毒物工人数为4611人,接触物理因素工人数为9974人。1991、1996、2002年扬州各县(市、区)卫生防疫站劳动卫生建档及统计情况见(表9-3)。

表9-3 1991、1996、2002年扬州市各县(市、区)卫生防疫站

劳动卫生建档情况统计表

单位年份建档厂

矿数

(家)

建档

(%)

接触粉

尘厂

(家)

接尘

(人)

接触毒

物厂

(家)

接触毒

物数

(人)

接触物

理厂

(家)

接触物

理数

(人)

广陵1991

1996

2002 41

44

24

100.00

100.00

100.00

15

10

4

194

150

178

18

16

8

369

321

229

18

10

6

750

203

294

邗江1991

1996

2002 46

65

60

80.70

90.28

98.36

17

22

20

1012

1259

768

25

42

51

912

1010

983

35

45

47

982

1231

805

宝应1991

1996

2002 30

68

102

40.00

60.18

71.33

6

12

22

54

98

371

10

17

34

157

201

803

14

39

57

1500

1690

3978

高邮1991

1996

2002 246

246

241

100.00

100.00

100.00

111

111

111

2264

2352

2264

12

12

4

2371

2463

393

23

12

18

2412

2132

1812

江都1991

1996

2002 45

62

103

100.00

100.00

100.00

12

15

31

518

810

980

30

42

51

766

1150

1250

3

5

11

315

515

1460

仪征1991

1996

2002 83

125

92

60.14

94.70

90.20

31

82

79

845

2688

2856

25

23

13

875

998

953

27

20

4

93

1056

1625

泰州1991

1996 143

63

100.00

100.00

43

31

1726

1631

87

51

1810

3814

98

50

9708

9100

兴化1991

1996 359

351

100.00

100.00

81

71

4763

4834

43

40

2712

2666

21

18

7419

6678

靖江1991

1996 168

78

100.00

100.00

32

32

7331

4300

20

26

3569

9200

116

20

8398

800

泰兴1991

1996 637

637

100.00

100.00

110

110

3493

3388

104

104

1903

1824

75

75

3541

3559

姜堰1991

1996 56

20

47.06

15.15

40

16

2762

657

10

3

657

92

6

1

1542

31

五、宣传培训

1991年4月,扬州市卫生防疫站举办预防医学学术讲座,请全国卫生标准委员会专家讲授国内外劳动卫生动态和健康监护、职业病诊断的研究进展。11月举办二期生产性粉尘治理措施研讨会,参加对象为全市各厂(矿)劳动卫生医务人员和安

全技术人员计80人。1991年全市共举办工业卫生知识和农药中毒防治知识培训讲座14期,参加培训人员662人。

1993年,宝应县卫生防疫站编发了《宝应县劳动卫生工作简报》,至1995年,共发12期。

1995年,扬州市卫生防疫站举办厂(矿)企业安技、卫生工作人员《劳动卫生法规和卫生知识学习班》,建立劳动卫生工作宣传组织网络。

1999年《江苏省职业病防治条例》出台,扬州市卫生局下发《关于认真贯彻执行〈江苏省职业病防治条例〉的意见》通知,随文下发《条例》单行本3500册,编写印发《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汇编》2000册。全市各地以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向《扬州日报》、县(市)广播电台投稿;召开厂(矿)企业座谈会;下发“自查提纲”,组织自查和整改。江都市设置宣传橱窗和街头宣传,为企业职工提供咨询180人次。2000年,扬州市卫生局与市经济管理委员会、劳动局联合举办市属各企业厂长(经理)、安全技术科科长学习班,特聘江苏省卫生防疫站专家授课,宣传、讲解各类法律、法规,学习班结束前进行书面考试。1999~2001年全市共举办《条例》培训班11期,参加人数503人。

2002年,全市先后举办各类人员参加的《职业病防治法》法律知识及卫生知识培训班9期。5月份市区举办厂(矿)企业负责人、安全技术科科长、卫生所所长学习班,近百人参加培训和考试。在文昌广场和市卫生防疫站门前设置宣传台,宣传《职业病防治法》,发放宣传材料近万份。在《职业病防治法》实施前,扬州市卫生防疫站组织人员先后撰写12篇文章,分别刊登于《扬州晚报》和《扬州广播电视报》,全面宣传《职业病防治法》。扬州电视台城市频道、新闻频道分别制作“职业病防治专题”电视片和相关节目。

第二节有害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

1991年以来,扬州市各工业企业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工作,基本正常化,各有害作业单位的卫生防护设施,基本建成和逐步完善。1992年,扬州亚星客车制造厂采用上压下吸水旋式喷漆净化装置后,基本消除了苯的危害。2001年扬州

印刷厂和扬州制药厂原熔铅作业场所,通过改进工艺流程和使用先进的生产设备而取消。2001年,扬州通华半挂车有限公司添置涡轮排风装置,使焊接作业场所的烟尘浓度由原来的平均7.00毫克/立方米降至2.80毫克/立方米。通过对有害作业单位的综合治理,有害作业场所的监测点合格率逐步提高(表9-4)。

表9-4 1991、1996、2000、2001、2002年扬州市生产环境有害因素测定情况

年份厂矿数

(家)

应测点

(个)

测定点

(个)

实测率

(%)

合格点

(个)

合格率

(%)

1991 2942 10905 3491 32.01 2501 71.64 1996 2534 5838 3154 54.03 2272 72.04 2000 494 1873 1763 94.13 1468 83.27 2001 444 2038 1908 93.62 1519 79.61 2002 635 3010 2664 88.51 2147 80.59

根据生产环境有害因素测定年报表统计,1991~2002年期间,扬州市逐年监测有害因素监测点的合格率,1995年前变化不大,从1996年起监测点合格率提高较快(表9-5)。

表9-5 1991~2002年扬州市有害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情况统计

年份

总计粉尘化学因素物理因素

监测

点数

监测点

合格率

(%)

监测

点数

监测点

合格率

(%)

监测

点数

监测点

合格率

(%)

监测

点数

监测点

合格率

(%)

1991 3491 71.64 961 64.00 855 82.57 1675 70.39 1992 3562 56.91 858 66.67 472 57.84 2232 53.00 1993 4595 59.00 1397 47.17 642 52.65 2556 67.02 1994 3056 64.20 803 55.04 554 53.07 1699 72.22 1995 3315 64.10 1119 57.19 796 62.94 1400 70.29 1996 3154 72.04 852 73.83 535 64.49 1767 73.51 1997 2250 77.51 679 80.41 453 62.69 1118 81.66 1998 1677 75.07 624 83.65 244 63.93 809 71.94 1999 1539 76.02 518 76.64 330 68.18 691 85.09 2000 1763 83.27 503 83.10 355 72.96 905 87.40 2001 1908 79.61 548 85.04 452 65.93 908 83.15 2002 2664 80.59 721 82.94 654 68.96 1289 85.18

2002年扬州市监测厂(矿)企业297家,应测点3010个,实测点2664个,监测率88.51%。合格点2147个,合格率80.59%。其中市区监测21家,共设监测点379个,合格点296个,合格率78.10%。

第三节职业病防治

一、职业病病种及地区分布

1991~1996年底,扬州市现患各类尘肺病病例216例,1997~2002年16例。1991~1996年尘肺病新发病例48例。1996年扬州、泰州两市分设后,1997~2002年扬州市现患Ⅱ、Ⅲ期尘肺病病例67例,其中新发病例数17例(死亡1例)。2002年现患Ⅰ期尘肺54例,占全年尘肺总数的80.60%。1991~2002年,扬州市现患各类尘肺病除邗江外,其他各县(市、区)均有发生。

1991~1996年姜堰、兴化两市以石棉肺多见,发病人数分别是17例和10例。20世纪70年代初姜堰市相继建立石棉制品厂17家,遍及12个乡,至80年代初始搞防尘措施,造成石棉肺发病率高达1.45%。

煤工尘肺主要发生在扬州王庄煤矿。该矿现患尘肺病人14例,死亡1例,发病工龄多在15~25年以上。1997~2001年,扬州王庄煤矿每年确诊煤工尘肺1例。2002年12月,扬州市尘肺病诊断组根据国家卫生部新发布的《尘肺病诊断标准(GB70-2002)》,对该矿不同时期发病的14例尘肺患者进行复诊,复诊期别与原期别吻合,未见晋级病例和否定病例。

2000年,扬州市确诊首例电焊工尘肺,发病工龄为12年。至2002年底,确诊电焊工尘肺3例,均发生在“合资”企业。

1991~2002年扬州市各种慢性职业病患者计303例,其中尘肺232例,苯中毒39例,铅中毒24例,噪声聋8例,急性职业中毒17例。职业病患病情况及地区分布见(表9-6、9-7)。

表9-6 1991~2002年扬州市职业病患病情况及地区分布(注)

单位

慢性职业病

急性职业中毒尘肺苯中毒铅中毒噪声聋

合计232 39 24 8 17

扬州市属31 3 0 2 急性苯中毒3人,急性电光性眼炎1人

广陵 2 0 10 0 0

邗江0 4 0 0 一氧化碳中毒1人

宝应11 1 1 急性苯中毒4人

高邮9 0 3 0 0

江都20 8 11 0 一氧化碳中毒2人,硝基苯中毒2人,氨气

中毒1人

仪征 6 0 0 0 急性邻硝基苯甲睛中毒1人

泰州11 16 0 2 0

兴化27 4 0 0 硫化氢中毒2人

靖江13 0 0 1 0

姜堰95 3 0 0 0

泰兴7 0 0 2 0

注:不包括慢性溶剂汽油中毒。

表9-7 1991~2002年扬州市累计尘肺病现患情况统计表

年份接尘

人数

逐年

累计

累计现患病例数

新病例数死亡数Ⅰ期Ⅱ期Ⅲ期

1991 46542 178 7 1 116 47 9 1992 45982 186 9 1 122 49 9 1993 37906 188 3 1 125 47 10 1994 42405 195 7 0 131 47 11 1995 31565 212 18 1 141 47 18 1996 30947 216 4 0 144 48 18 1997 14450 217 1 0 43 9 0 1998 10446 220 3 0 45 9 1 1999 9559 221 1 0 46 9 1 2000 10383 226 5 0 49 10 2 2001 10113 231 6 1 53 11 2 2002 9604 232 1 0 54 11 2

二、职业病新发病例种类的构成及逐年分布

1991~2002年,职业病新发病例162人,其中尘肺65例,占发病总数的40.12%,急性中毒17例,占发病总数的10.49%,苯、铅慢性中毒63例,占发病总数的38.89%,职业性耳鼻喉疾病8例,占发病总数的4.94%,物理因素职业病9例,占发病总数的5.56%(表9-8)。

表9-8 1991~2002年扬州市新发职业病病种构成及逐年分布情况(注)

年份

合计尘肺

急性

中毒

慢性

中毒

职业性耳

鼻喉疾病

物理因素

职业病

例数构成(%) 例数构成(%) 例数构成(%) 例数构成(%) 例数构成(%) 例数构成(%)

合计 162(10) 100.00 65(4) 40.12 17(6) 10.49 63 38.89 8 4.94 9 5.56 1991 18 100.00 7 38.89 0 0 7 38.89 4 22.22 0 0 1992 14(2) 100.00 9(1) 64.29 2(1) 14.29 2 14.29 1 7.14 0 0 1993 6(2) 100.00 3(1) 50.00 2(1) 33.33 0 0 0 0 1 16.67 1994 24(2) 100.00 7 29.17 6(2) 25.00 7 29.17 2 8.33 2 8.33 1995 30(2) 100.00 18(1) 60.00 2(1) 6.67 10 33.33 0 0 0 0 1996 22 100.00 4 18.18 0 0 12 54.55 1 4.55 5 22.73 1997 4(1) 100.00 1 25.00 2(1) 50.00 0 0 0 0 1 25.00 1998 4 100.00 3 75.00 0 0 1 25.00 0 0 0 0 1999 4 100.00 1 25.00 0 0 3 75.00 0 0 0 0 2000 26 100.00 5 19.23 1 3.85 20 76.92 0 0 0 0 2001 7(1) 100.00 6(1) 85.71 0 0 1 14.29 0 0 0 0 2002 3 100.00 1 33.33 2 66.67 0 0 0 0 0 0 注:括号内系死亡人数。

三、职业中毒

1992~2002年扬州市慢性职业中毒现患病人78例,其中苯中毒39例、铅中毒24例、慢性溶剂汽油中毒15例、噪声聋8例。苯中毒以泰州、兴化、江都多发,泰州船厂现患慢性苯中毒16例;兴化、江都以乡(镇)工业制鞋业苯中毒居多,计12例。铅中毒主要发生在广陵华扬蓄电池厂和江都乡(镇)企业蓄电池厂,分别为10例和11例。急性职业中毒先后发生17例,多为对化工材料毒性认识不足、不遵守操作规程或因劳动保护意识不强等因素造成。

四、职业病诊断

【职业病诊断组织】扬州市职业病诊断领导小组下设尘肺病诊断组和职业中毒诊断组。1993年、1998年经过两次调整,加强了领导配置,充实了业务专家,定期组织专业培训,职业病诊断水平进一步提高。

1993年以来,历任扬州市职业病诊断领导小组组长为王方松、赵永华;副组长潘惠、华阳明、陈煜;成员张建华、孙访欧、钱晓勤、邓惟德、周人民等;秘书蒋荣华、陈君钧。尘肺病诊断组组长周人民;历任成员陈林福、包峰举、周永林、樊加才、王立富、孙陵、傅文宏。职业中毒诊断组组长邓惟德;历任成员徐遐华、凤以良、薛普翼、朱康时、戴家骝、沈志环。2000年增补成员孙兰芳、施爱民。

1998年扬州市卫生防疫站制定了《扬州市急性职业中毒应急处理预案》,成立急性职业中毒应急处理组,组长钱晓勤,副组长孙访欧、樊加才、王钦源。

【职业病发病与诊断处理】1992年,江都县兽药厂由于化学反应引起对硝基氯苯泄漏,造成两人中毒,经江都县医院抢救脱险。

同年,兴化县化肥厂因硫化氢严重污染生产环境,造成1人当场死亡,另一人住院抢救脱险。扬州市卫生防疫站接通知后,4小时内派员赶赴现场和医院,帮助分析事故的原因,参与中毒诊断、抢救治疗。并按规定进行劳动卫生调查。

1992年,扬州市卫生防疫站组织职业病诊断3次,接受送诊病例计116例,确诊铅中毒12例,对确诊病例及时发出职业病诊断书,提出治疗方案。

1994年,按照国家职业病管理有关规定和江苏省卫生厅要求,分别组织尘肺诊断和职业中毒诊断各1次,诊断161例送诊病例,确诊铅中毒5例,铅吸收12例;慢性苯中毒2例(含镇办企业1例),噪声聋2例,矽肺2例,石棉肺4例(乡镇办企业),煤工尘肺1例。

1994年,扬州市共发生急性中毒事故2起。宝应县造船厂发生苯中毒,中毒4例,死亡1人;扬州化工厂苯中毒2例,死亡1人。事故发生后,扬州市卫生防疫站会同当地卫生防疫站及时赶赴现场调查,并采取措施以防事故再发。

1995年,江都市化肥厂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中毒2例,死亡1人。扬州市卫生防疫站会同当地卫生防疫站及时赴现场处理。

1995年,组织尘肺病诊断和职业中毒诊断各1次,收诊病例76例,确诊铅中毒

4例,苯中毒5例,放射性损伤7例。确诊尘肺病例18例(其中姜堰市乡(镇)企业石棉肺7例)。

1996年,组织尘肺病诊断和职业中毒诊断各1次,收诊病例70例,确诊职业中毒13例,尘肺5例,放射病4例。

1997年,扬州化工设计研究所发生1例外工(建筑公司瓦工)吸入苯等混合性气体急性中毒死亡事件。扬州市卫生防疫站专业人员赴现场查明事故原因:主要是生产劳动组织不合理,生产和施工混合作业;对毒物的毒性认识不足、劳动保护意识薄弱。

1997~1999年间,各年举行职业病诊断各1次,确诊铅中毒3例,铅吸收4例,尘肺5例,Ⅱ期晋级为Ⅲ期1例。1999年正式执行尘肺诊断新标准(GB5906-97),用高仟伏胸片进行尘肺诊断。

2000年5月,组织职业病诊断1次,诊断尘肺3例(其中电焊工尘肺首例),慢性苯中毒3例,其中重度中毒1例、中度中毒1例、均发生于江都市乡(镇)企业鞋厂。诊断报告及时送发相关单位,由江都市卫生防疫站对企业监督检查并提出改进意见。

2001年,江都市江胜制鞋厂刷胶工人中多人相继发生四肢无力、行走不便等症状,江都市卫生防疫站派员赴现场及时进行劳动卫生学调查。经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防所收治住院,确诊为慢性溶剂汽油中毒15例,其中重度2例,中度10例,轻度3例。治疗后,患者恢复良好。2002年扬州市卫生防疫站会同扬州市劳动社会保障部门、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防所对每位患者进行了劳动能力鉴定。

2002年8月和12月组织职业病诊断2次,确诊急性电光性眼炎1例,急性硝基苯化合物中度中毒1例,电焊工尘肺1例。复诊尘肺老病例14例。

五、职业性健康监护

1991年,经扬州市编制委员会批准,扬州市卫生局扬卫人(90)第28号文件批复,成立扬州市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设在扬州市卫生防疫站内,对内为劳卫职防科,对外为扬州市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承担扬州市劳动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成为全市的劳动卫生防治业务指导中心。当年,市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开展全市尘毒作业人员职业健康体检,并与市劳动局联合开展特种作业人员职业禁忌症体检,1991

年体检总人数19637人,查出特种作业禁忌症82例,各种疾患1750人次。

1992年,按照国家卫生部《职业性健康检查管理规定》和《全国卫生防疫工作规范》,扬州市卫生防疫站制定《职业性健康检查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组长吴宗福、潘惠。劳卫职防所负责组织实施,报告体检结果,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体检按“江苏省有毒有害作业职工健康监护卡”规范的要求,按规定周期,对照工人接触尘毒的不同种类决定体检项目,不以一般体检代替职业性体检,不扩大体检范围。对部分企业,根据其要求,增加特异性检查项目,如神经行为功能的部分测试,扬州柴油机厂、扬州亚星客车厂接触噪声工人进行听力检查等。宝应县卫生防疫站1995~1998年四年中,对3500名纺织工人听力进行专项检查,及时发现问题,促进听力防护工作开展。仪征市卫生防疫站对职业病体检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截止2002年,共对不同时期193例汞吸收的工人,组织分批治疗,使病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

1991~1993年,扬州市卫生防疫站对市属企业接触尘毒危害作业人员1.5万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表明苯是扬州市主要的职业危害。扬州皮鞋厂、扬州化工厂、扬州滤清器厂,接触苯作业的工人查出白细胞减少的人数较多,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24.10%、17.90%和22.20%,并以刷胶与喷漆工人为主,主要原因是劳动防护工作薄弱。皮鞋厂刷胶车间生产流水线的抽风装置,为了省电,时开时停,或设备损坏不维修,管理不善。扬州滤清器厂将后道工序(焊胶、烘干)和前道工序设置在同一个车间内,造成苯浓度升高。改进生产环境中无效防护措施后,苯的浓度随之降低到卫生标准内。职业健康体检工作(二级预防)促进了一级预防工作的开展,使企业领导对“三同时”(一级预防)的认识有所提高,从而规范防护设施的正常运行及管理。

1991~2002年扬州市各企业共对有害作业工人健康检查145753人次,平均受检率达88.60%。检出职业病病例119人见(表9-9)。2000年职业病发病率:县及县以上企业为0.15‰,乡(镇)企业为0.04‰,比往年有所下降。1991~1996年扬州市县及县以上工业企业有害作业工人平均监护率为20.04%,乡(镇)企业平均监护率为5.65%;1997~2002年县及县以上工业企业有害作业工人平均监护率为34.63%,乡(镇)企业平均监护率为21.30%,比1996年以前有所提高。

2002年,对有毒有害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共8033人,其中县及县以上工业企

业体检人数6738人,比2000年同期上升9.26%;乡(镇)企业则下降36.70%。

表9-9 1991~2002年扬州市接触有害因素作业工人体检及职业病检出情况(注)

年份

县及县以上企业乡镇企业

接触人数受检人数检出数接触人数受检人数检出数

1991 74046 17471 15 66218 2166 3

1992 62249 13436 8 59711 2229 4

1993 58704 13016 7 47566 2772 5

1994 59242 9513 9 56909 4181 7

1995 56134 11742 16 35982 2909 9

1996 60467 9127 5 37502 2914 4

1997 27049 10279 1 13635 1712 0

1998 19279 6990 3 7667 2244 0

1999 19201 6134 3 8470 2096 1

2000 19856 6167 3 8257 2047 3

2001 18628 6746 6 8208 1390 1

2002 14485 4410 3 14270 4062 3

注:“检出数”是指扬州市职业病诊断组当年确诊的职业病

第四节农药中毒防治

扬州市为江苏省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之一,1991年耕地面积为870万亩。主要农作物品种为棉花、水稻、三麦、油菜。农药使用品种20多种,年使用总量8000吨。1988年国家卫生部《农村农药中毒管理办法》颁布,扬州各县市卫生行政部门十分重视农药中毒防治工作。市及各县(市)成立了农药安全使用领导小组和农药中毒防治领导小组。

农药中毒防治工作,重点在农药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农药管理、生产性农药中毒和非生产性农药中毒的疫情报告,及农药中毒患者的抢救工作。把农药中毒的防治列入全年工作计划和年终考核指标。1991年,扬州市卫生防疫站和市供销社、植物保护部门共同签发了“关于推行植保专业治虫防止农药中毒的通知”,召开扬州市农药中毒防治工作会议,要求各地成立专门农药中毒防治领导小组。当年泰兴县姚王乡建立了由乡农业公司(农机站)、村委会分管农业的主任、生产队长(农技员)

组成的防治病虫害和预防农药中毒的三级防治网络,具体负责施药组织、经费筹集、农药购买、配制、集管和安全使用指导工作,将安全使用农药知识宣传与农业生产统一布置、统一检查、统一总结,有效控制了农药中毒事故发生。1991年,扬州市卫生防疫站结合抗洪防病,制定了灾后农药中毒防治预案,指导灾后农药中毒的防治。

1992年8月7日,扬州市卫生防疫站印发“提高警惕,预防农药中毒”和“解磷注射液的临床应用”等宣传材料3500份,发至全市各级卫生防疫站。

1993年,扬州市卫生防疫站下发《关于加强防治农药中毒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及时掌握农药中毒基本情况、品种、使用量、施药人数及中毒人数的具体要求。

1994年,根据江苏省农林厅、卫生厅(94)第8号《关于加强1994年农药中毒防治工作的通知》,扬州市卫生防疫站学习盐城市阜宁县农药中毒防治工作试点的经验和做法,与扬州市农业、供销部门按各自的责职和分工,协调一致,共同抓好农药中毒防治工作。

1995年,扬州市卫生防疫站根据市卫生局要求,培训各县(市、区)农药中毒防治人员,组织农药中毒个案调查。

1997年,执行新的农药中毒报告制度,实行农药中毒高峰季节月报。根据扬州市卫生局、农业局、蔬菜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农林农药安全使用工作的通知》,扬州市卫生防疫站与扬州市农业、蔬菜等部门共同抓好农药中毒防治工作,加强对蔬菜中残留有机磷农药的管理,对蔬菜市场进行经常性卫生检测,防止有毒蔬菜流入市场,保证消费者食用安全。同年4月15~16日,扬州市卫生防疫站受市卫生局委托,在江苏省工人扬州市疗养院举办农药中毒防治学习班,介绍农药毒理学的进展,讲授农药中毒的预防、治疗、抢救等方面的知识。各县(市、区)卫生防疫站、职业病防治院的有关人员参加了培训。

1991~2002年,由于扬州市卫生部门及其他部门重视农药中毒防治工作,充分发挥农药防治三级网络作用,农药的安全使用和中毒抢救工作取得成效。扬州市生产性农药中毒和非生产性农药中毒人数,均呈逐年下降趋势(表9-10)。

表9-10 1991~2002年扬州市农药中毒情况

年份

生产性中毒非生产性中毒

中毒例数死亡数中毒例数死亡数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847

631

177

115

205

176

75

283

90

70

99

77

3

2

4

6

1

2678

2005

1647

1146

881

1146

347

480

377

232

279

193

208

182

110

104

106

87

46

66

12

27

12

14

常见工种作业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9246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常见工种作业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正式版)

常见工种作业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 素(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1、工作场所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哪 些? (1)化学因素:生产性毒物,如铅、苯系物、 氯、汞等;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有 机粉尘等。 (2)物理因素:主要为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 湿、低温等;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等;噪声及 振动;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激 光、射频辐射等;电离辐射如X射线等。 (3)生物因素:如动物皮毛上的炭疽杆菌、布氏

杆菌;其他如森林脑炎病毒等传染性病原体。 2.耐火砖生产有哪些职业危害? 耐火砖生产中的主要的职业危害是粉尘,破碎、筛分、配料运输、出窑等均有粉尘产生,硅砖生产粉尘危害最大,矽肺发病率亦高。窑工接触高温和强热辐射。制沥青砖作沥青加热时,有沥青蒸气散发。供隧道窑燃烧的煤气发生炉,可有一氧化碳逸出。各种机器设备均可产生噪声。 3.油漆作业有哪些职业危害? 油漆作业的主要职业危害是吸入有机溶剂蒸气。各种漆都是由成膜物质(各种树脂))、溶剂、颜料、干燥剂、添加剂组成。普通油漆通常用汽油作溶剂,环氧铁红底漆含少量二甲苯。浸漆主要含甲苯,也有少量苯。喷漆(硝基漆)及其稀释剂(香蕉水)中含多量苯或甲苯、二甲苯,在无防护情况下喷漆,

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控制措施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控制措施 职业病防治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在这诸多方面中,弄清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危害因素的识别、分析与评价)是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切入点、首要任务,是开展职业卫生工作的前提,是职业卫生工作永恒的主题。这是由职业病危害因素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所处的核心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它是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的重要因素;是用人单位依法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直接依据;是开展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的依据;是开展健康监护工作的针对性依据;是开展职业病诊断的先决条件;是设置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职业危害警示标识的依据;是提示佩戴个人防护用品的重要依据;是实施行政处罚的重要证据等。 一、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 (一)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下简称《职业病防治法》)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用人单位设有依法公布的职业病目录所列职业病的危害项目的,应当及时、如实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接受监督。”但在监督工作中发现有的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项目不如实,或根本未申报职业病危害因素,原因有:其一,不知道要申报;其二,不懂得申报,由于用人单位从事职业病防治工作的人员大多为非专业人员,职业卫生知识相对缺乏,不明白哪些是职业病危害项目应当申报;其三,故意隐瞒不报,个别用人单位对申报工作认识不足,认为不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可以逃避监督;其四,已申报的绝大多数是在卫生监督部门的指引下被动式申报;其五,要如实申报离不开监测结果或化学品中文说明书,但这方面企业又常常不能提供。 (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 《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第十六条规定:“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根据目前的情况看,大多数用人单位是在本法实施前已经开业,依法不需要提供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但《职业病防治法》实施已有五个年头了,以用人单位按每年约20%的比例变迁计算,会有不少的新建设项目,按理来说这些新建设建设项目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事实上,这几年来我区仅有3个用人单位提交了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的用人单位一个也没有,这种现象在罗湖区存在,我市其它区情况也大致相同,可以说是深圳地区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其一,缺乏有关部门配合,仅靠卫生部门一已之力捉襟见肘。当卫生行政部门发现一个新企业没有依法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时,该企业往往已经获得工商营业执照,可以合法生产经营了。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五条有关规定,未提交预评价报告或预评价报告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的,有关部门不得批准该建设项目。法律赋予了卫生行政部门较大的权力,但操作起来形同虚设。经贸部门引进外资、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均未将卫生部门的审查作为前置条件,由于没有其他约束机制,导致审查工作难于落实;其二,技术服务能力未能满足评价工作需求。目前,我市只有2家单位取得了建设项目的评价资质(乙级),据了解,按照目前的技术力量,我市2家评价机构每年最多可完成50个项目的评价任务。以宝安为例,每年有500家以上的新办企业,如果全部要求进行评价,显然缺乏技术支持,而且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出具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周期长(一般要4到6个月甚至更长),企业难于接受在全部办完合法手续后再开业。其三,面对较高的评价费用(单项评价费用至少都要4万元以上),企业常常望而却步。其四,用人单位不知道,即使有的知道也不想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其五,监督和处罚力度不够。

常见行业的职业病危害

常见行业的职业病危害与防护 常见行业指机械制造业、焊接作业、电镀业、塑料业、制鞋业、印染业、造纸业、家具业、水泥业、电池业等,这些行业或多或少 都存在着职业病危害因素,本文对这些行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 了分析,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1.机械制造业 机械制造工业生产过程一般包含铸造、锻造、热处理、机械 金加工、装配等工艺,此外还有冷作、焊接、切割、电镀和油漆等 作业。 (一)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粉尘。铸造车间将熔化的金属浇注于预先制备的砂型中,冷却后即成铸件,此过程称为铸造。铸造车间所用原料,如砂、陶土、粘土、煤粉等均含有一定数量的游离二氧化硅,在制砂、造型、打箱、清砂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粉尘产生。机械加工车间使用砂 轮旋磨刀具等也可散逸粉尘。砂轮主要由刚玉和金刚砂制成,其含 有游离二氧化硅较低。电焊过程也有一定量的粉尘产生,其粉尘成 分主要是氧化铁,其它成分视所用焊条的品种而异,如使用锰焊条时,空气中可含有氧化锰等。工人长期接触上述某一种粉尘均可能 发生尘肺病,如铸工尘肺、磨工尘肺、电焊工尘肺等。 (2)高温与热辐射。锻工车间的基本生产过程是先将钢坯件或钢锭送入加热炉中,加热至800-1200℃,取出后,大件用蒸气锤、空气锤或液压机等锻打成型,小件可用手锤锤打成型。锻工车 间的加热炉、干燥炉,熔化的金属及热的铸件,热处理车间的加热 炉和盐浴槽等,均为热源,在夏季均为高温作业,锻造过程也产生 大量的热辐射。铸造生产中的熔炼炉也是高温作业。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二种气体主要产生于铸造车间。铸造生产过程中在化铁、浇注、烤型和干燥等 过程中均可产生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锻造炉也可产生大量的一氧 化碳和二氧化硫。 (4)氧化锌和氧化铅。在铸铜时,因铜合金中含有铅和锌,在化铜过程中产生氧化锌和氧化铅的烟尘。 (5)甲醛和氨。在用脲醛树脂做型芯粘结剂时,能产生甲醛和氨。 (6)苯、甲苯、二甲苯。油漆,其涂饰方法有刷漆、浸漆和喷漆等。喷漆是将涂料与稀释剂混合后放入喷枪罐内,以2-4个大气压的压缩空气将其喷到零件表面,以防止金属表面生锈。油漆,

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措施标准范本

解决方案编号:LX-FS-A65446 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措施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措施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未来要做的重要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理想的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措施,应与建厂的设计和施工同时进行,在设计生产过程时,就应对可能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各个环节,依次排列,逐个提出控制方案和具体措施,从而保证劳动过程和作业场所中的危害因素符合劳动卫生标准的要求。主要措施是卫生技术措施,是控制职业危害因素的重要对策,主要包括: 1.生产环境的控制措施。主要有:(1)从卫生和安全角度考虑生产过程和设备,正确选择厂址,合理安排车间布局等;(2)消除或控制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操作环节,例如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高毒物质

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通用版)

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通 用版) By learning safety knowledge, we can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ortance of safety knowledge in daily life. Safety is closely related to life and life. ( 安全常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通用版) 1、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向劳动者公布。 2、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由依法设立的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所作检测、评价应当客观、真实。 3、发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用人单位应当立即采取相应治理措施,仍然达不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必须停止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经治理后,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重新作业。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执行日期:2001年10月27日 可在本位置填写公司名或地址 YOU CAN FILL IN THE COMPANY NAME OR ADDRESS IN THIS POSITION

常见21种作业的职业危害

常见21种作业的职业危害 1、锻造主要是高温、热辐射。旧式锻炉是敞开式的,温度可达800~900℃,危害较大。现在广泛使用的加热炉,周围是密闭的,但打开炉门投入或取出锻件时热辐射强度亦大。锻炉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产生,若通风良好,浓度一般不高。使用各种锻锤时,都产生强烈的噪声和振动。锻造作业易发生设备事故和烫伤,以锤打时铁渣飞溅引起的外伤多见。 2、铸造主要是粉尘,砂型铸造中的碾碎、筛砂、混砂、造型、开箱、清砂、喷吵及蜡型铸造中的涂砂、消除砂壳等工序,都有粉尘产生;铸黄铜时有氧化锌烟尘产生。熔炉、熔化的金属和热铸件都是热源,熔炼工和浇铸工受到高温、强热辐射影响。熔炼和浇铸过程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产生。用酚醛树脂或脲醛树脂作型芯粘结剂时,可产生甲醛和氨;蜡型铸造也能产生大量的氨。造型机、捣固机、喷吵机、落砂机、风动工具和砂轮,可产生噪声、振动。 3、热处理主要是高温,各种加热炉和盐浴槽都是热源。用高频加热时,有高频电磁场产生。使用氰浴槽时可逸出氰化物蒸气。使用有机溶剂进行气体渗碳时,可逸出苯、甲苯、甲醇等有机溶剂蒸气。 4、电镀主要是多种有害气体和溶液。用有机溶剂去油时,有汽油、三氯乙烯等有机溶剂蒸气逸出。使用强酸的工序均有酸雾逸出,浸蚀时酸雾逸出量最大,对粘膜有刺激腐蚀作用,并可引起牙酸蚀病,强酸溶液溅到皮肤上引起灼伤。铬电镀时镀槽周围空气中铬酸浓度较高,长期接触可发生鼻中隔穿孔、皮肤溃疡、皮炎、湿疹,有些人可发生支气管哮喘。采用碱性铬盐电镀时,可有氰化氢逸出,若镀液中的氰化物遇酸,可产生高浓度氰化氢,能引起急性中毒甚至威胁生命。镀镍时接触硫酸镍也可引起皮炎和湿疹。 5、焊接焊条的焊芯、药皮和金属母材在电弧高温下熔化、蒸发、氧化、凝集,产生大量金属氧化物及其他物质的烟尘,长期吸入可引起焊工尘肺,吸入烟尘中的金属氧化物还可引起金属烟尘热。氧化锰是电焊烟尘中的重要毒物,长期高浓度吸入可引起

职业危害因素控制具体措施示范文本

职业危害因素控制具体措 施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职业危害因素控制具体措施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评价 (一)生产环境监测(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是识别、评价职业有害因素的一个重要依据。其目的 是①掌握生产环境中职业危害的性质、种类、强度(浓 度)及其在时间、空间的分布状况,为评价职业环境是否 符合卫生标准提供依据。②为研究接触水平-反应关系提供 基础资料。③鉴定预防措施的效果等。为此应根据生产实 际情况及监测目的建立定期监测制度及卫生档案制度。如 以粉尘为例,可根据一个工作班中工人不同活动点、多次 采样测定的每个点的平均浓度(C)有工人在该点逗留时间 (T),计算出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ime-weighted average'TWA)以了解工人的接触粉尘情况。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

编号: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样例) 委托单位: 检测与评价场所: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证书号: 检测评价机构名称(盖章) 年月日

封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说明 (一)检测与评价工作依据有关法规、协议和技术文件进行。 (二)报告中有涂改、增删或复印件检验印章不符者无效。 (三)本报告的检测结果及本单位名称,未经同意不得用于广告、评优及商品宣传。 (四)对本检测与评价报告有异议者,请于收到报告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我单位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五)本报告正文共页,报告一式三份(用人单位、用人单位所在地卫生监督机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各一份)。 检测与评价单位: 技术档案存放处: 联系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传真: 联系人:

正文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 一、一般情况 受检单位:地址: 委托单位:联系人: 联系地址:电话: 邮编:检测项目: 采样时间:年月日样品数量: 检测时间:年月日检测仪器: 二、检测与评价依据: (一)采样依据: (二)评价依据: 三、现场情况: 四、测试条件与样品采集

五、检测结果与评价(详细检验结果见附录2) *C TWA: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 STEL:短时间接触浓度,C MAX:最高浓度检测结果表明: 六、改进措施和建议: 七、附录 附录1.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测定点分布示意图 附录2. 检测检验报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负责人(签名): 检测人(签名):校对人(签名):审核人(签名): 报告签发人:检测评价机构(盖章) 年月日

常见13种作业的职业危害正式版

Through the reasonable organ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to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goal. 常见13种作业的职业危 害正式版

常见13种作业的职业危害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生产计划、生产组织以及生产控制环境中,通过合理组织生产过 程,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和实现管理工作结果的把控。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1.锻造作业有哪些职业危害? 锻造作业主要职业危害是高温、热辐射。旧式锻炉是敞开式的,温度可达800~900℃,危害较大。现在广泛使用的加热炉,周围是密闭的,条件较好,但打开炉门投入或取出锻件时热辐射强度亦大。锻炉也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产生,但在通风良好的车间内,浓度一般不高。使用各种锻锤时,都可产生强烈的噪声和振动。锻造作业易发生设备事故和烫伤,以锤打时铁渣飞溅引起的外伤多见。 2.热处理作业有哪些职业危害?

热处理的职业危害是高温,各种加热炉和盐浴槽都是热源。用高频加热时,有高频电磁场产生。使用氰浴槽时可逸出氰化物蒸气。使用有机溶剂进行气体渗碳时,可逸出苯、甲苯、甲醇等有机溶剂蒸气。 3.焊接作业有哪些职业危害? 电弧焊接时,焊条的焊芯、药皮和金属母材在电弧高温下熔化、蒸发、氧化、凝集,产生大量金属氧化物及其他物质的烟尘,长期吸入可引起焊工尘肺,吸入烟尘中的金属氧化物还可引起金属烟尘热。氧化锰是电焊烟尘中的重要毒物,长期高浓度吸入可引起慢性锰中毒。焊接时弧区周围还会形成多种有害气体,可产生臭

常见生产作业的职业危害

编号:SM-ZD-63149 常见生产作业的职业危害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常见生产作业的职业危害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油漆作业有哪些职业危害? 油漆作业的主要职业危害是吸入有机溶剂蒸气。各种漆都是由成膜物质(各种树脂)、溶剂、颜料、干燥剂、添加剂组成。普通油漆通常用汽油作溶剂,环氧铁红底漆含少量二甲苯,浸漆主要含甲苯,也有少量苯。喷漆(硝基漆)及其稀释剂(香蕉水)中含多量苯或甲苯、二甲苯,在无防护情况下喷漆,作业场所空气中苯浓度相当高,对喷漆工人危害极大。 2、水泥生产有哪些职业危害? 水泥生产中主要职业危害是粉尘,粉碎、研磨、过筛、配料、出窑、包装等工序都有大量粉尘产生。通常,生料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约10%,熟料含1.7—9.0%,成品水泥含1.2—2.6%。长期吸入生料粉尘可引起矽肺,吸入烧成后的熟料或水泥粉尘可引起水泥尘肺。水泥遇水或汗液,能生成氢氧化钙等碱性物质,刺激皮肤引起皮炎,进入眼内引起结膜炎、角膜炎。原料烘干、立窑煅烧(145℃)等作业地

控制职业危害因素的途径及措施

编号:SM-ZD-80763 控制职业危害因素的途径 及措施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控制职业危害因素的途径及措施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职业安全卫生(OHSMS)是一个国际通行的概念。根据国家标准《职业安全卫生术语》的定义,职业安全卫生是指"以保障职工在职业活动中的安全与健康为目的的工作领域及在法律、技术、设备、组织制度和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1 职业卫生体系管理方法 通过对职业卫生、环境管理、质量管理三类体系标准的整合,为我们提供了一整套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和方法。除了环境管理和安全卫生管理还包括运行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和对技术经济指标的关注。也涵盖了清洁生产并以清洁生产为导向的技术改造,侧重于生产过程和产品的设计、技术和工艺,覆盖从原材料、能源起始的生产全过程和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 2 职业卫生管理的途径和措施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第一章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第一节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常用术语 1 职业病危害 2 职业病危害因素 3 工作场所 4 工作地点 5 蒸气 6 气溶胶 7 粉尘 8 烟 9 雾 10 职业接触限值 11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12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13 最高容许浓度 14 超限倍数 15 采样点 16 空气收集器 17 空气采样器 18 无泵型采样器 19 个体采样 20 采样对象 21 定点采样 22 采样时段 23 采样时间 24 短时间采样 25 长时间采样 26 采样流量

27 标准采样体积 28 呼气带 29 采样效率 30 样品空白 31 检出限 32 最低检出浓度 33 穿透容量 第二节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念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分类 1 现场检测 检气管法 便携式气体分析仪测定法 物理因素的现场测量 2 实验室检测 称量法 光谱法 色谱法 第三节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程序 1项目委托 2现场调查 3检测方案制订 4检测前准备 5现场采样和现场检测 6实验室检测 7数据处理 8报告编制 9报告审核签发 第四节我国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

第二章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集技术第一节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 一、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来源 主要来源于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 二、有害物质在空气中的存在状态 气体、蒸气和气溶胶 三、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 1气态和蒸气态化学物质的采样方法 1.直接采样法 2.有泵型采样法 液体吸收法 固体吸附剂法 浸渍滤料法 3.无泵型采样法。 2气溶胶态化学物质的采样方法 1.滤料采样法 2.冲击式吸收管法 3.多孔玻板吸收管法 3蒸气和气溶胶有害物质共存时的采样方法 1浸渍滤料法 2聚氨酯泡沫塑料法 3串联法 4冲击式吸收管和多孔玻板吸收管 第二节空气样品的采集规范 一、样品采集的基本要求 二、定点采样 1采样点的选择原则 2采样点数目的确定原则

环卫工人常见的职业危害及预防

环卫工人常见的职业危害及预防环卫工人是“城市美容师”,通过自己默默的劳动,为人们的生活创造着清洁和便利,但他们的工作环境却并不美好,常年在恶劣环境中作业,因长期接触粉尘、废弃物、汽车尾气、噪声、高温、紫外线等因素,严重危害他们的身体健康。 一、工作环境中的健康危害 1、空气污染 大气有害物质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汽车尾气、过敏原花粉、病原微生物等,由于环卫工长期在户外进行道路清扫,大气污染造成的健康危害就更严重了。 健康危害:①可直接刺激人体呼吸系统,诱发慢性呼吸道疾病,严重的还可引起心肺疾病(可致心脏衰竭)。②烟尘和汽车废气中含有多种可致癌物质。③生物性污染(花粉、结核杆菌)能引起过敏反应,并增加患病几率。 2、噪声污染 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车辆鸣笛、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和人的大声说话等,长期接触噪声可导致听力下降,并损害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导致恶心、失眠、烦燥、神经衰弱、易疲惫和降低免疫力等。 3、化学品伤害 许多使用有毒有害化学品的工厂、医院、科研机构由于缺乏标识、管理混乱、

相关人员缺乏责任心,将本应妥善处理的有毒有害化学品随意乱扔到垃圾里,导致环卫工中毒,严重的可能爆炸伤亡。 因此在清运垃圾时应注意是否混有化学品,如有发现,应查明种类,或请专业人员运走处理,当发生化学品事故,应迅速报警并拨打急救电话。 4、交通意外 部分驾驶员安全意识淡薄,在行车道上乱扔垃圾,使环卫工必须到马路上清扫,同时由于环卫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机械化程度不高,使环卫工成了交通意外事故的“高危人群”。 5、冬季低温 低温作业是指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气温在5℃以下的作业。环卫工在冬季进行道路清扫,易皮肤开裂,并患冻疮,严重可冻伤。 建议在秋天就加强手足皮肤保护,外出前及时涂抹含油脂的霜膏。冬季注意手足保暖,多吃胡萝卜、菠菜等维生素较多的食物。 6、夏季高温 环卫工在夏季进行道路清扫时,要忍受烈日暴晒和高温。长时间的阳光照射会导致眼睛酸胀、疼痛,使眼睛提前老化,增加患白内障的机会,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可发生皮肤晒伤。高温天气作业可发生中暑,严重的死亡。

职业危害因素控制具体措施简易版

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职业危害因素控制具体措 施简易版

职业危害因素控制具体措施简易版 温馨提示:本解决方案文件应用在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一、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评价 (一)生产环境监测(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是识别、评价职业有害因素的一个重要依据。其目的是①掌握生产环境中职业危害的性质、种类、强度(浓度)及其在时间、空间的分布状况,为评价职业环境是否符合卫生标准提供依据。②为研究接触水平-反应关系提供基础资料。③鉴定预防措施的效果等。为此应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及监测目的建立定期监测制度及卫生档案制度。如以粉尘为例,可根据一个工作班中工人不同活动点、多次采样测定的每

个点的平均浓度(C)有工人在该点逗留时间(T),计算出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ime-weighted average'TWA)以了解工人的接触粉尘情况。 (二)健康监护(health surveillance)是通过各种检查和分析,掌握职工健康状况,早期发现健康损害征象,以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对接触者健康的影响及其程度。以便采取预防措施,控制疾患的发生和发展。健康监护的基本内容包括健康检查、健康监护档案建立、健康状况分析和劳动能力鉴定等。 1.健康检查包括:(1)就业前健康检查(pre-employment examination)指对准备从事某种作业人员进行的健康检查,目的在于了解受检者原来健康状况和各项基础数据;可发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最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 (最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最新版) 1概述 1.1监测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是系统地收集、汇总、分析、解释并评价有毒有害因素对职业人群健康影响的信息,为职业病防治计划执行过程提供有用信息,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评价职业病防治规划提供重要依据,为预防、控制职业病提供信息服务。 1.2监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简称《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简称《尘肺病防治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及配套规章、技术标准是制定本信息监测方案的依据。 1.3适用范围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病防治机构、卫生防疫站,依法从事职业病防治活动的各级医疗卫

生机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和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等均适用本方案。 2监测类型 2.1职业病危害事故监测 2.2全国常规监测 2.3主动监测 3监测内容 3.1监测对象监测对象为在职业活动中接触粉尘、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的劳动者。农药中毒病例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使用农药而引起中毒的患者和由于误服、有意接触农药的患者(不包括食物农药残留超标和属于刑事案件的中毒患者)。 3.2监测点依据不同的监测类型确定监测点。 3.2.1职业病危害事故监测首诊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患者的医疗卫生机构。 3.2.2常规监测的法定监测点凡符合《职业病防治法》所规定的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依法从事职业病防治活动的医疗卫生

常见作业的职业危害

常见作业的职业危害 ?一、铸造作业的危害 ?铸造根据所用原料可分为铸钢、铸铁、铸铜、铸铝等。其生产工艺是将砂料配制成型砂,再通过模型制作砂型,再将熔化的金属浇注于砂型中,打箱、清理后即成各种铸件。 ?铸造车间主要职业危害是矽尘,铸钢时石英砂游离二氧化硅含量高达90%以上,铸铁时红砂游离二氧化硅达60%以上。在制砂、造型、打箱、清砂过程中,粉尘浓度很高,因而工人吸入后易发生矽肺。 ?铸造过程中可能使用一些化学物质,糠醇树脂(糠醇、固化剂胺类),酚醛树脂(苯酚、甲醛),在用脲醛树脂做型芯粘合剂时,能产生甲醛和氨。 ?熔炼和浇涛过程有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产生。 ?如果使用蜡型,在造型时可产生石蜡烟。 ?铸黄铜时除有铜烟尘产生外,还有氧化锌烟尘产生,吸入后引起铸造热。 ?造型机、捣固机、喷砂机、落砂机、风动工具和砂轮,可产生噪声、振动。 ?二、锻造作业的危害 ?锻造车间是先将钢坯放在加热炉中,加热至800~1200℃,取出后,大件用蒸气锤、压缩空气锤或液压机等锻压成型;小件可用手锤打。

?锻造车间主要危害是噪声和振动,加热炉、电炉、热的铸件和热的锻件,均可产生大量的热辐射。 ?锻炉也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产生,但在通风良好的车间,浓度一般不高。 ?使用各种锻锤时,都可产生强烈的噪声和振动。 ?三、热处理作业的危害 ?热处理车间主要是零部件通过热处理,改善其性能(硬度、韧度、弹性或导电性等)。但不改变其形态。热处理的生产工艺包括退火、淬火、回火、渗碳和渗氮。 ?退火、淬火、回火:使用油浴时可接触一氧化碳和总烃 ?渗碳:使用有机溶剂进行渗碳时,可逸出甲醇等有机溶剂蒸气。?渗氮:使用氨水进行渗氮工人可接触氨。 ?用氰浴槽进行热处理和使用碱性铬酸盐类处理时,均可能接触氰化物。 ?四、电镀作业的危害 ?电镀作业的主要职业危害是接触多种有害气体和溶液。 ?用有机溶剂去油时,可能有汽油、三氯乙烯等有机溶剂蒸气逸出。?使用强酸的工序均有酸雾逸出,浸蚀时酸雾逸出量最大,对粘膜有刺激腐蚀作用,并可引起牙酸蚀病,强酸溶液溅到皮肤上立即引起灼伤。 ?铬电镀时镀槽周围空气中铬酸浓度较高,长期接触可发生鼻中隔穿孔、皮肤溃疡、皮炎、湿疹,有些人可发生支气管哮喘。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控制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控制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控制一、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评价 (一)生产环境监测(environmentalmonitoring) 是识别、评价职业有害因素的一个重要依据。其目的是①掌握生产环境中职业危害的性质、种类、强度(浓度)及其在时间、空间的分布状况,为评价职业环境是否符合卫生标准提供依据。②为研究接触水平-反应关系提供基础资料。③鉴定预防措施的效果等。为此应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及监测目的建立定期监测制度及卫生档案制度。如以粉尘为例,可根据一个工作班中工人不同活动点、多次采样测定的每个点的平均浓度(C)有工人在该点逗留时间(T),计算出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ime-weightedaverage,TWA)以了解工人的接触粉尘情况。 (二)健康监护(healthsurveillance) 是通过各种检查和分析,掌握职工健康状况,早期发现健康损害征象,以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对接触者健康的影响及其程度。以便采取预防措施,控制疾患的发生和发展。健康监护的基本内容包括健康检查、健康监护档案建立、健康状况分析和劳动能力鉴定等。

1.健康检查包括:(1)就业前健康检查(pre-employmentexamination)指对准备从事某种作业人员进行的健康检查,目的在于了解受检者原来健康状况和各项基础数据;可发现职业禁忌证(occupationalcontraindication)。表4-2所列为上海市卫生监督法所定的就业禁忌证,可作参考。 表4-2有毒有害作业就业禁忌证(暂定) 有毒有害物质品种 就业禁忌证 矽尘及石棉尘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

义煤集团新安县云顶煤业有限公司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报告 评价机构:义煤集团公司职业病防治所 编制日期:二〇一三年十月十八日

说明 1、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工作依据有关法规、标准进行; 2、本评价报告只对检测时现场状况进行评价; 3、评价报告只向被检测单位和有关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4、对本评价报告有异议者,请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我 单位提出书面意见,过期概不受理; 5、本报告应加盖公章,无公章或涂改无效; 6、本报告未经许可请勿复印,不得做广告宣传用; 7、本报告共8页。 8、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证书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义煤集团新安县云顶煤业有限公司委托义煤集团公司职业病防治所对该单位井下粉尘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 义煤集团公司职业病防治所于2013年10月18日对义煤集团新安县云顶煤业有限公司工作场所的有关资料进行了分析,采用现场调查法和检测检验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结合职业病发病情况,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对该单位工作场所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采取的防护措施进行了客观、真实、科学的评价。 1检测评价目的 1.1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识别和分析该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 1.2为用人单位建立职业卫生档案,提供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数据; 1.3检测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是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1.4为行政监督检查提供检测依据。 2检测评价依据及标准 2.1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2.1.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1]60号)

特种作业和常见职业危害的预防(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特种作业和常见职业危害的预防(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3361-42 特种作业和常见职业危害的预防(正 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特种作业人员的规定 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的作业。国家有关文件规定: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与本工种相适应的、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经安全技术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才能持证上岗作业。 国家规定的特种作业有17类:(1)电工作业;(2)金属焊接、切割作业;(3)超重机械(含电梯)作业;(4)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5)登高架设作业;(6)锅炉(含水质化验)作业;(7)压力容器作业;(8)制冷作业;(9)爆破作业;(10)矿山通风作业;(11)矿山排水作业;(12)矿山安全检查作业;(13)矿山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控制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控制1.什么是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就是在科学的职业卫生理论指导下,采用 科学的方法分辨、识别、分析、预测建设项目与工作场所中职业病 危害因素存在的部位、方式、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的规律,予以准 确描述,以定性、定量的概念清楚地表示出来,并用合乎逻辑的理 论予以解释。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分类,通常可按其来源划分,也可参照卫生 部颁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划分。 一是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分为3大类:①生产工艺过程中产 生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及生物因素。化学因 素主要有生产性毒物(如金属与类金属、刺激性气体、窒息性气体等)、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煤尘、石棉尘等)。物理因素主要有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高低气压等)、噪声与振动、电离辐射(如X射线、γ射线等)、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激光等)。生物因素主要有炭疽杆菌、布氏杆菌、

森林脑炎病毒、真菌、寄生虫等。②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主要 有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或 生产定额不当;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③生产环境中的有害 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在炎热季节受到长时间的太 阳辐射导致中暑等;以及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采光照明不足,通风不良,有毒与无毒、高毒与低毒作业安排在同一车间内等;还 有作业环境空气污染等。 二是按照2006年卫生部令第49号颁布施行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所列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项目划分。 该办法规定,可能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因素包括下列内容:①《高毒物品目录》所列化学因素;②石棉纤维粉尘、含游离二氧化硅10%以上粉尘;③放射性因素:核设施、辐照加工设备、加速器、放射 治疗装置、工业探伤机、油田测井装置、甲级开放型放射性同位素 工作场所和放射性物质贮存库等装置或场所;④卫生部规定的其他 应列入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范围的。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第一章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概述 第一节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盖概念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分类 分为:1、粉尘类;2、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3、化学物质类;4、物理因素;5、生物因素;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9、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10、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等10大类115种。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作业环境中的物理因素检测、作业环境空气中有害物质的空气检测及有害物质的生物检测。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分类 1、评价检测 2、日常检测 (一)按照检测目的的分类3、监督检测 4、事故性检测 (二)按照检测方法及仪器类型分类 1、现场检测 A、检气管法 注意事项: ⑴注意检气管的保存期限,不要用过期的气管; ⑵抽气体积要准确,最好用配套抽气装置; ⑶注意温度对某些检气管显色的影响; ⑷在规定的时间内读数; ⑸应注意共存物的干扰。 B、便携式气体分析仪测定法 ⑴使用前,应对仪器进行校对; ⑵应使用经过认证的仪器;

⑶是否是标准方法; ⑷现场共存物的干扰。 C、物理因素的现场检测 2、实验室检测 (1)称量法:主要用于粉尘的测定。 (2)光谱法:广泛用于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非金属无机化合物以及部分有机物的测定,如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登。 (3)色谱法:主要用于有机化合物和非金属无机离子的测定,如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等。 第二节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程序 一、项目委托 检测机构根据检测项目来源、性质、检测对象和检测范围等,结合自身资质和技术能力,进行项目合同评审,接受来自企业客户、评价机构或者行政机关等的委托,双方签订技术服务合同。 二、现场调查 (1)被调查单位概况,如单位名称、地址、劳动定员、岗位划分、工作班制等。 (2)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助材料,产品、副产品和中间产物等的种类、数量、纯度、杂质及其理化性质等。 (3)生产工艺流程、原料投入方式、加热温度和时间、生产设备类型、数量及其布局。 (4)劳动者的工作状况,包括劳动者数、工作地点停留时间、工作方式、接触有害物质的程度、频度及持续时间等。 (5)工作地点空气中有害物质的产生和扩散规律、存在状态、估计浓度等。 (6)工作地点的卫生状况和环境条件、卫生防护设施及其使用状况、个人防护装备及使用状况等。 三、检测方案制订 检测方案应包括利用便携式仪器设备对物理因素的现场检测和对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样品采集两个方面的内容。 方案应包括检测范围(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有害物质样品采集方式(个体或定点方法)、物理因素的检测时间和地点、化学有害因素的采样地点、采样对象、采样时间和采样频次等。 四、检测前期准备 (1)确定现场采样检测执行人员及各自任务分工。 (2)做好采样仪器和检测仪器的准备工作,选择符合采样要求的仪器设备,检查其正常运行操作、电池电量、充电器、计量校准有效期、防爆性能等情况 (3)做好采样设备的充电工作和流量校准工作。 (4)准备采样介质、器材、材料及相关试剂,确保其质量完好、数量充足。 (5)准备足够的现场采样检测记录单。 (6)做好采样人员必要的个体防护和仪器设备搬运过程中的安全防护。 五、现场采样 六、现场检测 七、实验室检测 八、数据处理 九、报告编制 十、报告审核签发 第三节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相关法规与标准 一、我国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