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g小调叙事曲op23赏析
浅析电影《钢琴家》中的经典钢琴作品——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

浅析电影《钢琴家》中的经典钢琴作品——肖邦《g小调第
一叙事曲》
杨子洋
【期刊名称】《乐器》
【年(卷),期】2024()2
【摘要】肖邦是波兰伟大的音乐家,也是浪漫主义时期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开创了器乐叙事曲这种全新的器乐体裁,后来得到广泛推广并被后人所熟知。
叙事曲常用史诗题材作为主题,曲调优美并富有表现力。
《g小调第一叙事曲》是肖邦叙事曲的开篇之作,本文将分析《g小调第一叙事曲》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以及在电影《钢琴家》中的应用和体现,从多个角度来展现这首经典的作品。
【总页数】4页(P40-43)
【作者】杨子洋
【作者单位】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音乐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2
【相关文献】
1.震撼灵魂的战歌——浅析电影《钢琴家》中的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
2.解读电影《钢琴师》中肖邦的《g小调叙事曲》
3.追求音乐作品的“本真”还是音乐作品“本身”——以肖邦钢琴作品《g小调第一叙事曲》力度结构为例
4.浅析肖邦
《g小调第一钢琴叙事曲》的演奏技巧与情感表达5.浅析《肖邦g小调第一钢琴叙事曲》的几个不同版本——兼论个性理解与艺术的再创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试析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

分 一 致 和 贴 切 。| ”1 是 肖 邦 创 作 进 入 成 熟 期 的 一 个 标 也
志 。 因而 这 部 作 品 无 论 在 音 乐 史 上 还 是 在 肖邦 的 全 部 创 作 生 涯 (8 7 1 4 ) 1 1 8 9 中都 具 有 不 可 替 代 的 历 史 意 义 。
除 钢 琴 叙 事 曲之 外 , 乐 史 上 还 有 小 提 琴 、 队 等 其 它 形 音 乐
式 的器乐叙事 曲。
《 小 调 第 一 叙 事 曲 》 于 13 —— 13 G 作 81 8 5年 之 间 , 编 号 2 , 肖邦 四 首 叙 事 曲 中创 作 最 早 的一 首 , 第 一 首 采 3是 是
国 叙 事 歌 曲作 曲家 , 威 和 舒 伯 特 是 其 中 的佼 佼 者 , 们 列 他
切 。 为 了 在 巴黎 站 稳 脚 跟 , 肖邦 和 上 层 社 会 的人 士 有 较 多
交 往 , 境 决 定 了他 “ 生 活 在 这 个 圈 子 里 不 可 。 _ 。 很 环 非 ”l 他
叙 事 曲 ( 事 歌 ) 不 同 的 时 期 有 不 同 的 指 称 。 在 1 叙 在 2 1 世 纪 , 事 曲 是 法 国南 部 吟 唱 诗 人 ( ru a o r 和 法 3 叙 to b d u ) 国北 部 吟 唱诗 人 ( r u ee ) 重 要 的 体 裁 之 一 。在 1 一 t v rs 最 o 3
No 2 .3 O09 Sum O 39 N .2
试 衍 青邦《 调 第一叙 事 曲》 G
张 彬
( 东师 范 大学 艺术学 院 , 海 2 0 6 ) 华 上 0 0 2
[ 摘
要 ]每 个 钢 琴 家 因 其 自身 的技 术 、 力 因 素 、 乐 知 识 、 奏 创 造 潜 力 、 质 、 神 涵 养 等 因 素 使 《 智 音 演 气 精 G
浅析肖邦《第一叙事曲》

浅析肖邦《第一叙事曲》作者:冷南妮来源:《成才之路》2008年第15期肖邦,波兰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
他一生的创作,除少数几首歌曲外,几乎全部是为钢琴而作,他的钢琴作品在钢琴音乐发展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他创作了包括练习曲、前奏曲、玛祖卡舞曲、波洛涅滋舞曲、圆舞曲、夜曲、即兴曲、协奏曲、叙事曲、谐谑曲、奏鸣曲等各种体裁的作品。
其中,叙事曲在他的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钢琴叙事曲是肖邦首创的一种器乐体裁。
肖邦一生中共创作了四首叙事曲,即《g小调叙事曲》作品23号、《F大调叙事曲》作品38号、《降A大调叙事曲》作品47号及《f小调叙事曲》作品52号。
其中《g小调叙事曲》(第一叙事曲)作品23号是音乐中第一首采用这个曲名的器乐作品。
特点一:《第一叙事曲》作品23号创作于1831年,完成于1835年,于1836年出版。
肖邦曾向舒曼说过,他的叙事曲是受密茨凯维奇的几首诗歌的激发而写的。
一般认为,《第一叙事曲》作品23号是受密茨凯维奇的叙事诗《康拉德·华伦洛德》的启发而作。
密茨凯维奇是波兰浪漫主义文学最伟大的代表。
叙事诗《康拉德·华伦洛德》是他1828年发表的一部作品。
诗中叙述的是公元11世纪立陶宛人反抗条顿十字军的历史。
幼年被俘,在敌营中长大的立陶宛人后裔华伦洛德,受到立陶宛游吟诗人哈尔班的爱国主义教育,使他立志为民族效劳,为祖国献身。
华伦洛德利用十字军对他的信任,从内部破坏敌军,挽救了立陶宛。
最后,被十字军发觉,以身殉国。
我们应该注意的是,肖邦只是受到密茨凯维奇叙事诗的启发而写出了《第一叙事曲》,并非是用音乐描写诗歌的具体内容。
从《第一叙事曲》呈示部中主、副部主题可以联想到哈尔班与少年华伦洛德的形象,在展开部中,主部主题变得热情、激动,副部主题则英勇、豪迈。
如果这两个主题可以激起人们对慷慨悲壮的哈尔班与成年英武的华伦洛德联想的话,到了第三部分,拿叙事诗的文学情节来套用音乐的内容,就显得不可能了。
肖邦代表作的 背景

肖邦《第1钢琴协奏曲》E小调,OP.11,肖邦在给友人的信中曾对这首作品有以下说明:“新协奏曲的慢板乐章是E大调,我并不特别要求此部分强劲的力度。
我是以浪漫、平静、略含忧郁的心情作了这首作品,必须非借此让人产生像是在眼望着一个能引起无数快乐的回忆那样的印象不可。
比如像是美丽的春天的明月良宵那样的印象。
”这首作品呈献给钢琴教师卡尔克布伦纳(Kalkbrenner,1788-1849)。
1.庄严的快板,E小调。
形式是追随莫扎特确立的古典协奏曲形式(采用快—慢---快的三乐章结构。
)第一乐章是双呈示部的奏鸣曲式。
但曲子随时透漏着浪漫气质。
,先由管弦乐合奏第一主题,第二主题由弦乐以E大调奏出。
钢琴出现后,极尽技巧化而华丽地表现这两个主题,然后以管弦乐合奏结束呈示部。
发展部为C大调,钢琴从处理第一主题后半段始,此后诸主题在多种转调中发展。
再现部调子改为G大调,最后以钢琴灿烂技巧发挥的激动达到高潮。
2.浪漫曲,甚缓板,E大调,有夜曲风格。
主题如歌性格,由两部分构成。
其后半段以B大调开始,间奏后进入激动的中段,以强音出现升C小调略呈灰暗的新主题。
此主题奏完后以升G大调回到仍装饰得很复杂的主题后半段。
尾奏使用序奏部材料,以音阶与琶音三连音轻快的动态装饰,然后像烟雾消失般结束。
3.双主题的回旋曲式,甚快板,E大调。
钢琴谐谑地诱导出第一主题,产生妙趣横生的反复进行,插入的方式极有莫扎特的魅力,结尾是华丽的尾奏,以钢琴奏三连高音阶性乐流结束。
10款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的聆听报告1830年9月22日,年仅20岁的肖邦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信给他的好友沃伊采霍夫斯基,告诉他,自己的《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已经完成。
心中也透出了激动中的惴惴不安:“而我却感到自己像个生手,……就像我对键盘还一无所知那样。
曲子写得太新奇了,最后连我自己都无法弹好它。
”《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OP.11)共分三个乐章,第一乐章是浪漫的行板,第一主题庄重典雅,旋律富有歌唱性。
论休止符之妙——析肖邦《g小调叙事曲》中休止符的意义

纵观研 究休止符 的论文 , 2 0 0 0年之前 , 详细地 阐述休止曲创作 中休 止符的使用 》 ( 1 9 8 5
抒发 自己的思乡情和亡国恨 。肖邦一生不 年发表 ) 和《 论乐中之静 》 ( 1 9 8 8 年) 两篇。2 0 0 0 年之后 , 休止符越 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 , 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 曲, 被誉为 “ 钢琴诗人 ” 。 来越受到人们 的重视 , 发表的论文也渐多 。其 中, 有理论性 的研 离钢琴 ,
“ 休 止 符 的 出现 不 是 主 观人 为 的 , 而 是 音 乐 艺 术 发 展 的 必 然
文将结合 肖邦 的《 g 小调叙事曲》 来研究休止符在本 曲中的意义 。
一
、
肖邦
结果 。” 器乐作 品虽然不 像声 乐作 品一样 , 演 唱者在 曲子中间一 定要呼吸。但是器乐作品也像声乐作 品一样有着句子 的划分 , 同
【 文章 编号 】1 6 7 4 — 0 6 7 X ( 2 0 1 4 ) 0 7 — 0 6 1 — 0 2 究, 如: 《 基本 乐理 中休止符 的初步研究) ) ( 2 0 0 0 年) 、 《 关 于“ 音值 组合法 ” 中的“ 休止符组合法” 与“ 切分音组合法 ” 》 ( 2 0 0 9年 ) 、 《 音 乐形式美 的法则 中连贯性原则与休止符之 间的辩证关 系》 ( 2 0 1 0 休 止符 的“ 演奏 ” / ( 2 0 0 4年 ) 、 《 此时无声胜有声—— 析贝多芬 < c
7
4 1 ,。
2 0 1 4 . 7
授业 > >课 程实 施
论休 止 符 之 妙
— —
析 肖邦《 g 小调叙事 曲》 中休 止符 的意义
林 杰玲
( 广 东省汕头职 业技 术学院 广 东 汕头 5 1 5 0 0 0 )
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的音乐风格

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的音乐风格肖邦是一位历史之中伟大的钢琴家及作曲家,其作品流传甚广,对后代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有大量的钢琴作品,风格多样,是音乐史中一块珍贵的瑰宝,《g小调第一叙事曲》就是他其中一首非常有名的作品。
一、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的创作背景1、肖邦生平肖邦(F.F.Chopin 1810─1849),19世纪波兰伟大著名的钢琴家,作曲家。
1810年,肖邦出生于波兰;1817年开始创作;1818年登台演出;1829年起,肖邦以钢琴家以及作曲家的身份在欧洲各国巡演。
后又因为华沙起义失败而定居到巴黎,从事创作还有教学。
肖邦是一名受到人们喜爱尊敬的钢琴家,是波兰史上有影响,并且重要的钢琴家之一,肖邦也是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被人们美誉为“钢琴诗人”。
肖邦的作品多以钢琴作品为主,一生一共创作了约二百余部作品,对后代的影响也非常大,我们熟知的《圆舞曲集》、《夜曲》《叙事曲》等,就是肖邦的代表作品,对后代的学习也起到了很大作用。
肖邦他一生一共喜爱5位女子,与法国作家乔治·桑同居近9年,却一直没有结婚;之后,由于肖邦不愿做亡国奴,后半生他一直都没有回到故乡;仅仅39岁就客死他乡,巴黎的一些贵妇甚至觉得,能够晕倒在他的房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肖邦的一生传奇且悲壮,是值得我们后代人去敬仰的。
2、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浪漫主义音乐风格是维也纳古典乐派后出现的一个新的流派,它诞生于十九世纪初。
这个时期艺术家注重主观感情的表达和崇尚,对自然还有未来的热爱,幻想,期盼。
艺术的表现形式发生了改变,出现了新颖的内容,这就是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
浪漫主义音乐与古典主义音之间不同的地方是,它继承了古典乐派作曲家的传统,并有了新的摸索,有了崭新的内容。
例如强调音乐要与诗歌、喜绘画、戏剧等音乐以外的其他艺术相结合,提倡一种综合艺术,提倡标题音乐,强调个人主观上感觉的表现。
作品通常都有自传的色彩和特征,还富有幻想性,描写大自然的作品很多,因为爱自然很平静,没有矛盾,是理想的世界。
叙事曲

乐曲采用自由曲式写就:庄重的宣叙调特点的8小节序奏之后,是安详而略带忧虑的第一主题,老人开始回忆 和讲述一个遥远的故事;第二主题则是舒展明朗的,令人感受到华伦洛德在知道自己身世后的感慨。这两个主题 在展开部构成了惊心动魄的戏剧性效果,第一主题不断地增强悲剧色彩,第二主题则发展成具有英雄气概的主题, 以至在第二主题再现时,绝然不同于呈示部那抒情温柔的形象,已成长为成熟的、誓为祖国雪耻的英雄形象了。 乐曲的尾声将全曲的情绪再一次推向高潮。结尾是悲壮的,象征着华伦洛德为国捐躯的壮烈。
肖邦《F大调第二叙事曲》Op.
谢谢观看
词源
《叙事曲》五线谱叙事曲(ballade)一词源出希腊语ballizein,意为跳舞;进入拉丁语后变为ballare, 意思没有改变。古代歌舞不分,故本词和舞会(ball)、芭蕾(ballet)等词语出自一个词根。
演变
古代歌曲、舞蹈不分,而在歌曲中歌词和曲调又不分,所以叙事曲最早的含义近似“载歌载舞”。后来,随 着歌曲、舞蹈的分开,叙事曲逐渐变为指代歌曲的ballade和指代舞蹈的ball(舞会)、ballet(芭蕾)。最后, 随着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古老的歌词被人们所遗忘,于是歌词和曲调也分开了,叙事曲仅指代曲调,而没有歌 词的含义了。
按风格分
由于叙事曲的产生,不早于浪漫主义时期,故绝大多数叙事曲都是浪漫主义风格的。按不同地域,叙事曲又 可分为德奥浪漫主义风格、东欧浪漫主义风格等。
肖邦《第一钢琴叙事曲》的浪漫主义风格特征分析

义音 乐风格 的基本特 征之一 。 从 曲 式 形 态 来 讲 , 部 作 品 采 用 的 虽 然 是 传 统 的 奏 这 鸣 曲 式 结 构 .但 结 构 功 能 及 承 载 的 意 涵 却 是 充 满 了 不
个乐句 因第 7 小节 的“ 5 填充” 而一气 呵成。 音调部分的来
作 曲 家 , 如 格 劳 特 ( o a a ru 所 论 “ 显 然 是 正 D nl l G o t) d y 他 把 B ld ( 事 歌 )一 用 于 器 乐 曲 的 第 一 人 ” , 乐 分 aae叙 l 一称 ③音 析 家 钱 亦 平 教 授 也 在 其 著 作 中 指 出 “ 邦 是 钢 琴 叙 事 曲 肖
现 , 后结 束 于 一声 叹 息 上 , 谱例 : 最 见
, l一 】 一 .;= _ f : 4 '、 r
剖
l
,
的首 创者 ” 。基于钢琴 叙事 曲这 种音乐 体裁与浪 漫主义 ④ 诗歌 之 间一 定 的内在联 系 . 以推 断出这 种音 乐体 裁具 可
副 部 的 结 构 为 复 乐 段 ( + )虽 不 方 整 但 很 稳 定 , 87, 两
0
茎堡 l工 I △
一一 一 00 。 一 l
一 一 、一 _ 。 ^ 》 _ I ^ 一 纛;
蠢 曩0 毒 强 一 毫
肖邦 《 第一钢 琴叙事 曲 》 的浪漫主义风格特征分析
一沈 枫
本文 以肖邦 的《 第一钢琴叙事曲》 为探讨对象 , 试图从
音 乐 体 裁 阐释 的角 度 和作 品本 体 分 析 的 角度 来 诠 释 其 浪 漫 主义 风 格 。 肖邦 的这 部 钢 琴 音 乐 作 品 出版 于 13 86年 6月 。 创 作 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肖邦g小调叙事曲op23赏析
肖邦的叙事曲,是受了波兰革命诗人密茨凯维支的叙事诗的启发而创作的。
关于他的四首叙事曲中的第一首——《g小调叙事曲》(作品23),许多肖邦的研究者都认为是在密茨凯维支的叙事诗《康拉德·华伦洛德》的影响下写作的。
《康拉德·华伦洛德》是一篇爱国主义的史诗,叙述十四世纪时立陶宛人反抗日耳曼武士团的斗争。
立陶宛人倭尔特·冯·斯塔丁幼年被俘,在日耳曼武士团的抚养下长大。
在战争中同时被俘的立陶宛民间歌手哈尔班,暗中以爱国思想感化倭尔特。
倭尔特在他的潜移默化下,酝酿着复仇的大志。
后来他被立陶宛人俘虏过去,娶了立陶宛大公的女儿阿尔多娜。
夫妻二人以身许国,决心牺牲自己的爱情、幸福甚至生命和荣誉,来挽救祖国的命运。
他们二人悄悄离开立陶宛,来到聂门河的对岸。
阿尔多娜自愿以修女的身份,关在尖塔上的小屋里,直到死去。
倭尔特改姓换名为康拉德·华伦洛德,回到日耳曼武士团,在对摩尔人和土耳其人的战争中立了功,取得了武士团的信任,被任命为武士团大总管。
掌握了大权以后。
他在处心积虑的密谋策划下,干了许多倒行逆施的事,使武士团虚耗国帑,失去有利的作战机会,弄得民穷财尽,一败涂地。
后来事情终于泄露,在倭尔特以叛逆罪被处死刑的前夕,他和尖塔上的阿尔多娜作了悲惨的诀别。
《g小调叙事曲》的开头是缓慢的引子,两手齐奏一个庄严的曲调,这是讲故事者的开场白,它把我们引进了悲壮的史诗气氛中去。
第一主题是一个典型的叙事性主题。
一开头就听到一个余音袅袅的音调,好象说唱的老艺人哈尔班在拨动他的四弦琴。
沉着而忧伤的旋律,时时发出叹息的声音,好象是在讲述一个被奴役的民族的苦难的历史,以爱国思想来哺育在敌人营垒里长大的倭尔特。
下面的连接部是第一、第二主题之间的桥梁。
连接部不断地发展着一个短促的音调。
这个音调的痉挛式的节奏,表现出焦急不安的情绪,并且热情渐渐高涨,变得心潮澎湃.壮怀激烈。
第二主题表现了另外一种境界:温和、明朗、充满抒情气息,象一首优美的歌曲。
它好象是立陶宛少年倭尔特天真纯洁的心灵的写照。
结束部是第二主题的补充。
进一步抒发了婉转亲切、富于诗意的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