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教案

《病理生理学》教案

《病理生理学》教案

课程类别: 必修课

授课对象 (专业、层次) : 中西医临床班

学时:67(理论课36学时;实验课31学时)

学分: 3

教材选用:《病理生理学》,金惠铭、王建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

社,第七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主讲教师:

教案完成时间:2009年2月

学科审阅意见:

__________ (课程负责人签名)

__________ (学科带头人签名)

年月日

课程名称病理生理学年级2007级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授课对象:研究生总学时数:36学时 第一章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目的要求】1.掌握细胞信号转导的概念及途径; 2.掌握受体异常的信号转导异常; 3.熟悉G蛋白异常在疾病中作用; 4.熟悉多环节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的关系; 5.了解细胞内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的关系; 6.了解细胞信号转导调控与疾病防治措施。 【教学内容】6学时 第一节细胞信号转导系统概述 一、传导的基本过程和机制 1.接受和转导(通过配体调节;通过G蛋白调节;通过可逆磷酸化调节)信号对靶蛋白的调节。 2.膜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举例(通过刺激型G蛋白(Gs),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C),并引发cAMP-PKA通路;通过抑制型G蛋白(Gi),抑制AC活性,导致cAMP水平降低,导致与Gs相反的效应通过Gq蛋白,激活磷脂酶C(PLCβ),产生双信使DAG和IP3;G蛋白-其他磷脂酶途径激活MAPK家族成员的信号通路PI-3K-PKB通路离子通道途径) 二、细胞信号转导系统的调节 受体数量的调节受体亲和力的调节 第二节信号转导异常的原因和机制 一、信号转导异常的原因 生物学因素;理化因素;遗传因素(信号转导蛋白数量改变;信号转导蛋白功能改变—失活性突变和功能获得性突变);免疫学因素(受体抗体的产生原因和机制;抗受体抗体的类型—刺激型抗体和阻断型抗体);内环境因素。 二、信号转导异常的发生环节

第三节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一、受体、信号转导障碍与疾病 雄激素受体缺陷与雄激素抵抗征(男性假两性畸形;特发性无精症和少精症;延髓脊髓性肌萎缩);胰岛素受体与胰岛素抵抗性糖尿病。 二、受体、信号转导过度激活与疾病(生长激素过多) 三、多个环节的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1.肿瘤(促细胞增殖的信号转导过强—生长因子产生增多;受体的改变,某些生长因子受体表达异常增多和突变使受体组成型激活;细胞内信号转导蛋白的改变。抑制细胞增殖的信号转导过弱)。 2.高血压心肌肥厚(激活PLC-PKC通路;激活MAPK家族的信号通路;使细胞内Na+、Ca等阳离子浓度增高)。 3.炎症(导致炎细胞激活和放大的信号转道通路:LPS受体介导的激活炎细胞的信号转导—激活转录因子NF-KB;激活多种磷脂酶信号转导通路;激活MAPK 家族成员;TNFα受体和IL-1受体介导的炎细胞的信号转导。参与炎症反应的粘附分子及其信号转导通路。信号转导与炎症的调控:抗炎因子的作用;受体水平的抑制物;糖皮质激素(GC)的抗炎作用)。 4.其他疾病。 第二章细胞增殖分化异常与疾病 【目的要求】1.掌握细胞周期的概念、分期和特点; 2.熟悉细胞周期调控异常与疾病的关系; 3.掌握细胞分化的概念、特点、机制和调控; 4.熟悉细胞分化调控异常与疾病的关系。 【教学内容】6学时 第一节细胞增殖的调控异常与疾病 一、细胞周期与调控 1.细胞周期的概念、分期和特点。

《病理生理学》作业1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基本病理过程: 是指在多种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共同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 2、疾病: 是指在一定病凶的损害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3、病因: 凡是能引起致疾病发生的体内外因素都称为致病因素,简称为病因。 4、低容量性高钠血症(高渗性脱水): 是指失水多于失钠,血Na + 浓度>150mmol /L ,血浆渗透压>310mmol /L 的脱水。 5、代谢性碱中毒: 是指以血浆HCO 3 浓度原发性升高和pH 呈上升趋势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 三、简答题: 1、举例说明因果交替规律在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体内出现的一系列变化,并不都是原始病冈直接作用的结果,而是由于机体的自稳调节紊乱出现的连锁反应。在原始病因作用下,机体发生某些变化,前者为因,后者为果;而这些变化又作为新的发病学原因,引起新的变化,如此因果不断交替、相互转化,推动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例如,车祸时机械力造成机体损伤和失血,此时机械力是原始病冈,创伤和失血是结果。但失血又可作为新的发病学原因,引起心输出量的降低,心输}H 量降低又与血压下降、组织灌注量不足等变化互为凶果,不断循环交替,推动疾病不断发展。疾病就是遵循着这种因果交替的规律不断发展的。 在因果交替规律的推动下,疾病可有两个发展方向:①良性循环:即通过机体对原始病因及发病学原因的代偿反应和适当治疗,病情不断减轻,趋向好转,最后恢复健康。例如,机体通过交感肾上腺系统的兴奋引起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以及血管收缩,使心输出量增加,血压得到维持,加上清创、输血和输液等治疗,使病情稳定,最后恢复健康;②恶性循环:即机体的损伤不断加重,病情进行性恶化。例如,由于失血过多或长时间组织细胞缺氧。可使微循环淤血缺氧,但回心血量进一步降低,动脉血压下降,发生失血性休克,甚至导致死亡。 2、试分析低渗性脱水早期易出现循环衰竭症状的机制? 低渗性脱水时,由于细胞外液低渗,尿量不减,也不主动饮水,同时细胞外液向渗透压相对高的细胞内转移。因此,细胞内 液并末丢失,主要是细胞外液减少,血容量减少明显,易出现外周循环衰竭症状。 3、简述代谢性酸中毒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心血管系统血浆H +浓度增高对心脏和血管的损伤作用主要表现在: (1)心肌收缩力降低:H + 浓度升高除使心肌代谢障碍外,还可通过减少心肌Ca 2+内流、减少肌浆网Ca 2+释放和竞争性抑制Ca 2+ 与肌钙蛋白结合使心肌收缩力减弱。 (2)心律失常:代谢性酸中毒出现的心律失常与血钾升高密切相关,高钾血症的发生除了细胞内K +外移,还与酸中毒时肾小管细胞泌H + 增加而排K +减少有关。重度的高钾血 症可发生心脏传导阻滞或心室纤颤,甚全造成致死性心律失常和心脏骤停。 (3)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降低:H + 增高可抑制心肌和外周血管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使血管的紧张度有所降低,尤其是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最为明显,但单纯性酸中毒不致引起明显的血管容量扩大和血压降低,而主要表现在对血管活性物质的反应性减弱。例如,在纠正酸中毒的基础上使用缩血管药,往往会收到较好的升压效果。 4.运用第二章所学知识分回答问题(临床案例2—1) 一位3l 岁的公司职员,工作非常努力。经常加班到深夜,有时回家后还要准备第2天要用的文件,感到很疲劳,慢慢地养成了每天抽2—3包烟,睡觉前还要喝2杯白酒的习惯。在公司经营状态不好时,他非常担心自己工作的稳定性,晚上有时失眠。在公司刚刚进行过的体检中,他的各项体格检查和化验检查都是正常的。 问题:你认为这位职员是健康的吗? 这位职员身体不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以及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该职员时常感到很疲劳,晚上有时失眠,这些都与健康的标准不符合,而是出于一个亚健康状态。亚健康是指有各种不适的自我感觉,但各种临床检查和化验结果为阴性的状态。如果亚健康状态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任其发展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该职员养成了每天抽2—3包烟,睡觉前还要喝2杯白酒的习惯,这些都是产生疾病的条件,当多个条件共同作用时,他将会出现身体上的疾病。 这仅仅是答案要点,希望各位老师和同学们继续丰富内容。 《病理生理学》作业2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缺氧: 向组织和器官运送氧减少或细胞利用氧障碍,引起机体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变

《生理学》作业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如一个正常成人心率为75次/分,心室收缩期为( B ) A. 0.1s B. 0.3s C. 0.5s D. 0.7s E. 1.0s (2)可使肺顺应性增大的因素是( A ) A. 肺弹性阻力减小 B. 气道阻力减小 C. 肺弹性阻力增加 D. 气道阻力增加 E.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 (3)自身调节的特点是( E ) A.与神经调节相关 B.与体液调节相关 C.与神经和体液调节同时相关 D.与神经调节有关,与体液调节无关 E.与神经和体液调节均无关 (4)平静呼气末胸膜腔内压( C ) A. 高于大气压 B. 等于大气压 C. 低于大气压 D. 等于肺内压 E. 高于肺内压 (5)神经纤维上前、后两次兴奋,后一次兴奋最早可出现于前一次兴奋后的( C ) A. 绝对不应期 B. 超常期 C. 相对不应期 D. 低常期 E. 低常期结束后 (6)躯体运动神经属于( D ) A. 感受器 B. 传入神经 C. 反射中枢 D. 传出神经 E. 效应器 (7)含奎宁和一些有毒植物的生物碱结构能引起典型的( B )

A. 酸味 B. 苦味 C. 咸味 D. 甜味 E. 鲜味 (8)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 B ) A. 60% B. 40% C. 20% D. 5% E. 15% (9)在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镶嵌蛋白的形式是( E ) A. 靠近膜的内侧面 B. 位于细胞膜中 C. 靠近膜的外侧面 D. 横贯整个脂质双分子层 E. 以上各种形式均有 (10)对甜味较敏感的部位是( A ) A. 舌尖部 B. 舌根部 C. 舌两侧部 D. 舌两侧前部 E. 舌两侧后部 (11)给家兔静脉注射20%葡萄糖10ml,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 ) A. 小管液溶质浓度增加 B. 血容量增加 C. 肾血流量增加 D. 有效滤过压增加 E. 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12)若某物质的清除率小于125ml/min。说明该物质( B ) A. 该物质不能从肾小球滤过 B. 被重吸收量大于分泌量 C. 被重吸收量小于分泌量 D. 不能被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 E. 不能被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分泌 (13)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 E ) A. 大脑皮层 B. 下丘脑 C. 中脑 D. 延髓 E. 脊髓 (14)血清中既无抗A凝集素又无抗B凝集素的血型是( D) A. O型 B. A型

病理生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病理生理学》作业1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基本病理过程: 就是指在多种疾病过程中出现得共同得功能、代谢与形态结构得病理变化。 2、疾病: 就是指在一定病凶得损害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得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3、病因: 凡就是能引起致疾病发生得体内外因素都称为致病因素,简称为病因。 4、低容量性高钠血症(高渗性脱水): 就是指失水多于失钠,血Na + 浓度>150mmol /L ,血浆渗透压>310mmol /L 得脱水。 5、代谢性碱中毒: 就是指以血浆HCO 3 浓度原发性升高与pH 呈上升趋势为特征得酸碱平衡紊乱。 二、单选题 1.能够促进疾病发生发展得因素称为 D A .疾病得条件 B .疾病得原因 C .疾病得危险因素 D .疾病得诱因 E .疾病得外因 2.疾病得发展方向取决于 D A .病因得数量与强度 B .存在得诱因 C .机体得抵抗力 D .损伤与抗损伤力量得对比 E .机体自稳调节得能力 3.死亡得概念就是指 C A .呼吸、心跳停止,各种反射消失 B .各组织器官得生命活动终止 C .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得功能永久性得停止 D .脑干以上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深度抑制状态 E .重要生命器官发生不可逆性损伤 4.全脑功能得永久性停止称为 C A .植物人状态 B .濒死状态 C .脑死亡 D .生物学死亡 E .临床死亡 5.体液就是指 B A .细胞外液体及其溶解在其中得物质 B .体内得水与溶解在其中得物质 C .体内得水与溶解在其中得无机盐 D .体内得水与溶解在其中得蛋白质 E .细胞内液体及溶解在其中得物质 6.高渗性脱水患者尿量减少得主要机制就是 B A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渴中枢 B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ADH 分泌 C .肾血流量明显减少 D .细胞内液减少 E .醛固酮分泌增多 7.下列哪一类水与电解质代谢紊乱早期易发生休克 A A .低渗性脱水 B .高渗性脱水 C .水中毒 D .低钾血症 E .高钾血症 8.判断不同类型脱水得分型依据就是 C A .体液丢失得总量 B .细胞外液丢失得总量 C .细胞外液渗透压得变化 D .血浆胶体渗透压得变化 E .细胞内液渗透压得变化 9.给严重低渗性脱水患者输入大量水分而未补钠盐可引起 C A .高渗性脱水 B .等渗性脱水 C .水中毒 D .低钾血症 E .水肿 10.水肿时造成全身钠、水潴留得基本机制就是 C A .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B .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C .肾小球-肾小管失平衡 D .肾小球滤过增加 E .静脉回流受阻 11.下列哪一项不就是低钾血症得原因 B A .长期使用速尿 B .代谢性酸中毒 C .禁食 D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病理生理学作业 1 一、名词解释 1.基本病理过程::是指在多种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共同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 2.病因:凡是能引起致疾病发生的体内外因素都称为致病因素,简称为病因。 3.疾病:是指在一定病凶的损害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4.低容量性高钠血症(高渗性脱水):是指失水多于失钠,血Na+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的脱水。 5.代谢性碱中毒:是指以血浆HCO 浓度原发性升高和pH呈上升趋势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 2.肺心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简称,由肺部疾病、胸廓运动障碍和肺血管疾病引起肺动脉高压,导致以右心肥厚扩张、衰竭为特征的心脏疾病。 二、单项选择题 1.能够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称为 D.疾病的诱因 2.疾病的发展方向取决 D.损伤与抗损伤力量的对比 3.死亡的概念是指 C.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的停止 4.全脑功能的永久性停止称为 C.脑死亡 5.体液是指 B.体内的水与溶解在其中的物质 6.高渗性脱水患者尿量减少的主要机制是 B.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ADH 分泌 7.下列哪一类水与电解质代谢紊乱早期易发生休克 A.低渗性脱水 8.判断不同类型脱水的分型依据是 C.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 9.给严重低渗性脱水患者输入大量水分而未补钠盐可引起 C.水中毒 10.水肿时造成全身钠、水潴留的基本机制是 C.肾小球-肾小管失平衡 11.下列哪一项不是低钾血症的原因 B.代谢性酸中毒 12.低钾血症时,心电图表现为 A.T波低平 13.下列何种情况最易引起高钾血症 D.急性肾衰少尿期

(更新版)最新电大国家开放大学《病理生理学(本)》网络核心课形考作业试题及答案 100%通过 2018春期电大把《病理生理学(本)》网络核心课纳入到“国开平台”进行考核,针对这个平台,本人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以后会不断更新,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考核说明:本课程采取“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即:课程总成绩= 形成性考核+ 终结性考试。形成性考核成绩满分100分,占总成绩的50%。(共4个形考任务) 形考任务1 题目1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 选择一项: C. 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题目2 下述属于基本病理过程的是()。 选择一项: D. 酸中毒 题目3 死亡是指()。 选择一项: C. 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 题目4 能够加速或延缓疾病发生的因素称为()。 选择一项: A. 疾病发生的条件 题目5 导致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是()。 选择一项: B. 疾病发生的原因 题目6 全脑功能的永久性停止称为()。 选择一项: D. 脑死亡 题目7 高烧患者出汗多、呼吸增快易出现()。 选择一项: D. 高渗性脱水 题目8 下列可引起低钾血症的是()。 选择一项: B. 消化液大量丢失 题目9 下列不是低钾血症原因的是()。 选择一项: E. 代谢性酸中毒 题目10 下列可引起高钾血症的是()。 选择一项: C. 酸中毒

外科学总论及手术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外科学总论及手术学 英文名称: 课程类型: 专业课必修考试 总学时:34 学分: 2.0 理论课学时:20 实验课学时:14 适用对象: 麻醉学专业本科学生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外科学是对医学科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临床医学学科。它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与基础医学和其它临床医学学科密切相关。外科学总论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临床基础理论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在外科学学习过程中加深理解、加深认识,为学习其它临床医学学科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为从事临床外科工作奠定基础。 手术学是研究外科手术方法和操作技术的学科。外科手术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外科无菌观念,掌握外科手术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为学习外科学和其它与手术有关的课程及今后从事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环节及教学方法和手段外科学总论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实验实习、考试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将板书、挂图、实验模型、幻灯和多媒体等各种方法手段运用到指定教材的讲授当中,使用启发式的教 学方法向学生传播外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通过实验实习向学生传授外科无菌观念和基本技能,通过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循环过程,使学生较全面地学好外科学,并通过考试来检测对外科无菌术、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 手术学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实验、考试等。在课堂讲授中,教师运用板书,幻灯、挂图及CAI 课件等多种方法,协助教师应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对教材相关的章节进行讲解;实验是在动物实验室内结合电化教学手段,指导学生在动物身体上练习各种外科手术的基本技能,熟悉各种外科手术器械及无菌术的应用,强化学生对手术学的感性认识,培养严格的无菌观念,熟悉各种消毒方法及加强外科基本技能的训练;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通过理论考试对手术学理论知识进行总体测试,通过实验考试检验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是本学科重视实验教学的具体表现之一。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外科学总论 1、绪论 【掌握】外科疾病的分类;现代外科学的内容;外科学范畴的相对性。 【熟悉】欧美外科学发展的简史;传统医学外科学的发展和成就。

病理生理学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基本病理过程::是指在多种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共同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 2.病因:凡是能引起致疾病发生的体内外因素都称为致病因素,简称为病因。 3.疾病:是指在一定病凶的损害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4.低容量性高钠血症(高渗性脱水):是指失水多于失钠,血Na+浓度>150mmol /L,血浆渗透压>310mmol/L的脱水。 5.代谢性碱中毒:是指以血浆HCO 浓度原发性升高和pH呈上升趋势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 2.肺心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简称,由肺部疾病、胸廓运动障碍和肺血管疾病引起肺动脉高压,导致以右心肥厚扩张、衰竭为特征的心脏疾病。 二、单项选择题 1.能够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称为D.疾病的诱因 2.疾病的发展方向取决D.损伤与抗损伤力量的对比 3.死亡的概念是指C.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的停止 4.全脑功能的永久性停止称为C.脑死亡 5.体液是指B.体内的水与溶解在其中的物质 6.高渗性脱水患者尿量减少的主要机制是B.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ADH 分泌 7.下列哪一类水与电解质代谢紊乱早期易发生休克A.低渗性脱水 8.判断不同类型脱水的分型依据是C.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 9.给严重低渗性脱水患者输入大量水分而未补钠盐可引起C.水中毒 10.水肿时造成全身钠、水潴留的基本机制是C.肾小球-肾小管失平衡 11.下列哪一项不是低钾血症的原因B.代谢性酸中毒 12.低钾血症时,心电图表现为A.T波低平 13.下列何种情况最易引起高钾血症D.急性肾衰少尿期 14.高钾血症和低钾血症均可引起D.心律失常

病理生理学作业参考答 案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病理生理学》作业1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基本病理过程: 是指在多种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共同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 2、疾病: 是指在一定病凶的损害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3、病因: 凡是能引起致疾病发生的体内外因素都称为致病因素,简称为病因。 4、低容量性高钠血症(高渗性脱水): 是指失水多于失钠,血Na + 浓度>150mmol /L ,血浆渗透压>310mmol /L 的脱水。 5、代谢性碱中毒: 是指以血浆HCO 3 浓度原发性升高和pH 呈上升趋势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 三、简答题: 1、举例说明因果交替规律在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体内出现的一系列变化,并不都是原始病冈直接作用的结果,而是由于机体的自稳调节紊乱出现的连锁反应。在原始病因作用下,机体发生某些变化,前者为因,后者为果;而这些变化又作为新的发病学原因,引起新的变化,如此因果不断交替、相互转化,推动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例如,车祸时机械力造成机体损伤和失血,此时机械力是原始病冈,创伤和失血是结果。但失血又可作为新的发病学原因,引起心输出量的降低,心输}H 量降低又与血压下降、组织灌注量不足等变化互为凶果,不断循环交替,推动疾病不断发展。疾病就是遵循着这种因果交替的规律不断发展的。 在因果交替规律的推动下,疾病可有两个发展方向:①良性循环:即通过机体对原始病因及发病学原因的代偿反应和适当治疗,病情不断减轻,趋向好转,最后恢复健康。例如,机体通过交感肾上腺系统的兴奋引起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以及血管收缩,使心输出量增加,血压得到维持,加上清创、输血和输液等治疗,使病情稳定,最后恢复健康;②恶性循环:即机体的损伤不断加重,病情进行性恶化。例如,由于失血过多或长时间组织细胞缺氧。可使微循环淤血缺氧,但回心血量进一步降低,动脉血压下降,发生失血性休克,甚至导致死亡。 2、试分析低渗性脱水早期易出现循环衰竭症状的机制 低渗性脱水时,由于细胞外液低渗,尿量不减,也不主动饮水,同时细胞外液向渗透压相对高的细胞内转移。因此,细胞内液并末 丢失,主要是细胞外液减少,血容量减少明显,易出现外周循环衰竭症状。 3、简述代谢性酸中毒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心血管系统血浆H +浓度增高对心脏和血管的损伤作用主要表现在: (1)心肌收缩力降低:H +浓度升高除使心肌 代谢障碍外,还可通过减少心肌Ca 2+ 内流、 减少肌浆网Ca 2+ 释放和竞争性抑制Ca 2+与肌钙蛋白结合使心肌收缩力减弱。 (2)心律失常:代谢性酸中毒出现的心律失常与血钾升高密切相关,高钾血症的发生除 了细胞内K + 外移,还与酸中毒时肾小管细胞 泌H + 增加而排K +减少有关。重度的高钾血 症可发生心脏传导阻滞或心室纤颤,甚全造成致死性心律失常和心脏骤停。 (3)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降低:H +增高可抑制心肌和外周血管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使血管的紧张度有所降低,尤其是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最为明显,但单纯性酸中毒不致引起明显的血管容量扩大和血压降低,而主要表现在对血管活性物质的反应性减弱。例如,在纠正酸中毒的基础上使用缩血管药,往往会收到较好的升压效果。 4.运用第二章所学知识分回答问题(临床案例2—1) 一位3l 岁的公司职员,工作非常努力。经常加班到深夜,有时回家后还要准备第2天要用的文件,感到很疲劳,慢慢地养成了每天抽2—3包烟,睡觉前还要喝2杯白酒的习惯。在公司经营状态不好时,他非常担心自己工作的稳定性,晚上有时失眠。在公司刚刚进行过的体检中,他的各项体格检查和化验检查都是正常的。 问题:你认为这位职员是健康的吗 这位职员身体不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以及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该职员时常感到很疲劳,晚上有时失眠,这些都与健康的标准不符合,而是出于一个亚健康状态。亚健康是指有各种不适的自我感觉,但各种临床检查和化验结果为阴性的状态。如果亚健康状态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任其发展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该职员养成了每天抽2—3包烟,睡觉前还要喝2杯白酒的习惯,这些都是产生疾病的条件,当多个条件共同作用时,他将会出现身体上的疾病。 这仅仅是答案要点,希望各位老师和同学们继续丰富内容。 《病理生理学》作业2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缺氧: 向组织和器官运送氧减少或细胞利用氧障碍,引起机体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变化的病理过程。 2、乏氧性缺氧:

第一章绪论 (Introducation) 一、概念: 家畜病理学(animal pathology)通过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患病机体内所呈现的代谢、机能、形态、结构的变化,来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的规律,为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二、家畜病理学的基本内容 总论:各种基本病理过程包括炎症、发热、休克、变性、坏死等 各论:各器官系统的疾病病理包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等。 三、家畜病理学在兽医学科中的地位 本门课程是兽医科学的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的桥梁。 ?以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等基础学科为基础; ? 为内科学、外科学、传染病学等临床学科的学习作基础; 兽医病理学是: 桥梁 基础兽医学←-----→临床兽医学 目的:诊断、研究 四、动物病理学的分支 1、动物病理解剖学:从患病动物的形态、结构入手,研究探讨动物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动物病理生理学:从患病动物的机能、代谢入手,研究探讨动物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3、动物卫生病理学:研究屠宰动物各组织、器官的病变及疾病的发生原因、发病机制、病理形态学变化、鉴别诊断和卫生评价与处理的学科。 4、化学病理学:是指把组织或细胞的染色技术与化学反应相结合,以揭示细胞内各种物质的特殊性的病理学分支,现已广为普及和应用。 5、免疫病理学:是指将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引入病理学,借以阐述许多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的病理学分支。它多采用免疫荧光法、免疫过氧化物酶法、放射免疫标记自显影法和免疫电镜法等研究疾病,从而揭示出一批未曾被人们认识的与免疫反应有关的疾病,如变态反应、免疫缺陷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组织和器官移植免疫及肿瘤免疫等发展的全过程中,连续研究患病机体的代谢、功能紊乱和形态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6、遗传病理学:是指研究遗传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所引起疾病的一个病理学分支。遗传性疾病按涉及的遗传物质的不同可分为三大类,即由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而引起的染色体病;病理性状由两对以上不同突变基因所决定(每对基因之间无显性和隐性之分)的多基因遗传病和由某一个(对)基因异常而引 起的单基因遗传病。单基因遗传病又有以下几种不同的遗传方式: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X连锁遗传和Y连锁遗传。 比较病理学:是指将各种动物疾病的病理过程或动物疾病与人类疾病病理过程进行比较研究的一个病理学 分支。其任务在于用从各类动物疾病病理过程研究中所获得的知识,来阐明人类疾病的病理过程及其本质, 为防治疾病和增进人类健康服务。

病理生理学作业及答案 (2013-01-16 15:59:29) 名词解释 1、低钠血症:是指血清Na+浓度﹤130mmol/L,伴有或不伴有细胞外液容量的改变,是临床上常见的水、钠代谢紊乱。 2、水肿:过多的体液积聚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称为水肿。 3、高钾血症:是指血清K+浓度超过5.5mmol/L。 4、高渗性脱水:又称低容量性高钠血症,其特点是失水多于失Na+,血清Na+浓度 >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细胞外液量和细胞外液量均减少。 5、低渗性脱水: 又称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其特点是失Na+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 <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 6、反常性碱性尿:一般酸中毒时尿液呈酸性,但高钾血症时因细胞外液钾离子浓度高,使细胞外钾离子移入细胞内,同时细胞内氢离子则移到细胞外,造成细胞外液酸中毒,此时,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因H+减少、K+增多而泌H+减少、泌K+增加,从而使尿液反常性地呈中性或偏碱性。 7、反常性酸性尿:低钾对肾功能有影响,低钾血症时,肾小管上皮细胞NH3生成增加,近曲小管对HCO3-重吸收增强,使尿液更加成酸性 8、标准碳酸氢盐(SB):是指全血标本在(即温度38度,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为100%,用PaCO240mmHg的气体平衡)下所测得的血浆HCO3——的量。 9、碱剩余(BE):是指在标准条件下,用酸或碱滴定血标本至PH7.40时所需的酸或碱的量。 10、阴离子间隙(AG):是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UA)与未测定的阳离子(UC)的差值,即AG=UA-UC。正常值为10-14mmol/L。 11、发热: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儿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当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的0.5℃时,称为发热。 12、过热:由于体温调节机构功能失调或调节障碍,使得机体不能将体温控制在与调定点相适应的水平而引起的非调节性的体温升高。 13、内生致热源: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体内某些细胞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 14、应激: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反应。 15、全身适应综合征:是指劣性应激原持续作用于机体,则应激可表现为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并最终导致内环境紊乱和疾病。可分为警觉期、抵抗期、衰竭期。 16、急性期蛋白:急性期反应时,血浆中浓度迅速升高的蛋白质称为急性期蛋白。 17、热休克蛋白:在热应激时新合成或合成增多的一组蛋白质称为热休克蛋白。 18、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的组织、器官经恢复血液灌注后不但不能使其功能和结构恢复,反而加重其功能障碍和结构损伤的现象。 19、自由基:是外层电子轨道上有一个或多个不配对的电子的原子、原子团和分子的总称。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病理生理学( Pathophysiology )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时分配:计划学时 54;理论课学时 54 使用教材:病理生理学(第 6 版)主编:金惠铭王建枝,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印刷时间 2004 年 5 月 教学方式:理论课讲授与实习相结合 考核方式:期末理论课考试占 100% 参考书目:《高级病理生理学》(第 1版),主编:杨惠玲,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印刷时间: 1998 年《新编病理生理学》(第 1 版),主编:吴其夏,出版社: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印刷时间: 1999 年 二、教学要求: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它需要应用正常人体中形态、功能、代谢方面的各种有关知识加以综合、分析后用到患病的机体,从而正确地认识疾病在患病机体内出现的各种变化,因此它和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解剖学、药理学等各门基础理论学科有重要联系,而且作为一门研究疾病的基础课,它又有责任把正常人体的有关知识,逐渐引向对患病机体的认识。所以病理生理学是一门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因此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教师更要有广泛的基础与临床知识才能学好和教好这门学科。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 目的要求 ] 1.掌握病理生理学的概念。 2.熟悉病理生理学的基本任务地位和内容。 3.了解学习病理生理学的重要性和研究方法。 [ 教学内容 ] 1 学时 1.病理生理学的概念和任务。 2.病理生理学的内容。 ( 1)疾病概论:探讨疾病的普遍共性问题。 ( 2)基本病理过程:存在于不同疾病中,共同的、成套的机能、代谢与形态结构的改变。 (3)各系统病理生理学:血液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等系统疾病时的病理生理变化。 3.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4.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 课外作业及思考题 ] 1.什么是病理过程 2.试述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 3.病理生理学的内容有哪些4.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1.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 ( ) A.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B.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C.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D.疾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的科学 E.患病机体形态结构改变的科学 2. 疾病概论主要论述 ( ) A. 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B. 疾病的原因与条件 C. 疾病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机制 D. 疾病中各种临床表现的发生机制 E. 疾病的经过与结局 ( ) 3. 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的最主要方法是 A.临床观察 B.动物实验 C.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D.疾病的分子和基因诊断 E.形态学观察 二、问答题 1.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什么是循证医学? 3.为什么动物实验的研究结果不能完全用于临床? 第二章疾病概论 一、选择题 1.疾病的概念是指 ( ) A.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躯体上、精神上及社会上的不良状态 B.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C.在病因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D.机体与外界环境间的协调发生障碍的异常生命活动 E.生命活动中的表现形式,体内各种功能活动进行性下降的过程 2.关于疾病原因的概念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 A.引起疾病发生的致病因素 B.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内因素 C.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外因素 D.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内外因素 E.引起疾病并决定疾病特异性的特定因素3.下列对疾病条件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 A.条件是左右疾病对机体的影响因素 B.条件是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 C.条件是影响疾病发生的各种体内外因素 D.某些条件可以促进疾病的发生 E.某些条件可以延缓疾病的发生 4.死亡的概念是指 ( ) A.心跳停止 B.呼吸停止 C.各种反射消失 D.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 E.体内所有细胞解体死亡 5.下列哪项是诊断脑死亡的首要指标 ( ) A.瞳孔散大或固定 B.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 C.自主呼吸停止 D.脑干神经反射消失 E.不可逆性深昏迷 6.疾病发生中体液机制主要指 ( ) A.病因引起的体液性因子活化造成的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B.病因引起的体液质和量的变化所致调节紊乱造成的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C.病因引起细胞因子活化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D.TNFα数量变化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E.IL质量变化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二、问答题 1.生物性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时具有哪些特点?2.举例说明疾病中损伤和抗损伤相应的表现和在疾病发展中的意义? 3.试述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神经体液机制?4.简述脑死亡的诊断标准?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一、选择题 A型题 1.高热患者易发生 ( ) A.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B.低容量性低钠血症C.等渗性脱水 D.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郑大《病理生理学》 缺氧

、反映组织利用氧多少的指标是D A、动脉血氧含量 B、静脉血氧含量 C、静脉血氧饱和度 D、动—静脉血氧含量差 2、某患者血氧检查结果是:PaO2 6.0kPa(45mmHg),血氧容量20ml/dl,动脉血氧含量14ml/dl,动—静脉血氧含量差4ml/dl,其缺氧类型为A A、低张性缺氧 B、血液性缺氧 C、组织性缺氧 D、循环性缺氧 3、缺氧时使冠状动脉扩张的最重要的物质是B A、乳酸 B、腺苷 C、PGl2 D、儿茶酚胺 4、氰化物中毒时最具特征的血氧变化是D A、氧容量降低 B、静脉血氧含量降低 C、氧饱和度正常 D、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减小 5、PaO2低于下列哪项数值时可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加深加快B A、10.0kPa(75mmHg) B、8.0kPa(60mmHg) C、6.7kPa(50mmHg) D、5.33kPa(40mmHg)

5、缺氧初期心输出量增加的机制是ABCD A、心率加快 B、心肌收缩力加强 C、呼吸运动增强 D、静脉回流增加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砒霜中毒导致缺氧的机制是形成高铁血红蛋白× 正确错误 2、剧烈运动引起的缺氧其血氧变化特点为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增大。√ 正确错误 3、慢性缺氧时红细胞增多的机制是骨髓造血加强。√ 正确错误 4、缺氧时氧解离曲线右移的最主要原因是红细胞内2,3—DPG增加。√ 正确错误 5、低张性缺氧的血氧变化是动脉血氧含量、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均降低√ 正确错误 1.[1分]关于缺氧的描述,下项最为贴切的是 A:血液氧饱和度降低 B:吸入气体氧分压降低 C:组织供氧不足或不能充分利用氧 D:血液氧含量过低 E:血液氧容量降低 标准答案:C 2.[1分]低张性缺氧主要血气特点是 A:血液氧分压低于正常 B:血液氧含量低于正常 C:血液氧容量低于正常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第七版)(供临床、麻醉、影像、口腔等本科专业使用) 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2009年5月 前言 病理生理学作为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发挥着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及口腔医学等医学专业的桥梁作用。病理生理学范畴非常广泛,主要讨论研究大多数疾病的共有的规律和常见病理过程,以及各器官系统疾病的一般规律和某些常见疾病的特殊规律。病理生理学是以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病理解剖学、病原学等学科为基础,以患病机体为对象,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条件、规律、发病机制以及疾病过程中功能和代谢变化的专业基础学科。病理生理学是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及口腔医学等医学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医学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常见病理过程及某些常见病、多发病的病理生理学知识,为学习以上专业课程、认识和防治疾病奠定理论基础。病理生理学注重培养学生掌握认识、分析及处理疾病的正确思维方式,它的后继课程是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及口腔医学等学科课程,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将为这些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我院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及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主要由前言、学时安排、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和要求(目的要求、教学难点、教学内容、复习思考题)、参考书籍和常用网址等四个部分组成。“教学内容”中的下划线部分为重点掌握内容,是“目的要求”中“掌握”的细化或补充。该课程为2.5学分,计划学时为5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8,讨论课学时6。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辅助的讲授方式为主。同学们在认真学习本学科的同时,还应复习有关临近学科的基本理论,通过科学的思维来正确认识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变化,不断提高综合分析能力。讨论课以典型病例为中心进行,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方式为闭卷理论考试,题型多样化,主要有名词解释、选择、简答、论述、判断及病例分析等,占总成绩的100%。

2014年1月中医大《病理生理学》在线作业答案 1. 80%肝性脑病患者,其血液及脑脊液中升高的物质是 A. 氨 B. 尿素氮 C. GABA D. 去甲肾上腺素 E. 芳香族氨基酸 满分:1 分 2. 下列哪项不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 A. 慢性肾小球肾炎 B. 失血性休克 C. 高血压 D. 糖尿病 E. 肾小动脉硬化症 满分:1 分 3. 体温每升高1°C,基础代谢率约增高 A. 5% B. 10% C. 13% D. 20% E. 23% 满分:1 分 4. 下列哪种疾病可引起高输出量性心力衰竭 A. 急性心肌梗塞 B. 甲状腺功能亢进 C. 心肌炎 D. 高血压 E. 心瓣膜病 满分:1 分 5. 功能性分流可见于 A. 肺动脉炎 B. 肺血管收缩 C.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 慢性支气管炎 E. 肺动脉栓塞 满分:1 分 6. 低蛋白血症引起水肿的机制是 A. 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B. 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C. 组织间液的胶体渗透压升高 D. 组织间液的流体静压下降 E. 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满分:1 分

7. 关于发热正确的是 A. 体温超过正常值0.5℃均属发热 B. 由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 C. 可由皮肤散热缺陷引起 D. 甲亢引起的体温升高属于发热 E. 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 满分:1 分 8. 下述哪种物质属内生致热原 A. 本胆烷醇醇 B. IL-6 C. 外毒素 D. 抗原抗体复合物 E. 内毒素 满分:1 分 9. 影响血管内外液体交换的因素中下列哪一因素不存在 A. 毛细血管流体静压 B. 血浆晶体渗透压 C. 血浆胶体渗透压 D. 微血管壁通透性 E. 淋巴回流 满分:1 分 10. 引起肾后性肾功能不全的病因是 A. 急性肾小球肾炎 B. 汞中毒 C. 急性间质性肾炎 D. 输尿管结石 E. 肾结核 满分:1 分 11.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发生贫血跟下列哪项机制无关 A. EPO生成减少 B. 红细胞破坏增加 C. 骨髓造血抑制 D. 造血原料减少 E. 血尿 满分:1 分 12. 下列哪种疾病可引起右室后负荷增大 A.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B. 二尖瓣关闭不全 C. 肺动脉瓣关闭不全 D. 肺动脉瓣狭窄 E. 主动脉瓣狭窄 满分:1 分 13. 呼吸功能不全发生的缺氧,其动脉血中最具特征性的变化是 A. 氧容量降低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第七版) (供临床、麻醉、影像、口腔等本科专业使用)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2009年5月前言病理生理学作为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发挥着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及口腔医学等医学专业的桥梁作用。病理生理学范畴非常广泛,主要讨论研究大多数疾病的共有的规律和常见病理过程,以及各器官系统疾病的一般规律和某些常见疾病的特殊规律。病理生理学是以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病理解剖学、病原学等学科为基础,以患病机体为对象,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条件、规律、发病机制以及疾病过程中功能和代谢变化的专业基础学科。病理生理学是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及口腔医学等医学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医学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常见病理过程及某些常见病、多发病的病理生理学知识,为学习以上专业课程、认识和防治疾病奠定理论基础。病理生理学注重培养学生掌握认识、分析及处理疾病的正确思维方式,它的后继课程是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及口腔医学等学科课程,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将为这些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本大纲适用于我院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及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主要由前言、学时安排、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和要求(目的要求、教学难点、教学内容、复习思考题)、参考书籍和常用网址等四个部分组成。“教学内容”中的下划线部分为重点掌握内容,是“目的要求”中“掌握”的细化或补

充。该课程为2.5学分,计划学时为5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8,讨论课学时6。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辅助的讲授方式为主。同学们在认真学习本学科的同时,还应复习有关临近学科的基本理论,通过科学的思维来正确认识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变化,不断提高综合分析能力。讨论课以典型病例为中心进行,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方式为闭卷理论考试,题型多样化,主要有名词解释、选择、简答、论述、判断及病例分析等,占总成绩的100%。学时分配表章标题学时 1 0.5 绪论 2 1.5 疾病概论 3 6 水、电解质代谢障碍 4 6 酸碱平衡紊乱 5 3 缺氧 1 6 发热自学 7 2 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8 2 细胞增殖和凋亡异常与疾病 9 2 应激 10 2 缺血-再灌注损伤 11 6 休克 13 2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14 4 心功能不全 15 3 肺功能不全 16 3 肝功能不全17 5 肾功能不全 18 脑功能不全自学学时合计48学时 6 讨论课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熟悉:基本病理过程的概念以及基本病理过程与疾病的关系;病理生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病理生理学的主要内容和常用研究方法。了解: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基本病理过程?试举例说明。2.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第二章疾病概论【目的要求】掌握:疾病、脑死亡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一般规律及基本机制。熟悉:健康、亚健康的概念;疾病发生的原因、条件,脑死亡的判断标准。了解:康复、死亡,临终关怀与安乐死。【复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