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淀粉的研究及应用

马铃薯淀粉的研究及应用
马铃薯淀粉的研究及应用

马铃薯淀粉的研究及应用

摘要:介绍了马铃薯的生产概况、马铃薯淀粉的特性及其在各行业中的应用,

展望了我国马铃薯淀粉行业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马铃薯淀粉;变性淀粉;应用

Study on potato starch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industry Abstract: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potato and potato starch, and the properties of potato starch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industry. The prospect of potato starch in our country was also foreseen.

Keywords: potato starch;denatured potato starch;application

马铃薯是一种广为种植的经济作物, 主要生长在北纬35°-50°、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气候冷凉的沙质土壤带。目前全球生产马铃薯的国家有100 多个, 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欧洲及美洲等地, 中国、俄罗斯、波兰等是马铃薯的主要生产国, 总产约3×108 t(周庆锋,2006)。2005 年12 月28 日, 联大在结束会期的最后一天通过决议, 宣布2008 年为“国际土豆年”, 以显示马铃薯在世界粮食生产中的重要性。我国马铃薯种植分为华北、西北、东北、西南四大产区, 种植面积较大的省( 区) 有贵州、内蒙古、云南、甘肃等(李军等,2007)。我国2005 年马铃薯种植面积488.09×104 hm2, 约占世界种植面积的25% , 单产14.5 t/hm2, 总产量7 086.5×104 t,分别占全世界总产量的19% 和亚洲的70% , 居世界首位。目前我国马铃薯大多作为鲜食, 工业化加工转化率不到5% ,而发达国家高达80%以上(王秀芳,1998)。这一方面说明我国马铃薯产业化的水平很低, 同时也说明了马铃薯产业中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因此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鲜马铃薯中的淀粉含量一般为9% ~25%, 由于马铃薯淀粉及其变性淀粉具有很多优良特性, 因此在各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 马铃薯淀粉的生产概况

1811 年, 美国生产出了首批马铃薯淀粉, 19 世纪70 年代开始规模化生产(张洪微等,2003)。目前, 全球马铃薯淀粉年产量约600×104 t, 其中欧盟国家的产量最大,亚洲是马铃薯淀粉国际市场的重要销售地区。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直接以马铃薯为原料加工的各类食品有300 多种, 制成淀粉、各种类型的变性淀粉及淀粉深加工产品达上千种。在我国, 马铃薯淀粉产业起步晚, 加工水平相对较为落后, 主要表现在生产效率低、效益差、综合利用率低。随着近年来我国马铃薯种植水平的提高和种植面积的扩大, 马铃薯淀粉的产量也随之大大提高, 截止到2006 年, 我国马铃薯淀粉的产量已经突破了80×104 t。而目前国内

马铃薯淀粉的年需求量约为30×104 t, 变性淀粉的年需求量为25×104 t, 市场缺口很大, 每年需从国外进口。马铃薯淀粉和变性淀粉因具有独特的价值成分, 在各个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尽管其价格比其他淀粉要高, 但其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

2 马铃薯淀粉的特性

2.1 马铃薯淀粉粒径大

马铃薯淀粉的粒径一般为25~100 μm, 平均粒径为30~40 μm, 比玉米淀粉、红薯淀粉和木薯淀粉的粒径都要大。马铃薯淀粉粒径的大小不仅随其品种不同而变化, 即使是同一品种的马铃薯, 在不同的营养条件下, 其淀粉粒径大小也会发生变化[11]。大粒径的马铃薯淀粉呈椭圆形, 小粒径的呈圆形。

2.2 马铃薯淀粉黏性大

马铃薯支链淀粉含量高达80% 以上, 其直链淀粉的聚合度也很高, 所以马铃薯淀粉糊的黏度很高。马铃薯淀粉糊浆黏度峰值平均达3000 BU, 比玉米淀粉( 600BU) 、木薯淀粉(1000BU) 和小麦淀粉(300BU) 的糊浆黏度峰值都高。马铃薯淀粉虽然也含有直链淀粉, 但由于其直链部分的大分子量及磷酸基团的取代作用, 马铃薯淀粉糊的凝胶强度很大(Wang- xiaofang等,2006)。

2.3 马铃薯淀粉的糊化温度低, 吸水力强

马铃薯淀粉的糊化温度平均为56℃, 比玉米淀粉(64℃) 、小麦淀粉(69℃) 以及薯类淀粉的木薯淀粉(59℃) 和甘薯淀粉(79℃) 的糊化温度都低。马铃薯淀粉颗粒较大, 其内部结构较弱, 又由于其分子结构中磷酸基电荷间相互排斥, 因此马铃薯淀粉具有很好的膨胀性。当温度达到5O~62℃, 淀粉粒一齐吸水膨胀。当完成糊化时, 马铃薯淀粉能吸收比自身的质量多400倍~600倍的水分。

2.4 马铃薯淀粉糊浆透明度高

马铃薯糊浆中几乎不存在能引起光线折射的未膨胀和糊化的颗粒状淀粉。马铃薯淀粉分子结构中结合的磷酸基及其不含有脂肪酸是其糊浆透明度高的重要原因。马铃薯淀粉的含磷量最高, 几乎百分之百以共价键结合于淀粉中, 每

200~400个葡萄糖基中含1个磷酸基, 磷酸基上的平衡离子主要是K+,Na+,Ca2+, Mg2+,这些平衡离子在马铃薯胶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带负电荷的磷酸基在水溶液中排斥带有相同电荷的物质, 对胶化过程有利, 表现在可快速水合和吸水膨胀, 增强水黏合性能, 形成淀粉糊(于天峰,等,2005)。

2.5 马铃薯淀粉的蛋白质含量低

马铃薯淀粉不具有玉米淀粉和小麦淀粉那样典型的谷物口味。马铃薯淀粉中的蛋白残留量通常低于0.1%。因此它颜色洁白, 口味温和, 无刺激。

3 马铃薯变性淀粉的特点

马铃薯原淀粉也存在一些缺陷, 如耐剪切能力不强等, 这往往需要通过变性来解决问题。变性淀粉是指利用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酶法, 改变淀粉的天然性质, 增加其性能或引进新的特性而制备的淀粉衍生物。一些常见的马铃薯变性

淀粉有: 预糊化淀粉、酸转化淀粉、双醛氧化淀粉、交联淀粉、酯化淀粉、醚化淀粉和接枝淀粉等(赵燕等,2004)。

马铃薯预糊化淀粉与其他预糊化淀粉( 如甘薯、小麦和玉米等预糊化淀粉) 比较, 由于其支链分子量比较大, 因而具有很强的粘结性; 马铃薯酸转化淀粉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能;马铃薯羟烷基淀粉在低温下具有持水性,是( 仅次于羟丙基木薯淀粉) 制作冷冻布丁的良好辅料;马铃薯氧化淀粉成膜性好, 透明度高, 用作食品被膜剂很有优势;马铃薯交联淀粉是利用马铃薯原淀粉吸水性强和增稠效果好的特点, 通过交联提高淀粉的耐剪切能力,从而增强其稳定性。国外对马铃薯变性淀粉的研究开发已取得长足的进步,如荷兰艾维贝公司开发出预煮淀粉56 种, 其中马铃薯淀粉型为29 种; 速溶淀粉为32 种,其中马铃薯淀粉糖12 种。如此众多的马铃薯淀粉, 很多是国内尚未生产的品种,这就需要我国的淀粉科研人员努力攻关,早日缩小差距。

4 马铃薯淀粉的应用

4.1 在糖果生产中的应用

在糖果中, 马铃薯淀粉主要用作填充剂, 参与糖体组织结构的形成。在奶糖的生产上, 可增加糖果的体积, 可改善产品的口感和咀嚼性, 增加弹性和细腻度, 而且能有效防止糖体变形和变色, 延长产品货架期; 在明胶糖果中, 马铃薯变淀粉因其良好的透明度和较强的持水作用, 在一定的比例下能够和明胶很好地配合, 形成韧而不硬, 滑而不粘, 具有良好口感和弹性的凝胶, 同时可大幅度降低成本。采用生物工程方法用马铃薯淀粉生产的葡萄糖果、葡萄糖浆等, 可以作为饮料等的调味料, 也可以用来制作糖衣。

4.2 在面食中的应用

马铃薯淀粉蛋白质含量低, 颜色洁白, 具有天然的磷光, 能有效改善面团的色泽。同时它具有黏度高、弹性好和抗老化性强等特点, 能显著地改善面条的复水性, 提高面团的弹性和筋韧度, 改变面团的流变性, 降低面块的含油率。用马铃薯淀粉制作的面条和粉丝等产品, 不仅颜色好, 而且不易断条。国外有人在方便面中添加马铃薯淀粉, 生产的面条不会形成白色的硬芯, 而且弹性好(王善荣等,2004)。王成军等人以马铃薯淀粉作为主要原料, 生产出一种韧性好、不浑汤、复水性好的朝鲜冷面。俞峥怿认为, 马铃薯淀粉是勾芡的首选, 因为它吸水性好, 溶胀程度大, 糊化温度低, 糊透明度高。把马铃薯淀粉和变性淀粉添加在糕点面包中,既可增加营养成分, 还可防止面包变硬, 从而延长保质期。艾维贝公司开发的蜡质马铃薯淀粉中, 支链淀粉含量高达99%以上, 不易产生老化现象, 因此是一种优良的裹粉原材料。

4.3 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在肉制品的生产中, 马铃薯淀粉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马铃薯淀粉糊化后的透明度非常高, 所以可使制品的肉色鲜亮, 外观悦目, 能够防止产品颜色发生变化, 减少亚硝酸盐和色素的使用量, 同时对于改善产品的保水性、组织状态均有明显的效果。在灌肠产品中, 将添加的玉米淀粉改为马铃薯淀粉, 可大大减少淀粉的用量, 提高主料肉的用量, 这样既提高了灌肠的口味及口感,又提高了产品的档次[20, 21]。这是因为新鲜肉在受热时会失去部分水分,而淀粉能够吸收部

分这些水分并与其发生糊化反应。因此选择吸水性好、膨胀率高的淀粉, 对肉制品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孔保华[22]在鱼丸中添加了马铃薯淀粉, 改善了鱼丸的流变学特性和感官品质。还有人在鸡肉火腿中加入了马铃薯淀粉, 也制成了弹性和切片性好的产品。

4.4 在乳制品中的应用

酸奶是马铃薯变性淀粉在乳制品中最典型的应用范例。在酸奶生产过程中, 一般要经过高压均质、高温杀菌工序, 处理后会使蛋白质变性, 从而失去对水分的控制能力, 也丧失了其优良的乳化功能, 易产生析水分离现象。经过交联酯化处理的马铃薯淀粉具有很好的抗高温、强剪切和降低pH 值的能力, 同时能防止产品脱水分层。此外, 马铃薯变性淀粉还能增加酸奶的黏度, 使其口感更加稠厚、浓郁。因马铃薯变性淀粉糊的透明度较佳, 因此不会影响酸奶的色泽。此外, 由于马铃薯淀粉的口味温和, 可使酸奶保持清淡风味和细腻的口感。在奶酪制品中, 马铃薯淀粉可部分替代酪蛋白, 并能改善产品的成型性和熔融性。艾维贝公司开发的蜡质马铃薯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极低, 由于其极佳的增稠性、耐高温焙烤性及优良的冻融稳定性, 使用适宜的改性蜡质马铃薯淀粉可将配方中昂贵的海藻酸盐的使用量降低20% , 而且不会影响产品的稠度、稳定性和冻融稳定性。邬应龙等人通过实验证明,高黏度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可以部分或全部替代冰淇淋中的奶油。随着奶油替代量的增加, 冰淇膨胀率明显提高,冰淇淋的硬度也略有增加。

4.5 在其他行业的应用

由于马铃薯淀粉的理化指标及性质非常优越, 在其他工业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马铃薯淀粉可以使印染浆液成为稠厚而有黏性的色浆, 不仅易于操作, 而且可将色素扩散至织物内部; 在造纸工业中,马铃薯淀粉正逐步取代玉米淀粉而被大量广泛使用,它可以增加纸的弹性和改善其物理性质; 用马铃薯淀粉与丙烯睛、丙烯酸、丙烯酸酯、丁二烯、苯乙烯等单体接技共聚, 可制取一种超强吸水剂, 吸水量可达其本身质量的几百倍甚至1 000 倍以上, 可用于沙土保水剂、种子保水剂和卫生用品等; 将马铃暮淀粉添加在聚氨酯塑料中, 既起填充作用, 又起交联作用,可增强塑料产品的强度、硬度和抗磨性, 所生产的材料可用于高精密仪器, 以及航天和军工等特殊领域。马铃薯淀粉由于其低热量特点, 可用在维生素、葡萄糖、山梨醇等治疗某些特殊疾病的药品中。马铃薯精淀粉的变性产物预糊化淀粉是鳗鱼饲料的最好黏结剂, 一般添加量为20%。

5 前景展望

我国60%以上的马铃薯原淀粉及其衍生物依赖国外进口, 每年费用超过10 亿元。由于资金与技术等条件的限制, 短期内不会建立许多厂家, 马铃薯加工品的市场缺口还会越来越大。随着食品功能的不断开发, 以及品种的不断增多, 对马铃薯变性淀粉在食品中的开发应用提出了一些新的课题, 同时也创造了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充分利用我国马铃薯资源优势, 开展马铃薯淀粉及变性淀粉加工前途光明。

参考文献:

1.Wang-xiaofang,Li-xiaoyu,Wang-wei.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starch gels of buckwheat,corn and potato [J].Transactions of the CSAE,2006,22(12):220-223.

2.樊永学.宁夏马铃薯淀粉业在加入WTO 后的对策与措施[J].市场经济研

究,1999 (6):65-66.

3.范景琼.景东马铃薯发展思路[J].云南农业,2007,(2):30.

4.李军.促进凉山州马铃薯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的对策[J].中国马铃

薯,2007, 21(1):59-61.

5.马连军.蒙城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7(4):38-

41.

6.聂宗平.大力发展毕节地区马铃薯加工业[J].中国农村小康科

技,2007(2):18- 21.

7.潘明.马铃薯淀粉和玉米淀粉的特性及应用比较[J].中国马铃薯,2001,1(4):

222- 226.

8.王成军,李勇.方便朝鲜冷面加工技术[J].食品工业,2005(5):16- 17.

9.王善荣,陈宏,郑广新.淀粉对油炸方便面品质影响的研究[J].食品科

学,2004 (11):109- 111.

10.王同阳.功能性马铃薯儿童面包的研制[J].食品与药品,2006(8)3:55-57.

11.王秀芳.荷兰的马铃薯加工业[J].世界农业,1998(4):24.

12.于天峰,夏平.马铃薯淀粉特性及应用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 ( 1):

55- 58.

13.俞峥怿,杨玉明.三种淀粉的性能比较及应用[J].扬州大学烹饪学

报,2001,18 (3):43- 46.

14.张洪微,韩玉洁,冯传威.马铃薯淀粉的综合开发利用[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

报, 2003,19(6):706-710.

15.赵燕,马越.中国马铃薯淀粉生产现状和前景分析[J].粮油加工和食品机械,

2004(11):67-71.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国农业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

社,2006.

17.周庆锋.中国马铃薯淀粉产业发展报告[J].中国食品添加

剂,2006(1):62-71.

18.周彦春,吴国林,于长会.借鉴国外经验发展壮大黑龙江马铃薯产业[J].种子

世界, 2007(2):5-7.

19.

马铃薯栽培知识整理

马铃薯栽培重点知识 一、马铃薯栽培区划(北方一作区、中原二作区、南方二作区和西南混作区) ◆本区包括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吉林两省和辽宁省除辽东半岛以外的大部,华北地区的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内蒙古及西北 地区宁夏、甘肃、陕西北部、青海东部和新疆天山以北地区。 ◆本区气象特点是无霜期短,一般在110~170d,年平均温度在-4~10℃,大于5℃积温在2000~3500℃,年降水量为50~1000mm。 本地区气候凉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于马铃薯生长发育,因而栽培面积较大,占全国马铃薯总栽培面积的50%以上,是我国马铃薯主要产区,如黑龙江、内蒙古等地因所产块茎的种性好,成为我国重要的种薯生产基地。 ◆本地区种植马铃薯一般是一年只栽培一季,为春播秋收的夏作类型,每年的4~5月份播种,9~10月收获。本区晚疫病、早 疫病、黑胫病发病比较严重。适于本区的品种类型应以中晚熟为主,宜选休眠期长,耐贮性好抗,逆性强,丰产性好的品种。本区拥有“中国马玲薯之乡”称号的有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黑龙江省讷河市、宁夏的西吉县、河北省围场县、内蒙古自治区的武川县,陕西省定边县。 二、马铃薯的生长发育时期 ◆芽条生长期种薯播种后,从萌发开始,经历芽条生长,根系形成,至幼苗出土,马玲薯的生长从块茎上的芽萌发开 始,从芽萌生至出苗是芽条生长期,此期进行主茎的第一段生长。 ◆幼苗期(团棵期)从幼苗出土,经历根系发育,主茎孕育花蕾,匍匐茎伸长及顶端膨大块茎具雏形,,为幼苗期,从 出苗到早熟品种的第六叶或中晚熟品种的第八片叶展到第平,即完成了第一个叶序的生长,称团颗,是主茎的第二段生长。 ◆块茎形成期(发棵期)从马铃薯的幼苗期到第十二片叶或第16片叶展平,早熟品种以第一花絮开花,并发生第一对顶 生侧枝,晚熟品种于第二花絮开花并从花絮下发生第二对侧枝,以及主茎上也发生部分侧枝为第三段生长结束的标志,为期30天左右,称为马铃薯的块茎形成期。 ◆块茎增长期(结薯期)发棵期主茎生长完成并开始侧生茎叶生长后,从地上部茎叶与地下部块茎的干物质量达到 平衡时,便进入以块茎生长为主的块茎增长期(结薯期)此期叶面积已经达到最大值,茎叶生长逐渐缓慢并停止,地上部制造的养分不断向块茎输送,块茎的体积和重量不断增长,尤其开花期的十多天膨大最快,是决定块茎体积大小的关键时期。 ◆淀粉积累期茎叶开始逐渐衰老,到块茎体积和重量继续增加,这段时间主要是块茎积累淀粉的时期。 ◆成熟期在生产实践中,马铃薯没有绝对的成熟期,收获时期决定于生产目的和轮作中的要求,一般当植株地上部茎叶

马铃薯淀粉标准gb888

马铃薯淀粉标准GB8884-2007及其中包含新检测标准注释 罗尚桃|创建时间:2011年03月01日 09:59|浏览:511|评论:0 标签:马铃薯淀粉淀粉标准GB8884 申明:本文仅对标准引用新的检测方法进行更新注解。 前言 本标准是对GB8884-88《食用马铃薯淀粉》的修订。 本标准修订时参考欧洲及国际上具行业代表性的马铃薯淀粉生产型、应用型企业的企业执行标准。 本标准与GB8884—88相比主要修改如下: 一、增加了检测内容 ——根据国际通用标准,增加了pH值指标、电导率指标; ——根据食品安全卫生要求及国际惯例,增加了微生物指标。 二、修订了检测指标 ——水分含量:优级品由≤18%改为18%—20%; ——白度:优级品由≥94%改为≥92%,一级品由≥89%改为≥90%,合格品由≥84%改为≥88%; ——斑点:一级品由≤7.0个/cm2,改为≤5.0个/cm2; ——细度:优级品由≥99.60%改为≥99.90%; ——二氧化硫:由≤30ppm,改为优级品≤10mg/kg、一级品≤15mg/kg、合格品≤20mg/kg;

——砷:由≤0.5%,改为≤0.3%; ——铅:由≤1.0%,改为≤0.5%。 三、规范了检测方法 ——粘度:将原标准应用的恩氏粘度,改为国际通用的布拉班德粘度BU;为综合体现酸碱度,将原“酸度”指标删除,改用“pH值”;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GB/T 8884-1998同时废止。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均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商业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淀粉工业协会、内蒙古奈伦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南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顾正彪、周庆锋、吕春林、师学良、洪雁。 马铃薯淀粉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马铃薯淀粉的技术要求、检验规则和方法、验收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马铃薯为原料(原料需符合食用标准)而生产的食用淀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713 淀粉制品卫生标准 GB4789.2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GB4789.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测定

马铃薯淀粉生产工1

马铃薯淀粉生产工艺 一、马铃薯的结构组成 1、各种组织结构及淀粉含量 马铃薯是块茎类农作物。马铃薯的表面,覆盖着一层较密实的表皮。表皮层是由僵死的厚皮细胞组成的,细胞中充满了干涸的细胞原生质。紧贴着表皮的是木栓化的细胞层,一般称为周皮。表皮和周皮是马铃薯的保护层,能不分的阻止块茎内水分的蒸发,并防止微生物侵入马铃薯体内。 在马铃薯表皮上,有许多暗色的小斑点。这些斑点有时会稍微隆起。这就是马铃薯的皮孔。马铃薯的皮孔是供应呼吸用的,一般成缝隙状。在通常情况下,马铃薯通过这些皮孔,吸入氧气,排除二氧化碳蒸汽。 绝大多数马铃薯的内部,都有一个层环。这个层环是由于维管束的密集而形成的。位于层环外面的薯肉是环外肉层,这里的淀粉颗粒的密度最大。层环里是外薯肉,这里也含有相当多的淀粉颗粒。在往里是内薯肉,内薯肉里的淀粉颗粒较少。一些马铃薯的中心,还有一个呈放射状的心髓,,这里的淀粉颗粒更少。有时薯块长的大,心髓会长空,并形成木栓化的内皮,俗称空心。 2、马铃薯中主要物质含量 二、马铃薯淀粉的生产过程 1、前言

马铃薯淀粉存在于马铃薯的块茎中,更确切地说是存在于马铃薯块茎的细胞中。马铃薯细胞壁和细胞中的枝状脉,都是由细纤维组成的。马铃薯淀粉颗粒,像一颗颗果实挂在树枝一样的枝状脉上。除了淀粉和细纤维,马铃薯中还含有一定数量颗粒的蛋白质和其它物质。 为了使马铃薯中的淀粉颗粒能够尽多地被提取出来,就需要把马铃薯以致马铃薯内的绝大多数细胞都弄碎,使淀粉颗粒与支状脉脱离。然后,借助于水的参与,利用淀粉比重大于水的原理,采用筛分、沉淀、离心、真空吸抽和蒸发减水等方法,将分离出来的淀粉颗粒进行收集、洗去杂质,去除多余水分,使之成为成品淀粉。 当今世界上所有马铃薯淀粉生产企业,都选择如下三种工业流程类型:一是先脱汁工艺,二是后脱汁工艺,三是全旋流工艺。 先脱汁工艺。马铃薯中含有龙葵素、褐变酶和氢氰酸等影响淀粉品质的物质。在马铃薯被解碎以后,这些物质就存在于汁水里。为了获得更高品质的马铃薯被解碎后立即脱出大部分汁水,然后再进行筛分等工序。先脱汁工艺的主要工艺流程为:预处理→解碎→脱汁→筛分→精制→脱汁→干燥→包装 后脱汁工艺,是最成熟的马铃薯生产工艺,也称先筛工艺。在生产中,当马铃薯被解碎,首先进行的是筛分工作,将比较黏滑又含带大量汁水的细纤维筛除后,所收集的淀粉混浆的脱汁工作,便变得容易,脱除也较彻底。而且,适宜后脱汁工作的机器设备,其种类也较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后脱汁工艺的主要工艺流程为:预处理→解碎→筛分→脱汁→精制→脱水→干燥→包装

西点基础知识1

西点基础知识与西点制作基本问题 分类目录 一淀粉类 二米粉类 三小麦粉类 四其他粉类 五膨大剂 六胶质类 七油脂类 八异国香料 奶制品类目 一牛奶 二淡奶 三炼乳 四鲜奶油 五黄油 六酸奶 七奶油奶酪 八马斯卡彭奶酪 九马苏里拉奶酪 一、淀粉类 1、玉米淀粉Corn Starch ( 绿湖、家乐) 又叫玉米粉、粟米淀粉、粟粉、生粉, 还有的地方管它叫豆粉(这个的确少见),是从玉米粒中提炼出的淀粉。包括玉米淀粉在内的淀粉类(很多其他类谷物也可以提炼出淀粉)在烹饪中是作为稠化剂使用的,用来帮助材料质地软滑以及汤汁勾芡之用。而在糕点制作过程中,在调制糕点面糊时,有时需要在面粉中掺入一定量的玉米淀粉。玉米淀粉所具有的凝胶作用,在做派馅时也会用到,如克林姆酱。另外,如在《面粉全知道》那篇帖子里说到的,玉米淀粉按比例与中筋粉相混合是蛋糕面粉的最佳替代品,用以降低面粉筋度,增加蛋糕松软口感。 2、太白粉Potato Starch 即生的马铃薯淀粉,加水遇热会凝结成透明的粘稠状,在中式烹调(尤其是台菜)上经常将太白粉加冷水调匀后加入煮好的菜肴中做勾茨,使汤汁看起来浓稠,同时使食物外表看起来有光泽。港菜茨汁一般则惯用生粉(玉米粉)。但是,太白粉勾芡的汤汁在放凉后会变得较稀,而玉米淀粉勾芡的汤汁在放凉后不会有变化。 太白粉不能直接加热水调匀或放入热食中,它会立即凝结成块而无法煮散。加了太白粉水煮后的食物放凉之后,茨汁会变得较稀,称为“还水”,因此一般在西点制作上多利用玉米淀粉来使材料达到粘稠的特性而不使用太白粉。 PS:注意与马铃薯粉Potato Flour(又叫“土豆粉”)相区别,可加热水调煮后还原变成马铃薯泥。此外,也经常用于西式面包或蛋糕中,可增加产品的湿润感。 3、木薯粉Tapioca Flour 又称菱粉、泰国生粉(因为泰国是世界上第三大木薯生产国,仅次于尼日利亚和巴西,在泰国一般用它做淀粉)。它在加水遇热煮熟后会呈透明状,口感QQ的带有弹性。

制浆造纸业必看书

书名 作者 (或译者) 出版单位出版时间内容简介 当代废纸处理技术陈庆蔚编 中国轻工业出版 社1999年9月 本书尽量收集1990年来不断出现的废纸处理中新技 术、新工艺、新设备并予必要的说明和介绍,作为 信息、技术资料介绍给有兴趣于废纸处理技术的读 者。主要内容有:制浆、筛选、除渣、洗涤和浓缩、 浮选、漂白、废纸脱墨化学、新技术新工艺、废纸 处理工艺流程、废纸回用中废水、废渣的处理。 工业纸板的制造与应 用李锡香编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年9月 本书全面而系统的介绍工业纸板的制造过程及其应 用,并就电绝缘纸板、加工纸板、建筑纸板等工业 与技术用纸板从产品标准、应用、工艺、操作等方 面作了详尽介绍。本书不但总结了我国工业纸板生 产经验,而且用一定篇幅介绍了国外纸板生产的有 关设备。 造纸工艺学(高等学校专业教材)张运展 苏求凤等 中国轻工业出版 社 1999年9月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纸料的准备;第三章:供 浆系统;第四章:纸和纸板的抄造;第五章:造纸 用水与白水回收;第六章:纸张的结构及性质;第

七章:加工纸和非植物纤维。 最新纸机抄造工艺[美]B.A.绍 帕编曹邦 威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 社 1999年8月 本书系Pulp and Paper Manufacture系列丛书中的 第七册译出,基本反映了国外90年代的纸机技术水 平。本书介绍了纸张的各项基本性能和纤维原料特 征,纸页成形的基本原理和各种先进的进浆装置、 微湍流浆箱、新型长网纸机和各种先进的夹网与复 合型纸机;介绍了多层纸的概念,并对抄纸化学的 胶体化学理论和各种工艺助剂与功能助剂作了详细 介绍。还对压榨基本原理以及新型的复合压榨、宽 压区压榨和冲击干燥压榨,干燥的基本原理和新型 干燥部配置作了介绍。 中国造纸原料纤维特 性及纤维图谱王菊华 中国轻工业出版 社 1999年6月 本书详细展示和论述了各类造纸原料的结构特点及 其对纸张性质的影响。列举了120多种纤维原料及约 20种胶填料的基本特性及显微图谱,可供选用原料 和成品分析鉴定参考。书中还对进口商品木浆的形 态特征作了专门介绍,并对几项常用的最新显微分 析试验方法作了详细讨论。本书是造纸科研、生产、

食用豌豆淀粉(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食用豌豆淀粉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用豌豆淀粉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外购豌豆淀粉为原料,经分装而成的食用豌豆淀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4789.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 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 GB 4789.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 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 500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灰分的测定 GB 5009.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GB 5009.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脂肪的测定 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GB/T 5490 粮食检验一般规则 GB 5491 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析法 GB/T 5492 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色泽、气味、口味鉴定 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8884 马铃薯淀粉 GB 9683 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 GB/T 22427.4 淀粉斑点测定 GB/T 22427.5 淀粉细度测定 GB/T 22427.6 淀粉白度测定 GB/T 22427.13 淀粉及其衍生物二氧化硫含量的测定 GB 280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GB 3163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淀粉 Q/DFK0001S-2018 豆类淀粉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3 技术要求 3.1 原料 豌豆淀粉:应符合Q/DFK0001S-2018的规定。

马铃薯淀粉的几种使用方法

烹调淀粉的几种使用方法 马铃薯淀粉淀粉 马铃薯淀粉是一种最适宜于烹调中使用的优质淀粉,可用于原料上浆、挂糊、勾芡,以及原料的粘裹及定型。其作用是提高分散原料的粘性及持水性,保持原料的水份、质感、温度,使菜肴鲜嫩酥脆,光亮润滑。在目前使用于烹调中的各种淀粉中,马铃薯淀粉具有最佳的特性: 1)粘度最好,胀性大,达到同样效果时用量最少。 2)色泽洁白无味,调制成的淀粉糊晶莹剔透,光泽好。 3)淀粉糊的老化速度较慢,且其粘度较少受各种调味品的影响。 勾芡 勾芡是烹调中的重要工艺环节,在菜肴接近成熟时,将调好的粉汁淋入锅内使卤汁浓稠,增加卤汁对原料的附着力。 但使用时须注意:勾芡须在菜肴即将成熟时进行,过或过迟都会影响到菜肴的质量;勾芡时锅中的汤汁必须适量;若用纯淀粉汁勾芡,须先对菜肴的口味颜色进行调整后进行,如在勾芡后调味调色,较难溶解渗透到原料中;勾芡时菜肴卤汁中的油量需适宜,否则芡汁下锅后,部分淀粉颗粒被油包裹,影响淀粉糊化;淋明油最好在淀粉糊化过程中进行,即勾芡后马上进行,以增加菜肴光亮润滑的感觉。 上浆、挂糊 上浆、挂糊是指将水与淀粉调制成水粉糊,将原料在糊中上浆、挂糊,然后进行油炸或过油,使成品表面光滑、不易回软、酥脆适口。 但使用时须注意:调制水粉糊时,应先将淀粉用水浸泡一段时间,让淀粉颗粒充分吸水,然后用已沉淀下来的淀粉进行调制,如此挂糊均匀,过油时不会出现脱糊和溅油;在调制全蛋糊和蛋清糊时,宜采用湿淀粉,使淀粉颗粒充分吸收水分,在蛋液中散开,起到最佳上浆、挂糊作用 方便面的神奇配料 面条是一种典型的东方食品,是东方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传统的面条需经烧煮才能食用,也不方便携带。方便面不但继承了面条的传统风味,而且方便、快捷,更加适应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工业生产的方便面,以油炸类为主,可分为速泡面、干脆面和煮面等。

淀粉制品(粉丝、粉条、粉皮)(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迎客松淀粉制品(粉丝、粉条、粉皮)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迎客松粉丝、粉条、粉皮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散装的粉丝、粉条、粉皮(片粉)为原料,经筛选、整理、分装等工序制成的迎客松淀粉制品(粉丝、粉条、粉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27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淀粉制品 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 500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灰分的测定 GB 5009.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淀粉的测定 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GB 5009.3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 9683 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 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GB/T 23587 粉条 Q/HGS0001S-2014 梓潼片粉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3 产品分类 根据产品形状的不同分为粉丝、粉条、粉皮(片),按照原料不同分为蕨根粉条(丝、片)、蔬菜粉条(丝、片)、红薯粉条(丝、片)、马铃薯粉条(丝、片)。 4 技术要求 4.1 原料要求 4.1.1 马铃薯粉条(丝、片)、红薯粉条(丝、片):应符合GB/T 23587 的规定。 4.1.2 蔬菜粉条(丝、片)、蕨根粉条(丝、片):应符合Q/HGS0001S-2014的规定。 4.2 感官要求 应符合表1的规定。

制浆造纸新技术(A)

制浆造纸新技术 期末作业——翻译学校名称:南京林业大学 院系名称: 专业名称:制浆造纸装备与控制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瞿华敏 目录 2.5.4.3工艺条件和设备 2 图168 正排量泵 2

图169 中等一致性离心pump183 3 氯添加率 3 时间和温度 3 图170 相对于气体,液体,以及使用气态固体量在不同的工艺系统reagents184 3 图171 氯添加率和温度对卡伯值碱性提取185后的效果 3 图172 氯化温度对脱木素186的速率的影响 3 图173 卡伯值/纸浆粘度的关系与氯化conditions187 3 图174 氯化pH值/浆粘度relationships18 3 pH值 3 典型工艺条件的低浓度氯化概要载于表19 3 二氧化氯脱木素 4 图175 二氧化氯与纸浆脱木素和漂白189期间的反应 4 图176 的针叶木硫酸盐纸浆中的氯和二氧化氯脱木素的速率10°C190 4 图177 的针叶木硫酸盐纸浆中的氯和二氧化氯脱木素的速率50°C191 4 图180 二氧化氯脱木素效率和氧脱木素194的效果 4 图181 二氧化氯取代对针叶木硫酸盐浆粘度195的效果 4 图182 测量二氧化氯替代的污垢漂白功能的影响对亮度和化学品消耗,分别为196 5 图183 中等稠度氯化过程的一个例子 5 2.5.4.4碱提取 5 表20 典型工艺条件为碱抽提 5 氢氧化钠的添加速率 5 图184 脱木素经过氯化和提取stages199 6 图185 添加氢氧化钠烧碱中提取氯化费和增值税PH200的关系 6时间和温度 6 图186 提取阶段的时间和温度的关系201 6 氧化剂强化提取 6 图187 EOoxygen压力和时间对delignification202程度的影响 6 图188 带或不带氧气序列的亮度和二氧化氯消耗第一提取stage203 6 图189 通过添加氧化剂的组合来实现的卡伯值下降在软木牛皮纸浆204的漂白提取阶段 6

最新马铃薯淀粉生产精编版

2020年马铃薯淀粉生 产精编版

马铃薯淀粉马铃薯淀粉生产工艺与鲜甘薯生产淀粉工艺过程基本相同,但工业生产马铃薯淀粉比手工生产简单。主要是由原料的洗涤、磨碎、筛分、分离蛋白质、清洗、脱水和干燥等工序组织。一般生产方法和现代化生产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使用碟式离心机或旋液分离器代替流槽分离杂质,使操作能够自动化和连续化进行更大规模生产。一、小型马铃薯淀粉生产制作方法 1.洗涤和磨碎:马铃薯的洗涤工序是在洗涤机内进行。清除夹杂的泥、石块、茎叶和粘附在马铃薯表面的泥砂等杂质,用水量大约为原料的5倍,经过洗涤后,送至磨碎机处理。使用的磨碎机有齿板型和锤击型两种。 2.筛分:经过磨碎后的马铃薯糊要进行筛分。传统的方法是使用平摇筛,现代马铃薯淀粉厂都采用离心筛。在筛分过程中要加水洗涤,筛下物为淀粉乳,筛上渣子进行第二次筛分,回收部分淀粉,清洗后的淀粉渣子可作为饲料。 3.流槽分离和清洗:从筛分工段来的淀粉乳先在流槽内分离蛋白质等杂质,再在清洗槽内进行清洗。从流槽中分出带有淀粉的黄浆水送入流槽回收淀粉,再经清洗槽得到次淀粉。 4.脱水干燥:淀粉清洗后,含水分很高,必须用离心机脱水,得到含水分为45%的湿淀粉,并经气流干燥机干燥到平衡水分为20%的干淀粉。二、大型马铃薯淀粉生产制作方法大型马铃薯淀粉生产工艺过程与小型生产工艺基本相似,主要区别在于以下几点: 1.马铃薯送入车间加工采用水流输送、马铃薯在流送沟中还能清洗泥砂杂质。 2.磨碎后的马铃薯糊的筛分设备采用离心筛:马铃薯糊从进料口加入,洗水从另一进口引入,在离心力作用下,淀粉乳经筛网排出,而淀粉渣从筛前方排出。这种筛分和洗涤连续操作3~4次。洗涤后即为淀粉渣。小型工厂生产的淀粉渣不经干燥直接作为饲料,而大型工厂的淀粉渣大都进行干燥。为了节省热能消耗,可以先经压榨机脱水,然后用气流干燥机进行干燥。 3.用碟式分离机代替流槽分离蛋白质:也有用旋液分离器,但效果不如碟式分离机。经分离机分离与精制的淀粉浓度可达20波美度,而后再进行脱水,干燥得到干淀粉 甘薯淀粉从甘薯中提取淀粉的方法很多。根据甘薯的种类不同可分为甘薯干和鲜甘薯两类生产淀粉的工艺流程。鲜甘薯生产淀粉一般属于农村手工生产,而甘薯淀粉厂大都是以甘薯干作为淀粉原料,所以它是属于工业生产。现将鲜甘薯和甘薯干生产淀粉的工艺流程分述如下。一、鲜甘薯生产淀粉它是在甘薯收获后立即进行加工的,因为贮存过久,甘薯中淀粉含量减少而糖分含量增加。糖分在生产淀粉过程中容易消失,致使淀粉得率显著降低,所以必须及时提粉。在国内小型手工业生产甘薯淀粉,大都采用酸浆沉淀法。制作方法 1.水洗:将鲜薯倒入缸中加上清水,用人工进行翻洗,洗完后取出,沥去余水。 2.

中国马铃薯淀粉加工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马铃薯淀粉加工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一、 马铃薯淀粉、变性淀粉及其衍生物的消费价值 马铃薯淀粉颗粒大,直链淀粉聚合度大,具有糊化温度较低、糊黏度高、弹性好、蛋白质含量低,无刺激,颜色较白,不易凝胶和不易退化等特性,用途广泛,在一些行业中具有其它淀粉不可替代的作用。马铃薯淀粉即可作为食品加工原料或添加剂用于粉丝、凉粉、雪糕、方便面等食品加工,也可作为工业生产辅料用于印染、浆纱、造纸、铸造、医药、化工、轻工、皮革等多种工业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原淀粉为原料,经物理、化学方法及酶制剂的处理,可改变原淀粉的溶解度、黏度、渗透性、凝胶性、吸水性等理化性能,产生一系列不同性能的变性淀粉和淀粉衍生物。变性淀粉和淀粉衍生物的产品种类很多,用途更加广泛,不但提高了淀粉的经济价值,而且各种新产品的性质更适于工业生产的需要。 主要变性淀粉有:氧化淀粉、酯类淀粉、醚类淀粉、阳性淀粉、接枝共聚淀粉等。 主要淀粉衍生物 淀粉发酵产品:如醇、多元醇、酮、有机酸、氨基酸、微生物多糖、酶制剂、生物体抗菌索、维生素、激素等有 糖品:如葡萄糖、糖浆、果葡糖浆、麦芽糊精、糊精、酒精等 。 二、 马铃薯精制淀粉的市场分析 1、 国际市场分析 目前,国际马铃薯淀粉年产量约600多万吨,欧共体国家的产量占85%,其中,荷兰阿韦贝公司年产马铃薯淀粉80多万吨,行销全世界,年收入达8亿美元。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马铃薯淀粉的生产和应用在不断增加,如德国1982--1983年马铃薯淀粉产量为15万吨,1993--1994年达50万吨,增加了2.3倍,年平均递增11.6%。亚洲是马铃薯淀粉国际市场的重要销售地区,据有关方面分析,中国目前进口马铃薯淀粉20多万吨,日本需要进口15--20万吨,韩国12--16万吨,台湾地区8--10万吨,东盟国家20--30万吨,合计70--100万吨。1996年以前,欧共体国家每出口1吨马铃薯淀粉,补贴50美元;从1998年起,欧共体国家随着一体化进程的深入,逐步取消了补贴政策,导致马铃薯种植面积的减少,国际市场上的供应将趋紧。 2、 国内市场分析 据有关资料,目前国内马铃薯淀粉年需求量为70多万吨,我国现有淀粉生产5000吨以上规模的厂家只有10家,达到一极品的产量仅5万多吨, 约占国内需求总量的7%。通过各种渠道进口20多万吨,国内市场尚缺口40多万吨。目前,缺口部分主要由低挡产品或其它产品替代。 3、 发展趋势分析 从人均消费淀粉量上看,目前我国只有2.5千克,而欧洲、日本为10千克以上,我国人均水平还比较低,增长潜力较大。需求总量将进一步增加。 从国产马铃薯淀粉的市场竞争力分析。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马铃薯淀粉的进口税率降低到17%,目前马铃薯淀粉的到岸价为500美元,而国产的价格仅4000--4500元/吨。因此,国产马铃薯淀粉产品,只要保证质量,适销对路,在国内不仅有市场,也是具有竞争力的。从国际市场上看,我国与日、韩及东南亚国家相邻,具有地缘优势,只要产品质量稳定可靠,打入这些国家的市场是有可能的。 目前,马铃薯种植面积的减少,国际市场的供应趋紧,是我国马铃薯淀粉行业开拓国际市场的较好的时机。 从行业利用上看,发达国家80%的马铃薯淀粉用于医药、纺织、造纸及石油工业等领域,而我国目前90%的马铃薯淀粉是用于食品工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化的推进,食品工业以外的行业对马铃薯淀粉的使用将不断增加。我国未来马铃薯淀粉市场将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马铃薯淀粉民用空间较大 从调查情况来看,宾馆、饭店、小型火腿肠生产厂、罐头厂、粉丝厂等,均需要质量好,黏度大的马铃薯淀粉。据有关典型调查资料,东北省会城市每年需求量在100吨以上,年平均在1200吨以上,考虑到南北方消费习惯问题,全国200多大众城市每年民用马铃薯淀粉的需要量也将在10万吨以上。 三、马铃薯变性淀粉的市场分析 ①、用于纸制品 国外变性淀粉用于造纸和纸制品工业量非常大,美国用于此行业的变性淀粉占总量的60%左右,我国目前使用较少,变性淀粉以其黏度高,成膜性较好,无毒等特性,将在纸制品行业中逐步扩大使用,并将完全替代现在使用的原料。据分析,变性淀粉在纸制品行业中将有1万吨以上

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9年度开放基金申请指南(修订) (2009.10) 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是我国唯一直接面向和解决制浆造纸科学技术及相关问题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了推进实验室在科学研究和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实验室将设立2009年度开放基金,旨在吸引国内外优秀科学研究工作者,在制浆造纸科学技术的前沿科学领域和应用领域以及仪器设备功能开发方面开展高水平的研究,为我国造纸工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科学基础和关键技术。实验室鼓励新思想、新方法及交叉学科的发展,提倡严谨、求实、创新的学术风气。 开放基金申请者的条件: (一)申请人员为实验室非固定人员,年龄在45岁以下具有博士 学位,或45岁以上具有正高职称的研究人员; (二)具有一定的研究经历和研究基础,近三年已经发表了SCI 收录的论文; (三)申请实验仪器功能开发项目的申请人员必须具有硕士学位 或中级以上职称(含中级),仪器使用经验有两年以上; 研究时间:一般为二年。 开放基金资助强度3-5万元/项。 2009年开放基金项目主要资助以下与实验室研究方向相符合的

研究项目,研究方向有: (一)植物资源化学与化工:植物资源培育与优化;植物资源高 效分离与转化;植物纤维资源的功能化和高值化利用;植物纤维形态特征、超微结构、化学组分;植物生物质能源;植物生物质材料;重点支持植物纤维资源高值化研究方面的课题。 (二)制浆化学与技术:非木材和速生材高得率制浆、化学制浆 新理论及新技术;回收纤维的高效清洁制浆技术;中高浓度纸浆的清洁漂白技术;生物技术在制浆、漂白中的应用;基于生物精炼的制浆漂白新技术。重点支持清洁制浆和纸浆漂白的新技术。 (三)造纸技术与功能材料:纤维性能及改性技术、纸浆流送与 纸页成型机理与技术;高效及功能性造纸化学品的制备及应用,湿部化学调控及白水封闭循环回用技术、造纸过程高效节水新技术;非植物纤维造纸新技术;多种纤维抄造性能;纸张结构与性质;新型涂料与涂布技术;特种纸与功能纸制品;纤维基复合及功能材料。纳米材料的制备及造纸工业的应用。重点支持造纸造纸化学品研究,白水循环,新的特种纸技术。 (四)过程装备与控制技术:中高浓纸浆清洁漂白装备与控制; 废纸制浆关键装备与控制;高速造纸机的关键技术及装备;高速造纸机的过程模拟与控制技术;纸张横幅定量水份控制技术及装备,特种纸页成型及整饰设备,植物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与装备; 纸浆、纸张性质可视化检测技术;制浆造纸过程与管理的信息化技术。重点支持造纸装备新理论、新技术和造纸过程控制新技术。

马铃薯淀粉标准精修订

马铃薯淀粉标准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马铃薯淀粉标准GB8884-2007及其中包含新检测标准注释 申明:本文仅对标准引用新的检测方法进行更新注解。 ? 前言 本标准是对GB8884-88《食用马铃薯淀粉》的修订。 本标准修订时参考欧洲及国际上具行业代表性的马铃薯淀粉生产型、应用型企业的企业执行标准。 本标准与GB8884—88相比主要修改如下: 一、增加了检测内容 ——根据国际通用标准,增加了pH值指标、电导率指标; ——根据食品安全卫生要求及国际惯例,增加了微生物指标。 二、修订了检测指标 ——水分含量:优级品由≤18%改为18%—20%; ——白度:优级品由≥94%改为≥92%,一级品由≥89%改为≥90%,合格品由≥84%改为≥88%; ——斑点:一级品由≤7.0个/cm2,改为≤5.0个/cm2; ——细度:优级品由≥99.60%改为≥99.90%;

——二氧化硫:由≤30ppm,改为优级品≤10mg/kg、一级品≤15mg/kg、合格品≤ 20mg/kg; ——砷:由≤0.5%,改为≤0.3%; ——铅:由≤1.0%,改为≤0.5%。 三、规范了检测方法 ——粘度:将原标准应用的恩氏粘度,改为国际通用的布拉班德粘度BU;为综合体现酸碱度,将原“酸度”指标删除,改用“pH值”;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GB/T 8884-1998同时废止。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均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商业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淀粉工业协会、内蒙古奈伦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南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顾正彪、周庆锋、吕春林、师学良、洪雁。 马铃薯淀粉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马铃薯淀粉的技术要求、检验规则和方法、验收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马铃薯为原料(原料需符合食用标准)而生产的食用淀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713淀粉制品卫生标准

最新淀粉行业现状

淀粉行业现状 14182030 李翔宇 摘要:本文通过对马铃薯淀粉行业的分析,指出了马铃薯淀粉主要的作用和其未来日益重要的趋势;着重就马铃薯淀粉的加工现状和产业现状等内容作了阐述。 关键词:马铃薯;淀粉行业;加工现状;产业现状 Status of starch industry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otato starch industry,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main effect of potato starch and its future trend.In this paper,the processing status of potato starch and the status of industry are discussed. KEYWORD: Potato;Starch industry;Processing status;Industry status quo 淀粉的品种包括玉米、小麦、马铃薯、红薯、木薯淀粉等,除以上主要品种外,还有橡子、芭蕉芋、葛根、首乌淀粉等。近年来,马铃薯产业在我国发展迅速。马铃薯,属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马铃薯又称地蛋、土豆、洋山芋等,其营养价值丰富,且具有很强的适用性,是十分重要的粮食作物。马铃薯用途十分广泛,生产产业链条比较长,在农业生产中属于一种极为丰富的原料作物[1]。 1. 淀粉行业的加工现状 1.1淀粉基本特性 淀粉特性包括支链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糊化特性(低谷黏度、最终黏度、回升值、峰值黏度、降落值、起始糊化温度)、结晶度、分子质量大小及分布、磷含量、颗粒大小等。马铃薯淀粉质量分数为15% 左右(湿基),其中支链淀粉质量分数高达80%以上,其直链淀粉的聚合度也较高。马铃薯淀粉糊的黏度峰值平均达3000 BU,明显高于玉米淀粉(600 BU)、木薯淀粉(1 000 BU)和小麦淀粉(300BU)的糊浆黏度峰值。马铃薯淀粉由于具有较大的颗粒(平均粒径为30 ~ 40 μm)而具有较高的膨胀力[2]。其内部结构较弱,分子结构中含有磷酸基团,几乎百分之百以共价键结合于淀粉中,磷酸基电荷间相互排斥,利于胶化,从而促进了膨胀作用,并具有较高的透明度[3]。 1.2 国内现状 目前,关于不同品种马铃薯性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马铃薯加工产品的品质和马铃薯 淀粉的结构分析[4],以及淀粉的应用研究[5]。 马铃薯淀粉是在所有马铃薯加工产品中,占比最大的一种。通过相关数据了解到,2015 年,我国各个企业所生产的马铃薯淀粉总量已经达到了 48.779 万t,相比2014年度增长了 41.56% 左右。马铃薯淀粉生产工艺与鲜甘薯生产淀粉工艺过程基本相同,但工业生产马铃薯淀粉比手工生产简单。主要是由原料的洗涤、磨碎、筛分、分离蛋白质、清洗、脱水和干燥等工序组织。一般传统生产方法和现代化生产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使用碟式离心机或旋液分离器代替流槽分离杂质,使操作能够自动化和连续化进行更大规模生产。 陈代园[6]对马铃薯淀粉添加量对面包的烘焙特性、质构特性及感官特性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添加 15% 左右的马铃薯粉制作马铃薯面包,可获得较为理想的产品。 马铃薯精制淀粉主要起源于饲料加工、方便食品及养殖业,尤其是 20 世纪 90 年代,

马铃薯淀粉加工的废水处理

马铃薯淀粉加工的废水处理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网作者:冯欢 技术简介: 马铃薯淀粉加工排出的废水大体上可分为三类:流送槽废水、分离机废水、精制废水。流送槽废水的排出量虽为原料的8~17倍,但其成分主要是马铃薯表面的泥沙,其BOD值不超过50~400mg/L,处理起来比较简单,只要在沉淀池中沉淀数小时即可循环使用,当其中污浊度较大时经沉淀池处理后就可以排放。精制废水其水量和成分的绝对量都少,在工艺上主要用作洗涤薯块的洗涤水,洗涤后用于补充流送输送槽送水,因而问题不大。分离机废水包含着原料中可溶性成分的大部分,排出量达原料的4~6倍,其BOD因原料种类、用水量和处理时期有相当大的变动,污浊成分虽然比原汁液(BOD20000~50000mg/L)稀释了许多,但其BOD值仍达到3000~8000mg/L,必须经过处理才能排放到江河中。 加工1t马铃薯大约需要11m3的水。一个油炸马铃薯片厂,废水处理是一个长期问题。在去皮废水中含有10%~20%的碱液,不合理的油炸工艺造成脂肪皂化物的污染,在洗涤、去皮和烫漂废水中有残余淀粉和一些可溶性成分等。这些都使废水的BOD和COD值高,而对这类废水的回收利用难度也较大。 一、废水的初级处理 废水的初级处理主要是去除废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大多采用物理方法。当用筛子去除大的固形物(悬浮物和沉淀物)后,废水可以进入初级处理系统。初级处理系统实质上是一个长方形和圆形的澄清设备。它设有一个刮板机,用来去除固形物。刮板机安在底部或浮在顶部。澄清池中通常设有一个溢流堰。 1.格栅 格栅是由一组平行的金属或其它栅条制成的框架,斜臵在废水流经的渠道上或泵站集水池的进口处,用以截留悬浮状态的杂物。在废水处理流程中,格栅是一种对后处理装臵或水泵机组具有保护作用的处理设备。随着我国废水处理行业的不断完善,格栅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各地相继开发应用了一些新型格栅,比较成功的有圆条型回转细格栅、回转式固液分离机、曲面格栅。 2.重力分离

马铃薯淀粉生产工艺及马铃薯淀粉设备介绍

马铃薯淀粉生产工艺及马铃薯淀粉设备介绍 关键词:马铃薯淀粉设备马铃薯加工设备土豆淀粉2018.8.2 一、原材料概况: 马铃薯块茎呈鹅卵石状,不同品种,其块茎数量及粗细差异很大。马铃薯块茎含淀粉量高,而含蛋白质、脂肪少,淀粉含量为15~25%。马铃薯淀粉的一些独特性能是其它淀粉无法代替的,所以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 二、工艺流程: 马铃薯-水力输送-清洗输送-二级清洗-清洗去石提升-粉碎、分离(曲网挤压型制粉机)-除砂-浓缩精制-真空脱水-气流干燥-成品包装 三、工艺介绍:下面以固德威薯业机械的马铃薯淀粉生产工艺流程及设备为例做简单介绍: 1、清洗工艺及设备 主要是清除物料外表皮层沾带的泥沙, 并洗除去物料块根的表皮,去石清洗机是要去除物料中的硬质杂。对作为生产淀粉的原料进行清洗, 是保证淀粉质量的基础,清洗的越净,淀粉的质量

就越好。输送是将物料传递至下一工序,往往输送的同时也有清洗功能。常用的输送、清洗、去石设备有:水力流槽、螺旋清洗机、斜鼠笼式清洗机、浆叶式清洗机、去石上料清洗机、(平)鼠笼式清洗机、转筒式清洗机、刮板输送机等。根据土壤和物料特性可选择其中的一些进行组合,达到清洗净度高,输送方便的要求。 2、原料粉碎及设备 粉碎的目的就是破坏物料的组织结构,使微小的淀粉颗粒能够顺利地从块根中解体分离出来。粉碎的要求在于: 1. 尽可能的使物料的细胞破裂,释放出更多的游离淀粉颗粒; 2. 易于分离。并不希望皮渣过细,皮渣过细不利于淀粉与其他成份分离,又增加了分离细渣的难度。固得威薯业国内外领先的分拣式粉碎。经第一级刨丝粉碎后的物料立即进行过滤,减小阻滞性,不符合要求的物料才进行第二次粉碎,达到要求不再粉碎,从而使细度均匀,降低动力,并且粉碎细度具有可控性,可根据物料性质不同进行调整,是目前淀粉加工中理想的粉碎方式。 3、筛分工艺及设备 淀粉提取,也称为浆渣分离或分离,是淀粉加工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淀粉提取率和淀粉质量。粉碎后的物料是细小的纤维,体积大于淀粉颗粒,膨胀系数也大于淀粉颗粒,比重又轻于淀粉颗粒, 将粉碎后的物料,以水为介质,使淀粉和纤维分离开来。固得威薯业采用充分淘洗--无压渗滤—挤压依次多级循环的工艺(国家专利).充分淘洗使淀粉从纤维上游离出来;无压渗滤使浆水通过筛网孔而细渣留在网上;挤干使纤维中含的淀粉浆水进一步滤出,可以用较小的动力和快捷过程完成淀粉的提取。 4、洗涤工艺及设备 淀粉的洗涤和浓缩是依靠淀粉旋流器来完成的,旋流器分为浓缩旋流器和洗涤精制旋流器。通过筛分以后的淀粉浆先经过浓缩旋流器,底流进入洗涤精制旋流器,最后达到产品质量要求。

制浆造纸新技术复习题(1)

制浆造纸新技术(复习题) 中国造纸工业的现状与发展 一、我国现代造纸行业现状特点 1.技术密集型。造纸工业投资60%以上是设备投资,自动化程度高于一般制造业。 2.资金密集型。世界造纸工业每百美元产值占用资产154美元,同冶金、石油、化工相近。 3.规模效益型。造纸工业设备投入大,固定成本高,扩大规模是降低成本、增强竞争能力最有效的手段。 4.资源约束型造纸工业属于原材料工业,对纤维来源的依赖性极高,世界上主要的制浆造纸国家原料资源都比较丰富,如美国、加拿大、芬兰等国90%以上采用木浆造纸,其森林覆盖率都位居世界前列。 5.与国经济同步增长纸品的生产量和消费量的增长速度与国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基本同步,在工业化高速发展的时期,则高于GDP 的增长。 二、我国造纸行业现状 1.我国纸业发展潜力巨大我国纸张及纸板消费量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相对其他行业,造纸行业具有明显增长潜力。 2.造纸业越来越受到政府重视2004年国家发改委正式公布《全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十五”及2010年专项规划》,促进造纸工业结构得到有效地调整。随着政策的逐步实施,在今后的几年里,我国造纸企业、尤其是行业龙头企业必将高速成长。 3.巨大市场吸引国际资本关注我国造纸行业现状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吸引着世界纸业巨头的目光,吸引了国外大量资金的投入,众多的资本涌向中国市场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造纸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大好。 三、国内造纸工业生产和市场总体态势为: 1、纸张生产和消费整体将呈现增长,但增速降低 2、市场竞争加剧,企业经济效益下滑 3、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企业整合速度加快 4、新技术应用和新产品开发将加快 5、国际贸易摩擦增多,纸张产品出口受阻 6、商品纸浆和废纸进口量继续增加 7、减排政策和管理力度加大 四.造纸发展新趋势: (1)纸机高速化。自动化 (2)节水,节能,降低消耗,高浓造纸技术 (3)文化用纸低定量 五、我国造纸业面临的问题 中国造纸行业现状存在很大的缺陷,首先就是纤维资源。目前我国严重依赖国外纤维,即使搞林纸一体化,增加1000万吨纸浆,也只是今年我国进口商品浆的数量。 其次是淡水资源十分匮乏。造纸工业需要耗水,就是目前国外最发达的国家也不可能不排水,当然这个量很低,可以进行自我净化,降到最低点,对环境不会有负面影响。但是没有水是不可能的,我们水资源没有优势。其三是人均能源占有也是非常低的,这些也不可能支持我们造纸工业无限制的发展。我国惟一的优势就是人力资源,这个优势在小厂是明显的,但对大型的、现代化的造纸企业,劳动力的用量是非常小的,这个资源优势体现的不是很明显。 作业一:非木材原料制浆新技术,新设备,发展趋势

马铃薯基础知识入门

马铃薯入门基础知识 1.名称渊源 2.历史起源 传入中国 传播世界 3.马铃薯形态特征 (1)根 (2)茎 (3)叶 (4)花 (5)果实与种子

1.名称渊源 根据科学考证,马铃薯栽培种的起源中心为秘鲁和玻利维亚交界处的“的的喀喀湖”盆地中心地区,南美洲的哥伦比亚、秘鲁及沿安第斯山麓智利海岸以及玻利维亚、乌拉圭等地区都是马铃薯的故乡。野生种的起源中心则是中美洲及墨西哥,在那里分布着系列倍性的野生多倍体种。即2n=24,2n=36,2n=48,2n=60和2n=72等种。栽培品种为四倍体2n=48马铃薯品种。 2.历史起源 传入中国 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的秘鲁和玻利维亚等国的安第斯山区和中美洲的墨西哥,如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约在1570年被西班牙人带回本国,而后传遍欧洲各地。约在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明朝末年)有外国传教士把马铃薯带入我国,在中国约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现已遍布全国,由于其分布广泛,除了马铃薯学名外,各地还有许多土命,如北方的土豆、地蛋、山药、山药蛋等,南方的荷兰薯、洋芋、番芋、洋山芋等。 传播世界 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人工栽培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安第斯山脉海拔3800米之上的的的喀喀湖区可能是最早栽培马铃薯的地方。在距今大约7000年前,一支印第安部落由东部迁徙到高寒的安第斯山脉,在的的喀喀湖区附近安营扎寨,以狩猎和采集为生,是他们最早发现并食用了野

生的马铃薯。 最重要的马铃薯栽培种是四倍体种。四倍体栽培种马铃薯向世界各地传播,最初是于1570年从南美的哥伦比亚将短日照类型引入欧洲的西班牙,经人工选择,成为长日照类型。 十六世纪中期,马铃薯被一个西班牙殖民者从南美洲带到欧洲。那时人们总是欣赏它的花朵美丽,把它当作装饰品。 1586年英国人在加勒比海击败西班牙人,从南美搜集烟草等植物种子,把马铃薯带到英国,英国的气候适合马铃薯的生长,比其他谷物产量高且易于管理。 后来一位法国农学家——安·奥巴曼奇在长期观察和亲身实践中,发现马铃薯不仅能吃,还可以做面包等。从此,法国农民便开始大面积种植马铃薯。 1650年马铃薯已经成为爱尔兰的主要粮食作物,并开始在欧洲普及。 17世纪时,马铃薯已经成为欧洲的重要粮食作物并且已经传播到中国,由于马铃薯非常适合在原来粮食产量极低,只能生长莜麦(裸燕麦)的高寒地区生长,很快在内蒙、河北、山西、陕西北部普及,马铃薯和玉米、番薯等从美洲传入的高产作物成为贫苦阶层的主要食品,对维持中国人口的迅速增加起到了重要作用。 1719年由爱尔兰移民带回美国,开始在美国种植。 十八世纪初期,俄国彼得大帝游历欧洲时,以重金买了一袋马铃薯,种在宫廷花园里,后来逐渐发展到民间种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