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和凝华导学案.doc

升华和凝华导学案.doc
升华和凝华导学案.doc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课题:升华和凝华课型:展示课编者:吕凤强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的情感。

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教学难点:通过日常生活中实例的解释,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

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易拉罐、冰块、盐、筷子、碘、试管、烧杯、热水、凉水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学生分组实验:将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约半分钟,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会出现白霜。

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的霜从何而来?当我们学完“第四节升华和凝华”后就能解释这一现象。(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并导入新课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与探究:

〈一〉演示课本上的想想做做,学生观察、思考。

实验现象:将装有典的试管放入到热水中时,可发现固态碘变为

这是碘发生了现象,再把试管从热水中拿出放入到冷水中时,

发现碘蒸气变成了;这是碘发生了现象。

图4.4 一 2 .水的三态

分课时:总课时:班级:姓名: 〈二〉列举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1、 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丸变小是; 2、 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是;

3、 用久了的的灯泡的灯丝变细了,灯泡变黑了,这是灯丝先 后又 的结果。

4、 北方,冬天的早上出现的霜是,早上窗玻璃上出现的冰花

是;冰花在窗玻璃的(填“内”或“外”)表面,树枝上出现 的雾淞是 现象。

5、水的三态联系,将右图填完整

四、课堂小结: 五、针对训练: 1. 在物态变化中,天空中的云是水蒸气 成的小水滴和

水蒸气 成的小冰品组成的.

3. 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 、 放在火炉上的冰一会儿不见了

B 、 我国北方寒冷的冬天地上出现了一层白色的霜

C 、 用久的灯泡车乌丝比新时细

D 、 冬天,湿衣服结冰后变干了 4. 下列物态变化中,都是放热的是 A 升华、熔化 B 汽化、凝华 C 液化、凝固

D 熔化、液化

5. 在箱子里放卫生球用来防虫蛀,过几个月后卫生球变小或消失了,这一 物理现象是

B.汽化D.熔化

A 升华 C.蒸发

6.冬天早晨看到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A.凝固而成的

B.凝华而成的

C.液化而成的

D.先液化,后凝固而成的

7.

关于雨、露、霜、雾跟物态变化的关系,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雨水是水的液化形成的 B.露水是水的汽化形成的

C.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8.填写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的名称:

严冬之夜在玻璃室内一侧出现“冰花” ;

放在箱子里的卫生球变小了;

夏天从冰箱中拿出冰棒,看见周围有“白气” ;

铁水浇成铁杆。

9.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A.早晨有浓雾

B.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C.屋顶上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水结成了冰

10.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A.铁水被浇铸成工件

B.冰冻的衣服也会干

C.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常挂着一层霜

D.冬天用湿手摸室外的铁器时,觉得粘手

11.寒冷的冬天,在窗玻璃上常会出现“窗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是升华现象 是凝华现象 是升华现象

是凝华现象 A. 窗花在玻璃的内表面, B. 窗花在玻璃的内表面, C. 窗花在玻璃的外表面, D. 窗花在玻璃的外表面,

12. 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C02)可以产生白雾,形成所需的效果, 这种雾气是

A.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而形成的小液滴

B. 干冰迅速熔化后再蒸发形成的气体

C. 干冰迅速升华变成的气

D.

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及凝固形成的小冰晶

六、布置作预:

1-完成本节同步解析上的练习。

2. 预习《第三单元复习学案》 课后反思:

新人教版3.4升华和凝华导学案

第三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重点:通过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通过日常生活中实例的解释,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延伸】 温故知新: 1.物质从_________态变为_________态,叫汽化.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汽化的两种方式;物质从__________态变为__________态,叫液化.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液化的两种方法.2.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剧烈_________现象.在沸腾过程中,虽然继续对水加热,但只能使水不断地变成_________,它的温度_________. 3.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_________,不同液体的_________不同.4.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_________现象.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_________. 5、与是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自主预习: 1.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______态的现象叫做凝华,物质在凝华过程中要______热。 2.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______态的现象叫做升华,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______热。 【课内探究】 引入:冰块吸热后熔化成水,再继续吸热就变成水蒸气,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物质吸热后能不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呢? 一、思考课本64页想想做做 实验现象:将装有碘的试管放入到热水中时,可发现固态碘变为;这是碘发生了现象,再把试管从热水中拿出放入到冷水中时,发现碘蒸气变成了;这是碘发生 了现象。 二、列举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1、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丸变小是; 2、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是; 3、用久了的的灯泡的灯丝变细了,灯泡变黑了,这是灯丝先后又的结果。 4、北方,冬天的早上出现的霜是,早上窗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冰花在窗玻璃的 (填“内”或“外”)表面,树枝上出现的雾凇是现象。 5、水的三态联系,将右图填完整 三、小组讨论:查资料了解人工降雨的过程 【课堂练习】 1、实验室常用固态二氧化碳(干冰)来获得低温,这是因为二 氧化碳在______时______热的缘故。 2、指出下面的物理现象属于物态变化的哪种方式。 (1)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______ (2)戴眼睛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暖和的室内时,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______ (3)寒冷的早晨,窗玻璃上凝结着冰花。______ (4)草地上露水的形成 (5) 清晨大雾的形成 【课堂检测】 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的沸点是100℃ B.水的温度达到沸点时就能沸腾 C.在一个标准大气压时,水的沸点是100℃ D.以上说法都正确 2.在物态变化过程中,放出热的是 [ ] A.凝华、凝固、汽化 B.熔化、凝华、液化 C.液化、凝固、凝华 D.汽化、升华、熔化3.下列物态变化过程属凝华现象的是 [ ] A.草地上露水的形成B.夏天冰雹的形成C.清晨大雾的形成D.以上都不是 4.冬天早晨看到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A.凝固而成的 B.凝华而成的 C.液化而成的 D.先液化,后凝固而成的 5.关于雨、露、霜、雾跟物态变化的关系,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雨水是水的液化形成的 B.露水是水的汽化形成的 C.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6.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A、早晨有浓雾 B、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C、屋顶上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水结成了冰 7.下面几种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A碘加热成蒸汽 B初冬的早晨草木上的霜 C海面上的大雾 D冰冻的衣服时间长了被冻干 8.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A.铁水被铸成工件 B.冬天用湿手摸室外的铁器时觉得粘手 C.深秋地面上出现的霜 D.冰箱内的饮料结冰 9.把温度为-5℃的冰块放人盛有0℃的水的隔热容器中,混合物的温度仍为0℃,则( ) A.冰的质量增加 B.冰的质量减小 C. 冰的质量不变 D. 都有可能 10.为使热的物体冷却,用质量相等的0℃的冰或0℃的水( ) A. 二者效果相同 B.冰比水好,因为冰比水冷 C.冰比水好,冰吸收热量多 D.冰比水好,因使用方便 11.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放在火炉上的冰一会儿不见了 B.我国北方寒冷的冬天地上出现了一层白色的霜 C.用久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细 D.冬天,湿衣服结冰后变干了 12.关于雨、露、霜、雾跟物态变化的关系,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雨水是水的液化形成的 B.露水是水的汽化形成的 C.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13.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CO2)可以产生白雾,形成所需的效果,这种雾气是 A.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而形成的小液滴 B.干冰迅速熔化后再蒸发形成的气体 C.干冰迅速升华变成的气 D.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及凝固形成的小冰晶 14.填写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的名称: 严冬之夜在玻璃室内一侧出现“冰花”_______;放在箱子里的卫生球变小了_______; 夏天从冰箱中拿出冰棒,看见周围有“白气”_______;铁水浇成铁杆_______。 【课后提升】俗话说:“下雪不冷融雪冷”,这是为什么呢? 课后反思 1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设疑:固态和气态能不能直接发生转化呢?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及吸、放热情况 2、能简单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二、新课自我学习 阅读课本P42第三段学习什么是升华和凝华现象? 三、小组合作探究 活动:加热碘, 思考: 1、放入热水前:碘是什么状态? 2、放入热水后:观察到的什么现象?说明碘变成什么状态? 3、放入冷水后: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碘变成什么状态?在物态变化时,有没有看到液态碘? 小组合作探究: 加热后烧瓶内充满紫红色的碘蒸气;冷却时,玻璃杯上出现固态碘。 1、这个“人工雪景”就是由于升华和凝华现象形 成的。 2、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一、升华和凝华 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 分析:强调概念中“直接”两字,即不出现液态。 分别写出六种物态变化名称并说明其概念2.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1)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的实例: (2)组织、指导学生分组讨论课本P42图2-38、2-39实例。并在(让学生把答案写在纸上进行投影)。

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引导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举例:如: (1)天气寒冷时,教室玻璃内表面出现的“窗花”; (2)雾凇、霜的形成; (3)灯丝变细,灯泡内壁变黑; (4)樟脑丸变小 四.展示反馈 全班交流各组的解释和看法(把答案写在纸上) 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认真阅读并进行热烈的讨论分析其中发生的主要的物态变化 五、点拨提升 强调升华和凝华现象的产生 六、课堂检测:(投影) 1、碘变成紫色的气体 2、卫生球变小了 3、霜的形成 4、雾、露的形成 5、水结冰 6、夏天衣服被晒干 7、冰化成水 8、冬天嘴里呼出的白气 七、布置作业: 课本P43WWW课后题第1,2题 八、板书设计 2.4升华和凝华 升华: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升华。升华时要吸热。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凝华。凝华时要放热。

升华和凝华导学案

第四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导学案姓名班级 【温故知新】 1.物质从_________态变为_________态,叫汽化.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汽化的两种方式;物质从__________态变为__________态,叫液化.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液化的两种方法. 2.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剧烈_________现象.在沸腾过程中,虽然继续对水加热,但只能使水不断地变成_________,它的温度_________. 3.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_________,不同液体的_________不同.4.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_________现象.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_________. 5、与是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自主预习】 预习要求:请同学们根据“预习目标”,仔细阅读课本完成以下内容。 一.填空题 1.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______态的现象叫做凝华,物质在凝华过程中要______热。 2.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______态的现象叫做升华,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______热。3.实验室常用固态二氧化碳(干冰)来获得低温,这是因为二氧化碳在______时______热的缘故。 4.用久了的电灯泡壁会发黑,这是因为灯泡内的钨丝______和______而形成的。 5.指出下面的物理现象属于物态变化的哪种方式。 (1)萘球过一段时间后会变小。______ (2)冰冻湿衣服在0℃以下也会干。______ (3)沥青马路在太阳照射下熔化。______ (4)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______ (5)戴眼睛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暖和的室内时,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______ (6)寒冷的早晨,窗玻璃上凝结着冰花。______ 二.选择题 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水的沸点是100℃ B.水的温度达到沸点时就能沸腾 C.在一个标准大气压时,水的沸点是100℃ D.以上说法都正确 2.在物态变化过程中,放出热的是[ ] A.凝华、凝固、汽化 B.熔化、凝华、液化 C.液化、凝固、凝华 D.汽化、升华、熔化 3.下列物态变化过程属凝华现象的是[ ] A.草地上露水的形成B.夏天冰雹的形成 C.清晨大雾的形成D.以上都不是 通过预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疑问?课前组内进行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将问题展示出来。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4节《升华和凝华》导学案

3.4 升华和凝华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理解升华和凝华定义中的“直接变成”的含义 2、难点:对生活中现象的解释 目标问题化: 1、什么是升华、凝华? 2、升华和凝华过程中是吸热还是放热? 3、在日常生活中,你知道哪些是升华?哪些是凝华? 教学思路: 创设情境:冰块吸热后熔化成水,再继续吸热就变成水蒸气,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物质吸热后能不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呢?学生们思考 实验:给装有碘的封闭试管加热,让学生观察碘最后的状态,然后让其冷却再观察碘的状态。提问:固态的碘加热后变成什么状态?冷却过程中,碘由什么状态变成什么状态? 【自主学习】课本P64,回答 1、什么是升华?升华过程中是吸热还是放热?什么是凝华?凝 华过程中是吸热还是放热?分别举例哪些是升华,哪些是凝华。

【合作探究】分别说说升华和凝华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展示环节】展示上面的问题。 【自主学习】物理与生活 1、人工降雨 执行任务的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常温下为气态),干冰进入云层,很快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则高空水蒸气就成为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为雨滴落到地面上。 2、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可产生白雾,形成所需的效果。这种雾气是干冰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雾。 3为什么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内壁会发黑? 【合作探究】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霜、雾、露是怎么形成的?【展示环节】分析云、雨、雪、霜、雾、露是的形成。 【自主学习】用图表总结有哪几种物态变化并说明吸热情况。 【拓展延伸】冬天清晨,在有人居住的室内窗户上往往会出现冰花,冰花是怎么形成的?出现在窗户哪里?

升华和凝华公开课教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4节升华和凝华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4、重、难点: 判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解释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二、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物质由_______转变为_______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 式是________和________。 2、物质由_____转变为_____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过程______ 热量。居民使用的液化石油气,就是在常温下用_________ 的方法,是石油气变成液体储存在钢瓶里的。 3、关于蒸发和沸腾,下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必须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B、蒸发不需要吸热,沸腾需要吸热; C、蒸发是液体表面汽化的现象,沸腾则是在液体内部进行的 汽化现象; D、蒸发是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 4、夏天扇扇子,人感到凉爽,主要是因为扇来的风:() A、降低了周围的温度; B、降低了人的体温; C、加快了人身上的汗水的蒸发; D、赶走了人体周围的热空气。 (二)、导入新课 一、升华和凝华 探究:物质能不能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 你的猜想:…… 依据:…… [演示实验]碘升华和凝华实验 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并盖紧塞子,烧杯中加入热水,将试管放入烧杯中加热。当试管中充满某种气体后将试管取出放入凉水中。

仔细观察: 1.加热前碘是什么状态的? 2.加热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3.停止加热并冷却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 [分析] 【结论】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过程中物质 需要吸热。 【结论】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过程中物质需要放热。 加热前 :碘是什么状? 固态 变化条件:吸热 加热后:碘是什么状? 气态 停止加热冷却后:试管壁上的碘是什么状态? 固态 变化条件:放热 停止加热冷却时:试管壁上的碘是什么状态? 气态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升华和凝华》导学案

第4节升华和凝华 A 知识要点分类 知识点1 升华 1.概念 物质从态直接变为态的过程叫做升华,升华要能量。 2.下列物态变化事例中,属于升华的是() A.冰雪消融 B.清晨树叶上出现的露珠 C.洗过的湿衣服被太阳晒干 D.衣柜里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后会变小 知识点2 凝华 1.概念 物质从态直接变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凝华要热量。 2.我国北方秋冬两季,有时地面和房顶上会出现霜、窗户玻璃上会出现冰花、树枝上会出现雾凇,这些都是() A.升华现象 B.液化现象 C.凝华现象 D.汽化现象 B 综合练习 1.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A.冬天湿衣服会冻干 B.冬天,窗玻璃上形成的冰花 C.冬天,河面结了厚厚的冰 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会变小 2.舞台上经常用喷洒干冰的方式来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其原理是:

喷洒干冰时,干冰(填物态变化名称)热量, 使空气温度,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成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白雾。 3.如下图所示,把少量碘放入锥形瓶中,瓶口盖上一个玻璃片,然后将锥形瓶用酒精灯加热,过一会,会观察到瓶中充满了紫色的碘蒸气,此过程中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停止加热后碘蒸气凝华,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4.如下图所示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请依次写出上文划线处涉及到的物态变化名称:、、。 (2)上面的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过程的是。(3)我国属于缺水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们自身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两种节水措施:①。②。

最新初中人教版物理人教八年级上册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升华和凝华的实验现象,提升观察能力。通过分组讨论问题,解释现象,培养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 2.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2.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乐于探索未知事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升华和凝华现象是学生学习中容易忽略的两种物态变化,尽管升华和凝华现象并不罕见,但不易被学生注意,他们总认为固态和气态之间的变化必须经过液态阶段。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切实帮助学生澄清模糊的认识,可以在实际教学中把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过程变成学生自主学习和活动的过程,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提高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让同学们自觉产生固态与气态之间是否会转变的疑问,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教学难点:用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来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三、教学策略 升华和凝华是物态变化中的一组现象,与前面学习的四种现象一起构成完整的物态变化体系。尽管升华和凝华现象生活中并不难见到,但不易被学生注意。而且气体不易看见,难以直接观察到。本节课的设计与教学力求从生活和实验出发,利用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辅以多媒体课件呈现一些不太常见的现象,为学生创设了多种多样的情境,实验激趣,问题驱动,充分让学生观察、实践、思考、动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思维活跃,气氛热烈,回答问题精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了提高。

(完整word版)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升华和凝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凝华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升华、凝华现象及它们各自的吸放热情况 难点: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把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过程变成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活动的过程。【教学器材】 实物投影仪、照片、铁架台、烧瓶、酒精灯、细线、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学习了有关自然界中物质状态及其变化的情况。下面来做一个简单的回忆和归纳。 1、自然界中的物质常见的存在状态主要有哪些?

2、发生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 3、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属熔化?哪些属于凝固? 4、发生在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 5、汽化的两种方式是什么?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6、那么我们来猜一猜:自然界中,固态与气态之间能否转变呢?举例说明。 学生答:固态、液态、气态 学生答: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是一个吸热过程;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是一个放热过程。 学生答:如冰化成水、铁变成铁水等是熔化;水结成冰、油变成固态油脂、蜡烛油变硬等是凝固。 学生答: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是一个吸热过程;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是一个放热过程。 学生答:蒸发和沸腾它们的相同点: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热。不同点:温度条件不同;发生地点不同;剧烈程度不同 学生答:能;如:衣柜中的卫生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干了;冬天的雪人变小了;雪花的形成等。 复习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整理归纳知识的能力。 老师要帮助学生整理纠正一些不正确的答案。 二、新课开始 [演示]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通过活动来观察物质在固态与气态之间的变化。 1、先装置好实验仪器 2、观察瓶中碘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3、移去酒精灯,然后观察瓶中的变化。

升华和凝华 导学案

初中物理 八年级(上) 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 导学案 学生姓名:________ 成绩等次:____ 3 四、升华和凝华 [导学目标]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课堂导学] 一、演示课本上的想想做做,学生观察、思考。 实验现象:将碘锤加热时,可发现固态碘变为________;这是碘发生了______现象,停止加热,过一会发现碘蒸气变成了_______;这是碘发生了______现象。 二、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1.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丸变小是__________; 2.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是________________; 3.用久了的的灯泡的灯丝变细了,灯泡变黑了,这是灯丝先______后又______的结果。 4.北方,冬天的早上出现的霜是______,早上窗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_______;冰花在窗玻璃的___(填“内”或“外”)表面,树枝上出现的雾凇是______现象。 [课堂导练] 1.水的三态联系,将右图填完整 2.填写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的名称: 严冬之夜在玻璃室内一侧出现“冰花”______;放在箱子 里的卫生球变小了_____; 3.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 A.放在火炉上的冰一会儿不见了 B.我国北方寒冷的冬天地上出现了一层白色的霜 C.用久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细 D.冬天,湿衣服结冰后变干了 4.干冰升华时会看见周围有_______,它是干冰升华___热使周围空气温度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而成的小水滴.舞台上的烟雾就是这样形成的 5.寒冷的冬天,在窗玻璃上常会出现“窗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窗花在玻璃的内表面,是升华现象 B.窗花在玻璃的内表面,是凝华现象 C.窗花在玻璃的外表面,是升华现象 D.窗花在玻璃的外表面,是凝华现象 6.夏天,小亮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一只冰糕,发现包装纸上附有一些小冰晶,这是水蒸气_______而成的;随后又发现它在冒“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而形成的。 7.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A.早晨有浓雾 B.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C.屋顶上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水结成了冰 8.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A.铁水被浇铸成工件 B.冰冻的衣服也会干 C.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常挂着一层霜 D.冬天用湿手摸室外的铁器时,觉得粘手 9.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CO 2)可以产生白雾,形成所需的效果,这种雾气是 A.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而形成的小液滴 B.干冰迅速熔化后再蒸发形成的气体 C.干冰迅速升华变成的气 D.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及凝固形成的小冰晶 10.夏天我们吃冰棒时,撕开冰棒包装纸,会发现冰棒冒“白气”,这是由于冰棒周围空气中水蒸气遇冷______而形成的,据你的观察,冰棒冒的“白气”是向____(填“上”或“下”)的。 [知识小结 ] 1.升华:物质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叫做升华;升华过程要 热。

(八年级物理教案)《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教案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加热碘的实验让学生认识升华和凝华现象,从而得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再联系实际分析一些自然现象,理解升华吸热、凝华放热,以及它们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升华和凝华是自然界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是物质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转变的过程,但同学们对这种转变的过程和转变过程中的吸放热情况并不非常熟悉,而且也很难直接观察到,因此要掌握好这一节内容,我们可以在实际教学中把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过程变成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活动的过程。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叫升华,什么叫凝华。 2、知道升华是一个吸热过程,凝华是一个放热过程。 3、能够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 4、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收集材料和对日常现象实验的观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探求知识的欲望。

5、通过小组活动、课堂的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准备: 1、学具:收集的文字资料。 2、实验仪器:烧瓶、酒精灯、棉线、碘 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升华、凝华现象及它们各自的吸放热情况。 2、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3、了解升华、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法与学法: 教法:实验法、例举法。 学法:注重实验现象的观察、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程序: 一、复习引入(3分钟) 前面我们已学习了有关自然界中物质状态及其变化的情况。下面来做一个简单的回忆和归纳

1、自然界中的物质常见的存在状态主要有哪些? 2、发生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 3、发生在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 4、那么我们来猜一猜:自然界中,固态与气态之间能否直接转变呢?举例说明。 二、探究新知(30分钟) <一>教师引导: 下面我们通过活动来观察物质在固态与气态之间的变化: 1、先装置好实验仪器 2、观察瓶中碘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3、移去酒精灯,然后观察瓶中的变化。 4、棉线上析出的碘是怎么来的? 5、下面我们来归纳一下活动中发现的一些现象。 (1)碘是怎样变成气体的? 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2)什么是升华?

升华和凝华(教师版)导学案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1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华过程要放热. 2、知道升华能够获得低温,能解释相关升华、凝华现象. 【预习】 教材助读 阅读课本P26-27内容,知道: 升华:物质从直接变成叫升华. 凝华:物质从直接变成叫凝华. 升华过程要热, 凝华过程要热。 预习自测 1、图1.5-1现象中不属于升华的是() 2、对如图所述解释准确的是() A.结霜是凝华现象 B.结霜是液化现象 C.所谓的“烟”并非真正的烟,是小水珠汽化形成的 D.所谓的“烟”并非真正的烟,是水蒸气凝 固形成的 二次备课: 【探究】 质疑探究 如图,在烧杯中放一些碘,然后用玻璃片盖 住烧杯,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碘吸热 后发生了什么变化,盖烧杯的玻璃片了出现了什 么现象。这些变化和现象说明了什么? 现象:(1) (2) 说明:(1) (2) 结论: 物质从直接变成叫升华. 物质从直接变成叫凝华. 升华过程要热, 凝华过程要热。 知识网络 【当堂训练】 1、如图所示,用久了的灯泡内壁 变黑,是因为钨在高温下,变 成钨蒸气,然后遇冷在灯 内壁. 2.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 A.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越来越小;冬天窗户 上的“冰花” B.花盆中潮湿的泥土变干;白炽灯的钨丝变 细 C.冬天的“雾凇”;水面上结的冰 D.冬天冰冻的衣服,通风处自然晾干;利用 “干冰”人工降雨 3.现在超市里卖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 品,把它放置在舞厅包厢里、饭店里、厕所里、 汽车里等,能有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作用,使 您的居室温馨芳香.这种现象是() A.汽化 B.升华 C.凝华 D.熔化 4、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降雨的一种方法. 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冰粒下降过 程中变成雨滴.水蒸气变成冰粒、冰粒变成雨滴的 物态变化过程分别属于() A.凝华、熔化 B.升华、熔化 C.升华、液化 D.凝华、液化 5、日本札幌是著名的“温泉之乡”,它位于 日本北部,冬天非常寒冷.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 的记者在札幌看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公路上 一点积雪都没有,但是路旁的积雪却足足有两三 尺高.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几种解释,你认为最有 道理的是() A.道路上的车太多了,雪来不及覆盖路面 B,积雪都被风吹到路旁去了 C.道路下面都铺了温泉管道,路面温度较高 D.路面是黑色的,水蒸气不能形成雪 6、在横线上写出物态变化的名称: (1)打开冰棍的包装纸,常常会看到冰棍冒“白 气” (2)冬天,能看到呼出的“白气” (3)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4)在寒冷的冬夜里,房间门窗玻璃的内表面往 往结一层冰花 (5)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6)早晨的浓雾 二次备课: 课后作业: 教学后记:

升华与凝华教学设计

升华与凝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重点]: 认识升华和凝华现象,形成完整的物态变化体系 [难点]: 对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解释 [教学器材准备] 多媒体课件、酒精灯、碘、火柴、烧杯、圆底烧瓶、三脚架、石棉网、新旧白炽灯各一只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情境,引入新课 分析下面四句诗,你能从中找出那些物态变化? 春暖花开冰雪消融, 夏日炎炎河水干涸, 秋意浓浓禾苗露珠, 寒冬腊月河水结冰。 教师:刚才前面四句诗说明固态和液态,液态和气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那么固态和气态之间能否直接相互转化呢? 学生大多能答,有少数不能答。 教师:如果能,那你能否举出例子来说明呢? 学生举例 (二)、进行新课 1、想想做做【碘升华与凝华实验】 教师操作,学生观察现象,回答问题 (1)、实验前,在烧杯里你观察到碘的颜色_____。状态。

猜想把碘加热会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给烧杯里的碘加热,烧杯中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加热过程中,观察有没有液态的碘出现。(4)、停止加热后,在烧杯壁和表面皿底部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移去酒精灯后,观察有没有液态的碘出现。 (6)、通过实验你得到什么结论? 2、通过实验观察,归纳升华与凝华概念 3、引导学生挖掘生活中哪些是升华与凝华现象 4、学生举例,教师及时给以表扬 5、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进一步巩固知识 学生回答,教师适当归纳 6、想想议议【水的三种状态之间的转化】 学生独立完成 7、知识拓展:关于人工降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一些人工降雨知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物理与生活联系密切 8、课内练习 夏天,小林为了解渴,从冰箱里拿出一支棒冰,小林发现棒冰上粘着“白花花”的粉,一剥去包装纸,棒冰上就会冒烟,他把这支棒冰放进茶杯里,不一会,茶杯外壁会出“汗”,你能帮助解释这些现象吗? 9、交流 云、雨、雪、雾、露、霜的形成及与人类的关系。 (三)、课堂小结 以“学到了什么”为线索,师生共同回忆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学生小结,教师补充。 归纳物质三态之间的变化 (四)、作业布置 能够利用电冰箱制造出露、雾、霜吗?请根据已学过的知识写出具体的方案,并在家中尝试。 [板书设计] 一、升华和凝华 1、升华: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吸热 2、凝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放热 二、六种物态变化

第4节 升华和凝华(导学案)

第4节、升华和凝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观察并利用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来认识升华和凝华。(2)师生共同探究人工造“雪”的过程,理解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课堂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和它们各自的吸热和放热情况。 (2)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3)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在生活中和应用。 教学难点 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导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把樟脑丸碾成粉末后放入烧瓶中,用酒精灯微微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过一会儿,放入烧瓶内的松枝上出现了洁白的“人造雪景”,学生观察后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引入课题。 【自主预习案】 1.物态变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种。 2.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物态变化中放热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3._______ 叫升华;___________________叫凝华。升华过程热(填“吸”或“放”),凝华过程热(填“吸”或“放”) 4.汽化的两`种方式:_______和_______,它们是___热过程。液化的两种方法:_______和_______,它们是___热过程。 【课堂探究案】 实验探究:小组合作完成 实验器材:圆底烧瓶、酒精灯、碘、铁夹 按下面的方法实验 (1 )在圆底烧瓶中放入少许碘,在靠近碘粒上方悬挂一段棉线,用酒精灯微

《升华和凝华》导学案 NO:20

《升华和凝华》导学案 NO:20 班级姓名小组等级 学习目标: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知道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3、极度热情,投入学习。 重点难点:升华和凝华现象 能力立意: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凝华现象 使用说明: 1、用20分钟自学教材92-95页,疑点与盲点用红笔标记 2、用25分钟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准备课堂交流学习指导:联系日常生活的现象来加深理解 一、自主学习

5、知识点四: 自然界中雨、雪、云、雾、露、霜、冰雹(霰)分别是怎样形成的? (1)雨、雾、露都是液化现象。云主要是液化现象。 (2)雪是凝固现象。 (3)霜是凝华现象。 (4)冰雹是从发展强盛的积雨云中降落到地面的冰球或冰块。其直径一般为5-50毫米,大的可达30厘米以上,常给国民经济、人身安全带来严重危害。冰雹和雷暴都是对流性天气,都发生在积雨云中,但是形成冰雹的条件要比雷暴条件高。 二、合作、探究 l.物质从变成叫升华,升华热;物质从变成叫凝华,凝华热。 2.利用干冰的升华热,使运输的食品降温,防止食物腐烂变质。 3.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就会变小,最后不见了,这是一种现象。北方秋、冬两季早晨出现“霜”,玻璃—起出现“冰花”,树枝上出现“雾凇”,这些都是现象。 4.寒冷的冬天玻璃窗常会出现“窗花”,这是现象,“窗花”出现在窗户的 (填“内”或“外”)表面。 5.家用白炽灯用久后,灯泡内壁会发黑,这是因为电灯灯丝发生() A.升华 B.凝华 C.先升华后凝华 D.先凝华后升华 6.夏天,人们看到冰棒周围有“白气”,冰棒纸外面有“白霜”,这是由于() A.“白气”和“白霜”都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B.“白气”和“白霜”都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C.“白气”是水蒸气的凝固现象,“白霜”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 D.“白气”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白霜”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7.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这句话运用物理学知识解释,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霜形成之前的气温一定比下雪后的气温低 B.霜形成之前的气温比雪形成后的气温高 C.下霜前的气温比霜形成后要高,雪后气温一定比雪落地之前低 D.霜是在地面形成的,气温必然在0℃下,雪在高空中形成,雪后熔化需要吸收大量热量,使地面气温降低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新课标沪科版九年级物理

12.4升华和凝华 一、课标分析 由于升华和凝华过程不容易被注意到,一般只能根据观察到的结果进行分析、推断。本节要从生活实例入手,尤其注意区别凝华与凝固、凝华与液化的现象。 二、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已经学习了六种物态变化中的四种变化,对于后两种的变化以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对物质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转变的过程和转变过程中的吸放热情况并不非常熟悉,而且也很难直接观察到,因此要掌握好这一节内容,我们可以在实际教学中吧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过程变成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活动的过程。 三、教材分析 升华和凝华是物态变化这章的最后一节内容。本节内容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升华与凝华现象,知道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吸热,凝华过程中要放热,并能解析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四、重点难点 重点和难点是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及吸热放热情况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分析以及实验的观察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通过对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观察与分析知道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华过程要放热 (3)通过教学活动能在物态变化中识别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升华吸热现象的分析知道用升华的方法可以获得低温的环境 (2)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升华和凝华的物态变化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事物间相互联系、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2)通过在教学活动中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感受物理有用,从而使学生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六、课程资源 演示用具:新旧白炽灯泡各一个、图片、萘、烧杯、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枯树枝、课堂巩固联系等多媒体课件等。 学生用具:收集的文字资料、图片、碘、烧杯、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玻璃片盛水的烧杯和滴管(10组) 七、教学过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升华和凝华学案

八年级物理升华和凝华(第12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学习导航 现象原因 冬天,放在外面刚洗完的衣服很快就结冰了,过一段时间后衣服也干了衣服变干的过程,衣服上的冰变成了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球,时间长了会变小或消失,但在衣服上不留任何痕迹在樟脑球变小的这个过程中,固态樟脑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了 用久了的灯泡会变暗,仔细观察发现钨丝变细钨丝变细的原因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钨蒸气 上述可归纳得出:。(2)升华的定义:。(3)升华过程中物体由初状态()变为末状态()。【练习一】 1.下列现象都属于物态变化,其中属于升华的是() A.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 B.水开了 C.春天,冰雪化了 D.灯泡用了一段时间后,灯丝会变细 2.为了防止运输中的食品腐烂变质,可以利用干冰的吸热来降温。 分析: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是一种易升华的物质,把干冰放在运输车内,它直接升华为,同时大量的热来达到降温的目的。 现象原因 深秋或初春的早晨,草木、瓦石出现霜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草木、瓦石(温度在0℃以下)由态直接变成态 冬天树枝上出现雾凇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树枝由直接变成 实验中碘蒸气变为固态气态碘不经过液态变成 上述归纳可得出:。(2)凝华的定义:。(3)凝华过程中物体由初状态()变为末状态()。【练习二】 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A.铁水被浇铸成工件 B.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变小了 C.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挂一层霜 D.寒冷的冬天,湿手摸室外的铁件时,觉得粘手 三.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1)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需要,即为升华吸热。 物质由直接变为放热,即凝华放热。 (2)物质的六种物态变化:, 其中吸热过程的有:,放热过程的 有:。

《升华和凝华》导学案

《升华和凝华》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2min) 1.借助日常生活经验和所学的知识,提出物质固态、气态直接变化的可能性。 2.通过观察“碘锤”中碘的状态变化,认识升华和凝华。 3.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尝试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 二、基础学习(15min) 1.物质有 _____ 、_____ 、____ 三态,由液态和气态间的变化是 _____ 和 _____ ,由固态和液态间的变化是 _____ 和 _______ ,由此推想固态和气态间 _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直接发生变化。 2.如图1所示,将少量的碘物质用玻璃泡密封起来,做成 锤子的形状,称为碘锤。对玻璃泡微微加热,观察到玻璃泡内 的空间弥漫着 _____________ ;停止加热,观察到玻璃泡内空 间的 __________________ 。 3.实验展示的碘由固态直接变为 ______ 叫做 _______ , 图1 由气态直接变为 ______ 叫做 _______ 。 4.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升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凝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工降雨的三种方法:一是向云层中输送冷却剂,如用飞机播撒干冰,靠干冰的 _______ 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中的水蒸气 _______ 成冰晶或 _______ 成小水滴,形 成降雨。二是向高空播撒与冰晶结构极为相似的碘化银、三氯化二铝、樟脑或酒精等药 剂,作为吸附水汽、加速水蒸气 _______ 或 _______ 的物质,使云层中的冰晶增多、 小水滴增大,形成降雨。三是用飞机在适当的云层中,直接喷直径约为0.05mm的水滴,使云层底部的小水滴相互合并、变大,形成降雨。 三、合作交流(8min) 1.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有哪些?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4 升华和凝华 教学设计

升华和凝华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什么是升华和凝华,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过程与方法 ⑶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认识升华和凝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⑷乐于探究生活中有关升华和凝华的现象,领略自然界中6种物态变化的美妙与和谐。 2.教材说明 本节教材主要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升华和凝华现象,并知道物质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了解升华和凝华在实际中的应用。 升华和凝华是6种物态变化中的两种,与前面已讲的4种物态变化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本节教材既是前面汽化、液化、熔化和凝固知识的延续,又为下一节学习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做好准备,并为后面学习物质的结构和属性打下基础。 本节教材的编排思路大体是:实验→分析→应用。教材首先由一组生活场景(图4-33)引入课题,引发学生思考,然后通过“活动1”和“活动2”中的碘升华和凝华的实验,让学生认识升华和凝华现象,知道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最后联系实际分析有关现象,如“STS”中的“人工降雨”等。 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信息浏览”还介绍了“等离子态”和“中子态”。同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对升华和凝华不再是仅停留在介绍现象上,而是强调了实验探究过程,把“观察碘的升华和凝华”这个实验作为学生活动,让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符合《课程标准》中“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的要求;另外,新教材增加了“人工降雨”、“等离子态”和“中子态”等内容,密切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现代科技的联系。 本节教学重点:在生活中,学生对升华和凝华现象往往视而不见,在小学自然课中也没有学过,所以让学生通过实验感知升华和凝华两种物态变化,并能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本节教学难点:由于很多气态物质是无色透明的,无法直接观察到,所以升华和凝华现象一般要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推断,来确认是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变化,这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所以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3.教学建议 本节教学要注意从生活实例和实验入手,让学生认识升华和凝华现象,为此,做好碘升华和凝华的实验是教好本节课的关键。课前要精心准备实验,确保实验成功、效果明显,教学时要加强对学生

升华和凝华导学案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发生的条件; 2、会正确分辨自然界中的各种升华和凝华现象; 3、了解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重难点】 重点:了解升华、凝华现象及它们的吸、放热问题 难点: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态变化联系起来,并能解释 【温故知新】 1.物质从_________态变为_________态,叫汽化.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汽化的两种方式;物质从__________态变为__________态,叫液化.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液化的两种方法. 2.沸腾是液体部和表面同时发生剧烈_________现象.在沸腾过程中,虽然继续对水加热,但只能使水不断地变成_________,它的温度_________. 3.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_________,不同液体的_________不同.4.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_________现象.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_________. 5、与是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自主学习与指导】 (一)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1、升华:物质由态直接变为态的过程(不经过液态)。 2、凝华:物质由态直接变为态的过程(不经过液态)。 (二)升华和凝华的特点 碘的升华凝华实验: 理解:给烧杯里的碘加热,可以看到固态的碘没有熔化而是直接变成紫色 的,这就是碘的升华。在这个过程要给碘加热,说 明。 热的碘蒸气遇到冷烧杯壁凝华成固态的碘,这说明碘凝华时 要。 升华的特点:热量 凝华的特点:热量 (三)升华和凝华的应用 1、人工降雨: 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冷云层,就很快______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于是高空中水蒸气便________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下落与空气摩擦吸热而成水落回地面就是雨。 2、美化环境 为了除去洗手间的异味,常在卫生间放入卫生球,卫生球发出的刺激气味的同时体积变小,最后消失,则卫生球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能有效的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3、舞台“白雾” 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可产生“白雾”,使舞蹈演员好象在云中飞舞。舞台上的这种“白雾”是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成“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