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本科毕业规范

工业设计本科毕业规范
工业设计本科毕业规范

本规范依据教育部

本规范依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制定,旨在促进我国工业设计教育和工业设计事业的健康发展。

工业设计的本质是创新,是技术、艺术与文化转化为生产力的核心环节,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体是产品设计。

本规范目标:依据工业设计学科特点,采用科学方法,适当知识载体,构成良好的、更具目的性的课程体系,更好地向学生传授本学科基本的问题求解方法;并通过基本知识的传授,达到培养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含创新能力)、基本素质的目的,以期培养出适应学科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工业设计师。

1. 工业设计教育的历史、现状及发展方向

1.1 工业设计教育的历史

工业设计专业在国外已有很长的发展历史,20 世纪初,欧美各国先后建立了工业设计教育机构,其中最重要的是1919 年成立的德国包豪斯设计学校。我国的工业设计教育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1992 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全国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指导委员会正式在京成立,这是中国工业设计教育发展的重要标志。根据教育部2004年最新统计,设置工业设计专业的高校已达219 所(且在艺术设计专业开设工业设计方向的院校尚未计入)。尽管我国有世界上最大的工业设计教育规模,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设计教育的水平和设计师的素质远远不能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

1.2 工业设计教育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特别是企业对创新设计人才需求的增长,工业设计专业将更强调可持续发展,更具国际性、交叉性、创新性和前沿性。

2. 工业设计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

2.1 工业设计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

本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工业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质,并能从事以产品创新为重点的设计、管理、科研或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方向可设置:产品设计、与产品设计相关的视觉传达设计、信息设

计、环境设施设计或展示设计等

2.1.1 基本标准

在符合国家对大学生基本标准要求的基础上,还必须:

(1) 熟悉设计流程,能应用基本的理论和综合手段,清晰表达设计思想,具有产品开发的能力;

(2) 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

(3) 具备设计师的职业道德,熟悉并掌握与设计法规相关的基本知识。

3、本专业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

3.1. 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内容及知识结构的总体框架

(1) 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内容及知识结构设计的理论依据工业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要体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以适当的知识体系为载体来进行工业设计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强化工业设计知识结构的设计与建设,使每个知识模块构成适当的训练系统。

(2) 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内容及知识结构的总体框架按照顶层设计的方法,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综合教育的内容涉及15 个知识体系构成:

通识教育内容包括:①人文社会科学,②自然科学,③经济管理,④外语, ⑤计算机信息技术,⑥体育,⑦实践训练等知识体系;

专业教育内容包括:①相关学科基础,②本学科专业,③专业实践训练等知识体系;

综合教育内容包括:①思想教育,②学术与科技活动,③文艺活动,④体育活动,

⑤自选活动等知识体系。

3.2. 构建知识体系工业设计知识体系由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三个层次组成。一个知识领域可以分解成若干个知识单元,一个知识单元又包括若干个知识点。知识单元又分为核心知识单元和选修知识单元。核心知识单元是最基本的共性的教学规范,选修知识单元的选择体现各校的不同特色。

(1)本专业知识体系

设计学知识体系;

工学知识体系;

人文艺术知识体系;

(2)本知识体系的知识领域

设计学知识体系:设计学工学知识体系:工程学、材料学、环境工程、生态学人

文知识体系:哲学、心理学、人文社会科学

艺术学知识体系:艺术学

(3 )每个知识领域包含的核心知识单元及应选修的课程在工业设计课程体系中应涵盖足够的知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是非常重要的,这将是工业设计学科课程设置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

设计学:设计概论、设计史、设计方法学、产品设计、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设计表达、设计美学、设计基础、系统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多媒体设计、科技与艺术修养、

工程学:人机工程学、机械设计、工程图学、材料工艺学、生态学艺术学:艺术史论、造型艺术基础

心理学:设计心理学、艺术心理学、消费心理学人文社会科学:价值工程学、设计管理

(4)每个知识单元的学习目标、所包含的知识点及所需的最少讲授时间或实验时间(见下表)

(5)工业设计的主干学科概况

设计艺术学、机械工程(注)

3.3 构建课程体系本专业课程体系由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组成,设计的核心课程应该覆盖知识体系中的全部核心单元及部分选修知识单元。同时,可选择一些选修知识单元、反映设计学科前沿和反映学校特色的知识单元组织到选修课程中。本专业课程教学包括理论课程教学和实践课程教学。课程可以按知识领域进行设置,也可以由一、两个知识领域构成一门课程,也可以从各交叉设计领域中抽取相关的知识单元组成课程,

但最后形成的设计课程体系应覆盖工业设计体系的知识单元尤

其是以产品创新设计为主体的核心知识单元

工业设计专业核心课程如下(供参考):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共计

讲课

实验

上机

实践

造型艺术基础

9.0

150

50

100

设计史论

2.0

36

36

设计概论

2.0

36

36

工业设计工程技术基础

9.0

150

110

40

设计基础

7.0

120

40

80

人机工程学

3.0

36

26

10

设计表达

5.0

80

40

40

计算机辅助设计4.0

64

20

44

模型制作

3.0

48

12

36

产品设计

34.0

540

120

420

3.4

实习

3.4.1 实习的重要性

设计实习在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实习对产品的设计方法和技巧实现起示范作用,更重要的是得到设计的技术训练和能力培养,包括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应用设计原理和法则,处理产品设计与环境、市场的关系,以及对协作能力等的培养。实习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加深对理论过程的理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敢于创新。

3.4.2 实习的内容和水平

学生在实习中应不断地追踪设计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材料,及时地将其反映到实习教学中来。

基本实习是工业设计学科教学实习的基本要求,用以配合课程教学,达到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具有提高作用的开放实习可以根据各个学校自身的情况开设,目的是进一步提高设计的教学水平、培养学生实习技能,并使学生通过实习,较为深入和全面地了解现代工业设计技术发展的前沿。

4. 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条件

4.1 师资力量

推进设计教育创新和培育人才,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工作,也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素质。我们要以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为重点,加强学校编制管理,科学设置机构和岗位,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实行“资格准入、竞争上岗、全员聘任” ,继续完善教师教育体系和继续教育体系。

(1) 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工业设计专业每班不超过25 人,每班必须配备专业教室。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以1:10 为宜。

(2) 拥有一定比例的设计艺术学专业毕业的教师,能独立承担70%以上的

必修课,兼任教师人数不得超过本专业专任教师人数的30%。

(3) 由受过专业系统培训具有工业设计专业教师资格的讲师及其以上职称的教师或有实际经验的高级职称人员担任主要专业课及主干课程的讲授任务。

(4) 专业教师不少于10 人,其中至少应有从事工业设计专业教学的教授职称者一人、副教授职称者二人以上。

(5)设有专业教研室(研究室或研究所),基本形成梯队,开展相应的科研活动和设计创作活动,有较为稳定的科研方向并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

(6)模型室等实验室必须有专职的实验室人员。

4.2 教材

相应的教材或参考书至少包括:(1)设计概论(2)人机工程学(3)设计史(4)计算机辅助设计(5)设计基础(6)产品设计(7)工业设计工程基础(8)设计表达(9)设计心理学

4.3 图书资料本专业除了要符合教育部关于高等院校设置必备的图书资料外,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1)设计艺术类的专业书籍3000 册以上。

(2)与设计相关的期刊50 种以上,其中外文期刊10 种以上。(3)有一定数量的教学音像资料。

4.4 实验室

本专业必须具备专业计算机房、摄影、专业模型制作实验室和工作室及其基本设施,设备资产生均在8 千元以上,其面积为生均2.5 平方米以上。

4.5 实习基地

要有相对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实习基地应符合一定的要求,提供一定的实习内容。

4.6 教学经费工业设计专业每年正常教学经费不低于学生所交学费总金额的

30%。

5. 制定本专业规范的主要参考指标

遵照教育部制定的专业规范主要参数指标执行,

5.1 本科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实行学分制的学校可以适当调整为4-6 年。学位:工学学士或文学学士

5.2 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选题的内容、难度和综合性均应高于产品设计课程。有三分之二的讲师或讲师以上的教师指导毕业设计,在有设计经验的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以创新产品为主的设计任务,提交完备的毕业设计报告书、模型、版面,并有完备的电子文

模具设计图画法

四、模具图纸的绘制 模具测绘结束后要把测绘的零件图与装配草图进行整理,绘制出正规的总装配图与零件图。在绘制模具装配图时,初学者的主要问题是图面紊乱无条理、结构表达不清、剖面选择不合理等,还有作图质量差如引出线重叠交叉、螺销钉作图比例失真,漏线条等错误屡见不鲜。上述 问题除平时练习过少外,更主要的是缺乏作图技巧所致。一旦掌握了必要的技巧,这些错误均 可避免。 1.装配图的画法: 绘制模具装配图最主要的是要反映模具的基本构造,表达零件之间的相互装配关系,包括 位置关系和配合关系。从这个目的出发,一张模具装配图所必须达到的最起码要求一是模具装 配图中各个零件(或部件)不能遗漏。不论哪个模具零件,装配图中均应有所表达;二是模具 装配图中各个零件位置及与其它零件间的装配关系应明确。在模具装配图中,除了有足够的说 明模具结构的投影图、必要的剖视图、断面图、技术要求、标题栏和填写各个零件的明细表等外,还有其他特殊的表达要求。现将模具装配图的绘制要求做一总结,具体如下:(1)总装图的布图及比例 1)遵守国家标准机械制图的有关规定(GB14689—1993) 2)可按模具设计中习惯或特殊规定的制图方法作图 3)尽量以1:1绘图,必要时按机械制图要求比例缩放 a)冲压模具总装配图的布置b)塑料模具总装配图的布置 (2)模具设计绘图顺序 1)主视图绘制总装图时,先里后外,由上而下,即先绘制制件的零件图、凸模、凹模。 2)俯视图将模具沿冲压或注射方向“打开”上(定)模,沿冲压或注射方向分别从上往下看“打开”的上(定)模或下(动)模,绘制俯视图。主、俯视图一一对应画出。 3)左、右视图当主、俯视图表达不清楚装配关系时;或者塑料模具以卧式为工作位置时,左、右视图绘制按注射方向“打开”定模看动模部分的结构。 (3)模具装配图主视图要求 1)在画主视图前,应先估算整个主视图大致的长与宽,然后选用合适的比例作图。主视图画好后其四周一般与其它图或外框线之间应保持有约50~60mm的空白,不要画得“顶天立地”,也不要画得“缩成一团”。

五金模具技术规范

冷冲压模具设计制造技术规范 1.目的 提高五金件冷冲压模具质量;建立模具标准化;统一模具的设计标准及制造技术规范。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模具车间设计、制造的冷冲压模具,也适用于委外设计、制造的冷冲压模具。 3.引用标准 GB1298 《碳素工具钢技术条件》 GB1299 《合金工具钢技术条件》 GB699 《优质碳素结构钢号和一般技术条件》 GBT2854 《冲模模架技术条件》 GB2870 《冷冲模零件技术条件》 GB2867.5 《冷冲模卸料装置,圆柱头卸料螺钉》 GB2867.6 《冷冲模卸料装置,圆柱头内角卸料螺钉》 4.技术要求 4.1 模具设计要点: 4.1.1模具工艺编排应保证: ①模具加工之产品所有尺寸及技术要求符合 图纸且品质有保障: ②模具结构合理且强度足够; ③模具制造及维 修难度中等; ④模具设计寿命与预计生产订单相适应; ⑤产品及模 具加工费用均最经济合理. 4.1.2整体结构设计应保证: ①操作简便、安全; ②适应批量生产且效率 高; ③定位可靠; ④工作精度的稳定与持久性; ⑤维护及维修方便;

⑥封闭高度与所安装机床匹配; ⑦模具结构标准化. 4.1.3 零件设计基本规范: 4.1.3.1模架选用原则: ①原则上必须设置导向结构,对于成形类模具若 在结构上可以保证质量和使用寿命及效率时可以不设置,但此必须征得模具部工艺工程师同意,冲裁模架的导向件结构设置应方便工作刃口的刃磨;②在工作中导柱导套尽可能不脱离导向,导柱长度以合模后短于闭合高度10mm为宜;③外导柱、导套的结构采用独立导柱,普通导向精度要求的模架采用滑动独立导柱(TUB),高导向精度要求的模架采用滚动独立导柱(TUR)加内导柱, 内导柱、导套的结构采用压入结构;④模架有效面积大于400X300mm的模具不得使用铸件模架,对于选用的铸件模架应符合GB2854《冷冲模模架技术条件》规定,导柱直径和数量的设置应考虑导柱的刚度和模架面积大小,模架面积大于400X300mm应选取导柱直径大于φ25mm。 4.1.3.2 模板设计规范: ①凹模: ⑴厚度(B):零件尺寸300*300以下,材料厚度(T)小于1.6MM 时, 凹模板厚不小于24MM;材料厚度大于1.6MM小于5MM时, 凹模板厚不小于34MM; 材料厚度大于5MM,凹模板厚不小于45MM;零件尺寸大于300*300,材料厚度小于1.6MM时, 凹模板厚不小于34MM;材料厚度大于1.6MM小于5MM时, 凹模板厚不小于44MM; 材料厚度大于5MM,凹模板厚不小于55MM. ⑵凹模工作刃口至边距(A):最小边距(A min)为凹模厚度(B)的1.5倍以上,但应大于30MM; 材料厚度大于1.6MM时, 边距(A)为凹模厚度(B)的2倍以上. ②上下模座:⑴外形尺寸应稍大于凹模外形尺寸;⑵模座厚(H):尽可能

压圈开口环冲压模具设计(含全套CAD图纸)

摘要 本文介绍的模具实例结构简单实用,使用方便可靠。本套冲压模具的设计不是以复杂模具的设计为主,而主要是对模具设计知识的系统学习和设计的练习,以达到掌握冲压模具设计的基本技能的目的。 首先,对零件做整体的分析。包括:材料的使用、精度的要求、工序的要求以及成本的要求等。为了降低成本,对排样方式进行了合理的设计;其次,对零件整体进行工艺设计。通过工艺目的的设计、工序的顺序设计、压力机的选择等来实现所要达到的要求;再次,想要保证制件精度的要求,就要考虑模具刃口尺寸的计算。因为刃口是冲制工件的主要工作部分,刃口处的精度就决定了制件的精度,就必须根据公差来进行精确计算。 最后,根据计算出的模具刃口尺寸设计出相应的凸凹模,并且查找资料选择冷冲压模的标准零件,符合标准后,就把凸凹模与其它各零部件进行总体装配。在确定了模具体闭合高度后,选出合适的压力机在调试校验后并进行试冲加工,以达到符合的标准,最终完成加工。 关键词:冲压模具,冲压工艺,模具设计

Abstract The topic is the chain plate punching blanking compound mold design and the mold of article described an instance is simple and practical, easy to use and is reliable. This mold is not primarily designed to complex design, but mainly on a systematic study of mold design knowledge and practic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master the basic skills of stamping mold design. First of all, do a thorough analysis for the parts, which include the using of the material, the requirement of accuracy and the requirement of working procedure and costs and so on. For declining low cost, proceeded the reasonable design to the row kind method. Secondly, do processing design for the whole parts and the purpose by craft designing and order of the working procedure and by the choice of punching machine. Thirdly, consider the calculation of size of the mould cutting edge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 of accuracy. Because the cutting edge is the main working part of the punching processing, the accurate cutting edge guarantees the accurate parts. So you needed to tolerance do accurate calculation.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calculated the size of mold cutting edge design the corresponding punch and mold, and find information on selection criteria for cold stamping parts, meet the standards, put the punch and mold with the other components to the overall assembly. In determining the specific mold closed height, select the appropriate press in the debug and test validation washed after processing, to meet compliance standards, the final completion of the processing chain plate. Keywords:composite modulus, stamping process, mold design , punching blanking

钣金模具设计规范

模板材质,厚度及热处理标准 基本要求 一. 螺丝孔(螺丝沉头孔),导柱孔及固定销孔在模板上的基本分布. 1.1>. 下模板 下面例图为下模板螺丝沉头及导柱孔,固定销孔的基本排布尺寸,螺丝之间的距离为80—100MM之间,导柱孔位置及固定销位置需设计防呆(设定直径相同,釆用位置不同防呆) 对角之沉头孔内需攻牙,以方便拆装模板;

1.2>. 1.3>. 1.4>.

1.5>. 所有模具上下模座之间要锁附限位柱,控制模具闭合高度并保障模具安全; 1.6>. 所有模具不允许垫垫片, 二. 冲头制做规范 2.1)常见冲头制做形式

备注:冲头做补强时,脱料板必须用下图所示结构. 三.五金零件设计规范 3.1),模具上所有用到的辅助导柱必须设计在?38以上,(如图) 3.2)300以上的模板其固定销必须设计为?12. 3.3)模具上所有导柱必须设计在?20-?25之间. 3.4)) 3.5)

3.6) 绘制总图时,最好用1:1的比例,这样比较直观,易发现问题. 总图包括主视图,俯视图,侧视图及局部视图等,此外还有工件图,排样图和零件明细表等. 主视图: 一般为模具在工作位置的剖视图,表示了模具主要工作零件的工作情况及其它各种零件的配合情况.按模具的习惯画法,常将模具中心线的右边画成模具的闭合位置(即:上模在最低位置时) 俯视图: 按习惯画法,常将上模拿掉或拿掉一半而绘制. 侧视图,仰视图及局部视图等: 可选择绘制,达到完全清楚表达所有零件位置及尺寸的目的. 工件图: 一般工件图画在总图的右上角,对于由数套模具完成的工件,则还需绘出前工序的工件图. 排样图: 绘出坯料排样情况,对于连续模最好能画出工序图. 明细表: 包括零件的编号,材料,数量及标准等. 技术要求及说明: 所选压力机型号,模具闭合高度等,说明部分包括模具结构特点及工作时的特殊要求等. 绘制各非标准零件图: 标注全部尺寸,公差与配合,表面粗糙度,材料,热处理及其它条件要求.

一级模具设计师的行为标准

冠东公司模具设计师(一级)行为标准 1模具(检具)设计与整改 1.1熟练运用二维、三维软件,进行简单模具整体结构设计。 1.2根据国家标准及企业模具设计规范设计零件并校对。 2模具(检具)工艺设计 2.1对简单的模具零件进行制造工艺设计并绘制工艺图纸,编制 工艺过程卡。 冠东公司模具设计师(一级)资格标准 1知识: 1.1专业知识:软件,模具设计与制造,三维造形,模具制造工 艺,常用塑料材料的属性 1.2企业知识:企业模具开发流程,企业产品特性,企业模具设 计规范 2技能: 2.1专业技能:熟练运用二维、三维软件

2.2通用技能: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 3经验:模具设计二年及以上经验,完成20 付简单模具整体结构设计及工艺设计。 冠东公司模具设计师(一级)培训要点 1培训要点:模具制造工艺,常用塑料材料的属性 2培训方式:内部培训,在职培训

冠东公司模具设计师(二级)行为标准 1模具(检具)设计与整改 1.1熟练运用二维、三维软件,进行模具整体结构设计。 1.2对由于数据转换造成的模型破损进行修复。 1.3根据国家标准及企业模具设计规范校对他人图纸。 1.4对一级工程师进行业务指导。 1.5协助开发部完成产品整改设计。 2模具(检具)工艺 2.1对模具零件进行制造工艺设计并绘制工艺图纸,编制工艺过 程卡。 2.2指导一级工程师完成工艺设计。 3指导制造工艺 3.1根据工艺图纸对模具制造工艺进行指导。 4模具整改方案设计 4.1对试模后不能满足产品最终要求的模具进行整改方案的设计。5项目管理

5.1进行项目设计,策划,管理。 冠东公司模具设计师(二级)资格标准 1知识: 1.1专业知识:项目管理知识,过程控制, 1.2企业知识:企业模具开发流程,企业产品特性,企业模具设 计规范,相关部门业务流程 2技能: 2.1专业技能:掌握过程控制技能,复杂模具设计,应用,项目管理 2.2通用技能: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3经验:模具设计从业四年及以上经验,独立设计10套复杂模具经验。 冠东公司模具设计师(二级)培训要点 1培训要点:,项目管理,过程控制 2培训方式:送外培训、内部培训、在职培训

模具设计2D结构图绘制一般方法

绘模具结构图 一、当把成品图调进模图时,成品图必须乘缩水。(模具尺寸=产品尺寸×缩水)必须把成品图MIRROR(镜射)一次,即模圈里的成品图是反像的(成品是完全对称的除外)在前模,应把不属于前模的线条删除在后模,应把不属于后模的线修删除。 二、成品在模具里应遵循分中的原则,特别是对称的,成品如果不分中,到工场加工时很可能出错。 三、所有枕位之模具,枕位必须避开入水,无法避开时要加水口铁。 四、成品之间12—20mm(特殊情况下,可以作3mm)当入水为潜水时,应有足够的潜水位置,成品至CORE边15-50mm,成品至CORE的边距与制品的存度有关,一般制品可参考下表经验数值选定。 制品的厚度(mm)成品至CORE边数值(mm) 2015—20 20—3020—30 30—4030—40 ﹥4050 五、藏CORE(内模料)深度28mm以上,前后模内模料厚度与制品的平面投影面积有关,一般制品可参考下表,经验数值选定。CORE料边至回针应有10mm距离。 制品平面投影面积前模内模料厚度A+型腔深度后模内模料厚度B+型腔深度 SP、CMmmMm ﹤772532 77—1163238 116—1543850 154—1934464 ≧1935076 CORE料宽度一般比顶针极宽或窄5—10mm,最低限度成品胶位应在顶针板内不影响落顶针,CORE料边至模胚边一般应有45—80mm 六、当在一块内模料上出多个CAVITY时,内模料大小不超过200×200mm。 七、模内镶入模框中圆角一般取10mm,如要开精框时则取16mm或更大,铍铜模模内不倒圆角。 八、任何一种塑胶入水位置应避免从唧咀直行入型腔。

模具镶件设计规范

模具镶件设计规范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镶件设计 定义:镶件是镶嵌在内模钢料或是模板上的单独的用于成型胶位的模具配件称之为镶件。一般除了镶针可以订购标准件外,其余均要按照模具的需要进行定做。 目的:在模具设计时,考虑到制件精度、排气冷却、加工工艺、模具强度、加工能力、节省材料、产品换款等因素,往往我们会设计为镶件结构。 应用场合: 1.产品PL上有止口时,必须做镶件。注意内模Core为整体镶件时,考虑强度 及运水设计,尽量采用盲镶。 2.骨位深度超过3倍胶厚时,必须做镶件。 3.骨位根部厚度小于1.0mm时,必须做镶件。 4.与模腔内胶料流动方向垂直排列的骨位,必须做镶件。 5.产品结构为骨位阵列时,必须做镶件。 6.某处产品结构复杂,难以加工的也要设计为镶件结构。 7.产品上有6.0mm以下以及不规则碰穿孔时,必须做镶件。 8.产品上有文字及Logo或是版本号时,必须设计为镶件。 9.齿轮类产品前后模模腔都必须做镶件设计。 10.产品更改局部结构达到换款要求时,必须设计为镶件。 设计方式: 1.止口位内模镶件设计形式如下图1.01 图1.01 2.骨位深度超过胶位3-6倍胶厚时,采用如下图1.02方式设计镶件。注意单

边斜度做到浇口侧,以减小产品顶出时的收缩力。 图1.02 3.骨位深度超过6倍胶位厚度时,采用双边斜度。如下图1.03所示。斜度靠 近线割边的一侧从高过骨位底部0.5-1mm的位置做一段直身位,以避免骨位底部封胶位因为加工精度原因出现披锋。 图1.03 4.井字形交叉的骨位,采用如图 1.04的设计方式。注意纵向骨位同胶料流动 方向一致。在镶件尺寸太小,不能做运水的情况下,可参考图 1.04右图所示,大镶件套小镶件来设计。 图1.04 5.十字交叉的骨位,采用如下图所示方法 图1.05 6.不方便直接做镶拼结构(尺寸小于6mm或是边上会有薄钢)的地方或尺寸太小 的十字骨位,可以采用托底镶。如图1.06所示。 图1.06 7.对于日期章,Logo,等做盲镶的小镶件。请注意必须在镶件底部做上取出工 艺孔。 图1.07 8.必须从胶位表面盲镶的镶件,须在底部做15度的倒角,方便安装。图1.08 图1.08 9.齿轮类产品按如图1.09所示做镶件。 图1.09

模具设计与模具制图教程

模具设计与模具制图教程 模具图样的绘制 在绘制模具装配图时,初学者的主要问题是图面紊乱无条理、结构表达不清、剖面选择不合理等,以及作图质量差,如引出线重叠交叉,螺钉销钉作图比例失真。上述问题除平时练习过少外,更主要的是缺乏作图技巧所致。一旦掌握了必要的技巧,这些错误均可避免。1. 装配图的画法 模具装配图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反映模具的基本构造,表达零件之间的相互装配关系,包括位置关系和配合关系。从这个目的出发,一张模具装配图所必须达到的最基本要求为:首先,模具装配图中各个零件(或部件)不能遗漏,不论哪个模具零件,装配图中均应有所表达;其次,模具装配图中各个零件位置及与其他零件间的装配关系应明确。在模具装配图中,除了要有足够的说明模具结构的投影图、必要的剖视图、断面图、技术要求、标题栏和填写各个零件的明细栏外,还应有其他特殊的表达要求。模具装配图的绘制要求须符合国家制图标准,现总结如下: ⑴总装图的布图及比例。 ①应遵守国家标准机械制图中图纸幅面和格式的有关规定(GB/T14689—2008)。 ②可按模具设计中习惯或特殊规定的制图方法作图。 ③尽量以1:1的比例绘图,必要时按机械制图要求的比例缩放,但尺寸按实际尺寸标注。 ④模具总装图的布置方法如图1-72所示。 (a)冲压模具总装配图的布置 (b)塑料模具总装配图的布置 图1-72 模具总装图的布置方法 ⑵模具设计绘图顺序 ①主视图。绘制总装图时,应采用阶梯剖或旋转剖视,尽量使每一类模具零件都反映在主视图中。按先里后外、由上而下,即按产品零件图、凸模、凹模的顺序绘制,零件太多时允许只画出一半,无法全部画出时,可在左视图或俯视图中画出。 ②俯视图。将模具沿冲压或注射方向“打开”上(定)模,沿冲压或注射方向分别从上往下看“打开”的上(定)模或下(动)模,绘制俯视图。主、俯视图要一一对应画出。 ③左、右视图。当主、俯视图表达不清楚装配关系时,或者塑料模具以卧式为工作位置时,左、右视图绘制按注射方向“打开”定模看动模部分的结构。 ⑶模具装配图主视图的要求。 ①在画主视图前,应先估算整个主视图大致的长与宽,然后选用合适的比例作图。主视图画好后其四周一般与其他视图或外框线之间应保持50~60mm的空白。 ②主视图上应尽可能将模具的所有零件画出,可采用全剖视图、半剖视图或局部视图。若有局部无法表达清楚的,可以增加其他视图。 ③在剖视图中剖切到圆凸模、导柱、顶件块、螺栓(螺钉)和销钉等实心旋转体零件时,其剖面不画剖面线;有时为了图面结构清晰,非旋转体的凸模也可不画剖面线。

模具设计规范标准规范标准

模具设计标准规范 1、目的: 确保模具设计规范化,统一化.能将设计意图正确的传达给制造部门?避免或减少失误。 2、范围: 工程部设计组接收工程部产品组转交的图文件、样品等资料到图纸发行为止之阶段均属之。 3、权责: 3.1工程部设计组:负责模具开发设计及设计变更、2D/3D产品图面设计、3D建模、设计模 具的组立图、3D拆模与拆电极、绘制零件图. 3.2现场加工各组:加工各组的组长,在加工前需先审视加工图,若发现与原先检讨的不符合或有误,甚至不合理,需立即反应工程部检讨查核后,方可继续加工。 4、名词释义: 无 5、作图环境标准: 5.1文字标准 5.1.1字体。数字及英文使用“ Arial ”字体,中文使用“标楷体”。 5.1.2文字大小。为了使整套图面文字视觉效果一致,在标准图框(即1:1图框,A4为297*210)中,设定字高为3.0,宽0.85。 5.2图面标准 5.2.1图框:为了便于查阅,装订,保存,图框统一标准如下: A0图框:841*1189 横印(附件 一) A1图框:594*841 横印(附件 二) A2图框:420*594 横印(附件 三) A3图框:420*297 横印(附件 四) A4图框:297*210 直印(附件 五) 5.2.2 图面要求 5.2.2.1零件图面按照其在模具当中的位置分类摆放,以便于查找。 5.2.2.2尺寸标注方式。除了圆以外,所有模板、模仁之尺寸均采用坐标标注方式

5.2.2.3 视图投影关系:第三视角法。 5.2.3图档版本

版本编号采用大写字母“ A”加上一位数字序号,数字序号按照图文件完成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例如A1、A2、A3等。 524图层与线型:为了便于图形与尺寸的识别,图层与线型统一标准如下:

注塑模具设计流程

注塑模具设计流程 第一步:对制品2D图及3D图的分析,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制品的几何形状。 2、制品的尺寸、公差及设计基准。 3、制品的技术要求(即技术条件)。 4、制品所用塑料名称、缩水及颜色。 5、制品的表面要求。 第二步:注射机型号的确定 注射机规格的确定主要是根据塑料制品的大小及生产批量。设计人员在选择注射机时,主要考虑其塑化率、注射量、锁模力、安装模具的有效面积(注射机拉杆内间距)、容模量、顶顶出形式及定出长度、动模托板移动行程。倘若客户已提供所用注射剂的型号或规格,设计人员必须对其参数进行校核,若满足不了要求,则必须与客户商量更换。 第三部:型腔数量的确定及型腔排列 模具型腔数量的确定主要是根据制品的投影面积、几何形状(有无侧抽芯)、制品精度、批量以及经济效益来确定。 型腔数量主要依据以下因素进行确定: 1、制品的生产批量(月批量或年批量)。 2、制品有无侧抽芯及其处理方法。 3、模具外形尺寸与注射剂安装模具的有效面积(或注射机拉杆内间距)。 4、制品重量与注射机的注射量。 5、制品的投影面积与锁模力。 6、制品精度。 7、制品颜色。 8、经济效益(每套模的生产值)。 以上这些因素有时是相互制约的,因此在确定设计方案时,必须进行协调,以保证满足其主要条件。

型腔数量确定之后,便进行型腔的排列,以及型腔位置的布局。型腔的排列涉及模具尺寸、浇注系统的设计、浇注系统的平衡、抽芯(滑块)机构的设计、镶件型芯的设计以及热流道系统的设计。以上这些问题由于分型面及浇口位置的选择有关,所以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以达到最完美的设计。 第四步:分型面的确定 分型面,在一些国外的制品图中已作具体规定,但在很多的模具设计中要由模具人员来确定,一般来讲,在平面上的分型面比较容易处理,有时碰到立体形式的分型面就应当特别注意。其分型面的选择应遵照以下原则: 1、不影响制品的外观,尤其是对外观有明确要求的制品,更应注意分型面对外观的影响。 2、利于保证制品的精度。 3,、利于模具加工,特别是型腔的加工。先复机构。 4、利于浇注系统、排气系统、冷却系统的设计。 5、利于制品的脱模,确保在开模时使制品留于动模一侧。 6、便于金属嵌件。 在设计侧向分型机构时,应确保其安全可靠,尽量避免与定出机构发生干扰,否则在模具上应设置先复机构。 第五步:模架的确定和标准件的选用 以上内容全部确定之后,便根据所定内容设计模架。在设计模架时,尽可能地选用便准模架,确定出标准模架的形式、规格及A、B板厚度。标准件包括通用标准件及模具专用标准件两大类。通用标准件如紧固件等。模具专用标准件如定位圈、浇口套、推杆、推管、导柱、导套、模具专用弹簧、冷却及加热元件、二次分型机构及精密定位用标准组件等。 需要强调的是,设计模具时,尽可能地选用标准模架和标准件,因为标准件有很大一部分已经商品化,随时可以在市场上买到,这对缩短制造周期、降低制造成本是极其有利的。 买家尺寸确定之后,对模具有关零件要进行必要的强度和刚性计算,以校核所选模架是否适当,尤其是对大型模具,这一点尤为重要。 第六步:浇注系统的设计 浇注系统的设计包括主流道的选择、分流道截面形状及尺寸的确定。

模具设计规范

文件版本 1.0 标 题 内 容 模 具 设 计 规 范 页 数 共17页 第1页 1.目的: 本标准规定了塑胶模具的设计原则、方法及要求。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塑胶模具设计。 3.设计内容 3.1 制品工艺性分析与脱模斜度确定 3.1.1制品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性。 3.1.2制品壁厚均匀,变化不超过60℅;对于特别厚的部位要采取减胶措施。 3.1.3加强筋大端的厚度不超过制品壁厚的一半。 3.1.4制品上的文字原则上采用凸型字,以便于机械加工。 3.1.5制品形状应避免产生模具结构上的薄钢位。 3.1.6工艺圆角是否考虑制品使用性能,是否有利于机械加工。 3.1.7 脱模斜度确定 3.1.7.1 客户资料有明确脱模斜度要求且合理时,按客户资料要求设计脱模斜度。 3.1.7.2 客户资料的脱模斜度不合理时,与客户沟通确定合理的脱模斜度。 3.1.7.3 客户资料未注明或没有明确的脱模斜度时,应明确客户要求后再确定。 3.1.7.4 不影响制品装配的部位应设计1°以上脱模斜度,但需防止缩水;对可能影响产 品装配的部位,以装配间隙差做脱模斜度。 3.1.7.5 应通过计算确定合理的脱模斜度:有特殊要求(如蚀皮纹等)的制品,脱模斜度 应不小于2.5° 3.2 模具分类:根据模胚尺寸将模具分为大、中、小三类。 3.2.1 模具尺寸6060以上称为大型模具。 3.2.2 模具尺寸3030-6060之间为中型模具。 3.2.3 模具尺寸3030以下为小模具。 3.3 模胚选用与设计 3.3.1 优先选用标准模胚,具体按龙记/明利标准执行。 3.3.2 若选用非标准模胚,优先选用标准板厚,具体参照龙记/明利标准执行。 3.3.2.1 大型非标准模胚,导柱直径不小于¢60mm,导套采用铸铜制做。 3.3.2.2 大型非标准模胚导套孔壁厚不得小于10mm,回针孔壁厚为35-40mm,回针直径不 小于φ30。

2017注塑模具的加工标准和要求

模具制造标准 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注塑模具的加工标准和要求。 二、引用标准: 《模具设计标准》《一般模具设计参照标准》《热嘴设计标准》《模具设计规范》 三、模具外观: 1.铭牌内容打印模具编号、模具重量(Kg)、模具外形尺寸(mm),字符均用1/4英寸的字码打上,字符清晰、排列整齐,铭牌厚度1mm铝片。 2.铭牌固定在模腿上靠近后模板和基准角的地方(离两边各有15mm的距离),用四个柳钉固定,固定可靠,不易剥落。 3.冷却水嘴用塑料块插水嘴Ф10管,规格可为G1/8″、G1/4″、G3/8″。如合同有特殊要求,按合同。 4.冷却水嘴原则上不伸出模架表面(客户另有要求除外),水嘴头部凹进外表面不超过3mm。 5.冷却水嘴避空孔直径为Ф25×30、Ф30×30、Ф35×30三种规格,孔外沿有倒角,倒角大于1.5×45,倒角一致。 6.冷却水嘴有进出标记,进水为IN,出水为OUT,IN、OUT后加顺序号,如:IN01、02,OUT01、02,要求用8~12mm字码打上。 7.进出油嘴、进出气嘴在IN、OUT前空一个字符加G(气)、O(油),字码相同。 8.模具安装柱下方有支撑腿加以保护。 9.模架上各模板有基准符号,大写英文DATUM,字高5/16″,位置在离边10mm处,字迹清晰、美观、整齐、间距均匀(或按模架厂统一)。 10.各模板有零件编号,编号在基准角符号正下方离底面10mm处,要求同9号,模号打在基准角的对边。 11.模具配件影响模具的吊装和存放,如安装时下方有外漏的油缸、水嘴、先复位机构等,应有支撑腿保护(同8号)。 12.支撑腿的安装用螺丝穿过支撑腿固定在模架上,如果过长的支撑腿则车加工外螺纹紧固在模架上。 13.模具顶出孔符合指定的注塑机,除小型模具外,原则上不能只用一个中心顶出(模具长度或宽度尺寸有一个大于500mm 时),顶出孔直径应比顶出杆大5-10mm。 14.定位环可靠固定(一般用三个M6或M8的内六角螺丝),直径一般为Ф100或Ф150mm,高出顶板10mm。(如合同有特殊要求,按合同)。 15.定位环安装孔必须为沉孔至少沉入5mm,不准直接贴在模架顶面上。 16.重量超过8000Kg的模具安装在注塑机上时,用穿孔方式压螺丝,不得单独压压板。如设备采用液压锁紧模具,也必须加上螺丝穿孔,以防液压机构失效(依客户而定)。 17.浇口套球R大于注塑机喷嘴R(一般为SR20)。 18.浇口套入口直径大于喷嘴注射口直径(大模为Ф5、小模为3.5)。 19.模具外形尺寸符合指定的注塑机。

模具设计规范标准规范标准

模具设计标准规范 1﹑目的: 确保模具设计规范化,统一化.能将设计意图正确的传达给制造部门.避免或减少失误。 2﹑范围: 工程部设计组接收工程部产品组转交的图文件、样品等资料到图纸发行为止之阶段均属之。3﹑权责: 3.1 工程部设计组:负责模具开发设计及设计变更、2D/3D产品图面设计、3D建模、设计模具的组立图、3D拆模与拆电极、绘制零件图. 3.2 现场加工各组:加工各组的组长,在加工前需先审视加工图,若发现与原先检讨的不符合或有误,甚至不合理,需立即反应工程部检讨查核后,方可继续加工。 4. 名词释义: 无 5﹑作图环境标准: 5.1文字标准 5.1.1字体。数字及英文使用“Arial”字体,中文使用“标楷体”。 5.1.2文字大小。为了使整套图面文字视觉效果一致,在标准图框(即1:1图框,A4为297*210)中,设定字高为3.0,宽0.85。 5.2 图面标准 5.2.1 图框:为了便于查阅,装订,保存,图框统一标准如下: A0图框:841*1189横印(附件一) A1图框:594*841横印(附件二) A2图框:420*594横印(附件三) A3图框:420*297横印(附件四) A4图框:297*210直印(附件五) 5.2.2 图面要求 5.2.2.1零件图面按照其在模具当中的位置分类摆放,以便于查找。 5.2.2.2尺寸标注方式。除了圆以外,所有模板、模仁之尺寸均采用坐标标注方式。 5.2.2.3 视图投影关系:第三视角法。 5.2.3图档版本

版本编号采用大写字母“A”加上一位数字序号,数字序号按照图文件完成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例如A1、A2、A3等。 5.2.4 图层与线型:为了便于图形与尺寸的识别,图层与线型统一标准如下:

模具设计装配图零件图图纸技术要求

三维模具毕业设计工作室 A.模架 技术要求: 1.模板外缘倒角均为2X45°; 2.浇口套与定模板采用过度配合H7/m6; 3.定位圈和注射机定模板孔的配合采用H11/b1; 4.导柱、导套对定、动模安装面的垂直度按GB/T1255 5.2 和GB/T12556.2的规定,导柱与导套配合按H7/f7; 5.型芯型腔与动模板间采用过盈配合H7/p6; 6.定模与动模安装平面的平行度按GB/T12555.2和GB/T12556.2的规定; 7.加工尺寸参考零件图和三维编程数据; 8.模具所有活动部分应保证位置准确,动作可靠,弹簧弹力是否足够, 不得有歪斜和卡滞现象,要求固定的零件不得相对窜动; 9.首次试模生产50件,根据产品产生的问题来调整模具的浇注系统,推出定距机构以及复位机构等; 10.每次注射开始前,要在型芯部分涂拖模剂,以利于脱模,并检查排气是否顺畅; 11.水道和型腔配合处用o型密封圈防止冷却水漏水,冷却系统应通畅,不应有泄露现象; 12.模架及其零件的工作表面不允许有碰伤、凹痕、裂纹、毛刺、锈蚀等缺陷; 13.装配前清理模板表面污迹,要求对各模板的边棱进行去除毛刺处理,装配时在配合的表面涂防锈油。 B.模板 技术要求: 1.图中未注公差请按公差表加工; 2.未注尺寸按三维编程数据数控加工; 3.零件硬度为:29-38HRC; 4.注意与其它零件配合加工; 5.所有未注明工艺倒角为C0.5mm并去除毛刺。 型腔板 技术要求: 1.模仁框单边公差:+0.03/+0.02,深度:0/-0.03,圆角:+0.1/-0.1; 2.螺丝位置、尺寸公差+0.1/-0.1; 3.导柱、导套直径公差:+0.01/-0.01,位置公差:+0.01/-0.01, 头部避空孔直径公差:+0.1/-0.1; 4.基准面、加工和测量基准面表面粗糙度Ra1.6um; 5.其它非配合表面粗糙度Ra 6.3-3.2um; 6.未注尺寸按三维编程数据数控加工; 7.图中未注公差请按公差表加工; 8.注意与其它零件配合加工; 9.所有未注明工艺倒角为C0.5mm并去除毛刺。 型芯板

模具镶件设计规范

模具镶件设计规范

镶件设计 定义:镶件是镶嵌在内模钢料或是模板上的单独的用于成型胶位的模具配件称之为镶件。一般除了镶针能够订购标准件外,其余均要按照模具的需要进行定做。 目的:在模具设计时,考虑到制件精度、排气冷却、加工工艺、模具强度、加工能力、节省材料、产品换款等因素,往往我们会设计为镶件结构。 应用场合: 1.产品PL上有止口时,必须做镶件。注意内模Core为整体镶件 时,考虑强度及运水设计,尽量采用盲镶。 2.骨位深度超过3倍胶厚时,必须做镶件。 3.骨位根部厚度小于1.0mm时,必须做镶件。 4.与模腔内胶料流动方向垂直排列的骨位,必须做镶件。 5.产品结构为骨位阵列时,必须做镶件。 6.某处产品结构复杂,难以加工的也要设计为镶件结构。 7.产品上有6.0mm以下以及不规则碰穿孔时,必须做镶件。 8.产品上有文字及Logo或是版本号时,必须设计为镶件。 9.齿轮类产品前后模模腔都必须做镶件设计。 10.产品更改局部结构达到换款要求时,必须设计为镶件。 设计方式: 1.止口位内模镶件设计形式如下图1.01

图1.01 2.骨位深度超过胶位3-6倍胶厚时,采用如下图1.02方式设计 镶件。注意单边斜度做到浇口侧,以减小产品顶出时的收缩力。 图1.02 3.骨位深度超过6倍胶位厚度时,采用双边斜度。如下图1.03 所示。斜度靠近线割边的一侧从高过骨位底部0.5-1mm的位置做一段直身位,以避免骨位底部封胶位因为加工精度原因出现披锋。

图1.03 4.井字形交叉的骨位,采用如图1.04的设计方式。注意纵向骨 位同胶料流动方向一致。在镶件尺寸太小,不能做运水的情况下,可参考图1.04右图所示,大镶件套小镶件来设计。 图1.04 5.十字交叉的骨位,采用如下图所示方法

模具设计个人简历模板

模具设计个人简历模板 基本资料姓名: 年龄:31 性别:男民族:汉婚姻状况: 已婚籍贯:湖北-咸宁-咸安区要求月薪:面议工作性质:全职拟定职业:机械技术/技工-模具设计/工程师求职意向:模具项目治理,模具设计所学专业:机械学历:大专工作经验:五年-十年到岗时刻:1周以内教育背景武汉理工大学(1987年4月--1999年6月) 专业类别:机械学历:大专描述: 1997年4月1999年6月经考核进入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专业学习。工作记忆 1.某某公司(2008年5月--至今) 公司性质:私营企业公司规模:少于50人职位名称:设计组长工作地方: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县清港镇工作业绩: 要紧负责对工程部的工作安排,图纸审核、产品造型及结构设计,模具的全3D设计等等。在职期间为公司改革,使公司流程步入正轨,进入分课批量制模行列。为公司的产品造型及结构做出了新的突破,且由往常的2D产品图全部转入全3D设计。使得公司的制模进度大幅度提高。公司要紧生产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产品的塑胶模具。 2.某某公司(2005年11月--2008年5月) 公司性质:合资企业公司规模:200-500人职位名称:设计组长工作地方:深圳松岗燕川第四工业区工作业绩: 要紧负责对设计部的工作安排,产品打合、图纸审核,错误统计,分析。在职期间为设计部图纸标准,设计进度,设计流程都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使设计部平均一具月设计三十五套模具的平均效率在别增加人员的基础上提高到了四十五套模具的平均效率,并使设计部图纸出错大大落低。2006年10月因公司人事结构变更,被调至营业部任项目经理一职。工作要紧对整个项目的客户治理、文档治理、项目打算、跟进、产品的素材与配色打样、产品结构检讨、项目总结及转入量产、产品及模报价等等工作。工厂要紧生产手机壳、GPS、血氧仪、摄像头、接头插件等产品的塑胶模具,总公司为嘉兰图设计公司。3.某某公司(2002年5月--2005年11月) 公司性质:外资企业公司规模:200-500人职位名称:模具设计师工作地方:深圳市宝安区沙井镇新桥工作业绩: 要紧负责各种出口美国,日本的塑胶模具以及一些国内周密模具结构设计。工作要紧运用AutoCAD绘制模具排位图,以及散件图等等。用PROE分模并进行整套模架的全3D设计,工程图输出。后因工作能力突出,有幸被提升为设计课设计组长一职。工作要紧负责3D设计组的工作安装,图纸审核,咨询题分析、技术指导。在职期间为该厂设计课的模具设计图纸标准化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使设计课图纸正规化方面有了一具飞跃性的上升。公司要紧生产汽车零件,齿轮,打印机等等,客户要紧为美国与日本。 4.某某公司(2000年3月--2002年5月) 公司性质:合资企业公司规模:500-1000人职位名称:产品工程师工作地方:深圳市观兰福民工业区工作业绩: 要紧负责各种塑胶玩具产品的工艺流程。用PRO/E绘制、设计、修改产品。用AutoCAD进行2D产品图的输出等等。并对产品的模具生产,注塑生产,喷油,丝印,电镀,镭雕,拉丝,生产装配进行跟进。工厂要紧生产各种玩具类的产品。如:城堡、搅拌器,车仔等等。客户要紧在西班牙。自我评价本人用Pro/e、AutoCAD十年经验。做过两年的产品工艺工程师,四年的出口与周密塑胶模具设计,两年项目跟进工作,两年医疗器械产品与模具设计。曾被友信周密实业有限公司评为软件说师,为公司设计课说解PROE、CAD技巧。为嘉兰图周密实业有限公司设计部、模具部等人员说解出口模具及周密模具制图与加工。能特别熟练地运用PROE、UG对各种产品、模具的全3D设计,装配,工程图。运用AutoCAD迅速地绘制各种塑胶模具结构的排位图、散件图等等。有自己的研发的3D模架库、标准库,2D标准库。熟悉产品的工艺流程;玩具、机壳、汽车零件、齿轮、手机、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产品。周密模具、出口模具,热流道等等模具结构。以及模具、喷油,丝印,电镀,镭雕,拉丝,装配的生产工艺流程,并能对产品在注塑过程中的缺陷进行分析,改模。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阅历,对新的工作环境有较好的习惯能力,有责任心,积极主动,具有吃苦耐劳精神与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能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在工作中能独挡一面。具有一定的工程治理、项目跟进、产品检讨、模具

设计制图标准

1.注射模具设计、制图一般标准 1.1注射模设计制图的一般规定: 1.1.1图纸尺寸规格 幅面代号 B*L C A A0 841*1189 10 25 A1 594*841 A2 420*594 A3 297*420 5 A4 210*297 标题栏标准格式见附图1-1a 、1-1b ,请严格按此标准格式执行。见下图,标题栏要求填写齐全,签名要用正楷。 1.1.2 图纸比例的表示方法为A :B

A.:在图纸上绘画之尺寸,B:物件的真实尺寸 例:图纸比例缩小—— 1 :2 图纸比例相同—— 1 :1 图纸比例放大——5 :1 注意:绘图设计时必须采用1:1,而出图时装配图必须1 :1打印,零件图应根据 实际需要缩放打印,原则是能清晰表达示图。 1.1.3线段分类 线段类别线宽名称颜色用途 0.4 实线蓝绿色,青色,白色物体可见轮廓线 0.25 虚线蓝色不可见轮廓 0.25 细实线红色,蓝色,浅绿色尺寸线,尺寸界线、剖面线 0.25 细点画线洋红轴线、对称中心线 0.25 波浪线灰色断裂处的边界线、视图和剖视的分界线 0.25 双折线灰色断裂处的边界线 0.5 粗点线白色表达物体有特殊要求的部分 0.25 双点线红色假想物体,夹具的定位位置和定位物件 1.5b 粗实线白色插穿、碰穿模架基准边的面轮廓线,线 切割轮廓线 1)图线宽度:实线定为0.4mm宽 2)图线画法: 同一图样中,同类图线宽度应一致。虚线点画线及双点画线的线段长度和间 隔各自大致相等 1.1.4文字的使用 1)尺寸文字字高定为3.5mm,(箭头尺寸定为2.0)公差值文字字高2~3 mm 2)其它文字字高定为3.5或5.0 mm,优先使用5.0 3)字体Romans字体 4)文字尺寸不得有任何重叠现象 1.1.5投影方法 本公司参照JISZ8315标准,制图投影方法采用国际标准中第三角投影方法,而非国 标常用的第一角投影方法 1.1.6图纸更新 如图纸发出后,图纸有所更改,须将图纸更新及重新发放。 1.2公司工程部出图样式及基本要求 为了缩短模具生产周期,工程部需在最短的时间内提供满足各种需要的图纸:结构简图、排位图、模架图、上下模零件草图、装配图、零件图、线切割图、顶针图、铜公图、3D模图。 1.2.1简图

座椅模具设计及制作规范

昆山市古汉有色合金铸造有限公司 KunShan City Guhan Non Ferrous Alloy Casting Co., Ltd 座椅发泡模具设计及制作规范 目录 座椅发泡模具设计及制作规范 1.数据形式说明ORG/ALED/ZOOMED----------------------------- Page3 2.数据名称管理要求----------------------------------------- Page4 3.设计数据相应图层管理------------------------------------- Page5 4.模具安装定位标准件 a. 磁铁标准及安装说明------------------------------ Page6 b. 定位钉、刺毛条、扰流槽尺寸---------------------- Page7 c. 定位销尺寸-------------------------------------- Page8 5.上海江森模具分型面形式 a. 环氧分型面形式

---------------------------------- Page9 b. 电火花分型面形式-------------------------------- Page9 c. 内凹分型面形式---------------------------------- Page10 d. 分型面设计准则、质量要求、检验方法-------------- Page10 6.上海江森模具外型尺寸确定方法----------------------------- Page11 7.模具拉钩安装尺寸及拉钩安装凸台放置说明---------------- Page11-12 8.上海江森模具安装所用模架--------------------------------- Page13 9.上海江森模具在模架中的放置方法 a. 模具宽度0 - 700mm≤(单模框模具)--------------- Page14 b. 模具宽度>700-880mm≤(单模框模具)--------------- Page15 c. 模具宽度>880-1600mm≤(双模框模具)-------------- Page16 d. 40% \ 60%形式的模具--------------------------- Page17-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