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料生产中涂料配色原则及色料选择

涂料生产中涂料配色原则及色料选择
涂料生产中涂料配色原则及色料选择

涂料生产中涂料配色原则及色料选择

汽车涂装生产过程中的油漆与颜色的配色方法有目测对比法和仪器设备配色法两种。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相混调成另一种颜色,有着一定的成色规律,配色不可随意进行,必须遵循配色的各项原则。

(1)油漆颜色的辨别:颜色的辨别应用有关色彩理论知识和色彩辨别能力及方法,才能准确地判断出所要调配颜色的本色。辨别涂料的本色,首先应在标准色卡上找出涂料颜色的名称,将标准色卡或标准色板置于足够的亮度的阳光下或标准光源之下,辨别出涂料颜色的主色,以及主色是哪几种颜色调配而成的,基本比例关系、色料的主次混合顺序、色相组合及明亮度和纯度等。辨别应以原色的成色、间色、复色、补色和消色等调配成色的色相、明度和纯度进行准确的判断。如果辨别有误,则很难调配出所要求的标准颜色。

(2)配色的依据与步骤:绝大数的配色依据是按照光谱色制作的色卡或标准色板。如不是近光谱色制作的色卡,则不可做为标准,只能做为参考用。如果是标准色板,首先要在标准色卡中找到样板颜色的涂料与颜料的混合色的名称或代号,需要调配颜色的色相、明度和纯度。配色前,要准确的判断和辨别出所要调配颜色的主色(即底色),需要哪几种色料相配,分清主、次相配的顺序等。颜色辨别清楚后,就可进行色料的选择并备齐。再依次准备好配色的盛装容器和工具、选择好适宜配色后与标准色卡或样板进行对比的场所(有标准的自然光或光源)、配色后用做对比的标准样板等就可以进行配色了。

(3)调配小样:油漆与颜料配色时,须先调配出试验性的小样(即少量但必须涂装后与标准色卡或样板色对比)。首先配制小样,可避免大量配色时,找不准几种颜色相混调后的色相、明度和纯度,造成材料和时间以及调量过多或配色失败。先配小样,从中找准几种所需颜色的主、次顺序和加入量的比例,进行配比记录,为大量调配提供条件。

(4)配色的“先主后次、由浅至深”的原则:无论配制小样或大量调配,都要遵循先调配预调颜色的主色(调色相)混合调配成基本的色相(色调),再由浅至深的调整色相、明度、纯度、以及光泽和浮色等。配色时要进行充分搅拌使之均匀互溶。

(5)颜色对比与色料用法:配色时无论是调制小样或大量调配,在调配出基本色相后,再进行色相、明度和纯度的调整,在调整至与标准色相接近时,应边调边将调配好的油漆涂装在样板上,待溶剂挥发干后,与标准色卡进行对比,再边调整边对比,直至颜色完全一致为止。调配鲜艳色相、明度纯正的颜色时,应遵循选用的色料的品种越少越好。根据减色法配色的原理,使用原色涂料与颜料的品种越多(一般不要超出三种为好),配出颜色的色相鲜艳度越不够,明亮越发暗。

配色的色料选择配色时依据标准色卡或样板,判断出配色所需要的几种色料后,对使用色料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选择色料不当是难以调配出所要求的颜色涂料的颜色的。色料选择应遵循下列原则:

(1)配制复色涂料用色料选择:涂料配色大多是配制复色涂料,需要几种原色色料。选择时,原色涂料必须是类型、品种、性能、用途等相一致的色料,相互之间配套,互溶性好,稀释剂也应配套,辅助添加剂的加入要适应所选色料允许加入的原则,否则会无法成色或调配色相不准确,涂料产生质量弊病,使用时分层不溶或树脂析出、颜料沉淀等。颜料则应选择着色力、遮盖力等性能好、色泽纯正的色料。一般情况下,透明调色使用色精来进行调色,实色漆的调色采用色母来进行调色。

(2)色料颜色的辨别:配色前选择的色料与标准色卡或样板置于标准的自然光或标准光源下,对比辨别主色料和底色料的色相、明度和纯度。色料是否都是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原色的涂料和颜料,如不是原色料,则配色不会准确。多种色料配色时,因颜料的密度不同而易产生浮色和浑浊,因此选择色料时应特别注意不要选择密度差别太大的色料。如确实需要如此选择,可备硅油加以调整。

(3)颜色对比:配色的色料选择的正确与否,可以在配色后涂装一块较大面积的样板与色卡对比。未干燥前对比很难准确一致,最好干燥后对比,则会准确无误。配色量较大时,配制好以后,使用前要涂装几块标准样板,对颜色的色相、明度、纯度进行认可。对于调好后的透明色,与客户提供的湿样是否有色差可用如下介绍方法判断:在一灯箱玻璃平板上,将样板湿样和调好的湿样适量分别滴在平板玻璃上,然后用100μ中200μ的刮刀同时刮涂两小样,亮灯后观察,若调好的小样与样板湿样有色差,则可继续进行微调,直至符合要求为止。

(4)理想的对色条件:涂装的调色由于受到现场环境条件所限,调色者必须具备一些临场比色常识,以利工作能顺利完成,现场环境光线、照明对实际操作产生视觉差异。为了减少由于光线产生的颜色差异,调色应遵循以下之条件:a、在实际现场没有办法利用标准光来对色时,原则上均利用太阳光线,并在日出三小时后至日落三小时前之间,避开直射日光,并于北窗对色。因太阳直射光非常强烈,使比色对象反射光产生刺眼,而失去眼睛正常判断功能,无法正常对色。b、光与观察者的角度,要对色样的比色面,原则上由垂直方向照明,从约45度角观察或约45角度方向照明,从垂直方向观察。也可以由全方向照明,垂直方向或约45度角观察。但需要避开光源影像的反射。c、调色者须具正常色觉,无视神经及网膜疾病。d、在喷涂作业时,有时是无法移动在有利的光线下对色,通常会在特定的场所进行施工,只能利用实地的光源进行对比,光源受到限制,将会对对色者产生影响,因此对色者应多加观察。以求达到最佳效果。

更多的了解在于:https://www.360docs.net/doc/e26260162.html,

涂料配色的基本原理及其基本方法

涂料配色的基本原理及其基本方法 前言 配色是一项较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因为颜色的种类非常多,需要了解各种颜色的性能。利用调色设备(如电脑调色),分析来样色板的颜色及成分,计算出各种颜色的比例,再进行配色,既准确、又迅速。近年来国内很多条件较好的涂料厂家应用调色设备配色,但在涂料应用厂家,有的条件比较差,由于受涂料颜色的限制,再加上用量少,涂料厂家不方便生产,自己调色又没有调色设备,主要凭实践经验,按需要的色漆样板来鉴别其由哪几种单色组成,各单色大约的比例是多少,然后进行试配。以下就涂料配色的基本原理以及它的基本方法进行简要的介绍。 涂料配色的基本原理 颜色的配制要根据光学原理。所有的物体,包括颜料在内,它们之所以有颜色,都是靠光线射在其上,经过它们不同的吸收和反射作用而形成的。日光可见光有红、橙、黄、绿、蓝、靛(青)、紫七色,如果某一个物体能把所照到的日光全部吸收,那么人的眼睛就看不到任何反射光线,即呈现为"黑色";如果另一物体能将日光全部反射,则人的视觉为"白色"光;如果物体选择性地吸收了一部分日光,人的视

觉就只能看到它所不能吸收的那一部分光,就是那个物体外表的颜色。 颜料是配色的原料,颜料主要有红、黄、蓝、白、黑五种基本色,其中红、黄、蓝为三原色,用这些基料可以调配出各种颜色的色漆。白色、黑色几乎可以与任何颜色(金色、银色除外)调配,可以起到调配深浅的独特作用。 配色用的原色是红、黄、蓝三种。第一个方面,在涂料配方中常用的主要配色颜料多少带一些其它色光,按不同比例将原色混合后,就可以得到一些复色;配色的第二个方面,是加入白色,将原色或复色冲淡,就可以得到“饱和度”不同的颜色;配色的第三个方面,是加入不同分量的黑色,因而得到“亮度”不同的各种色彩。它们是一些暗浊或鲜明的颜色,如灰色、棕色、褐色、草绿色等,一种原色或复色可以同时变动其它饱和度和亮度。 涂料色漆的调配用颜料拼色法(颜料相加),黄与蓝相加成绿,黄与红相加成橙,红与蓝相加成紫,红、黄、蓝三色相加成黑。 在调色时,两种原色拼成一种复色,而与其对应的另一个色则为其补色,补色加入复色中会使颜色变暗,甚至变成灰色或黑色,因此需要注意。调色、成色与其补色关系见表1所示。

设计人员必备:颜色学与配色学

1 ```设计人员必备:颜色学与配色学`` 颜色学与配色学 颜色学基础 1、颜色的基本概念 1.1什么是颜色 定义:颜色是光作用于物体上面,物体选择性吸收后,剩余的光反射到人眼,人眼视觉神经受到这一定波长和强度的可见光刺激而引起的心理反映。 人眼所能感受到的光(电磁波称为可见光——visual light) Newten证明白光由所有可见光谱色构成,见图,所有可见光的波长及范围见表1。 颜色波长,nm 范围,nm 颜色波长,nm 范围,nm 红 700 640-750 绿 510 480-550 橙 620 600-640 蓝 470 450-480 黄 580 550-600 紫 420 400-450 1.2颜色的产生 物体颜色就是它对照射它的光进行选择性吸收后,所反射或透射的光的颜色。一般呈现颜色的物体都是非发光物体,非发光物体产生颜色有三个要素,即发光的物体(光源),反射或吸收光的物体(非发光物体),以及观察者(人眼)。其中非发光体包括自然界中绝大部分物体,也包括油漆、油墨等涂料。非发光体呈现颜色的三要素。光源观察者 颜色 物体 不同颜色物体对光选择性吸收后,其反射或投射的可见光在可见光全波长范围内。 -光源 光源可以用它的光谱功率分布(spectral dfficaly distribution)来表示。为了统一颜色标准,国际照明委员会,规定了四个标准照明体(Illuminat)。他们的光谱、功率分布见个图3。 A:标准照明体A代表标准色温为2856K完全辐射体的光,近似钨丝灯光。 B:标准照明体B代表标准色温为4874K直射阳光,相当于平均中午阳光。 C:标准照明体C代表标准色温为6774K平均日光,近似于阴天天空的日光。 D65:标准照明体D65代表标准色温为6504K的日光时期。 色温(colour temperature):一个光源的色温是黑体(Blackbody)发出与光源相同光谱时黑体所应具有的温度。 非发光物体呈色:物体在一定光照射下产生透射、吸收和反射由其光学特性所决定,常用波长—反射系数曲线表示。 观察者:通常为眼睛+大脑(Eye+Brain),人眼的视网膜上的杆状细胞对光的亮度很敏感,感受光的亮度,而锥型细胞则对光的颜色很敏感,感受光的颜色,人眼视网膜上有三种锥型纤维细胞,分别对红、绿、蓝光敏感,人眼所看到的任一颜色,都是光引起这三种锥形细胞一定程度的兴奋所合成的。见图5 眼睛对光的敏感性依赖于光的波长,在在可见光全波长范围内中555nm(黄绿光)最大。而其他光电管的光敏感特性与眼睛差别很大,见图6 眼睛看到物体的全过程见图7,一个物体颜色的呈现,首先得有光源,光照射到物体的表面,部分分子吸收光波中某一特定波长(颜色)的光得到的能量,引起分子跃进迁,使物体呈现被吸收的波长颜色的补色。 某一特定物质,其分子跃进的能量与其能级相关,因而某一特定物质吸收的能量级特定的,颜色也是特定的。 条件配色(Metamerism) 定义:两表面的颜色在一组观察条件下相似,而在另一观察条件下不同的现象,称为条件配色,配色一对样品反射曲线见图8。 常见的配色条件有:不同的照明体(四种标准照明体见图3)、不同的观察者、不同的物体面积大小,不同的视觉。 1.3颜色的三原性:色调(Hue):是颜色之间区别的特性,由色光的主波长决定。明度(Lightless): 人眼对颜色明暗程度的感觉。彩度(Chroma):颜色纯度的感觉,故又称“饱和度”。

家具油漆调色的方法

家具油漆调色时需注意在调配复色漆时,要选性能相同的涂料相配。要先定主色,然后估计各种颜色的配比,由浅入深地进行调配,接下来详细给大家介绍一下。 1、调色时需小心谨慎,一般先试小样,初步求得应配色涂料的数量,然后根据小样结果再配制大样。先在小容器中将副色和次色分别调好。 2、先加入主色(在配色中用量大、着色力小的颜色),再将染色力大的深色(或配色)慢慢地间断地加入,并不断搅拌,随时观察颜色的变化。 3、“由浅入深”,尤其是加入着色力强的颜料时,切忌过量。 4、在配色时,涂料和干燥后的涂膜颜色会存在细微的差异。各种涂料颜色在湿膜时一般较浅,当涂料干燥后,颜色加深。因此,如果来样是干样板,则配色漆需等干燥后再进行测色比较;如果来样是湿样板,就可以把样品滴一滴在配色漆中,观察两种颜色是否相同。

5、事先应了解原色在复色漆中的漂浮程度以及漆料的变化情况,特别是氨基涂料和过氯乙烯涂料,需更加注意。 6、调配复色涂料时,要选择性质相同的涂料相互调配,溶剂系统也应互溶,否则由于涂料的混溶性不好,会影响质量,甚至发生分层、析出或胶化现象,无法使用。 7、由于颜色常带有各种不同的色头,如果配正绿时,一般采用带绿头的黄与带黄头的蓝;配紫红时,应采用带红头的蓝与带蓝头的红;配橙色时,应采用带黄头的红与带红头的黄。 8、要注意在调配颜色过程中,还要添加的哪些辅助材料,如催干剂、固化剂、稀释剂等的颜色,以免影响色泽。 9、在调配灰色、绿色等复色漆时,由于多种颜料的配制,颜料的密度、吸油量不同,很可能发生“浮色”“发花”等现象,这时可酌情加入微量的表面活性剂或流平剂、防浮色剂来解决。比如加入0.1%的硅油来防治,加入量一般在0.1%~1%。 10、利用色漆漆膜稍有透明的特点,选用适宜的底色可使面漆的颜色比原涂料的色彩更加鲜明,这是根据自然光反射吸收的原理,底色与原色叠加后产生的一种颜色,涂料工程称之为“透色”。如黄色底漆可使红色更鲜艳,灰色底漆使红色更红,正蓝色底漆可使黑色更黑亮,水蓝色底漆使白色更洁净清白。 大家在调色的时候一定要掌握着这十个技巧哦。给油漆调色需要了解油漆的特性,如果大家对此不清楚,可以多问问专业的油漆商家。

油漆调色表

在调配各种油漆时应注意以下要点 1.在调配复色漆时,要选性能相同的涂料相配。 2.配色时,先要选定主色,并估计各种颜色的比例,然后由浅入深地进行调配,国加国搅 拌。 3.要注意调配过程中还要加哪些辅助性材料,加催于剂,稀释剂。固化剂等等。 4.在调配灰色,绿色漆时是用中颜色配成的,可能会发生(浮色)现象。这时可以加一点微 要在日照下调配颜色,调配的颜色一般应比原样板的颜色略浅 加色法混合的结果归纳如下: 红加黄变橙,红加蓝变紫,黄加蓝变绿。红、黄、蓝是三原色,橙、紫、绿则是三间色。间色与间色相调合就会变成各类灰色。但灰色都应该是有色彩倾向的,譬如:蓝灰,紫灰,黄灰等。 1、红加黄变橙--少黄多红变深橙--少红多黄变浅黄; 2、红加蓝变紫--少蓝多红变紫再加多红变玫瑰红; 3、黄加蓝变绿--少黄多蓝变深蓝--少蓝多黄变浅绿;

4、红加黄加少蓝变棕色--红加黄加蓝变灰黑色(按分量多少调可调出多种深浅不一的颜色); 5、红加蓝变紫再加白变浅紫; 6、黄加少红变深黄加白变土黄--黄加少红变深黄--黄加蓝变绿加白变奶绿; 7、红加黄加少蓝加白变浅棕--红加黄加蓝变灰黑色加多白变浅灰; 8、黄加蓝变绿加蓝变蓝绿; 9、红加蓝变紫再加红加白变粉紫红(玫瑰); 10、少红加白变粉红。 朱红色 + 黑色少量 = 啡色 天蓝色 + 黄色 = 草绿、嫩绿 天蓝色 + 黑色 + 紫 = 浅蓝紫 草绿色 + 少量黑色 =?墨绿 天蓝色 + 黑色 = 浅灰蓝 天蓝色 + 草绿色 = 蓝绿 白色 + 红色 + 黑色少量 = 禇石红 天蓝色 + 黑色(少量) = 墨蓝

白色 + 黄色 + 黑色 = 熟褐 玫红色 + 黑色(少量) = 暗红 红色 + 黄 + 白 = 人物的皮肤颜色 玫红色 + 白色 = 粉玫红 蓝色 + 白色 = 粉蓝 黄色 + 白色 = 米黄 玫红色 + 黄色 = 大红 ( 朱红、桔黄、藤黄?)朱红色 + 黑色少量 = 啡色 天蓝色 + 黄色 = 草绿、嫩绿 天蓝色 + 黑色 + 紫 = 浅蓝紫 草绿色 + 少量黑色 = 墨绿 天蓝色 + 黑色 = 浅灰蓝 天蓝色 + 草绿色 = 蓝绿 白色 + 红色 + 黑色少量 = 禇石红 天蓝色 + 黑色(少量) = 墨蓝 白色 + 黄色 + 黑色 = 熟褐

颜色配色表

【调色】颜色配色表适合重彩搭配用

三基色是指红,绿,蓝三色,各自对应的波长分别为700nm,546.1nm,435.8nm; 原色,又称为基色,即用以调配其他色彩的基本色。原色的色纯度最高,最纯净、最鲜艳。可以调配出 绝大多数色彩,而其他颜色不能调配出三原色。 三原色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色光三原色,另一类是颜料三原色,但在美术上又把红,黄,蓝定义为 色彩三原色。 配图中右图是光的三原色,左图是颜料的三原色。 原色的加减性质 原色以不同比例混合时,会产生其他颜色。在不同的色彩空间系统中,有不同的原色组合。可以分为“叠加 型”和“消减型”两种系统。 色光三原色——加色法原理 人的眼睛是根据所看见的光的波长来识别颜色的。可见光谱中的大部分颜色可以由三种基本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这三种基本色光的颜色就是红(Red)、绿(Green)、蓝(Blue)三原色光。这三

种光以相同的比例混合、且达到一定的强度,就呈现白色(白光);若三种光的强度均为零,就是黑色(黑暗)。这就是加色法原理,加色法原理被广泛应用于电视机、监视器等主动发光的产品中。 颜料三原色——减色法原理 而在打印、印刷、油漆、绘画等靠介质表面的反射被动发光的场合,物体所呈现的颜色是光源中被颜料吸收后所剩余的部分,所以其成色的原理叫做减色法原理。减色法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被动发光的场合。在减色法原理中的三原色颜料分别是青(Cyan)、品红(Magenta)和黄(Yellow)。 应用与实践 美术色彩三原色:红,黄,蓝 红、黄、蓝为人们加入了感觉实际,是实际上的三原色。 美术教科书讲的是绘画颜料的使用,色彩调色是红、黄、蓝为三原色。 美术色彩色光三原色——加色法原理橙绿紫 美术色彩颜料三原色——减色法原理红黄蓝 美术色彩三原色组成的六色体系红黄蓝橙绿紫给人以实际色彩感受,符合客观实际,黄、品红、青是科学上精确的三原色。不符合人的实际色彩感受,太吹毛求疵,不符合实际使用,如品 红,先辈都没有给她以一个字的名字命名。 美术实践证明,品红加少量黄可以调出大红(红=M100+Y100),而大红却无法调出品红;青加少量品红可以得到蓝(蓝=C100+M100),而蓝加白得到的却是不鲜艳的青;用黄、品红、青三色能调配出更多的颜色,而且纯正并鲜艳。用青加黄调出的绿(绿=Y100+C100),比蓝加黄调出的绿更加纯正与鲜艳,而后者调出的却较为灰暗;品红加青调出的紫是很纯正的(紫=C20+M80),而大红加蓝只能得到灰紫等等。此外,从调配其他颜色的情况来看,都是以黄、品红、青为其原色,色彩更为丰富、色光更为纯正而 鲜艳。 一般电视光色等光色是红、绿、蓝,在美术实践中和生产操作中的情况说的是科学上精确的三原色。彩色印刷的油墨调配、彩色照片的原理及生产、彩色打印机设计以及实际应用,都是黄、品红、青为三原色。彩色印刷品是以黄、品红、青三种油墨加黑油墨印刷的,四色彩色印刷机的印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在彩色照片的成像中,三层乳剂层分别为:底层为黄色、中层为品红,上层为青色。各品牌彩色喷墨打印机也都是以黄、品红、青加黑墨盒打印彩色图片的。按照定义,原色应该能调制出绝大部分的其他色,而其 他色都调不出原色。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原色的定义出发,还是以实际应用的结果验证都足以说明,黄、品红、青是科学上精确的三原色。红、绿、蓝黄、品红、青是科学上精确的六色组合。不符合人的实际色彩感受,不符合实 际使用。 美术教材把红、黄、蓝称为三原色已经符合客观实际。只是要注上黄、品红、青是科学上精确的三原色光谱所谓光,就其物理属性而言是一种电磁波,其中的一部分可以为人的视觉器官——眼所接受,并作出反应,通常被称为可见光。因此,色彩应是可见光的作用所导致的视觉现象,可见光刺激眼睛后可引起视觉反应,使人感觉到色彩和知觉空间环境。可见光很普通,凡视觉正常的人都可感觉到它。可见光又神秘莫测和千变万化,因为除了看见之外,没有别的办法加以接触、稳定和认识。因此古今中外的许多科学家、艺术家、思想家都曾观察、研究和思考它,但几乎都没有找到令人信服的答案。尽管牛顿把光作了分解, 然而有人把这说成是“破碎了的光”。 1、种类 1.原色:色彩中不能再分解的基本色称为原色。原色能合成出其它色,而其他色不能还原出本来的颜色。原色只有三种,色光三原色为红、绿、蓝,颜料三原色为品红(明亮的玫红)、黄、青(湖蓝)。色光三原色可以合成出所有色彩,同时相加得白色光。颜料三原色从理论上来讲可以调配出其他任何色彩,同色相加得黑色,因为常用的颜料中除了色素外还含有其它化学成分,所以两种以上的颜料相调和,纯度就受影响,调和的色种越多就越不纯,也越不鲜明,颜料三元色相加只能得到一种黑浊色,而不是纯黑色。

涂料调色基础知识普及,基础漆与色浆

涂料调色基础知识普及,基础漆与色浆 一、基础漆 所谓基础漆,简单而言,就是涂料企业自己生产的白漆或清漆(不含有遮盖力的颜料)。基础漆是调色的载体,在调色过程中对基础漆的控制将会影响到调色的准确性、再现性、相容性、经济性和色域覆盖所有的方面。同时,基础漆又是工厂商店一体化调色系统中唯一一个由涂料企业自己准备的部分,也因此不同的基础漆支使调色系统的使用及效果产生显著的差异。基础漆由于其配方的不同,使用范围的不同,有很大差异,为了提高厂家的基础漆在一体化调色系统使用时的匹配性并充分发挥系统优势,需要对基础漆进行调整。 (一)基础漆的批次色差对调色系统的影响 企业生产的基础漆,如果产品批次不同,在各批次的基础漆之间会存在着色差。这些色差,会引起调色结果有很大的偏差,实验证明,因不同批次的基础漆的调色结果的综合分析,基础漆的色差需要控制在0.3以下,对调色系统的最终结果影响才会较小。 (二)基础漆与色浆的相容性对调色系统最终结果的影响 基础漆与色浆的相容性影响调色的准确性和经济性,相容性好坏通过指研试验和把色浆与基础漆混匀后静置较长时间的方法可以看出。 所谓指研试验,即取白漆100g,加入2~3g待试色浆,充分搅匀后,涂布在被涂物表面,待漆膜快要干时,用手指研磨涂膜表层部分,待漆膜干透后,观察用手指研擦过和未经研擦过的地方是否有色差,如差别较大,则色浆与所测试涂料的相容性不好,以此色浆调出的涂料易产生浮色现象。如颜色相同,一般不会产生浮色现象。

实验证明,当相容性的指研色差在0.5以下时,对调色的最终结果的准确性和经济性影响都较小。 把色浆与基础漆混匀后静置的方法,就是把选用的色浆加入基础漆中,搅拌混匀,静置24h,观察是否出现浮色的现象(颜料分层),如出现颜料分层,则说明所采用的色浆与基础漆的相容性不好。 (三)基础漆钛白含量的划分对调色系统的影响 基础漆中钛白含量的划分依据主要是调色对色域的要求和经济性的要求,以及涂料对遮盖力的要求和色浆的最大添加量对涂料性能的影响等。必须对这几个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后,才能做出合理的划分。 可以满足色域覆盖和经济性的基础漆中钛白含量划分方式有很多种,现在常见的有4种钛白含量的基础漆体系和2种钛白含量的基础漆体系。但是,经过综合考虑经济性、调色成本、库存节约等综合因素和市场对颜色的需要,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划分为由多少种钛白含量组成的基础漆体系。例如,某一体系的基础漆分为三种钛白含量,分别是A漆钛白含量为18%~23%,B漆钛白含量为7%~13%,C漆钛白含量为0。 二、色浆

模型手办油漆配色小技巧

基本油漆配色公式 今大多模型配色表都是针对田宫和郡士而言,使用盖亚油漆的朋友可能会在配色上无从下手。 配色表大多只写使用多少号油漆(针对田宫和郡士的油漆号),做为新手只能查到配色表后再去查与油漆号对应的颜色来进行配色作业,很是麻烦。 因此在网上搜索了一些配色的资料,以供大家参考。 白色、红色、黄色、蓝色、黑色、银色、珍珠白、金色、透明红、透明黄、透明蓝、烟 色(也叫透明黑) 调合:普通色系: 1或0.几在这里是代表百份比 橙红色=1红色+1黄色 绿色=1蓝色+1黄色 紫色=1蓝色+1红色 灰色=1白色+1黑色 德国灰+=1白色+1黑色+0.3蓝色 黄绿色=1.5黄色+0.7蓝色 苹果绿=1白色+1黄色+1蓝色 肉色=1白+0.4黄色+0.4红色 赭褐色=1黄色+1红色+0.2黑色 土褐色=1黄色+1红色+0.6~0.8的黑色 紫罗兰色=1蓝色+0.7红色+0.2黑色 粉红色=1白色+0.7红色 天蓝色=1白色+0.7蓝色 浅黄色=1白色+0.7黄色 透明色系: 透明绿=1透明黄色+1透明蓝色 透明橙=1透明红色+1透明黄色 透明紫=1明红色+1透明蓝色 金属色系: 黑铁色=1银色+1黑色 烧铁色=1银色+1黑色+0.4金色 香滨金色=1银色+0.9金色 哑铝色=1银色+0.6消光剂 黄铜色=0.8金色+1.2透明橙色 金叶色=0.8金色+1透明黄色 金属红=1银色+1红色(或透明红)加后者更亮 金属蓝=1银色+1蓝色(或透明蓝)加后者更亮 金属绿=1银色+1绿色(或透明绿)加后者更亮 金属紫=1银色+1紫色(或透明紫)加后者更亮 金属粉红=1银色+0.5透明红 金属苹果绿色=1银色+0.5透明绿 淡钢铁蓝=1银色+0.5透明蓝 金属巧克力色=1黑色+1金色 木纹色=白色打底,再用笔画出黑色条纹,接着用1透明橙色+1透明黑色(烟色)多次喷

粉末涂料调色技巧

粉末涂料调色技巧 作为有色粉末涂料的重要组成部分,颜料主要起到遮盖、装饰和保护被涂物的作用,根据被涂工件的结构设计不同,有色粉末涂料可以显示出工件的蕴藏风格、文化底蕴,给人以美的感受,而且对涂膜的耐紫外线、耐候、耐水、耐碱、耐酸等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现行的粉末涂料的厂商的调色一般为人工配色和电脑配色,通常是以人工配色为主要途径,所以本文对一些调色的技巧作一些总结。 色彩学基础 颜色是人眼受到物一定波长和强度的辐射能的刺激后所起的一种视角神经的感觉,虽然颜色千差万别,但是最基本的颜色只有红、黄、蓝三种基本色,通常称为三原色,将两种原色等量相互调配而成二次色(间色),二次色与原色等量相互调配而成为复色。 把红、黄、蓝三原色等量的混合起来,就变成黑色,作为粉末涂料调色人员,必须掌握这些基本知识。 一般一个颜料有色调、饱和度、明度三个参数来去确定的,也称为颜色的三要素。色调是指红、黄、蓝等不同颜色之间的颜色差别,决定光源的光谱组成和物体表面的所反射(或者透射)的各种波长辐射的比例对人眼所产生的感觉。 明度(也称亮度),指颜色的明暗深浅的差别,是人眼对物体的明亮感觉,一般手视角感受性和过去经验的影响,物体表现出对光的反射率越高,它的亮度就越高。 饱和度(也称纯度),指颜色的饱和程度,有时也称彩度,也就是在色调的基础上所表现的出的颜色纯度,可见光的各单色光是最饱和的彩色,当这些颜料中掺入白光越多就越不饱和,对光波的反射选择性就越差,对光波的选择性越强越饱和。 单一色不加其它的色为纯色,加入其它色变成为间色或者复色,两个同一色调的被涂物工件被不同的灯光或者日光照射时,两个物体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和色光,这就是亮度的性质,一定色调的颜色又有强弱之分,这就是饱和度上的区别。 调色是每个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知识,颜色的三要素可以用来区分有色粉末涂料的差别,即只有当两个颜色的色调、明亮度和饱和度三个特性值都相同时,这两个颜色才能完全相同,如果其中有一个参数不相等,则这两个颜色就不一致。 粉末涂料的调色技巧 粉末涂料调色通常用的颜料 粉末涂料用的颜料通常可以按照生产方法、组成结构、功能等不同方式进行分类:按生产方法,由生产方法可分为天然颜料和合成颜料,天然颜料中如锭青等,一般应用于粉末涂料中的天然颜料较少,而合成颜料的有钛白粉、氧化铁系列颜料、酞菁系列、偶氮颜料、多环颜料等。 功能区分,按在粉末涂料中的功能可以分为着色颜料、体质颜料(也称填料)、防锈颜料、导电颜料等,对于大多数功能性粉末涂料,功能填料的应用显得非常重要。 按化学组成结构,粉末涂料用颜料按化学组成结构可分为无机和有机之分,无机颜料中钛白粉、氧化锌、氧化铁系列、钼铬系列、铝系颜料、金属颜料等,而有机颜料中如酞菁系列、偶氮系列、多环颜料等。 条件的允许的厂商可以划分更为详细的图表,或者是因为厂商内部编码的需要,可以举例如下:

设计师必备标准色卡及配色方案

设计师必备标准色卡及配色方案 标准色卡 配色方案浅析 一、红色的色感温暖,性格刚烈而外向,是一种对人刺激性很强的色。红色容易引起人的注意,也容易使人兴奋、激动、紧张、冲动、还是一种容易造成人视觉疲劳的色。 1、在红色中加入少量的黄,会使其热力强盛,趋于躁动、不安。 2、在红色中加入少量的蓝,会使其热性减弱,趋于文雅、柔和。 3、在红色中加入少量的黑,会使其性格变的沉稳,趋于厚重、朴实。 4、在红中加入少量的白,会使其性格变的温柔,趋于含蓄、羞涩、娇嫩。 二、黄色的性格冷漠、高傲、敏感、具有扩张和不安宁的视觉印象。黄色是各种色彩中,最为娇气的一种色。只要在纯黄色中混入少量的其它色,其色相感和色性格均会发生较大程度的变化。 1、在黄色中加入少量的蓝,会使其转化为一种鲜嫩的绿色。其高傲的性格也随之消失,趋于一种平和、潮润的感觉。 2、在黄色中加入少量的红,则具有明显的橙色感觉,

其性格也会从冷漠、高傲转化为一种有分寸感的热情、温暖。 3、在黄色中加入少量的黑,其色感和色性变化最大,成为一种具有明显橄榄绿的复色印象。其色性也变的成熟、随和。 4、在黄色中加入少量的白,其色感变的柔和,其性格中的冷漠、高傲被淡化,趋于含蓄,易于接近。 三、蓝色的色感冷嘲热讽,性格朴实而内向,是一种有助于人头脑冷嘲热讽静的色。蓝色的朴实、内向性格,常为那些性格活跃、具有较强扩张力的色彩,提供一个深远、广埔、平静的空间,成为衬托活跃色彩的友善而谦虚的朋友。蓝色还是一种在淡化后仍然似能保持较强个性的色。如果在蓝色中分别加入少量的红、黄、黑、橙椎壬换岫岳渡男愿窆钩山厦飨缘挠跋炝Α? 1、如果在橙色中黄的成份较多,其性格趋于甜美、亮丽、芳香。 2、在橙色中混入小量的白,可使橙色的知觉趋于焦躁、无力。 四、绿色是具有黄色和蓝色两种成份的色。在绿色中,将黄色的扩张感和蓝色的收缩感相中庸,将黄色的温暖感与蓝色的寒冷感相抵消。这样使得绿色的性格最为平和、安稳。是一种柔顺、恬静、潢足、优美的色。 1、在绿色中黄的成份较多时,其性格就趋于活泼、友

涂料油漆调色比例表

涂料油漆调色比例表 复杂一点的: P01淡紫 钛白 99.712% 甲苯胺红 0.204% 酞菁蓝 0.084% B02 中灰 钛白 87.523% 柠檬黄 5.959% 碳黑 5.348% 铁红 1.170% BG01 中绿灰 钛白 92.306% 浅铬黄 5.887% 碳黑 1.671% 铁蓝 0.316% P02 紫 钛白 98.619% 酞菁蓝 0.731% 大红粉 0.650% B03 淡灰 钛白 94.123% 铁黄 3.165% 碳黑 2.639% 铁蓝 0.074% BG02 湖绿 钛白 82.92% 柠檬黄 16.30% 铁蓝 0.39% 软碳黑 0.39% PB01深(铁)蓝 酞菁蓝 71.61% 铁蓝 13.88% 钛白 8.20% 甲苯胺红 6.32% B04 银灰 钛白 93.748% 铁黄 4.472% 碳黑 1.640% 铁蓝 0.140% BG03 宝绿 钛白 66.96%

酞菁蓝 1.58% 软碳黑 0.07% PB02深(酞)蓝 酞菁蓝 93.605% 钛白 6.395% B05 海灰 钛白 97.628% 柠檬黄 1.697% 碳黑 0.641% 铁蓝 0.034% BG04 鲜绿 柠檬黄 55.82% 钛白 40.41% 酞菁蓝 3.54% 铁蓝 0.23% PB03 中(铁)蓝 酞菁蓝 60.65% 铁蓝 19.02% 钛白 20.33% B06 淡天(酞)蓝 钛白 99.676% 铁黄 0.232% 铁蓝 0.057% 酞菁蓝 0.035% BG05 淡湖绿 钛白 95.527% 柠檬黄 3.185% 中铬黄 0.785% 铁蓝 0.504% PB04 中(酞)蓝 酞菁蓝 81.773% 钛白 18.227% B07 蛋青 钛白 98.573% 浅铬黄 1.042% 铁蓝 0.221% 铁红 0.164% G01 苹果绿 钛白 79.95% 柠檬黄 19.65% 酞菁蓝 0.20%

调色员必看基本知识

调色员必看基本知识 一、颜色的基本知识 1、颜色的形成三要素: 光物体眼 颜色我们肉眼所见到的光线,是由波长范围很窄的电磁波(可见光,波长390nm-770nm)产生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表现为不同的颜色,对色彩的辨认是肉眼受到电磁波辐射能刺激后所引起的一种视觉神经的感觉,同时,我们所感受到的不同色彩还与观察者本人以及观察时所处的环境密不可分(因我们的眼睛和大脑适应性非常强,能随着环境的变化做相应的调整)。 对色彩的辨认需要满足 3 个条件:- 一个物体- 光源(当物体为发光体时则不需要光源) - 观察者概述人对颜色的感觉。 颜色是通过眼、脑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一种对光的视觉效应。人对颜色的感觉不仅仅由光的物理性质所决定,比如人类对颜色的感觉往往受到周围颜色的影响。有时人们也将物质产生不同颜色的物理特性直接称为颜色。(@启瑁涂装精英圈,行业第一自媒体) 颜色的组成: 彩色 红橙黄绿青蓝紫 非彩色 黑白灰 2、影响颜色判断的因素 (1)光源的差别 在阳光、日光灯、钨丝灯等光源下,每一种照明都使同一个被测物体看起来不一样。因此,国家标准GB 9761-88在对色目视比色评判时,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对于比色工作,可采用自然光或人造日光。

自然光,就是部分有云的北方光线,光照从日出3小时以后到日落3小时以前的北空光,光照应均匀,其照度不小于2000lx。 人造日光光照,采用具有CIE标准照明体D65光谱能量分布近似的光源照明的比色箱,其比色位置的照度应在1000~4000lx。对于深色的比色,照度要大些。 (2)观察者的差别 个人眼睛的灵敏度总是稍有差别的,甚至认为色觉正常的人,对红或蓝仍可能有所偏倚;随着年龄的增大,视力也会改变。由于这些因素,同一种颜色在不同的人看来是不一样的。为了避免眼睛疲劳,在对有强烈色彩板比色后,不要立即对浅色样板和补色样板进行比色;在对明亮的高彩度色进行比色时,如不能迅速做出判定,观察者应对近旁中性灰色看上几分钟再进行比色;如果观察者进行连续比色,则应经常间隔地休息几分钟,以保证目视比色的质量,在休息期间不看彩色物体。 (3)尺寸的差别 覆盖在大面积上的颜色比覆盖在小面积上的看起来更明亮和更鲜艳,这就是所谓的面积效应。挑选大面积的物体却根据小面积的色样会产生错误。在进行目视比色时,试板和参照标准板都应当是平整的,尺寸不应小于120mm×50mm。(@启瑁涂装精英圈,行业第一自媒体)(4)背景的差别 放在明亮背景之前的物体看起来要比放在暗淡背景之前的显得灰暗,这称之为对比效应。对于要准确地判断颜色来说,这是不利的。在进行目视比色时,观察者的判断也易受周围彩色物体的影响。因此,观察者所穿着的衣服应为中性色。在视场中,除试板外,不允许有其他彩色物体存在。使用光源时,不应有彩色物体(如红墙、绿树等)的反射光。 (5)方向的差别 从两个稍稍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物体时,被测物上的某点看起来会有明暗之差,这是颜色面有方向特性的缘故。 3、颜色的测定和评判 (1)颜色标准 颜色的三个属性——色调、明度和饱和度建立标度,我们就能用数字来测量颜色。目前国际上已广泛采用孟塞尔颜色系统,其他用数字表示的颜色方法是由国际照明委员会(CIE)研究出来的,其中较为著名的两种方法为YXY色空间法和L*a*b*色空间法。。 孟塞尔系统三属性表示符号的意义: 色调符号为H(Hue),表示物体是红、黄、蓝、紫或中间色的颜色三属性之一。

涂料颜色的基本知识以及如何调色

涂料颜色的基本知识以及如何调色 颜色的品种变化无尽,绚丽多彩,但各种颜色之间又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涂料颜色亦是。涂料除了具有保护防腐和某些如防霉、导电、降噪等特殊功能外,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把家装饰的具有色彩斑斓的生活气息。然而由于各个颜色具有独自的特性,它对人们的视觉、心理、生理等都有强烈的不同影响,下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涂料颜色的基本知识以及如何调色。 一、颜色的基本知识 1、颜色的形成三要素: 光、物、眼 颜色我们肉眼所见到的光线,是由波长范围很窄的电磁波(可见光,波长390nm-770nm)产生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表现为不同的颜色,对色彩的辨认是肉眼受到电磁波辐射能刺激后所引起的一种视觉神经的感觉,同时,我们所感受到的不同色彩还与观察者本人以及观察时所处的环境密不可分(因我们的眼睛和大脑适应性非常强,能随着环境的变化做相应的调整)。 对色彩的辨认需要满足 3 个条件:物体、光源(当物体为发光体时则不需要光源)、观察者概述人对颜色的感觉。 颜色是通过眼、脑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一种对光的视觉效应。人对颜色的感觉不仅仅由光的物理性质所决定,比如人类对颜色的感觉往往受到周围颜色的影响。有时人们也将物质产生不同颜色的物理特性直接称为颜色。 颜色的组成: 彩色: 红、橙、黄、绿、青、蓝、紫 非彩色:黑、白、灰

2、影响颜色判断的因素 (1)光源的差别 在阳光、日光灯、钨丝灯等光源下,每一种照明都使同一个被测物体看起来不一样。因此,国家标准GB 9761-88在对色目视比色评判时,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对于比色工作,可采用自然光或人造日光。 自然光,就是部分有云的北方光线,光照从日出3小时以后到日落3小时以前的北空光,光照应均匀,其照度不小于2000lx。 人造日光光照,采用具有CIE标准照明体D65光谱能量分布近似的光源照明的比色箱,其比色位置的照度应在1000~4000lx。对于深色的比色,照度要大些。 (2)观察者的差别 个人眼睛的灵敏度总是稍有差别的,甚至认为色觉正常的人,对红或蓝仍可能有所偏倚;随着年龄的增大,视力也会改变。由于这些因素,同一种颜色在不同的人看来是不一样的。为了避免眼睛疲劳,在对有强烈色彩板比色后,不要立即对浅色样板和补色样板进行比色;在对明亮的高彩度色进行比色时,如不能迅速做出判定,观察者应对近旁中性灰色看上几分钟再进行比色;如果观察者进行连续比色,则应经常间隔地休息几分钟,以保证目视比色的质量,在休息期间不看彩色物体。 (3)尺寸的差别 覆盖在大面积上的颜色比覆盖在小面积上的看起来更明亮和更鲜艳,这就是所谓的面积效应。挑选大面积的物体却根据小面积的色样会产生错误。在进行目视比色时,试板和参照标准板都应当是平整的,尺寸不应小于120mm×50mm。 (4)背景的差别 放在明亮背景之前的物体看起来要比放在暗淡背景之前的显得灰暗,这称之为对比效应。对于要准确地判断颜色来说,这是不利的。在进行目视比色时,观察者的判断也易受周围彩色物体的影响。因此,观察者所穿着的衣服应为中性色。在视场中,除试板外,不允许有其他彩色物体存在。使用光源时,不应有彩色物体(如红墙、绿树等)的反射光。 (5)方向的差别 从两个稍稍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物体时,被测物上的某点看起来会有明暗之差,这是颜色面有方向特性的缘故。 3、颜色的测定和评判 (1)颜色标准

油漆调色技术

以下资料是我们网站经过长期整理而来,在此共享出来,供大家学习参考,谢谢你们一直以来对一览英才网旗下涂料行业招聘网站———涂料英才网的支持! 油漆调色技术 (1)调色时需小心谨慎,一般先试小样,初步求得应配色涂料的数量,然后根据小样结果再配制大样。先在小容器中将副色和次色分别调好。 (2)先加入主色(在配色中用量大、着色力小的颜色),再将染色力大的深色(或配色)慢慢地间断地加入,并不断搅拌,随时观察颜色的变化。 (3)“由浅入深”,尤其是加入着色力强的颜料时,切忌过量。 (4)在配色时,涂料和干燥后的涂膜颜色会存在细微的差异。各种涂料颜色在湿膜时一般较浅,当涂料干燥后,颜色加深。因此,如果来样是干样板,则配色漆需等干燥后再进行测色比较;如果来样是湿样板,就可以把样品滴一滴在配色漆中,观察两种颜色是否相同。 (5)事先应了解原色在复色漆中的漂浮程度以及漆料的变化情况,特别是氨基涂料和过氯乙烯涂料,需更加注意。 (6)调配复色涂料时,要选择性质相同的涂料相互调配,溶剂系统也应互溶,否则由于涂料的混溶性不好,会影响质量,甚至发生分层、析出或胶化现象,无法使用。 (7)由于颜色常带有各种不同的色头,如果配正绿时,一般采用带绿头的黄与带黄头的蓝;配紫红时,应采用带红头的蓝与带蓝头的红;配橙色时,应采用带黄头的红与带红头的黄。 (8)要注意在调配颜色过程中,还要添加的哪些辅助材料,如催干剂、固化剂、稀释剂等的颜色,以免影响色泽。 (9)在调配灰色、绿色等复色漆时,由于多种颜料的配制,颜料的密度、吸油量不同,很可能发生“浮色”“发花”等现象,这时可酌情加入微量的表面活性剂或流平剂、防浮色剂来解决。如常加入0.1%的硅油来防治,国外公司生产的各种表面活性剂,需分清用在何种溶剂体系,加入量一般在0.1%~1%。 (10)利用色漆漆膜稍有透明的特点,选用适宜的底色可使面漆的颜色比原涂料的色彩更加鲜明,这是根据自然光反射吸收的原理,底色与原色叠加后产生的一种颜色,涂料工程称之为“透色”。 1、消色物体的色 消色物体指黑、白、灰色物体,它对照明光线具有非选择性吸收的特性,即光线照射到消色物体上时,被吸收的入射光中的各种波长的色光是等量的;被反射或透射的光线,其光谱成分也与入射光的光谱成分相同。当白光照射到消色物体上时,反光率在前75%以上,即呈白色;反光率在10%以下,即呈黑色;反光率介于两者之间,就呈深浅不同的灰色。

塑料配色着色的基本知识

塑料配色着色的基本知识 塑料配色着色的基本知识 配色着色_ 定义: 配色就是在红、黄、蓝三种基本颜色基础上,配出令人喜爱、符合色卡色差要求、经济并在加工、使用中不变色的色彩。另外塑料着色还可赋予塑料多种功能,如提高塑料耐光性和耐候性;赋予塑料某些特殊功能,如导电性、抗静电性;不同彩色农地膜具有除草或避虫、育秧等作用。即通过配色着色还可达到某种应用上的要求。 二、着色剂: 着色剂主要分颜料和染料两种。颜料是不能溶于普通溶剂的着色剂,故要获得 理想的着色性能,需要用机械方法将颜料均匀分散于塑料中。按结构可分为有机颜 料和无机颜料。无机颜料热稳定性、光稳定性优良,价格低,但着色力相对差,相 对密度大;有机颜料着色力高、色泽鲜艳、色谱齐全、相对密度小,缺点为耐热性 、耐候性和遮盖力方面不如无机颜料。染料是可用于大多数溶剂和被染色塑料的有 机化合物、优点为密度小、着色力高、透明度好,但其一般分子结构小,着色时易 发生迁移。 白色颜料主要有钛白粉、氧化锌、锌钡白三种。钛白粉分金红石型和锐钛型两 种结构,金红石型钛白粉折射率高、遮盖力高、稳定、耐候性好。 炭黑是常用黑色颜料,价格便宜,另外还具有对塑料的紫外线保护(抗老化) 作用和导电作用,不同生产工艺可以得到粒径范围极广的各种不同炭黑,性质差别 也很大。炭黑按用途分有色素炭黑和橡胶补强用炭黑,色素炭黑按其着色能力又分 为高色素炭黑、中色素炭黑和低色素炭黑。炭黑粒子易发生聚集,要提高炭黑的着 色力,要解决炭黑的分散性。 珠光颜料又叫云母钛珠光颜料,是一种二氧化钛涂覆的云母晶片。根据色相不 同,可分为银白类珠光颜料、彩虹类珠光颜料、彩色类珠光颜料三类。 购买颜料,必须了解颜料的染料索引(C.I ),C.I 是由英国染色家协会和 美国纺织化学家和染色家协会合编出版的国际性染料、颜料品种汇编,每一种颜料 按应用和化学结构类别有两个编号,避免采购时因对相同分子结构、不同叫法的颜 料发生误解,也有利于使用时管理和查找原因。 三、配色着色工艺: 配色着色可采用色粉直接加入树脂法和色母粒法。 色粉与塑料树脂直接混合后,送入下一步制品成型工艺,工序短,成本低,但 工作环境差,着色力差,着色均匀性和质量稳定性差。 色母粒法是着色剂和载体树脂、分散剂、其他助剂配制成一定浓度着色剂的粒 料,制品成型时根据着色要求,加入一定量色母粒,使制品含有要求的着色剂量,

涂料调色基本知识

涂料调色基本知识。。。可看看哦。。。 上传时间:2011-12-4 14:21:51 来源:装酷网网友评论0条 1. 色彩的形成 在客观世界上,任何一个能为我们的眼睛所看见的物体,其表面色彩的形成均取决于三个方面:即有一定的光源的照射;物体本身能反射一定的色光;环境与空间对物体色彩的影响。 2.1光源色 由各种光源发出的光,光波的长短、强弱、比例性质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色光,称为光源色。 光源色是影响、决定物体色彩的重要因素。太阳光是最重要的自然光源,它普照大地,使整个世界姹嫣红、五彩缤纷。当光线随时间的推移以及天气发生变化时,都会直接影响物象的色彩。 除了太阳光之外,不有其他各种光源,例如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灯光,它是人工光源,比阳光弱得多,而且所含的可见光比例也和阳光不同。一般白炽灯发出的光常偏红、黄色光,而日光灯发出的光则偏白光。 2.2物体的固有色 在同样的阳光照耀下,红色的花、绿色的叶,各种物体都呈现出不同的色彩,这是因为物体对可见光所作的不同反射的结果。各种不同质的物体,对照射其表面的光线,有吸收一部分、反射一部分的选择功能,能反映出来的那部分光线进入我们的视觉器官,使我们看到该体本身的色彩,称为和物体的固有色。 2.3环境色 环境色或称条件色,指物体在不同光源与环境下所呈现的色彩变化。我们所描绘的物体总是处在某种具体环境之中,随着光源以及具体环境的变化,都会使物体的固有色受到一定的影响。将白色的正文体放置于红色、黄色与蓝色的衬布上,便可以看到物体的固有色白色明显受到衬布色彩的影响而呈红、黄、蓝等色成分,光线愈强,影响愈大。 2、色彩三属性(三要素) 白色光照到某些物体后,被选择性的吸收,其余部分经反射或和透过时,人的视觉即感知物体的颜色,并根据物体对不同光波的吸收程度,而产生千差万别的颜色,这种产生的颜色以何种性质来识别?一般对颜色的区别先以红、黄、绿等色相的差别来区分,再以明暗来区分,如相同经色的明红色或暗红色,以明度之尺度将颜色区别如鲜红、三蜀红等。综上所述,色相、明度、彩度称为色彩的三属性(也称三要素) 3.1色相 色相指色彩的相貌,是区别色彩种类的名称。光谱上的红、橙、黄、绿、蓝、紫等六色,通常用来作为基础色要。但是我们能够分辨的色相,不只是一有顺序的六种色彩,在这一顺序中尚有无数的种类存在于其间,例如红色系中有紫工、橙红;绿色系中有黄绿。蓝绿等色彩。光谱上的色光带成条状,秩序分明。为了研究与运用方便,通常将其连结成环状,这种环状称为色相环或色轮。 3.2明度 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即色彩的深浅差别。

油漆调色比例参考表-棕色调漆比例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油漆调色比例参考表1 1 粉红―――红2.5 %白97.5 % 2 粉红―――红4 %白96 % 3 粉红―――大红5 %白95 % 4 紫红色――红94. 5 %黑1.8 %蓝3.7 % 5 紫红色――紫红85 %大红15 % 6 粉红色――红8 7 %黑14.5 %蓝14.5 % 7 樱桃红色―大红75 %紫红25 % 8 橙色――柠檬黄52 %大红48 % 9 玫瑰红――大红30 %白46 %紫红24 % 10 枣红――红94.5 %黑1.8 %蓝3.7 % 11 枣红――红70.75 %黑4.68 %黄24.57 % 12 铁红――红72.4 %黑11.2 %黄16.4 % 13 桔红――红8 %黄92 % 14 肉红色――白92.5 %黄4 %红3.5 % 15 肉色――白80 %桔黄17 %蓝3. % 16 棕色――中黄25 %紫红12.5 %铁红50 %黑12.5 % 17 紫棕色――中黄13.5 %紫红3 %铁红80 %黑3.5 % 18 深棕色――中黄20 %紫红10 %铁红60 %黑(原色)10 % 19 深棕色――红65.5 %黑34.5 % 20 淡棕色――红18.5 %黑10.2 %黄71.3 % 21铁红――红72.4 %黑11.2 %黄16.4 % 桔红――红8 %黄92 % 肉红色――白92.5 %黄4 %红 3.5 % 肉色――白80 %桔黄17 %蓝 3. % 22棕色――中黄25 %紫红12.5 %铁红50 %黑12.5 % 紫棕色――中黄13.5 %紫红 3 %铁红80 %黑3.5 % 深棕色――中黄20 %紫红10 %铁红60 %黑10 % 深棕色――红65.5 %黑34.5 % 淡棕色――红18.5 %黑10.2 %黄71.3 % 淡棕色――红20 %黑10.2 %黄69.8 % 淡棕色――铁黄50 %铁红25 %中黄25 % 23淡赭色――红4.2 %白80.8 %黄14.7 %黑0.3 % 24栗色――红72 %蓝14 %黄11 %黑3 % 25栗壳色――红71.5 %蓝14 %黄11.5 %黑3 % 26 赭石色――红7.5 %白69.5 %黄21.8 %黑1.2 % 27 咖啡色――红62 %黑8 %黄30 % 28 淡紫色――红1.94 %白97.1 %蓝0.96 % 29 淡紫色――红%蓝1.2 %白96.5 % 30 深紫色――红91.5 %蓝7.5 % 31 蛋青色――白94.5 %蓝0.5 %黄4.5 %黑0.5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