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车总布置设计作业指导书(含目录)

整车总布置设计作业指导书(含目录)
整车总布置设计作业指导书(含目录)

上海同济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文件名称:整车总布置设计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YJY·P·0034·A1--2004归口部门:研究院文件版本号: A1 页码: 1/40

文件编号: YJY·P ·0034·A1-2004

文件名称:整车总布置设计作业指导书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发布日期:年 月 日 实施日期:年 月 日

前言

为使本公司整车总布置设计规范化,参考国内外汽车总体设计的技术要求,结合本公司已经开发车型的经验,编制本整车总布置设计指导书。意在对本公司设计人员在整车总布置设计的过程中起到一种指导操作的作用,让一些不熟悉或者不太熟悉整车总布置设计的员工有所依据,在设计的过程中少走些弯路,提高整车总布置设计的效率和精度!本作业指导书将在本公司所有车型开发设计中贯彻,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完善。

本标准于2004年XX月XX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上海同济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室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同济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室负责归口管理。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总布置

目录

第1章概述 (5)

1.1 整车总布置设计的任务 (6)

1.2 总体设计硬点 (6)

1.3 总布置设计的一般程序(待调整) (7)

第2章总布置设计的准备 (8)

2.1 市场调研 (8)

2.2 样车分析 (9)

2.3 制定设计目标 (9)

第3章整车型式的选择 (9)

3.1 发动机的种类和型式 (10)

3.3 驾驶室的型式 (10)

3.4 轮胎的选型 (10)

第4章新车型主要“目标参数”的初步确定 (11)

4.1 几个主要“目标参数”的确定 (11)

4.2 发动机最大功率及其转速 (11)

4.3 发动机最大扭矩及其转速 (12)

4.4 传动系速比的选择 (13)

4.4.1 最小传动比的选择 (13)

4.4.2 最大传动比的选择 (13)

4.4.3 变速器档位数的选择 (14)

第5章尺寸参数、质量参数的初步确定 (14)

5.1 轿车的级别与载荷确定 (14)

5.2 轿车主要参数的确定 (15)

第6章各相关总成的匹配布置 (16)

6.1 车身总布置设计 (16)

6.2 发动机总布置设计 (16)

6.3 转向节、车轮总成与前制动器总成的布置设计 (17)

第7章 整车总布置图绘制 (17)

7.1 整车布置的基准线 (18)

7.2总布置图绘制的基本原则 (20)

第8章各总成的布置 (21)

8.1 发动机及传动系的布置 (21)

8.2 驾驶室的布置 (22)

8.3 悬架布置 (23)

8.4 车架总成外形及其横梁的布置 (23)

8.5 转向系的布置 (24)

8.6 制动系的布置 (25)

8.7 进、排气系统的布置 (26)

8.8 操纵系统的布置 (27)

第9章主要总成硬点概述 (27)

9.1整车设计基准 (27)

9.2总体设计方案及主要硬点 (27)

9.2.1整车总体技术硬点 (27)

9.2.2动力传动系统布置方案及设计硬点 (28)

9.2.3动力传动系统附件布置及硬点 (29)

9.3底盘系统布置方案及主要硬点 (30)

9.3.1悬架车轮系统 (30)

9.3.2转向系统 (31)

9.3.4制动系统 (31)

9.3.5电气的布置方案及主要硬点 (32)

9.3.6空调系统 (33)

9.3.7附件 (34)

9.4总结 (34)

第10章运动校核 (34)

10.1 轮胎运动校核 (35)

10.2 转向传动装置与悬架共同工作校核 (35)

10.3 传动轴跳动校核 (35)

第11章整车设计计算(待加!) (36)

第12章悬架系统特性分析(待加!) (36)

第13章整车强制法规 (36)

第14章总体人员与计划 (38)

14.1人员与时间需求 (38)

14.2总体所开发时间计划(待加) (40)

第1章 概 述

汽车总布置设计是新车型开发的第一道工序,而新车型总体方案的确定是总布置设计的第一步。

首先通过充分准备和综合分析,选择一个合理的整车方案,并经过一定的程序将其定下来。方案确定后,进行准确布置和计算,并为各总成下一步开展的工作打好基础、准备条件、提出要求并与各专业组协同完成全部的设计,共同实现整车的总目标。

一种新车型的投产,除产品开发过程外,还要做大量的生产准备工作,如投入资金设备厂房、人员及制定一整套相关工艺等。这些都是为了保证整车能够稳定的大量的投入生产,并确保其整车性能和质量能被客户接受,所以整车总体方案和全部设计内容,也直接决定着工厂的投入。因此,总布置工作——方案选择、布置、和计算,都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是不可缺少的。

做好整车设计工作,必须做好以下两点:第一、要能准确地分析市场形势、了解客户的心理状态、车辆使用特点,熟悉工厂的生产条件,以便真正确定出合理的整车方案;第二、要有独立工作的能力。因为方案确定后,实现该方案的所有布置、计算及整车的开发工作,基本上是由一个人来完成,所以要求设计者工作不应该有任何失误,否则会造成反工和浪费,甚至失掉抢占市场的机会。因此要求设计者必须具有严谨、认真、细致、负责的精神,在整个开发过程中能协调和解决各方面问题和矛盾,使设计产品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总布置工作虽然以完成全部图纸及技术文件资料来标志着阶段性的结束,但还应该进行整车装配图的校核工作,即利用已完成的全部图纸或三维数模进行全面的细致的整车装置的图面及运动校核,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消除在试制和试装车之前。

总布置设计在整车开发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必须认真做好这项工作。

1.1 整车总布置设计的任务

产品的设计任务书或开发指令是开发产品的指令性文件,是开展设计工作的依据,因此要认真地分析研究任务书的内容,明确具体要求技术难点和完成设计任务所需要的相关文件,做好充分准备。

接到任务书后,综合分析用户的使用要求、不同地区的特殊使用条件、企业的产品发展规划和生产条件,合理地选择整车性能指标和有关的技术参数,并提出整车设计方案。

认真地进行整车总体布置、性能计算、提出各总成的技术要求和设计参数,协调好整车与总成之间的匹配关系,配合完成各总成的设计,使整车的性能、可靠性达到设计要求。

实现产品系列化,整车设计时通常需要考虑系列变型车的工作,做到产品系列化,零部件通用化和设计标准化,以适合于大批量生产。

1.2 总体设计硬点

1.2.1设计硬点的概念和含义

设计硬点是总布置设计过程中,为保证零部件之间的协调和装配关系,及造型风格要求所确定的控制点(或坐标)、控制线、控制面及控制结构的总称,俗称设计硬点,英美称为HARDPOINT。 这是汽车零部件设计和选型,附件设计及车身设计的最重要的各项目组公共认可的尺度和设计原则。这是使项目组分而不乱,并行设计的重要方法。 一般确定后不要轻易调整,如需调整设计硬点,需得到所有子项目组认可或协商。开始粗定的硬点随着开发进行逐步深化逐步变得更加硬起来,越接近设计冻结的硬点越硬。越要求最好不要轻易改动。设计硬点是所有设计的灵魂。

1.2.2设计硬点的核心思想与设计机理

万物千差万别,但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生都有其自身的原因,没有无原因的结果,也没有无结果的原因。产品结构与设计也不能例外,不论简单还是复杂的设计,都是有其客观原因和机理的存在。通过研究发现任何复杂的结构和设计都是由众多设计特征的组合。而设计特征由功能和装配及制造等决定的设计硬点特征和自由设计区特征组成。而自由设计区产生的特征多为轻量化设计要求等满足自由区设计准则的设计优化结果,可以千差万别,比较容易设计。但设计硬点特征要考虑很多问题,尤其功能与装配问题。因此任何设计都可以归纳为设计硬点问题。要学会设计,首先要学会识别和发现设计硬点,要知道设计硬点的思想精髓才行。

1.2.3设计硬点的具体应用领域

⑴ 轮距,轴距,总长,总宽,造型风格,油泥模型表面或造型面, 人体模型尺寸,

人机工程校核的控制要求, 底盘等与车身相关零部件对车身的控制点线面及控制结构, 都称为设计硬点。这是总体设计的控制原则。

⑵ 门锁,玻璃升降器等内饰件,车身附件与车身安装的点线面,是车身设计的

基准和控制点。

⑶ 底盘零件,如悬架,副车架与车身的定位面,安装螺丝孔等是车身设计的基

准和控制点。

⑷ 轴距,轮距,总长,总宽,车轮定位参数,轮胎型号和尺寸等也是底盘及零部

件设计硬点。如变速器输出轴是传动轴设计的控制设计硬点

⑸ 其他各类设计控制设计硬点,如油箱控制结构和控制尺寸,甚至控制形状,

等等。

⑹ 除此以外的性能和安全等法规要求的设计结构或方案,也是设计硬点。

1.3 总布置设计的一般程序(待调整)

总布置设计人员在接到新车型的开发任务后,首先要进行整车构思,并参与市场调研和样车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总的设计原则和明确设计目标。

做好整车方案的选择,初步确定有关的技术参数,以便给总成开发下达设计指令。

配合好总成设计,共同完成总成的布置工作,协调、解决各部分的矛盾和问题,完善总布置设计工作。

进行整车性能计算,完善和确定有关的技术参数、确认总成的布置及相关技术参数。

进行主要部件的运动校核及总布置设计硬点的检查。

编制整车技术条件及汇总整车明细分组目录。

第2章 总布置设计的准备

汽车从构思到投放市场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发展汽车工业需要有战略眼光和思想。每个汽车企业都要有自己的发展战略,企业的发展规划就是一定时期内发展战略的文字载体。在企业的发展规划中,商品规划是核心内容。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是以向市场提供适销对路的商品为目标,通过实现商品的销售而实现企业的利益和社会效益。任何商品都有一定的寿命周期,因此,企业要不断改进产品和开发新产品,以满足市场的要求,从而保证企业的生存和更大的发展。

商品规划就是基于上述认识,使社会环境、市场要求和企业实际条件相协调,保证企业不断推出适销对路商品的一项计划和管理工作。

根据时间区段和任务的不同,商品规划分为两类。一是在一定时期内(如5年、10年)涉及企业所有商品系列的整个商品规划,即商品发展规划。二是按每一个商品制定方案的单个商品规划,它包括作为商品开发第一步,给商品下个大致定义的商品计划,以及在商品计划基础上进行的概念设计。商品计划包括确定商品市场目标、性能目标、成本目标及投产目标等;概念设计的任务主要是,提出产品应具有的基本结构、基本尺寸,应达到的性能和质量目标等。车辆总布置的任务是,把概念设计确定的基本结构和部件进行空间布置,使其达到最佳组合,以保证实现概念设计中确定的目标。

为了保证实现商品计划的目标,保证及时完成开发的任务,使商品按时投放市场,还需要编制产品开发计划、生产准备计划和销售计划。

2.1 市场调研

市场调查是制定商品规划的前提和基础,企业为了获取对外部环境的认识,需要设置专门机构,不断地进行认真、细致和规范的市场调查和预测。

首先要认真编写调研提纲、调查项目、思考提出问题、地区条件、使用要求、用户的基本情况、货源和货物的种类等,最重要的是列出技术难点,进行重点调研,以求解决办法。

调研工作可以分为市场普查和专项调查。

市场普查:可参与产品规划或情报部门每年进行的市场情况调查,包括国内外制造厂家的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国家政策地方规定、社会车辆运转情况统计、营运费用、管理维修、车辆性能、可靠性、寿命及备件供应等,从而掌握国内外市场情况、变化规律、发展趋势、用户的使用和需求状况,及时发现市场需求和预测未来。

专项调查:参加为开发某车型而专门进行的市场调查,明确调查目标,细化调研提纲,对整车总成性能参数,必须有初步设想后,再到用户和使用现场逐项进行的了解、找出差异,特别重点调研有关技术难点——性能要求、结构处理、特殊用途或要求等。调查后要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方案。

调研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听问看和测试等手段,达到预期的目的,通过研究思考达到完善和创新。

每次调研都要有编写调研报告,对问题和技术难点要有解决办法要有结论和建议。

2.2 样车分析

选同类型的国内外样车,作为设计参数和设计的目标车型。

对同类型的国内外的样车进行性能测试,包括动力性、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等。

对样车进行模型参数的测量,包括质量参数、布置参数及有关技术数据,然后输入计算机,并对性能进行计算,对比测试结果,修正和完善性能评价的计算方法、掌握选择不同参数时的变化规律,提高计算精度,更好的服务于产品的预开发设计。

对各总成之间的连接件进行测绘,分析其布置关系,找出布置和结构上的特点,进而掌握布置与性能、使用等方面的关系。

经过零件和装配位置的测绘后,进行运动校核,找出个部件之间的间隙值与跳动量值并与实车的测量值进行比较,掌握布置规律,积累各部件间隙数据,提高运动件的布置水平和设计精度。

2.3 制定设计目标

整车设计人员要根据市场调研和样车分析的结果以及公司合同技术要求,提出对某一车型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目标。其中包括汽车的主要用途、适用范围、技术水平、工艺性、通用化和系列化要求、生产继承性、优先保证的使用性能、载客量、生产纲领、目标成本、赶超车型的技术指标及变型需要等。新车的设计要有一个统一的明确的要求。

第3章 整车型式的选择

根据设计原则、目标和用户的需求特点,整车设计人员要提出被开发的车型的整车型式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发动机的种类和型式

(2)轴数和驱动型式

(3)车头和驾驶室的型式及发动机与前轴的位置关系

(4)轮胎的选择

3.1 发动机的种类和型式

对于发动机的种类和型式,在现代汽车上主要选用汽油机和柴油机,选用其他燃料或其他种类的发动机可根据车型进行选取。

发动机的型式有直列式、V型和对置式等。冷却方式有水冷和风冷。

因此要根据车型的使用条件和布置上的结构进行选择不同种类和型式的发动机。

3.3 驾驶室的型式

驾驶室与发动机、前轴的布置位置,可组成不同的布置结构,形成不同的整车外型,当然对使用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故要认真的进行选择。

轿车布置可分为三种

1)发动机前置后驱动 传统的布置形式,现代的中、高级轿车在采用。特点:

轴荷分配合理、易操纵、轴距长、整车平顺性好、轮胎寿命长,但是地板

上有一纵向凸起的传动轴通道影响乘坐舒适性。

2)发动机后置后驱动 发动机布置在后轴之后,轴距减短,轴荷分配合理,

布置紧凑,质量轻,地板低而平,但是满载时后轴荷易偏大,汽车易产生

过度转向,前轮在高速时会产生飘浮现象,操纵机构复杂,不易变型。后

排座处的振动和噪音较大,乘坐舒适性差,故此种布置型式采用较少。

3)发动机前置前驱动 广泛应用于中高级以下的轿车上,其特点是:前轴荷

(驱动桥轴荷)易保证,载荷的变化不大,有利于操纵稳定性,减少侧滑

的危险,行驶安全性好,地板低而平,轴距和车长均可根据需要而定。主

减速器和变速箱连成一体,省掉传动轴,减少振动和噪声。易变型为客货

车。缺点是后轴荷轻,非满载时,易产生制动抱死甩尾现象;前桥驱动兼

转向,需增加等角速万向节。这种前驱动桥结构复杂,工艺要求高、成本

高、轮胎寿命比后驱动式低。

前置前驱动型式的发动机既可纵置,亦可横置,既可布置在前桥之前,亦可 布置在前轴之后。发动机在结构和布置上需采用相应的措施,以满足整车布置和使用性能要求。

3.4 轮胎的选型

根据车辆类型、总质量、道路条件、车速及其他特殊要求,合理地选择轮胎。

轮胎选择的好坏直接影响整车的使用性能,如动力性、经济性、通过性、安全性等。因此必须按使用要求、道路条件和国家标准进行合理的选择。一般在汽车满载时,轮胎所受的静负荷应等于小于它的额定负荷(约0.9—1.0)。这主要根据车辆的使用情况和道路条件而定,在条件比较好的情况下-不超载、道路条件好,轮胎的静负荷可与额定负荷相等或相近,气压也可选高一点,这样会提高整车的经济性能。

轮胎选择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车速。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和道路条件的改善,现代汽车的车速越来越高,对于轮胎来说,车速越高,轮胎的发热量也越大,致

使轮胎的磨损和寿命都受到影响。轮胎的额定负荷能力是在一定车速下给定的,超过该车速长期使用合适轮胎的寿命急剧下降。

另外,还要考虑的一个因素是超载。车辆超载或减载运行将对轮胎的负荷能力和使用寿命产生直线下降或上升的影响。

所以要根据具体的使用条件-道路、载荷、车速等因素来选择轮胎的规格、基本参数、气压和负荷能力,以保证整车的正常使用和性能的发挥。

汽车常用的轮胎有普通斜交胎和普通子午线胎。普通斜交胎的胎体帘线层较多,胎侧厚,使用中不易刺破,侧向刚度大,但是缓冲性能差。而子午线胎的帘布层呈子午线排列,是帘布线的强度得到充分的利用,缓冲层也较多,加强了胎冠,所以提高了轮胎的缓冲性能、附着性能和使用寿命,滚动阻力比普通斜交胎要小,因而提高了整车的经济性。但是制造成本较高,由于胎侧较薄,侧向刚度小,太侧易被刺破。但是其优点较明显,所以很受欢迎。

第4章 新车型主要“目标参数”的初步确定

对于一种新车型的的开发,首先要明确其主要用途,货物类型、使用条件和一些特殊要求。总布置设计人员应初步确定以下各种参数,作为整车和总成的原始数据和工作目标。在整车的方案(驾驶室的型式、发动机的种类、整车的初步外廓尺寸、主要布置参数和布置草图)初步确定之后,整车设计人员通过图面工作和计算、初步确定如下目标参数:

(1) 选定最高车速、最大爬坡度、各总成质量及其整车整备、总重、轮胎

规格;

(2) 估算发动机的最大功率、最大扭矩及其对应的转速(或初步选定发动

机型号);

(3) 变速器的头档速比和档位数,分动器速比和驱动桥的总减速比。 4.1 几个主要“目标参数”的确定

最高车速和最大爬坡度要根据具体的使用要求,车型用途、道路条件和安全

措施等进行选定。

质量参数可以参考同类车型和总成质量进行确定。

轮胎规格的选择非常重要,可以参考国内同类型车型来进行选择,对于国外同类型样车,应该有保留的参数。由于道路条件和轮胎的制造水平不同,轮胎的选择应该不同,一般情况下应该根据车辆类型、道路条件、载荷状态、轮胎负荷能力、车速、底板离地高度、平整性要求进行综合分析,合理的选择。

4.2 发动机最大功率及其转速

设定最高车速,发动机的功率应该大于等于该车速行使时所需要的行使阻力的功率之和,可用下式计算。

)V 76140

A C V 3600gf

m (

1P 3max D max a T max +=

η 式中 max P ——发动机最大功率kw

T η——传动系效率 a m ——汽车总质量,Kg

g ——重力加速度,g=9.81g/s2

f ——滚动阻力系数,f 由试验确定。他与路面的种类、行车速度、轮胎的种

类、气压有关; D C ——空气阻力系数;

A ——迎风面积,轿车可取0.78(前轮距*总高); max V ——最高车速,km/h 。

对于T η、f 值的选取可参见9.2.2,9.2.3节。

除考虑最高车速外,还要满足最大爬坡度的要求,既要有足够的头档最大动力因数。

通过上述方法计算的发动机功率可以互相补充,以便最后确定发动机的最大功率值。

发动机最大功率点的转速及转速范围,应根据发动机的类型、最高车速、最大功率值活塞平均速度、生产条件、参考同类样机的数值来确定。

4.3 发动机最大扭矩及其转速

当发动机最大功率和其相应转速确定后,可用下式确定发动机的最大扭矩。 M p

max

emax n aP 7019

= 式中 emax M ——发动机最大扭矩,N.m; a ——扭矩适应性系数;即a=emax M /P M P M ——为最大功率点扭矩N.m;

一般汽油机a=1.2~1.35 柴油机a=1.1~1.25

a 值得大小,标志着行使阻力增加时,发动机沿外特性曲线自动增加扭矩能力。

a 值的大小可参考同类样机的数值进行选取。 p n ——最大功率点转速r/min

发动机最大扭矩点的转速p n 应该认真选取,一般希望该转速于最大功率点的转速有一定比例关系,即保证p n /

m n 在1.4~2.0之间,如果m n 取得过高,会使

p n /m n 的比值变小,若小于1.4,会使直接档的稳定车速偏高,造成在市区内行使转弯灯情况下增加换档次数,故希望m n 不要太高。

4.4 传动系速比的选择

确定传动系速比应该包含以下内容:变速器及副变速器的挡位数及各档速比、分动器的挡位数及各档速比、驱动桥总减速比(含单级或)双级、轮边减速)。

在确定上述参数之前,首先要根据整车动力性、经济性及结构布置需要,确定传动系的最小传动比和最大传动比,看是否能满足最高车速、最大爬坡度和直接档的最低稳定车速、坏路面条件下通过能力,然后再从结构需要和操纵方面入手,进行档位数的合理分配。 4.4.1 最小传动比的选择

整车传动系统最小传动比的选择,可根据最高车速及其功率平衡图来确定。 普通的汽车没有分动器或副变速器,而变速器的最小传动比常为1,所以传动系的最小传动比就是i0。若变速器的最高档不是直接档,或为超速档,则最小传动比应为变速器最高档传动比为主减速器传动比的乘积。

通常i0选择到汽车的最高车速相当于发动机最大功率时车速,最高车速取最大。近年来为了提高发动机功率利用率和燃油经济性,出现了减小最小传动比的趋势,有的装有5档变速器的汽车,第5档的最高车速反而低于第四档的最高车速。相反,汽车的动力性会增强,后备功率会增大,但燃油经济性会下降。

在选定最小传动比时,要考虑到最高档行驶时的汽车应有足够的动力性能,

及应有足够的最高档动力因素D max 。中型货车:0.04~0.08,中级轿车:0.1~0.15。 4.4.2 最大传动比的选择

最大传动比为变速器头档速比与主减速器速比的乘积,若主减速比确定,则在

确定变速器头档速比即可。该速比主要是用来爬坡与道路条件很差的情况汽车仍能行使。此时变速器最大速比

T emax k

a k1i M r )sin fcos (g m U ηαα+≥

式中α——最大爬坡角度

k r ——车轮滚动半径,m k1i 取1.0则60k1i i .i =

求出k1i 以后,在验算一下附着条件,牵引力不应大于附着力

即?ηF r k

≤=

T

0emax max i i M F 可

式中 max F _最大牵引力,N

?F _附着力,N;??g m F 2=; 2m _驱动桥质量,kg

?-附着系数,?=0.7

最后验算最低档时的最低稳定车速,该车速没有规定的限值。一般情况下,汽车只要能满足最大爬坡度的要求(即最大动力因数),那最低稳定车速也能满足。轿车一般要求爬坡能力达到30%以上。 4.4.3 变速器档位数的选择

变速器档位数的多少,要根据汽车的类型,使用条件和性能要求及最高档和最低档的速比范围大小而定。

档位数越多,发动机的功率利用率越高,(高功率区工作时间长),即增加了动力性,同时也增加了发动机在低油耗区工作的可能性,提高了燃油经济性。

由于相邻档之间的比值不能太大(一般不超过 1.7~1.8,太大了换档困难),所以在最大传动比与最小传动比值越大,则档位数应增多。而档位多的变速器即7个前进档时,其变速器结构,特别是操纵机构就会很复杂,所以有的车辆就采用增加前置或后置式变速器的办法来解决此矛盾。如需要全轮驱动,可以增设两档的分动器。

第5章 尺寸参数、质量参数的初步确定

通过整车总布置草图的绘制,可以初步确定各总成的布置关系,进而确定整车各有关的(布置)尺寸参数和质量参数,以便为总成设计提供原始数据。 5.1 轿车的级别与载荷确定

在轿车设计前,首先要确定轿车的级别,不同级别的轿车,其尺寸参数、质量参数均不同,当然性能和其他装备要求也不一样,这既要求设计时明确轿车的级别后,在确定相应的尺寸参数和质量参数。

轿车级别参见表1-5-1。

表1-5-1 轿车的分级表

分级方法 VW A 00 A0 A B C D FORD A B C D E F 中国 微型 小型 次中级 中级 中高级 高级 分级标准 发动机排量(L)

小于1.0 1.0~1.3 1.3~1.6 1.6~2.0 2.0~2.5 2.5以上

轴距(m) 2.00~2.20 2.20~2.30 2.30~2.45 2.45~2.60 2.60~2.80 2.80以上

总长(m) 3.30~3.70 3.70~4.00 4.00~4.20 4.20~4.45 4.45~4.80 4.80以上

自重(kg) 小于680 680~800 800~970 970~11501150~1380 1380以上轿车的设计载荷是在自重的基础上加上乘员的质量,但计入载客质量时,不能按座位数来计乘员的数量,轿车的载重量计算与乘员数量及座位数有一定关系,见表1-5-2。

表1-5-2轿车计算用成员数

座位数乘员

分配

2和3 2 2人在前排座位

4和5 3 2人在前排座位,1人在后排座位

6和7 4 2人在前排座位,2人在后排座位

8和9 5 2人在前排座位,3人在最后排座位;当最后排仅有2个座位时,1人应在倒数第2排座位上

5.2 轿车主要参数的确定

(1)整车长度方面尺寸确定

①在轿车的总布置设计中,整车长度是最重要的一个参数,首先可以根据车辆的等级,初步确定一个长度L值(可参考同类同级别车选取),然后再确定其轴距L0,保证车内有与该车级别相适应的乘坐空间,合理的布置各大总称,减小外廓尺寸。

②油门踏板位置是室内空间设计一个关键部位,它与发动机,特别是发动机前围挡板的布置有直接关系。为了保证驾驶员脚部的操作空间的合理性及驾驶员操作灵活性和减少疲劳,油门踏板位置确定后,其他踏板位置也相应确定。在保证操作空间的同时,还要注意发动机的接近性、维修的方便性,同时还要注意发动机舱四周合理的空间。

③前悬长度的确定。发动机位置确定后,可依次布置散热器、冷凝器等,最后在确认保险杠的位置,累加后决定前悬的长度。

④后悬长度主要取决于行李舱、备胎和油箱的布置。

说明:油箱的容积应保证一次行使历程不低于某个特定值。有资料推荐:对于公路上行驶的车辆其续驶里程就不低于600km。

油箱容积一般的目标值为:

小型车;45L

中机车:55L~60L

中级以上车:60L~80L

此外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增大油箱容积将导致车长增加。其一般规律为:油箱每增加1L,车长达约增加3mm。

此部分的布置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燃油箱距排气管的距离不得小于350mm,否则应加有效的隔热装置;

②燃油箱距裸露的电气接头及开关的距离不得小于200mm;

③行李箱容积的计算按照JB3983-85(轿车行李箱测量参考体积的方法)

油箱和备胎布置后,行李箱基本确定。在确定保险杠之后,可得到后悬

长。累加之后可得到整车长度。

(2)整车高度方面尺寸确定

①车身高度的确定。选取合理的人体模型即合理的百分位:女子5%(1502mm) 男子50%(1700mm) 男子95%(1800mm) 说明:

1)上述百分位的选取表明仍有5%的女人(即升高1502以下)及5%的男人(即身高1800mm以上者)不适用承用此车。

2) 以上数据是1985年发表的,如果涉及远景规划中的车型,还应考虑人体身高在逐年增高的情况。

有资料介绍:女子第5百分位的身高在每年增加1.4mm,男子第95百分位的身高每年增加2.3mm。

车内高度的确定可完全参照SAE的要求;

1)确定人体的舒适坐姿;

2)按眼椭圆要求进行室内布置;

3)按国标GB11562(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要求及测量方法)校核视野;

4)确定头部空间;

5)室内高度空间的几个主要参数是:

H61-从前R点到头部包络线;

H37-从前头部包络线到车顶内表面;

H63-从后R点到头部包络线;

H38-从头部包络线到顶棚

(3)宽度方面的参数的确定这里不再述及。

整车几何尺寸方面的布置已基本完成。并由此可得到整车造型所需的硬点图,接近角、离去角等。

第6章 各相关总成的匹配布置

在整车方案和主要技术参数初步确定后,可以给总成下达技术设计任务书,以便根据相关数据和要求,协调统一的进行各总成的方案设计,最终能使总成的方案能更好地适应和满足整车的使用要求和性能的发挥。特别是全新车型的开发,整车与总成的布置设计要同时进行,逐步完善,最后达到总成方案(基本)合理并能适应和满足整车的性能和布置要求。

6.1 车身总布置设计

在车头或驾驶室里面布置发动机,散热装置,再布置前轮,正确处理相互间的位置关系,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车头高度应尽量低,特别是前端低,可以增加视野;

2.车头或驾驶室的翻转及其发动机的装拆和接近性问题;

3.通风与散热要好;

4.前轮跳动与翼子板的间隙。

6.2 发动机总布置设计

对于发动机总成的外型及附件的布置,首先应保证工作可靠,布置基本合理,并

能满足整车布置的需要和整车性能的发挥,因此要求发动机总布置完成以下工作:

(1)各附件的选择应保证可靠,整机布置基本合理,并能适合整车布置的需要;

(2)初步确定发动机的外特性曲线图,并保证前面初点的发动机最大功率,扭距及

共转速的要求,以便给传动系设计提供数据;

(3)发动机悬置方案的选择和布置应保证发动机振动最小;

(4)发动机进、排气歧管的布置,尽量保证进排气口的连管的方便性和通畅性。

在车身和发动机总布置的设计过程中,整车总布置要随时了解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协调,以确保两个总成的布置和设计合理,发动机仓的通风散热,隔音隔热良好,发动机与车身的振动小,各处间隙合理,地板总成,零部件的工艺性合理,并有足够的刚度,发动机接近性好,维修保养方便,同时还要保证驾驶室内有舒适的环境,足够的工作空间。

6.3 转向节、车轮总成与前制动器总成的布置设计

(1)保证主销中心(等角速万向节中心)到车轮中心距离最小;

(2)选取合适的主销内倾角;

(3)转向横拉杆与下节臂连接环头拆装的方便性;

(4)前轮最大转角极限位。

第7章 整车总布置图绘制

在新车型的开发、研制的初始阶段,经过调查研究与初始决策,提出整车设想并对汽车的主要参数以及发动机和车轮进行选择后,应进行汽车总布置图的绘制。首先是绘制尺寸比例通常为1:10的总布置草图,以便将整车设想绘成具体的总体方案,并校核初步选定的各总成及部件的结构、尺寸、质量和性能指标等能否满足整车的结构、尺寸、质量及其轴荷分配以及性能指标等方面的要求,需求最佳的总布置方案。

在总布置方案和各总成及部件的方案确定以后或总布置草图完成以后还要绘制其尺寸比例通常为1:1的汽车总布置尺寸控制图(如图7.1),作为控制各总成、部件的尺寸及位置的依据。通过对总布置尺寸控制图上各相关总成、部件装配尺寸链的计算,也可进一步校核各有关总成、部件的安装位置及整车的安装尺寸。

侧视图和俯视图是总布置草图及总布置尺寸控制图的主要视图,当然还应辅以汽车的前视(外形)图以及必要的横向剖面图和剖视图。在侧视图上,应将汽车置于面向左方的位置。

7.1 整车布置的基准线

在绘制总布置草图时,首先要选择绘制图的基准线(面)。通常选择车架上平面线、前轮中心线、汽车中心线、地面线、前轮铅垂线作为基准线,其定义如下:

1.车架上平面线

车架纵梁较长的一段上平面在汽车侧视图和前视图上的投影线定义为车

架上平面线。它是作为标注汽车各垂向尺寸的基准线或零线。而对于具有

从承载式车身的汽车,则以车身中部底版下表面或中部边梁的下翼面在侧

视图或前视图上的投影线作为标注垂向尺寸的基准线或零线。

2.前轮中心线

通过左右前轮的中心并垂直于车架上平面线的平面在汽车侧视图和俯视

图上的投影线定义为前轮中心线。它是标注汽车各纵向尺寸的基准线或零

线。

3.汽车中心线

汽车纵向垂直对称平面在俯视图和前视图上的投影线定义为汽车的中心

线。它是标注汽车各向尺寸的基准线。

4.地面线

地平面在汽车侧视图和前视图上的投影线定义为地面线。它是标注汽车高

度、货台高度、离地间隙、接近角和离去角等尺寸的基准线。

5.前轮铅垂线

通过左右前轮的中心并垂直于地面的平面在侧视图上的投影线定义为前

轮铅垂线。它是标注汽车轴距和前悬的基准线。

当车架上平面线与地面平行时,前轮中心线即与前轮铅垂线相重合,轿车即是这样。而MPV或SUV满载静止时的车架上平面线一般设计成与地面线相倾斜,且前底后高的倾斜0.5~1.5°的小角度,以便汽车驱动时车厢能趋于水平。为了绘图简便,在绘制汽车侧视图时,应将车架上平面线这条基准线画成水平的,否则驾驶室及货箱等都要倾斜一个小角度。

汽车总布置草图多由侧视图开始,而侧视图则由绘制基准线开始。首先画出地面线,然后在该地面线上找出相距为轴距L的A\B两点,如图所示(图7.2)。通过A,B点做垂直于地面线的垂直线,即得前后轮的铅垂线。沿铅垂线以轮胎的滚动半径r r1,r r2找出前后轮中心O1,O2, 再以为O1,O2圆心,以轮胎的自由半径r o1,r o2为半径画出轮胎外圆。为了画出车架上平面线先要找出车架上平面线与前后轮铅垂线之交点A’,B’的离地高度a,b。他们可分别由满载静止的汽车在前后轮铅垂线处的各相关零部件的安装尺寸链求得,且a,b尺寸间具有关系式:b-a=Ltan aF。连接A’,B’两点即绘得车架上平面线。过O1点作车架上平面线的垂线,即为前轮中心线。它与车架上平面线交于A’’点。在绘制汽车总布置尺寸控制图时,前轮中心线和车架上平面线应取为主图板方格线的零线。

确定基准线时应注意的事项:

1.整车在满载状态下,车头向左来确定整车的坐标线;

2.在新车设计时,整车的坐标线确定后,车身的坐标线也确定了,两者是统

一的;

3.如果用现有的车身或车架拼装新车型,则坐标线不一定一致。因为所选用

的车型、车架已有自己的坐标线,而布置在新车上时,其坐标线不一定与

新车的坐标线重合,因布置上的需要会造成差值,在设计时应记住,作为

设计的原始数据。原车身,车架的坐标不随新车的坐标而改动。

7.2总布置图绘制的基本原则

总布置图绘制规范以国内颁布的法规为主,在国内法规没有做出具体说明的部分参照国内相关法规与国外SAE、ECE、DIN。初步说明如下:

1.主图板:QC/T 490-2000

2.轿车尺寸标注编码:QC/T 576-1999

3.眼椭圆:GB/T 17867-1999

整车设计流程

整车设计流程 1、概念设计 1.1 设计内容市场定位分析、初期总布置设计、整车动力性、经济性分析和计算、造型设计指导书,参 考样车分析、供应商平台调查、成本分析、编制产品描述书。 1.1.1初期总布置根据市场及用户需求,选定各分总成,初步确定整车基本参数,在此基础上完成人体 布置和各类运动分析,视野分析,手触及空间分析和仪表可视性分析等。该过程借助三维设计软件模拟完成,分析出现的问题反馈到模型中进行调整,使所设计的汽车满足现代汽车高水平的驾驶操作性、乘坐舒适性和居住性等要求。 1.1.2整车动力性、经济性分析和计算进行整车初步动力性和经济性计算,分析整车性能满足产品定量 目标的程度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1.1.3确定造型设计方向确定初步外部尺寸、整车技术参数、造型风格和内部配置。 1.1.4 参考样车分析对参考样车进行分析研究,确定其优势和不足,结合市场情况提出所开发产品的目 标定位。 1.1.5 供应商平台调查对潜在的供应商进行货源可行性评估,评价他们在满足质量、供货能力及开发水 平的前提下提供总成和部件的能力。识别价格及质量具有相对竞争力的供应商,以满足产品定位的要求将所有涉及该过程的开发伙伴协调在一起,整合资源满足用户最大需求。在供应商和制造者之间建立信息沟通,提升整个汽车生产链运作的效率,并增进更高层面上的技术创新。 1.1.6成本分析确定各系统和整车的目标成本。 1.1.7编制产品描述书描述书作为产品开发的依据文件,将所要开发的产品项目的背景、目标、车型规 划、总成选择、装备、进度等进行详细描述。 1.2 团队一支有着丰富汽车理论知识和设计经验的优秀团队,熟知中国汽车配套资源及现有车型。以 敏锐的眼光洞察中国的汽车市场,能很好的把握中国汽车发展的潮流。 1.3 市场定位从消费者调查、市场调研、竞争对手分析及,企业制造能力分析来确定产品的市场定位。 2、汽车造型 2.1 分析造型设计任务书 2.2 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并进行样车准备 2.3 工程与造型的契合 2.4 确定设计理念,提出设计方案 2.5 阶段评审 2.6 初步草图设计 2.7 方向性评审 2.8 细化效果图草图设计 2.9 设计评审 2.10 效果图设计 2.11效果图评审 2.12 效果图修改及提交 2.13 根据客户的意见修改效果图 2.14 效果图批准 2.15 进入零部件造型的细节设计阶段 团队要求:具有锐意创新的精神,透过设计的表面来理解设计本身所代表的设计师对生活形态和消费心理的了解,赋予设计更多的实际意义。高雅的艺术品味、丰富的设计经验、全面的汽车相关专业知识以及衍生的材料学、流体力学、热能学、人体工程学、社会学、环保学等众多方面知识。对消费者及成本的了解以及极富魅力的创意思维使他们不断推陈出新,创造出更符合国际趋势和品牌定位的作品。 设计部门承担整车造型、总体布置及整车集成,内容涵盖了从美学表面的质感、动感、内外饰的创意、计算机辅助曲面设计到产品外型的最终数据发布。 高级技工的丰富经验成为专家系统,我们不再是中国汽车行业中的“设计迁就于生产”,而是通过

全新整车项目车开发过程

新车型的研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以至于它需要几百号人花费上3、4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不同的汽车企业其汽车的研发流程有所不同。 本文主要向大家介绍汽车研发中的核心流程,也就是专业的汽车设计开发流程,这一流程的起点为项目立项,终点为量产启动,主要包括5个阶段: 一、方案策划阶段 一个全新车型的开发需要几亿甚至十几亿的大量资金投入,投资风险非常大,如果不经过周密调查研究及论证,就草率上马新项目,轻则会造成产品先天不足,投产后问题成堆;重则造成产品不符合消费者需求,没有市场竞争力。因此市场调研和项目可行性分析就成为了新项目至关重要的部分。通过市场调研对相关的市场信息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纪录和分析,可以了解和掌握消费者的汽车消费趋势、消费偏好和消费要求的变化,确定顾客对新的汽车产品是否有需求,或者是否有潜在的需求等待开发,然后根据调研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科学可靠的市场调研报告,为企业决策者的新车型研发项目计划,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及建议。 汽车市场调研包括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产品定位等几个方面。项目可行性分析是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的,根据市场调研报告生成项目建议书,进一步明确汽车形式(也就是车型确定是微型车还是中高级车)以及市场目标。可行性分析包括外部的政策法规分析、以及内部的自身资源和研发能力的分析,包括设计、工艺、生产以及成本等方面的内容。在完成可行性分析后,就可以对新车型的设计目标进行初步的设定,设定的内容包括车辆形式、动力参数、底盘各个总成要求、车身形式及强度要求等。 将初步设定的要求发放给相应的设计部门,各部门确认各个总成部件要求的可行性以后,确认项目设计目标,编制最初版本的产品技术描述说明书,将新车型的一些重要参数和使用性能确定下来。在方案策划阶段还有确定新车型是否开发相应的变形车,确定变形车的形式以及种类。项目策划阶段的最终成果是一份符合市场要求,开发可行性能够保证得到研发各个部门确认的新车型设计目标大纲。该大纲明确了新车型的形式、功能以及技术特点,描述了产品车型的最终定位,是后续研发各个过程的依据和要求,是一份指导性文件。 二、概念设计阶段 概念设计阶段开始后就要制定详细的研发计划,确定各个设计阶段的时间节点;评估研发工作量,合理分配工作任务;进行成本预算,及时控制开发成本;制作零部件清单表格,以便进行后续开发工作。概念车设计阶段的任务主要包括总体布置草图设计和造型设计两个部分。 1.总体布置草图 总体布置草图也称为整体布置草图、整车布置草图。绘制汽车总布置草图是汽车总体设计和总布置的重要内容,其主要任务是根据汽车的总体方案及整车性能要求提出对各总成及部件的布置要求和特性参数等设计要求;协调整车及总成间、相关总成间的布置关系和参数匹配关系,使之组成一个在给定使用条件下的使用性能达到最优并满足产品目标大纲要求的整车参数和性能指标的汽车.而总体布置草图确定的基本尺寸控制图是造型设计的基础。

汽车总布置设计说明书

目录 目录 ................................................................ I 摘要 .............................................................. I II 第1章、汽车形式的选择 . (1) 1.1汽车质量参数的确定 (1) 1.1.1汽车载客量和装载质量 ................................... 1 1.1.2质量系数ηmo ............................................ 1 1.1.3整车整备质量m o ......................................... 1 1.1.4汽车总质量m a ........................................... 1 1.2汽车轮胎的选择 ............................................... 2 1.3驱动形式的选择 ............................................... 2 1.4轴数的选择 ................................................... 3 1.5货车布置形式 ................................................. 3 第2章.汽车发动机的选择 (4) 2.1发动机最大功率 max e P (4) 2.2选择发动机 ................................................... 4 第3章、汽车主要参数选择 .. (7) 3.1汽车主要尺寸的确定 (7) 3.1.1外廓尺寸 ............................................... 7 3.1.2轴距L .................................................. 7 3.1.3前轮距B 1和后轮距B 2 ..................................... 7 3.1.4前悬L F 和后悬L R ......................................... 8 3.1.5货车车头长度 ........................................... 8 3.1.6货车车箱尺寸 ........................................... 8 3.2轴荷分配及质心位置的计算 ..................................... 8 第4章.传动比的计算和选 .. (13) 4.1驱动桥主减速器传动比0i 的选择 (13) 4.2变速器传动比 g i 的选择 (14) 4.2.1变速器头档传动比 1 g i 的选择 (14) 4.2.2变速器的选择 .......................................... 14 第5章.动力性能计算 (15) 5.1驱动平衡计算 (15) 5.1.1驱动力计算 ............................................ 15 5.1.2行驶阻力计算 .......................................... 15 5.1.3力的平衡方程 .......................................... 17 5.2动力特性计算 (17) 5.2.1动力因数D 的计算 (17)

总体设计手册-总布置图

1.1 总布置图绘制 1.1.1 意义 根据新产品规划和概念设计确定车身总布置方案,然后再绘制总布置草图,然后开始进一步的造型设计。其中整车总布置草图的绘制对后期的开发设计起到依据和指导作用。 1.1.2 总布置草图的绘制 1.1. 2.1 第一版总布置图-概念草图 1.1. 2.1.1 相关输入及流程 为了给造型提供工程依据和下一步设计提供指导,绘制出总布置概念草图。总布置草图的绘制开始于项目预研阶段,根据新产品的规划,对竞品车进行扫描分析,根据发动机舱初步布置数据得出初步的整车限制尺寸和人机工程目标;依照相应的法律法规要求,并根据现有产品尽可能的考虑通用化的前提下确定车身总布置方案。 总布置概念草图的绘制时间及相关流程见图1-1所示。 图1-1 总布置草图绘制时间及流程 1.1. 2.1.2 总布置草图内容 草图阶段的总布置图,主要是对造型的输入,体现总布置的基本硬点参数,其中最重要的是H 点的位置,H点是整车的设计参考点,必须在早期准确地确定,一旦更改将对整个前期的布置设计及项目进度产生重大的影响。 在草图阶段的总布置图中,主要体现如下内容: 1、H点坐标,人机内部空间等相关参数;

2、整车外廓尺寸,包括长、宽、高、轮距、轴距、前悬、后悬; 3、法规要求及设计目标; 4、COP 零件的状态; 5.三种载荷状态的地面线; 6、各种限制面; 7、其他,如车门形式、玻璃曲率等。 1.1.2.1.3 绘制概念草图步骤 在绘制概念草图之前,是在已经了解项目定位、对项目有了初步策划方案,并且对竞品车或对标车进行了大量分析的前提下开始绘制。 通常,概念草图的绘制需要如下步骤: (1)首先建立车身坐标系,“国标”定义的“整车坐标系”。通过空载或设计载荷时车轮中心(左、右前轮和左、右后轮)及地板门槛纵平面来确定整车坐标系。然后摆放车姿,如图1-2所示。 图1-2 (2)确定踏板和踵点位置,如图1-3所示。 图1-3 (3)先确定前排H 点位置,再确定后排H 点位置,如图1-4所示。 后踵点

整车布置设计规范(修改稿)

整车总布置设计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整车总布置设计的原则、规定及应满足的有关法规等。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新产品开发时的整车总布置设计。 2.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QC/T490-2000:主图板 QC/T576-1999:轿车尺寸标注编码 GB/T17867-1999:轿车手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位置 GB14167-1993:安全带固定点 GB11556-1994 :A、区 GB11565-1989:B区 GB11562-1994:前方视野 GB/T13053-1991:脚踏板 SAEJ 1100:头部空间、上下左方便性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整车总布置 明示所有总成的硬点、关键的参数的布置图 3.2设计硬点 轮距、轴距、总长、总宽、造型风格、油泥模型表面或造型面、人体模型尺寸、人机工程校核的控制要求、底盘等与车身相关零部件对车身的控制点线面及控制结构,都称为设计硬点。 4.整车总布置图上应确定的参数 4.1整车的外廓尺寸; 4.2轴距和前、后轮距; 4.3前悬和后悬长度;

4.4发动机、前轮的布置关系; 4.5轮胎型号、静力半径和滚动半径、负载能力; 4.6车箱内长及外廓尺寸; 4.7前轮接地点至前簧座的距离; 4.8前簧中心距; 4.9后簧中心距; 4.10车架前部和后部外宽; 4.11车架纵梁外形尺寸及横梁位置; 4.12前簧作用长度; 4.13后簧作用长度; 5.参数确定原则及设计的一般程序 5.1参数确定原则 以设计任务书和标杆样车为基准,按设计任务书上规定的或标杆样车上测定的参数进行总布置,如确实不能满足的,需提出经上级领导批准后方能更改。 5.2设计的一般程序 1)总布置设计人员在接到新车型的开发任务后,首先要进行整车构思,并参与市场调研和样车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总的设计原则和明确设计目标; 2)各专业所建立标杆样车的3D数模,并提供给整车布置人员; 3)总布置设计人员将各专业所提供的数模装配好; 4)对各总成的匹配和布置关系等进行分析,明确它们的优点和不足; 5)各专业所建立拟采用的总成的数模,不提供总布置人员; 6)总布置人员对新的数模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7)对方案进行评审; 8)评审后对各总成进行修改或开发; 6.主要尺寸参数的确定

整车总布置二维图绘制规范

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TJI/YJY?03?111-2005整车总布置二维图绘制规范 2005-09-28 发布2005-09-30 实施 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发布

TJI/YJY?03?111-2005 前言 在新车型的开发、研制的初始阶段,经过调查研究与初始决策,提出整车设想并 对汽车的主要参数以及发动机和车轮进行选择后,应进行汽车总布置图的绘制。侧视 图和俯视图是总布置草图及总布置尺寸控制图的主要视图,当然还应辅以汽车的前视 (外形)图以及必要的横向剖面图和剖视图。在侧视图上,应将汽车置于面向左方的 位置。 本标准于2005年9月30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质量与项目管理中心负责归口管理。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恒德

TJI/YJY?03?111-2005 整车总布置二维图绘制规范 1范围 本标准是对M1类车型,总布置二维图的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M1类车,其他各种汽车和汽车列车可以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 11562 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要求及测量方法 GB 11565 轿车风窗玻璃刮水器刮刷面积 GB 14167 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 GB/T15759 人体模板设计和使用要求 GB/T 17346 轿车脚踏板的测向间距 GB/T 19234 乘用车尺寸代码 QC/T 490 汽车车身制图 3术语和定义 3.1X基准平面(X0基准平面线) 在车头部位通过某基准孔位或平面并垂直于Y基准平面的铅垂平面定义为X0基 准平面,在整车侧视图和俯视图上的投影线定义为X0基准平面线,它是标注汽车各 纵向尺寸的基准线或零线。 3.2Y基准平面(Y0基准平面线) 汽车纵向垂直对称平面定义为Y0基准平面,在俯视图和前视图上的投影线定义 为汽车的中心线。它是标注汽车各向尺寸的基准线。 3.3Z基准平面(Z0基准平面线---车架上平面线) 车架前纵梁较长的一段上平面并垂直于X基准平面和Y基准平面的水平面定义 为Z0基准平面,在汽车侧视图和前视图上的投影线定义为Z0基准平面线。它是作为 标注汽车各垂向尺寸的基准线或零线。而对于具有从承载式车身的汽车,则以车身中 部底板下表面或中部边梁的下翼面在侧视图或前视图上的投影线作为标注垂向尺寸 的基准线或零线。

汽车整车开发流程-quan

汽车整车开发流程

目录 一、方案策划阶段 (1) 二、概念设计阶段 (1) 1.总体布置草图 (2) 2.造型设计 (2) 三、工程设计阶段 (9) 1.总布置设计 (10) 2.车身造型数据生成 (10) 3.发动机工程设计 (12) 4.白车身工程设计 (12) 5.底盘工程设计 (12) 6.内外饰工程设计 (14) 7.电器工程设计 (14) 四、样车试验阶段 (14) 五、投产启动阶段 (18) 六、国内自主品牌 (18)

本文主要向大家介绍汽车研发中的核心流程,也就是专业的汽车设计开发流程,这一流程的起点为项目立项,终点为量产启动,主要包括5个阶段: 一、方案策划阶段 一个全新车型的开发需要几亿甚至十几亿的大量资金投入,投资风险非常大,如果不经过周密调查研究与论证,就草率上马新项目,轻则会造成产品先天不足,投产后问题成堆;重则造成产品不符合消费者需求,没有市场竞争力。因此市场调研和项目可行性分析就成为了新项目至关重要的部分。通过市场调研对相关的市场信息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纪录和分析,可以了解和掌握消费者的汽车消费趋势、消费偏好和消费要求的变化,确定顾客对新的汽车产品是否有需求,或者是否有潜在的需求等待开发,然后根据调研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科学可靠的市场调研报告,为企业决策者的新车型研发项目计划,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与建议。 汽车市场调研包括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产品定位等几个方面。项目可行性分析是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的,根据市场调研报告生成项目建议书,进一步明确汽车形式(也就是车型确定是微型车还是中高级车)以及市场目标。可行性分析包括外部的政策法规分析、以及内部的自身资源和研发能力的分析,包括设计、工艺、生产以及成本等方面的内容。在完成可行性分析后,就可以对新车型的设计目标进行初步的设定,设定的内容包括车辆形式、动力参数、底盘各个总成要求、车身形式及强度要求等。 将初步设定的要求发放给相应的设计部门,各部门确认各个总成部件要求的可行性以后,确认项目设计目标,编制最初版本的产品技术描述说明书,将新车型的一些重要参数和使用性能确定下来。在方案策划阶段还有确定新车型是否开发相应的变形车,确定变形车的形式以及种类。项目策划阶段的最终成果是一份符合市场要求,开发可行性能够保证得到研发各个部门确认的新车型设计目标大纲。该大纲明确了新车型的形式、功能以及技术特点,描述了产品车型的最终定位,是后续研发各个过程的依据和要求,是一份指导性文件。 二、概念设计阶段 概念设计阶段开始后就要制定详细的研发计划,确定各个设计阶段的时间节点;评估研发工作量,合理分配工作任务;进行成本预算,及时控制开发成本;制作零部件清单表

整车总布置设计硬点报告

编号:BO97-ZBZ-001 整车总布置设计硬点报告 项目名称:超微型电动车设计开发 项目代码:___BO-97____ 编制:_陈梦薇_日期:_____ 校对:_____日期:_____ 审核:_____日期:_____ 批准:_____日期:_____ 上海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1年04月

目录 1概述 (1) 2整车设计基准 (1) 3整车总体设计硬点 (1) 4总成总布置安装硬点 (5) 5结束语 (5)

整车总布置设计硬点报告 1 概述 设计硬点是确定车身、底盘与零部件相互关系的基准点、线、面及控制结构的统称,主要分为安装装配硬点(简称ASH,包括尺寸与型式硬点)、运动硬点(简称MTH)、轮廓硬点及性能硬点等四类。 首次发布为《整车总布置设计硬点报告(V1版)》,随着设计的深入和方案的修改完善,部分设计硬点还有进一步调整的可能,项目完成时正式发布为《整车总布置设计硬点报告》。 所有硬点值都是在整车坐标系下的坐标值,长度值表示到小数点后一位,十分位为估计值(四舍五入)。角度值表示到小数点后一位,十分位为估计值(四舍五入),用度分秒表示时书写到分。长度单位未注明均为mm,角度单位均为°。 所有未注明的安装硬点均指与车身配合面上车身孔的几何中心点的坐标,例如:配合圆孔的坐标指配合面车身圆孔圆心坐标,椭圆孔或长圆孔的坐标指配合面椭圆孔或长圆孔的几何中心点的坐标,方形孔的坐标指配合面对角线交点的坐标。 2 整车设计基准 Mycar设计过程中,整车总布置在CATIA软件三维环境下进行。整车坐标系采用右手坐标系,它是总布置设计和详细设计中的基准线。整车坐标系与CATIA软件中整车part文件的绝对坐标系重合。 整车坐标系的定义如下:高度方向,取过半载前轮轮心与地板下平面平行的平面为Z=0平面,上正下负;宽度方向,取汽车纵向对称中心面为Y平面,以汽车前进方向左负右正;长度方向,取通过设计载荷时前车轮中心且垂直Y和Z平面的纵向平面为X平面。整车坐标系原点即为三个基准平面的交点。 整车设计的设计状态为半载状态(坐一名驾驶员);整备状态和满载状态(坐一名驾驶员和一名乘客)则作为另两个重要状态进行设计校核。 在整车的布置中,将车架放平,车架作为基准保持不动,在车架上固定的底盘件也随之保持不动。车轮的不同状态构成了不同的地面线,从而得到整备、半载、满载等不同的整车姿态。 3 整车总体设计硬点 以下硬点主要是描述整车轮廓硬点、运动硬点以及设计布置的安装硬点等。

最新汽车总布置设计的内容与步骤

汽车总布置设计的内容与步骤 汽车总布置设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流程包括管理、设计、组织等方方面面的辅助流程,这一流程的起点为项目立项,终点为量产启动,主要包括5个阶段: 一、方案策划阶段 通过市场调研对相关的市场信息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纪录和分析,可以了解和掌握消费者的汽车消费趋势、消费偏好和消费要求的变化,确定顾客对新的汽车产品是否有需求,或者是否有潜在的需求等待开发,然后根据调研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科学可靠的市场调研报告,为企业决策者的新车型研发项目计划,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与建议。 汽车市场调研包括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产品定位等几个方面。项目可行性分析是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的,根据市场调研报告生成项目建议书,进一步明确汽车形式以及市场目标。在完成可行性分析后,就可以对新车型的设计目标进行初步的设定,设定的内容包括车辆形式、动力参数、底盘各个总成要求、车身形式及强度要求等。 将初步设定的要求发放给相应的设计部门,各部门确认各个总成部件要求的可行性以后,确认项目设计目标,编制最初版本的产品技术描述说明书,将新车型的一些重要参数和使用性能确定下来。 二、概念设计阶段 概念设计阶段开始后就要制定详细的研发计划,确定各个设计阶段的时间节点;评估研发工作量,合理分配工作任务;进行成本预算,及时控制开发成本;制作零部件清单表格,以便进行后续开发工作。概念车设计阶段的任务主要包括总体布置草图设计和造型设计两个部分。 1.总体布置草图 总体布置草图也称为整体布置草图、整车布置草图。绘制汽车总布置草图是汽车总体设计和总布置的重要内容,其主要任务是根据汽车的总体方案及整车性能要求提出对各总成及部件的布置要求和特性参数等设计要求;协调整车与总成间、相关总成间的布置关系和参数匹配关系,使之组成一个在给定使用条件下的使用性能达到最优并满足产品目标大纲要求的整车参数和性能指标的汽车。而总体布置草图确定的基本尺寸控制图是造型设计的基础。 总体布置草图的主要布置内容包括:车厢及驾驶室的布置,主要依据人机工程学来进行布置,在满足人体的舒适性的基础上,合理的布置车厢和驾驶室。发动机与离合器及变速器的布置、传动轴的布置、车架和承载式车身底板的布置、前后悬架的布置、制动系的布置、油箱、备胎和行李箱等的布置、空调装置的布置。 2.造型设计 在进行了总体布置草图设计以后,就可以在其确定的基本尺寸的基础上进行造型设计了。汽车的造型设计现在已经成为汽车研发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包括外形和内饰设计两部分。而造型设计过程也分为设计和模型制作两个阶段。汽车造型设计师根据要设计的车型,首先收集同类车型的图片资料,对同类车型进行造型上的比较,根据这些车型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总结出目前的流行的一些设计趋势以及时尚元素,作为设计的主题或关键词。比如简洁、复古、前卫等词语。 设计阶段包括设计草图和设计效果图两个阶段,设计草图是设计师快速捕捉创意灵感的最好方法,最初的设计草图都比较简单,它也许只有几根线条,但是能够勾勒出设计造型的

整车总布置设计流程(Whole vehicle layout design flow)

整车总布置设计流程(Whole vehicle layout design flow) In this paper, the contribution of Yu Cheng Cheng River DOC documents may experience poor browsing on the WAP side. It is recommended that you first select TXT, or download the source file to the local view. Whole vehicle layout design flow Three dimensional network technology forum $a 9 H (V, P0 J J2 o; U "B 9 Z" Www.3dpo rtal.c n/ [[I-, G, I7, X] We often adopt different methods when we design a whole layout of a new car and a design of a partial modification of a whole vehicle. Below we discuss the new car overall design layout method. First of all, the overall layout of the design staff to determine the design concept, that is, a clear design task book. In the overall design process, it is necessary to determine the main vehicle size parameters, the main performance parameters, quality parameters and the basic types of the system assembly, select the engine and tire models, and so on. These are preliminary layout and conceptual design phases, that is, the Layout phase. With the design work being carried out, the body parts are gradually selected or the design is completed step by step, and then the fine design phase is entered, that is called the precise arrangement and the virtual assembly inspection stage, that is, the packaging stage.

汽车总布置设计步骤

汽车总布置设计的内容与步骤 1、汽车总布置设计的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总成选型和匹配、整车性能计算、运动学校核、人机工程设计和校核、三维装配、确定设计硬点和设计控制规则。 具体内容包括空间布置和性能相关项目布置。具体如下表 布置的内容布置的项目 空间布置(人机分析、法规校核)发动机、传动系的布置;悬架、轮胎的布置;座椅布置;踏板、变速杆等驾驶操作系统的布置;载货空间的布置;燃料箱、备胎的布置;车身及内、外 饰件的布置 性能相关项目布置 油耗燃料箱容量 制动性能质心位置、轮胎尺寸 操纵稳定性轴距、转向器的位置、方向盘行程 NVH性能传动轴夹角、发动机悬置、空滤器、消声器容量、 排气吊挂、后视镜、仪表板横梁 空气动力性能发动机罩前端高度、前风窗倾斜角、后风窗倾斜角、 扰流板、空气进出风口 机动性轮距、轴距、前后悬、转向齿条行程 发动机冷却前格栅型式、散热器尺寸、前端开口面积 2、汽车总布置设计的步骤 (1)定义整车结构及外形尺寸。进行整车总布置时,首先应初步定义汽车的型式(包括轴数、驱动型式、布置型式、车身型式等),然后选择动力及轮胎型号尺寸,接着对整车的外形尺寸进行定义(包括总长、总宽、总高、轮距、轴距、前悬、后悬、最小离地间隙等),另外还需确定汽车的质量参数 (2)确定假人百分位,定义H点位置。整车布置加人一般用95百分位美国男人和5百分位日本女人,躯干角一般前排为25°,后排为23°。 (3)确定眼椭圆、头部包络线。眼椭圆定义按SAE J 941进行,头部包络线做法按SAE J 1052的规定。头部包络线完成后,顶盖的最低高度可确定。 (4)进行前视野校核。按GB11562的规定,对效果图进行前视野校核。 (5)进行车身零件和总成布置。根据GB14167,结合效果图初选S值,确定安全带安装点初步范围;根据GB17354,确定前后保险杠的位置范围;根据选定的假人,布置合理的手臂到方向盘尺寸和脚到踏板的尺寸,从而确定方向盘中心位置及踏板位置,参考GB/T 17876;根据车轮跳动的包络线,确定合身轮罩等尺寸;进行车内外零部件的布置。 (6)确认发动机盖位置,进行动力总成布置。根据前视野校核结果,即可确定发动机盖上平面上限(应低于前视野下限线),结合此因素,可进行动力总成的初步布置。动力总成上平面到发动机盖下平面的距离一般应为40~50mm,如考虑到行人碰撞安全性,应加大到60mm 或将发动机盖材料改为塑料。动力系统布置时,应考虑轴荷分配、面积利用率、传动轴夹角、最小离地间隙等因素。 (7)进行底盘系统布置。应注意相对运动的零部件进行运动校核,确定它们的运动轨迹和运动空间,并防止各部件之间产生运动干涉,如车轮的跳动、传动轴的跳动等。 (8)应性及车内外人体、人机工程学校核。针对国家对汽车产品的相关强制性标准,对整车、零部件布置的符合性进行校核,另外,对国家尚未要求但国际上通用的标准应考虑符合性。按设计经验及相关参考资料,对车内外零部件尺寸、布置位置的合理性进行人体、人机工程学校核。

整车总布置硬点设计规范

XXXXXX有限公司 整车总布置硬点设计规范 编制:日期: 校对: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20100000000发布 20100000000实施 XXXXXX有限公司发布

目录 一概述 (2) 二整车设计基准 (2) 1.1 整车坐标系 (2) 1.2 整车设计状态 (2) 三整车总体设计硬点 (3) 3.1整车外部尺寸参数控制硬点 (3) 3.2底盘系统布置主要控制硬点 (5) 3.3人机工程布置设计硬点 (8) 四结束语 (9)

一概述 整车的总布置设计过程是设计硬点(Hard Point)和设计控制规则逐步明确、不断确定的过程。设计硬点是确定车身、底盘与零部件相互关系的基准点、线、面及控制结构的统称,主要分为安装装配硬点(简称ASH,包括尺寸与型式硬点)、运动硬点(简称MTH)、轮廓硬点及性能硬点等四类。 设计硬点的确定过程就是总布置设计逐步深化的过程,后续的设计工作必须以确定的设计硬点为基础展开。但随着设计的深入和方案的修改完善,部分设计硬点还有进一步调整的可能。 所有硬点值都是在整车坐标系下的坐标值,长度值表示到小数点后一位,十分位为估计值(四舍五入)。角度值表示到小数点后一位,十分位为估计值(四舍五入),用度分秒表示时书写到分。长度单位未注明均为mm,角度单位未注明均为°。 所有未注明的安装硬点均指与车身配合面上车身孔的几何中心点的坐标,例如:配合圆孔的坐标指配合面车身圆孔圆心坐标,椭圆孔或长圆孔的坐标指配合面椭圆孔或长圆孔的几何中心点的坐标,方形孔的坐标指配合面对角线交点的坐标。 二整车设计基准 1.1 整车坐标系 电动乘用车设计过程中,整车总布置在设计软件三维环境下进行。整车坐标系采用右手坐标系,它是总布置设计和详细设计中的基准线。整车坐标系与设计软件中整车文件的绝对坐标系重合。 整车坐标系的定义如下:高度方向,取汽车车架中间平直段的上平面为Z轴零线,上正下负;宽度方向,取汽车的纵向对称中心线为Y轴零线,以汽车前进方向左负右正;长度方向,取通过设计载荷时汽车前轮中心的垂线为X轴零线,前负后正;整车坐标系原点即为三个坐标轴的交点。 1.2 整车设计状态 整车设计的设计状态按GB19234-2003《乘用车尺寸代码》规定执行,即满载状态;空载状态(整车整备质量状态)和半载状态则作为另两个重要状态进行设计校核。 在整车的布置中,将车架放平(车架中间平直段保持水平),作为基准保持不动,在车身上固定的底盘件也随之保持不动。车轮的不同状态构成了不同的地面线,从而得到空载、半载、满载等不同的整车姿态。

整车总布置硬点设计规范

XXXXXX 有限公司 整车总布置硬点设计规范 XXXXXX 有限公司发布 20100000000发 布 20100000000 实施

目录 一概述. (2) 二整车设计基准. (2) 1.1 整车坐标系. (2) 1.2 整车设计状态. (2) 三整车总体设计硬点. (3) 3.1 整车外部尺寸参数控制硬点 (3) 3.2 底盘系统布置主要控制硬点 (5) 3.3 人机工程布置设计硬点 (8) 四结束语. (9)

一概述 整车的总布置设计过程是设计硬点(Hard Point)和设计控制规则逐步明确、不断确定的过程。设计硬点是确定车身、底盘与零部件相互关系的基准点、线、面及控制结构的统称,主要分为安装装配硬点(简称ASH,包括尺寸与型式硬点)、运动硬点(简称MTH )、轮廓硬点及性能硬点等四类。 设计硬点的确定过程就是总布置设计逐步深化的过程,后续的设计工作必须以确定的设计硬点为基础展开。但随着设计的深入和方案的修改完善,部分设计硬点还有进一步调整的可能。 所有硬点值都是在整车坐标系下的坐标值,长度值表示到小数点后一位,十分位为估计值(四舍五入)。角度值表示到小数点后一位,十分位为估计值(四舍五入),用度分秒表示时书写到分。长度单位未注明均为mm ,角度单位未注明均为°。 所有未注明的安装硬点均指与车身配合面上车身孔的几何中心点的坐标,例如:配合圆孔的坐标指配合面车身圆孔圆心坐标,椭圆孔或长圆孔的坐标指配合面椭圆孔或长圆孔的几何中心点的坐标,方形孔的坐标指配合面对角线交点的坐标。 二整车设计基准 1.1 整车坐标系 电动乘用车设计过程中,整车总布置在设计软件三维环境下进行。整车坐标系采用右手坐标系,它是总布置设计和详细设计中的基准线。整车坐标系与设计软件中整车文件的绝对坐标系重合。 整车坐标系的定义如下:高度方向,取汽车车架中间平直段的上平面为Z 轴零线,上正下负;宽度方向,取汽车的纵向对称中心线为Y 轴零线,以汽车前进方向左负右正;长度方向,取通过设计载荷时汽车前轮中心的垂线为X 轴零线,前负后正;整车坐标系原点即为三个坐标轴的交点。 1.2 整车设计状态 整车设计的设计状态按GB19234-2003《乘用车尺寸代码》规定执行,即满载状态;空载状态(整车整备质量状态)和半载状态则作为另两个重要状态进行设计校核。 在整车的布置中,将车架放平(车架中间平直段保持水平),作为基准保持不动,在车身上固定的底盘件也随之保持不动。车轮的不同状态构成了不同的地面线,从而得到空载、半载、满载等不同的整车姿态。

汽车整车开发流程

新车型的研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以至于它需要几百号人花费上3、4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不同的汽车企业其汽车的研发流程有所不同,我们下面讲述的是正向开发的量产汽车一般的研发流程。以满足车友对汽车研发流程的好奇感。 研发流程包括管理、设计、组织等方方面面的辅助流程,本文主要向大家介绍汽车研发中的核心流程,也就是专业的汽车设计开发流程,这一流程的起点为项目立项,终点为量产启动,主要包括5个阶段: 一、方案策划阶段 一个全新车型的开发需要几亿甚至十几亿的大量资金投入,投资风险非常大,如果不经过周密调查研究与论证,就草率上马新项目,轻则会造成产品先天不足,投产后问题成堆;重则造成产品不符合消费者需求,没有市场竞争力。因此市场调研和项目可行性分析就成为了新项目至关重要的部分。通过市场调研对相关的市场信息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纪录和分析,可以了解和掌握消费者的汽车消费趋势、消费偏好和消费要求的变化,确定顾客对新的汽车产品是否有需求,或者是否有潜在的需求等待开发,然后根据调研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科学可靠的市场调研报告,为企业决策者的新车型研发项目计划,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与建议。 汽车市场调研包括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产品定位等几个方面。项目可行性分析是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的,根据市场调研报告生成项目建议书,进一步明确汽车形式(也就是车型确定是微型车还是中高级车)以及市场目标。可行性分析包括外部的政策法规分析、以及内部的自身资源和研发能力的分析,包括设计、工艺、生产以及成本等方面的内容。在完成可行性分析后,就可以对新车型的设计目标进行初步的设定,设定的内容包括车辆形式、动力参数、底盘各个总成要求、车身形式及强度要求等。 将初步设定的要求发放给相应的设计部门,各部门确认各个总成部件要求的可行性以后,确认项目设计目标,编制最初版本的产品技术描述说明书,将新车型的一些重要参数和使用性能确定下来。在方案策划阶段还有确定新车型是否开发相应的变形车,确定变形车的形式以及种类。项目策划阶段的最终成果是一份符合市场要求,开发可行性能够保证得到研发各个部门确认的新车型设计目标大纲。该大纲明确了新车型的形式、功能以及技术特点,描述了产品车型的最终定位,是后续研发各个过程的依据和要求,是一份指导性文件。 二、概念设计阶段 概念设计阶段开始后就要制定详细的研发计划,确定各个设计阶段的时间节点;评估研

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

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 、整车主要参数的确定: 1、前悬、后悬、轴距的确定: 根据设计任务书提供的车身型号、货厢内部尺寸确定前悬、后悬、轴距的尺寸。 1.1前悬长:主要依据车身前悬及车身布置位置,前翻车身还要考虑车身前翻时与保险杠的间隙。 1.2后悬长:也是确定轴距长度,后悬除要符合法规要求之外,要充分考虑对离去角、质心位置的合理性,车身与货厢的合理间隙,应该保证高位进气在车身翻转时有至少30mm间隙。 2、整车高度的确定:2.1车身高度的确定: 车身高度的确定主要受发动机高低位置的影响,发动机高低位置确定之后,应该保证车身地板与发动机最小间隙在30mm以上。 2.2整车高度确定:(既货厢帽檐或护栏高度的确定) 2.2.1货厢带前帽檐: 应保证车身前翻时,车身及附件与货厢帽檐最小间隙大于 60mm 。 2.2.2货厢为护栏结构: 安全架与车身顶盖高度差:(GB7258规定:载质量为1吨及1吨以上的货车、农用车为70-100mm) 3、整车宽度的确定: 一般来言,车辆的最宽决定于货厢的宽度。 4、轮距确定: 4.1前轮距: 前轮距的确定实际上就是前桥的选取,前桥的选取主要决定于设计载质量,前轮距主要受车身轮罩的宽度、车轮的偏距影响,并且受到法规(整车外宽不超过2.5m )的限制,同时要考虑前轮的最大转角。 4.2后轮距: 后轮距的确定实际上就是后桥的选取,后桥的选取主要决定于设计载质量,同时再根据货厢的宽度来选取合适的轮距。 二、驾驶室内人机工程总布置:

R点至顶棚的距离:>910 R点至地板的距离:370 ±130 R 点至仪表板的水平距离:>500 R点至离合器和制动踏板中心在座椅纵向中心面上的距离: 750-850 (气制动或带有助力器的离合器和制动器,此尺寸的增加不大于100) 背角:5-28 ° 足角:87-95 ° 转向盘外缘至侧面障碍物的距 离:转向盘中心对座椅中心面的偏移量:转向盘平面与汽车对 称平面间夹角: 8 、9、 10 、> 100(轻型货车> 80 < 40 90 ±5 > 80 11、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转向盘外缘至前面及下面障碍物的距离:转向盘下缘至离合和制动踏板中心在转向柱纵向中心面上的距离:转向盘后缘至靠背距离:>350 转向盘下缘至座垫上表面距离:>160 离合、制动踏板行程:<200 离合踏板中心至侧壁的距离:>80 离合踏板中心至制动踏板中心的纵向中心面的距离:>110 制动踏板纵向中心面至通过加速踏板中心的纵向中心面的距离:制动踏板纵向中心面距转向管住纵向中心面的距离:加速踏板纵向中心面至最近障碍物的距离:>60 变速杆和手制动手柄在任意位置时,距驾驶室内其他零件或操纵杆的距离: 50-150 三、底盘总布置: 1. 1 车架宽度的确定:发动机安装部位的车架外宽的确定 发动机宽度尺寸:特别是在车架纵梁附近的发动机宽度。发动机与车架纵梁的最小间隙: b. 满足以下要求: (1)发动机在工作中与车架纵梁不干涉,且留有25mm以上的间隙。 (2)操纵机构的布置。 (3)发动机维修接近性。 c .车架外宽(分析发动机前悬置结构设计的可行性;发动机的维修性) 1.2后部车架外宽的确定:

整车总布置校核计算

一、汽车主要尺寸和参数的选择 (一)、汽车主要尺寸的确定 1、轴距L 轴距短些,有以下好处:车辆本身轻些、最小转弯直径小、纵向通过角大通过性也好。但轴距过短,会带来如下一些缺点:车厢长度不足、后悬过长、制动或上坡时轴荷转移过大,使汽车的制动性或稳定性变坏、车厢纵向角振动过大、万向节传动的角度过大。因此,确定轴距应保证设计车型的主要性能、装载面积、轴荷分配等都满足的前提下,将轴距设计的尽量短一些为宜。(见下表) 2、前、后轮距B1和B2 轮距大些,对增大车厢宽度与提高车身横向稳定性有利。但轮距过大,使汽车的总宽和总质量增大,所以,轮距不宜过大,必须与要求的总宽相适应。(见下表) 各类汽车的轴距和轮距 3、前悬L F和后悬L R 前悬不宜过长,否则接近角太小;后悬也不宜过长,否则离去角太小,上下坡容易刮地,转弯也不灵活。城市大客车的后悬一般不大于轴距的65%,绝对值不大于3.5m。货车的后悬一般在1.2~2.2m之间(微型车例外)。特长货厢汽车的后悬较大,可达2.6m。 GB7258规定:客车以及封闭式车厢(或罐体)的车辆后悬不得超过轴距的65%,最大值不得超过3.5m。封闭式车厢的四轮农用车后悬不得超过轴距的60%,其他车辆后悬不得超过轴距的55%。对于三轴车辆,若二、三轴为双后轴,其轴距应按第一轴至双后轴中心线的距离计算;若一、二轴为双转向轴,其轴距按一、三轴距计算。 4、外廓尺寸 车辆外廓尺寸的限值见下表: 车辆外廓尺寸限值

(二)、汽车质量参数的确定 1、汽车的装载质量 汽车的装载质量是指在硬质良好路面上行驶时所允许的额定载质量。当汽车在碎石路面上行驶时,装载量应有所减少(约为好路面的75%~85%)。 2、整车整备质量m 0 整车整备质量是指车上带有全部装备(包括随车工具、备胎等),加满燃料、水,但没有装货和栽人时的质量。 质量系数ηm0:汽车装载质量m e 与整车整备质量m 0之比。(ηm0=m e /m 0) 3、汽车总质量m a 汽车总质量是指装备齐全,并按规定装满客、货时的整车质量。 4、汽车的轴荷分配 各类汽车的轴荷分配 (三)、汽车主要性能参数的确定 1、动力性能参数 一、汽车的动力性 (一)、汽车的驱动力图 1、汽车的驱动力 驱动汽车的外力称为汽车的驱动力F t (单位N ) F t =T t r =T tq i g i 0ηT r (1—1 ) 上式中:T t —作用于驱动轮上的转距,单位N ·m T tq —发动机的转距,单位N ·m i g —变速器的传动比 i 0 —主减速器的传动比 ηT —传动系的机械效率 2、发动机的转速特性 发动机外特性曲线—发动机节流阀全开(或高压油泵在最大供油量位置)时,发动机的功率P e 、转距T tq 以及燃油消耗率b 与发动机曲轴转速之间的函数关系。 发动机部分负荷特性曲线—发动机节流阀部分开启(或高压油泵部分供油)时,发动机的功率P e 、转距T tq 以及燃油消耗率b 与发动机曲轴转速之间的函数关系。 3、传动系的机械效率ηT 传动系的机械效率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有所变化,但对汽车进行初步的动力性分析时可把它看作一个常数。具体见上表。采用有级机械变速器传动系的轿车,其传动效率可取为0.9~0.92。货车、客车可取0.82~0.85,越野汽车取0.80~0.85。 4、车轮的滚动半径r r r r =Fd 2π 对汽车作动力学分析时,应该用静力半径;而作运动学分析时应该用滚动半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