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情感教育中的情感体验

试论情感教育中的情感体验
试论情感教育中的情感体验

试论情感教育中的情感体验

摘要:人们在对情感教育问题的研究中很少提到体验这一情感教育的本源问题,其结果是情感教育中复杂的情感体验过程被忽略了。从情感及其特征中去探询情感教育的本质特点——情感体验,即在情感体验中提升人生境界,这应该是情感教育带给学生的实实在在的东西。

关键词:情感;两极性;情感体验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探询历史,我们发现人类在自身的发展和与外界事物的接触中,总会产生多种多样的情感,可以说,情感已经融入人类社会生活之中,它赋予人类社会生活以特有的丰富色彩。美国《情感论》的作者诺尔曼·丹森说:“情感过程是个人与社会的交叉点,因为一切个人都必须通过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和体验到的情感加入到他们自己的社会。……真正意义上的人,必须是有情感的人。”

一、情感的主要特征与情感教育

(一)情感的两极性

情感属于心理学范畴。情感是人们内心世界对外界事物所抱有的肯定或否定态度的体现,是人们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的一种内心体验。情感需要体验,人们能够在情感的体验中,规范、升华、完善自己的情感走向,使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追求得到不断的提升。

情感具有两极性,这是情感的特征之一。指的是:凡是能够满足人的需要的事物,就会引起肯定性质的体验,称为正情感,例如乐观、满意、爱等积极情感;凡是不能够满足人的渴求的事物,则会引起否定性质的体验,称为负情感,例如悲观、愤怒、憎恨等消极情感。人的行为表现不同,原因在于人的情感态度的不同,肯定性质的体验是积极健康的情感,否定性质的体验是消极的情感。我们的社会需要的是具有积极的健康心理的人。具有积极健康情感的人是要在不断修正自己的言行,完善自己的品德中成长起来的,而人的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主要是要靠教育来完成的。

(二)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情感品质,防止和克服消极情感,使受教育者(学生)身心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的过程。实施这一情感教育过程,要完成下列三项任务:一是了解和掌握情感发展的规律;二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情感;三是消除不良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某种情感的发展,有三种形式:即从情绪发展到情感再发展到情操。在这一过程中,社会性不断增强,情感发展的水平不断提高。

浅谈高中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浅谈高中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摘要:在高中教学中, 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教学渠道, 教师必须发挥引导作用和监督作用, 才能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 促进高中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根据高中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 师生之间的互动、情感交流等, 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等, 并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等, 从而推动高中教学效率、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因此, 就情感教育给高中教学带来的影响进行阐述, 对高中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现状进行全面分析, 提出高中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以促进高中教学水平全面提升。 关键词:高中教学; 情感教育; 综合素质;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 高中教学面临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 需要注重高中生的情感教育, 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 才能真正为高中生营造一个愉悦、积极的学习环境。因此, 对高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才能更好地促进高中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不断创新, 最终推动高中生各方面能力不断提高。 一、情感教育给高中教学带来的影响 根据相关研究和调查发现, 情感产生的动力可以体现在人的体力上, 也可以影响人的行为活动, 进而影响人参加各种活动的主动性。因此, 高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非常重要, 不但有利于提高高中生的学习兴趣, 还能减少学生的极端行为, 并极大地丰富学生的情感思维, 从而促进高中生学习效率不断提高。在实践教学中, 从情感的角度出发, 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求知欲等, 教师需要做到以情动人, 通过情感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和影响学生, 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学习观等。由于高中教材涉及的内容比较多, 学生能够掌握的知识范围非常有限。因此, 通过设置教学情境的方式, 教师可以让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并对学习内容有更全面、透彻的理解与掌握, 对于降低教学难度、优化教学结构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等有着重要影响[1]。所以, 情感教育是增强师生之间信任度的 重要方式, 不仅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还能获得相互的尊重, 从而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由此可见, 高中教师通过情感教育开展教学活动, 不但能从人格、见识、能力和行为等方面触动学生的神经, 还能有效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从而增强高中教学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最终促进高中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二、高中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现状分析 1. 认识不到位, 教学模式不够多样化 受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的影响, 高中教学存在着对情感教育认识不到位的问题, 部分教师仍然秉承传统教学观念、坚持以学为本的教学准则, 给情感教育在

加强情感活动 注重情感体验

加强情感活动注重情感体验 ——我对阅读教学中情感活动的再思考 广东省东莞松山湖实验小学张新元 【摘要】 《语文课课程标准》特别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我认为阅读教学,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加强情感活动,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喜乐哀愁,真善美丑,这些感情体验需要我们教师指导学生去体验,如果他们没有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他们就不可能对文章所描写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留下深刻的印象,更不可能对表现这些内容的语言文留下深刻的印象。 【关键词】情感活动;情感体验;阅读教学; 【正文】 长期以来,我们的阅读教学在总体上存在一种不良倾向:教师分析得过细,面面俱到,搞繁琐哲学,挤掉了阅读主体——学生的阅读、思考、讨论、感受、体验的时间,造成了我们的阅读教学出现“分析多,揣摩得少;讲得过多,感受得少;热闹多,体验得少”。学生无法主动与作品、文本打交道;学生不会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阅读”成了教师的“讲读”,学生的“精读”成了老师的“精讲”,其结果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确实如崔峦先生所说的:阅读教学的确到了跟“内容分析”式的教学说“再见”的时候了!因此,在教学中加强情感活动,改变先前阅读教学繁琐分析的弊端,是非常必要的。 那么,教师怎样指导才能在加强学生的情感活动时推进情感体验呢? 一、善于创设激发情感活动的学习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最具情境性的心理活动。在教学活动中,要引起学生的情感活动,必须要有“煽情”的氛围和环境,包括生活展现、实物演示、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表演体会、语言描述等。现在,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日渐广泛,创设情境的手段和方法必将越来越丰富。 但不论是用什么手段和方法,再情境创设上,必须注重教师的情感投入,用教师之

情感体验与阅读

浅谈情感体验在阅读中的作用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重点,也是学生们做题时最为头疼的部分。很多学生能够很好的把握各种文学体裁的特点、阅读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方法和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但是由于在做阅读的时候,对于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理解不够深入或不能理解,考虑不够细致等原因,往往得不到理想的分数。这是由于他缺乏人生的经历,缺少情感的体验,不能设身处地,身临其境去思考体悟。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育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识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出高度有效的作用。”由此可见,情感体验在阅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新课程观念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加深,情感体验在新课标中的地位日益凸现。情感体验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通过学生的身体性活动,凭借自己的情感,直观的感受、体会、领悟去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课程实施方法。有了情感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是仅仅属于认知、理性的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成为充满个性的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情感体验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激发他们的主体积极性,让他们在主动体验中认知所学内容,使认知内容与个人心理产生“共鸣”,使学生切实感悟认知对象的价值和认知内容的涵义,进而自觉地将之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这既体现

了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更让学生在体验中认知,在认知中感悟,从而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情感体验”既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学习目标。作为学习方式的情感体验,是人们认识事物时产生情感的目标指向和实施过程。作为学习目标的“情感体验”,是人们认识事物时产生的喜、怒、哀、乐、悲等方面的一系列情感反应和情感经验。在欣赏文学作品后要能把握住主题思想,感受触动我们心灵深处的那份情感,了解作者通过文章传递出来的信息,比如,社会现象、审美观点、道德情操、意识形态、精神意志等,并能进行辨别,分清善恶或是非,准确作出判断。对以上的认识,我们还要进行评价,能运用流畅正确的语句把它表达出来。对文章中有表现力的优美语言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赏析。由此可见,在现代文的阅读教学中,情感体验是尤为重要的.它不仅是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所在,而且也直接决定了学生是否真正走进了文本,是否真正的体察了作者的情感及在散文中的感情倾向.这也将决定学生是否可以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并运用到自己在课外更加明朗的阅读及生活中去.而这种语文能力和素养的获得则需要靠平时的培养。 首先要引导学生善于去感悟生活。从最熟悉的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开始,从最本真的情感体验入手,在最基本的是非、善恶、美丑、真假判别的基础上,努力出体会自己的小小感动。每个人似乎都不自觉地生活在自我的圈子里,只有触动了自己的身体或心灵的人、事、物、景,才会引起关注,引发思考,这样的感动,才能引发真正的感

浅谈情感教学方法

浅谈情感教学方法 (223652) 江苏省沐阳县扎下乡中心小学荣峨 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分析课文时,让学生在感受、领悟课文中所蕴含的感情因素的基础上产生情感共鸣与情感反馈,从而形成个性品质,具有革命情操,提高道德素质,提高听说读写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情感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然而,不少教师把它忽视了,遗忘了。为此,在目前,有必要强调情感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以下六种情感教学的方法: 一、以情动情法。 进行情感教学,教师自己首先进入“角色”,把作者在课文中寄托的情感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然后把握住课文中表达思想感情的词句或段落,通过富有感情的讲析,在学生面前展开一幅幅充满感情色彩的绚丽画面,去激发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以情动情,爱同爱,恨同恨,喜同喜,悲同悲,忧同忧,怒同怒,从而把作者、教师与学生的感情融成一片,达到预期的情感教学的目的。例如:有人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教者首先领悟课文中的思想感情,然后用富有感情的绘声绘色的语言去讲析五壮士的壮行、壮举、壮言、壮心等思想内容,以情动情,让学生产生感情共鸣,热爱五壮士,痛恨敌人,既为五壮士的跳崖牺牲而悲痛,又为五壮士的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精神而自豪,课堂上,出现了师生同时流泪的场面,由此可见以教师的感情去激发学生感情的效果。 二、创造气氛法。 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一起根据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创造一种十分浓厚的群体情感气氛,如欢乐、兴奋、哀怨、忧愁、抑郁、恼怒、气愤等等,让学生受到强烈感染,这样容易激起学生的感情共鸣,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情体验,产生不同于一般的情感反馈,让一股股感情的潮流去冲击学生的心灵,从而取得较好的情感教学的效果。创造情感气氛,可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如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讲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故事,观看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实物、图片或录像,等等。例如:有位教师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首先向学生讲述了周总理的生平事迹,让学生观看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电视纪录片,然后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坐深深感受人民群众对周总理的无限热爱、无比崇敬的思想感情,深深体味到人民群众为失去周总理而无比悲痛的心情,并紧扣课文的语言文字,抓住关键词句讲析,让学生“心临其境”,激发学生对周总理的热爱、悼念之情,这样创设一种强烈的群体情感气氛,有利于达到情感教学的目的。 三、对比类比法。 对比或类比,是许多课文常用的写作方法,作者通过对比或类比,抒发强烈的感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固有的对比或类比内容,领悟课文中蕴含的感情因素,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把同一单元的几篇课文作对比或类比,或把同一作者写的不同题材的课文作对比或类比,让学生加深理解和领悟课文中蕴含的感情因素,并产生强烈的共鸣。例如:有位教师教学《粜米》,引导学生把戴旧毡帽的农民与万盛米行的先生作对比,把农民去万盛米行前后的情景作对比,从而让学生加深了解旧社会农民的苦难生活,产生憎恨旧社会的感情。这样运用对比类比法进行感情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情体验,取得良好的情感反馈。 四、想象联想法。 想象和联想是丰富情感的重要手段。借助想象和联想,可以再现和充实课文中的情境,可以扩展课文中情感的广阔天地,从而让学生具有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掀起情感波澜。例如:有位教师教学《凡卡》,在讲析课文内容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再现凡卡三个月的痛

苏霍姆林斯基的情感教育观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的情感教育观研究 ——基于《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的思考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的情感教育观认为学生在学校出现的一些形成式、固化式的问题源于缺乏情感教育。在这个社会转型时期,家庭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家长和社会的重视,怎样进行家庭情感教育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家庭情感教育家庭教育重要性建议 家庭教育在人一生的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情感教育对于一个人的影响也是一生的。一个孩子在他刚刚接触这个世界的时候,父母家庭对他而言就是整个世界,所以影响大小可想而知。在这一时期内,教育往往就是通过家庭情感来教育。 一、对家庭情感教育的理解 孩子从出生起接触最密切,最广泛的就是父母,而父母的教育最重要的就是体现在对孩子潜移默化以及家庭氛围的影响上。孩子出生时本来是一张白纸,是因为受到家庭的影响,才给了孩子接触社会接触外界的可能,家庭是连接孩子接触外界的纽带。父母通过他们对孩子情感上的教育让孩子学会理解这个世界,适应这个世界。家庭情感教育在孩子出生到入学前是最主要的教育,它起到一个使孩子适应学校教育的过渡作用。情感教育则是教育中的隐性教育,它不是以文字为承载做具体的描述,而是通过日常中的各种情感培育手段潜移默化,使之内化于儿童心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晏阳初说过:“学校教育固然重要,但是家庭教育和儿童的发展,更是密切。因为学校教育是有限制的,家庭的教育是无限制的。家长的一举一动,影响于子女者甚大;而教师的一言一行,影响于学生者甚小。” [1] 二、家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假如儿童在家里没有受到情感教育,他就不可能用心灵认识世界和接受教师的话。他所能了解的,知识他听到的和读到的东西的逻辑意义,而情感上、心灵上的潜台词,他是不会明白的。这是学校、家庭教育最复杂的问题之一。为什么往往学校生活开始已有几天,儿童对教师的好话还没有完全没有反应?为什么教师不得不大声吆喝和用拳头敲打桌子?学习开始一个月以后,儿童已面对墙角罚站,受到处分,但为什么这样做也无济于事呢?祸根就在于缺乏情感教育。”[2] 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即使不是独生子女,家里的孩子也绝不会多。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家庭情感教育走向了两个极端:一个是情感为重。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孩子在家庭情感教育中受到了溺爱,被父母,爷爷奶奶捧在手心里,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性,使孩子永远把家庭当做他逃避责任的堡垒,在这个壁垒中尽情任性;另一个是,重知识轻情感。社会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一些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完全抛弃了传统家庭教育的情感的一部分,走向了对孩子严苛的教育,为使孩子适应我国应试教育的人才选拔方式,过度机械的开垦孩子的脑力,导致出现“虎爸”“虎妈”这样的家庭教育形式。 情感为重和重知识轻情感的家庭情感教育代表的是我国教育转型时期的一个时代困惑,到底应该进行怎样的家庭教育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这是一个没有定论的问题,它使不同的家庭走向了不同的探索。一些家长误以为把自己最好的一切都给孩子,只要是孩子需要的都无限制的满足他是对孩子最好的爱,但事实上却不是如此。来自家庭的过分溺爱,使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在进入学校教育时,孩子无法适应集体生活,仍旧把自己放在中心点,没有形成和其他学生的平等的观念,也无法用心灵接受世界和来自教师的教育。身体的舒服往往会带来精神的败坏。另一些家长则是完全极端的重视孩子的“成绩”。在应试教育的前提以及我国选拔人才的方式影响下,家长把孩子的智育放在了史无前例的高度,从孩子懂事起就开始了所谓的“教育”,实际上就是对于书本知识的强行灌输和影响罢了。孩子在他们最需要家人关爱的时候生硬的让他们投入知识学习中,忽视了父母情感教育。正

古诗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古诗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阿付 一、活动目标: 1、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 2、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观的教育。 二、活动准备: 1、确定活动主题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从中华文化传统的古诗古诗中接受教育。 2、时间安排:15天。 其中收集资料10天,整理资料3天,准备恰当的汇报形式1天,成果展示1天。(主要利用课余时间,成果展示为课内两课时。) 3、教师提供一些相关资料或查阅途径,为学生采集信息提供方便。 4、师生协商,制定活动与评价方案。 三、活动实施: 1、制定活动计划。小组长(可4—8人一组)组织本组成员讨论,拟定小组活动计划,明确各自职责,并确定资料搜集的方式,安排好活动时间。教师对各组的活动计划予以及时指导,如有明显不当之处,即与学生一起商讨更正。 2、搜集资料,采集信息。各组按照活动内容,多方面获取第一手资料。 3、处理资料,整合信息。学生将积累的资料分组集中,进行归类筛选。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研究资料的价值,考察其对学生的适宜度。 4、准备汇报材料,确立汇报形式。各学习小组根据本组所取得的成果,自主设计成果交流的形式。首先,在教师的指导下,推选出主持人。然后由各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讨论决定成果汇报形式(如情景表演、演讲、解说、朗诵、展出等,不拘一格)。 5、成果展示交流。主持人准备好台词,编排好展示程序,各组进行成果交流。教师予以点评、小结。 四、成果展示实录: 1、教师导入: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不仅历史悠久,作者众多,而且作品丰富,题材广泛,技巧高超,在世界文学史上堪称一绝。古诗以意境清新,含义深刻,语言生动,韵律优美而著称,是中华文化传统教育的一座宝库。古诗自然成为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学们经过两个星期的努力,搜集了大量资料,收获了不少成果。今天,我们将把这个成果展示出来,愿大家在这次交流展示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2、主持人: 爱国主义情感维系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民族团结和经久不衰,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为浓郁,最为强烈的部分。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一直是学校德育的主旋律。首先,大家欢迎第一、二、三组的同学为我们展示有关热爱祖国、家乡、劳动人民方面的古诗名句。 (1)第一组展示:

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论文摘要: 有感情朗读是阅读教学需要达成的重要的教学目标,也是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重要手段。通过导读、品读、研读、诵读弹奏出一曲语文课堂的情感之歌。 关键词:亲近文本激发情感情感转移掀起情感高潮 感受文本语感体验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朗读更要做到读正确、读流利、读得有感情。其中,有感情朗读是阅读教学需要达成的重要的教学目标,也是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重要手段。 一、激发情感 小学生知识尚浅,感受、领悟能力较差,情感难以形成和调动。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开导学生,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去分析、识别事物,自钻自感,以形成丰富的情感。多年来的语文教学,使我充分地认识到:语文教师的情感投入更为重要,一定要在备课时千方百计地考虑如何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他们一上课就进入“角色”,投入到良好语文教学情境之中。要创设良好的知识情境,问题情境和竞争情境,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有新鲜感,时时处于学习的最佳情绪状态,从而产生师生间的情感沟通,使教与学升华为愉悦的情感交流。教学中的情感,往往是因课文的内容而产生的,学生对于这些新的内容大多是局外者,经历少,未能及时产生教师所希望的情感。

为此,教师首先让学生认识、了解感知新的内容,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达到一定的程度,为学生情感的产生夯实基础。要想学生有的,首先必须自己得有。教师应将自己置身于课文的情景中,来感染、诱发学生,触及学生心灵,引起关爱、憎恨,从而达到“一花引来万花开”的效果,激发学生的情感。 二、情感转移 情感也有好、坏之分。不是说有情感就能达到目的,就意味着成功。符合理想的、适应客观规律、符合原则的情感,才是高尚的情感。课文中所选取内容大多是名家经典的优秀之作,文章渗浸情感是多样的、复杂的:。这就对情感提出多样化的形式。现在的课文,特别是更高年级的课文对学生的情感要求更多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情感的转化。如:在教学《虎门销烟》一文中,对鸦片给人们带来的悲惨命运,学生们深切同情;林则徐虎门销烟,又让学生激动万分。一些学生在课堂上读完此文后情绪高涨。但我们不能满足把学生置于这同情,激动的情感之中,必须引导:是谁造成老百性悲惨的命运?挖出祸根,从而情感转移,引发学生对外侵略者的无比愤恨;同时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党的情感教育,勤奋学习,激励学生树雄心,立壮志。这里学生的悲———恨———喜———爱就是情感不断转化的过程。当然情感的转化不是一说就成功的事,关键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如何激发学生,让学生的心灵经过一次次的碰撞。 三、掀起情感的高潮 激情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参与教学很重要, 教师如何抓住作者的情感发展变化投入进去与作者情感融为一体更重

情感体验与表现研究

关于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情感体验与表现研究 一、课题提出 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像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情感体验是感知音乐的基础,是音乐欣赏十分重要的过程,它能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感受音乐美。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它能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和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把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放在总目标的首位,把感受与鉴赏、表现放在学段内容标准的前面,强调感受、鉴赏、表现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由此可见,如何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表现能力,是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重点,也是近年来音乐教育工作者努力研究的课题。 二、实验过程与方法 2000年3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情感体验与表现研究》课题组成立,实验对象为2000、20001年度的1~4年级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在同年级中随机抽取一个班作为实验班试教,观察其实施效果,经历了准备、实验、总结三个阶段。 对实验过程中所采取消的措施和方法归纳如下: (一)营造欣赏氛围 良好的欣赏氛围有助于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能鼓励、帮助学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进行大胆的尝试,展开自由的想象和表现。 创设情境就是再现音乐所描绘的情景,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景中进行着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那么应该怎样在欣赏教学中创设情境呢?图画是展开形象的主要手段,利用图画再现音乐情境,符合低年级儿童对形象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认识特点,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及大屏幕投影,可以营造出优秀且感人的情境,而且能大大提高效率。在课堂中让学生自己进入角色、扮演角色,音乐中的角色不再是书本上的,而就是同学们自己。这样。孩子们对音乐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

情感_情境教育理论构建的命脉_李吉林

2011年第7期(总第378期) No.7,2011 General,No.378 EDUCATIONAL RESEARCH 情感:情境教育理论构建的命脉 李吉林 [摘要]儿童时期是一个人一生奠基的关键时期。30年来,我不懈地追求儿童发展的规律,初步构建了以儿童为主体的、自成体系的情境教育理论框架。情感,让我迈出情境教育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我提出了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教育主张,构建了情感与认知结合获得教学高效能的课程范式。在回顾整理情境教学的探索历程中,我概括出情境教学促进儿童发展的“五要素”,构建了情境教育的基本模式和基本原理,并对情境课程进行了网络构建。回顾情境教育理论构架的历程,我的“爱”与儿童的“情”的交融,构成了情境教育理论构架的内核。“情”是教育的“魂”,是情境教育的命脉。 [关键词]情感;情境教育;五要素;基本模式;基本原理 [作者简介]李吉林,江苏情境教育研究所所长、特级教师(江苏南通226001) 儿童时期是一个人一生奠基的关键时期,而 儿童本人却不知其间的重要,因此,作为他们的教师,责任就格外重大,需要良知和真挚的情感。50多年来,我一直在儿童中间,知儿童所需、所求,爱儿童所爱。内心世界这一核心决定了我对小学教育、对儿童倾注着炽热的、始终不渝的情感。可以说,儿童是我的挚爱,是我心灵的寄托。对于神圣的教育,我虔诚相待。这种纯真的不可淡化的情感,使我在情境教育探索与发展中时时、事事围绕着儿童去思量。其过程让我体验到探索者的情感会萌生着内驱力和追求的方向。 为儿童着想,是我每天思考的内容。从目标到途径,从途径到方法,从整体到局部,以至细节都是为了儿童。基于这朴素的理念和思维方式,驱动着我不懈地去探究儿童发展的规律,但那是一个漫长的历程。历经30年之久,我终于初步构建了以儿童为主体的、自成体系的情境教育理论框架。情感贯穿其中、渗透其间,成为情境教育理论建构的命脉。 一、情感,让我迈出情境教育的第一步 30多年前,在那令人难以忘却的文化浩劫后,改革的春风吹进校园,但是语文教学的课堂像其他学科一样是封闭的,课堂远离了多彩的生活,切断了源头,符号与生活之间断裂了。没有源泉的语言,没有源泉的思维,必然是僵死的。 这使我终日沉浸在求索解决的方案、对策的思考中。困惑中,我联想到中国古代文论“意境说”。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这八个字阐明了“物”、“情”、“辞”三者的关系,我顿觉豁然开朗:“外物”、“情感”、“语辞”这三者对儿童语文学习恰是缺一不可的。 反复琢磨、思量后,我毅然带班上的孩子走出禁锢的课堂,走进周围世界,去感受客观外物的丰富和多姿多彩,挣脱了封闭式教学的束缚。观察中,儿童表现出的兴奋的情绪,激起的强烈的表达欲望,生动的即兴描述的现实场景,让我感到在美的情境中儿童情绪的热烈。 这种源自生活获取的真切的感受和画面,同

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目前我们使用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教材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特别强调了一项教学任务——情感教育。怎样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情感教育呢?这里我谈谈个人的体会。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的关系十分密切,英语教学富含情感教育,而情感教育又是英语教学的先导。 ①所谓英语情感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以人为本”,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地激发和调动学生有利于英语学习的积极情感因素,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自信心、主动性和目的性,提高英语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教学中的师生共同参与并和谐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发展。在教学实践中,为实施情感教育,一些老师就搞成了刻意的去寻求“情感点”,效果是适得其反。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情感教育的强调很有意义,也很有必要。那么作为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该如何做好“情感”教育呢? 首先,我认为不应该把“情感”教育作为刻意追求的一种教学手段或一个教学过程,而应该是作为一种潜移默化的学习方式。 ②谈到教师作为课堂上的语言输入和教学组织者,不仅是知识和智慧的传播者,也是学生的榜样,其情感的力量有时比知识本身的传播更能影响学生。记得在原来的教材中,初三年级Have a good time 这部分的教学中,讲到了我们国家的第二大岛海南岛作为著名的旅游圣地,它的民族、人口、名胜、景观等各方面的内容。在制作课件的时候,我专门上网找到了海瑞、东山岭、万泉河、海南的少数民族等方面的图片,让我们那些几乎没有去过海南的学生大开了眼界,有了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可是我总觉得还是不够,应该再给学生拓展更高层次的认识着眼点,我找来一幅中国地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海南岛。学生不经意间,很自然的,我的情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目标达到了。我们的教学重点之一——宾语从句也再次呈现。 再者,我认为情感教育在现行的教材中几乎每个单元每个话题都隐含着相应的教育内容,教师应充分挖掘并利用教材中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因素,有目的、有意识地与英语教学结合起来。在每节课上,随时展开情感教育。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英语的同时受到思想感情的熏陶。其实,情感教育的内容就是一句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话语。但就是那画龙点睛的一句话,会令那些情商越来越低的学生在眼花缭乱的课堂表演过后有更深的情感体会。因为情感因素除了对学习过程产生直接影响,也是影响学习效果和成功程度的重要因素。 ③情感教学原则体系中的核心原则就是寓教于乐。这条原则的基本涵义是使学生在快乐兴趣的情绪状态中学习。教师让学生在“乐中学”到“学中乐”的情感转化体验中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比如这学期我们学八年级(下)Unit 3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许多男孩子对科幻很着迷的,我让他们下去查

分析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策略

分析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策略 小学阶段正是情感比较丰富的阶段,在小学音乐中,情感因素是具有很大的作用。对音乐而言,听音乐就是一种审美的体现也是一种对情感很有效的调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情感提升音乐素养,而且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体会音乐的思想内涵,从而极大的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标签:小学音乐;情感教育;对策 情感教育实际上是精神教育,其授课方式为在实际授课中适当的关注学生心理变化、情感变化,从而加强学生对于学习音乐的态度,观察学生是否真正感受到音乐课或者聆听音乐的快乐。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将对于物质的追求逐渐转化为对精神的追求,随之,教育界刮起了一阵新课程改革风。在新课程改革下,不仅仅是单纯的追求高成绩,而是在追求成绩下,更高的要求自身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不仅要单一的提高智商而且要提高情商。对于小学教学中,课程比较单一,继而小学音乐教学已成为培养学生情感的重要课堂,这样既培养学生兴趣还带给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 1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原因 1.1 社会要求,时代呼唤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在追求高质量课堂教育的同时更加注重情感教育,智商情商两者都不可缺失,同时,受教育课程改革,素质教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因此培养情商、对情感教育应从小学抓起,从音乐教学的课堂抓起。在小学阶段,学生情感类型比较丰富,并且小学生学习具有随性学习的方式,也就是说学习情感具有不稳定性,只有感情的到迸发才会主动学习,主动接受知识,所以要想提高学习知识的能力就必须让情感先得到丰富和提高。依据目前来看,社会竞争力不断被提高,小学生之间的竞争力也是不可小觑,这样就不可避免的对小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量的压力。另外,为提高学生自身技能家长也会给孩子报名各类补习班,兴趣班这样也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压迫,压榨学生娱乐时间,使学生情感低落,对各类学习失去兴趣,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成绩日益下滑。正是因为这类现象,小学音乐教育情感才更为重要,通过音乐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让学生逐渐对学习产生兴趣,心理变化得到改善,从而逐渐提高学习效率,是学习成绩得到提高。促进个人身心发展。 1.2 小学学校情感教育的缺失 小学教育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阶段,在小学设置音乐课程是符合我国现代化教育体系的发展和改革趋势的。小学课程比较少,小学音乐课不仅可以增添学生的学习生活乐趣还会以听音乐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审美,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起到提高作用。而在一些偏远地区,留守儿童较多的地区,与发达地区相比由

抓住核心价值 注重情感体验《木兰从军》片段及反思

抓住核心价值注重情感体验《木兰从军》片段及反思 抓住核心价值注重情感体验《木兰从军》片段及反思 设计理念: 1、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花木兰就是忠孝的完美结合,课文虽然写的是花木兰代父从军的全过程,但把叙述的重点放在了集中体现木兰“孝”的情节上。所以本课教学设计在整体把握文本神韵的基础上重点抓住人物的核心价值(花木兰爱亲人胜过自己),紧扣语言文字,以读为本,展开全文的学习,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真正做到立足工具,弘扬人文,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2、本课的设计,着意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挖掘文本内涵,通过相关资料的拓展,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旨在让学生通过与文本进行更深层次的对话,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也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片断一] 复习旧知,感悟形象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说说看你了解到花木兰是个怎样的人呢? 生1:她是一个女英雄。 生2:我知道她是一个文静俊美的姑娘。 生3:朝廷召见她,要封她做大官,花木兰却拒绝了。她是一个淡泊名利的女英雄。

生4:她是一个孝顺父母的人。 生5:她还是一个爱国爱家的人。 生6:她是一个非常勇敢的人,在征战中她像男儿一样英勇,立下了赫赫战功。 师:的确,木兰是个爱国爱家、英勇善战、淡泊名利的女英雄。我国历史上曾经涌现了无数的英雄,他们驰骋疆场、精忠报国。在众多的英雄中,花木兰这位女英雄的形象一直夺目耀眼。与其他英雄相比,她孝字当头,爱亲人胜过了爱自己。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木兰从军》的故事,去走近这位爱亲人胜过爱自己的巾帼英雄。 [反思]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花木兰曾经被封为“孝烈大将军”,她可以说是忠孝的完美结合,我国历史上曾经涌现了无数的英雄,在众多的英雄中,花木兰这位女英雄的形象却熠熠生辉。千百年来,她的故事广为流传,这都是因为她孝顺父母,爱亲人胜过了自己。“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当今时代老百姓更看重于“孝”,社会也需要更多像花木兰一样关心、孝顺父母的人。仔细研读教材,你会发现课文内容也是以“孝”为主组织编排的,课文着重描写了木兰从军这一部分,略写了木兰驰骋疆场,淡化了木兰功成身退,所以本文起点和落脚点在“孝”上,在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爱亲人胜过了自己,展开全文的学习。这样集中力量突破一点,花木兰的形象在学生的心中变得鲜明、鲜活。学生感受到的英雄花木兰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变得有血有肉、有情有义。这位令人称赞的女英雄也有一颗平常人所不及的孝心。 木兰从军,花木兰,传统文化,人生观,中国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正式)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克勒沟学区新地小学--朱艳敏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情感, 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 只能培养出伪君子”。《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为出发点,把对情感态度的培养作为教学的总体目标之一提出来了,这就告诫我们广大的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考虑认知因素,还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它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用“心”施教,要积极创设条件,使学生的情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陶冶,从而进一步努力使数学教学实现认知与情感的和谐统一。下面结合教育实践,谈谈我个人的几点浅显的看法。 一、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 情感,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是人们复杂心理括动的一种反应。情感教育,是在教学情镜中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的变化,产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领域的过程。正如人文心理学家罗杰斯所指出:学习本身就包括认识和情感两个方面。作为学生(学习的主体)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其智力因素担负着信息加工的任务,即对信息进行感知、加工、识记、保持和应用。它可以使人类积累的经验转化成个体的知识结构,属于主体的操作系统。而非智力因素担负着信息选择的任务,即对信息进行鉴别、筛选,当认为是有趣的、有价值时,主体便主动而有效地吸收,否则反之。这就是为什么有的教师一味加大知识信息量而不能真正进入学生头脑的原因。因此非智力因素对操作系统起着始动、定向、维持和调节的作用,它属于主体的动力系统。我们的教学如果只注重操作系统的过程,即认知过程,而忽略动力系统的过程,即情感过程,因此数学教学必须努力实现学生的认知与情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和谐统一,在充满活力的教学过程中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现状

注重情感体验 突出语言感悟

注重情感体验突出语言感悟 “作者胸有意,入境始与亲”。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善于拨动学生情感的弦,使学生得到充分的情感体验。下面以《二泉映月》的教学为例,谈谈我的做法和心得。 一、由问入境,触碰情感 通过问题引入:你知道《二泉映月》是什么?(板书:一首曲子一处风景) 这个问题一下子把学生的思绪引入了文本,在全课的学习中起过渡作用。 二、倾听心声,陶冶情感 阅读主体的悟是对文章言外之意、味外之味的整体感知,而这种悟的关键就在于阅读主体的想象。教育心理学认为,想象和联想是主体感悟、体验课文的重要手段,它具有现实性,同时也具有极大的跨越性、跳跃性、自由性。它能使阅读主体在短时间内去搜寻记忆与阅读对象的契合点,从而达到领悟的境界。它是学习主体完成学习任务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和手段。 在了解阿炳《二泉映月》的内涵这一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运用友善用脑中6M策略(音乐、运动、调动多个感官、思维导图、冥想、以我自己的方式记忆)之一——冥想策略,感受阿炳的赞叹、怀念、思索、抗争、向往…… 音乐家贺绿汀曾说:“《二泉映月》与其说是描绘了二泉的风景,不如说是阿炳苦难一生的真实写照。”阿炳生活的年代,历经清朝、民国、军阀混战、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时期,是中国近千年历史上最动荡不安的一段岁月。这首曲子,是他辛酸一生的写照,是一部心灵史,也是一部苦难史。驾驭这样的教材,必须对历史有所了解,才能在宏观上把握准情感基调,对文本进行正确解读。再加上阿炳的一生富于戏剧性,有着冰火两重天的经历,所以在对人物情感的把握上,我下足了功夫。我根据文本和曲子的特点,在教学中用了五分多钟的时间让学生在冥想中体会曲子的内涵,冥想的方式帮助学生听出曲子里蕴涵的诸多复杂的情感。 “阿炳的心灵和淙淙的流水产生了神奇的感应,他的心禁不住颤抖起来。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从他的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乐曲。思考:你听出了阿炳的什么心情?”播放乐曲课件。 当乐曲行进到似断又续、似有若无之处时,师见缝插音:“听,说到伤心处,阿炳已经泣不成声,哽咽着说不出话来。”乐曲结束时,师缓缓承接:“一曲终了,阿炳意犹未尽,我们仿佛听到他还在说,还在说……” 人们常说:“提领一顿,百毛皆顺。”这两句短短的音外话,仿佛穿越学生思

所谓情感教学法

浅析新课标下英语的情感教学 关塘中学李翠兰 我国古语中就有“亲其师,信其道”之说,意思是学生只有在情感上接纳教师,在人格上去尊重教师时,才能听从老师的教诲,模仿他的言行。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师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之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 情感,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认识主体结构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非智力因素。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和对科学知识的学习,总是要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才能折射出来。而中学生的情感往往带有极强的游移性,不善于用理智控制情感,却常常以情感影响理智。老师应该用情感去调动学生的上进热情,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完善自己。这就是情感教育教学法的核心。 所谓的情感教学指的是以人为核心,充分尊重人的本性(natural disposition)、平等(equality)、自由(freedom)、关怀及精神追求的尊重。英语教学离不开情感教学,由于学生个体本身性格、身心状况方面等的差异与区别,教师要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概念(self-conception)的实现,尊重学生的尊严、价值取向、、愿望、体验、个性解放,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创新意识及能力,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素质发展的人。 传统英语教学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

法,学生只要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缺乏独立读书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对于教师所讲的知识并未入心,久而久之,就把学习看作了一种负担 新课改的实行更加体现了英语是一门技能语言,不仅要了解相关的知识,更要运用它去表达自己,唯有这样才能学好。英语教学的根本任务,简单地说就是用英语进行交际。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目前“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等现状,根本无法达到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要改变这一现状关键是要在教学上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要让教师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在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潜能,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消除学生对学习的逆反心理,从而实现人才素质和整体优化。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实施情感教育模式。在渗透情感的教学活动中,通过互相影响,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和学习的主人,从而产生极大的主动学习,主动合作,主动发现和主动发展的热情,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和新型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要把情感教学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我认为要做到下面几个方面:第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情感氛围。教师的情感、心理状态和个性以及对学生所采取的态度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而情感是学生思考的催化剂,只有在积极健康的情感驱动下,学生才能在英语学习中获得乐趣。故在每一堂英语课上,教师都要营造浓郁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要表现出高尚的教学爱心,用微笑对待每个学生,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探索共4页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探索在课堂教学中,常有学生对思想品德学习课不感兴趣,而导致教学效果欠佳,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偏重于语言信息与行为信息的传递,忽视了情感信息这个要素在课堂教学信息系统中的重要作用。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壤上。”如果缺少积极的情感投入,课堂教学活动将变得沉闷、机械、乏味和程序化,缺少活力和乐趣,缺乏对知识的探求和求知欲的刺激。那么,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呢? 一、挖掘思想品德教材,有效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因素,这就要求教师要体现主体功能。同时,创立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教师不应是情感的传递者,而应做到情感的促进者,教师自身的情感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直接的极大的影响,教师运用不同的情感进行教学,学生也就会相应的做出不同的反应。 1.现行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因素,为思品教师进行情感教学提供有利条件。以人教版为例,主要对学生进行认识自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的教育,使他们感受生命的可贵、体会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的关系、养成孝敬父母、尊重他人、崇高科学、自主自立、敢于竞争、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热爱和平。这些内容都是情感教育的最佳素材。 2.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注意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的情感,在这一点上,思想品德课是与其它学科有着独特的优势。

但必须采取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方式、方法,做到有理、有据,以理育情。如《灿烂的中华文化》,介绍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还渗透着激发学生“爱我中华”的荣誉感与自豪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内容。 3.教材中的情感并不直接的展现在读者眼前,而以显性和隐性的文字呈现。所谓显性情感,是指通过阅读文字、浏览图片,让人能直接认知活动自动停止,即使不停止,认知活动也不会有实际的效果。因此,感受的情感,学生就能把握住文中所渲染的情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也能很轻松地引导学生去感受情感,教学就会很顺利,但遇到隐形情感的文章时,整个教学就不那么容易了,原因在于不能把隐性情感发掘出来。所谓隐形情感,是指文章内容主要反映客观事实,不带明显的情感色彩。这类文章中情感是隐性的,需要去感悟和体会。所以老师在处理教材内容时,要分辨好显性和隐性情感,将隐性情感发掘出来,将显性情感表达得更充分。 二、创设具有情感的教学氛围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触景生情,在充满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取知识,学得轻松愉快。 1.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情绪应该是快乐、积极、亲切的,这样才能营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气氛,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学习。当教师带面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走进教室时,学生也会因此感染积极情绪,从而倍感亲切、温暖,快乐之情油然而生。这样,学生神经轻松,情绪饱满,也

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与实施策略

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与实施策略 在小学阶段,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都能观察到学生已经有了较为明显的感情变化。而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情感健康发展的重要课程,这就要求小学语文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融人对小学生的情感教育。就此,本文在简单阐述情感教育的基础上,针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提出相应的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首先要明确情感教育对小学生的重要作用。学生在小学阶段,各类情感正处于萌发状态,小学语文教学作为最贴近学生心理情感的教学,在其教学过程中融人情感教育对小学生来讲,最合适不过。而情感教育对指导小学生情感的正确发展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对促进实现我国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有着重大意义。然而,目前情况下,虽然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事业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已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仍不能满足当今时代素质教育发展的需求。所以,为促进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加强小学生情感教育刻不容缓。 一、情感教育的界定 情感教育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提高学生的对于课堂的学习体验以及学习阅读能力作为教育目标,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个性能力,从而使学生在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而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施行情感教育,则要求小学语文老师与小学生站在同一情感高度,深入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变化特点,在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的同时,对学生进行隋感指导,这样才能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实施策略 (一)加强小学语文教师自身修养 作为为人师表的典范,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有效实施的情感教育,首先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自身具有较高的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