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四章 国土开发与保护 第三节 南海诸岛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教学案 中图版必修第二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四章 国土开发与保护 第三节 南海诸岛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教学案 中图版必修第二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四章 国土开发与保护 第三节 南海诸岛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教学案 中图版必修第二册

第三节南海诸岛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

01、预习准备区

精心准备夯实基础

一、南海诸岛

1.南海诸岛与南海

(1)南海诸岛为南海中我国许多岛礁的总称,属□01海南省和广东省。

02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03南沙群岛。

(2)组成:东沙群岛、□

04210万平方千米。

(3)南海:属于我国管辖范围的约有□

2.历史证据

05最早发现、命名和开发利用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最早并持续、和平、有效地对南(1)中国□

海诸岛及相关海域行使主权和管辖,确立了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相关权益。

(2)1947年2月28日,中华民国政府发布完成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06接收公报。

(3)1948年2月,中华民国政府公布了《中华民国行政区域图》及附图《南海诸岛位置图》,

07南海断续线。

明确标示了南海诸岛名称和□

(4)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继续行使对南海诸岛的主权。

3.国际证据

(1)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均承认包括□08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属于中国领土。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南海周边国家对我国主权并未提出任何异议。

1.判断正误。

(1)南海诸岛都属于海南省。(×)

(2)南海诸岛普遍面积较小。(√)

2.最早确立南海断续线的是( )

A.《中华民国地图》

B.《南海诸岛位置图》

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图》

D.《广东省地图》

答案 B

解析1948年2月,中华民国政府公布了《中华民国行政区域图》,其附图即《南海诸岛位置图》,明确标示了南海诸岛名称和南海断续线。

3.简述我国捍卫南海主权的地理理由。

提示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油气和渔业资源丰富;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位于海上交通要道;利于国防安全,保护我国领海。

二、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

01黄尾屿、赤尾1.组成:钓鱼岛亦称钓鱼台、钓鱼屿和钓鱼山,钓鱼岛的附属岛屿主要包括□

屿、南小岛、北小岛、北屿、南屿和飞屿等,分散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东部边缘。

2.自然环境

(1)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总面积约5.69平方千米。钓鱼岛面积约3.91平方千米,海拔约362米。

(2)钓鱼岛附近海域鱼类资源众多,拥有丰富的□02石油和□03天然气资源。

3.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是中国人最早发现、命名和利用的。众多古今中外的地图均标绘钓鱼岛属于中国。

1.判断正误。

(1)钓鱼岛位于黄海海域。(×)

(2)早在明初,钓鱼岛就已归中国所有。(√)

2.钓鱼岛附近海域拥有丰富的( )

A.锰结核 B.淡水资源

C.油气资源 D.煤炭资源

答案 C

解析钓鱼岛附近海域鱼类资源众多,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02、任务探究区

思维探究实践运用

任务探究南海诸岛

材料一2011年6月以来,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在南海问题上的争端频频发生。越南、菲律宾等国均以不同方式主张自己在南海的利益,并且拉拢第三方参与南海争端,如越印签署南

海海上石油开发协议,菲日声明南海是其共同利益等,导致南海问题日益呈现复杂化、国际化、同盟化的趋势。

材料二2011年10月17日,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重申我国在南海的主权权益。强调南海存在岛礁主权和部分海域划界争议应由直接当事国通过友好协商和平解决,共同维护南海局势和平与稳定。

材料三下图为南海群岛分布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材料中反映了我国重要的海洋国情是什么?

(2)据图分析我国南沙群岛容易被他国占领的原因。

(3)为了解决南海争端问题,南海各国应该遵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提出的哪些原则?[成果展示] (1)海域划界和岛屿归属有争议。

(2)远离我国大陆,补给困难;海岛面积小,淡水资源匮乏,不利于驻军。

(3)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公平分享海洋利益;合作开发和保护海洋;和平利用海洋。

1.岛屿成因类型

世界上的岛屿根据成因可划分为大陆岛、火山岛、冲积岛、珊瑚岛等,南海诸岛属于□01珊瑚岛。

2.组成及行政区划

(1)东沙群岛:属于广东省。

(2)南沙群岛、西沙群岛和中沙群岛,属于海南省三沙市。

3.重要性

南海是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联系亚洲、大洋洲和非洲的海上枢纽,我国有60%的外贸运输经过南海。三沙市地处南海,战略位置极为重要,是我国南部安全的重要屏障,保障着我国能源、矿产资源和运输安全。三沙市是我国捍卫国家主权的前沿和重要依托。

4.中国对南海诸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1)最早发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在今广东地区设置南海郡,1992年,中国学者在南沙群岛最大岛屿—太平岛上,发现了秦汉米字压印纹硬陶片,表明上古时代中国人最早发现南沙群岛。

(2)持续开发利用:秦汉以来,中国人民一直在南海诸岛活动,并留下了大量证据。

(3)行政管辖

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均承认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属于中国领土,很多国家出版的地图均标明南海诸岛属于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南海周边国家对我国主权并未提出任何异议。

2012年6月21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市三沙市,下辖西沙、中沙、南沙诸群岛及海域,三沙市人民政府驻西沙永兴岛。据此完成(1)~(2)题。

(1)三沙市成立的主要意义或职能是( )

A.应对南海周边形势变化

B.促进海南省城市化进程

C.加强对岛屿和海域的管理

D.开发南海资源

(2)为促进海岛的开发,特别是无居民海岛(不作为常住户口居住地的岛屿、岩礁和低潮高地等)开发,首先要完善的设施有( )

①交通运输②能源供应设施③淡水供应设施④机场建设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科学思维

维护南海诸岛权益的途径

第(1)题,三沙市成立的主要意义或职能主要是加强对岛屿和海域的管理。第(2)题,为促进海岛的开发,应完善交通运输设施,便于资源的运输;完善能源供应设施,保障能源供应;

岛屿面积小,淡水不足,应完善淡水供应设施;岛屿面积小,不适合机场建设。

[答案] (1)C (2)B

提升运用能力

2019年1月29日,交通运输部南沙群岛海上救助中心在南沙群岛永暑礁挂牌成立,这是我国政府履行国际公约,保障南海海域海上航行和运输安全的具体举措。下图为南海诸岛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永暑礁位于( )

A.甲群岛 B.乙群岛

C.丙群岛 D.丁群岛

答案 D

解析永暑礁位于南沙群岛。读图可知,甲为西沙群岛,乙为中沙群岛,丙为东沙群岛,丁为南沙群岛。

2.关于永暑礁及其周边海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位于北温带

B.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C.主权历代以来都属于中国

D.隶属海南省三沙市管辖

答案 A

解析根据纬度可知,永暑礁位于热带。

任务探究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

钓鱼岛(下图)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东部边缘,在地质结构上是附属于中国台湾的大陆性岛屿。钓鱼岛列岛周围海域面积约为17万平方千米,相当于5个台湾本岛面积。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钓鱼岛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十分丰富,分析在其开发过程中可能带来的问题及其对策。

(2)当前,大规模海洋开发在促进经济发展、解决资源短缺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海洋环境问题。人类应如何保护海洋环境?

(3)中国政府曾多次发表声明:中国政府对钓鱼岛及其周围海域拥有不可争议的主权。阐述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有何重大意义?

[成果展示] (1)问题:过度捕捞;海洋污染。

对策:合理捕捞,建立休渔制度;防治海洋污染,加强海洋管理。

(2)制定相应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入海污染源的控制;加快沿海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达标排放;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加强海洋环境的监测;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

(3)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和能源,有利于增加我国资源和能源的保有量;有利于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强化全民海洋意识,树立海洋国土观念。

1.地理位置: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位于北纬25°40′~26°00′、东经123°20′~124°40′之间,距浙江温州市约356千米、福建福州市约385千米、台湾基隆市约190千米。

2.主要岛屿

续表

3.中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1)最早命名:目前所见最早记载钓鱼岛、赤尾屿等地名的史籍,是始撰于1403年(明永乐元年)的《顺风相送》。

(2)行政管辖

2013年7月11日,以“通江达海、兴海强国”为主题的2013中国“航海日”大会在江苏南通航运学院体育馆隆重举行。据此完成(1)~(2)题。

(1)有关钓鱼岛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仅指单个岛屿②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③地处东海海域④是台湾省的附属岛屿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关于钓鱼岛重要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附近海域自然资源丰富②是中国出入太平洋的重要门户③战略地位重要④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科学思维

岛屿重要性的分析思路

第(1)题,钓鱼岛既指单个岛屿,是中国东海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主岛,也是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统称;自古以来,钓鱼岛就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是台湾省的附属岛屿。第(2)题,钓鱼岛附近海域自然资源丰富,是中国出入太平洋的重要门户,战略地位重要;钓鱼岛的科学研究价值较小。

[答案] (1)C (2)B

提升运用能力

自古以来,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我国固有的领土。读我国钓鱼岛附近地形及剖面图,完成1~2题。

1.有关钓鱼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钓鱼岛在清朝初期已属中国

B.是琉球群岛的组成部分

C.面积约7.3平方千米

D.是台湾省的附属岛屿

答案 D

解析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和北小岛及一些礁石等组成,总面积约5.69平方千米,其中钓鱼岛面积约3.91平方千米。自古以来,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我国固有的领土。在历史上,明朝初期钓鱼岛就已明确属中国所有。钓鱼岛地处水深不足200米的东海大陆架,是我国台湾岛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向东与琉球群岛之间以水深2

000多米的冲绳海槽相隔,是我国台湾省的附属岛屿。

2.从地质上看,钓鱼岛( )

A.地处东海大陆架

B.其东侧是大陆架

C.处在太平洋板块

D.处在冲绳海槽

答案 A

解析在地质上,钓鱼岛地处水深不足200米的东海大陆架,是我国台湾岛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向东与琉球群岛之间以水深2 000多米的冲绳海槽相隔。

03、综合活动区

释疑教材拓展视野

图表问题巧点拨

[教材第102页探索]

点拨 1.依据材料即可回答。

2.说明钓鱼岛从古至今就是我国的领土。

答案 1.最早记载钓鱼岛的史籍始撰于1403年,距今已有600多年了。

2.略。

[教材第103页思考]

点拨可以上网、到图书馆等查阅相关资料。可以从古地理、历史、航海、贸易等类别的书籍与资料查找相关资料。

答案略。

[教材第105页思考]

点拨可以上网、到图书馆等查阅相关资料。可以从古地理、历史、航海、贸易等类别的书籍与资料查找相关资料。

答案略。

[教材第106页思考]

点拨根据案例材料总结即可。

答案三沙市地处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联系亚洲、大洋洲和非洲的南海,是我国南部安全的重要屏障,保障着我国能源、矿产资源和运输安全。是我国捍卫国家主权的前沿和重要依托。

[教材第107页作业题]

点拨 1.时间轴中的资料反映了中国先民发现、开发、管辖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过程,说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是中国人最早发现、命名和持续利用并管辖的。

2.可以上网、到图书馆等查阅相关资料。

3.可以参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发现、开发、管辖时间轴”并依据要求作答。

答案 1.略。

2.1992年,中国通过《领海及毗连区法》,写明钓鱼岛等岛屿是中国领土;2013年,中国政府按照国际通行做法,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钓鱼岛纳入防空识别区;2017年,研究韩日历史的日本史学家久保井规夫公开的日本古代地图证实了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以上为举例)

3.略。

地理实践深探索

方向与建议

1.查找我国维护南海权益的相关资料。

2.调查南海诸岛开发利用现状。

3.调查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相关事件。

展示与评价

略。

04、课后检测区

夯基固本练速提能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

随着《全国海岛保护规划》的正式出炉,我国强化了对海岛的保护。据此完成1~2题。1.下列岛屿中,位于我国南海的是( )

A.舟山群岛 B.钓鱼岛

C.台湾岛 D.黄岩岛

答案 D

解析舟山群岛、钓鱼岛和台湾岛位于东海,黄岩岛位于南海。

2.关于南沙群岛及其周边海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位于北温带

B.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C.岛屿面积都较小

D.隶属海南省三沙市管辖

答案 A

解析南沙群岛及周边海域位于热带海区。

2017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三沙市委书记表示,2017年三沙市将继续进行一系列“生态岛礁”修复工程前期工作,其中包括黄岩岛环境监测站前期工作。据此回答3~4题。

3.黄岩岛属于( )

A.台湾省 B.海南省

C.广东省 D.广西壮族自治区

答案 B

解析结合我国行政区的划分知识和材料中三沙市管辖的范围可知,黄岩岛属于我国海南省。4.开展黄岩岛环境监测站前期工作的主要意义是( )

①宣示我国对南海的主权②促进三沙市城镇化进程

③加强我国对岛屿和海域的管理④促进南海煤炭资源的开发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 C

解析黄岩岛虽然岛屿面积不大,但海域面积广阔,对维护国家安全,加强我国对岛屿和海域的管理意义重大,①③正确;黄岩岛环境监测站对三沙市城镇化进程和促进南海煤炭资源开发没有影响,②④错误。

永兴岛是海南省三沙市政府驻地。长期以来,水资源短缺是困扰永兴岛发展的重要因素。读图,完成5~6题。

5.三沙市政府位于(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B

解析三沙市政府位于永兴岛,永兴岛属于西沙群岛,图中乙为永兴岛。

6.永兴岛长期以来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 )

A.地表水不易存储

B.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C.降水时空分布不均

D.气候炎热,蒸发强烈

答案 A

解析永兴岛面积较小,四面环海,地表水不易存储,水资源短缺。

台湾是我国的宝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0世纪60年代以来,台湾经济发展迅速。读图,完成7~8题。

7.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位于( )

A.大陆架 B.大陆坡

C.海峡 D.洋盆

答案 A

解析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均位于大陆架上。

8.钓鱼岛位于上图中的(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答案 C

解析钓鱼岛位于台湾的东北,c处为钓鱼岛。

2016年12月23日至2017年1月13日,由人民海军辽宁舰等组成的航母编队,首次完成跨海区、跨年度远海训练航行。读辽宁舰航母编队首次远海训练航行路线示意图,完成9~10题。

9.该航行路线图说明( )

①渤海是我国的内海②东海是我国的领海③台湾岛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④我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具有无可争辨的主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渤海是我国的内海,但这不能通过航行路线说明;东海海域只有一部分是我国领海,并非全部。

10.此次远航训练告诉我们( )

A.有争议的海域需要通过武力解决争端

B.为捍卫国家海洋权益,必须建设强大的现代化人民海军

C.解决海洋争端,我国一直秉承“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

D.只有远航训练海域是我国的领海

答案 B

解析对于海域划界问题,我国政府主张通过谈判协商,秉承“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但远航训练不能说明这一方针,远航训练海域不是我国领海全部。

“钓鱼岛是中国的”。读我国钓鱼岛等高线分布图(单位:米),回答11~12题。

11.钓鱼岛的环境特征是( )

A.山脉南北走向 B.夏季低温少雨

C.南部陡北部缓 D.南侧河流较多

答案 C

解析读图可知,钓鱼岛上的山脉呈东西走向;该岛纬度低,受海洋影响大,夏季高温多雨;根据图中等高线可知,南部陡北部缓;图中显示,北侧河流较多。

12.钓鱼岛所属的省级行政区是( )

A.浙江省 B.福建省

C.海南省 D.台湾省

答案 D

解析钓鱼岛属于台湾省。

二、综合题(共2小题,共52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6分)

2019年7月12日,记者从海南省三沙市委宣传部获悉,该市新建8 000吨级交通补给船当日在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码头获得命名“三沙2号”。“三沙2号”全长128米、宽20.4米、吃水5.7米,总排水量8 000吨。该船具有综合运输补给、行政管辖、应急救援指挥、紧急医疗救助、岛礁科学考察等功能。下图为三沙市位置示意图。

(1)图中四个群岛中,属于三沙市的有哪些?说出其名称。(6分)

(2)分析三沙市地理位置的重要性。(4分)

(3)建设海洋强市是三沙市发展的重要任务,在建设海洋强市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8分)

(4)“三沙2号”投入使用的意义有哪些?(8分)

答案(1)B西沙群岛,C中沙群岛,D南沙群岛。

(2)三沙市地处南海,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联系亚洲、大洋洲和非洲的海上枢纽,交通地位非常突出;战略位置极为重要,是我国南部安全的重要屏障,保障着我国能源、矿产资源和运输安全;三沙市是我国捍卫国家主权的前沿和重要依托。

(3)控制人口规模;合理发展海洋产业;控制旅游业规模;防止过度捕捞;保护海洋环境;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海上执法队伍;大力发展海洋科技等。

(4)提升三沙市岛礁间的交通运输保障能力;增强海上应急救援和医疗救助能力;提升三沙市对南海的控制能力;增强三沙市维护海洋权益的能力等。

解析第(1)题,读图即可判断。第(2)题,从交通位置、资源位置、战略位置等方面归纳。第(3)题,从海洋产业发展、人口数量、海洋环境保护、海上执法、海洋科技等方面归纳。第(4)题,结合“三沙2号”的作用即可归纳。

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

材料一2019年2月20日,中国海警2305舰艇编队在我钓鱼岛领海内巡航。这是2019年中国海警舰艇第五次进入钓鱼岛领海巡航。

材料二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和历史现实:大陆架是陆地国土的自然延伸部分,其外延按物质来源划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76条规定:“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架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

材料三下图为钓鱼岛及附近地区剖面图。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报告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研究报告 初一地理 唐倩颖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研究报告 最新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是在新时期新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实现全面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理论纲领性文件,它在课程理念、评价机制、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与现行地理教学大纲有较大的不同,是与时俱进的产物。 一、《课程标准》体现了最新的教育理念 1.《课程标准》依据情感心理学的教学论思想和罗杰斯的“人本化教学”思想,取代了赫尔巴特的“学科三中心论”。在基本理念方面强调了学生全面发展的理论思想,以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共同发展;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上设置课程目标,以培养和谐的全面发展的未来公民。 2.《课程标准》基于布鲁纳“认知结构教学理论”的发展观,淡化、粗化具体知识内容,强化、细化地理技能和能力的要求,倡导以技能和能力培养的详尽要求或建议带动地理知识的学习,特别倡导探究式学习和以实践活动为主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心理结构的形成和改组,致力于科学精神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构建,以形成学生终生学习、探索新知的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品质。改变现行教学大纲过分注重教师“教”而忽视对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弊端,转而注重师生互动和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教育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教育思想具体化。 3.《课程标准》突出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的地理学科特点,既重视学科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培养,又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充分发挥地理学科文理兼备的综合优势,以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以“人—地”系统相互作用的科学原理为基础,以当前人类面临的重大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对象,以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的支撑下,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我国国情的地理课程。 4.《课程标准》大幅度增加了课程的选择性,7个选修模块给了学生很大的课程选择空间。既满足学生多元发展的需要,又给地方、学校、教师留下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余地。 5.基于“提供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的课程理念,突现地理学科的实用价值,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增强生活能力,《课程标准》突出了一些应用性强的领域,如设置“旅游地理”、“城乡规划”、“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等三个应用性强的模块。 二、《课程标准》改变了单一的评价方式 1.在《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中提出“在教学活动和学习评价中要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这一思想将逐渐改变我国当前把考试成绩作为惟一标准的评价方式,改正“应试教育”的一些弊病。通过对地理知识理解与应用的评价、对地理技能形成与运用的评价、对地理科学方法掌握及探究活动质量的评价、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形成的评价以及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和针对性等全方位、多角度、综合的评价机制,充分体现现代教育心理学“三维度认知心理”理论,有利于学生形成金字塔型的健全人格结构。 2.学分制的实施和必修、选修模块的设置,有助于教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便于“因材施教”,也有利于学生“发自兴趣的学习”,同时对教师和学生的主动发展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课程标准》构建了多维度的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选择地理科学知识体系中,基础的且“有用”的知识为学习内容,关注地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2.过程与方法尝试运用所学知识整理、分析、综合、归纳、解释地理信息,并将地理信息应用于地理学习、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中,“在做中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要以激发兴趣为主,包括“理解周围的世界”、“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等情感观念。渗透点具体、广泛、可操作性强。 四、《课程标准》调整了内容标准

谈谈对高中地理新教材的一点认识

谈谈对高中地理新教材的一点认识 高中地理新教材从1997年秋季开始在部分省、市试用,到现在已经三年多了。三年多,新教材全新的观念、新颖别致的图表、富有创新性的内容、能激发学生创造欲望的活动安排等均受到试用省、市的广泛好评。江苏省从2000年秋季开始在高一年级试用新教材,试用伊始,就受到广大师生的普遍喜爱。笔者对新编高中地理教材(实验修订版)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现谈谈自己对高中地理新教材的一点认识。 一、新教材的优点 1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新编高中地理教材强化了对学生进行环境观、资观、人口观、发展观和全球观的教育,体现了地理学科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特点,突出了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切实有效地发挥了地理学科的功能。 2强化了人地关系这条主线

新编高中地理教材在具体内容的选择上,在上册中从人的角度出发,以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为视角,由远及近介绍了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海洋环境和陆地环境,强调了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突出了自然环境、自然资以及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在下册中介绍了人类的生产活动、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以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分析了人类如何在自然环境中为解决基本生活而进行的生产活动,这些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人地相互作用所产生的问题。整个高中地理新教材中自然地理与人地理的比重大约为4:6,鲜明体现了人地关系这条主线,体现了地理学科的方向性和综合性,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 3有利于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养成 新编高中地理教材对老教材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精心编写了每个单元的导言、、阅读材料、自学材料以及活动内容等,充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了条。 4坚持与社会实际的紧密联系 新编高中地理教材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念,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十分重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阐述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重

2013年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国民能够在科学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地理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都对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 一、课程性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的两个显著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性质与社会科学性质。第二,地域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学习领域,由必修课程与选课程与选修课程组成。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1、学习公民必备的地理。建立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埂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2、满足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习探索扑克然奥秘、认识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3、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索。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4、注重信息技术在地理课程中的应用。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修订稿)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2017修订稿)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等特点。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性质,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 境和发展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是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相衔接的一门基础学科课 程,其内容反映地理学的本质,体现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地理 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等地理核心素养,学会运用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 提高生活品位和精神境界,为培养有见识、有胸怀、有责任感、有行 动力的公民奠定基础。 (二)基本理念 1.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核心素养。通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强化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 的生态文明理念;提升地理学科方面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具备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形成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的地理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意识。

2.构建以地理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程。围绕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构建科学合理、功能互补的课程体系,坚持基础性、多样性、 选择性并重,满足不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精选利于地理核心素养形成的课程内容,力求科学性、实践性、时代性的统一,满足学生现 在和未来学习、工作、生活的需求。 3.创新培育地理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育和形成过程的要求与特点,科学设计地理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自然、社会、生活等情境中开展丰 富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营造直观、实时、 生动的地理教学环境。 4.建立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评价体系。以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表现水平、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通过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检测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价值判断能力、思维 能力、实践能力等的水平,全面反映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一)学科核心素养 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概括性、专业化表述,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与提炼, 是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中或之后所形成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9版)-1 (1)

普通高中 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前言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础教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提现,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2003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知道了十余年来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践,坚持了正确的改革方向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基本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促进了教育观念的更新,推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有效推动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有效推动了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为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面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面对新时代对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面对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的新形势,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还有一些不相适应和亟待改进之处。 2013年,教育部启动了普高中课程修订工作。本次修订深入总结21世纪以来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宝贵经验,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努力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乘既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又具有国际视野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等特点。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建设美丽中国,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是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相衔接的一门基础学科课程,其内容反映地理学的本质,体现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地理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学会从地理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提高生活品位和精神境界,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二)基本理念 1.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通过高中地理学习,是 学生强化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提升地理学科方面的品格和

论高中地理新教材的发展变化及其教学意义

论高中地理新教材的发展变化及其教学意义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科学专业李元英2013115351 摘要 地理教材作为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是开展地理课堂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进行地理学习的重要依据。教材分析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它关系到教师的课程设计、课程组织与实施;更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教育目的的达成。现代教学论认为,要实现教学最优化,就必须实现教学目标最优化和教学过程最优化。教材的分析和教法的研究,正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重要内容和手段[1]。教材分析是教师备课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编写教案、制订教学计划的基础;是备好课、上好课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的前提和关键,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法、比较研究法以及案例研究法,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为例,从宏观层面上对高中地理新教材的内容选择、逻辑结构、以及知识存在形式三方面对高中地理新教材的发展变化进行阐述,并与旧版教材进行简单的对比。笔者还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对新教材的变化所产生的教学价值提出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材发展变化教学意义

目录 摘要 (2) 引言 (4) 一、选题背景 (4) 二、研究意义 (4)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4) 正文 (5) 一、地理教材分析概述 (5) (一)概念界定 (5) (二)理论基础 (5) 二、高中地理新教材发展变化概述 (6) (一)教材内容选择的发展变化 (6) (二)教材内外部联系的发展变化 (9) (三)教材表述结构的发展变化 (10) 三、高中地理新教材发展变化的教学意义 (11) 讨论 (13) 参考文献 (14)

2020年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2020年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范 文 2020年高中地理新标学习心得体会范文2020年高中地理新标学习心得体会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刻不容缓。党的十九大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的教育方针,高中地理程承载着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教育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普通高中地理程标准》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法和教学方向,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一定的感悟。 一、教学设计新颖 新标解读中给了一系列案例,其中《水循环》一节给我很大的感悟,教学分四个环节,分别为:创设驱动式问题情境;发现并提出地理问题;项目合作,寻找地理解决方案;成果展示,总结评价。 问题情境以济南“七十二名泉”展开,先叙述济南因泉城而美,又叙述泉水开发矿泉水后,过度开发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泉城已经快名不副实,泉水停喷的次数越来越多,停喷的时间越来越长……进而提出问题:泉水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济南的泉水主要分布在哪里济南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泉水,泉水是如何形成的泉水对人们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泉水为何会停喷我们应如何保泉护泉一系列问题的提出,贴近生活,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开展探索性学习;项

目合作,寻找地理解决方案中,以“水滴的旅行”“探泉之成因”“感泉城发展”展开,设计一系列问题与探究,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体现了地理核心素养中的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成果展示中,学生对水循环的过程、环节和原理等问题及泉的相关知识等都有了深刻的理解,既完成了教学目标中内容的学习,又完成了对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的培养,感悟颇深。 二、教学内容灵活 近段时间,辅导学生做练习题时,碰到过这样一道题,学生出现问题比较大,看似一道简单的问题,结果却是问题百出,问题如下:哈尼族主要聚居在红河、澜沧江沿岸和无量山、哀牢山地带。他们勤劳勇敢,善于开垦梯田。下图为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这一生态系统被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据此完成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森林的主要功能是 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②净化地表径流 ③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④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该生态系统中村寨都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这是因为 A.可以减轻劳动强度

2020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修订版)

2019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2017修订稿)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等特点。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性质,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是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相衔接的一门基础学科课程,其内容反映地理学的本质,体现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地理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学会运用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提高生活品位和精神境界,为培养有见识、有胸怀、有责任感、有行动力的公民奠定基础。 (二)基本理念 1.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核心素养。通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强化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提升地理学科方面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具备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形成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的地理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意识。

2.构建以地理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程。围绕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构建科学合理、功能互补的课程体系,坚持基础性、多样性、选择性并重,满足不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精选利于地理核心素养形成的课程内容,力求科学性、实践性、时代性的统一,满足学生现在和未来学习、工作、生活的需求。 3.创新培育地理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育和形成过程的要求与特点,科学设计地理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自然、社会、生活等情境中开展丰富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营造直观、实时、生动的地理教学环境。 4.建立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评价体系。以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表现水平、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通过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检测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价值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的水平,全面反映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一)学科核心素养 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概括性、专业化表述,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与提炼,是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中或之后所形成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

2017年高中地理新课标

2017年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修订稿)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组 2017年4月5日

目录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1) (二)基本理念 (1)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2) (一)学科核心素养 (2) (二)课程目标 (4) 三、课程结构 (4) (一)设计依据 (4) (二)结构 (5) (三)学分与选课 (6) 四、课程内容 (7) (一)必修课程 (7) (二)选修Ⅰ课程 (10) (三)选修Ⅱ课程 (15) 五、学业质量标准 (28) (一)学业质量标准水平 (28) (二)水平说明 (34) 六、实施建议 (34) (一)教学与评价建议 (34) (二)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 (51) (三)教科书编写建议 (58) (四)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 (60) 附录一、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表现 (64) 二、地理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 (65)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等特点。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性质,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是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相衔接的一门基础学科课程,其内容反映地理学的本质,体现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地理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学会运用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提高生活品位和精神境界,为培养有见识、有胸怀、有责任感、有行动力的公民奠定基础。 (二)基本理念 1.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核心素养。通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强化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提升地理学科方面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具备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形成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的地理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意识。 2.构建以地理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程。围绕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构建科学合理、功能互补的课程体系,坚持基础性、多样性、选择性并重,满足不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精选利于地理核心素养形成的课程内容,力求科学性、实践性、时代性的统一,满足学生现

2018年高中地理新教材简介-文档资料

高中地理新教材简介 高中地理新教材简介(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社会室韦志榕) 2018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制定了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试验)》。新的高中课程计划与原有的高中课程计划有了很大的改变。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高中课程结构体现了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既有统一的基本要求,又有适度灵活性的精神。根据高中课程计划的规定,地理科是学科类课程,采取了必修和限定选修两种方式。高一必修课面向全体学生,每周3课时;高二、高三限定选修,供升学预备教育文科学生选修,高二每周1课时,高三每周2课时。新的高中地理课程,三个年级均有地理课,保证了高中地理教学的连续性。 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依据国家教委2018年5 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教学大纲(供试验用)》编写而成。今年秋季开学后,先在天津、山西、江西三省市试教,而后进行修改,于2000年在全国推广。 新的高中地理教材与现行的高中地理教材相比,从教材的总体框架、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到教材的表达等都有一些创新。 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构建教材的框架,使教材具有鲜明

的素质教育方向性。 新大纲中,高一地理的教学目标有5点,其中第一点是“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组成及其主要特征,理解自然环境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第二点是“了解人类各种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相应人文环境的形成和特点,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三点是“了解人类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重大问题,认识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大意义及其实施途径”。从这几点要求可看出,新的高中地理教材要求学生建立人与环境、环境与发展相协调的观念,这实际上正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当然,生物等学科也会涉及到一些可持续发展问题,但更多的只能在地理课中讲述。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地理课责无旁贷。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是对现行高中地理人地关系主题的深化。现行的高中地理教材是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编写的。阐明人地关系的确是地理教育永恒的主题,协调人地关系是我们的目标,但是要达到这个目标,关键要看采取哪种发展模式。环境与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如果说现行高中地理教材更侧重阐述人与环境的关系的话,新的高中地理教材在此基础上,加强了环境与发展的内容。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其所包含的大部分内容也与高中地理的内容相吻合,因此,从素质教育出发,我们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国民能够在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地理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都对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 一、课程性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性质。第二,地域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和“科学”两个学习领域。高中地理课程由“必修”与“选修”课程组成。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1.学习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2.满足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3.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4.强调注重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 5.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 三、课程设计思路 1.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 2.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支撑,以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从而全面体现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3.高中地理课程由共同必修与选修课程组成。高中地理共同必修课程共6学分,由“地理Ⅰ”、“地理Ⅱ”、“地理Ⅲ”(各2学分,36课时)三个模块组成,涵盖了现代地理学的基本内容,体现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学的联系与融合。必修课程的设计注意其结构的相对完整和教学内容的新颖、充实,使课程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和时代性。 4.高中地理选修课程由“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旅游地理”、“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各2 学分,36课时)七个模块组成。选修模块涉及地理学的理论、应用、技术各个层面,关注人们生产生活与地理密切相关的领域,突现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应用

高中地理课程新课标解读

高中地理课程新课标解读 班级:姓名:学号: 新课程是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结果,即贯彻了旧教材人地关系的主题,又体现出新时代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突出和强化了人地关系为原则选择内容,形成一条自然环境——人类活动与人文环境——环境与区域发展的主线,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方向性。 从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出发定位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 课程目标之一:知识与技能 1.获得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主要途径。 3.认识区域差异,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 4.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 课程目标之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2.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3. 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 课程目标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2.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3.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 4. 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由此我们可得出,高中地理课程是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 新课标反映了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的两个显著特点:综合性和地域性。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空间运动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学习领域,由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组成(见图1)。 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 高中地理必修课程的三个模块,虽相互独立,但都是按照人地关系和可持续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完整版)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国民能够在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 续发展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地理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都对高 中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 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 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 一、课程性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 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第二,地域性。地理学不仅研 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 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 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学习领域。高中地理课程由"必修"与"选修"课程组成。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1.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 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 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2.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 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3.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 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4.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 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 5.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实现评 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 三、课程设计思路 1.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 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 2.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 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支撑,以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为 宗旨,从而全面体现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3.高中地理课程由共同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组成。高中地理共同必修课程共6学分,由“地理1”、“地理2”、“地理3”(各2学分,36课时)三个模块组成,涵盖了现代地理学的基本内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9版)-1(1)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9版)-1(1)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普通高中 地理课程标准 (2017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前言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础教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提现,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2003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知道了十余年来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践,坚持了正确的改革方向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基本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促进了教育观念的更新,推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有效推动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有效推动了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为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面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面对新时代对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面对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的新形势,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还有一些不相适应和亟待改进之处。 2013年,教育部启动了普高中课程修订工作。本次修订深入总结21世纪以来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宝贵经验,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努力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乘既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又具有国际视野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等特点。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代人口、资源、

高中地理新课标试题及答案

高中地理新课标理论考试试题 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30分) 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适应()的高中地理课程。 2、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资源、()和()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3、高中地理课程与()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认识人类活动与 地理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地理学习和()、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 ()、“科学”两个学习领域。 4、高中地理选修课程由“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旅游地理”、“城乡规划”、()、“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各2学分,()课时)七个模块组成。 5、宇宙中的地球内容标准有四个,即描述地球所处(),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 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阐述()的影响;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说出地球的(),概括各圈层主要特点。 6、地理学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7、地理Ⅱ有三项内容,即()与城市、生产活动与()、()的协调发展。 8、高中地理内容标准中的大量内容需要学生运用理性思维。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 ()是达到这些标准重要途径。可以采用让学生接触各种不同观点、对问题()、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胆()等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9、地理学习评价,要在()的基础上,关注对学生价值判断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人生规划能力形成状况的评价。在教学活动和学习评价中要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 10、对学生探究活动质量的评价,建议从学生能否()地理问题,提出问题的假设,()地理问题,合理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 二、判断题(20分)(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的填A,你认为错误的填B) ()1、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综合性和地域性。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解读的心得体会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解读的心得体会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解读的心得体会 临高二中地理组谢一辉账号:80255 通过这一个阶段的学习和反思,我对新课程改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以下就是我在学习中总结出的一些心得。 首先,我了解了新课程新在哪里,它与老教材的主要区别是:一、理念上新; 二、方式上新,表现在逻辑上比较独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三、学科的价值,将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提高三角形的重心,体现学生的认知能力,体现教材的灵活性、时代性、多样性、选择性,这四个特点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体现了学科价值的整体性。 地理课程均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总目标。重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满足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需要,重视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

强调理性认识地理环境,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掌握并且能运用地理原理。地理技能要求学生独立掌握与运用,如地理实践观测、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技能等。 高中地理是在初中基础之上的递进。初中地理学习主要关注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联系生活实际,鼓励积极探究。高中重视自主合作学习,倡导探究学习和各种形式的地理实践活动。 地理思维能力与地理学习能力方面更突出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侧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强调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关注培养学生具有更高层次的探究能力、更高要求的收集处理地理信息能力。 注重地理案例教与学,强调掌握学习方法,重视地理思维方法、分析解决问题方法的迁移与运用。 在处理高中教学问题中,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以下要求: 1、树立牢固的课程意识。在课程教学中,教师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修订版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修订稿)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组 2017年4月5日

目录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1 (二)基本理念 1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2 (一)学科核心素养 2 (二)课程目标 4 三、课程结构 4 (一)设计依据 4 (二)结构 5 (三)学分与选课 6 四、课程内容7 (一)必修课程7 (二)选修Ⅰ课程10 (三)选修Ⅱ课程15 五、学业质量标准 (28) (一)学业质量标准水平 (28) (二)水平说明 (34) 六、实施建议34 (一)教学与评价建议34 (二)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51 (三)教科书编写建议58 (四)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60 附录一、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表现 (64) 二、地理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65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等特点。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性质,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是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相衔接的一门基础学科课程,其内容反映地理学的本质,体现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地理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学会运用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提高生活品位和精神境界,为培养有见识、有胸怀、有责任感、有行动力的公民奠定基础。 (二)基本理念 1.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核心素养。通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强化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提升地理学科方面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具备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形成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的地理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意识。 2.构建以地理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程。围绕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构建科学合理、功能互补的课程体系,坚持基础性、多样性、选择性并重,满足不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精选利于地理核心素养形成的课程内容,力求科学性、实践性、时代性的统一,满足学生现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含建议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国民能够在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地理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都对高中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 一、课程性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第二,地域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学习领域。高中地理课程由“必修”与“选修”课程组成。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1.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