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案例大赛初赛案例分析方向及案例分析报告要求

第二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案例大赛初赛案例分析方向及案例分析报告要求
第二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案例大赛初赛案例分析方向及案例分析报告要求

第二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案例大赛

初赛案例分析方向及案例分析报告要求

2014年3月11日

一、初赛案例研究方向

每支参赛团队需根据组别,从组委会提供的案例分析方向中选取一个方向,并自行查找具体案例进行案例分析。

1.金融分析组

1)参照CFA投资分析,给定一家上市公司进行估值,并给出投资建议。

2)企业的并购案例

3)金融产业的风险分析

2.企业管理组

1)一家制造业公司的产品营销策略;

2)一家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3)一家教育机构的战略定位问题。

二、案例分析报告结构与要求

1.案例分析报告应包括1500字以内的案例介绍,案例介绍应包括案例选题的原因、案例的内容摘要、案例分析的逻辑思路与方法及关键词等。

2.案例分析报告正文应在15000字以内。

3.案例分析报告所引用的数据及图表应作为案例分析报告附录一并提交。

4.案例分析报告应以WORD通过大赛报名网址提交,文件大小不应超过10M。

5.因初赛采用匿名评审方式进行,整个分析报告中不允许出现参赛选手的真实姓名,如需提及,请使用“甲、乙、丙、丁”或“A、B、C、D”等符号代替,若违反规定将取消评审资格

三、案例分析报告书写规范

1.字体和字号

章标题:三号黑体居中

节标题:四号黑体居左

条标题:小四号黑体居左

正文:小四号宋体

页码:五号宋体

数字和字母:Times New Roman体

2.页边距及行距

分析报告的上边距:25mm;下边距:25mm;左边距:30mm;右边距20mm;

章、节、条三级标题为单倍行距,段前、段后各设为0.5行(即前后各空0.5行)。正文为1.5倍行距,段前、段后无空行(即空0行)。

3、首页及案例介绍

报告首页内容见附录,请使用该页面作为报告首页。不允许在首页体现选手学校、姓名等任何其他信息。第二页起为案例介绍,案例介绍标题格式为案例标题+“案例介绍”字样。

4、页眉

页眉内容为第二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案例大赛初赛案例分析报告。页眉都用小五号宋体字,页眉的上边距为15mm;页脚的下边距为15mm。页眉标注从报告主体部分开始。

5、页码

报告页码从“主体部分”开始,直至“附录”结束,用五号阿拉伯数字编连续码,页码位于页脚居中。

摘要、目录、图标清单、主要符号表用五号小罗马数字编连续码,页码位于页脚居中。

6、图、表及其附注

图和表应安排在正文中第1次提及该图、表的文字的下方。当图或表不能安排在该页时,应安排在该页的下一页。

6.1 图

图题应明确简短,用五号宋体加粗,数字和字母为五号Times New Roman 体加粗,图的编号与图题之间应空半角2格。图的编号与图题应置于图下方的居中位置。图内文字为5号宋体,数字和字母为5号Times New Roman体。曲线图的纵横坐标必须标注“量、标准规定符号、单位”,此三者只有在不必要注明(如无量刚等)的情况下方可省略。坐标上标注的量的符号和缩略词必须与正文中一致。

6.2 表

表的标号应采用从1开始的阿拉伯数字编号,如:“表1”、“表2”、……。表编号应一直连续到附录之前,并与章、节和图的编号无关。只有一幅表,仍应标为“表1”。表题应明确简短,用五号宋体加粗,数字和字母为五号Times New Roman体加粗,表的编号与表题之间应空半角2格。表的编号与表题应置于表上方的居中位置。表内文字为5号宋体,数字和字母为5号Times New Roman 体。

6.3 附注

图、表中若有附注时,附注各项的序号一律用“附注+阿拉伯数字+冒号”,如:“附注1:”。附注写在图、表的下方,一般采用5号宋体。

附录:

第二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案例大赛

初赛案例分析报告

团队类别:

团队编号:

XX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案例大赛参赛指导手册

XX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案例大赛参赛指导手册 一、大赛简介 XX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案例大赛是XX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主办,面向国内知名高校在读全日制高年级本科生的商业案例大赛。本次大赛秉承XX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创造管理知识,培养商界领袖,推动社会进步”的办学使命,为国内本科生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大赛中表现突出的团队和个人可以获得“光华管理学院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入营资格,或“光华管理学院MBA项目X计划”预录取资格的面试机会,冠军团队可直接获得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硕士项目”或“MBA项目X计划”的预录取资格。我们希望该案例大赛能够为有志于从事金融和企业管理方向的优秀大学生提供高端的思想交流平台和学习深造机会。 二、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XX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学术支持:XX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 媒体合作:腾讯教育频道 三、参赛方式 1. 本届大赛分为金融分析组和企业管理组两组,采取平行赛制同时进行。预计于2014年毕业的国内知名院校正式注册的全日制本科生可报名参加金融分析组,预计于2013年毕业的国内知名院校正式注册的全日制本科生可报名参加企业管理组。每支参赛团队应由三人组成,并推选一名队长。 2. 本届大赛分初赛和复赛两个阶段。 3. 大赛重点考察参赛选手金融和管理等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案例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4. 参赛选手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参赛团队注册、信息填写、案例发掘、案例分析并提交案例分析报告。

大赛报名和案例分析报告提交网址: http://******************/psc/CRMPRD/EMPLOYEE/CRM/s/WEBLIB_TZ_PRDWW. TZ_ALDS_LOGIN.FieldFormula.IScript_TzXlyLoginReg 5. 初赛案例分析报告提交截止时间为4月15日晚24:00,大赛组委会将组织专家评委认真评审参赛案例分析报告。 6. 复赛以现场公开答辩形式举行,评委根据复赛团队的案例分析质量和现场表现打分,并根据参赛选手个人表现评选出最佳表现奖3名。 四、大赛流程 大赛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初赛(案例分析方向、案例分析报告写作标准详见附件) 初赛作品要求为一份详细而完整的案例分析报告。初赛采取在线匿名评审方式进行。金融分析组和企业管理组将分别提供三个案例分析方向,每支参赛团队需根据组别从中选取一个方向,自行查找案例进行分析。大赛于2013年3月启动,报名时间为:3月1日至3月20日,提交案例分析报告时间为:3月15日至4月15日。 4月下旬,案例大赛组委会将分别公布金融分析组和企业管理组初赛结果,各组得分前12的参赛团队晋级复赛。 第二阶段复赛 复赛采取现场答辩方式进行。组委会将邀请晋级团队来京(食宿费用由大赛组委会承担)参加复赛。复赛开始前,组委会将提供金融分析组和企业管理组的复赛案例,并给予参赛团队一定的准备时间,之后进行现场答辩与成果展示。每组现场决出冠、亚、季军团队各1支,同时根据参赛选手表现评选出最佳表现奖3名。 大赛日程安排(具体时间遵照大赛组委会通知)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17页

案例分析 案例一希望工程:辉煌与危机 189年10月30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向海内外庄严宣布:建立我国第一个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基金,让千千万万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孩子重返校园。在成立初始,只有10万元注册资金和团中央给的1万元办公经费。在希望工程实施的前8个年头里,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1989—1992年的宣传启动阶段;1992—1994年的蓬勃发展阶段和1995-1996年的巩固提高阶段。经过三个阶段的稳步健康发展,截至1996年年底,全国希望工程累计接受国内外捐款97 800万元,救助失学儿童154万人,援建希望小学3634所。在这几年中,希望工程进行过三次大规模的劝募活动:1992年的“百万爱心行动”、1994年的“1(家)+1助学行动”和1997年的“希望工程国内最后一轮劝募行动”。其中,1992年的“百万爱心行动”采取了“一对一”模式,即通过青基会和全国各级希望工程实施机构的牵线搭桥,使捐赠者(个人或集体)与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结对挂钩,建立直接联系。实行定向资助直至其小学毕业。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小组成员康晓光对“一对一”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百万爱心行动”中提出的“一对一”模式的意义,绝不仅仅限于给捐赠者带来极大的心理满足,成全了他们的慈善成就感,更为重要的是,它建立了一种刚性的自动监督机制。……这种监督机制的建立意义无比深远:第一,它提高了基金会廉洁运作的可能性;第二,提高了捐款的配置效率;第三,赢得了捐赠人的信任,因而也就赢得了他们的捐赠。由于采取“一对一”的资助方式,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内,救助数额奇迹般地增加了50万人。1994年,青基会依靠“国际家庭年”这个大背景,以发行希望工程明信片为契机,展开“1(家)+1助学行动”,突破了过去只是通过大众传媒的宣传和个别直接接受捐款的模式,以遍及全国数万个邮电局(所)为报名点,为捐款人特别是要求结对资助的捐款人提供了一个参与希望工程的简单、快捷的渠道。这是“希望工程”市场化的一次大胆尝试。“1(家)+l助学行动”得到了全社会的积极响应,也是希望工程实施以来接受捐款数额最多、资助成果最显著的一年。全国和省级希望工程工作机构共接受海内外捐款1.8亿人民币,其中,仅青基会接受的捐款就超过了12万笔,是前四年捐款总笔数的4倍,捐款额达到了7 091万,资助失学儿童46.6万人(累计已达到100万人),相当于前四年救助总数,建希望小学524所。 截至1999年,希望工程已经累计接受海内外捐款18.4亿元,这些钱使229万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建起了7 800多所希望小学,被誉为“中国非营利性公益组织品牌”。 1994年1月21日,香港《壹周刊》发表了一篇爆炸性的文章(千里追寻七千万元下落希望工程善款失踪)。在这篇五千余字的文章里,《壹周刊》记者屈颖妍通过对吉林向海乡向海小学和浙江省友谊乡沈塘小学的实地走访调查,报道了种种现象。诸如:“数千万元拨款不知去向”、“向贫农开刀”、“原应受到救助的人反而成了‘强榨’的对象”、“干部孩子占了便宜”、“穷人读破校”、“掠水”(港语:意即贪污)现象到处都有、“港人捐钱无资料”等等。这些说法都是要告诉读者一个结论:香港人为希望工程的捐款“不清不楚”。在文章发表后的5个月里,青基会收到的海外捐款数额急剧下降,平均每月接受香港地区的捐款仅有十余万元,原先打算在香港推出的“1+1”助学计划被迫取消,一些海外募捐活动也被中止,如加拿大“希望基金会”、马来西亚“榕联基金会”,均于1994年初突然取消原定的捐款协议,涉款数百万美元。这次事件严重干扰、破坏了中国青基会的海外募捐的计划,使相当数量的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的美好愿望破灭。为了证明希望工程的清白。青基会与《壹周刊》打了长达6年的官司。2000年,香港高等法院判定青基会胜诉,《壹周刊》赔偿青基会350万港币。 青基会的秘书长徐永光对此曾经有一篇文章,题目是《希望工程的八大隐患》。这八大隐患是:(1)体外循环,指一些机构和个人直接给乡、村捐款建校,并冠以“希望小学”之名,但是因用了希望工程的名义又没有希望工程管理机制的监督,加上社会腐败之风的侵扰,难免出问题,希望工程名声因此受损;(2)假名营私,即假冒希望工程之名骗取钱财,这是由于希望工程的名称权如何保护,还找不到一个好办法,也找不到合适的法律依据;(3)体制摩擦,指青基会经常面临尊重捐款人和服从领导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青基会统一的基金管理制度与地方党政领导肆意干扰之间的矛盾;(4)政策风险,中国有关基

2020年新编公共管理学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名师精品资料

案例分析题【共l题,20分) 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动向 2010年上海市强调在公务员考试录用中提高录用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人员的比例2010年该市公务员招收70%需要有基层工作的经历。广东省也加大从基层一线考录公务员的力度,计划到2012年,省级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外,应全部从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考录。四川省也于2010年初规定,省级党政机关录用公务员,原则上应有2/3左右的录用名额面向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和生产一线工作经历的人员。并且,上海市将进一步扩大从优秀村干部和居委会干部中录用乡镇街道机关公务员。市公务员管理部门要求设村的乡镇拿出一定的职位,专门招录任职三年以上的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以及符合条件的选聘到村的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有条件的街道经批准可从符合条件的居委会干部中招录街道机关公务员,把熟悉基层、了解民生的基层干部选用到合适的公务员岗位上。 上海市市将建立“先选调、后招录”选拔机制,推动公务员跨部门、跨地区交流。在每年公务员录用考试前,本市将组织开展全市公务员选调交流工作,市级机关、区县机关一般先从区县、机关、乡镇(街道)机关等基层单位选调,一般按从一线专业岗位到综合管理岗位,从基层单位到上级管理部门进行公务员内部选调交流。 此外,上海市公务员主管部门将有计划组织市级机关公务员到基层锻炼,其中市级机关中担任处级领导职务,以及市级综合部门的公务员,任职前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将在三年内有计划地被安排到区县或企事业单位进行为期一年以上的锻炼。市公务员主管部门将每年组织一批市级机关公务员到基层锻炼,各区县、各部门也将结合自身特点,制定本区县、本 部门公务员基层锻炼计划。 上海市公务员主管部门还将对部分职位推行聘任制:各级机关中经济、金融、信息、规划等特殊专业技术职位,将部分通过公开招聘或直接选聘的方式,选拔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社会组织的优秀人才任职,实行合同管理。 试分析案例中体现的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动向及其效果。 要求:请大家根据所给案例材料,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论证,说明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理论运用要恰当,逻辑阐述要清楚、观点陈述要明确、字数不少于400字。 13年1月题目 案例中主要体现了我国公务员的招募、任用等方面的动向。(5分) 具体如下:其一,公务员招募时面向基层,由逐步扩大有基层工作经验人员的参考比例到全部从基层工作人员中考录。其二,录用时注重向扎根基层、熟悉基层、了解民生的基层干部,尤其是“三支一扶”的高校毕业生倾斜。其三,做好选调与招录相结合的公务员选拔机制,推动公务员跨部门、跨地区交流。其四,在公务员任用方面,推进公务员的基层锻炼计划,要求增加公务员的基层工作经历和体验。其五,对部分专业性较强的特殊职位,引入聘任制,实行合同制管理。(10分) 这些新动向有利于建立来自基层一线党政领导于部培养选拔链;有利于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解决公务员队伍来源比较单一、结构不尽合理等迫切问题;有利于加强在职公务员的基层工作体验;有利于引导和鼓励优秀大学毕业生、一流人才到基层去,熟悉基层、了

MBA教材经典案例:白色一统接班人

十字路口上的白色一统公司* 中国南方城市先富屯(We-Get-Rich-First)充满着生机与活力,是中国民营企业的温床。这一天阳光明媚,白色一统(White Goods R Us - WGRUS)公司的创始人和CEO任我行(I-Did-It-My-Way)先生衣着体面,正坐在宽大办公室的舒适滑润的皮椅里,诚恳地与啥都懂(I-Know-It-All)先生交谈着。啥都懂先生来自一家国际知名的咨询公司——事勿躬亲(Don’t-Do-It-Yourself – DDIY),是著名的战略顾问。任我行先生看上去有些虚弱,但很敏锐。啥都懂先生则专注地听着,眉宇间显出自信。 “睡不着啊!老想着我公司的命运。”任我行先生响亮地喝了一口他最喜爱的冰镇乌龙茶,动情地叙说着,“以后要朝什么方向走,哪些人、什么样的组合才能治理好我的公司,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她的潜力?” 啥都懂先生赞同地点点头,说,“是啊,在事勿躬亲,我们就等于说是“解决方案”寻找“问题。”我们为能够解决客户的问题而自豪。您有问题,我们有答案。请继续讲吧,我听着。” 任我行先生继续回忆着往事,过去一幕幕的奋斗和辉煌在脑海中闪现。 起点 任我行先生出生于农民家庭,本以务农为生。80年代中期,他和几个乡里的同伴向往着五光十色的城市生活,很想去看看,又想让乡政府报销长途汽车票和在城里的开销,绞尽脑汁,终于想到了一个借口:去拜访广做(Can-Do)这个大城市的冰箱生产厂,调查一下任我行当时所在的乡镇企业生产冰箱的可行性。 报销很顺利获得批准了,可让他们不安的是,还带有一个条件:乡领导要求他们拿出此行的成果,还得证明他们的确有能力制造电冰箱。要求是:半年内开发出一台冰箱原型!他们对制造冰箱几乎一无所知,就到城里买了一台回来。经过一些粗糙的再设计,靠一些巧妙的模仿,再利用一些外包加工的窍门,他们全凭一股坚韧的意志力,终于手工制造了一台电冰箱,从此诞生了白色一统以及中国白色家电产业的一段神话。 接下来的事,正如他们所说,已经成为历史了。近三十年过去了,白色一统在中国的冰箱生产厂中名列三甲,成了白色家电市场的主角。作为中国一家非国有企业,这些成就绝非一般。 现在,白色一统至为标榜的是有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这支队伍信赖任我行先生的远见和领导地位。他们立志要成为中国最好的私营企业。若干年来,他们引入了全面质量管理系统和各种增产节约计划。 ?2014. 此案例原文由马浩博士用英文撰写。案例名称为“White Goods R Us at Cross Roads”。此案例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初版的中文翻译件出自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2002级MBA学位(1)班惠源先生之手。经过多次试用后,马浩博士对英文原文案例进行了重大修改,并对中文翻译进行了相关的修改和变动。

公共管理制度案例分析三组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三组

————————————————————————————————作者:————————————————————————————————日期: 2

案例一: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的性质与职责 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经原国家土地管理局批准、民政部审核登记,于1994年5 月在北京正式成立。现业务主管部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同时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的监督管理。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是由具有土地估价资格和从事土地估价工作的组织和个人自愿结成,依法登记成立的、全国非营利性的行业自律性社会团体法人。协会的宗旨是联合全国土地估价组织和土地估价人员,进行自律管理;引导从业人员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守土地估价执业道德,执行专业守则和估价规范,规范从业人员执业行为;促进土地估价师专业知识及专长技能的发展和深造;保障从业人员独立、客观、公正执业,维护支持中国土地估价师独特的专业特点、地位及利益;增进行业交流;调解执业中产生的争议;维护国家、企业和个人在土地方面的权益,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先后在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和国土资源部的支持与指导下,在配合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合理利用、推进土地市场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3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强和规范评估行业管理意见》的通知,明确规定土地估价师是国家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设置的六类资产评估专业资格之一,这是国务院对土地估价行业改革与发展的充分肯定。 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工作职责主要有:搞好会员自律,配合行政主管部门落实行业管理;引导机构发展,规范机构管理;扩大协会规模,提供会员服务;研究技术理论,制定专业指引;净化估价环境,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开展国际合作,提升社会影响;加强协同配合,联系同业协会共同发展。 目前,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会员队伍不断壮大、素质稳步提高、行为更加规范,全国共有26000余名具有资格的土地估价师,其中执业注册的土地估价师有8000人,执业土地估价机构1700多家。 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设有五个专门委员会:专业规划与发展委员会、考试与教育委员会、会籍与组织委员会、技术审裁委员会、财务行政委员会。 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应按现行法规实行年度预决算财务管理制度,配备专门的会计人员。会计人员执行国家规定的会计准则,对协会的经费使用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执业的个人会员会费每人每年人民币1000元,非执业的个人会员每人每年人民币100元。团体会员按以下标准缴纳会费:在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注册执业的土地估价中介机构团体会员,会费每年10000元;其他团体会员,会费每年2000元。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个人会员加入地方协会的,由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和地方协会协商,将所收个人会费的一定比例划转地方协会,地方协会不再另行收取个人会费。 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会费限用于协会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和事业发展,本着取之有度、用之得当的原则,会费主要用于以下方面: 1、召开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会长办公会、秘书长工作会议以及各专项工作会议; 2、各专门委员会开展活动; 3、协会全职工作人员的工资、社保、福利等和兼职人员的劳务费; 4、租赁办公用房、购置固定资产、易耗办公用品等; 5、对土地估价机构注册、年检和检查等工作; 6、组织开展土地估价理论研究、制定行业技术指引,开展业务交流和行业宣传; 7、编辑出版本会刊物,建立和维护信息网络; 8、协调行业内、外部关系,支持会员依法执业,维护会员合法权益; 9、开展国际交流活动;

公共管理复习题

公共管理复习题 一.简答题 ⒈简述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区别。 ⑴目的不同:公共管理就是公益性的;企业管理以营利为目的。 ⑵限制因素不同:前者全部受法律限制;后者仅就是一个外部因素。 ⑶物质基础不同:前者主要来自税收:后者来自获利。 ⑷管理人员选拔方式不同:前者就是选举与任命;后者则就是任人为贤。 ⑸绩效评估不同:其评价指标不同,前者偏重社会效益,后者强调经济效益。 ⒉简述公共管理模式的基本特征。 ⑴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统一,重在公共利益上; ⑵政府组织与其她公共组织相统一,重在政府组织上; ⑶社会问题管理与资源管理相统一,重在问题解决上; ⑷结果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统一,重在结果管理上; ⑸管理所追究求公平与效率相统一,重在公平上; ⑹公共组织的外部管理与内部管理相统一,重在外部管理上; ⑺服务管理与管制管理相统一,重在服务上; ⑻管理制度与技术相统一,重在制度创新上 ⒊简述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的主要职能。 ⑴建立并维护社会与市场秩序 ⑵提供公共物品及基础服务 ⑶调控宏观经济并保持稳定 ⑷进行收入财产的再分配 ⑸保护自然资源与环境 ⒋简述政府失效理论的基本观点及政府失效的几点表现。 政府失效就是指由于政府主体与机制等方面存在本质上的缺失,而无法使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佳的情景。政府失效论用经济学的观点来分析说明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的局限与失败问题。 政府失效的几点表现: ⑴

(1)公共政策失效; (2)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 (3)内部性与政府扩张; (4)寻租与腐败。 ⒌简述公共政策规划的主体与基本原则。 ㈠主体:(1)执政党,(2)立法机关(3)行政机关(4)其她机构 ㈡基本原则:(1)公正原则(2)受益原则(3)系统原则(4)权变原则(5)优化原则⒍自上而下公共政策执行理论模式的优缺点就是什么 自上而下理论模式从政府的政策决定出发,考察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实现时间、实现效果等问题,并分析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之间的关系,这些就是值得肯定的。但自上而下理论模式也表现出了较大的缺失。主要表现于:(1)强调中央政府、决策官员在政策执行中的核心作用,容易忽视其她行为者的作用。(2)仅从决策者的目标出发,难以判定政策行为与其后果之间的因果关联。因为许多政策往往就是同时实施的,必须在系统之中分析影响政策执行的情况。(3)忽视了基层政策执行人员与目标群体采取的各项策略。(4)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之间的区分有误导或毫无意义,因为它没有也不可能区分出一个绝对独立的政策制定过程。 ⒎分析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相关因素。 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因素主要有: 政治因素。政治因素对政策执行的影响首先表现在政策的特性上。其次,政治体制影响政策的执行。政治体制主要表现于权力分配形式、政党制度、选举制度等方面。第三,社会利益格局影响政策的执行。 行政因素。行政因素主要包括:政策执行机构、政策执行人员的素质与政策执行所需的各种资源等。 沟通因素。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对政策内容的理解会影响到执行的效果。理解的程度受制于对政策的知晓范围与接受程度等因素。因此,有效的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 ⑵ ⒏简述构成公共组织的基本要素。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招生简章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招生简章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Guanghua School of Management,Peking University)成立于1994年,前身是成立于1985年的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系。目前学院设有9个系,分别是应用经济学系、金融系、组织管理系、市场营销系、战略管理系、会计系、管理科学与信息系统系、商务统计与经济计量系、卫生经济与管理系。下设金融学,市场营销,企业战略,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专业,是中国大陆高校中科研实力最强的商学院之一。光华管理学院的著名教授包括厉以宁、张维迎等。现任院长是蔡洪滨。 学院简介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前身是北京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作为专门从事管理研究和教育的机构,光华秉承了北大深邃的学术思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过去的20年内(1985-2005 )已经发展成为国内顶尖的商学院。在今后五年中,光华管理学院将本着“控制规模、提高质量、塑造品牌、信誉第一”的办学方针,博采众长,力争跻身世界一流商学院之列,不断为中国培养最优秀的管理人才。 学院英文名称为Guanghua School of Management,简称GSM,光华的学生自称GSMer。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前身是1985年建立的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管理系。1993年12月,经济管理系与北京大学管理科学中心合并成立“北京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在此基础光华管理学院新楼上,1994年9月,北京大学与光华教育基金会签订协议,学院正式更名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截至2011年6月,光华管理学院拥有109名全职教研人员,在严谨的理论研究基础上,提供专业的本科、硕士、博士教育及针对各层次的工商管理教育(MBA、EMBA)。此外,学院还为大型跨国公司和中国公司提供定制的内部培训,并设有专门的高层经理培训项目(EDP)。2003年12月,为建设高素质、应用型的会计人才队伍,学院专门设置了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 截至2011年6月,光华管理学院共有在册学生共3249名,其中本科生774名,普通硕士研究生300名,博士生144名,MBA学生1160名,MPAcc学生171名及EMBA学生700名。二十多年来,光华管理学院吸引了国内最优秀的学员,并向社会输出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与此同时,光华管理学院与欧洲、美洲、大洋洲及亚洲地区的近90所大学建立了长期学术交流和广泛的合作关系,并开展了一系列的交流项目。通过这些合作,学院的发展网络进一步地扩展到全世界。 继加入AACSB、GMAC、EFMD、PIM等国际管理组织后,光华管理学院于2010年4月正式通过EQUIS(欧洲质量发展认证体系)认证,光华的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速,向着国际一流商学院的目标迈进。 师资力量 光华管理学院拥有雄厚的师资:截至2011年6月,光华管理学院拥有109名全职教研人员,在严谨的理论研究基础上,提供专业的本科、硕士、博士教育及针对各层次的工商管理教育(MBA、EMBA)。此外,学院还

会计学 -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

课程大纲 会计学 课程编号:02831520 授课对象:本科生 学分:3 任课教师:黄慧馨 课程类型:公选开课学期:2015年春 先修课程: 任课教师简历(500字左右): 黄慧馨,女,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副教授。1981年以全省第三名的成绩考 入北京大学经济管理专业,读本科四年;1985年:免试推荐在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系 就读硕士研究生;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曾访问剑桥大学、美国西北大学和哈佛 大学。 从事会计与财务管理方面的教学已有20多年,所开设的课程包括:会计基础,西方 财务会计;外贸会计;中外合资企业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国际会计与高级会 计等。授课对象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及MBA学生、公司管理人员等。 任课教师联系方式:hhx@https://www.360docs.net/doc/e31323969.html,, 62754828 助教姓名及联系方式:待定。(开学后确定) 辅导、答疑时间:邮件预约,或课堂约定。 一、项目培养目标 Learning Goal 1: Graduates will possess a solid understanding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and will be able to translate this knowledge into practice. 1.1Objective 1 Our students will have a good command of fundamental theories and knowledge. 1.2Objective 2 Our students will have a good command of analytical methods and decision-making tools. 1.3Objective 3 Our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apply theories and methodologies in key business functions. Learning Goal 2: Our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think critically. 2.1Objective 1 Our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identify and summarize problems 2.2Objective 2 Our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collect data and analyze problems in a critical manner 2.3Objective 3 Our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put forward effective solutions to business problems Learning Goal 3:Our students will have a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3.1Objective 1 Our students will be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ethics. 3.2 Objective 2 Our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provide solutions that take account of contrasting ethical standpoints. Learning Goal 4: Our students will be effective communicators. 1.1Objective 1 Our students will be proficient in oral and written communication.

公共管理学案例及案例分析

公共管理学案例及案例分析 案例一 XX市政府的“无为与有为” 保护民营经济发展的无为XX民营经济的发展,有着自身的动力和内因,而政府的“无为”为之提供了重要的外部环境。XX市市长曾说:“在XX,凡理论和实践发生矛盾时,先服从于实践。”于是个体工商业、服务业、家庭工厂、挂户经营、雇工经营、买卖合同、长途运输等,只要上面不管,就都让它发展。 1984年在平阳县钱库镇出现了私人钱庄。当时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坚决取缔,而XX各级政府因为考虑到钱库镇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并没有强制取缔,而是在争取钱库镇的银行和信用社率先实行利率浮动改革的试点后,最后钱庄于1989年在无证经营了五年后自行关闭。 在XX人民群众自发发展民营经济的推动下,XX政府顺经济改革的需求,先后出台了许多突破当时政策或在全国率先改革的法规和措施,如中国首份个体工商执照、首个关于私营企业的地方法规、首家实行利率改革的信用社等。 强化市场和质量管理的有为八十年代末,XX的形象和声誉曾一度出现空前的危机。如XX 低质皮鞋在XX武林广场被焚;永嘉的虚假广告;仓南的假商标等。XX的信誉危机强烈震撼着XX政府。为此XX政府转变强化管理职能,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开始全面整顿。并加强质量管理,在外出水陆交通要道设立检查站,对皮鞋、低压电器等产品的出境实行“准运证制度”,严堵假冒伪劣产品的外流。在此基础上XX政府提出“质量立市”的口号,在全国率先制定“质量立市”的地方法规。1992年XX政府继而提出以质量和品牌为核心的二次创业的战略目标。 总之,XX政府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力加强和改善基础设施建设,降低人、物、信息、资金流通的成本。同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主体干预,简化和减少行政审批手续,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和限时办理制度,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请结合本章政府基本职能的有关理论分析此案例,对XX市政府的“有为”与“无为”,你是如何认识和理解的? 案例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简要回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新时期,与此相适应,政府机构的改革也随之展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机构分别在1982年、1988年、1993年和1998年进行了四次较大规模的改革。 1982年的政府机构改革,明确规定了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的职数、年龄和文化结构,要求减少副职,提高素质。通过这次改革,国务院工作部门由100个减少到61个,同时也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1

四、公共管理学案例分析题(均为单选题) ( 1 ) 据报道,某市一家工厂的一个基建项目,在申报过程中,一共盖了745个公章。每个公章代表一个局、处、科或股的“舍我莫过”的关卡,要办事就得逐庙逐神一个个礼拜磕头,甚至还要烧香进贡。无独有偶,该市的另一家集团公司开发的一个住宅小区项目,从1998年9月到2000年7月底,历时18个月,累计办理各类审批手续28项,前后盖了86颗图章,涉及33个审批部门,除土地批租费外,开发企业共支付拆迁费、墙改费、人防费等450多万元,但项目的审批手续却还未完结。 1、此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从体制角度分析源于( D ) A.政企不分B.人员分流C.法制欠缺D.配置失衡 2、此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从行政思想和观念角度分析源于( B ) A.缺乏服务意识和独立意识 B.缺乏服务意识和效率观念 C.缺乏效率观念和法律意识 D.缺乏独立意识和法律意识 3、解决案例中问题的切入点应为( C ) A.实现人员分流B.建立健全法制C.转变政府职能D.机构协调配置 4、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关于政府职能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于( B ) A.政治职能B.经济社会职能C.文化职能D.军事职能 5、政府可资利用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工具有( D ) A.协调、服务、评估、管理 B.协调、服务、生产、管制 C.评估、管理、供应、补贴 D.供应、补贴、生产、管制 (2)作为政府调控社会经济重要杠杆的行政审批权,长期以来保持着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运转形态,在市场经济下表现出严重的弊端:政府机构职能错位,办事效率低下,吃拿卡要屡禁不止。国务院于2002年11月作出决定,取消789项行政审批。这次取消的789项行政审批项目,涉及国务院56个部门和单位。其中涉及经济管理事务的560项,涉及社会管理事务的167项,涉及行政管理事务及其他方面事务的62项;依据行政法规设定的81项,依据国务院文件设定的88项,依据部门规章设定的279项,依据部门文件设定的303项,依据部门设机构文件设定的38项。国务院决定要求,各部门、各地区要研究并及时处理行政审批项目取消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认真做好有关工作的后续监管和衔接,防止出现管理脱节。要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建立“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的要求,进一步改变政府职能,继续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政府机构改革、实行政务公开和“收支两条线”管理以及其他有关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行政管理体制。 1、在政府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工具中,行政审批属于( D ) A.供应工具 B.补贴工具 C.生产工具 D.管制工具 2、政府运用审批权,所针对的主要是( D ) A.信息对称和部性问题 B.信息对称和外部性问题 C.信息不对称和部性问题 D.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问题 3、国务院对行政审批改革特别提出的原则为( D ) A.自由、放权、合法、合理、公平 B.自由、放权、经济、效能、监督 C.合法、合理、经济、公平、责任 D.合法、合理、效能、责任、监督 4、行政审批所面对的相对人主要是( D ) A.政府主体 B.社会主体 C.文化主体 D.市场主体 5、行政审批要解决的是( C ) A.政府准入问题 B.社会准入问题 C.市场准入问题 D.法律准入问题 (3)市2004年底开展的“万人评议机关”活动结果揭晓。根据群众评议,社会各界对该市市级机关作风建设的满意率和比较满意率达到百分之九十八以上,在评议中处于末位的三个机关单位主要负责人被进行了“诫勉谈话”。这是市第四次开展万人规模的群众评议机关作风活动。在二00一年底进行的首次万人评议中,市对排名“末位”的两名局长进行了免职处理,对另外三名局长进行“诫勉谈话”,此举曾在全国引起了强烈震动。此后,该市每年年底都开展一次这样的评议活动。较之以往,此次评议充实了一些新的措施,其中包括:建立评议人信息库;改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硕士考研真题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硕士考研真题 2011年考研北大金融项目专业课考试 微观部分(90分) 1(20分) U(X,Y)=log(X+3)+log(Y-2),X≥0,Y>2.X价格为p,Y为q,收入为I. (1)求最优消费量X,Y,及说明I≥3p+2q是有效需求存在的必备条件。 (2)求X,Y需求收入弹性并判断其X,Y是否为奢侈品 (3)X,Y是否有劣质品和吉芬商品的情形,请严格证明 2(20分) 存在两类消费市场,第一类型消费市场的需求函数为P=6-0.8q,消费人数n1=10,第二类型消费市场的需求函数为P=12-q,n2=20.垄断厂商的边际固定成本为3. (1)如果垄断厂商可以进行三级价格歧视,求最优定价策略和产量分配 (2)假设垄断厂商可以两部分定价,确定F和边际价格P,如果必须保证两类消费者都购买,求最优的F和P?如果只需确保一类型的消费者购买,此时最优的F和P是多少?垄断厂商最后会选择吸引两类消费者还是一类消费者?为什么? 3(15分) 假设某企业为价格接受者,其成本函数C(q i)=[α+βq i]2,其中α>0,β>0. (1)求出该企业的供给函数 (2)如果有两个企业,每个企业成本函数同上,那么求两个企业的平均供给与价格是什么关系?如果企业数同 为4,关系又如何?N->∞是又是什么关系呢? (3)假定市场需求曲线为P=a-bQ,如果只有上述一个企业提供产品,求市场均衡价格,并说明市场存在的唯一均 衡条件。 4(15分) 赫芬达尔指数······(不完整,还有部分条件未给出) (1)∑i=1Nπi/PQ=H/ε (2)∑i=1Nαi[(P-C i)/P]=H/ε 5(20分) K个目击证人40-1(条件是关于出庭作证及目击证人三种效用的,不太完整) (1)找出所有纯战略纳什均衡 (2)K=2,计算混合战略纳什均衡 (3)对于任意的K,计算对称混合战略纳什均衡 另外,计算罪犯被抓概率(提示:是K的函数)

(完整版)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管理学笔记2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管理学》笔记 (三)韦伯的组织理论 [德]韦伯:(Max Weber,1864-1920)终身是一个学者,研究范围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宗教等。---“组织理论之父” 贡献:提出所谓“理想的官僚组织体系”(Bureaucratic Model)(行政、科层) 核心:设立公职。(权力的承袭通过职位,而不是依靠世袭或个人魅力) 特点:1)明确的分工 2)清晰的等级 3)详尽的规章:强调规则化 4)非人格化的关系。理性意志代替个人情感 5)管理人员职业化:固定的薪金和明确的升迁制度 优点:1)稳定 2)高效 (有助于杜绝任人唯亲、组织涣散、人浮于事等现象) 三、行为科学阶段(30年代后) ?背景: ?梅奥及其霍桑试验:(George Elton Myao,1880-1949)(1933年发表《工业文明中的人类问题》) ?人际关系学说的内容: (1)工人是“社会人”,非单纯的“经济人”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通过满足员工需求来达到组织目的。 四、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二战后--- 60年代) 孔茨称其为“丛林” 1、社会系统学派 ?创始人:巴纳德(chester 1.Barnard,1886-1961),曾任新泽西贝尔电话公司总经理, 1938年发表《经理人员的职能》 ?观点:组织是一个社会协作系统,有三个基本要素: 共同的目标 协作的意愿------ 取决于诱因与贡献的平衡 信息沟通 ?经理人员的基本职能: 确定目标、提供诱因、建立维持信息沟通网 2、决策理论学派 ?代表:H?西蒙(Harbert A.Simen,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1978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案例集定稿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案例集

目录 1 一场灾难中的伦理困境 (1) 2公立公园的困境与出路 (13) 3强拆之殇:谁之伤?谁之痛? (17) 4旭日关爱:一个慈善基金会的诞生和管理 (27) 5 指尖上的双城记 (42) 6 让流动商贩不再流动 (55) 7 三宝县的集体上访事件 (67) 8 生病的日子 (79) 9 沉重的棉花 (85) 10无形的“围墙”压伤“隐形的翅膀” (95)

一场地震灾害中的伦理困境 摘要:危机状态下,惯常的平衡被打破,利益冲突、情感纠葛、生死较量成为生活的主题,无论是身处其中的经历者还是置身事外的旁观者,在危机中都将陷入这样的伦理困境之中:“生命与尊严哪个更重要?金钱和道义能否兼顾?自由与秩序是否可以共存?……”本案例以2010年1月海地大地震为背景,描述了震后无政府状态下,医疗救援人员在生命安全与治病救人天职之间的挣扎;记者兼医生团队在新闻挖掘和救助行善中的摇摆;商人逐利天性与人性大义的争议;大众同理心与猎奇心理的纠结。案例试图唤起人们对灾害伦理的思考,确立一个相对正义的灾害伦理价值体系。 关键词:灾害、伦理困境、价值冲突、海地地震 0.引言 非理性,是风险传播专家彼得·桑德曼博士描述处于危机中大众的核心概念。危机状态下,惯常的平衡被打破,利益冲突、情感纠葛、生死较量成为生活的主题,无论是身处其中的经历者还是置身事外的旁观者,在危机中都将陷入这样的伦理困境之中:“生命与尊严哪个更重要?金钱和道义能否兼顾?自由与秩序是否可以共存?……”每个人、每个国家、每个文化种群都有着自己的伦理价值体系,都是其独有价值体系内的专家,那么对于以上问题,是否存在统一的答案?公共危机中是否应倡导建立一套基本的伦理标准? 海地地震之后,政府瘫痪,暴徒横行,整个社会完全失序,源于动物世界中的力量秩序开始占据上风,自然灾害已经演化为社会浩劫。数十万的尸体等待处理,上百万的伤民等待救治,数百万的灾民渴望着最基本的生活物资……在灾民救治,物资分配和秩序重建过程中,何种政策才能够称得上正义与公正?何种价值应被放置于其它价值之上? 1.海地共和国概况 国名:海地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Star) 独立日:1月1日(1804年) 国庆日:1月1日(1804年) 本案例中除海地共和国之外,其它人名、地名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1]

A、案例分析:公共管理与中国改革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公共管理所涉及的领域中各种与改革不相适应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虽然经过20多年不懈的改革、调整,但是,多年的历史积弊想在短时间内全部解决是不现实的。 归结起来,我国目前公共管理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1、政府财政压力依然很大;2、在行政立法和执法上,存在重立法、管理,轻执行、监督等现象;3、政府机构依然庞大,政府职能虽然有所减少,但随着改革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政府的新职能也在增加;4、政府及其公务员的服务理念还较差,长官意识严重,存在官僚主义和腐败行为;5、人事成本居高不下。机关、事业单位仍然存在大量冗员;人才选拔录用机制、绩效管理与评估机制、晋升机制、奖惩机制和公共责任机制尚未形成;6、行政效率低。机构层次多、职责不清,互相推诿、扯皮,缺乏服务意识、成本意识等,使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无法走出“追求高效率——低效率——无效率”的循环。 综观各国公共管理改革实践,虽各有特色,但也有共性。对中国来说,所采取的是渐进或分阶段进行的改革方式,即“摸着石头过河”的模式。在这种改革的开始阶段,进行具有特色的试验,当取得成就和经验之后再加以推广;表现形式是体制改革由点到面,即抓住重点突破,进而逐步深化和渗透到全局的过程;具体的做法是先试点后推广,即任何改革措施的出台,都先在某个地方或企业进行试验,取得经验后再全面推广。中国的公共管理过程也是这样一个过程。 借鉴国外的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结合我国的实际,我国的公共管理改革可着手于以下几个方面。 答: 1、构建适应WTO要求的公共管理体制;2、按照私营部门的管理方法建立“企业型政府”;3、进一步精兵简政提高服务意识和效率;4、加强公共管理法制建设;5、推进公共管理民主化和信息化改革。 案例一: 1、案例内容介绍:北京限字当头解决拥堵是否可行 北京的街头每天都要上演无数场免费的“汽车展示会”。尤其是上下班的高峰期,一辆辆汽车像生了病的乌龟趴在一条条马路上,步履蹒跚,动弹不得。北京市代市长王歧山在SARS 危机后公开表示:最头痛的是交通问题。 的确,再没有比堵车问题更能够触痛北京人烦恼的神经了。所以,当市政府有关部门提出要限制发展私家车和对黄标车(尾气排放量达不到排放标准的车)采取限行举措时,舆论的焦躁海洋就像被扔进一块石头,叫好叫坏之声皆不绝于耳。 数据显示:1996年北京市机动车只有100万辆,到2003年已增加1倍,达到200万辆。其中私家车就有120多万辆。2002年全市新增机动车27.6万辆;而2003年前8个月,全市又新增机动车24.6万辆,已经逼近2002年的总数。 面对汹涌而来的汽车潮流,北京在很长时间里一直手足无措。多年来的堵车状况没有什么改善。 据了解,20世纪80年代初期,有权威部门对2000年北京汽车发展数量的预测仅仅是70万~80万辆,而事实上,在新世纪钟声敲响之前,北京市汽车总量就足足比这一预期数字多出近100万辆。在2000年,北京市有关部门又曾预测,到2010年北京机动车保有量才会突破200万辆,没曾想,这个数字提早7年就实现了。为此,所有在北京生活的人们都付出了拥堵的代价。 为何出现这么大差距?一些官员的习惯性解释是,经济发展那么快,以致许多公共(如首都机场)都提前达到目标容量。

三战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考研经验分享

三战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考研经验分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考研经验分享-三战光华 初试:政治68,英语67,数学三:142,专业课选统计和微观:135 连续三次考光华。本科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工程专业,10年毕业,大四一整年在上海胜略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实习,看到上司们实在太辛苦了,就来考研,不过基础很不好,本科计算机编程项目任务重,数学英语等都没怎么学。 今年3月底到7月在北京迪科远望工作。7月底开始着手复习。之前准备过汇丰和ccer等,看了几本宏观,走了弯路。 数学:最先是看李永乐的《复习全书》。从头到尾将例题做一次。《复习全书》题目很多,我已经做过好几次了,还是有不会的。我11年的时候数学花的时间不多,第一次做的时候挺慢的,有些题目不会就直接看答案了,比较快的过一遍,然后把觉得重要的,做错过的题目标记下来。11年的时候复习全书课后习题没有做,后来感觉课后习题例题有相互补充的地方,需要做的。今年就把课后习题全做了一次。然后将以前标记的做错过的题目,重点的题目,又重新做了一次.《复习全书》要弄透彻还是要花很大功夫的。至少要完整地做完一次,然后再做重点的题目。还有660题是非常好的一本书,我做了两次,里面选择题很有意思,能够很好地检测自己的水平。然后大概11月开始做400题,每隔一天做一套,做完对答案,然后将不会的反复看几遍。然后做李永乐的历年真题,最近几年的按年份做,找一找考试的感觉,往年的题目我们往往有些熟悉,做起来会比较顺手,但是真正考试时候总会有一些比较新的题目。然后是按分章的做,这样做起来比较快。最后考前做李永乐的《数学决胜冲刺6+2》。我做的时候主要是练手,熟悉题目。还做过一些其他的书,比如李永乐的《数学全程预测100题》,这里面的大题也很值得一做,包括很多常考题目。做过陈文灯的一些书,感觉里面有一些比较偏的题,只做李永乐的就好了。我当时也是想再做点别人的书补充一下,现在看来是没有必要的。数学还有一本高等教育出版社的《2013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数学考试参考书(数学3适用)(原考试大纲解析精编版)》。感觉在数学上花了很多时间。我11年考的时候觉得数学三简单,没怎么用心,《复习全书》没做完,然后做了陈文灯的一些书,效果不好。只考了131,12年只是从10月份开始准备的,模拟题做得少,考试时候太谨慎每题做完后检查一次,到后面没做完,考了135. 英语:我的英语不太好,单词很多不会。平时做阅读模拟题错得很多,就重点练习了排序和作文,考试时候排序都得了满分,作文考得还可以。8月以前主要是背单词,用过很多单词书,星火的《星火英语:考研英语词汇星火式巧记速记》,新东方的《考研英语词汇词根+联想记忆法》,还用过一些背单词软件,但是我不太擅长记忆,花了大量时间收获不大,感觉是考研复习中时间分配最失败的地方,不过我也有利用考研这个机遇多背点单词的意图,脱离了考研这个目标。用过这么多单词书,我觉得新东方的词根联想记忆法最好用,因为适合背诵,分成45个单元也比较好安排进度。另外有本宫东风的《读真题记单词》,把这本书里面的文章看几次,找出不会的单词然后记忆,在真题文章中记忆单词,针对性很强。然后是阅读,做了张剑的《新编考研英语阅读理解150篇(基础训练)》,《新编考研英语阅读理解150篇(提高篇)》,没有全部做完,挑着做的。有些文章错3到4个,一般是错1到3个,做完对答案,再看文章分析为什么做错了。英语复习除了单词和阅读外,就是做张剑的所谓黄皮书《历年考研英语真题解析及复习思路》,把里面的阅读反复做了几次,由于做过之后会有印象,可以早点开始做一次,隔一段时间再做,做完仔细看解析,了解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