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管理规范

企业信息化管理规范
企业信息化管理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构建稳定、安全、经济、高效、可持续的信息支撑体系,提高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推动集团公司又好又快发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信息化建设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计划、统一建设(以下简称“四统一”)的原则,以防止产生信息孤岛和重复建设。

第三条集团公司信息中心是全公司信息化建设的主管部门,按照“四统一”的原则负责信息化建设的日常管理及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信息安全管理与信息资源整合等工作。

第四条本规定所称信息化建设,是指以计算机、通信、网络及其他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信息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各类应用及管理信息系统、应用集成等)的建设与升级。

第二章统一规划

第五条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规划根据集团公司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结合信息化建设现状和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编制。

第六条集团公司信息中心负责编制信息化建设规划,报集团公司研究审定后实施,其作为信息化建设项目立项的依据。

第七条各子(分)公司应编制与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相

1 / 33

配套的信息化建设规划,报集团公司信息中心备案。

第三章统一标准

第八条集团公司建立统一的信息化标准体系,信息化标准体系由集团公司信息中心会同相关部门制定,报集团公司批准后执行。

第九条集团公司所有信息化项目必须采用统一的标准体系,原信息系统必须按统一标准进行更新。

第四章统一计划

第十条各子(分)公司、集团公司各部门依据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和实际需求,编制年度信息化建设建议计划,经集团公司信息中心审核,报集团公司批准后列入子(分)公司和集团公司年度工程计划。

第十一条计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严禁计划外项目发生,未列入计划的项目一律不予拨付资金。

第十二条已下达计划的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发生变更或需要追加投资的,应当按照计划申报程序报批。

第五章统一建设

第十三条集团公司信息化项目由集团公司信息中心和项目需求单位共同负责建设,各子(分)公司、集团公司各部门不得自行建设和

2 / 33

重复建设。

第十四条严把需求管理关。需求单位负责提供项目的建设目标、详细的业务流程和功能要求,必须做到业务范围界定清晰。

第十五条严把方案设计关。集团公司信息中心负责信息化项目设计方案的审核,重大信息化项目由集团公司信息中心组织方案设计。设计方案未经集团公司信息中心审核批准的项目一律不得实施。

第十六条严把实施监管关。集团公司信息中心和项目需求单位要加强对信息化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管,共同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问题,严控实施风险。

第十七条严把项目验收关。集团公司信息中心负责牵头组织信息化项目的验收,严格按照项目建设目标和国家、行业及集团公司的有关标准进行验收。

第十八条基建工程项目中含有信息化建设内容的,依照本规定执行。集团公司在工程项目验收时将信息化建设纳入验收内容,集团公司信息中心参与项目验收。

第六章日常管理

第十九条集团公司信息中心应加强对信息资源的整合,实现信

3 / 33

息资源共享。各单位外购信息资源必须及时报集团公司信息中心备案。

第二十条信息系统使用单位必须严格按照系统要求操作,制订完善的运行管理制度,确保所有业务数据及时、准确录入系统,确保数据安全。所有信息系统管理员资料及口令必须报集团公司信息中心备案。

第二十一条除集团公司可设置对外网站外,子公司设置对外网站必须报集团公司信息中心审核,其它单位和部门一律不得自行设置对外网站。对外网站不得发布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不得擅自发布涉及集团公司商业秘密等信息。

第二十二条集团公司信息中心要加强计算机和应用系统的培训和技术交流工作,加强技术研究与创新,不断提高集团公司信息化管理队伍、建设队伍和应用队伍的水平。

第七章监督奖惩

第二十三条集团公司信息中心会同计划财务、纪检审计等部门不定期对本规定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四条信息化建设必须做到项目按计划、实施按设计、竣工有验收。未经批准擅自建设、擅自变更设计方案的,按计划外工程依照集团公司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4 / 33

第二十五条对项目建设发生重大事故影响集团公司网络运行和网络安全的、擅自发布集团公司商业秘密等信息给集团公司造成不良影响和损失的,集团公司将通报批评并对相关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进行处理。

第二十六条对信息化建设管理及应用较好的单位,集团公司将给予适当奖励。

第八章附则

第二十七条本规定由集团公司信息中心负责解释。

附件一: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项目需求管理细则

附件二: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项目实施管理细则

附件三: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项目验收管理细则

附件四:集团公司信息系统运行使用管理细则

附件五:集团公司网络管理细则

5 / 33

附件一:

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项目需求管理细则

为了规范信息化应用系统项目需求管理,确保应用系统开发质量,根据《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制定本细则。

一、管理范围

信息化建设项目需求管理是指对信息化项目确立、需求方案制定、需求变更控制等进行管理。

二、项目确立

(一)集团公司各子(分)公司、集团公司各部门(以下简称需求单位)对信息化建设有需求的,需向集团公司信息中心申报,并提交项目申报材料。项目申报材料包括项目申报表(见附表一)和项目建议书。项目申报表主要包括项目的名称、申报单位、项目概算和项目基本情况等内容。项目建议书主要包括项目建设的背景、必要性、项目目标、需求分析、建设周期、项目投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分析等内容。

需求单位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相关单位确定一个单位牵头,统一申报。

6 / 33

(二)集团公司信息中心根据申报材料,提出项目资源配置方案,必要时组织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

(三)项目申报材料经集团公司信息中心审核并报集团公司同意后方可进行需求方案编制。

三、需求方案编制

需求方案由需求单位负责编制,需求方案包括业务需求、技术需求、设备需求等,明确项目建设目标,详尽描述项目的建设内容、业务范围、业务流程、数据规模、用户数量、应用范围等内容。

四、需求方案审核

(一)需求单位完成需求方案编制后,由集团公司信息中心组织审核。

(二)集团公司信息中心提出审核意见,报集团公司批准后,作为系统开发依据。

五、需求方案变更

(一)需求方案变更是指对需求内容的增减、取消和调整。

(二)需求方案如需变更,由需求单位根据业务需求变化,填写《信息化建设项目需求变更申请表》(详见附表二)和项目变更方案,按照本细则规定的需求方案的提交和审核程序执行。

7 / 33

(三)集团公司信息中心根据审核后的《信息化建设项目需求变更申请表》和变更方案,调整需求方案相关内容,并及时更新技术文档。

附表一:集团信息化建设项目申报表

附表二:集团信息化建设项目需求变更申请表

8 / 33

附表一:

信息化建设项目需求申报表编号:

9 / 33

10 / 33

附表二:信息化建设项目需求变更申请表

11 / 33

附件二:

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项目实施管理细则

为了规范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实施,根据《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制定本细则。

一、职责界定

(一)信息化建设项目实施是指对网络建设、系统集成和业务应用软件的开发、测试、试点运行、应用推广、软件后期维护等工作进行组织管理的过程。

(二)集团公司信息中心负责项目设计方案的审核和项目承建单位的资质审查以及技术、设备选型;负责项目实施的组织协调、进度控制、质量监督、成果接收、升级完善等管理工作。

(三)各子(分)公司、集团公司各部门(以下简称需求单位)负责业务需求和业务流程的细化、系统功能要求的提出与系统功能验证、系统升级业务需求采集、系统的推广应用及提出升级完善建议等。

二、系统开发

(一)集团公司信息中心负责集团公司网络建设项目、系统集成和应用软件开发的组织管理。

12 / 33

(二)集团公司信息中心按照设计规范和开发进度方案组织系统开发工作,并定期向需求单位通报开发进展情况。

(三)集团公司信息中心负责检查项目开发工作的完成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通知项目开发单位修改、更正。

(四)集团公司信息中心和需求单位共同建立风险控制机制,规避项目风险。

(五)集团公司信息中心负责组织项目需求单位、项目开发单位组成系统测试组,负责系统测试工作。系统测试组编制软件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并进行测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性测试等。根据需要,集团公司信息中心负责组织专业测试机构,对软件系统的功能、性能进行第三方测试。

(六)需求单位负责对通过阶段性测试的系统进行试用,检测系统功能的正确性和完整性,验证系统功能是否满足业务需求。

三、试点推广

(一)需求单位负责制定系统推广实施计划,编制系统应用推广方案。

(二)需求单位负责确定系统试点范围,协调解决试点期间的业务问题,验证业务需求的合理性和系统功能的完整性、正确性,并汇总试点工

13 / 33

作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完善系统的建议。集团公司信息中心组织项目开发单位进行系统的修改完善。

(三)经试点成功后,需求单位会同集团公司信息中心制定培训方案,组织人员培训,进行全面推广。

四、维护升级

(一)集团公司信息中心统一组织对信息化应用系统开发项目的升级工作。

(二)需求单位根据业务需求变化和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系统升级建议,按照《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项目需求管理细则》规定的项目审核程序进行审核。

14 / 33

附件三:

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项目验收管理细则

为了规范集团信息化建设项目的验收管理,确保项目建设质量,根据《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制定本细则。

一、组织管理

集团公司信息中心负责信息化建设项目验收的组织管理工作。

二、验收条件

(一)项目按设计要求建成,经测试和试运行合格并能满足实际需要;

(二)完成项目要求的相关培训且已落实售后服务措施;

(三)项目档案文件完整、准确;

(四)应用系统类项目,完成系统的试点运行,并由项目需求单位提交系统功能符合业务需要的说明。

三、验收依据

(一)有关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标准;

(二)项目招标相关资料;

(三)项目竣工验收申请报告;

(四)相关单位出具的用户报告;

15 / 33

(五)测试单位出具的测试报告;

(六)项目合同或协议;

(七)业务需求说明书;

(八)系统运行记录报告和使用单位意见;

(九)项目实施中涉及的其他资料。

四、验收内容

(一)建设情况。主要包括建设内容、建设规模是否按照批准的建设方案、合同书等有关文件约定建成,项目建设中发生的重大变更是否获得批准。

(二)施工情况。主要包括网络系统、应用系统、安全系统的施工质量。

(三)执行法律法规和标准情况。主要包括项目建设和管理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相关标准。

(四)档案资料情况。主要包括项目建设的有关文件档案,设计、施工、集成、验收等技术档案,合同、各类标准及过程控制文件等档案资料。

(五)应用系统项目:

1、功能:对软件功能完整性、正确性进行审查和评价;

16 / 33

2、项目管理:对项目计划、采用标准、需求方案及其执行情况进行审查和评价;

3、测试结果:对测试单位出具的项目测试报告、监理单位出具的监理报告(如果聘请监理)等进行审查;

4、技术文档:对项目开发单位交付的文档资料(纸质文档和电子文档)进行审查。文档资料主要包括:项目计划、需求分析、设计方案、实施方案、代码编写标准、源程序代码(只提供电子文档)、测试方案、测试报告、质量保证计划和质量管理文档、系统和设备的配置参数、系统安装程序(只提供电子文档)、系统及设备运行和维护所必需的原始资料、系统和设备管理维护说明书、用户操作手册、应急方案、项目开发工作总结等。

五、验收程序

(一)项目开发单位在项目完成后1个月内,向集团公司信息中心提出项目竣工验收申请,并填写《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申请表》(详见附表一)。

(二)集团公司信息中心组织项目验收组进行竣工验收,召开评审论证会,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价,形成竣工验收报告,并填写《集团公司信息

17 / 33

化建设项目竣工验收表》(详见附表二),由验收组全体成员签字,验收组组长根据验收表决情况签署验收意见。集团公司信息中心将验收项目的各种文件资料及最终验收审批报告,归类整理并列出清单,按照有关规定归档保存。

(三)竣工验收结论为“通过验收”、“需要复议”、“未通过验收”。

(四)凡未经过验收或经验收不合格的信息化建设项目,不得交付使用。

(五)项目需要复议的,集团公司信息中心以书面形式通知开发单位,开发单位在1个月内补充有关材料并重新提出验收申请。

(六)项目未通过验收的,集团公司信息中心以书面形式通知开发单位,限期整改,符合验收条件后,可再次提出验收申请。

附表一: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申请表

附表二: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项目竣工验收表

18 / 33

附表一:

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申请表

附表二:

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项目竣工验收表

20 / 33

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制度汇编(全)

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制度 公司信息化项目管理制度(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司信息化项目管理,规范信息化项目实施流程,确保实现信息化项目目标,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中所称信息化项目是指以计算机、通信技术及其它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信息网络、信息安全、信息资源、信息应用系统等新建、扩建或者改建工程项目。 第三条公司信息化项目按照投资估算额分一般信息化项目、大型信息化项目和重大信息化项目,投资估算额小于等于50万元为一般信息化项目;投资估算额大于50万元小于等于1000万的为大型信息化项目;投资估算额大于1000万元的为重大信息化项目。 第四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涉及信息化项目管理的有关单位及个人。第二章信息化项目管理职责划分 第五条运营改善部职责 (一)全面负责信息化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 (二)按照信息规划组织项目预算提报以及项目立项工作。 (三)按立项通知书要求开展专业工作,负责编制招标技术文件,组织信息化项目招标工作。 (四)负责信息化项目合同的签订工作。 (五)负责组织建立业务项目组,并指派专人参与项目建设。 (六)负责信息化项目资料的归档。

(七)负责组织项目实施后评价工作。 (八)负责信息化项目管理制度的修订、培训与检查工作。 第六条信息化项目申请单位职责 (一)按立项通知书要求开展专业工作,参与信息化项目招标工作。 (二)指派专人进入业务项目组全程参与项目建设。 (三)参加信息化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协调解决信息化项目实施与生产组织之间的矛盾。 第七条信息化项目其他涉及单位职责。 (一)指派专人进入业务项目组全程参与项目建设。 (二)参加信息化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协调解决信息化项目实施与生产组织之间的矛盾。 第八条计财部职责 (一)负责对信息化项目立项请示中涉及本专业的问题进行审查。 (二)负责按照项目立项的批复意见及精神,下达公司内部项目立项批准通知书。 (三)参与信息化项目招标及合同的审查工作。 (四)负责信息化项目阶段性费用结算及后评价工作。 第九条设备部职责 (一)负责对信息化项目立项请示中涉及本专业的问题进行审查。(二)按立项通知书要求完成相关专业工作;配合、协调完成信息化项目中施工现场各种计量、自动化、通讯网络节点、数据接口的联接工作。

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标准

前言 目前《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系列标准由以下6个部分组成:第1部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规范; 第2部分:办公自动化规范; 第3部分:电子交易规范; 第4部分:呼叫中心规范; 第5部分:CRM规范; 第6部分:SCM规范。 本部分由信息产业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 本部分要紧起草人:

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 第1部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给出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以下简称 ERP)的相关软件功能、开发治理、实施治理的差不多要求和方法、适用于企业ERP产品与服务选型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不着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舞依照本标准确达成协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

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8566-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 GB/T18491-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技术 软件测量功能规模测量第1部分:概念定义 GB/T 18492-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技术 系统及软件完整性级不 GB/T 18493-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指南 SJ 20778-2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军用标准软件开发与文档编制 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0)25号 3 定义 本标准采纳下列定义 3.1 验收 acceptance 需方授权代表一项活动,通过该活动,需方同意履行合同的部分或全部的软件产品的所有权。

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和战略

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和战略The final revision was on November 23, 2020

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和战略 中国管理传播网作者:刘德三来自:中国商报阅读:372时间:2003-12-15推荐: 企业的信息化首先应该站在企业战略目标的高度来考虑,必须依据企业的经营、营销竞争战略考虑,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来制定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必须根据企业制定的长远战略规划制定企业信息化的统一规划、统一标准,选择最适合自己企业的技术战略和实施战略和策略。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信息化正在成为企业参与全球竞争,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抉择。 每个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面临的都是一个全球化的市场,而信息化正在以破竹之势推动着传统企业、传统管理模式的变革。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企业的技术手段和自动化程度,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使企业迅速摆脱落后工艺和技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跳跃式发展,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要。 什么最重要 对企业来说,最重要的应该是企业的战略和赢利能力,即商业模式和能运用这种模式与时俱进的企业决策者。专家指出:战略和商业模式是两个能互为补充,相互依存的工具,想要长期创造价值的企业都需要。 商业模式是企业在目前经营环境下赖以赢利的逻辑,商业模式包括企业同所有与其有利害关系的各方提出的价值建议,为了兑现建议和利用所获得的回报所进行的经营活动;它是每一个企业经营组织中的最基本的元素构成。而战略则包括公司在产业中、在行业中的长期目标、战略定位,建立一个在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能持续赢利的框架。但是,对企业自身商业模式的了解和掌握并不能取代企业的战略。战略突出的是企业独特的个性(特色),是别人所没有的,它是企业未来的竞争优势,是企业获得持续成功,做强做大,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所以说企业的战略是企业的灵魂。 信息化目的何在 很多人会说“信息化是为了节约成本”,这样的回答是不全面的,因为信息化的投入不能简单认为是一种成本问题,而是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也就是为客户增加新的价值,而且可以实现信息沟通、资源共享。企业的战略是否与信息化战略相匹配、相协调,企业的战略有成本型、流程型、战略型,还有强调个性的差异型,因此不能简单地说信息化就是为了节省成本。 实现企业的信息化不是目的,企业为了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必须依靠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和资源,通过信息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构成新的平台,为提高企业综合运作能力,实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从而成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一种有效支撑。更明确地说,信息化的目的是提高企业赢利能力,支撑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这是现代企业不可缺少的有效手段。 如果说商业模式指导企业日常的经营运作,那么战略则告诉企业如何改变商业模式以适应市场的变化,捕捉新的商机,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赢利。企业的商业经营模式是企业赢利、创造业绩的工具,是各个企业十分关注的重点。而今天的投资者,尤其是高科技、高风险的投资者变得越来越成熟,风险投资商之所以关心商业模式,是因为他们的投资决策是建立在怎样才有利可图,又能预测风险并能规避风险的思考谋划之上的。投资商们需要清楚地了解掌握所投资的企业未来业绩如何。因此,企业信息化必须紧紧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和赢利模式来考虑。 如何实现信息化 企业的信息化首先应该站在企业战略目标的高度来考虑,必须依据企业的经营、营销竞争战略考虑,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来制定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必须根据企业制定的长远战略

企业信息化数据库管理体系(doc 10)

企业信息化数据库管理体系(doc 10)

数据管理 数据管理包括数据的存储、检索和操纵。为了能够在系统开发和开展业务工作期间有效地与信息服务人员进行联系,用户管理人员应具备本章中所提到的有关概念、方法和术语方面的业务知识。 一、数据和信息 计算机系统并不存储信息,只存储数据。数据是获得信息的原始材料,为了满足定期存取的需要,它们被存储在二级(辅助)存储设备(磁盘和磁带)上。信息是经过同化、聚合和“加工”后的有特定含义的数据。为了突击数据和信息之间的差别,我们考察下面的例子。一个部门领导要求每个职工分别在一张纸上写下他们的年龄。每张纸只有一行含义简单的数据。然而经理可以从这些数据中获得信息。他能够以此确定超过50岁的职工有多少、职工平均年龄是多少,最年轻的职工年龄是多少等等。人们经常使用“信息处理”这个词汇容易造成误解,实际上,它的真正含义是为了产生信息而处理数据。 二、数据组织的层次体系 任何信息系统都有一个数据组织的层次体

示256个字符。读者可能会问:既然用六位就可以对一个字符编码。为什么还要用八位来编码?这是因为六位码的64种可能的组合只够表示字母、数字和18个特殊符号。如果希望有表示大写和小写字母,那么六位编码就不够用了。因此,就需要具有128种组合的七位编码。 目前还难以想象出对128种以上的位的组合需要。引进八位编码体制(EBCDIC)是为了利用这一个事实,即只用4位(24-具有16种可能的组合)来表示一个数值数据。因此,一个8位的编码实际上可以用来表示两个十进制数字。由于所存储的数据多数是数值数据,所以将两个数字的编码压缩成八位可以节省存储空间。EBCDIC 的8位组合称之为一个字节。而BCD的六位就构成一个字节。在BCD和ASCII编码体制中,字节是字符的同义词。在EBCDIC编码体制中,由于可以将两个数字压缩到一个字节中,所以EBCDIC 的字节与字符间并不一一对应。然而,在涉及到存储容量时,则经常交替地使用字符和字节。一个磁盘组可以有800兆字节容量(即800兆字节的永久存储器),而一台计算机的主存可以有8兆字节(作为处理用的兆字节的高速临时存储器)。较小的存储设备用千字节(一千个字节的倍数来度量)。通常将兆和千分别缩写“M”和“K”。 在逻辑上讲,一个EBCDIC字节是8位,而

中国南方电网 责任公司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

附件: Q/ CSG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管理制度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发 布

目次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 ............................ 错误!未指定书签。1总则............................................................ 错误!未指定书签。2规范性引用文件.................................................. 错误!未指定书签。3术语和定义......................................................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信息化项目...................................................... 错误!未指定书签。 3.2一类信息化项目.................................................. 错误!未指定书签。 3.3二类信息化项目.................................................. 错误!未指定书签。 3.4初步验收........................................................ 错误!未指定书签。 3.5竣工验收........................................................ 错误!未指定书签。4职责............................................................ 错误!未指定书签。 4.1公司信息化领导小组.............................................. 错误!未指定书签。 4.2公司信息部...................................................... 错误!未指定书签。 4.3公司财务部...................................................... 错误!未指定书签。 4.4项目建设单位.................................................... 错误!未指定书签。5管理内容与方法.................................................. 错误!未指定书签。 5.1管理原则........................................................ 错误!未指定书签。 5.2项目库管理...................................................... 错误!未指定书签。 5.3项目可研........................................................ 错误!未指定书签。 5.4项目立项管理.................................................... 错误!未指定书签。 5.5投资计划管理.................................................... 错误!未指定书签。 5.6项目预算管理.................................................... 错误!未指定书签。 5.7项目实施........................................................ 错误!未指定书签。 5.8项目验收........................................................ 错误!未指定书签。 5.9项目后评估...................................................... 错误!未指定书签。 5.10项目管理考核.................................................. 错误!未指定书签。6附则............................................................ 错误!未指定书签。

国内外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完整版

国内外企业信息化指标 体系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国内外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比较研究 本文对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研究制订中国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过程中研究的国内外48套企业信息化方案,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企业信息化效能指标的设计思路。对于如何按照"建设有效益信息化"的要求,正确引导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进行了创新性的探索。关键词:企业信息化指标比较效益效能 能否围绕建设有效益的信息化这一目标,来设计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关系到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导向。为此,需要设计专门的效能指标,以弥补原有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中,对信息化投入与产出关系的直线式理解带来的偏差。本文对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研究制订中国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过程中研究的国内外48套企业信息化方案,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企业信息化效能指标的设计思路。 一、企业信息化的要素与范畴1.企业信息化的历史使命 企业信息化是对信息现代化这一新的历史潮流的响应。企业信息化的历史使命在于,继续解决改革与发展的两个根本性问题,一是实现经济体制从传统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的根本性转变;一是实现生产方式从工业粗放经济向信息集约经济的根本性转变。与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不同的是,企业信息化这场革命的生产力基础,是代表当代最先进生产力的信息技术和生命技术革命,改革的范围从农村、城市,扩展到全球化。它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提出了新的课题要求。没有现成的理论可以照搬,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2.企业信息化的定义 从实践经验的初步概括中,我们将企业信息化归纳为以下定义:

公司信息化管理制度体系

本文将企业信息化的管理体系分为战略管理、实施管理和运维管理三个层面。本文首先给出了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框架,然后对企业信息化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企业信息管理体系是一个动态的体系,通过不断地进行PDCA而得以不断的提高和发展。 0、前言 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领域不断增长,应用深度不断加深。作者在企业信息化工作的过程中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保障企业信息化健康发展。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信息系统相当于企业的神经网络。信息化的发展必须紧密结合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企业的业务流程。此外考虑到信息技术的实施和运作有其内在的规律,因此作者就产生了结合企业管理和IT管理构建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的设想。 本文是作者在工作实践和阅读了许多文献后对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作出的初步探索。其主要思想就是利用反馈和优化不断加强企业信息化发展和运作的效率和效果。质量控制中利用PDCA 循环较好地体现了反馈和优化改善质量的思想。在本文中也将PDCA的思想贯注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中。 在开始正文前,先简单扼要地给出PDCA循环如图1所示: 1、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 随着企业对信息沟通速度和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因此企业的信息化需要在良好的管理方法下进行运作。企业的IT管理分为三个层面:战略管理层面;实施管理层面;运维管理层面。战略管理层面关注于IT如何服务于企业的中长期规划和事业方针,如何保障企业健康发展,关注于如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以及利用IT的手段改善企业流程。实施管理层面主要关注于对于规划的IT项目如何进行管理,保障软件开发项目、系统集成项目得以顺利的实施。运维管理层面主要关注于如何保障已有的IT系统稳定、高效、安全地运行,保障企业业务顺利进行。在各管理层面的实施过程中也需要遵循PDCA的方法,不断地进行优化。 企业信息化大的PDCA循环圈需要IT决策和管理人员的共同参与,评价系统实施的效果,决定如何优化规划、实施和运维管理。在企业信息化的实施管理和运维管理的开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PDCA,确保每一个项目和每一个日常工作得以不断地改进。 企业信息化管理在不同层面和时期需要具有不同的能力。在规划中需要战略规划能力;IT专业技术能力(这里主要指对IT技术和发展方向以及IT应用领域状况有较为宏观把握的能力)。在实施管理中需要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企业管理方面的技能,当然也离不开专业能力了。在运维管理中需要企业管理能力,在这里更加强调专业技术能力去解决实际发生的各种问题。

企业具备信息化管理平台

企业具备信息化管理平台 信息化管理是当代最具潜力的新的生产力,信息资源己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信息化水平己成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企业信息化就是围绕提高企收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不断扩大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中的应用和服务,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于2007年10月18日,建设部颁布了《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及《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信息化标准考评表》,考试表就建筑特级资质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具体业务范围和具体要求都说了明细说明。要求在2010年前必须全部上线实施完毕。面对建筑企业现今的状况,市建筑业管理局特邀请软件公司作了相关研讨,提出了如何推进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出相关问题。 一、促进观念的转变,以信息化推动企业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信息技术是当代最新的科学技术。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技术大大缩小了人们在时间、空间上的距离,而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 在新形势下,工程处深刻认识到企业发展与信息化建设的关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推动信息化建设。在这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 转变观念,提高对企业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2) 有步骤地开展技术和管理十部的信息知识培训,小断提高他们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3) 制订周密的“九五”及“十五”“十一五”信息化建设规划。 在规划中,首先确定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其核心就是循序渐进,注重实效。循序渐进,就是要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工作不能操之过急,要有一个逐步消化、普及的过程;注重实效,就是要结合企业实际,确定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及关键所在,选择投入较少、成效明显的工作为突破口。 二、以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为突破口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 工程项目是施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企业的效益来源于工程项目。因此,以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为突破口,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经营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捷径。 建立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可坚持总体规划、系统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分阶段逐步实现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的高度共享,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可分为几个阶段和模块实施,项目前期是施工企业业务流程的起步阶段,主要是对工程项目信息的搜集、整理、筛选,对工程项目可行性的分析研究,实现信息共享;投标阶段是施工企业真正参与市场竞争、争取市场份额的阶段,体现企业的综合实力,它成功的每一步运作需要企业各方而的配合、协调和强大的后台支持。实现信息化管理的企业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施工阶段是

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案

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案 企业信息化作为推动和实现企业体制创新、技术创新、治理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和必由之路,已为我国许多企业特别是大企业普遍认同,并成为他们的战略挑选。在各级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我国一批国家重点企业和地点骨干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差不多或即将启动。 但是,由于企业信息化是一项相当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对许多中国企业来说仍然是全新的课题,不管在规划依然在建设信息化过程中,都存在不少疑虑和困惑。而一些it企业、问公司出于纯商业目的和竞争的需要,自觉、别自觉地误导企业,又进一步含糊了企业对信息化技术、应用及其效果的认识,使他们对究竟怎么规划和建设本企业的信息化更加茫然,或仓促上马招致失败,或迟疑别决贻误良机。所以,对一批差不多完成信息化战略抉择的用户企业来说,其当务之急是,在策略、战术上,借助外部的客观、中立、第三方的信息化问机构的知识、经验和力量,切实把握和解决好信息化规划和建设过程中的一些带有规律性、普遍性和策略性的咨询题,以确保其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 本文从企业信息化项目规划和建设的实际流程、需求动身,从怎么为用户企业提供客观、中立、第三方的问服务的角度提出企业信息化四个时期的八个策略咨询题与大伙儿讨论,供企业参考。 一是企业定位策略 虽然在企业制度、治理模式、技术工艺、行业属性、进展时期、经营规模等方面具有共性的企业,能够相互借鉴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教训,但是,从来别存在彻底相同的企业,所以也就没有能够彻底照抄照搬的企业信息化模式。在规划和建设信息化之前,企业高层决策机构首先应当借助外部的第三方信息化问机构,从经营战略、体制、技术、治理、企业文化、人力资源、行业境和竞争地位等方面,对企业进行全面地自我诊断和准确定位甚至重新定位,在此基础上确定本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需求、方针、范围、时期、力度和深度,才干既别脱离企业自身特点、基础和条件,又能很好地服从服务于企业以后经营进展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二是时机挑选策略 什么时候启动本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从战略上说固然是时别待我,但从战术上看,并非所有的企业都适合“如今”就上马信息化项目。时机的挑选关系到项目的成败。竞争的压力、信息技术的飞快进展、与供应商的供应链和价值链关系、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和客户个性化需求的需要等等,构成信息化的拉力和动力。而企业在体制、治理、观念、人员it素养、资金预算等方面缺乏预备或预备别充分都会成为信息化的阻力,推迟信息化启动的时刻。企业应当在第三方问顾咨询的帮助下,全面、客观地分析这两方面因素的消长变化,蓄积动力,克服阻力,积极地、有打算地预备信息化实施所需的条件,并由此确定启动信息化建设的最佳时机。 三是全员培训策略 信息化项目启动前,借助第三方问机构,对上至董事长、总经理,下至一般职员就信息化意义、必要性、基本知识技能、预期效果等进行全员培训,别同于软件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实施商对系统和终端用户进行的应用操作技能的培训。它别仅有助于尽快形成全体职员对信息化建设总体思路、步骤等的共识,明确自己所应担当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增强职员参与度和积极性、制造性,减少障碍,克服阻力,提高项目成功率;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擦亮用户的双眼”,培养和提高企业治理层特别高层决策者对信息技术、软件和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认识和推断力,以便正确地挑选适用的技术、解决方案及其供应商、实施商,落低选型风险,防止决策失误。 四是招标选型策略

中国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

中国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 企业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是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的一 个重要分项指标体系。这是我国推出的第一个面向效益的信息化指标体系。 为了从效能上评估企业信息化水平、指导企业建设有效益的信息化,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经 过长时间研究,参考了国内外数十个方案的优长,提出了第一个面向效益的企业信息化指标 体系。 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综述 企业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是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的一个重要分项指标体系。这是我国推出的第一个面向效益的信息化指标体系。 为了从效能上评估企业信息化水平、指导企业建设有效益的信息化,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经过长时间研究,参考了国内外数十个方案的优长,提出了第一个面向效益的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其中《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业经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印发全国试行。 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南。建立全国统一的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是为了正确和客观地评价中国企业信息化水平,引导企业信息化建立在有效益、务实、统筹规划的基础上。它从宏观上指导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的提高;在微观上,使企业更准确地认识信息化的内涵,明确信息化的目的,制定正确的信息化战略,为企业信息化具体实施提供切实的帮助。同时也为政府了解企业信息化状况和进行相关决策服务。 企业信息化指标的作用 ·评测信息化水平 ·咨询、校验 ·避免浪费和错误 ·为企业信息化保驾护航 ·规避风险 ·引导IT服务商的行为 ·为评级提供依据企业信息化指标的指导思想 ·建设有效益的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指标的指导思想 ·建设有效益的信息化 ·符合中国国情 ·承认企业的特别的、个性化的信息化需求特点 ·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1. 目的性 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设计,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任务出发,旨在引导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

企业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 一、信息化需求分析 1、信息化现状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能促使企业业务处理程序和管理程序更加合理,从而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能进一步促进企业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使其在现有资源条件下达到最佳利用效果,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当前,公司高层重视信息化建设,大胆采用计算机等先进技术,加快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今年3月份以来公司开始实施的K3-ERP系统,基于SQL Server数据库。该系统目前运行正常,已实现客户端与远程正常访问。公司已购买了供应链模块以及应收款管理和应付款管理两大财务模块。公司依托该信息平台开展各项业务,同时财务部已将账务与ERP系统有机结合,有效地保障了公司各项业务的运转。财务当前使用软件NC系统与集团总部对接,目前用于财务基本核算,其他功能还没完全用起来。 2、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应用总体水平较低,虽然以K3ERP为信息处理中心,但尚未建立起企业级的信息化应用平台,并非所有工作都纳入到信息化 系统中。部分员工尚备有自己的手工台账。 存在信息孤岛,数据得不到有效利用与分享。企业知识共享平台尚未完全搭建和利用起来。 信息化建设力量还不够强大,没有形成一支具备较强规划、开发、实施、维护、升级的信息技术队伍,基本网络设施维护依赖于厂商支持。 缺乏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再造的能力、意识和实际效果,绝大

多数系统更多的应用在操作级效率的提升方面,对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决策者进行管理、决策分析的支持力度不够,对日常业务运作流程的规范不够。 3、主要要求 建立企业具有全局性,可扩展的基础数据标准。在当前企业单个应用系统无法包容业务部门的全部需求时,需构建一个可扩展、具有张力和弹性的基础协同架构,解决在网络环境下业务集成的需要,将应用程序的不同服务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使得现在或将来的应用可以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自由的交互。 需要设计三层平台支持整个企业信息化,三层平台分别是——硬件支撑平台、软件支撑平台、应用系统平台。硬件支撑平台是整个信息化的基础,软件支撑平台是信息系统应用的支撑,应用系统平台是企业实现管理信息化的手段。 应用系统平台是实现管理信息化的手段,在信息系统应用平台上企业应部署四个层面的应用:运营层、管理支持层、决策层、呈现层。其中运营层由支持企业业务开展的运行系统构成;管理支持层是由企业管控系统和管理支持系统构成,是既代表公司总部监管业务开展又是支持下属公司业务开展的系统,通过系统支持公司有效的集权与放权;决策层是构架在运营层和管理层之上的决策支持系统,为管理者进行有效决策提供信息化支持;呈现层是通过内、外部门户展现企业信息并实现个性化内容管理。 软件功能至少应包括数据显示与查询、图形显示、报表显示与打印、曲线图分析、上下限预警、数据存贮、进销存管理、应收与应付款管理、信用方案的初步建立等功能。 支持B/S结构,易于公司信息门户挂接,实现数据共享。 在上述基础上构建企业信息化建设平台,综合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实现集团公司内的管理、经营、决策等各方面的总体集成,

企业信息化名词解释

企业信息化名词解释 作者:孔继利2005-11-16 09:55:16 阅读:1553 次 AM (Agile Manufacturing)敏捷制造 指的是制造企业能够把握市场机遇,及时动态地重组生产系统,在最短的时间内(与其它企业相比)向市场推出有利可图的、用户认可的、高质量的产品。以计算机网络将本地的、异地的,甚至异国的制造企业或制造资源(设备、产品设计或工艺规程)联成一个整体,为共同的目的,进行协调的努力。如果说,CIMS侧重于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环节之间的集成与信息交流,那么,敏捷制造则发展到企业之间的集成与信息交流。通过计算机网络联接起来的企业,被称为“Virtual Enterprise”有的中文文献上译为“虚拟企业”。 ADSL(Asymmetrical Digital Subscribe Line )非对称数字线 它利用变通的电话线路,理论上可提供高达34Mbs的传输速率,而且ADSL对现有电话线路不需进行改造,因此可以节省许多费用。这里的不对称,指不同方向数据传输速率不一样。 ASP(Appliance Service Provider)简称应用服务提供者 一般指通过网络给企业提供租赁式应用软件的服务商。企业只需支付少量成本就可通过这些应用软件进行数字化管理,并获得ASP专业人士的外部支援。一句话,ASP就是给企业提供"网上外脑"的服务。理论上的ASP商业模式是:在Internet上或者其它网络上出租企业核心应用程序的访问。目前国内外的ASP们大多都采用与客户面对面的推销方式,主要提供IT应用软件和网络解决方案,或租或卖,形式很灵活。 BIS(Business Intelligence System )商务智能系统

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和战略

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和战略 中国管理传播网作者:刘德三来自:中国商报阅读:372 时间:2003-12-15 推荐:海浪企业的信息化首先应该站在企业战略目标的高度来考虑,必须依据企业的经营、营销竞争战略考虑,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来制定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必须根据企业制定的长远战略规划制定企业信息化的统一规划、统一标准,选择最适合自己企业的技术战略和实施战略和策略。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信息化正在成为企业参与全球竞争,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抉择。 每个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面临的都是一个全球化的市场,而信息化正在以破竹之势推动着传统企业、传统管理模式的变革。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企业的技术手段和自动化程度,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使企业迅速摆脱落后工艺和技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跳跃式发展,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要。 什么最重要 对企业来说,最重要的应该是企业的战略和赢利能力,即商业模式和能运用这种模式与时俱进的企业决策者。专家指出:战略和商业模式是两个能互为补充,相互依存的工具,想要长期创造价值的企业都需要。 商业模式是企业在目前经营环境下赖以赢利的逻辑,商业模式包括企业同所有与其有利害关系的各方提出的价值建议,为了兑现建议和利用所获得的回报所进行的经营活动;它是每一个企业经营组织中的最基本的元素构成。而战略则包括公司在产业中、在行业中的长期目标、战略定位,建立一个在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能持续赢利的框架。但是,对企业自身商业模式的了解和掌握并不能取代企业的战略。战略突出的是企业独特的个性(特色),是别人所没有的,它是企业未来的竞争优势,是企业获得持续成功,做强做大,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所以说企业的战略是企业的灵魂。 信息化目的何在 很多人会说“信息化是为了节约成本”,这样的回答是不全面的,因为信息化的投入不能简单认为是一种成本问题,而是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也就是为客户增加新的价值,而且可以实现信息沟通、资源共享。企业的战略是否与信息化战略相匹配、相协调,企业的战略有成本型、流程型、战略型,还有强调个性的差异型,因此不能简单地说信息化就是为了节省成本。 实现企业的信息化不是目的,企业为了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必须依靠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和资源,通过信息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构成新的平台,为提高企业综合运作能力,实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从而成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一种有效支撑。更明确地说,信息化的目的是提高企业赢利能力,支撑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这是现代企业不可缺少的有效手段。 如果说商业模式指导企业日常的经营运作,那么战略则告诉企业如何改变商业模式以适应市场的变化,捕捉新的商机,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赢利。企业的商业经营模式是企业赢利、创造业绩的工具,是各个企业十分关注的重点。而今天的投资者,尤其是高科技、高风险的投资者变得越来越成熟,风险投资商之所以关心商业模式,是因为他们的投资决策是建立在怎样才有利可图,又能预测风险并能规避风险的思考谋划之上的。投资商们需要清楚地了解掌握所投资的企业未来业绩如何。因此,企业信息化必须紧紧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和赢利模式来考虑。 如何实现信息化 企业的信息化首先应该站在企业战略目标的高度来考虑,必须依据企业的经营、营销竞争战略考虑,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来制定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必须根据企业制定的长远战略规划制定企业信息化的统一规划、统一标准,选择最适合自己企业的技术战略和实施战略和策略。 经营环境在变化,市场在变化,竞争对手在变化,企业的战略策略、管理也要随之调整,战略策略的重大变化和重大调整要在ERP工程实施前进行。企业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处理既要慎重,又要果断,既要有快速反应,有预案可供选择,又要有坚强的组织保证,使问题尽早发现,解决于萌芽状态之中,尽量减少影响,降低损失。

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设计方案

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案 一、信息化建设规划 公司信息化建设需要涉及整个业务流程和管理过程,它包括公司的的经营、计划、合约、技术、质量、安全、施工、材料、设备、人力资源以及成本管理等各个重要环节,几乎涉及公司所有人员。因此,这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 公司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达到“一个中心、两级管控、三个集中、四控三管一协调”的目的。为此,需要建立以项目管理系统为核心,结合合同管理、计划管理、质量管理、材料管理、采购管理、设备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行政办公管理、文档管理等功能的统一的企业管理信息平台。建立这样一个涉及公司面面的系统,工作量将十分巨大,绝不可能一蹴而就。 为了有效地完成公司的信息化工作,建议采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建设式。一次性进行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完成需求分析和系统的整体涉及;实施过程则按照业务的重要程度和对信息化要求的紧迫程度和准备完善程度排序,逐步进行实施,保证实施一块成功一块。一面可以保证信息化实施的有效性,同时也可以避免一次性投入过大,从而尽可能减少信息化建设对资金的压力。 根据目前公司的现有系统情况:财务部已采用了网络版的用友财务系统,实施了部门级的信息化;合同部则采用广联达造价软件作为业务应用,但均为桌面系统,尚未做到联

网,数据、信息没有实现共享;其他部门均没有任针对性的应用。因此,公司的信息化可初步分为几大部分: (一)企业级办公自动化系统(OA) 建设覆盖全公司(含子分公司和各项目部)的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以此将日常的事务性工作先行纳入系统,并建立各级领导与员工使用网络和电脑进行事务管理的习惯。将各种日常工作的流程进行科学的梳理和合理的规划,通过系统的建立和使用的过程,逐步改善工作流程、规管理、提高效率。 OA系统是处理公司部的事务性工作,辅助管理,提高办公效率和管理手段的系统。公司需要建立的协同办公(OA)系统就是基于现代网络技术,以“工作流”为引擎、以“知识文档”为容器、以“信息门户”为窗口,使公司部人员便快捷地共享信息,高效地协同工作;改变过去复杂、低效的手工办公式,实现迅速、全位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公司的OA应包括一些基本的功能模块:管理工作流程、知识目录架构、信息门户框架,以更便捷、更简单、更灵活、更开放的满足日常OA 办公需求 公司应用协同OA系统,总体具备以下几大价值点: (1)落实管理制度、工作流程自动化 这牵涉到流转过程的实时监控、跟踪,解决多岗位、多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问题,实现高效率的协作。目前的企业和单位都存在着大量的工作流程,例如公文的处理、收发文、

企业信息化管理规范.doc

企业信息化管理规范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构建稳定、安全、经济、高效、可持续的信息支撑体系,提高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推动集团公司又好又快发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信息化建设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计划、统一建设(以下简称“四统一”)的原则,以防止产生信息孤岛和重复建设。 第三条集团公司信息中心是全公司信息化建设的主管部门,按照“四统一”的原则负责信息化建设的日常管理及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信息安全管理与信息资源整合等工作。 第四条本规定所称信息化建设,是指以计算机、通信、网络及其他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信息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各类应用及管理信息系统、应用集成等)的建设与升级。 第二章统一规划 第五条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规划根据集团公司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结合信息化建设现状和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编制。 第六条集团公司信息中心负责编制信息化建设规划,报集团公司研究审定后实施,其作为信息化建设项目立项的依据。 第七条各子(分)公司应编制与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相 1

配套的信息化建设规划,报集团公司信息中心备案。 第三章统一标准 第八条集团公司建立统一的信息化标准体系,信息化标准体系由集团公司信息中心会同相关部门制定,报集团公司批准后执行。 第九条集团公司所有信息化项目必须采用统一的标准体系,原信息系统必须按统一标准进行更新。 第四章统一计划 第十条各子(分)公司、集团公司各部门依据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和实际需求,编制年度信息化建设建议计划,经集团公司信息中心审核,报集团公司批准后列入子(分)公司和集团公司年度工程计划。 第十一条计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严禁计划外项目发生,未列入计划的项目一律不予拨付资金。 第十二条已下达计划的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发生变更或需要追加投资的,应当按照计划申报程序报批。 第五章统一建设 第十三条集团公司信息化项目由集团公司信息中心和项目需求单位共同负责建设,各子(分)公司、集团公司各部门不得自行建设和 2 重复建设。 第十四条严把需求管理关。需求单位负责提供项目的建设目标、详细的业

公司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公司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一、信息化建设组织机构 1、根据公司信息化管理办法,公司信息化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各业务部门各司其职的管理模式。公司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信息化领导小组是公司信息化工作的领导与决策机构, 其主要职责是: (1)贯彻落实公司有关信息化工作的方针政策; (2)从战略层面统一组织、指导、决策,推动公司信息化建设 工作; (3)研究解决公司信息化建设中的重大事项; (4)审议公司信息化规划和年度项目、资金计划; (5)审议公司信息化工作制度及相关标准; (6)审查公司信息化重大项目的建设方案和工作计划; (7)在规划安排、资源集成、监督检查、队伍组织等方面给予充分保证。 (8)决策信息化建设中的其他重大事项和问题。 2、技术部是信息化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信息化规划和计划管理; (2)负责信息化项目和费用管理; (3)负责信息化工作的监督、检查与考核; (4)负责对外协单位的管理。 3、信息专业是公司实施信息化的专业机构,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公司信息化技术体系建设: (2)负责信息化项目实施管理; (3)负责信息系统运维的管理工作; (4)负责公司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5)负责公司信息相关设备资产管理; 4、信息运维隶属于信息专业下属机构,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公司信息系统运维工作; (2)负责公司基础网络运维工作; (3)负责公司服务器系统运维工作; (4)负责公司所有办公计算机、打印机维护工作; (5)负责与集团公司会议联调工作; 5、公司各业务部门、办公室、车间,依据信息化规划和技术要求,配合信息专业做好业务应用的实施工作。业务部门与技术部信息协同配合,共同推进信息化工作,其主要职责包括: (1)负责提出业务应用的信息化需求和建设目标; (2)负责确定业务流程和数据标准; (3)推进涉及本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工作; (4)促进本部门相关信息系统的深化应用。 6、业务部门应设置专职或兼职信息化专员,负责本部门有关信息化工作的协调联络。 二、信息化管理制度体系 1、在信息化的建设中,信息化管理制度建设是保障。信息化不能一蹴而就,一“化”就灵。信息化为我们提供了科学、便捷、智能化

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四川省商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规范信息化建设项目行为,强化信息安全,根据xx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对信息化建设项目相关管理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规定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内容包含以下三类:(一)信息化集成类:信息化软硬件集成、信息工程与弱电工程集成; (二)产品采购类:(1)硬件设备: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信息安全设备及空调、UPS电源等数据中心机房专用设备和内存、磁带等材料零件供应及安装;(2)软件产品:标准软件产品、软件用户授权。 (三)服务类:(1)软件开发类:按照业务需求完全或部分定制开发并提供后续服务的项目;(2)外包服务类:将信息系统研发全部或部分外包给专业软件公司,自主研发的信息化项目;(3)维保服务类:硬件设备、软件系统、集成工程项目免费维保期结束后的维保服务采购;(4)设计咨询类:信息化规划、数据中心设计、网络设计咨询、安全检测咨询等。 第三条集团及子集团、事业部、各分子公司进行信息化建 1

设均需遵守集团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分步实施、小步快走等原则。 第四条集团及子集团、事业部、各分子公司进行信息化建设均需遵循本管理办法。 第二章管理、实施机构及职责 第五条集团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集团董事长任组长,集团总经理及信息化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办公室、财务中心、审计监察部、信息化办公室、招投标办公室等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对信息化建设项目工作的领导、管理、监督、决策和奖惩。 第六条 xx集团设立信息化办公室(以下简称“信息办”),负责集团信息化建设总体协调和管理。负责对信息化建设进行立项审批,集团办公室、财务中心、人力资源部、发展策划部、企业管理部、审计监察部、集团招标管理办公室、品牌事业部按职责分工,参与信息化建设管理。 第七条信息办负责牵头建立一体化的管理体系及运行机制,对信息化建设进行规划、备案、立项、报批、建设、考核、运维等管理工作,履行以下等职责: (一)根据企业发展及管理需要,拟定集团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相关制度; (二)根据集团战略发展、子集团业务战略发展,拟定集团IT规划、子集团业务IT规划;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