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生产指标
猪生产学

名词解释泌乳力:21日龄时,全窝仔猪的总重量,衡量母猪泌乳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泌乳量:泌乳母猪在一个泌乳期内的泌乳量饲料转化率:也称耗料增重比或增重耗料比常用性能测定期间每单位增重所需的饲料来表示胴体重:屠宰后去头、蹄、尾及内脏,保留板油和肾脏的躯体重量为胴体重。
胴体长:在胴体倒挂时从耻骨联合前缘至第一肋骨与胸骨交界处的长度,称为胴体长或胴体斜长背膘厚:宰后胴体背中线肩部最厚处、胸腰椎结合处和腰荐椎结合处三点膘厚的平均值为平均背膘厚。
活体背膘厚:体重达100kg时,猪倒数第三至第四肋骨间4-6cm背膘厚度。
眼肌面积:胴体胸腰椎结合处背最长肌横截面的面积PSE肉:宰后45min和24h眼肌的PH分别低于和的肉,猪宰后呈现苍白颜色、质地松软和汁液渗出的征状DFD肉:宰后24h半膜肌的PH高于的肉,宰后肌肉外观呈暗红色、质地坚硬、肌肉表面干燥。
MAS(标记辅助选择):指通过分子标记技术,对生物有机体基因组进行标记,利用标记基因型准确地估计数量性状的育种值,并以该育种值进行选育日增重:=(结束重-开始重)/育肥天数SEW:隔离式早期断奶法。
母猪在分娩前按常规程序进行有关疾病的免疫注射,仔猪出生后保证吃到初乳,按常规免疫程序进行疫苗预防接种后,在10~21d断奶,然后把仔猪在隔离条件下保育饲养。
生产节律:相邻两群泌乳母猪转群的时间间隔全进全出制:同一批猪群同时转入、同时转出,按节律转群进行生产,全年不分季节均衡生产。
后效行为:指猪后天获得的行为,是猪出生后对新鲜事物的熟悉而建立起来的测定站测定:指把各核心群的被测种猪集中到中心站测定,在相对一致的环境条件下,按统一的的测定规程进行测定,测定后,统一公布测定结果,并进行平等分级和良种登记。
猪应激综合征:猪在应激条件下产生的恶性高热猝死以及肉质变劣等的综合症候群发情周期:从上次发情开始到下次发情开始的这段时间,约为21天。
大致分为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休情期。
养猪什么叫料肉比?

养猪什么叫料肉比?料肉比,是衡量以投喂饲料获取肉类产品的畜禽渔生产性能的一项指标。
料,指所饲养的动物在某个阶段饲料的用量;肉,指该动物在相应阶段所增加的体重。
饲料用量除以所增加的体重,其比值即为料肉比,也称作料重比。
常见的有猪的料肉比、肉鸡的料肉比和鱼的料肉比。
猪的全程料肉比,一般为3 :1 左右,即从全期看,投喂3 千克饲料可以换得1 千克猪的体重增加。
料肉比越低,生产性能越高;料肉比越高,生产性能越低。
在实际生产中,不仅计算全程的料肉比,还计算各个阶段的料肉比。
一般来讲,饲养后期的料肉比要高于饲养前期的料肉比;全程料肉比要高于前期料肉比,低于后期的料肉比。
料肉比的高低与猪的品种、饲料质量、饲养环境、饲养管理方式和水平及疾病防治有关。
通过比较不同批次猪的料肉比指标,可以从一个角度综合衡量猪的品种、饲料质量、饲养环境、饲养管理方式和水平及疾病防治的状况,也可以从一个角度单独衡量猪的品种好坏、饲料质量优劣和饲养管理水平高低。
当然,在进行单项衡量时,必须保证在其他项没有差别的情况下,料肉比反映的结果才具有准确性。
比如,衡量猪的品种好坏,必须保证在完全相同的环境下,采用完全相同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方式,饲喂完全相同的饲料,才可以比较出不同品种的猪的料肉比高低。
料肉比低的,相对于料肉比高的,猪的生长性能就好。
再比如,在完全相同环境和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治方式前提下,饲养没有差别的猪品种,饲喂不同的饲料,料肉比低的,相对于料肉比高的,饲料质量就高。
又比如,饲养环境、疾病防治、饲料和猪的品种均完全相同,料肉比低的,相对于料肉比高的,饲养管理方式好,水平高。
正因为计算猪的料肉比指标具有这么多实际意义,因此被养猪业普遍推广和应用。
在应用料肉比指标对比时,要注意两点:第一,初始体重要一致;第二,饲喂阶段要一致。
比如,从仔猪开食到100 千克体重出栏所计算的料肉比与仔猪断奶到100 千克体重出栏所计算的料肉比,初始体重和饲喂阶段都有差别,进行比较是没有意义的。
猪的经济类型划分需要的四项指标

猪的经济类型划分需要的四项指标1.猪的用途:猪的用途是划分猪的经济类型的首要指标。
根据猪的用途,可以将其分为肉猪、种猪和乳猪。
肉猪用于肉类生产和供应,种猪用于繁殖,而乳猪用于乳制品生产。
这三种用途对应的猪的品种、品质和生长速度等方面是不同的。
2.养殖方式:养殖方式是划分猪的经济类型的第二个指标。
根据养殖方式,可以将猪分为散养猪和规模化养殖猪。
散养猪指的是在较小的农户或家庭农场中饲养的猪,通常采用传统的户养方式。
规模化养殖猪指的是在大型养殖场中集中饲养和管理的猪,通常采用现代化的养殖技术和设备。
3.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划分猪的经济类型的第三个指标。
根据市场需求,可以将猪分为本地市场猪和出口市场猪。
本地市场猪主要供应给当地消费者,追求的特点可能是口感、品质和价格。
而出口市场猪则是用于出口到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市场,对品质、标准和卫生要求较高。
4.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划分猪的经济类型的第四个关键指标。
根据经济效益,可以将猪分为高效益猪和一般效益猪。
高效益猪指的是在生长速度、肉质品质等方面表现出较好的猪,能够带来更高的养殖收益。
一般效益猪则是相对于高效益猪而言,养殖效益稍低。
综合上述四个指标,我们可以将猪的经济类型进行更加具体的划分。
例如,可以将猪划分为肉猪、种猪和乳猪,然后再根据养殖方式进行划分为散养肉猪、散养种猪、散养乳猪、规模化肉猪、规模化种猪和规模化乳猪。
接下来,根据市场需求进一步划分,例如在散养肉猪中可以有本地市场肉猪和出口市场肉猪。
最后,根据经济效益进行划分,例如规模化肉猪中可以有高效益肉猪和一般效益肉猪。
通过对猪的经济类型进行准确的划分,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养殖效益和经济效益。
此外,还可以帮助农户和养殖场合理制定养殖计划和管理措施,从而促进养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猪场自我评估的主要指标

猪场自我评估的主要指标我们在拜访猪场老板的交谈中,感觉现在的猪场老板很容易满足,只要猪群不发病,每头母猪年上市15 ~17头商品猪就万事大吉了。
猪场老板也知道生产中出了问题,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以及严重程度。
有没有一套参考的评估繁殖性能和生长性能、增重成本的标准?现推荐一个,建议规模化猪场实现数据管理。
猪场的主要问题是母猪群繁殖能力普遍低下、生长猪死淘率高和育肥时间长。
母猪群的繁殖率,常常以每头母猪年上市商品猪的数量来衡量。
影响每头母猪年上市商品猪数量的最重要因素是母猪的非生产天数即NPDS(NPDS越多,母猪的年产胎次就越少);其次是窝产活数和生长猪的全程死淘率。
目前猪场的普遍问题反映在:(1)窝产活仔数少。
窝产活仔数少于10头,普遍在9.2 ~9.7,初产就更低,与欧美国家相差甚远(见表1)。
(2)分娩率低。
分娩率低于85%,普遍在75%~82%。
母猪的年产胎次在1.90 ~2.10。
丹麦2005年5个好的猪场分娩率在86.5%~92.5%之间,分别为86.5%、90.7%、91.1%、92.2%、92.5%。
《猪与禽》杂志2007年第5期报道有550头的种猪场2001~2005年的分娩率分别为83.7%、80.6%、85.9%、90.8%、94.0%。
我国猪场母猪的分娩率、年产胎次有待提高。
(3)初生重偏小,普遍在1.2 ~1.3kg之间。
(4)母猪哺乳期采食量饲喂不足。
母猪泌乳不充分、断奶体况差、仔猪断奶窝重小。
(5)生长猪的死淘率高,大于12%~15%,甚至高达25%以上。
(6)生长猪100kg的上市日龄延长,上市日龄大于175~185d。
生产数据可分为三个水平:优秀、一般、差。
可与自定目标、纵向与以往的数据、横向与邻居场数据相比,反映不足或良好。
生产数据虽然反映了已发生的事件,但最终体现了猪场的生产水平、健康水平和盈利能力!自我评估的繁殖性能指标有:后备母猪初配日龄;母猪群体况、胎次、分胎次产活仔数、窝死胎木乃伊胎率;母猪群断奶后7d内的发情比例;返情率、流产率、空怀率、分娩率;母猪群的非生产天数;初生重、断奶重;产房内仔猪死亡率;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商品猪数。
规模猪场国家标准解读

猪场动力网
《规模猪场建设》 规模猪场建设》 17824.1—2008 GB/T 17824.1 2008
猪场建设占地面积
占地面积 建设用地面积 100头基础母猪规模 头基础母猪规模 5333(8) ( )
单位为平方米(亩)
300头基础母猪规模 头基础母猪规模 13333(20) ( ) 600头基础母猪规模 头基础母猪规模 26667(40) ( )
猪场动力网
二、标准化养猪的好处
标准化养猪技术,以规模化猪场为基础, 标准化养猪技术,以规模化猪场为基础,内容包括标 准化的猪场、圈舍、设备,标准化的优良猪种、饲料、 准化的猪场、圈舍、设备,标准化的优良猪种、饲料、 环境, 生产工艺等, 环境,标准化的消毒免疫程序和标准化的生产工艺等, 是一种全程标准化生产的现代养殖模式。 是一种全程标准化生产的现代养殖模式。 标准化是手段,是载体。通过标准化, 标准化是手段,是载体。通过标准化,集成各种先进 实用技术,把先进技术傻瓜化, 实用技术,把先进技术傻瓜化,这是推广普及新技术的 重要手段。 重要手段。 同时,规模猪场方面的国家标准,又是“数字养猪” 同时,规模猪场方面的国家标准,又是“数字养猪” 的重要数据来源,是科学养猪的一个标杆。 的重要数据来源,是科学养猪的一个标杆。
成年公猪、空怀妊娠母猪、 成年公猪、空怀妊娠母猪、哺乳母猪 哺乳仔猪 保育猪 生长育肥猪
年份 散户 ( 50头以下) 头以下) 头以下 2000 2003 2006 2007 74.28 68.06 58.95 51.50 小 (50~99头) ~ 头 9.03 9.97 13.62 13.00 中 (50~99头) ~ 头 7.00 10.07 13.37 13.70 大 (50~99头) ~ 头 9.69 11.90 14.06 21.80
生猪指数;

生猪指数1. 引言生猪指数是衡量猪肉市场供需关系的重要指标,对于决策者、农户和消费者来说,了解生猪指数的走势对于制定合理的生产和消费计划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生猪指数的相关问题,包括其定义、计算方法、影响因素以及对经济的影响等方面。
2. 定义和计算方法生猪指数是根据市场上不同规模、不同种类的生猪价格进行加权计算得出的一个指数。
计算方法可以根据市场的具体情况有所不同,但通常会考虑以下因素:2.1. 价格加权市场上不同种类生猪的价格可能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对不同品种的价格进行加权计算。
一般来说,市场上主要的生猪品种有白条、黑猪、稀少猪等,每种品种的价格加权比例会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而调整。
2.2. 规模加权市场上生猪供应的规模也是计算生猪指数的一个重要指标。
规模越大的生猪养殖场,其价格影响力也会相对较大。
因此,需要考虑不同规模养殖场的生猪价格对指数的贡献。
2.3. 市场份额加权生猪市场上存在不同企业的竞争,市场份额越大的企业对于整体市场价格的影响也会更大。
因此,市场份额的大小也会被考虑在内,进行价格的加权计算。
3. 影响因素生猪指数的走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节将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探讨几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3.1. 生猪供给生猪供给受到养殖场规模、养殖成本、政策调控等因素的影响。
养殖场的规模越大,产能越高,供给越充足;养殖成本的变化也会影响供给量,例如饲料价格、养殖技术等的变动均会影响生猪供给。
此外,政府的调控政策也会对生猪供给产生影响,例如限制进口、提供补贴等。
3.2. 生猪需求生猪需求受到居民收入、消费习惯、价格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居民收入的增加会刺激猪肉的需求增长;消费习惯的变化也会影响居民对猪肉的需求,例如对于绿色、有机产品的需求增加;价格水平的变化也会对猪肉需求产生影响,高价格会减少消费者对猪肉的购买意愿。
3.3. 疫病和灾害疫病和灾害也是生猪指数的重要影响因素。
猪瘟等传染病的爆发会导致生猪供给减少,从而推高生猪价格;而自然灾害如洪涝、旱灾等也会严重影响生猪养殖业,进一步影响生猪指数的波动。
猪生产学_养猪生产工艺流程图

生产指标确定
根据现代规模化养猪场的生产指标 ,可以确 定养猪场每周周转的空怀母猪、妊娠母猪、 哺乳母猪、断奶仔猪、保育仔猪、生长中猪、 育肥肉猪的数量,这样不但可以有计划的安 排合适的生产管理制度,还能更好的按照工 艺流程组织各类猪群的周转管理。
表7—1所示 现代规模化养猪生产指标
4.保育舍猪栏数和猪舍建造数 的测算
保育舍猪栏数﹦每周育成的断奶仔猪数 ×保育舍饲养周数÷每栏饲养头数 ﹦216×6÷9(10)﹦144(130)(栏) 该时段共养保育仔猪216×5﹦1080头
建造猪舍数﹦保育舍猪栏数÷每栋标准 舍内放置的保育栏数 ﹦144(130)÷31﹦4.7(4.2)(栋)
二、 生产周转中配种母猪的补充及淘汰
现代规模化养猪场母猪每年的补充和淘汰率在高产群没有形成前可 达30﹪,猪群稳定后把淘汰数量控制在20﹪左右。按工艺要求,在 后备猪舍要经常保持占母猪群10﹪的适龄后备猪,以及时补充配种 母猪群的需要。例:618头基础母猪的万头现代规模化养猪场,按 30﹪的比率进行淘汰和补充,需年饲养后备猪185头。也就是说, 每周平均饲养的后备猪是185÷52≈3.6头 。由于后备猪的一个饲 养时段为8个月,即32周,因此需在后备舍常时饲养(3.6×16)+ (3.6×16)﹦115头后备母猪。在此基础上经常保持适龄后备猪 (7~10月龄即将配种的)3.6×16﹦58头。即每月转入适龄后备猪 15头,每月转出适龄后备猪15头。关于母猪的更新与淘汰,除按照 年龄、胎次进行外,还要随时发现问题随时处理,例如母猪两个情 期配不准;连续两胎产仔数少或有畸形;哺乳能力差;患有肢蹄病、 生殖道病而久治不好者等,应及时用适龄后备猪进行补充。
养猪工艺流程的开通和和生产 周转中配种母猪的补充及淘汰
猪场名词及指标讲义

猪场名词及指标讲义一、猪场常用名词名词定义1.品种:动物(猪)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长期进行自然或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在外表性状、生长发育性状、繁殖性状及其它性能等与其它同类动物有明显区别,并具有一定数量的群体,如杜洛克猪、皮特兰猪等。
2.品系:品种中,具有特殊性状、性能或区域的群体,如英系大约克(又称英系大白)、加系大约克等。
3.杂交:指不同品种或品系的雌雄动物(猪)之间进行交配称杂交。
由此产生的后代称杂交种(猪)。
仅有两个品种的动物进行的杂交叫二元杂交,其后代称二元杂交种(猪);有三个品种的动物进行的杂交叫三元杂交,以此类推。
4.批次:生产中一群日龄、大小相近,管理环节(如:断奶、换料、转群、防疫、出栏等)相同的猪的总称。
5.全进全出制:将一批猪从猪舍全部转出,清空栏舍经彻底清洁、消毒后空栏数天再转入下一猪群的饲养方式。
6.两点生产:也称为“多点生产”。
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地点而相互之间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一般为3~5公里),每个点饲养同一阶段猪只的养猪生产体系。
在实际生产中,由于成年猪对某些疾病的抵抗力有较强本身带毒、带菌而不致病,多为隐性感染,但很容易传染给抵抗力较低的仔猪,如:猪轮状病毒感染、猪流行性腹泻、仔猪黄痢、仔猪白痢、仔猪红痢、仔猪先天性震颤等严重降低仔猪成活率的仔猪常见病。
这些病要么没有有效的预防手段,要么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或者根本来不及治疗。
为了阻断成年猪与仔猪的传播途径,近年来养猪发达国家采用多点生产的生产体系,防病效果很好。
因而,多点生产主要是将成年猪与仔猪的生活环境相互隔开。
早期断奶也是重要手段之一。
7.自繁自养:猪的繁殖、生长、育肥各个生产阶段在同一养殖场全部完成的生产方式,为养殖户的常用模式。
8.生产指标:生产管理上用来衡量生产成果、管理水平、生产效率等的量化数值。
9.技术指标: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对各种技术数据进行量化数值分析时所采用的比照关系。
10.日增重:指猪每天增加的重量,也可以是一段时间的平均值,常用克/日(g/d)或千克(公斤)/日(Kg/d)来表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猪生产指标
表1.生产技术指标
表2.猪舍参考温度
表3.不同阶段的猪群饲养密度
表4.各类猪群的饮水及设施
表5. 母猪、仔猪和生长育肥猪的生产性能指标
表6.仔猪生产性能的建议目标水平
表7.断奶后仔猪达到预期生长性能的途径或措施
表8. 在良好的商业条件下生长育肥猪的建议目标
表9. 生长速度降低的预测成本(20-100kg体重)
表10. 优化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建议
表11 影响母猪生产性能的主要因素
表12. 举例计算空怀或非生产日期的天数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表13. 优化母猪生产能力的饲养管理策略
表14不同阶段猪群投料规则
表15 猪只体温参数
表16 猪场免疫参考程序
表1. 生产技术指标
表2. 猪舍参考温度
表3.不同阶段的猪群饲养密度
表4.各类猪群的饮水及设施
表5. 母猪、仔猪和生长育肥猪的生产性能指标
表6.仔猪生产性能的建议目标水平
表7.断奶后仔猪达到预期生长性能的途径或措施
表8. 在良好的商业条件下生长育肥猪的建议目标
现代的肉猪品种生长速度和瘦肉率的遗传潜力都高。在理想状况下生长育肥
阶段的生长速度超过了1.2kg/天,蛋白质的沉积超过了200g/天。
虽然这些指标在实际中很少达到,但生长潜力高过目前许多猪场实际的水
平,如果这些生长水平没有达到,那么就要多消耗饲料,而且达到屠宰重所需要
的时间也要增加。
所造成的生产成本的增加如表9所示
表9. 生长速度降低的预测成本(20-100kg体重)
* 按生长速度1000g/天、平均采食量23kg/天进行比较
* 饲料成本2000元/吨,每多一天消耗1元/天
不同国家费用可能会不同
表10. 优化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建议
表11 影响母猪生产性能的主要因素
表12. 举例计算空怀或非生产日期的天数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限制每头母猪每年产仔数量的主要因素是每头母猪每年产仔的窝数,该数据
反映的是空怀或非生产日期的天数。从生产损失的角度来讲,这些时间是非常浪
费的。不同规模的母猪群其经济损失的概念如下所示:
表13. 优化母猪生产能力的饲养管理策略
表14不同阶段猪群投料规则
1)、种猪投料表
2)、不同阶段母猪投料示意图
说明:
A.初产母猪日粮在满足妊娠和维持需要的同时,还要满足部分生长需要,因
此在妊娠前期控料阶段,应在经产母猪投料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15%饲料。
B.妊娠母猪的投料关键要做到“因猪而饲”,视母猪的膘情和怀孕阶段来确
定投料量。
C.哺乳母猪加料阶段,对于哺乳数少于8头的母猪,可以适当减少饲喂量至
5kg左右。
3)提高哺乳母猪采食量的投料程序
冬春季哺乳母猪产后第2、3周投料程序表
注:白天两次开料都必须对食槽进行全面清理,将剩余未污染且未变质的饲
料投给食欲好的母猪吃,另两次开料前则必须将污染或变质的饲料清理掉。
夏秋季哺乳母猪产后第2、3周投料程序表
4)仔猪投料
注:
a.3-7日龄一定要开始教槽,越早教槽,越早成功,就越有助于提高断奶重。
b.产房仔猪投料要做到少投多次,随时保持食槽清洁,饲料新鲜。
c.断奶后拉稀较多可以考虑在开始1-2天适当控料,防止仔猪采食过度。
d.保育舍的两次换料要逐渐过渡,以防止换料应激和拉稀。
5)生长育肥猪投料
表15 猪只体温参数
表16 附参考免疫程序(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