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康复治疗及护理

冠心病的康复治疗及护理
冠心病的康复治疗及护理

冠心病的康复治疗及护理

目的探索分析冠心病的康复治疗及护理。方法患者在常规药疗基础上根据病情加用相应康复训练,观察前、后静息心率、峰值心率及最大心率变化,对所得数据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加用相应康复训练的患者峰值心率、静息心率均显著下降(P<0.05);最大心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常规治疗结合康复训练,具有良好临床效果,可广泛用于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与护理之中。

标签:冠心病;康复治疗;护理

冠心病病情复杂,死亡率较高,严重危害人们心身健康。本文主要针对我院18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2015年6月~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80例,男性97例、女性83例,年龄65~86岁,病程14~25 h。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180例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并根据病情结合相应康复训练。观察患者前、后静息心率、峰值心率及最大心率变化情况,将所得数据输入SPSS软件后给予相应分析并得出结论。

1.2.2 康复措施

①主要关节被动活动、踝关节主动活动5次/d,仰卧位深呼吸2次/d,尝试自主进食;②主要关节、肌群主被动活动5次/d,踝关节主动活动5次/d,卧位或坐位深呼吸2次/d,独立进食、洗漱;③在②基础上增加独立擦身、短时间坐椅;④主要关节、肌群主动活动5次/d,站立位深呼吸2次/d,坐椅3次/d,坐位进食、穿衣、擦身、洗漱等;⑤在④基础上增加步行训练(医护监护下),2次/d,30~60 m/次;⑥在⑤基础上增加步行训练强度,由30~60 m/次增至134 m/次,伸展大腿10次、活动平板及踏车5 min、蹬梯2~5级(均需监护);⑦步行距离增至335 m,站立位负重实施⑤相关训练(负重增加1磅),大腿伸展10次、活动平板及踏车5~10min、蹬梯4~8级;⑧步行增至604 m,肢体运动、关节力量训练均同⑦,活动平板及踏车10~20 min、蹬梯10~12级;⑨肢体运动、关节力量训练均同⑦,但负重再增1磅,步行增至805 m,活动平板及踏车20~25min、蹬梯12~14级;⑩关节、力量训练同⑨,活动平板及踏车25~30 min,蹬梯14~15级。

冠心病患者的康复计划

冠心病患者的住院康复指导 (康复医学科提供) 冠心病康复是指综合采用主动积极的身体、心理、行为和社会活动的训练与再训练,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改善心血管功能,在生理、心理、社会、职业和娱乐等方面达到理想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强调积极干预冠心病危险因素,阻止或延缓疾病的发展过程,减轻残疾和减少再次发作的危险。冠心病康复涵盖心肌梗死、心绞痛、隐性冠心病、冠状动脉分流术(CABG)后和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PTCA)后等。冠心病患者除了由于心肌供血不足直接导致的心脏功能障碍之外,还有一系列继发性躯体和心理障碍,这些功能障碍往往被临床忽视,然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直接影响,因此是康复治疗的重要目标。 冠心病康复治疗分期 ●I期指急性心肌梗死或急性冠脉综合症住院期康复。CABG或PTCA术后早期 康复也属于此列。发达国家此期已经缩短到3-7d。I期康复通过适当活动,减少或消除绝对卧床休息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过分卧床休息可导致:(1)血容量减少(心血管反馈调节机制),导致每搏量和心输出量降低,代偿性心率加快;(2)回心血量增加,心脏前负荷增大,心脏射血阻力相对增高,心肌耗氧量相对增加;(3)血流缓慢,血液粘滞性相对增加,血栓和栓塞的概率增加;(4)横膈活动降低,通气及换气功能障碍,排痰困难,合并肺炎和肺栓塞的概率增加;(5)运动耐力降低,最大吸氧量每天降低约0.9%;(6)胰岛素受体敏感性降低,葡萄糖耐量降低;(7)患者恐惧和焦虑情绪增加,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高。 ●II期指患者出院开始,至病情稳定性完全建立为止,时间5~6周。Ⅱ期康 复是基于心肌梗死疤痕形成需要6周左右的时间,而在心肌疤痕形成之前,患者病情仍然有恶化的可能性,进行较大强度的运动的危险性较大。因此患者在此期主要是要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逐步适应家庭活动,等待病情完全稳定,准备参加III期康复锻炼。 ●III期指病情处于较长期稳定状态,或II期过程结束的冠心病患者,包括陈 旧性心肌梗塞、稳定性心绞痛及隐性冠心病。PTCA或CABG后的康复也属于此期。康复程序一般为2~3个月,自我康复训练应该持续终生。 住院患者康复训练方案 (1)床上活动: 活动一般从床上的肢体活动开始,包括呼吸训练。肢体活动一般从远端肢体的小关节活动开始,从不抗地心引力的活动开始,强调活动时呼吸自然、平稳。没有任何憋气和用力的现象。然后可以逐步开始抗阻活动。抗阻活动可以采用捏气球、皮球,或拉皮筋等,一般不需要专用器械。徒手体操十分有效。吃饭、洗脸、刷牙、穿衣等日常生活活动可以早期进行。 (2)呼吸训练: 呼吸训练主要指腹式呼吸。腹式呼吸的要点是在吸气时腹部浮起,让膈肌尽量下降;呼气时腹部收缩,把肺的气体尽量排出。呼气与吸气之间要均匀连贯,可以比较缓慢,但是不可憋气。

最新冠心病的护理常规

冠心病的护理常规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症。其特点为胸骨后部压榨性疼痛感觉,可放射至心前区和左上肢,持续数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食、寒冷、吸烟、心动过速、休克等为诱发因素。 【常见病因】高血压,血脂异常,超重/肥胖,高血糖/糖尿病,不良生活方式包括吸烟、不合理膳食、缺少体力活动、过量饮酒等。 【观察要点】 1、有无胸痛、胸闷,胸痛时心电图有无ST-T的改变。 2、心率、心律情况。 3、有无呼吸困难及其他心衰变现。 4、大便通畅情况。 5、心里状态。 6、治疗措施。 7、病人对治疗的饮食、所用药物、诱因预防的掌握情况。 【护理措施】 1、提供相关知识:对病人进行有关冠心病护理知识的宣传和指导。给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少量多餐,不宜过饱,禁烟酒,多吃蔬菜水果,伴心力衰竭控制饮食中钠盐的摄入量。 2、休息:冠心病发作时要绝对卧床休息,严密监护,应保持环境安静,精神紧张影响睡眠者,给予适量镇静剂。便秘时给予开塞露。

3、加强观察:密切观察胸痛症状,心率、心律,疼痛部位、性质、持续时间,遵医嘱使用硝酸甘油等药物,密切观察心电图变化,以及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用药后是否好转;夜间应加强巡视,因冠心病常在夜间及清晨发作;。 4、加强用药护理:遵医嘱应用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防止因术后冠状动脉痉挛而致心肌梗死。 5、用药后护理:观察抗冠心病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如亚硝酸类用药后常有头痛、头胀、面红、头昏等血管扩张作用的表现。对此药物敏感者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 6、了解病人心理状态,消除不良情绪,避免各种诱因,加强生活护理。 7、疼痛稳定后,可做适当的体力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和劳累。 8、预防肺部并发症:预防着凉。有呼吸道感染者,遵医嘱给予抗感染治疗。 9、加强肾功能监护:密切观察尿量、尿比重、血钾、尿素氮和血清肌酐等指标的变化;疑为肾衰者,严格记录出入量,限制水和钠的摄入,控制高钾食物摄入,并停止使用肾毒性药物;若证实为急性肾衰竭,应遵医嘱作人工肾或透析治疗。 【健康教育】 1、坚持长期服药,不突然停药,定期就诊复查。

冠心病的护理要点

冠心病的护理要点与健康教育 一冠心病的定义: 症状及体征的观察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冠状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久而久之,越积越多,使冠状动脉管腔严重狭窄甚至闭塞,从而导致心肌血流量减少,心脏供血不足,而表现出胸闷、憋气、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如果治疗不及时,可导致心肌梗塞甚至猝死.护士应按护理级别勤巡视患者,配合医生的治疗,提供详细的病情资料,定时测量脉搏、心率、心律、呼吸、血压等,必要时送入监护病房进行24小时的心电、呼吸、血压的观察. 二护理: 1 一般护理:对病人要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心,要以亲切的语言和和蔼的态度,端庄的举止和朴实的作 风,积极主动的与患者接触.尤其要注意第一次接触,尽可能的让患者得到安慰,尽快消除紧张和恐惧心理.病房内要保持清洁安静,温、湿度要适宜并经常通风换气,营造良好的治疗环境. 2生活护理:很多病人患病后,性格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加之生理功能上的衰退导致出现许多不良习惯.例如:失眠、易躁、多疑、厌物等.还有一些病人意志消沉,缺乏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此情况,医护人员要在生活上更加的体贴和关心病人.尤其是那些无人照料、孤独无助的病人,应投以无微不至的关心,做到对待病人和蔼可亲、不急不躁,多多帮助病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用温暖病人的心使病人心情舒畅,安心养病。 3饮食护理:病人住院期间,一方面要进行系统的药物治疗,另一方面要正确指导患者饮食治疗的重要性. 如介绍一些高维生素,富含纤维的水果、蔬菜,低脂、低糖、低盐及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油腻刺激性食物的摄入量,以少食多餐为原则,增强自身抵抗力. 4心里护理:冠心病的治疗是长期性、复杂性和危险性.会给病人造成对疾病的恐惧和害怕.临床无数病例证明:人们的心理活动与生理活动是密切相关的,紧张、不愉快的情绪会造成不良的心里刺

冠心病的康复护理(一).

冠心病的康复护理(一) 【摘要】冠心病康复是指综合采用主动积极的身体、心理、行为和社会活动的训练与再训练,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改善心血管功能,在生理、心理、社会、职业和娱乐等方面达到理想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冠心病康复包括心肌梗死、心绞痛、隐性冠心病、慢性缺血性心脏病、冠状动脉分流术(CABG)后和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PTCA)后及其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康复。现代心脏康复的观点强调早期下床和运动训练、早期重复运动实验、健康教育和健康行为建立等方面。冠心病早期康复不仅可明显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住院天数和提前回归社会,而且还可通过控制危险因素减少复发率、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 【关键词】冠心病整体护理综合康复护理 1I期康复护理 1)康复护理目标保持现有的功能水平和防止“废用”的出现;解除焦虑和忧郁,增强信心;缩短住院天数,使患者能够适应家庭生活,并理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和注意事项,在心理上适应疾病的发作和处理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为出院后的康复打好基础。 2)康复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早期的心理康复护理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复的先导,是成功韵保障。突然的心前区疼痛、胸闷等症状使患者产生濒死感及对死亡的恐惧感,而工作人员紧张的工作氛围,监护仪的提示警铃声,陌生的环境,让其感到压抑、紧张和焦虑,此时应将患者安置在安静、舒适的环境,同时安慰患者,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减少患者的不适感,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 (2)合理饮食,排便通畅心肌梗死患者在急性期进餐时宜采取半卧位,半卧位进餐能减轻心脏负荷并有助于心理及消化功能改善。鼓励患者适量摄人蔬菜、水果等含高纤维素的食物,早期活动可促进肠蠕动,增加食欲,利于排便,必要时遵医嘱适当给予缓泻剂,避免排便时过度用力而加重病情,甚至猝死。(3)方案调整与监护严格掌握急性心肌梗死康复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康复护理计划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年龄、体质、心梗部位、面积、病后心理反应、有无基础疾病、并发症等制订和调整方案。 (4)制订出院计划当患者能顺利达到训练目标后,在出院前应制订一个完整的家庭康复计划.以实施在家中的Ⅱ期康复。此计划应包括在家中的康复训练处方和训练注意事项,以及必要的急救知识的宣教咨询等。 2Ⅱ期康复护理 1)康复护理目标防止心脏功能的退步,保持和进一步改善出院时的心脏功能水平;从日常生活自理逐步过渡到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包括家务劳动、娱乐活动等,提高生活质量;获得心理的恢复,克服忧郁、压抑和消沉的心态,使患者恢复治疗的信心;针对患者自己的危险因素改变原有的生活习惯,主动地改变患者自己的生活方式并介入所处的环境和社会。2)康复护理措施 (1)康复活动监测嘱患者康复活动注意循序渐进,禁止过度用力,活动时不可有气喘和疲劳,所有上肢超过头顶的活动均为高强度活动,应避免或减少。训练时要注意保持一定的活动量,可制订合理的作业和日常活动的程序,但应减少不必要的动作和体力消耗。在I期康复宣教的基础上,再次对患者和家属讲解可能发生的疾病恶化和运动造成的严重反应的主要表现以及处理方式。

冠心病护理常规

冠心病护理常规 【定义】: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atherosclerotic coronary artery disease)简称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和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主要护理问题】 1.知识缺乏:缺乏有关冠心病围手术期护理的知识。 2.潜在并发症:心肌梗死、出血、肺部并发症、肾衰竭等。 【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 1.提供相关知识:对病人进行有关冠心病围手术期护理知识的宣传和指导。告知进食清淡、低脂肪、低胆固醇和高蛋白质饮食,多吃蔬菜水果,伴心力衰竭控制饮食中钠盐的摄入量。 2.加强观察:密切观察胸痛症状,判断其性质,遵医嘱使用硝酸甘油等药物,密切观察心电图变化,以及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和心肌梗死的发生。 3.休息:病人应卧床休息,精神紧张影响睡眠者,给予适量镇静剂。便秘时给予开塞露。 4.加强用药护理:术前1周停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 5.预防肺部并发症:预防着凉。有呼吸道感染者,遵医嘱给予抗感染治疗。 6.加强肾功能监护:密切观察尿量、尿比重、血钾、尿素氮和血清肌酐等指标的变化;疑为肾衰者,严格记录出入量,限制水和钠的摄入,

控制高钾食物摄入,并停止使用肾毒性药物;若证实为急性肾衰竭,应遵医嘱作人工肾或透析治疗。 术后护理: 1. 加强观察:密切观察胸痛症状,判断其性质,遵医嘱使用硝酸甘油等药物,术后密切观察心电图变化,以及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和心肌梗死的发生。 2.休息:病人应卧床休息,精神紧张影响睡眠者,给予适量镇静剂。便秘时给予开塞露。 3..遵医嘱应用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防止因术后冠状动脉痉挛而致心肌梗死。 4.加强护理用药:术后应用肝素等进行抗凝治疗,以防搭桥的血管发生梗塞;密切观察凝血酶原时间。 5.预防手术部位出血:抬高取大隐静脉的肢体,局部加压包扎。 6. 预防肺部并发症:预防着凉。有呼吸道感染者,遵医嘱给予抗感染治疗。 7.加强肾功能监护:密切观察尿量、尿比重、血钾、尿素氮和血清肌酐等指标的变化;疑为肾衰者,严格记录出入量,限制水和钠的摄入,控制高钾食物摄入,并停止使用肾毒性药物;若证实为急性肾衰竭,应遵医嘱作人工肾或透析治疗。 8.其他:(1)注意观察取大隐静脉的手术肢体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和足趾温度、肤色、水肿情况;用弹力绷带包扎患肢,并适当活动该肢体,以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

冠心病患者的康复

冠心病患者的康复 物理治疗师的角色:为人们提供服务;促进、维持和储存最大限度的运动及活动功能。 在日常生活中,坚持运动习惯是健康的基础,是保持心肺功能的基本动作。 活动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元素:活动可以改善肺活量,改善通气,维持心肺功能,降低心肺系统疾患、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的风险。 主要内容:冠心病康复的定义;冠心病康复的分期;各分期康复治疗的机理。 一、复习 1、动脉粥样硬化:内膜下的脂肪沉积;内膜溃疡,暴露出血管中层;血管中层把溃烂的内膜视为异物;启动凝血反应;血小板粘附在血管中层溃疡部分并阻塞动脉。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定义]: 2、心绞痛[定义]: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性暂时性的缺血与缺氧,引起胸骨后或心前区阵发性压榨性疼痛或闷压不适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 3、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引起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造成心肌坏死。 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 1.疼痛性质沉重紧缩感压榨性、更剧烈 2.疼痛时限几分钟几小时以上 3.硝酸甘油疼痛迅即消失无效 4.诱发因素用力;兴奋等有时不明显 5.休克无常有 6.血压可升高常降低 7.气急/肺水肿一般无常有 8.坏死组织反应 (1)发热无常有 (2)白细胞计数正常增高 (3)血沉正常快 (4)血清谷草转氨酶等正常增高 (5)心包摩擦音无可有 9.心电图改变 (1)ST段降低,恢复快抬高几小时以上 (2)T波暂时低平或倒置持久性改变 (3)QRS波群不改变常有异常Q波 血管通畅是血流效能的保证。 二、概述 1、冠心病康复的定义:是指采用主动积极的训练与再训练,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改善心血管功能,在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达到理想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强调积极干预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不可逆:年龄、性别、家族史;可逆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吸烟 次要因素:肥胖、应力、缺乏运动、红细胞增多症(血液中血红素增加),A型人格 2、心绞痛诱发因素:运动过度、情绪、寒冷刺激、饮食 3、临床分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型;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缺血性心肌病型;猝死型冠心病 4、主要功能障碍(P403):循环功能障碍;呼吸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代谢功能障碍;行为障碍 5、心脏康复的目标:增加体能,重新开始正常活动;降低心脏发病率,缓解症状; 促进改变危险因素,二级预防;减少焦虑,增加知识和自信。 6、心脏康复=社会心理和活动管理

冠心病病人的护理论文范文

冠心病病人的护理论文范文 【摘要】冠心病康复是指综合采用主动积极的身体、心理、行为和社会活动的训练 与再训练,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改善心血管功能,在生理、心理、社会、职业和娱乐等方 面达到理想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冠心病康复包括心肌梗死、心绞痛、隐性冠心病、慢性 缺血性心脏病、冠状动脉分流术CABG后和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PTCA后及其他冠状动脉介 入治疗后的康复。现代心脏康复的观点强调早期下床和运动训练、早期重复运动实验、健 康教育和健康行为建立等方面。冠心病早期康复不仅可明显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住院 天数和提前回归社会,而且还可通过控制危险因素减少复发率、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 【关键词】冠心病整体护理综合康复护理 1 I期康复护理 1康复护理目标保持现有的功能水平和防止“废用”的出现;解除焦虑和忧郁,增强 信心;缩短住院天数,使患者能够适应家庭生活,并理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和注意事项, 在心理上适应疾病的发作和处理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为出院后的康复打好基础。 2康复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早期的心理康复护理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复的先导,是成功韵保障。突然的心前区疼痛、胸闷等症状使患者产生濒死感及对死亡的恐惧感,而工作人员紧张的工 作氛围,监护仪的提示警铃声,陌生的环境,让其感到压抑、紧张和焦虑,此时应将患者 安置在安静、舒适的环境,同时安慰患者,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减少患者的不适感,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 2合理饮食,排便通畅心肌梗死患者在急性期进餐时宜采取半卧位,半卧位进餐能减轻心脏负荷并有助于心理及消化功能改善。鼓励患者适量摄人蔬菜、水果等含高纤维素的 食物,早期活动可促进肠蠕动,增加食欲,利于排便,必要时遵医嘱适当给予缓泻剂,避 免排便时过度用力而加重病情,甚至猝死。 3方案调整与监护严格掌握急性心肌梗死康复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康复护理计划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年龄、体质、心梗部位、面积、病后心理反应、有无基础疾病、 并发症等制订和调整方案。 4制订出院计划当患者能顺利达到训练目标后,在出院前应制订一个完整的家庭康复计划.以实施在家中的Ⅱ期康复。此计划应包括在家中的康复训练处方和训练注意事项, 以及必要的急救知识的宣教咨询等。 2 Ⅱ期康复护理

冠心病的相关护理措施

作品编号:DG13485201600078972981 创作者:玫霸* 心内二科业务学习 时间:2012年3月14日主持人:陈芬 地点:心内二科护士长办公室记录人:张令波 参加人员:陈芬、黄屹、彭婕主管护师龚中元、王培、彭继莉、李盛桃、谢莎、郭仙、谢小碧、杨慕峰、曾怡兰、王昊雯、田颖、汪静护师孔信、胡永娟、王茹荟、黄钦、黄盼、贺蓉、尹靖、林倩护士 主题:冠心病相关知识 一、定义 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二、致病原因 冠心病的主要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但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认为本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和性别(45岁以上的男性,55岁以上或者绝经后的女性),家族史(父兄在55岁以前,母亲/姐妹在65岁前死于心脏病),血脂异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高血压,尿糖病,吸烟,超重,肥胖,痛风,不运动,等。 三、发病机制 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在动脉内膜一些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堆积而成白色斑块,这些斑块渐渐增多造成动脉腔狭窄,使血流受阻,导致心脏缺血,产生心绞痛。如果动脉壁上的斑块形成溃疡或破裂,就会形成血栓,使整个血管血流完全中断,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冠心病的少见发病机制是冠状动脉痉挛(血管可以没有粥样硬化),产生变异性心绞痛,如果痉挛超过30分钟,也会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1] 四、临床表现 好发群体 1.45岁以上的男性,55岁以上或者绝经后的女性; 2.父兄在55岁以前,母亲/姐妹在65岁前死于心脏病; 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 的和伴有高血压、尿糖病、吸烟、超重、肥胖、痛风、不运动等情 况的人群。 五、疾病症状 临床分为隐匿型、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心力衰竭型(缺血性心肌病)、猝死型五个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心绞痛型,最严重的是心肌梗死和猝死两种类型。 心绞痛是一组由于急性暂时性心肌缺血、缺氧所起的症候群:

冠心病心脏康复治疗及意义

1、加拿大心脏病协会的心绞痛分级为 二级的是(B ) A、日常的活动不引起心绞痛 B、轻微的活动不受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不受限制 C、日常的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制 D、休息时也表现疼痛 2、当今时代诊断冠心病的金指标是 ( C) A、核素心室造影 B、CT C、冠状动脉造影 D、心电图 3、下列哪项不属于负荷试验-心电 图运动试验的I类指征(B ) A、确定稳定性冠心病的患者心绞痛症状明显改变者 B、血管重建治疗后症状明显复发者 C、确诊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用于危险分层 D、有心绞痛症状怀疑冠心病,可进行运动,静息心电图无明显异常的患者,为诊断目的 4、加拿大心脏病协会的心绞痛分级 为四级的是( D) A、日常的活动不引起心绞痛 B、轻微的活动不受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不受限制 C、日常的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制 D、休息时也表现疼痛 5、下列哪项不是心电图运动试验的 阳性标准( A) A、运动中不出现典型的心绞痛 B、运动中出现典型的心绞痛 C、运动中或者运动后出现ST 段水平型下降 D、运动中或者运动后出现ST 段下斜型下降≥1 mm 6、心绞痛的分类不包括哪一项 ( C) A、典型心绞痛 B、不典型心绞痛 C、间歇性心绞痛 D、非心源性胸痛 7、下列关于心电图运动试验禁忌证 得说法错误的是(D ) A、预激综合征的患者不宜做心电图运动试验 B、室性起搏心律的患者不宜做心电图运动试验 C、正在服用地高辛的患者不宜做心电图运动试验 D、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可以做心电图运动试验 8、加拿大心脏病协会的心绞痛分级 为一级的是( A) A、日常的活动不引起心绞痛 B、轻微的活动不受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不受限制 C、日常的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制 D、休息时也表现疼痛 9、下列哪项不是典型心绞痛的特征 (B ) A、其特征性的疼痛是胸骨后或胸前区疼痛 B、休息或者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C、常常是由劳累或情绪激动引起 D、休息或者含服硝酸甘油可以缓解 10、一旦诊断为慢性稳定型的心绞 痛处于第一位的治疗方法是() A、降脂治疗 B、降压治疗 C、抗血小板治疗 D、上述说法均不正确

冠心病病人护理研究

摘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本文主要针对冠心病病人康复护理的有关措施,心理治疗,饮食的康复护理以及健康教育、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控制等方面进行归纳,为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冠心病病人的健康提供依据。 关键词:冠心病;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182-0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全球流行广泛的疾病,我国近年来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升高趋势。据统计,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已跃居首位,而冠心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之一[1]。冠心病由于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从而被称作是“人类的第一杀手”。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对冠心病康复护理进行探讨,提出了一系列康复护理措施,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 1 冠心病康复护理的概念及内容 康复护理是指在康复过程中,根据总的康复医疗计划,围绕全面康复目标,在发病初期紧密配合康复医师进行完整的康复护理工作,包括一般基础护理和各种专业护理技术[2]。冠心病病人康复护理的目标是改善心脏功能,减少再次心肌梗死和心脏骤停的发生,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包括:①从冠心病病人有临床表现时开始采取康复措施;②康复服务的范围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康复,并维持良好的适应性;③对潜在的疾病过程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推迟其发展,具体内容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增加病人相关知识,减少心理焦虑和抑郁,进行医院、家庭和社区3个阶段的康复治疗,提高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3]。 2 康复护理的具体措施 康复护理措施以医疗康复训练为主,针对各种易患因素实施康复教育、饮食调理、高压氧、体外反搏[4]及必要的药物治疗等综合性措施,针对不同的个体实施心理护理,并且对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加以控制。 2.1 冠心病的康复治疗与护理:冠心病康复治疗过程一般分为3个阶段[4]:住院阶段、家庭自行康复阶段、返院复评阶段。住院早期的康复治疗常在监护病房进行,其主要内容包括:早期活动、个人生活(如洗脸等)、床上进餐、床边大小便、简单的上下肢被动和主动练习等。注意事项:活动强度不宜过大,以心率不低于50次/分或不高于120次/分,无不适症状为宜。有研究证明,住院早期的康复治疗与护理可降低病死率,预防并发症,促进病人早期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5~6]。对急性心肌梗死无并发症病人进行早期的康复护理,可使平均住院时间由传统治疗护理的48天下降至20天[7]。病人对康复方案的依从性仍然是影响康复效果的一个显著问题, baird在研究中发现,让病人执行自我护理的康复措施和提高对危险因素的意识能够增强其对康复方案的依从性[8]。家庭自行康复阶段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主要针对出院早期病人,在家自行康复锻炼60~90天,通过随访进行指导;另一部分是出院后持续康复锻炼6~9个月,主要目的是使病人在生活方式改变后逐步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护士应根据每位病人的病情及个人特点制定家庭康复护理措施,帮助他们合理安排生活日程及合适的运动程序,如:①散步,2次/天, 30 分/次;②看书或看电视2次/天, 30 分/次;③降压舒心操,保健按摩2次/天;④缓慢上下楼3层2次/天,运动时注意掌握运动量,以靶心率=180-年龄为宜[9]。返院复评阶段,主要进行康复指标评价,根据每位病人的恢复情况及时修正运动处方,继续康复治疗;还可让病人在康复中心接受为期8~12周的运动治疗,如二阶梯负荷康复治疗方法。此阶段护理人员的主要任务是记录病人康复治疗的具体执行情况,评价并提高康复效果,帮助病人修订运动方案,教会病人自我健康维护的方法等。 2.2 康复训练与护理:康复训练的内容包括:有氧训练、力量训练、呼吸训练、室内外步行训练、放松训练等[10~11]。如:①有氧训练。常用方式:步行、踏车、游泳、慢节奏的交谊舞等,强度一般为50%~70%最大心率或40%~60%最大吸氧量。②循环抗阻运动。做大肌群的抗阻收缩(肱二头肌、腰背肌、胸大肌等),在10~30 分钟内重复8~15次收缩为一组运动,各组

冠心病的家庭康复治疗概要

冠心病的家庭康复治疗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因得冠心病而致残和致死的人数也在不断上升。由于冠心病是一种受多基因控制及多因素影响的疾病,临床上还没有一种从根本上治疗冠心病的方法;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个人生活质量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因此冠心病病人的康复治疗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一、冠心病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虽然冠心病已成为人们熟知的疾病,但究竟什么是冠心病,恐怕大多数人并不清楚。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正常情况下,冠状动脉通过左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深入到心肌,把新鲜的血液及维持心脏工作所必须的各种养料带到心脏各处,再由冠状静脉把废物运走。由于各种原因,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发生病变,类似豆腐渣样的脂类物质沉积在动脉内膜下,形成粥样斑块,造成管腔狭窄,斑块内可以发生出血或管腔内血栓形成,进一步使狭窄加重,使管腔有一半以上出现狭窄甚至发生闭塞,引起心肌供血不足,心肌缺氧,由此而产生的临床症状称为冠心病。某支或多支冠状动脉供血一旦出现供不应求或中断,心脏的正常工作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引起缺血性疼痛(心绞痛);甚至缺血性心肌坏死(心肌梗死),以及其他并发症(如心律不齐等)。 哪些人容易得冠心病呢?目前对造成冠心病的确切原因尚未完全阐明,但已知有多种因素与冠心病有一定关系,医学上统称这些因素为冠心病的“易患因素”或“危险因素”。由于这些因素的提出,为冠心病的防治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线索,目前已知的有关因素包括: 1.年龄。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增加。35岁以后,冠心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 2、性别。女性的冠心病发病率低于男性,发病年龄比男性晚10年,绝经后则冠心病发病率显著增加。 3.遗传因素。父母有冠心病的子女比父母无冠心病的子女发病率明显升高,现已证明遗传因素对冠心病有重要影响。 4.糖尿病。糖尿病易引起冠心病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研究显示,无论男女,不

冠心病康复治疗_陆晓

作者单位: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科,南京210009电子信箱:luxiao1972@https://www.360docs.net/doc/e38296811.html, 专题笔谈·内脏系统疾病康复 冠心病康复治疗 陆 晓,郑瑜 文章编号:1005-2194(2012)09-0656-04 中图分类号:R 493 文献标志码:A 提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体力活动的减少,冠心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而人们对冠心病的认识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治疗,而是需要全面提高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因此,以运动为核心的冠心病康复逐渐成为理想的治疗手段。 关键词:冠心病;心脏康复;运动训练;运动处方Rehabilitation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LU Xiao ,ZHENG Yu.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29,China Summary :There has been an ever-growing incidence rate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a clinically common syn-drome , as a result of improved living conditions and reduced physical activities.Rehabilitation for CHD focused on exerci-sing has become an ideal treatment regimen.This could have arisen from people's updated understanding that treatment should never serve as the single means and that health condi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should be improved.Keyword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ardiac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training ;exercise prescription 陆晓,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工 作于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科。兼任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心肺康复组常务委员,南京市物理医学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近10余年在国内外 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的以运动为核心的心脏康复综合疗法,作为防治冠心病的重要手段已经得到各界的广泛共识。有研究表明, 运动训练可促进缺血心肌侧支循环的建立,增强心脏功能,提高冠状动脉储备功能和患者的运动能力 [1] 。因此,目前针对心血管系统的心脏康复已经 成为冠心病患者的常规治疗手段之一。1 医疗评价 冠心病患者参与心脏康复运动训练是有一定危 险的,其并发症主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律失 常、 心肌梗死、心脏骤停等,因此所有进行心脏康复的冠心病患者都要在运动前进行系统的运动风险评估,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某些不稳定的体征,而影响后续的治疗,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通过症状相关运动测试可以全面了解患者是否适合进行 心脏康复, 运动测试结果可以指导和监督运动训练,根据患者的能量消耗水平可以决定训练的强度和持 续时间;依照患者不同的评定结果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如心肺运动试验可无创检测冠心病患者的心肺功能。有研究报道,无氧阈、最大摄氧量与最大氧脉搏值越低,病变累及的冠状动脉越多,左室功能越差。无氧阈因与最大摄氧量和临床症状有很强的相关性,在达到无氧阈前,心脏射血分数随着运动功率的增加而增加;达到无氧阈后,心脏射血分数则随着运动功率的增加而明显降低。因此, 无氧阈能有效地测定运动强度并指导心脏病患者运动处方的制定。 同时,准确掌握心脏康复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也是很有必要的。为避免医疗纠纷,必须在患者参加运动之前向患者或家属说明运动训练的效果、安全性及其潜在的危险因素,必要时可以让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冠心病治疗与康复教育

近年来,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危害我国公众的健康。对冠心病的正确诊断和治疗,以及早期预防该病的发生,后期对患者的康复治疗等等,都能有效的降低患病率和死亡率。因此,通过本课件的学习,旨在促进和推动冠心病的治疗、预防和后期康复工作。 一、冠心病的概念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的心脏病,它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心前区胸骨后疼痛。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酗酒等等。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 特指冠心病中急性发病的临床类型,主要涵盖以往分类中的 Q 波性急性心肌梗死( AMI ),非 Q 波性 AMI ( NQMI )和不稳定性心绞痛( UP )。 依据心电图的变化可分为 ST 段抬高和非 ST 段抬高的急性冠 状动脉综合征。非 ST 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展为非 Q 波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心绞痛; ST 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展为 Q 波心肌梗死和非 Q 波心肌梗死。 二、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 (一)症状 1.典型症状

心前区、胸骨后、剑突下的疼痛,多为紧缩和压榨样疼痛;胸痛放射到左上肢侧或两肩、两上肢、颈部、颏部或两肩胛间区放射。疼痛含硝酸甘油 1-3 片不能缓解,伴有出汗、面色苍白和恶心呕吐。 2.不典型症状 疼痛描述为烧灼样或钝痛,很少形容为刺痛和触电样锐痛;胸憋、胸闷以及其他部位的疼痛,如牙痛、咽痛、肩痛、腿痛。 3.疼痛鉴别 冠心病的疼痛需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神经官能症:其疼痛性质为闪电般针刺痛。 (2)胆囊炎、胆结石:其疼痛性质为绞痛,患者伴痛苦表情,大汗淋漓。 (3)溃疡病:其疼痛性质多为钝痛、烧灼痛、胀痛、饥饿不适感。 4.评估 冠心病诊断需对疼痛进行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疼痛部位。

冠心病护理常规

冠心病护理常规

————————————————————————————————作者: ————————————————————————————————日期:

冠心病护理常规 一、定义 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二、致病原因 冠心病的主要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但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认为本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和性别(45岁以上的男性,55岁以上或者绝经后的女性),家族史(父兄在55岁以前,母亲/姐妹在65岁前死于心脏病),血脂异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高血压,尿糖病,吸烟,超重,肥胖,痛风,不运动,等。 三、发病机制 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在动脉内膜一些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堆积而成白色斑块,这些斑块渐渐增多造成动脉腔狭窄,使血流受阻,导致心脏缺血,产生心绞痛。如果动脉壁上的斑块形成溃疡或破裂,就会形成血栓,使整个血管血流完全中断,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冠心病的少见发病机制是冠状动脉痉挛(血管可以没有粥样硬化),产生变异性心绞痛,如果痉挛超过30分钟,也会导致 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四、临床表现 好发群体 1.45岁以上的男性,55岁以上或者绝经后的女性; 2.父兄在55岁以前,母亲/姐妹在65岁前死于心脏病; 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的和伴有高血 压、尿糖病、吸烟、超重、肥胖、痛风、不运动等情况的人群。 五、疾病症状 临床分为隐匿型、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心力衰竭型(缺血性心肌病)、猝死型五个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心绞痛型,最严重的是心肌梗死和猝死两种类型。 心绞痛是一组由于急性暂时性心肌缺血、缺氧所起的症候群: (1)胸部压迫窒息感、闷胀感、剧烈的烧灼样疼痛,一般疼痛持续1-5分钟,偶有长达15分钟,可自行缓解; (2)疼痛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前内侧直至小指与无名指;(3)疼痛在心脏负担加重(例如体力活动增加、过度的精神刺激和受寒)时出现,在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数分钟后即可消失; (4)疼痛发作时,可伴有(也可不伴有)虚脱、出汗、呼吸短促、忧虑、心悸、恶心或头晕症状。 心肌梗塞是冠心病的危急症候,通常多有心绞痛发作频繁和

冠心病患者的运动康复经

冠心病患者的运动康复经 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因粥样硬化造成血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产生心绞痛;甚至因心肌坏死(心肌梗死)而引起心源性猝死。研究表明,运动康复对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都极为重要。运动可减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和肥胖症等;通过系统体育锻炼,可增大冠状血管的口径,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的血流分布,从而维持或增加心肌的供氧,提高心脏的工作能力。参加心脏康复运动的心肌梗死病人病死率降低为19%~29%,尤其降低第一年的猝死率。 运动训练对不能进行血管重建手术的心绞痛患者也十分有用。心绞痛患者运动康复训练后运动耐力提高,定量运动时心率和收缩压降低,心肌缺血阈提高,明显改善生活质量。 Rehabilitation一词,中国内地翻译为康复,香港翻译为复康,台湾翻译为复健。实质上康复就是以恢复人体功能至最高可能的水平为其目的。 现代医学挽救了大量患者的生命,可谓起死回生。临床上常常把存活认为是抢救成功,把病情平稳作为痊愈出院的当然指标。事实上,病人出院远非能马上回归社会,因为种种功能障碍,使患者常常只能依然躺在床上,有的甚至终生卧床不起。唯有将临床治疗与康复医学

相结合能使患者的生理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代偿,从而具有较高的生活质量。 冠心病的运动康复可分为三期:即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期康复(Ⅰ期)、急性心肌梗死出院后康复(Ⅱ期)和慢性冠心病或慢性期康复(Ⅲ期)。 冠心病患者住院期的康复运动 出与对心脏的保护,临床上主张患者必须绝对卧床休息6~8周,以待坏死的心肌形成瘢痕愈合,因而要求在此期间严格限制包括洗澡、更换衣服和自己进食等一切体力活动,以防出现室壁瘤或心脏破裂。其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住院期间,可以进行一定的康复运动,这就是康复Ⅰ期。 康复Ⅰ期运动要以安全为原则,循序渐进。康复活动一般从床上的肢体活动开始,包括呼吸训练。肢体活动一般从远端肢体的小关节活动开始。呼吸训练主要指腹式呼吸,要点是吸气时让膈肌尽量下降,呼气时腹部收缩,把肺内的气体尽量排出。要均匀连贯,可以比较缓慢,但是不可憋气。进而从有依托坐位,到无依托坐位,再到床边步行训练。 康复训练时必须在训练有素的医务人员监测下进行,最好有心电图监测。心率增加在10~20次/分左右为正常反应。如运动时心率增加超过20次/分,出现不适或诱发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表现,则应退回到前一运动水平;若仍不能纠正,应暂停运动。

冠心病的康复护理 袁慧娜

冠心病的康复护理袁慧娜 发表时间:2016-09-22T17:07:00.877Z 来源:《系统医学》2016年11期作者:袁慧娜张红霞赵金锋[导读]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其发生率和病死率都非常高。据专家估计:到2020年左右,我国会迎来心血管疾病的“流行”顶峰。随着对冠心病康复的研究,WHO在1964年正式提出应积极进行心脏病康复治疗。袁慧娜张红霞赵金锋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 471000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1-142-01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其发生率和病死率都非常高。据专家估计:到2020年左右,我国会迎来心血管疾病的“流行”顶峰。随着对冠心病康复的研究,WHO在1964年正式提出应积极进行心脏病康复治疗。1冠心病康复护理的概念及内容 康复护理是指在康复过程中,根据总的康复医疗计划,围绕全面康复的目标,在发病初期紧密配合康复医师和其他专业医师,对残疾者、慢性病病人进行完整的康复护理工作,包括一般基础护理和各种专业护理技术。按照美国心血管康复专业组定义,冠心病康复护理的目标是改善心脏功能,减少再梗和猝死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2康复护理的具体措施 2.1控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根据调查报告显示,由吸烟引起的冠心病病死率约为20%,如果停止吸烟一年,冠心病发生率将减少50%。饮食与冠心病的发生率也有密切关系,高脂高胆固醇食物可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因此,应鼓励冠心病病人改变生活方式:戒烟、低脂饮食、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避免精神紧张。 2.2进行健康教育 护士在向冠心病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时,提供的知识应包括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服用药物的注意事项及毒副作用,选择运动的种类、时间和方法。在具体知识的需求方面是因人而异的,如有人关注疾病知识,有人则更关注医务人员和家庭成员的支持和帮助。因此,健康教育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2.3心理治疗的康复护理 在心肌梗塞的发病阶段,病人较少能意识到身体内部的感觉,从而延误就诊,使病情变得更加复杂。当胸痛发作产生濒死感时,又多有紧张、焦虑抑郁等过重的精神负担,引起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从而加重病情。心理治疗是应用康复心理学理论、原则和技术,通过专业人员的语言、表情、态度及训练程序等去影响病人的感受和行为,以减轻消除症状,改善心理状态,利于康复方案的实施。针对冠心病病人主要存在的焦虑问题,护士应采用倾听、解释、鼓励等技巧,缓解病人的焦虑与抑郁。 2.4心脏康复治疗与护理 70年代,当人们意识到冠心病病人在活动耐力方面低于同龄健康人时,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运动治疗在英美等国掀起了研究热潮,发展了急性心肌梗死第一期康复方案;90年代形成的以运动治疗为主的综合心脏康复方案,成为心血管疾病医疗的组成部分。冠心病康复治疗一般分为3个阶段:急性阶段,恢复阶段和康复阶段。 2.4.1 急性阶段康复治疗方案 随着70年代后临床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水平、药物治疗及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住院早期康复治疗常在监护病房进行。主要内容包括早期活动和早期离床,并控制活动强度在低水平,这些活动包括个人生活、进食、床边大小便、简单的上下肢被动和主动练习等。活动以不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心率不低于50次/min或高于120次/分,不出现不适症状,心电图没有缺血改变为宜。 2.4.2 恢复阶段康复方案 主要针对出院早期病人的康复,一般在病后3个月内进行。包括在康复中心接受为期8~12周的运动治疗。在此阶段,护理人员的主要任务是帮助病人学会自我健康的维护,制定运动方案,安排病人定期进行康复运动,记录具体执行情况,评价提高康复效果等。 2.4.3 社区阶段康复方案 社区康复应持续至第二阶段后6~9个月。主要任务是:协助病人在改变后的生活方式下逐步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方案应该是多方面的,包括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等。社区康复护理人员可结合病人病情、社会地位和环境情况等,制订出一个为病人所乐于接受,与其愿望、生活习惯相适应的合理的方案,同时取得病人家庭的合作,将康复医疗、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结合起来,帮助病人重返社会。 虽然心脏康复医学和护理理论与实践尚处于发展阶段,但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希望广大的护理人员能借鉴研究结果,对冠心病病人实施全面完整的康复护理,帮助病人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李树贞,康复护理学[M]。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71-3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