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耳对不同频率声音的感受

人耳对不同频率声音的感受
人耳对不同频率声音的感受

人耳对不同频率声音的感受

听觉是个体对声音物理特征的反应,也是人们接受外界信息的主要的通道。通过听觉,人们可以获得由声音所传递的各式各样信息。当然,声音也给人们带来烦恼,例如噪音。至于噪音能引起多大的烦恼,既取决于声音的性质,也取决于听者的主观态度。

同时,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我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因为它们已超过人类听觉的上限;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因为它们已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动物的听觉范围通常和人不同。一些动物对高频声波反应灵敏,有些动物对低频声波有很好的反应。

那么,声音每一段的频率都有什么特点?我们对其的感觉又有什么不同呢?下面,笔者就为大家详细介绍各频率对人耳刺激的区别。

▌16K~20KHz频率

这段频率范围实际上对于人耳的听觉器官来说,已经听不到了,因为人耳听觉的最高频率是15.1KHz。但是,人可以通过人体和头骨、颅骨将感受到的16~20KHz频率的声波传递给大脑的听觉脑区,因而感受到这个声波的存在。

这段频率影响音色的韵味、色彩、感情味。如果音响系统的频率响应范围达不到这个频率范围,那么音色的韵味将会失落;而如果这段频率过强,则给人一种宇

宙声的感觉,一种幻觉,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使人有一种不稳定的感觉。因为这些频率大多数是基音的不谐和音频率,所以会产生一种不安定的感受。这段频率在音色当中强度很小,但是很重要,是音色的表现力部分,也是常常被人们忽略的部分,甚至有些人根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12K~16KHz频率

这是人耳可以听到的高频率声波,是音色最富于表现力的部分,是一些高音乐器和高音打击乐器的高频泛音频段,例如镲、铃、铃鼓、沙锤、铜刷、三角铁等打击乐器的高频泛音,可给人一种“金光四射”的感觉,强烈地表现了各种乐器的个性。如果这段频率成分不足,则音色将会会失掉色彩,失去个性;而如果这段频率成分过强,如激励器激励过强,音色会产生“毛刺”般尖噪、刺耳的高频噪声,对此频段应给予一定的适当的衰减。

▌10K~12KHz频率

这是高音木管乐器和高音铜管乐器的高频泛音频段,例如长笛、双簧管、小号、短笛等高音管乐器的金属声非常强烈。如果这段频率缺乏,则音色将会失去光泽,失去个性;如果这段频率过强,则会产生尖噪,刺耳的感觉。

▌8K~10KHz频率

这段频率s音非常明显,影响音色的清晰度和透明度。如果这频率成分缺少,音色则变得平平淡淡;如果这段频率成分过多,音色则变得尖锐。

▌6K~8KHz频率

这段频率影响音色的明亮度,这是人耳听觉敏感的频率,影响音色清晰度。如果这段频率成分缺少,则音色会变得暗淡;如果这段频率成分过强,则音色显得齿音严重。

▌5K~6KHz频率

这段频率最影响语音的清晰度、可懂度。如果这段频率成分不足,则音色显得含糊不清;如果此段频率成分过强,则音色变得锋利,易使人产生听觉上的疲劳感。

▌4K~5KHz频率

这段频率对乐器的表面响度有影响。如果这段频率成分幅度大了,乐器的响度就会提高;如果这段频率强度变小了,会使人听觉感到这种乐器与人耳的距离变远了;如果这段频率强度提高了,则会使人感觉乐器与人耳的距离变近了。

▌4KHz频率

这个频率的穿透力很强。人耳耳腔的谐振频率是1K~4KHz所以人耳对这个频率也是非常敏感的。如果空虚频率成分过少,听觉能力会变差,语音显得模糊不清了。如果这个频率成分过强了,则会产生咳声的感觉,例如当收音机接收电台频率不正时,播音员常发出的咳音声。

▌2K~3KHz频率

这段频率是影响声音明亮度最敏感的频段,如果这段频率成分丰富,则音色的明亮度会增强,如果这段频率幅度不足,则音色将会变得朦朦胧胧;而如果这段频率成分过强,音色就会显得呆板、发硬、不自然。

▌1K~2KHz频率

这段频率范围通透感明显,顺畅感强。如果这段频率缺乏,音色则松散且音色脱节;如果这段频率过强,音色则有跳跃感。

▌800Hz频率

这个频率幅度影响音色的力度。如果这个频率丰满,音色会显得强劲有力;如果这个频率不足,音色将会显得松弛,也就是800Hz以下的成分特性表现突出了,低频成分就明显;而如果这个频率过多了,则会产生喉音感。人人都有一个喉腔,人人都有一定的喉音,如果音色中的喉音成分过多了,则会失掉语音的个性、失掉音色美感。因此,音响师把这个频率称为"危险频率",要谨慎使用。

▌500Hz~1KHz频率

这段频率是人声的基音频率区域,是一个重要的频率范围。如果这段频率丰满,人声的轮廓明朗,整体感好;如果这段频率幅度不足,语音会产生一种收缩感;

如果这段频率过强,语音就会产生一种向前凸出的感觉,使语音产生一种提前进入人耳的听觉感受。

▌300Hz~500Hz频率

这段频率是语音的主要音区频率。这段频率的幅度丰满,语音有力度。如果这段频率幅度不足,声音会显得空洞、不坚实;如果这段频率幅度过强,音色会变得单调,相对来说低频成分少了,高频成分也少了,语音会变成像电话中声音的音色一样,显得很单调。

▌150Hz~300Hz频率

这段频率影响声音的力度,尤其是男声声音的力度。这段频率是男声声音的低频基音频率,同时也是乐音中和弦的根音频率。如果这段频率成分缺乏,音色会显得发软、发飘,语音则会变得软绵绵;如果这段频率成分过强,声音会变得生硬而不自然,且没有特色。

▌100Hz~150Hz频率

这段频率影响音色的丰满度。如果这段频率成分增强,就会产生一种房间共鸣的空间感、混厚感;如果这段频率成分缺少,音色会变得单薄、苍白;如果这段频率成分过强,音色将会显得浑浊,语音的清晰度变差。

▌60Hz~100Hz

这段频率影响声音的混厚感,是低音的基音区。如果这段频率很丰满,音色会显得厚实、混厚感强。如果这段频率不足,音色会变得无力;而如果这段频率过强,音色会出现低频共振声,有轰鸣声的感觉。

▌20Hz~60Hz频率

这段频率影响音色的空间感,这是因为乐音的基音大多在这段频率以上。这段频率是房间或厅堂的谐振频率。如果这段频率表现的充分,会使人产生一种置身于大厅之中的感受;如果这段频率缺乏,音色会变得空虚;而如果这段频率过强,会产生一种嗡嗡的低频共振的声音,严重地影响了语音的清晰度和可懂度。

结语:综上所述,我们在了解并掌握了人耳听觉的上述特性后,就可充分利用这些特性,强化吸收各种乐器的音色品质及音乐师的各种演奏技巧,不断提高音乐欣赏的能力。

人耳对不同频率声音的感受

人耳对不同频率声音得感受 听觉就是个体对声音物理特征得反应?也就是人们接受外界信息得主要得通道。通过听觉,人们可以获得由声音所传递得各式各样信息。当然,声音也给人们带来烦恼”例如噪音。至于噪音能引起多大得烦恼「既取决于声音得性质,也取决于听者得主观态度。@ 同时,人能感受得声音频率有一定得范圉。大多数人能够听到得频率范 为它们已低于人类听觉得下限。动物得听觉范H通常与人不同。一些动物对高频声波反应灵敏,有些动物对低频声波有很好得反应。 那么,声音每一段得频率都有什么特点?我们对其得感觉又有什么不同呢?下面,笔者就为大家详细介绍各频率对人耳剌激得区别。 I 16K~20KHz 频率这段频率范围实际上对于人耳得听觉器官来说,已经听不到了,因为人耳听觉得最高频率就是15、1 KHz。但就是,人可以通过人体与头骨、 颅骨将感受到得16 ~ 20KHZ频率得声波传递给大脑得听觉脑区,因而 感受到这个声波得存在。 这段频率影响音色得韵味、色彩、感情味。如果音响系统得频率响应范围达不到这个频率范围,那么音色得韵味将会失落;而如果这段频率过强,则给人一种宇宙声得感觉,一种幻觉,一种神秘莫测得感觉,使人有—种不稳定得感觉。因为这些频率大多数就是基音得不谐与音频率, 所以会产生一种不安定得感受。这段频率在音色当中强度很小,但就是很重要,就是音色得表现力部分,也就是常常被人们忽略得部分,甚至有些人根本感觉不到它得存在。

I 12K~16KHz 频率这就是人耳可以听到得高频率声波,就是音色最富于表现力得部分,就是一些高音乐器与高音打击乐器得高频泛音频段,例如镖、铃、铃鼓、沙锤、铜刷、三角铁等打击乐器得高频泛音,可给人一种"全光四射"得感觉,强烈地表现了各种乐器得个性。如果这段频率成分不足,则音色将会会失掉色彩,失去个性;而如果这段频率成分过强,如激励器激励过强, 音色会产生"毛刺"般尖噪、刺耳得高频噪声,对此频段应给予一定得适当得衰减。 I 10K~12KHz 频率这就是高音木管乐器与高音铜管乐器得高频泛音频段,例如长笛、双簧管、小号、短笛等高音管乐器得全属声非常强烈。如果这段频率缺乏, 则音色将会失去光泽,失去个性;如果这段频率过强,则会产生尖噪,刺耳得感觉。 If I 8K~10KHz 频率这段频率s音非常明显,影响音色得清晰度与透明度。如果这频率成分缺少,音色则变得平平淡淡;如果这段频率成分过多,音色则变得尖锐。 If I 6K~8KHz 频率这段频率影响音色得明亮度,这就是人耳听觉敏感得频率,影响音色清晰度。如果这段频率成分缺少,则音色会变得暗淡;如果这段频率成分过强,则音色显得齿音严重。 I 5K~6KHz频率 这段频率最影响语音得清晰度、可《度。如果这段频率成分不足,则音色显得含糊不清;如果此段频率成分过强,则音色变得锋利,易使人产生听觉上得疲劳感。

关于声音的优美句子

关于声音的优美句子 1、要说什么声音最美,这可很多,小鸟的嬉戏声,花儿的开放声, 小草的生长声,天空太阳的发光声,妈妈为宝宝唱的催眠声,小孩子 们的欢笑声;要说什么声音最美,这可很多,老师的上课声,父母的 唠叨声,小孩子的哭叫声,写字的刷刷声;要说什么声音最美,这可 很多,父母的管教声,老师的教导声,朋友的协助声,亲人的赞美声,同学的羡慕声。 2、咦,远处波涛汹涌的不是大海吗?我急速飞奔,要知道看大海一 直是我的愿望。巨浪一次一次打击着海面,时而雄伟,时而柔和。水 面上的波浪翻动着,滚动着。伴随着激情澎湃、急速雄伟的海浪我不 禁在天空中跳起了迪斯科。海浪越翻越勇,我越跳越快,雨越下越大。 3、雨丝叮叮咚咚的落到积水中,敲打出深沉的琴声。优雅迷人的气 息扩散到你的双耳,你的大脑,你的心灵。再考虑到现实的生活中, 你会更好的理解自我,更好的制定你生活近期的目标,会更好的考虑 长远的人生的方向,会更好的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会对这个切有一个 思考。 4、再向前走,只听见蝉鸣鸟叫。抬头一望,只见画眉、杜鹃在树上 跳跳走走,快活得犹如神仙。这样一幅诗情画意的图画,我还没有欣 赏完,一阵流水声引起了我的注意。哇,大自然真的会妙手点睛!我 赶快向小林走去,原来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溪水清澈见底,鹅卵 石粒粒可数,小鱼在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啊!大自然又为我们奏上 一曲了。 5、我喜欢小溪奔跑的声音,因为它清脆的声音使烦躁的人们心情愉快;我喜欢人们轻生细语说话的声音,因为这样世界就不会那么吵闹;我喜欢小鸟清脆的叫声,因为它告诉我春天来了;我喜欢花儿开放的

声音,因为花儿开放了我们也长大了;声音是大自然里的交响乐,它 给我们带来了欢乐。 6、我向往树叶碰撞的声音,就像是钢琴家演奏的月光曲,但这似乎 也在被城市的喧嚣声慢慢吞噬着,上帝真不公平,只给我们留下了伴奏,只有在校园里的时候才能零星地听到一点。偶然听说一个老人看 管着一大片樟树林,想去看看。 7、夏天的声音可多了,有青蛙、鱼儿、还有风雨雷电的声音。青蛙 在水里呱呱的叫着,像它们在水里开歌唱会一样。砰嘭嘭是什么声音呢?原来是鱼儿在水里游泳的声音。它们好像在成群结队的比赛游泳呢!风雨雷电的声音更大了,一道光闪过,原来的闪电来了。过来一会,有轰隆隆的声音,是什么响声,原来是雷来了的声音。又过了一会,哗啦啦是什么声音,原来的雨来了的声音。 8、小溪边,溪水流淌着,日日夜夜地奔跑着,它们发出了“哗哗” 的声响。这是快乐的声音。因为,他们正在寻找更加美好的明天,正 在寻找梦寐以求的浩瀚无比的世界,正在寻找无法预知的未来。 9、小雨“沙沙”下着把我弄醒。我走进树林里,从很远的地方就听 见了小鸟“叽叽喳喳”的叫,好像在说:“春天来了,快醒醒!”我走 过去听见溪水“哗哗”叫着好像姐姐的长发。我在听它唱歌和它一起 奔跑。“叮叮咚咚”的泉水声,好像在打着开心的节拍,静静地,把 什么烦恼都忘了。 10、校园里有美妙的音乐,只要你用心听,就会听到。早上有鸟儿欢 快地歌唱,大车小车都在马路上“走动”发出了“滴滴滴”的响声。 风吹着小树,发出了“沙纱沙”的声音,我还听到了老师急急忙忙地 跑向办公室的声音,早上的声音像小号催促我们前进。 11、在我生活的四周,有很多悦耳的声音,小鸟的歌声,使我心神愉快;老师的教书声,充实我的知识;汽车的喇叭声,提醒我注意安全;还有小草的沙沙声,告诉我时光在流转。不过,这些声音再美妙,再 动听,却永远比不上大自然中万物的奇妙。

人耳频段

人耳可听声音频率范围:20Hz(赫兹)~20000Hz(赫兹),即空气每秒振动的次数在20次到20000次人耳能听到,每秒振动次数低于20次以下称为次声波,每秒高于20000次称为超声波。 5、人声语言的音频范围:一般在200Hz~4000Hz之间。男性的频率成分偏中低频,女性的频率成分偏中高频。这就是为了尽量不占频带资源而电话机的带通频率一般设在300Hz~3000Hz的真正原因,而我们都知道电话机的通话音质完全可以接受。 6、音强:即声音的大小强弱,空气压缩或扩张的程度越强则声音越大,相反压缩或扩张的程度越弱则声音越小。 7、声压:声音的大小用分贝(即dB)来表示,人耳可听音强范围在0dB~140dB左右。 8、分贝:分贝是对声压的对数表示方式,即参照物按乘除法的方式变化时我们的对数(即分贝)按加减法的方式来表示。其中人耳听力曲线是与对数曲线非常相近,即当音量成倍增大时,人耳听觉对音量的这种增大感觉要迟缓,越是到了高声压级(大音量)后,感觉越迟缓。用分贝表述声压单位符合人耳的听觉特性。举例:音量增加了10倍,我们分贝表示增加了20dB;当音量再增加10倍即原来的10×10=100倍时,我们的分贝值再增加20dB即20+20=40dB;同理,当一个声音增加了100000倍即10×10×10×10×10=100000倍,我们用分贝值表示此声音增加了20+20+20+20+20=100dB;显然用分贝数表示声压比直接表示声压值要显得易读和省事(至少少写了许多的“0”,不信试着写出并读出200dB声压的声音增加了多少倍?10000000000倍);实际倍数和分贝换算之间还有一个方式即:声压每增加1倍,分贝值增加6dB;再增加1倍即2×2=4倍,分贝值增加6+6=12dB;以此类推。相反,当声音减弱多少倍,分贝值则相应地按上述换算关系减去多少分贝。值得注意的是对功率的表示值是功率每增加10倍产生的声压分贝值只增加10dB,功率每增加1倍产生的声压分贝值只增加3dB,这刚好是前面换算的一半。这是因为功率是一个复合参数(电压和电流同时作用才叫功率),大家不必知道这是为什么,只是必须知道是这么一回事,因为在实际的扩声中,有能量的消耗才会有声音产生,功率是能量的实际表征,故功率的换算方式具有实际意义。 9、人耳听觉音强范围描述:0dB音强指在完全消音的房间里人耳刚刚能听到或感到声音存在时的声音大小(显然,这种理论上的环境是不会存在的,完美的消音室也做不到0dB 的声音出来);人们正常音量讲话口腔位置发出的声压在100dB左右,在环境相对安静时人们耳朵感觉最舒服的音量大小在88dB~92dB左右(这一点尤为重要,我们在常规语言扩声领域追求的每一听众位置能得到的平均声压就在这一数值,声压过弱过强人耳都容易感觉疲劳);大多数人在声压达到130dB~140dB即感到耳疼、头痛、头皮发炸,即痛域值;我们知道宇航员在火箭升空过程中耳朵要承受160dB的噪音是多么不容易,痛域值比常人简单的多出20~30dB这意味着经过训练的宇航员他的要比常人能承受的极限声音还可以高出10倍到30倍左右。 10、10、波长:20Hz的声音每振动一次声音已走了17米(即20Hz声音的波长为17米=340米/秒除以20Hz)、20000Hz的声音每振动一次声音已走了0.017米(即波长1.7厘米); 11、直达声:声音在空气中直接进入人耳的声音叫直达声; 12、反射声:声音经过建筑物反射后进入人耳的声音叫反射声;声音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比如墙面、地面、桌椅等)时,一部分进入障碍物被其吸收,一部分被障碍物反射回去(即回声,其反射方向同镜子反射光线一样);一次反射声:声音被障碍物第一次反射后的声音叫一次反射声,一次反射声弱于直达声;[align=left]二次反射声:声音被障碍物第二次反射后的声音叫二次反射声,二次反射声弱于一次反射声;N次反射声:声音被障碍物第N次反射后的声音叫N次反射声;N次反射声弱于N-1次反射声; 13、房间声音的描述:当一个房间完全吸收声音能量,则该房间完全没有反射声只有直

描写声音的段落句子美言美句

描写声音的段落句子美言美句 又是一个炸雷--好响!犹如千军万马一样浩荡的声势,瞬间震慑住了天地!那低沉却又响亮异常的雷声,正如一柄直射人心黑暗的锋利宝剑,让人心里的黑暗无处躲藏!“轰隆隆”狮子一样威风的低吼,寺庙大钟一般的辽远,这是大自然里最威风的声音,是万物反抗的庄严宣誓!轰隆--又是一声炸雷!恍惚间似乎见到了一群浩浩荡荡不断低诵的勇士们从天际涌了过来。 那飞泻下来的银链,在阳光下闪烁,使银链更明亮。而银链的宏伟,大于任何一个饰物;而银链的庞大,又大于任何一个无形的气墙。 走到瀑布跟前,只见银白色的水流像老爷爷的白胡子,一缕一缕地倾泻下来。风吹过来,把水吹成轻雾洒在我脸上,凉丝丝的。有几道水流好像有急事,匆匆地往下冲,一不小心,撞在岩石上,水花四溅,如飞珠碎玉般晶莹可爱。 空中飘雪花,一朵一朵优雅的落下,绽放出那绝世的美与温柔。那是上帝忘了洗头,落下的头屑,亲爱的我也忘了洗头,可为何落下满地的忧伤?白色的屋顶白色的房,白色的飞鸟飞过我的年华不留声响,站在雪中接一片雪花,看它一点一点变为透明的水珠,折射出一片惨烈的白,整个世界宛如一场奢华的礼拜。 唱了十数句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 初时所奏和绿竹翁相同,到后来越转越高,那琴韵竟然履险如夷,举重若轻,毫不费力的便转了上去。 回旋婉转,箫声渐响,恰似吹箫人一面吹,一面慢慢走近,箫声清丽,忽高忽低,忽轻忽响,低到极处之际,几个盘旋之后,又再低沉下去,虽极低极细,每个音节仍清晰可闻。 突然,一阵弦音腾空而起,飘忽不定,蜿蜒曲折,婉转流连。冲上屋顶,飘向脚下,忽而高亢急促,余音绕梁。那是熟悉的古筝音。它优柔飘渺,欲发欲收,回转之际却突然变得铿锵有力,抑扬顿挫。它能渗透每一个毛孔,流到人的心里。 三月的雨像无数只小手,打在林叶的琴键上,奏出了一曲春天的赞歌。 雨雾纷纷,洒在竹叶上,沙沙沙沙,像少女轻抚琴弦,像春蚕吞食桑叶。 丁丁冬冬的一夜雨声,敲起了春耕的锣,擂响了播种的鼓。 声音洪亮如虎啸狮吼,声音低细犹如秋雨潇潇 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

老年人临终前有15个征兆

老年人临死前有15个征兆,如果具有其中之一个征兆,大概寿命只有六个月了,六个月以内要走了,尤其是第十三和第十四种,如果两相都有的话,大概寿命最多还有三天…… 第一个是:呵气呵到手掌心,感到吐出来的这个气都是凉的。呵一口气吐到手掌心,我们一般呵出来的气一定是热的啦,这个感到是凉的。 第二个是:在别人眼睛的瞳孔里面看不到自己的影子。一般这个是看得到的啦,随便哪个都是看得到的了,但是临死的人是看不到的了。 第三个是:四大衰减,四肢剧烈的疼痛。 第四个是:大便变成白色。 第五个是:牙齿变得很干燥,变黑了。 第六个是:耳朵枯萎了,失去光泽了。所以我们前面说耳朵也很重要,一看这个耳朵突然一下子没有光泽,枯萎了,也差不多了,还有六个月。 第七个是:鼻子变歪斜了,鼻子都歪了。 第八个是:自己大白天就可以看到天上的星星,当然大白天的时候其他正常人看不到的。 第九个是:正午的时候,看太阳觉得它不刺眼。当然正常人看起来,哎呀,很刺眼,不敢看,但他就可以静静地看着不刺眼。

第十个是:小便变酸,有很大的酸气,酸味。 第十一个是:在太阳底下也好,在月亮底下也好,看不到自己的影子了,没有影子了。 第十二是:额头上的纹会肿胀起来。 第十三是:丹田会出现一个比较红的疙瘩。 第十四是:两个脚心,脚底的涌泉穴和印堂好像针刺那样子的疼痛。这个第十三、第十四如果有的话呢,就比较很危险了。 第十五是:情绪反复无常,无缘无故波动的很厉害,不能自控。 这些征兆出现,其中有一项就可能六个月之内就会要走了,特别是第十三、第十四两项有的话呢,寿命大概只有三天。 所以,这个时候要怎么样?这个15种征兆,要知道你没有解脱的话,阎罗王来接你之前他先拍来的15封电报了,收到以后呢,赶快修行,赶快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然后或者有传承的话,赶快修破瓦法,也是可以的啦。这个是从外表上来看。内在呢?就看呼吸,看呼吸也知道。如果是左边,左鼻孔它呼吸的量比右鼻孔要多,那么就说明这个人寿命还是很长;如果右鼻孔呼吸很多,左鼻孔没有什么呼吸,量比较少的话呢,这个人寿命也就比较短了。所以佛主张佛弟子要右侧吉祥卧也是有原因的,你右侧吉祥卧呢,这个左鼻孔

人耳一般所能听到的声波频率范围的最高值的多少赫兹

人耳一般所能听到的声波频率范围的最高值是多少赫兹 声波是属于机械波中一种,是纵波,机械波传播跟电磁波不一样,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机械波传播需要介质,机械波产生条件:一、要有介质;二、要有振源。在月亮上,宇航员讲话是不能相互听到,月亮上是真空,没有声波赖于传播的介质---空气,所以只能看到嘴一张一翕,光有振动,没有传播的介质,所以振动不能形成波从而传播。 声波传播速度是由介质决定的,如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米每秒,在水中为1 450米每秒,在铸铁中为3000多米每秒,不同介质传播速度不一样,且还与介质物理性质如:温度、压强有关。温度变化也会引起波速小范围的变化。 传播的速度与声波的频率无关,频率高低表现为声调高低,女人讲话更尖锐,是频率高的缘故,而男人发出“鸭公嗓”,声音低沉,是因为他的声音频率低。但在同一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一样的。 声波中能被人耳听到的是频率在20赫兹---20000赫兹,高于20000赫兹的叫超声波,近乎直线传播,衍射不明显,利用这个特性,用在回声定位上,蝙蝠飞行是靠发出超声波来捉虫或辩别障碍物,仿生学中应作它制造雷达。潜水艇上的声呐(Sonar)是通过发出超声波,根据反射回来的波的特性探测海底的物体。 低于20赫兹的叫次声波,次声波产生于地震、火山爆发、风暴、海啸,枪炮发射、核爆炸。由于它频率低,波长较长,衰减小。能传播很远距离。如:1883年8月,南苏门达腊和爪哇岛之间的克拉卡托火山爆发,产生的次声波绕地球三圈,全长十多万公里,历时1 08 小时,1961年苏联在北极圈内新地岛进行核试验激起的次声波绕地球转了35圈。 东南亚的那次海啸是因为太平洋各国很少碰到海啸,所以探测次声波设备少,实际上利用海啸前传播过来的次声波完全可作出提前预防。地震前动物如狗、老鼠表现不安是因为有些动物能感觉次声波。 次声波应用: 1、利用次声波传播比地震波、海啸快,用于预测台风,海啸,火山爆发。 2、通过测定生物某些器官发出微弱次声波特性,了解器官的活动情况,人们研制出了“次声波诊疗仪”,可检测人体器官工作是否正常。 3、因为频率在4--6赫兹的次声波与人体内各器官固有频率相同,所以会使人体的器官与这种频率次声波产生共振,所以4-6赫兹的次声波对人损伤很大,未来若制成次声波武器,那种武器发出次声波只对人或动物产生伤害,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或损坏其它物体。 次声波应用前景很好

描写风铃声音的句子

描写风铃声音的句子 描写风铃声音的句子 1、那串风铃是爸爸从云南带回来的,具有云南的民族特色。风铃的上面是用稻草编制而成的,颇像一顶小草帽。“草帽”的“帽檐”一圈系着七个可爱的小鱼铃铛。用一段铁丝和彩线做成的小鱼是那么栩栩如生,它的尾部还挂着一个精致的小铜铃,声音格外地清脆、响亮。每个小鱼都颜色各异,一个有一个的味道。 2、窗前挂一串风铃,微风吹动这风铃,优美而动听。 3、这串风铃会“唱歌”,每当风儿在空中跳舞时,风铃就为它唱歌伴奏,叮铃铃,叮铃铃……清脆动听。 4、一阵微风吹来,风铃发出叮叮铛铛的声音,好像弹出了悦耳的琴声,又好像在对我说:“你和我一起唱歌吧!” 5、风铃是指可以在风吹动的情况下,发出声音的物品,多用来作为饰品。 6、六柱中空的金属风铃上雕刻着一些话,悬挂的木牌刻画着栩栩如生的人物像,清风拂过,一声悦耳的风铃响起…… 7、“叮铃铃”……风铃的快乐无法掩藏,拥有风铃的快乐吧!它会淹没生命的惆怅,就像在泥泞的小径上行走突然回到阳光大道上。让前程一下子变得无比宽广。 8、风铃挂在屋子的北面时,只有北风会吹动它,这样就可以使

人们意识到天气的变化。相反的,南风就会使风铃向南面飘动。 9、“叮铃铃,叮铃铃……”一串小风铃在微风中摇拽着。 10、“叮铃铃”……让临窗而立的我感觉到身边一阵阵激情的震颤,让病痛的身体瞬间恢复力量,我想我只想写下来,这是一个生命向另一个生命发出的深切呼唤。 11、风一吹,风铃便奏出轻快的“丁零”声,悦耳极了。 12、极美极美的风铃,紫的像青云抑或粉的像晚霞。 13、“叮铃铃”……风铃的快乐无法掩藏,拥有风铃的快乐吧!它会淹没生命的惆怅,就像在泥泞的小径上行走突然回到阳光大道上。 14、风铃融在心深处,只愿旅行依旧,重拾旧忆,将那轮回隔世的静,勾勒、浅唱、延续。 15、“叮铃铃”……窗棂上的小风铃在风中摇曳着,这是晶莹剔透的铃儿互相撞击发出的清脆声音,这清脆的响声是如此的安详,如此宁静。 16、每当窗户打开,那微风轻轻地吹来,风铃就会叮当、叮当作响,像美妙的音乐,像催人的信号。每当听到着清脆悦耳的铃声,一切的烦恼都会抛到九霄云外。 17、“叮;呤!叮;呤!”打开窗,窗前的贝壳风铃就开始随风欢唱。 18、世上最美丽的相逢,莫过于风与风铃的相遇,风不止而铃不息,我为你吟唱,你为我执着,让世上的每一串铃音都去深情的讲

详细—人死前遗憾的25件事

来源:环球时报-生命时报 导读:有什么事情,会让你到临终前后悔不已?如果早点意识到,也许能让你换个活法、换种人生。 美国版:临终关怀护士的亲耳所闻 最近,一个“临终前你会后悔的事”的帖子在国内外网站上被疯狂转载,瞬间点醒了数万人。它的作者是美国一名叫博朗尼?迈尔的临终关怀护士,文中总结了生命走到尽头时人们最后悔的25件事情。 最悔:“希望当初我有勇气过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第二:“希望当初我没有花这么多精力在工作上,错过了关注孩子成长的乐趣,错过了爱人温暖的陪伴” 第三:“希望当初能有勇气表达我的感受,而不是长期压抑愤怒与消极情绪” 第四:“希望当初我能和朋友保持联系,而没有因忙碌的生活忽略了曾经闪亮的友情” 第五:“希望当初我能让自己活得开心点,而不是习惯了掩饰,在人前堆起笑脸” 日本版:1000名患者向护士倾吐临终遗憾 无独有偶,在日本也有这样一位年轻的临终关怀护士大津秀一。他在亲眼目睹、亲耳听到1000例患者的临终遗憾后,写下了《临终前会后悔的25件事》一书,与美国的热帖内容不谋而合。其中,“没有注意身体健康”、“没能谈一场永存记忆的恋爱”、“没有留下自己生存过的证据”等,都成为了人们的“人生至悔”。活着的我们又该如何拥有一个不留遗憾的人生呢? 别让这些遗憾变成你的遗憾 本报请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上海市心理行业协会会长王裕如、苏州荣格心理咨询中心督导王国荣为大家一一解读,这25件事为何榜上有名? 第一个遗憾:没有做自己想做的事。 大津秀一说:“人们临终前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人这一辈子啊,太短了。”有人削尖脑袋往上爬,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自甘平庸,也有人孜孜以求。人生

关于声音的经典句子

关于声音的经典句子 关于声音的经典句子 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小人物也有权力发出自己的声音。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只有一个人在旅行时,才听得到自己的声音,它会告诉你,这世界比想象中的宽阔。 就在那一瞬间,我仿佛听见了全世界崩溃的声音。 我渴望呆在最静寂的角落里被最热烈的声音包围。 美伢:我以为你在写功课,竟然是在玩电动,小新:这又不能怪我,美伢:难道要怪我?小新:没错,谁叫你走路声音那么轻。 人物也有权力发出自己的声音。 听到的声音很美,那听不到的声音更美。 曾经也有一个笑容出现在我的生命里,可是最后还是如雾般消散,而那个笑容,就成为我心中深深埋藏的一条湍急河流,无法泅渡,那河流的声音,就成为我每日每夜绝望的歌唱。 我的心分外地寂寞,然而我的心很平安:没有爱憎,没有哀乐,也没有颜色和声音。 水一旦流深,就会发不出声音,人的感情一旦深厚,也就会显得淡薄。

在我最需要你的时候,你或许不在我身边,在我想要依靠的时候,你也不会适时地出现,在我需要安慰的时候,你的声音只能在电话里边,在我孤独无助的时候,你的身影只会出现在天边…… 我所有的自负皆来自我的自卑,所有的英雄气概都来自于我的软弱,嘴里振振有词是因为心里满是怀疑,深情是因为痛恨自己无情,这世界没有一件事情是虚空而生的,站在光里,背后就会有阴影,这深夜里一片寂静,是因为你还没有听见声音。 我们整天忙忙碌碌,像一群群没有灵魂的苍蝇,喧闹着,躁动着,听不到灵魂深处的声音。时光流逝,童年远去,我们渐渐长大,岁月带走了许许多多的回忆,也消蚀了心底曾经拥有的那份童稚的纯真,我们不顾心灵桎梏,沉溺于人世浮华,专注于利益法则,我们把自己弄丢了。 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勇敢的去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只有自己的心灵和直觉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实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 谁的声音能抵达秋子之夜,长久喧响,掩盖我们横陈于地的骸骨。 有些人能清楚的听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并以此行事,这些人要么就成了疯子,要么成为传奇。 ——我是这样忘却你。当世界的声音忘记你。——我是这样记得你。在忘却的立场上。用我的声音记得你

后悔清单:人临死前会后悔的34件事(中文)

后悔清单:人临死前会后悔的34件事(中文) 编辑点评:生老病死,人之常情。每个人都必须面对死亡这一殊途同归的关口。面对死神的召唤,回首一生,你是否无怨无悔?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医生,他讲述了大多数人在弥留之际后悔不已的事情。 如果被宣布“明天就会死”,你会想些什么呢? “全力以赴活到现在,没什么后悔的。”你能这么想吗? 作为一名医生,东京女子医大附属青山自然医疗研究所诊所的所长川岛朗至今目睹过无数死亡。她曾说过,“大多数人直面死亡的时候都后悔不已。” “要是当时这么做就好了” “为什么没有做呢” 几乎没有人不后悔。那么,直面死亡的人究竟后悔些什么呢?川岛先生著的《医生来告诉你,人在死亡之际会后悔的34件事》一书列举如下↓ 【后悔清单1】没有认真考虑过“为何想要活着” 【后悔清单2】度过了充满压力的一生 【后悔清单3】屈服于癌症 【后悔清单5】有生之年没能说出“对不起” 【后悔清单8】做事贪图安逸 【后悔清单10】纠结于无法对人言的烦恼 【后悔清单11】经常熬夜,因此患病 【后悔清单19】服药过量 【后悔清单27】千金散尽 【后悔清单31】没能对最爱的人说“我爱你” (此处为不完全列举) 想要完美地度过这不能重新来过的人生。不想遗留着悔恨就这么死去。这本书道出了怀抱如此想法的人们的心声,为他们度过无悔一生点明了方向。 阅读本书以后,你就会认清自己要做的事。不再迷茫,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有意识地面对自己的“死”,反而更能明确“生”的意义。这本书,是让你人生无悔的指南读本。 小编的话:「もしあなたが、「明日死にます」と言われたら。どんなことを思いますか?」关于这个问题,你的回答是什么呢?如果你心中有了答案,那就趁现在去做这件事吧,减少未来的遗憾。

音频不同频率对人耳的听觉的影响

音频不同频率对人耳的听觉的影响 16K~20KHz频率:这段频率范围实际上对于人耳的听觉器官来说,已经听不到了,因为人耳听觉的最高频率是15.1KHz。但是,人可以通过人体和头骨、颅骨将感受到的16~20KHz频率的声波传递给大脑的听觉脑区,因而感受到这个声波的存在。这段频率影响音色的韵味、色彩、感情味。如果音响系统的频率响应范围达不到这个频率范围,那么音色的韵味将会失落;而如果这段频率过强,则给人一种宇宙声的感觉,一种幻觉,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使人有一种不稳定的感觉。因为这些频率大多数是基音的不谐和音频率,所以会产生一种不安定的感受。这段频率在音色当中强度很小,但是很重要,是音色的表现力部分,也是常常被人们忽略的部分,甚至有些人根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12K~16KHz频率:这是人耳可以听到的高频率声波,是音色最富于表现力的部分,是一些高音乐器和高音打击乐器的高频泛音频段,例如镲、铃、铃鼓、沙锤、铜刷、三角铁等打击乐器的高频泛音,可给人一种"金光四射"的感觉,强烈地表现了各种乐器的个性。如果这段频率成分不足,则音色将会会失掉色彩,失去个性;而如果这段频率成分过强,如激励器激励过强,音色会产生"毛刺"般尖噪、刺耳的高频噪声,对此频段应给予一定的适当的衰减。 10K~12KHz频率:这是高音木管乐器的高音铜管乐器的高频泛音频段,例如长笛、双簧管、小号、短笛等高音管乐器的金属声非常强烈。如果这段频率缺乏,则音色将会失去光泽,失去个性;如果这段频率过强,则会产生尖噪,刺耳的感觉。 8K~10KHz频率:这段频率s音非常明显,影响音色的清晰度和透明度。如果这频率成分缺少,音色则变得平平淡淡;如果这段频率成分过多,音色则变得尖锐。 6K~8KHz频率:这段频率影响音色的明亮度,这是人耳听觉敏感的频率,影响音色清晰度。如果这段频率成分缺少,则音色会变得暗淡;如果这段频率成分过强,则音色显得齿音严重。 5K~6KHz频率:这段频率最影响语音的清晰度、可懂度。如果这段频率成分不足,则音色显得含糊不清;如果此段频率成分过强,则音色变得锋利,易使人产生听觉上的疲劳感。 4K~5KHz频率:这段频率对乐器的表面响度有影响。如果这段频率成分幅度大了,乐器的响度就会提高;如果这段频率强度变小了,会使人听觉感到这种乐器与人耳的距离变远了;如果这段频率强度提高了,则会使人感觉乐器与人耳的距离变近了。 4KHz频率:这个频率的穿透力很强。人耳耳腔的谐振频率是1K~4KHz所以人耳对这个频率也是非常敏感的。如果空虚频率成分过少,听觉能力会变差,语音显得模糊不清了。如果这个频率成分过强了,则会产生咳声的感觉,例如当收音机接收电台频率不正时,播音员常发出的咳音声。 2K~3KHz频率:这段频率是影响声音明亮度最敏感的频段,如果这段频率成分丰富,则音色的明亮度会增强,如果这段频率幅度不足,则音色将会变得朦朦胧胧;而如果这段频率成分过强,音色就会显得呆板、发硬、不自然. 1K~2KHz频率:这段频率范围通透感明显,顺畅感强。如果这段频率缺乏,音色则松散且音色脱节;如果这段频率过强,音色则有跳跃感

描写声音的优美句子

描写声音的优美句子 1、初时所奏和绿竹翁相同,到后来越转越高,那琴韵竟然履险如夷,举重若轻,毫不费力的便转了上去。 2、回旋婉转,箫声渐响,恰似吹箫人一面吹,一面慢慢走近,箫声清丽,忽高忽低,忽轻忽响,低到极处之际,几个盘旋之后,又再低沉下去,虽极低极细,每个音节仍清晰可闻。 3、我喜欢干净而清脆的声音,也喜欢低沉而磁性的声音,喜欢这样低低的耳语也喜欢高声的谈论,喜欢各种各样的声音。 4、一阵阵新的声浪,一会儿低沉呜咽,严峻地震撼着周围的一切,一会儿尖利昂扬。冲破着尘雾弥漫的炎热的空气,从地面冉冉升起,与原来的音乐声会合在一起。这声音震耳欲聋,它喧嚣地回荡着。低沉地笼罩在港湾上空。 5、世界上恐怕再没有任何声音比它再大了!大炸弹的爆炸,火车的吼鸣,暑天的霹雳。海洋里的惊涛骇浪,这一切如果和这里的响声比起来,只不过折了一根小树枝。咬了一粒黄豆粒,一声牛叫差不多。 6、我喜欢独自听歌。戴上耳机,或扭开音箱,调好音量,闭上眼睛。四周一片黑暗,仿佛处于无知的混沌之中。这时一缕歌声飘来,宛如眼前拂过一丝清风,掠过一片白云,飘过一阵春雨。 7、生活中,只稍留意,身边总会传来各式各样的声音:火车的“隆隆声……”,小鸟的“啾啾声……”,大自然的雨打雷鸣声……“言

为心声”一个个看似简单自然的话语,在其背后实则在向人们诉说着它特殊的意义。 8、雨丝叮叮咚咚的落到积水中,敲打出深沉的琴声。优雅迷人的气息扩散到你的双耳,你的大脑,你的心灵。再考虑到现实的生活中,你会更好的认识自我,更好的制定你生活近期的目标,会更好的考虑长远的人生的方向,会更好的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会对这一切有一个思考。 9、我向往树叶碰撞的声音,就像是钢琴家演奏的月光曲,但这似乎也在被城市的喧嚣声慢慢吞噬着,上帝真不公平,只给我们留下了伴奏,只有在校园里的时候才能零星地听到一点。偶然听说一个老人看管着一大片樟树林,想去看看。 10、小雨“沙沙”下着把我弄醒。我走进树林里,从很远的地方就听见了小鸟“叽叽喳喳”的叫,好像在说:“春天来了,快醒醒!”我走过去听见溪水“哗哗”叫着好像姐姐的长发。我在听它唱歌和它一起奔跑。“叮叮咚咚”的泉水声,好像在打着开心的节拍,静静地,把什么烦恼都忘了。 11、在我生活的四周,有许多悦耳的声音,小鸟的歌声,使我心神愉快;老师的教书声,充实我的知识;汽车的喇叭声,提醒我注意安全;还有小草的沙沙声,告诉我时光在流转。然而,这些声音再美妙,再动听,却永远比不上大自然中万物的奇妙。 12、坐在大树下,一阵阵清爽的风吹过,树总能“沙沙”的歌唱,每一片树叶都发出自己独特的嗓音,仿佛一个大型的乐团在只为你一

老人去世前有什么征兆

老人去世前有什么征兆 2015年12月26日 除血管破裂和事故等快速死亡外,一般老年人去世主要是心脏死亡和脑死亡,死亡前都有一些和心脏、大脑有密切关系的呼吸、心跳、脸色等各方面的征兆,但征兆差别很大,没有统一的模式,可观察在行动不便后与平时的变化情况,如果某些方面变化很大就离去世不远了。大部分人可参考下列征兆判别: 一、浮肿消退。有浮肿的老人,大部分在死前一段时间,浮肿有可能会逐步消退,手脚有可能会慢慢瘦下去。 二、说糊涂话。有的人会说糊涂话。甚至一世不该说的全说出来。只因心脏动力不足,造成大脑供血和供氧不足,出现脑痿缩,把过去的老记忋翻出来说,之后元气不足就不说了,这时就进入倒计时了。 三、手脚冰凉。大部分老人去世前几天手脚会慢慢凉下来。首先脚板开始冰凉,再到大腿、肚子甚至到心脏部位冰凉,人就死亡了。各人会有不同,有的人凉到肚子就死了,有的到大腿已死,有的凉到心脏才死。同时,手也会迟点从手指开始向心脏凉进来(手脚冰凉为心脏供血不足死亡类型)。 另外,对肺不好的人,基本上是一口气上不来就去了,如大小便后就死亡。胃不好会吃不下饭。脑不好的人可能神经指挥失灵造成脑死亡。植物人会吃不下饭。心脏不好的人还可能导致血栓或血管破裂而死,或者神经压迫中风症状。总之,哪个器官最先损坏,就出现那个器官的死亡征兆。 四、回光返照。有些人在死前会出现好起来的现象,最极端的是瘫痪几十年的人会走路,个别人能精神一个多礼拜,脸上的皱纹会散开,人看上去一下子年轻了好多。 五、清空大便。大部分老人在接近死前会排最后一次大便。即使

死前不排出,在死后很短时间内也有可能排出。但也有个别人不排便的。 六、错骨排气。快死时,无力支撑身体骨架,容易造成错骨(骨架支撑松动)。死后弯腰的人也可能会伸直。同时,会造成吸气困难而以出气为主,出现错骨排气现象。 七、关闭气门。临死时喉咙一般会响一下,关闭气门,真正死亡。死后一个小时左右身体还有点软,胖的人可能2小时左右还有点软。一般死亡后1-2小时就会变硬。 上述征兆不是每个人都有,出现的顺序也各不一样,各个状况的持续时间也因人而异,有的阶段长点,按周或者天计,有的按小时计。对于平时五脏六腑都好的人,过程可能会很长。 特别说明:感觉人死亡的过程很痛苦,因意识清楚但说不清楚或者不会说,缺水、缺食、缺药丶缺动都难以及时补给,其表情很痛苦,需要亲人及时供水、供食和供药,及时翻身活动筋骨血脉,特别是水要用温水加点糖和盐,或者加点消炎清凉药,帮助渡过最后的难关。 案例:一个97岁老人2015年12月去世前几个征兆: 一、11月15日开始不能行走,需卧床喂饭,饭量开始减少,但能说话,意识也清楚,心率75。脚烂处疼痛十分明显。 二、11月27日烂右脚浮肿开始消退,痛感强烈。心率95有早搏(有冠心病史),但吃西洋参后心率回到75,脉搏强劲有力。 三、12月5日开始状况开始变差,6日左脚板有点凉(可能是冻了并且血管阻塞造成)。 8日一整天说糊话和掀被子,24个小时动作很多并想坐起来,亲人也有不认识的,心率开始加快到100。一天不吃饭。 9日开始安静下来,不吃少动,会喝水(温水加糖和盐,下同)。但碰到脚就说痛。心率110。很少说话。

实验十一 人耳听觉听阈的测量

实验十一 人耳听觉听阈的测量 【实验目的】 1. 掌握听觉听阈的测量方法; 2. 测定人耳的听阈曲线。 3. 了解人耳的痛阈曲线。 【实验仪器】 FD-AM-B 人耳听觉听阈测量实验仪。由声频范围标准正弦波发生器、频率计、功放电路、数字声强指示表(dB 表)、全密封头戴耳机(监听级)等组成。 【实验原理】 1.声强级、响度级和等响曲线(包含听阈曲线和痛阈曲线): 能够在听觉器官引起声音感觉的波动称为声波。其频率范围通常为20~20000Hz 。描述声波能量的大小常用声强和声强级两个物理量。声强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声波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的声波能量,用符号I 来表示,其单位为W/m 2。而声强级是声强的对数标度,它是根据人耳对声音强弱变化的分辨能力来定义的,用符号L 来表示,其单位为分贝,L 与I 的关系为: )dB (lg 10)B (lg 0I I I I ==L 式中规定I 0=10-12W/m 2;频率为1000Hz 。 人耳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称为响度。一般来说它随着声强的增大而增加,但两者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因为还与频率有关。不同频率的声波在人耳中引起相等的响度时,它们的声强(或声强级)并不相等。在医学物理学中,用响度级这一物理量来描述人耳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其单位为方(Phon),它是选取频率为1000Hz 的纯音为基准声音,并规定它的响度级在数值上等于其声强级数值(注意:单位不相同!),然后将被测的某一频率声音与此基准声音比较,若该被测声音听起来与基准音的某一声强级一样响,则这基准音的响度级(数值上等于声强级)就是该声音的响度级。例如:频率为100Hz 、声强级为72dB 的声音,与1000Hz 、声强级为60dB 的基准声音等响,则频率为100Hz 声强为72dB 的声音,其响度级为60方。1000Hz 、40dB 的声音,其响度为40方。以频率的常用对数为横坐标,声强级为纵坐标,绘出不同频率的声音与1000Hz 的标准声音等响时的声强级与频率的关系曲线,称为等响曲线。图1表示正常人耳的等响曲线。 引起听觉的声音,不仅在频率上有一范围,而且在声强上也有一定范围。对于任意在人耳听觉范围内的如20Hz 至20000Hz 的频率来说,声强还必须达到某一数值才能引起人耳听觉。能引起听觉的最小声强叫做听阈,对于不同频率的声波听阈不同,听阈与频率的关系曲线叫做听阈曲线。随着声强的增大,人耳感到声音的响度也提高了,当声强超过某一最大值时,声音在人耳中会引起痛觉,这个最大声强称为痛阈。对于不同频率的声波,痛阈也不同,痛阈与频率的关系曲线叫做痛阈曲线。由图1可知,听阈曲线即

关于表达声音的句子

关于表达声音的句子 本文是关于关于表达声音的句子,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关于表达声音的句子 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小人物也有权力发出自己的声音。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只有一个人在旅行时,才听得到自己的声音,它会告诉你,这世界比想象中的宽阔。 就在那一瞬间,我仿佛听见了全世界崩溃的声音。 我渴望呆在最静寂的角落里被最热烈的声音包围。 美伢:我以为你在写功课,竟然是在玩电动,小新:这又不能怪我,美伢:难道要怪我?小新:没错,谁叫你走路声音那么轻。 人物也有权力发出自己的声音。 听到的声音很美,那听不到的声音更美。 曾经也有一个笑容出现在我的生命里,可是最后还是如雾般消散,而那个笑容,就成为我心中深深埋藏的一条湍急河流,无法泅渡,那河流的声音,就成为我每日每夜绝望的歌唱。 我的心分外地寂寞,然而我的心很平安:没有爱憎,没有哀乐,也没有颜色和声音。 水一旦流深,就会发不出声音,人的感情一旦深厚,也就会显得淡薄。 在我最需要你的时候,你或许不在我身边,在我想要依靠的时候,你也不会适时地出现,在我需要安慰的时候,你的声音只能在电话里边,在我孤独无助的时候,你的身影只会出现在天边…… 我所有的自负皆来自我的自卑,所有的英雄气概都来自于我的软弱,嘴里振振有词是因为心里满是怀疑,深情是因为痛恨自己无情,这世界没有一件事情是虚空而生的,站在光里,背后就会有阴影,这深夜里一片寂静,是因为你还没有听见声音。

我们整天忙忙碌碌,像一群群没有灵魂的苍蝇,喧闹着,躁动着,听不到灵魂深处的声音。时光流逝,童年远去,我们渐渐长大,岁月带走了许许多多的回忆,也消蚀了心底曾经拥有的那份童稚的纯真,我们不顾心灵桎梏,沉溺于人世浮华,专注于利益法则,我们把自己弄丢了。 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勇敢的去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只有自己的心灵和直觉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实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 谁的声音能抵达秋子之夜,长久喧响,掩盖我们横陈于地的骸骨。 有些人能清楚的听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并以此行事,这些人要么就成了疯子,要么成为传奇。 ——我是这样忘却你。当世界的声音忘记你。——我是这样记得你。在忘却的立场上。用我的声音记得你

揭秘人临死前的十三种神秘感受,胆小者勿进

揭秘人临死前的十三种神秘感受,胆小者勿进按照宗教的观点,死亡只是人类生命的一部分,由于人们永远无法知道死后的世界,因此死亡一直是一件神秘而让我们恐惧而着迷的事。濒死体验(NDE)在我们的日常用语当中已是司空见惯了。而诸如“我的一生在眼前闪过”以及“见到天堂的灵光”等说法,是人们对于一些人在弥留之际所经历的那些奇异的、看似超自然的体验进行了数十年的研究后得出的。 然而,濒死体验究竟指的是什么呢?它们是幻觉吗?是精神体验?是存在来世的证据?甚或仅仅是临终前发生在大脑和感觉器官中的化学反应?虽然我们不知道死后的世界,但是科学家通过观察研究发现,人类在死亡前却有如下13种神秘的感受: 1.明知死讯:他们亲耳听到医生或是在场的其他人明确宣告自己的死亡。他会感觉到生理的衰竭到达极限。 2.体验愉悦:“濒死体验”的初期有一种平和安详、令人愉悦的感受。首先会感到疼痛,但是这种疼痛感一闪而过,随后会发觉自己悬浮在一个黑暗的维度中。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最舒服的感觉将他包围。 3.进入黑洞:有人反映他们感到被突然拉入一个黑暗的空间。你会开始有所知觉,那就像一个没有空气的圆柱体,感觉上是一个过渡地带,

一边是现世,一边是异域。 4.灵魂脱体:发现自己站在了体外的某一处观察自己的躯壳。一个落水的男人回忆说,他自己脱离了身体,独自处在一个空间中,仿佛自己是一片羽毛。 5.语言受限:他们竭力想告诉他人自身所处的困境,但没有人听到他们的话。有一名女子说,我试着跟他们说话,但是没人能听到。 6.时间消失:脱体状态下,对时间的感受消失了。有人回忆说,那段时间里,他曾不停地出入自己的肉体。 7.感官灵敏:视觉、听觉比之前更加灵敏。一个男子说,他从未看得如此清楚过,视力水平得到了不可思议的增强。 8.孤独无助:在这之后,会出现强烈的孤立感和孤独感。一位男子说,他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和别人交流,所以,“我感到非常孤单”。 9.他“人”陪伴:这时,周围出现了别的“人”。这个“人”,要么是来协助他们安然过渡到亡者之国,要么是来告诉他们丧钟尚未敲响,得先回去再待一段时间。 10.出现亮光:在“濒死体验”最后的时刻,会出现亮光。这道光具有某种“人性”,非常明确的“人性”。 11.回望人生:这个时候,当事人会对一生做一次全景式的回顾。当亲历者用时间短语来描述它时,一般都是“一幕接着一幕,按事情发

(完整版)什么频率的声音听起来才最舒服

什么频率的声音听起来才最舒服? 听觉是个体对声音物理特征的反应,也是人们接受外界信息的主要的通道。通过听觉,人们可以获得由声音所传递的各式各样信息。当然,声音也给人们带来烦恼,例如噪音。至于噪音能引起多大的烦恼,既取决于声音的性质,也取决于听者的主观态度。 同时,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我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因为它们已超过人类听觉的上限;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因为它们已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动物的听觉范围通常和人不同。一些动物对高频声波反应灵敏,有些动物对低频声波有很好的反应。 那么,声音每一段的频率都有什么特点?我们对其的感觉又有什么不同呢?下面,笔者就为大家详细介绍各频率对人耳刺激的区别。 ▌16K~20KHz频率 这段频率范围实际上对于人耳的听觉器官来说,已经听不到了,因为人耳听觉的最高频率是15.1KHz。但是,人可以通过人体和头骨、颅骨将感受到的16~20KHz频率的声波传递给大脑的听觉脑区,因而感受到这个声波的存在。 这段频率影响音色的韵味、色彩、感情味。如果音响系统的频率响应范围达不到这个频率范围,那么音色的韵味将会失落;而如果这段频率过强,则给人一种宇宙声的感觉,一种幻觉,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使人有一种不稳定的感觉。因为这些频率大多数是基音的不谐和音频率,所以会产生

一种不安定的感受。这段频率在音色当中强度很小,但是很重要,是音色的表现力部分,也是常常被人们忽略的部分,甚至有些人根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12K~16KHz频率 这是人耳可以听到的高频率声波,是音色最富于表现力的部分,是一些高音乐器和高音打击乐器的高频泛音频段,例如镲、铃、铃鼓、沙锤、铜刷、三角铁等打击乐器的高频泛音,可给人一种“金光四射”的感觉,强烈地表现了各种乐器的个性。如果这段频率成分不足,则音色将会会失掉色彩,失去个性;而如果这段频率成分过强,如激励器激励过强,音色会产生“毛刺”般尖噪、刺耳的高频噪声,对此频段应给予一定的适当的衰减。 ▌10K~12KHz频率 这是高音木管乐器和高音铜管乐器的高频泛音频段,例如长笛、双簧管、小号、短笛等高音管乐器的金属声非常强烈。如果这段频率缺乏,则音色将会失去光泽,失去个性;如果这段频率过强,则会产生尖噪,刺耳的感觉。 ▌8K~10KHz频率 这段频率s音非常明显,影响音色的清晰度和透明度。如果这频率成分缺少,音色则变得平平淡淡;如果这段频率成分过多,音色则变得尖锐。 ▌6K~8KHz频率 这段频率影响音色的明亮度,这是人耳听觉敏感的频率,影响音色清晰度。 如果这段频率成分缺少,则音色会变得暗淡;如果这段频率成分过强,则音色显得齿音严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