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酸酐共聚物与PA6的反应共混研究
PA6 ABS合金

PA/ABS合金一、制备PA/ABS合金目的及现实意义聚酞胺(PA)具有高强度、耐磨及自润滑、耐化学药品性等优良特性,是目前产量最大的工程塑料之一;(丙烯睛/丁二烯/ 苯乙烯)共聚物(ABS),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聚合物共混物,它将聚苯乙烯、聚丁二烯和聚丙烯睛的性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具有韧、硬、刚相均衡的优良力学性能、尺寸稳定性和易加工等优点,聚合物共混可改善PA的综合性能,同时ABS价格较PA低可降低产品成本。
目前相容剂成为PA/ABS合金接枝的关注焦点,常用的相容剂有:苯乙烯一丙烯睛共聚物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醋(SAN-g-GMA)苯乙烯一马来酸酐共聚物(SMA)苯乙烯一丙烯晴一马来酸酐共聚物(SANMA)酞亚胺化丙烯酸(I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GMA/MMA)二、PA/ABS合金应用1、王超等以马来酸酐( MAH) 接枝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ABS) 作为相容剂,研究了相容剂ABS-g-MAH对PA6/ABS=90/10时合金凝聚态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当ABS-g-MAH 质量分数为20%时,合金的冲击强度比未加相容剂的提高了41%2、应启广等采用苯乙烯-马来酸酐( SMA )、苯乙烯- 丙烯腈- 马来酸酐( SAMAH) 和苯乙烯- 丙烯腈- 甲基丙烯酸( SAM AA ) 三种共聚物增容尼龙6 /丙烯腈- 丁二烯- 苯乙烯共聚物( PA6 /A BS ) 共混物, 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出PA 6 /ABS合金, 对其结构及其性能进行了表征和探讨。
3、李超等以苯乙烯马来酸酐(SMA) 共聚物为增容剂, 考察了ABS 及SMA 的含量对PA6/ABS 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的影响:表明:SMA 的添加量为0 5% , 且质量比为90/ 10 的PA6/ ABS 共混体系能保持较好的加工性能, 所制备的PA6/ ABS 合金具有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和超高韧性,其Izod 缺口冲击强度高达 1 200 J/ m。
聚合物共混物的形态结构

界面层中两种聚合物链段的浓度梯度 1、聚合物1链段浓度 2、聚合物2链段浓度
界面层可能出现三种情况
由于具有热力学混溶性的两种聚合物是完全互溶的,两种大分子链 段强烈相互扩散,在强大的机械剪切力作用下,彼此结合成为一种 物质,这时已无相的界面存在,形成单相匀一状态。
聚合物的大分子链段相互扩散能力差,仅仅进行接触表面的扩散, 此时界面比较明显。
c反应性基团彼此反应生成高接枝密度增容剂羧基与氨基的反应采用羧化pe或乙烯一甲基丙烯酸无规共聚物pec0maa作为pepa共混物增容剂主要的化学反应类型酸酐与氨基的反应利用马来酸酐合成增容剂用于含pa类聚合物共混物的增容环氧基与氨基或羧基的反应gp一500对pa6ppo的增容模型日本东亚合成化学株式会社开发的gp一500是一种主干为ps并含ps支链和环氧基的增容剂将它加入到尼龙6pa6和聚苯醚ppo中一起熔融混炼其环氧基与pa6大分子末端的一nh或一c00h均可反应并且派生出一种新的大分子增容剂实质是gp500与pa6的接枝物后者的ps支链与ppo相容而其嫁接的pa6支链与pa6相容
界面层厚度
界面层的厚度主要取决于 两种聚合物的界面相容性,此 外还与大分子链段的尺寸、组 成以及相分离条件有关。不相 容的聚合物,链段之间只有轻 微的相互扩散,界面层厚度很 小,而且聚合物之间的相界面 很明显。随着聚合物的相容性 增加,扩散程度增大,相界面 越来越模糊,界面层厚度越来 越大,两相的黏合力增大。完 全相容的聚合物最终形成均相, 相界面消失。
单相连续
单相连续
阻隔性较好的PE/PA共混物,PA 成层片状分散。抗静电材料。 必要的形成条件是:分散相熔体 粘度大于作为连续相熔体粘度, 共混时适当的剪切力及恰当的增 容技术。
共混改性

1 2 ——组分1及2的体积分数;
R —— 气体常数; —— Huggins—Flory相互作用参数
χ12
聚合物共混改性原理
根据上式可以看出, 12 是非负的。按Huggins—Flory理论,仅由于混合
熵的作用才能达到聚合物之间的相互混溶。 这一理论仅对特殊的碳氢化合物才有限度的适用,它难于解释某些聚合
聚合物共混改性原理
聚合物共混的目的
采用共混方法获得的多组分聚合物材料兼具各组分 的优点,取长补短,可以表现出良好的综合性能,扩大 了高分子材料的应用领域。
橡胶填充塑料: HIPS、超韧尼龙、增韧PP 塑料填充橡胶: 增强橡胶
聚合物共混改性原理
聚合物共混的意义
(1)聚合物共混物可以消除和弥补单一聚合物性能 上的弱点,取长补短,得到综合性能优良、均衡 的理想聚合物材料; (2)使用少量的某一聚合物可以作为另一聚合物的 改性剂,改性效果明显; (3)改善聚合物的加工性能; (4)可以制备一系列具有崭新性能的聚合物材料。
聚合物共混改性原理
非晶态高聚物-高聚物 共混物的动态力学性能 温度谱随组元高聚物混 溶性的变化示意图
聚合物共混改性原理
2、示差扫描量热法(DSC) DSC法是测量样品的热焓随温度而变化的情况。 在玻璃化温度附近,聚合物的比热有急剧变化,据 此即可测定聚合韧的玻璃化温度。DSC法所用试样
量很少,测量快,灵敏度较高,所以使用极广泛。
1949年, Huggins和Flory从液-液相平衡的晶格理论出发,导出了 △Hm和△Sm的表达式,得出聚合物二元混合物的热力学表达式:
Gm RT (n1 ln 1 n2 ln 2 12n12 )
PP/PA6复合材料增容改性研究进展

引入 酸酐 或 羧基 后 ,将 官 能化 的 P 在起 作 用 ,但 化学 偶联 比乳化 作 用 P
与P 6 混 ,这些 活性基 团可与 P 分 更大 。 A共 A
了共 混 物 的熔融 、 结晶行 为及 其 多 态成 分 ,并观 察 了共 混物 分 子相 结
构 ,结 果表 明,P - - A 的加入 有 Pg M H
匀 ,最 大可达 1 m,孔洞 清 晰 , 3 孔 壁 平滑 ,是 明显的分 散体 系。顾
通 过 P 的 官能 化 ,P 与其 它单 P P 体 的共聚 物与P 6 A 发生化学反应 ,增
D C 1 PP 6 /A 共混 物是热 力学不 家学口等 运 用差示 扫描 量热 法( S ) P 相容体 系 分 析 了纯P 及 P /A 共 混体 系的 结 P PP 6
剂以改善 两组分 的相容 性 。解决P/ 综 述 了近 年 来P / A 复 合材 料 增容 时 ,P /A 的分 散相 粒 径 大而 不均 P PP 6 PP 6
P6 A 复合材料 的相容性 问题的主要措 改性 的研究进 展。
施 可分 为 P 的官能化 和 向P /A 共 P PP 6 混体系 中加入 增容 剂 。
6 0 塑料制造 Ⅵ n p s c e 2 1 , C — l t sn t 0 1年 1 ww ai 1月刊
WX ) PP 6 晶 区的, 明P /A 为 热 力学不 相容 的物 理 相 互 作 用 ,类似 于 液一液 不 衍射 分 析 仪 (A D研 究 了P / A 合 表 PP 6
体 系。
相 容 体 系 的乳化 机 制 ,增 容剂 可视 金 中增容 剂 及熔 融 温度 对 P /A 合 PP 6 为 一 种高 分 子界 面 活性 剂 。然 而 近 金 结 晶与 熔融 行 为 的影 响。结 果表
BP神经网络在POE-g-MAH/HDPE增韧PA6研究中的应用

p rme t. T e i a ts e gh o etu h nn yo 6 r ah d a 5 0 J m w e h o tn f OE g ei ns h mp c t n t f h o g e ign ln e c e t . 2k / r t 9 h n tec ne to P ——
1 实验 部 分
1 1 主 要原 材料 .
P 6 Y 7 0 岳 阳 石 油 化 工 总 厂 ;P E g A : H0, O 。。
和 没有 接枝 的高密 度 聚乙烯 ( D E) 增 韧 P 6却 鲜 H P A
见 报道 。
MA H:接枝 率 1 2 ,佛 山市 南海 柏晨 高分 子新 材 料 .% 有 限公 司 ;HD E:5 0 s P 0 0 ,中 国石油 天然 气 股份 有 限 公 司 ;其他 助剂 :市售 。
App ia i n o u a t lc to f BP Ne r lNe kt g。 To he i
CHEN n, ZHENG e, S Ku Tih ONG — o g, TI Ke d n AN a g r Xi n —u, ZHANG Yu, DENG — h n Ru s e g
低 温 时 冲击 强度 较 低 ,表 现 出明显 的缺 口敏 感性 ,从
线性 系 统特 性 I ,但 是 在 高 分 子 复 合 材 料 的研 究 中 6 j
却 报导 甚少 。
本研 究 在 试 验 的基 础 上 建 立 P 6 P EgMA / A / O ‘ H
H P D E冲击 性 能 的 B P神 经 网络 预 测模 型 ,并 预 测 确 定 了 P E gM H HD E增 韧 P 6的最佳 用量 。 O —— A / P A
PP与PA6共混改性配方设计及性能测试

PP与PA6共混改性配方设计及性能测试题目:PP与PA6共混改性配方设计及性能测试摘要:本文综述了PP与PA6共混改性的研究情况,其讲述了PP与PA6共混的主要原料、各种助剂、组分及配方,并介绍了PP与PA6共混的步骤制定与实施。
并研究了不同份量的PA6对PP与PA6共混的工艺与产品质量的影响,根据实践结果总结出PP与PA6共混改性中PA6的最佳份量,讨论加工工艺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 聚丙烯尼龙6 共混改性目录1.引言 (1)2.实验 (5)3.结果与分析 (7)4.结论 (8)5.参考文献 (9)6.附录 (9)1.引言P P作为典型的结晶聚合物,自从1957年开始工业化生产以来发展迅速,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塑料。
近年来,P P已成为五大通用合成树脂中增长速度最快、新产品最为活跃的品种。
它具有密度小、力学性能优良、电绝缘性良好、介电率较小、耐应力开裂、耐化学药品、无毒等优点,但也有一些缺点,如低温脆性,成性收缩率较大,热变形温度不高,耐光、耐磨性差,不易染色,P P的共混改性主要针对上述缺点进行。
(1)P A为大品种工程塑料,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耐磨性,自润滑性,耐腐蚀性和较好的成型加工性。
利用P A对P P进行共混改性,克服了二者固有的缺点,所得的材料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已成为新的开发热点。
目前有关P P/P A共混的研究,包括P P/P A6、P P/P A66、P P/P A11、P P/P A12、P P/P A1010、P P/P A6/E D P M、P P/P A66/E D P M、P P/P A6/S E B S(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等诸多共混体系,研究最较多的是P P/P A6体系。
(2)P P为非极性聚合物,与强极性的P A不具有热力学相容性,为获得满意的共混效果,必须改性或采用增溶剂改善两种组分的相容性。
P P/P A体系所用的增溶剂有:P P-g-M A H、E P R-g-M A H、S E B S-g-M A H、离子交联聚合物。
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的研究(一)

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的研究(一)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研究报告研究背景•聚丙烯(PP)是一种常见的聚合物材料,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马来酸酐(MA)是一种可用于接枝反应的活性单体。
•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可以通过将马来酸酐与聚丙烯反应而得到。
研究目的•了解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的合成方法。
•探究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的性质及应用领域。
•分析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在聚合物材料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
合成方法•熔体混合法:将聚丙烯和马来酸酐加热混合,发生接枝反应。
•溶液法:将聚丙烯溶解于合适的溶剂中,加入马来酸酐进行反应,随后脱溶剂得到产物。
性质研究•物理性质: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具有类似聚丙烯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拉伸强度等。
•化学性质: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中的马来酸酐基团可以与其他官能团发生反应,如与胺反应形成酰胺键。
•表面性质: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的表面含有极性基团,使其在界面上具有优异的粘接性能。
应用前景•功能性聚合物材料: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可作为改性剂,提高聚合物的性能,如增强聚合物的粘附性、耐溶剂性等。
•界面改性剂: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可作为界面活性剂,用于聚合物共混体系的制备。
•降解材料:通过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的结构调控,可以制备出具有可控降解性能的聚合物材料。
结论•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性聚合物材料。
•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各种应用前景。
•未来的研究方向可包括进一步探究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的合成方法和结构调控,以及在特定应用领域的深入研究。
以上为《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研究报告》的简要内容,具体内容请参阅完整报告。
马来酸酐共聚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环氧琥珀酸/马来酸酐共聚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环氧树脂是一种重要的高性能材料,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耐腐蚀性、绝缘性能和耐高温等特点,在航空、航天、电子电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传统的环氧树脂具有低的热变形温度和耐热性能,难以满足高温环境下的要求。
因此,研究制备具有高温稳定性的环氧树脂材料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环氧琥珀酸/马来酸酐共聚物是一种具有独特性能的高温稳定性环氧树脂材料,其分子结构中含有大量的吡咯烷环和柔性链段,因此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低粘度等特点,可用于制备高性能复合材料。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制备环氧琥珀酸/马来酸酐共聚物,并对其性能进行测试和研究,探究其适用于哪些领域,并为环氧树脂材料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
三、研究内容:1、制备环氧琥珀酸/马来酸酐共聚物:首先合成环氧琥珀酸、马来酸酐等原料,然后通过加热反应制备共聚物。
2、表征共聚物的结构和性质: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测试共聚物的结构和化学键的信息,利用热重分析(TGA)测试共聚物的热稳定性和热分解温度等。
3、测定共聚物的力学性能:通过拉伸实验、弯曲实验等方法测试共聚物的力学性能,包括弹性模量、屈服强度等。
四、预期成果:1、成功制备环氧琥珀酸/马来酸酐共聚物,获得其结构和性质等相关信息。
2、对共聚物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具有一定的性能参数指导意义。
3、推测其在高温环境下可广泛应用于需要高强度和耐热性能要求的领域。
四、研究意义:1、本研究为环氧树脂材料的开发提供了新方向和思路。
2、探究环氧琥珀酸/马来酸酐共聚物的适用领域,为企业的产品研发提供指导。
3、为我国高温环境下材料科学的进展做出了贡献,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来 酸 酐 共聚 物 与 P A6的反 应 共 混 研 究
谭 志勇 , 崔秀丽 , 刘特种纤维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长春工业 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长春 1 3 0 0 1 2 )
摘要 : 选取 4种不 同的马来酸酐共聚物作 为改性荆 , 在转 矩流 变仪 中与尼龙 ( P A ) 6熔融共混 , 考察 了共聚物 用量 对P A6流变性能和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 共聚物与 P A 6发 生了化 学反 应 , 共混物 的扭矩值 均比纯 P A6和 纯共 聚物 高, 随着共聚物含量的增加 , 扭矩值逐渐增加 , 达到 某一含量 时有最大值 , 再 继续增加 时, 扭矩变小。共聚物种 类
b l e n d s h a v e h i g h e r b a l a n c e d t o r q u e t h a n e i t h e r o f t h e c o mp o n e n t s 。wh i c h c o mf i r ms a c h e mi c a l r e a c t i o n o c c u r e s b e t we e n P A6 a n d c o p o l y me  ̄Wi t h he t i n c r e a s e me n t o f c o p o l y me r c o n t e n t , t h e b a l a n c e d t o r q u e v a l u e o f he t b l e n d s i n c r e a s e g r a d u a l l y . A ma x i mu n
不 同时, 达到最大值 不 同, 所需用量 也不 同。引入 共聚物后 , 共混物 中 P A6的结晶度降低。 用量和共聚物种 类对 P A6
结 晶 度 的 影 响 不 同。
关键词 : 尼 龙 6; 反应共混 ; 流 变性能 ; 结晶 中图分类号 : TQ 3 2 2 .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1 . 3 5 3 9 ( 2 0 1 3 ) 0 6 - 0 0 3 3 . 0 5
第4 1 卷, 第6 期
2 0 1 3年 6月
工
程
塑
料
应
用
V 0 I ・ 4 1 , №~
J u n . 2 0 1 3 —
E NGI N EE R I NG P L AS T I CS AP P L I C A T I O N
d o i : l O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 3 5 3 9 . 2 0 1 3 . 0 6 . 0 0 7
( E n g i n e e r i n g R e s e a r c h C e n t e r o f S y n t h e t i c R e s i n s a n d S p e c i a l F i b e r , Mi n i s t r y o f E d u c a i t o n , C h a n g c h u n U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S c h o o l o f C h e mi c a l
t o r q u e v a l u e s o f he t b l e n d s a r e o b s e r v e d wh e n t h e c o n t e n t o f c o p o l y me r r e a c h e s a c e ta r i n v a l u e . An d he t t o r q u e v a l u e d e c r e a s e s wi h t
E n g i n e e i r n g , C h a n g c h u n Un i v e r s i yo t f T e c no h l o g y, C h a n g c h u n 1 3 0 0 1 2 , C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F o u r k i n d s o f ma l e i c a n h y d r i d e c o p o l y me r we r e me l t — b l e n d e d wi t h p o l y a mi d e ( P A) 6 i n H a a k e r h e o me t e r . I n l f u e n c e
o f c o p o l y me r c o n t e n t o n r h e o l o g 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b l e n d s a n d c r y s t a l l i z a t i o n o f P A6 we r e i n v e s t i g a t e d .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t h e
Re a c t i on Bl e nd i n g of P A6 wi t h Ma l e i c An hyd r i de Co po l y me r
T a n Z h i y o n g ,Cu i Xi u l i ,L i u S h i c h u n, ra n g Ma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