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校园建筑道路命名征集大全

(2020年)校园建筑道路命名征集大全
(2020年)校园建筑道路命名征集大全

校园建筑道路命名征集大全

1. 阳光大道(知行路)寓意:德才兼备,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2. 南北1号路(怀德路)寓意:希望我们的学生拥有高尚的道德,胸怀远大,视野开阔。

3. 南北2号路(温新路)寓意:学习了一天,回宿舍休息时,行走在路上,“温故而知新?6?8”。“温新”与“温馨”谐音,能引起美好的联想。

4. 南北3号路(文体路)寓意:文体两开花。

5. 南北4号路(凌云路)寓意:少年壮志,鸿鹄凌云。

6. 南北5号路(志学路)寓意:希望同学们像孔子那样趁着青春年华,有志于学。

7. 名师楼(厚德楼)寓意:君子以厚德载物。

8. 1号宿舍楼(自强楼)寓意:追求卓越,自强不息。

9. 2号宿舍楼(卓越楼)寓意:追求卓越,自强不息。

10. 3号宿舍楼(宁远楼)寓意:宁静而致远。

11. 4号宿舍楼(博雅楼)寓意:博学而雅致。

12. 5号宿舍楼(明志楼)寓意:非淡泊无以明志,表明心志。

13. 旧楼(德馨楼)寓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4. 餐厅(沁香园)寓意:玉液珠胶,雪腴霜腻;吹气胜兰,沁入肺腑。

15. 新教学楼(清源楼)寓意: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各种鲜活的知识,方能才思不断。

16. 西教学楼(毓秀楼)寓意:钟灵毓秀,凝聚天地灵气,孕育优秀人物。

道路命名汇总讲解

道路命名 1、青岛命名方式(八大关、八大峡、八大湖、岛、山) 最有名的是“八大关”,其实是“十大关”,是以祖国10个著名关隘名字命名的10条道路,包括: 山海关(位于河北秦皇岛,燕山余脉,明长城东端); 正阳关(位于安徽寿县,淮颍淠三水咽喉,水运枢纽); 武胜关(位于河南信阳,大别山重要隘口,豫鄂交界); 韶关(位于广东,南岭山脉,南越国要塞); 嘉峪关(位于甘肃,丝绸之路要冲,明长城西端); 函谷关(位于河南灵宝,南接秦岭北塞黄河,老子著《道德经》之地); 居庸关(位于北京,太行山余脉军都山); 宁武关(位于山西忻州,吕梁山脉); 紫荆关(位于河北易县,太行山,内长城重要关口); 临淮关(位于安徽凤阳,临淮河)。 关隘在冷兵器时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江湖地位,到今天已经完全丧失防御能力,也许这正是它们大多已归于沉寂的原因。 有趣的是团岛的“八大峡”实际也是“十大峡”,即以10个峡谷命名的10条道路;八大峡位于栈桥海滨以西,西镇南部临海处,原是两处礁石,1980年代筑堤填海,将团岛与大陆完全连在一起;也许是因为原来大陆和团岛之间有峡谷,故采用峡谷命名;其中的三条东西向道路为“长江三峡”,即巫峡路、西陵峡路、瞿塘峡路;其余均为南北向道路,包括黄河上的刘家峡、龙羊峡、青铜峡、红山峡、三门峡,以及嘉陵江上的观音峡、明月峡。如今这些峡谷纯天然的已经很少,多数与水库、水电站的后缀连接在一起 此外,在青岛市政府东北方向的还有一个“八大湖”地区,包括了太湖路、鄱阳湖路、洞庭湖路、巢湖路、洪泽湖路、高邮湖路、西湖路、微山湖路。

有了“八大关”、“八大峡”、“八大湖”,青岛似乎一发不可收拾。在崂山区,在从沿海的东海路一线到香港东路之间,命名了八条“海”字头的道路分别是:海兴路、海游路、海江路、海川路、海青路、海龙路、海安路、海宁路,取“兴游江川,青龙安宁”之意,是为“八大海”。也许是崂山区本身即以山命名,所以在崂山区政府附近创造了一大批“岭”字系道路,梅岭、赤岭、岩岭、石岭、秦岭、桐岭、伊岭、仙霞岭、苗岭、云岭、燕岭、阳岭、雪岭、文岭、翠岭、松岭,已大大超过八个。 在黄岛,则出现了一系列以“岛”命名的道路,如海南岛、崇明岛、秦皇岛、刘公岛、斋堂岛、海坛岛、舟山岛、澎湖岛、长兴岛、田横岛、永兴岛等等;此外还有“江山系”地名,即东西向道路以“江”命名,南北向道路以“山”命名,其中的“山”包括:燕山、太行山、井冈山、九华山、武夷山、庐山、阿里山、九连山、韶山、衡山、大涧山、青云山、天目山、峨眉山等,“江”则包括长江、黄河、漓江、香江、嘉陵江等。 2、迷城道路(华、兴、海、平) CBD路名有“来头”有“意头”,本报独家披露“官方认路指南” 修改地名未能争得街坊同意,广州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负责人表示将按照法规规定、广泛听取市民及相关部门意见。昨日本报《珠江新城改路名?街坊不同意》的报道引起市民关注(见本报昨日AⅡ11版)。 辖区街坊一日不点头,地名一天不能改。解决认路难问题,终归还应提供实际的认路方法。CBD迷城如何认路?本报联合市民政局区域地名处征求市民意见,今天报道将首次公布“官方认路指南”,并刊登CBD地名命名故事。 解读 CBD路名有“来头”有“意头” “来头”有三个原则 “珠江新城的每条地名都经过慎重讨论,并非凭空想象而成。”记者从地名处了解到,随着珠江新城开发,当时由土地开发中心提出申请、报地名委员会审批后,大片区“珠江新城”于1994年最先被命名,当时片区内未有一座建筑。

一、校园主要建筑物名称

一、校园主要建筑物名称 类别坐标曾用名(部分简称)现用名专家组审核名领导小组审核名 教学实验办公用房L8(一)南区第三教学楼第一教学楼第一教学楼第一教学楼 L7(二)现代测试中心第二教学楼第二教学楼第二教学楼 J8(三)工业实践中心第三教学楼 (商学院) 第三教学楼第三教学楼 I7(四)南区第一教学楼第四教学楼第四教学楼第四教学楼 G8(五)南区第二教学楼第五教学楼第五教学楼第五教学楼 H7(六)第六教学楼(逸夫楼)第六教学楼 (逸夫楼) 逸夫楼逸夫楼 E4(七)北区综合教学楼第八教学楼第八教学楼第八教学楼 E3(八)北区科技大楼第九教学楼第九教学楼第九教学楼 C3(九)北区主教楼第十教学楼第十教学楼第十教学楼 C3(十)北区主教楼新阶楼第十教学楼附一楼第十教学楼东一楼第十教学楼东附楼C2(十一)北区主教楼旧阶楼第十教学楼附二楼第十教学楼西一楼第十教学楼西附楼I8(十二)老图书馆、建筑楼待定档案馆档案馆 I7(十三)机电楼机电楼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 学院A、B、C栋 资安楼一、二、三 号楼 H8(十四)采矿楼、地质楼资安楼 H8(十五)绿色矿产中心绿色矿产中心绿色矿产中心绿色矿产中心H8(十六)科大检测中心科大检测中心科大检测中心科大检测中心G8(十七)新、老土木楼土木楼土木楼土木楼 H7(十八)信息楼信息楼信息楼信息楼 D4(十九)生地楼生命科学楼生物楼生物楼 C3(二十)北区数理楼物理楼化工楼C化工楼三号楼C4(二十一)系部楼化工楼2化工楼B化工楼二号楼C2(二十二)美术楼美术楼美术楼美术楼 C2(二十三)外专楼外专楼外专楼国际教育楼

教学实验办公用房B2(二十四)外国语学院外语楼外语楼外语楼 C3(二十五)化工楼化工楼1化工楼A化工一号楼 A4(二十六)体育学院楼体育楼体育楼体育楼 F6(二十七)工科教学楼工科楼惟新楼立功楼 F6(二十八)文科教学楼文科楼至诚楼立言楼 E6(二十九)理科教学楼理科楼致志楼立行楼 D5(三十)综合实验大楼 (规划待建) 综合实验大楼第七教学楼知行楼 E5(三十一)实训实践中心 (规划待建) 实训实践中心知行楼躬行楼 F5(三十二)卓越教育中心 (规划待建) 卓越教育中心卓越楼品行楼/敏行楼M8(三十三)税校图书馆音乐系音乐楼音乐楼 I7(三十四)南区办公楼第一办公楼南一楼工院楼 J7(三十五)学工楼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创新创业中心F7(三十六)商学院综合楼综合楼唯实楼立德楼 E3(三十七)北区办公楼第二办公楼北一楼师院楼 H6(三十八)热处理车间热处理车间 学生实训中心 工程训练中心 一、二、三、四、 五号楼 H6(三十九)海洋探采车间海洋探采车间 H6(四十)锻铆焊车间锻铆焊车间 H6(四十一)机械加工车间机械加工车间 H6(四十二)机电学生实训车间机电学生实训车间 H5(四十三)雕塑楼雕塑楼雕塑楼雕塑楼 H5(四十四)土木学院实训车间风洞实验室风工程实验中心风工程实验中心H6(四十五)研发楼研发楼机械设备研发中心研发楼 H5(四十六)海洋探采车间 (在建) 海洋探采车间海牛楼海牛楼 H5(四十七)车辆实训车间 (在建) 车辆实训车间车辆实训中心车辆实训中心

校园建筑、道路、景观命名之我见

校园建筑、道路、景观命名之我见 见到数份征集表,很好。有如下看法,供参考。 一、原则: 1.大处承担相应内涵,小处轻松、活泼。 2.体现历史传承 3.体现专业特色 4.体现崇文、博采 5.体现尚德、修身 6.通俗、上口 二、具体意见 1.集贤楼(行政办公):既表示集贤德者于楼内,更表示所有行政人员以集贤为己任。 2.仁爱广场:仁者医人;爱是育人、济世的基础。 3.宏英实验楼、舜英实验楼、德徵实验楼:先采用早期校领导人命名较妥。 4.博采图书馆:为博采众长而博览群书。 5.明志教学楼、致远教学楼:“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淡泊、宁静是人生修炼的高尚精神境界,更是医学生的努力方向。 6.紫苑公寓1—8号:苑,林花茂盛意。不用“楼”而用“公寓”以标识其功能。 7.菜根香美(五)味园:古人云,人能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学校食堂除正常供应膳食,还有教育师生艰苦、节俭的任务。“美”侧重饮食品种多、质量好。“五”指酸甜苦辣咸,含义深刻,意在言外。 8.时珍运动场(中心):既突出医药专业的特色,也有珍惜时间、爱护生命的含义。 9.百花亭:“百花”本身内涵丰富,意境甜美。百花亭是卫校唯一遗存的实体,是蕴含了老校灵魂的一个符号。无论是否原汁原味,至少这个名称会令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再好的名称也无法像百花亭能承载安庆卫校数十年的风雨历程。因此,这个亭子的名称非“百花”莫属,望千万不要以新名取代。 10.煌湖(池):视面积大小确定用“湖”还是“池”。另“立山”名亦很好。

11.六条道路:桃李、丁香、苏子、辛夷含义各有出处,另推荐“让一步”(处世)、“宽一分”(待人)二路名,风趣深刻,可供选择。 (宋熹童2013、12、5)

校园建筑命名

肇庆学院校道及校园建筑命名方案 校园道路和建筑物是大学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其进行文化命名,既可彰显校园文化底蕴,又方便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根据校园总体规划,系统设计和规范校园道路、建筑物和生活社区名称,并设置标识,可以增强校园人文底蕴,优化育人环境,提升我校的文化品味。在征集命名方案和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校园命名应体现系统化、规范化、序列化和适用性,命名源于办学理念和大学之道,顺应地域自然风光,体现地方文化特色,富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突出办学传统和办学特色,构建健康向上和蕴含丰富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 二、命名原则 1.格调高雅,富有文化内涵,传承学院精神,彰显校训和办学理念,具有激励学生成才和教师发展的作用。 2.文字简明、通俗,尽量做到名实一致,区位感强,好找好记。 三、校园命名的主题 追求天人合一,体现大学气派。 四、命名方案 命名次序:先定校道名,再对楼宇和生活社区进行命名。校园道路均以“××路”命名。道路以其主要行道树或区域特征为命名依据,建筑物和社区名称力求能反映出基本功能。 (一)校园道路 根据校园路网改造规划,对正在改造的七条道路命名。 1.校园南北向的四条纵向道路(校园自东向西) (1)紫荆路 校园由东向西的第一条道路命名为“紫荆路”。因为路两边布满紫

荆树,紫荆花常年开放,学生称该路为“紫荆校道”,故命名为紫荆路。 (2)海容路 主校道两边为榕树,容与榕同音,命名为“海容路”。取“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之意,蕴含大学之道和广东文化开放、包容之意。 (3)文锦路 行政楼西边是人文学科集中的教学区,贯穿其间的两条路名中含“锦绣”二字,寓意为人文学科增色,学校发展前程锦绣。依此,行政楼西边第三条南北向的道路,命名为“文锦路”。 (4)文绣路 音乐楼、美术楼与外语楼之间的南北向道路,命名为“文绣路”。 2.校园东西向的两条横向道路(行政楼北边) (5)灵珠路 行政楼北面东西向的第一条道路,命名为“灵珠路”。取义于“人人握灵蛇之珠,家家抱荆山之玉”(曹丕《典论〃论文》语),用来赞美学校人才荟萃。 (6)溢思路 行政楼北面东西向的第二条道路(现在教学八栋和九栋北面),是教学区与教师宿舍区之间的主干道,命名为“溢思路”,意指思想活跃、思如泉涌。 3.校园环路 (7)学府环路 由校门自东向西经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向北的环路,总称“学府环路”,共分两段,分别为学府南路、学府西路。 (二)建筑物 1.第一教学楼、苏东霖教学大楼(原8栋教学楼); 2.第二教学楼(原9栋教学大楼); 3.第三教学楼(苏东霖外语大楼); 4.美术学院(美术楼); 5.音乐学院(音乐楼);

(完整word版)昆明学院建筑及道路命名

昆明学院建筑及道路命名 报 告 二〇一三年六月十日

昆明学院建筑及道路命名 一、教学楼群 1、博雅楼:入南大门正面大楼,以“博”字头为系列。出自《后汉书·杜林传》“博雅多通,称为任职相”。本义谓学识渊博,品行端正。后人又用“博雅”二字译西方“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为“博雅教育”,即现在所说的“通识教育”。“博雅”与现代大学精神相吻合,此楼名意在激励师生博学正己,做通识达雅之人才。 3、博文楼:入西门左侧第一楼群,以“博”字头为系列。出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后世以“博文”指通晓古代文献,为治文史哲者所常用语。今“文”可释为文化之意。此楼名意在激励师生广泛学习各种文化知识,把弘扬中华文化传统精髓与接受西方文化科学结合起来,成为学贯中西、博学多才之士。 2、博识楼:入西门前行左侧第二楼群,以“博”字头为系列。出自《子华子·晏子》:“昔先大夫随武子之在位也,明睿以博识,晋国之隽老也。”《南史·裴松之传》:“时人服其博识。”明陈继儒《珍珠船》卷四:“海上渔人得一铎,击之声如霹雳,问博识者云,始皇驱山铎也。”宋代岳珂《愧郯录·先庙后郊》:“折衷古今,以俟博识。”“博识”乃见识广博之意,为古今学者孜孜以求之目标。此楼名意在引导师生广泛吸纳前人的经验,不断扩大学术视野,做见识广博的人。 二、实验楼群

1、惟真楼:入西门右侧第一楼群,以“惟”字头为系列。惟真,是指尊重客观规律,真理至上的意思。它既是一种追求真理的执著信念,又是一种不唯书、不唯上,积极探求事物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精神。此楼名意在引导师生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真知,做对科学知识与真理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之人。 2、惟实楼:入西门前行右侧第二楼群,以“惟”字头为系列。惟实,既有求实、求是之意,又指师生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坚持务实、扎实、踏实的作风。同时,也指一个人必须具备诚实、朴实的良好品质。此楼名意在倡导师生求真务实的学习钻研精神。“实”也可指师生做人做事做学问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实实在在地研究和实践,把爱国心、报国志变为实际本领,使事业、人生果实累累。 3、惟行楼图书馆东侧楼群,以“惟”字头为系列。出自《论语·里仁篇》子曰:“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尚书·周官》:“慎乃出令,令出惟行,弗惟反。”此楼名意在引导师生学以致用,言行一致,不善空谈,敏于行动,多出有益于社会、人民的成果。 三、道路 1、立德路:入南门右转北上至飨园餐厅西侧(含主环路之东南段、东段、东北段)。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孔颖达疏:“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圣德立于上代,惠泽被于无穷。”此路名指一个人要有崇高的道德,关心人、爱护人,以公正、正直和与人为善的态度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以崇高的

(完整word版)校园道路、建筑、景观等统一命名方案(2013年版)

校园道路、建筑、景观等统一命名方案(2013年版) 一、命名更名基本原则 1. 遵循国家和地方等关于命名、更名的法律法规。 2. 已有名称并被广泛认同的可继续保留,对确需修改和尚无名字的予以命名。 3. 遵循整体化、序列化、规范化的通则,便于记忆和使用。 4. 避免重名、谐音、同音、歧义和有时代局限的名称。 5. 体现武汉大学历史、地理特点,弘扬优良传统,彰显人文底蕴。 6. 中英文同步推进,分步实施,逐步完善。 二、命名更名范围 1. 校园园区(教学、科研和生活等公共区域) 2. 道路(教学、科研和生活等公共区域) 3. 典型建筑物 4. 校门 5. 人文自然景观 三、命名更名依据和方法 (一)专名的依据和办法 1. 以植物命名 2. 以山水命名 3. 以功能命名 4. 以方位命名 5. 以格言、典故等命名 (二)通名的依据和方法

1. 点状地名的通名分为6类:馆、山庄(酒店)、楼、舍、栋、校门。 2. 线状地名的通名:大道、路。 3. 面状地名的通名分为5类:园、苑(邨)、场、湖、山(岭)。 四、命名更名具体建议 (一)园区名称 按照办学资源相对集中、地标位置固定、师生员工联络方便的原则,对全校集中的典型园区进行命名。 文理学部:樱园、桂园、梅园、枫园、湖滨 工学部:松园 信息学部:竹园 医学部:杏园 (二)道路名称 除以校训命名四个校区的主干道和樱花大道命名为“大道”外,所有的道路一律以“路”命名;直接贯通的道路,不能有2个名称。

(三)公用房屋 对建筑体量较大、使用期限较长、建筑设计优美的教学、科研、办公楼房取名;体量小、质量差、临时性的公用房屋不命名;已定为全国重点

(完整word版)大学道路及楼宇命名方案

青岛大学道路及楼宇命名方案 一、命名原则 1、大学的楼宇、园林、广场、道路等设施,是广大师生学习、工作、生活不可或缺的依托,也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这些设施命名,是校园文明建设的支柱因素之一,应体现大学的丰厚文化内涵,有利于培育校园文化、提升文化品位。 2、设施命名,需相对稳定、耐品味耐咀嚼,故宜慎重从事,不宜朝令夕改。因部分设施在2000年秋校园文明建设评估期间已经定名,现在继续命名,应该与既有名目(如百卉广场、海月广场,百卉路、海月路,仁园、宇园、莘园等)的命名原则相符;个别有悖者,可做微调。 3、新取名目,宜上应天象、下合地貌、中致人和,显示天人合一、和谐向上等气象;寓意应该内蕴丰厚、平正通达,不媚不俗、忌偏忌怪,读之顺口、闻之入耳;意义应指向单纯,以免生误解和歧义;前后左右宜呼应,成互补、对称格局。 4、东西院主干道,沿用原有“百卉路”、“海月路”名称。园间和楼间小路:以临近园名命名;若不足,则以临近楼名命名。 5、楼宇的命名以校训为基本依据,尽量与校训形成统一的整体。以“德、行、博、思”作为命名的四大关键词,取“修德笃行,博学深思”之意。高校为育人单位,德为百行先,故综合建筑以“德”起首命名。“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师生不仅要博学,更应有深思的能力,故教学楼宇均以“博”、“思”命名;除少数名称外,均有原典出处;另:教学楼宇一般不宜按现使用学科类别取义,以免以后调整时频繁更改。教职员工宿舍楼(区)和学生公寓楼(区)以“水”为主题整体命名,以数字1、2、3等区别。 6、名目可分三级:广场类取四字名目,道路类取三字名目,园林类取二字名目;个别情况,可区别对待。 二、楼宇命名方案之一 (一)综合性楼宇命名方案 1、德雅楼(艺术楼):在早期文化中,“雅”为正声,是最权威、最美的音乐。 2、德正楼(西院5号青年教师公寓楼)。 3、敏行楼(国际交流处办公楼):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里仁)。 4、慎行楼(校医院楼):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论语"为政)。 5、知行楼(研究生处办公楼,即东7教) 6、笃行楼(团委学生处办公楼,即东6教) 7、励行楼(理工学院办公楼,即西7教) (二)西院楼宇命名方案 1、教学楼宇 博学楼(西一教/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楼) 博文楼(西二教/文学院、外语学院楼) 博观楼(西三教/理工学院楼) 博知楼(西四教/信息工程学院楼) 博远楼(西五教/电工电子实验室楼) 博逸楼(西六教/公共教学楼) 博雅楼(新建基础医学楼) 2、教工宿舍楼群 宁夏路306号宿舍区:总体命名为泽园,可按照原序号排列,分别称为泽园1号、2号、3号…… 长汀路1号宿舍区:总体命名为涵园,可按照原序号排列,分别称为涵园1号、2号、3号…… 3、学生宿舍群 总体命名为汇园(含供热中心旁学生公寓),分别称为汇园1号、2号、3号……;其中,原供热中心旁7号学生公寓称为汇园5号,6号学生公寓称为汇园6号。 二、楼宇命名方案之二

校园道路、楼房、花园等命名方案

校园道路、楼房、花园等命名方案 清人彭端淑写过一篇《为学一首示子侄》的散文,说四川有 一穷一富两个和尚,穷的对富的说:“我想到南海去朝圣,你看怎么样?”富的问:“你凭什么去啊?”,穷的回答说:“一瓶一钵就足够了”。富的说:“几年来我一直想买船去那里,到现在还没去成,你凭啥去呀?”。但到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去告诉了富和尚。 富和尚深感惭愧。 为此,作者得出结论,天下的事,只要努力去做,难的也就容易 了,但如果不做,容易的也将变得很难;学习也一样,如果努力去学,难的也就容易了,但如果不学,容易的也会变得很难。最后,作者感 慨道:人的立志做事做学问,难道还不如四川的穷和尚吗!? 当年中国共产党人靠小米加步枪,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打败了所 有反动派,解放了全中国;“两弹一星”的成功……所有成就一番事 业的人,靠的都是这种精神。 :荀子在其《劝学篇》中写道:“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尘埃,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在当前有些人、有些学生比较浮躁的情况下,反对“用心躁也”, 倡导一种“用心一也”的脚踏实地,一心一意精神,具有更迫切的现 实意义。 总之,作为一所学校,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搞好学习是其天职。 而荀子的《劝学》和彭端淑的《为学》,堪为教人如何学习的经典。 所以分别萃取《劝学》和《为学》的精华,为校园主路命名,是再也

合适不过了。而且,有必要将这两篇名文,以漂亮的书法,镌刻在石 碑上,选取合适位置,置于主路两端。 首先,从学生求学的目的看,一为进德、二为修业,使自己成为 德、才兼备的人;其次,从学校教育的目的看,就是培养为社会主义 服务、为人民服务的人才。“二为”既概括了学生求学的目的,又概 括了学校教育的目的。所以将校园东路命名为“二为路”,很有意蕴。《论语》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 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反省是人格修养的根本途径之一。如果我们 将每天的所见所闻所为比作牛羊的吃草过程,那么反省、反思就好比 是牛羊的反刍过程,正如只有经过反刍,牛羊才能从所吃的食物中吸 收营养一样,我们只有对每天的所见所闻所为进行不断反省和思考, 我们的道德修养、能力素质才能真正提高。所以作为一所学校,时时 提醒和警示自己的教师和学生反省自身,意义十分重大。 这样,我们分别用“一”“二”“三”打头,完成了对南北向三条 道路的命名。这样做,一是很有特点,目前还没有任何一所学校这 样做;二是很有传统文化底蕴,将一二三与“道”结合起来,让我们 很容易想到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生万物”,象征学院各项事业欣欣向荣,蓬勃发展。 4、校园北侧(东西向)路:立雪街 由典故“程门立雪”而来,旨在希望学生能像宋代的杨时那样, 尊敬老师,诚恳求学。对学生而言,这是一个有关学习态度和学习精 神的根本问题。 5、校园南侧(东西向)路:世范街 由“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而来,旨在时时提醒教师,要对自己

学校楼名路名校区名的命名

兰考二高教学区景观命名方案(草案) 学校楼名路名校区名的命名,不应成为孤立行为,只有将其纳入学校文化战略的总体架构中策划,才能与学校的文化性格融为一体,并彰显出本校的文化特征。由此,我们对学校建筑物、道路的命名,便以“崇文尚德揽月志,追求卓越育栋梁”为红线贯穿,弘扬“崇文尚德,追求卓越”的校训,力争形成我校的文化品牌。具体设计便是以此十四字组词、因字取义,力争“无一字无出处”,同时“虽引古事,而莫取旧辞”,达到“凡用旧合机,不啻自其口出”的效果。贯穿主线: 崇文尚德可致远 追求卓越育栋梁 释义: 崇文是中华民族最为优秀的文化传统,崇文作为一种文化思想,有着极为丰富的内在蕴涵和精神特质。德,内涵“礼让”、“谦逊”、“友善”、“关怀”,此为内倾之德。它是建立在个性化的心理修为上的一种文化品质。德者,仁也。仁者,爱也。而仁爱又以谦让和与人和谐相处为基础。日:“礼之用,和为贵。”指出“和”是礼的最为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和”是“礼”的内在基础,“礼”是“和”的外在表现。有“和”、有“礼”,是为德。在内倾之德的

基础上,“德”还有一种外在形式,这便是儒家文化所倡导的“达则兼济”,“外圣而王”,治国平天下。明代的东林学人读书不忘国家,表现出他们对天下苍生的人文关怀,对开启未来事业的雄心大志。由此可见,“德”有三层重要含义:一是礼让、谦逊之德,有此之德,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求得与他者的和谐;二是友善、关怀之德,即以人文情怀,良善之心关怀他人,关注民生疾苦,关心百姓利益,在全社会营建一种互爱互助的和谐氛围;三是开拓、创新之德,即建构一种对事业、对民族、对国家、对人类未来发展的责任感,发挥个人的才智,不断开拓,不断创新,为社会争做贡献,在更高的社会进步的层面上追求新的和谐。崇文,文,文化、科学、技术,重教育、重科技、重文化、重创新,形成我们学校文化内涵。“尚德”与“崇文”,构成了的核心价值内涵。立德、师贤,德才并修,方可达崇高卓越之境,屹立于世人之前。这也是一所学校应当崇尚的学术气氛。若师生皆修身有法,并有追求卓越、敢为天下先之风气,则不愁学校一日无名气,因必有一朝天下无人不识君。 故以此二句十四字为基,设计我校主要楼名、路名。 一、楼名 崇文楼 高二A部教学楼,《魏书·高祖纪下》:“国家虽崇文以怀九服,修武以寧八荒,然於习武之方,犹为未尽。” 唐李暠《奉和圣制送

校内主要道路、建筑物和景观名称命名方案征求意见.

校门、道路、广场、楼宇命名方案 (征求意见稿) 命名原则:凸显荆楚文化特色和湖北大学历史特色,简洁明快,朗朗上口。 一、校门 行政楼前大门:北大门 四干道通车后所开之门:南大门 东门:荆凤门 西门:楚鹤门 (“荆楚”代表湖北,“凤鹤”是楚文化的代表,东西两者相互对应) 二、广场 行政楼前广场:思睿广场(源自我校校训) 图书馆门前广场:求索广场(图书馆是学子求学、探索、思考之地) 太阳广场:羲和广场(“羲和”在楚文化中是指太阳,在保留原有名称的基础上凸显楚文化气息) 月亮广场:望舒广场(“望舒”在楚文化中是指月亮,在保留原有名称的基础上凸显楚文化气息) 三、道路 学府路:保持原名 宝积路:保持原名 东二路:沙湖路(与我校所处地理位置一致) 西三路:琴园路(与我校所处地理位置一致) 西二路:枫杨路(源自我校教育超市门口的枫杨树,已有160余年树龄) 西一路:雁桥路(源自我校琴园历史的36景点之一) 北一路:国师路(源自我校历史——国立湖北师范学院) 北二路:学院路(源自我校历史——武汉师范学院) 其余的非主干道的,暂不命名。 四、楼宇(有两种方案) 1、教学楼仍编号称呼。各学院大楼可直接以学院名称命名,如物电大楼、材料大楼等(此方案的问题是文化韵味不足,但所指明确,地点与单位统一,方便校外人员查找。) 2、各楼以历史人物命名。(此方案的问题是,有的历史人物身份与楼内单位的专业性质不协调,显得比较牵强,而想完全协调,不太可能。)

材料学院大楼:毕昇楼 文科大楼:逸夫人文楼 教育学院大楼:田家炳楼 物电学院大楼:杨守敬楼 数计学院大楼:汪奠基楼 生科学院大楼:李时珍楼 化工学院大楼:陆羽楼 艺术学院大楼:闻一多楼 资环学院大楼:李四光楼 商学院大楼:王亚南楼 3号教学楼:陈友松楼 4号教学楼:屈原楼 5号教学楼:曹禺楼 6号教学楼:熊十力楼 8号教学楼:卞和楼 继续教育学院大楼:习坎楼 学术交流中心:汇文楼 五:学生公寓 宏坤学生公寓(东区):楚才公寓 宏坤学生公寓(西区):楚杰公寓 忠诚学生公寓:楚英公寓 研究生宿舍:楚彦公寓(暂时命名,该楼很可能会拆掉)

道路命名及释义

博学东路.博学西路 释义:"博学”意味着博才多学,取自于我校校训之中,将其作为图书馆东西周围两条路的命名,符合图书馆的文化内涵,也能充分体现校训内涵 承宗路 释义:我校前身是由新中国放射化学奠基人杨承宗先生创办的合肥联合大学,杨承宗先生担任了我校首任校长,在其任内,承宗先生为合肥学院的发展呕心沥血,提高了学校的影响力和办学实力,将该条主道路命名为承宗路是对杨承宗老先生作出的贡献的充分肯定及对其个人的无限缅怀之情 厚德路 释义: 出自《周易》中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也是我校校训之一,古往今来,世人都追求一种高尚的品德,作为当代的大学生,以厚德载物更应当成为我们为人处事的一种态度,将其作为道路的名字,很贴合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与目的 联合路 释义:我校前身合肥联合大学在创办之初,实行了“适当收费、不包分配、按社会需求设置专业、后勤社会化”的办学模式,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探索作用,被誉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小岗村”。在社会上有很大的影响力,联合也一直是我校的文化底蕴所在之处,将联合作为校园道路名字体现了我校的办学历史.

应用路 释义:应用源自于校训--“致用”一词 ,2003年,学院确立了“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办学理念和实践经验,结合本国国情,积极探索合作育人、开放育人,开展了一些列教育教学改革,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的应用型人才。学院作为中德合作共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高校、安徽省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全国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副主任单位、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常任主席单位,探索出一条符合我院实际的应用型高校发展之路,得到中央、省部领导、主管部门及中央新闻媒体的充分肯定,应用成为了我校的最大的办学特色,将其作为道路名字,充分体现了学校的办学定位与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